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运动会新闻报道

2023-02-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秋季运动会新闻报道

新闻传播中的矛盾运动与关系建构

【摘要】新闻传播的功能在于围绕其目的实现建构和谐的社会关系。从新闻传播中存在的基本矛盾运动出发,探讨社会关系的构建,是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研究与创新的重要方面。在“信息—生产—消费”构成的新闻传播基本链条中,存在着信息对称与不对称、社会现实与拟态环境、新闻内容生产与消费三对基本矛盾。这三对矛盾的运动促进了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信息共享关系、媒体信任关系和新闻文化关系的建构。

【关键词】新闻传播;矛盾运动;关系建构

新闻传播的目的在于服务社会认知、赢得人心共识[1]。新闻传播的功能就在于围绕这一目的的实现建构起相应的社会关系,使人们通过信息交往获得精神需要的满足,并形成各自社会行为的动机。新闻传播所构建的社会关系不是人类社会关系的全部,而是基于新闻传播中的矛盾运动所形成的特殊关系。这种特殊关系随着社会条件变化所带来的人们需求增长而不断地充实、完善,成为新闻传播矛盾运动中的统一体。

新闻传播的实质是内容信息的传播,其核心方式在于传播(生产)者借助媒介呈现的社会现实,而最终的传播效果则体现在人们对新闻信息的接受(消费)上。在“信息—生产—消费”构成的新闻传播基本链条中,存在着信息对称与不对称、社会现实与拟态环境、新闻内容生产与消费三对基本矛盾。这三对矛盾的运动促进了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信息共享关系、媒体信任关系和新闻文化关系的建构。

一、在信息对称与不对称的矛盾运动中建构共享关系

通过新闻传播的制度构建、组织构建和市场构建,形成和谐的信息共享关系,既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新闻传播的内在指向,构成了新闻传播功能的基础。社会信息共享关系的达成需要解决好信息披露与公众知情、新闻调查与公众监督、传言澄清与公众表达三者的关系。

(一)信息披露与公众知情

社会信息对称与不对称的矛盾的焦点在于信息公开,只有将涉及公共生活领域的信息公开披露,才能在源头上释放信息,满足公众的知情需要。新闻媒体是新闻信息的专业采集者、加工者、传播者,其从业人员要从各种常态和突发的事件中,从维护和发展公众利益出发,为人们提供丰富、详实、准确的新闻信息。各类社会组织尤其是政府机构掌握着大量信息内容,可以为新闻传播提供信息素材。从制度的层面对掌握公共信息的社会组织公布信息作出规定,是保障公众知情权的基本要求,如我国出台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规,对政府信息公开作出了明确要求,也为新闻媒体的相关采访提供了责任主体。但是,从现实情形看,掌握信息的社会组织总是倾向于披露有利于自身声誉和形象的信息,而对不利于自身利益的信息则不愿意披露或尽可能地少披露,导致与公众信息诉求上的不平衡,甚至产生较为突出的矛盾。从信息交往的功利原则上分析,这种趋利避害的做法深深地植根于信息交往的实践中,是人们普遍存在的自利动机。只有将信息披露作为掌握公共信息机构行为的法定职责,才能形成对信息交往功利自平衡基础上的再平衡,促进和保障公众知情权的实现。2016年初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到2020年,依法积极稳妥实行政务公开负面清单制度,公开内容覆盖权力运行全流程、政务服务全过程。同时,要求各级政府机构主要负责人带头接受媒体采访,表明立场态度,发出权威声音,当好“第一新闻发言人”。这为进一步解决好信息披露与公众知情的关系,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政策依据和社会示范。政府信息公开力度的加大,必将促进其他社会组织的信息公开,提高公众知情的范围和效率。

(二)新闻调查与公众监督

从服务人们的社会认知出发,新闻传播过程中需要解决好表象信息与实质信息相一致的问题,通过有深度、有质量、有见地的新闻调查,更好地反映和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特征、普遍规律、趋势走向,服务公众监督需要,保障人民群众的监督权。社会信息是作用于人们主观世界的一种精神能量,其流动过程、发展变化和对个体认知产生的作用,与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流动及其作用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人们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不是只满足于信息量上的积累,而是在不断地进行着信息的自我逻辑化和结构化,生成观点、强化观念、树立理念,实现自我认知与社会认知的动态性重构。随着人们总体社会认知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个体已不再满足于通过新闻媒体仅仅获取表象信息,对实质信息的直接诉求和自我探求都更加迫切。因而,立足于提供实质信息的新闻调查,在社会信息的海量传播中仍然具有“稀缺性”,这也成为新闻媒体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面。新闻媒体作为新闻生产与传播的专业化机构,既是面向公众的社会信息提供者,也是公众利益的代言者。在现代社会分工与协作不断增强的大格局下,公众对社会运行的监督,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新闻媒体去实现的。向社会提供专业的新闻调查产品和服务,满足公众监督需要,不仅是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所在,而且是现代社会治理体系不断走向完善的内在要求。同时,随着新闻调查质量的提升,其对社会舆论引导的作用发挥将更加有力有效,有利于形成人民和谐共治的良好社会舆论生态。

(三)传言澄清与公众表达

媒介的发展使信息的表达方式与结构不断产生新的变化,而个体与媒介的深度融合,使得社会信息源从组织化走向个体化。在开放互通的数字媒介平台上,公众表达方式也从以往借助新闻媒体发声,转向自身直接运用媒介工具发声。这使得大量未经专业机构核实的信息进入到社会信息系统中来,各种传言对新闻传播及社会舆论形成冲击。如果对传言不能及时有效地加以澄清,必然使得社会成员的信息交往质量降低,同时也损害了社会的信任度。澄清传言、明辨是非,既是新闻传播机构的社会职责所在,也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客观要求。在这一点上,新闻媒体的价值不但没有被各种自媒体和“私媒体”[2]的迅猛发展所削弱,而且由于社会信息系统中大量传言的滋生,变得更加突出和重要。特别是在互联网开放的信息传播环境下,对公众表达权的维护,恰恰需要专业媒体机构的“把关”设置,在倡导个体诚信自律的同时,对虚假和有害信息加以过滤与清除。否则,社会信息交往的对称就会陷入无序的境地。新闻传播是一个向公众提供真实、准确、可靠的信息过程,也是反映社会意见和公共舆论的过程。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赋予了社会成员直接参与传播过程的条件,为公众表达提供了便利。但是,这种表达与传播的便利对任何个体和组织来说都不是无节制的,需要遵从社会法律秩序和道德规范。社会信息共享关系本身就建立在法律和道德的基石之上,必须把握好社会成员表达的有序度。

应当看到,社会信息对称与不对称的矛盾运动,不是在单一信息量层面的流动与平衡问题,还要包括信息质层面的提升与供给、信息度层面的把握与控制等相互联系的方面,是社会信息量、质、度三者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在现代社会信息交往中,新闻传播将公众参与纳入了整个过程,公众的知情、监督和表达,内在地反映了社会信息运动的量、质、度的要求。只有从社会信息运动相互联系的统一体着眼,才能真正构建社会成员和谐的信息共享关系,促进人的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

二、在社会现实与拟态环境的矛盾运动中建构信任关系

在社会现实与拟态环境的矛盾运动中,公众对新闻及其媒体的信任成为决定其走向的主要方面,并从公众对新闻媒体的信任延伸出对新闻报道对象的信任、对社会运行规则的信任。因此,在新闻传播中建构公众与媒体的信任关系,是提升和完善新闻传播功能的关键一环。

(一)公众对媒体机构的信任

公众对媒体机构的信任诉求实际上包含了对新闻记者的信任诉求和对新闻内容的信任诉求。新闻传播是从国家行为中分工并逐步专业化的过程,成为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公众从新闻传播中获取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其社会生活对于新闻的依赖也越来越深,新闻成为人们积累间接经验、判断身边事物、形成社会动机的重要源头,维系着社会成员持续社会化的过程。基于新闻真实基础上的媒体信任关系,不仅是社会生活秩序得以稳定的重要前提,源源不断地为人们带来社会认知积累和日常行为导向;而且是保障个体生活质量的必要条件,在扩大人们认知范围的同时,不断促进认知能力和人格追求的自我提升。新闻媒体作为专业化的新闻生产与传播机构,除受法律法规的约束外,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的新闻职业操守,成为公众信任的重要依据。新闻记者之所以能够得到比新闻当事人、新闻见证者更加可靠的信任,就在于其职业理想和专业素质能够帮助自己摆脱具体事物上的利益诱惑与偏好,成为客观公正的采访者、记录者、分析者,服务于社会公共利益。可见,公众对于新闻媒体的信任诉求是基于自身社会生活的内在需要,当新闻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出现不一致的情形时,就会形成媒体信任危机,往往使人们无所适从,进而产生心理焦虑甚至恐慌。因此,维护好公众对媒体的信任关系是一个社会良性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新闻传播应当致力于自身使命的重要担当。

(二)公众对报道对象的信任

在社会现实与媒体报道所构成的拟态环境矛盾运动中,人们对于新闻内容的信任必然延伸到对报道对象的信任,这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扩大了社会成员的相互信任关系。新闻传播的社会导向作用,就是通过这样的信任桥梁,在社会成员中得以广泛实现。新闻报道对象作为社会现实中的客观存在,是人们关心和潜在的交往对象。由于人们无法通过全部的直接交往达到对如此之广的社会事物的认知,借助于新闻传播来丰富和完善自身的认知积累,就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必然选择。即便是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借助于自身拥有的媒体终端扩大了直接交往对象,但这种交往仍然是建立在数字媒体基础上虚拟存在,与面对面的实际交往所产生的信任还是存在着质的差异。应当看到,基于个体间的数字媒介交往虽然能够起到巨大的信息互补与平衡功能,但其本质是私人交往;虽然这种交往也可以进入公共传播领域,但它不同于新闻传播。新闻传播是基于媒体机构信任基础上的传播,其信任可以向报道对象延伸;而私人交往的传播则不具备新闻信任的前提,是需要人们加以自身分辨和识别的。新闻生产作为反映社会现实的拟态环境,是高度组织化的社会劳动,个体可以参与其中,但不能完全替代。社会新闻生产与传播的秩序必须置于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监督之下,否则,公众对媒体的信任关系就会失去现实依靠,更无法延伸至报道对象。

(三)公众对社会规则的信任

从总体上看,新闻媒体反映社会现实凸显的不是社会无序运动,而是彰显社会主流价值、表达人民群众心声、把握发展趋势走向,通过拟态环境反映并维护社会和谐秩序。新闻报道所呈现的一些意外事件,在表面上看是对社会常态的打破,但透过事件现象本身反映出的成因,仍然是体现社会常态的秩序规则或新常态的趋势,其关键在于为人们的社会生活提供一个可以信任的运行规则。作为社会规则的法律制度和道德规范,不仅仅要通过理论化的形态存在于人们的认知观念中,而是更多地通过社会成员的行为反映出来,成为个体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参照,作用于人们的情感体验和意志砥砺。新闻传播中所形成的拟态环境是引领社会舆论的主要力量,在“潜舆论、显舆论和行为舆论”[3]构成的舆论系统中,社会规则始终是人们持续关注和表达的主线。通过新闻传播建立起公众的信任链,从媒体信任到报道对象信任,再到社会规则信任,直接作用于社会信任关系体系的建立、巩固与日常维护,成为人们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依靠。当社会信任因个别个体行为或突发事件,出现危机或遭到破坏,新闻传播所起到的修复作用恰恰在于对社会规则信任的维护,让人们及时感受到社会运行的法治与德治秩序存在,克服心理焦虑、稳定心理预期,进而对社会生活的健康发展和持续改善充满信心。

新闻传播是构建社会信任关系的常态性力量,公众对媒体及记者的信任是前提,对新闻报道内容和对象的信任是基础,而对社会规则的信任则是根本。在社会现实与拟态环境的矛盾运动中,积极建构信任关系,应当立足于新闻媒体功能的建设与完善,特别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建立健全全媒体、融媒体的运行与管理机制,以媒体信任带动社会成员间的信任和社会规则的信任,更好地实现新闻传播赢得人心共识的目的。

三、在新闻内容生产与消费的矛盾运动中建构文化关系

(一)新闻价值与社会价值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价值是新闻的灵魂。新闻传播的价值导向是否与社会主流价值相契合、共鸣,成为新闻传播是否真正履行自身社会责任的根本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2月19日召开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结中外、沟通世界。[4]这48个字的概括,集中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新闻媒体的政治使命与社会担当,体现了新闻生产的社会价值标准。新闻生产作为社会生产的特殊领域,既关系着党和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又关系着社会政治生活的大势与大事;既作用于人们的思想认知和精神追求,又作用于社会风尚与主体自觉;既要用事实说话正视听,又要与世界对话求共识。因而,新闻价值不应是脱离社会基础的专业抽象,而是建立在推动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历史过程中,促进主体精神建构的坐标。新闻生产及其传播源源不断地向社会成员提供评判日常事物的价值标准,帮助人们在完成个体社会化的基础上,形成具有共同指向的新闻文化关系,进而实现社会发展的总体进程。以社会价值的呈现确立新闻生产的指向,以社会效益的实现评价新闻传播的效果,不仅是衡量新闻价值的核心要素,而且是建立和维护和谐社会关系的根本所在。

(二)新闻价值与市场价值

新闻传播不是无的放矢的信息扩散,而是针对人们社会需要的有效信息供给。新闻价值在表现为社会价值主导的同时,通过新闻产品满足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新闻的需求,形成其市场价值。市场价值体现了新闻产品对公众新闻需求的满足程度,是人们在社会信息交往中主动寻求的结果,反映出各类不同社会人群丰富多样的精神需要。在开放的信息环境下,由于社会主体差异性的客观存在,人们对新闻产品的诉求必然存在差异性,通过主体自身的选择性行为获取新闻、接受新闻、传播新闻,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新闻传播的基本生态。新闻产品的市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众对新闻内容及其传播方式的偏好,影响着新闻社会价值的传播、接受与认同,并通过社会舆论和市场效益反馈到新闻生产中来。在新闻生产参与社会交换的市场环境中,专业化的新闻机构也形成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存在着利益最大化的冲动。从满足公众需求上讲,这种利益冲动虽然能够为提高新闻产品的接受度提供动力,但要防止以市场价值取代或主导新闻价值的倾向。新闻传播的政治属性决定了新闻产品的意识形态功能,也构成了新闻生产追求市场价值的底线。突破社会价值的底线去取悦受众、争夺市场,必然导致新闻传播手段以异化为目的,走入新闻媒体唯收视率、唯发行量、唯点击率和转发量的歧途。因此,新闻生产应当在坚持和维护社会价值的前提下,拓展市场价值,以正确的价值导向引领受众的兴趣导向和审美情趣,形成社会成员之间良性互动、增值互益、守义互利的新闻文化关系。

(三)新闻价值与个人价值

在传统媒体环境下,专业新闻机构是新闻产品的生产者,社会个体主要是作为新闻产品的接受者存在,个体对新闻传播的参与方式仅限于向媒体提供新闻线索、作为新闻当事人接受采访以及人际间新闻二次传播,其个人价值只有借助新闻媒体的生产与传播过程方能实现。而新媒体环境赋予了个体面向大众进行信息传播的条件和手段,个人可以将新闻信息直接置于公共信息平台之上付诸传播,以此建立起自己在新闻传播中的地位,个人价值实现有了相对独立的传播通道。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个体在新闻生产与消费中的关系,社会成员不再是单一的新闻产品消费者的角色,而是从新闻的接受对象转变为新闻的传播主体,具有了新闻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双重身份,也使个人价值在新闻生产中凸显出来。媒介与个体的深度融合,不仅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信息交往对象、空间,打破了传统媒体对新闻生产与传播的话语垄断,而且使人们的社会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基于个体信息发布的私媒体成为新闻传播与公共话语空间的生力军。人们或基于自身利益诉求,或基于社会正义彰显,或作为组织成员树立自身和代言组织形象,频频在网络数字空间平台发声,同时将与其他社会成员间的信息互动过程同步付诸传播。社会个体通过频繁的网上发声与互动,包括对新闻机构的新闻产品进行的评论互动,使其通过成为公众认可的意见领袖,实现个人价值。个人在新闻传播中最重要的价值体现在于设置议程,通过舆论进行社会动员。应当看到,在个体通过对新闻传播的参与使社会成员获得自我效能感的同时,社会价值对个人价值的统领愈加凸显出来。在新闻传播中,面对不同个体多样化的价值诉求,新闻机构在给予关注、理解与包容的同时,进一步增强社会主流价值的引领,就成为构建新闻文化关系的关键着力点。

在人与媒体日渐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新闻生产的理念、方式、手段、机制等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5]在新闻生产与消费的矛盾运动中构建新闻文化关系,既要适应对象化、差异化的新闻传播趋势,使新闻产品深入人心;又要注重包容性、统合性的新闻价值引导,使新闻传播凝聚人心。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体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为14@ZH027)

参考文献:

[1]曹劲松.新闻媒体的政治属性与传播属性[J].南京社会科学,2016(2).

[2]曹劲松.舆论引导的话语权与实现路径[J].南京社会科学,2015(1).

[3]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33.

[4]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N].人民日报,2016-2-20(1).

[5]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N].人民日报,2016-2-20(1).

[作者为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已出站)]

编校:郑 艳

作者:曹劲松

第2篇:新文化运动中的新闻学研究会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社会之交发生的一次以启蒙为显著特征的启蒙运动,跨越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时期,也因此,新文化运动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无论从性质还是内容上将都有明显的不同,新文化运动前期是以“民主”和“科学”为空号,开展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闻学,反对旧文学,全面接受近代西方文明,改造中国传统文化,新文化运动的后期,主要内容是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在新文化运动中,不仅存在两个时期,两个阶段,两种内容,也存在前后两个运动中心,第一个运动中心是在上海,第二个运动中心是在北京,再具体来讲,就是在北京大学。

中国的新闻学研究和新闻学教育的起源

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之所以转移到北大,这与蔡元培密不可分,1917年初,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表示要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改造那个乌烟瘴气、浑浊不堪的旧北大。而他上任后所做的第一件具体的事,就是聘请有真才实学又敢于改革的人才帮他一起治理北大。在留法同学汤尔和的家中,蔡元培看到了沈尹默转来的《新青年》杂志,这也是蔡元培第一次见到《新青年》。此时,担任北大文科教授的沈尹默也大力推荐陈独秀,蔡元培决心聘任陈独秀出任北大文科学长一职。经过不懈努力,蔡元培用诚信打动了陈独秀,使得他同意将《新青年》杂志搬到北京来办;又力排众议,坚持聘任,任命陈独秀为北大文科学长。

蔡元培校长按照西方的大学模式对北大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以“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为办学理念,实行新学制,完善旧学科。在他的带领下,北大逐渐成为文化中心,学校里师生思想自由,依托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创办了一系列的社团,如音乐研究会、画法研究会、数理学会、新潮社、佛学讲演会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北大的新闻学活动也日渐活跃,最终以罗章龙、谭鸣谦为代表的一群北大学生提出了成立一个团体,把大家组织在一起,系统地学习和研究新闻学,他们就此想法请教从美国回来的徐宝璜教授,徐宝璜非常高兴,表示支持,并愿意将自己在美国的所学与同学们分享。就这样,组织新闻学研究会,研究新闻学理便被校长蔡元培和教授徐宝璜提上了议事日程。

中国的新闻学研究和新闻学教育诞生在1918年的北大,自有其历史的必然性。辛亥革命后,报界言论自由观念加深,新闻界大受鼓舞,“民国元年以后,新闻骤增,仅北京一隅,闻有八十余种。”先有术后有学,报人已积累起丰富经验,西方的新闻理论亦已传入中国,北大以及京沪两地轰轰烈烈的办报运动,共同酝酿了新闻学的诞生时机。五四运动前夕,北大许多学生或课外在各报兼职、或自办刊物,他们都呼唤着新闻学业务知识的学习和新闻理论的指导。这一系列强烈的社会需要终于在1918年,由当时的最高学府——北大提供了解决的可能。一个校长,两个导师,一门课,一本著作,一个研究学会,还有一本会刊——正式开启了我国新闻学研究与新闻学教育的先河。

北京大学的新闻学研究会成立于1918年10月14日,解散于1920年12月,最初研究会的名字为“新闻研究会”,至1919年2月,才改名为“新闻学研究会”,它的活动地点在红楼三十四教室。作为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虽然它的存世时间不足三年,但它在北大社团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开始将新闻学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就是中国新闻教育的开端。

新闻学研究会的筹备和初创总体来说是比较顺利的,而这番顺利离不开新闻学史上三个拓荒性人物:蔡元培、徐宝璜、邵飘萍,他们三人直接推动了研究会的成立。作为北大校长的蔡元培不仅成功地扭转了北大的风气,定下了北大发展的基调,同时他自己有着丰富的新闻实践经验,曾经为多家报纸撰写文章,所以他对新闻学教育和研究非常热心,对新闻学研究会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蔡元培校长本人就富有办报经验,对新闻的重要意义及新闻人才的缺乏和需求,有更深刻的认识。到北京大学以后,更是鼓励新闻学术研究,提倡社团活动,将自己新闻事业的观点渗透于教育事业中去。

正是蔡元培校长,破格录取了从美国密歇根大学学习紧急学和新闻学归国不就,23岁的徐宝璜,聘其为教授,使它成为当时北大80多为教授中最年轻的一个,兼校长秘书室一职也说明蔡校长对徐宝璜的器重。正是蔡元培校长,决定了在北大开设新闻学课程,介绍欧美新闻概况及理论。正式蔡元培校长,很快听取了新闻学课上罗章龙和谭平山课余组织研究新闻团体的建议。正是蔡元培校长,在收到《京报》社长邵飘萍倡议北大设立从研究新闻学的研究会的信后,很快回信,并立即聘请邵飘萍为研究会导师,这样,形成了以蔡、徐、邵三位为核心的组织构架,为研究会的成立打下了基础。正是蔡元培校长,亲自起草新闻研究会章程,确立研究会宗旨。又是蔡元培校长,在《北京大学日刊》第208、209、211、212、214号上连续五次以“校长布告”的形式刊载招生信息:“本校为增进新闻智识起见将设立一新闻研究会,凡愿意入会者于本月内向日刊处报名即可也。”可以说,没有蔡元培校长不遗余力的支持,就没有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

徐宝璜,生于官宦之家,被誉为“新闻学界最初的开山祖”。12岁就读于北京汇文中学,191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赴美国密歇根大学读经济专业,在美国期间看到新闻业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后他辅修了新闻学,此后,他一生的成就都在新闻学方面。1916年,学成归国后他在《晨报》做编辑,后遇蔡元培,便被聘为北大教授,他在北大开设了新闻学选修课——新闻学大意,授课时年24岁,是北大历史上最年轻的教授。他不仅是研究会的导师,也是研究会的主任,1919年研究会的改组便是由他提出。1920年,他以自己的著作《新闻学》为教材给北大学生和新闻学研究会会员讲课,同时在多个学校兼讲新闻。1923年,他成为平民大学新闻系主任。1930年6月1日,因患风寒痰症逝世,终年仅36岁。他在任职新闻学研究会时期,由新闻学研究会出版的著作《新闻学》是我国第一本新闻学专著,被邵飘萍在评价为:“无此书,人且不知新闻为学,新闻要学。”蔡元培在该书序言中称其为“‘破天荒’之作”。

作为新闻学研究会的另一位导师,邵飘萍更多地在新闻实务上指导会员。他是京报社社长,清末民初的著名记者,也是五四运动的直接发起人之一。当时的他因为要为《京报》写社论,编新闻,因此常常需要向外界征稿,北大学生便是他最重要的稿件来源之一。在得知蔡元培校长有意要创办新闻学研究会的时候,他四次写信给蔡校长,表达自己对这件事的支持,以促成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在他担任研究会的导师期间,不仅结合自己的新闻实践经验,给会员们讲授新闻采集方法和记者的修养,同时也邀请一些知名人士来做演讲以提高会员的政治素质,并组织学生到报馆实习。他所著的《新闻学总论》和《实际应用新闻学》等书,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新闻理论著作。五四运动前夕,5月3日晚,北大三院礼堂召开大会,邵飘萍作为新闻学研究会导师第一个登台演讲,详述事件经过,报告中国外交失利的原因,慷慨陈词,在场学生无不热血沸腾。1920年4月26日,邵飘萍因言获罪,被奉系军阀政府以“宣传赤化”的罪名在北京天桥杀害。

新闻学研究会的几大特点

新闻学研究会把新闻学教育的火种在北大点燃。“虽然它是一个研究组织……但却培养出了应时的急需人才,甚至开启了一代伟人的新闻学之门……”从新闻学研究会创始人的经历和活动,我们可以总结出新闻学研究会的几个特点:

一是宗旨明确,活动频繁。1918年 7月6日,北京大学日报再次刊登了名为《新闻研究会之简章》的通告,除此以外,这则通告还提到新闻研究会研究时间为每周三小时,会员分为校内、校外两种,会费也分为两种,校内人员九元,校外十八元。尽管所收会费远高于北大其他社团,还是有数十人参加进来。每逢星期一、三、五晚上,会员聚集听课,或议事,或研究,或练习。半月以后,邵飘萍到会讲课,讲题为《新闻社之组织》。自此,研究会每星期日上午又增加两小时活动时间。活动不可谓不频繁。目的就是为了学习办报的本事,学会采访、写作、编辑等新闻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开始还谈不上新闻学的研究探讨。1919年2月的改组大会有几项成果:其一,研究会的宗旨由“输灌新闻智识,培养新闻人才”改为“研究新闻学理、增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事业之发展”,这就更突出了新闻理论研究的意义,并强调了实践经验的重要性,研究会的宗旨更加着眼于新闻事业的发展,显示出研究会会员们的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其二,研究会的名称从“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改为“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突出了研究会作为一个理论性社团的特色,也与研究会的宗旨更为吻合;其三,新简章对会内组织、活动、会费等作了新规定,使得研究会的各项活动有章可循,通过制度化保障研究会的持续顺利发展。研究会从成立到改组再到一年后的第一次研究期满,从蔡校长的几次讲话到学生们的实际研讨,都能看出师生们已不仅仅停留在采写编评技术层面的学习,为把新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加以探究和构建。

二是有坚强和谐的领导核心。研究会的三位核心人物称得上是国内一流。蔡元培校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热心支持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的大学校长”,他既有多年的办报经验,又有对新闻学超乎常人的深刻的认识,还能事必躬亲的抓住研究会的关键环节,解决关键性问题。其中包括聘请了两位得力的骨干导师徐宝璜和邵飘萍。前者刚从美国学来先进的新闻学理论知识,后者极富办报经验,在新闻采访方面有独特才能,当时任《京报》和新闻编译社的社长。我们通过对他们三人言论的比较,不难发现他们三位对新闻学有许多共识,又各具所长,相互配合,终成大业。

三是教学与研究结合,理论与实践并重。研究会以教学为主,建会伊始就有徐宝璜教授新闻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新闻纸的职务、新闻定义、新闻价值等,邵飘萍则主要讲授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广告、新闻社的经营组织等新闻实务,两位导师合理分工、各抒所长,相得益彰。研究会还组织会员们参加新闻实践,自办了《新闻周刊》。该刊编辑主任徐宝璜在《发刊词》中提出发行目的是:“便会员之练习,便新闻学识之传播,便同志之商榷。”这种既重视新闻理论的学习商榷研究,又重新闻实务的练习,外加生产实习的模式,实践证明是成功和可行的,被后来诸大学的新闻学教育继承。

四是既出成果又出人才。徐宝璜和邵飘萍两位导师根据在新闻学研究会的讲义各出版了一部新闻学著作。邵飘萍在新闻研究会的讲稿与他在后来平民大学的讲稿,综编为1923年出版的《实际应用新闻学》,是我国第一部研究新闻采访工作的专著。《新闻学》这本书是徐宝璜在担任研究会导师期间为会员授课而撰写的新闻学教材,他参考中外新闻学论文,在暑假奋战两个月,完成初稿。他在每次讲完课后将稿件内容发表在《北京大学日刊》上,并根据会员的问题和质疑,与大家讨论后,对发表的内容做大幅度的调整和充实,修正原稿,完成第二稿。1919年暑假,他又对此书进行了第三次修正,并于11月15日,12月15日刊登在《新中国》月刊上。在自序中,他说“吾国之报纸,现多徘徊歧路,即已入迷途者,亦复不少。此书发刊之意,希望能到其正当方向而行,为新闻学开一新生面。”此书的出版不仅是中国新闻学科建立的重要标尺之一,而且成为中国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开端的重要标志之一。蔡元培校长亲自校阅书稿并作序说:作者“根据往日所得之学理,而证以近今所见之事实,参稽互证,为此《新闻学》一篇,在我国新闻界实为‘破天荒’之作品。”

存在了两年零两个月的新闻学研究会,共举办两期研究班,培养会员百余人。这些会员把从研究会所学到的新闻理论和实践方法,应用于新闻活动中,后来不少人成为有才能的记者和编辑。例如,高君宇先后担任《国民》《新潮》《先驱》《政治生活》《工人周刊》《向导》的编辑和记者,谭平山、谭植棠是当时《政衡》等鼓吹进步、倡言民主与科学的报刊的积极撰稿者,还有顾颉刚、俞平伯、谭植棠、陈公博等等,他们走出了北大的校门,投身到办报实践中,在新闻事业史上留下了一个个闪亮的名字。更值得一提的是,1919年10月16日研究会的第一次期满颁发证书的名单上,得到听讲一年证书的有23人,得到听讲半年证书的有32人。毛泽东列在给予听讲半年证书的名单之内。但颁发证书时他已回湖南,正在学以致用,发起创办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机关刊物《湘江评论》。此后,他在一生中善于运用新闻工具,创办共产党的报刊,并亲自撰写大量新闻、通讯、社论,成为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五是带动当时,影响深远:蔡元培、徐宝璜、邵飘萍把新闻学教育的火种在北大点燃。特别是作为校长的蔡元培对研究会如此重视,给当时和后世的大学教育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他在1919年10月16日,新闻学研究会第一次研究期满式上提出将新闻学设为大学课程的构想,徐宝璜还曾“积极筹备在北大创办新闻系”必然被当时的有识之士重视和效仿,启发和促进了许多大学随后开设新闻学课程和新闻学系,如1920年圣约翰大学设立报学专业,1924年成立报学系,1923年平民大学创立报学系,1924年燕京大学创立报学系。从1918年到1937年,有十个新闻学研究团体相继成立。北大人的新闻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也自此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在教学内容和研究方法上树立了良好的开端。研究会立足中国现实的社会状况,在教学内容上,既引入欧美的新闻理论,又重视中国报业的自身特点,吸收优秀报人的经验,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方法上,不仅仅是单独的讲授,而且有研究讨论、实践参观相配合,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一优良学风也为后来的新闻教育所继承和发扬。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中国新闻事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研究会举办了两期研究班,培养会员百余人。他们大都是进步学生,其中有的成长为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成为最早的一批共产党员。据罗章龙回忆在发给证书的55名会员中,毛泽东、罗璈阶、陈公博、区声白、谭植棠、谭鸣谦、易道尊、高尚德、舒启元先后参加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中国共产党与劳动组合书记部,并参加亢幕义斋各项活动。许多会员还成为有才能的记者和编辑,他们办报刊、写文章,为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宣传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主张,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主要活动的时间是1918年10月到1920年12月,其间发生了著名的“五四运动”,其后刚过半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个时间表足以说新闻学研究会在中国新闻事业史和中国现代史上,具有承前启后、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和意义深远的影响。

作者:肖东发 雒健晴

第3篇:山区秋季茭白栽培技术

茭白又叫茭笋,为禾本科多年生水生宿根植物。食用部位是基部肥大的肉质茎。茭白肉质整洁、白嫩,含有大量氨基酸,味鲜美,营养丰富,可煮食或炒食,是我国特产的优良水生蔬菜。

作者:王世文 吕志梅

第4篇:小学秋季运动会报道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小学秋季运动会报道。在这美好的日子了,大洋小学迎来第13届秋季田径运动会。随着运动员进行曲的响起,鼓乐队、鲜花队、彩旗队、各班运动员队,一个接一个的方阵在响亮、整齐的口号声中踏着整齐的步伐经过主席台,诚恳接受学校领导对他们的检阅。

开幕式上,首先讲话的是副校长张金元,他以“团结、文明、自信、和谐”为主题,既阐述了这次运动会的实质意义,又提出了希望:希望每位运动员精神饱满,斗志昂扬,拼出成绩,赛出风格,让青春的活力迸发在赛场上的每个角落;希望全体裁判员、工作人员忠于职守,树立安全第一意识、热情服务意识、严守规则意识,做到公正裁判;希望没有比赛项目的同学,要服从大会管理,文明参观、主动服务,为运动员摇旗呐喊,加油助威,为争创精神文明代表队、争创优秀文明班级做出应有的贡献。随后总裁判长、裁判员代表、运动员代表先后代表了300余名裁判员及运动员进行了宣誓。最后,林国元校长宣布:大洋小学第13届秋季田径运动会现在开幕。话音刚落下,烟花、礼炮齐鸣,整个校园呈现出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

这次运动会是在学校各方面取得成绩和突破的新形势下进行的,我想,通过这次运动会更能让学生和老师树立拼搏、团结、和谐的信念,为大洋小学的明天而努力。

10月30日下午2时整,踏着激昂的运动员进行曲节拍,彩旗队、运动员代表排列着整齐的方阵,在旗手的引领下,依次有序地走过主席台。运动员们精神抖擞、斗志昂扬,用醒目的横幅、矫健的步伐、响亮的口号展现了健康向上、团结进取、奋勇拼搏的精神风貌。大江镇中心小学第二十九届田径运动会在中心小学陈小君副校长激情洋溢的讲话后,运动会正式开幕。

本届校运会共设立了60米跑、100米跑、400米跑、跳远、跳高等多个比赛项目。精彩的运动会给全校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赛中,运动员们抱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在赛场上赛出了水平,赛出了风格,人人争做文明运动员,范文《小学秋季运动会报道》。 他们努力拼搏,不断进取,超越自我,不仅锻炼和展示了自己的身体素质、体能素质,更体现了“更快、更高、更强”的运动精神。

10月31日下午四点半,在全体运动员、裁判员、工作人员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运动会胜利闭幕。中心小学雷健生校长、副校长伍卫聪、陈小君为获得部分前三名的学校颁奖。(甲组:第一名:伍时畅纪念小学,第二名:东头小学,第三名:振育小学。乙组:第一名:伍时畅纪念小学,第二名:公益小学,第三名:振育小学)

此次运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达到了让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目的,还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更提高了学校凝聚力。运动员通过努力拼搏、不断进取、超越自我,体现出了“更快、更高、更强”的运动精神,同时也展示了学校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崭新风貌。

蓝天国际小学秋季运动会新闻报道

10月22日、23日,蓝天国际小学隆重举行了2009年秋季运动会,此次运动会共有十六只代表队参加。22日下午我校秋季运动会如期举行。我校低、中、高年级学生表演的大型团体操《啦啦操》、《太极拳》、《棍棒操》、《火花》、《吉祥三宝》、《兔子舞》,充分展示了全体师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本届运动会共有300名运动员参加,共设短跑、长跑、跳高、跳远等8个项目。比赛中,运动员们发扬了顽强拼搏,勇于超越的精神,演奏了一曲激昂、和谐的运动交响曲。比赛结束后,我校的运动员们纷纷表示不能骄傲自满,还要继续刻苦训练,为下次的“运动会”做好准备,争取在下次比赛中获得更好的成绩,为学校争光。闭幕式上,马校长校长总结发言说:“通过这次活动,增强了学生的体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更好的体现了“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宗旨,展现了学校阳光体育工程及素质教育的成果。”

10月19——20日,九方小学校园内处处弥漫着快乐的分子,九方小学全体师生沉浸在体育运动的欢乐之中。

10月19日早,在校运会的开幕式中,学校田园校长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裁判员代表和运动员代表分别宣誓;学校胡勇建副校长表彰了在市“三好杯”上表现突出的学生和带队老师。校田径队的同学更是献上鲜花表示对指导老师的感谢和敬意。

在教师跳大绳比赛之后,运动会各项比赛也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原来宁静的校园顿时沸腾起来。一声声此起彼伏的欢呼声、喝彩声、加油声不绝于耳。啦啦队员们也一下子忙开了,有的为运动员送水递纸巾,而有的同学则成了名副其实的“战地记者”,一份份运动会实况新闻稿接二连三地送到了广播台。但此时此刻,校园里当之无愧的最美的风景线是运动场上那一个个跃跃欲试、蓄势待发的小运动员们。20×50m障碍跑预决赛上,同学们一次次跨过障碍向前冲刺;踢毽子预决赛上,同学们敏捷的身手活像一个个灵动的小精灵;跳高场地上,运动员们的身姿就像一道道彩虹划过天际;跳远场地上,运动员们腾空的精彩瞬间成为定格在观众心中的永恒。400m预决赛、1000m预决赛、800m预决赛的比赛场地,运动员神情严肃、摆臂有力、互不相让、你追我赶。本次校运会共有7项运动项目被打破记录。

本次运动会是检阅学生身体素质的一次盛会,是增强集体凝聚力和加强班际交流的一次盛会,是展示了九方小学学生良好精神风貌、健康体质和优秀团队精神的盛会;它既展现了同学们的拼搏精神,又培养了同学们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第5篇:秋季运动会报道稿

篇一:运动会报道稿

合道中心小学举办第一届秋季运动会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在学校统筹安排下,少队辅导员田老师具体策划,于2014年10月20日—10月21日在我校举行了第一届秋季运动会,并取得圆满成功。

10月20日早晨9时,操场上彩旗飘扬,秩序井然。合道乡中心小学以班级为单位,秉承“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优良传统,排着整齐的方队进入会场,运动员们以矫健的步伐,响亮的口号拉开了此次运动会的帷幕。方队入场后,校长付建成同志为运动会致辞,为本次运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向大会组委员及全体运动员、裁判员致以衷心的感谢。接着,裁判员代表和运动员代表分别进行了宣誓,总裁判长宣布了运动会比赛时间安排情况,各年级还进行了体操汇演。

参加本次运动会的运动员中学生共一百九十人次,教职工14余名。参与人数达全校师生总数的百分之九十。此次运动会共设短跑、跳绳、踢毽子、蛙跳、拔河、接力赛越野赛等18个项目。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

比赛过程中,我校每位参赛者都为自己的目标和班集体的荣誉而拼搏着。更高,更快,更强的运动精神在此刻成为了我校每位参赛者的信念。场下的同学们都纷纷呐喊加油。团结互助,积极拼搏的集体荣誉感在此时被体现的淋漓尽致。裁判员老师们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裁决。同学们都发扬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作风,从而充分的感受到了运动的乐趣。“重在参与”的运动精神展现着他

们的积极状态,运动员们始终贯彻“生命在于运动”的理念,注重运动的快乐,从运动中汲取生命的价值,彰显青春飞扬的活力。

10月21日下午,运动会顺利落下帷幕。此次运动会成果显著,校委会对获奖的同学进行了表彰奖励,付校长在闭幕式上表示了他对此次运动会上奋力拼搏的运动员的祝贺和对运动会做出贡献的老师们的感谢。

一次运动会就是一场竞争与合作意识的演练,是生命教育的体现,是生涯发展的训练和尝试实践,本次运动会体现了全校师生团结互助、不屈不饶的精神,让我们感受到了学生们在运动中学会了助人,在运动中体验到协作,在运动中学会拼搏,在运动中学会了承受。相信下次的校运动会会开展的更加圆满成功。 篇二:秋季运动会的通讯稿4篇

秋季运动会的通讯稿4篇

秋季运动会的通讯稿4篇

秋季运动会的通讯稿怎么写? 秋季运动会通讯稿(一) 飞吧!鼓起你的信心!在运动场奔驰在一片欢呼声中跃起!飞吧!向理想奋勇拼搏!那滴滴汗水流淌在你的脚下!但你毫不在乎,依旧向着目标的大门前进!飞吧!有两个字叫做努力有一句话叫做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也许你不是最棒的,也许你毫无信心,但是只要你努力拼搏,终点就在眼前!奋斗吧!那疾驰的英姿! 秋季运动会通讯稿(二) 无论结局是好是坏, 无怨无悔是我们的选择

。每当运动员奔驰在400米跑道上时,我们为你祝福为你喝彩。不到最后一刻绝不轻言放弃责成了你们的信仰,也成了我们的信仰 。运动员们,飞吧!翅膀属于你 ! 秋季运动会通讯稿(三) 惊天枪后疾如飞,勇往直前不后退。风驰电掣似闪电,勇士出发何言诲。加油!加油!!加油!你们快如离弦之箭;疾似撒疆野马;你们的速度让我们惊叹;你们的精神让我们钦佩;流汗千日,只为今日一搏;疾踏百步,只为终点一触;胜利再向你微笑;成功在向你招手;加油啊!健儿们! 秋季运动会通讯稿(四)

这是速度与毅力的接力,这是期望与祈盼的接力,时间在这里凝固,几分几秒也变得如此漫长。千百双眼睛注视着你那矫健的身影,近了,近了,你可曾听到,那山呼海啸般的加声?近了,近了,前方就是终点,加油啊,运动员,成功和失败就在转瞬之间。 篇三:秋季运动会加油稿大全

致百米运动员 最想目击的是你的风姿, 最想聆听的是你的呼吸, 最想感觉的是你咆哮而过的骤风, 今天,你们是焦点; 今天,你们是自豪; 今天,我们看你们创造辉煌。 致百米运动员 跑道上,无数次站在雪白的起跑线上, 无数次抬眼看着前方,无数次品位失败的苦涩, 无数次品味成功的甘甜。这就是你??百米运动员。 辉煌的背后是汗水,成功的背后是艰辛, 为了这短短的一百米, 你曾无数次的起跑与冲刺。 这一片天地属于你,百米运动员。致100米的运动员一声枪响班着飒爽的秋风, 你们亮出自己的风采, 在这短短的100米中, 你们与时间争分夺秒, 只为了??那最后的冲刺。 不管结果如何,你们都是成功者。 由于,你们曾与时间比赛。致长跑运动员 磨炼的是非凡的毅力, 较量的是超凡的体力, 拼搏的是出类拔萃的耐力.把长长的跑道跑成一段漫漫的征途, 听!咆哮的风在为你喝彩, 看!猎猎的彩旗在为你加油, 加油吧! 为了到达终点时那一刻的辉煌!致中长跑运动员倘若气力来自呼吸,呼吸来自生命 生命的真理注释气力的永久 呼吸的瞬间注释生命的价值 南无呼吸的艰巨,气力的渐逝在此刻都可得到最美的解释 将这美贯彻始终,即便失败,也觉得无怨无悔 将这美永驻心底,即便深锁,也永不会褪色 所有的这一切,都将在心灵的空中,如彩虹一般 留下美的而永久的瞬间 此生无悔无悔的选择不管结局是好是坏 无怨无悔是我们的选择 每当运动员奔驰在40 0米跑道上时 我们为你祝愿为你喝彩 不到最后一刻尽不轻言放弃责成了你们的信仰 同样成了我们的信仰 运动员们 飞吧!翅膀属于你致长跑运动员人类的气力在那一霎时展现, 拚搏在那一瞬间化为生命的出发点, 在那一须臾万物化为虚有, 只知道,成功其实不远远, 抬开端看看前面, 终点线已模糊可见, 无数个日昼夜夜的辛劳, 将在本日兑现。 洒一把艰辛的汗水, 继续抬起倦怠的脚步, 爆发的一吼气贯长虹, 继续向前, 不论成功与否, 你已曾具有, 曾记否, 在终点喝彩, 震动四周?致3000米运动员 走过荒山野岭高峡低谷, 我们在沿途燃起篝火, 一站一站的路被抛在身后, 我们感到疲惫感到困惑。 还有那末长的路伸向远方, 远方那片星光躲在哪儿, 远方那颗童话树躲在何处, 努力吧, 奋斗吧! 远方有我们的理想, 由我们的希看!致长跑运动员我知道 这是意志的考验, 长长的跑道上, 留下长长的坚持。 我知道 这是耐力的考验, 每步的前进, 布满执著和坚定。 我知道 你是今天的明星, 我衷心 为你祝愿! 为你喝彩! 无悔的选择 —致长跑运动员 看着你赛场上愈渐沉重的步伐, 曾用来鼓励你的豪言壮语, 此刻变得那末脆弱无力。

第6篇:秋季运动会新闻稿件

10月22日,--小学秋季运动会在本校隆重召开。此次运动会以增强师生的集体责任感、认同感、归属感,加强师生团体合作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的。比赛项目新颖有趣,有:集体跳绳、100米接力赛、呼啦圈接力、跳远接力、掷铅球等多个项目。比赛中,运动员们个个奋勇争先,顽强拼搏,既赛出了成绩赛出了风格,更赛出了自信。经过一天的角逐,三年级和二年级获团体冠、亚军,一年级获团体精神文明奖……赛末,校长对成绩优异的个人和团体进行了颁奖。此次比赛超越传统比赛项目,对孩子们的成长意义非凡!

第7篇:秋季运动会新闻稿

2013年10月18日,齐鲁工业大学财政与金融学院2013年秋季运动会在我院操场成功举行。此次运动会由院团委学生会主办,体育部承办。副书记刘洪、院长田清正、副院长周峰出席此次开幕式,共有34个班653名运动员参加此次运动会。

随着激昂的《运动员进行曲》的响起,开幕式正式开始,裁判员代表队、教职工代表队以及34个运动员方队踏着矫健的步伐依次入场。随后,刘洪副书记致辞并宣布大会开幕。裁判员代表、运动员代表分别在开幕式上庄严宣誓。

运动健儿们在赛场上挥汗如雨,凭借顽强的毅力坚持着,奋斗着。赛场上,不仅有学生,还活跃着老师的身影。运动员们一次又一次爆发出自己的潜力,突破自己的极限。整个赛场的活跃的气氛体现了师生积极进取、和谐的风貌。

经过激烈角逐,13营

一、13金

一、13金

二、13会

四、13会

五、12金

二、13会

三、13金本三获得团体前八名,同时13金本

一、13会

一、13会

五、13营

三、13金

一、13金

二、13理

一、13金本二获得精神文明奖。大会圆满完成各项赛事隆重闭幕。

第8篇:秋季运动会新闻稿

运动会不仅可以锻炼运动员身体,还可以激发他们斗志昂扬,刚毅不屈的精神,使他们充满精神活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秋季运动会新闻稿”,欢迎阅读。秋季运动会新闻稿【一】运动会首先进行的是精彩的入场式。三十个班级的表演,集中了每一个班集体的智慧,这是我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具体体现,是我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风校貌的一次大检阅,更是各班级精神风貌和思想品质的一次综合展示。其中高二(5)和高二(6)分别凭借引人深思的内容和活泼向上充满激情的表演获得入场式评比一等奖。

入场式后的自编室内操的决赛意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给学生构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使学生个性和身体素质得以张扬和发挥,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和班级凝聚力得以培养和增强。最后高二(6)和高二(10)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

运动场上运动员成了宠儿,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当然,运动员们也不负众望:有些同学虽然没有获得名次但“重在参与”展现着他们的积极状态,陆敬杰、杨啸天、劳毅等同学“为班争光”则蕴含着他们的集体主义情怀,1500米的耐力跑乐融等人“虽败犹荣”更是深含着他们乐观向上的情操。运动员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永远是朝气蓬勃、永不言败的战斗豪情。

比赛,需要公平公正,而担当这一角色的非“裁判”莫属。他们的职责是神圣的,他们的任务是艰巨的。他们践行着他们的承诺——严肃、公正、准确力争不出差错。一丝不苟是他们的工作态度,兢兢业业的是他们的敬业精神,他们正是沿着“纪律”和“效率”的双轨进行着。其中学生裁判纠察、检录两位学生裁判和田赛的劳毅、杨啸天等学校体育部学生裁判表现突出受到运动会组委会的认可,为运动会的顺利举办作出了贡献。

体育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体育有其丰富的内涵,体育是一种精神,它赋予我们勇敢、果断、激情;体育是种力量,它让我们更高、更快、更强;体育是种财富,它带给我们品质、健康、快乐;体育是种艺术,

它使我们协调、大方、优美。当我们与体育结伴时,我们的人生才更丰富。

一次运动会就是一场竞争与合作意识的演练,是生命教育的体现,是生涯发展的训练和尝试实践,本次运动会让我们感受到了学生们在运动中学会了助人,在运动中体验到协作,在运动中学会拼搏,在运动中学会了承受。秋季运动会新闻稿【二】

在这秋高气爽的九月,伴随着收获的季节,xx学校迎来了第六届体育运动会。9月26日的早上原本安静的操场顿时间沸腾起来。

在尤校宣布运动会开幕的一声令下,各班代表队依次入场。在音乐声的笼罩下,一个个班级排着整齐的队形,穿着艳丽的服装,神采飞扬,昂首阔步地向主席台走来。独具特色的班级才艺展示出了他们的朝气与活力。尤其是在当下走红的“小苹果”的音乐响起时,大家便不约而同地和二(5)班的同学和着节拍跃动了起来。全校学生向大家展示了一场属于XX学子的完美视听盛宴,同学们朝气蓬勃,活力四射,展现出了自己最好的一面。

比赛开始,加油助威声此起彼伏,络绎不绝。运动员们一个个如矫兔般飞离起点,像利箭般冲向终点,他们不屈不挠,顽强拚搏的体育精神,博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喝彩。因为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心中,他们是赛场上的英雄,XX湖学校的“刘XX”。接下来的女子800米和男子1500米比赛更是让人热血澎湃,因为对于这两项运动,小选手们背负着的心理和身体上的双重压力,虽然不如短跑那样让人兴奋,令人激动,但是那种拼搏、进取的精神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田赛的比拼,同样精彩。小小的运动员个个摩拳擦掌,毫不示弱。高度和远度仿佛是他们追逐梦想的尺度,面对目标跨出坚定的步伐,跳了一次又一次,即使失败也不放弃;重重的铅球在他们手中仿佛变成了一个个充满希望的许愿球,自己的梦想也随着铅球的“飞翔”定格在出手的一刹那;小小接力棒,棒棒传力量。接力的比赛让大家知道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无形之中为同学们的日常交流上了一课。可以说“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无限的张扬,“乐人、乐己、乐天下”的XX湖情怀也在他们的欢声笑语中快乐的游荡。这种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是他们个人的巨大财富,更是将来能够走得更高更远的稳固基石。

本次运动会展示了学生的青春风采,考验了他们的体能与心理素质。它锻炼的是体能,激活的是生命,收获的是团结,弘扬的是个性。所有选手在本届运动会上赛出了成绩,赛出了风格,发扬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秋季运动会新闻稿【三】

在这美好的日子了,xx小学迎来第13届秋季田径运动会。随着运动员进行曲的响起,鼓乐队、鲜花队、彩旗队、各班运动员队,一个接一个的方阵在响亮、整齐的口号声中踏着整齐的步伐经过主席台,诚恳接受学校领导对他们的检阅。

开幕式上,首先讲话的是副校长张金元,他以“团结、文明、自信、和谐”为主题,既阐述了这次运动会的实质意义,又提出了希望:希望每位运动员精神饱满,斗志昂扬,拼出成绩,赛出风格,让青春的活力迸发在赛场上的每个角落;希望全体裁判员、工作人员忠于职守,树立安全第一意识、热情服务意识、严守规则意识,做到公正裁判;希望没有比赛项目的同学,要服从大会管理,文明参观、主动服务,为运动员摇旗呐喊,加油助威,为争创精神文明代表队、争创优秀文明班级做出应有的贡献。随后总裁判长、裁判员代表、运动员代表先后代表了300余名裁判员及运动员进行了宣誓。最后,林国元校长宣布:xx小学第13届秋季田径运动会现在开幕。话音刚落下,烟花、礼炮齐鸣,整个校园呈现出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

这次运动会是在学校各方面取得成绩和突破的新形势下进行的,我想,通过这次运动会更能让学生和老师树立拼搏、团结、和谐的信念,为xx小学的明天而努力。

10月30日下午2时整,踏着激昂的运动员进行曲节拍,彩旗队、运动员代表排列着整齐的方阵,在旗手的引领下,依次有序地走过主席台。运动员们精神抖擞、斗志昂扬,用醒目的横幅、矫健的步伐、响亮的口号展现了健康向上、团结进取、奋勇拼搏的精神风貌。大江镇中心小学第二十九届田径运动会在中心小学陈小君副校长激情洋溢的讲话后,运动会正式开幕。

本届校运会共设立了60米跑、100米跑、400米跑、跳远、跳高等多个比赛项目。精彩的运动会给全校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赛中,运动员们抱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在赛场上赛出了水平,赛出了风格,人人争做文明运动员,他们努力拼搏,不断进取,超越自我,不仅锻炼和展示了自己的身体素质、体能素质,更体现了“更快、更高、更强”的运动精神。10月31日下午四点半,在全体运动员、裁判员、工作人员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运动会胜利闭幕。中心小学雷健生校长、副校长伍卫聪、陈小君为获得部分前三名的学校颁奖。(甲组:第一名:xx小学,第二名:xx小学,第三名:xx小学。乙组:第一名:xx小学,第二名:xx小学,第三名:xx小学)

此次运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达到了让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目的,还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更提高了学校凝聚力。运动员通过努力拼搏、不断进取、超越自我,体现出了“更快、更高、更强”的运动精神,同时也展示了学校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崭新风貌。

第9篇:小学秋季运动会新闻稿

额穆镇中心小学校秋季田径运动会新闻稿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

在这美好的日子了,额穆镇中心小学校迎来了第3届秋季田径运动会。随着运动员进行曲的响起,鼓乐队、鲜花队、彩旗队、各班运动员队,一个接一个的方阵在响亮、整齐的口号声中踏着整齐的步伐经过主席台,诚恳接受学校领导对他们的检阅。

开幕式上,首先刘敏书记宣布:额穆小学第3届秋季田径运动会现在开幕。话音刚落下,烟花、礼炮齐鸣,整个校园呈现出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接着副校长魏春和为大会致开幕词,他以“团结、文明、自信、和谐”为主题,既阐述了这次运动会的实质意义,又提出了希望:希望每位运动员精神饱满,斗志昂扬,拼出成绩,赛出风格,让青春的活力迸发在赛场上的每个角落;希望全体裁判员、工作人员忠于职守,树立安全第一意识、热情服务意识、严守规则意识,做到公正裁判;希望全体运动员比出友谊,赛出成绩,为班级做出自己的贡献。随后总裁判员代表、运动员代表先后代表了600余名裁判员及运动员进行了宣誓。

比赛中,运动员们抱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在赛场上赛出了水平,赛出了风格,人人争做文明运动员,他们努力拼搏,不断进取,超越自我,不仅锻炼和展示了自己的身体素质、体能素质,更体现了“更快、更高、更强”的运动精神。

9月22日中午11点半,在全体运动员、裁判员、工作人员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运动会胜利闭幕。额穆小学赵永成校长、副校长魏春和、王服波为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的班级发奖状。

此次运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达到了让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目的,还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更提高了学校凝聚力。运动员通过努力拼搏、不断进取、超越自我,体现出了“更快、更高、更强”的运动精神,同时也展示了学校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崭新风貌。运动会虽然结束了,但我们热爱运动、追逐运动的梦想并不会因此停止。我们会一直沿着运动的精神,共同谱写青春年华。运动,彰显青春正能量。

上一篇:四上语文第二单元备课下一篇: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