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小学生爱上作文(精选13篇)
相信所有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希望自己的课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己精心准备的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平时,我们也会想很多的方法来让自己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以吸引学生的眼球,如多媒体课件、实物演示等,把课堂搞得热热闹闹,以为这样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今天,读了苏翁的建议,才恍然大悟,我们平时所追求的都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而从未想过要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的热爱。因此,我们的方法是无法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兴趣的,而课堂呈现的轰轰烈烈也不是学生内心真正对知识的渴求,有时,甚至只是对教师的一种配合。那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做呢?从苏翁身上,我学到了很多。
一、追寻兴趣的秘密何在
首先,所谓课上得有趣,是指: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也就是说,有趣的课并不是课堂所呈现的表面的多姿多彩或教师的精彩演绎,更重要的是学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对知识、真理的一种满怀热情地追求,对自身智慧和力量的一种高度认同,以及获得成功的愉悦。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浓厚的兴趣。而获得兴趣的重要源泉就是认识本身。
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彼此之间的联系,人的思想等,这些都是兴趣的源泉。可是,有些东西或现象是显而易见的,而有些却是需要挖掘才能发现的。往往,这个挖掘、探索、发现的过程本身就是兴趣的源泉。由谁来引导学生走上这第一步呢?就是我们教师。我们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就是兴趣的第一个源泉。我们要帮助学生找出各种知识之间的接合点,引导学生走向深入的思考和探索,让他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为自己能发现新知而欣喜。这样,真正的脑力劳动才能开始,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课的有趣。 除此之外,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个愿望,都希望自己有一天能成为一个发现者、探索者。但是如果我们不能为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体验到认识的欢乐,他们的这种愿望就会渐渐萎缩,直至麻木。因此,我们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不断地扶植和巩固学生想要成为发现者的愿望,并借助一些方法来帮助他们实现这一愿望。对于课堂上所讲解的知识,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在生活中有所体验,并通过实践将学到的知识变成一种力量。那么学生将会对获取知识更有兴趣,
二、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
其实,每个教师都会希望自己的学生能热爱你的学科。如果整个学校里各科教师的教学,能汇合成一种各自都在争取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的善意的竞赛,那么这个学校的智力生活将会是生机勃勃的。苏翁为此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放在我们的班级了,可以这样说:在一个班级这个整齐的乐队里,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找到自己喜爱的乐器和自己喜欢的旋律。我们应该努力争取让尽量多的孩子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我们所任教的学科里有所创造。
我们可以从何处入手呢?如我是一名语文教师,可以在自己办公室为那些热爱语文的孩子专门开辟一个角落,当我在备课时或准备什么活动时,可以请这几个学生一起来帮忙,解决一些问题。当他们遇到什么问题时,也可以互相讨论,共同解决。甚至让他们来策划某些活动,让他们在这一方面学得更宽。 当然,在我们的教室里,也有这样的一群孩子,他们对什么都漠不关心,无动于衷,这些孩子是最令我们苦恼的。我们该怎样去唤醒这些态度冷淡的学生的意识呢?最可靠的途径还是思考,用认识来鼓舞人的精神。我们应该找出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帮助他们在这些方面体验认识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在智力活动中表现出自己。意识一旦被唤醒,也就不再需要担心他在其余学科方面的兴趣了。因为知识是相通的。
三、把思想同自尊感融为一体
怎样让学生意识到好好学习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呢?这也是让学生爱上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一个孩子,如果只是为了父母而学,为了老师而学,其自身对学习并无好感,而只是把它当成一种任务来进行。那么,就算他的学习成绩不错,他对知识本身仍是漠不关心的,无法真正地爱上学习。反之,只要一个孩子将学习当成了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那么他终将会有丰硕的收获。因此,我们应该做的是,让学生体验到知识、智力生活是他的一种道德尊严,让他们觉得不学无术、对书籍冷眼相看是不道德的。在学生的心中形成了这样的道德共识,他必将会尽自己的能力去学习,挖掘知识的宝藏,自然而然地也就爱上了学习。
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苏翁告诉我们通往这一目标的途径是:使知识、智力的丰富性成为学生个性的自我表现。让学生明白,自己所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表达自己,而更好地表达不仅是我们的追求,也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反之,则该感到羞愧。有了这样的认知,学生就会努力去丰富自己的知识。作为教师的我们,又何愁学生不爱学习呢?
关键词:培养情趣,方法引导,坚持练笔
通过本人多年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验, 我深深地体会到小学语文的紧迫任务是要提高语文教育教学的质量,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作文是语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 作文教学是一个重头戏。“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 怎样使小学生从不会写作文、写不好作文, 到爱写作文、写出带有真情实感的好作文呢?
一、培养写作兴趣, 激发写作欲望
培养浓厚的作文兴趣, 是推动学生自觉主动作文的动力。这就要求教师, 每节作文课都必须积极地做准备。作文教学主要有两种思路设计能培养起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起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一种思路设计是, 由学生熟悉的写作素材入手, 逐步深入地进行写作训练;另一种思路设计是, 每堂课教给学生一些作文基础知识, 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专题写作训练。
二、积累写作材料, 充实写作内容
学生要写好作文, 不但要对写作有浓厚的兴趣, 还要拥有大量的写作素材。小学生刚开始写作文, 还处在模仿学习阶段, 其素材积累主要来源于课本、课外读物和日常生活。因此, 在授课时或在课外辅导时, 教师就要根据每个单元的作文教学要求, 有意识地安排学生抄一些相似题目的精彩片段。因为小学生模仿力强, 生理上正处在记忆发展的高峰期, 他们抄写的过程, 也就是阅读理解、收集综合素材的过程, 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都记下来。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之一, 自然, 也就成为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之一。就写作而言, 观察是获得具体写作材料的重要手段, 是感受生活从而产生思想情感的重要途径。因此,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既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不可忽视的一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 要给学生以必要的观察方法指导, 还要设法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思考, 力求观有所得。
四、注重作文的评价
评价作文是对学生作文的再次提高, 要按程度不同进行评价, 让每个学生都享有成功的喜悦。首先是当场评价。投影学生的典型习作, 或比较成功的习作, 让学生来评价, 学生发表各种意见, 教师总结肯定的地方, 指出存在的缺点。其次是书面评价。每次学生的作文, 作为教师要细细品析, 找出闪光点, 指出改正的地方, 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学生作文, 按层次不同给予分数。低段学生喜欢高分, 可按进步程度打分, 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分数, 都有自己成功的一面。再次是口头评语。对那些作文能力较差的学生要进行个别辅导, 使这些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 从而更加有信心地写作, 以更快的速度, 提高作文能力。
五、突出写作主题, 融入写作感情
小学作文的选题要具体一点, 教师要帮助学生审题, 帮助学生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比如, 观察某一物体———钟表, 既可以引导学生从钟表的整体外形、颜色、图案到内部的表针、数字, 具体地逐层逐步地进行观察;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 联想到钟表的作用和声音, 联想到钟表能给我们的启发等等。在进行写作训练时, 允许学生异想天开, 但要围绕“钟表”这个中心展开联想, 不能离开主题。
六、树立写作信心
一堂好的作文讲评课, 学生可以受到极大的启发, 甚至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层次。学生通过构思、修改, 最终完成一篇作文, 都渴望得到好的评价。如果教师一味要求学生多写多练, 而不愿多花费时间去欣赏他们的劳动成果, 也会影响学生的写作兴趣。
七、创设良好环境, 让学生自主选择
要营造自由开放的生活环境, 打破学生“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学习轨道, 顺应儿童的天性, 引导学生到语言与思维的“源头”———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去学习语文, 让学生走出学校封闭的空间, 让学生走向社会, 了解市场、城镇建设、环保和乡村变化等, 为写出属于他们自己的闪耀个性色彩的作文奠定基础。
【关键词】培养情趣;方法引导;坚持练笔
通过本人多年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验,我深深地体会到小学语文的紧迫任务是要提高语文教育教学的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作文是语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作文教学是一个重头戏。“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怎样使小学生从不会写作文、写不好作文,到爱写作文、写出带有真情实感的好作文呢?
一、培养写作兴趣,激发写作欲望
培养浓厚的作文兴趣,是推动学生自觉主动作文的动力。这就要求教师,每节作文课都必须积极地做准备。作文教学主要有两种思路设计能培养起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起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一种思路设计是,由学生熟悉的写作素材入手,逐步深入地进行写作训练;另一种思路设计是,每堂课教给学生一些作文基础知识,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专题写作训练。
二、积累写作材料,充实写作内容
学生要写好作文,不但要对写作有浓厚的兴趣,还要拥有大量的写作素材。小学生刚开始写作文,还处在模仿学习阶段,其素材积累主要来源于课本、课外读物和日常生活。因此,在授课时或在课外辅导时,教师就要根据每个单元的作文教学要求,有意识地安排学生抄一些相似题目的精彩片段。因为小学生模仿力强,生理上正处在记忆发展的高峰期,他们抄写的过程,也就是阅读理解、收集综合素材的过程,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都记下来。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之一,自然,也就成为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之一。就写作而言,观察是获得具体写作材料的重要手段,是感受生活从而产生思想情感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既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不可忽视的一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要给学生以必要的观察方法指导,还要设法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力求观有所得。
四、注重作文的评价
评价作文是对学生作文的再次提高,要按程度不同进行评价,让每个学生都享有成功的喜悦。首先是当场评价。投影学生的典型习作,或比较成功的习作,让学生来评价,学生发表各种意见,教师总结肯定的地方,指出存在的缺点。其次是书面评价。每次学生的作文,作为教师要细细品析,找出闪光点,指出改正的地方,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学生作文,按层次不同给予分数。低段学生喜欢高分,可按进步程度打分,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分数,都有自己成功的一面。再次是口头评语。对那些作文能力较差的学生要进行个别辅导,使这些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从而更加有信心地写作,以更快的速度,提高作文能力。
五、突出写作主题,融入写作感情
小学作文的选题要具体一点,教师要帮助学生审题,帮助学生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比如,观察某一物体——钟表,既可以引导学生从钟表的整体外形、颜色、图案到内部的表针、数字,具体地逐层逐步地进行观察;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联想到钟表的作用和声音,联想到钟表能给我们的启发等等。在进行写作训练时,允许学生异想天开,但要围绕“钟表”这个中心展开联想,不能离开主题。
六、树立写作信心
一堂好的作文讲评课,学生可以受到极大的启发,甚至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层次。学生通过构思、修改,最终完成一篇作文,都渴望得到好的评价。如果教师一味要求学生多写多练,而不愿多花费时间去欣赏他们的劳动成果,也会影响学生的写作兴趣。
七、创设良好环境,让学生自主选择
要营造自由开放的生活环境, 打破学生“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学习轨道,顺应儿童的天性,引导学生到语言与思维的“源头”——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去学习语文,让学生走出学校封闭的空间,让学生走向社会,了解市场、城镇建设、环保和乡村变化等,为写出属于他们自己的闪耀个性色彩的作文奠定基础。
总之,指导学生作文时要多鼓励,激发学生写好作文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要教给学生写好作文的方法、窍门,让学生在写作文时心情愉悦、充满激情、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这样坚持下去,学生的作文才会稳步提高,才能写出一篇篇精彩的文章来。作为教师,从一年级开始就要加强对学生作文的指导与练习,从听、说、读中掌握丰富多彩的语文知识,促进作文能力的提高。在各种活动中培养作文兴趣,乐于作文,才能内化为学生的素质,提高写作水平。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兴隆小学)
作业是不仅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意识。因此,适当布置一些作业对学生而言是十分必要的。为了充分发挥作业在学习中的作用,本人对高年级学生对待语文作业的心态作了一次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高年级学生明确做作业的目的,喜欢做作业,但单调的作业形式,过长的作业时间,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努力用新课程理念去荡涤传统语文作业观的尘埃,培养学生对于语文作业的兴趣,精心设计作业,让作业成为学生自我策划、自我表现、自我提高的一个平台,从而真正发挥作业的作用。下面谈一谈本人在作业设计中的几点观点:
一、作业形式多样化
语文作业应注意学科间的整合渗透,力求形式多样,富有情趣。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听、说、读、写、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的结合,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参与学习,从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如学了《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等课文,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配上插图,变文字为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审美能力。学了《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我的“长生果”》等课文,要求学生根据课文情节,自编自演课本剧,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演创作才能。学了《古诗词三首》一文,让学生为课文选择合适的音乐进行配乐朗
诵,指导学生正确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调。学了《鲸》一文,让学生查找我们动物创造的人间奇迹,写一写它们的奇异景象,并以此为主题办手抄报,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多元化的作业突破了传统作业的形式,把知识、技能的训练、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智能的开发与丰富多彩的活动联系起来,让作业变得生动、活泼、有趣,更具吸引力。
二、自主化作业
由于学生成长经历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参差不齐。作为教师,必须正视并尊重这种差异,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作分层要求。我们可以把作业设计成“自助餐”的形式,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各自层面上有所发展。使学生得到满足感和自信感,从而提高了学生对作业的兴趣。
如学了《窃读记》一课后,我设计了这样5项作业:
1、抄写词语;
2、摘录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摘录文中描写月光的诗句;
3、你知道其他一些写月亮的诗句吗?看谁知道得多;
4、根据第二自然段创作一幅月夜图;
5、如果你在江轮上,欣赏着美丽的月景,与别人进行了愉快的谈话,你会展开什么幻想?把你的幻想写下来。
以上五项作业,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自主选择二三项完成。这种作业设计给了学生一个较为宽松的作业氛围,使有不同发展水平、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都能自主地、积极地参与作业。
三、个性化作业
放手让学生参与作业设计是一项大胆的尝试,教师不作任何刻板规定,放飞学生思维,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由设计习题,形式不限,自由发挥,使学生充分展示才华,张扬个性。
如教学了《新型玻璃》一课后,我让学生自行设计作业,结果学生的作业五花八门:有收集现代新型玻璃的资料、图片的;有以形象直观的画面表现新型玻璃的;有用文字表达观新型玻璃、感受新型玻璃给人类带来有哪些好处;有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还有的四人小组合作,以现有和自创的方式来介绍新型玻璃„„
这种个性化作业,以学生的自我体验和个性张扬的形式来实现知识的内在生成,学生至始至终都带着积极的、愉悦的情感体验在完成作业,充分地激发了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展示了学生的潜能和水平,促进了语文能力的有效发展。
关于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的心得体会
今天,我和女儿一起观看了王金战老师《怎样让每个孩子都爱上学习》后受益匪浅,感触颇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我们每个家长的愿望,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我们的孩子爱学习,学习好。“别把学习当罪受。”一语道出了孩子的心声,也何谈不是我们家长应该思考的。我们应正确认识孩子不爱学习,通过正确的方法改变这种状态,让孩子爱上学习。以下就是我自己的一些小体会。
一、陪伴孩子学习。
《穷爸爸、富爸爸》里说,“所谓成功就是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小孩”。而很多父母为了追求事业有成往往缺失孩子的成长相伴,这样长此以往会造成孩子情感缺失,不利于人格的形成与完善,同时也容易造成将来对父母的无责任感。爸爸妈妈们请暂时放下工作,回到孩子们身边,给他们最好的爱,让他们的成长不再孤单。让孩子的成长,多一份的父母的陪伴。孩子上学了,在孩子做作业时,尤其是要求父母为其听写生字、判数学题或检查背诵时,父母要放下手里的活计与孩子一道完成家庭学习任务。事实证明,学校通过留作业的方法调动家长参与,是培养孩子的有效手段。在这一方面我自己一定要加强。
二、让孩子明确学习是他应尽的义务。
目前,许多小学在推广“快乐教育”的经验,为的是让孩子在高兴中学习,这不失为是提高孩子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以前我的孩子总有一种为了我和他爸爸在学习,在这一方面,我也是花费了很多心思,让她明确学习是为了他自己。所以,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树立一种观念,告诉孩子学习成绩同以后个人的前途和职业是联系在一起的。做父母的还可以向孩子讲述自己的经验,讲述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怎样在自己的生活中发挥作用。这样,孩子对学习的愿望就会增强而且持久。
三、引导孩子认识知识的用途。
怎样向孩子表述知识的用途呢?对于学英语,可以这样举例:学了英语可以上网冲浪,或者可以给澳大利亚或英国的小朋友发电子邮件,和他们聊天交流。这样的表述简单明了,对于其他学科的知识,家长们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去引导孩子,激发孩子学习各种知识的兴趣。我的孩子愿望是当解放军,于是我就带她参观以下军事院校和大学生多聊天,让她明白只有有知识才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四、家校携手培育。
有一位教育名家这样说过:“谁放弃了家庭教育,谁就几乎葬送了孩子的前程;而谁赢得了家庭教育,谁就赢得了孩子辉煌的未来。”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启蒙、成长、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家长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都会对孩子成长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我作为一名家长同时也是一名老师,我深知家校的联系和配合对孩子的重要性有多大。配合老师是为了你的孩子,不是为了老师或是学校。充分认识家校共建共育的重要性,提高教师和家长的合作共建教育意识,才能使教育的途径得以畅通,教育才能有成效。学校与家庭若在学生教育问题上产生分歧,就会给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带来种种的困难,降低学校教育的效率。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因此要努力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和协调。
五、安排好时间和空间。
一份关于美国儿童的调查表显示:把上课的时间都加起来,一人一年用于上课的时间只有51天,而且要假设这51天是昼夜不分地上课,不睡觉、不吃饭、也不玩耍,其余的时间都跑到哪里去了?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安排好时间和空间。孩子应该有一个作息时间表,平时的作息时间应与周六和周日有所不同。在家里孩子应该有一个使他感到舒服的学习地方。
六,制定学习计划。
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关心要有所行动,制定学习计划是行动之一。家长要帮助孩子确定重点和目标。除了制定学习计划,家长应该和孩子在一起学习,养成一种家庭的学习氛围,记得有一次孩子在写作业,我在玩手机。孩子就小声嘟囔说:“当大人就是好,大人不用写作业。”从那以后,只要孩子写作业,我要不做家务,要不就看看书写写教案,陪她一起学习,他的态度明显就不一样了。
七、奖励惩罚孩子要适度。
奖励与惩罚是树立行为规范的手段。在是否惩罚孩子的问题上,家长可以施加不是太过分的惩罚办法。但是,惩罚不应该是家长感情用事时的行为。只有当孩子有错误行为,或者必须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时,惩罚才是有意义的。
因为古文的内容与背景与现代生活相隔的时代过于久远,所以大多数学生对于古文的共同感受是:难背诵,难理解,学了之后还感觉没有实际用处。于是他们就从心里排斥古文,不愿学习古文。面对这种情况,如何让学生爱上文言文,就成了语文教师需要探究的问题。在长期的实际教学中,我认为应该从这几个方面激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
一、掬起生活的浪花,体味文言的精彩
生活与语文就像珍珠项链上相邻的珠子,紧紧地靠在一起,永不分开。虽然文言文有上千年历史,然而在生活中只要你留心,她依然在某个角落熠熠生辉。如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第一句话就引用了《论语》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不仅表达了对各国运动员和来宾的欢迎,而且显示了中国的渊源文化。又如在曾经热播的电视剧《还珠格格》中,紫薇和尔康的爱情誓言是:“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这句话出自汉代的《乐府民歌》中的《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才敢与君绝!”这首诗歌的意思是:“上天啊!我愿与你相爱,让我们的爱情永不衰绝。等到大山变成为平地,江水枯竭,冬天想响起了雷声,夏天下起了雪,天和地合在一起的时候,我才和你决裂!”诗歌用了五种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来表达对爱人的忠心和对爱情的坚贞,堪称千古绝唱。当我们从身边的人身上学到了知识,就会由衷地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当我们看到一个人在恶劣的环境中还能够洁身自好,就不禁会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对于语文的学习,有这么一个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凡此种种,尽管初一的学生听得有些懵懂,但已能明显看到他们眼里对学习古文的欲望。
二、运用高科技手段,拉近古今的距离
多媒体走进课堂,早不是新鲜事。多媒体的运用,不仅让语文课堂的容量变大,而且变得更多彩。例如,在教授《论语》时,首先要对中国人思想影响深远的孔子作介绍。在介绍孔子时,我并不仅仅局限于为学生阅读那些介绍孔子的枯燥文字,而是借助多媒体,有声有色地介绍孔子:孔子像、孔子授课图、山东曲阜孔庙、孔庙中孔子的塑像、孔庙中孔子讲学的杏坛、孔庙中孔子的坟墓,然后是两段简介孔子的视频。为了说明孔子在国外的影响,又提供了以下图片:韩国的孔庙、日本的孔庙、新加坡的孔子塑像、日本研究《论语》的著作、法国巴黎1788年出版的《中国著名哲学家孔子生平》等。到了这个时候,学生已被孔子的魅力深深吸引,由衷地对孔子升起一股敬仰之情。所有这一切,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孔子不再是一个枯燥无味的名词,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就站在我们面前,正在对我们谆谆教导。再来学习关于他言行的文章,聆听圣人的教导,学生当然非常乐意,甚至还有点迫不及待了。
三、诵读形式多样,探究人人参与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对于古文的教读也完全可以形式多样化,打破以往学生一味“之乎者也”诵读的单一模式,让读书成为一种乐趣。我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是:(1)教师示范诵读。教师的标准范读让学生有了朗读的依据,看到老师可以将拗口的古文念得如此抑扬而熟练,学生也会觉得诵读古文也并不是难事。遇到长的古文,我还会示范背诵,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出师表》等,从而更增强学生的信心,激起他们和老师一比高低的斗志。(2)学生之间的赛读。学生之间的比赛朗读,可以是个体之间进行,也可以是小组之间进行。在比赛诵读中不仅加快了背诵古文的速度,而且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赛读,赛的是断句准确、语调抑扬顿挫、情感把握到位。(3)领读。主要是赛读优胜者的领读,从而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生中形成人人争当领读者的气氛。(4)循环朗读。通过循环往复的朗读再现当时的写作场景,体会作者的心情,如《大道之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醉翁亭记》等按小组循环诵读直至烂熟于心,达到识记的目的。
大多数教师教授古文文意都以讲授法为主,根据我长期的教学经验,我以为合作探究效果更为明显。具体做法是:在疏通文意时,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参照课文下面的注释或借助古汉语字典,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可以猜读,猜的过程其实是领会整篇文意的过程。将无法疏通的字句圈画出来,然后全班同学共同解决,最后老师加以明确,强调重点字句。这样的形式就是将所有学生的积极性都给调动起来,让所有学生都由原来的被动参与变为主动参与。当然也不拘泥于这一种形式,当遇到特别拗口难于理解的语句时,老师可以直接讲解;当遇到特别浅显的语句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讲解。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兴趣
中华民族积淀的灿烂文化,绝大多数以文言文的形式被记录下来,为了了解历史、传承文化,文言文教学变得尤为重要,同时在历年的语文考试卷中,文言文阅读也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说,文言文语言晦涩难懂,句式复杂多样。加上文言文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片面追求字、词、句的掌握与记忆,忽略学生的质疑和展示。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是十分理想,那么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呢?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两点。
一、做好背景铺垫,让学生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内在需要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机是学习的主要条件和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我在进行文言文教学之前,给学生简述了大量来自于《山海经》《笑林广记》《韩非子》中的神话故事和寓言故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利用板报和写字课平台,让学生抄录、背诵文言文中的名句名篇。以组织故事会、诵读比赛的形式,鼓励学生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搜索等多种方式,对我国浩瀚的文化有初步的感性认识,产生对伟大的民族文化的崇敬感和自豪感。我进一步告诉学生仅《四库全书》收录的文言文就有3500多种书,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而散落民间的私人手稿更是数不胜数,他们是中华五千年的见证者,如果你想了解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就必须要学好文言文。通过一系列背景活动的铺垫,学生的热情高涨,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在后来的教学中,我提出了“学好文言文、读懂祖国文化”的口号,学生从“要我学习文言文”转变为“我要学习文言文”,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兴趣也初步形成。
二、优化课堂教学,为学生学习文言文创造轻松快乐的外部环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不错,但仅仅有兴趣还远远不够,没有成就感和快乐的学习是没有生命力的。教师从字词用法到篇章翻译的“满堂灌”和学生的“整篇背”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缺乏自己的思考和参与,久而久之,刚刚产生的那一点激情和兴趣也会被耗得荡然无存,所以我们应该优化课堂教学,为学生学习文言文营造轻松快乐的外部环境。
1.摒弃教师包办,给学生以质疑展示的机会
例如,我在教授蒲松龄的《狼》时,我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查阅资料,然后用白话文讲述故事,通过多名学生的展示和补充,学生基本掌握课文大意后,教师引导學生将目光转移到细微处,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概括文中的重点词语:屠、缀行、并驱如故、苫蔽成丘、眈眈相向、径去、犬坐等的意义和用法,用相同的方法整理出句子的意义,最后回过头来对学生的前期表述进行修正和补充,最后师生共同得出本文的全文翻译。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冲淡“百度”的作用,帮助学生学习。实践证明,对于那些学生主动参与和独立思考而得来的知识,学生更愿意记,也记得更牢。
2.引进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快乐
多媒体以其直观、生动的特点在其他学科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在文言文教学中如果灵活运用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在教学诸葛亮的《出师表》时,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三国演义》的剪接视频,学生在看完刘备白帝城托孤和诸葛亮六出祁山的视频片段后,既加深了对文章历史背景的理解,同时表达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国为民呕心沥血的高风亮节。有了较深的感受,在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再如,教授《观潮》时,通过播放钱塘江潮的视频,学生直观地理解了钱塘江潮水的恢弘气势和弄潮儿的无畏勇敢,对学习本文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3.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美
文言文有许多音韵和谐、句式优美的好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让人百读不厌。例如,在教学《岳阳楼记》这篇美文时,我强调学生一定要反复吟咏,并注意体会作者在韵律、句式等方面的良苦用心,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美。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也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总之,让学生想学、会学的老师就是好老师,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探索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让学生爱上文言文,爱上文言文学习。
参考文献:
[1]王维斌.让学生爱上文言文:浅谈新课改后的文言文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1(7).
郑教授讲到的“别把学习当罪受”,我印象深刻,要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家长除了要给我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外,还要尊重我们的兴趣,不要逼着我们学着学那,不要家长的意愿强加到我们头上。只有自己感兴趣,才能激发我们的学习热情,让我们愿从心底里愿意学习,而不是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也不是为了老师、为了家长而学。郑教授还讲到考试不能紧张,心理负担不能太重,更不要好高骛远,要给自己加油,定一个能够实现的计划、目标。不能和别人比,只要自己努力了,就可以了。
我希望家长能够关注我们的进步,哪怕是一点一滴,希望家长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我们身上的优点。请家长不要吝啬你们的表扬,当发现我们的进步时,请大声表扬说一声“你真棒!”当我们遇到挫折时,我们需要你们的鼓励和支持。正如郑教授所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有了家长的鼓励,我们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我们会在家长的陪伴下,渐渐地爱上学习。
王金战老师讲:“大家一谈到学习这件事,马上就联想到,一个孩子是否聪明,是否用功?其实,影响学习的决定性因素就只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种.”
非智力因素包括:一个学生的性格、心理状态和自信心,身体状况及家庭中父母关系的和谐程度。
学习成绩当然还离不开父母关系的和谐程度,假如,父母闹离婚了,不仅对我们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创伤,还会使我们无心向学!学习成绩也离不开老师的教育,所以,老师也要尽量让同学们想学习的方式,更加认真地学习,这样,成绩自然就上去了。
有些同学厌学,他们并不是厌恶学习本身,他们是不喜欢这个科目的老师,他们就不想学了,所以要加强教师、家长的德才水平。并且,家长应该把孩子当做朋友对待。
如果孩子对家长有意见了,他(她)没法诉说,就会以学习上一种消极的态度来对待,来发泄对家长的不满。还有就是学习环境,在一个吵吵闹闹的`环境下和一个非常安静的环境下,这些学习效果都是完全不同的。刚才的这些问题可以统称为“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的核心是心态,当我们特别高兴和特别不高兴地去做一件事的时候,效果会截然不同。还要让孩子带着一种兴趣去做事。在十四岁之前是一个人智力发展的关键时刻。
如何才能让激发我们学习兴趣呢?这个时刻分两方面来说,一方面来说,这个阶段,要是让孩子学习了她(他)感兴趣的事,会对他的智力有很大的提高!另一方面是个人,今后上课敢于发言。
【关键词】创新导入 自主 合作 探究 和谐师生关系 贴近生活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课程结构单调,教育过程僵化,导致思想品德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缺乏脱离,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为了体现新理念,通过选用典型材料,创设特定情境,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教学目标,实现有效教学。
一、创新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如果一开始能设计出一个别出心裁的导入,就可以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先声夺人,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我在讲述《不做“看客”》这一框题时,我采用当时的一热点话题《小悦悦事件》,通过这一热点话题,进行层层深入,使同学们认识到我们不能对他人、对社会冷漠无情的“看客”,我们要积极的参与社会生活,主动关爱他人、集体,服务社会,报效祖国,树立一种“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意识,并发出呼吁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这样做不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动起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激活他们的思维,而且使学生获得了知识,情感还得到升华。
二、创设情境和多变的方法,激活学生思维
针对思想品德课比较枯燥乏味的教学特点,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或设置悬念,借助于多媒体、投影、讲故事、小品表演、辩论赛等形式,使学生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达到快乐学的境界。如我在讲述《从关心时事做起》这一框题,结合课本中的探究问题,开展了辩论赛,将学生分为两,一组所持观点关心社会是成年人的事,与我们无关。另一组所持观点我们应该关心社会,但会影响自己的学习。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同时还可以教会学生在看问题的时候要一分为二,并且同学之间学会合作,共同来解决问题。
三、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师生之间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评价者。教师要改变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应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对教学形式和方式来以一次彻底的变革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而并非主宰者,让学生变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四、教育要贴近生活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我们要充分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他们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他们的生活经验。如在《与父母平等沟通》一课中,设计了一个栏目,引导学生发发牢骚,说出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一些冲突,说出自己对父母的一些不满。学生都很乐意把这些不满发泄出来,让老师倾听。当时还安排学生表演这些冲突,活跃课堂。接着我就反过来让学生去思考探究“为什么现在会出现这些冲突,而以前不会有?”让学生分组去挖掘,一些从父母的角度讨论,一些从自己本身的角度讨论,再把两种情况综合起来,书本上提到的原因分析的理论就这样可以从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活化探究中得出来了。接下来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与父母之间冲突长期发展下去的结果,并对种种结果的影响进行讨论、分析,学生就会了解到逆反心理对父母、对自己的伤害。然后再抛出“如何去解决冲突呢?”这一问题,我先选取学生中说出来的一些典型的事例,哪些是对双方都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学生就会明白沟通的重要性和沟通方法。
五、创建民主气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美国教育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教师和学生都是社会中的人,两者之间应该是平等的,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共同探究,共同进步。而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处于领导地位,拥有绝对的权威,使学生处于“你教我学”的被动状态。曾看过索利特尔富在他的《教育心理学》中说到:无论何时何地,对学生多一分期待、多一分认真、多一分信任、多一分鼓励,他们同样会给我们多一分的惊喜!我想这应该是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彼此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用鼓励性的语言、微笑的表情去激励学生,感染学生,这也是教师驾驭课堂的一种教学能力的体现。
六、结语
以上是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所谈的几点认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索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不断的进行反思总结,努力向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这一目标迈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相信我的思品课一定会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
【参考文献】
[1] 徐建成. 课堂教学新视野[M].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 柯建来. 思想品德课体验教学模式的构建[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7.
[3]《义务教育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2011版).
古人常说:“严师出高徒。”而对于21世纪的中学生来说, 如果教师仅用一个“严”字来对待自己的学生, 我想这位教师未必会得到更多学生的青睐;“严”是对学生的爱, 同样也是对学生负责, 但是一味地“严”有时却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使学生与“严师”之间产生距离, 因疏远教师而厌弃这一学科。适当的宽容, 反而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护、尊重, 保护学生了的自尊心, 增强了学生对教师的信赖, 从而使学生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应。所以, 作为教师课前不光要备课, 还要备学生。而对于政治教师来说, 了解你所教授班级学生的名字、学习情况、性格特点及思想行为表现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因为政治教师往往所教的班级比较多, 大多数教师只记得一些特点明显的学生, 而对于那些表现不突出的学生大多不太熟悉, 如果你能在上课时叫出他们的名字, 他们会觉得教师重视自己、关心自己, 同时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 喜欢这位教师, 理所当然地也就喜欢上他的课。在上课时才会积极认真、全神贯注、轻松愉悦地听课, 从而很容易接受你所讲授的内容。
二、注重自身学习, 改变课堂现状
在平时的教学中, 许多教师都在课前查阅大量资料, 课上滔滔不绝的“叫卖”, 总认为所有的知识全部讲了, 才“对得起学生”, 才感到舒心, 但结果往往是:教师讲得津津有味, 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对此很多教师百思不得其解, 最后只能感叹:“现在的学生不爱学习, 没办法!”其实真正的问题不在于学生, 而在于教师。作为课堂上导演的教师, 要懂得如何分析处理教材, 如何备课、设计课型、选择教学方法。现在, 新的教育理念、方法、模式可谓是百花争艳, 同时对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挑战, 作为政治教师如果想改变政治课枯燥乏味的现状, 必须不断钻研新的教改理念和教学方式, 改变原来的“填鸭式”教学, 把学生变为课堂的主人, 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古人常说:“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传授给学生知识, 不如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技能, 这样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多方位多角度地提出问题, 进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善于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另外, 作为教师, 上课时的语言不但要简明、准确、有条理、逻辑性强, 而且还应该具有朴实、亲切、诙谐风趣等特色;在阐明理论观点时, 要讲得通俗易懂, 让学生容易理解, 便于记忆。同时教师还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多种形式把讲和看结合起来, 以形象生动的直观方式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尽量使学生在一种具体的情境中去理解, 从而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 充实自己的头脑, 课上尽量多用学生感兴趣的语言和事情, 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从而改变枯燥乏味、死气沉沉的课堂现状。
三、搜集生动教学素材,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称:“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在兴趣。”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学以致用, 一个教师如果想上好一节课, 就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点燃学生的求知欲, 那么也就必须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与授课内容有关的新闻、故事、笑话等, 把要讲授的知识通过一则新闻或故事引出, 这样才能营造出一个积极、活跃的教学氛围, 也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并且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记忆的牢固程度。因为大多数学生都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现象感兴趣, 通过提出这些社会热点问题, 让学生自由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观点, 增强学生对实事政治的了解和记忆。
四、采用角色扮演,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 要想让学生真正变成课堂的主人, 就要让学生参与其中, 所以教师在上课时, 可以根据所授内容创设一些情境, 让学生身临其境,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 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场辩论赛, 正方观点是“中学生应做理智消费者”, 反方观点是“中学生应做新潮的消费者”, 学生辩论的过程肯定是异常激烈, 通过辩论, 学生不但知道了自己应该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如何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而且还理解了父母工作的艰辛和不易以及父母对自己的爱。通过这场辩论赛使学生对这堂课所学内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理解和记忆, 同时也让学生对下节课充满了期待, 激发了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和积极性。所以, 学生都说:“给我讲的我会忘记, 给我看的我可能会记住, 让我参与的我就能理解。”
在全社会都提倡素质教育, 呼吁课程改革的今天, 作为政治教师如果总是停滞不前, 最终会被时代所淘汰, 所以我们就要想办法、动脑筋, 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根据实际情况, 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对策, 合理利用好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 打造高效课堂,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识社会的能力, 培养具有综合组织的新型人才。
摘要:政治课是一门特殊的课程, 它既承担着教会学生理论知识的使命, 同时还要教会学生懂得理论联系实际, 并且学会如何做人。而政治课的概念、观点通常又给人一种抽象、枯燥无味的感觉, 这种现状导致了很多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 不爱上政治课。那么作为政治教师就要通过变换教学方法、加强政治课的趣味性等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爱上政治课。
关键词:思想政治,学习兴趣,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肖品, 《如何让学生爱上思想政治课》
[2].周丹, 《怎样让枯燥的政治课鲜活起来》
[3].王翠霜, 《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上课睡觉是 不能调动学生的胃口,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兴趣了,这样的课多了,学生就被扼杀了,教师对自身专业化水平要求不是很高,混口饭吃而已。这不是中华民族的悲哀吗?我们不能要求我们有大家风范,艺术家气质,至少我们要勤奋,要认真,对待育人工作要一丝不苟。否则还有很多行业可以用来养家糊口,何必以耽误下一代发展作牺牲呢。
作为老师要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冀望学生。和学生达到和谐共处。
让学生真正明白学习的意义,成长的价值,做人的责任,育人于心。学科知识只是育人的载体,我们要让孩子爱上学习,从学习中得到乐趣,这才是提高他们学习成绩的有效方法。如何让他们爱上学习,我从中找到答案。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课,学困生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现象比较普遍, 这也造成很多学生的数学底子打不好, 在以后的学习中就会成为短板。要解决学困生问题, 严厉的批评教育往往适得其反, 老师应该考虑更有效的教学策略, 从源头扭转学困生的现状, 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一)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难懂, 不好理解
数学课相对其他科目更显抽象, 小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 产生数学“难学”, “不好玩”的印象。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考虑, 他们的心智尚不成熟, 对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缺乏了解, 没有足够的自律性, 学习知识也是以兴趣喜好为指引[1]。数学难学、不好玩, 这就会让孩子自然而然的产生排斥和抵触, 久而久之, 跟不上教学节奏。
(二) 学习动力不足, 学生自暴自弃
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 对于数学“学困生”, 老师会从一开始的督促、指导逐渐变成放弃, 转移主要精力给那些更上进、更有潜力的学生;这就给学困生一种被老师放弃的感觉。长此以往, 学困生找不到学习数学的动力, 看不到学习数学的希望, 也会变得自暴自弃, 从而陷入学困生的恶性循环中。
二、学困生的教育引导
(一) 关注度倾斜, 对学困生表达关注
要重新激发学生的兴趣, 先要老师表达自己的重视, 让学生意识到没有被老师放弃。需要注意的是, 这种关注并非严厉的批评、严肃的指导, 而是通过鼓励式谈话来消除学生的负面情绪, 让学生领会老师的好意。相关研究表明, 当学生得到老师的明确鼓励, 往往更容易产生积极性, 主动配合老师做好相关教学工作。
(二) 评价鼓励, 提高学生自信心
学困生普遍都已经意识到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较差, 因此, 在回答课堂问题、配合教学工作方面都显得比较消极。通过评价鼓励, 也就是在课堂提问中刻意给学困生提出一些比较简单、容易回答的问题, 创造鼓励学生、夸赞学生的机会[2]。在数学课堂作业、数学考试试卷等的批语评价中, 也要给学困生足够的鼓励, 诸如“最近课堂表现良好, 再接再厉”、“成绩很稳定, 希望看到你更好的表现”等, 让学生享受被赞赏、被认可的喜悦, 一点点树立自信心, 提高数学学习热情。
(三) 合作教学, 讨论传授经验
通过合作教学的方式, 让三五个学生一组讨论问题。如数学题目的解答、数学知识点的梳理等, 进行分组竞赛, 组内学生可以自由交流。在这样的组内讨论中, 谁的知识更扎实, 对小组的贡献就越大。从小学生的心理来讲, 谁都不愿意服输, 谁都想成为小组内贡献最大的那一个, 这就从侧面激发了学生的的学习动力。组内讨论的过程也是大家分享学习成果、分享学习经验的过程, 有利于帮助学困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巩固知识点。
对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教育引导, 要以“加关注、给动力、提兴趣”为导向, 营造更适合学困生的数学学习环境。千万不能违背学困生“兴趣使然”的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 循循善诱才是正路。
参考文献
[1]邓忠萍.如何让小学生爱上数学课[J].魅力中国, 2013, (10) :200-201.
[2]钟小兰.提高小学生数学课堂学习兴趣的方法[J].江西教育:综合版, 2015, (3) :68-69.
【怎样让小学生爱上作文】推荐阅读:
怎样让学生爱上阅读09-12
怎样让学生体会写作文的乐趣09-14
让学生爱上设计11-19
如何让学生爱上《科学》06-22
如何让学生爱上英语12-02
如何让学生爱上你的课07-27
让学生爱上作业读后感12-19
怎样学生写作文06-10
小学作文怎样描写哥哥07-05
怎样教小学生写好作文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