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基本功(精选8篇)
教师教学基本功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胜任自身承担的教育教学工作,完成教书育人任务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教师品德素养: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和职业道德。
基本知识:包括教育教学与心理学理论、法律法规常识。
学科知识包括全面理解课程标准和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等。
教学能力:
——教学设计:课前教学准备及学习准备,教学预设及教法学法等研究;
——上课:语言表达、组织教学、教学调控、学习指导等研究;
——作业与辅导:根据每个学段儿童的基本特点,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作业与辅导等研究;
——检测与评价:教学和学习效果检测及改进教与学等研究。
教学技能:各学科通用的小学教师基本技能要求及学科特点的教学专业技能要求。
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环境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小学教师教学基本技能要求如下:
(一)口语表达方面,能熟练掌握汉语拼音,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普通话一般应达到国家语委制定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以上水平;在公众场合即席讲话,能正确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做到观点鲜明,内容具体,用词准确,条理清楚,节奏适宜。
(二)写字方面,能正确运用粉笔、钢笔、毛笔,按照汉字的笔画、笔顺和问架结构,书写规范的正楷字,并具有一定的速度。
(三)简笔画方面,能按本学科教学要求,突出教学重点,用简练的线条较快地勾画出事物的主要特征,设计、绘制简笔画。
(四)使用教具、学具方面,能按学科教学要求,正确使用教具,指导学生使用学具;并能就地取材,制作简易的教具、学具。
(五)完成教育教学活动方面,能按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组织学科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
(六)信息技术运用方面,能对计算机、视频投影仪、实物投影仪等硬件设备正确操作;Windows文件管理、Office办公软件的正确使用;Word、Power point、Excel基本软件的使用。根据各学科教学内容的要求,能够正确运用本学科教学软件和课件辅助教学。
教育心理学培训内容纲要
第一部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一、主要内容
·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主要研究方法:根据数据类型可分为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
二、关键术语
1·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等内容。
2· 定量研究:又称为“量化研究„‘量的研究”,它重在对事物可以量化的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的理论假设。
3· 质性研究:又称为“质的研究”,是指研究者参与到自然情境之中,采用观察、访谈、实物分析等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采用归纳而非演绎的思路来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实际互动来理解和解释他们的行为。
4· 行动研究方法:是指在教育情境中由教育情境的参与者(包括教师及其同事、学生、专业研究者)单独或者共同进行的以提高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和教学质量为目的的反省研究。
三、重点
5. 行动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过程。
要点:行动研究大致分为如下环节:
(1)从日常教学情境中确定、评价和形成有意义的问题。(2)与有关人士初步讨论和协商,形成初步的意向。
(3)查阅相关文献,从同类研究中汲取经验教训,包括他们的目标、程序以及遇到的问题等。
(4)重新修改和定义问题。
(5)选择研究程序,比如取样、管理、材料选择、学与教的方法、资源与任务的配置、人员准备等。
(6)选择评价方法。研究者要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一定的方式连续地评价和反思教学方案、包括课堂观察和记录、访谈、问卷、测验和教学日记等。
(7)实施。包括展开教学、收集资料、监督评价、反馈改进、资料分类分析等。(8)资料解释、推论和课题评价。
第二部分智力发展与差异(学生心理)
一、主要内容
·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阶段与机制模型)· 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
· 多元智能理论
二、关键术语
6. 图式: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重复而引起迁移或概括。
7. 同化:个体在反映和作用于环境(即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使客体(外界事物)纳入已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中的过程。
8. 顺应:个体在其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已不能使新的经验同化时,便调整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
9. 最近发展区:指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与既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问的差异。
10. 多元智能理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一种智能理论。他认为,传统的智能理论过于狭窄,局限于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方面,忽略了对人的发展具有同等重要性的其他方面,因此,他提出人至少具有八项智能,即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
三、重点
1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的主要内容。
要点: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具有不同质的不同阶段,可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4)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人)。
12.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认知发展观、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要点: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对教育教学实践有很大的影响:(1)不主张教给儿童那些有明显超出他们发展水平的材料,即不主张毫无根据地或人为地加速儿童的发展;但同时,过于简单的问题对儿童的认知发展作用也不大。(2)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3)儿童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差异。维果茨基的思想体系是当今建构主义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1)研究者在维果茨基搭建支架的基础上,提出了支架式教学。(2)教学是交互作用的动力系统。(3)对于合作学习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4)在情境认知理论及其教学模式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第三部分一般学习心理
一、主要内容
· 学习的界定及其分类
· 行为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学习动机
·迁移及其分类
二、关键术语
13. 学习:指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持久变化的过程。14. 认知策略:调控自己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内部心理过程的技能。15. 态度:影响个人对人、事和物采取行动的内部状态。
16· 发现学习:是指学习的主要内容未直接呈现给学习者,只呈现了有关线索或例证。学习者必须经历一个发现的过程,自己得出结论或找到问题的要点。
17· 接受学习:是一种由教师引导学生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学习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是概念的同化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18· 有意义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能够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如表象、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等)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
19· 讲授教学:又称为言语信息的学习,即以一种有组织、有意义的方式将知识讲授给学生,主要适用于有意义的言语学习。
20· 先行组织者:先于某种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用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同化、理解新的学习内容。
21· 抛锚式教学:将学习活动与某种有意义的大情境挂起钩来,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进行学习。
22· 支架式教学:教师或其他助学者和学习者共同完成某种活动,为学习者参与该活动提供外部支持,帮助他们完成独立无法完成的任务。而随着活动的进行,逐渐减少外部支持,让位于学生的独立活动。
23· 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
24· 迁移:一种学习对争一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技能、认知策略和品德的学习也有迁移。
三、重点
25. 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及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观点。
要点:加涅认为学习结果就是各种习得的能力或性情倾向,可以分为五种类型:(1)言语信息的学习;(2)智慧技能的学习;(3)认知策略的学习;(4)态度;(5)运动技能的学习。
奥苏贝尔根据以下两个维度对认识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类:一个维度是学习进行的方式,因此分为接受的和发现的;另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因此可分为机械的和有意义的。这两个维度互不依赖、彼此独立。26. 学习理论的核心问题。
要点:学习理论主要讨论以下三方面的问题:(1)学习的实质是什么?即学习的结果到底使学习者形成了什么,或者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外部的行为操作还是内部的心理结构?是简单的一条条经验的积累,还是整体的经验结构?(2)学习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即学习是怎样实现的,或者说是怎样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3)学习有哪些规律和条件?即学习过程受到哪些条件和因素的影响,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
27. 行为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要点: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学习就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即s—R,就是形成行为习惯或条件反射,这一过程是通过反复尝试实现的。
认知学习理论主要包括两种倾向:(1)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主要是受计算机科学的启发,用计算机来类比人类的认知加工过程,从信息的接收、存储和提取的流程来分析学习的认知过程;(2)认知结构理论,它把人的认知看成是整体的结构,而学习就是认知结构的发展过程。
人本主义反对把人还原和分割为各种要素,主张研究整体的人,而每个人都具有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潜能和动力,它从追求自我实现的角度来解释学习,强调学习者的自我参与、自我激励、自我评价和自我批判。
建构主义认为:对事物的理解不是简单由事物自己决定的,事物信息要被人理解,这依赖于个体原有的知识经验,不同人的理解常常会因此而有所不同。学习是一个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即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相互作用来形成、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经验结构的过程。教学并不是把知识经验从外部装到学生的头脑中,而是要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经验出发,生成(建构)起新的经验。
28. 运用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来分析某学科某部分内容的教学任务。
要点:奥苏贝尔认为同化理论的核心是: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有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由于这种相互作用,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有意义的同化。根据新旧观念的概括水平及其联系的方式的不同,他提出了三种同化方式:下位学习、上位学习、组合学习。
29.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策略。
要点:教学吸引:(1)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2)加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3)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积极性。
兴趣激发:(1)利用教师期望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2)利用已有的动机和兴趣形成新的学习兴趣;(3)加强课外活动指导,发展学习兴趣。反馈和评定、奖励和惩罚、合作与竞争、归因指导。
30. 举例说明迁移的分类。
要点:从迁移发生的学习类型或领域上看:迁移不仅发生在知识和动作技能的学习中,同时也发生在情感和态度的学习和形成中。从迁移的方向上看: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从迁移的影响效果上看: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从迁移发生的方式和范围一卜看,分为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从迁移与原经验的相似程度上目的地,分为近迁移和远迁移。从迁移发生的自动化程度上看,分为低通路迁移和高通路迁移。
第四部分分类学习心理
一、主要内容
· 知识的涵义、概念的学习
· 技能及其分类、形成过程
· 问题解决的学习、· 元认知等学习策略
· 品德的形成和培养
二、关键术语
31. 知识:是人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能动反映,是通过人与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32. 表象:是人们头脑中形成的与现实世界的情境相类似的心理图像,是对事物的物理特征做出连续保留的一种知识形式,是人们保存情境信息与形象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33. 概念:代表着事物的基本属性和基本特征,代表一类享有共同特征的人、物体、事件或概念的符号。
34. 概念转变:指认知冲突的引发和解决的过程,是个体原有的某种知识经验由于受到与此不一致的新经验的影响而发生的重大改变。
35. 技能:是指运用一定的知识、经过练习而获得的一种合乎法则的活动动作方式。通常按其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可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两种。
36. 问题:是指这样一种情境,个体想做某件事,但不能马上知道完成这件事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每一个问题都必然包含以下三种成分:给定信息、目标和障碍。37. 反应定势:有时也称定势,指以最熟悉的方式作出反应的倾向。
38. 学习策略: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习的方案。
39.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弗拉维尔认为元认知具有两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成分:(1)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存储在长时记忆中);(2)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存储在工作记忆中)。
三、重点
40. 举例说明如何促进学生的概念转变。
要点:为了促进错误概念的转变,教学一般要包括三个环节:第一,揭示、洞察学生原有的概念;第二,引发认知冲突;第三,通过讨论分析,使学生调整原来的看法,或形成新概念。一般要注意的问题:(1)创设开放的、相互接纳的课堂气氛;(2)倾听、洞察学生的经验世界;(3)引发认知冲突;(4)鼓励学生交流讨论。
41. 动作技能的形成阶段,并结合教学实例说明如何培养学生的动作技能。要点:冯忠良教授提出的四阶段模型:(1)操作的定向;(2)操作的模仿:(3)操作的整合;(4)操作的熟练。动作技能的培养一般经历三个环节:(1)指导与示范;(2)练习;(3)反馈。42. 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并结合教学实例说明如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要点:加里培林的五阶段模式:活动定向阶段、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有声的言语活动阶段、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内部言语活动阶段。冯忠良的三阶段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43. 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并结合教学实例说明如何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要点: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受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有些因素能促进思维活动对问题的解决,有些因素则妨碍思维活动对问题的解决。这些因素可以分成问题因素和个人因素。问题因素包括问题的刺激特点、功能固着及以反应定势。个人因素包括有关的知识背景、智慧水平、对问题的敏感性、好奇心和综合各种观念的能力以及动机和气质。
在教学中,教师要把重点放在课题的知识上,放在特定学科的问题解决的逻辑推理和策略上,放在有效解决问题的一般原理和原则上。(1)鼓励质疑;(2)设置难度适当的问题;(3)帮助学生正确表征问题;(4)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5)辅导学生从记忆中提取信息;(6)训练学生陈述自己的假设及其步骤。
44. 结合教学实例,如何使用案例研究法和角色扮演来进行品德教育。
要点:案例研究法是发展道德推理技能和能力的一种实际活动。它从关于具体行为的各种决策开始,而不是从各种原则、价值或理想入手,从中归纳出相关的原则和价值范围。在这种方法中,先给学生一个假设的情境(某人面临一个决策),然后让学生根据他们的观点考虑这个问题,并要求他们就某一情形推断,如果他们遇到相类似的决策情境,会如何行动。其基本步骤包括:(1)呈现案例;(2)找出各种可能的选择;(3)估计各种后果;(4)探究;(5)做出决策。
角色扮演是让儿童在团体的活动中扮演一定角色,按照相应的角色规范进行活动。在担当一定角色的过程中,儿童可能充分理解体现在这一角色身上的规范要求,感受到相应的情绪体验,练习相应的行为方式。
第五部分教学心理
一、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分类、设计
· 教学模式、探究学习、基本问题学习、合作学习、个别化教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 学习评定的分类及方法
二、关键术语
45. 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46. 任务分析:是将目标化成各级任务、再将各级任务逐级划分成各种技能和子技能的过程。
47. 教学模式:是反映特定的教学理论的,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一系列教学形式、策略的模式化的教学活动结构。
48.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科学研究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49. 基于问题学习:是指一种让学生通过解决不一定具有正确要点案的真实性问题而获取知识的教学,是由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活动构成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50. 合作学习:是一种结构化的、系统的教学策略,由2-6名能力各异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以合作和互助方式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小组学习目标,在促进每个人的学习水平的前提下,提高整体成绩,获取小组奖励。
51. 个别化教学:是为了适合个别学生的需要、兴趣、能力和学习进度而设计的教学方法。个别化教学并不意味着独自学习。
52. 程序教学:是指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学习自我教学性的材料(以特定的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
53. 课堂管理:指教师为了有效利用时间、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减少不良行为而采取的各种活动和措施。
54. 学习评定:指教师通过搜集学生在课堂中的信息、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判断和决策、并制订出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的过程。
55. 信度:反映的是评定的可靠性,即多次评定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
56. 效度:指的是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评定在何种程度上测量了它想测的东西,并且在何种程度上允许对学生的技能和能力进行适宜的概化。
三、重点
57. 布卢姆将目标分为哪几类,每类目标的基本学习水平分成哪些层次。
要点:认知目标: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情感目标: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
动作技能目标: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58. 探究学习、基于问题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
要点:探究学习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活动:(1)提出问题,学习者围绕科学性问题展开探究活动;(2)收集数据,学习者获取可以帮助他们解释和评价科学性问题的证据;(3)形成解释,学习者要根据事实证据形成解释,对科学性问题作出回答;(4)评价结果,学习者通过比较其他可能的解释,特别是那些体现出科学性理解的解释,来评价他们自己的解释,使解释和科学知识相联系;(5)表达结果,学习者要阐述、论证和交流他们提出的解释。
基于问题学习的基本环节包括:(1)呈现问题情境;(2)研究问题;(3)重新研究问题;(4)交流与汇报;(5)反思与评价。
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包括:(1)积极的相互依赖;(2)面对面的促进性相互作用;(3)个人责任;(4)社会技能;(5)小组自加工。
59. 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在本学科教学实践的主要应用形式。
要点: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可以包括传统的计算机辅助科学实验、网络学习环境、整合学习系统以及各种学习工具的应用等。例如,(1)计算机辅助教学:操练与练习、个别辅导、对话、模拟、游戏、问题求解;(2)专门的学习系统、环境和软件工具;(3)常用软件工具的应用:文字处理软件、多媒体演示软件、电子表格软件、数据库软件、绘图工具。
60. 学习评定的分类及其方法。
要点:布卢姆依据学习评定在教学工作中的作用,分为三类:诊断性评定、形成性评定、总结性评定。根据评定时的比较标准可分为:常模参照评定和标准(效标)参照评定。学习评定按照其严谨程度可分为:正式评定和非正式评定。按照评定人数可分为:团体评定和个体评定。
61. 教师自编测验的注意事项。
要点:(1)测验应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2)测验必须是教学内容的良好取样;(3)根据测验目的,确定测验的结构;(4)注意测验的信度,在解释结果时应慎重;(5)测验应该能促进学生的学习。
第六部分教师心理
一、主要内容
· 教师的角色
· 教师的成长与培养
· 教师的职业倦怠
二、关键术语
62. 教师专业发展: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63. 微格教学:即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进行的小型课堂教学。
64. 职业倦怠: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登伯格于1974年首次提出的,指工作强度过高并且无视个人需要所引起的疲惫不堪的状态。
65. 反思:是教师着眼于自己的活动过程来分析自己做出某种行为、决策以及所产生的结果的过程,它包括对于活动的反思、活动中的反思和为活动反思三种成分。
三、重点
66.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的多种角色。
要点:(1)设计者;(2)信息源;(3)指导者和促进者;(4)组织者和管理者;(5)平等中的首席;(6)反思者与研究者;(7)终身学习者。67. 专家型教师的心理特征。
要点:(1)教学策略以课前的计划、课后的评估和反思为核心,从而产生教学的创新。(2)具有鲜明的情绪稳定性、理智、注重实际、自信心和批判性强的人格特点,能够更好地控制和调节情绪,处理面临的教育教学问题,并进行评估和反思。(3)对教师职业的情感投入程度高,职业的义务感和寅任感比较强。(4)良好的师生互动、强烈的职业成就感。
参考书目:
《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陈琦 刘儒德 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参月第2版)(2008年5月第6次印刷)
《教育心理学》冯忠良 伍新春 姚梅林 王健敏 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第l版)(2008年4月第10次印刷)
教学论培训纲要
1· 赞科夫的“实验教学论体系”的中心思想和主要教学原则。
要点:赞科夫教学论的中心思想就是: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或者说致力于探求新的途径去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其主要教学原则有:高难度原则、高速度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2.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基本内容。
要点:(1)提出一些基本概念。“最优的”是指“从一定的标准来看是最好的”。最重要的标准是效果和时间。“最优”不等于“理想”。它是特指一定条件下的最优。巴班斯基认为,应该把教学看做一个系统,从系统地整体与部分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问,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考察教学,以便达到最优处理问题。(2)关于教学过程的结构和环节。认为教学活动过程应该包括社会方面的成分(目的、FJ容-),心理方面的成分(动机、意志、情绪、思维等)和控制方面的成分(计划、组织、调整、控制)。他规定教学过程的结构成分如下: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结果。他规定的教学环节是:①掌握教学的社会目的和任务,并结合具体情况加以具体化;②根据学生的特点,使教学内容具体化;③选择最优的形式和方法;④在教学统一寸过程中,师生的相互作用;⑤通过日常检查和自我检查,随机调节;⑥一定阶段的分析,查明尚未解决的
任务,以便在新周期中加以考虑。(3)关于教学最优化的方法体系。即“相互联系着的、可以导致教学最优化的所有方法的总和。”(4)关于实施教学最优化的程序。①综合地掌握教学任务,并在研究学生在某一时刻的实际可能的基础上,使任务具体化;②选择在该条件下最优组织教学过程的标准;③研究制订一整套该条件下的最优手段;④尽最大可能地改善教学条件;⑤规定的教学计划的实施;⑥依据标准,分析教学过程的结果。
3. 布鲁纳的结构课程论的主要思想和教学原则。
要点:布鲁纳教学论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我们将教些什么?什么时候教?怎样教法?”其中,“教些什么”是最主要的。(1)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早期教学,“任何学科的基础都可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人。”(3)发现学习。他提出的教学原则有:(1)动机原则。(2)结构原则。(3)程序原则。(4)反馈原则。
4· 什么是教学原则,举例说明几种常用的教学原则及运用。
要点: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主要有:(1)直观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巩固性原则;(4)循序渐进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5. 什么是教学方法,举例说明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及运用。
要点: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特点;(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和个性特点。常用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和实验法等。
参考书目:
《教学论稿》王策三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第2版)(2008年7月第20次印刷)《教育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学教师资格申请者》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l版)(2007年11月第27次印刷)
教育教学相关的法律法规培训内容
一、依法治教的意义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依法治教是依法治国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党中央“科教兴国’’战略思想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按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实施科教兴国的要求来衡量„„教育系统自身的法制观念还比较淡薄,依法治教的意识亟待提高。(摘自陈至立: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开创21世纪教育振兴的新局面l999年12月7日)
依法治教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党的领导的必然要求;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客观需要;依法治教是培养跨世纪一代新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有力保证。在社会、学校中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的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养成守法习惯,提高依法保护自身权利、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国民素质、推进我国的民主法制进程,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依法治教的过程中,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在遵纪守法方面做好表率,发挥人民教师应有的作用。
教师要遵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了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基本任务。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守各项教育法律、法规及学校的要求。教师应执行学校制定的具体计划,履行教师聘任合同中约定的教育教学职责,完成职责范围内的教育教学任务,保证教育质量。
教师要守法: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对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对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基本要求。遵守宪法和法律是教师的基本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要求教师应当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及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因此,教师应增强法律意识,自觉学习和遵守法律、法规,教育学生要学法、懂法、守法。
二、依法治教的涵义
依法治教,指全部的教育活动都应当符合教育法律的有关规定,所有的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在从事各类教育活动时都应当遵守或不违背教育法律的规定和精神。
依法治教的主体:我国现行的教育法律法规认为,能够成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有:国家教育 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学校及其它国家教育机构、教育者、受教
育者及其他公民,其中最重要的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是(1)教育行政机关;(2)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3)教师(包括其他教育者);(4)学生(包括其他受教育者)。
依法治教的范围:(1)国家机关的教育管理活动;(2)其他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办学活动、学校管理活动、教育教学活动、教育集资和捐资助学活动以及其他教育活动等等。依法治教的依据:(1)宪法有关教育的条款;(2)国家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如《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学位条例》、《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小学管理规程》等等;(3)与教育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如《妇女权益保护法》、《残疾人权益保障法》;(4)其他法律法规和规章中涉及到教育的条款,也是依法治教的重要法律依据。
三、依法治教的内容
第一部分:了解《教育法》和《教师法》对教师素质和教育工作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五条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十二条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第三十二条 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参考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第三条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第六条每年九月十日为教师节。
第七条教师享有下列权利:
(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四)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五)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六)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第八条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第三部分:了解《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 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学校教育的要求
(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是:(1)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2)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3)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大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4)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
(八)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
参考资料:《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基厅[2004]12号)
第四部分:知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对课程改革目标、内容等方面的规定
课程改革的目标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
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凋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
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课程标准
3.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教学过程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5.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参考资料: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l基[2001]17号)
②《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
小学科学学科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内容
一、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专业基本技能(一)观察和实验技能
1.会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能选择恰当的方式(如语言、文字或图画等)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显著特征。各种感官:眼、耳、鼻、舌、手、皮肤。2.会指导学生使用简单的工具(如放大镜、显微镜等)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画、图表或文字表达。
3.会指导学生使用简单测量工具(如尺、测力计、天平、量筒、温度计、秒表等)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
4.会指导学生使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
5.会指导学生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绘制简单图表。6.会指导学生制作简易的科学模型。(实物模型)
7.会指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8.会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室外考察。(二)科学探究的技能 1.提出问题
(1)能引导学生对周围的物体、生物和发生的现象进行观察与思考,提出有关的科学问题。
(2)能指导学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科学问题。
(3)能引导学生从提出的问题中筛选能够自己研究的问题。2.收集证据
(1)能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要研究的问题作假设性解释。(2)能引导学生提出可能找到验证假设性解释的观察或实验方法。(3)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或实验方法收集证据。(4)能引导学生用简单的工具和设备来收集数据。(5)能引导学生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做好原始记录。(6)能引导学生用文字、图画、图表等方式来呈现搜集到的证据。(7)能指导学生从多渠道查阅有关资料。3.形成解释
(1)能指导学生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2)能指导学生整理分析证据,提出合理的解释。
(3)能指导学生对数据整理过程中发现的冲突或矛盾之处进行分析和判断。4.交流与质疑
(1)能指导学生条理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阐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
(2)能指导学生对研究过程和结果、对证据与解释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与他人交流。
(3)能指导学生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评议或质疑,并进行反思。5.结论与拓展
(1)能指导学生对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
(2)能指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图画、图表等多种方式表达研究的过程和结论。(3)能指导学生用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科学知识与能力解决新问题。
二、小学科学教师学科专业知识
(一)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1.能够叙述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的主要内容,并能够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理解和应用其中的主要观点。2.熟悉内容标准的具体要求(见附件)。
3.能够理解和恰当应用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等内容。(二)义务教育《科学》教材 1.要依据课程标准,使用教材。
2.教师要系统研究所使用教材的整体结构。要了解所教内容在单元(或主题)、全册、及整套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掌握每课教学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和难点。掌握科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应用范围,掌握观察和实验的操作要点,等等。在认真阅读与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
3.要将教材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在适当的环节引导学生阅读和使用教材,使教材成为学 生的学材。
4.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地利用教材,使教材成为一种动态的、生成性的资源。根据学生实际、当地的情况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对一些内容进行删减、替换和补充。也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教材内容的先后顺序。
5.教师要根据教材选择和整合有关的优质教学资源,有效地使用网上资源和多媒体等资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科技馆、博物馆等校外场馆资源进行教学。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一)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视频投影仪和实物投影仪等硬件设备。(二)会使用Windows文件管理和office办公软件。1.Windows文件管理中的文件及文件夹的基本操作。2.Word办公软件的基本使用。3.PowerPoint办公软件的基本使用。
(1)知道演示文稿的制作过程。演示文稿的制作,一般要经历下面几个步骤: 准备素材:主要是准备演示文稿中所需要的一些图片、声音、动画等文件。确定方案:对演示文稿的整个构架作一个设计。
初步制作:将文本、图片等对象输入或插入到相应的幻灯片中。
装饰处理:设置幻灯片中的相关对象的要素(包括字体、大小、动画等),对幻灯片进行装饰处理。
预设播放:设置播放过程中的一些要素,然后播放查看效果,满意后正式输出播放。(2)会制作一份演示文稿。4.Excel办公软件的基本使用。
(1)掌握运用Excel把实验数据转化成柱形图、条形图、折线图、饼形图的操作。(2)利用Exce l进行数据管理或统计。(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能够恰当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四、教学设计、说课和案例分析(一)教学设计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节(单元)课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2.教学背景分析
包括学习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技术准备,以及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等研究说明。3.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安排等。4.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本部分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应把教学内容、教学进程、学生活动、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及教学指导策略表达清楚,可附教学流程图。
5.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对本节课学生学习效果以及教师自身教学效果的评价分析要具体、实事求是,评价方式应尽可能做到目的性和可操作性强,灵活多样。6.本次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建立在总结个人以往相关教学经验、借鉴他人已有教学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特点及对学生的学情分析进行深入研究,应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创新性。请用300—500字简要描述本节课教学设计的特色之处。
教学设计全文要求4000字。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清晰表达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2.教学背景分析
(1)准确分析教学基本内容要点以及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阐明其在教材中的地位。(2)对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前概念水平进行分析,说明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困难及对策。
(3)针对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手段的使用及技术准备,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进行可行性分析。
3.教学目标说明
(1)准确表述本课的教学目标及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2)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对制定的教学重点、难点进行分析。4.教学过程分析
(1)简明阐述教学全过程(可附教学流程图)及其教学特色。(2)分析各个教学环节的目标及各个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
(3)分析说明教学资源的选择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关系。(4)分析说明关注学生概念形成的教学策略和学生思维发展的轨迹。(5)分析教学过程中可能生成的问题,阐述应对策略。(6)阐述本课对学生学习的评测。5.其他方面
(1)说课时,语言表达清晰、明确,无科学性错误,具有感染力。(2)观察和实验演示安全规范,板书设计合理。(三)案例分析 1.案例主题分析
(1)分析描述案例所反映的核心理念。(2)清楚表达案例所反映的核心问题。2.案例内容分析
(1)针对案例中描述的教学实例及其作者表达的思想,从其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策略的运用、教学媒体的支持、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2)揭示并论述案例所链接的教育理论。3.案例的启示
清楚表达案例对自己教学的启示。4.其他方面
(1)表达清晰,有逻辑性。
一、注意基本功训练的综合性
小学语文基本功是由多种基本功综合而成的。就学习语言文字来说, 有理解的基本功和表达的基本功;就认识客观事物来说, 有观察的基本功和思维的基本功。
由于学习语文和认识事物是紧密联系着的, 因而在进行理解和表达的基本功训练时, 就必然要联系观察和思维的基本功。同样, 在进行观察和思维的基本功训练时, 也必然要联系理解和表达的基本功。
就小学语文教学来说, 要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篇的教学, 还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字、词、句、篇的教学, 要教给学生有关的知识, 培养他们识字、写字以及连词成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把这些知识和能力结合起来, 就成为字词句篇的基本功。听说读写也是这样, 既要教授他们有关知识, 又要培养听、说、读、写能力, 使知识和能力结合起来, 就成为听、说、读、写的基本功。无论字、词、句、篇或者是听、说、读、写, 又都可以从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这两个方面来进行教学, 因而他们都可以归属到理解的基本功和表达的基本功中去进行训练。
学习语言文字还要跟认识客观事物紧密联系。比如识字, 既要了解字的笔划、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等有关字型的知识, 了解有关字音和字意知识, 还要学会书写, 学会运用, 这是能力。为了掌握汉字, 在进行教学的时候, 常常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或者实物, 让学生自己思考, 学会记牢它, 运用它。这样, 把有关字的理解、表达的知识和能力结合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又把这种知识和能力跟观察、思维联系起来, 便成为识字的基本功训练。许多教师的识字教学, 通常便是这样进行的。这就体现了识字基本功训练的综合性。
二、注意基本训练的阶段性
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是分阶段进行的, 由简单到复杂, 由低级到高级, 逐步提高, 不断发展的。大致说来, 可以分为低、中、高三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要求, 不同的特点, 不同的训练方法。
从这一阶段到另一阶段, 基本功训练的过程常常是螺旋式上升。比如作文, 这是语言文字的表达方面的基本功训练, 在低年级要求学生写得具体, 能够把听到的和看到的、想到的, 一句一句说出来, 写下来, 话怎么说, 就怎么写。到了中年级, 同样是要写得具体, 但是要求有所提高, 要讲求怎样选择内容, 学习怎样写人、写事、写景物, 学习叙述的方法, 进行实际训练。到了高年级, 同样要写得具体, 但要求又提高一步, 不仅要有具体内容, 这些具体内容还要环绕一个中心思想来叙述。这样螺旋式的上升教学, 使学生在低年级学到基本功, 到中年级同样用得着, 到高年级时内容更加丰富了, 要求也提高了, 教学效果也更加明显了。
三、注意基本功训练的实践性
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要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各项基本功训练都是凭借教材进行的。教材中的许多课文, 所叙述的思想内容都是作者从生活、实践中体验出来的。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对作者在生活、实践中的经验和现实, 有所领会, 使其变为学生的认识, 并使学生能够用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因此, 在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 尤其是读写基本功训练时, 教学设计要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 以利于学生更贴切地理解语言文字, 从理解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以利于学生更真切地运用语言文字, 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进一步说, 学生在语文课堂学到的一些基本功,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去运用。这个运用, 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运用这些基本功去自己解决有关语文学习的问题。比如说的某篇课文, 初步训练了怎样抓住人物特点的基本功, 教师就可以让他们去阅读别的文章, 试着自己去分析人物的特点, 还可以去重点观察一个人, 说出那个人的特点。另一方面是运用这些基本功去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例如, 学生在课文中学习了说话要看对象, 要得体, 训练了这样的基本功, 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付诸实践, 尊敬师长, 说话有礼貌。
一、学会以课本为师
古语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知音。”要让学生作文有话可说,就要鼓励学生多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多读课外书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可现实生活中,却有不少同学虽然看了很多课外书,语文和写作素养却没有提高,原因就在于:他们尽看漫画或浅显的故事书,很少涉猎文学类书;看书只关注情节而忽略积累;不会去参悟书中的精华,也就是看书的有效性很差。我的做法是定期布置看书的家庭作业,其中包括小说、散文、杂文类甚至百科知识类书籍。小说类书读后要写读后感,散文类书边读边积累好词佳句。这样,学生的语言才会越来越有韵味,思想才会越来越成熟。
阅读课上,很多老师只满足于让学生读懂课文,完成作业,能随机布置写话练习,就已经算是很注重读写结合了。难道一篇课文能给我们的教育契机就这么一点吗?课文中蕴藏着大量写作指导点,只要稍加点拨,就可“顺水推舟’,、“一箭双雕”,成为学生学习写作方法的契机,何必再另起炉灶在课外再学习这个法那个法?例如,在学《落花生》一文时,学生谈到作者重点写吃花生、谈花生,而种花生、收花生则一笔带过,重点突出。我让他们回忆自己作文时,有没有犯过重点不突出的毛病,有的说自己写游记时总是从听到要去旅游的消息时写起;有的说常把一天中的事写成“流水账”,没有抓住其中一件事写具体;有的说为了把一件事写具体,常把观察到的东西一股脑儿写进去,而没有考虑对表达中心有没有关系。你看,这样不是比理性地说 “写文章要突出重点”更有效吗?
一个语文老师,不但自己要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还要帮助学生练就一双善于 “发现”的眼睛。我们可以让学生学完课文后,针对文中某一处有写作特色的段落进行仿写以迁移巩固。也可以谈谈文章写作特色,在思想的交流碰撞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写作方法。我们认为,拥有点石成金的手指比拥有金山重要,培养学生会真正地读书,能以书为师,比从老师这里学会一、两样写作技巧更为重要。
二、练好写作基本功
小学生作文主要有状物类、写景类、叙事类、记人类,总称为记叙文,每一类作文写法基本相同,没有必要再细分成诸如爸妈系列、老师系列、同学(朋友)系列……而记叙文的基本写作手段是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叙述不用特别训练,小学生最擅长的就是叙述。要使文章生动起来,就要写出事物的样子,事情的过程,人的音容笑貌,让人如赌其物,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这就是描写。一般人对人、事、物表达简单的好恶情感就算完了,但如果要打动读者,就需要渲染情感,阐述思考,这就是抒情、议论。但是很多小学生,甚至成人,把一件事叙述清楚了,就无话可说了,作文水平始终难以提高,根本原因就在于写作的基本功不扎实。
我在上阅读课时,常让学生赏析文中的精彩段落,体会作者是如何描写、议论、抒情的。平时经常布置联系生活实际和课文的练笔作业,比如体育课上刚进行过100米跑测验,回来后让他们写话,因为刚经历过的事,他们把观察到的同学的表现,自己在跑时的感觉、心情自然而然写出来了,老师把成功之作一讲评,绝大多数同学都明白了描写是怎么回事了。学《李时珍》一文,想象李时珍在各地寻访药方和药材的过程中会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写一个小故事,学生们不但要想象情节,还要想象人物、神态、语言、动作、故事环境等,这是更高层次的运用描写。又如广西发生了鳄鱼吞食一名学生的事件后,我通过多媒体设备让学生从网上读了这则新闻,然后让他们各抒己见,在讨论中提高了安全、纪律意识,再让他们把自己的认识写下来。经过这样生动的议论训练。他们知道了议论原来并不神秘,就是对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
写作基本功的锤炼是一项长期、反复的工作,不可能在一堂课两堂课上速成,而贴近生活的练笔能让学生乐写、会写。练笔的过程,其实是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当学生会熟练运用这三种手段后,不用管分属什么类型的文章,就会根据事情内容和自身思想情感熟能生巧地运用了。
三、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习惯
写作的源泉是生活,生活离不开环境。丰富多彩的自然、社会环境与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实践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但客观存在的环境万物与丰富生活的种种特色,只有靠观察才能发现、掌握与积累,才能形成写作的素材与题材。当然,学生作文时常遭遇题材卡壳的困境,不是他们没有生活积累,而是在写作文时想不起来。倘若有一架照相机能拍摄下生活中的片断以备查阅就好了。写日记就是用文字来记录生活。可是小学生很难做到每天坚持写篇幅较长的日记,要求可以低一些,每天只要求写一段、几句甚至一句话,这样孩子们容易坚持下来。日记不但可以记录一天中印象最深的事,也可以记下想到的某一个问题,报刊上看到的一件事例,头脑冒出来的一句有灵气的话。可别小看这样的日记,它是生活的照相册,作文的题材本,日积月累,写作文时题材就可信手拈来。就拿我自己来说,有很多发表在报刊杂志的文章,就是根据日记中简略的文字写成的。
郝清华
最近,我认真读了《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小学语文》,受益匪浅,特别对如何有效发挥即时评价的功效,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了深刻的认识。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即时评价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沟通学生之间的情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可持续的发展。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即时评价的方法有多种:
(1)情感评价法。饱含情感的即时评价如和风细雨滋润学生的心灵。在评价时我们可以运用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词和期待的目光,这些富有情感的即时评价语将打开学生心灵这时智慧之窗,使学生体会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情感。
(2)口头表扬法。课堂上教师不应吝啬言语和时间给学生以口头表扬。在口头表扬时应注意语言的丰富性,如:“瞧瞧,他真是火眼金睛,发现的最多、最快。”“你瞧,通过努力,你成功了,祝贺你!为你的成功鼓掌!”“真了不起,大家都为班级里有你这么棒的同学而感到骄傲!”“这么好的想法,为什么不大声地、自信地表达出来呢?”“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好。”“开动你的小脑袋去想,说错了没关系,老师喜欢肯动脑的同学。”“你的进步让老师感到很高兴。”„„这些简单的语句无不鼓励着学生树立自信。
(3)体态语言法。即时评价并非一定要通过语言。通过一个赞许的眼神、翘起大拇指、鼓掌、与学生握手或一个安抚的动作等体态即时评价法就可以传达教师对学生的赞赏和认可,给他们以成就感和愉悦感。
(4)奖励制度法。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立一些奖励制度作为评价的方式,如把表现出色的学生写到光荣榜上,给合作默契的小组贴上小星星;给进步快的学生敲上一个笑脸等,一丰富的即时评价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主动参与的欲望。
(5)共同参与法。教师在表扬学生时可以让全班学生一起对同伴的出色表现做出肯定的反应。一起唱首儿歌为同学喝彩;拍拍手大节奏给伙伴加油;师生一起竖起大拇指表示对他的钦佩等,让他在教师和同学的共同激励下加倍努力。
一、填空题
1、《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作者是________,她的童话故事还有______、_______。
2、《橘颂》的作者是________。
3、老舍原名是___舒庆春_____,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戏剧、散文,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骆驼祥子 》、《
《四世同堂
》等,话剧《
龙须沟》、《茶馆
》 《
》等。
4、《穷人》的作者是______列夫.托尔斯泰__________,他的一生留下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其中《战争与和平》《
》和《
》是他长篇小说的三个里程碑,对世界文学有很大的影响,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选自《
游山西村 》,作者是“(陆游)
6、《鸟的天堂》、《海上日出》的作者是________,他的《激流三部曲》分别是
《
》、《
》、《
》,他的《爱情三部曲》是《 雾》、《雨》、《电
》、《
》、《
》
7、叶圣陶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作家、社会活动家,小学课本中选用了他的散文《
》
8、《麻雀》选自《
》,作者___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国杰出的作家。
9、《瀑布》的作者是(),文中写到 :“还没(),先听见(),好像(),又像()。”
10、欲穷千里目,()。出自古诗《
《登鹳雀楼》
》,作者是:(王之涣所写)。
11.查字典
“举”的部首是,“辉”的部首是
,“够”的部首是。
12.古诗积累
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 李商隐(作者)
无题(题目)
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出自 唐
(作者)
杜甫
(题目)
13.接写名句
“纸上得来终觉浅,”
“会当凌绝顶,”
14.情景中运用古诗
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题,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
”时,爸爸走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
”,于是迅速地解开了这道题。
15.当许多城市居民彩电、冰箱、空调都齐备的时候,这边远山村才开始看
黑白电视,真可谓“人间四月芳菲尽,______山寺桃花始盛开________”。
16.我国的广告业,起步迟,发展快,颇有“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__”之势。
17某年中秋,我驻美使馆召开部分留学生座谈会。
(1)
主持人的发言引用了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的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_______每逢佳节倍思亲________。”
(2)
甲同学的发言引用了张九龄的诗句:“海上生明月,_____天涯共此时________。”
(3)
乙同学的发言引用了李白的诗句:“举头望明月,__________________。”
(4)
丙同学的发言引用了杜甫的诗句:“_______露从今日白_____,月是故乡明。”
(5)
丁同学的发言引用了苏轼的诗句:“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
(6)
戊同学的发言引用了王安石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
18默写古诗
张继的《枫桥夜泊》
19.写出两句教育自己或别人珍惜时间的格言警句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萧绎
20..学习或工作失败了,我往往用
激励自己。
教材理解
21.下列人物曾出现在小学课本的哪些课文中,请写出。
李大钊
居里夫人
武松
曹操
金吉娅
伦纳德夫人
杨利伟
田忌
让 彼浩勒
22小语教材中的课文选自安徒生童话的有
《温暖》一文然我们感受到周恩来的()品格,《一夜的工作》让我们感受到周恩来的()。
下列成语是从有关诗句里引申出来的,请你在下列括号里填上与该成语有关的两句诗。
①红豆相思()王维
②千呼万唤()白居易
③源头活水(((划)朱熹 ④司空见惯)刘禹锡 ⑤卷土重来)杜牧 23.请写出下列字的书写笔顺:
鼎:
凹:
24.把正确的字写在()里 迫不急待()穿流不息()
凭心而论()
世外桃园()再接再励()
一愁莫展()
如愿已偿()
2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哀()遍野
管中窥()
爱屋及()
泥()入海
一箭双()
为()作伥 噤若寒()
()头微利
门可罗()
二、选择题
1.下面四句诗,不是表现友情的一句是()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B.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D.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2.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不寒而栗 不毛之地 B.不醒人事 不孝子孙 C.惨绝人寰 沉鱼落燕 3.我国的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A、《中庸》
B、《礼记》
C、《论语》
D、《学记》
4.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A、教书
B、育人
C、教书育人
D、带好班级
5.教师备课应做好三方面工作,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
A、编写教案
B、设计教法
C、设计板书
D、做好备课计 6.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需要是()
A、生理与安全需要
B、社交与尊重需要
C、求知与审美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7.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是()
A、夸美纽斯
B、杜威
C、赫尔巴特
D、洛克
8.下面四句诗,不是表现友情的一句是()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9.“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班超
D.杜甫、杜牧、杜荀鹤
10.下列对作品、作家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汤显祖,明代杂剧家,代表作为《牡丹亭》。
B.曹禺、夏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剧作家。
C.塞万提斯,西班牙作家,著有《鲁滨逊飘流记》。
D.《老人和海》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海明威。
11.“教是为了不教”。下面摘引的叶圣陶先生的一些论述,其中哪几项是说明这个名句的“不教”的?(只写字母即可)
A.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
B.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
C.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自己去探索。
D.凡为教,目的达到不需要教。
E.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F.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
答______________。
12.九寨沟在我国的那一个省()
A、浙江
B、广西
C、四川
D、河北
13.修改病句:大家庆祝张岩评上了“学校智慧之星”。正确改法的一组是()
A.大家祝贺张岩评上了“学校智慧之星”。
B.大家庆祝张岩被评上了“学校智慧之星”。
C.大家庆祝张岩评上了我们“学校智慧之星”。
14.修改病句:两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正在我校展出。判断下列改法正确与否。
A.刚出土的两千年前的文物,正在我校展出。()
B.刚出土的文物,正在我校展出。()
C.两千年前的文物,正在我校展出。()
15.小语教材中介绍异国风光的是()。
A.《观潮》法国B.《威尼斯的小艇》意大利C.《雅鲁藏布大峡谷》尼加拉瓜
16.下面作家与作品相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冰心的《朝花夕拾》
老舍的《骆驼祥子》
高尔基的《童年》
B.鲁迅的《朝花夕拾》
吴承恩的《西游记》
高尔基的《童年》
C.高尔基的《童年》
老舍的《骆驼祥子》
鲁迅的《繁星•• 春水》
17.下面表述正确的一组是()
A.“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这句诗选自朱熹的《春日》
B.“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句诗选自杜牧的《忆江南》
C.“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这句诗选自王之涣的《江畔独步寻花》
18下面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倔强(juéjiànɡ)
坚强(jiānqiánɡ)
勉强(miǎn qiánɡ)
B.漂流(Piāoliú)
漂亮(Piàoliɑnɡ)
漂洗(Piǎoxǐ)
C.出差(chūchāi)
差距(chà jù)
参差(cēncī)
19..下列成语结构完全相同的一组是(4分)
(1)利令智昏
(2)犬马之劳
(3)息事宁人
(4)度德量力
(5)洗耳恭听
(6)步步为营
(7)富国强兵
(8)闻过则喜
(9)天网恢恢
(10)泽被后世
(11)天理昭彰
(12)完璧归赵
(13)图穷匕现
(14)负荆请罪
(15)青出于蓝
(16)众口铄金
A.(1)(8)(7)(9)
B.(11)(3)(7)(4)
C.(10)(15)(12)(16)
D.(5)(13)(6)(14)
20.下面没有错误的句子是()
A.下课了,立刻跑到了操场上。
B.妈妈说前面的那个人大概一定是邻居张大妈。
C.一家人欢天喜地地庆贺喜迁新居。
D.我们要武断地处理事情。
三、判断题。
1.“春望”意思是望春天。()
2.“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中的“将军”指的是汉朝的将军李广。()
3.詹天佑修筑铁路时,遇到山势高、云层厚,就采取“人”字形线路。()
4.《蜀僧》中的富和尚“欲之南海”却“犹未能也”的原因是缺乏勇气和信心。()
5.选择:《题林安邸》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轼()
6.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高年级学生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的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7.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高年级学生累计识字3000个并会写。()
8.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9.课标规定从高年级开始要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10.《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形式众多的启蒙教材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相传是南宋学者王应麟编撰的。()
四、阅读。
家园如梦
夜很深,也很静。浅浅的月光流进了我的村子,挤进了那扇用皮纸蒙住的三字窗。风轻轻地梳理着窗外还略单薄的树枝,嗓音很低,却让我听得清楚那来自远方的呼唤。
庭院里的那口古井,清楚地倒映着我曾经在井旁的柳树上猴跃的童年。辘轳上那长满黑斑的麻绠,依然牢牢地吊着我的心事,绷得像调紧的弦。
“月光光,亮堂堂,背书包,进学堂„„”井边学会的童谣鲜活如初,只是教我童谣的母亲,却已独卧寒山。母亲的声音已成记忆,然而母亲的血必将溉我的一生。
流浪的脚步离开家园,只把乡愁饲养在井中,任何一丝不经意的涟漪,都有可能荡得我遍体伤痕。
屋后的荒坡上,零零散散地落户了一些三月莓树,它们在贫瘠中送走一个个春夏秋冬,又迎来一个个春夏秋冬。
母亲为我摘莓子时被刺破的手指,滴着血,凝成一团不褪的火红,永远燃烧在我记忆的深处。那些吃三月莓当饭的甜甜的日子,是母亲用手一分一分地扳来的。今年的三月,我想母亲还会在另外的世界里为我采摘三月莓。只是母亲已移居黄泉,即使我将膝盖埋进坟土,也无法缩短母子间的距离。
等到三月莓红透的时候,我该回趟老家,去荒坡上采摘一包三月莓,捧撒在母亲的坟头。母亲曾经为我寻找三月莓的目光,擦亮一串串累累的爱。
屋右的古枫树——鸟的天堂。孩提时,父亲总是架着长长的梯子,猫着腰一回又一回地爬上树去为我取鸟,样子很吃力,可父亲的脸上却从不滚落丝毫吃力的神情。
如今,鸟渐渐地少了,只剩下乱七八糟的鸟巢搁在树桠间,可年迈的父亲却像童年的我一样,在鸟归季节里一遍遍地数着鸟巢。又是鸟儿孵殖的季节,隐约中,我感觉父亲佝偻着身子站在古枫前学舌一般地重复着“一、二、三、四„„”那深深陷进了眼窝的眸子,专一地注视着通往山外的羊肠路。
屋左蜿蜒蛇行的山路依旧在为我走出大山的举动作注脚,那浅浅的一行不知打上了我多少若隐若现的脚印。从山村走进城市,实际上是走进一种诱惑,甚至是一种折磨。
山路的源头是生活,山路的尽处还是生活。生活就是生生死死,造化平衡世界,谁能适应这个世界,谁就是赢家。做个赢家吧,赢家有能力随遇而安。无论生活把自己推到哪个位置,都要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轻松靠自己给予,快乐只属于创造快乐的人。
怀念家园,更怀念家园里的某些人。我茹苦一生而今永隔幽冥的母亲,愿您有您的天堂;我艰难活命又思儿念女的父亲,愿您有您的寄托!
在家门前那堵不倒的竹篱笆上,我将自己攀援成一株不忘的牵牛,紫色的喇叭始终朝向敞开着的家门,芬芳屋里的每一道墙缝。
家园如一件厚厚的袄,等待着每一个伶仃的流浪者去穿;家园如一双不破的鞋,永远套在流浪者缺暖的脚上;家园如一柄永新的伞,一直搭在流浪者风雨兼程的肩膀上;家园如一块啃不完的饼,让流浪者一次又一次地去补充能量;家园如一根拉不断的线,末端总系着一个流浪者的大风筝。
1、结合文意,说明“从山村走进城市,实际上是走进一种诱惑,甚至是一种折磨”中的“诱惑”“折磨”的具体含义。
答:
2、第二段里,“辘轳上那长满黑斑的麻绠,依然牢牢地吊着我的心事”中“我的心事”具体指什么内容?
3、题目中、文章中的“家园”具体指的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将文章内容组织在一起的?
4、作者是怎样描写母亲和父亲的,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作者运用了哪些材料?
4、面对如梦的家园,作者为什么愿将自己攀援成一株“牵牛”?
5、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回眸人生,从心灵深处唱出了一首成人后的人生经历中至真至纯的亲情颂歌。这颂歌不仅温暖着作者所有的日子,亦吹皱起读者感情的涟漪。
B.作者用饱醼深情的笔墨,点染着文章的主题:山村、庭院、古井、母亲„„而这普通的一切又演绎着一个令人心动的故事。
C.作者写的父爱,如山般崇峻,如石般深沉,作者简洁的叙事中的无言的父爱让人自然而然地想起朱自清《背影》中的父亲。
D.作者主张生活就是生生死死的打拼,无论自己努力得到了哪个位置,都要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要轻松,要乐观。
E.文章结尾运用博喻,将家园比喻成棉袄、布鞋、雨伞、烙饼、绒线,是在强调家园对游子有重要意义。
6、童年,是每个人心中难以忘怀的梦。写一段话,表达你对自己童年的感受。
7、请写出三个完整的关于故乡或母爱的古代诗句。
五、习作。(二选一或自定内容写)
1.在你的从教生涯中一定有令你感动的事情,请你把它写下来,作为你对从教以来的一个回顾。题目自拟,书写要认真,卷面要工整。
2.写自己熟悉或印象深的一个人,在叙述事件时要抓住人物的特点,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连贯。题目自拟,书写要认真,卷面要工整。
上一篇文章: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两学考试)试题之一(附答案)
下一篇文章: 30秒清除你电脑中的垃圾(使你电脑急速如飞)(高手已测)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最新5篇热点文章
30秒清除你电脑中的垃圾(...现代教师心理压力的调整办...2009年校网站新年致辞
朗读法、背诵法、自学法、练习法、讲读法、谈话法等是常用的基本方法。朗读法和背诵法的原理与方法在第五章第二节中有具体阐述,这里只介绍其他几种方法。
1.自学法
自学法也称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自主学习为主,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的一种教学方法。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这是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现代科技、继续教育倡行对人的要求。小学生在校期间初步学会学习,逐步形成独立的学习能力,这是将来立足社会,适应生活需要的基本技能。这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能力,指学习者在已有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一般不依赖于他人而能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和程序,独立获取知识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素质和能力的构成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能学,二是想学,三是会学,四是坚持学。
运用自学法的要求是:一要明确目标。自学法包括四个基本要素:(1)制定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2)运用工具书进行自读;(3)对学习内容提出问题,并能尝试解决问题;(4)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自检和自评。学生明确了目标,就有了指向,就能自觉去学习。二是重视动机的激发。动机是学生自学动机的激发。三是知道自学过程与方法。方法是能力的核心因素。学生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自学过程于方法,才能开展自学活动;如果培养学生的语系能力,教师就应该指导嘘唏的过程和方法;要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就要教给学生识字写字的一些规律和方法。
2.练习法
练习法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要求,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通过自己的感官活动和实际操作,巩固知识、技能和形成习惯的方法。小学的语文课程与教学侧重于语言文字的训练,教学中运用练习法,有语文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的要求所决定的。语言文字浆果发福练习,才能熟练掌握。练习本身是一种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重复活动,但不应进行机械性的练习。练习法包括口语焦急的练习、习作的练习、朗读的练习等。
运用练习法的基本要求:一要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掌握有观练习的基本知识于技能。只有学生明确了为什么要练习,要达到怎样的要求,才可能有较高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才可能避免机械的盲目的练习。二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教师要通过讲解、示范使学生理解正确的联系方法,然后再让学生自己练习。同时,练习方式要多样化,才能引起学生练习的兴趣。三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练习。教师要依据学生认识规律和教材逻辑顺序,制订详细的练习计划,从模仿性练习到独立性练习,再到创造性练习;从基础性练习到综合性练习。四要提高单位时间内练习的效果。练习的次数要达到一定的量。有量才有质。但也不能以多取胜,更不能靠时间来磨。如小学生写字使,一个字写3~5遍效果最好,如超过5遍,则会事与愿违。
3.讲读法
讲读法,也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教师往往寥寥数语就讲清问题,或点破难点,说清关键,使学生课文“字求其训,句求其义,篇求其旨”,并“因道悟文”,掌握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要领。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探究能力。讲读法就是前面提到的讲授法,它包含两种具体操作的方式:一是讲述或讲解。教师往往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教学内容作系统叙述和描绘的讲授方式;二是讲读。教师或学生默读课文或有表情的朗读课文内容,两者结合,讲中有读,读中有讲。
运用讲读法时注意:一要抓住重点,少讲,精讲。不同年级、不同教学内容有不同的重点,教师要根据一组课文的训练项目和阅读提要,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去定每节课的教学重点。抓住重点少讲,精讲,才能真正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二要揭示规律,教给学生解决问题和钥匙。教师主要是通过对具体字、词、句、篇的讲解,揭示认识和掌握字、词、句、篇的规律性的问题,教会学生自学语文、认识规律的方法。三要注意语言的表现里,教学可以说的运用语言的艺术。教师在运用讲读法时,语言表达要准确、通俗、形象。要把教材中“死”的书面谚语转换成“活”的学生易于接受的口头言语,把深奥的词句、内容讲得有声有色,浅显易懂。四要兼用其他教学方法。为了发挥讲读法的长处,弥补其不足,教师可以讲读法为主,兼用其他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可以保持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兴趣,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4.谈话法
谈话法,即问答法,一般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提问学生,并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得出结论,使之有所获得的一种教学方法。
谈话法的作用主要有三;一是教师在运用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提供问题线索,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他们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二是学生既有静态的听,又有动态的答,能在最大限度上维持心理活动对学习过程的指向和集中。小学低年级尤其需要谈话法。三是有利于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准确地获取反馈信息,及时地调整教学过程。心课程提倡教学时教师是与学生对话中“平等的首席”。可见“谈话法”将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运用谈话法的基本要求:一要准备充分。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要有启发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问什么,提问谁,要准备充分。提问的对象要普遍,对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问题,要适当地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教师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要把自己的想法平等地与学生交谈。二要难易适中,问题的难易度是谈话法运用成败的关键。谈话法提出的问题必须适中。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解决问题,尝到成功的甜头和乐趣。问题应向全班学生提出,但要尽可能避免学生齐声回答。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与应答的时间。三要善于引导。老师要启发学生积极地参加谈话,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师提出问题,自觉地回答问题。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不能马上回答,或回答有困难时,四要及时鼓励,谈话中回答得好的学生,有进步的同学,都要给予鼓励。结束时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指出谈话过程中学生的优缺点
一)阅读法(朗读、默读、背诵)
(二)讲授法(讲述、讲解、讲评、讲演、复述、讲读、讲练、说书法);
(三)对话法(问答、谈话、讨论、辩论)
(四)实践法(观察、调查、访谈、参观、实验、考察、考证、游戏、交往、旅游、实习、见习、练习、作业等)
(五)电教法(照相机、幻灯机、投影机、录音机、广播、电视、电影、录相机、语音实验实、电脑、网络、多媒体)
(六)研究法(问题—解决式;课题—探究式;实验—论证式)
(七)自学法(自学—辅导式)(卢仲衡、魏书生)
(八)其他教育教学的方法举隅:
1、语感教学法(洪镇涛、王尚文)
2、思路教学法
3、情感教学法(于漪)
4、案例教学法(根舍因、克拉夫基)
5、点拨教学法(蔡澄清)
6、情境教学法(李吉林)
7、导读教学法(钱梦龙)
8、目标教学法(布卢姆)
9、反馈教学法(刘显国)
10、问题教学法(杜威、马赫穆多夫)
11、欣赏教学法
12、活动教学法(杜威)
13、点面教学法
14、愉快教学法(上海一师附小等)
15、成功教学法(上海闸北八中)
16、整体教学法(查有梁)
17、合作教学法(美国的斯莱文、前苏联阿莫纳什维利)
18、启发式教学法(《学记》、柏尝试教学法拉图)(邱学华)
19、设计教学法(克伯屈)
20、发现教学法(布鲁纳)
21、创新教学法(奥斯本、吉尔福特、陶行知)
22、差异教学法(华国栋)
22.单元教学法
23.比较教学法
24.程序教学法(普莱西、斯金纳)
25.直观教学法
26.图示教学法(王松泉)
27.暗示教学法(洛扎诺夫)
28.竞赛教学法(罗树根)
29.大语文教学法(张孝纯)
30.非指导性教学法(罗杰斯)
31.掌握学习教学法(布卢姆)
32.道尔顿制教学法(柏克赫司特)
33.有意义学习教学法(奥苏贝尔)
34.迁移教学法(马芯兰)
35.尝试教学法(邱学华)
打好小学数学基本功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一、提高小学生的数学估测能力
数学估测能力是小学生的基本功之一, 其能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数学感觉。下面以苏教版中的度量单位教学为例进行说明。在一年级下册有关“统一测量单位的认识, 厘米、米的简单估测和测量”教学中, 教师教学生体会千米、米、厘米的含义, 知道分米、毫米, 并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增强观察、操作和推理能力。学生经过学习, 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会恰当地选择使用长度单位, 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二、结合具体情境, 让学生形成数学意象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活跃阶段, 模仿能力较强。学生们通过学习和观察数学教师的示范, 其数学的认知技能会很快发展, 并通过数学题和数学课堂上的初步尝试和练习, 可以掌握数学基本功的局部知识或单个的动作。一般来说, 在小学低年级, 学生的数学基本功还处于初级阶段, 学生的数学知识还以局部知识相互干扰的方式存在, 在数学思维上还缺乏敏捷性和灵活性。到小学3年级左右, 学生已经经过一段时间的数学训练, 在熟练掌握局部数学知识的基础上, 许多数学知识已经开始逐渐形成完整的、连贯的数学系统。在中级阶段, 学生的数学思维协调性有所增强, 数学计算的准确性和灵敏性都有明显的提高。到了小学高年级, 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已经朝协调、准确、稳定、灵活程度的方向发展, 很多数学计算和数学能力已经达到熟练的程度, 数学的基本功已经逐步成型。在认识角的教学例子当中 (图1) , 可采用如下方法:首先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抽象出平面图形中的“角”, 然后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和读写法, 最后让学生自己找一找平面图形中的“角”。通过这种情境教学, 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象, 为学生将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数学基本功训练必须要有明确的训练目标和训练计划
明确训练的目标是数学基本功训练的基础。训练者应根据自身工作的性质, 确定基本功训练的内容, 明确训练的目标要求和训练的意义, 从而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自觉地刻苦训练。正确的训练方法是提高训练效果, 保证基本功训练质量的关键, 一定要选择正确的动作或技能作为自己训练的示范和样板, 以形成正确的视觉形象。比如, 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3页的教学案例中, 我们设定目标:让学生从认识长方形开始, 奠定数学中的认图识图基本功, 为将来的几何数学奠定基础。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认识长方形, 并通过按长方形的宽由小到大的顺序, 列举实际生活中桌子、邮票和书本等几种长方形, 并让学生通过长方形周长计算以及与正方形的区别等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数学图形视觉形象, 并将视觉表象与几何图形的实质有机结合, 逐步促成数学基本功的形成。这样, 小学数学的基本功将在有计划、有步骤以及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中逐渐建立。
四、小学数学基本功的训练必须注重细节
注重细节是小学数学基本功训练中的重要内容。数学是一门十分严谨的科学, 数学概念一般都比较抽象。数学基本功的培养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直观性与抽象性、通俗性与严谨性的正确关系。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既不能盲目追求严谨和准确性, 让学生对枯燥的数学产生厌倦感, 也不能单纯为了使自己的数学语言富于启发性和趣味性而忽视细节。教师在训练和运用数学语言时, 应熟悉学生的生活, 熟悉学生的语言, 尽可能使用学生能接受的语言分析和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下面以苏教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一个案例来说明细节在“数学语言基本功训练”中的意义。在苏教版教材的低年级数学几何图形识别中, 通常教师会拿着一块正方形硬纸板做如下三种表述:
语句1:“我手里拿着一个正方形。”
语句2:“这是一平方分米。”
语句3:“这是一个面积单位。”
事实上, 语句1混淆了实物与图形的界限;语句2混淆了实物、图形与名数的界限;语句3把实物与名数等同。三个语句都是不严谨的。正确的表述应为:
语句1:“我手里拿着一块正方形纸板。”
语句2:“这块正方形纸板的面积是一平方分米。”
语句3:“这块正方形纸板的面积是一平方分米, 恰好是一个面积单位。”
总之, 小学数学基本功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至关重要。只要我们认识到数学基本功的重要性, 在数学教学中积极加以实践, 并适当地使基本功训练方式多样化, 就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 在小学阶段为学生奠定良好的数学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蓉.挖掘“简单”背后的“复杂”——一年级“用数学”的教学思考与实践[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1 (06) .
[2]张峰.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1 (07) .
【关键词】:小学生;篮球基本功;教学;训练
中国分类号:G841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篮球教学主要是为了学生的健康逐渐开展起来的,进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因此,篮球体育教学以其较强的趣味性和集体性及其锻炼价值,受到众多人士的广泛喜爱,尤其是小学生。由于篮球基本功内容复杂多样,且需要基本功的训练,极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而文中对于小学生篮球基本功的教学及训练进行了详细探讨,对篮球的发展具有实际意义。
一、小学生篮球基本功的教学
(一)篮球基本功理论知识
所谓篮球基本功就是篮球运动者在学习篮球基本功的过程中,能够熟练利用身体各部位表现出的一种能力。因此,篮球基本功是小学生学习篮球技术的基础,其基本功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篮球技术水平的高低。通常情况下,篮球基本功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像手、脚、腰、眼以及战术等多方面功力。这里的功主要是一种技术和修养,篮球基本功的好坏直接体现出篮球技术水平。针对此,可以将篮球基本功分为多种类别,其中包括手上基本功、脚步基本功以及技术基本功等多方面内容。由此可见,篮球基本功各个环节之间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
(二)如何培養小学生篮球基本功
首先,要加强小学生对于篮球基本功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篮球基本功思想。要想使小学生篮球基本功得到有效提高,就需要进行漫长学习的过程,树立正确的篮球基本功思想。同时还要不断培养学生敢于拼搏的精神,尤其在训练中,要遵守纪律,学会团结互助,从而将篮球思想贯穿于整个篮球基本功学习过程中,有效提高学生对于篮球基本功的认识。
其次,要逐渐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的意识。在篮球基本功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培养小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善于合作的精神。这主要由于体育活动中的很多许多项目,不是靠个人就能够顺利完成,而通过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在篮球基本功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合作的重要性。没有团结合作,便不能使竞争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所以,要逐渐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的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
最后,通过采取各种有趣的训练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篮球基本功的兴趣。在篮球基本功教学过程中,应以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激发起学习篮球基本功的兴趣。通过掌握和熟悉球性和运球技巧等相关技术要领,从而掌握运球、传球等篮球基本的技巧。另外,还可以充分结合游戏,不仅促使小学生掌握篮球的基本功,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篮球基本功的兴趣,同时还能够培养小学生之间的互助意识。
二、小学生篮球基本功的训练
应根据小学生学习篮球基本功训练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基本功训练方法。首先在对于熟悉球性方面的训练来说,通常小学生刚接触篮球,其基本功比较差,但此时学习篮球基本功的兴趣比较高,基于这种优势,教师可以通过选择适宜的方式让小学生熟悉球性,比如,充分结合篮球游戏,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为小学生学习篮球基本功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是对于小学生运球方面的训练。在篮球比赛中,运球发挥着关键作用,能够突破防守,组织进攻的重要技术,因此,它也是篮球进攻战术中关键环节。由于小学生本身的手臂力量不够强大,极易用手腕用力等错误手法。针对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训练中,要加强对于篮球运球的手法训练,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正确的运球手法的重要性。随后要加强小学生运球的实践练习,比如,通过体侧运球或体前换手变向运球等方式,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运球的水平。在篮球比赛中,传球和接球是最常用的关键技术,这些技巧的应用是需要和篮球运行员建立良好的配合,是体现团队协作,发挥集体力量的关键环节。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力量受到限制,传球和接球的速度往往达不到理想的速度,在比赛中很容易出现丢球等情况。因此,在进行传球和接球训练过程中,要充分应用正确的传球手法,主要包括单手肩上传球、双手胸前传球等,通过加强小学生传球和接球训练,或通过两人一组的形式进行传球和接球训练,避免出现持球手法错误、手指僵硬等错误情况的出现,一旦出现误差,教师或同学应及时指出,避免在以后的比赛过程中留下隐患。所以,小学生训练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自己手法是否正确,加强自身的对抗强度,不断提高自身传球和接球的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篮球基本功教学和训练对于小学生篮球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能让小学生充分意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因此,在实际的篮球教学和训练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对于篮球技术掌握的实际情况,通过加强小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充分结合篮球游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篮球基本功的兴趣,提高自身的篮球水平。
参考文献:
·[1] 屠小亚. 快乐中教学,教学中快乐——小学篮球训练方法探索与实践[J]. 家教世界. 2012(24)
·[2] 绳晓东. 小学篮球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完善方法初探[J]. 新课程(小学). 2012(12)
·[3] 黄奔奔. 浅议体育课上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10)
·[4] 黄国辉. 小学篮球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完善方法初探[J]. 福建体育科技. 2010(05)
【小学语文教学基本功】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基本步骤07-23
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概念07-13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12-03
《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概念解读》读后感05-27
小学英语基本课型结构及教学策略05-25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心得09-12
小学语文复式教学06-06
小学语文恐龙教学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