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解放思想(推荐9篇)
答案:(1)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它们都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以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为主要特征。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恩格斯正是由于解放思想,不迷信以前的理论,严格地从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出发,总结了人类实践经验和科学发展的成果,才创立了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一贯强调、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是实践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功能和作用,也在于指导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更好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毛泽东思想也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正是由于敢于解放思想、打破了对城市暴动论的迷信,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按照中国国情确定自己的战略策略方针,才找到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4)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扬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传统,坚决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主张,大胆地破除了在社会主义问题上长期以来束缚人们思想的教条观念,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从当代国际形势的实际和时代特征出发,才正确解决了如何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新境界,是我们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反对一切教条主义和“左”、右倾错误的锐利武器。
(5)在新的历史时期,江泽民把与时俱进纳入党的思想路线的内涵之中,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作为紧密联系的整体,看做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因素。这样,就把毛泽东倡导的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邓小平概括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党的思想路线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1 不符合《电力法》和有关规章对上网电价形成机制的规定
我国《电力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制定电价, 应当合理补偿成本, 合理确定收益, 依法计入税金, 坚持公平负担, 促进电力建设。”国家发改委在厂网分开改革后,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电价改革方案的通知规定, 制定的上网电价管理办法中规定:“上网电价管理应有利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有利于促进电力企业提高效率和优化电源结构, 有利于向供需各方竞争形成电价的改革方向平稳过渡。”对于竞价上网前的上网电价的规定是:“独立发电企业的上网电价, 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根据发电项目经济寿命周期, 按照合理补偿成本、合理确定收益和依法计入税金的原则规定。”还规定:“在保持电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前提下, 上网电价逐步实行峰谷分时、丰枯季节电价等制度。”水火电同价既不符合《电力法》的规定, 也不符合国家发改委自己制定的上网电价的规定, 不利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不利于提高效率和优化电源结构, 不利于向竞争形成电价过渡, 不符合按成本加收益加税金核定上网电价的原则。
我国目前各类发电厂的上网电价, 都是按成本加收益加税金核定的, 如核电站, 发达国家核电上网电价已低于煤电。我国由于属于核电建设初期, 核电成本较高, 所以核电上网电价高于煤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以及垃圾电站由于发电成本高, 为鼓励新能源发展和节能环保, 也是按成本定价高于煤电的上网电价, 此外像地热电站、潮汐电站、抽水蓄能电站也由于成本高, 其上网电价也都高于煤电。大中型水电和小水电成本低, 按成本加收益加税金 (对小水电的税金比煤电低) , 上网电价低于煤电是符合《电力法》和国家发政委有关上网电价形成机制的规定的, 不存在对水电的歧视或故意压低水电上网电价的问题, 是完全合理的。
2 水电是成熟技术, 水电上网电价低有利于加快水电开发利用
虽然水电属于可再生能源, 但它与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发电是完全不同的, 水电不能要求享受新能源开发的待遇。水电是成熟技术, 水电的成本低, 上网电价低是客观规律。世界各国的实践证明:水电成本低于油电、天然气发电和煤电, 也低于核电。水电比重大的国家和地区, 如巴西、挪威、瑞典等国家的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都是最低的。由于水电成本低, 上网电价低, 而且水电都具有综合利用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因此工业发达国家在20世纪上半叶就已经开发完成, 说明水电上网电价低有利于加快水电开发。如果实行水火电同价, 将水电上网电价提高到煤电的价格, 必然会阻碍水电的开发。
3 水火电同价首先遇到的问题是水电能否同价
水电建设与自然条件、历史背景、调节性能、投资体制等有很大关系, 相应的不同类型水电站的电能质量也有很大差异。 (1) 水电站的调节性不同, 电站的投资和电能质量会有较大差异。水电站按调节性能从低到高可分为径流式、日调节、季调节、年调节、多年调节, 凡是调节性能好的水电站一般要修建较高的大坝, 形成大水库, 土建工程和移民淹地数量都有很大增长;而调节性能差的水电站一般在基荷运行, 年设备利用小时数高, 调节性能好的水电站要负担调峰、调频任务, 年设备利用于小时数低, 所以必须按质论价才是公平合理的。 (2) 调节性能不同的水电站提供着不同的辅助服务, 径流式水电站基本不提供辅助服务, 季调节以下的水电站只提供少量的辅助服务, 年调节及多年调节水电站承担着电网较多的辅助服务, 所以不能光按电量计价, 辅助服务也应当计价。 (3) 水电站综合利用功能有很大差异, 一般调节性能较好的大中型水电站往往承担着防洪、航运、灌供水等任务;而调节性能差的小水电, 一般都是单一发电功能, 不具有综合利用功能。具有综合利用功能的水电站投资大, 会使成本增大, 因此应当实行综合利用投资和成本分摊。 (4) 水电站的地理位置不同, 会使移民、淹地数量出现差异, 地质环境的差异造成工程量的不同, 仅水电站投资有较大变化。由于这些原因, 不同类型和规模的水电站不能实行同一价格, 准确地说应当是“同网同质同价”, 也就是国家发改委在上网电价规定中说的要实行峰谷分时、丰枯季节电价等制度, 及尖峰电同价、低谷电同价、丰水期电能同价、枯水期电能同价。这样每个水电站的日平均电价、月平均电价和年平均电价都是不同的。
特别是我国目前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 现行水电的上网电价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管理体制、不同水电投资体制和不同资金渠道建设的水电站, 采取的不同的上网电价, 达到既保证了各类水电站都有合理利润, 又保证销售电价不致过快上涨。
水火电同价对于水电站上网电价还有几个问题:一是原来水电站上网电价高于煤电脱硫标杆电价的是不是要把电价降下来?如果要将电价降下来, 这些水电站出现严重亏损怎么办?如果不降下来又有违水火电同价怎么办?二是全国各乡地区的煤电标杆电价是不同的, “西电东送”时西部水电向东南沿海地区送电, 水电上网电价是否要分析按落地电网的煤电标杆电价定价?这样一来, 外送的水电站可能有上网电价, “西电东送”所送的电量究竟是水电还是火电发生争议, 不同电网之间交换电量又怎么计算上网电价?水火电同价是否会影响“西电东送”?三是水火电同价后的水电上网电价是否也与“煤电联动”机制一起调整?“煤电联动”是根据煤价和运价变动而实施的, 水电的成本与煤炭价格没有关系, 水电上网电价与煤电一起联动, 是否合理?
4 水火电简单同价违背市场经济的同网同质同价、优质优价原则
按价值规律办事应当是同网同质同价、优质优价。水电站中根据河流自然来水和水电站调节性能的差异, 水电站发出的电量中优质、低质和劣质电量的比重是不同的。水电站保证出力提供的保证电量是优质电能, 保证率低的季节性电能是低质电能, 丰水期和深夜无法利用的电能是劣质电能;不同质的电能有不同的价格, 水电站的平均电价是由不同电能的比重和价格加权平均后确定的。煤电与水电是不同的, 煤电要配合水电、核电和新能源发电需要来运行, 整个电力系统的电力电量平衡和保证供电, 充分发挥水电、核电和各种电源的作用, 要靠煤电来配合、协调。电力系统中没有煤电的拾遗补缺, 填平补齐, 水电、核电和各种电源就不可能良性运行。电力用户对电力的需求是随时都需要的, 一般平均年负荷利用小时数在5000小时左右, 水电的年平均发电小时数只有3000小时左右, 核电为7000小时左右, 风电、太阳能发电的年平均发电小时数只有1000~2000小时, 都不可能单独满足用户的需要, 需要煤电来调剂并承担辅助服务。按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办事, 按同网同质同价、优质优价原则定价, 煤电的上网电价应当比水电的上网电价高, 特别是应当比径流式、少调节水电站的上网电价高。
《电力法》对于上网电价也规定了“上网电价实行同网同质同价。具体办法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和原电力工业部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释义中说:本条所称“同网同质同价”, 即按照电力商品的质量制定不同的电价或收费标准。电能质量可按电压、频率、稳定情况、调峰能力, 尤其是是否能够连续、稳定、可靠地供应电能, 以及挽事故能力等重要因素综合评价”。又称:“上网电价实行同网、同质、同价是一项新制度, 实行中要做许多工作, 在短时间内很难立即做到, 什么时候开始实行, 怎样实施, 由国务院制定具体办法。”《电力法》中对于上网电价实行“同网同质同价”的规定说明:所谓同价是有严格的定义的, 并不是不分清红皂白地将水电站的电价简单地提高到煤电脱硫标杆电价。《电力法》把“同网同质同价”作为远景目标,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 是很难立即做到的, 需要经过详细研究由国务院制定具体办法后才能实施。如果现在不讲质量地简单同价, 将会给今后的电价改革造成阻力。
5 水火电同价不一定能解决水电站的生态环保和移民后期扶持问题
我国对水电站建设引起的生态环境和移民的后期扶持问题是非常重视的,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就在电费中征收库区维护基金, 用于解决水电站的库区维护和移民后期扶持问题。这次提出水电同价其中一个重要理由是为补偿移民欠账。那么水电上网电价提价后, 照理应当取消在电费中征收的库区维护基金, 因为一方面为补偿移民欠账提高水电电价, 另一方面继续在电费中征收库区维护基金是显然不合理的。但是水火电同价之后, 建成的水电站由于上网电价已经接近煤电脱硫标杆电价, 增加的收益有限, 甚至还不到电费中征收的库区维护基金的1/5, 所以水电站生态环境保护和移民后期扶持还不如库区维护基金的办法。水火电同价不利于解决水电站的生态环保和移民后期扶持问题。
实际上, 水电建设引起的生态环保和移民问题靠金钱是解决不了的, 解决生态环保和移民安置问题的最好办法是在水电站规划、设计和施工中, 尽量减少占地和移民, 避开对生态环境有严重影响的开发方案。有专家建议在河流梯级开发方案中, 除了必不可少的龙头水库外, 尽量少建高坝水库, 适当多搞些低坝水库低水头电站, 以大大减少移民淹地和生态环境影响。如果简单地搞水火电同价, 使水火电获得超额利润, 等于鼓励其多淹地, 多移民, 并导致水电的跑马圈水, 无序开发, 对加快水电开发不利。
6 水火电同价最大的难题是水电提价的差价谁来负担
水火电同价是不合理的。如果一定要搞水火电同价, 那么就要研究水电上网电价提价后的资金来源问题。一般来说可以有以下几个途径: (1) 煤电的上网电价降价。如果煤电 (包括脱硫) 的上网电价能够下降, 水火电同价时水火电差价可以缩小, 差价的金额也可以减少, 从而减轻同价的压力, 这是最佳选择。但是最近几年煤电所用的电煤和电煤运价上涨, 煤电上网电价不仅不能下降还需要适当上调, 显然不具备降价条件。 (2) 电网企业消化水电提价。我国自建国以来, 电力工业一直重发轻供不管用, 显然电网企业亟需提高销售电价弥补, 无力消化水电提价。 (3) 提高销售电价。煤电不能降价, 电网企业不可能消化水电提价, 那么只能提高销售电价来解决。西部地区过去由于水电上网电价低, 保持了较低的销售电价, 吸引了耗电量大的重化工和原料型初级产品工业落户, 如今要实行水火电同价, 大幅度提高销售电价, 使得低电价优势丧失, 将出现大量工业企业停产、减产甚至倒闭破产, 经济滑坡、财政收入锐减, 严重影响安定团结;农业生产成本增加, 农民收入减少;最终将使用电负荷大幅度下降, 煤电无电可发, 水电出现弃水, 导致水火电收益下降。所以在目前情况下靠提高销售电价也是有困难的。
如果上述三策难以办到, 唯一办法是由国家财政给予补贴, 问题是国家是否愿意为水火电同价埋单。
7 水火电同价是近年来一系列违反市场经济原则的电价改革的集中反映
历史上水电在争取优惠条件上, 集中在综合利用工程的投资和运行费用分摊、减免税收, 以及水电工程投资作为进项税抵扣所得税, 目的是要求政府出钱补助水电建设。而近一年来提出的水火电同价, 则是要求电力企业内部或用户出钱补助水电。前者没有得到政府官员、高层领导的响应, 而后者却得到了支持。在销售电价纷纷向低看齐, 上网电价纷纷向高走的“吃电价”的大潮流下, 一些官员就同情支持水电提价。
近年来电价改革对于核电、水电及新能源关怀备至, 对于常规能源发电和电网企业不断压担子, 节能调度上网电价升高叫电网企业承担;风电、太阳能发电全额收购, 辅助服务由电网企业承担;煤价上涨不能搞煤电联动叫煤电企业承担;煤电企业提高上网电价, 上网电价与销售电价不联动由电网企业承担;从而煤电企业处于严重亏损和亏损边缘, 电网企业全面亏损。煤电和电网企业是我国电力工业的骨干, 骨干企业长期处于危难之中, 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将会受到影响。
电价改革还是要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 应有利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有利于促进电力企业提高效率和优化电源结构, 有利于供需各方形成合理的电价水平、电价结构的方向平衡过渡, 从这些要求来看, 我们应当优先解决的电力系统中最紧迫的问题是提高煤电的上网电价, 并相应提高销售电价。
8 结束语
水火电同价不符合《电力法》及国家颁布的电价改革办法通知的原则和政策, 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 不应当采用。改革开放以来, 党和政府所采取的激励水电开发的政策是正确的、合理的, 促进了水电的开发和建设, 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取得了水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世界第一的荣誉, 水电的勘测、设计、建设和运行都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 我们要继续坚持既定的水电政策、方针。
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作为全球最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首次将生态文明提到了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同样的战略高度,实乃重大创举。那么,怎样理解生态文明呢?
第一,生态文明是最高的道德文明。现在,人们考虑利益多于道德,考虑个人多于别人,考虑家庭多于社会,考虑富人多于穷人,考虑人更多于其他生物。在发展过程中,人类很少对其他生命存在感恩心理,对于给我们提供“衣、食、住”条件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很少存在“怜悯之心”,很少崇尚自然、敬畏自然,更缺少关爱生命、善待生命的道德良知。如果有一天,全社会能够对不会说话的一草一木给予关注,不是简单地利用它们,而是呵护它们;对野生动物的态度不是吃掉它们,而是欣赏它们、关爱它们,那么,人类社会就进入了一种高度道德文明的生态社会。
第二,这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甚至是挽救地球生态系统的最佳选择。人类走过了原始狩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目前正在进入生态文明阶段。农业文明基本解决了“吃饱穿暖”问题,工业文明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居适行捷”问题,后工业文明或者信息革命带来的是人类传递信息的便捷性,即进入“信息爆炸”时代。然而,工业文明以及近代人类技术能力进步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突出表现在,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下降、荒漠化加剧、臭氧层消失、环境污染、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工业革命后短短二三百年来,在西方文明为主导的发展思路引导下,全球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了80ppm,全球温度上升了0.74摄氏度,南北极和高原的永冻冰川开始融化、物种面临第六次大灭绝。上述事实雄辩地证明,人类要在地球上继续生存下去,必须考虑以生态文明为主导的发展与消费方式。
第三,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需要。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代价也是惨重的,这就是愈演愈烈的环境污染。城市空气污染、乡村水体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外来物种入侵、生态系统全面退化,都对我们的发展思路提出了挑战。中国在扮演“世界工厂”角色的同时,环境污染也由境外转移到了境内;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又将污染从城市赶到乡村;现在又有污染企业“北上西进”的明显趋势。要遏制这种趋势,必须从战略高度上认识生态环境问题。“先污染,后治理”,等有了钱再来治理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的观点是极其错误的。发达国家尽管有了钱,空气质量也改善了,但是其单一的生态系统并不能留住动物。生态质量好不好,动物们最有发言权。日本的国鸟朱鹳选择的家不在日本本土而在中国的洋县就是明证。
第四,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最高准则,是社会进步的最高象征。在目前地球上所有的生命中,人类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食物链上的成员,而是在制造甚至控制着食物链,并对其周围的自然生态系统施加前所未有的影响。原子武器、转基因技术的滥用足以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生命系统毁灭;追求享乐的消费模式所制造的垃圾将覆盖这个星球,并提前透支了子孙后代的地下资源、空间资源甚至太空资源;日益升温的地球已为人类引以自豪的技术文明敲响了警钟。目前,发达国家人口不到15%,却占据了85%的资源和污染排放,如果全人类都这样发展,地球生命系统将变得更加脆弱。因此,没有生态文明指导的物质文明和技术文明是不可持续的文明,是人类不得不抛弃的文明。
对于有名合同,大家都不陌生。因为有名合同包含了我国《合同法》与《民法》中规定的合同,当中某些合同还是比较常见的。
【有名合同的概念】
有名合同是指法律上或者经济生活习惯上按其类型已确定了一定名称的合同,又称典型合同。中国合同法中规定的`合同和民法学中研究的合同都是有名合同。
【有名合同的简介】
从理论上说,有名合同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讲,法律,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所确定有名合同都属于有名合同,而不仅属于《合同法》所确定的有名合同。
狭义有名合同是指《合同法》分则和有关法律规定的合同。
【关于有名合同类型的规定】
《合同法》规定具体合同的类型如分期付款、买卖合同、凭样另买卖合同、试用买卖合同,都属于买卖合同中特殊类型,建设工程合同中的勘察,设计合同和施工合同,是建设合同中的具体类型,这些具体合同类型也属有名合同。
其他法律行政法规也可以确定《合同法》没有规定的类型,也属于有名合同,如《保险法》规定的保险合同。
司法解释也可以确定有名合同,如融资租赁合同先是在经济生活中使用,开始在法律上属无名合同,司法解释对其名称予以认定并确认响应规则时就构成了有名合同。
理解文章中的句子主要指对句子深层意思的领会,对句子修辞方法的理解,对句子作用的分析,对作者用意的解说。如何抓住关键词,联系文章内容、背景,找到句子背后的意义;或者撇开句子表面意思,找到文章中更深一层的意思。首先让学生明确句子的含义,并不是字面上的意思,它蕴涵在句里,而没有说出来的意思,没有说出来的感情,没有说出来的思想。把握句子的含义,必须在理解句子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思索,才能体会得到。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练习,让学生理解“体会句子含义就是体会句子没有说出来的意思、感情和思想”,这是克服理解句子困难的第一步。
二、引导学生掌握理解句子的方法
理解是表达的基础,没有对句子含义的正确理解,说得再多,写得再具体也无效。其实学生感到体会句子难的主要原因是不知怎样理解体会,因此,教给学生体会方法,是帮助他们克服困难的有效途径。
1、抓关键词语理解。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题有题眼,文有文眼,句子也有句眼,句子的句眼就是重点词。抓住了重点词就抓住了一个句子的命脉,理解了重点词就理解了该句的全部。例如: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圆明园的毁灭》关键词语“不可估量”指损失大得无法计算,说明圆明园的损失之大。圆明园收藏的文化之古,景物丰富多彩,巧夺天工,美不胜收。这样一座具有国际性的文化艺术瑰宝被毁灭了,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课文一开始用这句感叹句,直接表达了作者无比愤怒和痛惜的感情。
2、联系上下文理解。有些句子的含义与上下文有密切的关系,只有顾及全篇,才能理解句子的含义。联系上下文是理解句子含义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含义深刻的句子一般是在事件或情节推进中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引起读者思考,引发读者感悟。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细细品读,句子含义便会迎刃而解。
如《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对学生来说并不难,难的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也就是父亲说的话“道德只是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这些句子的含义比较深刻,且内涵丰富,承载着思想和人文内容,学生因为受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而要理解这个难点,必须联系上下文,从文中钓鱼这件事理解,从我钓到大鲈鱼的得意,到放鱼时的依依不舍和沮丧作为教学重点,由体会这种心情的变化理解道德实践的艰难,理解父亲的话。
3、紧扣文章的中心。也就是让学生根据文章中心思想揣摩作者写句的目的,想想这句话作者要表达所写人或物什么思想感情,或要表现所写人、物、景的什么特点,还是要告诉人们什么道理。例如: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桂花雨》中“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事实上,是不是像母亲说的这样呢?我们不妨看一看课文中的这些句子:“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那么,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怎么样呢?“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显然,从香气上看,是没有区别的,甚至小山上因为树多,更显得浓郁。那为什么母亲要这样说呢?“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自然泾渭分明。
本册的第二单元主题是“月是故乡明”,只要学生从“思念家乡”入手理解单元中的重要句子,就能做到八九不离十。
4、了解文章的背景。一篇文章,往往是作者在特定背景下写成的,所以这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了解作者,了解他写作的初衷、写作的背景,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些语言文字背后的讯息。《难忘的一课》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一句话,如果只从字面上理解,那就是作为中国人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如果引导学生联系当时时代背景想的话,台湾刚刚光复,被日本人统治了五十年,许多台湾人不会说中文,不会写中文,他们重新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我是中国人,我热爱中国”出自被日本人奴役了五十年的台湾同胞之口,那种真挚的情感,学生能从句子的语气中体会到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一片深情,从而激起一种民族自豪感。了解相关背景知识对文本理解至关重要,而诗歌的主要内容,更是与背景知识紧紧相连。《最后一分钟》讲述的是香港回归前的最后一分钟里,作者关于这一风雨归程的回忆,并憧憬着香港更美好的明天。
由于学生距离19有一定的时间段,他们对背景知识完全是陌生的,根本无法体会诗歌蕴含的爱国之情。对此,我将背景知识的介绍和第三节诗歌内容紧紧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体会当时中国的衰败和承受的一切一切的屈辱。果然,学生就理解这段话的含义,朗读诗歌时饱含感情,个个义愤填膺,
5、联系实际,深化主题。高年级课文中一些句子比较深奥,如果仅钻字眼很难把握句子的准确含义,即便能“挤”出来一点,也让句子的含义显得空洞而苍白。所以,根据孩子的认知规律,理解句子可以由浅入深,层层剥茧,把文章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去理解,才能体会得更真切。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生活的启示”,每篇课文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教学本组课文,首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为文本中的人和事感动,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然后带领学生走出文本,回到多彩现实中,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待人真诚、诚实做人的重要,师生共同努力,一起为生活这本书增添新的美好的 篇章。
但是在人生旅途中,我不止一次遇到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句话中的两个“鱼”,第二个“鱼”为什么加引号?诱惑人的“鱼”:吸引人的,让人喜欢的事物,诸如金钱、地位、名利……甚至是那些暂时能带来一点方便的事。学校里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没人知道;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去归还,还是将错就错?过马路时,红灯亮了,但周围没有民警叔叔,冲过去,还是等?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在我们生活中的确会经常碰到。
理解重点句子方法还有很多,有时可以几种方法并用。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文类型、学生情况,抓住句子的特点,选择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多读多思,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对重点句的理解能力。
三、教给学生表达对句子理解的技巧
学生理解得对,还要表达得好。一般来说,要分析句子的深刻含义,至少要写出它在文章里的字面意思及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或深刻道理。
如写对“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这一句的理解,大多数学生会根据字面写出诸如“把石头比做“雹子”说明石头多,写出了战士们的决心、仇恨”这一类句子,但这只是字面意思,还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为什么不把石头比做“雨”,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及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把石头比做“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密集、非常迅猛、非常有力。这两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这样对句子含义的理解才算表达得比较完整。
对于运用比喻、拟人、反问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最好点明所用修辞手法和作用。如写对“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一句的理解,这是一个反问句,“这句最简单的话”即“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意思是说:没有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自己这时的全部感情。要点明这句话是用反问语气强调肯定只有“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才能表达作者此时的全部感情。
理解蕴含哲理的句子,题目中往往会要求“联系实际”谈理解,如果有这样的要求,那就要提醒学生别忘了举生活中的一两个事例印证其阐述的道理。事例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听到或看到的。
给学生归纳一首《歌诀》:理解难句有诀窍,了解背景很重要;上下内容须兼顾,不可孤立把义找;关键词语不放过,一点击破全知晓;联系自己亲实际,举例说明更贴切;文章中心要考虑,修辞作用莫忘掉。
小学怎么理解语文里面的句子
一、配合演示动作,帮助理解句子
个别句子中带有连续动作,不容易理解,教师一般采用一边读句子一边通过做动作演示,来辅助理解句子意思。在读时,教师只要让学生们加一个动作演示一下,表情表演出来,再现课文情境。教学《狼牙山五壮士》“壮烈跳崖”一节,教师可先以悲愤的语调朗读,引导学生体会悲壮动人的情景,再现五壮士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还要通过表演“砸、带着、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的动作,引导学生从壮士的群体形象中体会豪迈的气慨,激发壮烈的情怀,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
学生凭借多种感官,从教师的体态语言中感悟情感,产生共鸣。又如教学《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课,教师以刚劲有力的手势,坚毅的表情,再现董存瑞托起炸药包时视死如归的视觉形象,让学生从感知中品味催人泪下的英雄壮举,激发慷慨的情怀,形成与英雄心灵相通,与课文感情相融的心境,油然升起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二、结合教材安排,强化单项训练
语文新教材重视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对于学习理解句意的方法,也分别按不同年级、不同阶段,循序渐进地安排在具体的单元、课文中进行。对于教材中出现的学习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教师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数,注意前后衔接,有的放矢地进行单项的强化训练。
三、四年级主要是通过读句子说说、联系上下文说说、学习提问题、体会标点符号的作用、先回答问题再说说、学习比喻句、想想句子之间的关系、分析句子结构等方法来理解句子。那么,这些学法的指导一定要落在实处。尽管有的方法平时也一直在用,但学到了就应该重点地加以训练,一步步加以规范。如学习比喻句的方法。在一、二、三年级的课文中已经出现了大量的比喻句,学生一般都能判断这一句是不是比喻句,也知道用了比喻句文章写得好。
四年级上学期的《荔枝》一课中第一次出现了要求学生学习比喻句。教师出示这一比喻句:“漫山遍野的荔枝林,一片浓绿中挂着无数红艳艳的果子,好似迸跳的火星儿,又像一颗颗红宝石。”首先,学生判断出这是一句比喻句。然后,要求说出“句中把无数红艳艳的果子比作什么?”最后,说说“通过打比方,说明了什么?”教师归纳,学习比喻句就按这三步来说――这是一句比喻句;句中把什么比作什么;通过打比方,说明了什么。
于是,教师让学生从这篇课文中,从以前学过的课文中找出大量的比喻句,就按这三步进行大面积的强化训练,做到人人会说,人人会理解比喻句。在以后学到比喻句或课外阅读中读到比喻句时再鼓励学生运用这一方法,去说说,去理解。学习理解句子的意思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材的安排上也注意了这一点。就如学习比喻句,四年级的要求是这样的,到了五年级,那就要在现在学的基础上加深,要求学生说说“这样比有什么好处”。所以,教师应该知道每一个阶段的要求,掌握好尺度。
三、鼓励积累运用,进行综合训练
叶圣陶先生说:“凡为教,目的是达到不需要教 ”之所以要教学生理解句子意思的各种方法,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会理解句子的意思。为了鼓励学生积累各种方法并加以灵活运用,我就采用综合训练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多种方法去理解一个句子的意思。
如四年级《蝴蝶王国》中的一句:“每天,太阳一出来,就可以看见数不清的色彩斑斓的蝴蝶,在树林花丛间,山石溪水边,翩翩起舞,把谷底的绿草和野花全遮盖了,真像仙女从空中撒下密密麻麻的花朵一般。”学生们根据课后要求,通过理解句中划横线和浪线的词语理解了句子的意思是说蝴蝶多而美。接着,我就让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其它方法来理解。这一下可热闹了。有的用学习比喻句的方法,有的抓关键词来说,有的通过想象来理解,还有的做动作来说,思路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学习任务在一种轻松、踊跃的气氛中完成了。当然,还可以把综合练习设计成一个个游戏,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对已学过的知识作一次回顾与总结,从而“温故而知新”。
学生知道了,理解句子的方法是很多的,一个句子有时有几种方法可以去理解,就看你方法运用得活不活,效果好不好。一种方法不行就要换一种去试试,有时就得把几种方法结合起来去理解一个句子的意思。理解句子的意思是与课文教学紧密结合的教学活动。
四、鼓励积累运用,帮助理解句子
要教给学生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句子意思。 鼓励学生积累并能灵活运用方法,去理解句子意思。如《鸟的天堂》一课的教学。教师提出这样的疑:这棵榕树到底有多大呢?鸟儿多,到底有多少?鸟儿为什么能够自由幸福地生活在这棵榕树上?人们有常来这棵树吗?榕树上正常栖息着多少种类的鸟呢?学生在课外通过看书、上网查阅资料、向人咨询,动手量一量,不难了解到很多真实的内容。“这棵榕树已经生长了500多年了,它的树冠的遮盖面积相当于200多间教室那么大,真是一棵罕见的大榕树啊!”“这里的鸟的确很多,据有关资料介绍,在这棵树上大约生活着10万只鸟,鹤有七八万只”。
我喜欢的那些东西,其实都在这里,以另外一种不被人轻易发现的方式存在着,其实这些都是可以被人看清楚,被人佩服的。
但是你需要用自己最起码的样子,表示自己的尊严还是存在这的。不能只是为了表示自己对别人的尊重,就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给放弃了。
你拿着自己的电脑,去做一个最好的时期,但是他们都在的话,你学习那些说话的艺术,其实不管怎样,都是一门学问。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你该如何去对待那些根本就不了解你的人,这更只需要慎重。
不是所有人都懂得你的处境,也不是大家都能够理解你的心情。
所以不管怎样,不能把自己的负面情绪,不加过滤的全部抒发出来,这些看起来,总是显得有些不一样的,如果我们一直都在这里,一直都去看得懂那些关于我们的生活,其实这些都是难以忘记的经历吧。
但是对于你自己,这些都是不太一样的。
老师们的分析引导, 是有道理的。但是细细品味, 过铁路、爬月台, 为儿子买橘子这样的事是任何一个父亲都能做到的, 它不值得朱自清为此而流泪, 也不值得我们为此而感动。试想, 如果一个胖子吃力地攀爬月台的背影呈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可能不会感动, 反而觉得滑稽可笑, 觉得这个胖子表达父爱的方式有点费解。
那么这个背影为何使朱自清几次流泪, 使得我们感动呢?
“背影”的感人之处到底在哪里呢? 《背影》一文蕴含着怎样一种复杂情感呢?
我们认为, 这是一个特定背景、特定情境下的背影。如果忽略这个“特定的”背景, “背影”还不至于如此的动人动情;如果忽略这个“特定的”背景, 这只不过是一篇单纯平常的表达“父爱”的文章。
朱自清在答《文艺知识》编者关于散文写作问题时就说过:“我写《背影》, 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 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 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 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很显然, 这封信不仅激发了“我”内心的波澜, 也唤起了无数读者共鸣。父亲写这封信时, 已是老境颓唐, 心情郁闷, 孤独无依。而且, “我”和父亲的隔膜由来已久, 父子间向来缺乏沟通。文中的“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真是太聪明”等词句, 则是作者不理解当年父亲的郁结于心之情感的注脚。文章结尾“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待我渐渐不同往日”等文字, 则隐晦地说出了他们父子原先关系很僵, 矛盾很深。但现在, 父亲却“惦记着我, 惦记着我的儿子”, 主动写了一封信给“我”。可来信的内容竟然是“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这怎能不让“我”动容?
一封无助无奈的家信, 一下子拨动了他的心弦。于是, 记忆中“车站分别”的一幕, 便在脑海中苏生;那时的一举一动、那时的一言一语, 便在作者心中重现。作者忆起了“望父买橘”时父亲的背影, 不禁潸然泪下。由此, 从情绪上说, “那肥胖的, 青布棉袍, 黑布马褂的背影”, 寄寓着“我”对父亲的情感变化和复杂情感, 寄托着“我” 的惭愧内 疚 , 寄托着“我”的感动和对父亲的怜惜。
那么, 作者为什么单单会对“车站分别”的一幕记忆犹新呢?换句话说, 爬月台买橘子时的背影, 是发生在怎样的特殊情境之中呢?
从文中可看出, 这个背影是在一个家境惨淡、祸不单行的特定环境下发生的。祖母去世, 满院狼藉, 变卖典质, 父亲失业。失去亲人, 父亲的内心是悲痛的;失业、借债等境况又使他的内心充满了忧愁。日渐苍老的父亲, 还要承担家庭的重担。然而在这惨淡的光景中, 父亲并不怨天尤人, 一如既往地爱护着自己的儿子。父亲担心儿子看到家庭的变故影响学业, 还宽慰儿子, 并亲自送儿子上火车。这些事有的不是他非做不可, 如送儿子上火车;有的既不是他非做不可, 又不是他所能胜任的, 如过铁道买桔子。但他不做便心中不安。为照顾儿子, 什么灾祸, 什么劳累, 他都置之度外。父亲在千辛万苦中为儿子所做的一切, 比平常特别是顺境中所做的一切不知可贵多少倍。所以作为儿子的朱自清当然会感动得多次掉下眼泪。
于是, 作者对父亲的感情像火山一样喷发, 千言万语便凝结成一句话:“我读到此处, 在晶莹的泪光中, 又看到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很显然, 在作者的眼里, 这“背影”浓缩了父亲老境的颓唐、心情的忧郁、父亲对儿子的真挚感情;这背影是浸透“我”对父亲的理解、尊敬、感激和怀念的。
我想, 这才是背影的动人之处。因为那是一个不可复制的独特的背影。
基于此, 执教《背影》时, 我认为, 对学生很容易读出的“父爱”, 大可不必过多地渲染, 而应该着重探究“我”的情感变化的历程 (即“我”对“父亲”、对“父爱”的理解上) , 着重理解“背影”出现的特定的情境。只有这样, 才能深刻理解“背影”所蕴含的父爱, 才能深刻领悟“背影”的感动之处。
无独有偶, 初中阶段有篇鲁迅的散文《藤野先生》。一些老师在教学时, 往往把重点放在文中藤野先生和鲁迅直接交往的四五件事情上, 据此来理解藤野先生教学严谨、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严格要求、热情诚恳、求实探索等等形象品质。笔者认为, 这是有所偏颇的。文中的几件事情, 确实能体现出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心和藤野先生的品质。但, 这几件事情不能全部体现藤野先生的品质, 不能很好地表现出他的高尚伟大。因为, 像藤野先生这样的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热情关心的老师, 在一般学校里在学生周围, 好像很普遍。从一个老师关心学生的角度看, 这种关心这种品质没有什么特殊之处。那么鲁迅为什么会对藤野先生的关心刻骨铭心呢?为什么会认为“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 他是最使我感激, 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 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原来, 鲁迅在东京在仙台遭遇了某种特殊的情境, 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心是发生在特定的背景之下的。鲁迅在东京极度失望, 去仙台时的情绪是又失落又苦闷, 他感觉自己的、国家的前途十分渺茫。到了仙台, 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 又深深地伤害了他的民族自尊心。可喜的是, 在那种情况下, 他遇到了藤野先生。藤野先生就在那样一种氛围情境之中关心着鲁迅。
在日本学生这个群体歧视中国人歧视鲁迅先生的大环境下, 藤野先生却能满腔热情地关怀着鲁迅。可见, 对处在异国的一个“失望、苦闷”的中国学生鲁迅来说, 藤野的关心是足够“重量”的!从社会背景看, 日本人在歧视中国人;从人物自身情绪看, 当时的鲁迅失望苦闷颓唐失落;而藤野先生胸怀博大, 没有民族偏见, 对来自弱国的学生鲁迅施以更多的关怀。在这种情况下, 这种关怀, 就显得极不平常, 就显得难能可贵!
基于此, 教学《藤野先生》, 要着重分析鲁迅到仙台的情绪状态, 要着重分析藤野对鲁迅的关心是在怎样的背景和情形之下的。这样, 藤野先生不偏见不歧视、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 就呼之欲出, 也就更好地理解了藤野先生的伟大之处。
在你吃过饭后, 人家给你一块面包, 你不屑一顾;在你饥肠咕噜时, 人家给你一块面包, 你千恩万谢!背影是普通的, 藤野的关心是平常的, 但在特定的背景和特定的情境中就有着非凡的不一般的内涵意味。同样, 在《呼兰河传》里, 萧红的童年后花园因为特殊情境而特别珍贵;在《享受生活》里, 海伦凯勒的言行举动因为特殊的遭遇而特别令人肃然起敬。
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床,不是卧榻的意思;而作“井栏”解。
《辞海》里明确注释,“床”是“井上围栏”。李白此诗作于唐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现在的湖北安陆。古人把“有井水处”称为故乡。诗人置身在秋夜明月下的井边上,举头遥望,顿生思乡之情。
2.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在他的诗《饮中八仙歌》中写了当时的八位“名人”。这些“名人”都与酒有不解之缘,而其中以李白为代表。“天子呼来不上船”一句,使有“诗仙”之称的李白形象顿时鲜明、生动起来:醉后的诗人更加豪放纵横,狂放不羁,即使天子召见,也不是那么毕恭毕敬,诚惶诚恐,而是大呼:“臣是酒中仙!”这也充分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不畏权贵的性格。诗的表现力如此之强,倒是“天子呼来不上船”是否是事实的问题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诗中的“船”,一般理解为“船只”。但也有一种观点,认为“船”是“衣襟”之义。如《康熙字典》里言:“衣领曰‘船’”,“或言衣襟为‘船’”。
3.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个名句,出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据说是作者远道去交趾(地名)探望父亲,路经洪州滕王阁,在当时的宴会上所作。因为这一个句子运用了高妙的艺术技巧,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瑰丽、动静结合的画面而流传后世,被赞为千古绝唱。细细品味,诗句所表现出的意境如在眼前:傍晚时分,一只野鸭展翅飞起,追逐着由上而下铺开的晚霞,消失在天际;平滑如镜的水面上映出落日的余晖,使得天水如同相接,融为一体。
但是对于其中“霞”字的理解,有人提出了不同看法。宋代吴曾和俞元德就认为,“霞”不是“云霞”,而是一种飞蛾。他们从当地风物的角度认为这个句子是讲“野鸭飞起来逐食蛾虫”,也可以看做一种理解。但不管怎么解释,这两联名句早已深入人心,被人们所赞赏和品味。
4.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屋漏,不是屋子漏雨;而是一个方位名词——屋西北角。
杜甫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其中“屋漏”二字历来被解释为“屋子漏雨”。“屋漏”首先是一个名词,它是屋内西北角的特定名称。《尔雅·释宫》:“西南隅谓之‘粤’,西北隅谓之‘屋漏’,东北隅谓之‘宦’……”《辞源》修订本“屋漏”条的第一个义项是:“房子的西北角。古人设床在屋的北窗旁,因西北角上开有天窗,日光由此照射入室,故称屋漏。”这句诗以借代的修辞方式,举出室内的两个具体地方“床头”和“屋漏”,代指整个屋子,是列举部分以代整体。这两句诗是说:整个屋子都没有干地方了,但还是雨脚如麻下个不停。不直言漏湿而说“无干处”,下句的“雨脚如麻”才无语义重复之嫌。
5.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所谓“红酥手”可作红润的手指,还可解释为一种点心。
一、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情境生成学习材料、问题。
新课程标准指出:“这些情境应该给学生提供出相应的学习材料,并且蕴涵语文素养。作为教师还应找准情境与知识的切入点,及时生成问题材料。因此,创设情境必须考虑知识的内在联系。”
二、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寻找知识与经验的联系创设情境。学生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也就是一种基于旧知识和经验的认知建构。建构主义强调知识建构的“最近发展区”,认为新知的建构应基于这个区域,才能获得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最理想的效果。因此,立足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寻找知识与经验 联系创设情境尤为重要。
三、巧妙设计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
心理学认为:形成学生在认知上的冲突,调动学生认知活动中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更加有利于学生对探求新知识的积极向上,激活学生的思维。巧妙设计认知冲突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还有助于学生的探究向纵深方向发展。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认知冲突。
四、教师本身就是一种好的教学情境。
【怎样理解解放思想】推荐阅读:
对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的理解10-23
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12-09
怎样做好安全思想工作11-20
怎样做好中职生思想品德教育06-08
怎样做好部门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07-22
入党积极分子应怎样看思想汇报10-17
怎样做好企业安全生产中的思想政治工作11-14
对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解09-23
意象诗歌理解09-14
理解爱情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