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梅原文的翻译及赏析

2024-06-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墨梅原文的翻译及赏析(精选6篇)

墨梅原文的翻译及赏析 篇1

墨梅原文翻译及赏析1

墨梅

宋代 张嵲

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译文

在山边的幽谷里和水边的村庄中,疏疏落落的梅花让过客魂断不舍。

一直遗憾的是东风没有情趣,越发地吹拂着烟雾似的朦胧细雨使黄昏更加暗淡。

注释

嵲(niè)

幽谷:幽静深邃的山谷。

犹:仍然,还。

恨:悔恨,遗憾。

无意思:没有风情,情趣。

烟雨:像烟雾一样的朦胧细雨。

简析

在山边幽静的山谷和水边的村落里,疏疏落落的梅花曾使得过客行人伤心断肠。尤其憎恨东风不解风情,更把烟雨吹拂地使黄昏更暗淡。

这首诗描写了开在山野村头的梅花,虽然地处偏远,梅花一样能给人带来含蓄的美,并给人带来情绪上的触动。

这笔墨梅更是孑孓独立,清高脱俗,隐忍着寂寞,在孤独中悄然地绽放着,也与作者落寞又清高的心绪产生共鸣。

墨梅原文翻译及赏析2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译文] 它不羡慕姹紫嫣红的艳丽色彩,也不希望有谁来把它夸奖。它只有一个小小的心愿,让天地间充满那淡淡的清香。

[出自] 元 王冕 《墨梅》

全诗是: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

1.墨梅:颜色艳丽的梅花。

2.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3.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4.清气:清香的气味。

5.乾坤:天地。

译文:

我家洗砚池边的画中的梅花树,花开朵朵,都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好,只要留下充满乾坤的清香之气。

王冕(1287-1359)元代著名画家、诗人、书法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放牛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等。浙江诸暨人。出身农家。幼年放牛,每天利用放牛的时间画荷花,晚至寺院长明灯下读书,学识深邃,能诗,青团墨梅。隐居九里山,以卖画为生。画梅以胭脂作梅花骨体,或花密枝繁,别具风格,亦善写竹石。兼能刻印,用花乳石作印材,相传是他始创。著有《竹斋集》、《墨梅图题诗》等。

[简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墨梅]单用墨画的梅花。[池头]池边。[洗砚(y4n)池]洗毛笔、砚台的池塘。[淡墨痕]淡黑色的痕迹,指花的颜色。[清气]清香的气味。[乾(qi2n)坤(k&n)]指天地。

诗意:

这幅画画的是我家洗砚池旁边的一棵树,每一朵梅花都呈现出淡淡的黑色,没有鲜艳的色彩。我不需要别人夸它颜色多么漂亮,只要它能在天地之间留下清淡的芳香。

赏析二:

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墨梅图卷》画横向折枝墨梅,笔意简逸,枝干挺秀,穿插得势,构图清新悦目。用墨浓淡相宜,花朵的盛开、渐开、含苞都显得清润洒脱,生气盎然。其笔力挺劲,勾花创独特的顿挫方法,虽不设色,却能把梅花含笑盈枝,生动地刻划出来。不仅表现了梅花的天然神韵,而且寄寓了画家那种高标孤洁的思想感情。加上作者那首脍炙人口的七言题画诗,诗情画意交相辉映,使这幅画成为不朽的传世名作。

主题:这首诗借梅言志,表现了诗人不愿向统治者妥协,洁身自好,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墨梅原文翻译及赏析3

原文

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翻译

在山边幽静的山谷和水边的村落里,疏疏落落的梅花曾使得过客行人伤心断肠。尤其憎恨东风不解风情,更把烟雨吹拂地使黄昏更暗淡。

这首诗描写了开在山野村头的梅花,虽然地处偏远,梅花一样能给人带来含蓄的美,并给人带来情绪上的触动。

这笔墨梅更是孑孓独立,清高脱俗,隐忍着寂寞,在孤独中悄然地绽放着,也与作者落寞又清高的心绪产生共鸣。

赏析

在山边幽静的山谷和水边的村落里,疏疏落落的梅花曾使得过客行人伤心断肠。尤其憎恨东风不解风情,更把烟雨吹拂地使黄昏更暗淡。

这首诗描写了开在山野村头的梅花,虽然地处偏远,梅花一样能给人带来含蓄的美,并给人带来情绪上的触动。

墨梅原文的翻译及赏析 篇2

1 影视语言的特点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记》的中文字幕翻译

影视语言的特点在于其声画统一性、瞬时性、通俗性、无注性和艺术性。由于以上几个特性的存在, 从而产生了影视翻译的特殊要求。下面将从影视语言这几个特点的角度出发对《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记》的中文字幕翻译进行具体分析。

1.1 声画统一性

麻争旗教授在分析影视语言的声画统一的特点时指出, 影视作品中的语言不是独立存在的, 它是声画统一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不论是配音脚本的翻译, 还是字幕翻译, 都具有不完整性。它们都受到语境的制约。也就是说, 影视剧的翻译要与故事、情节、画面、人物等要素紧密的联系起来。声画统一性决定了配音翻译的隐蔽性。因为配音是通过观众的“听”来判断译文的好坏, 译文就必须考虑观众的听觉效果。同时, 这一特点也决定了字幕翻译的特殊性, 字幕虽然是让读者观看, 但它与一般的阅读材料不同, 它要与人物的话语在节奏、长短、语气等方面吻合, 即也要对口型, 译文可以让读者在看的同时获得听的感觉。

1) Pi:He’s really doing this.

派:他真背出来了。

这句话是派在给作家讲他的名字的由来时说的。这句话的情景是派在回忆他在数学课上介绍他自己, 并且在黑板上默写无限循环小数“派”, 他写出了小数的后二十位。这时同学们都对他刮目相看, 发出惊讶的声音, 听到有同学说这句话, 在这里他给作家讲述当时的情况。“He’s really doing this.”我们一般将其译为“他真的做到了。”可是如果这里这样译, 就和画面配合的不够贴切, 观众也不明白他到底做到了什么。影片中译者巧妙地将这句话译为“他真背出来了”, 即表达出当时同学们的惊讶, 对少年“派”的佩服之情, 又和画面配合的很贴切, 让观众一下子就看明白了原文的意思。

2) Pi:Wellno, not quite.

派:也不尽然。

派讲完第一节课他介绍自己的名字是无限循环小数后, 作家问他是不是从这以后大家就开始叫他“派”时, 派的回答。“well no, not quite”这句话中的这几个词按字面意思, 译过来为“不, 不很”。这样观众更本不能理解译者要表达什么意思, 但是译者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和演员的动作、语气, 把这句话译成“也不尽然”。不仅准确的表达了意思, 而且在音节和口型上也可以和原文基本对应。原文是四个音节, 译文用了四个汉字。而且“quite”的[ai]和“也不尽然”中的音类似, 这使得观众在观看影片时即可以明白意思, 又感到很真切, 真的是外国人在说汉语。

3) The author:I’d assumed your father was a mathematician, because of your name.

作家:光看你的名字, 我还以为你父亲是位数学家。

这句话, 也是派和作家刚见面时, 谈论他的名字时说的。英语的思维方式是习惯将原因放在后面。所以, “because”引导的原因状语在后。然而在翻译过程中, 没有译为“我以为你的父亲是为数学家, 因为你的名字”, 而是译为“光看你的名字, 我还以为你父亲是位数学家”。这样的语序更符合汉语的思维方式, 把“because”也没译成“因为”, 而用“光”字, 这样译不但口型可以吻合, 译文还更为自然顺畅。

1.2 瞬时性

电影本身的时间就不长, 它的情节总是环环相扣, 观众的心也紧紧跟随其情节的发展, 而且字幕受画面限制的同时, 也受时间的限制, 很快就闪过了, 观众如果过多的将注意力放在看字幕上, 会错过精彩的片段, 同时也会影响对整个影片的观看效果, 因此影视字幕的译文必须通顺流畅, 简洁明了, 能够让观众一眼看过去就明白, 而且还要满足画面限制的要求。

4) Pi:I hope you don’t mind vegetarian.

派:我吃素, 你不介意吧。

派在给作家讲故事时, 他们一起共进午餐。派是个素食主义者, 所以他告诉作家, 请他不要介意。Vegetarian这个词是“素食主义者”的意思, 这里译者直接译为“吃素”使译文简单明了。比译为“我希望你不介意我是个素食主义者”更加贴亲切, 简洁。可见译者在翻译时考虑到了瞬时性和空间限制性。译文字数少且意思清楚。

1.3 通俗性

影视作品是文学作品的一种, 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文学作品。不仅是在它的表现形式上不同, 在很多方面都有着不同。就观众而言, 影视剧的观众范围更加广泛, 可以说是比比皆是。因而, 影视翻译语言就要雅俗共赏, 通俗易懂。

5) Pi:I would like to be baptized.

派:我想受洗。

这是派和父母谈论关于他的宗教信仰时派说的一句话。这里“baptize”的意思是“洗礼”, 是指一种宗教仪式。这里直接译为“受洗”有所不妥, 一些观众可能会不理解或有误解, 这里译为“接受洗礼”会更为贴切, 同时与原文在音节上也更接近。因而译者在翻译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影片的受众面, 让语言尽量的通俗易懂。

1.4 无注性

在文学翻译的过程中, 当遇到读者难以理解的地方, 或者文化负载词时可以在后面加注释。但是影视作品由于画面的限制因素和其观赏性是不可以加注。在影视语言的这个特性中, 钱绍昌教授特别提到了两种比较难译的情况, 并且根据其多年的翻译经验也提出了一些有效译法。这两种情况:一是, 因中外观众知识面和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而造成的难点。二是, 双关语和文字游戏。在翻译实践中可以发现, 确实如此。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记》中也有类似的情况。

6) Twenty Questions and Eye Spy

打发时光

Twenty Questions和Eye Spy都是在美国孩子们玩的小游戏。这几个词是出现在派和老虎被困在太平洋上时, 他想了一些办法让自己能够在大海上生存, 其中一条是自己要找点事情做, 但是又不能太耗费体力, 所以他觉得这两种游戏是不错的选择。这里没有直接翻译出来, 而是翻译成“打发时光”, 这里译者翻译的很贴切, 人们玩游戏的目的就是打发时间, 消遣。在没有人迹的海上派可以通过游戏来打发时间。如果直接译成两个游戏的名字, 肯定有很多观众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这样的译文, 简单清楚, 观众就一目了然。

7) Thank you, Lord Vishnu!

谢谢您, 毗湿奴。

Lord Vishnu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中的其中一位。一般译为“毗湿奴”。这里译为“毗湿奴”, 略显不妥。一些不信教或者不了解印度文化的观众可能就不能理解这个毗湿奴是什么意思, 不知道他到底是什么。观众就会去猜测。这里直接将Lord Vishnu译为“我的神”, 会更好一点, 这样观众一看就知道, 这个Vishnu是一位神。

1.5 艺术性

影视剧的艺术性是很高的。因而, 译者在翻译影视作品的时候不仅要译出原文的意思, 而且要译文“有味”。这里的“有味”即指生活化, 风格化和戏剧化。更具体的说, 就是影视作品不仅是让观众看完以后获得一些知识, 更重要的是想引起观众的共鸣。这就需要译文生活化, 就是要贴近生活, 让观众感到这是真真实实存在的;风格化, 就是要考虑到作品的风格, 考虑到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征等;戏剧化, 就是译文要生动有趣, 有美感。

8) So unceremoniously.

就那么走了。

这句话是派和老虎到了岸边得救后, 老虎连看都没看他一眼就走了, 而派却伤心的像小孩子一样嚎啕大哭的时候说的。这句话如果按其字面意思译是“这么没礼貌”。这样译的话, 观众肯定会有点儿不知所云, 而译者将其译为“就那么走了”, 意思不但清楚, 还表达出派对老虎的依依不舍之情, 不管怎么样老虎陪他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时光。这样可以引起观众的共鸣, 感受到派当时的情感。

9) Mother:That is true.

妈妈:这话在理。

这句话是在吃饭时, 一家人在谈论派的宗教信仰问题时, 妈妈同意爸爸说“科学在几百年间让人们对宇宙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而这是宗教所比不上的”时的一句话。这句话要是译为“那是真的”, 不但不能达意, 而且显得生硬。译者很巧妙的译为“这话在理”, 就感觉很贴近生活, 让观众感觉到这种家庭成员在一起吃饭聊天时的氛围, 让观众有一种亲切感。

2 结束语

影视翻译研究在我国的起步较晚, 而且也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因而, 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作为指导, 再加上中外文化及语言差异, 让影视翻译更加难。目前, 我国的配音翻译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同时还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配音演员。而字幕翻译却不尽如人意, 一些市面上的影片字幕粗制滥造, 这不仅是因为字幕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同时, 还因为对字幕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我国大多数的字幕都是字幕组翻译, 没有正规的体系规范。然而, 现在由于字幕省时省钱的优点变得越来越受欢迎。而且, 它为很多想学习外语的观众提供很大帮助。因而, 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不管使用哪种字幕翻译还是配音翻译, 译者都要使影视作品既保持其原汁原味, 又要符合译入语国家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习惯。译者就必须要掌握影视语言的基本特点, 同时不断钻研和总结影视字幕翻译的规律和经验, 力求保持原作品的韵味和风格, 让译文传情达意, 从而让观众在理解的基础上获得艺术的审美享受。

参考文献

[1]钱绍昌.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中国翻译, 2000 (1) .

[2]麻争旗.影视剧翻译方法谈[J].现代传播, 2012 (3) .

风雨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篇3

雨骤风驰帆似舞,一舟轻度溪湾。人家临水有无间。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

绝代才人天亦喜,借他只手回澜。而今无复旧词坛。马当山下路,空见野云还。

翻译

疾风骤雨中船帆摇曳好像在舞蹈,一只小船轻巧地渡过溪湾。水边的屋舍在朦胧风雨中时隐时现。江豚喷水直上,水鸟捉到了鱼,不胜闲暇。

绝世的才人老天都喜欢,多想借他的才华重振词坛。可惜现在已经没有旧时词坛的盛况了。马当山下的路上,只见到云朵飘还。

注释

临江仙: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三平韵。

马当山:在今江西省彭泽县东北、安徽省东流县西南,横枕大江,形势雄睑。

人家:住户。

有无间:指风雨朦胧,时隐时现,在有无之间。

江豚:哺乳动物,生活在江河中,通称江猪。暴风雨中常出没水面,能喷水直上。有些地方称为“拜风猪”。

沙鸟:水鸟。

闲:悠然自得。

回澜:力挽狂澜,即韩愈《进学解》中“挽抂澜于既倒”的意思。

创作背景

薛时雨所生活的晚清,单从词这种文学体裁而言,已经到“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的境地了,当然其中也有其他因素。词人在风雨天经过马当山,见到雨中之景,联想到当时词坛的没落,有感而发作下此词。

赏析

这首词起句紧紧扣住题目中的“大风雨”,用“骤”和“驰”二字给人以迅疾、突兀的感觉,使“大风雨”具体化、生动化。但和“雨骤风驰”造成的急风暴雨式气氛相对应的舟和舟上的人,却活泼而惬意,驾着小船轻快地度过了溪湾。更让人惊奇的是大风雨中“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词中“吹浪立”用拟人化的手法高度概括出了江豚的这一“特技”。而“沙鸟”在暴风雨中也不仅无所畏惧,而且还捕捉到赖以为食的鱼,悠哉游哉,轻松之至。这种迅疾和舒缓、朦胧和清晰所造成的强烈对比,非常逼真,从词中仿佛看到一幅有人物在内的写意山水画。

上阕所写是作者耳闻目睹到的,他或许就在那只船上,所以真切,所以形象,所以如闻其声,如见其景。下阕则是作者由眼前的景象所激发出来的内心情感。他首先想到的是当时词坛的不景气,词风的衰颓。“绝代才人”暗指李白,李白的六首《横江词》就是在这里写的。“借他只手回澜”,作者希望在词风“既倒”的危急情形下,出来“绝代才人”力挽狂澜,改变今不如昔的现状。如果说龚自珍所呼唤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人才”是从全社会着眼,指现实中的历史家,政论家、社会批评家等,那么薛时雨在此所召唤的,则专指文学界的文学家、诗人、词人。“而今无复旧词坛",既是对过去的怀念,又是对现状的不满。但是词坛的“不复”还有其他因素。所以,作者的呼唤也好,慨叹也好,几乎是徒劳的。结尾一句“马当山下路,空见野云还”就体现了这种不得再见昔日才人的无可奈何的心境。这中间,包含着许多用语言说不出的东西。谭献评此词“结响甚遒”正是基于这一点吧。另外,最后才点出题目中的“马当山”,确有前呼后应,首尾相照之妙。

原文、翻译及赏析 篇4

颇怪梅花不肯开,岂知有意待春来。

灯前玉面披香出,雪後春容取胜回。

触拨清诗成走笔,淋漓红袖趣传杯。

望尘俗眼那知此,只买夭桃艳杏栽。

《咏梅》赏析

本诗主要描绘了梅花香色俱佳,独步早春,具有不畏严寒的坚强性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突出了春梅于严寒中傲然怒放的性格特征。

《东溪》原文翻译及赏析 篇5

《东溪》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梅尧臣〔宋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译文

我来到东溪边观赏溪景,面对着水中的孤石迟迟舍不得上船离开。野鸭在岸边睡着,充满闲情逸趣;老树伸展着秀丽的枝干,繁花似锦,惹人喜爱。溪旁短短的蒲草整齐得似乎经过修剪,平坦的沙岸,洁白的沙石仿佛多次被粗选细筛。我虽然迷上了这里但不得不回去,傍晚到家马儿已累得精疲力衰。

注释

东溪:即宛溪,在作者家乡安徽宣城。溪发源于天目山,至城东北与句溪合,宛、句两水,合称“双溪”。溪中多石,水波翻涌,奇变可玩。

野凫:野鸭。

蒲茸:初生的菖蒲。

住不得:再不能停留下去了。

薄暮:黄昏。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写得意新语工,结构严密,体现了诗人的一片闲情逸致。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诗人专门乘舟到东溪去看水,一是说明东溪水好,再就是诗人自己“爱闲”’整天挣扎在名利场中的过客是无暇欣赏山水的;第二句写到了东溪,登山孤屿,被眼前的美景所陶醉,不由地流连忘返。“发船迟”正见此意。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四句具体描绘东溪风光。坐临孤屿,诗人看到的是野鸭眠岸,老树着花,短短蒲茸和平平沙石,平平常常的野鸭在岸边栖息,诗人竟看到了其中的闲意,不是“闲人”哪有此境界?这正是推己及物,物我两忘。又看到老树着花,盘枝错节,人老心红,焕发了诗人的青春气息。“无丑枝”新颖俏皮,恬淡悠然的心绪又一次得到深化。再看那“齐似剪”的蒲茸,“净于筛”的沙石更觉赏心悦目,心灵也得到了净化。

结句“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风景虽好,但不是自己的久居之地。“情虽不厌”回应了首句的“发船迟”,天色已晚,“住不得”说出了心中的无奈,薄暮催人回,车马也劳顿了一天了。

鉴赏

这是写景诗,写得“意新语工”。

第一句,写行到之地(东溪)与到此之由(看水),而“闲意”已暗含于巾,因为只是为了“看水”而“行到”,自是爱闲而不是车马征逐,奔走钻营。第二句写面对之景(孤屿)与留连之情(发船迟),而山水之美,使作者爱之不厌,亦自见于言外。平平写来,毫不费力,而十四字中概括如许之多,确是“平淡”而有工力的(《临汉隐居诗话》)。在结构上,又学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那份闲适与淡然。当然,这还只是开端,精采的还在下面。

三、四两句,写“看水”时所见岸旁之景。元代方回赞为“当世名句”(《瀛奎律髓》);清代纪昀赞为“名下无虚”(《瀛奎律髓评》);陈衍也说“的是名句”(《宋诗精华录》)。它妙在那里,宋代胡仔说:“似此等句,须细味之,方见其用意”(《苕溪渔隐丛话》)。

先就第三句说:杜甫《漫兴》中有“沙上凫雏旁母眠”,此句取景与杜相同。这说明:作者写水乡春色,抓住了最有特征的东西;更重要的是由此景象中细绎出“有闲意”来。“凫眠”是人所共见的,而“闲意”则由作者的想象与感觉来。作者看到“野凫眠岸”,想象它的自由自在,感觉它“有闲意”,其实正是作者自己“爱闲”、“羡闲”。当时人傅霖诗曰:“忍把浮名卖却闲。”热衷名利之徒是不会“爱闲”、“羡闲”的。这是要从当时社会环境来看的。当然,说“闲”也并非真的遗弃世事,更不是不劳而食。那些热中名利的“车马客”才真是不劳而食的人;而“浮云富贵”,不事奔竞的人,往往正是最关心世事的。

第四句写岸旁老树,春深着花。此亦乡村常见之景。但“老”与“丑”往往相连,说它“无丑枝”,是作者的新意。这样写,不仅使这一平常村野增添几分春色,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作者心情。欧阳修说梅尧臣“文词愈清新,心意难老大,有如妖娆女,老自有余态”(《水谷夜行》)。“老树着花无丑枝”正是“老自有余态”,正是作者“心意难老大”的自我写照。

这两句合起来看,那就是写出了一个清淡平远而又生意盎然的自然景象,又写出了一个活静自得而又老当益壮的人物心情。每句前四字写景,后三宇写意,边写边议,有景有意,而意又饱和在情中,使景、情、意融为一体。从而既写出深层的含义,而又保持鲜明、生动的形象,它成为“名句”,其妙处是可以说清的。

三、四句写水旁岸上;五、六句则写水中洲渚。梅尧臣《游隐静山》有“溅溅涧水浅,苒苒菖蒲稠。菖蒲花已晚,菖蒲茸尚柔。”《会胜院沃州亭》中又有“前溪夹洲后溪阔”。是东溪中有洲渚(即第二句所云“孤屿”。谢灵运有《江中孤屿》诗),而蒲茸为宣城山水间常有之植物。加上“浅浅”与“齐似剪”,形象尤为鲜明。“山净江空水见沙”,韩愈曾经这样写过。但韩写的是江是急流;梅尧臣在句中加上“平平”和“净于筛”,则表现溪水的清澈而又平静,更具有江南特征。这两句只写景,而春意之融和、游人之喜悦,自在言外。

结以“情虽不厌”,总括了中间四句,并回应了第二句的“发船迟”。“情虽不厌”,但事实上又不可能在这个野溪边住下;尽管如此,仍然直到“薄暮”才“归来”。这和王安石“爱此江边好,流连至日斜”(《小舫》),用意相同。至于归到城中之后,就免不了车马驰逐,没有东溪那种闲逸之趣了。两句中有四层转折,在多狄转折中,写出最深层的含义,此是韩、柳“古文”的长技,以梅尧臣为“开山祖师”的宋诗的“以文为诗”,主要就表现在这等地方。它的长处,在于“尽意”;但言之太尽,形象性不免有所减溺,此诗末两句即过于质木。

这首诗有新意,有名句,有“道前人所未道”之处,至于通篇结构严密,层次繁多,对诗歌语言的发展,很有作用。尤其是二、三两联,意新语工,都是前四字写景,后三字写意,边叙边议,有浓郁的情趣。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东溪》原文翻译及赏析2

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 清朝 查慎行

黄花古渡接芦溪,行过萍乡路渐低。

吠犬鸣鸡村远近,乳鹅新鸭岸东西。

丝缫细雨沾衣润,刀剪良苗出水齐。

犹与湖南风土近,春深无处不耕犁。

《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译文

我从黄花渡登岸后直接就踏上了去芦溪的路程,过了萍乡之后,路面渐渐低平。

村子错落有致,时不时听到有鸡鸣狗叫声传入耳中;出生不久的小鹅和小鸭在河两岸悠闲觅食。

如丝细雨绵绵而下沾湿行人衣,田地间青绿的秧苗齐整整地就好像是谁用剪刀修剪过一样。

这里的.风土人情跟湖南很相似,谷雨过后,处处都是犁铧翻土的农耕景象。

《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注释

丝缫:这里是形容细雨如丝。

《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赏析

查慎行的这首七言律诗,语言清新、明快、简洁、质朴;寓意率真、自然流畅,无引经据典,读来倍感亲切;采取以景入诗,借景寓情的手法,对眼前所见景物信手拈来,无不称妙;本诗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诗中有画,画里藏诗;中二联对仗工整,又自然流畅,毫无雕琢之感,更是令人拍案称奇!

题目“湘东驿遵陆至芦溪”,说的是仲春时分,诗人自“湘东驿”的“黄花渡”下船后经陆路到达芦溪后所看到的景象。“遵陆”,指沿着陆路,走陆路。“驿”,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的人和过往官员中途换马或歇宿的地方;“湘东驿”,即是湘东(今湘东区,距萍乡城约40里)的“黄花渡”。芦溪,清朝时的一个镇子,位于萍乡东部。现为芦溪县;从题目上来看,诗人开门见山地就把此次要写的范围锁定在萍乡到芦溪这一段路上的见闻。诗人为什么要锁定写这一路上的见闻?是什么引发了他如此高的兴致?具体要表达什么?他又要向世人与后人传递着什么信息呢?这不由得使我对他这首诗后面的内容产生了更强烈的兴趣。

首联“黄花古渡接芦溪,行过萍乡路渐低”。萍乡,当时称萍乡县(即现在的江西省萍乡市)。开头两句平白如话,衔接自然,因为从湘东到萍乡不是他要写的重点,所以就一笔带过,手法娴熟,真是叶落无痕,风过无声!此句大意是:“我从黄花渡登岸后直接就踏上了去芦溪的路程,过了萍乡之后,路面渐渐低平”。这里要说明的是,萍乡是在湘东与芦溪之间,地势略高于两地,萍乡的水的流向在我们当地叫“两边倒”,一边水往西经湘东流入湘江,另一边的水往东经芦溪流入赣江。正好是一东一西,故称“两边倒”。同一时代的萍乡知县胥绳武也有竹枝词为证:“东去江西写官板,西下湘东装倒划。中五十里船不到,满路桐油兼苎麻”,“中五十里船不到”,说的就是萍乡到芦溪这一段路没得船坐,只有步行。因此就有初白先生的“行过萍乡路渐低”和胥绳武的“中五十里船不到”就相互印证。

颌联“吠犬鸣鸡村远近,乳鹅新鸭岸东西”,这是诗人所见到的最富有生机的景状之一。他边走边听边看:“村子错落有致,时不时听到有鸡鸣狗叫声传入耳中,是那么的熟悉;河岸上绿草绒绒,看到的是出生不久的小鹅和小鸭在河两岸悠闲觅食,又是如此的恬静”。这两句反映的是康熙年间人民历经战乱后②生活逐步稳定,社会经济日渐繁荣的实情。更是一幅典型的江南水乡田园风景画。

“吠犬鸣鸡”侧耳听,“乳鹅新鸭”细一看,通过不同的感官,感受到一派祥和平静、清鲜的生活气息。后一句从新生命的勃勃生机中暗示着一个历经战乱后生产发展、人民生活稳定的社会的来到,

从“乳鹅新鸭”可以看出诗人对江南水乡的欣赏与赞美。作为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又博览群书的查慎行来说,对于国家的现况他是知道的,人民生活刚刚稳定他也是了解的。一个“乳”字和“新”字就足已表达了他对战乱后的社会重建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也才有了诗人面对这江南美好风光,借物寓情,赋诗吟唱的这份闲情逸致。

“丝缫细雨沾衣润,刀剪良苗出水齐”,缫,煮茧抽丝,这里的丝缫比作春雨,说春雨下得象蚕丝那样银丝缕缕、绵绵不断。上联写的是动物,犬与鸡,鹅与鸭;此联写的是自然现象和植物。进一步展现江南水乡的特点。“春雨密密细细而下,宛如缕缕银丝在你眼前飘动,给人以清凉和舒适的感受。一场春雨过后,水田里的水也蓄满了,禾苗长势喜人,禾苗的高度几乎与水面平齐,青绿的秧苗齐整整地就好象是谁用剪刀修剪过一样,清亮悦目。”。雨如丝缫,秧如刀剪,这两个比喻煞是贴切。原来是这里的优雅、迷人的景致引发了诗人的浓厚兴致,我不得不赞叹诗人对身边事物观察的细心程度,又心悦诚服的感叹诗人表达事物的精确到位。

“犹与湖南风土似,春深无处不耕犁”,湖南,紧临湘东,在萍乡的西部。萍乡与湖南均属楚地,风俗极为接近。全诗前三联都是写景,唯尾联才得出结论,指出此处的风俗习惯、气候与湖南近似。即使是现在,湖南人都还在称呼江西人为“老表”。这两句写出了诗人所感:谷雨过后,处处桃红柳绿,犁铧翻土的农耕景象。牛在画中走,人在画里游,把江南水乡的农耕景象勾勒得栩栩如生,诗中没说一个牛字,也没点一个人字,但读来就是牛耕在田、人声鼎沸热闹场景,好一幅如诗如梦的江南春耕图!果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来感同身受,过目难忘。叫人不得不赞叹初白先生的高超手法。

古代诗人经常游览山水、写景言志,写景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了较大的比例。一般来说,写景诗往往塑造形象,或者勾勒意境,或者用衬托、对比的手法,或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查慎行在这首诗里用的是白描手法,诗的中间两联对仗工整,语言清新、明快、简洁、质朴。“吠犬鸣鸡村远近,乳鹅新鸭岸东西。丝缫细雨沾衣润,刀剪良苗出水齐”两联堪称妙对。同时还传递着诗人的情感,他希望看到的而恰恰又正好被他看到的画面,为了表达这种激动的情感,诗人就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

清朝初期诗人多学唐,查慎行崛起后,兼学唐宋,成为清初效法宋诗最有成就的作者。对诗坛影响极大。难怪赵翼在《瓯北诗话》里说:“梅村(吴伟业)③后,欲举一家列唐宋诸公之后者,实难其人。惟查初白才气开展,工力纯熟”,“要其功力之深,则香山④、放翁⑤后一人而已”。

《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点评

诗人以白描的手法写沿途所见。犬吠鸡鸣、乳鹅新鸭;良苗出水、细雨如丝。春天湘赣一带乡村景象被诗人描画得惟妙惟肖,读之仿佛身临其境。质朴自然与提炼之工浑然一体,活化出乡间风光的神韵。

《东溪》原文翻译及赏析3

原文

杜陵贤人清且廉,东谿卜筑岁将淹。

宅近青山同谢脁,门垂碧柳似陶潜。

好鸟迎春歌后院,飞花送酒舞前檐。

客到但知留一醉,盘中只有水晶盐。

古诗简介

《题东溪公幽居》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七律。 前两诗句讲述杜陵贤士清正廉洁、东溪卜筑终老的淡泊言志,开门见山,提出对象及其品质。接而两诗句借南朝齐诗人谢朓和东晋诗人陶潜的高尚品格喻杜陵贤人,以人喻人,含蓄蕴藉。继而两诗句描绘出一幅鸟儿后院飞翔高歌、飞花落絮送酒的幽静之景,富有画龙点睛之意,突显出诗题中的“幽”字,寓深意其中。末二句讲述杜陵贤士清以持己、廉以待人的性情,首尾照应,强调情感。全诗可分前解与后解。前解清以持己,后解廉以待人,表达了李白对杜陵贤士的敬佩之情,以谢脁、陶潜喻东溪公杜陵贤人,赞赏东溪公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为先的清廉性情。

翻译/译文

杜陵贤士清正廉洁,在东溪筑屋已经多年。

宅地如谢脁一样靠近青山,门垂碧柳,又像那陶潜。

美丽的鸟儿在后院唱着迎春的欢歌,落花伴着酒香在前庭飞旋。

有客到来,就让他开怀一醉,盘中菜肴,只有水精盐。

注释

杜陵:在长安东南二十里。

卜筑:择地建筑。

青山:在当涂县东南三十里。齐时宣城太守谢脁筑室于山南,绝顶有谢公池。唐天宝间改为谢公山。

水晶盐:《金楼子》:“胡中白盐,产于山崖,映日光明如精。胡人以供国厨,名君王盐,亦名玉华盐。”

创作背景

天宝二年(743)春及夏,李白多次奉诏侍从游宴,有《宫中行乐词》《清平调词》等应制诗文多首。《题东溪公幽居》诗即作于是年之春。

赏析/鉴赏

文学赏析

“杜陵贤人清且廉,东谿卜筑岁将淹。”讲述杜陵贤士清正廉洁、东溪卜筑终老的淡泊人生。其中,“卜筑”强调了东溪公隐居的决心,寓意出东溪公的人品及其决意在此过清贫的生活。

“宅近青山同谢脁,门垂碧柳似陶潜。”诗句中含有两位诗人名字:南朝齐诗人谢朓和东晋诗人陶潜。谢朓诗歌影响了唐代诗风,陶渊明的田园诗风陶醉过了多少代人。诗句中借南朝齐诗人谢朓和东晋诗人陶潜的高尚品格喻杜陵贤人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人生情怀。

“好鸟迎春歌后院,飞花送酒舞前檐。”描绘出一幅鸟儿后院飞翔高歌、是飞花落絮送酒的艳丽景色,更是突显出《题东溪公幽居》中的“幽”字,幽僻之处、深而幽静。与此同时,诗人将“飞花”拟人化,飘舞的花朵“送酒”为来客喝酒助兴,以此营造热烈氛围,暗示了主人对客人的真诚。

“客到但知留一醉,盘中只有水晶盐。”意境开阔,让人感受到杜陵贤人的纯朴善良、热情好客的性情,但亦蕴含着盘内空空没有菜蔬、三亩两亩闲田也懒种的田园生活,表现出东溪公的“清且廉”,照应开头,首尾照应,再次升华主旨。

全诗围绕“清”“廉”两字为主线,以谢脁、陶潜喻东溪公杜陵贤人,诗中通过情景交融的手法,突显杜陵贤人的清正廉洁、高雅绝浴,同时也肯定了东溪公的淡泊明志之情。

名家点评

清·金圣叹《金圣叹评唐诗全编》:“又有律诗,取第一句,分作前后解,如此“清”“廉”二字即是也。前四句诗的前解,写东溪公清,要看其“岁将淹”三字。夫人之于世间,诚非一眼亲见朝衣涂炭,即未有不数数然者也。今东溪公,诚不知其行年几何,然其卜筑如彼,即知立志如此,殆于决意不肯复来也。三四,正画东溪卜筑,“岁”,余年也;“淹”待死也。言特卜筑以待死于其中也。末四句诗的后解,写东溪公廉。廉,训稜角峭厉也。言东溪虽弃世,世不弃东溪。然则此时又当作何处置?曰:今日诸公,奈何复溷我为?若有到者,我但与之一醉而已。客才到也,但知只一法也,一醉毋多言也。五六,鸟当歌、花当舞者,借之以为进酒之先容也。末句,又表公本赤贫,谁爱杯杓?只图来人不得开口。写其棱角峭厉,至于如此也。前解清以持己,后解廉以待人。”

南宋·严羽《严羽集》:“犹存浑气”。

墨梅原文的翻译及赏析 篇6

1生态翻译学中的“多维转换”

在全球生态思潮的感召和促动下, 清华大学胡庚申教授提出了翻译领域的较新研究理论——生态翻译学。胡教授借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适应/选择”学说的基本原理和思想, 探索和构建出“翻译即生态平衡”的翻译观。他指出, 翻译不仅要适应翻译生态环境, 而且应受到翻译生态环境的支配和影响。该理论重要的翻译理念和翻译方法之一就是“多维转换”。它强调:在翻译过程中, 要改变单一维度的翻译处理, 除了要做“语言转换”, 还要观照“文化内涵、交际意图、心理暗示、美学追求等多个维度”, 从而实现翻译的生态平衡 (胡庚申, 2013:264) 。这一“多维转换”理论用于电影字幕翻译, 当原语生态与译语生态达到平衡, 便能使目的语观众更好地获得原语所传达的信息。影片《北京·纽约》的译者就很好地利用了此翻译方法。

2《北京·纽约》字幕翻译中的“多维转换”

2.1“语言维”为主导的“多维转换”

据钱绍昌教授所言, 影视字幕有两大特点:简洁性和通俗性。一般来讲, 在电影播放过程中, 对于同一台词, 演员只演绎一遍, 观众随着画面的快速流动, 扫视瞬间出现又消失的字幕, 这就要求字幕语言具有简洁性;其次, 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体, 电影的字幕语言只有在符合大众欣赏水平的前提下, 才有可能更好地起到传播作用。所以, 语言应尽量通俗易懂。“语言维的转换”就要求译者翻译时在尽量在不改变原语意思的情况下, 按照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选择简洁、通俗的词汇, 让译语能够如鱼得水, 适应它所在的电影生态环境, 从而让观众能够顺畅无障碍地观影。《北京·纽约》的字幕翻译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这是首次踏上美国领土的蓝一与早已扎根美国的朋友李彦的一幕对话。蓝一一心只想找到茉莉, 李彦专门以他的名义安排的聚会他也毫无兴趣, 于是李彦劝他说:“大哥, 这可是你的局”。“大哥”这一称呼, 在中国文化里很多时候只表示对被称呼者的尊重, 并不意味真有血缘关系。如果用“eldest brother”就会让英语观众对他俩的关系迷惑不解。这里译者直接省略称呼, 不影响整体意思又节省了空间, 一目了然的语言表达与画面得以同时“瞬间”流动出现 (孙乃荣, 2014) 。

“局”也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个词。“有局”一词常特指“有饭局、有棋局”等, 表示几个朋友凑在一起热闹热闹吃顿饭或打个牌之类的聚会。片中的这个“局”就是以蓝一为中心的私人聚会。一般来讲, 谁是中心人物, 谁就会是设局者。影片译者没有纠结于冗繁地解释“局”的意思, 直接用“you are the host”, 简洁、明了。交际意图实现了, 晦涩难懂的原语文化也没有给目的语观众带来障碍, 这里以“语言转换”为主的“多维转换”巧妙地让翻译适应了影片整体生态环境。

这一对白出自于蓝一与茉莉在美国初次邂逅、共看海港夕阳的场景。为了讨茉莉开心, 蓝一向茉莉描述起了在此情此景之中他和梦中的一位老人的对话。

在这段对话中, 蓝一从满口文艺腔哭然转变成自我吹捧, 顿时逗笑了茉莉, 也引起了茉莉对这个小时候的调皮“跟屁虫”的美好回忆。“高端大气上档次”是2013年中国国内的流行语之一, 它最早出自于《武林外传》, 后来又出现在冯小刚的电影《甲方乙方》, 再后来又频现于众多电视节目, 这也成为它走红的原因。它用来形容事物有品味、有档次, 简称“高大上”。影片中用于指人, 译者用了sophisticated这个词。根据柯林斯高阶英汉双解学习词典, sophisticated用于形容人的时候, 指的是“善于社交、高雅时髦、见过世面”。被译者放到这里解释“高大上”是再适合不过了, 让英语观众在字幕停留的有限时间和画面内, 能够获得和汉语观众对影片近似的理解。译者在语言维度做了成功转换, 同时也把sophisticated和high-class并列排放, 保持了原语“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并列状态, 增添了美学效果, 也达到了交际意图。

片中的茉莉一心想在美国成为世界闻名的小提琴家, 事与愿违的情况下她不得不身兼数职。片中一幕, 在餐厅当服务生的她给客人端上了一盘“京酱三宝”。为了向英语观众传达这道中国菜的意思, 译者没有纠结于逐一列出相对应的“三宝”, 而是译出了这道菜的特色:“three”三样东西, “treasure”都是宝贝, “Beijing”地道京菜。译者采用了几个常用词, 简短精练, 实现了语义的灵活对等, 英语观众能够轻松越过语言障碍, 欣赏影片 (李黎, 2014) 。[4]译者巧妙地做了语言转换, 同时也给了观众一个心理暗示, 那就是“delight”一词所传达出的: (吃了) 让人开心。多维转换让翻译既兼顾了“实用价值”, 也兼顾了美学价值。

2.2“文化维”为主导的“多维转换”

翻译既是语言的翻译, 更是文化的翻译 (班荣学, 2004) 。中西方文化差异较大, 各民族有其自身语言表达习惯, 当影片中出现了带有文化色彩的词汇, 译者要以观众的文化背景为导向, 选择他们的文化领域里所习惯的表达。也就是说, 翻译要让涉及文化的语言“入乡随俗”, 做出文化维的适应性转换, 让目的语观众轻松理解和接受影片。

送外卖邂逅摄影师乔的茉莉, 应邀当了乔的模特。在一次合作之后, 茉莉问对方是否会一直当摄影师。乔用了这句:“Something about making money out of thin air”来回答。英文原意是“凭空变出钱来”。指付出极小的努力就能有很大的收获。而译文“空手套白狼”在中国有一个典故:在古代, 白狼是一种祥瑞的动物, 它常常和圣人, 和改朝换代联系在一起。《帝王世纪》记载:“汤得天下, 有神獐、白狼衔钩入殿朝”。所以, 在中国文化里, “空手套白狼”就类似于“福从天降”的意思。译者用中国人熟知的习语从文化层来进行转换, 让汉语背景的观众更容易体会到片中乔对摄影这项工作的驾轻就熟。译者在保持了原语与译语语意对等的情况下, 让文化入乡随俗, 整合了跨文化和跨语言的“多维转换”, 也实现了翻译的交际生态平衡。

这一对白出自于和例4一样的场景。当两人谈到相互快认识一年时, 爱慕茉莉的乔激动地用这句话表达了对了解茉莉的渴望。这里的英译汉处理得很恰当。Annie Hall《安妮·霍尔》是1977年的一部浪漫喜剧, 获得第50届奥斯卡最佳影片。。该片由伍迪·艾伦执导, 而剧本则由他与马歇尔·布里克曼合力写成。艾伦创作此剧本时片名本叫“Anhedonia”, 但此片名被认为不会卖座。布里克曼则建议另一片名“It Had to Be Jew”, 却被认为更不会卖座, 最终“Annie Hall”成为了发行时的片名。对此, 英美国家的影迷们人人皆知, 可很多汉语观众却并不知情。《北京·纽约》中乔所用到的“do a good Annie Hall”被译为“一无所知”, 译者成功地避开了文化困扰和陌生表达, 用简洁有力的中式成语让汉语观众也能无障碍地了解乔当时的心情。文化维和语言维的转换, 让译语既“传神”又“达义”。

这是来自于茉莉以酒吧歌女身份登台一幕的画外音。背景声音介绍她是“the lady from Shanghai”。这一原语本身就用得很巧妙。剧中角色茉莉从小生活在重庆, 长大后到了美国, 和上海并没有多大关系。但在很多英语国家的人们看来, 中国最耀眼的城市当属上海, “夜上海”的灯红酒绿, 歌舞升平便是其最大的特点之一, 而当中的歌女舞女便是它的招牌。所以“上海歌女”成为老外们心中最熟悉的“中国女人”也就不足为奇。原语用“the lady from Shanghai”很好地“迎合”了老外们。

再看汉译语, 译者如果将原语直译为“上海女人”, 除了让人迷惑不解, 上海以外的中国观众恐怕也不会很开心, 他们会想:难道上海以外的地方就没有这么能歌善舞的美丽女子?译者关注了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的差异, 翻译了“语言”, 也翻译了“文化”, 同时也顾及了“心里暗示”, 顺应了目的语观众的思维等习惯, 灵活变通地采用了多维转换。

这一对白出现在乔带寂寞的茉莉到自己郊区的家, 并向她表白之后的一幕。远离了城市的繁华与喧嚣, 乔对靠在自己肩上的茉莉说道:“This was my escape.”“escape”本意为“逃避、逃脱”。这里译者处理为“世外桃源。”在中国文化里, 世外桃源是一个人间生活理想境界的代名词, 指与世隔绝、毫无纷争的美好世界, 相当于西方的极乐世界或者天堂。语出自清代孔尚任《桃花扇》:“且喜已到松凤阁;这是俺的世外桃源。”译者这里巧妙地让译语入乡随俗, 成功向汉语观众传达了人物的美妙心境。从而, 翻译的文化维转换引导了语言转换、达成了交际意图, 也让目的语观众体会到语言之美。

2.3“交际维”为主导的“多维转换”

不少译者把选择转换的侧重点放在了交际的层面上, 关注原语中的交际意图是否在目的语中得以体现 (胡庚申, 2011) 。而交际维的转换通常是建立在语言信息的转换和文化内涵的传递之上。因此, 一旦发生交际维的转换, 也就同时发生了语言和文化维等的多维转换。

例8画外音 (对蓝一) :蓝先生你敢不敢嫁给身边这位可爱的林小姐Off-screen voice (to Lenny) :Mr.Lenny, do you have courage

to marry this gorgeous woman?

事实上, 蓝一在国内已经有自己的家庭。妻子就是例中的林小姐。林小姐的富豪父亲给了曾孤苦伶仃的蓝一一切, 这成全了女儿的婚姻。婚姻中林小姐深爱着蓝一, 可蓝一的心却远在大洋彼岸, 这一点两人都心知肚明。画外音出现在蓝一和林小姐结婚的一幕。在中国传统里, 举行结婚大典称为“男娶女嫁”, “嫁”和“娶”实际上是中国特有的词, 而且中国传统也认为, 女性从经济、从体力上都是相对较弱的一方, 所以, 走进婚姻的女人是一种自我牺牲。影片里的林小姐在很多方面, 尤其是经济上强过蓝一, 说“女娶男”一点也不为过, 但和一个不爱自己的人结婚, 她必定也是最大的牺牲者。很多英语国家并没有嫁娶之分, 只要是结婚都用“marry”。译者用“give your lifeto…”一石二鸟, 既传达了“结婚”的意思, 也暗示了“牺牲”的含义, 起到了很好的交际作用。当然, 这是建立在文化内涵的传递和语言信息的转换基础之上。

这一对白出现在蓝一和在美国的老同学聚会的一幕。谈到他是中国最年轻的CEO, 大伙都说他“牛 (逼) ”。“牛 (逼) ”一词早已成为我们的生活习语, 略带粗口, 多为说话者发自内心的感叹, 赞赏对方行为上或认识上很厉害。再看其英文翻译, 根据柯林斯高阶英汉双解学习词典, fucking一词通常被略带气愤心情的人用作强调;而awesome表示令人敬畏的;极好的, 棒极了。“fucking awesome”字面意思就表示:“你他妈真棒”!这正好略带粗俗地表达了说话人有点不服气, 但又不得不服的说话心情。交际的同时也有心里暗示。运用了“多维转换”的翻译, 让译语“适者生存”地使英语观众能够获得和汉语观众对影片相同的理解 (李黎, 2014) 。

对于老同学说自己牛逼, 蓝一的回答是:“我只是运气好而已。不像各位, 都是高材生。”“高材生”一般指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 常用gifted student/brilliant student来翻译。片中蓝一口中的高材生是特指他的这一群在美国工作的同学, 而在国外, 特别是像美国这样发达国家的外来工作人员很多都具备高学历。不是bachelors (学士) 就是Ph Ds (博士) , 当然, 事实上多是博士。所以这里译者使用的英译文“who have bachelors and Ph Ds”更为精准地向英语观众传达了蓝一的思想, 实现了交际意图。

3结束语

电影的字幕翻译是一项很有意义但又很艰难的工作。它的意义在于它能够架起中西文化的桥梁, 让文化传递、交流、融合, 从而让世界“文化生态平衡”。它的艰难之处在于, 从生态翻译学理论来看, 要把握好“多维转换”, 即语言、文化、交际意图、心理暗示、美学追求等维度的转换, 合理的选择、使用语言, 才可能让语言“适者生存”地真正起到桥梁的作用。影片《北京·纽约》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 它巧妙精准的字幕翻译不仅再次架起了北京和纽约的桥梁, 也架起了中国和世界的桥梁。

摘要:除了导演是女性新锐, 除了杜可风盛赞“堪比时尚大片”的唯美画面, 2015年电影新作《北京·纽约》可圈可点之处还有它优酷网影评9.1分的高分。这部半中文半英文对白的影片能够获得认可, 恰到好处的字幕翻译功不可没。该文将用生态翻译学中的“多维转换”理论来赏析这部影片字幕翻译的成功之处, 以期其翻译亮点能够为日后电影的字幕翻译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多维转换,语言转换,文化差异,交际意图

参考文献

[1]胡庚申.生态翻译学——构建与诠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3.

[2]孙乃荣.关联理论视角看《当幸福来敲门》的字幕翻译[J].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4 (5) :96.

[3]李黎.生态翻译学下《当幸福来敲门》的字幕翻译[J].电影文学, 2014 (7) :155.

[4]班荣学.译学研究与翻译研究的思考——论英汉语言文化比较与翻译的科目理据[J].陕西教育学院报, 2004 (1) :94.

[5]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中国翻译, 2011 (2) :8.

上一篇:心智模式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2023年工作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