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翻译视角下探析成语的翻译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引言

中华民族有着灿烂的文化,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语言习惯、心理特征, 在翻译过程中忽略了这些因素, 不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没有进行对比分析, 是无法解决译文确切程度的问题, 更无法让读者感受到原文的文化内涵。如何保持形式与内容的忠实性是翻译的重点问题。在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方面我们一直用直译法、意译法、借用法, 省译法等方法来处理翻译成语的问题。但这些翻译方法也有特点和缺点。因两种语言都具有形式简洁, 内涵丰富的语言成分, 而且这些成分的结构固定、形式合成、意义统一, 还含有修辞手段, 为了保证翻译的忠实, 通顺和优美, 我们一直在努力使原文和译文达到最大确切程度。比如说:成语, 成语的形式简洁, 内涵丰富, 还有结构的固定性、形式的合成性、意义的统一性, 而且含有丰富的修辞手段, 因此, 长期以来一直保持原有的形式和内容。

因成语是汉民族在长期实践中提炼的特殊语言成分, 言简意赅, 寓意深刻, 成语有浓郁的民族文化、历史、地方色彩和民族色彩, 而且成语是文化和语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奈达曾经说过:“要真正出色地做好翻译工作, 精通两种文化比精通两种语言甚至更为重要。”, 杨复来也说:“应该学习掌握不同民族沿用的成语, 这样在创作中能更有力地表现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由此可见, 成语是民族的文化现象, 因此成语具有民族性、传统性、流变性和兼容性特点。成语的翻译问题与文化问题之间有密切关系。成语均有丰富的语言资料, 这两种语言里的成语形成、特点和功能也不同, 因不同民族的语言和民俗特点有差异, 不能按照其中的词语直接翻译, 也不是让其形式上完全相同, 可能内容完全相同也基本相同,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翻译研究更需要关于文化的系统性的理论—文化翻译论。本文对汉语成语的维译在文化翻译论进行一次理论性的总结和归纳。通过文化翻译论的文化特征与文化意义方式, 更进一步对成语维译所遇到的问题作以文化翻译论诠释。以成语维译地对比为分析对象, 最后总结出文化翻译论的重要性及汉语成语的翻译特征。同时, 从文化翻译学角度进行适当规范, 避免翻译中存在一些问题, 有利于语言的规范化。

2.成语的文化特征

汉语成语是被人民群众所创造, 又被人民使用, 具有广泛的文化特征。因成语的构成形式简单凝练, 在结构上自然具有稳定的基本特征, 而且成语是从古代流传到现在, 具有民族性、传统性、流变性、兼容性等特征。以下详细地解释汉语成语的四种文化特征:

(1) 成语的民族性

成语是一面镜子, 能明显地放映出一种文化的特色。不同民族在历史背景、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经济生活、价值观念、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差异使各自的语言带有鲜明的民族特点。作为语言文化“活化石”的成语必然带有最明显的民族色彩。成语的内容、意义、修辞手段、构成形式等方面也都可表现出民族文化特征。如:成语“置之不理”意思是值得尊敬的人不够尊敬, 这个成语同样跟汉民俗有关;“二姓之好”这成语汉族文化里表达的意思是男女结婚了以后女方改变自己的姓;成语里的“琴棋书画”指的是弹琴、下棋、书法、画画等四个文化修炼。这样的例子其实很多, 例如:“藏龙卧虎”“唱对台戏”“车水马龙”“瓜熟蒂落”“聚沙成塔”等。

(2) 成语的传承性

成语经历了历史的整合而一旦形成, 具有“整体性”, 在各个民族中融贯千秋万代, 成为一种相对稳定的“遗传信息量”, 这就是成语的传承性。有些成语是历代人民群众口头创造的, 是群众的智慧结晶, 这些成语的传统性很强, 来自古代寓言。如:“愚公移山” (来自《列子·汤间》) 。从著名的作品里概括出来的一些成语, 如“唇亡齿寒” (来自《左传·僖公五年》) ;还有名言中形成的成语, 如“三人同行必有我师” (来自《论语·述而》) 、“一视同仁” (来自《韩愈·原人》) 等。

(3) 成语的流变性

成语虽然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但这种稳定是相对的。成语在语言历史中不断流变, 流变中经过长期使用, 被人们接受, 就形成了新的成语, 这种现象不是一成不变的, 有一些成语里的个别词语可以省略而不影响原义。但成语的流变性对翻译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成语到现在难以解读, 根本原因在于成语的流变。成语流变性最极端的情况是成语的频临消失或完全消失。如:成语中的“一石二鸟”意思是一举两得, 但它由“一度二朝”而来的, 指的是南北朝鲜坐在一起举行会谈;“一人得道, 鸡犬升天”简化成“鸡犬升天”、“喜新厌旧”变成“喜新不厌旧”“海枯石烂”可变成“石烂海枯”, 但很多成语不能变内部顺序;还比如:“棉里针”扩成“绵里藏针”等。另外, 成语里的词语位置不能随意更换, 即使是同义词词汇也不能换。

(4) 成语的兼容性

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不是独立的, 文化之间通过相互影响、相互兼容、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从而达到相济相调、相得益彰的积极结果。维吾尔语言交流源远流长, 尤其是汉文化对维吾尔语的影响极其深远, 所以在维吾尔语言中能看到很多汉语成语的影子。汉语的好多成语现在维吾尔语里已经被惯用。从生活观念来说, 注重人格陶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最大特色。自古以来就以“高风亮节”比喻人的高尚品格与行为。在教育方面强调“因材施教”、“以身作则”, 主张“循序渐进”, 反对“拔苗助长”。简单来说, “海底捞针”意思是很难找到/不可能办成, 这个成语我们在维吾尔语中表达的意思跟汉语一样, 这样成语还有“戴高帽子”“单丝不线”、“胆小如鼠”、“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趁热打铁”“得鱼忘筌”“调虎离山”“逼上梁山”“唇亡齿寒”“敬酒不吃吃罚酒”“口尚乳臭”等。对翻译而言, 成语的兼容性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因为翻译者置身于两种文化和两种语言中, 而语言与成语都是相互影响的, 我们不能只看到流变而忽视兼容。成语的兼容性是文化翻译表现论的重要依据。

3.成语的文化意义方式与翻译

文化意义的微观视角审视, 就是在语言宏观结构的各语法范畴所含蕴的语法意义, 除外专注词、词组、句、句段的表层、中介层及深层 (如文化心理) 所蕴含的文化意义。翻译理论家奈达说:“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 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 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当然, 我们要从文化上来处理文字上的差异, 因为这些差异源于生活上的不同而形成的。因此, 成语的文化内涵及其丰富, 翻译者只有最大的实现成语的形式和内容的融合, 才能解决译文确切程度的问题。下面我们将探讨成语的四种文化意义方式与翻译。

(1) 映射 (reflecting)

映射是成语获得文化意思基本的方式, 能直接从构成成语的各个词的意义中反映出成语指称的意思, 对有些成语可以用映射方式能翻译出来, 因这些成语的意义直接从构成成语的每个词义中产生, 假如知道成语的每个词的意义, 就能知道这个成语的意义, 同时能保留其语言形式和特点, 也达到保留成语的形式与内容的目的。如:“对症下药”这个成语的各个字直接翻译成维吾尔语“كىسەلگەقاراپدورابەرمەك”, 它表达的意思是也是针对病情用药, 意思完全相同, 而且成语的每个字就完全能表达成语的原意。“罚一劝百بىرنىجازالاپيۈزگەئىبرەتقىلماق”在这里的“罚一”就是维吾尔语的“بىرنىجازالاپ”, “劝百”是“يۈزگەئىبرەتقىلماق”, 个字完全影射。还举个例子:“赤子之心پاكۋىجدان،ئاقكۆڭۈل”、“成事不说ئۆتكەنئىشنىتەگىمەسلىك”、“初生之犊不畏虎يېڭىتۇغۇلغانموزاييولۋاشتىنقورقماپتۇ”、“滴水穿石سۇتامچىسىتاشنىتېشەر”、“恩将仇报ۋاپاغاجاپاقىلماق”、“度如如年بىركۈنبىريىلدەكبىلىنمەك”、“狐狸尾巴تۈلكەقۇيرىقى”、“大吃大喝چوڭيەپ-چوڭئېچمەك”等。

(2) 投射 (projecting)

有一些成语的意思不能从构成成语的各个词的意义中推导出来。因此, 这种成语根据完全的意义能翻译出来, 同样投射性成语意义还是可以从字面分析出来, 一般地说, 投射的疏离度都很小:有文化特色, 但仍存在原意。在成语互相翻译的时候用文化意义的投射方式时, 翻译成表达意思相同。如:“耳听八方”这成语的八方:西、北、东、南四方和西北、西南、东北、东南四隅的总称, 意思是能注意到各方面的动静, 形容很机警, 翻译成维吾尔语“ئۇزۇنقولاق”在维吾尔语的意思是耳朵很长, 表达的意思是都知道各方面的事情。“滴水成河”翻译成维吾尔语“تاما-تاماكۆلبولۇر”, 在维吾尔语的意思也是“滴水不断积成湖”、“东山再起”翻译成维吾尔语“قايتىدىنباشكۆتۈرمەك”在维吾尔语的意思是重新把头抬起来或失势后重新得势。还举个例子:“大步流星تىزيۈگۈرمەك”、“大喊大叫چوقانكۆتۈرمەك”、“大含细入مەزمۇنىمول”、“单枪匹马يەككە-يېگانە”、“淡泊寡欲نام-مەنپەئەتكەبېرىلمەسلىك”、“当耳旁风قۇلاقسالماسلىق”、“重弹老调كوناسەنەمگەدەسسىمەك”等。

(3) 折射 (refracting)

折射的疏离度又大于投射的疏离度, 由折射产生的文化意义已相当曲折, 一般不能从字面分析出来。许多折射性成语意义产生在于引申, 由典故衍生出比喻义。其实, 这两种语言里的绝大数的汉维形象比喻成语都有文化折射意义。如:

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在汉语“对牛弹琴”成语来表达, 从字面分析表达不到原意, 翻译成维吾尔语“ئېشەكنىڭقولىقىغاساتاچالماق”在维吾尔语中“牛”替换“驴”, 但表达的意思相同的。“吹毛求疵”这个成语比喻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翻译成“تىرناقتېگىدىنكىرئىزدىمەك”比喻形象不同但表达意思一样。“调虎离山”翻译成维吾尔语“يولۋاسنىتاغدىنئايرىماق”, 在这里给人影射的感觉, 但这个成语有比喻因素, 比喻为了便于行事, 有意把对方从某处调开。还举个例子:“床上安床چومئۈستىگەئىگەتوقىماق”、“搓手顿脚پۇتىكۆيگەنتوخۇدەكبولماق”、“答非所问كاللادېسەپاقالچاقدېمەك”、“打成一片ئىچقويۇن-تاشقويۇنبولۇپكەتمەك”、“打错算盘چۈچۈرىنىخامسانىماق”、“趁火打劫توپلاڭدىنتوقاچئوغرىلىماق”等。

(4) 影射 (insinuating)

影射的意思是暗指或不明显, 情有所云或意有所指而更不明显, 不知到详细的内容根本不知到说什么, 可见影射的疏离度之大。这时成语的文化意义与深层文化含义大相径庭:表面的释然和淡然可以蕴含态度或种种感情色彩。如:“愚公移山يۈگۇڭنىڭتاغنىيۆتكىشى”是古代寓言故事, 《列子·汤间》:古代北山愚公, 因为太行、王屋两座大山阻得出入, 想把山铲平。智叟笑愚公很傻, 说不可能, 愚公说:“我死后有儿子, 儿子又生孙子, 子子孙孙没有穷尽, 山是不会增高了, 终有一天会铲平”。知道这个寓言故事以后我们才知道这个成语表达的内容和意义, 要不然无法理解, 但这样成语很少, “杯弓蛇影كىرىچنىڭسايىسىجامدايىلانكۆرۈنۈپتۇ”、“塞翁失马يوقالغانئاتئىككىبولۇپكەپتۇ”、“春秋笔法ئەمىنىيەيېزىقچىلىقئۇسلۇبى”、“请君入瓮ئۆزئۇسۇلىبىلەنئۆزىنىباپلىماق”、“欣欣向荣گۈللەپياشنىماق”、“一视同仁ھەممىگەئوخشاشمۇئامىلەقىلماق”、“三人同行必有我师ئۈچكىشىنىڭئىچىدىنبىرەرئۇستازتېپىلىدۇ”等。

4.结语

从映射到影射表明了文化意义的疏离度递增的过程。一般来说文化意义越偏离本义就越向心理层次倾斜。这表现式就值得翻译者掌握好, 在用词上多加推敲。翻译理论对此现象都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下面看一下“疏离度递增模式图”。

“疏离度的递增模式”上从一度疏离到四度疏离是一个逐步脱离本意的梯式过程。这种部分有利于我们研究文化翻译地对策性和表现法, 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文化翻译的质量, 更提高汉维成语的文化意义与文化翻译的质量。总之, 本文说明了文化翻译的重要性, 译者翻译的时候缺乏文化元素那么就等于缺乏了灵性的翻译, 因此翻译成语的时候更不能缺乏文化元素。其实译文是原文+原文文化背景+译文+译文文化背景+译文作者的气质和风格的综合体。所谓“信、达、雅”是一种在文化上要达到的标准和效果, 而不是纯粹追求技巧上的完美。文化翻译是一个次范畴, 是翻译理论中的一个专题, 通过文化翻译论的文化特征与文化意义方式, 更进一步分析成语的维译及翻译地对比特征。

摘要:成语是语言的精华, 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它具有言简意赅、寓意深刻和结构稳定等特点。对译者来说成语的翻译也是一种难点。本文对成语的维译在文化翻译论进行一次理论性的总结和归纳。通过文化翻译论的文化特征与文化意义方式, 更进一步对成语维译所遇到的问题作以文化翻译论诠释。以成语维译地对比为分析对象, 最后总结出文化翻译论的重要性及汉语成语的翻译特点。同时提高对成语的理解能力和今后的成语维译提供一些借签。

关键词:文化翻译论,成语,维译,特点

参考文献

[1] 李建军.文化翻译论[M].天津: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

[2] 王秉钦.文化翻译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7.

[3] 哈力木·萨力赫.汉维成语词典[M].民族出版社, 2000.

[4] 巴依买提·热合曼.《突厥语大词典》的文学遗产[M].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8.

[5] 早然木·马合木提.浅谈成语与民族自然环境、文化传统、语言特点[J].语言与翻译, 2002 (2) .

[6] 杨帆.汉维成语翻译浅析-以小说《家》为例[J].北方文学.2017.

[7] 金惠明.汉语成语极其特性[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1 (6) .

上一篇:《原电池》一课的探究教学与反思下一篇:互联网背景下党内监督与舆论监督结合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