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2024-06-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生物教材课后习题答案(精选7篇)

生物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篇1

(上中下)190-290

本资料由uTj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习题答案_谢希仁.pdf→→http://pan.baidu.com/s/1dDmWLJb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习题答案(第五版上的很多题在这都能找到答案).pdf→→http://pan.baidu.com/s/1qWnqs0G 计量经济学习题与解答 于俊年主编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pdf→→http://pan.baidu.com/s/1i3hyUTv 证券交易习题大全与答案.pdf→→http://pan.baidu.com/s/1o6NSibo 证券投资基金章节习题及答案.pdf→→http://pan.baidu.com/s/1mgFiKWS 课后习题答案(叶见曙主编结构设计原理1-9章).pdf→→http://pan.baidu.com/s/1pJ6Vfp5 贾俊平_统计学_第四版_习题答案.pdf→→http://pan.baidu.com/s/1jG9hn0M 软件工程导论(第五版)_(张海藩_着)_清华大学出版社_课后习题答案.pdf→→http://pan.baidu.com/s/1kT8zkz1 软件工程导论-第五版_课后习题答案%28清华大学出版社%29张海藩著.pdf→→http://pan.baidu.com/s/1qWtvU9m 软件工程导论_张海藩_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pdf→→http://pan.baidu.com/s/1mgK802G 运筹学基础及应用第五版胡运权主编课后练习答案.pdf→→http://pan.baidu.com/s/1o6K4t8e近代物理复习题答案.pdf→→http://pan.baidu.com/s/1bnzmbTl 通信原理_李晓峰_课后习题答案.pdf→→http://pan.baidu.com/s/1pJ2lyXX 通信原理习题及答案(第六版)_樊昌信_曹丽娜_编著__国防工业出版社.pdf→→http://pan.baidu.com/s/1jGDQUJ8 通信电子线路习题解答(严国萍版).pdf→→http://pan.baidu.com/s/1ntjs7hf 逻辑代数基础课后习题答案.pdf→→http://pan.baidu.com/s/1o6ufVGe 重点推荐---《数值分析》课后习题答案.pdf→→http://pan.baidu.com/s/1eQ456QQ 量子力学习题解答-第3章.pdf→→http://pan.baidu.com/s/1sjoAeID 量子力学练习题答案.pdf→→http://pan.baidu.com/s/1eQqsylG 金属材料学习题答案(曹志强老师的).pdf→→http://pan.baidu.com/s/1gdwvZFl 钢结构基础(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pdf→→http://pan.baidu.com/s/1sjlSrut 铁道社单片机习题参考答案.pdf→→http://pan.baidu.com/s/1o6qIbSA 随机过程习题解答.pdf→→http://pan.baidu.com/s/1o6G0618 集成电子技术基础教程(上)习题解答.pdf→→http://pan.baidu.com/s/1i3mO3fn 雷达原理习题解答1.pdf→→http://pan.baidu.com/s/13XQ6U 高一数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pdf→→http://pan.baidu.com/s/1ntlu7g9 高中物理必修

1、必修2课后习题答案(人教版).pdf→→http://pan.baidu.com/s/1jGFSIME 高二数列复习题答案.pdf→→http://pan.baidu.com/s/1o6lY2nC 高电压技术习题与答案.pdf→→http://pan.baidu.com/s/1sjEY8pB 高等代数北大第三版习题全解 王萼芳 石生明修订.pdf→→http://pan.baidu.com/s/1gdn87ZX 高等代数_北大第三版_习题答案.pdf.pdf→→http://pan.baidu.com/s/1o6lYx6M 高等土力学(李广信)1-5章部分习题答案(最新版).pdf→→http://pan.baidu.com/s/1jGC4XGa 高等教育出版社离散数学课后习题完整答案.pdf→→http://pan.baidu.com/s/1dDy2aTb 高考数学填空题解答策略.pdf→→http://pan.baidu.com/s/1vQmF8 高频电子线路习题答案_张肃文__第五版.pdf→→http://pan.baidu.com/s/1nt7Ff1v 高鸿业版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_%28第十二章到二十三章%29第五版全.pdf→→http://pan.baidu.com/s/1sjBAEq5 王镜岩生物化学课后习题答案.pdf→→http://pan.baidu.com/s/1hqn649e 《国际金融学》习题与答案→→http://pan.baidu.com/s/1eQ1NKe2 黄达《金融学》精编版(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http://pan.baidu.com/s/1pJFI9j9 2014年江南大学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周德庆)考研资料及历年真题答案→→http://pan.baidu.com/s/1hq7Pxfm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材料课后习题及答案→→http://pan.baidu.com/s/1o64psNo

本资料分上,中,下部三份,欢迎查阅下载

生物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篇2

题目: (人教版必修—P29第4题) 为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 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3.0cm的遮光板 (如下图所示) , 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 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t1=0.29s, 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t2=0.1 1 s, 遮光板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t=3.57s, 求滑块的加速度。

教师用书上给出的解答如下:

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υ1=3.0/0.29cm/s=1 0cm/s.

滑块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υ2=3.0/0.1 1 cm/s=27cm/s.

滑块的加速度为a=△υ/△t= (27-10) /3.57cm/s2=4.8cm/s2.

笔者认为此题的解法既不是唯一, 也不是最佳, 下面笔者把自己对此题的看法与解法提出来, 与大家一起商榷。

二、知识储备与问题分析

此题应用了加速度的定义式及瞬时速度的计算方法, 要掌握瞬时速度的计算方法, 首先要掌握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间的关系, 看教材如何定义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位移△x与时间△t的比值, 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运动的快慢, 为了使描述精确些, 可以把△t取得小一些, 物体在从t到t+△t这样一个较小的时间间隔内, 运动快慢的差异也就小一些。△t越小, 运动的描述就越精确, 如果△t非常非常小, 就可以认为△x/△t表示的是物体在时刻t的速度, 这个速度叫瞬时速度。概括起来就是:当时间间隔非常非常小时, 平均速度就等于瞬时速度。

教材上虽未介绍极限的形式化定义, 但是运用了极限的思想, 即“无限分割, 逐渐逼近”。逐渐减小时间间隔△t, 则平均速度就逐渐趋近某一定值, 该定值就是平均速度的极限, 即瞬时速度。

在数学上, 极限的定义如下:

设函数f (x) 在x0的某一空心邻域N (x0, +∞) 内有定义, 如果当自变量x在N (x0, +∞) 内无限接近于x0时, 相应的函数值无限接近于常数A, 则A为x→x0时函数f (x) 的极限,

综上分析求瞬时速度, 就是求平均速度的极限。求极限必须用无限逼近的方法, 而逼近的方法又分为左逼近、右逼近、两端逼近等, 而此题参考答案是采用右逼近的方式, 笔者认为还有不同的解法。

三、解法分析

解法一:设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开始与结束时刻分别为t1和t2, 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开始于结束时刻分别为t3和t4。

1. 上面参考答案中直接取△t为遮光板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间隔, 就是认为滑块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的速度υ1与υ2, 分别等于t1和t3时刻的瞬时速度, 即采用了右逼近的方式求极限。 (见图1)

2. 如果求极限时采用了左逼近的方式, 滑块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的速度υ1与υ2, 分别等于t2和t4时刻的瞬时速度, 遮光板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间隔就是△t′=△t+△t2-△t1=3.39s (见图2)

解法二: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υ1=3.0/0.29cm/s=1 0cm/s.

滑块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υ2=3.0/0.1 1 cm/s=27cm/s.

滑块的加速度为:a=△υ/△t′= (27-1 0) /3.39 cm/s2=5.0 cm/s2.

3. 因滑块实际上做加速运动 (理想情况为匀加速运动) , 参考答案中求出的滑块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的速度υ1与υ2, 应该分别比t1和t3时刻的瞬时速度都大, 又分别比t2和t4时刻的瞬时速度都小, 因而最接近t1与t2和t3与t4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匀加速运动时相等) , 则遮光板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间隔就是△t′=△t+ (△t2/2-△t1/2) =3.48s, 这种解法就是采用了两端逼近的方式求极限。 (见图3)

解法三: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υ1=3.0/0.29cm/s=1 0cm/s.

滑块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υ2=3.0/0.1 1 cm/s=27cm/s.

滑块的加速度为a=△υ/△t′= (27-1 0) /3.48cm/s2=4.9cm/s2.

综上分析:因滑块做加速运动, 滑块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的 (平均) 速度υ1与υ2, 分别最接近通过两个光电门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因而解法三更准确、更合理些, 解法一会因时间间隔偏大, 导致结果偏小。解法二因时间间隔偏小, 导致结果偏大。如果是减速运动结果就相反, 从数学的角度分析, 只要是一个连续函数求极限时, 不管采用哪种逼近方式, 结果都应该是相同的。此题之所以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究其原因是因为△t1和△t2不满足非常非常小 (遮光板的宽度太大或△t足够大) 的极限条件。

笔者认为参考答案之所以给出解法一的形式, 可能是编者考虑到高一的学生数学基础较薄弱甚至还没有学习极限知识, 对物理概念的理解能力不高, 此题又是近似计算, 而这种解法学生又易于接受……不管出于何种原因, 笔者都不敢苟同。

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的使用策略 篇3

课后练习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落实基础、提升能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效使用课后练习,将使语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整合策略

1.课后练习与教学目标整合,有效完善教学思路

有些课后练习可以作为我们确定教学目标的凭借和依据,备课时应充分发挥课后练习的导向作用,将这些练习与教学目标有机整合,确定教学思路。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沙漠中的绿洲》一文后有这样几个练习:(1)朗读课文。(2)用钢笔描红。(3)读读下面的词语。(4)从哪里可以看出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树木非常精心?他们为什么那样爱护花草树木?(5)仔细观察题头的照片,以“迪拜街头风光”为题,写一段话。课文中的词语可供选用。

根据这几个练习,可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中的6个生字:价、劣、挖、填、漂、侍,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会认“碱”“霎”。(3)圈画出表现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树木的句子,反复朗读“阿拉伯朋友”的话,理解阿联酋人民营造美好生存环境的不易,认识改造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人类家园的感情。(4)观察题头照片,适当运用课文中的词语,按一定的顺序,以“迪拜街头风光”为题写一段话。

教学目标3与课后练习4相呼应,并指出了课堂教学时的具体实施步骤,教学思路得以清晰呈现。

2.课后练习与教学过程整合,有效达成训练点

朱家珑说:“课后习题点明了应掌握的基础,或提示了理解课文的思路,或体现了教学训练的重点,或渗透了教法和学法,是学生掌握知识、进行知识迁移以及能力训练的载体。”

在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中,编者逐渐渗透了“自然段”“逻辑段”等内容,并在练习中加以体现。如《我给江主席献花》中有这样一道习题:按照下面的段落大意给课文分段。(1)“我”和欢迎队伍在机场等待江主席。(2)“我”给江主席献花,感到非常幸福。(3)“我”永远忘不了这一天。在《李时珍夜宿古寺》中,编者安排了这样的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并写出段落大意。在初读课文阶段,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将内容相似或相连的“自然段”合并成“逻辑段”,这样的训练自然而然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课后练习较好地体现了学段训练要素,如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学会用带点词、关联词造句等。仔细研读课后习题,我们在教学中就能准确把握学段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训练指导,以达成学段目标。

二、自主策略

一篇新课文,学生如果预习不到位,就不能很好地参与教学活动。现行教材在课后练习的编写上,强化了导学功能,如果教师加强指导,预习则“事半功倍”。笔者尝试在预习中安排“疑问解答”环节,要求学生根据课后练习,记录在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并写出自己的观点意见,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提高学习兴趣。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永远的白衣战士》课后练习中有这样一题:“默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在预习时,学生对这个问题认识模糊,但他们能够初步感受到这份工作的“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为课堂上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此外,教师在处理练习时应留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如在处理积累性作业“读一读,写一写”时,教师可推出“自助餐”,各取所需,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灵活机动地完成。学生可以把练习中的字词抄上几遍;可以发挥想象,把这些字词连缀成一段文字;也可以摘抄书中含有以上字词的句子。不同程度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实际选择练习的形式。自主策略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不再把练习当成负担。

三、拓展策略

1.妙用课后练习,引导随文练笔

为了培养学生读写迁移的能力,教材的课后练习中安排了很多随文练笔的训练,意在让学生从句段、立意、布局等方面习得写法,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如《三顾茅庐》课后练习中有这样一题:认真读读课文里描写隆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在赏读课文中这处精妙句式时,教师适当总结归纳写法,来到一个地方,先找出这个地方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景物,再把这些景物的主要特点找出来。在此基础上,学生练笔往往会生动许多。

2.活化课后练习,延伸课堂实践

课后练习中,还安排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拓展训练,如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或故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人类的“老师”》一课中,安排了如下练习:你还知道哪些人类以生物为“老师”的事例?搜集有关的文字或图片资料,在小组里跟同学们交流。这个话题学生非常感兴趣,如果教师为学生指明寻找资料的途径,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搜集整理,并安排时间交流汇报,这样的综合性学习的成果要远胜于课文。

课后练习,是教材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教师的备课提供了思路,为教学活动提供了突破点。让我们共同关注课后练习,发挥其优势,重视每道题的有效落实,语文课堂教学将会变得更加扎实、有序、高效,从而加快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党校培训课后习题答案 篇4

4.阶级性、先进性

5.发展要求、前进方向、根本利益 6.民主集中制 7.2000 8.科教兴国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0.三个代表

11.科学理论、指导方针、战略思想 Bacbcabcab

P61 1. 共产主义‘

2. 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3. 党的领导 4. 共产党 5.

6.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7. 250 8. 300 9. CAACB(abcd)P83 1. 党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2.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3.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4. 科学发展观

5. 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6. 灵魂、不接动力、源泉、7.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8. 科学发展观。核心。空。统筹兼顾。9. 时代性,规律性,创造性 10.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CBAABC

P99 1. 民主集中制

2. 民主基础上的几种,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3.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 4. 个人崇拜 5. 民主集中制

6. 政治纪律,组织,宣传,群众,保密,经济,人事,外事。

7. 个人服从党组织,少数服从多数,夏季服从上级,全国各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8. 民主集中制 9. 最高标准 10. CDCA(ABC)AC(ABC)

P118 1.继承

。发扬。2.政治,思想,组织。3.组织,领导工作 4.中国实际。5.反对主观主义。6.勇敢。善于。

7.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不怕困难,不畏艰难。8.艰苦奋斗 9.条件,危险。

10.少数领袖人物。党的领导机关。11.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12.人心向背,民心,作风

BAC(ACD)DA(ABCD)(ABCD)DA

P145 1. 年满十八岁。其他社会阶级的先进分子,交纳党费。2. 党的章程。党的义务和条件 3.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 有中国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 5. 坚持党的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6. 密切联系群众

ABBBA

P166 1. 入党志愿书,转正 2. 两名正式党员

3. 正式党员,自己选择,其他正式党员 4. 上级党组织,党籍,预备期

5. 表决权,选举权,被选举权,优秀党员 CBBCAA

P184 1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入党动机。

3.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4.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5.一年以上,支委会。6.创新性。

CBCAA(AD)

简答1 论述端正入党动机的重要性

1,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需要。

机械设计课后习题答案 篇5

机械设计 Machine Design

习题分析

主讲――钱瑞明

Chapter 07 Design of Linkage Mechanisms

Problems Analysis SEU-QRM 1

Problem Analysis ――

(p65 in Mechanisms and Machine Theory) 4-2 Listed in the following table are five sets of dimensions of a revolute four-bar linkage ABCD similar to the one in the figure. Determine the type of the linkage and the type of the two side links AB and DC (crank or rocker) according to the Grashhof criterion. Can the coupler BC rotate 360° with respect to other links (Yes or No)? 2 B 1 A 4 C 3 D

Problems Analysis

SEU-QRM

2

lAB lBC lDC lAD Type of linkage

45 50 60 20 Double-crank 20 35 70 90 20 45 70 90 80 20 45 60 40 30 20 35

Type of Type of AB DC Crank Crank

Can BC rotate 360°? Yes: to AD

50 B

C

60 45 A

Problems Analysis

20

D

SEU-QRM 3

lAB lBC lDC lAD Type of linkage

45 50 60 20 Double-crank 20 35 70 90 Double-rocker 20 45 70 90 80 20 45 60 40 30 20 35

Type of Type of AB DC Crank Crank

Can BC rotate 360°? Yes: to AD

Rocker Rocker No: NFR

C 35 B 20 A 90 70

D

SEU-QRM 4

Problems Analysis

lAB lBC lDC lAD Type of linkage

45 50 60 20 Double-crank 20 35 70 90 Double-rocker 20 45 70 90 Crank-rocker 80 20 45 60 40 30 20 35

Type of Type of AB DC Crank Crank Crank

Can BC rotate 360°? Yes: to AD

Rocker Rocker No: NFR Rocker Yes: to AB

C 45 B 20 A 90 70

D

SEU-QRM 5

Problems Analysis

lAB lBC lDC lAD Type of linkage

45 50 60 20 Double-crank 20 35 70 90 Double-rocker 20 45 70 90 Crank-rocker 80 20 45 60 Double-rocker 40 30 20 35

Type of Type of AB DC Crank Crank Crank

Can BC rotate 360°? Yes: to AD

Rocker Rocker No: NFR Rocker Yes: to AB Rocker Rocker Yes: to AB, DC, AD

B

20 C

80 45 A 60 D

SEU-QRM 6

Problems Analysis

lAB lBC lDC lAD Type of linkage

45 50 60 20 Double-crank 20 35 70 90 Double-rocker 20 45 70 90 Crank-rocker 80 20 45 60 Double-rocker 40 30 20 35 Crank-rocker

Type of Type of AB DC Crank Crank Crank

Can BC rotate 360°? Yes: to AD

Rocker Rocker No: NFR Rocker Yes: to AB Yes: CD Rocker Rocker Yes: to AB, DC, AD Rocker Crank

B 40 35

30 C 20

A

D

SEU-QRM 7

Problems Analysis

Problem――

In a revolute four-bar linkage, a=35, c=50, d=30, b is not known, AD is frame.

b B c=50 a=35 d=30 A D C

(1) If the linkage is a doublerocker mechanism, determine the length range of b. (2) Can the linkage be a crankrocker mechanism?

Problems Analysis SEU-QRM

8

Solution:

b (1) 双摇杆机构:不满足LSC;满足LSC且 最短构件的对边为机架。b长度有三种可 B 能,最长或最短或非最长非最短 c=50 b为最长时,LSC可能满足,也可能不满 足,必须不满足 a=35 d+b > a+c 30+b > 35+50 d=30 55a+b 30+50>35+b 30a+d b+50>35+30 15

≤15 综合:双摇杆机构时b的取值范围为:0

Problems Analysis SEU-QRM 9

C

7.4 设计一铰链四杆机构,已知其摇杆CD的长度 lCD=75mm,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1.5,机架AD的 长度lAD=100mm,摇杆的一个极限位置与机架间的 夹角?3′=45°。求曲柄的长度lAB和连杆的长度lBC。

AC = l BC + l AB

C C′ 75

AC ′′ = l BC ? l AB

图解法 或解析法

A

θ =36°

AC = l BC ? l AB AC ′ = l BC + l AB

Problems Analysis

D

?3′=45°

100

SEU-QRM

C″

10

Design of Four-bar Linkages with Given Relative Displacements of the two Side Links 按给定两连架杆对应位移设计四杆机构

已知连架杆1上某一 直线AE与另一连架杆3上 某一直线DF的两组对应 角位移。试设计实现此运 动要求的铰链四杆机构。

F1 E2

F2

ψ12 ψ13

3 D 4

F3

?13 因 两 连 架 杆 角 位 移 E1 的对应关系,只与各构件 1 的相对长度有关。因此在 A 设计时,可根据具体工作 4 情况,适当选取机架AD 的长度。

Problems Analysis SEU-QRM

?12

E3

11

对于两连架杆两组对应角位移设计问题,可在 两组对应角位移 连架杆1上任取一点作为动铰链中心B的位置,如 可取B与E重合。 设计任务――确定动铰链中心C的位置 ―― 设计方法 ――转换机架法, ―― 将含待求动铰链的连架杆转 换为“相对机架” 设计步骤如下:

E1 F1 F2

ψ12 ψ13

3 D

F3

?12

1

E2

?13

A 4

E3

4

12

Problems Analysis

SEU-QRM

(1) 根据具体工作情况 选 取 机 架 AD 的 长 度,绘出机架; (2) 由A点引出任一射 线,在该线1上任 取一点作为B的位 置,得左连架杆的. 第一位置线; (3) 由D引出任意射线 DF1 , 作 为 右 连 架 杆的第一位置线; (4) 根据给定的两组对 应角位移分别作出 两连架杆的第二和 第三位置;

Problems Analysis

F1

F2

ψ12

B2 B1 B3

F3

ψ13

3 D 4

?12

1

?13

A 4

(5) 取 连 架 杆 3 的 第 一 位 置 DF1 作 为 “ 机 架”,将四边形AB2F2D和AB3F3D予 以刚化;

SEU-QRM

13

(6) 搬 动 这 两 个 四 边 形 使 DF2 和 DF3 均 与 DF1重合,此时原来 对应于DF2 和DF3 的 AB2 和AB3分别到达 A′2B′2 和 A′3B′3 , 从 而将确定C点位置的 B1 问题转化为已知AB 相对于DF1三个位置 的设计问题。 (7) 分 别 作 B1B′2 和 B′2B′3的中垂线,两 中垂线的交点即为 铰 链 中 心 C1 , 而 AB1C1D即为满足给 定运动要求的铰链 四杆机构。

Problems Analysis

F1

F2 C1

ψ12 ψ13

F3

B2

B3

?12

1 B′ 2

?13

A 4

3 D 4

A′ 2

B′ 3

A′ 3

SEU-QRM

14

具体作图时可少画部分线条―― 也可取连架杆3 的第二或第三位 置作为设计中的 “相对机架”

B2 B1

F1

F2 C1

ψ12 ψ13

F3

B3

?12

1 B′ 2

?13

3

A 4

-ψ12 -ψ13

B′ 3 4

D

上述方法

也称旋转法――哪个构件绕哪一点旋转? 旋转法

Problems Analysis SEU-QRM 15

7.5 图示为机床变速箱中操纵滑动齿轮的操纵机构,已知滑 动 齿 轮 行 程 H=60mm , lDE=100mm , lCD=120mm , lAD=250mm,其相互位置如图所示。当滑动齿轮在行程的另 一端时,操纵手柄为垂直方向。试设计此机构。

C1 C2 B1 B2

Problems Analysis SEU-QRM 16

选择比例尺 将2位置退至1 位置,在1位 置上进行设计

C′ 2 ?90° C2 B1

C1

A

D

C1 C2 B1 B2

Problems Analysis SEU-QRM 17

选择比例尺 将1位置进至2 位置,在2位 置上进行设计

C2 A B2 90°

C1

D

解析法: 求出lAC1、lAC2

B1 B2

Problems Analysis SEU-QRM

C′ 1

C1 C2

18

平面四杆机构设计综述

Ⅰ型曲柄摇杆机构的设计(图解法或解析法)。已知摇杆3的摆角ψ 和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附加已知两杆长度,求另两杆长度: (1) (2) (3) (4) (5) (6) (7) 已知c、d,求a、b; 已知c、a,求b、d; 已知c、b,求a、d; 已知a、b,求c、d; 已知a、d,求b、c; 已知b、d,求a、c; 已知c及比值a/b ,求a、b和d。

b B a A

Problems Analysis

快行程 C1

慢行程 2 C2 c 3 D 4

θ ?1

a 1 A ?2 B1

b ψ B2 d

C 2 c 3 4 D

ω1

1

d

SEU-QRM

19

(1) (2) (3) (4) (5) (6) (7)

已知c、d,求a、b ――图解法或解析法 已知c、a,求b、d ――图解法或解析法 已知c、b,求a、d ――图解法或解析法 已知a、b,求c、d ――图解法或解析法 已知a、d,求b、c ――图解法或解析法 已知b、d,求a、c ――图解法或解析法 已知c及比值a/b ,求a、b和d ――解析法 C2 C1 900-θ

θ

A d M E F

Problems Analysis

(b ? a ) 2 + (b + a ) 2 ? [2c sin(ψ / 2)]2 cos θ = 2(b ? a )(b + a ) a 2 + b 2 ? 2c 2 sin 2 (ψ / 2) = b2 ? a2

c

O

η

ψ

D N

解析法――教 材p117

SEU-QRM 20

偏置曲柄滑块机构的设计(图解法或解析法)。已知滑块3 图解法或解析法 的行程H和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 (1) (2) (3) (4) (5) 附加已知e ,如何求a 和b?(图解法或解析法均可解决) 附加已知a ,如何求b 和e?(图解法或解析法均可解决) 附加已知b ,如何求a 和e?(图解法或解析法均可解决) 附加已知比值a/b ,如何求a、b和e?(只能用解析法) 若滑块3向右运动为机构的工作行程(慢行程),试确 定曲柄1的合理转向。

b e 2 C 4

Problems Analysis

B 1 a A 4

B1 A 3

The working stroke

B2

e

θ

C1 H C2

21

SEU-QRM

已知滑块3的行程H和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 (1) 附加已知e ,如何求a 和b?(图解法)

Problems Analysis

SEU-QRM

22

已知滑块3的行程H和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 (1) 附加已知e ,如何求a 和b?(解析法)

e[tan(? + θ ) ? tan ? ] = H

tan ? + tan θ ? tan ? = H / e 1 ? tan ? tan θ H H 2 tan ? + tan ? + 1 ? =0 e e tan θ

B1 A e ? B2

θ

C1 H C2

H H ?H? tan ? = ? ±

? ? ? 1 + 2e e tan θ ? 2e ?

根号前只能取“+”

Problems Analysis SEU-QRM

2

b ? a = e / cos ? b + a = e / cos(? + θ )

23

已知滑块3的行程H和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 (2) 附加已知a ,如何求b 和e?(图解法) 取AE=AC1,则EC2=2a; ∠AEC1=90°-θ/2 ∠C1EC2=90°+θ/2

C1

90°-θ/2 90°-θ

C2

180°-θ 90°+θ/2

?C1EC2可作,即可由 θ和a确定E点位置

作圆――

A

θ

E O

η

R

Problems Analysis SEU-QRM 24

已知滑块3的行程H和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 (2) 附加已知a ,如何求b 和e?(解析法)

H 2 = (b ? a) 2 + (b + a) 2 ? 2(b ? a)(b + a) cosθ = 2a 2 + 2b 2 ? 2(b 2 ? a 2 ) cosθ

(b + a) 2 ? e 2 = H + (b ? a) 2 ? e 2

(b + a) 2 ? e 2 = H 2 + 2 H (b ? a) 2 ? e 2 + (b ? a) 2 ? e 2

4ab ? H = 2 H (b ? a ) ? e

? 4ab ? H e = (b ? a) ? ? ? 2H ?

2 2

2

2

2

B1 A e B2

? ? ? ?

2

θ

C1 H C2

25

Problems Analysis

SEU-QRM

已知滑块3的行程H和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 (3) 附加已知b ,如何求a 和e?(图解法)

C1 900C2

θ

取AE=AC1, 则EC2=2b; ∠C1EC2=θ/2

θ

A O

?C1EC2可作, 即可由θ和b确 η

定E点位置

E

θ /2

θ /2

2b

R

Problems Analysis

SEU-QRM

26

已知滑块3的行程H和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 (3) 附加已知b ,如何求a 和e?(解析法,同2)

H 2 = (b ? a) 2 + (b + a) 2 ? 2(b ? a)(b + a) cosθ = 2a 2 + 2b 2 ? 2(b 2 ? a 2 ) cosθ

(b + a) 2 ? e 2 = H + (b ? a) 2 ? e 2

(b + a) 2 ? e 2 = H 2 + 2 H (b ? a) 2 ? e 2 + (b ? a) 2 ? e 2

4ab ? H = 2 H (b ? a ) ? e

? 4ab ? H e = (b ? a) ? ? ? 2H ?

2 2

2

2

2

B1 A e B2

? ? ? ?

2

θ

C1 H C2

27

Problems Analysis

SEU-QRM

Example――对于已知摇杆CD长度lCD 和摆角 ψ 、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 ―― 以及曲柄AB长度lAB的曲柄摇杆机构设计问题,现采用图示的几何设计 方法确定机架AD的长度lAD和连杆BC的长度lBC。具体步骤如下: C1 t ① 由θ =1800(K-1)/(K+1)求出θ。 C2 ② 任选D的位置,并按lCD和ψ作摇杆 900-θ 的两个极限位置。 ③ 作∠C1C2O=∠C1C2O=900- θ,以 c O为圆心作圆η。 θ ④ 延长OD与圆I交于下方的R点,作 F O 与OR相距lAB 的直线tDt,tDt与 ψ RC1交于F点,以R为圆心、RF为 A 半径作圆弧与圆I交于A点,A点即 η D 为所求固定铰链中心。 ⑤ 由图可得lAD以及AC1、AC2 。由AC1 =lBC-lAB或AC2 =lBC+lAB可得lBC 。 试具体说明上述设计方法是否正确,并 加以证明。

Problems Analysis SEU-QRM

lAB R t

28

Solution: 上述设计方法是正确的。依据如下: (1) ΔRB1C1=ΔRB2C2 (2) ΔAB1R=ΔAB2R ∠ARB1=∠ARB2= θ /2 ∠B1AR=∠B2AR=900-θ/2 ΔAB1R 和 ΔAB2R 是 两 个 A 直角三角形 (3) RtΔC1HR∽ΔAB2R

θ

F C1 t H 900-θ c O C2

B2 900-θ/2

ψ η

B1 1800-θ

θ/2 θ

θ/2

D

θ/2

lAB R t

Problems Analysis

SEU-QRM

29

7.7 设 计 一 曲 柄 摇 杆 机 构 , 已

知 摇 杆 CD 的 长 度 lCD=290mm,摇杆两极限位置间的夹角ψ =32°,行程速 度变化系数K=1.25。又已知曲柄的长度lAB=75mm,求 连杆的长度lBC和机架的长度lAD,并校验是否在允许值 范围内。

Problems Analysis

SEU-QRM

30

图解法1――

2a C1

90°- θ

C2

θ

A

E O c

ψ η

D

Problems Analysis

SEU-QRM

31

图解法2――

C1

90°- θ

C2

θ

F A O c

ψ η

D

lAB R

Problems Analysis

SEU-QRM

32

解析法――

C1

(b ? a ) 2 + (b + a ) 2 ? [2c sin(ψ / 2)]2 cos θ = 2(b ? a )(b + a )

90°- θ

C2

a 2 + b 2 ? 2c 2 sin 2 (ψ / 2) = b2 ? a2

θ

O A c

解析法――教 材p117

η

ψ

D

Problems Analysis

SEU-QRM

33

7.12 在图示铰链四杆机构中,已知lAB=25mm,lAD=36 mm,lDE=20mm,原动件与从动件之间的对应转角关 系如图所示。试设计此机构。

E3 20 B3 E2 E1 30° 36 A 25 60° 30° B1 B2

80° 50°

D

Problems Analysis

SEU-QRM

34

图解法

E3 20 B3 E2 E1 30° D 36 C1 ?50° A ?20° 25 B2 30° B1 B 2′

80° 50°

60°

B 3′

Problems Analysis SEU-QRM 35

7.16 图a所示为一铰链四杆机构,其连杆上一点E的三个位 置E1、E2、E3位于给定直线上。现指定E1、E2、E3和固定 铰链中心A、D的位置如图b所示,并指定长度lCD=95 mm, lEC=70mm。试用几何法设计此机构,并简要说明设计方法 和步骤。

Problems Analysis

SEU-QRM

36

图解法

E1 25 E2 25 E3 B1 C1 100 C2

C3

95

A A3 A2

D

105

130

生物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篇6

高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的处理初探

高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的处理初探

赵晓春

高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是教材编者针对课文自身特点设里的知识要点、能力训练点和教学的重难点,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现实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高考命题不直接取材于教材,教师对课后练习的处理就表现为可有可无了,甚至是置之不理,从而让课后练习题失去了其让学生思考、领悟的独特价值。那么,究竟应该怎样灵活而有效地处理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题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试着从指导学生自学、训练学生的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三个方面对这个问题作一探究。

叶圣陶曾说:“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他明确地告诉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语文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课后练习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围绕练习内容专注地自学课文,学习掌握课文中的基础知识,并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文中的墓础知识。这点,在文言文的学习中体现得最为充分。贾谊的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过秦论》课后练习第三题是辨析实词的意思,训练的是实词的一词多义,如对“制”字的理解。韩愈的《师说》课后练习第三题是辨析虚词的意思,训练的是虚词的一词多义,如对“也”字的理解。在文言文的课后练习题中,词类活用、辨析古今异义词、理解特殊的文言句式等基础知识的训练题也很常见。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关注这些基础知识方面的练习题,指导学生以这些练习题为知识要点,利用手中的工具书自己完成练习题,并通过练习题去学习、理解课文。对于小说、散文、戏曲等文学作品课后的练习题,笔者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学习掌握重点词语、易混易错词语、优美句子的识记等练习,充实基础知识,让学生实实在在得益于课后练习。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课后练习第二题,要求学生填充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比喻句的表格。笔者指导学生自己完成了练习题,同时引导学生回忆了比喻的明喻、暗喻、借喻三种主要形式,并利用课文中的句子引出了通感和博喻这两种修辞方法比喻形式,让学生对比喻这种修辞格有了清晰的认识。利用好课后练习题,学生能找到基础训练的落脚点,从而很好地自学并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内容的理解。杜牧的《阿房宫斌》课后练习第一题,要求学生根据课文提示找出文中有关的描写和议论:①阿房宫的来历;②阿房宫的外在形式;③阿房宫的本体构筑;④宫人的生活情境;⑤有关“秦爱纷奢”的描写;⑥有关国家兴亡的议论。笔者指导学生以该题为切人点,迅速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在完成了练习题的同时也理解了课文的内容,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并很快就背诵了文章,真可谓是一题多用。汪曾棋的《胡同文化》课后练习第一题要求学生说说北京胡同文化有哪些内涵,作者对此怀有什么情感。笔者指导学生以该题为核心来学习课文,在阅读中归纳出胡同文化的特点,揣摩作者对它的留恋、叹惋、反思而又理解的复杂情感。学生把握住这道练习题,也就读住了文章,理解了文章的内涵。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课后练习第四题是一道讨论题:现实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那样的套子?笔者组织了一次讨论,指导学生从思想上、习惯上挖掘束缚人们的“套子”,并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决不能做新的别里科夫,要勇于打破束缚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的“套子”,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约束都是“套子”,制度是必不可少的。笔者利用课后练习题,启迪了学生的思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

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应重视指导学生在各种交际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为此,教师可灵活地结合语文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参与生活,体验人生,训练学生的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

1.结合课后练习题,教师可以训练学生的写作。语文课后练习题旨在引导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有些练习题为学生的课外练笔或课堂写作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提供了写作素材和契机,教师可充分利用练习题的训练元素来拓展学生的写作空间,如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甚至是大作文,一步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林黛玉进贾府》课后练习第四题,要求学生写一篇三五百字的短文,说说王熙凤的“辣”。笔者指导学生结合课文而不限于课文,可以联系《红楼梦》中其他有关王熙凤的描写去谈,也可以发挥想象。学生们对王熙凤这一人物很感兴趣,对她的“辣”更感兴趣,纷纷查阅资料,精心构思,很快,一篇篇精彩的短文便写成了。这样,把练习题引人写作教学,学生可趁热打铁,在加深对文章内容理解的同时又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课后练习第四题要求学生写一篇怀念已故亲友的短文。笔者指导学生借鉴课文的写法,内容要真实,感情要诚挚,全文要始终贯注一个“情”字。学生受课文情绪的感染,净写作时感情真挚而饱满,或采用与已故亲友对话的方式,或采用梦境展开的方式,或采用回忆的方式,边诉边泣,吞吐呜咽,情绪激宕,一气呵成,很好地达到了写作训练的目的。

2.结合课后练习题,教师可以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师可以借助课后练习题训练学生大胆说话、讨论、朗诵、演讲、辩论等听说读写的能力。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课后练习第四题是这样设计的:“有人认为陶渊明不仅是一位田园诗人,而且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以本文和初中学过的《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为依据,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在课堂教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学中,笔者以这个问题作为教学的突破口,组织了一次讨论,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见解:有人认为陶渊明的诗歌成就很高,但在政治上却是失败的;有人认为他的归隐思想是消极的,是对自己、家庭和社会不负责任的表现;有人认为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当自己的理想不能实现时便愤世嫉俗地离开官场这是不明智的„„围绕着陶渊明的思想,课堂上掀起了一股学术争论的高潮,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完成了一次心与心的交流沟通,在热烈的讨论中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曹禺的《雷雨》课后练习第四题,要求分小组或分班表演《雷雨(节选)》片断。学生对这种活动很感兴趣,积极参加,深人剧本研究人物的内心世界,揣摩人物的语言表达,表演得非常成功,在全校引起了轰动。借助课后练习题,学生获得了新知,也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外阅读,是思想之船的船帆和鼓满船帆的劲风,有了它才能破浪前进。没有阅读,也就没有船帆和劲风。”阅读是语文学科的生命,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石,而课外阅读对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具有其他任何活动不可替代的作用。高中语文教师可巧借课外练习题,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

1.巧借课外练习题,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沈从文的《边城(节选)》,课后练习第四题要求学生课外阅读《边城》全文。《边城》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很高的作品,笔者敏锐地抓住这一练习题,鼓励学生阅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读《边城》全文,去体会作者要在小说中表现的“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为人类的‘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方式,理解作者对现实生活中古老美德、价值观失落的痛心,以及对现代文明物欲泛滥的批判。在学习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节选))时,笔者创设课后练习题,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小说全文,学习这部传世之作的荒诞离奇的情节、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极度的夸张手法和准确而生动地报道现实生活的艺术成就,了解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巨大的艺术魅力,以及作品反映出来的拉丁美洲政治、经济、军事和人民独特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通过课外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接触到了多民族、多地区的不同思想、不同风格的作家、作品,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提高了阅读和思考的能力,也让学生在阅读中陶冶了情操,获得了美的享受。

2.巧借练习题后的课外资料补白,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有些内容无法直接在课文中体现出来,而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又是非常重要的,于是编者就以课外资料补白的形式展现了出来。《近体诗六首》课后练习第四题提到了近体诗创作的“起”“承”“转”“合”的章法,接着以课外资料补白的形式呈现了近体诗创作的两种常见定式。这对于学生理解诗歌,试着进行近体诗的创作有很大的帮助作用。王勃的(腾王阁序》练习题后的课外阅读材料讲到了骄体文的句式特点是骄偶和“四六式”,使学生理解了文章中的句式特点,又对学生的对联创作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烛之武退秦师》练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习题后的课外阅读材料对《左传》的内容、体例及深远影响作了详细的介绍,《勾践灭吴》练习题后的课外阅读材料对《国语》的内容、思想及艺术成就作了详细的介绍,再配上笔者对《战国策)的讲解,学生对这三部古代历史著作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借助练习题后所附的网址,学生可直接登录到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性地进行课外阅读。通过阅读课外资料补白,学生增强了自己的文化意识,提高了认识和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

重点突出、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高中语文课后练习题,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一座桥梁,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利用课后练习题,可以指导学生的自学;结合课后练习题,可以训练学生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巧借课后练习题,可以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我们要认真对待课后练习题,充分发挥其优势,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引文来源

高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的处理初探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转发至微博

0人

| 分享到:

阅读(603)| 评论(0)| 引用(0)|举报.中学语文教材逆反处理艺术谈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朗读基本技巧.历史上的今天

精心收集

生物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篇7

一、现阶段对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使用中存在的 问题

(一) 重视程度不够

在实际教学中, 很多教师更重视教学环节中的实施过程, 课后练习被视为课堂的补充和延伸:有的不分轻重, 题题落实;有的习惯在一个章节或专题教学完成后集中处理解决;有的一带而过简单化处理;也有的将之纳入课堂教学的内容中, 在课堂教学中顺带解决。

(二) 片面追求知识的消化和巩固或重复训练, 忽视了学生情 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和主动性参与性

部分教师片面追求课后练习题中知识点的消化和巩固而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的实现, 导致教学目标、学习主体的缺失和教学效率的低下。

(三) 片面追求练习评价的甄别和选择功能, 忽视了学生的个 性发展

有的老师在处理课后练习特别是那些开放性拓展性题目时, 习惯就题论题, 看重教学指导书提供的参考答案, 喜欢进行答案的正误校对, 而忽视了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对学习领域的拓展和创新意识的激发。这样的简单操作, 易使学生独立求知和主动学习的态度削弱。

二、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设置分析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课后练习题大致分为“有关学习方式的建议”、“积累与应用”、“写作”三个方面。本文重点针对“有关学习方式的建议”中文本研习、问题探讨和活动体验三类练习题进行分析。

(一) 文本研习型题目的特点

苏教版语文教材在课后练习的文本研习的设计中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欣赏:教材中涉及的题目大都针对文本内容提出, 又与专题重点知识相联, 目的在于方便学生预习, 提升对文本的理解欣赏和研习延伸能力, 引导学生增加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材中的文本研习题也注重知识的重复和巩固:有些练习题注重在积累运用语言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智力, 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这些题既注重知识的局部训练, 也照顾内容的综合概括。通过处理这种练习, 能让学生在知识的总结概括中找出规律, 化繁为简, 变难为易, 将散乱的知识点形成系统的知识。教材的文本研习题还注重知识的延伸:有的课后练习题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养成自学习惯为目的。

(二) 问题探讨型题目的特点

苏教版教材课后练习的“问题探讨”主要围绕着对文本的阅读、表达、讨论、交流等方面展开。通过相关问题的训练,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进而提高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 同时在问题探讨过程中促进与他人的沟通交流, 提高合作能力。

例如:有关《安妮日记》的问题探讨型题目设计:

(1) 日记是生活的记录, 是与自我心灵的对话。为什么在备受迫害的情况下, 安妮仍然能说, “我必须执著于我的理想”?这表现了安妮什么样的精神境界?

(2) 安妮认为“我不相信战争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 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们一样大”, 对此你如何理解?

(3) 《安妮日记》中有很多章节表现出作者强烈的反战情绪, 选取你认为最有感染力的语段诵读。

(4) 读了安妮的日记, 你一定会有很多感触, 请给文前安妮的照片配一段说明文字。如果安妮有安息之地, 你将为她写一则什么样的墓志铭?

问题1、2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问题3训练学生的筛选信息和朗读的能力, 问题4考查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和写作能力。笔者在实际教学中, 在处理问题3时, 刻意安排学生讨论, 通过反复的朗读, 体会作者强烈的反战情绪。而墓志铭的写作交流和朗诵, 更是调动了很多同学的悲伤情绪, 感受到了战争带给人类的痛苦。

(三) 活动体验型题目的特点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根据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特别提出了口头交流和沟通的要求。苏教版教材在课后练习中有意识地增加了活动体验的内容, 以期学生能在对文本的阅读、鉴赏、评价中, 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体验文学带来的不同感受, 进而提高语文素养。教材中设置了一些指向性非常强的题目, 例如:

(1) 如果有条件, 集体观看《辛德勒名单》, 围绕“人性和兽性的冲突”的主题, 组织一次讨论。

(2) 借助网络和图书馆搜集有关苏轼和柳宗元生平的资料, 思考他们的人生遭际和自然感悟之间的关系。

有些活动体验型练习题还刻意引导学生扩大视野, 增大阅读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借助课后练习, 精心设计, 多向拓展。将书本和课外阅读、语文单科活动和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 多向拓展。如:阅读“刘姥姥进荣国府”“刘姥姥进大观园”, 将它们与“林黛玉进贾府”进行比较, 讨论交流不同的眼睛所观察到的不同的生活风貌、人情世故。

可拓展成:阅读“林黛玉进贾府”“刘姥姥进大观园”“锦衣军查抄宁国府”片段, 讨论交流在黛玉和刘姥姥眼中, 贾府在环境布置、生活特点、人物性格、人情世故等方面有什么特点?你眼中的大观园是怎样的?

还可拓展成:请你从建筑学或室内设计学的角度谈谈大观园。

这样拓展阅读范围设题, 既让学生看到了奢华鼎盛时期的贾府, 也了解到“呼啦啦似大厦倾”时的贾府, 还可以在阅读中去了解中式建筑及室内陈设的特点, 进一步促进学生探究兴趣, 激发他们养成主动阅读的良好习惯。而且, 在互助合作的讨论交流中也能加深对文本的认识。

三、对运用和处理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的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要把课外课后练习当成课内课后练习的追加。课外课后练习应当是知识的发展的深化, 是学习能力的改善, 是掌握课堂知识的准备, 应当让学生在课外去观察自然界的事物和劳动现象, 发展个人的爱好的需要, 满足和发展个人的多方面的智力需要。”语文教师应:

(一) 应根据教学需要有目的地选择练习题

不必将课后练习题题布置, 逐一落实。布置给学生的练习题应根据教学实际选择, 应少而精且目的明确, 要尽力让所选题目都能为教学目标服务, 为提高学生的能力服务。为此教师必须结合备课, 亲自做课后练习题, 进一步领会教材的精神, 发掘教材和习题的联系, 了解习题的难易度和解题方法, 选用合适的, 删改不合适的, 增补空缺的。

(二) 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分层布置课后练习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 如果否认学生个体的差异, 势必会造成“吃不饱”或“吃不了”的现象发生。可以在布置与实施过程中根据练习题的内容、要求和难度, 采取分层策略,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性地去做。如文本研习, 可设计预习和巩固练习两种形式, 每生必做, 以保证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都得到发展;问题探究性练习, 分为个人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 题型灵活多样, 偏重理解、想象和创新解答, 能力强的学生可选择独立探究, 其他人可选择合作探究方式。

(三) 立足文本练习题, 适当补充, 以满足学生兴趣需要

教学实践证明,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因此可针对学生的兴趣需求来适当补充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样化课后练习。如书面文字形式或口头表达形式的;识记性的或操作性的;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形式结合的;甚至观察思考与调查探究等多层面进行, 目的是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感官体验,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丰富和积累愉快而幸福的学习经历。也可根据内容难易程度选择练习, 通过做批注、圈划要点、口头概括、书面表达等方式进行, 尽最大可能满足不同兴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要求。

高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促进的平台, 更是教学资源宝库。要想利用好这些资源, 老师必须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吃透教材, 把握重点, 改变教法, 并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才能让课后练习题体现出更多的效用。

摘要:课后练习题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环节之一, 合理安排课后练习布置、有效实施课后练习是一条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但长期以来, 语文课后练习的低效反馈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本文通过高中语文课后练习现状进行分析, 并结合教学实践对苏教版语文必修教材课后练习的特点进行分析, 对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进而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课后练习,策略

参考文献

[1]刘培俊.中美中学语文教科书作业设计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1.

[2]张如意, 黄之能.高中语文作业个性化设计与实施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 2013 (2) .

[3]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研修手册.语文课程标准研修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7.

上一篇:呼吸科护士实习心得体会总结下一篇:论执行异议之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