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必考热点事件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高考政治必考热点事件

如何更好地把握物理高考必考热点——功与能量问题

高中物理教学中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思想,是贯穿高中物理各知识领域的一条主线;用功能关系和能量守恒观点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也是近年来高考的必考热点之一。下面举例谈高中物理主要涉及的能量问题及解题思路。

一、力学

1.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2.重力做功对应重力势能的变化,弹簧弹力做功对应弹性势能的变化。

(1)重力做多少正功,重力势能减少多少。弹簧弹力做多少正功,弹性势能减少多少。

(2)重力做多少负功,重力势能增加多少。弹簧弹力做多少负功,弹性势能增加多少。

3.除重力或弹簧弹力以外的力做的功等于机械能的变化。

(1)除重力或弹簧弹力以外的力做多少正功,机械能就增加多少。

(2)除重力或弹簧弹力以外的力做多少负功,机械能就减少多少。

(3)除重力或弹簧弹力以外的力不做功,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典型例题】

例1.(揭阳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三期末理综试题)质量为m的物体从静止开始以2 g的加速度竖直向下加速运动距离h,不计空气阻力。则()

A.物体重力势能减少了2 mgh

B.物体动能增加了2 mgh

C.物体机械能不变

D.物体机械能增加m gh

解析:重力做功mgh,故重力势能的减少mgh;合外力对物体做功2 mgh,故物体动能增加2 mgh;重力做功m gh而合外力对物体做功2 mgh,那么除重力以外的力做功m gh,故机械能就增加m gh。选B、D。

例2.如图所示,一根轻弹簧下端固定,竖立在水平面上。其正上方A位置有一只小球。小球从静止开始下落,在B位置接触弹簧的上端,在C位置小球所受弹力大小等于重力,在D位置小球速度减小到零。小球下降阶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B位置小球动能最大

B.在C位置小球动能最大

C.从A→C位置小球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小球动能的增加

D.从A→D位置小球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

解析:小球动能的增加用合外力做功来量度,A→C小球受的合力一直向下,对小球做正功,使动能增加;C→D小球受的合力一直向上,对小球做负功,使动能减小,所以B正确。从A→C小球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小球动能的增加和弹簧弹性势能之和,所以C错误。A、D两位置动能均为零,重力做的正功等于弹力做的负功,所以D正确。选B、D。

例3.如图所示,细绳跨过定滑轮悬挂两物体M和m,且M>m,不计摩擦,系统由静止开始运动过程中()

A.M、m各自的机械能分别守恒

B.M减少的机械能等于m增加的机械能

C.M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m增加的重力势能

D.M和m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解析:M下落过程中,除重力做功以外,还有绳的拉力做负功,故M的机械能减少;m上升过程中,除重力做功以外,还有绳的拉力做正功,故m的机械能增加;对于M和m构成的系统而言,只有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故M和m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选B、D。

二、电磁学

1.电场力做功

(1)电场力做功对应电势能的变化。电场力做多少正功,电势能减少多少。电场力做多少负功,电势能增加多少。

(2)在只有电场力做功时,电势能与动能之和不变。

(3)在只有电场力和重力做功的系统内,系统的动能、重力势能和电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2.电热

(1)纯电阻电路:电能全部转化成内能。

(2)非纯电阻电路:电能中大部分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一小部分不可避免地转化成内能。

3.电磁感应中的能量问题

(1)安培力做正功,是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安培力做负功,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2)电磁感应中电能的主要求解思路:利用克服安培力做功求解:电磁感应中产生的电能等于克服安培力所做的功。利用能量守恒求解: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产生的电能。利用电路特征求解:通过电路中所产生的电能求解。

(3)理想变压器与远距离输电。理想变压器原线圈输入与副线圈输出的电能相等。远距离输电线路损耗的电能Q=I2R线t。

【典型例题】

例4.(2008年深圳一模)如图为一匀强电场,某带电粒子从A点运动到B点,在这一运动过程中克服重力做的功为2.0J,电场力做的功为1.5J,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粒子带负电

B.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比在B点少1.5 J

C.粒子在A点的动能比在B点多0.5 J

D.粒子在A点的机械能比在B点少1.5 J

解析:由电场线的方向和粒子偏转方向,可以判断粒子带正电;由于电场力做正功,故电势能减小,B选项错误;合外力做负功,动能减小,故C正确;除重力或弹簧弹力以外的力做多少正功,机械能就增加多少,故D正确。选项C、D。

例5.如图所示电路,两根光滑金属导轨,平行放置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导轨下端接有电阻R,导轨电阻不计,斜面处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电阻可略去不计的金属棒ab质量为m,受到沿斜面向上且与金属棒垂直的恒力F的作用,金属棒沿导轨匀速下滑,则它在下滑h高度的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作用在金属棒上各力的合力做功为零

B.重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重力与恒力F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电阻R上发出的焦耳热

D.金属棒克服安培力做功等于重力与恒力F做的总功与电阻R上产生焦耳热

解析:物体匀速下滑,动能不变,所以合力做功为零,A对;除重力和弹簧弹力以外的力做的功等于机械能的变化,B错;WF+WG+WF安=0,克服安培力做的功为-WF安=WF+WG,即恒力和重力做的总功等于回路中产生的电能,C对;WF+WG+WF安=0,金属棒克服安培力做功等于重力与恒力F做的总功,D错。选A、C。

三、热学

1.分子动能

(1)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2)分子平均动能与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无关。

2.分子势能

(1)分子势能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

(2)当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势能最小。在由r0逐渐增大或由r0逐渐减小的过程中。分子势能均增大,即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势能最小。

3.物体的内能

(1)物体的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与势能之和。

(2)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有关。

(3)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

4.热力学第一定律

?驻U=Q+W,需要正确把握三个量的含义及如何取正负值。

5.热力学第二定律

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有用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典型例题】

例6.(2009年全国卷)如图,水平放置的密封气缸内的气体被一竖直隔板分隔为左右两部分,隔板可在气缸内无摩擦滑动,右侧气体内有一电热丝。气缸壁和隔板均绝热。初始时隔板静止,左右两边气体温度相等。现给电热丝提供一微弱电流,通电一段时间后切断电源。当缸内气体再次达到平衡时,与初始状态相比()

A.右边气体温度升高,左边气体温度不变

B.左右两边气体温度都升高

C.左边气体压强增大

D.右边气体内能的增加量等于电热丝放出的热量

解析:当电热丝通电后,右边的气体温度升高气体膨胀,将隔板向左推,对左边的气体做功,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增加,气体的温度升高,又根据气体定律可知:左边的气体压强增大,B、C正确。右边气体内能的增加值为电热丝发出的热量减去对左边的气体所做的功,D错。选B、C。

例7.用r表示两分子之间的距离,Ep表示两个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势能,当r=r0时,两个分子之间引力等于斥力,设两个分子间相距较远时,Ep=0,则()

A.当分子间距r变小时,引力减小,斥力增大

B.当r>r0时,引力大于斥力,r增大时分子力做负功,Ep增加

C.当r

D.当r=r0时,Ep=0

解析:当分子间距r变小时,引力斥力均增大;当r>r0时,r增大分子力做负功,Ep增加;当r

四、光学与原子物理

1.光子说:一个光子的能量E=hν,ν为光的频率。

3.氢原子的能量

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它吸收或辐射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个定态的差决定,即hν=E初-E终。

4.核能:ΔE=Δmc2。

【典型例题】

例8.(2009年全国卷)氮氖激光器能产生三种波长的激光。其中两种波长分别为λ1=0.6328 μm,λ2=3.39 μm。已知波长为λ1的激光是氖原子在能级间隔为ΔE1=1.96 eV两个能级之间跃迁产生的。用ΔE2表示产生波长为λ2的激光所对应的跃迁的能级间隔,则ΔE2的近似值为()

A.10.50 eV B.0.98 eV

C.0.53 eV D.0.36 eV

解析:本题考查波尔的原子跃迁理论。根据ΔE=hν,ν=c/λ,可知当ΔE1=1.96 eV, λ1=0.6328 ?滋m,当λ2=3.39 ?滋m时,联立可得ΔE2=0.36 eV。选D。

例9.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内层轨道转移到外层轨道的过程中()

A.电势能减少而电子动能增加,原子的能量增加

B.电势能减少而电子动能增加,原子的能量减少

C.电势能增加而电子动能减少,原子的能量增加

D.电势能增加而电子动能减少,原子的能量减少

解析:核外电子由内层轨道转移到外层轨道的过程中,要克服库仑引力做功,故电势能应增加。而由ke2/r2=mv2/r得:E=mv2/2=ke2/2r,r增大,动能应减少,而又由于能级值增加,总能量增加。选C。

分析做功与能量转化问题的关键是要弄清哪些力在做功且分别与哪种形式的能量转化相对应,然后再运用做功与能量转化关系或者能量守恒来解决相应的问题,大都可以迎刃而解。

(作者单位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山中学)

作者:谢红军

第2篇:2018高考政治必考十大热点事件

高考政治必考热点事件

1、“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制定与通过

【热点概述】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务院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制定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后通过。为了编制好“十三五”规划纲要,2015年12月15日,中国政府网发起“汇众智,编规划”活动,由国务院牵头,就“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广泛征求民意。

【命题预测】(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别说明党、政府、人大在“十三五”规划制定过程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2)分析通过网络征求民意对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意义。更多关于高考政治的资讯请点击:

【答题要点】(1)①党提出“十三五”规划建议,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②政府履行职能,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制定出符合国情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

③全国人大行使决定权,使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

(2)互联网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提供了便捷的途径,通过网络征求民意,有利于拓宽民主渠道,提高公民参政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决策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高考政治必考热点事件

2、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决胜全面小康

【热点概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形成的,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命题预测】(1)运用政党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的依据。 (2)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人在发展理念上是怎样做到与时俱进的。

(3)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实现制度创新提几点建议。

【答题要点】(1)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为决胜全面小康提供方向保证。

②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决胜全面小康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③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奠定群众基础。

(2)①根据国内外发展趋势提出发展新理念,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党提出新的发展理念,遵循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做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结合。

③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体现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3)①实现制度创新必须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实践。

②继承优秀传统,兼收并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着眼于人民群众的需求,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制度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高考政治必考热点事件

3、铭记历史: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热点概述】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并举行盛大阅兵仪式。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命题预测】(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的重要意义。

(2)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的知识,分析为什么要铭记历史启示的伟大真理。 【答题要点】(1)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有利于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凝聚力量,增强民族信心,激励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力,增强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2)①铭记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是基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②“三个必胜”是基于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③人民必胜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高考政治必考热点事件

4、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热点概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该政策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1971年7月,控制人口增长的指标首次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把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成就巨大。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如人口老龄化加速、企业用工荒等。为此,党中央着眼长远,完善人口发展战略,通过提高人口素质和质量,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让很多家庭欢欣鼓舞,但面对孩子抚养和教育成本不断增加,导致不少家庭在做出生育决定时犹豫不决。

【命题预测】(1)实施全面两孩政策,能够通过影响供给促进经济增长,请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对此做出解释。

(2)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说明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合理性

(3)运用政府职能知识说明如何打消不少家庭在做出生育决定时的犹豫。

【答题要点】(1)①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实施全面两孩政策,能够增加劳动力供给,有效解决劳动力供应短缺问题。

②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有助于推动企业和产业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③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所带来的大量新生人口将催生新的消费需求,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

(2)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人口政策应结合人口状况的变化而调整。

②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合理的人口政策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调整人口政策,是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需要。

(3)①政府应积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使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增加生养两孩的物质基础。

②政府应加强社会建设,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证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高考政治必考热点事件

5、用“加减乘除”法推进供给侧改革

【热点概述】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要求在适度扩大内需的同时,着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这意味着我国经济治理思路出现重大转变。即从过去片面强调需求侧刺激转变到需求侧与供给侧并重,更加重视供给侧改革的思路上来,并将引发宏观调控的相应调整。供给侧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市场协调配合,同时做好“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

【命题预测】(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供给侧改革的依据。

(2)从政府职能角度说明我国政府在供给侧改革中该如何作为。

(3)运用唯物辩证法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分析宏观调控从过去片面强调需求侧刺激转变到需求侧与供给侧并重,更加重视供给侧改革思路的正确性。

【答题要点】(1)①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通过供给侧改革提升中国制造的水平。消费的升级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消费结构升级倒逼供给侧改革。

②供给侧改革有利于促进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有利于激发企业创新能力,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2)①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为经济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促进中高端产品的生产。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通过发展科技、教育、文化等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推进技术创新。

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时淘汰落后产能,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3)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宏观调控要需求侧与供给侧并重。 ②需求侧与供给侧并重,更加重视供给侧改革,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高考政治必考热点事件

6、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热点概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不让任何贫困群众在全面小康中掉队,确保全部贫困县和贫困群众2020年前脱贫,中央吹响了最后的攻坚冲锋。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以区域开发为重点的农村扶贫,已不适应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变。要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精准扶贫,并把民族地区作为实施精准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扶贫工作有着深入思考,对贫困群众有着真挚感情的总书记,在多次考察和讲话中不仅反复强调“精准”的重要性,而且指出,“扶贫必扶智、阻止贫困代际传递”“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命题预测】(1)运用矛盾特殊性原理,分析我国是如何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对民族地区实施精准扶贫的意义。

(3)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为什么“扶贫必扶智”。

【答题要点】(1)①把握不同事物的矛盾,针对不同环境和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做到精准扶贫。

②把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的不同矛盾。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农村扶贫的主要方式由以区域开发为重点转向精准扶贫。

③把握复杂事物中不同矛盾的主次地位,重点做好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

(2)①有利于贯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②有利于民族地区人民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体现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③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调动民族地区人民的积极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④有利于践行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3)①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扶智”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 ②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发展教育能够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帮助他们掌握脱贫致富的技能。

高考政治必考热点事件

7、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热点概述】2015年“创客”一词进入人们的生活,随着国家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今“创客之火,正在燎原”。一年来,国务院为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多次出台政策,部署简政放权,取消和下放90项行政审批项目。2016年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力度,持续为企业松绑减负,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清障搭台。

【命题预测】(1)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创客之火,正在燎原”的市场因素。

(2)联系《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党中央、政府应如何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清障搭台。

(3)从哲学角度,谈谈学校应如何开展创新创业人才方面的教育。

【答题要点】(1)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市场环境推动个人成为市场经济活动的参加者。

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互联网社区成为创客生产要素集聚地、销售渠道,共享科技、信息等资源的场所。

③价值规律(价格供求竞争机制)促使创客们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创造出更多的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2)①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要审时度势,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提出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做好宏观决策的顶层设计。

②政府切实履行好经济和社会建设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建设服务型政府,坚持依法行政,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激发社会创造活力。

(3)①帮助学生树立创新精神。

②培养学生实践意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③教育学生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高考政治必考热点事件

8、简政放权与政务公开 【热点概述】简政放权,被称为本届政府“开门第一件大事”。“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无禁止皆可为,法定责任必须为”。2015年10月19日,《国务院关于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意见》正式公布。意见确定,在先行先试的基础上,从2018年起正式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效能。继续大力削减行政审批事项,注重解决放权不同步、不协调、不到位问题,对下放的审批事项,要让地方能接得住、管得好。“简除烦苛,禁察非法,使人民群众有更平等的机会和更大的创造空间”。

【命题预测】(1)运用政府有关知识,说明政府在行使权力过程中如何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无禁止皆可为,法定责任必须为”。

(2)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何重要意义。

【答题要点】(1)①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有限的责任政府和法治政府。②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做到职责分工清晰,运行程序规范。③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完善行政监督体系,自觉接受监督。

(2)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理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有利于落实市场主体的自主权、主动权,激发市场活力;有利于形成各类主体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的市场环境,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供更大空间。

高考政治必考热点事件

9、“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

【热点概述】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以宽阔的全球视野和卓越的战略远见,相继提出“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这不仅为调速换挡的中国经济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澎湃动能,也为艰难复苏的世界经济提供了“中国机遇”和“中国方案”。有专家指出,“三大战略”的深入推进应各有侧重。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要素禀赋各异,发展水平不一,应发挥各自比较优势,重点推进经贸合作,促进区域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和资源高效配置;京津冀地区由于重工业较多、结构性污染突出等问题,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治理大气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应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命题预测】(1)运用中国共产党的有关知识,简要分析党中央提出并推进“三大战略”的必要性。

(2)运用矛盾的观点,说明如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如何发挥好合力。

(3)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的原因,并就解决京津冀污染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答题要点】(1)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提出并推进“三大战略”是党中央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客观要求。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提出并推进“三大战略”是党坚持科学发展、执政为民的需要。③实施“三大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客观要求。

(2)①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要素禀赋各异,发展水平不一,各国应从本国的具体实际出发,制定合作政策。②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要求我们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当前,中国与沿线各国应以经贸合作为重点,不断推进全方位的合作。

(3)原因:①经济发展方式落后,能源消耗量高,企业发展还没有转变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及创新驱动上来。②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特点,一些企业为了局部或眼前利益而不惜损害整体与长远利益。建议:①消费者要树立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②企业要调节生产要素投入,改用环保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③政府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管,支持企业改进技术,开发使用清洁能源、新能源。

高考政治必考热点事件

10、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

【热点概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科学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屠呦呦和她的科研团队历经数百次实验,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引入西医炼药技法,用低沸点的乙醚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屠呦呦在获奖感言中指出,中医是宝库,但拿来就用还不够。如果死守着老祖宗的宝贝,固步自封,中药只能是“一筐草”,无法变成“一块宝”。

【命题预测】(1)有人认为,屠哟哟的成功是她个人奋斗的结果。请对该观点评析。

(2)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分析应该如何认识和挖掘传统中医药学的现代价值。

(3)请从文化传播的角度,就如何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

【答题要点】(1)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屠呦呦的成功得益于她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同时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并付出了辛勤努力。

②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屠呦呦的成功离不开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正是巧妙借鉴中医药古典文献的精华,加上科研团队的支持,她才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了人生价值。 (2)①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传统中医药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对于传统中医药文化中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满足人们需求的部分,应该保留并不断发扬光大;对于传统中医药文化中过时、落后的,不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部分应该予以改造或剔除。

②对于传统中医药文化,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和原创,更要立足实践,注重研究新情况,提出新问题,寻找新思路,不断实现中医药与现代科学理论、技术和方法的互相渗透与结合,从中挖掘出更多的现代价值。

(3)①在全球建立类似孔子学院的中医药学校,促进中医药文化文化的交流传播。

②举办中医药文化节,弘扬中医药文化,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第3篇:【政治】2014年高考必考时政热点

【政治】2014年高考必考时政热点:文物局正式发布2014年中国文化遗产日主题和口号

【背景材料】

2014年4月18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2014年中国文化遗产日主题和口号。2014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口号有6条:瓷都千年 薪火相传;保护遗产 留住乡愁;寻找历史记忆 做好文物普查;保护文化遗产 讲好中国故事;传承文化遗产 添彩美丽中国;用心灵感悟文化以行动保护遗产。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是2013年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提出来的。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是文物部门和广大文博工作者应该肩负的历史责任,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应有之义。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是党中央对文物工作提出的最新要求,是文物工作围绕大局、服务社会的必然要求。国家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董保华出席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国家文物局2014年重点工作要点,阐释了文化遗产日主题的深刻内涵;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了今年文化遗产日和国际博物馆日主场城市活动安排、国际古迹遗址日相关主题活动及文物消防安全工作情况。

加QQ号861688258为好友,每天都会向你的QQ空间推送类似这样的高考备考资料!

【理论分析】

一、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界面发展。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等活动,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有利于用优秀的文化够塑造人生。

2.文化遗产的地位和意义。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我们之所以设立文化遗产日,是因为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3.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确定文化遗产日,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是文物部门和广大文博工作者应该肩负的历史责任,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应有之义。有利于弘扬主旋律,不断提高我国文化的软实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4.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2014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遗产”是人的“遗产”,也是有生命的“遗产”。通过围绕这一主题开展活动,有利于人们体验“活”的意义、“活”的历史,体验生命的延续。

二、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对文化遗产价值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并逐步将传承文化遗产作为荣耀的事情去做。文物 1

的保护要考虑到将来的社会发展状况,比如经济的发展、游客的承载能力等等。

2.要重视量的积累。任何文化的健康发展都离不开积累。积累不仅为我们提供生活体验的经验世界,也是我们继续创造更新的历史前提。保护文化遗产,让人文化遗产“活”起来,能使文化保持创造性生机。

3.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文化遗产不是远离百姓、没有生命的化石,而是直接关系民生幸福指数的文化大餐,“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4.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随着社会文明的提高,随着全社会对文化遗产关注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文保行列中。文物的保护有利于增强国人的文物意识,反过来推动文物保护工作。

【跟踪试题】

从2006年起,国家将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的星期六指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日。据此回答1—3题:

1.我们之所以设立文化遗产日,是因为文化遗产

①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③有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是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可再生资源,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④

2.设立文化遗产日

①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②有利于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③有利于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 ④是实现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应这样认识文化遗产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唯一标志 ②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③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据悉,2014年中国文化遗产日将在主场城市景德镇举办“景德镇御窑遗址官窑出土文物珍品展”、系列摄影和图片展、古陶瓷鉴赏及修复技艺演示、德镇清代镇窑点火复烧、非

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等活动。据此回答4—6题:

4.之所以要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等活动,这是因为

①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②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③有文化修养才会有崇高的道德④优秀文化能够塑造人生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5.上述材料反映了

A.一定的精神文化活动具有相应的物质载体

B.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为人类所特有

C.不同区域的文化无不呈现出各自的特色

D.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与交往方式

6.文化遗产历经几千年而不衰,由此可见

A.文化遗产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B.文化遗产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C.文化遗产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D.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

江苏南京将成为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主场城市。届时,作为主会场的南京博物院将通过多种场景化的文物组合,让观众感受博物馆藏品中所蕴含的艺术之美和生活方式,并与中国丝绸博物馆合作举办“民国旗袍展”,以体现“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这一主题;还将与英国苏格兰古代历史遗迹皇家学会合作,举办“南京与爱丁堡古城保护成果展”。据此回答7—8题:

7.南京博物馆举办上述活动的意义是

A.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的客观要求

B.能够积极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政策

C.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使政府成为对人民负责的政府

D.扩大经济收入,推动文化生产力的发展

8.从发展文化的角度看,上述材料说明

A.发展传统文化需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B.要积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C.要坚持弘扬主旋律与提倡文化多样化的统一

D.继承传统文化应该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

文化遗产保护的对象大多都具有外显的物质形式,是凝固了时间和空间可以作为历史见证的文化遗存。但这些物化形态和文化遗存之所以值得保护,则是因为它们背后有“活”的精神、“活”的文化。据此回答9—10题:

9.文化遗产保护的对象大多都具有外显的物质形式。这说明

A.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B.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事物

C.客观事物是产生意识的唯一途径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0.上述材料启示我们,文化遗产保护

A.要尊重客观实际,坚持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要量力而行,注意把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

C.要全面看问题,正确把握事物存在的利弊两重性

D.实践决定认识,人的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文化遗产不是束之高阁的古董、秘不示人的“宝贝”,文化遗产不是远离百姓、没有生命的化石,而是直接关系民生幸福指数的文化大餐。据此回答11—12题:

11.文化遗产不能远离百姓,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④人民群众可以创造真理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2文化遗产是直接关系民生幸福指数的文化大餐。与此说法相符合的观点是

A.求真务实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B.政府要把人民群众的一切事务都管理好

C.民生问题是政府一切工作的中心

D.这是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

13.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这是2013年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提出来的。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是文物部门和广大文博工作者应该肩负的历史责任,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应有之义。

从哲学角度谈谈怎样加强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

【参考答案】

1.C2.A 3.B4.B5.A 6.C7.A8.A 9.B10.A11.D 12.D

13.(1)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不同的文物要用不同的方法加以保护。(2)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文物保护应与商业保持适当距离,过度的文物商业化、商品化往往与文物的真正有效保护背道而驰。(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文物的保护有利于会增强国人的文物意识,反过来推动文物保护工作。(4)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文物的保护要考虑到将来的社会发展状况,比如经济的发展、游客的承载能力等等。

第4篇:2014年高考必考时政热点

2014年高考必考时政热点:我国重大外交行动

我国重大外交行动

一、【背景材料】

2013年10月8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闭幕,会议发表了《活力亚太,全球引擎——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宣言》和《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和世界贸易组织第九届部长级会议声明》,承诺加强政策协调和多边贸易体制,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深化互联互通等领域合作,共同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领导人就一系列战略要点达成一致。来自亚太经合组织21个成员的领导人或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的主题是“活力亚太,全球引擎”,主要议题包括实现茂物目标、可持续和公平增长、亚太互联互通等。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讲话,提出构建覆盖太平洋两岸的亚太互联互通格局。

2013年10月10日上午,第八届东亚峰会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召开,东盟及其8个对话伙伴国领导人就地区合作问题进行讨论。文莱苏丹哈桑纳尔·博尔基亚在峰会开幕式上致辞说,保障可持续的粮食安全是东亚地区今后一项长期的工作,这对于本地区人民生活和其他许多重要领域具有直接影响。本次峰会的重要议题包括粮食及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疾病控制和灾害管理等。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日在文莱斯里巴加湾市出席第八届东亚峰会并发表讲话。李克强在讲话中说,东亚峰会成立八年来,秉持东亚合作的开放包容精神,已成为连接东亚、亚太国家的重要桥梁。峰会结束时将发表一份主席声明。

二、【政治命题点】

1.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习近平提出构建覆盖太平洋两岸的亚太互联互通格局的依据。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适应经济全球化,亚太经合组织通过互联互通促进了区域内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对各国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

2.运用有关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提高我国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我国注重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并在APEC框架内发挥着建设性作用。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为促进亚洲和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2)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加强政策协调和多边贸易体制,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深化互联互通等领域合作,需要各国分工越来越细,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共同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

3.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构建覆盖太平洋两岸的亚太互联互通格局的必要性。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构建覆盖太平洋两岸的亚太互联互通格局,以此带动建设各次区域经济走廊,保障本地区生产要素自由流通,稳步提升太平洋两岸成员协同发展水平,实现一体化。这些都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国家利益是一国对外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覆盖太平洋两岸的亚太互联互通格局,深化我国与成员国之间的经济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首先要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国际地位。

4.运用有关哲学知识,分析如何构建覆盖太平洋两岸的亚太互联互通格局。

(1)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构建覆盖太平洋两岸的亚太互联互通格局,必须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把政府、私营部门、国际机构联系起来,统筹考虑。

(2)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互联互通要积极创造条件,打通制约互联互通建设的瓶颈,创新投融资伙伴关系,积极探索拓展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渠道。

(3)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构建覆盖太平洋两岸的亚太互联互通格局,既要看到优势,看到互联互通的有利条件,又要看到制约互联互通建设的瓶颈,改善薄弱环节。

三、【跟踪试题】

1.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构建覆盖太平洋两岸的亚太互联互通格局,以此带动建设各次区域经济走廊,进而打造涵盖21个经济体、28亿人口的亚太大市场,保障本地区生产要素自由流通,稳步提升太平洋两岸成员协同发展水平,实现一体化。构建覆盖太平洋两岸的亚太互联互通格局的政治生活依据是:

A.地区冲突增加,世界面临核威胁

B.国际恐怖主义猖獗

C.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2.构建覆盖太平洋两岸的亚太互联互通格有利于:

①深化我国与成员国之间的经济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②有利于我国与成员国建立长期结盟友好关系 ③有利于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④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国际地位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3.习近平主席这次出访是我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东南亚和亚太方向开展的一次重大外交行动,推动中国与印尼、马来西亚关系进入新阶段,确立中国与东盟各国关系的新目标,引导亚太经合组织取得新发展,展现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前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外交活动表明:

A.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

C.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D.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2013年10月10日第八届东亚峰会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闭幕,会议发表了《第八届东亚峰会主席声明》和《东亚峰会关于粮食安全的宣言》。峰会重点讨论了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灾害管理、流行病控制,以及国际热点及地区问题等,并达成广泛共识。据此回答4—5题。

4.各国之所以能对上述问题达成共识。是因为:

A.国家性质决定国家关系

B.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C.东亚各国的根本利益已经一致

D.国家关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5.上述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③要抓主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④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A.①②B.②③④

C.②④D.③④

6.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构建覆盖太平洋两岸的亚太互联互通格局。他指出,亚太经合组织要顺应潮流,做好互联互通这篇大文章。要打通制约互联互通建设的瓶颈,建立政府、私营部门、国际机构广泛参与的投融资伙伴关系。中国愿意积极探索拓展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渠道,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依据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要求,说明如何构建覆盖太平洋两岸的亚太互联互通格局。

7.李克强总理在第八届东亚峰会上的讲话时指出:“东亚许多国家都使用筷子,一根筷子很难吃着东西,两根筷子一起用才能夹到食物,一把筷子捆在一起就不易折断。每个峰会成员国对地区的安全稳定都负有责任。互信共存是我们共同的理念,也是世界前进的趋势。”

结合材料,谈谈“每个峰会成员国对地区的安全稳定都负有责任”体现的政治学道理。

第5篇:高考政治必考题:转变政府职能(每年必考)

【政治】2013高考政治必考题:转变政府职能(每年必考)

2013年高考政治必考题:转变职能服务民生 权力规范效率提升,本专题肯定会在2013年高考文综政治试题中出现,或大题出现,或小题出现。大家一定要注意了解这方面的内容。因为高考文综试卷版本比较多,至于哪个省份可能会考考该时政热点,这个不能保证,但多掌握一点知识,不会有坏处!!

背景资料

材料一 2012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材料二 2012年6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要求各级政府进一步将食品安全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切实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尽快解决当前存在的食品安全突出问题。

材料三 2012年7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2011年度中央预算执行等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会议要求,要着力解决好民生领域审计发现的突出问题;要认真做好整改情况公开工作。在全面公开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结果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全面客观回应社会关切,充分尊重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深入推进预决算公开,细化公开内容。

材料四 2012年7月11日,财政部向社会公开了2012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79.84亿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21.45亿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43.48亿元,公务接待费14.91亿元。与2011年决算相比,2012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减少13.8亿元。

知识链接:

1.试分析我国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关注食品安全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1)从根本上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是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要求。

(2)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关注食品安全是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坚持对人民负责的体现。

(3)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担负着重要的职能。改善和保障民生、关注食品安全,是我国政府通过管理和服务履行维护人民民主和国家长治久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提供公共服务职能的体现,也体现了政府便民利民的作用。

2.政府依法行政、实行政务公开有什么重大意义?

(1)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的一切权力源于人民。依法行政、实行政务公开才能保障行政权力不被滥用,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密切党群、政群关系,巩固国家政权,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有利于政府自觉接受监督,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树立政府权威。

(3)有利于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练习题

1.2012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我国政府重视民生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A.国家有管理经济的职能

B.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C.我国经济不发达

D.国家机构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2.在由中国法学会最近主办的中国食品安全法治高峰论坛上,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勇表示,根据食品安全法关于强化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落实地方属地管理的要求,要加快推进各级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建设。从根本上看,国务院采取上述措施是为了

A.树立政府权威

B.打造政府新形象

C.更好地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D.践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中国从国情出发,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围绕提高食品安全性和质量可控性,制定政策措施,建立了涵盖食品研发、生产、流通、使用各环节的重要监管制度。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 ③系统优化方法 ④抓主要矛盾

A.①

B. ①②

C.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4.某市消协通报,该市山寨笔记本电脑盛行,但对该产品的投诉也居高不下。山寨产品和山寨文化具有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等特点,善打“擦边球”,经常行走在行业政策的边缘。这就需要政府(

)。

A.加快立法,制止“山寨现象”的继续蔓延

B.树立政府权威,严厉打击“山寨行为”

C.坚持以人为本,宽容“山寨现象”的存在

D.依法行政,在法律范围内规范各种“山寨行为”

5.从“审计风暴”到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再到《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的印发,再到《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的发布,再到现在“三公”经费的公开,中国社会在走向透明、公开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这些举措(

)。

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 ②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③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 ④有利于人民群众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012年7月11日,财政部向社会公开了2012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79.84亿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21.45亿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43.48亿元,公务接待费14.91亿元。与2011年决算相比,2012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减少13.8亿元。

结合上述材料,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国务院为什么要求中央部门公开“三公”经费。

参考答案:

1.B [在政治生活中一提到根本原因,一般就是国家性质,即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D [国务院加快推进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建设,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目的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D正确。]

3.D [从国情出发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借鉴先进经验,制定监管制度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各个环节体现了系统优化方法;围绕安全体现了抓主要矛盾。]

4.D [针对“山寨产品”和“山寨行为”,政府不能一棍子打死,也不能放任自由,A、B、C三项均不是正确做法。D项说法正确,应选。]

5.B [本题考查政府主动接受监督的意义。四选三型的组合题,用排除法。④观点明显错误,排除含④的选项,应选B。]

6.解析 本题设问的主体是国务院,也就是政府,设问指向是为什么,主要从必要性和重要性两个角度回答。答案要点主要包括政府的性质、宗旨和原则、依法行政和政府权威等。

答案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中央部门公开“三公经费”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②我国公民依法享有监督权,中央部门公开“三公经费”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有利于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③我国政府是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中央部门公开“三公经费”是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④我国政府要依法行政。中央部门公开“三公经费”是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的客观要求,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⑤中央部门公开“三公经费”有利于维护人民当家做主地位,有利于树立政府的权威,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第6篇:【政治】2013高考政治必考题:香港回归十五年

2013年高考政治必考题:香港回归十五年,本专题肯定会在2013年高考文综政治试题中出现,或大题出现,或小题出现。大家一定要注意了解这方面的内容。因为高考文综试卷版本比较多,至于哪个省份可能会考考该时政热点,这个不能保证,但多掌握一点知识,不会有坏处!每天都会为你推荐最新高考备考信息!(西安方舟补习学校)

背景材料

材料一 2012年是香港回归祖国15周年。15年来,“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在香港变成了生动的现实。香港不仅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前所未有的政治奇迹,而且创造了成熟经济体持续平稳发展的经济奇迹。

材料二 在香港回归祖国15周年之际,国家主席胡锦涛2012年7月1日上午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1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届政府就职典礼并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强调,中央政府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将毫不动摇,全力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政府依法施政将毫不动摇,同香港各界人士一道维护和促进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将毫不动摇。在中央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下,“一国两制”实践一定会越来越丰富,香港与祖国内地共同繁荣发展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命题角度

1.从经济生活角度简要分析香港回归15年间创造经济奇迹的原因。

(1)国家的宏观调控。近年来香港经济稳定增长,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务院批准内地与香港签署CEPA协议,为香港经济持续繁荣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2)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祖国内地加强与香港的经贸合作符合经济全球化的要求。15年间,香港同祖国内地的交流全方位扩展,经贸关系更加紧密,各领域合作不断深化。

2.从政治生活角度,你认为香港怎样才能够保持长期繁荣稳定?

(1)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的最重要的基本要素。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中央政府对香港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重大举措,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

(2)坚持依法行政。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15年间,中央政府切实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按照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办事。

(3)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和地区竞争,香港只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经济和科技事业,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竞争力的提升。

3.香港在15年的发展中,文化对社会和经济发挥了怎样的影响和作用?

(1)文化是对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香港同胞在长期奋斗过程中形成的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灵活应变的创新精神,是对香港政治、经济和社会的一种反映,同时这种精神又对香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15周年,香港各界举行了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人们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可以感受香港发展的巨大成就,领悟优秀文化给人的精神力量,有利于增强香港人民的凝聚力、自豪感。

(3)文化在交流中传播。随着香港和内地的交流日益密切,普通话得以推广,中文传媒得以普及,全新的国民教育也即将得到推行,香港人民对于中华民族的归属感,也正在逐渐增强。

4.香港回归15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体现了唯物论和认识论哪些道理?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国政府根据香港地区的实际和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体现了这一点。

(2)意识的能动作用。正确的思想和理论通过人们的实践,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在“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的指引下,香港特别行政区15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香港回归15年的实践雄辩地证明:“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其强大的生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深化而日益彰显。

(4)认识具有无限性。我们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15年来,中央政府把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作为新时期治国理政的重大课题,鼓励和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进民主、促进和谐,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一国两制”理论和实践。

练习题

1.回归15年,香港繁荣成为耀眼传奇,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醒目坐标。跋涉难免遭遇明障暗礁,发展总会经历风风雨雨,但中央政府的支持力度始终不减,风雨过后,终见彩虹。从经济学角度看,说明了(

)。

①国家调控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②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③香港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制度完全一致 ④国家调控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届政府就职典礼上,在胡锦涛主席监誓下,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梁振英及政府主要官员宣誓就职。这反映了(

)。

①地方政府要接受中央统一领导 ②中央政府在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 ③我国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④中央与地方互相监督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同胞情,一条心,香港、内地一家亲。香港的发展得益于祖国内地的强力支援,内地有难,香港各界伸出援手。这直接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

)。

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4.回归15年,香港的马照跑、股照炒,香港社会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基本法律不变;不变之中有巨变:香港的人均本地生产总值由回归时的2.7万美元增长到现在的3.5万美元,香港愈加美丽、愈有魅力。香港的变与不变,蕴含了(

)。

A.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B.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C.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D.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5.材料一 胡锦涛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1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一国两制”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开拓前进。在已经取得成就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把“一国两制”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是中央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使命。

材料二 30年前,邓小平同志根据我国的国情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香港回归祖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近些年来,中央政府把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作为新时期治国理政的重大课题,鼓励和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进民主、促进和谐,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一国两制”理论和实践。

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一国两制”理论的构建与发展过程。

参考答案:

1.C [材料说明香港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②④符合;①③说法错误。]

2.B [②说法错误,全国人大在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④错误,中央与地方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3.A [材料明确指向了香港与内地的团结、互助,反映了团结统一的内涵。]

4.B [“变与不变”体现的哲理是运动与静止的统一。]

5.答案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根据我国的国情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②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源泉、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香港回归祖国后,中央政府根据具体形势,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一国两制”理论,同时香港回归15年的伟大实践也证明了“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性。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我们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所以把“一国两制”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是中央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使命。

第7篇:【政治】2013年高考政治必考题:中华民族“复兴之路”

2013年高考政治必考题:中华民族“复兴之路”,本专题肯定会在2013年高考文综政治试题中出现,或大题出现,或小题出现。大家一定要注意了解这方面的内容。至于哪个省份可能考,那就不好说了,多掌握一点知识,不会有坏处!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回顾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走过的历史进程,号召全党同志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共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历史重任、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5个部分,回顾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

1、说明在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过程中怎样发挥共产党的作用?

(1)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面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对发展成果分配的统筹协调。科学谋划,完善收入分配格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缩小贫富差距、区域差距。

(2)党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依法执政,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

(3)加强党的领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加百姓收入,提高人民的富裕程度,完善保障机制。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2、说明在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过程中为什么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1)中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由党的性质宗旨决定

(2)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维护国家的统

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材料一:当下“反腐”成为最热门的词汇,2013年1月22日,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二次会议上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任务。反

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我们要坚定决心,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材料二:十八大以后,以网络微博为代表的民间反腐渠道正在变得越来越畅通,民间反腐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却不是长远之计。反腐只有走上法制的轨道,健全权力的监督体制,这是反腐的关键所在。当然,反腐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违法违纪行为也趋于隐蔽化、智能化、复杂化,这些都对反腐败斗争构成巨大挑战。

(1)结合材料一,分析党中央反腐提速,反腐败呈雷厉风行之势的政治意义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有利于保持党的性质、先进性和纯洁性;(2分)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2分)践行党的执政理念,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进行有效反腐?(6分)参考答案: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以网络为代表的民间反腐能够表达民意,有效整合民众的智慧和意见,对权力进行监督和约束。②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坚持两点论要求我们进行有效反腐既要畅通民间反腐渠道,又要健全权力监督体制,使反腐走上法制化轨道;但也要坚持重点论,解决主要矛盾,将网络反腐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才是反腐的治本之策。

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我们既要对反腐充满信心,同时要认识到反腐败斗争是一个充满艰难的过程,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

上一篇:市成长型中小企业名单下一篇:摄影入门的100个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