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2023-02-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小学《数学》教材(冀教版)六年级上册介绍

摘要:冀教版实验教科书六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内容包括比和比例、百分数、圆的周长和面积、统计等。单元编排各具特色,研究教材的主要内容和把握新旧教材之间的变化是教师备课、进行教学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冀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冀教版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是供义务教育阶段六年级上学期使用的。本册教材是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目标进行编写的。本册教材坚持了冀教版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和编写特点,力图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学习和发展的所需的重要知识和能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从而体会数学与现代社会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形成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为了让广大教师尽快熟悉和用好本册教材,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下面对教材主要内容编排和编写特点做一个简单说明。

一、数与代数领域

(一)比和比例。

比和比例的知识是《数学课程标准》第二学段“数与代数”领域“正比例、反比例”部分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关于“正比例、反比例”的具体内容标准有四条,即:1.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2.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3.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4.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大纲》比较,有两点变化:第一,增加了第3条要求;第二,把比例尺放到“空间与图形”领域中。

从这部分内容安排看,传统的教材通常把比、比例、比例尺、正比例、反比例的内容安排在六年级下册集中一个单元来学习,这样的安排,内容多,学习时间长,而且学习内容又比较抽象,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考虑到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比和按比例分配问题,学生是容易理解的。所以,从分散难点、重视应用的角度出发,本套教材把《数学课程标准》的四条要求分两个单元落实。六年级上册本单元“比”,落实《数学课程标准》中的第一条目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正比例反比例”,落实《数学课程标准》中的第二至第四条目标。

“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即: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关系是被除数和除数的关系。任何两个相关数量的比都可以抽象为两个数的比。按比例分配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是比的知识的具体应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并会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单元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从编写思想、内容编排、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概念。本单元要认识的数学概念有比、比例、按比例分配等,学生对这些概念实际意义的理解,是学生能否应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教材淡化概念的“形式化”叙述,通过选取学生熟悉的、鲜活的事例,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和比例及按比例分配的实际意义。如,选择现实生活中搅拌水泥沙的事例,利用人们生活中的语言“1千克水泥对3千克沙子”认识比;选择我国《国旗法》中规定的五种国旗长和宽的比都一样的真实素材,让学生通过计算不同规格的国旗长和宽的比值,认识比例;结合在一块长方形地里种茄子和西红柿,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实际意义。

2.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自主建构数学知识。本套教材注重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使学生在运用已有知识自主做的过程中,积极地、主动地构建知识体系。如,学习比的意义时,教材选择了现实生活中调配涂料的问题,通过“白色涂料和蓝色涂料的质量有什么关系”的问题,启发学生用已有知识写出6÷3=2和3÷6=1/2两个算式,然后,说明白色涂料和蓝色涂料的关系也可以用比表示,并写出比的式子。这样,把以前的除法和新知识比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认识到“比表示两个数相除”。再如,比的基本性质,选择了学生平常玩的踢毽子的数据,先让学生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求比值,再让学生说一说比的前项、后项、比值有什么关系,把比的基本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联系起来。又如,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让学生计算自己写的比例,发现规律,归纳总结性质,经历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

3.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选取了大量的、真实的工农业生产和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并给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空间。如,菜农按比例种植茄子和西红柿的问题;建筑工人把水泥、砂子、石子按2∶3∶5配置混凝土的事情;商店配制什锦糖的典型事例;配制药水、配置葡萄糖注射液等现实问题。通过学生自主解决这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比和比例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主要内容包括:认识比和比的基本性质,求比值和化简比,认识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按比例分配问题等。

(二)百分数和百分数的应用。

本套教材分两个单元学习百分数和百分数的应用。主要内容包括:认识百分数;稍复杂的、需要两步计算的百分数问题,折扣,成数,税收,利息等问题。单元最后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的内容——“学会理财”和“学会购物”。

百分数的认识和应用是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认识百分数,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转化;会比较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大小;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本套教材与《大纲》教材相比,在内容安排和编写思想方面都有较大变化。《大纲》教材通常把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互化,以及解答有关百分数的应用题等安排在一个单元,强调的是百分数的计算。本套教材把这部分内容分两个单元安排在本册教材中。其目的:一是分散难点,二是突出重点。本单元认识百分数,强化百分数意义的理解,百分数与分数、小数、比等知识的联系,重视用百分数来描述、刻画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体会百分数的应用价值。第五单元百分数的应用,强调的是百分数的应用,而不是百分数的计算。使学生在用百分数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应用的广泛性,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百分数是一个典型的分数——分母是100的分数。从这个角度讲,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如,百分数的读法、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百分数的大小比较、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等。但是,由于百分数在反映一个量与另一个量的关系时,更容易说明问题,所以,现实生活中,人们更多地用百分数来刻画、描述事物的定量化特征,交流、传递社会发展的信息。从这个角度讲,百分数又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百分数的应用”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的重要内容。因为百分数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与分数问题是一样的,所以,百分数应用的“重要”主要体现在百分数在人们现实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而不指解决问题的方法。本单元教材,改变传统教材将百分数问题进行分类,分别总结计算方法的做法,而是紧紧抓住“求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这一核心知识,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强调百分数在现实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价值,沟通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间的联系,使学生自主建构数学,发展应用意识。

这部分教材内容编排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现实素材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材通过选取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现实的、具体的事例,让学生经历抽象出百分数、认识%及百分比、百分率的过程,突出“百分数”的特殊性。如,教材创设了篮球队员进行100次投篮练习的情境,用画“正”字的方法给出了李明、王建投中的次数,首先提出问题(1):李明投中的次数是投球总数的几分之几?解决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讲是很简单的。由于数据的特殊性,结果只能是67/100。在学生用已有的分数知识写出67/100后,介绍67/100通常写作67%,%是百分号。问题(2):王建投中的次数占投球总数的百分之几?把同样的问题由“几分之几”变成“百分之几”,把新概念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整合在一起,使学生明白,百分数就是一个特殊的分数。然后,通过育林队三个小组计划每天植树各100棵和实际植的棵树“97棵、125棵、100棵”这个现实的事物,在学生讨论97%、125%、100%三个百分数表示的实际意义的基础上,介绍百分数又叫百分比或百分率。这样认识百分数,使学生既感受到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又理解了百分数叫做百分比、百分率的实际意义。

2.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建构数学知识。

传统教材对小数、分数和百分数大小的比较,以及它们之间进行转化,通常是给出一组数(有小数、有百分数;或者有分数、有百分数),提出把分数化成百分数或把百分数化成分数等要求,师生共同完成互化,再总结互化的方法,然后进行练习。这样的教学既显得枯燥、乏味,学生也难以体会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的必要性和作用。本教材这部分内容的设计思想是:淡化“形式化”的方法的总结,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互化的方法。使学生体会到互化的必要性和价值。如,教材选择了某校七、八年级学生人数和戴眼镜人数的事例和有关数据,在解决“戴眼镜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的过程中,学会小数与百分数转化的方法,体会转化的必要性。再如,教材设计了比较兽类和爬行类动物多少的问题情境,呈现了“爬行类约占脊椎动物的6%”、“兽类约占脊椎动物的2/25”的数学信息,在学生用不同方法计算、比较的过程中,学会分数和百分数转化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了解根据数据特点,可以把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或者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分数。这样的学习,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是有价值的,是学生自主构建数学知识的过程。

3.注重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单元教材力求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选择学生熟悉的、身边的事例或数据,使学生体验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如发芽率、成活率、合格率,计算生活小区绿地的面积,森林覆盖率、退耕还林等。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感受到百分数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同时,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加强数学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自主建构数学。

本单元解决的百分数问题,虽然都是两步计算的,但是学生都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如,“求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为学生列式提供了知识基础,分数两步计算的问题,为百分数两步计算提供了思路上的基础。所以,本单元教材在内容设计上,采取抓住核心知识,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在用已有知识尝试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百分数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如,本单元第1节课,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教材设计了两个问题。问题一,“计算扩大后的湖面面积是多少”通过分析数量关系,可以把原来湖面的面积(2800平方米)看作单位“1”,扩建后的面积就是(1+35%),因此,可以根据“求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来列出综合算式计算。问题二,已知实际退耕还林的公顷数和超过计划的百分比,求计划退耕还林的公顷数(这是传统教材中的百分数除法问题)。本教材不讲百分数问题的分类,更不讲“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除法计算”。而是通过分析数量关系,把计划退耕还林的公顷数(单位“1”)用x表示,找到630与单位“1”的等量关系;即实际退耕还林的公顷数等于计划的(1+20%)。进而根据“求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出方程并解答。再如,打折、成数、纳税等,这些问题解决的思路、方法都是“求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所以,教材都采取让学生理解相关“术语”的含义后,自主计算来解决,感受知识间的联系,经历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

5.突出教材内容的现实性,发展应用意识。

“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具体要求。本单元教材在内容选择上,一方面注意选择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的事例作为数学学习的素材。如,湖面扩大问题,退耕还林问题,家具打折问题,电视机定价等。另一方面,还特别选择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物和数据,使学生感受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应用意识。如,听新闻、提问题。通过电视新闻报道这一鲜活的形式呈现“2004年第一季度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639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1%”等真实数据,使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教材把有关百分数知识的学习与现实情境结合起来,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再如,选择2003年、2004年国家统计公报中的真实数据,让学生提问题、解决问题。还有,在解决求利息的问题时,让学生“按现实的利率”计算等。这些内容,一方面使教材具有了很强的现实性和发展性,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体会到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应用的价值,进而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空间与图形领域

(一)圆的周长和面积。

分两个单元编排,主要内容包括圆的认识、用圆规画圆、扇形的认识、设计图案;圆的周长公式、圆的面积公式、解决问题等。

认识圆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 “图形认识”部分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具体标准要求是: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会用圆规画圆。与原来的《大纲》(修订版)相比,进一步明确了观察、操作是学习这部分知识的两个基本数学活动,强化了数学学习的过程性和活动性目标。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实际出发,本教材在教学内容和设计思路上与过去的教材相比,都有了较大的变化。

从单元安排看,《大纲》(修订版)教材把圆的认识与圆的周长、面积编排在一个单元,并且用1课时完成圆的认识和画圆的教学任务;而本教材把圆的内容分为“圆的认识”与“圆的周长和面积”两个单元,其中圆的认识和画圆共安排3课时进行。这种编排的思路,不仅仅是教学内容与课时的调整,更体现了新的数学课程的建构思想:重视对基本图形的认识,让学生在经历图形认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从教学内容看,本教材首先增加了用多种方法画圆、设计图案等活动。关于圆的画法,《大纲》(修订版)教材只介绍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本教材除重点学习用圆规画圆以外,还介绍了用其它工具画圆的方法。如,用带有圆面的物体描圆;用两枝铅笔和一段线绳画圆;将直尺的一端固定,让铅笔随直尺的另一端转动画圆。这些画圆的方法有的可以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有的可以让学生感受定点与定长在画圆中的作用,从而更深切地体会圆的本质特征。其次,增加了利用圆设计图案的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利用圆来设计一些图案。这一活动内容,可以让学生欣赏到图案的美,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价值,还可以在设计图案的过程中,巩固画图技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扇形的认识,《大纲》(修订版)教材只作为选学内容,《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的认识”里没有认识扇形的要求,但《数学课程标准》“统计与概率”部分却明确提出了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的内容标准,考虑到知识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以及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的需要,本教材在认识圆的基础上,增加了初步认识扇形。

圆的周长和面积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内容,《大纲》(修订版)中提出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掌握圆周长和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具体目标是: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标准》与《大纲》相比,增加了“探索”这一活动性目标。强调让学生经历探索圆周长和面积公式的过程并学习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这一要求,教材在内容安排和活动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这部分教材内容有以下特点:

1.选择具有趣味性和现实性的素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感受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圆是一种常见的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见到圆形的物体,基于学生这样的认知基础,教材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选择具有趣味性和现实性的素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认识圆时,教材创设了富有趣味性的动物汽车设计大赛的情境,呈现了三角形、正方形、圆等三种不同形状的汽车车轮,让学生选择喜欢哪种设计,并说出理由。这种具有童趣的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借助对车轮形状这一常见生活现象的经验,通过讨论,初步体会圆的特点。再如,认识扇形时,让学生想像“扇形”像什么,把学生熟悉的“打开的扇子”形状与“扇形”联系在一起,建立图形的表象,认识扇形,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

2.重视动手操作,在动手“做”的活动中,认识圆,形成相关技能,经历圆的周长、面积公式探索的全过程。观察、操作不但是“第一学段”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基本活动,在“第二学段”仍然是重要的学习活动形式。以动手操作为基础,在操作活动中丰富学生对圆的认识,形成相关的技能,是本单元教材设计的一个基本思路。在认识圆时,教材设计了描圆、剪圆、折圆、测量等操作活动。通过描圆、剪圆,初步感受圆是曲线图形的特点,体验“面在体上”;通过反复对折圆形纸片,使学生发现圆的对称性,进而认识圆的直径、半径、圆心;通过测量圆内几条线段的长度以及测量没有标出圆心的直径活动,认识到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在学习用圆规画圆时,教材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在白纸上自主画圆,然后教学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形成画图的技能,同时体会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让学生在探索圆的周长公式时,教材设计了四个方面的活动。第一,让学生利用滚动法、缠绕法等自主测量硬币和圆形纸片周长和直径,通过观察分析测量的数据,初步感受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获得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活动经验。第二,小组合作,测量三个大小不同的圆的周长和直径,并计算周长÷直径。为发现圆周率积累素材,体验探索方法。第三观察大家测量、计算出的数据,发现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的现象,获得初步结论和活动经验。第四,让学生了解圆周率的发展史和我国数学家在研究圆周率中的贡献。确信探索结果的准确性,获得成功的体验。再如,探索圆的面积公式时,也设计了四个方面的活动。第一,估算飞标盘面积。通过把飞标板剪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估算,为探索活动打基础。第二,让学生把圆形纸片分别平均分成16份、32份,剪开后拼成近似长方形,观察、比较。第三,提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圆形会怎么样?让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得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出的图形越像长方形。第四,讨论“拼成的长方形和圆有什么关系?”,进而总结出圆的面积公式。在这个探索活动中,学生在把圆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中,体会了转化思想和极限思想,经历圆的面积公式探索的全过程。

3.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应用意识。本单元教材注意选择学生熟悉的、现实的问题情境和活动,使学生感受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如,探索圆的周长公式时,教材创设了“全家骑不同型号自行车去郊游”的情境,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讨论“车轮转动一周,谁的车走得远”的过程中,理解圆周长的概念,初步感受车轮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再如,“计算圆形草坛需要多少草皮”、“水缸的木盖需要多大”、“给圆桌选择台布”等实际问题。这些问题的设计,既加强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也突出了教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发展。

4.渗透数学文化。结合“圆周率的探索活动”,教材在“知识窗”里介绍了圆周率的发展历史,让学生了解圆周率的研究、发展历程,感受人类对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同时,结合古代数学名著《周髀算经》和数学家祖冲之研究圆周率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比例尺。

放大与缩小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图形与变换”的内容要求,具体标准要求是“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比例尺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中 “图形与位置”的内容,具体标准要求是“了解比例尺;在具体情境中,会按给定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而原《大纲》(修订稿)把“比例尺”作为“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安排在 “比和比例”中,学习“比例尺”的目的是解决有关比例尺的计算问题。具体说就是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式,再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在内容处理和编排形式上都作了较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调比例尺的工具性,重视用比例尺解决现实问题。

“比例尺”之所以重要,首先,它是用数学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工具之一,我们认识空间与图形并形成空间观念需要将现实几何图形和转化为我们头脑中想象的几何图形,进行几何体与三视图之间的转化。这离不开比例尺;其次,比例尺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几乎所有与几何学有关的科学技术都离不开用比例尺表示事物,小到认识地图方位,大到建筑设计、零件绘图等一系列关乎国计民生的事情。因此,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教材改变《大纲》教材通过“编制的图”和问题来认识“比例尺”,再通过列比例式和解比例学会求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的教材建构思想,首先通过“画一个长60厘米,宽45厘米镜框的示意图”,在作业本上画不下的现实问题,使学生认识学习比例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工具性。然后,通过画数学教科书的封面、课桌面、黑板面的示意图等,进一步体验比例尺的工具性。另外,认识了比例尺以后,让学生亲自测量真实的地图上的距离,再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但学会了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用数学。

2.重视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数学课程标准》与《大纲》相比,除把比例尺作为“空间图形”的内容以外,还增加图形“扩大与缩小”的内容,强调通过具体实例,体会图形的相似。本单元教材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学生能够完成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亲手“做”的过程中,认识图形的相似性和比例尺的实际意义。如,通过用3根、6根、9根同样长的小棒摆出不同的三角形,来认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通过给大头蛙设计名片首先认识1∶1,再由给较大的镜框设计示意图,需要把长和宽按比例缩小,并在按比例画简单示意图的基础上认识比例尺,了解比例尺的含义,体会学习比例尺的必要性;建立起原图形和示意图之间的相似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主要内容分两个模块编排,1.放大和缩小。主要内容包括:按给定的比把图形放大或缩小,在方格纸上按要求把图形进行放大和缩小;2.比例尺。认识比例尺画简单示意图和按给定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三、统计与概率领域

认识扇形统计图是《数学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具体要求,而绘制扇形统计图却是《数学课程标准》第三学段“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具体要求。本套教材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基础,把认识扇形统计图安排在六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扇形和百分数之后,强化读统计图和统计意识的培养,淡化作图的要求,并通过学生熟悉的典型事例,经历选择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表示数据的过程。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在读图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体会扇形统计图的作用。本单元教材坚持全套教材统计知识的编排特点。首先,选择学生熟悉的、能够理解的典型事例,把读统计图贯穿在新知识的学习中,让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认识统计图的特征,体会用扇形统计图表示事物的作用。例如,认识扇形统计图,教材用扇形统计图呈现某学校六(1)班40个学生一些项目的调查结果,在学生读图中的百分数、讨论图中每个小扇形表示什么的过程中,认识扇形统计图以及扇形统计图的特征,体会扇形统计图在描述部分与整体关系中的直观作用。再如,在学习了扇形统计图后,教材又选择了七大洲分布的彩图、地球陆地分布和海洋分布的扇形统计图,拓展学生视野,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扇形统计图,提高学生读图,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体会统计图在表达、交流信息中的作用。

2.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统计观念的培养是“统计与概率”领域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数学素养。本单元教材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首先教材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作为学习扇形统计图的素材。如,选择六(1)班“喜欢吃不同水果的人数”、“上学方式”、“喜欢不同球类项目”等调查结果,让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感受到数学就是身边的事情,这些统计结果反映了全班同学的一些情况。再如,设计了喜欢数学情况调查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设计调查表、实际调查、整理、分析数据的全过程。这样的调查活动,不仅是数学学习,更重要的是现实生活中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通过对学生数学学习喜欢程度的调查,使学生清楚自己数学学习的感受,了解全班同学的情况,体验用统计数据说明问题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另外,教材选择现时世界上的内容。如,用统计图表示中国运动队参加历届奥运会获金牌情况数据,预计2050年地球上人口总数等。让学生感受到扇形统计图在传递现时世界信息方面的作用,进一步了解数学的价值,培养统计的意识。

主要内容包括:认识扇形统计图,读扇形统计图;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借助集合图分析、解决问题;喜欢数学情况调查等。

四、综合应用领域

共安排5个内容

●测量旗杆高度——结合“比”单元内容设计

小组合作进行实际测量活动,根据测量活动获得的数据,利用比例的知识解决旗杆高度的具体问题。

●卧室设计——结合“比例尺”单元设计

选择现实生活中的新房示意图和卧室摆放家具等典型事例,给学生提供根据平面图和比例尺计算新房面积,以及设计卧室摆放方案,并用给定的比例尺表示出来的活动素材。

●学会理财——结合“百分数应用”单元设计

结合一个家庭一个月的收支情况,给学生提供综合应用知识解决理财问题的事例,鼓励学生关心自己家,学会理财。

●学会购物——结合“百分数应用”单元设计

结合现实生活中商品“促销”的不同策略,给学生提供应用数学知识探讨合理购物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的广泛应用和价值,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生活能力。

●喜欢数学情况调查——结合“统计”单元设计

学生学习感受的实际调查活动,让学生经历设计调查表,用数字表示事物,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使教师了解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真实态度,帮助老师改进教学。

作者:张承印

第2篇: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冀教版)

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李桥小学 郭玉龙

一、学情分析

全班共有学生27人,其中男生17人,女生10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基础知识不扎实,一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来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少数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不认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上有困难,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理想。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8个单元,“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单元安排和主要内容如下:

(一)数与代数一单元--------生活中的负数,结合气温认识正数、负数,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事物;认识整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整数。三单元-----方程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的性质,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方程,列方程解决一步、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和稍复杂的相遇问题,探索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等。四单元-----分数乘法,分数乘法计算、简单分数乘法问题、认识倒数。六单元------分数除法,分数除法计算,简单分数问题,分数混合运算。

(二)空间与图形,二单元---方向与路线,看平面图形,用方向和角度描述物体的位置,描述稍复杂的线路图。五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及它们的展开图,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七单元-----体积,体积概念,体积的单位,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探索,生活中的体积计算问题。

(三)统计与概率(1个单元)八单元-------统计,认识单式、复试折线统计图,用统计图表示数据,收集生活中的统计图并进行分析。

(四)综合运用 记录天气,包装磁带、设计包装、记录天气

三、教材重难点 重点:分数乘除法和方程 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

四、教学措施

1、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能提高。

2、注重学生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学习。形式上可以采用手脑口结合,讨论,抢答等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周围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学习知识、课外学习技能,运用理论,使学生真正做到将知识掌握灵活运用。

4、坚持不懈抓好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及验算的好习惯。

5、精讲多练、熟能生巧。

五、教学进度表

生活中的负数5周 方向与路线---2周 方

程---3周 分数乘法-3周 长方体和正方体----------------------------3周 分 数

除 法1周 体

积 ------------------------------2周 统

计 ------------------------------1周 整 理 与 复 习------------------------------1周 总复习与期末统考---------------------2周

第3篇:五年级数学上册 设计图案教案 冀教版

设计图案

教学目标

1.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并学会设计较复杂的对称图案。

2.参与收集、设计图案的活动,感受图案的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会欣赏图案并会判断一个图案是否对称。 教学难点

利用一些基本图形进行设计,最后绘制图案。 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建立模型

1.强烈反差、引起兴趣(图形欣赏)

欣赏美丽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运用平移、旋转、对称的方法观察、探究美丽的复杂图案。 2.小结

利用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的方法设计的图案,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的方法,就能设计出更美丽的图案、自己喜欢的图案。

二、基础练习

1.画出下面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继续画下去。

三、提高练习

将树叶平移或旋转,在格子纸上绘制出你喜欢的图案。

四、拓展练习

1.收集一些图案,在小组内说一说你对图案的理解。

2.剪一个你喜欢的图形,通过平移或旋转绘制一幅图案。(课后完成)

五、全课总结

我们通过动眼、动脑、动手,去体会和理解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知道有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一个简单的图形通过平移、旋转和对称等变换而成的。

第4篇:五年级数学上册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案 冀教版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解决问题和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2.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会笔算除数是整数,商是一位小数除法。 3.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能够用竖式计算除数是整数,商是一位小数除法。 教学难点

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课前准备

1号电池3节,5号、7号电池各一节,用3节1号电池的手电筒1个,教材上三组电池和价钱的图片。 教学方案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生:手电筒。

师:老师这儿有几种电池(举出1号、5号、7号电池)谁知道这个手电筒应该使用哪种电池,需要几节呢?

生1:用最大的那种,需要3节。 生2:用1号电池,需要3节。 生3:用最大的那种,需要2节。 „„

师:现在,我请两个同学试一试,看这个手电筒到底需要几节这样的电池。 (请两个同学装电池,并打亮手电筒,对判断正确的给予表扬。)

师:刚才有同学说到这种大电池叫1号电池,那谁知道这两节(举出5号、7号电池)电池分别是几号电池呢?

(学生如果答不出,教师介绍两种电池的型号。)

师:大家已经认识了1号电池,5号电池,7号电池。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关于这几种电池价格的问题。

(教师贴出三组电池和价格图片。)

师:市场上出售的电池,有些是一节一节的,也有的是一组一组出售的。请看这三组图,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知道了2节5号电池一组,共5元钱。 生2:我知道了4节7号电池一组,7.2元钱。 生3:我知道了6节1号电池一组,5.4元钱。

二、解决问题

(一)解决问题(1)

师:从图中,我们知道2节5号电池卖5元钱,请同学们想一想,或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平均一节5号电池多少钱呢?

(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的想法或算法告诉大家? (学生在介绍方法的过程中,教师进行恰当的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算法。) 学生可能会有如下说法:

1 (1)一节电池2.5元,2节电池就是5元。

(2)一节2元,两节4元,5元减4元还剩1元,1元是10角,10角平均分成两份,每份5角,所以,一节电池是2元5角,也就是2.5元。

(3)我这样想:把5元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元,还余1元,把1元变成10角,10除以2商5,是5角,2元和5角和起来是2.5元。

(4)这样算:5元除以2商2余1元,1元是10角,10角除以2就是5角,和起来是2元5角,即2.5元。

(5)这样算:把5元换成50角,50角除以2等于25角,就是2.5元。 „„ 第(2)、(3)、(4)三种方法,如果一种也没有出现,教师参与交流。

师:同学们用这么多方法计算出了,一节5号电池2.5元,那怎样列出算式表示计算结果呢? (学生说,教师板书:5÷2=2.5(元))

师:5除以2等于2.5是同学们用以前的知识口算出的结果,怎样用竖式计算5除以2呢?现在我们一起研究一下。

(教师板书出竖式:)

师:下面,请同学们说,我来写。5除以2怎么算? (学生说,教师板书:)

师:谁来说一说,商中的“2”表示什么?这个“4”表示什么?余数“1”表示什么? (给学生一点思考时间。)

生:商中的“2”表示每节电池2元,“4”表示两节电池4元,余数“1”表示还剩下了1元。 师:剩下的1元还能继续除吗? 学生可能有不同意见。如: (1)不能,因为1不够2除,(或比2小)。 (2)可以把1元变成10角继续除。

如果第(2)种意见没有,教师启发学生想一想刚才口算的过程。

师:很聪明,根据前面的口算想到,把1元变成10角继续除。好,在余数1后面添0,把1元变成10角继续除。

(教师板书:)

师:10除以2商几?表示什么? 生:商5,表示5角。 师:5角是多少元? 生:0.5元。

师:0.5元不够1元,在商的什么位上?怎样写? 生1:写在商的十分位上。

2 生2:在2的后面点上小数点,再写5。 (师生共同完成竖式板书:)

师:观察我们完成的竖式和计算结果,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与以前的整数除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可能会说:

(1)以前商2余1后就不再除了,商中没有小数点。

(2)现在把余数1元变成10角继续除以2,得数是小数。 „„

师:对!今天我们学习的除法叫小数除法。 (教师板书:小数除法。)

师:谁能说一说为什么在商中2的后面点上小数点?

(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表达语言,只要意思对,就给予肯定。)

(二)解决问题(2)

师:刚才我们用竖式求出了一节5号电池2.5元钱,现在再来算一算,一节7号电池多少钱?谁来列算式?

(学生口述算式,教师板书:) 7.2÷4 师:在用竖式计算之前,大家先估算一下,一节7号电池多少钱?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算法。

(1)因为一节7号电池2元,4节就是8元。所以一节7号电池不到2元钱。

(2)一节电池1元钱,4节就是4元,还剩下3.2元,不够每节电池1元,所以,一节电池1元多,不到2元。

(3)因为7.2元等于72角,72角除以4等于18角,也就是1.8元。所以,1节7号电池1.8元。

„„

如果第(2)种方法学生没有,教师参与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估算出了一节7号电池1元多(也有同学算出了一节7号电池1.8元),那么,你们能用竖式计算出一节7号电池多少钱吗?大胆试一试!

(学生试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师: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么算的?

(请一个计算正确的学生说计算步骤,教师边板书边提问。) 生:写出除法竖式,用7除以4商1„„ (教师板书:)

师:其他同学,谁来说一说,先算7除以4商1是先分什么?1表示什么? 生:表示先分整元的,1表示每节电池1元钱。 师:为什么不商2呢?

生:因为7除以4不够商2。(只能商1)

3 师:说的好,接下来怎样算的? 生:1乘4得4,7减4得3。 (板书:)

师:其他同学谁能说一说这个“3”表示什么? 生:表示7元钱,减去4元,还剩下3元钱。 师:3元钱不够每节电池1元,还能继续分吗? 生:能,把3元变成30角„„

师:很聪明,想到了上面计算时学的方法。 (教师板书:)

师:现在我有一个问题:4节电池7.2元,这30角是每节电池分1元后剩下的所有钱吗? 生:不是,还有2角。

师:对,被除数十分位上的2表示2角,那应该怎么办? 生:把2角和30角和起来一起除。 师:在用竖式计算时怎么办?

生:把2拉下来,和30组成32,再算32除以4。 (教师修改板书:)

师:小数点也一同拉下来吗?为什么?

生:不用,因为是32角除以4,小数点拉下来就变成了3.2元除以4,所以小数点不能拉下来。 师:32角除以4等于8角,写在商的什么位上,怎样写?

生:写在商的十分位上,先在1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在被除数十分位2的上面写8。 (教师完成板书。)

(三)讨论商中小数点的位置。

师:请同学们观察7.2÷4=1.8的竖式,你发现商中小数点的位置与被除数的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生: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学生说不出,教师引导发现。)

师:再观察5÷2=2.5的竖式,你能说明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吗? 生:被除数5可以看成5.0,商2.5的小数点与5.0的小数点是对齐的。 (学生如果没想到,教师可以启发:如,把5写成一位小数是什么?)

师:同学们说的对,在小数除法中,商的小数点一定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结合上面的计算,谁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商的小数点为什么都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

4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表述方式。如:

(1)商的小数点不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结果就错了。

(2)因为7.2元中的2表示2角,7元除以4商1元,32除以4得8角。元要和元对齐,角要和角对齐,所以,商中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先算7除以4商1是1元,剩下的3元变成30角和2合起来再除以4得8角。所以,必须先在1后面点上小数点,才能写8。也就是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4)在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所以商的小数点必须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

学生说的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

(四)解决问题(3)

师:同学们解决了“一节5号、一节7号电池多少钱”的问题,并理解了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现在来算一算,一节1号电池多少钱?谁来列式?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5.4÷6)

师:用竖式计算之前,还是请同学们估算一下,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学生可能会说:

(1)不到1元钱。因为用5除以6不够商1,所以不到1元。 (2)5.4元就是54角,54角除以6等于9角,所以不到1元。 (教师写出除法竖式:)

师:每节电池不到1元,也就是5除以6商的个位上不够商1,怎么办? 生:不够商1,就写0。在0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算。 师:请同学们自己试着用竖式算一算。 (学生试做,指名板演,教师个别指导。) 师:请××同学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生:5.4除以6不够商1,在个位上写0,点上小数点,把5元换成50角和4角合起来,是54角,54角除以6等于9,相同数位对齐,9写在4的上面。

(关注计算有错误的同学。)

三、尝试应用

师:好,结合电池价钱的计算,我们学会了小数除法,现在请同学们试着要用竖式计算老师写的这3道题。

(教师出示下面三道题:)

12÷5 29.9÷13 12.8÷16 (学生算完后,请学习一般的学生在黑板上板演,然后全班交流计算的过程。)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并且我们一起解决了电池价格的问题。请同学们下来再把我们今天学过的内容复习一遍,并把课后的练习题做完。

第5篇:冀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19单元测试卷含期中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看图填空。

1.旺角花园在三井小学的()偏()()°。

2.金城花苑在三井小学的()偏()()°。

二、看图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笑笑家在红红家的正北方向。

() 2.东东家在笑笑家的正西方向。

() 3.红红家离邮局最近。

() 4.医院在红红家的正西方向。

() 三、看图标位置。

根据描述,把各场所的名称填在合适的括号里。

学校在车站正北方向。

邮局在车站正西方向。

商场在车站北偏东45°。

少年宫在车站北偏西72°。

医院在车站南偏西33°。

一中在车站南偏东60°。

书店在车站北偏西28°。

四、帮助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家。

1.熊猫住在森林公园正北方向,小鹿住在森林公园正南方向。

2.小羊住在森林公园正东方向,小牛住在森林公园正西方向。

五、看图描述路线。

根据上面的线路图,说一说小玲去书店和回来时所走的方向和路线。

六、看图回答问题。

1路和2路公共汽车都是从火车站开出的。

1.小明从火车站去公园,应乘几路公共汽车? 2.王老师从人民路去第一中学,应乘几路公共汽车?要乘几站? 七、学校举行冬季长跑比赛,比赛路线如下图。

根据路线图描述比赛所经过的方向。

八、想一想,填一填。

1.2路车从()开往()。3路车从()开往()。

2.小明从汽车站出发到书城,应乘()路车,乘()站。

3.小亮从文化宫出发到游乐场,应先乘()路车到()站下车,再乘()路车到游乐场。

4.从花园小区到书城怎样乘车? 第一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1.北 东 40 2.北 西 30 二、1.✕ 2.√3.✕ 4.✕ 三、提示:根据方向和角度找位置,标图略。

四、提示:根据方向找位置,标图略。

五、去书店:小玲从家出发向北偏西60°走到商场,再向南偏西45°走到书店。回来时方向相反。

六、1.1路公共汽车 2.2路公共汽车 6站 七、学校→幸福村:北偏东80° 幸福村→公园:北偏西45° 公园→学校:南偏西50° 八、1.花园小区 动物园 汽车站 供电局  2.3 3 3.2 广场 3 4.先乘2路车到广场站下车,再换乘3路车坐1站到书城下车。

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直接写得数。

0.8×0.6=5.5×3= 0.5×0.6= 0.125×0.8= 9.6×0.1= 0.07×0.9= 12.4×0.2= 2.4×5= 14×0.01= 1.5×2= 二、填空题。

1.把4.5扩大到原来的()倍是450,把9.6缩小到原来的()是0.96。

2.1.8×0.27的积有()位小数。

3.2.33×1.6的积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4.8.8×1.01=8.8+8.8×()。

5.两个因数的积由212.5变成2.125,其中的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的小数点应()。

6.在里填上“>”“<”或“=”。

34×0.9834 0.6×1.010.6 0.2×1.21.2 3.5×5.35.3×3.5 1.2×7.851.1×7.85 7.1.2×2.5+0.8×2.5=×( ),这是应用了()律。 8.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到百分位约是1.25,这个三位小数最大可能是(),最小可能是()。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列算式中,积最大的是()。

A.55.5×0.5 B.55.5×0.05 C.5.55×0.5 D.0.555×5 2.求4.8的一半是多少,正确的列式是()。

A.4.8×0.2 B.4.8×0.5 C.4.8×1.5 D.4.8×2 3.计算36×0.25,最简便的方法是()。

A.36×0.5×0.5 B.9×(4×0.25) C.(40-4)×0.25 D.9×4×0.5×0.5 4.()的计算结果是9.8。

A.0.28×35 B.280×0.35 C.0.035×28 D.3.5×28 5.与0.3×1.21的积相等的式子是()。

A.3×1.21 B.3×12.1 C.0.03×0.121 D.12.1×0.03 6.6.65×0.3的积保留两位小数是()。

A.1.99 B.2 C.2.00 D.2.0 四、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两个因数相乘,积一定比这两个数都大。

() 2.一个数乘0.6,积一定小于这个数。

() 3.每千克苹果3.5元,买0.9千克苹果的价钱一定比3.5元少。

() 4.两个因数的积一定至少大于其中一个因数。

() 5.5.99精确到十分位约是6.0。

() 五、竖式计算。

0.36×2.5=12.5×3.7= 0.15×2.3= 2.85×3.06= 0.54×1.208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4.7×0.35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六、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0.89×100.1 4.8×1.25 0.25×1.69×4 3.2×2.5+0.8×2.5 3.2×1.25×25 (8+0.8)×1.25 7.6×3.9+0.76×61 七、解决问题。

1.刘老师买了8盒水彩笔,已知每盒水彩笔有12支,平均每支0.5元,刘老师买这些水彩笔一共花了多少钱? 2.同学们去植树,五(1)班植树125棵,五(2)班植树的棵数是五(1)班的1.2倍,两个班共植树多少棵? 3.小明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去公园玩,成人票每张8.5元,儿童票每张4.5元,买门票一共要花多少钱? 4.鸡蛋的价格是每千克9.9元,妈妈买了2.5千克,付给售货员阿姨50元,应找回多少元? 5.一块长方形黑板的长是4.5米,宽是1.5米,给这块黑板的四周做框,需要多少米的木料?给这块黑板的正面涂上黑色,涂色部分是多少平方米? 6.一块长方形草坪长54.6米,宽35.4米,小红沿着草坪的四周走了3圈,小红一共走了多少米? 第二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0.48 16.5 0.3 0.1 0.96 0.063 2.48 12 0.14 3 二、1.1002.三 3.3.7 4.0.01 5.向左移动两位 6.< > < = > 7.2.5 1.2 + 0.8 乘法分配 8.1.254 1.245 三、1.A 2.B 3.B 4.A 5.D 6.C 四、1.✕ 2.✕ 3.√ 4.✕ 5.

第6篇:可能性-冀教版-五年级上册

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可能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

教材分析:可能性是《标准》中“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 “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它通过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做出合理的决策。本节课,教材首先安排了摸彩片的活动,先猜后摸,通过猜测、操作、验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一定能摸出红色圆片”和“不一定能摸出红色圆片”的条件,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感知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然后教材呈现了几组生活中的事件,如教师节的日期,扔硬币,推断天气等,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一定”或“不一定”等词语描述熟悉的日常生活现象。 教学目标:

1、 通过推想和对熟悉事物的讨论,初步感受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 能用合适的语言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

3、 了解可以用数学语言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能用合适的语言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教学准备:口袋、彩色圆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谁能告诉老师你们平时都喜欢做什么游戏吗?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做游戏。

你们都做过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吗?现在老师就请两位同学到前边来做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指明两位学生)大家猜一猜他们谁会赢呢?(可能他,也可能她)现在你们能肯定自己的答案了吗?(一定是XX)

二、诱发

师: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情我们不能肯定它发生的结果,有些事情我们可以肯定它发生的结果,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大家有兴趣研究一下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关于“可能性”的知识。(板书课题)

三、探究

师:下面我们一起再来做“摸一摸”的游戏。

1、体验“一定”。(口袋中放入一些红色圆片)

(1)介绍:大家看好了,老师这儿有一个口袋,还有一些红色圆片(把圆片放入口袋中,摇一摇),请问:从口袋中会摸出什么颜色的圆片?

(2)谁愿意来摸摸看?

(3)如果再请一位同学来摸一摸,摸出的会是什么颜色呢?为什么?

(4)师:那就是说,不管怎么摸,摸出来的结果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一定会是红色的圆片,对吗?

(5)当我们知道摸的结果只有一种情况时,我们可以用“一定”这个词来说。(板书“一定”)

师:刚才只有几位同学参与了摸圆片,其他同学是不是也想玩玩呢?下面我们大家继续做游戏。

2、体验“可能”与“不可能”

(1)介绍玩法:老师为准备了一个口袋,和一些小圆片,请大家先看一下这些圆片的颜色,然后倒进去。注意听老师讲玩法:首先请一个同学从中摸一个圆片出来,注意摸之前先猜猜是什么颜色,再摸,摸完后再看看猜的对不对,然后记下自己摸的颜色,再把圆片放入口袋内,摇一摇,再让其它同学摸,这样先后摸两次。

2)师:看来大家摸出来的颜色都不一样,那么如果老师也从中摸一颗,你们认为会摸出什么颜色的呢?为什么?(可能是红色,也可能是绿色。) 看来对老师摸的结果,大家也不能确定,对吗?

那么当遇到不能确定事情的结果这种情况时,我们就可以用“可能”这个词来说(板书:可能)

(4)那么从我们刚才的摸圆片情况来看,一件事情的发生会出现几种结果呢?(一定、可能)

(5)师:如果老师想从中摸出一颗黄色的小圆片,你们认为怎么样?为什么?(板书:“不可能”)

3、体验“可能”与“不可能”的关系。

师: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使我们在这个口袋里也可能摸到黑色圆片呢?说一说,试一试。

4、通过整个摸一摸的活动的研究,你们对一件事情所发生结果有什么看法?

5、师小结:不仅是摸球,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样有些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有些是可能会发生,也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一般事情的发生都有“可能”“不可能”“一定”三种情况,当然,不同情况下,它们有时也会发生变化。

四、运用

老师这里就有一些图片,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一定”或“可能”描述下面的事件。 课件演示教材的内容:

1、9月10日是教师节。(一定)

2、扔一枚硬币,背面朝上。(可能)

3、后天本地有雨。(可能)

4、地球每天都在转动。(一定)

你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上“一定”或“可能”来说一说身边的事吗?

1、判断下面现象哪些是可能发生的,哪些是不可能发生的。 (课件出示教材的内容) 1) 太阳从西边生起。 2) 每天都有地区下雨。 3) 小树一年长高一米。 4) 亮亮一年长高一米。

2、在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可能发生的,哪些现象是不可能发生的。 (课件演示教材的情景)

学生:(1)思考女儿与妈妈的年龄大小、身材高矮等方面的问题。 (2)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确定的,哪些现象是不确定的。 (在生活中学数学。)

总结:生活中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3、把球按要求放入口袋:

(1)任意摸一个不可能是绿球。

(2)任意摸一个,可能是绿球。

(3)任意摸一个,一定是绿球。

五、问题讨论:

盒子里放6个红色球、4个黄色球和2个紫色球,从中任意摸出一个有几种可能? 摸到哪种球的机会大?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收获?(学会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一定”、“可能”或“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熟悉的日常生活现象。)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像这样确定的事件和不确定的事件,只要我们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思考生活就会发现。希望你们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身边的事物,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我相信,只要大家能够用心去观察,去探索,你一定会觉得数学有着无穷无尽的奥妙。

第7篇:冀教版五年级上册英语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英语教案 Lesson 9: Let’s Look at a Map!

柳园镇中学王青利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可以读,写,说出并听懂词汇 map, country, north, south, east 和 west。

2. 能力目标:学生能正确指认英,美,中,澳,加几个国家的位置并能说出英语名称;能用英语表达生活中和地图中的方向;能演唱英文歌曲。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互相帮助的情感态度和国际意识。 教学重难点: 宏观上初步掌握五个国家的位置,名称,并用英语正确描述方向。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查资料(关于讲英语的国家有哪些,基本情况如何) 教师准备:世界地图,录音机,卡片,五个国家形状的彩色贴图。

教学过程:

一、 Rvision T:Hello, boys and girls

S:Hello, teacher T:Today, I take two gifts for you.This is the first one,look at this(出示一张班内学生的全家福) S:It’s a picture. T:Yes, who are they? S: This is „ This is her mother,This is „

T:Yes,That’s right. How do they feel? S:They are very happy. T:Do you like my gifts? S:Yes, we like it. (教师在一开始上课便设计了“送礼物”这一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一张相片师生展开交流、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鼓励学生大胆的说英语,用英语,这种师生、生生交流体现了英语的交际性原则。) T:Ok. Look at the second gift .It’s a riddle (谜语) If you can guess it ,I will show you. So listen carefully: It’s a piece of paper(纸.)

We can find many places on it . What is it ? S:是地图?

T :Well done. That’s a map. Now, today we will learn Lesson9:Let’s look at a map. (在前面复习环节中教师设计的情景“送礼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接下来的第二个“礼物”抓住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更是调足了学生的口味。第二个“礼物”猜“谜语” 让学生积极的用英语思维去思考,当学生猜出答案“地图”时,教师马上可以自然导入到新内容Lesson9: “Let’s look at a map”同时也使学生在积极思考的同时体验到了学习语言的快乐)

二、 Class Opening

1、countries:China, Canada, United states, Australia, United Kingdom T:Now, class, What’s this ?(出示一张大地图)

S:It’s a map.(这里通过单个读、整体读、同桌读等方式练习拼读)

T:OK class,Look at this map(教师手指着表示中国的红色部分)

S:It’s China. T:Yes, that’s our “country” , Yes?(教师反复强调our country)

S:Yes. (这里学生通过教师的体态语,大概猜出了是“国家” 的意思)

T:Ok, read after me “country”

S:country.(通过读时声音强弱、长短的变化进行趣味性“读”的操练,充分调动起学生读的兴趣,同时培养良好的语音语调。) T:What colour is China ? S:China is red.

T:China is where we live. Yes?(鼓励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猜出句子意思)

S:Yes. T:Let’s look at this country, Jenny lives in this country. Can you guess? S: Oh, It’s Canada.yes? T:That’s right.what colour is it? S:The green country is Canada. T:OK look at the purple country. this is the country’s flag国旗. (教师可出示美国国旗图案)They speak English.Can you guess?

S: 美国。(通过教师的提示让学生通过自己动脑猜出国家名称,并加深记忆)

T:Then Read after me “United States 、U.S”(让学生了解美国的简称U.S)

S:United States, US. T:This country is ___?(教师用手指蓝色部分)

S:This country is blue. T:What country is it?(通过课前预习可让同学自己说) S:英国。(如果有学生知道可以发挥这部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当小老师教

大家)

T:United kingdoom, we can say___? S: U.K T:This is Australia加拿大. 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it ? S:„(教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把自己预习了解到的知识介绍给大家如:澳大利亚风景很美,这里有人们喜爱的袋鼠等,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了解外国文化知识,也培养了学生课前预习的能力。)

T:Well done class.What colour is it ? S:Australia is yellow. T:Ok, today we know these countries, they are ____? S:China、Canada、Australia、U.S、U.K T:Listen to the tap and repeat

2、north, south, west, east T:Ok class,I’m tired class(装作很累) let’s do this Ok?

S:OK 歌谣“跟我做”Up,up上上, down ,down下下,left,left左左, right, right右右。(速度由慢逐渐变快)

(小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大概持续了20分钟左右的学习新知后,就会出现疲劳状态,影响了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中我根据小学生好动的特点,利用歌谣边说边做的形式,使学生手脑结合锻炼学生快速反应能力,并及时的缓解学生的疲劳感,提高学习效率。)

T:利用教室的方位词学习north, south, east, west(单个读、整体读)

S: „

T:Now, Let’ play a short game “指一指”比一比谁的反应最快Ok? S:Ok,Let’s

(“指一指”的游戏由教师发出指令,point to north ,学生快速反应用手指向正确的方向,可以强化学生对单词的记忆,同时锻炼手脑结合的快速反应能力,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

上一篇:秋季运动会新闻报道下一篇:后勤工作人员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