在解放思想进程中推进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建设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研究的背景与方法

网络是高科技的产物, 是现代文明的结晶, 作为信息化传递的主要载体, 其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目前, 大学生参与网络活动的人数和时间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已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网络时代主力军。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正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左右着他们日常行为准则。

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 不仅是新一轮解放思想的实践者, 更应该是新一轮解放思想的排头兵。网络使意识形态领域的争夺, 也给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客观环境增加了新的压力, 带来了新挑战, 这就迫切要求我们破除传统观念和工作方法的桎梏, 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不断创新工作方式, 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 提出新举措。

笔者通过对上海市部分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上网情况的调查以及对网络给传统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带来的挑战的分析, 研究网络对当前形势下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产生的负面影响和积极推动作用, 提出在网络时代应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 创新工作方式, 发挥网络优势, 创新德育的手段、内容和方法以及注重实践等方面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2010年7月至8月间, 笔者在同济大学开展了问卷调研, 发放调查问卷200份, 回收有效问卷186份, 回收率为93%。问卷调查的对象均为17~35岁的大学生, 其中, 本科生100人, 研究生100人。通过问卷调查, 笔者掌握了基层第一手材料, 初步摸清了全区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基本情况, 分析了网络给大学生思想、行为带来的正、负面影响和相关成因, 并据此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性意见。

2 网络给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带来的影响和挑战

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介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价值取向、心理发展等都带来了较大影响。它是一把“双刃剑”, 在看到它的不足的同时, 更要看到它带来的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调查中, 大多数大学生对网络的积极作用表示认可。有68%的大学生认为“网络对大学生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 有23%的大学生认为“网络对大学生的积极和消极作用差不多”, 有9%的大学生认为“网络对大学生的消极作用大于积极作用”。

网络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带来的消极影响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就内因而言, 主要是来自大学生自身。首先, 大学生普遍喜欢猎奇、追求时尚, 极易受网络吸引。电脑网络是人类创造力的最新“玩具”, 而且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 大学生很容易被其新异性和变化性所吸引。其次, 大学生的性格决定了他们更易沉迷于网络世界。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都不太成熟, 容易受到外界或他人的影响和冲击。他们渴望自我独立, 但是自制力较弱, 他们渴望友谊和交流, 但是又受现实社会条件的限制。正是基于此, 部分大学生便纷纷将视线投向虚拟世界, 加上他们不甘落后沉迷于网络的深渊无法自拔。

除此之外, 还有一些外因, 主要是社会原因。大学生对信息认知的需求非常强烈。在信息社会中, 人们普遍存在一种信息压力。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渴望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新的信息, 并及时做出最快的反应。因此, 大学生对信息的追求就显得特别强烈。而网络这一信息传递最便捷的工具无形中满足了广大大学生对信息认知的需求, 大学生上网趋之若鹜, 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的各类负面影响也随之产生。网络交流与现实生活的面对面交流存在许多不同的特点, 包括其书面语言特点及匿名性、多对性、即时性、范围广、自由度高等。这些特点使得网上交流可以不受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准则和社会规范的约束。最后, 社会监督约束不力也是一个主要原因。目前我国于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 特别是在某些针对网络的控制领域还存在规范真空。

3 新时期、新形势下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建设的机遇和对策

新时期, 深入研究网络中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规律, 加强网络中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加强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 将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关系到高校教育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 关系到全社会人才培养建设工作的推进。笔者认为, 新时期, 做好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关键在于大胆创新、实践探索, 关键在于创建工作的长效机制。

笔者认为, 新时期、新形势下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建设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3.1 网络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新的手段

学校和书本已不再是新一代年轻人接受知识与信息的唯一手段。正如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主任所说:“人类利用书本、杂志、报纸和录像带来处理大部分信息, 速度很慢, 这种情况即将被能以光速运行的电子数据传送所取代, 数据传输瞬间完成、成本也不高。”网络不仅是大学生汲取知识信息的理想场所, 也是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3.2 网络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更丰富的内容

网络的出现为道德建设提供了新的方式, 大学生对学习过程有了更多的控制权, 也有更多机会参与丰富多彩的互动形式, 另外, 网络道德建设必须增强灵活性, 关注大学生的个人特点, 及时解决现实社会中各种问题, 培养大学生的多种才能, 促进其全面发展。

3.3 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 加强政策主导, 注重实践探索。

高校要从促进广大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 对大学生的上网场所、上网娱乐、相关网站建设、网络市场开发等做出明确规定, 进一步从政策层面确保大学生安全上网、健康上网。必须通过网络使思想道德教育从思想的单元流动转为主客体内的互动, 使教育者在鼓励受教育者从网上获取信息的同时, 引导他们立足社会现实, 用理智的眼光, 正确分析“网上世界”, 使网上丰富的信息、知识成为培养大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和良好品质的有益补充。

(2) 创新思想道德教育方式。

将传统的灌输方式转变为参与式德育。在德育过程中, 德育工作者少讲, 多提问, 让青年人参与进来, 让他们自己找出应遵循的网络道德规范, 不失时机地把社会主义道德嵌入他们的脑海中, 利用网络现代教学手段很容易把复杂的理论体系简洁地展现出来, 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建立网络思想道德教育自主阵地。

高校德育工作者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积极发展各类团属大学生网站, 大力开发网络信息, 丰富服务内容, 强化网络服务功能, 注意针对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 通过探索学习、就业、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网上论坛、网上调查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 更好地为广大大学生服务。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 大学生参与网络活动的人数和时间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网络使意识形态领域的争夺更为激烈, 也给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客观环境增加了新的更大的压力, 这就迫切要求破除传统观念和工作方法的桎梏, 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 提出新举措。

关键词:解放思想,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建设

上一篇: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实现人事档案科学化管理下一篇: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控制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