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可见阅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阅读是学生与作者心灵沟通的窗口。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 其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文章的把握程度, 进而也影响着语文教学质量。搞好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审美能力、自悟能力, 发展学生的个性, 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并且能为他们更好地汲取中国文化精华, 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是笔者就如何搞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1 构建和谐课堂, 体现人文精神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营造和谐、融洽、欢快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发挥出学生的潜能, 激发出他们的创造思维, 这是上好语文阅读课的基础。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 教学中, 构建“我—你”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来说, 教师就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好朋友。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支持和引导学生发展阅读能力的物质和人文阅读环境。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发现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 及时给予鼓励, 使他们树立参与阅读学习的信心, 同时对于不足之处要作巧妙地处理。

2 培养想象能力, 激发创新思维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的这句话精辟地概括了知识和想象力的关系, 知识借助想象力而发展, 想象力是知识进化的先导, 由此可见想象对知识的重要性。在小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同样要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首先通过想象才能更好地把握作者描述的意境和作者的心境, 抓住主题, 加深理解。其次想象力与创造力是一对“孪生兄弟”。著名哲学家康德说过:“想象力是一个创造性的功能。”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能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 重视阅读教学过程,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阅读教学过程应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对话、交流的过程。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 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对话, 教学中, 教师要研究学生在课堂上生机勃勃、活力无限的学习活动, 善于发掘、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新的阅读教学过程中, 阅读教学的过程应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 情感的沟通, 都是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完成的。如何进行有效的对话、交流呢?首先, 要充分利用教室的整体环境, 培养学生的语速兴趣。要突出教室环境的美与和谐, 充分发挥环境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面的熏陶作用。如充分利用黑板报抄写、贴纸、绘图等学生熟悉喜爱的故事、童话、图形, 让学生常常对其中的故事童话产生浓厚的兴趣, 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其次, 要倍加关注学生的阅读情绪。学生有了阅读兴趣, 就应该鼓励他们敢于阅读, 培养他们先说后问再议, 积极参与学习。最后, 要注重挖掘文本内蕴, 提高阅读效果。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 融入角色, 体会课文的情感, 从而与故事的主人公产生心灵的共鸣。教师加强对文本的理解, 把握、吃透文本, 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究文本, 抓住重点难点, 对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语文能力。

阅读教学过程还应是学生自我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应致力于学生的发展, 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阅读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实现自我建构, 学会阅读的过程。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自我建构, 应包含一定的知识点, 遵循一定的知识体系, 包括:理解词句的意思;理解重要的词句和一定内涵的词句;分辩感情色彩, 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表达效果;积累词句等等。还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揣摩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自我建构, 还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自我建构。首先, 要培养阅读质疑, 促进多维思考。根据新课标的要求, 我们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 突出语感, 质疑和应用能力培养的阅读课教学模式。其次, 要重视课外积累, 拓展阅读视野。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语言积累, 不仅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阅读积累, 还要在用好教科书的基础上, 适当地引导学生收集资料, 阅读文章, 推荐读物, 以拓展学习内容,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积极提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 多读书, 好读书, 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因此, 教师应通过教材教会学生正确读书的方法, 激励他们广泛涉猎课外读物, 以达到拓展阅读视野, 积累语言知识的目的。

4 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阅读认知理论认为, 阅读不是一个被动机械的吸收课本里的信息的过程, 而是积极主动地从课文里吸收各类信息的过程。在阅读课堂教学中, 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包括引导、点播、范读以及必要的讲解和小结, 以教材为载体, 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 针对教材的实际情况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把所教的每一篇课文作为例子, 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掌握精读、略读、浏览的阅读方法, 掌握读懂句子、读懂段落、读懂文章的方法, 并且把课堂中学到的读书方法运用到课外的阅读实践中去。教师要引领学生走出书本, 走进生活, 走进大自然, 走进信息世界, 让小学生童心、童言、童趣飞出课堂, 飞向蓝天, 从而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是语文教师的应尽职责, 小学时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 小学生能在此期间养成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 将会对其终身有益。因此, 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进行阅读, 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 要从多角度启发学生进行阅读, 要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行为和习惯, 使学生自始至终得到有序、有恒、积极主动的阅读训练, 从而达到刘勰所说的“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的境界。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可以说, 阅读, 是小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源泉, 是小学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呢?笔者拟对这一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

上一篇:教学设计:文创设计之脸谱印象——我为艺术节做文创下一篇:浅析石油化工化学污水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