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教材

2022-06-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广场舞教材

现代广场舞发展研究

摘要:合唱起源于欧洲中世纪的教会音乐,距今己有近千年的历史。19世纪末以来,随着中国新型经济的发展,西方基督教在中国各地的传播,合唱逐渐融入到中国,距今己有一百年的历史。与西方合唱的宗教基础不同的是,中国合唱音乐的发展进程处于中国近代历史上政治斗争和社会变动最激烈的时期,因此,中国的合唱无论在内容题材上,还是审美与社会功能上,己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在这一时期,中国合唱艺术以群众歌咏为主要形式。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合唱艺术在学校教育与社会文化活动中到了快速发展,近年来,广场群众合唱在全国蓬勃开展,对我国合唱艺术的广泛发展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广场群众合唱为城市的文化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它不仅提高人们的综合文化素质,提高了人们对合唱艺术的鉴赏力,同时,还对社会和谐文明的建设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广场群众;发展

引言

纵观国内外,合唱艺术对于人们己经不再陌生。合唱是一种讲究配合与协调的集体歌唱艺术,起源于中世纪欧洲教堂的唱诗班。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一批从国外回国的学者带回了西方合唱艺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兴起,经历了多次战争及革命运动的推波助澜,每次运动必形成广泛的群众歌咏运动高潮。发展到解放后五、六十年代中国的合唱艺术形成了一个高峰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作曲家和优秀的合唱作品。可见中国的合唱艺术是植根于群众歌咏运动中的。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日益富裕起来,合唱也走进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中。然而群众合唱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缺乏艺术高度和深度,更缺少专业指导与統一训练。为了提高群众合唱的综合素质,为了能更好的推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前进,面对群众合唱艺术,我们应该提起足够的重视和思考。

1合唱艺术的起因与发展简介

西方合唱艺术源于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会音乐,经历了最初的单声部圣咏到多声部清唱剧的转变,并慢慢的从宗教活动中独立出来,与文学、诗歌、戏剧等学科相联系,最终形成了当今活跃于世界音乐艺术舞台上的合唱艺术。合唱艺术在中国的起因,要从中国民国初年说起,在当时,一批留学生从国外带回了西方合唱艺术,随着历史的变迁与文化的发展,合唱主要活跃在校园合唱与社会群众歌咏活动中。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合唱艺术在全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并涌现了大量的优秀作曲家和经典作品,成为上个世纪合唱最重要的发展阶段。进入21世纪后,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合唱逐渐进入了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中。

1.1西方合唱艺术的起因与发展简介

西方合唱艺术的起因,要追溯到公元前五世纪左右,最初为基督教会的圣咏形式,主要为赞美诗歌和教会的仪式歌曲,演唱时追求空灵、纯洁的音色。当时,最重要的形式就是只有一个声部的格利高里圣咏,旋律与结构都很单一,主要用于宗教活动。公元9-13世纪,从事宗教活动的音乐家尝试在格利高里圣咏旋律上方加入八度、四度、五度音程的旋律声部,于是,各个声部旋律的独立性得到加强,迫使格里高利圣咏的单旋律形式走向边缘。旋律的发展不断丰富,声部之间的对位也变得更加严格,复调合唱产生。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成为音乐文化发展的思想基础。在西方音乐史上,这一时期又被称作“无伴奏合唱时期”。受“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合唱艺术创作与演唱逐渐从基督教会中分离出来,合唱歌曲的题材也从歌颂神转向强调人的内心情感和自然景色的描写,世俗化的题材、内容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同时,也更加注重音乐的整体表现力。例如,法国的尚松(chanson de geste)和意大利的牧歌(madrigal ),是这个时期比较重要的两种世俗性合唱体裁。

巴洛克时期是欧洲合唱音乐发展的重要时期,形成了主调音乐体系,并开始使用器乐。合唱作品在曲式结构上,从多旋律线条的复调音乐转向只有一个旋律声部,其他声部对旋律做和声支持;合唱音乐的戏剧性冲突加强,并与戏剧、文学相联系,使合唱作品变得更加饱满、丰富。巴洛克时期的最重要的合唱题材是清唱剧和神剧。这一时期著名的清唱剧有亨德尔的《弥赛亚》等。

到了古典、浪漫主义时,合唱的体裁发展的越来越多样,主要为清唱剧、安魂曲,以及歌剧中的合唱和交响曲中的合唱等,内容上也发展成两种:宗教内容的合唱以及民间民俗内容的合唱。在西方艺术的长河中,合唱不断的与诗歌、文学、戏剧等门类相联系,并在和声的细腻与美感方面,以及音乐表现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丰富与完善,形成了独有的艺术魅力。由此,合唱艺术进入了崭新的时代。

1.2合唱在中国的兴起

与西方合唱的宗教基础不同,虽然近代以来中国人参与合唱是从晚清被迫向西方列强开放传教开始的,但中国合唱的发展与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并不存在直接因果关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发展,带来西方教会文化在中国各地的发展,在社会的各个阶层中出现了合唱现象,距现在大约有一百年的历史。合唱在中国的发展处于清末民初、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新中国建立和改革开放这样几个不同的政治环境相互碰撞的最复杂时期,所以,在歌曲的表达内容和审美与社会功能上,合唱己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样式。

合唱在我国出现后,首先得到了中国进步阶级的关注与重视。合唱在我国兴起时,主要是“学堂乐歌”形式。弘一大师李叔同创作的《春游》,被认为是我国早期按照多声部技巧所创作的比较成功的合唱作品。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合唱也得到了全面发展,开始与人民大众文化和艺术文化演出相结合,合唱由此得到全面和丰富的发展。这一时期的作品有赵元任的《海韵》和黄自的《长恨歌》等。“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的爆发,群众通过歌咏活动激发斗志,凝聚人心和力量,勇敢的承担起抗日救亡的历史性任务。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和贺绿汀的《游击队歌》等作品,在这个政治文化动荡的时期,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直到今天,这些作品也被视作经典,在合唱的曲目中经常出现。

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到改革开放时期,伴随着大量音乐人才的培养和专业合唱团的成立,中国合唱艺术事业有了新的进步和发展。此时,群众合唱活动也一直受到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出现了一大批优秀合唱歌曲,比较著名的有《歌唱祖国》、《南泥湾》、《洪湖水浪打浪》、《在灿烂阳光下》等等。由此,群众合唱由最初的抗日救亡运动,转向新时代的歌颂祖国、歌颂幸福生活的歌咏活动中,群众合唱得到了空前的繁荣。中国步入新世纪以来,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全新的发展,人们的精神需求也越来越高,群众合唱开始走向广场文化,出现了广场群众合唱,这种形式不仅为城市的文化生活注入了新鲜血液,也极大的推动了我国社会和谐文明的进步。

2广场群众合唱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广场群众合唱是新世纪的时代产物,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当今社会下,广场群众合唱百花齐放,散发着独特的艺术气息,成为人们喜爱和追逐的艺术活动。广场群众合唱在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和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也大大的增强了人们的团队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但是,就目前来看,广场群众合唱尚不完善,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问题。

2.1广场群众合唱文化

“广场文化”作为名词来解释是指在广场中所出现的各种形式的文化现象,以这种现象来说,己有近千年的历史,在古希腊、古罗马等地都有记载。但是,当代意义上的“广场文化”与之前有了很大不同。具体的说,广场文化包含着广场建筑本身与文化展示,广场建筑本身即承载着文化,而广场文化则包括很多领域,如音乐、绘画、书法、表演等文化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广场文化直接反映出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社会文化的发展。

广场群众合唱作为一项重要的广场文化活动,有着自身独特的风格和艺术魅力。在当下,合唱作为一项雅俗共赏的艺术活动,被人们普遍接受和喜爱。类似企业、学校、社区等越来越注重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群众合唱凭借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跻身于广场文化活动中。近几年,广场群众合唱的形式越来越多样,有社区的老年人合唱,有以地区为单位的群众合唱比赛,还有以城市间广场群众合唱交流为主题的形式等。总之,广场群众合唱是新世纪艺术文化的产物,它在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和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大大的增强了人们的团队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2.2现状及存在问题

广场群众合唱是新世纪的时代产物,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当今社会下,广场群众合唱百花齐放,散发着独特的艺术气息,成为人们喜爱和追逐的艺术活动。但是,就目前来看,广场群众合唱尚不完善,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问题。

(1)广泛参与性

柯达伊提出,“音乐属于每一个人”。

首先,由于广场的公益性、开放性特点,广场群众合唱的参与面非常广,无论老少,无论男女,无论城乡,都可以参与,这是其他形式的文化活动无法相比的。广场群众合唱是以人为主体,不需要借助任何外界力量而自发组成的艺术形式。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爱好和需求,组成适合自身年龄和演唱条件的合唱团体,享乐其中。所以,群众合唱活动是自发组成和普遍存在的。

其次,当今社会是个多元文化的时代,广场群众合唱作为新时代文化的一元,拥有自身独特的魅力。现如今,全国绝大多数城市都越来越注重广场文化,尤其是广场群众合唱文化,在很多城市都己崭露出亮丽的锋芒。广场群众合唱活动的形式有很多,例如有以社区为单位的广场歌咏比赛、以城市为单位的群众合唱文化交流、激情广场大家唱等等,为这个时代注入了越来越多的新鲜活力。截止在当下,参与互动且体验配合程度最高的艺术形式当属广场群众合唱活动。

(2)合唱队管理较随意

首先,合唱人员构成不合理。我所在的城市,不论是在广场、公园,还是在社区,总是能看见群众合唱的身影。他们大多是社区的大爷大妈们,年龄普遍比较大,多集中在50岁到65岁之间。由于年龄大的问题,导致他们在演唱时,不能很好的控制声音。例如,在歌曲的某一句需要音量加强时,很多时候会力不从心,气息跟不上,从而达不到作品所要表达的气势。此外,这些大爷大妈们的文化程度也参差不齐。其中,有来自机关单位的退休老干部,也有一些未曾受过什么教育的。在排练的过程中,他们对于作品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步,有的己经完全领会了歌曲的含义,有的却还停留在学唱环节,由此,导致了合唱排练的进度减慢。男女声部比例方面,以女声居多,男声少之甚少,有时女声部有十几个个人,而男声部却只有几个人,男女声部比例的失衡,导致声部间的和声不和谐,从而很难表现出作品的内涵与真实情感。

其次,合唱队管理较随意。由于参加广场合唱都是群众自发的,导致合唱队管理工作开展很困难。组织者没有权利要求队员每次排练必到,尤其是中老年人居多,身体素质不是很好,能做到坚持参加排练的三三两两。此外,这些大爷大妈们对于演出与排练的环境要求过于简易,随意在公园或者社区的一旁,拉开合唱团的条幅或者标语就开始唱,缺少统一指挥和管理,造成人们比较松散的歌唱状态。此外,在声部的分组上也不够严格,组织和指挥者并没有特别科学的按照合唱队员的音色和演唱能力进行声部分配,导致不同声部间的旋律线条杂乱、不清晰,从而致使合唱团的整体声音不和谐、不统一。总之,合唱人员构成不合理,合唱队管理不够严格,直接影响合唱排练的进度与艺术水平的发挥。

(3)合唱队员综合素质薄弱

首先,合唱理念陈旧。广场合唱的大爷大妈们大多出生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们目睹了群众合唱的发展。在他们心中,一直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就是只要大家唱的整齐、声音洪亮就是好的合唱。他们缺乏对合唱声音美的认识,缺少对合唱不同声部间和谐的了解。往往在唱的过程中,缺乏对音量控制,缺少声音的强弱对比。此外,广场群众合唱团演唱的曲目比较陈旧,大多是围绕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时期的曲目。经典的红歌我们应该传唱,同时,我们也应该多呼吸21世纪的新鲜空气,多唱些符合这个时代的作品与声音。遗憾的是,中国缺乏新时代合唱作品的创作,曾经有优秀的经典作品,現在缺乏的是具有我们民族时代特色的新作。

其次,整体音乐文化基础较差。绝大部分人员只识简谱,甚至不识谱,学唱歌曲全靠指导老师分句教唱,或者通过放錄音,队员一起学唱,这种情况下的合唱势必会影响音准,遇到变化音更是难以应对。同时,简谱较五线谱太单一,不够形象,缺少五线谱声部的立体感与形象感。合唱艺术对每一个合唱团员的音乐基础都要求严格,相对于专业合唱团而言,广场群众合唱在追求丰腆精神生活的同时,也应该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只有综合素质提高了,人们才能真正的投入到广场群众合唱中,充分体会与享受合唱的艺术魅力所在。

(4)缺乏高素质的指挥

指挥家秋里曾提到:“没有不好的合唱团,只有不合格的指挥”。指挥是一个合唱团的领队人物。广场群众合唱水平迟迟得不到提高,很重要的因素是缺乏高素质的合唱指挥。现在广场合唱的指挥老师整体水平普遍不高,指导方法还停留在追求声音的高、响、齐方面,导致和声音色不美;在声部的安排方面也思考欠佳,声部安排不合理直接影响合唱的整体协调性等。尤其面对社区中老年合唱团,由于生理条件的限制,导致他们的发声不够动听。这个时候,就更需要一个专业的合唱指挥,专门针对中老年人的嗓音条件和身体状态,找到一条适合他们的歌唱途径,带领中老年广场合唱走出一片新天地。

指挥不是节拍、节奏图示的机械完成者,而是融情感感受与个人见解为一体的创造作主性阐释,最终有效调动合唱队员共同完成对音乐作品的再创作。在歌曲排练过程中为一名专业且高素质的指挥,首先需要对合唱作品的内容进行全方面的介绍和说明要包含歌曲的写作背景、歌曲的内容和歌曲整体的音乐风格等等。整体介绍完之后,要对各个声部的旋律及合唱特点做讲解,并向参唱人员示范不同声部的具体演唱方式方法,并带领参唱人员对作品的内容和演唱有一个整体的理解认识和方向把握。声部分配和讲解工作完成后,接下来要进行每一个声部的单独排练,然后在此基础上加入其他另外一个声部,最终达到所有声部熟练、完整的拿下整个合唱作品。当然,在只有一个声部进行排练的过程中,指挥需要引导其他声部做相应的工作,比如,别人的声部在演唱过程中,自己所在的声部字在做怎样的进行。只有熟悉自己的声部和作品其他的声部的旋律和节奏等特点,才能使整首合唱顺利的达到完整与和谐。

因此,一个具备高素质的合唱指挥,对广场群众合唱团队整体的合唱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需要引领整个音乐素质比较弱的群众合唱团队,走上更加专业更高素质水平的合唱艺术道路。

(5)群众合唱作品单一

当今,我国合唱艺术目前遇到的问题中,缺少优秀的合唱作品是最大的阻碍。然而对于广场群众合唱团体来说,由于演唱技巧和专业水平的不足,在挑选适合的作品时更是充满了局限性。绝大部分群众合唱团演唱的作品都比较单一,选曲上也比较盲目,大多数都以唱革命歌曲为主,合唱作品多集中在上个世纪三十到六十年代的作品。例如《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生产大合唱》和《歌唱祖国》等等,这些作品无论是排练过,还是只单纯的听过,都己经失去了曾经的新鲜感,唱来唱去,总是那几首歌。再进行演唱时,兴趣和热情便随之大大下跌。所以,优秀合唱曲目的缺乏的现状,不仅会在时间的流逝与不断的排练中削弱人们群众对于合唱的热情与积极性,也大大缩短了群众对合唱艺术理解的视野,从而导致广场群众对于合唱不再有最初的喜爱与追捧,对合唱艺术的审美也会大打折扣。

3对广场群众合唱发展提出的方案

广场群众合唱是新时代文化的产物,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社区的精神面貌,对促进社会文化的和谐进程有着重要推动作用。就广场群众合唱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现对今后广场群众合唱的发展提出以下几点方案:

3.1提高群众的合唱审美意识

广场群众合唱作为一种歌唱形式,是受广大人们群众所喜爱的、雅俗共赏的艺术活动。合唱人员只有深刻感受到音乐的美丽,真正理解所唱歌曲的内涵,才能更好的表现作品。所以只有提高群众对合唱艺术的审美能力,并达到一定的审美高度,将对广场群众合唱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提高群众的合唱审美意识,首先要培养群众对合唱声音的审美意识。合唱是以人声为载体,同时承载着合唱艺术的本体,为此,每一个演唱者都必须听从于指挥的调动,来提高自身的演唱技巧,并且强调提高合唱声音审美的重要性,同时提高与控制对自身对声音的调节能力。在合唱演唱的技巧方面,讲求吐字咬字的方法,以及呼吸等多方面的和谐统一,要把控各种各样艺术作品风格特点,同时对不同风格的歌曲采用相应的演唱方法。此外,合唱的声音要尽可能做到张弛有度,根据作品风格的不同,选择与之相吻合的演唱方式,使合唱团的声音在表现作品时,做到可强可弱,可收可放。在演唱无伴奏的合唱歌曲时,对声音的要求更是严格。无伴奏合唱更讲究声部整体旋律线条的清晰干净和声音的弹性。人声即是旋律,亦是伴奏。

群众以往的根深蒂固的观念:合唱只要大家一起唱齐了,并且能做到声音高亢和洪亮便是完美的合唱。所以,想要改变群众对合唱艺术的审美,就要从合唱的音准、节奏、声音和谐程度、声部间的均衡、力度的强弱,以及对作品处理的表现力和情感变化方面去鉴赏。美丽语言通过艺术来展现一定是歌唱,广场群众合唱团中的人们要学会认识和理解,真正的合唱艺术的声音是讲究咬字吐字的圆润与清晰,讲究声音的饱满和富有弹性,以及整个合唱声音的和谐统一。此外,合唱队员的精神面貌及歌唱状态也是合唱艺术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广场群众合唱由于自身的专业素质的局限,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活动,把这些合唱艺术基本的要领运用到日常的排练与演出当中,真正的提高自身对合唱艺术的审美能力。

3.2加强组织管理工作

首先,保证高出勤率。要呈现好的合唱作品,必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排练,进行不断的磨合、推敲,逐步将整个作品完成。但是由于广场群众合唱是自发组成的集体活动,合唱团成员会因为各种缘由,导致出勤人数与排练过程都比较松散。长此以往,愈演愈烈,合唱的排练进度和作品质量肯定会受到影响。因此,在日常组织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制定严格的管理章程,并且每一位合唱队员都必须认真遵守,保证广场群众合唱活动百分之百的出勤率。所以,只有保证百分之百的出勤率,合唱团才能形成规模性的团队,使合唱活动的排练和演出得以按时并顺利进行。

其次,加强合唱团的秩序性。广场群众合唱团成员绝大部分为中老年人,他们在日常的排练中通常比较随意,有时几个关系不错的老伙伴不考虑声部问题,便随意席地而坐,在没有自己声部演唱的时候,就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出合唱。针对这种情况,在合唱排练之前,按演唱声部的不同进行分组坐在一起,这样可以使声部的声音更加集中,声部间的旋律线也更加清晰明了。当其中一个声部出现音准或节奏等问题时,指挥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纠正排练。此外,自己所在的声部休息时,也要观听别的声部的排练情况,切实做到把握整首作品的排练进程。

所以,加强合唱团的组织管理工作,通过保证高出勤率和加强合唱团的秩序性,才能促使广场群众合唱有规模、有秩序的进行,从而提高合唱排练的整体效率和群众的综合文化素养。

3.3合理安排合唱曲目当今广场群众合唱的曲目比较单一,选曲上也比较盲目革命歌曲为主。

面对这种情况,我采取对合唱曲目进行分类、下:绝大部分合唱团还都以唱分系列进行演唱,具体如

第一,红歌作品。上个世纪有很多经典的革命歌曲,例如《保卫黄河》、《在太行山上》、《十送红军》等,这些作品大多数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这些作品代表着我国的经典合唱,中老年人对革命歌曲还是有着很深的感情与亲切感,同时在学习和排练的过程中,革命歌曲也相对简单、容易一些。由于经典的革命歌曲无论在歌词内容上,还是在旋律的特点上,都充满了励志与坚强的力量,例如“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等经典歌词,己经成为中老年合唱中流淌着的艺术元素了。所以人们在全身心的激情演唱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激发人们对现在幸福生活的坚定信念,还能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情与向往。

第二,描写自然风光的作品。例如陆在易的《葡萄园夜曲》是一部女声合唱作品,作品主要描写夜晚葡萄园的静谧、迷人的景色,旋律十分优美,情感也细腻丰富,无论是演唱者还是听众,情感和心灵都会被这种优美的曲调和词义所陶醉。这类合唱作品相对革命歌曲较少,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些经典的民歌入手,针对合唱对象进行适当的改编与调整,如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陕西民歌《南泥湾》等。这些作品对于中老年合唱团,在演唱过程中比较朗朗上口,歌曲的旋律也很优美朴实。在改编的过程中,可以针对歌曲本身特点和演唱群体,对作品的调式、调性和曲式结构等进行适当调整,提高人们对歌曲的兴趣与演唱的积极性。由此,人们在排演自然景色和人民劳作的歌曲的时候,可以深深体会到音乐的美感与合唱艺术的魅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加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美好憧憬。例如,《沂蒙山小调》创作与于抗日战争时期。曲调源于山东卖唱人所唱的曲调,后来经过不断的修改,才有了现在的歌颂沂蒙山区好风光的民歌一一 《沂蒙山小调》。现在经过改编,把原有的简单短小的旋律,加入了和声声部,并改用没有伴奏的形式,采用男女混声合唱进行演绎,赋予了这首耳熟能详的民歌以新的面貌出现在大家面前。下面是该作品无伴奏混声合唱版的片段:

第三,戏曲作品选段。通过观察,在社区中老年合唱团中,有一部分成员是戏曲爱好者。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现象,通过对一些戏曲作品的经典选段进行合理编排,如《红灯记》选段等,达到戏曲与群众合唱的完美融合。通过演唱这些戏曲性质的合唱作品,可以拓宽群众的对合唱理解的视野,同时也能调动起大家的兴趣与兴奋,减少人们在感官上的审美疲劳,从而调动了参唱群众的演唱积极性和对新鲜合唱风格的热情。

总之,缺少优秀的合唱曲目,是我国合唱艺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对于广场群众合唱来说,由于演唱技巧和专业水平的不足,在挑选作品是更是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让群众拥有更好的歌唱兴趣和演唱条件,我们可以对一些现有的作品,通过对其调式、调性、和声、曲式结构,以及声部的编排上,进行再次创作和改编,赋之予新鲜的元素和活力。

3.4培养群众的音乐素质

随着时代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人们的审美能力越来越高,广场群众合唱作为新时代的广场文化形式,对每一位合唱队员的综合素质也越来越严格,只有拥有高音乐素质的合唱团才能更好的诊释与表现作品,广场群众合唱文化才能顺应这个时代的文化进程。

(1)学会使用五线谱

五线谱是国际通用的记谱法,是学习与了解欧洲古典音乐的首要条件。当然,关于合唱,五线谱的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相比简谱,五线谱具备音高的形象感和合唱中声部的立体感。人们在学习、排练合唱的时候,通过五线谱,能够很明确几个声部的同时进行,并能更好的听辨声部间产生的和声。可见,简谱不具备五线谱的形象感的功能。所以,在合唱中学习并运用五线谱十分重要。

由于广场群众合唱群体以中老年人为主,他们的学习、理解能力与反应能力相对比较弱。所以,教授学习五线谱的过程中,采取一些简单、趣味性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①“房子”识谱法。五线谱有五条线、四个间,我们可以把间比作房子,把线比作比作隔开房子的墙,再把音符比作住在房间里的人。四个房间由下往上分别代表fa,la、高音do和高音mi;五条线由下向上分别代表mi, sol, si、高音二和高音fa。由于音符时值的长短和人的年龄的大小关系,我们可以把全音符比作老年人,时值是四拍;把二分音符比作中年人,时值是两拍;把四分音符比作青年,时值是一拍;把八分音符比作少年,时值是半拍;最后把十六分音符比作幼儿,时值是四分之一拍。这样,我们可以在地上画出“房子”,然后进行详细分配,不同的人扮演不同的音符,通过走在不同的房间里面唱出相应的音符和时值。我们可以把不同的音符做成卡片,在形式“房子”识谱法时,进行分组学习音符。比如,手持全音符卡片的合唱队员走进第一个房间时,就要唱四拍fa;手拿四分音符卡片的人走在第二和第三个房间中间的墙时,就要唱一拍的si,等等。

②“手指”识谱法。首先,让广场合唱团的这些大爷、大妈们弄清楚五线谱一线一间的关系,识谱就像爬楼梯、走台阶一样找出正确的音。或者用手指作为五线谱,手指为线,指缝为间。一指为mi、二指为sol、三指为si、四指为高音二、五指是高音fa。這样,通过数手指的办法,找到自己手上的五线谱,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可以做到随时练习五线谱的音符位置。 以上两种方案,对于比较枯燥的五线谱学习,为中老年人增加了很多的兴趣。当然,学会并熟练运用五线谱识谱即唱,还需要不断的学习与练习过程。所以,为了更好更深入的理解音乐内在的涵义,需要广场合唱不断的加强音乐识谱能力训练,真正做到持之以恒。

(2)加强群众音乐基础知识训练

广场群众合唱人员的音乐基础很薄弱,在排练的过程中,应遵循作品本身,认真读谱,作品的音准、节奏应把握准确,这是合唱对每一个参与者最基本的要求。那么,解决音准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借助钢琴伴奏进行歌曲乐谱的视唱。通过视唱,将自身唱的音高和钢琴奏出的音高不断的进行对比;遇到个别音准,特别是变化音,对不容易唱准的部分着重练习,反复视唱,力求准确。把歌谱唱准之后,再加入歌词。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也就是这个道理。在视唱歌谱的过程中,不但解决了音准的问题,同时,也加强了参唱的中老年人对五线谱的学习与熟练程度。久而久之,他们便可以习惯并独立的使用五线谱进行歌唱。

由于绝大多数参唱人都没有受过专业的音乐基础的训练,所以,在教授节奏时,就要做到简单且通俗易懂。我们可以通过想象拍球的动作,一上一下就是完整的一拍,几拍就是几下,在击拍时做到始终匀速,再加以基本节奏型训练。以下是用日常的语言习惯和节奏结合在一起,对一些经常用到的节奏型做出的训练方法。以四二拍为例: 总而言之,音准与节奏是每一位合唱人员都应该学习的最基本的乐理知识,只有懂得并学会运用这些基本的音乐理论,才有做到完整呈现合唱作品的可能。同时,在保证做到节奏和音准准确的情况下,还要眼观指挥的挥拍手势和表情细节,深刻读懂指挥的每一个动作细节和要领,从而达到合唱的协调与统一。

(3)加强合唱声乐训练

声乐训练的好与不好,直接关乎一个合唱团的整体歌唱水平。群众合唱的成员绝大部分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声乐训练,关于合唱中什么是好的声音,有待于加强认识和训练。合唱声音的基本要求是“轻声、高位”。关于轻声,是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控制音量,用半音量发声。高位就是声音的高位置,强调声音的头腔共鸣,从而达到和声的发声统一。通过不断的加强声乐训练,使音色达到圆润、饱满的视听美感。y o}但由于中老年人随之年龄的问题,声带在老化,歌唱时的底气也不足,所以,在声乐训练过程中,指挥要尽量做到简单而有效的训练方法。

首先,呼吸的练习。呼吸时声乐训练中最首要的问题。可以采取“闻花香”的方式练习吸气,吸满后再均匀、慢速的呼气;还可以用“半打哈欠”的状态去吸气,使口腔和头腔在这个过程中处于兴奋状态,这也正是歌唱的状态,然后再慢慢的呼气。经过“吸气一呼气”这样的反复练习,使气息得到控制,声音从此也获得了气息的支持。此外,合唱强调循环呼吸,与其他歌唱不同的是,循环呼吸要躲避小节线和休止符。因此,在整个合唱中,呼吸还是比较自由的,只要做到合唱声音整体的音量与音色有均匀统一的气息作支撑。

其次,在呼气的基础上练习发声。以“a, e, i, o, u”五个元音为主,通过最基础的和声音程如“do-mi”或者三和弦“do-mi-sol",分别用两个声部或者三个声部进行音色与和声的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尽量做到声音轻声、高位以及声部间音程或者和声的立体效果,让自身的声音不断的向整个和声去靠拢,以达到合唱真正的和谐与统 由此可以看出,声乐训练的好与否,直接决定合唱艺术的成与败。尤其对于广场群众合唱团体来说,音乐素质与声乐技术本身就很薄弱,声乐的训练在整个合唱排练的过程中的地位更是重中之重。此外,有了一定水平的合唱演唱技巧,群众还应在指挥的引导下,对合唱作品的歌词内容、风格特点以及创作背景进行仔细分析研究,并在歌曲的速度、力度、语言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认知和把握能力,只有面面俱到,广场群众合唱艺术才有更多的可能,在整个国家乃至世界的合唱艺术中独占鳌头。

3.5号召青年志愿者的加入

由于广场群众合唱成员的年龄普遍很大,无论是对合唱的审美认识,还是合唱声音的理解等,有时很力不从心。面对此种情况,我们可以号召一些青年志愿者的加入,例如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和一些热爱歌唱、热爱音乐的年轻人。他们可以利用自身的业余时间,加入到广场群众合唱的队伍中来,运用自己的音乐专业知识和对音乐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广场群众合唱中。广场群众合唱中有青年志愿者的加入有以下益处:

首先,青年志愿者是在不计酬劳的前提下进行义务活动的。广场群众合唱以中老年人居多,他们退休后拿到的退休金普遍不高,如果让这些老人自掏腰包,请专业老师教授音乐基础知识这样,他们肯定是心存余悸的。所以,有了音乐专业或者热爱音乐的青年志愿者的帮助,这些喜爱唱歌的老人便可以在不考虑经济压力的情况下,获得来自青年志愿者教授的音乐基础知识。

其次,青年志愿者年龄普遍很年轻,他们拥有得天独厚的活力与新思想、新视野。爱好音乐的年轻人或音乐专业的大学生平日里利用闲暇时间,去广场、社区或者公园参加群众合唱,在排练过程中,进行一对一帮助那些音乐素质薄弱的人们学习识谱、节奏等基本乐理知识。遇到不容易掌握的节奏时,尽可能将之通俗化,并带动群众一起击拍,加以反复训练。在歌譜视唱的环节,志愿者和群众一对多进行小组练习,直到歌谱视唱熟练后,再加入歌词,完成对整首作品的学习与理解。因此,有了青年志愿者在广场合唱活动的参与,合唱人员不仅轻松的学到了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与此同时,这些年轻人在也充分享受了付出劳动时的喜悦,而且增长了自身的社会阅历。

再次,音乐基础相对薄弱的群众在青年志愿者的帮助下,一方面获得了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对音乐、对合唱的审美能力。同时,这些中老年人被年轻人的阳光与热情所感染,身体和心灵也瞬时得到了生活里少有的精气神儿与喜悦。

因此,号召拥有专业音乐素养的青年志愿者加入广场群众合唱,通过相互交流和帮助,不仅志愿者和群众得到了互赢,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和谐文明的进步。

3.6培养高素质的指挥人才

指挥是合唱活动中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需要指挥有专业的合唱艺术素养和强大的合唱局面掌控能力。就目前情况来看,广场群众合唱的指挥大部分是非专业的指挥,虽然他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一定的指挥经验,但是由于专业技术还存在很多不足,引领广场群众合唱团迈入更高水平的艺术殿堂,还需要加强专业指挥的参与,非专业指挥可以辅助指挥的同时,继续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

对作品的内涵做出正确诊释,是对一个指挥最基本的能力的要求。作为一名好的指挥,会在排演的过程中通过介绍合唱作品的创作背景、合唱作品的内涵以及选择适合的演唱风格,然后准确地诊释作品的内涵的同时对其进行二度创作。此外,最关键的环节,指挥需要从和声、音准、节奏等方面寻求一种适合群众演唱的训练方法,进行准确指挥排练,最终达到准确诊释出作品的内容和意义的目标。

合唱技巧对于一个专业指挥有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掌握最基本的乐理知识和指挥技术,还要有一定的声乐、器乐技术及音乐史等理论作支持。具体到合唱排练,指挥要对整个合唱队进行统一呼吸训练,让团员养成科学地使用气息歌唱;其次帮助团员寻找发声腔体共鸣,通过科学的发声练习,达到声音的和谐统一;此外,指挥还要有对特定作品细节准确处理的技巧,由于群众的音乐素质不够,这就更加要求指挥对合唱技巧有很强的把控能力。

3. 7搭建演出与交流的平台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艺术文化的进步,广场群众合唱活动的发展与演出也越来越丰富。如果只追求长期一味的排练,或者随便在广场或者公园等场所,通过自己组织进行自主演出,没有登上正规舞台和参加正式演出的机会,长此以往,一定会大大减退群众合唱的热情,同时,在平日里的合唱排练中,也会失去了原本的动力和自信。面对这样的情形,广场群众合唱团应该带有计划性的去参加一些社会上提供的演出舞台或者是文化交流平台,这样不但确保群众的合唱热情,通过演出和交流还能够促使合唱团队的集体凝聚力与荣誉感。由此看来,要保证广场群众合唱演出和交流平台的如期构建,就必须依靠政府机关及相关文化部门,定期的开展大众文艺活动,为群众合唱乃至广场群众的其他形态的文艺活动提供坚实的后盾力量。当今是媒体信息迅速发展的时代,社会媒体应该把广场群众合唱足够的重视起来,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各种媒介,对广场群众合唱进行大力宣传,在不断的增强人们对合唱热情与信心的同时,也推进了我国合唱艺术的发展与进程。例如,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激情广场大家唱的栏目,通过专业演唱与群众合唱的相互结合共同缔造的大型文娱节目。这个栏目的播出引起了广大媒体和城市群众合唱团的关注,并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喜爱与追捧。有了这样的媒体桥梁,不担心广场群众合唱活动开展不下去。

4广场群众合唱的意义

广场群众合唱是深受人们喜爱和热情参与的艺术形式,是中国新时代的产物。广场群众合唱活动不仅能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还有助于增强人们内心的集体荣耀感。广场群众合唱作为人们参与程度最高的艺术形式,通过不断的进步与完善,可以促进我国合唱艺术的广泛发展和国民综合文化素质的提高,从而加快我国和谐文明建设的进程。

4. 1广场群众合唱可以增强社会凝聚力

合唱作为一种集体性活动,要求每一位演唱者与合唱团的协作才能达到声音的谐和,长期的排练与演出,潜移默化中增强了人们的集体感与荣誉感。广场群众合唱的歌曲以经典革命歌曲和歌颂祖国、歌颂人们幸福生活的作品居多,不但能激发人们对国家和社会的热爱之情,还能坚定人们对人们现在幸福安逸生活来之不易的信念。例如,由我国著名词曲家王萃创作的合唱曲《歌唱祖国》,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合唱作品。歌曲内容是描写我国从抗战进入幸福生活;从歌颂祖国的繁荣到赞扬劳动人民的辛勤,整首作品都洋溢着对幸福生活的喜悦和集体力量的坚定信念。由此看来,人们通过对作品的理解和演绎,将自身的歌唱热情全部投入到歌曲中,丰富了情感世界的同时,也使身心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从而充实了整个人的精神世界,调动了人们对于生活和劳动的积极性,也更加坚定了演唱者的热爱歌唱、热爱集体、热爱生活的信念,从而增强了整个集体、社会的凝聚力。

广场群众合唱同时现代城市文化形象的重要代表符号。由于广场群众合唱的场所主要集中在广场、公园、社区或者学校等,所以,广场群众合唱在这些公共场合的出现,不但促进了合唱团体间的艺术交流,也为城市文明生活增添了艺术气息,同时展现了新世纪下城市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面貌。

4. 2广场群众合唱可以推广我国合唱艺术的发展

广场群众合唱是新世纪下广场文化的产物,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当代艺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合唱艺术在中国迅猛的发展,合唱群众的普遍体现在社会各个阶层,人们把对生活的理解以及对社会的责任全部融入到歌声里。在各種各样的节日里,合唱在群众中表现出的热情更是数不胜数,有小团体的几十人,有稍大的百人团体,更有上万人的歌咏团队,层出不穷,呈现出当代特有的新景观。所以,无论是在城市广场、社区还是公园都能见到群众合唱的身影;而且参与者的身份与职业也不受限,无论是干部、工人、还是学生,只要热爱合唱,都可以参加。目前,广场群众合唱己经成为我国参与程度最高的艺术形式和当今时代艺术文化的重要符号。

跟随当下文化的发展,媒体时代在更广阔领域里的应用与发展,合唱艺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时代意义。例如各个电台、电视台、网络媒体、手机平台客户端等都推出过各种形式的专题,有针对性的展现了合唱艺术的群众化,同时也调动群众对合唱艺术的热情有了很好的意义。近些年,各个电视台与中国音协合唱联盟共同推出各种各样的专题节目,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和自我展现的很多机会,获得大量创作者很多艺术实践者的认同。 所以,新世纪下的广场群众合唱活动,在社会各阶层以及文化媒体的积极参与下,必将在我国掀起一股群众合唱艺术的狂澜,不断的促进我国合唱艺术事业的广泛发展。

4. 3广场群众合唱有利于提高人的综合文化素养,丰富社区文化

广场群众合唱是综合审美、文化、音乐、协作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合唱参与者在学习和排练过程中,通过学习五线谱等音乐理论基础,收获一定的音乐文化知识;在不断的演出过程中,不但积累了演出与实践经验,而且也潜移默化的提高对合唱美、艺术美的鉴赏力,从而使自身的综合文化素养得到很大的提高。

参加广场群众合唱的人们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这些人大多是退休员工或干部,他们拥有很多空闲时间,每天的生活都很单调,也很少有类似群众合唱这种类型的娱乐活动,生活方式也缺少有活力与乐趣。很大一部分群体生活比较平淡,靠电视剧、打牌等打发时间。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这样的生活状态,有一个这样的群体,他们渴望对生活有更高质量的追求,有好听的歌曲可以让他们尽情的歌唱。由此,这些闲来无事的中老年人,可以通过广场、社区或公园等自发的组成一个规模的合唱团,再接受一些专业合唱的指导,久而久之,不但讓自己的生活不再单调乏味,同时,通过专业合唱的学习与理解,文化的理解艺术的修养加大了很大的提升空间。当每个参与社区合唱的人文化素养都得到提升后,那么,整个社区的文化氛围也随之变得丰富有趣。

总之,人们通过广场、社区合唱中的合作与交流,有着共同的兴趣喜好学,在实践的过程中,懂得了相互倾听彼此的声音,也学会了互相帮助和相互指导,促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更加和谐。所以,广场群众合唱不但使人们的综合文化素养提高了,还丰富了社区的艺术文化生活,无形中促进了整个城市及社会的和谐文明的进程。

4.4有利于提升城市的文化形象

现代都市文化承载着很多方面,其中,广场群众合唱是非常重要的形式。群众合唱在全国各个地区的广场、社区以及公园等公共场所,都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深受广大群众的追捧和来自不同阶层的喜爱与赞赏。这种群众合唱的艺术形式对纯粹与直接的表达情感的,参与者的普遍性与广泛性,对于情绪的宣泄和精神的寄托,以及集体的凝聚力的增强有很深远的意义,同时,广场群众合唱还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精神文明的不断提升。另外,这种艺术形式具备了很强的宣传方式,对提升人们的思想高度及树立远大的志向有非常好的教育意义。 广场群众合唱是作为城市文化形象的重要符号,主要活动在城市广场、社区、或者公园等公共场所,为现代的单调的城市生活增添了一道道高雅、亮丽的风景线。现如今,在全国的各个城市广场、社区里,从几十到几百,再到上千人的群众合唱活动异彩缤纷,层出不穷。它可以是小规模的社区歌咏活动,也可以是不同地区的合唱团间的合唱交流形式,还可以是类似激情广场大家唱的具有大规模的千人活动节目,在很大程度上,这些广场性质的群众合唱,都能够充分展示出新时代下人民群众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执着追求。绝大多数的广场群众合唱团,无论是在演出,亦或是排练的过程中,都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合唱艺术中,充满了极大的热情与动力,使广场群众合唱团员们能够真正做到代表一个城市、一个地区,合唱艺术体现出文化素质与艺术的深度。此外,除了城市开展和组织不同形式的歌咏比赛以及文艺表演活动外,时常开展广场合唱活动,还能促使不同城市、不同社区间群众对合唱艺术的交流。久而久之,随着广场群众合唱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与我国合唱事业的不断发展,广场群众合唱己逐渐成为城市文明的“地标性建筑”,充分的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

5广场群众合唱的发展模式

进入崭新的21世纪以来,中国的文化时代有了很大进步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社会的整体文化朝着多样性元素发展。广场群众合唱在近些年的发展中,不断的升级与扩大,并注以新鲜的血液,被社会各个阶层所喜爱和追捧。在广大业余爱好的共同努力下,己经不是简单的爱好或自我愉悦的阶段,他们通过自我的学习探索和实践,己经具备理论基础审美基础的专业水准的艺术高度,基本做到了将合唱艺术融入生活并感受到生活。广场群众合唱艺术也因为自身独有的广场性与多样性,不断的带给专业合唱以惊喜和启发,整个社会文化从而得到了多种艺术元素相互影响相互发展融合的新趋势。

5. 1融入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

我国主要是以汉族为主体,民族众多的多少数民族国家。不同的民族孕育着其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而民歌作为一个民族音乐的灵魂象征,经过时间的洗礼,在艺术的长河中闪耀着璀璨的光芒。尤其是个别少数民族民歌,由于其民族本身对外界的封闭性,使得该民族的音乐也为之蒙上了一层神秘而诱人的面纱,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她的神秘与魅力。比如,牧歌在蒙古族里的出现,是这个民族真切的劳作日常生活整体生活状态的体现。其中,长调牧歌最具特色。长调的曲调悠扬,连绵起伏,给人一种荡气回肠的感受,比如《嘎达梅林》。再如,云南地区少数民族比较多,由于他们生活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的特殊性,被赋予得天独厚的好嗓音。云南的民歌以山歌和小调居多,形成于山野和田间劳作中,极具民歌艺术魅力,一唱出来,瞬间便能唤起人们心中的激情,例如《小河淌水》等。

少数民族的生活与大自然的接触十分亲密,才成就了其民歌异彩斑斓,数不胜数,在世界民族音乐文化的长流中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民族灵魂。而当今广场群众合唱缺少的正是特色与灵魂的元素。中国的合唱艺术应该从少数民族音乐那里汲取更多的灵感与创作元素,不断的吸收来自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与元素,与当代广场群众合唱艺术相结合,使两种风格迥异的艺术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著名的音乐家、指挥家谭盾先生,生长在湖南长沙,他将自己本土的元素融入到现代的音乐创作中,呈现出很卓越深厚的本土文化特征性很强的艺术作品,包容大型合唱大型交响乐很多音乐领域。比较有民族特色和充满灵性的代表性作品有《水乐》、《女书》等等。所以,广场群众合唱中适当的加入民族元素与自然元素,将之与本民族的特色相融合,将给我国的合唱艺术带来不可估计的发现与惊喜。

5. 2增加适合群众合唱的新作

随着我国合唱艺术的不断发展,广场群众合唱作为一种群众文化艺术,在社会文明的进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然而,广场群众合唱的发展速度十分迅猛,适合群众合唱的优秀作品的创作却一直停滞不前,阻碍了群众合唱艺术的进程。对于合唱的写作者来说,往往忽略了适合群众合唱的作品,群众合唱艺术往往被认为不够高雅,当今群众合唱的综合文化素养都在不断的提高,合唱艺术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带来更加多元的可能性。所以,我们要把合唱艺术与群众文化的关系摆正,充分发扬广场群众合唱的优势与作用,使我国的专业合唱和群众合唱共同进步,同步发展。

当下的群众合唱作品中,含有商业因素的作品和重复以往、没有新意的作品占大多数,合唱的曲目库的作品也相对单一,缺少这个时代的特征以及民族特有的文化色彩。合唱写作者应该从从大自然出发,从本土民族出发,不断的吸收我国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元素;从歌词写作和曲调创作出发,创作出拥有中国本民族文化特色的合唱作品。同时,也可以对原有的民间民歌进行调式、调性和曲式结构的改编,并加以再度创作。这样,不仅使多种文化元素得到完美融合,还能够对即将被世人遗失的音乐文化进行保留和挽救。

5. 3丰富群众合唱的表演艺术形式

合唱是以群众的歌声为主体,以表演形式为载体的综合艺术。合唱艺术与表演艺术在某种程度上是有共同特点的,但是他们又各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肢体语言作为表演艺术的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合唱艺术中不可或缺的艺术表演的形式。所以,只有做到合唱艺术与表演艺术二者的完美融合,才能从整体上提升广场群众合唱的艺术形式。

合唱是一种综合歌唱、表演、舞台、文学等门第的艺术形式。人的声音在合唱艺术中起到主体作用,同时承载着表演者的身体视觉语汇。往往,合唱在舞台上稍稍有表演形式上的肢体动作,一个姿势,一种表情,便能引起台下聽众的反应与共鸣。广场群众合唱作为一种广场文化活动,由于活动场所的广阔性和环境的嘈杂感,就促使着参唱人员不断的训练肢体语言的演出形式,再加以与歌曲风格相适应的服装与配饰,做到无论是在听觉上还是视觉上,都能很好的吸引观众的耳朵与视线。当然,广场群众合唱与表演艺术的结合,并非单纯、表面上的粗略结合,也更不能为了表演而表演,合唱艺术在呈现的过于概念与呆板的肢体语汇是非常跳跃融会不通的,不仅不会有好的效果,同时还会连带合唱作品本身的完整感。因此,我们在追求高质量的合唱水平的同时,要注重表演的艺术形式与合唱的完美、自然融合。在当下呈现出更加广阔与包容文化生态,展现出更加丰富与饱满的合唱艺术形式。不论是专业合唱还是广场群众合唱在演出的时候,要针对不同的合唱作品采用相对应的表演形式,顺应作品风格和内容的需要,从而达到听觉与视觉上的完美统一。例如,军旅性质的合唱、校园文化的合唱、拥有戏剧元素的合唱和具备少数民族音乐的合唱等等,这些作品无论在内容取材上,还是风格特征上都各有特色,所以,在演出的过程中,要配合以相对应的表演形式,如简单的舞蹈动作、服装造型或者乐器伴奏等等,使整个合唱作品无论在听觉上还是视觉上都变得饱满与丰富。

综上所述,广场群众合唱的发展模式要顺应当今时代发展的潮流,在不断的提高群众的综合音乐文化素质的前提下,更多的是发掘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里所蕴含的新鲜元素和自然界本来存在着的各种各样的声音与物质,使之与当代广场群众合唱艺术相结合,并加以创新和改编,创作出专属于中国民族时代特色的合唱作品。同时,优秀的合唱作品和优秀的合唱团队,应配以适合的表演艺术形式才得以更加优秀和完美。

6结束语

广场群众合唱的兴起和发展是21世纪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结果,是音乐文化艺术的时代产物。我国作为年轻的合唱发展国家,要牢牢把握住广场群众合唱带来的影响与社会功能。同时也要充分认识我国广场群众合唱发展的优势与劣势,采取合理有效的排演模式,让我国的合唱在群众艺术发展道路上不断发展壮大。

本文试图从合唱的艺术性质出发,探讨我国广场群众合唱的现状,分析我国广场群众合唱发展的优势与不足,通过与合唱的发源地欧洲相比较,找出我国广场群众合唱与国外的巨大差距,以及所面临的发展和挑战,试图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广场群众合唱发展的政策建议进行分析探讨。通过分析发现,我国广场群众合唱虽然己经成为当今社会最广泛的艺术活动,但是整体艺术素质还是不高,群众的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度还不够,最主要的是在群众合唱中缺少专业的指挥辅导,整体的合唱水平在国际合唱水平中还十分的薄弱。我国广场群众合唱文化函待提高艺术综合水平,要完成这一升级,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必须结合广场群众合唱的实际情况实行分阶段实施的战略,同时还需要政府和文化部的支持,文化部需要调动专业的指挥人才,融入对广场群众合唱的专业指导与排演,让每一位合唱人员对合唱艺术获得正确的认识和真正的审美。群众更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合唱的演唱技巧,提升自身的鉴赏能力,全身心的投入到合唱艺术中,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团结一心,为我国合唱艺术的发展奉献一份热情与力量。

参考文献

[1]汪昌莲. 惟有规范 广场舞才能跳出文明范儿[N]. 珠海特区报,2019-06-24(004).

[2]广州大学副研究员 人文地理学博士 姚华松. 广场舞大妈只会扰民?你想错了[N]. 中国青年报,2019-06-20(002).

[3]张静波.全民健康时代大众广场舞健身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技风,2019(17):250.

[4]黄瑛.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广场舞对传统民间舞蹈的传承意义[J].中国文艺家,2019(06):98.

[5]俞萌萌.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文艺家,2019(06):270.

[6]马婉红,刘宏秦.渭南市广场舞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11):248-249.

[7]万莲姣,王海燕.广场健身舞与中国公民女性主义/性别审美[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3(03):123-133+138.

[8]李文浩.广场舞对美的建构、消解与反叛[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3(03):117-122+138.

[9]彭梅.群众广场舞蹈的社会作用与发展对策探析[J].传媒论坛,2019,2(08):172-173.

[10]路晓华.如何发挥广场舞在群众文化生活中的作用[J].戏剧之家,2019(14):246.

[11]翟妮娜.浅谈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传播力研究,2019,3(10):14.

作者:李建

第2篇:社会心理学理论视角下的广场舞伴奏音乐扰民冲突研究:基于×广场舞队的个案分析

摘    要:廣场舞不仅是一项全民健身活动,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对广场舞引发的利益冲突现象的阐释要深入分析广场舞参与者的社会心理。运用个案研究法和逻辑分析法,通过对×广场舞队成员的访谈,立足于当前中国社会多元文化并存的这一特征,探讨×广场舞队的老年女性参与者的自我角色冲突。研究认为:当前中国社会同时存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国社会主义社会集体主义文化和西方文化,受这3种不同文化影响的×广场舞队老年女性参与者的不同自我角色相互冲突。×广场舞队老年女性参与者面对多重自我角色冲突时,要进行自我角色调适。×广场舞队的伴奏音乐扰民冲突体现了某市某社区中的居民对社区公共场所中的广场舞活动的赞同性共识的缺失,对广场舞伴奏音乐扰民冲突的解释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多元化解释”相关。×广场舞队的老年女性参与者在个人层面出现多元社会文化认知混融、多重自我角色共存现象,×广场舞队的老年女性参与者个人对“广场舞伴奏音乐扰民”解释中的自我角色意识缺乏被其他居民共认的解释依据,其自我角色是多元文化“嫁接”形成的,“主我”与“客我”难以统一。×广场舞队的老年女性参与者个人在广场舞活动中要采取“一般化的他人”的态度,在内心要形成利益冲突时的程式化反应。当社区其他居民对该广场舞伴奏音乐引发利益冲突的同一情境作出一致解释时,“主体间性”会随之出现,广场舞活动才能正常进行。

关键词:广场舞;自我角色冲突;文化多元化;全民健身;音乐扰民

当前,广场舞已成为中国许多老年女性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方面,广场舞能够满足参与者强身健体的需求,例如,袁空军 等[1]认为,参与广场舞能够明显改善老年女性的身体动平衡能力;杨子燚 等[2]的研究证实:“广场舞锻炼可以改善老年女性的工作记忆能力”。另一方面,也有研究者[3-4]认为,广场舞是一种文化现象,广场舞活动是老年女性度过日常闲暇时间、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途径,也是其展现个性与“女性美”的重要方式,能体现其对自我角色的诠释。这种诠释与其所经历的中国社会主义社会不同发展时期的社会文化形态息息相关。出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老年女性自我角色深深地烙上了中国社会主义社会不同发展时期社会文化思想的印记,在当前多元文化并存的中国社会中,中国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对自我角色有不同的认知。中华民族传统思想中重视塑造成年女性的家庭角色,建构成年女性“家庭我”的角色;中国社会主义社会集体主义思想赋予女性通过集体体现自我价值的权利,塑造“集体我”的角色。这些女性广场舞参与者的不同自我角色意识对其参与广场舞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何理解中国社会主义社会不同时期不同社会文化影响下中国女性多重自我角色及其相互之间的冲突?

当前,学术界关于社会文化对广场舞参与者自我角色认同的影响的研究主题主要集中于3个方面:1)个体历史记忆对其广场舞参与行为的影响。例如,有研究者[5]认为,成长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集体主义文化背景下的女性参与广场舞是试图通过“集体而舞”的形式重塑自我角色,将参与广场舞视为是寻找集体归属感的重要途径。2)中华民族传统思想中的家庭女性角色思想对广场舞参与者的影响。例如,杨君 等[6]认为,参与广场舞的中国都市女性凸显了其重塑女性角色的强烈意愿,是一个主体性的建构过程,但同时又受到“母亲”“妻子”角色所代表的家庭角色与家庭责任的影响。3)个性意识对广场舞参与者的影响。例如,有研究者[7]认为,中国的广场舞的兴起体现了参与者个性意识的觉醒,其已经成为个体表现自我的形式,相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集体主义文化背景下的“集体舞”,广场舞参与者更多是在“为自己而舞”。以上研究者认为,中国社会主义社会不同发展时期的社会文化形态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而是以一种广场舞参与者个体记忆和个体自我角色塑造的方式传承了下来,并不断形塑着个体对自身角色的认知,以及影响广场舞参与者的个体行为。上述研究虽然就中国社会主义社会不同发展时期社会文化形态对老年女性广场舞参与者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但缺少对中国社会主义社会不同发展时期女性自我角色意识的比较分析。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女性个体的自我角色认知具有多重性,Brewer等[8]认为,个体自我角色由“个体我”“关系我”和“集体我”3个部分组成,三重自我在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会同时存在,但不同社会文化会影响个体对三重自我的选择[9],进而使得个体在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选择不同的自我角色。王進 等[10]对中国居民的三重自我角色进行了分析,其认为中国现代社会同时存在包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国社会主义社会集体主义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三重文化,分别塑造出中国居民的三重自我角色:“关系我”“集体我”和“个体我”,并且三重自我角色相互作用,形成了“混融我”[10]。 在此基础上,笔者通过个案研究法将进一步分析不同自我角色如何影响当前的广场舞参与者中的中国老年女性。这是本研究关注的第一个问题。

在广场舞出现于中国大街小巷的过程中,出现了与通过广场舞获得身心健康的广大参与者相对立的诸多社会矛盾激化现象,例如,广场舞参与者强占篮球场、广场舞音乐扰民等。许多学者对这些社会矛盾激化现象进行了阐释,例如,潘凤英[11]将其原因归结为“广场舞爱好者自律性不强”“有关广场舞的法律不健全”及“社区体育场地相对匮乏”。舒刚民[12]认为广场舞引发的社会矛盾激化现象既体现了不同人群之间的观念差异和权益争夺,也是部分地区公共体育场地不足、部分城市公共体育服务滞后导致的。姚伟华[13]通过实证研究认为,广场舞引发的社会矛盾激化现象是当前中国多元社会文化冲突的体现。本文结合已有研究,以×广场舞队(本文的“×广场舞队”为上海市××社区的广场舞队)为研究对象从社会心理学视角对广场舞音乐扰民冲突的原因展开分析。×广场舞队的日常参与人数在50人左右。按照参与频次及在×广场舞队中的参与表现将该广场舞队参与者分为3类:核心成员、骨干成员和边缘成员。“核心成员”是×广场舞队的带头人,是×广场舞队的创建者,共3人,她们主要负责日常活动的组织、广场舞器材的保管及广场舞动作编排等。“骨干成员”是×广场舞队的固定参与者,是×广场舞队带头人的主要追随者,她们经常会集体参加广场舞比赛,×广场舞队的“骨干成员”有18人。“边缘成员”参与×广场舞队活动的频次较低,并且不会固定地选择加入某个广场舞队,而是随机参与不同的广场舞活动,这部分参与者的人数难以准确计算。通过对×广场舞队的部分老年女性进行个案研究,运用逻辑分析法从社会心理学视角对×广场舞队的伴奏音乐扰民现象的根源进行分析。

1   受中国社会主义社会集体主义思想影响的老年女性的多重自我角色

角色期望指的是社会规范对社会角色的期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国社会主义社会集体主义文化及西方社会文化对女性具有不同的角色期望,包括有一系列的行为规范及角色定义,规训女性要有合乎行为规范的行为方式。在中国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不同的角色期望构成了当前中国老年女性的多重自我角色。

1.1  中华民族传统思想与“家庭我”

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家庭生活是第一重要的社会生活[14],家庭观念在中国社会一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乡土中国》[15]一书中,费孝通认为,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家”往往是与“族”联系起来的,在家族中,“父子”和“婆媳”构成2条主轴,但“父子”这一轴最为核心,“婆媳”这一轴处于依附地位。女性不是作为独立个体而存在的[16]。在日常生活中有关女性的行为也有一系列具体的限制,例如,《礼记·内则》《礼记·曲礼》中均有记载:“妇事舅姑,如事父母”;“听于无声;视于无形”[17]。在中国近代,“妇道”被视为女性最高行为准则[18]。因此,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女性最重要的角色是“家庭我”,以家庭为主、承担家庭的主要日常家务。当前,中国的大部分老年女性具有的家庭双重角色是“妻子”和“母亲”,这2个角色都要求以家庭为重心。

1.2  中国社会主义社会集体主义思想与“集体我”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兴起了妇女解放运动,“妇女是否得到解放被当作一个国家民族独立、民主建设程度的重要标志”[19]。在婚姻方面,女性婚姻自由得到法律保障。在经济建设方面,鼓励女性积极参与国家经济建设,女性不仅获得了工作的权利,而且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女性不仅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得到了凸显,而且在受教育方面,同样享有受教育权利。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各种革命歌曲及文化娱乐活动成为宣传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的重要途径[20],扭秧歌便是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其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具有团结人民群众的功能,通过扭秧歌展现解放后劳动人民的精神风貌。

经历了妇女解放运动之后,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由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集体主义思想强调“集体我”,“妇女解放运动将个体从家庭中解放出来后,妇女又重新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再分配系统中,由此,每一个个体属于政府在行政上和经济上管理的对象”[21]334。在中国社会主义社会集体主义文化背景下,“集体舞”便是女性对自我角色在集体中的角色的认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性别文化中,与女性社会地位提高同时产生的是女性自我角色的“去性别化”。在性别意识上,女性形象男性化;在体力上,女性承受与男性同等的劳动强度[22]。

1.3  西方文化与“个体我”

西方文化特别强调个人的作用。近代西方文化的传入成为中国近代社会个体自我意识不断觉醒的重要助推力,人的个性解放更加凸显。“个性日益从外在约束中解脱出来,包括家庭和社会”[21]328,这是吉登斯认为的“去传统化”的过程。西方女权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集体主义文化背景下的女性解放不同的是,前者不仅主张女性能够平等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而且主张女性的价值观要进入社会各个领域。女权主义主张,女性不再是“为他人而活”,而是要有“一定属于自己的生活”,并要积极应对生活中面临的各种挑战[23]。现代西方社会的女性“个体我”角色是独立的,这种独立性不仅体现在个性层面,在集体中同样也有所体现。因此,在自我角色意识方面,现代西方社会中的女性不仅在工作中与男性竞争,而且凸显自我角色在集体中的独特性。

2   ×广场舞队的老年女性参与者的多重自我角色冲突

当前,在中国多元文化背景下,女性的角色具有多重性,不同的自我角色有时可能相互冲突。×广场舞队的老年女性参与者的“家庭我”思想要求自身围绕家庭,承担家务,教育子女。而×广场舞队的老年女性参与者的“集体我”思想一方面勾起了其对集体活动的向往,希望重新融入集体活动;另一方面,集体主义思想使得×广场舞队的老年女性参与者的个性趋向内敛、不出风头。最后,×广场舞队的老年女性参与者的“个体我”思想既要使自己从家庭中走出来实现自我價值,又要展现自己与众不同的一面。对于×广场舞队的老年女性参与者而言,不同的自我角色期望在其参与广场舞的过程中经常使得她们内心陷入两难境地。 例如,笔者调研中的H,H原是居住于农村的老年女性,并且是广场舞爱好者,因为替女儿照顾孩子而移居上海,H在得知所住社区有广场舞队后,试图重新参与广场舞,但其在家庭责任和参与广场舞之间产生了内心冲突,难以满足其经常参与广场舞的愿望。

H的境遇体现了×广场舞队的老年女性参与者不同自我角色的冲突。出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年女性对“集体舞”有一种集体性记忆,她们受中国社会主义社会集体主义文化影响,对女性自我角色的认知也深受集体主义文化的影响。因此,她们渴望在广场舞中找回青年时期的“集体我”,但×广场舞队的老年女性参与者的“家庭我”角色要求她们承担操持家务的责任。

×广场舞队的老年女性参与者的多元自我角色冲突不仅体现在是否参与广场舞方面,也对其女性自我角色期望有所影响。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国社会主义社会集体主义文化中,女性的“自我”角色是隐匿在集体之中的,独特的个性通常会受到排挤。相对而言,西方社会文化中的个性是显性的,而非内敛的,个体的自我角色主要是通过自身的行为来区分,西方社会的女性不只满足于“集体舞”,而是追求成为“集体舞”中的独特个体。

3   ×广场舞队的老年女性参与者在自我角色冲突时的调适

×广场舞队的老年女性参与者在面对不同的角色期望时内心常处于两难境地:一是要不要走出家门参与广场舞;二是要不要在广场舞舞台上展现自己的个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女性家庭角色思想中的“家庭我”对当前中国老年女性参与广场舞有一定的消极影响,而“集体我”“个体我”的角色期望对这些老年女性参与广场舞则具有积极影响。“家庭我”和“集体我”角色期望对×广场舞队的老年女性参与者个人体现个性具有消极作用,“个体我”角色期望则对×广场舞队的老年女性参与者体现个性具有积极作用。×广场舞队的老年女性参与者面临多重自我角色冲突时,经常要进行自我角色调适。

3.1  ×广场舞队的“核心成员”的“个体我”思想在自我角色意识中占主导地位

受西方文化影响较深的×广场舞队的“核心成员”更加强调个性的体现,在这些女性的自我角色意识中,“为自己而活”才是生活的价值所在。当这些“核心成员”的“个体我”在自我角色意识中占主导地位时,她们会将广场舞作为展现个性的舞台,并尝试成为广场舞队伍中的带队者。×广场舞队的“核心成员”有很强的表现欲,她们希望通过深度参与广场舞活动成为带队者,并凭借个人的魅力来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她们的广场舞队。在广场舞场域中,广场舞队的人数多寡往往成为评判带队者个人成就的重要标准。因此,×广场舞队的“核心成员”经常通过坚持带队、不断学习新的舞蹈动作、增加自身的亲和力等方式来提升个人在广场舞队中的影响力。笔者调研的N便是×广场舞队的一名的带队者,由其带领建立的×广场舞队,参与者众多,为此,其倍感自豪,并将广场舞作为第二事业,从准备器材、选择音乐,到广场舞排练成为她的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N认为,成为×广场舞队的带队者不仅能满足她的角色期望,而且在参与广场舞过程中能体现自己的与众不同。

3.2  ×广场舞队的“骨干成员”的“集体我”思想在自我角色意识中占主导地位

被访者R是×广场舞队中的重要参与者,属于×广场舞队的“骨干成员”,她对集体活动具有很高的认同度。其个人人生经历是其对集体活动认同度高而参与广场舞的重要原因,据其讲述,其青年时期曾参加过秧歌队,在年节、喜庆日子时就会有扭秧歌活动,并且其在扭秧歌时感到高兴极了。对于R而言,受中国社会主义社会集体主义文化影响的人生记忆成为她参与×广场舞队的重要原因之一。她通过重温集体活动怀念自己的青春时光,也是在集体活动中寻找归属感。然而,与×广场舞队的“核心成员”不同的是,该广场舞队的“骨干成员”中的很多人对成为×广场舞队的带队者并不感兴趣,她们更喜欢成为该队中的一员,而非成为具有鲜明个性的个人。她们是“跟随者”,无论是广场舞舞种的选择,还是关于集体活动的策划,在她们看来,相对于个人的偏好,与×广场舞队一起活动才是最重要的,她们对广场舞的参与方式在自我角色中具有明显的“集体我”倾向。

3.3  ×广场舞队的“边缘成员”的“家庭我”思想在自我角色意识中占主导地位

×广场舞队的“边缘成员”,很多是非常住居民,并没有成为×广场舞队的固定参与者,这类参与者参与广场舞活动的频次较低,参与程度不高。与前两类参与者相比,该类参与者通常更加重视“家庭我”角色,只有在料理完家务的情况下,才会选择性地参与广场舞。被访者W便是这一类广场舞参与者,其提及,一般情况下,是抽时间参与广场舞,有时一两个月不参与广场舞活动。对于该被访者而言,虽然她同样会参与广场舞活动,但在她的自我角色意识中“母亲”仍是自己的第一责任角色,参与广场舞活动只是闲暇之时的业余爱好,是对自己生活的一种调节。在她的自我角色期望中,参与广场舞活动的重要性位于照看子女之后,她认为“母亲”角色比追求实现自我角色更为重要。该被访者的这种角色排序是其选择低频次参与广场舞的原因之一。与其有同样自我角色期望的还有×广场舞队的H,在家庭责任和个人兴趣发生冲突时,她们均选择了承担家庭责任,在她们的自我角色意识中“家庭我”是最为重要的。

4   “广场舞音乐扰民冲突”中矛盾双方的自我角色分析

当前,在中国的城乡社区中,很多人对公共活动空间与个体活动空间的划分、对个体权利与他人权利的界定并没有形成共识,在广场舞活动中,这些认知的碎片化解释及差异引发了一系列争议与利益冲突,这些利益冲突既有城乡社区公共活动空间不足的原因,也与个体的认知与观念有关。城乡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的享有者在公共活动空间中具有何种权力与义务,不同居民主体并未形成共识。卢衍衡 等[24]认为,广场舞是在当前的中国城市中“陌生人社会”中,微观层面的“熟人”化的社会文化活动。这一社会文化活动是广场舞参与者自我角色的重新建构过程,在新的集体活动中,个体需要进行“主我”和“客我”的融合,而广场舞参与者自我角色冲突的出现是其自我角色建构失调的体现。米德[25]将自我分为2个部分:“客我”和“主我”,“‘自我’就是由‘主我’进行的、与存在于‘客我’的其他角色统一的行为主体。这一“‘自我’既是‘主我’也是‘客我’;‘客我’决定了体现‘主我’所针对的情境”。当个人的“主我”与“客我”实现统一时,个人与周围人的关系才能和谐,否则便会激化各种矛盾和出现利益冲突。广场舞伴奏音乐扰民冲突的矛盾双方的自我角色建构是一个共识形成的过程,矛盾双方对社区公共活动空间中开展广场舞活动的“共识”难以形成,笔者认为,这与当下中国出现的一些社会现象的“文化多元化解释”有关。

中国的一些社会现象的文化多元化解释具有自身的特点。这与中国现代社会发展进程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各方面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用40多年的时间在很多方面走完了西方国家历经几百年才实现的发展之路。但是,在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进程中,一方面,中国当前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另一方面,中国社会发展又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在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中国社会主义社会中并未完全消失。肖瑛[26]认为:“当前,中国社会中同时存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农业文化和工业文化3種不同的社会文化形态”。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会受由不同社会文化演化而来的文化形态的影响,城乡社区同一公共活动空间中的不同活动主体通常对该公共活动空间中的文化活动的认知会有差异。同时,因西方文化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集体主义文化的碰撞,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的“中庸”与西方文化中的“理性”思想具有本质区别,当两者结合时,会出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抵触西方文化的情形[27]。而当在中国社会主义社会集体主义文化背景下出现不同文化形态相互冲突的情形时,个体在面对这种混融的多元文化时会出现“多元化解释”现象。“多元化解释”是指:一方面,由于多元文化的存在导致个体对同一自我角色以不同的行为规范进行解释的可能;另一方面,也存在个体对多元并存的文化进行“投机性选取”解释的现象。在解释“广场舞音乐扰民”时,由于缺乏一种被大众所共有的文化规范体系,各种观念混融于广场舞这一特定的社会文化活动场景中,个体游离于不同认知程度的社会文化规范体系中。当广场舞参与个体在面对“伴奏音乐扰民”冲突时,会出现多重自我角色行为规范的解释。在利益驱使下,其很可能会将解释“情境化”,选择最符合切身利益的解释为自身行为辩解。本研究调研的×广场舞队便是如此。该广场舞队的广场舞活动曾遭遇过社区居民抵制,2018年夏天某日,社区中的一些人向×广场舞队领队当面提出要求停止广场舞活动,原因是广场舞音乐影响他们睡觉。×广场舞队不同意停止活动,几个人试图强行抢夺音箱,双方因争执不休甚至发生了轻微的肢体冲突,后经警方调解,该事件才得以平息。在此之后,×广场舞队经常被投诉广场舞伴奏音乐扰民。而对此,×广场舞队也经常“策略性”地应对,有投诉时就将广场舞音乐声调小;没有投诉时,就将广场舞音乐声再调大。而×广场舞队的参与者D在笔者调研时也提及,其认为广场舞音乐并未扰民,是因为有些人喜欢安静,有一点声音就认为是扰民,就会投诉。其还认为广场舞活动时间是晚间八九点,没有人会在晚间八九点时就入睡。从×广场舞队参与者D对广场舞伴奏音乐是否扰民事件的解释中可以发现,其对×广场舞队的伴奏音乐扰民的解释更多是基于自身作息规律作出的解释。虽然她承认他人具有享有安静生活环境的权利,她所在的×广场舞队的活动应有不惊扰他人安静生活的义务,但其对这一“权利与义务”关系用另一话语解释了,即其基于自身利益出发进行的解释。从其自身参与的广场舞活动来看,×广场舞队活动的时间段不属于晚间人们入睡的时间,那么,其便认为×广场舞队的伴奏音乐并未扰民。

5   结束语

当前,中国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城乡社区为不同的文化活动创造了公共活动空间,各种文化相互碰撞,共同作用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实践。广场舞是当前中国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广场舞的兴起和普及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息息相关,而“广场舞伴奏音乐扰民”冲突则与中国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形成的“陌生人社会”相关。多元文化形塑了×广场舞队的老年女性参与者的多元自我角色和在×广场舞队中的不同角色,同时,多元文化的混融为×广场舞队伴奏音乐引发冲突的“多元化解释”提供了可能,但是,这对×广场舞队伴奏音乐扰民冲突双方就广场舞的积极作用形成共识产生了负面影响,从而使得“广场舞伴奏音乐扰民”的投诉者对广场舞音乐与自身利益发生冲突时没有在权利与义务方面形成可调和的共识。笔者认为,这是导致×广场舞队伴奏音乐扰民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中国城镇化建设的逐步推进,大量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并在城乡社区中汇聚,社区公共活动空间中的广场舞活动引发的冲突也日益凸显。如何重构城乡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维持社会和谐、创建文明社区成为城乡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议题。本文从社会心理学理论对×广场舞队的伴奏音乐扰民冲突进行分析,从“多元文化”延展出“多元化解释”,尝试分析上海市×社区公共活动空间中存在的居民利益冲突问题,有助于查找×广场舞队的老年女性参与者个人自我角色重构中存在的深层原因。

在本研究中,×广场舞队的老年女性参与者在个人层面会出现多元文化混融、多重自我角色共存现象,这些×广场舞队的老年女性参与者个人在对“广场舞伴奏音乐扰民冲突”进行解释时自我角色意识缺乏被其他居民共认的解释依据,其自我角色是由多元文化“嫁接”形成的,“主我”与“客我”难以统一。在上海市的该社区建设过程中,如何使该社区居民对广场舞的积极作用形成共识十分重要,这是一个社会行为逐渐规范的过程,也是广场舞引发利益冲突的“解释话语体系”的构建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并不意味着只能存在单一文化或者广场舞参与者的唯一自我角色,而是×广场舞队的老年女性参与者个人在广场舞活动中建立“一般化的他人”的意识,×广场舞队的老年女性参与者要在心理层面形成利益冲突时的程式化反应。当社区居民对广场舞伴奏音乐扰民冲突的同一情境作出一致的解释时,“主体间性”①会随之出现,广场舞活动才能正常进行。

注释:

①本文的“主体间性”指的是“两主体共同处于一个共享的公共活动空间,虽然两者无互动,但是两主体的文化、语言是相同的,两主体拥有一个共享的公共活动空间,并互为主体”。

参考文献:

[1]  袁空军,吴加弘. 广场舞和太极拳锻炼对中老年女性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41(3):82.

[2]  杨子燚,梅剑,陈爽,等. 太极拳和广场舞锻炼对女性老年人工作记忆的影响:一项ERP研究[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9,34(1):82.

[3]  周怡. “大家在一起”:上海广场舞群体的“亚文化”实践[J]. 社会学研究,2018,33(5):40.

[4]  CHEN,CAROLINE. Dancing in the street in contemporary beijing: improvised uses and long-life practices within the urban system[C]//Proceedings of the 6th conference of the pacific rim community design network, Guangzhou:[s.n.], 2007.

[5]  孙来斌,胡倩倩.  “文化强国”视野下的广场舞:关于广场舞流行原因和社会影响之检视[J].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1(4):14.

[6]  杨君,冯燕. 都市女性情感的自我表达与主体性建构:迈向经验解释的广场舞群体[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25(3):96.

[7]  杨君,诸秋纯. 表演的惯习:广场舞群体的生活方式变迁与自我呈现[J]. 天府新论,2017,32(4):125.

[8]  BREWER M B, GARDNER W.  Who is this we? levels of collective identity and self-representation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6, 71(1): 83.

[9]  TRIANDIS H C. The self and social behavior in differing cultural contexts[J]. Psychological Review, 1989, 6(3): 506.

[10]  王進,李强. 当代中国人的三重自我及“混融自我”[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40(5):215.

[11]  潘凤英. 广场舞纠纷背后的理性思考和对策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35(4):25.

[12]  舒刚民. 冲突与治理:广场舞现象的社会学审视[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0(8):27.

[13]  姚伟华. 文化认同视域下广场舞健康发展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7,31(2):60.

[14]  梁漱溟. 中国文化要义[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49:29.

[15]  费孝通. 乡土中国、生育制度、乡土重建[M]. 北京:商务出版社,2012:40-45.

[16]  杨剑利.  女性与近代中国社会[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4.

[17]  陈戍国. 礼记校注[M]. 长沙:岳麓书社,2004:1-193.

[18]  陈东原. 中国妇女生活史[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30-31.

[19]  刘晓丽. 1950年的中国妇女[M].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4:1.

[20]  王克霞. 革命与变迁:沂蒙红色区域妇女生活状况研究[M].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69.

[21]  阎云翔. 中国社会的个体化[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

[22]  胡丹. 农村集体化时期女干部身份认同的性别困境:口述史的集体记忆[J]. 中国农村研究,2018,16(1):27.

[23]  乌尔里希·贝克,伊丽莎白·贝克·格恩斯. 个体化[M]. 李荣山,范譞,张惠强,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62-236.

[24]  卢衍衡,钱俊希. 从“熟人社会”到“生人社会”:广场舞与中国城市公共性[J]. 地理研究,2019,38(7):1609.

[25]  米德. 心灵、自我与社会[M]. 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299.

[26]  肖瑛. 风险社会与中国[J]. 探索与争鸣,2012,34(4):46.

[27]  张广森. 中国非典型现代性的人性矛盾论析[J]. 长白学刊,2006,21(2):47.

作者:王立志 陆小聪

第3篇:试论广场舞在广场文化活动中的积极作用

【摘 要】作为一种用身体来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舞蹈受到了广大群众的青睐。尤其是在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的今天,人们的心态较以前相比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一种独特的群众广场文化。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的研究,就广场舞在广场文化活动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希望对相关领域的工作有所启发。

【关键词】广场舞;广场文化;积极;作用

一、广场舞的类型及其文化功能

至20世纪90年代开始,早已风靡世界的广场舞渐渐传入中国,开始日益关注文化的建设,所以广场舞蹈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借此传达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状态。其实,广场舞不是狭义的舞蹈种类,而是多舞种融合的艺术形式,大批原本濒临消亡的民间舞蹈也通过广场舞的形式得以重生,具有独特的“人多齐舞”的表演特点。像芭蕾舞、扇子舞、踢踏舞等不论是现代的还是民间的、流行的都能放在广场上表演。

广场舞的类型大致可归纳为四种:第一种是原生态的舞蹈,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厚,是很多新创舞蹈的基础。它多源于当地生活,广泛分布在农村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种类繁多且在广场舞中占据很大的比例。比如新疆舞蹈、草原上的蒙古舞蹈以及朔州的踢鼓子秧歌等,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在节假日,由群众自发组织表演。第二种是在原生态舞蹈的基础上加工和整理的舞蹈,既保留了原生态舞蹈的原汁原味,而且紧跟时代潮流,掺杂了部分流行因素。比如,忻州原平的《凤秧歌》,山西的《高台花鼓》、忻州原平的《凤秧歌》等都是典型的代表。第三种是根据民间舞蹈素材创作出的新型广场舞,它打破了传统因素的限制,在编导、舞蹈、音乐等方面进行自由创作,极大地丰富了广场舞的内涵。像老少皆宜的北京《新秧歌》、晋城快板舞《夸晋城》、运用芭蕾再创造的舞蹈《花儿朵朵》等。但是其失去了传统舞蹈精华的依托,无法成为广场舞中的精品。第四种是踏歌型的广场舞。该广场舞起步较晚,类似于交谊舞的节奏,随音乐的高低音节奏而踏出有序的步伐,比如常见的节奏有中三中四、快三快四以及慢三慢四等,受到了中老年的广泛欢迎。

广场舞具有特殊的表演形式和表演内容,不受性别、年龄限制,不论是什么舞蹈功底的人,都能随心所欲,以热情欢快的集体舞形式来演绎舞蹈艺术,尽情舒展自己的个性。同时,广场舞也是艺术和体育的完美结合,不仅能起到放松健美的作用,而且也能缓解压力、释放心情,在娱乐中增强人们的体质。人们在音乐中翩翩起舞,将自己的感情都融入舞蹈中,一动一静,具有深远的意境。当前,广场舞已经成为人们陶冶性情、愉悦身心的时尚运动,以舞蹈艺术的优雅潜移默化的培养着人们的气质。

二、改善群众广场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规范广场舞的发展

很多群众反应广场舞的噪音污染十分严重,已经影响到了日常的休息,所以很多人对此深恶痛绝,产生了抵触心理。因此,当地政府要对排练时间和场地进行整治规范,比如硬性规定在上午8点以前,中午中午2点到4点中间,以及晚上10点以后都不允许在进行该项活动,否则采取一些强制性的处理措施,为周围居民营造一个舒适良好的休息环境。在政府资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为参与者配备无线耳机,将噪声污染降到最低,还可以借助各大媒体等舆论平台的作用,宣传广场舞规范发展的建议,使人们认识到规范广场舞发展的必要性。另外,可以通过加强宣传,强化民众对广场舞的认可,排除其摒弃情绪,让广场舞与民众间能相互理解、包容,从而促进广场舞的规范化发展。总之,广场舞的规范发展,需要政府、媒体、广场舞者及周边民众的共同努力。

(二)进一步加强政府部门对公共场所的建设及对公共设施的投资

广场舞场地缺失和音响设备落后是现阶段广场舞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必须要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就场地来说,在进行市政规划时,加强城市广场和公园的建设,为广场舞的进行提供公共的场所,这也是推广广场舞的根本途径;其次,就音响设备来说,政府可以加大该方面的投入,在公共场所配备高档的音响设备和无线耳机,为群众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其余时间即存放在社区等场所,这不仅确保了公共资源的安全性及被合理的有效利用,同时还有利于广场舞的健康发展,是服务型政府服务民众的一种新形式,促进了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

(三)加强官方的宣传和推广

考虑到广场舞对群众身体健康和弘扬社会正能量方面都有积极作用,所以要充分发挥官方宣传的优势,采取多种渠道和多种方式对广场舞进行正面的宣传和推广。由于广场舞的主要对象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所以对街道社区和当地的新闻媒体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不仅要注重宣传的手段和方式,而且也要注重宣传的力度。一方面,媒体需要向人们普及广场舞的积极作用,以及训练的方法和时间等;其次,社区也应该抓住时机,多组织一些相关的文艺演出,大力推广广场舞,在调动群众积极性的同时,也促进了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使广场舞建设深入人心,推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四)加强对广场舞文化的发展

现在的广场舞已经从原来比较单一的形式发展为更具特色的舞蹈形式,不再是安逸的健身舞或者扭秧歌等,出现了民族舞、交谊舞以及现代舞等,不断丰富着其内涵,受到了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欢迎。作为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广场舞现在更多地被当成一种健身的方式,随着欢快的节奏,舞出各种姿态,美感已经变得不是那么重要了,人们更注重的是一种身体上的健康;在健身的同时,广场舞还能健心,让人们在热闹的舞蹈中,陶冶情操,提高品位,促使人们走出家门,在欢快的节奏中释放自己,体会快乐。同时,人们在参与广场舞活动的过程中还能提升自信心,肯定自我价值,促进了身心的全面发展,而这是在家打麻将、看电视或是上网打游戏所无法比拟的。

当前,尽管广场舞团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其缺乏专业的指导,没有权威的教练带领所以导致广场舞在动作、节奏等方面并不规范。因此,需要当地政府进行宏观调控,一方面通过居委会或者文化馆招聘的方式,吸引优秀的人才加入到其中;其次,也要奉行走出去的政策,鼓励部分人才到专业的舞蹈团队中学习,接受更好的指导。在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下,使蹈团队更加专业、科学的练习,提高其舞蹈动作的规范性。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全面推进城市文明建设的今天,广场舞作为一种全民愉悦活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成为城市文化状态的一个标志。广大群众参与到广场舞建设中去,在欢快的音乐节奏中释放自己的个性,放松自己的心情,传递出一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当地政府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加大资金支持和人才投入,促进广场舞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俞祝琴. 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J]. 大众文艺,2014,21:20+6.

[2] 龙燕梅. 广场舞在群众文化中的作用研究[J]. 大众文艺,2013,23:14.

[3]杨波. 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 大众文艺,2015,14:15.

[4]王芳. 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 科技创新导报,2012,29:241.

作者:胡彩芬

第4篇:美久广场舞兔子舞,美久广场舞兔子舞教学,就爱广场舞

当代广场舞融入现代舞蹈的意识、行为和形式,从而形成具有现代广场舞蹈的风格。21世纪的广场舞,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不同年龄层次的人肯定,大家都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年轻人和老年人的互动也为广场舞增加了许多的乐趣。广场舞作为在现代城市广场发展的产物,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成为了一种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它一方面反映着城市社区的完善程度,一方面体现着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活满意度,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和象征。

广场舞在公共场所由群众自发组织,参与者多为中老年人,其中又以大妈居多。广场舞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舞蹈,是专属于人民群众的舞蹈,因为民族的不同,地域的不同,群体的不同所以广场舞的舞蹈形式也不同。

因着美久广场舞兔子舞的易学性和娱乐行,美久广场舞兔子舞已经跳到大江南北,成为广场舞爱好者最喜欢跳的舞蹈热门之一。

有很多喜欢美久广场舞兔子舞的爱好者,但是不知道美久广场舞兔子舞的舞蹈视频去哪里找,来来来,让万能的小编给你推荐一个广场舞神器,就爱广场舞APP。

就爱广场舞APP,上面有广场舞视频大全、广场舞歌曲大全、美久广场舞视频大全,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学习最广场舞视频,也可以将您自己的视频、照片,与全国舞友交流互动,同时在学习、分享的过程中,赢取金币,兑换各种您喜欢的商品。

截止2016年,就爱广场舞已经累积线上会员300W+,服务1亿广场舞用户,每日活跃数十万人次,已然成为广大广场舞爱好者发展兴趣爱好、进行互动交友的首选平台。

目前,就爱广场舞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广场舞社群。在未来的3年内,我们将致力于服务更多中老年人群体,让全国上亿广场舞爱好者享受到专业舞蹈资源服务,获得高质量活动赛事的参与机会,提高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丰富大众精神文化生活。

就爱广场舞APP,部分截图

第5篇:广场舞康巴情_康巴情广场舞教学_康巴情广场舞动作分解_就爱广场舞

http:///

广场舞康巴情_康巴情广场舞教学_康巴情广场舞动作分解_就爱广场舞

歌曲《康巴情》是由歌手廖芊芊演唱的一首歌曲。

雪后融冬,被誉为“民族天籁之音”、“湖南刘三姐”的知名歌手廖芊芊发布了她的最新单曲《康巴情》,歌曲由百慕文化全网发行诚意推荐,词曲由中国歌剧舞剧院青年导演李双雄老师创作,编曲则为曾制作过草原大热金曲《套马杆》的知名音乐制作人李凯稠,黑鸭子组合成员樊桐舟助阵和声,实力创作阵容为歌曲增色不少。

因着广场舞康巴情的易学性和娱乐行,这支舞蹈已经跳到大江南北。广场舞爱好者的热情更是超出我们的想象,成为广场舞爱好者最喜欢跳的舞蹈热门之一。

有很多喜欢康巴情的广场舞爱好者,但是不知道广场舞康巴情的舞蹈视频去哪里找,来来来,让万能的小编给你推荐一个广场舞神器,就爱广场舞APP 就爱广场舞APP,上面有美久老师的专辑,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学习最新广场舞视频,也可以将您自己的视频、照片,与全国舞友交流互动,同时在学习、分享的过程中,赢取金币,兑换各种您喜欢的商品。

就爱广场舞APP致力于关注中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和日常生活,就爱广场舞APP为广场舞用户提供线上、线下立体化的社交服务,并通过互联网等媒体工具搭建起普通舞蹈爱好者与专业舞者之间的沟通桥梁。

截止2016年,就爱广场舞已经累积线上会员300W+,服务1亿广场舞用户,每日活跃数十万人次,已然成为广大广场舞爱好者发展兴趣爱好、进行互动交友的首选平台。

http:///

目前,就爱广场舞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广场舞社群。在未来的3年内,我们将致力于服务更多中老年人群体,让全国上亿广场舞爱好者享受到专业舞蹈资源服务,获得高质量活动赛事的参与机会,提高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丰富大众精神文化生活。

就爱广场舞APP下载地址:http://m.9igcw.com/d-C1040.html(复制到手机打开直接下载,下载即送88金币,可以兑换礼品哦)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第6篇:美了美了广场舞,美了美了广场舞16步教学,就爱广场舞

广场舞在公共场所由群众自发组织,参与者多为中老年人,其中又以大妈居多。广场舞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舞蹈,是专属于人民群众的舞蹈,因为民族的不同,地域的不同,群体的不同所以广场舞的舞蹈形式也不同。

广场舞是舞蹈艺术中最庞大的系统,因多在广场聚集而得名,融自娱性与表演性为一体,以集体舞为主要表演形式,以娱乐身心为主要目的。

广场舞是近几年流行起来的,所以又叫现代舞,是现代都市人们健身舞,一般广场舞很多都是结合现代流行因素进行编舞,所以和现代生活息息相关。

因着美了美了广场舞的易学性和娱乐行,美了美了广场舞已经跳到大江南北,成为广场舞爱好者最喜欢跳的舞蹈热门之一。

有很多喜欢美了美了广场舞的爱好者,但是不知道美了美了广场舞的舞蹈视频去哪里找,来来来,让万能的小编给你推荐一个广场舞神器,就爱广场舞APP 就爱广场舞APP,上面有美了美了广场舞专辑,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学习最广场舞视频,也可以将您自己的视频、照片,与全国舞友交流互动,同时在学习、分享的过程中,赢取金币,兑换各种您喜欢的商品。

截止2016年,就爱广场舞已经累积线上会员300W+,服务1亿广场舞用户,每日活跃数十万人次,已然成为广大广场舞爱好者发展兴趣爱好、进行互动交友的首选平台。

目前,就爱广场舞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广场舞社群。在未来的3年内,我们将致力于服务更多中老年人群体,让全国上亿广场舞爱好者享受到专业舞蹈资源服务,获得高质量活动赛事的参与机会,提高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丰富大众精神文化生活。

就爱广场舞APP,部分截图

第7篇:广场舞小结

文化进社区 ———广场舞

2014年5月10 日我院承接济南市民政局“社会福利服务助老项目”广场舞活动,在圣井街道办事处官庄社区成功举办,我院教师张玉民、朱繁曦、鞠美等及省立医院主任医师邴淑芝、朱丽霞等专家参加了此次活动。在我院领导和村民共同交流下顺利的结束了本次艺术活动。

“大姑娘走进了青纱帐„„”我院教师给官庄社区居民表演了精彩的广场舞《大姑娘美》,台下居民都伴着音乐的节奏模仿老师一起舞动四肢,享受着韵律与舞美带来的快乐。 当天虽然太阳高照,但大家的热情却十分高涨,还没到时间,三五成群的就撑着雨伞赶了过来,有的还带着小孩,稍远的老公骑车接送,短短半小时就聚齐了五六十人。开始围观的多跳的少,受现场氛围的影响大家逐渐放下了羞涩,开心的跳动了起来。五眼泉社区广场舞每晚7时至9时准时开跳,短短两天已吸引周边150余名群众参与,今后将一直开展下去。 瞧瞧,瞧瞧,咱们的大姐大姨们又跳上啦。这表情,这身段,丝毫不亚于专业的舞蹈演员。但是大伙儿为啥的穿着的服装都不统一呢?有蓝色的,有黄色的,还有红色的。

活动尾声,想参加的村民赠送了生活慰问品,合影留念。

济南杏林医学成人中等专业学校 2014年5月10日

第8篇:广场舞

组建广场舞队伍的倡议书

亲爱的父老乡亲们:

你们好!您还在为健身而发愁吗?您还在为想参加广场舞而找不到伙伴吗?好机会来啦!快快喊着你的姐妹们一起组建一支广场舞队伍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广场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今,广场舞从城市走进乡村,成为村民晚间生活的亮点和风景线。由于广场舞蹈艺术的特殊性,在娱乐中不但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健身作用,使其成为娱乐健身为一体的舞蹈。为此我们倡议,在我村组建一支广场舞队伍,希望广大妇女同志们积极响应,踊跃报名参加!

广场舞有着独特的功能。一是强身健体。广场健身舞是一种全身运动,能使全身每个关节和肌肉得到锻炼。

二是娱悦身心。练习者在优美动听的音乐、美妙的舞姿中,消除疲劳,陶冶心灵,感受愉快心情,缓解一天的疲劳。

三是村庄和谐。广场舞以其独特的魅力使不同年龄、不同家庭的人群聚在一起,交流多了,矛盾就少了.就会增进邻里之间的感情,融洽了婆媳关系。同时,也使群众远离了不良行为,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广大的妇女同志们,行动起来吧!一起携手组建一支属于我们自己的广场舞队伍,让跳舞健身走近我们身边!

2015年5月

第9篇:广场舞比赛

多彩生活 和谐慧沣 (广场舞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1、提高员工素养,陶冶其情操,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是员工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部门更加和睦,从而促进慧沣的综合发展。

2、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提高员工的幸福指数。

二、活动主题 多彩生活 和谐慧沣

三、活动对象:慧沣食品厂各个部门

四、参赛项目:广场舞(民族舞、现代舞、健身舞、健美操、爵士舞等)

五、参赛要求

1、每个车间(

一、

二、

三、五)为一支参赛队,品管部一支参赛队,后勤管理为一支参赛队共六支参赛队参加比赛,每支参赛代表队的选手人数5-16人。

2、每支参赛代表队报名时需报所表演节目的名称,时长限5—7分钟,超过7分钟的适当扣分。

3、每支参赛代表队表演时服装统一。

4、充满活力,积极向上,有创造性,具有流畅的过渡动作。

5、必须显示身体全面的协调能力,成套动作中的舞蹈、技巧、造型和队形变化应始终保持完整性。

6、广场舞蹈的动作设计要遵循健康和安全的原则,并体现项目特点。不提倡做高难度、危险性动作(如出现选手不遵循健康、安全原则,出现意外伤害情况,组委会不承担责任)。

7、表现力丰富,富有激情、感染力强,有良好的团队配合与交流,并能充分体现团队精神。

六、活动时间及地点

1、报名时间:2017年1月19日--2017年1月21日。

2、报名方式:各参赛队直接到管理中心行政部报名

3、报名要求:各参赛队应于1月25日前将标明参赛队伍名称、曲目名称、曲目时长的报名表,连同交音乐交到行政部。

4、各参赛队领队于1月25日上午9:00到管理中心行政部参加会议,抽签决定出场次序。

(二)比赛时间:2018年1月26日

(三)比赛地点:厂区大门口。

五、评分办法:(10分制)

1、精神面貌(2分):参赛人员能较好地展现健康明快、欢乐和谐的文化特点,具有时代感、能抒发健康情怀,能够充分展示慧沣体育健身风采。

2、音乐舞感(4分):参赛人员编排动作符合音乐旋律;音乐清晰丰满,有良好的视听效果。动作到位、富有节奏感、表情乐观自然、有较强的表现力,动作整齐一致,能充分展示本次大赛积极向上的体育健身精神。

3、艺术表现(4分):比赛过程中队形编排新颖、流畅协调,队形变化丰富,有特色、有层次、有艺术感染力。服装造型、道具符合参赛内容和风格,与大赛主题相一致,起到很好的视觉冲击力。

六、奖项设置

团体奖: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 个人奖:优秀领队2名。

管理中心 2017年12月20日

上一篇:大学游园活动策划书下一篇:中学教师辅导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