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资助工作困境及解决方案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资助育人工作现状

高校实施扩招以来, 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加, 其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只增不减, 而独立学院学费颇高, 就进一步加重了学生家庭的经济压力, 为帮助这些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放弃学业, 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先后出台了很多惠民政策及助学措施, 也建立了以“奖、贷、助、补、减、勤”为主要形式的资助体系, 但独立学院开展的学生资助工作工作质量仍停留在表面, 距离实现国家提出的“精准资助”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资助育人工作现存问题

(一) 资助政策宣传不到位

新生了解资助政策信息的途径是通过查阅校园网站或者是高校寄给新生的《大学生资助政策》, 在校生了解资助政策信息的途径基本上是通过辅导员传达的各种评选精神及要求, 资助宣传手段比较单一, 大多数是通过照片、总结等发布, 没有针对性, 也没有创新性, 信息的公开主要是通过文件传达, 很少利用新媒体与学生、与社会单位或政府部门建立融洽的实时互动关系, 学生了解的内容断章取义, 不够清晰, 政策解读和育人效果多停留在表面, 育人效果甚微。

(二) 资助材料收集及认定不科学

每学年,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贫困生库或更新贫困生库时, 大部分独立学院都需要学生提供《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等一系列文件来证明自己是否属于贫困生, 《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有一项相关家庭收入信息栏, 部分非贫困生及其家长在此填写与事实不符的情况, 当地民政部门不可能挨家挨户的实地考察, 往往凭一面之词对申请人进行筛选, 甚至学生家长利用不正当渠道来获取相关民政部门公章以妄图骗取资助资格, 民政部门开具此类贫困证明不会对自身利益有任何影响, 且不用承担任何后果, 甚至基于“本地保护”或满足当地政策要求, “低保户”“精准扶贫户”等是否真实脱贫也有待考究;另外各地区经济发展不一致, 贫困情况不能一概而论, 同班不同地区同学的贫困等级也没有可比性。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 这些情况在独立学院存在是常态, 并不是个例, 这一系列现象为高校资助工作的实践带来了困难, 不仅侵害了真正需要帮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权益, 而且也侵害了高校资助体系的公平性。

(三) 诚信、感恩等心理教育活动偏少

目前, 针对大学生资助工作中心理的特别教育方案在高校几乎还没设立, 基本上都将诚信、感恩等教育统一纳入思政教育或者资助部门的工作绩效考核。因此独立学院的感恩教育往往形式化, 要么采用“满堂灌”方式讲授要么集体签名承诺, 造成了诚信、感恩心理教育的“假”“大”“空”, 难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振, 甚至还可能造成逆反心理, 其心理教育的实效难以保证[1]。也有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受到长期的资助而产生依赖心理, 误认为不用努力就可以摆脱贫困对是否提升技能实现自我价值无所谓, 认为理所当然的应该得到经济帮助, 并没有感恩之心, 为争夺资助名额, 恶意夸张描述家庭情况, 私下拉票或者找辅导员哭诉, 甚至眼红并投诉举报其他获得资助学生;部分获得资助的学生也很少将资助资金用在学习上, 致使资助资金的评审和使用都失去了原本的价值与意义。

(四) 资助资金分配不足

我国的国情就决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项资源分配不平衡, 教育资源的分配也未能幸免, 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城市与农村的差距都不断扩大[2], 生活于农村的学生参加教育培训及国际交流的占比远低于城市的学生。

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绩不太理想, 通过读书考试来摆脱贫困的现状也越来越艰难, 不管是考试制度、招生政策还是专业选择及发展机会, 都存在很多不公平的现象。大学生群体越来越多,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独立学院占比越来越大, 这就要求国家提高对资助资金的投入。国家在对“双一流”重点高校或较好的公办高校的教育资金的投入上有一定的倾斜, 这些高校获得的资助的名额会比独立学院多很多, 而独立学院的学费比公办高校甚至“双一流”重点高校又高很多。较难获得各种资源成绩不理想的贫困学生, 不得不就读于独立学院, 而学校资助名额少, 受资助的贫困学生就算获得资助, 学费问题也很难彻底解决;较易获得各种资源成绩优异的中等或富裕学生, 往往有更多更好的学校选择, 且受资助的可能性也更高, 受资助的贫困生不仅可解决学费问题, 甚至还可以用于解决生活困难。

三、资助育人工作精准建议

再穷不能穷教育, 我们需要不断加强资助宣传力度, 不断提升资助材料精确性, 不断改革创新资助方式, 做好诚信感恩心理教育, 确保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真实脱贫”, 切实推动高校“精准扶贫”。

(一) 加大资助宣传力度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 大学生都是通过互联网实时接收最新信息, 除了利用海报、校园广播、工作例会、学生资助工作座谈会等传统方式讨论宣传外;高校还应该增强新媒体宣传种类, 可以通过软件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等载体, 传播相关视频、图片和政策, 展开“诚信、感恩”话题大讨论, 开设专栏, 增加宣传影响效果, 达到资源共享, 也可以结合专业特色在不同班级开展独特的诚信感恩主题班会, 将优秀班级资助活动或者资助成长优秀个人作为典型模范在“两微一端”展示, 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和宣传的作用范围;学校还可以建立“学生资助政策宣传队”, 选出曾受过资助的优秀学生担任“宣传大使”, 通过自身感受及系统的政策学习, 确保他们能够更精准的解读资助, 成为传播学生资助政策的“好声音”。另外, 学校也需要建立“学校-家庭”联系机制, 既要向学生也要向家长宣传国家及学校的资助政策, 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学校给予的关怀与温暖, 让家庭和学校一起为实现资助育人工作的最终目标共同努力[3]。

(二) 评审材料要精准

首先要严格考查学生所提交的贫困材料, 若发现有提供虚假信息的学生, 则应该直接取消申请资格, 并作出相应的惩罚[4], 班级的评审小组应定期更换, 客观评价学生生活情况;其次, 贫困情况的佐证材料要规范, 佐证材料既要证明其存在相应的困难, 又要保证其真实性, 建议学生提供相关已盖公章的原始材料, 如低保证、残疾证、大病医疗报告或保险报销证明等, 不能仅凭民政局或相关部门出具的已盖章的贫困证明[5], 最好是建立学校与生源地扶贫、民政、残联等部门数据库对接机制, 建档健全, 学生一人一档, 学校可通过数据库信息准确掌握学生的生源地、家庭成员职业收入等情况, 也可从旁佐证贫困的真实性;最后采用宿舍查访等多种方式, 全面、真实、科学的了解学生情况, 每学期对贫困学生信息库进行更新, 对于发现家庭突变的学生要随时立即纳入数据库, 对家庭经济情况好转的学生也可酌情考虑是否出库, 真正的把政策落到实处, 实现“精准资助”。

(三) 诚信、感恩等心理教育要落实

在对贫困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时, 应重视并利用情感感化, 不仅要向其传递学校给予的关心与帮助, 同时也要对其心理进行适当的安抚, 更要激发他们的感恩之心与上进心。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渗透立德树人的教育方式, 可以深入挖掘并树立典型模范树立榜样的能量;用可实践的活动方式来强化难实现的教育目的, 将教育活动真正融入生活圈中, 才能增强其育人的实效性, 建议在特定时间段, 譬如开学季、就业季、考试季等, 结合特定时期心理特点开展诚信、感恩心理活动, 创新活动形式, 可以开展专题演讲、辩论或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寓教于乐, 寓教于行[1];也可以将诚信、感恩心理教育与校园文化结合一起, 把教育目标具体化, 增强大学生的情感共振, 促使他们在体验和实践过程中将教育内化于心。

(四) 资助方式多样化

虽然国家每年往大学生资助体系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但是对于我国庞大的困难大学生群体来说仍然不够。因此, 一方面国家相关部门可以出台更多的专项优惠政策, 鼓励大中小型企业积极捐资助学, 减轻国家财政压力, 动员企业和企业家开辟更多的兼职岗位, 与高校长期合作;另一方面, 高校本身也应发挥主观能动性, 对校内资源进行充分挖掘, 譬如建立“校友联络机制”, 鼓励优秀校友积极捐助或者建立“助学基金会”, 鼓励在校师生进行捐款[5], 学校可对进行捐助的个人或者企业冠名设立相应的奖助学金, 再通过媒体对企业和个人进行宣传, 提高其社会知名度, 从而进一步调动各界力量参与高校资助, 形成良性循环。大学生自身也应该独立自强, 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 多利用业余时间兼职, 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家庭负担, 而且也可以在兼职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社会实践能力及应变处事能力, 为以后步入社会做准备。

四、小结

如今我国独立学院临改革转型之际, 独立院校的学生资助工作更要运用“精准”的思维, 使高校资助工作政策宣传精准化、资助材料认定精准化、资助心理活动生活化、资助方式丰富化, 以学生资助为载体, 将家庭经济困难学子自强自立心理品质的培养, 与学生学术水平的培养并驾齐驱, 提升高校资助工作的实效性和深度性。

解决方案Solution就是针对某些已经体现出的, 或者可以预期的问题、不足、缺陷、需求等等, 所提出的一个解决整体问题的方案 (建议书、计划表) , 同时能够确保加以快速有效的执行。通常指解决问题的方法。

解决方案必须有明确的对象, 或者施行的范围和领域。 (这些要素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不同的行业, 领域, 阶层, 类别等等)

在某些领域, 解决方案不只是针对问题本身, 也必须考量到需要服务的对象, 例如面向的客户的具体情况和需求。

对于问题的实际分析, 决定了解决方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如果解决方案本身有欠缺, 那么可能在执行中导致更多的问题, 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解决方案的产生过程, 大致可分为: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执行→后期跟进和交互修正→总结

从传统的观点来说, 解决方案只包含方案的生成阶段, 具体的执行阶段是另外划分的。

但是从统一的流程来看, 解决方案直接为执行层面服务, 它们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和单一接口。所以, 从某种程度来说, 解决方案和执行是相互交互影响的, 执行的效果应该及时反馈, 并且对原方案做出修正性的参考和建议。

这种交互是多重性的, 重复性的。一个可以不断自我完善的解决方案, 才能真正改善状况, 使得它以更高的效率执行。

相反, 就一些复杂的现实情况来说, 问题涉及更多的要素, 问题之间也有复杂的联系。如果期望以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 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提出方案就可以高枕无忧, 旁观执行层的实际进展。这在实际看来是不太现实的, 也可能产生不适应的效果。

在市场经济领域, 尤其是面向客户的案例中, 能够提供执行参考, 甚至能够亲自参与到具体执行中的解决方案, 是更容易被客户认可和青睐的。简而言之, 与拿到一个完整的建议书或者计划书相比, 客户更希望获得解决问题的全套服务。

解决方案必须是客观的, 理性的分析, 尽可能掌握问题的实质, 把握到每个细节要素。不应该把遭遇问题的迫切情绪, 或者感性因素导入到解决方案中, 这样可能适得其反。事实上, 在实际操作中, 解决方案涉及创意的要素不多, 更多的是从已经存在的成功案例中寻找。

另一方面, 如果有很好的分析问题, 对成功案例进行客观分析, 本身也是产生更好解决方案的基础。没有完美的, 一定能解决问题的永久解决方案。设计者和决策者必需清醒认识到解决方案的局限性, 优势和劣势以及在变化条件下的不确定性。

传统的概念来说, 解决方案的目的是解决问题, 它的任务到此为止。

但是, 优秀的解决方案必须包含总结的要素:问题为什么会发生, 是否还会再次产生, 这种问题是否会导致其他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否侧面反映了其他的潜在问题, 怎样避免这些问题, 本次的解决方案有哪些经验积累等等类似的思考。

摘要:高校贫困生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国家及高校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帮助他们解决家庭困难以完成学业。而独立学院虽紧跟国家扶贫工作的总体部署, 以“精准扶贫”的思想为指导方针开展各项工作, 但在实践中仍出现了各种困境。文章从政策宣传、材料认定、心理教育缺乏及资助资金分配不足等四个方面总结出了当前独立学院资助工作的困境, 并提出相应策略, 希望能提升动高校资助工作的实效性和深度性。

关键词:资助育人,材料认定,心理教育,资助资金

参考文献

[1] 徐磊, 黄新建, 石小娟.高校资助工作中的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8 (8) :61-63.

[2] 罗马亚.精准资助视角下高校教育公平问题探析[J].科教导刊, 2018 (36) :10-11.

[3] 着眼资助育人功能, 助力贫困大学生成长成才[N].中国民族报, 2019 (6) .

[4] 侯瑞刚.新时期大学生资助体系创新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8 (49) :101-102.

[5] 孙中涛.当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现状及改进建议[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 (3) :1-4.

上一篇:持续改进强化管理努力提高患者满意度下一篇:如何加强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