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说课稿

2024-06-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说课稿(精选5篇)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说课稿 篇1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五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 教材分析:

在这一课中,主要讲了新中国诞生之初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提出到倡导并在世界上被多国接受,万隆会议召开和外交斗争等问题。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下一节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也是第五单元的重点。

二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这节课的三维目标是这样安排的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内容、意义以及万隆会议的基本史实。通过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及读图解图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展示中国新旧外交的不同,培养学生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和平共处原则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知识迁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的外交成就,激发爱国热情,通过学习感受周恩来总理的人格魅力情,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点是:新中国外交政策制定的背景

四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个性突出,他们对新鲜有趣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不会将国际形势的变化与中国外交方针的制定和调整结合起来分析。因此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熟知的、有浓厚兴趣的话题入手,创设情境,增加学生的感知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圆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依旧教学内容和初二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学习基础,确定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五 教法、学法:

教法:我主要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适当的结合启发讲授法。

学法:阅读法、分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在课前我将收集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预习、收集资料,并给全班同学进行分组

2、新课导入:展示南京条约签订图片,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的外交,总结出旧中国外交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外交不独立,不平等,那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外交有哪此变化呢?又取得了哪此成就呢。由此导入新课,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用所学过的知识制造一个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新课讲授:本课的子目非常清晰共两个子目 首先是第一子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内容及意义。对于这一子目的教学,我打算首先让学生阅读76页全部内容,完成多媒体上的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了解我国建国初期的外交形势。在解决问题时,让学生自由发言,得出结论:我国政府积极主动的展开外交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提出来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由此进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及意义的学习。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知识点,并填充表格,学生完成后,我将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知识点进行分解,降低探究难度,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提炼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接下来是第二幕——万隆会议的学习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外交的成熟。而在万隆会议上周总理创造性的解决了国与国之间客观存在的巨大差异,才把平共处五项原则落到实处。对于这一幕的教学我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结合教材完成多媒体上的任务,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培养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学生解决问题后展示出答案,随后对“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指的是什么,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探究问题对没有学过世界历史的初二学生稍有难度,所以我准备了一段周恩来万隆会议讲话影视资料,让学生分组合作从视频资料中获取信息。

4、小结:我采用的是线索性小结,将本课知识联系到一起,目的是给学生一个清晰的线索,帮助学生明确需掌握的知识。

5、板书设计:本节课板书,利用框架结构形象、直观展示本节课知识,具有系统性、概括性特点、利于学生掌握记忆,同时形成整体性的认识。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设计 篇2

[难点]1、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建国初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2、对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的正确理解。

教学工具

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导入:

毛泽东接受罗马尼亚大使递交国书仪式小故事

[讲授新课]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我国建国初期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

[说一说]

面对我们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你认为我们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外交策略?

[材料分析]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材料二)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① 从这两则材料中可以看出新中国建立后我们采取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② 在这个外交政策下,我国的外交取得了哪些成绩?

[比一比]

① 你知道最早和中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吗?

② 到1950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17个国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得到25个国家的公开承认,你能说出这17个与中国正式建交的国家吗?

[材料分析]

(材料)近代中国由于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蒋介石国民政府实行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的外交政策,据统计,中国近代同法外国签定的不平等条约有1000多个,被迫开放的口岸有100多个,租借地上百,租界有40多处。赔偿白银13亿两、割地仅俄国一家竟达150多万平方公里。难怪一位外国人说: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

① 以上材料反映了一个怎样的历史现实?

② 新旧中国的外交政策有什么不同?导致了怎样不同的后果?

③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不同?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比一比]

① 什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 它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③ 哪两位同学分别代表两个国家,能用几个动作表示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每组选两名)

[补充]

关于中印边界争端问题的由来

二、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放录相《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创设历史情境

(动脑筋)

① 万隆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② 中国代表团此去会遇到哪些困难?

③ 你认为应该如何应对?

④ 假设

a、中国代表团对一些国家的指责加以反驳

b、中国代表对一些国家的指责不予理睬

这样做分别会出现什么情况?

⑤ 中国代表团是怎样因势利导扭转局面的?

⑥ 这次会议的召开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

(故事会)

同学们讲有关周恩来总理的外交小故事

(小品表演)

万隆会议现场报道

采访周恩来总理

(动脑筋)书74页

(补充资料)“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曾受到,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有里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课后小结

[小结]

(谈一谈)

1、今天我们共同了解了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所采取的外交政策及取得的外交成就,谈谈你的感想?

2.你知道什么是“万隆精神”吗?“万隆精神”在今天的社会中依然适用吗?(请举例说明)

课后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为了推动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周恩来提出的方针是

A.平等互利 B.求同存异 C.和平共处 D.互不干涉内政

2、从中国政府代表团在万隆会议上所起的作用中可以看出

①中国政府热爱和平②中国已成为世界强国 ③周恩来具有杰出的外交才能 ④帝国主义势力已不堪一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中国与哪两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越南、柬埔寨 B.泰国、印度 C.印度、缅甸 D.缅甸、泰国

4、我国政府在与哪国政府的代表谈判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印度 B.印度尼西 C.缅甸 D.越南

5、第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是

A.印度 B.缅甸 C.苏联 D.美国

6、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是

A.1953年 B.1954年 C.1955年 D.1956年

7、关于亚非会议表述错误的是:

A.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

B.共同探讨了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的问题;

C.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8、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印度代表团首次提出的 B.处理两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C.只适用于亚非发展中国家 D.解决民族争端的原则

二、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请回答:

⑴上述内容通常被称做什么原则?

⑵上述原则最早提出于哪一年?这项原则是何时由哪些国家共同倡导发表的?

⑶它的提出有何重大意义?

2、阅读下列材料: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中国外交的策略方针: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善于守拙,决不当头、韬光养晦、多做工作、有所作为。开拓了中国外交的崭新局面。

请回答:

⑴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⑵21世纪的中国外交政策该是怎样的?

三、简答题:

和平共处的五项基本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四、活动与探究

“假如你是参加万隆会议的中国代表,面对会议中出现的不和谐现象和对中国的猜忌、敌视和污蔑,将如何准备你的发言?”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C 4、A 5、C 6、C 7、D 8、B

二、材料分析题

1、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⑵1953年;1954年6月,中国、印度和缅甸等国共同倡导发表的。⑶这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2、⑴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⑵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1972年,中国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

三、简答题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四、活动与探究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说课稿 篇3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投影图片:漫画《清政府与八国联军》。引导学生思考:根据所学知识和漫画思考近代中国与外国的交往是怎么样的?

(引导学生回答:不独立、不自主、不平等)

新中国以后,其外交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又取得了哪些成就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新中国的外交。

(板书课题: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 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

? ? ? 3.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

? ? ? 4.概括周恩来在建国初的外交成就

(学生齐读;教师以红色字体标出本课重点,并以提问的形式予以强调。)

三、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以下问题,并作标记;教师指导,生生、师生互动交流。

1.新中国建立初期,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时间、内容和意义?

3.万隆会议的主题是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

4.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有哪些?

四、探究新知,教师点拨

(一)新中国的外交形势

1、新中国成立后奉行什么外交政策?

(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展示。教师播放幻灯片,学生明确答案。)

2、建国初期,我国的外交事业是否一帆风顺?请用史实证明你的观点。

(教师播放视频《建国初期外交形势》,进行点拨讲解,使学生明确当时的国际形

势,理解外交的困难是在当时“冷战”思维下,两大阵营尖锐对峙导致的。)

3、在地图中找出“建国第一年同中国建交的17个国家”

(结合地图找出有关国家。)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过渡:作为一个新兴的独立国家,新中国在积极主动展开外交活动的时候,我们特别重视搞好与邻国的关系,并在此过程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外交原则,这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处理基础知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点拨互动:通过教师点拨使学生明白,只要遵循这些原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也可以和睦相处。反之,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会发生尖锐对抗。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外交已走向成熟。

(三)万隆会议

1、过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但在具体的外交实践的过程中,面对着国与国之间客观存在着的巨大差异,如何才能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落到实处呢?下面我们就来看周恩来在随后的万隆会议上,是如何创造性地处理这个问题的。

2、处理基础知识:万隆会议概况

3、问题探究,小组讨论完成

(1)万隆会议上出现了怎样的变化?(一些国家在美国的挑拨下,把矛头对准中国,企图破坏会议,改变会议议程。)

(2)如果你是中国代表团的成员,面对这种变化,你有哪些感想,你要采取什么对策?当时周恩来总理又采取了哪些对策? (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会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4、出示材料: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感受其宽容大度和善于把握时机灵活应变的外交智慧。

问题探究: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提出的“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分别指什么?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学生交流展示探究结果。根据前面学生学习情况,教师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精讲点拨;展示幻灯片,使学生明确:“同”是指:(1)遭遇相同: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2)面临问题相同:都需要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民族独立、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异”是指:社会制度不同、建设道路不同.强调这些不同之处的客观存在的,它并不妨碍我们亚非国家间的团结合作。指出周恩来的应对方式和“求同存异”方针的核心是:宽容、谦虚、彼此理解、互相尊重,这一切感动了与会各国,也感动了世界,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

★ 外交发言稿

★ 独立自主的名言

★ 中国 外交 语录

★ 外交风云评价

★ 描写独立自主的段落参考

★ 独立自主的小学生作文

★ 面试的外交语言

★ 礼仪外交计划书部

★ 外交接待礼仪通则

《战争与和平》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战争与和平》是湘教版美术鉴赏领域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的第六课。本节课主要是通过欣赏与战争有关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了解美术作品本身的特点,了解战争与美术作品的关系,感悟战争的残酷,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同时学会鉴赏美术作品的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二、说学情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具有更强的探究精神,思维比较活跃,见解独到,同时观察能力与感知能力增强,在美术学习中也希望了解更多本质性的、美术理论方面的知识。能用较准确的语言来表达,但是并非发展的尽善尽美。因此本课在教学设计上会更多的采用教师引导,然后抛砖引玉的方式展开,鼓励学生合理运用不同的美术鉴赏方法,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作品。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新课标的理念,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欣赏优秀的中外艺术作品,感受艺术家源于战争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思想内涵,初步了解战争与美术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体会艺术作品的特点,提高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今天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增强热爱和平的美好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本课的现有知识,我的教学重难点确立如下:

重点:了解作品的内容、形式和特点等,探究艺术作品与战争的关系。

难点:理解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五、说教法、学法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不断学习与更新着教学理念。我们的教学必须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和美术学习之间建立联系,并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我将基于以上的考虑,结合美术学科的学习特点和教材内容,采用讨论法、提问法等。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交流协作,因此,在学法的指导上我主要安排了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准备

同时为了辅助我的课堂教学,我还准备了资料丰富的多媒体课件等。

七、说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大部分学生学习以感性认识为主,而感性认识事物的特点是生动性、直观性和具体性,根据学生的这种规律,为了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本节的教学我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指导思想,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具体的教学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环节一:导入新课

新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一种强大的.动力。为此,我将利用多媒体展示长城的图片和纪录片,引导学生认真观看并谈一谈观看后的感受及其对长城的了解。揭示课题《战争与和平》。

通过视频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长城的雄伟壮观,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描述分析

首先,我播放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相关视频,简单介绍兵马俑的概况,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兵马俑的图片并提出问题: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兵马俑的兵种和职级都不一样,你们来说一说,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兵马俑的色彩、制作方法和装备上有什么特点?制作兵马俑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这种针对具体的提问,同学们能够更有目的的进行欣赏,同时找到问题的答案:兵马俑是由步兵、骑兵、弓箭手、将军等兵种组成的。他们在一开始的时候颜色丰富、亮丽,光彩夺目(现在大部分已经看不到了),兵马俑主要是给秦始皇殉葬,秦始皇想要通过这只地下军队保卫他。

接下来,我会继续展示兵马俑面部的细节图,并提出问题:兵马俑的面部、五官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细致观察得出结论:兵马俑的面部形状各异、五官各有特点,都不一样,非常生动传神。

我趁热打铁继续出示图片《大卫》和《圣德列萨祭坛》请同学们与兵马俑作比较,并说出中国雕塑的特点,同学们经过观察、思考,不难得出答案:中国的雕塑注重整体,在细节上不做精致刻画,生动传神等。

在这个环节我结合学生的已有认知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并且层层深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同时也加深了对兵马俑的认识。

环节三:总结解释

而后我将展示委拉斯贵支的《布雷达的投降》,提出问题:画面描述了怎样的故事?你能感受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欣赏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艺术作品对于战争来说不仅仅是歌功颂德,更重要的是艺术家通过画面表达对战争更加深刻的思考,警醒人们客观清醒的看待战争。学生若有所思,我继续发问:战争有什么影响?学生回答:人民家破人亡、生灵涂炭。教师总结:战争对艺术家的创作也有影响,在干扰艺术家创作的同时也让艺术家反思战争。由此,我们也在课堂推进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战争的本质是什么?它是毁灭、破坏和长久的苦难。以总结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重点知识的理解,为后面的课堂活动做铺垫工作。

环节四:欣赏评价

课程接近尾声,我继续展示西汉铜镜和李公麟的《免胄图》,提出问题:从文字和画面的内容上来看,你们觉得古代的这些艺术家传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回答:人民不希望战争,祈祷和平昌盛。

拥有美好的希望是好事,但是我们要如何做才能够得到和平呢?这个振聋发聩的问题让同学们沉思良久,最后异口同声的说:心存敬畏、理解尊重、化干戈为玉帛。

通过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对战争与和平艺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激活学生思维,拓展视野。

环节五:小结作业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在这个阶段我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总结重点知识,再次引导学生感悟艺术的美,并激发学生对和平生活的热爱,请他们回到家后搜集有关战争的资料,用文字或者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一环节从学生的角度检验本堂课的教学设置和教学效果,真正践行“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时刻以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反馈为标准来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探究更贴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八、说板书设计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走向自主》,是科教版《思品》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题,重要内容是引导学生准确了解从众生理的缘故原由及制止悲观从众的方法或途径,作为第六课第二框题的内容,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从众征象已有准确的了解,本框题承接前面的内容,并深入到探究从众生理的缘故原由与制止悲观从众的方法或途径上;同时,本框题为背面讨论“偶像与自我”的话题做足了的铺垫,本框题承先启后,处于比较重要的职位地方。

二、说学情

青春期的中学生开始向往和追求独立自主,交往重心开始转向同学和朋友,会面临合群众的盲从、独立与自主、崇拜与自我等问题,确立自我、寻找真正的自主这些主题构成了处于青春期的八年级学生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八年级的学生正处在个体认识、个性、情绪调控能力、意志自制力与坚持性等心理品质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个阶段的中学生,求知欲旺盛,模仿能力强,但辨别是非的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从众显得尤为重要。

三、说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坚决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做到自主选择,用于负责。

(三)知识目标:懂得怎样避免盲目从众,直到克服消极从众的方法。

四、说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发展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做到自主选择,用于负责。

(二)教学难点:克服消极从众,做到自主选择,用于负责。

五、说教法

六、说学法

七、说教学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音乐(轻音乐)

(一)导入新课(2--3分钟)

第一步,多媒体展示《爱的故事》(壁虎的爱),请学生谈谈看完这个故事后的感想。

第二步,老师引导:质疑故事的真实性,怀疑它在煽情。一只壁虎正常的寿命可以有吗?即使有10年,一只健康的壁虎自己生活尚经常出现困难,还要十年如一日地养活另一只壁虎,而且那只被钉住尾巴的壁虎,光吃不动,一活就是10年?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壁虎是能自我断掉尾巴的,这只壁虎的尾巴为什么没有断掉,难道这只壁虎的尾巴不可以再生?壁虎的尾巴果真能被钉住吗?为什么有人只会感动、惊叹而不去发问呢?盲目从众是非常有害的,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对此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怎样在生活中避免盲目从众呢?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走向自主。(任何事情都有产生的原因,从众心理也不例外,我们要真正做到自主,就必须知道从众产生的原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讲授新课(35分钟)

1.从众的原因

第一步,多媒体展示故事《苏格拉底的苹果》

第二步,将全班分为3大组,请每组讨论如下问题,并将讨论结果写在大白纸上(问题:最后那位没举手的学生左右看了看,慌忙也举起了手,

这反映他的一种什么心理?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产生这样的心理呢?)

第三步,每组派出一名“发言人”与全班交流本组的讨论结果,老师适时引导与总结。

第四步,请学生回忆自己在生活、学习中是否有类似的经历和体验,举出一个具体的从众现象,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第五步,全班交流,老师小结与过渡: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导致从众的原因很多,缺乏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社会群体的压力和影响是导致从众的两个重要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我们应采取什么办法去克服盲目从众心理,使自己走向自主呢?

2.克服消极从众

(1)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明辨是非

第一步,用多媒体展示《农夫与驴》的故事。

第二步,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农夫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

第三步,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8页的故事《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

第四步,请学生4人一组,交流“如果你是故事中做作业的小朋友,你应该怎么办”

第五步,全班交流,老师给予积极引导。

第六步,请学生就对以上两个故事的启发各抒己见。

第七步,老师小结:无论是故事中的农夫还是教材中的小朋友,他们都面临消极从众心理的影响,而要克服这些消极影响,就要求他们凡是有自己的主见,能明辨是非,不盲从别人。以上两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分辨是非,决定自己的行动,而不呢个你盲目地随波逐流。对于自己确信的目标要敢于去实现、去争取,不要怕别人议论,总之,要学会明辨是非,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此时板书:独立思考、明辨是非)

(2)自主选择,勇于负责

第一步,请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60页的故事《对自己的过失负责》。

第二步,请学生谈谈这个故事给大家的启发。

第三步,请学生4人一组,讨论“在生活中面临很多选择时,如何处理”。

第四步,全班交流,老师给予积极引导。

第五步,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2页《善于拒绝》和第63页《梨无主,我心有主》的内容,并请学生4人一组完成教材63页“反思”中的内容。

第六步,全班交流,老师小结:心中有规则,我们就能够根据自己的思考和意愿行动,而不是轻信他人。其实抵制外部不良诱惑的方法有很多,用心中的规则时常约束自己,自觉抵制来自多数人的不合理的意见,自主做出并坚持正确的选择,那么,盲目从众的现象就会从我们身上消失。

3.自我独立我来测

第一步,多媒体展示《自我独立测量表》,请学生按照测量要求,进行自评。(学生自己掌握自己的测量结果,不需要交流。)

第二步,请学生结合测量结果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表格《自我剖析》。

上一篇:苏科版八下生物教案下一篇:个人竞聘演讲准备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