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小学生怎样学语文

2023-01-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教小学生怎样学语文

带学生快乐学语文

米卢曾以“快乐足球”的理念带领中国男足闯进了世界杯的大门。同样地,语文教学也应该在快乐的体验中叩开学生的心扉。吕叔湘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把课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就叫作“活”。“活”是语文教学艺术化的集中体现,也是创设愉快课堂氛围的灵魂。

一、让学习语文充满乐趣

《论语·雍也》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述而》云:“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由此可见,善于培养学生学习乐趣的课堂,可以常常让学生乐在其中,如沐春风。那么如何培养学习乐趣呢?一是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关注学生的兴奋点,唤起他们内心的学习动力。二是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不断体会到学有所得的愉悦。教师既要胸中有书,更要目中有人,务实求真。语文教师要运用自身的感召力,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如要求学生背诵的,自己先当众背诵;在学生写作文时,自己亦可写“下水作文”。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始终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教育,获得知识,从而易于形成能力,开发智力。

二、体验语文学科中的丰富情感

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感情。”讲课不是一种简单的灌输,而是一种教学双方的心理交流和情感共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讲课,做到情动于衷、形诸于外,使学生的心理经常处在兴奋状态,提高其学习效率。语文课堂教学具有丰富的人文特色:对人生的感悟,对情感的关注,对社会现象的分析等。要让学生很好地感受生活、体验生命,“情”字就是师生沟通的桥梁。从某种角度讲,语文课堂就是情感场,教师要像磁石般吸引学生投入学习热情,使其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我们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大多意蕴深厚、情感饱满,如果教师能够合理引导,让学生找准合适的角度去欣赏和理解作品,必能事半功倍。如我国著名的莎士比亚研究专家梁宗岱教授,他上课的时候一度讲到忘我处,捋起衣袖,得意地展示手臂上的肌肉,反复对学生强调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学生被他的随和自然所感染,也总是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师生讨论得非常热烈。

三、用美的思想和语言给学生以熏陶

长期以来,一部分学生总是不爱学语文,觉得没什么好学的。尽管教师费力颇多,但收效甚微。个中原因很多,其中忽视美的教育、不注重教学过程的审美性是重要原因之一。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作品皆文质兼美,有“长太息以掩涕兮”的屈原,有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有向往“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还有“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语文教师要思考如何深入挖掘作品中的美感,并使它们得以完整地呈现,如何依靠作品的魅力去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师必须灵活多变地使用教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把尽可能多的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地开采美的矿藏,充分地解放、发展、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同时教师自身的基本功也很重要,如教态大方自然,板书简明美观,语言幽默诙谐等都有助于学生审美感受的升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由此可见,教师要注意自己语言的简练自然、幽默机智,语调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讲课时要把握好语言的节奏感。教师讲课的语言要显示出讲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深度和广度。如此可以使学生从原来相对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

我们应该重视在语文课堂上营造快乐气氛,并根据教学实际,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责 编 莫 荻)

作者:田晓莉

第2篇:00《我们怎样学语文》

科目:语文

年级:八年级

教学设计:于爱凤

审核:王景峰

时间:2015.09.05 编号:00

《我们怎样学语文》教学设计

——昌乐外国语学校八年级上学期语文课程纲要解读

【教学目标】

1.明确自己语文学习的不足。

2.了解本学期语文学习内容,大致明确本学期的学习目标。 3.根据老师提示,结合自己学习情况,写出本学期学习语文的计划。

【教学重难点】

明确本学期的学习目标,写出本学期学习语文的计划。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导入语:在这充满诗意的秋天,我和同学们又相见了,在这收获的季节,我对新学期又充满了期待。经过一年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对初中语文这门学科有了一定的了解,积累了一些学习语文的经验,这对于我们今后学习语文打下了一个不错的基础。可是,我们在书写、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和习惯等方面,依然存在很多需要改进和需要提升的空间。站在整个初中乃至一生学习语文、学语言的角度,我们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我能发现自己语文学习的不足。

2.我要了解本学期语文学习内容,大致明确本学期的学习目标。 3.我能根据老师提示,结合自己学习情况,写出本学期学习语文的计划。

过渡语:初二是学习语文的关键时期,也是两极分化的危险时期,我们要明确语文学习方向,刻苦学习努力攀登,方能登上巍峨高山,看到浩瀚地海洋。

二、先学环节(15分钟)

(一)出示自学指导

1.浏览八年级上册课本,了解本册的单元内容,文体编排特点。 2.默读下列材料,勾画关键信息,具体了解本册的学习目标。 具体学习目标

识字与写字

1.能使用字典和词典等工具书独立识字,累计认识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约1000个常用汉字。 2.在熟练的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字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的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阅读《朝花夕拾》、《骆驼祥子》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名课外著,阅读量不少于90万字,拓展阅读是视野。

1 科目:语文

年级:八年级

教学设计:于爱凤

审核:王景峰

时间:2015.09.05 编号:00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会和推敲重要的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并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5.欣赏文学作品,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6.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古诗文27篇以上。

写作

1.多角度的观察生活,能抓住事物的特征,能运用适当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写简单的说明文。 2.重点练习记叙文,要有真情实感,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提高独立完成写作的能力,写作过程中注重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刚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3.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4.本学期大作文不少于8篇,不少于4800字,要求40分钟内完成600字的习作,其他练笔不少于8000字。

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可略讲,或不讲)

1.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在交流过程中,注意倾听理解对方的观点意图,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

2.课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3.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4.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课本内容安排

第一单元:战争生活,第二单元凡人小事,——记叙类 第三单元:园林艺术,第四单元:科学世界,——说明文 第五单元:古人志气,第六单元:山水之美——文言文 十首古诗;——诗词赏析

名著阅读:《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综合性学习„„

其它:汉字欣赏,虚词学习 本学期学习任务

总述:树立明确的体裁意识,能分清各种表达方式,会对文章按体裁进行分类;从基础知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综合性学习等五个方面,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 2 科目:语文

年级:八年级

教学设计:于爱凤

审核:王景峰

时间:2015.09.05 编号:00

个维度进一步培养我们的语文能力,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努力扩大我们阅读视野,加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我们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重点:抓牢基础积累,完善语言分析能力、激发语言表达(写作)兴致、提高书写水平(男生)。

(二)自学检测反馈

请同学们思考,在语文学习上你还有哪些方面有待改进或者强化? 点拨语: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书写、学习态度等。

(三)质疑问难

过渡语: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刚才的学习中你有什么疑惑,提出来请大家帮助解决。

三、后教环节(15分钟)

结合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谈一谈你以前是怎样学语文的,或者你以后将怎样学习语文。 点拨语:

教师谈新学期学习建议,提出学习语文的要求: 准备工作

现代汉语词典,优秀作文书籍,摘抄本、随笔(小作文)、大作文本 具体要求

预习充分:课文至少读三遍、文言文至少五遍,进行批注(收获、质疑)完成课文内容预习,实导学案预习任务。

早晚读有效:放声朗读与默读相结合。一课一得(诗文:读——背——默——改),字词夯实。 课堂专注:不做与语文课堂无关的事、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学会倾听、大胆质疑、大声表达、高效展示、合作探究。

复习及时,四清到位:及时复习听课笔记,主动背诵默写积累(默写在摘抄本上,对桌换批) 课外主动阅读:本学期必读四本课外名著,建议一月一本。

落实摘抄要求:每人一般摘抄本,每周检查一次,周一早读前交;字数要求每天至少100字。一个大周摘抄一篇美文,字数不限;摘抄(概括、提炼)内容:成语、文言字词、典故、名人事例、名言、精彩语句语段。(可和晚习前练字结合)

写作常态化(随笔):每天写两句或者一段文字或是小诗,字数不限。要么记录自己的思想感悟,要么对诗、问文、歌词、书画作品、电视剧等作出评论赏析等。写在随笔上,期待 大家的长篇随笔出现。每周一交流,也可利用课余到办公室与教师交流。

活动设想:

1.口语交际:课前三分钟:第一轮(每人轮流一次)每节课前三分钟朗诵。自选古今美文、诗歌或自创的诗文等。第二轮课前三分钟演讲:选择当前社会热点或身边发生的有价值的素材自己写稿进行演讲。

2.阅读交流——读书交流会(本学期开展一次) 3.笔记展评——根据县教研室安排,每假期后。

3 科目:语文

年级:八年级

教学设计:于爱凤

审核:王景峰

时间:2015.09.05 编号:00

3.百家为讲坛——讲人物、说名著、品诗词。本学期一次。 4.写作提升,向校刊或其它刊物投稿;推荐参加各类作文比赛。 学好语文基本要点

练好语文基本功,优秀诗文勤记诵 报纸杂志常翻阅,买书看书做书虫 语文笔记贵坚持,课外练笔不放松 生活处处皆学问,他山之石把玉攻 基础知识早复习,课本学习贯始终 做五个一居士

一手好字,一张铁嘴,一肚子名篇佳作,一笔好文章,一颗乐观上进心。

四、训练环节(13分钟)

八年级是提高语文兴趣、培养语文素养的关键时期。根据老师的建议和要求,请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书面整理自己本学期的学习目标,以及如何达成这些目标。

要求:结合本学期语文学习目标,你认为自己尤其需要改进哪些方面,如何改进,请你认真思考,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存在问题、改进措施、落实规划、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方面做一个简单的计划。(200字左右)

课堂总结:

同学们全世界都在学汉语,我们有什么理由把她丢弃。孔子曰,吾十有五志于学,同学们正处在

14、5岁的年龄,正是学习语言的最好时机,我们必须树立刻苦学习的志向和志气,学好祖国的语言,方能方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附:板书设计

我们怎样学语文

相信自己,勇敢面对 养成习惯,贵在坚持 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教学反思】

4 科目:语文

年级:八年级

教学设计:于爱凤

审核:王景峰

时间:2015.09.05 编号:00

《我们怎么学语文》学案

——昌乐外国语学校八年级上学期语文课程纲要解读

班级 姓名 小组 等级

【学习目标】

1.我能发现自己语文学习的不足。

2.我要了解本学期语文学习内容,大致明确本学期的学习目标。

3.我能根据老师提示,结合自己学习情况,写出本学期学习语文的计划。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自学指导

1.浏览八年级上册课本,了解本册的单元内容,文体编排特点。 2.默读下列材料,勾画关键信息,具体了解本册的学习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能使用字典和词典等工具书独立识字,累计认识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约1000个常用汉字。

(2)在熟练的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字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的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阅读《朝花夕拾》、《骆驼祥子》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名课外著,阅读量不少于90万字,拓展阅读是视野。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会和推敲重要的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并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5)欣赏文学作品,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6)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古诗文27篇以上。

(三)写作

(1)多角度的观察生活,能抓住事物的特征,能运用适当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写简单的说明文。 (2)重点练习记叙文,要有真情实感,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提高独立完成写作的能力,写作过程中注重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刚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3)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4)本学期大作文不少于8篇,不少于4800字,要求40分钟内完成600字的习作,其他练笔不少于8000字。

(四)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5 科目:语文

年级:八年级

教学设计:于爱凤

审核:王景峰

时间:2015.09.05 编号:00

(1)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在交流过程中,注意倾听理解对方的观点意图,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

(2)课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3)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4)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二)自学检测

请同学们思考,在语文学习上你还有哪些方面有待改进或者强化?

(三)我的疑惑

二、合作探究

结合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谈一谈你以前是怎样学语文的,或者你以后将怎样学习语文。

师生明确新学期学习语文的要求:

(一)准备工作

现代汉语词典,优秀作文书籍,摘抄本、随笔(小作文)、大作文本

(二)具体要求

预习充分:课文至少读三遍、文言文至少五遍,进行批注(收获、质疑)完成课文内容预习,落实导学案预习任务。

早晚读有效:放声朗读与默读相结合。一课一得(诗文:读——背——默——改),字词夯实。 课堂专注:不做与语文课堂无关的事、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学会倾听、大胆质疑、大声表达、高效展示、合作探究。

复习及时,四清到位:及时复习听课笔记,主动背诵默写积累(默写在摘抄本上,对桌换批) 课外主动阅读:本学期必读四本课外名著,建议一月一本。

落实摘抄要求:每人一般摘抄本,每周检查一次,周一早读前交;字数要求每天至少100字。一个大周摘抄一篇美文,字数不限;摘抄(概括、提炼)内容:成语、文言字词、典故、名人事例、名言、精彩语句语段。(可和晚习前练字结合)

写作常态化(随笔):每天写两句或者一段文字或是小诗,字数不限。要么记录自己的思想感悟,要么对诗、问文、歌词、书画作品、电视剧等作出评论赏析等。写在随笔上,期待 大家的长篇随笔出现。每周一交流,也可利用课余到办公室与教师交流。

6 科目:语文

年级:八年级

教学设计:于爱凤

审核:王景峰

时间:2015.09.05 编号:00

(三)活动设想:

1.口语交际:课前三分钟:第一轮(每人轮流一次)每节课前三分钟朗诵。自选古今美文、诗歌或自创的诗文等。第二轮课前三分钟演讲:选择当前社会热点或身边发生的有价值的素材自己写稿进行演讲。

2.阅读交流——读书交流会(本学期开展一次) 3.笔记展评——根据县教研室安排,每假期后。

3.百家为讲坛——讲人物、说名著、品诗词。本学期一次。 4.写作提升,向校刊或其它刊物投稿;推荐参加各类作文比赛。

(四)学好语文基本要点 练好语文基本功,优秀诗文勤记诵 报纸杂志常翻阅,买书看书做书虫 语文笔记贵坚持,课外练笔不放松 生活处处皆学问,他山之石把玉攻 基础知识早复习,课本学习贯始终

(五)做五个一居士

一手好字,一张铁嘴,一肚子名篇佳作,一笔好文章,一颗乐观上进心。

三、当堂训练

八年级是提高语文兴趣、培养语文素养的关键时期。根据老师的建议和要求,请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书面整理自己本学期的学习目标,以及如何达成这些目标。

要求:结合本学期语文学习目标,你认为自己尤其需要改进哪些方面,如何改进,请你认真思考,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存在问题、改进措施、落实规划、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方面做一个简单的计划。(200字左右)

四、自我反思

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收获了什么?可以是有关知识的学习、方法的总结,也可以是对你人生的启迪、心灵的震撼。哪些地方是你在学习中容易出错的?请认真总结在下面。

1.我的收获: 2.我的易错点:

第3篇:简简单单教语文 扎扎实实学语文

[主要内容]: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各种新教法、新概念不断提出,语文教学百花齐放。但语文课堂上一些华而不实、形式主义教学活动也多了起来,从而挤走了学生对课文的诵读、理解、揣摩和语言文字的训练、运用的时间,反而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为了切实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语文教学应该尚简,应该抓得住语文最根本的功夫——听说读写能力、简简单单地教、扎扎实实地学。

[关 键 词]:重读 要写 转说 修内

有人说,语文是个复杂的学科,又要扎实训练好学习者的语言,又要突出语文中的文以载道,文道合一,还要在这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语文能力,语文品质。

也有人提出,语文教学的根本问题应该归咎于:一是认清教的是什么,二是认清人们学会一种语言的过程。这里牵涉到语文的性质问题,牵涉到语文的本位认识,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何以为教,贵穷本然,化为践履,左右逢源。”

语文怎么教,语文教什么?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张庆先生在《改革语文教学要用减法思维》一文中这样阐述:“语文教学的时间是个常数,语文教师的精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头绪越复杂,教师的精力分配便越分散。语文教学要跟着潮流走,于是每当一个新的说法提出来,教师便要兢兢业业地去钻研这些新概念,去体现这些新精神。这么一来,课堂中那些事倍功半的教学活动多了起来,那些华而不实、形式主义的东西多了起来,从而挤掉了学生对课文本身的诵读、理解、揣摩和语言文字的训练、运用。如此进行语文教学,其效率怎么能高得起来呢?”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我以为,语文教学应该尚简,应该抓得住语文最根本的功夫——听说读写能力,简简单单地教,扎扎实实地学。

一、“读”功——关注每个学生发展

实实在在读书。讲解是死的,朗读是活的。讲解是教师把自己读书的感受、感悟死板地移交给学生,强加给学生。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感知不够真切、深刻,知识来得容易,遗忘也就更快,所以不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能力。而朗读则不同,朗读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理解内容,去感知知识。知识的获得是通过自己去探寻而来的,印象就更加深刻,掌握更加牢固。例如在教《桂林山水》一文。这篇课文写的景是美的,描述美景的语言也是美的,而贯穿于美景美文之中的是作者被祖国壮丽山河的荡羡起来的情景之中,仿佛在跟随作者游览,一起观赏桂林山水的美景,诱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调动他们的生活体验,激发起学生心中的美感。 但是课堂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教师让学生默读、自由读课文时,往往是看成绩好的同学或大部分同学读完了,就草草结束,主要是怕耽误了时间。因为在课的设计时,尤其是公开课,设计了很多环节,哪个地方要几分钟安排得分秒不少。那么关注后进生,关注全体学生这一点,也就是说人文关怀还谈何而来?我们应当体现人文关怀,构建“真实”的语文课堂。要强调诵读,让全体学生在充分的朗读的基础上去感悟。同时通过简单明了的、激励性的语言使学生越读越有信心,越读越能够体会到课文的深刻意蕴。教师应当用真实的眼光、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学生,引导他们、呵护他们,引领他们不断进步,构建一个具有人文关怀的真实的语文课堂。

二、“写”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轻轻松松书写。由于高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设备的使用越来越频繁,于是有些教师在上课时课堂上的板书也用纸片、课件来代替。我觉得应该强调一定要看老师写字,让学生看,这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感染。名师薛法根在教学生学习词语时就不怕耽误时间,认认真真地书写。比如:一开始,薛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六个词汇,用了比较长的时间,他静静地、慢慢地写,下面的学生就在静静地坐着看这个看似“等待”老师的过程,其实是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文化的熏陶,这是一种关于儿童的心理期待。 快快乐乐写话。“写话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课标语)在语文课堂上注重写的训练,既是提升学生对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的重要途径,又是注重开发学生创造性潜能,促进学生持续性发展的实质保障;既是语文各种能力的良好实践,又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从教六年级已有好几年的历史了,在这几年的摸索中,发现孩子们的弱项主要还是习作这一块。很明显的,学生的词汇量、素材积累都是大问题,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肚子里没有货,怎么逼也是白折腾。要想学生学得轻松,写得顺手,应在各年段就有不露声色地练笔。比如,低年级还属写话阶段。主要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平时采用“架桥法”应该还是有用的。即给学生两三个不相干的词,让学生根据这几个词编故事,充分利用好班级读书会。如:马路、长颈鹿;钢笔、大灰狼等。对于中、高年级则过渡到优美词句的训练。可以串词成段,给段写篇等训练,对故事进行改编等。每天都要读书十至二十分钟。设立“阅读存折”。对每日读的书目、题目,时间的长短,阅读的质量都有一个跟进。定期由老师、家长发放“利息”——奖励。日积月累应该是有收获的。再者,留意身边的人或事,捕捉生活的闪光点,捉住生活中的精彩镜头,也是组织写作材料的好方法。去年,市和镇二级的领导到我校检查少先队工作,我班举行了一次既生动又有意义的中队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精彩的表演博得了阵阵的掌声,赢得了领导的一致好评。小品《都是英语惹的祸》对学生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同学们观看后都受到启发和教育。我不错过培养学生习作的机会,组织启发学生写作,让学生以共建和谐校园为主题思想记一次有意义的中队活动,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有条理地写下来,并注意表达出真情实感。由于是写自己身边的真人实事,是活生生的材料,所以同学们都有“千言万语”倾不尽的劲头,写作兴趣浓厚。通过这次习作,学生的作文能力都得到很好的培养,很多同学都能写出一篇较出的作文。坤明同学的作文参加校的作文竞赛获得了一等的佳绩,他在文中写道:通过这次活动,我明确了学习目标。今天我要好好学习,学好知识,明天我要把母校建设得更美丽。多美的心愿啊!很多同学们也都树立了理想。学习劲头更足了,也就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说”功——变生硬为日常语言

我们的课堂有这样一种现象:老师们在课上40分钟里与学生的会话,往往跟课下的时间里与学生的会话不一样,老师只要一进课堂立该变一个人,变了一种声音,变了一种情感,好像只有如此,才能显出威严。薛法根老师上课的语言却是平静的、自然的,没有靠任何的森严感来震慑学生,也不会因此而让学生爬到了头上,学生上他的课就像在家里拉家常一样轻松愉快。这才是教学的本味、本色。说得更明白的就是把老师的“说”功简单到日常语言。

四、“内”功——让学生享受语文乐趣

有人说,语文老师不是演员,但应该有演员的素养;语文教师不是诗人,但应该有诗人的气质。其实,这里说的就是要求教师有高超的“内”功。如果谁具备了让学生觉得学语文是一种快乐,是一件轻松的事,是一种美的享受,是很简单的事,那么你的“内”功算是练到家了。我们都知道,特级教师于永正上的课,带给学生的虽然风格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轻轻松松地学且学有所得,于老师执教的古诗《草》,让低年级的学生习得了草随季节变化的过程轻松愉快。和蔼可亲的笑脸,会变的角色,绝妙的简笔画。鲜艳的色彩搭配。这都得益于于老师练就的厚丰的基本功。于老师不仅有演员的素养,诗人的气质,还具有画家娴熟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学生的轻松里暗含着教师的多少心血和辛勤。

最后我们语文老师要记住一点我们的语文课是给学生上的,所以这课你该花时间的地方还是要舍得花时间。如果我们的语文课真正是为学生所想的话,就肯定要让学生学有所得,一堂课只要让学生某些方面有所长进,就足够了,千万不要期待一堂课把所有的东西都教给学生,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就能干净一点,语文课目标就能简单一点,从而让学生更轻松一点,更有效一点。

第4篇:雷双会 怎样让多媒体适时走进中学语文课堂

目:怎样让多媒体适时走进中学语文课堂 单

位:嵩县旧县镇中 作

者:雷双会 作者简介:

雷双会,女,1967年生,1987年毕业于洛阳第二师范,1991年毕业于洛阳广播电视大学,中学一级教师,21年教龄,现在旧县镇中任语文课。

通讯地址:嵩县旧县镇中 邮

编:471433 电

话:66530575 内容提要:

一、多媒体对阅读的辅助作用

二、用动画效果突出重点

三、用形象可感的视听材料激活学习兴趣

怎样让多媒体适时走进中学语文课堂

雷双会(河南省嵩县旧县镇中心校)

内容提要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语文教学也被注入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因而更加生动形象直观可感起来。但是,语文教学有它自身的特点,引进多媒体一定要合适,恰当,否则将本末倒置,失去语文教学应有的特色来。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多媒体

适时

近年来,计算机辅助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的注意,而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手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多媒体教学。它使语文教学的面貌焕然一新。多媒体课件具有文字、图像、图形、活动画面等直观媒体信息,并能在同一屏幕上同时显示相关的文本、图像或活动画面,并伴有音乐、声响,这是传统语文教学任何媒体都无法做到的。因此,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动静结合,变隐为显,缩小时空,使得开、声、情有机融合,互为相济,使语文教学产生很好的效果。

一,多媒体对阅读的辅助作用。

首先,激起学生阅读兴趣。初中的学生,抽象思维已有很大的发展,但经常需要具体的感性经验作支持。在导入新课这一教学环节上,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计一些形象的,更易于初中学生理解的多媒体片断,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皇帝的新装》,不妨先把课文的结尾制作成一个动画:一个赤身裸体,头戴皇冠的皇帝,身后是手中托着空气的内臣和一群大臣,摆着一副骄傲的神气在举行游行大典。两旁街道上,窗户上都是围观的老百姓。蓦地,响起一个小孩子天真的声音——可是他什么也没有穿呀!屏幕上显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场面呢?请看《皇帝的新装》。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增。

其次,重现文章的时代背景,激发学生阅读情感。

纵观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本,其中的大部分文章内容反映的是现当代时期的事情,更不乏解放以前的事情,如冰心所作的《小桔灯》,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等等,距今已有五十多年;还有一些涉及国外的作品,如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等等。语文学科更多的是需要借助情感的传递来完成教学工作的。可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五十多年前的社会环境,中西方社会的差异不是光凭就一般的口头介绍所能解决得了的,更不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而这时候,如果能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当时的时代背景重现出来,定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情感,完成本次的教学工作。如在教学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时,用多媒体技术先展示出抗日战争胜利后,美蒋内外勾结,国民党一方面撕毁政协决议,派兵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另一方面在国统区里派出大批特务采取暗杀手段的真实情景,配以沉痛的声音,解说李公朴被暗杀的事实,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出心中的悲愤之情,同时也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当时闻一多面临的险境。再展示出在云南大学召开的追悼会现场,李公朴先生夫人血泪控诉时,混入会场的国民党特务分子毫无顾忌、说笑取闹,扰乱会场的情景,此时每一个学生都会跟当年的闻一多一样,拍案而起。

再次,实施迁移训练,巩固学生阅读效果。

“教”是为了“不教”,这已是目前教育界形成的一个共识。而“不教”的前提是学生要把教师所“教”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这就需要课堂上适时地进行迁移训练,巩固学生的阅读效果。如教学议论文,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已初步理解议论文的格式相对比较简单,它要求有论点、论据、论证等过程。而论点提出的位置基本上又可以归纳为:段首、段中、段尾,或自己综合归纳。那么我们就可以找相应的若干语段,它们的论点分别在段首、段中、段尾,或让读者自己综合归纳,给学生进行迁移训练。 传统的幻灯机和小黑板也许也可解决这一环节,但视觉清晰度上比不上投影仪的效果,课前的准备工作效率高不过电脑的录入,而且教学氛围单调沉闷。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在出示语段的同时,若能配以相应的轻音乐,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求得最佳创新状态,我相信,在巩固本次阅读教学效果的同时还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用动画效果突出重点

中学传统的语文教学工具是粉笔,传统的教学流程是从书本到黑板,由于受板面的影响,许多重要的内容不能在黑板上呈现,师生互动效果不太显著,学生容易疲劳,思维常常停滞。

多媒体技术可以全面展示所学课文的重点内容。如引导学生赏析课文的精点段落,像七年级下册《海燕》一文的第

1、第8自然段等。可以通过多媒体把这两段落的内容显示在大屏幕上,对于其中“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穿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围绕了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等等这样生动优美的句子及段落的重点、要点内容,可以进行闪烁、下划线、改变色彩或字形等动画设置,若有必要还可配上朗读。这样,鲜明的表象与语言文字就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双向联系,学生非常乐意面对屏幕字斟句酌,有针对性地对文段重点进行积极的思考,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严密性。

三、用形象可感的视听材料激活学习兴趣

多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和变化性,因而它能极大限度地营造教学情境、激活课堂气氛。例如《周庄水韵》、《苏州园林》、《游恒山记》等写景抒情或介绍景物的课文,文中所描绘或介绍的地方是我们农村大多数孩子未曾见识过的,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在互联网上搜集这些地方的相关图片,并把它们制成视听课件。对于《骆驼寻宝记》、《犟龟》这样的童话,我们还可以根据文章内容,制作动画课件,上课时运用多媒体播放出来。

这些优美诗意的画境、趣味盎然的情境带给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上的享受是传统教学所无法企及的,学生可谓百看不厌,百听不倦。

在欣赏的同时,老师应相机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文章语言的精妙。他们的朗读能力、欣赏能力就会在这边听边看边读的多媒体教学课堂中不断提高。

然而,语文课毕竟是以语言阅读为主体,其他都是次要的。语言的魅力就在语言阅读本身,这也是语文教材编选中充分考虑和体现的方面。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媒体,它有时候是只可“意会”的,如果在教学中过分强化声音、图像等媒体的作用,有可能冲击语文教育的本体,因此,在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不能忽视语文教学的个性.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与其他教学媒体的运用一样,不是盲目、无原则、杂乱无章的、应该十分注意这种手段使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使用恰当,会起到雪中送炭、锦上添花的效果;反之,则可能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多媒体对于语文课而言,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都能够用多媒体技术来“形象生动”一下的。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指那种“由近及远,以所见知所不见”的想象能力。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仅仅采用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

语文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传统的“咬文嚼字”的方式来实现。“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包含的诗意,只可“意会”,是很难用声音和画面来表现的。多媒体技术中的声、像、画永远替代替代不了教材、文章以及师生双方的语言交流。

其三,作为用语言构筑起来的文学作品的教学应十分重视情感的交流。

绘声绘色、引人入胜的讲解和分析,对于语文课堂来说,是十分有益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堂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我们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同时,要冷静,忌盲目,不能忽略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的特点和传统的教学规律。

运用多媒体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助于我们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应站在时代前沿,在探索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法,让多媒体使语文教学生动有趣起来,但也不能因此让语文教学失去了自己应有的特色和韵味。

参考 :

1.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课本。 2.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师教学用书。

3。北京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教程》(初中版)。

第5篇:学语文阅读教学

巧设主问题,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内容摘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设计化解文章重点和难点,提出能够激活学生兴趣和思考,或者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主问题,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十分重要和必要。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主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巧”设“主问题”十分重要。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说:“‘主问题’是阅读教学中立意高远的有质量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深层次课堂活动的引爆点、牵引机和黏合剂,在教学中显现出以‘一当十’的力量,具有‘一问能抵许多问’的艺术效果。”

可见,主问题设计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意义何其大也,它对课堂教学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那么怎样来巧妙设计语文教学中的主问题呢? 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的设计,对于不同的文章,可以从以下不同的角度入手:

一、 从标题入手来设计“主问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甚至是文章灵魂的再现。一篇文章的标题往往体现了作者别具匠心的构思。因此可以从标题入手来设计主问题。如教学《土地的誓言》一课时,学生通读课文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问题:本文标题表达的完整意思是什么?(作者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作者面对的是怎么样的土地?又发出了怎样的誓言?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誓言?解决了这三个问题,自然就深刻地理解作者和土地的关系,体验到作者对故土、对祖国炽热的爱。再如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时,我从解题入手设计了主问题:你从题目中读到了什么?消逝前的罗布泊是怎样的,消逝后又是怎样的,是什么原因使它消逝了?围绕这一主问题,师生深入到课文内部,通过对罗布泊消逝前后的对比,深究出了它消逝的原因。

二、抓住“文眼”来设计“主问题”。

抓住题目,尤其是题目中的关键词,常能得其要旨,理出主线,串起全文。如在教学《智取生辰纲》一文时,可扣住题眼“智”设计了问题:①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②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吗?③如杨志并非无“智”,那么试分析他失败的原因在哪里? 三个问题涉及了矛盾的双方、故事的主要情节、描写方法等诸多方。教学《陋室铭》时,可抓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德馨”两字提问“作者的德馨表现在哪方面?”引发学生整体思考。

三、可以从文章的结构方面入手设计主问题。

文章的结构的分析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思路,从而提高学生分析理解文章的能力,在设计主问题时,可以从文章结构方面入手设计主问题。比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在课文教学进行到一定的程度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本文作者描述了童年时期的两种不同生活——在“百草园”中的生活和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请据此将课文划分为两部分。并思考:他在“百草园”中和“三味书屋”中的生活分别是怎样的?为什么先写“百草园”的生活,后写"三味书屋"的生活?这两种生活调换位置写可以吗?由此启发学生思考按照时空顺序结构文章的好处。这种居高临下鸟瞰式的主问题设计,可以便学生充分地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思路,提高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阅读能力。

四、以整体感知来设计“主问题”。

整体感知就是要把握住全文的中心,理清作者的思想脉络。教《故乡》这篇小说,在引导学生分析杨二嫂这个特殊人物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理清作者的思想感情脉络,我设计这样的主问题:闰土称我为"老爷",而杨二嫂称"我"为"贵人",他们二人对我的感情是否一样?这个问题只有通观全文才能作出全面的回答,达到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特级教师宁鸿彬教学《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度长江》时提出这样的主问题:“请同学们用三种方式把课文的内容表达式出来:①用一句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②用一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③用几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实际上,这“一句话”就是课文的标题,这“一段话”就是课文的导语,这“几段话”就是课文的主体。这样水到渠成地引出关于新闻结构的知识。

五、以线索来设计“主问题”。

以课文的"线" 设"主问题",顺藤摸瓜,可以使课文条理化。以事物为线索的文章,如果能抓住文章的结构线索,去皮肉见骨干。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课时,可设计这样的主问题:本文线索是什么?作者围绕“新装”写了哪些事?请分别用三个字来概括?学生通过读课文,就能理清本文的叙事条理:“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如果是以感情为线索的文章,可以人物的情感变化线索来设计主问题。如教《荔枝蜜》一课,可设计这样的主问题:本文围绕是以什么为线索的?“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过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然后引导学生去理解作者对蜜蜂和对劳动人民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六、以文章主旨设计“主问题”。 抓住疑问点提问。抓住疑问点提问既可化难为易,又可以打开学生的思路。比如我在讲授《风筝》一文时,学生对文章中关于“精神的虐杀”所反映的社会现状的问题感到难于理解,为此,我提出了三个问题:①作者对小弟的精神虐杀过程中,作者与弟弟各自的表现如何?②他为什么敢于以小弟那样?③这种虐杀在当时只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吗?学生四人一组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交流过程中问题的理解难关慢慢被突破。

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可设计问题:“作者抓住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细节进行了生动形象的具体描绘,有什么目的作用?本文的写作意在揭示一种怎样的社会现实?”通过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文章的主题,有效的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题的能力。

六、可以从文章的语言方面入手。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有关问题的设计,可以引导学生体味作品的语言风格,赏析、品味、领悟作品的语言特色,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风格、感悟作者丰富的思想,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孔乙己》教学中,根据小说末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提出“孔乙己到底是死了还是活着?为什么?” 《孔乙己》的结尾是“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孔乙己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的?请认真阅读全文,从孔乙己的精神追求、物质追求、人格追求等方面的前后变化探究孔乙己悲剧的自身根源和社会根源。这一问题的设计,把课文环境、人物、情节三大描写及其作用和小说的主旨理解全包含在内。可以从文章的构思特点入手,因为巧妙的构思是为更好地表达主旨服务的,理解了文本的构思特点,自然就解读了文本的内容和主旨。再如教学《羚羊木雕》时,我抓住文章末句"这能全怪我吗?",我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个“全”字在这样是什么意思?我错在哪里?到底该怪谁?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辩论,探讨各人的对错,使学生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友情,如何处理好家庭矛盾等问题,理解课文插叙、描写方法等手法。

七、可以从作家的“创作谈”和其他作家对作品的评析方面入手设计主问题。

作家的“创作谈”可以帮助我们原生态地了解作品,其他作家对作品的评析,往往结合丰富的生活经验,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例如在都德的《最后一课》教学中,设计这样一个"主问题"胡适先生对《最后一课》精湛的艺术构思赞叹不己,称"此篇佳处,在于设想之奇。夫割地之惨,奴隶牛马之痛,是何等主要问题?而乃以孩童语气出之。全篇所写,是一蒙学堂中琐屑之事,计时不过半日,而读者心目中俨然想见异族之威,亡国之憾,真有手挥五弦,目送飞鸿之妙。"对此你是怎么看的?请就此结合课文开展一些分析研究,也可以用其他作品或艺术形式的例子加以印证。这种"借脑"式的"主问题"设计大大提升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力。

5.可以从文章的联结点入手。

在教学中,教师如能指导学生理清文路,把握课文的某些联结点,诸如一个关键词、一个中心句,甚至一个过渡段,并围绕这些联结点去探究,对于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文本,训练思维能力,掌握读书方法,都是大有禅益的。比如,在教学《香菱学诗》时,设计这样一个主问题,课文中作者抓住"笑"来描写香菱(十三处)、黛玉(五处)、宝玉(三处)、宝钗(三处)、探春(五处)、李纨(一处)、众人(三处)的形象,揭示他们怎样的性格特征?只要我们通过各种问题的恰当巧妙设计,就一定能够正确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有效地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题的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中设计"主问题",对带动整篇课文阅读的教学,对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的改革,有着重要的价值。

首先,它可以简化教学头绪,减少课堂教学中的大量的无效提问,让学生真正占有时间、解决问题,真正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放到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真正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其次,它可以带动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品读,彻底改变以往那种肢解课文、一讲到底、"碎问碎答"的弊端,将课堂教学引向以学生课堂思维活动为主的整体性阅读教学,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再次,它能真正发挥教师的主体性,真正杜绝新课程"新八股"教学模式,拒绝教师的"不作为"行为,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6篇:如何“乐”学语文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十年课改后的今天,传统的作业弊端日益凸现,如何抓住新一轮课改的契机来推动作业的改革,走出作业设计不规范的误区,实现小学语文高年段作业设计的优化,让语文作业不再成为“生之重负,师之忧虑”,而真正走向“减负增效”,使之能更“凸显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又能有助于学生巩固、深化所学知识,促进其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这成为摆在语文老师眼前急需突破的瓶颈。

一、把握作业数量的“适度”——让“乐写”提高作业质量

平时常听到有老师抱怨:学生的书写马虎,不少学生不能按时完

成作业(特别是后进生),似乎这一切问题都出在学生身上,很少有老师从自身找原因。据我所知,我们身边的大多数学生每晚写语文作业一至两个小时,这是态度比较认真专心的学生所需用的时间,对于一般的后进生或者做事比较慢的学生,所需的时间恐怕远远不止。长此以往,学生怎能对所做的作业感兴趣,怎能快乐地做作业?书写马虎,不按时交作业也就成为情理之中的事。于是,老师则抱怨学生“懒惰”,“一届不如一届”,每天疲于“追”作业了。

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十项规定》,小学三年级学生完成作业时间不超过45分钟,六年级学生完成作业时间不超过60分钟。因此,我们老师必须严格控制好作业量的度,对于简单的、机械的、学生已经会的可以不做,特别是学习能力强、态度认真、知识掌握能力较强的学生,老师可以大胆放手,不留书面作业。如何既减轻学生作业的量,又能让学生按时按质完成呢?比如对于要求要会认会写的生词,我会在前一天布置,只要在第二天听写中都写对的生词,抄词时就不用抄写这个词。学生特别积极,为了不用抄写,都会在布置温习的当晚记住并会写这些生词。

二、把握作业层次的“梯度”——让“层次”促进个体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肯定了这样一个事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经历学习的全部过程,引导他们再发现、重组合,给他们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常欢喜、常主动、常惊奇,是教育追求的境界之一。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是不相等的。老师们也都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但往往在布置作业时为省麻烦,“一刀切”布置作业的现象极为普遍。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教育“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在布置作业时应当考虑到这一点,并尽可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布置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作业,孔子的“有教无类”最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1.难度分层。作业的难度应该略高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针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差异,重视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确定相应的目标,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给学生可以选择的范围与自主权。

2.类型分层。在布置作业前,老师应弄清楚教材中作业练习的编排意图,再结合本班学生的学情,创造性地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能使学生个体得到充分的提升。

3.时间分层。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完成作业的时间上也要分层要求,这样就能有效地保障后进生“吃得了”“消化得了”的问题。如:要求在课堂上背诵的段落,后进生如果在堂上背不完的话,则允许在课后背完。

4.评价分层。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学生完成了其相应层次的作业,老师也应分层次评价学生作业。如:做全对的,给满分;全对的同时书写工整端正,在满分后加一朵小红花;有进步的,老师还可以自己动笔画一个笑脸或写上简单评语。让学生从不同的评价获得成功与进步的体验,从而获得快乐,进而乐于写作业。

三、把握作业形式的“宽度”——让“最近”设计体现语文味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他认为儿童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个“最近发展区”既不是原地踏步,也不是“高处不胜寒”的盲目拔高。这是根据新课标和教材要求,作业量和难度适中的语文作业,是放在最近发展区域内的语文作业。教师如果在设计作业时,根据教材的特点,在形式上加入“听、说、读、写、演”等调味料,就能让学生愉快地烹饪作业大餐。

1.听说结合,烹“语文味”朗读是最基本的语文能力训练作业,加入了音乐的元素,既训练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又培养了情趣,激发了兴趣,增强了对文章的感悟力。

2.读写结合,烹“语文味”。语文学科有别于其他学校,语文作业的语文味应该成为语文作业与其他学科作业的分水岭。尽管语文作业需要趣味性,但绝不能偏离甚至舍弃了语文内化的内容。我平时比较重视抓学生的课外阅读,为扩大学生阅读的视野,丰富阅读的内容,我指导学生为自己的阅读设置了这样几块“小天地”——“我的新朋友”、“我的知识小金库”、“我的读书心得”等,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填写。在“读”方面,我每周会有两三天布置学生读报(如果家里没订报纸的,可以收看电视新闻),选择一两件自己最感兴趣的新闻阅读或收看,了解身边、国内甚至国际上的大事,然后写下简短的几句点评或看法。最后还为学生开辟了“用武之地”——组织学生利用每周一节的阅读课,进行“读书交流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展示的机会,得到同学与老师的肯定,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了写作业的积极性。

3.内化语言,演说结合,烹“语文味”。对一些思想教育性、操作性较强的故事,可以布置学生自愿组合,编写课本剧。

4.家、校、社会结合,烹“语文味”。学校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阵地,但家庭与社会,则是学生用语文的沃土。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结合教材,有目的、有计划地布置学生观察,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如第九册第五组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组织学生开展“啄木鸟”活动,走上街头,寻找生活中的错别字。春节期间,布置学生在拜年走亲戚的同时,可以把有意思的、自己感兴趣的春联积累下来。周末上街时,留意商家的广告语是否规范;当妈妈忙碌了一天,回家后又忙着给家人做饭菜,你会怎么做怎么说等等,通过布置这样的作业,让学语文和用语文结合起来,构成了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巩固、应用和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

5.课内、课外结合,培养探索精神,烹出“语文味”。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新课程特别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其中就包括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作为教学环节之一的作业当然也不能例外。

教师要善于在学习活动中捕捉时机,结合本班学生的学情,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演、唱、实践、信息处理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把语文技能的培养、运用贯穿于生活中。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如果语文作业设计优化了,训练时空拓宽了,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孩子们将变得更会阅读,更会思考,更会表达,更会生活,更会做人,语文教学的天地更广阔,内涵更丰富,语文课堂更生机勃勃,活力四射。

四、把握作业人性的“温度”——让“知行”结合酿“人情味”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除了凭借教材进行熏陶感染外,在设计作业时如果能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把语文与实践结合起来,不仅能够“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知识技能,提高了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只要我们在设计作业时把握“四度”,优化作业的设计,同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兼顾全体,关注个体,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语文的空间,学生定能快乐地在作业的天空中翱翔。 至此,学生“乐”写,老师“乐”改,怎一个“乐”字了得!

上一篇:中学生文明礼仪讲座下一篇:团组织关系转接介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