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推荐12篇)
那些被波浪卷起,跟随大江行进的泥沙却感到累了,问:
“喂,大江!老这么跑,到底要往什么地方去呀?”
大江回答:
“还要到前面去呀。”
疲乏得喘不过气来的泥沙愤愤地说:
“‘前面’,‘前面’!哪有那么多的‘前面’!已经走得差不多了,还是歇口气吧!”
大江的记性很好,他没有忘记自己原来是小溪流,轻轻地笑了笑:
“为什么?不行!不能停留!”
泥沙带着怨恨,偷偷地沉下去了。可是大江还是不往地奔流。许多天就好像一天,许多月就好像一月,他经过了无数繁荣的城市和无数富足的乡村,为人们做了无数事情,终于到了海口。
大江还是不知道疲倦是怎么一回事;他奔流着,奔流着,永远向着前方。
7.作者是这样写的:小溪“用清亮的嗓子歌唱”,小河“沙声地歌唱着”,大江“低声吟唱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8.文中写泥沙有什么作用?
9.“大江的记性很好,他没有忘记自己原来是小溪流”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10.泥沙为什么“还着怨恨,偷偷地沉下去了”?
以往, 我在教学本单元时大多停留在感受民风、民俗的层面上, 总感觉意犹未尽, 也为此听过其他老师的课, 并请教了更多的同行, 但都没能获得什么新突破。而今, 再次教学这一单元, 我多方面收集资料, 深入钻研文本, 突然顿悟:源远流长的民风民俗只是表象, 斑斓多彩的节日文化才是我们民族的根, 这才真正是本单元几篇课文的精髓!
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 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 传统节日蕴涵着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 是凝聚一个民族感情和行动的文化核心点, 它体现的是各民族的信仰、理想、价值观, 是我们民族之根。许多传统节日的习俗都是传统文化的凝结, 都有着特定的思想内涵。例如, 喜气洋洋的春节、张灯结彩的元宵节、怀乡祭祖的清明节、纪念屈原的端午节、象征团圆的中秋节……其中蕴含了中华民族敬老爱幼、勤劳善良、与人为善、忧国爱民等优良品德。然而, 长期以来, 传统节日文化所具备的教育功能却常常被忽视或忽略了。
新课标明确指出, 语文教学应突出其人文性。“人文”是一个涵盖广泛的概念。从现代意义上讲, “人文”主要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 逐步形成的社会道德、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等。人文素质教育, 旨在通过各种教育活动, 使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被内化成受教育者的人格、气质和修养, 从而成为维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 传统节日文化在语文人文教育中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
当前, 我国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现状又是如何呢?我曾看过一则报道:一名韩国留学生曾经到上海, 想看看传统的端午节究竟是什么样子, 结果却大失所望, 他发觉中国的端午节气氛甚至比不上韩国国内。有人说韩国“端午祭”已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我国端午节没有申报太遗憾了, 这不也能说明我们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漠视吗?上海某中学对100名学生进行了一项调查, 问题是“你能说出几个中国传统节日”。以答对三题为及格的话, 几乎80%的学生都处在及格线以下。去年, 在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送培到县”的活动中, 在我展示的一节省级优质课《端午日》上, 当我引导学生说说知道的我国传统节日时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多数学生表示过洋节是时髦, 传统节日没气氛。不可否认, 在90后的新生代意识里, 我们民族传统节日文化之根在漂泊!
民族传统节日文化之根在漂泊, 我想主要的原因是社会经济的转型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冲击;外来文化的输入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渗透;大众传媒的兴起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挤压等。但是, 学校教育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冷落更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可以说, 在“韩流”“日流”“欧美流”正严重冲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况下, 语文教学中重视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对青少年重新树起民族文化的旗帜,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肩负起将来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历史使命有着极其深刻的意义。那么,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呢?
一、思想上重视对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认识
节日文化的重要性, 主要是它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绝大部分节日中, 都留有大量神话故事、文人作品、民间谚语, 如人祖传说、屈原故事、节日诗词等。节日文化还包含着绘画艺术, 民间在过春节、立春、清明、冬至时, 留下许多鞭春牛、游春、九九寒消图画等。在上元、中元、下元的三元节中, 祭祖时多绘有祖先神像, 这都是民间绘画的形式之一。节日文化中饮食文化也很丰富, 如春节的饺子、年糕, 元宵节的汤圆, 端午节的粽子, 中秋节的月饼, 重阳节的菊花酒, 腊八节的腊八粥等等, 都是中国最著名的饮食, 至今仍是广大城乡居民的饮食佳品。节日期间所进行的文化娱乐活动, 诸如踩高跷、扭秧歌、划龙舟等, 这对活跃城乡文化生活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其中许多文艺形式是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新文艺的土壤。
二、课堂上强化传统节日文化教育
语文课本涉及传统节日文化以及各地不同的民俗风情的作品还有很多, 上这些课文时教师可以穿插进行相关的节日文化和民风民俗教育。由于它的知识性、趣味性, 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教学内容, 更能培养学生对节日文化的浓厚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畅谈自己所了解的节日文化, 交流各自不同的认识, 辩论中西文化的冲突;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相关的节日文化汇编成讲义, 课后分发给学生阅读, 增加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感性认识。我教学本单元时, 就汇编了“端午节文化”“春节文化”“中秋节文化”等讲义。如“端午节文化”, 包括端午节的来历、传说、习俗、歌谣、诗词、图画、少数民族过端午、海外华人过端午等多项内容。我还穿插播放了2006年春节期间央视十套播放的系列节目《我们的节日》的视频。学生读后、观后反应相当强烈, 拓展了教材的广度和深度, 真正实现了用教材而不是仅仅教教材。
三、组织“节日文化”系列活动
在校园内, 教师可以通过讲座、演讲、报告、知识竞赛、主题班会、征文、手抄报等形式, 把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给学生, 用传统节日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点燃起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内在情感。例如, 我们在学习本单元时, 就利用课外时间分两次对全年级的学生做了“节日诗词”的专题讲座。学完本单元后, 就要求学生办一期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的手抄报。同学们各显其能, 涌现了一批内容充实、形式新颖、色彩缤纷的好作品。我们从中挑选了部分优秀作品在学校画廊中展出, 得到了全校师生的一致赞誉。
此外, 由于传统节日文化本身产于民间生活, 因此对孩子的传统节日文化的培养更要延伸到课外去。因为了解本地的民俗文化比课本的讲授更有生命力和趣味性。教师可利用每个传统节日进行节日文化教育, 让学生真正了解这些传统节日的来历和文化内涵, 如清明节扫墓等一系列活动, 表达了对祖先或逝者的怀念, 回顾和重温了家庭之源、民族之根。
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极其可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 是我们的根。我们在感受民俗风情的同时, 必须重视传承节日文化, 让学生在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中开阔历史与文化的视野, 形成健康的价值判断, 生成情感道德的需求, 获得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一个没有自己文明的民族是可悲的, 一个丧失自己文明的民族是可怕的, 只有使自己的文明不断进步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让我们留住我们的根!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初中专项课题《初中语文新课程弘扬传统文化的研究》 (编号:E-c/2009/052) 的研究成果之一)
摘要:民俗风情、节日文化是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培养一个民族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 是我们民族的根。初中语文课本中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内容, 包含诸多传统节日文化, 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 让青少年热爱祖国传统节日文化, 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第一课时 目标提示
1.体会文章所表达思想感情的丰富和用词的准确性。2.初步了解一些文言实词的用法,理解文意,体会童趣。
各个击破 1.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áng yáng()chán()娟 浩miǎo()雕lòu()juān()刻
【指破迷津】:音、形、义有机结合,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汉字。徜:从彳[chì,即“行”],尚声。徉,从彳,羊声。婵,从女,单声。本义:婵娟,形容女子姿态美好。淼[或“渺”]从三水,水大的样子。镂,从金,娄声。本义:可供雕刻的坚铁。镌:从金,隽声。本义破木之器。
参考答案:徜徉、婵、淼(渺)、镂、镌 2.补全下面成语
记忆 新 走 无路 美不 收
心旷神 风雨如 雀无声
【指破迷津】:成语是固定的短语,要准确的书写和使用,首先必须弄清成语中每个字的意义和整个成语的意义。犹,尚且,不能写作“尤”。投,投奔,不能写作“头”。胜,尽、完。怡,愉快,不能写作“贻”。晦,夜晚,不能写作“诲”。鸦,乌鸦,不能写作“雅”。
参考答案:犹、投、胜、怡、晦、鸦 3.填空
①《往事依旧》的作者是著名特级教师
②《幼时记趣》的作者,字,朝人,本文选自他的。
【指破迷津】:作家作品知识的识记,不能仅仅作简单机械记忆,应该在平时要留心相关介绍,并注意阅读其作品。记住:知识只要在较为深广的知识背景中来记忆才能使记忆之树根深叶茂。
参考答案:①于漪②沈复,三白,清,《浮生六记》 4.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项为之强 通,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中考资源网
眼花瞭乱 雅雀无声
3.请根据语境,续写一个句子
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秋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季节的变换;从归雁的行列中,我们读出了集体的力量; 。
4.《往事依依》中说:“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感动了。”下面诗句中所表现的情绪与《南归》中的诗句的情绪最为接近的一项是()A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B 紫色雏菊簇立在更深色的瓶内/在镂刻着福与寿的古老花翁/在异乡的风里凄楚 C 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而今我到达了,有时回头/遥望我年轻的时候,像遥望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
D 这样迟迟的日影,这样温暖的寂静,这片午炊的香味/对我是多么熟。这带露台,这扇窗,后面有幸福在窥望还有几架书,两张床,一瓶花„„这已是天堂。5.阅读《幼时记趣》回答问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①.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1)“余”忆童稚时的特异之处如何?
(2)作者小时侯善于观察,常常得到怎样的妙处?(3)把蚊子记作鹤时,作者下自己入神的语句有哪些?(4)在观察土墙、花台时,作者有何感受?
(5)在观察二虫争斗时,癞蛤蟆搅局,“我”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接着有何举动?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中考资源网
其实,“感恩” 不一定要感谢大恩大德,“感恩”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的道德情操.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如果我们囿于这种“不如意“之中,终日忐忑不安,那生活就会索然无趣相反,如果我们像这些孩子一样,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感觉平凡的美丽,那我们就会以坦然的心境开阔的胸怀来应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让原本平淡的生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①三个黑人孩子写感谢信的目的是什么?(用第三段中的原话回答)
②三个孩子除感谢妈妈、铜板、兄弟姐妹外,还感谢什么?
③对所遇之事,“我”的感情有哪些变化?
④如何理解“‘感恩’不一定要感谢大恩大德,‘感恩’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
⑤我们生活中应该“感恩”的太多太多。读罢此文,你觉得最急于表达感恩之情的是哪些人和事? 第二课时 目标提示:
1.体会作者对北大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以及将离开时的复杂感情。2.树立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才能成就伟大事业的观念。
各个击破: 1.根据拼音写汉字
安tián()xī()利 怪pì()自xǔ()时máo()荟cuì()【指破迷津】:对汉语词汇的积累,要重视音、形、义的相互联系,还要注意与形似字,义近字的区别。恬:从心,甜省声,本义:安静。不能写作“括”;“诩”从言,羽声,义为说大话,不能写作“栩”;“萃”从艹,卒声,本义为草丛生的样子,不能写作“粹”
参考答案:恬、犀、僻、诩、髦、萃 2.下列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 老师要进行班委改革,一时间,班内沸沸扬扬。B经他一分析,我茅塞顿开,终于想通了这个问题。C 他摆出了不屈不挠的架势。
D 他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这次又一鸣惊人。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中考资源网
5.语言是刻画人物性格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品读下列人物语言,想想作者刻画了他们这样的性格。
A “我要去大工厂打工。”贾里宣布道。
B “你疯了!”鲁智胜不死不活地说,“人家大工厂不是慈善机构,什么人都照顾。” C 邱士力笑的咧开了嘴,当然,他根本不知道贾里心里的宿怨:“少说话,多干事,你会吹小号吗?”
【指破迷津】:语言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分析人物需要认真研读人物的语言,要抓住人物语言中的重点语句,从而概括出性格特征。贾里:“去大工厂打工”“宣布”——追求轰轰烈烈的人生,又充满稚气,容易一时冲动;鲁智胜:“你疯了”“不是”“慈善机构”,不会“什么人都照顾”—遇事冷静、沉稳、对贾里有反衬作用;邱士力:“少说话,多做事”——塌实,沉着;“会吹小号吗?”用军乐号压倒流行音乐——足智多谋。
参考答案:贾里追求轰轰烈烈的人生又充满稚气,容易一时冲动;鲁智胜:理智、稳健;邱士力:沉着、足智多谋。
强化训练:
1.下列字形无误的一组是()A、其貌不扬 谈笑风声 茅塞顿开 B、不屈不挠 无动于忠 沸沸扬扬 C、盗听图说 罪魁祸首 莫名其妙 D、白驹过隙 茫然若失 小心翼翼 2.下列各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豁达:胸襟开阔、豪爽大方
洒脱:(言谈、举止、风格)自然,不拘束 B 际遇:机遇、时运
自诩:自夸
C 荟萃:(英俊的人物或精美的东西)会集、聚集
宿怨:旧有的怨恨 D 跻身:挤进去
摒弃:舍弃
3.“我常想,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想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中考资源网
孩子忙把母亲拉到花盆前,开心地说:“妈妈,看,花盆里长了好多小苗苗!以后它们会长成大苗苗,结出小西瓜给我吃的。”
母亲皱了皱眉,笑了笑:“傻瓜,那些瓜苗过几天就会死掉,根本长不出西瓜。”
孩子咬了咬嘴唇,接着笑了笑,睁大了眼睛:“会的,小瓜苗一定会长出西瓜的,我会天天照顾好它们的。”
母亲笑着摇了摇头,转身就到厨房去了,身后是孩子表现出的坚定与信心。
一天下午,孩子从学校回来后,照例跑向阳台,奔向花盆。顿时,孩子傻了眼,花盆中紫罗兰在夕阳光下耀武扬威的炫耀着,却不见了青青的瓜苗。孩子揉了揉眼睛,怀疑是自己看错了,但事实如此,嫩嫩绿绿的小瓜苗不见了,孩子“哇”地一声哭了。
之后,孩子哽咽着问母亲:“妈妈,小瓜苗怎么没有了?”
“被我拔了,这有什么好哭的,那些小瓜苗长在花盆里,影响紫罗兰的生长。那些个小东西,别管了。你也是,就知道哭。乖,别哭了。” 母亲笑着责备孩子的淘气,拿手帕擦擦孩子的眼睛。
此后,孩子总爱向花盆瞟,并且想把那株讨厌的紫罗兰给拔了。孩子也几次用手捏住它,但终究没有拔。这也是一个生命呀!孩子想。
几天后,孩子画了张画,画中是一个大大的花盆,花盆里长着一颗小小的瓜苗,嫩嫩的,绿绿的。旁边写了一行小字:“我虽小,但我也是一个生命。” 老师惊讶于他的想法,给了他满分。孩子把画拿给母亲看,母亲看了看分数,笑道,“不错啊,真厉害,得了满分啊。妈妈待会儿带你上街,给你买冰淇淋。”
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上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亮亮的光芒,很美,很好。
孩子呆呆地望着花,觉得心里空空的。
①母亲和孩子对小瓜苗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②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母亲对孩子的“忽略”?
③根据语境揣摩下边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说出它的表达作用。孩子咬了咬嘴唇。接着笑了,睁大了眼睛。
④老师为什么要给孩子满分?母亲又是怎样看待孩子的满分的?她们的区别在哪里?
⑤文章最后一句话表现了孩子怎样的心情?
⑥《忽略》与我们学过的《十三岁的际遇》、《伟人细胞》相比,在叙事角度上有何不同?如果改成与这两篇课文同样的角度,你打算将题目改为什么?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中考资源网
三岁的际遇》以“我”为主体。《伟人细胞》以贾里为主体。共同点都将孩子作为叙述的主体。可改为“遗憾”等。
1、本文题目是“社戏”,但为何还要写到“乐土”中的其它三“乐”?
2、简述去赵庄看戏的过程。
3、请你通过想象将去看戏和归途中所描绘的生动画面用画笔画出来,体会一下“人在画中游”的感觉。(可在课后完成)
4、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位少年朋友和哪位成年人?为什么?你的身边也有这样的朋友和长者吗?(小组交流)
5、其实,在船上吃的豆也是生长在田里的普通豆,去看戏,也不尽兴,但“我”却说“直到现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的好戏了”,这看似矛盾的结论,你是如何理解的?你也有过类似的体验吗?(小组讨论)
6、你是否也有过一次愉快的旅行或难忘的探亲故事?说给大家听听(或课后写出来)。
7、你希望你的家乡有怎样的“民风”?事实上怎样? 《端午日》:散文描写了端午赛龙舟的热烈场面,按“争看划船——竞追鸭子——结束赛事”的思路展开,意在体现传统节日的价值。让学生在了解淳朴民风的同时,丰富生活体验,感受传统节日给人们带来的愉悦,激励争先、合作、奋发向上和爱国、爱民、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本文可以略读,一教时)
可设计以下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1、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
3、假如你来组织一次“赛龙舟”活动,将如何策划呢?(如赛前准备、人员安排、预期效果、奖励形式、注意事项等等)(小组讨论)
4、如果你是文中插图中的一个人物,你最愿意当哪一处的哪一种或哪一个人物?如何当好这个角色?(可涵盖文中描写的各种细节,引导学生明确“同舟共济”精神的重要)(小组交流)
5、你家乡的端午是怎么过的?有什么寓意吗?你还知道端午节的别的习俗吗? 可设计以下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1、你知道“年”的传说吗?
3、挑选文中的几个习俗,为它们做几个有浓郁民族风情的剪纸或年画。
4、现在过年都有哪些习俗?与文中比较,消失或保留或发扬光大了哪些习俗?由此,你明白了什么?(结合课后“探究、练习”)(小组讨论)
5、你最向往以何种方式过春节?
6、收集其他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是如何度过一年中其它隆重的节日的(如圣诞节、感恩节、泼水节、庙会等等),并了解共寓意。
7、在课后开展辩论,主题围绕习俗与时尚的不同意义。《十五望月》:在唐代咏中秋诗篇中,是较为著名的一首。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像,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久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委婉动人。
《水调歌头》由月光的转移照着“无眠”的人自然引出怀念子由的手足深情,怅恨与亲人久别,而又无可奈何,于是自叹自哀,得出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都是自然常理的结论,最终以积极的心态战胜了“遁世”的念头,表达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三首诗词建议以诵读为主,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大体读懂课文,从而从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语言表达等方面去体会、去欣赏。课后可让学生去收集各地的中秋习俗,充分感受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民俗风情。(如安徽农村的“舞草龙”、广西壮族的歌墟活动、浙江山区的“抢瓜”、台湾地区的“抛帕招亲”等等),也可让学生竞赛背诵咏月名句或创作咏月诗歌。
诵读欣赏:可让学生利用注释及说明自己读背领会。写作:生活中到处是“米”,但要做到四多:“多留心、多观察、多思索、多积累”,将自己精彩的见闻及由此引发的所思、所感写出来。综合实践活动:
1、到图书馆亲自借阅本学期涉及过的名家著作,如冰心、巴金、鲁迅、艾青等,从而熟悉借书的有关程序。
2、查阅有关书籍的目录或名言警句等。
3、查阅与单元相关的资料,制作读书卡片,如各地重大节日的风俗习惯,相关传说等内容。
4、交流各自制作的各类卡片,并按内容分类、展览、评比。
第一块:
明确单元专题含义(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后反思)
1导语:明确任务听讲
2布置活动:让学生阅读单元提示阅读、做好批注。教后反思
3布置活动:谈谈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准备3—5分钟,然后口头作文,注意要说出真实而独特的感受,若能情景交融就更好。讨论,结合阅读提示,谈谈自己对四季的理解。
第二块:
了解单元大概内容(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后反思)
1导入: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明确任务
2巡视、指导浏览目录、课文
3布置讨论:本单元的内容结合你的兴趣、爱好及你的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如探究中外文学作品“春夏秋冬”所蕴涵的生活哲理等等)讨论、组建学习小组
第三块:
确定单元活动方案(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后反思)
1布置学生商定单元的活动主题及计划(活动要有广泛性和趣味性要结合单元专题,如从四季中选取感兴趣的专题,收集各方面的材料,编制一期“春意常在”、“冬日浪漫”、“秋日私语”等为主题的壁报或网页、组织一次散文朗诵会等。)讨论、交流
第四块:
学习评价(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后反思)
(一)出示评价内容:
1、你对大自然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吗?
2、你有自己的专题吗?
3、本节课你发言了吗?(组内或班上)
4、你能品味散文中优美、诗化的语言并做了一定的摘抄吗?
5、你有自己的学习伙伴和小组吗?
一年四季,风光流转,大自然仿佛一位丹青大师,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幅风云变幻的画卷。本单元,初初将带领同学们一起漫步“多彩四季”!
漫步“多彩四季”,我们可以欣赏到朱自清笔下色彩明丽的“春”之序曲;可以品味到老舍先生笔下温情脉脉的“冬”之颂歌;可以感受梁衡散文中夏天旋律的紧张、热烈和急促;可以体会罗曼·罗兰诗篇中秋日情境的明澈和闲逸;还可以领略郦道元笔下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以及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观。
四季景色真是多彩多姿,美不胜收!这些作品不但描绘了迷人的景色,而且蕴涵着作者真挚而又浓烈的情感。初初认为,学习本单元的文章,要善于用一双慧眼去观察,用一颗敏感的心灵去体验鉴赏作品之美。
首先,要把握文章的语言美。初初发现,本单元五篇文章都是写景的文章,作者善于运用准确的词语和多种修辞手法描绘四季景物的特点。语言简练、生动,描摹准确。这些描写不仅写出了一年四季不同景物的不同特点,而且给人以美的享受。
其次,要品味文章的意境美。初初认为,散文不但需要诗一般的语言,还需要有诗一般的意境。“意”就是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境”是寄托作者感情的景或物。品味文章的意境美,可以激发情感共鸣,使我们获得审美体验。
再次,要理解文章的人情美。写景的文章并非单纯地为写景而写景,景物描写往往都融入了人物的感情。阅读本单元的文章,我们还要善于捕捉作者的独特感受,从景物描写中梳理出人物的情感和思想,感受文章的人情之美。
A.父亲从头到脚凝视着面前的儿子,激动得热泪盈眶,一句话也说不上来。 B.经过几个世纪建立起来的古典芭蕾舞体系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舞蹈动作的技巧性、表现力和协调性,培养演员的体力和悟性。 C.北京市将努力改善生态环境,保证了“绿色奥运”对北京环境质量的要求。
D.他非常酷爱电脑,除了成天把自己关在房里玩电脑外,对其它东西好象都只有三分钟热情。
8.下面这个病句可以有两种不同的修改方法,请你改好它。(每种改法只能改动一处)
近日,有关部门发出紧急通知,严禁一切猎捕、出售、收购果子狸和其他野生动物。
修改(1)
修改(2)
9.下面一段话有两处语病,找出来并改正。
情感是调节师生关系的精神纽带。①教育内容能否被接受,很大程度上关键取决于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②师生间保持愉快活泼和融洽和谐的气氛,③互相尊重、理解、信任,教育的内容在情感的传输带上才能顺利通行。④心理学研究表现:⑤师生健康情感的双向交流,⑥会使学生从老师身上感受到一个人应该如何生活、学习和工作。
第 处 改为
第 处 改为
10.下面是从某书店的一则海报中摘录出来的话,文字表述上有两处毛病。请找出并进行修改 。
①我店刚到最新出版的长篇小说《人间正道》。②该书有精装和简装两种版本,③其精装本封面、插图、印刷讲究,④质量上乘。⑤为沟通读者和作者联系,⑥特邀著名作家--该书作者周梅森来此签名售书。⑦地点在二楼文学作品专柜出售。⑧欢迎广大读者互相转告并踊跃参加。
第 处 改为
第 处 改为
11.下面一段话中划线的句子均有语病或错别字,请在原文上改正。
目前,地球的绿色之肺--①森林正在日益委缩。②近2来,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③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强烈增加。 此消彼长,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这导致全球气候变暖,④对人类的生产而且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
1.解 释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用多种方法,对事物进行观察,并对观察到的事实进行思考、分析。知识与技能
2、知道什么是解释,理解事实与解释之间的关系,知道解释与假设一样,也是科学探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并且,一个正确的解释,需要人们经过长期的验证。
3、激发学生运用解释的方法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教学准备:
滤纸、水、盛水的塑料瓶、水性笔、实物展台、教科书。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上课时间:
一.指导学生知道解释是怎么回事。
1、讲述:看图,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板书:看
想)
2、学生回答。(教师不作判断)
3、提问:雪地上留下了很多脚印,看过之后,你是怎样想的?
4、学生回答。(教师同样不作判断)
5、提问:这是三年级一位同学的油菜生长记录表,你有什么想法?
6、讲述:看到这三幅图之后,我想,每个同学都会有自己的想法。以前科学课我们曾经学习过,比如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等,通过这些方法得到的信息呢我们可以称之为观察到的现象,也可以叫做观察到的事实,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得到许多事实,我们的大脑就会思考这些事实,并会在这些事实之间建立起一定的联系,刚才同学们的回答和你们还没来得及说的想法,其实就是对这些事实所做出的……解释(板书:解释)
二.指导学生认识事实与解释之间的关系。
1、提问:解释与事实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出示腐烂苹果)
2、谈话:这是一个腐烂的苹果,这儿有五句话,在这些语言中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解释?
3、学生汇报。
4、讲述:苹果变坏只是因为温度太高吗?(学生反应)由此来看,对某一现象的解释,不一定就是事实,它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为了做出正确合理的解释,你认为还应该怎样做?
5、学生汇报。
6、教师小结:我们应该获得充分的证据,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合理的思考。三.指导学生做“毛细现象”的实验。
1、谈话:(教师介绍实验用具)滤纸、水性笔,用水性笔在滤纸上画一朵小花,然后用笔的另一端蘸点水,滴在花的中心,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实验。
3、提问:对于刚才你们观察到的现象,你怎样来解释呢?
4、学生回答。
5、教师小结:看来,我们要对刚才这些现象做出正确、合理的解释,还需要查阅资料,你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得到一个正确的结论。
第五单元 解释与建立模型
第二课时 上课时间:
四.指导学生认识一个正确的解释是要经过不断的修改完善的。
1、谈话:许多科学结论就是令人信服的解释,这些结论的得出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呢?一个正常人的眼睛能看到很多东西,人眼睛是怎样看到东西的呢?你是怎样解释的? “通过反射光看到东西”这一结论现在已经被我们接受了,那么在这个结论得出之前,人们对“人眼是怎样看到东西”是怎样进行解释的呢?(教师出示课件。)
2、提问:看了这个资料,你认为一个正确的结论的得出,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3、学生回答。
4、提问:你知道日心说、板块说的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吗?
5、学生汇报自己查找的资料。
6、讲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某些现象的结论,是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的观察、调查、实验、分析、思考,不断修改完善的结果。五.指导学生了解为什么要把自己的解释分布于众。
1、谈话:怎么知道我们对某一现象的解释是合理的呢?
2、学生汇报。
3、提问:怎样让别人接受你的解释呢?为什么要把自己的解释公布于众呢?
4、学生讨论、汇报。
5、讲述:看来,我们要让别人接受你的解释,你需要做很多事情。但是,我们对某些现象进行解释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 六.组织学生活动。
1、教师提出要求:做一架小飞机,详细写下制作的步骤,然后与别人交换记录,再按照他人的步骤进行制作,你会有什么感受?
2、学生按照教师的布置进行活动。
3、成果展示。
4、学生谈感受。
5、教师小结:看来,让别人接受你的解释,你还需要表达清楚,而如何进行表达,也有一定的技巧,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科学学习中,能用清楚的表达,告诉别人你更多的科学发现。
第五单元 解释与建立模型
2.建立模型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利用模型进行解释;学生会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模型解释的方法、作用。
2、知道利用模型解释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形式;了解简单模型可以向别人介绍自己的解释。
3、体会做成模型后的乐趣;意识到利用模型进行解释对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教学过程
一、黑匣子探秘
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解释,这节课首先就请同学们来解释这只黑匣子。这是一个密封的盒子,盒子里有一个滚珠和一些用厚纸板做的障碍物。厚纸板粘在盒子的某个部位,不许打开盒子,想办法知道障碍物的位置和形状,并做出解释。现在考虑一下怎样才能知道障碍物的位置和形状以及怎样做出解释。
2.学生汇报。(板书学生提供的方法)
3.谈话:同学们已经知道怎样找障碍物的方法,而我们今天就采用画图的方法进行“解释”。
4.提供给学生同样的,包括里面障碍物的位置和形状,正面四角标有A、B、C、D的黑匣子。并提供标有A、B、C、D的图纸。5.学生分组搜集有关盒子的事实。6.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
7.全班交流。(学生将各组研究结果粘贴在黑板上)
第五单元 解释与建立模型
二、用模型解释
1.谈话:同学们是不是非常想知道盒子内的障碍物究竟是什么样的?可惜的是我们并不能够打开这个盒子,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类似与“黑匣子”的事物,我们人类并不能直接观察它而获得结果,只能依靠这样那样的方法去推测。你们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科学家又是如何解释的?
2.教师出示DNA模型(图)、三球仪(模型)、自然界水的循环(课件)。让学生说说对这些模型的认识以及作用,还可以说一说根据这些模型懂得了什么。3.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用画图的方法解释了“黑匣子”,又知道用图可以解释DNA的样子,用模型可以解释太阳、地球、月亮之间的关系,用动画可以演示自然界水的循环,这些都是科学研究中很重要的方法——“用模型解释”(板书)。
4.思考并交流:用模型解释事物或现象要经历怎样的过程?
5.谈话:同学们现在是不是还想知道盒子内的障碍物究竟是什么样的?能否根据本课所学,采用画图以外的方法解释盒内的障碍物?
三、继续进行“黑匣子探秘”。
1.提问:想到采用画图以外的方法解释盒内的障碍物的方法了吗?
2.谈话:这节课我们用一个盒子和厚纸板,通过收集到的有关“黑匣子”的信息,再造一个“黑匣子”,用这样的模型去解释盒内的障碍物。(这一环节最好引导学生自行讨论得出)3.学生依据图画制作模型。
4.学生依据自制模型对“黑匣子”做出解释。
5.依据各组的研究结果,推测盒内的障碍物最有可能是什么样的和在什么位置。
一、单元内容
本单元包括课文《大海睡了》、《冰花》、《北风和小鱼》和练习5。
二、单元目标
1、学会本单元19个生字,2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要有自知之明,不要妄自尊大。
4、体会诗句所描绘的大海美景,认识冰花的一些特征,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四、单元课文间的联系
本单元三篇课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文中生字由易到难,课文内容都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为主。《大海睡了》是一首诗歌,描绘了风平浪静、明月高悬的夜晚,大海的美丽景象;《冰花》生动地描绘了冰花的千姿百态和晶亮洁白;《北风和小鱼》是一篇寓言故事,讽刺了北风缺乏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行为;练习5安排了学用字词句、写好铅笔字、读读背背和口语交际这几个版块。
五、单元课时安排
《大海睡了》2课时
《冰花》2课时
《北风和小鱼》2课时
题解
1. 生活中的美常常表现在那灵动的一瞬间,人的一个表情,一个举动,自然界的一声
鸟鸣,一片云彩,有时具有令人心动、让人回味美。这次作文就请你以“美的瞬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2. “美”也就是材料,如果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那生活中处处有“美”。写好这
篇文章,你可以写人的行为美、心灵美,也可以写一种自然景色的美。“瞬间”人或景物所呈现的美的情态要写具体、写细致。最后还要写一写这瞬间的美给你的影响。
范文
美的瞬间
大雕塑家罗丹说过两段话:“我永远记住我的名言:‘自然总是美的。’‘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我发现过很多美,但有一次是很短暂的,甚至对我来说只是一瞬间的美,从此改变了我。
那还是在我小的时候,我很爱玩,也不学习,每天就是浑浑噩噩的生活,对学习充满了失望。虽然有时候对一些新鲜的事物充满了惊奇,但也不能长久。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天,下着大雨。我站在窗前向外望去,等啊,等啊,终于,雨停了。我高兴地跑了出去,钻进了一片郁郁葱葱的灌木丛一边走一边吮吸着那里新鲜的空气,心情也自然格外的舒畅。忽然间,我发现了一只洁白如雪的小蝴蝶,竟被我无意中踩倒的花枝摔倒在地上。看着它那弱小的身躯毫无生机地躺在地上,我心里难过极了,带着深深的歉意,我伸出了双手,想帮助这只小小的蝴蝶,帮它试去双翅的泥水,托它向蓝天飞去。可正当我接近它的时候,我忽然停住了。只见那只小蝴蝶微微地动了几下,我将伸出去的双手缩了回去,想看看这只白蝴蝶究竟想要干什么。
小白蝴蝶挣扎着,拼搏着,它慢慢地起飞。但因为身上有伤,它没飞多远就重重地摔在地上。但它没有气馁,它还是努力地一次次试飞。终于,它颤颤地飞起来了!在它奋飞的那一瞬间,我忽然看见了净雪般莹莹的灿烂,一缕震撼我心的灼亮的美。小白蝴蝶已经远远地飞向蓝天,而我仍矗立在那里,望着天空中一朵朵洁白的云,哪一朵才是我的归宿?
从此,我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努力拼搏是我的追求,我已经不是从前的我。现在的我坚信:只要付出,奋斗过,无论登上多高的云,无论飞得多远,我问心无愧,决不后悔。我要感谢那只小白蝴蝶,感谢能让我看到那一瞬间,那美的瞬间!
美的瞬间
瞿奕丰
每当我看到一些无助的老人在车上站着时,总想站起来把座位让给他们,可我总是没有那么做,因为我害怕。我怕我让给他们座位以后自己就要站着,我怕我会遭到父母的责怪„„但不久前,一位“英雄”让我改变了这一想法。
那是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和表哥一起去常熟买书。车靠站后,上来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头,他拄着拐杖,身穿一件有许多补丁的旧风衣,一条又破又烂的裤子,看他那摇摇晃晃的样子,还真让人担心他会摔倒。只见他慢慢地走到我前面的位子上坐了下来。我瞟了他一眼,心想:真倒霉,眼前居然坐了这么一个老人。此刻,我似乎闻到了股难以名状的臭味,急忙捂住鼻子,把头转向窗外。
车厢里已经挤得水泄不通,整个车子好像要裂开一样,乘客们不时有点烦躁声。这时,响起了收票员的声音:“谁能让个位?谁能让个位?”我转过头一看,原来有个五十左右的大婶,双手紧抱婴儿,那婴儿还在哭呢!我想:我们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要学雷锋,要争做好事,要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可我又一想,如果我让了座,那我坐在哪儿?正当我犹豫不 1
决时,那个老头硬是站了起来说:“来我这里吧!”乘客们的眼神一下了都停留在了那个老头的身上。那妇女连声说“谢谢,谢谢„„”老人似乎没什么反映。这时,我再一次看着他,他样子确实不太讨人喜欢,衣服也又脏又破,可他却有一颗任何人都比不上的心。
这时,我觉得他比任何人都高大,是英雄的化身„„车又靠站了,老人下了车,慢慢地走向那不太远的村子。他的身影渐渐地远去了,可他那饱经沧桑的身影却永远地留在我心中。
美的瞬间
那是暑假雅典奥运会上令我难忘的一幕„„
当时,我正在收看中央电视台的奥运直播,下面要举行的是男子100米跨栏比赛,刘翔即将代表中国参加比赛。我的心里十分紧张,因为这次比赛对刘翔来说是一次挑战,对于中国来说也是一次挑战,因为中国乃至亚洲人从未得过这项比赛的冠军。
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呯”随着发令枪的响起,刘翔也如离弦之箭冲了出去,他仿佛在有节奏的跨越着,大腿在收放间带着规律,会场中不时传来阵阵“刘翔,加油”的呐喊,只见刘翔箭步如飞,跨过了一个又一个障碍,超越了那位黑人运动员,目前居第一,在最后的几秒之间,我摒住呼吸,心提到了嗓子眼,怀里好似揣着一只兔子,“嘣嘣”直跳,最后关头,刘翔成功了,那是一个美的瞬间,会场中又传来一阵阵欢呼声。
刘翔笑了,他高兴地说:“我成功了!我成功了!”他的眼里闪动着激动的泪光。那一刻,我的心中油然而生敬意。
刘翔,你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你在中国的史册上留下了一个美的瞬间„„
美的瞬间
王晓冰
世界上美的瞬间有很多很多,在纷乱的战争中天真的孩子们欢笑奔跑的场面;2岁左右的小女孩笨笨地走到院里拧上水龙头;花匠听见自己辛苦种下的花儿受到别人的赞扬,数不胜数。
但我所经历的美的瞬间是我姐姐在高考后和众多的同学走出考场时的那张灿烂笑脸!我姐姐对别人来讲很普通,对我来讲却是不平凡的。
姐姐比我大四岁,在邯郸上到二年级,我们一家搬来石家庄时,姐姐也应转入小学上三年级,但学校老师不承认邯郸的成绩,说还应在开学时考试。整整一个暑假中,当我还因年幼无忧无虑地大玩特玩的时候,姐姐已经在不停地学习了。
那年开学,姐姐以第一的成绩进了那一班。
那年夏天,姐姐躺在床上睡觉,我在看电视,电话打来了,是姐姐同学的父亲,他说姐姐以超过录取线25分的成绩进了石家庄市二中的初中。那电话是我接的,我清楚地记得,当我轻轻地走到姐姐身边,并悄悄地告诉她时,她马上从床上爬起来去确认。
那天家里做了很多好吃的菜,我吃得可香了,一口接着一口,而主角姐姐却跟平常一样,吃着不平常的饭。
同样的夏天,姐姐顺利地考入了石市二中的高中,并进入理科班。
我也上了初中,学习也比以前刻苦了,姐姐又开始上晚自习了,每天很晚回家,吃完饭,又接着学。
不一样的夏天,我和爸妈一同陪姐姐参加高考。考点在四十二中,路上姐姐闭着眼睛,靠在椅背上,不知想什么。
第一天回来,家里的饭菜十分丰盛,不知为什么只有我一个人吃,姐姐说没胃口,全家就都不吃了。
第三天,考完了,我和爸妈一起在门口等姐姐,姐姐考完了,从众多学生中缓缓走出,爸妈老远就看见姐姐了,唤着姐姐的名字,姐姐抬头看见爸妈了,她笑了,那一幕我记得最清晰,姐姐的脸上似乎有汗流过的痕迹。紧锁的眉头还没全松开,嘴却咧开了,眼睛也在笑,差点笑出了泪。
姐姐平时的笑没什么特别,但不知为什么,我觉得那瞬间她笑得很好看,很美。那张脸
美得那么辛苦,却又那么灿烂,这是历经风雨后绽放的彩虹!
美的瞬间
美的瞬间来自哪里?美的瞬间又会在哪儿出现?这都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但它往往会呈现出五彩纷呈的世界,让人感到有一种独特感。美的地方来自哪里呢?它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世界与角度。它来自心灵,来自大自然的美。它会给人带来快乐,带来一种人们能感受到的魅力。美又会在哪里出现呢?它会在人们看不见、听不到的地方出现。它会给人带来鼓励,带来勇气,让自己重新站起来。
记得有一次,刚进初中的第一次英语段考我考了92分,虽然不是很理想,但是它让我知道心灵的力量是那么的伟大,那么的无私。那时因为在英语段考的时候,有一题阅读理解让我在左思右想,就快把脑子想破了,还是想不出来,这时我想放弃,不写这一题,反正又不会被扣分。我是这样想的。但一瞬间突然有一股强烈的风在我耳边交织,不断地告诉我,要努力,鼓起勇气,相信一定能行的!这一瞬间好像来自童年幼小的时候,妈妈在鼓励我不断前进一样。但当我清醒一会儿时,才知道这些都不是我想像的那样,这一切起鼓励的话都是来自我自己美丽的心灵,来自我的勇气。过了一会儿,我明白了这些话。意识我鼓励自己一定要写出那道题。一瞬间,我开动了我活跃的头脑,运用了灿烂的智慧,不久,我就把这一题给写出来了。不久段考成绩出来了,一念我得了92分,这时我心里甜蜜蜜的,像吃了糖一样。真是心里像花开了一样,又好像一阵春风从远方吹来,使我感觉有一个清脆的声音在为我喝彩,虽然92分不是很高,但我也很满意了。一半来自心灵的力量,一半来自勇气,它使我考了92分。
角的分类和画角⑵
总课时数:第17课时上课时间:2012年10月10日 教学内容:教材第25~2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角线、角的概念,比较熟练地度量线段和角。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角线、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 能比较熟练地度量线段和角
教学准备:量角器、直尺
教学过程::
一、交流展示
复习直线、射线和线段
复习: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画射线、直线
独立按要求画出各条线
从线段怎样得到射线?从线段怎样得到直线?射线能量出长度吗?直线呢?
(线段一端无限延长…两端无限延长…射线和直线都不能量出长度,因为它们是无限长的)
第1题,指名汇报,交流、讨论。
线段、射线和直线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
讨论交流。
第2题,巡视,指导。(注意4个点的不同情况),独立完成。复习角的认识
第3题
怎样的图形叫做角?你认识了哪些角,能举例说说吗?交流自己对角的认识
举例认识的角
能把学过的角按照大小顺序排一排吗?
周角—平角—直角—钝角—锐角
什么是锐角?直角?钝角?平角?
周角交流各种角的角度范围。
第4题,指名汇报,观察,小组交流。
小结:分针从12起转动不满15分,形成的角是锐角;转动15分,形成直角;转动30分形成平角;转动1小时形成周角。
二、自主探究
第5题
示范折纸过程,同法折纸。
指名汇报,填写∠1.∠2.∠3的度数
直角和平角有什么关系?
直角、平角和周角有什么关系? 1平角=2直角
1周角=2平角=4直角
三、精讲点拔
第6.7题
第8题
巡视方位的填写,填写出8个方向。
巡视,北和西北的夹角是多少度?
量出北和西北的夹角(45°)
组织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你能不量说出任意两个方向之间的夹角?
同桌合作、量任意两个方向之间的夹角。(交流)
四、运用提升
第10题
思考题
集体汇报,小组交流(说明理由)
你知道吗?
自学,交流。说明题意,集体交流,分小组活动,尽量拼出不同度数的角,集体交流,独立完成,交流后订正。
课堂小结
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五、达标作业
P27第9题
板书设计:
《师恩难忘》
《师恩难忘》是一篇深情而又朴实的记叙文,作者是著名作家刘绍棠。作者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时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①“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这句话的意思是田老师善于用讲故事的形式给我上语文课,使我从小对文学产生了兴趣,受得了文学的启蒙。
②关于感谢师恩的名句: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假如我能搏击蓝天,那是您给了我腾飞的翅膀;假如我是击浪的勇士,那是您给了我弄潮的力量;假如我是不灭的火炬,那是您给了我青春的光亮!③八字成语列举: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本文作者是谁?
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刘绍棠)
(课文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我对文中“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这句话的理解是: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与怀念之情。也比喻老师讲了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激起作者对文学的热爱与向往,最终使作者走上了文学之路。2.请你积累赞颂老师的词句。
词:春风化雨
勤勤恳恳
默默无闻
循循善诱
为人师表
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3、根据提示写成语。
形容口才好的成语有: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妙语连珠、出口成章、语惊四座
形容人才学出众的成语: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才华横溢、满腹经纶 博古通今
八字成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4、词语解释:
娓娓动听:形容说话婉转生动,使人爱听。身临其境:亲身来到某种境地(体验感受)。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停止。
引人入胜:胜,胜境,美好的境地。文中指田老师讲的故事很有吸引力,把人带到了美妙的境地。
5、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书左丞丈二十二韵》(2)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西汉刘向
《陶校长的演讲》
《陶校长的演讲》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演讲稿情真意切,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
①本课每一问结构类似,都是以“希望怎么办”的形式呈现的。
②“建筑人格长城”指健全个人的人格。“真人”指真诚、不虚伪的人。“科学的健康堡垒”指通过科学合理的生活作息而塑造成的健康、强壮的身体。③陶行知的名言: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华国。中国现在不得了,将来一定了不得。1. 陶校长是指谁?(陶行知)
2. 陶校长演讲的主题是什么?(谈“每天四问”)
分别是哪四问?(分别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自己有没有进步。)
3.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请你背诵他的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
《古诗两首》
《寻隐者不遇》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课文主要写了诗人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高洁的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诗人在问答中的情绪变化是满怀希望——失望——一线希望——彻底失望。《所见》是清代诗人袁枚的作品。诗人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作者在对乡村自然的描摹过程中,抒发了自己对乡村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我们还从诗中“(捕鸣蝉)”一词中可见当时是(夏季)。背诵。
不知处:不知道在何处。振:震荡。林樾:林中成阴的地方。樾:树阴。意欲:心想。“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大概是想捕捉那只正在鸣叫着的蝉,牧童突然停止了行走,不再高声歌唱了。(这两句是因果关系。)《题秋江独钓图》是清代诗人王士禛的一首题画诗。全诗通过九个“一”写出了秋江边渔人独钓的逍遥。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诗人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又难免孤独寂寞的心情。
你还记得那些描写孩子的古诗吗?请背一背。
村居(高鼎)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小儿垂钓
(胡令能)
草长莺飞二月天,篱落疏疏一径深,蓬头稚子学垂纶,拂地杨柳醉春烟。
树头花落未成阴
侧坐莓苔草映身。
儿童散学归来早,儿童急走追黄蝶
路人借问遥招手。
忙趁东风放纸鸢
飞入菜花无处寻。
怕得鱼惊不应人。
《练习1》
1. 背背带“风”字的诗句。(至少5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江南春》唐
杜牧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元日》
宋
王安石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宋
王安石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
唐
孟浩然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唐
杜甫
2. 记住以下字词的意思:
蓑——蓑衣。
扁舟----小舟。
线。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推荐阅读: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29
2018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11-25
六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09-08
苏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复习教学案07-01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分析苏教版12-18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苏教版)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