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层群众文化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铜川市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失衡问题研究 ——以耀州区为例

摘要:铜川市自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建设投入力度较大,因此铜川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本文对铜川市耀州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现状以及对群众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出铜川市耀州区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存在着供需失衡问题。这种失衡说明群众对过去还有现在的文化有着更深层次、更高境界的需求。通过对耀州区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失衡展开深入探究,对其现象成因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并结合铜川市实际,提出合理化的解决方案。本文以综述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引出论文研究主题,并以铜川市耀州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研究依据,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得出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从而发现铜川市耀州区公共文化服务供需中存在政府的滞后供给与群众的强劲需求、政府的无效供给与群众的实际需求、政府的单一供给与群众的多元需求等方面的失衡。并分析造成政府供给和群众需求失衡的原因主要存在于政府、基层文化专干、群众三个层面,本文认为地方政府在思想认识上、角色定位上、文化政策落实等三个方面存在偏差;基层文化专干方面存在着思想认识不够、文化专业人才匮乏、兼职现象突出等问题;基层群众方面存在经济压力大导致文化追求少、区域环境导致思想过于保守、群众文化活动形式陈旧、民间组织机制管理不健全等原因。最后结合多种理论(涉及公共产品、新公共服务理论、公共治理理论、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提出了铜川市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失衡的解决方案与措施。着重强调政府应当通过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资金投入、创新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运营环境、畅通群众利益表达渠道、创新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方法和途径等措施提升铜川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可以通过加强基层文化人员培训力度、广泛吸纳专业文化人才、完善基层文化专干考核奖励机制改善基层文化专干方面的不足;群众方面则可以通过增强群众民主参与决策意识、推选群众代表来表达文化需求、发展群众文化以提升群众素质从而提升社会群体的参与积极性以及决策需求能力,真正从根源上解决铜川市公共文化服务面临的现实问题,全面发挥服务供给效能。

关键词:公共文化;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失衡;耀州区

学科专业:公共管理(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与国外有关研究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1.5 本文主要特色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

2.1.2 公共文化服务基本特征

2.2 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平衡内涵

2.2.1 供需关系界定

2.2.2 供需均衡的相关意义

2.3 公共文化服务的几种供给模式

2.4 相关理论基础

2.4.1 公共产品理论

2.4.2 新公共服务理论

2.4.3 治理理论

3 铜川市耀州区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失衡的现状

3.1 铜川市耀州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现状

3.1.1 铜川市概况

3.1.2 铜川市耀州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现状

3.2 铜川市耀州区公共文化服务群众满意度

3.2.1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3.2.2 铜川市耀州区公共文化服务群众满意度

3.3 铜川市耀州区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失衡的表现

3.3.1 政府的滞后供给和群众的强劲需求失衡

3.3.2 政府的无效供给和群众的实际需求失衡

3.3.3 政府的单一供给与群众的多元需求失衡

4 铜川市耀州区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失衡原因分析

4.1 地方政府方面

4.1.1 思想认知上存在偏差

4.1.2 角色定位上存在偏差

4.1.3 文化政策落实上存在偏差

4.2 基层文化专干方面

4.2.1 思想认识不深刻

4.2.2 缺乏文化专业人才

4.2.3 文化专干兼职现象突出

4.3 人民群众方面

4.3.1 经济压力大导致文化追求少

4.3.2 区域环境导致思想过于保守

4.3.3 群众文化活动形式陈旧

4.3.4 民间组织机制管理不健全

5 铜川市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失衡的解决方案

5.1 基于地方政府方面

5.1.1 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资金投入

5.1.2 创新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运营环境

5.1.3 畅通群众利益表达渠道

5.1.4 创新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方法和途径

5.2 基于基层文化专干方面

5.2.1 加强基层文化人员培训力度

5.2.2 广泛吸纳专业性强的文化人才

5.2.3 完善基层文化专干考核奖励机制

5.3 基于人民群众方面

5.3.1 增强群众民主参与决策意识

5.3.2 推选群众代表表达文化需求

5.3.3 发展群众文化以提升群众素质

结论及今后研究方向

研究结论

今后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诚信与社会管理论文提纲下一篇:安全管理土木工程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