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生活教什么

2024-09-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什么(精选13篇)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什么 篇1

欢欢喜喜过春节

教学目标:

1、体会我国传统的春节活动的热闹氛围,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在春节活动中能表现出探究的意识,发现春节活动中的新鲜事、有趣事。

3、学习搜集与春节活动相关的资料。

4、学习在人多拥挤环境中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

5、表现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环境卫生的行为。教学重点和难点:

1、展示春节期间的特色物品,体会春节活动的热闹气氛,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

2、学习在人多拥挤环境中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

3、表现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环境卫生的行为。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搜集与春节活动相关的资料。

2、教学器材:日历、春联门神等春节特色物品。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过春节的时间:

元旦过后,我们就要迎来中国传统的,也是我们中国人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 找找看,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的?说说你是怎样找到的?

二、了解人们在春节期间进行的活动:

1、课下同学们搜集了我们国家不同地方人们过春节时的活动资料,现在请你给大家人们过春节时会举办、参加哪些活动?

2、出示图片。

教师介绍过节期间人们舞狮、观花灯、贴窗花等活动。

3、问:活动过程中,大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4、问:同学们每年过春节期间,你会参加什么活动呀?当时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5、小结:过春节时人们的心情都很愉快,所以常说“我要欢欢喜喜地过春节,快快乐乐地逛庙会。”

第二课时

一、展示庙会特色物品,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问:在庙会中你曾收藏了哪些有趣的特色小玩意,将它的名字、来历或相关的小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指名两人介绍,教师介绍一个,然后可以自由结合小组互相介绍。

2、问:在庙会中你还发现了哪些有趣的或难忘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听。

二、了解庙会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应遵守的公共行为:

1、过渡:兔子贝贝在庙会中发现了这样两件事情,请你们帮忙想办法。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1)、有人乱扔垃圾,这样好不好?你的垃圾是怎么处理的?(2)、人多拥挤怎样防止与家人走散?如果走散了该怎么办?

3、全班交流。

4、问:还有哪些事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5、设计宣传牌。

第三课时

一、预祝大家欢欢喜喜地过春节:

1、师:同学们,过节是令人向往的,春节就要来了,预祝大家欢欢喜喜地过春节。

2、播放课件,感受过春节的喜悦气氛。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什么 篇2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生活;生活化;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7-0320-006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我们应在生活中开展教育,围绕生活这一中心来组织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提高课堂实效性。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生活实践来调整课堂,跳出传统以课堂、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生活真实体验及所要学习的相关内容来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将学生的生活体验与所要学习的内容密切关联起来,这样学生才能在认知结构中快速纳入新的知识,做到“知情意行”。

一、丰富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拓宽生活化课堂平台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教学内容加以丰富,并延伸至课外,即将课内思想品德教学“搬”至课外教学模式下,将其融入生活,进而熏陶并影响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首先,品德与生活教学应跳出课堂范畴,融入学校集体活动中去,帮助学生在活动中体悟、感受思想品德。一般来说,小学生都喜爱集体活动,教师可通过组织集体活动来强化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有效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一方面,通过多姿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辨别力,使之能够清晰认识美与丑、对与错、善与恶,进而产生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通过集体活动增进彼此感情、友谊,提高集体荣誉感和集体协作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多姿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让我们的教室更清洁》一课时,笔者特地与授课班班主任交流沟通,组织学生参与了大扫除活动,然后通过班会评选并表扬优秀劳动小组以及优秀劳动人员,并组织学生讨论各位同学在大扫除活动中的各种表现,以学生反馈结果进行评比。又如在学习二年级下册《鲜艳的红领巾》及《红领巾胸前飘》时,教师可组织少先队活动来教育学生:通过“征集金点子”的方法来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更好地开展中队活动;通过举手表决以及集体讨论方式选择活动方式。然后,结合学生建议来组织当小交警、帮老年公寓的爷爷奶奶打扫卫生等少先队活动。教师应对少先队活动的平台加以充分利用,并在结束后开展活动经验总结和交流,以确保真正落实体验式教育。

二、营造生活化课堂情境,创新品德与生活教学手段

要想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单纯依赖品德与生活教师口传心授远远不够,教师还应营造出生活化课堂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带领他们体验并品味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并从生活实践切入教学,实现思品教育的内化。以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我的一家人》教学为例,笔者要求学生回家后利用手机或者照相机来录播一家人的日常点滴,并将其制作为短视频,然后在课堂上配上《世上只有妈妈好》《父亲》及《相亲相爱一家人》等歌曲播放给同学们看,同时让他们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家人,和同学谈论日常生活中的家庭趣事,或者让学生与家人玩亲子游戏,做日常杂务等,也可组织学生参与“说说心里话”这一课堂活动,将学生的心声录制下来,放学回家以后交给父母观看。这样利用多种养成性课堂活动来增进家庭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就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家庭给予的幸福和温暖,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

此外,品德与生活教师还应对教学手段加以更新,抛弃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采取启发、诱导的教学方式。具体来说,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来引导学生,激发其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生活化的思想道德课中,并产生深层次的感悟与思考。同时,课堂教学应由单向式教育转向互动式教育,将“教师——学生”这一传统交流模式转变为“教师——学生”“学生——学生”“学生——教师”的多元化课堂交流模式。教师也要由以往的训导者、长者以及说教者转变为启发者、引导者,将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凸显出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展示内在思想感情以及行为的交流平台。

三、革新教学评价方式,实现生活实践与品德课的有效融合

品德与生活教师应积极革新教学评价标准,对以往目标型评价体系与方法加以变革,既要重视学生参与思想道品课的积极性与知识接受情况,又要对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的表现予以关注。教师应重视与家长及班主任的沟通,彼此做好立体式沟通协调工作,认真评估家庭活动中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习惯,观察学校生活中学生的表现,分析不同学生思想品德表现所存在的差异性,纵向对比学生的变化,合理评价学生的表现,并组织学生参与互评,树立榜样和典型,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所谓“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教师在品德与生活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应多表扬学生,满足学生自我实现以及被尊重的需求,使他们在情感上倾向于教师教诲,并能将思想品德课知识融入到生活实践中去,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综上所述,品德与生活教学必须做到“回归生活”,这不仅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和主体性思想的要求,同时也是课内外结合、将教材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的必然选择。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师在生活化课堂中应选择与学生生活逻辑相符的生活实践,从学生心理与生理发展规律着眼,促进品德与生活教学的生活化,实现开放式教学的目的,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品德与生活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朱桂玲.回归生活 彰显魅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探索[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0(9).

[2] 邓正平.联系生活实际 深化道德教育——浅析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四步法”[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3(4).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什么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来自第五单元《告别小学时代》。本课教材由“回顾小学生活”“留下我们的纪念”两课组成。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明确说明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作为本学科小学年段的最后部分,本课教材安排旨在通过回顾激发学生对小学生活的美好情感,以一颗感恩的心看待老师对自己的教育,以一颗友善的心对待朝夕相处的同学。童年是一个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的生命阶段。童年生活具有完全不同于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点,它不仅仅是未来生活的准备或教育的手段,其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发展内涵与价值。在学生即将离开母校的前夕,教材设计了“忘不了老师的关爱”“忘不了同学的友情”“忘不了集体活动的快乐”三部分内容,就是从学生切身的体验着手,进一步养成他们注重情感,友善待人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理念:

充分体现课程的整合,注重创设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真情实感,使每一个学生都乐意表达,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切身的体验。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顾师生之间的情谊和童年生活带来的快乐,激发学生对母校生活的热爱。

2、通过交流,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集体荣誉感。

3、培养学生倾听他人发言以及乐于参与表达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创设氛围,以各种活动为载体,通过回顾交流,激发学生对小学生活的美好情感。

四、教学环节:

活动一:点点滴滴忆过去。

教师活动:课件播放歌曲《红蜻蜓》

1、引言:同学们,刚才的歌曲你们熟悉吗?这是当年“小虎队”演唱的《红蜻蜓》。正如歌中所唱“童年就像追逐成长追来的风,轻轻地吹着梦想慢慢升空。当烦恼越来越多,玻璃弹珠越来越少,我知道我已慢慢长大了”。转眼间,六年的小学时光即将结束,2、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和交流难忘的小学时代吧!(板书课题)

3、回顾这六年的小学生活,你最想说什么呢?想一想,用简单的一句话说一说。学生活动:学生回忆,整理思路后自由发言。活动二:颂歌声声献老师。

教师活动:从自身体验着手,引导学生感激师恩。

1、谈话:我也有老师,每一次想起他们,我总是想起一首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小时候,我在讲台下跟着老师唱。今天,我虽然也站在了讲台上,但我总是不能忘记我在讲台下、座位上跟着我的老师学习、歌唱的情景。请同学们代表老师齐唱这首歌,把它献给你们老师的老师好吗? 学生活动:齐声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教师活动:谈话:感谢同学们代表老师唱的这支歌。我深深地感谢每一位教我知识,教我做人的老师。这六年,同学们也都和许多老师一道学习生活。老师给你许多的关爱,最让你忘不了的是哪件事? 学生活动:畅谈师生情谊。教师活动:

1、谈话:老师为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常常默默地工作到深夜,有一支歌赞美了老师这种甘于奉献的品质。

2、课件出示歌曲题目《每当我轻轻走过你窗前》。请同学们把这支歌献给辛勤培育你们的老师。在歌声响起之前,先请同学们心里默默地想想最想把这支歌献给谁。

学生活动:稍稍想一想,不要求发言,深情齐唱《每当我轻轻走过你窗前》。教师活动:

课件展示语段,将师爱铭刻于心——

“老师的爱,好像一缕阳光,温暖了我们的心田; 老师的爱,恰似一缕春风,抚平了我们内心的伤感; 老师的爱,犹如一股清泉,流淌在我们心间…… 忘不了老师温暖的双手,忘不了老师亲切的话语,忘不了老师慈爱的眼神,老师的爱将伴随我们的一生!” 学生活动:多种形式朗诵。教师活动:

制作“心语卡片”——将心中最想感激老师的话写下来,可直接交给老师,也可以悄悄放在老师的教案中、或夹在作业本中交给老师。(布置课后完成)活动三:细细品味同伴情。教师活动: 引言:陪伴我们一起度过六年小学生活的除了可亲可敬的老师,还有朝夕相伴的伙伴。我们不能忘记老师,也不能忘记同窗好友。请同学们先读一读课本86页中三位同龄人他们与同学之间难忘的相处经历,然后想一想你自己和同学的交往,也来说一说。学生活动:

读课本图文后结合自身实际畅谈同学情。教师活动:

谈话:还记得刚入学的时候我们唱过的《找朋友》这首歌吗?现在我们再一次唱响这首歌曲,让我们在歌声中回忆和同伴一起走过的这六年时光。学生活动:

齐唱歌曲《找朋友》。教师活动:

组织交换课本,互赠留言。学生活动:

互换课本,在教材86页“友谊留言板”内真情告白。活动四:集体快乐说一说。教师活动: 引言:小学生活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参加集体活动了。运动场上大家欢呼雀跃,加油呐喊;联欢会上,大家载歌载舞,快乐游戏……这样有趣的集体活动,我们怎能忘记呢?说一说哪项集体活动给你带来的快乐最难忘? 学生活动:

同伴自由地互相说一说,指名部分代表发言。教师活动:

组织填写“快乐记忆卡”。学生活动:

填写卡片,把自己最快乐的记忆中的集体活动写下来。活动五:一句话感言。教师活动:

引言:我们用一节课回忆了这六年的小学时光,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交流,你有什么想法、体会用一句话说出来,好么? 学生活动:自由发言。

活动六: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欣赏歌曲《感恩老师》。

2、播放班级活动视频。

3、老师寄语:

同学们,我们用一节课的时间回忆了六年的小学生活,同学们难忘老师们的教导之恩,难忘同学间的深厚友谊,难忘集体活动时的欢声笑语,愿同学们永远记住这美好的时光。在新的生活中,老师愿同学们扬帆起航,以饱满的精神,积极的态度,永不言弃的意志去迎接新生活的挑战,老师为你们加油喝彩!

五、板书设计:

回顾小学生活

难忘

老师

同学

集体

六、课后反思 :

1、以真情换取真情。在活动二“颂歌声声献老师”的环节,我先从回忆自己的老师入手引入,把自己对老师的真情率先予以表露,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老师作为成人也很尊重以前的老师的初步感觉。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切合歌曲本身的意义,另一方面起到巧妙过渡的作用,同时还能在学生心目中形成一种师恩代代相传,继承发扬的效果,可谓是一举多得。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什么 篇4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案例分析

教师总是希望学生回答自己想要的或者是课本上相同的答案,总希望学生提出自己预设中的问题,否则教师会十分着急,即使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或者有价值的问题,教师也不予理睬,顶多用 “ 你真聪明 ”、“ 这问题以后你会明白的 ” „„之类的话来搪塞。这是因为教师为了完成所谓的 “ 知识 ”、“ 教学任务 ”,按预定的教案在教学,千方百计地把学生拉到自己的教学思路中来,不允许学生出 “ 格 ”,这样的课很难焕发生命的活力。我认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应坚持动态生成式的教学,这样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机。我联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实践,对《多彩的世界》一课进行案例分析,旨在更理性地关注动态生成,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案例1】《多彩的世界》

1、首先用多媒体出示四大文明古国的图片,让学生先了解一下四大文明古国的标志性建筑。

2、让学生相互讨论一下自己知道的古国特点引出《多彩的世界》。

3、出示个大文明古国的文明成就,进行解说。

4、最后用夸夸学生掌握的知识,巩固学生的言行。

回忆这些教学片断,我主要根据学生认知与心理发展水平,从生成与建构的实际需要出发,精心创设的四大文明古国当时的情境,调动学生原有的好奇心,引导他们逐步进入课堂教学的当下情境,并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同时“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适时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你们还知道其他的古代文明古国家吗? 他们的文明成就有哪些,等等。这给学生留有充分想象的余地和自主建构的空间.这样的预设,就是为留给学生在课堂上互动生成的空间和时间,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和行为都成为不同程度的 “生成性资源”。这样,才能使预设更有深度和广度,课堂教学才能得以生成精彩。

虽然我通过精心预设开放而有弹性的教案,已经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作了充分的预设,但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旧会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因此,关注品德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关键在于教师能敏锐地捕捉学生的信息,并做出准确的判断与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流程,从而使教学过程得以生成和推进。比如,再讲金字塔的神秘之处,有些同学就会问,老师他到底有多神奇,他的水真的能治疗伤口吗等问题,(1)敏锐反馈,关注教学过程中的资源生成。《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 “ 本课程的资源是多样、开放的,可包括条件有形和无形资源,” 每六年年级一部许海燕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什么 篇5

我眼中的品德与生活课,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来,又回归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当中去的,既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本着这样一个理念,才能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新课程要求关注每一位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体现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因此,我们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创设情景,利用生活事件、运用生活问题等,去引导孩子听一听各种问题,引导他们去思考,让他们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看法,在生活体验中得到感悟,在感悟中进一步“学会生活”。

一、在转变中学会生活

新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各种活动,力求学生真正“活”起来“动”起来,最终达到教会学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认识到哪些物品是危险的这一话题进行展开,就要学生意识到危险与安全的物品的区别,比如鞭炮的使用,你必须在正确的操作要求下进行是安全的,否则是危险的。那么在教学生的时候就要偏重对使用方法上的严格要求,不能注重鞭炮的作用于用途上来。又如,讲授“遇到危险怎么办”一课时,我是这样处理的:出鼻血的情况在校内时有发生,而且学生总是惊慌失措,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因此,我觉得把这类生活中的场景注入到课堂内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先让孩子们谈出鼻血时的感受,再根据自己的经验说说当时自己都用了哪些方法来处理,效果怎么样。让孩子们把已有的经验和经历同大家分享。

二、在创设中找到思路

《品德与生活》课标指出:“教师要选用并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因此,总的来说,本课程的教学应使用创设性的教学方法来寻找思路。涉及到具体课文时,它们的活动课型又是不一样的:重情感培养的课文以情感体验式为主;重习惯养成的课以反思行动式为主;重社会知识、能力形成的课则以自学交流式为主。

当然,一部分课程很难用一种模式来实施到底。但我认为,一节品德课总是由若干个围绕目标、主题的活动组成的,一个个活动有创设性地实施了,整节课的目标就能达成。

三、兴趣是积极的催化剂

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各种积极因素,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

(一)教师的带头作用

1、首先,教师尊重学生,把爱心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成功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把温暖的语言播撒给每一个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满足他们的表现欲,唤起他们的成就感,切莫用讽刺、挖苦、旁敲侧击等手段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教师要信任学生,相信他们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他们独立发表各自的意见。教师要放下架子,蹲下来和学生进行平等的面对面的交流,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给予积极的评价,使他们享受到被肯定、被认同的喜悦。

3、教师要适度宽容学生。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生的行为总有不尽人意的时候,此时,教师须循循善诱,耐心开导,予以宽容。切勿妄下论断,把人“一棍子打死”。

(二)学生的参与激情

1、让学生发现自我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课堂上往往是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得一头雾水,所谓的参与也只是被动地师问生答,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更谈不上有良好的教育效果。新时期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保证学生自学、提问、讨论、交流的时间,注重学生思想认识的内化过程和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不能只图热闹,流于形式。因此,教师应该在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操作上下工夫,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看一看”;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议一议”;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想一想”;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做一做”,更多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让学生当家作主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结合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进行具体学习方法的指导,同时,也要注重一般性学习策略的指导,更要在教给方法的同时,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独立探究。在探究中,一方面教师要将提示的方法和相应的诱导使学生得到深化,并体现其效用;另一方面,学生在探究中可以创造出更多更有效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把学生的主动探究与老师的诱导有机地结合起来,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和发展。

3、让学生自我反思

自主反思就是自己对自己学习的进行总结,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以激发上进心。

(三)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为学生创设愉快宽松的学习环境,能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自主地参与到课堂中去,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从而达到自主获取知识的目的。把学生完全置于一个舞台上,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畅所欲言,把想说的说出来,并让学生展开讨论,分析环境对人类的重要,及如何才能做到既保护环境,又发展国家的经济。

(四)创新的实战舞台

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的教育,还要十分重视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使他们逐渐具备适应社会、适应竞争、学会为人处世等各方面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在改变师讲生听、师问生答,教师一把手包办的教学局面的基础上,实行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参与活动的力度。其基本做法是:课堂上大量采用讨论、辩论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自主探究、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机会和时间,使沉闷封闭的课堂成为活跃的开放的课堂。

四、来源生活,回归生活

品德与生活课,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出发,又回归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当中去的,既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本着这样一个理念,才能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与教学。比如: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有一节课叫《我在长大》,在教学中如何把学生长大的事情如何告诉他们时,可以采用生活实际的照片、自己的穿着等方面进行老套的讲授式教学法,不是用语言来告诉他们长大的情景;而是可以让他们去寻找自己以前的衣物、玩具等来体现自己在不断成长,既做到了实践有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其实品德与生活课,是教授这门课程老师的一块很好的发挥阵地,不仅是创新的教学模式,还是务实的教育效果,更是回归生活的真实体现。在品德与生活的继续改革中,我们也要跟紧脚步,去感受学生的生活,回归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的生活。

生活就是教材,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要尊重儿童们的天性,要尊重他们的自然生活,不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束缚。儿童是一道风景,老师是陪衬。所以说,在品德与生活课程实施过程当中,必须去挖掘生活的意义、生活的价值。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育的方法 篇6

[关键词]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1

思想品德水平是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各种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加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当前,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教师要认识到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认真研究、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实际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多的合格接班人。

一、小学生存在不良行为的原因

当前,社会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受社会不良风气、家庭、电视剧、网络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小学生在行为习惯及道德品质上存在着诸多问题。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来自家庭环境的影响,如父母离异、家庭溺爱、不良家风、粗暴教育等,这都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产生创伤,致使孩子有不良行为;二是来自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如当前社会上存在的权钱交易、贪污贿赂、拜金主义、封建迷信等现象,孩子们见得多了便习以为常,并学习、模仿这种行为,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不良行为习惯;三是过重的学习负担给学生造成一定压力,致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失去学习信心,象《思想品德》这样的“副科”更引不起学生的重视,因此学生的思想品德呈现下滑趋势;四是受网络、电视剧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电视已经得到了普及,但是网络、电视剧中色情、暴力等情节给学生带来了不良影响,而且不健康的报纸、书籍等也对学生产生着冲击;五是社会、家庭教育与学校的思想教育不衔接,如社会和家庭把思想品德教育全部交给了学校,学校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没有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因此学校的严格要求得不到家庭的配合。此外,家长普遍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开展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学校是开展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应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始终,贯穿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全过程,而作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教师更应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积极探索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1、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启蒙时期,这个时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如果教师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生好奇心大的特点,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其中的动画、视频及文字说明等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把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创设教学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讨论得到正确答案,使学生产生自豪感和自信心,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还增强了学生了集体荣誉感;此外,还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景法,把教学内容编辑成小故事,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以此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让学生在娱乐中掌握知识。

2、教师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小学生的模仿力很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动都会引起学生的模仿。针对这一特点,在开展思想品德教学时,教师应作为课堂教学的活教材,凡是教材上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首先做到;反之,禁止学生做的,教师也带头不做。同时,教师要把教学内容蕴含的思想内化成自己的行动,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这种言传身教的教学方法更易于学生的接受,比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的多。

3、家长要积极参与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孩子的基础教育,是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关键,家庭环境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家长要参与和配合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对于教师布置的一些任务,家长要积极帮助孩子完成,并在此过程中给孩子讲述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思想品德知识,并逐步变成自己的行为。同时,家长也要注意自己在家庭中的语言和行为,给孩子留下良好的印象,树立好的榜样,并把德育和智育放在同等的地位,使孩子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行为。

4、积极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学校要发挥教育主阵地的作用,积极创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如在学校围墙上书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标语、漫画,再配上合适的图片文字等,让学生随时可以看到思想品德教育内容;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主题广泛开展美术作品、征文比赛活动,并把学生作品展示在班级板报、教室走廊上,让学生随地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构建校园文化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从而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总之,学校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注重教育的实效性,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并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从而提高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效果,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

【参考文献】

[1]高海,浅谈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3).

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 篇7

根据教学大纲对低年级的最基本要求和初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着重对学生进行最基础的社会公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深入浅出地寓道德概念和行为习惯要求与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二、教学目标。

1、 三条轴线

*儿童与自我

*儿童与社会

*儿童与自然

2、 四个方面

*健康、安全地生活(儿童生活的前期和基础)

*愉快、积极地生活(儿童生活的主调)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时代的进步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三、教法设想

1、 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2、 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3、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

4、 结合红星儿童团的各项活动进行教育。

5、 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四、各单元教学内容与措施。

第一单元(第1―4课)认识你真好

本单元的学习重在帮助学生熟悉和适应学校生活,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学习学校生活中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培育和发展主体意识。为学生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基础。

第二单元(第5―8课)快乐每一天

生活不可能天天艳阳高照。“迟到”“写字不好”“上学路上怎么走”“一日事务怎样巧安排”这些问题都会困扰着儿童。本单元就抓住这些儿童学习生活中普遍存在问题,展开讨论、分析、通过合理归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儿童在学习中,寻找到了战胜挫折的良策,获取了一份成长的经验,也就获得了一份快乐。

第三单元(第9―12课)我像小树苗

本单元没有直白的,纯道德的理性说教、而是寓“教”于乐,因势利导,通过幽默、夸张、离奇的童话故事,学生亲自参与的游戏活动等,让儿童经历体验、感悟的过程,使他们认识到“马虎、撒谎”对少年儿童来讲是品德、习惯不良的前奏,面对曾有过的.马虎、撒谎等行为不掩饰、不回避,努力远离“长鼻子”,告别“小马虎”,做一个不说谎话、做事有耐心,有毅力、不敷衍的文明儿童,为他们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单元(第13―16课)冬爷爷来了

本单元以“变化”为主线贯穿其中,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中四季的变化,学生在欣赏大自然的美景的同时欣赏自己的进步,在自我积累经验中提出新的发展目标,,迎接新的一年,迈向新的生活。

1.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乐于和同学、老师交往的情感,初步体验作为集体生活中的一员的快乐。

2. 行为目标:

了解并遵守交往及游戏中的规则、纪律,初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习惯。

3. 知识目标:

通过参与各种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活动过程:

活动(一):认识老师和同学

1. 老师自我介绍,与同学交朋友

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实验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我是你们的班主任老师,我们以后

要一起学习,你们遇到什么困难可以找我,我们还会成为好朋友呢!

老师边说边走下讲台和同学拉手。

2. 放多媒体动画片,给学生引见4个小动物。

有几个小伙伴,你们想不想认识?他们是谁呢?

(放多媒体动画片)

(4个同学带着头饰上场)康康熊、乐乐猴、爱爱鸽、创创鼠分别向大家作自我介绍。

3. 同桌同学相互认识

小朋友,你们已经认识了老师和4个小动物,你们同学之间还不熟悉,想相互认识一下

成为新朋友吗?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互相认识。

4. 学做名片并展示交流。

5. 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认识的新朋友。

6. 学儿歌:拍拍手、拉拉钩,我们成为新朋友;拍拍手,拉拉钩,我们都是好朋友。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生活试卷分析 篇8

红光学校杜万成一、试卷分析:

1、基础知识方面:

通过这部分题的检测不难看出,孩子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成效,不过仍有部分孩子不够努力,其中填空题出错率比较高,判断题、选择题、连一连等题做得较好,难度最大的题是画一画,写一写,学生做的不够理想。孩子应该是没有认真审题。

2、卷面整洁方面:

大部分学生卷面整洁,书写工整。只有少数学生书写不认真。

二、发现问题:

1、个别学生审题意识还比较差,反映出学生做题的不认真。

2、教师对教材知识的扩展与延伸做的还不是很好,对一些资料的收集还没有很全面,致使学生出现了知识的盲区。

3、由于三年级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较差,如写一写题中答案的组织太简单、语句不通顺等造成失分。

4、品生课程与生活联系紧密。有时需要走上社会,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因此,必定不能关门上课,有些内容的学习也很难用课时来划分。

三、改进措施:

1、教师要在新理念的指导下,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更要注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认真分析本门课程的特点,抓住其生活性特点,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结合现实生活教学,使学生既学知识,又指导生活。

3、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认真审题、认真做题、认真检查的好习惯,使其发挥应有的水平,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

4、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多收集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让生活浸润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 篇9

因此,德育必须在儿童的生活世界中进行。道德是一种生活,道德教育是为了生活,道德教育存在于儿童的全部生活中。

一、课堂导入生活化

一个好的导入能促进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对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品德与社会课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根植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因此,让课堂导入生活化就显得很有必要。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往往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投入较多关注。比如与同学之间的愉快交往,在交往中怎样做到友爱互助是他们特别感兴趣的。根据这些实际情况,在执教《我们都是好朋友》时,我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几张同学们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照片,引起大家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的故事的回忆。顿时,教室里变成了欢乐的海洋,一张张兴奋的笑脸自豪地向大家讲述着自己的快乐。

这样的导入既让学生明白了好朋友之间的友爱、互助体现在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又为后面教育学生懂得同学之间为何应该友爱互助、不欺负弱小、不讥笑和戏弄他人奠定了基础。

二、活动过程生活化

活动过程是一堂品德与社会课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对教学任务的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活动过程中,把真实的生活再现在学生面前,可以加深学生的体验和感悟,从而深化他们的认识。

《平安走天下》一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认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以及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危害。但是怎样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这些?如果仅靠单纯说教,对于小孩子来说,太抽象、太笼统了,也很难理解接受。而且新课改后的思想品德教育不再是一种凭空的说教,而是引领学生经历体验过程。有了体验,才会有所认识,有所感悟,有所收益,才能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因此,我充分利用学生乐于探究的天性,改变以往只靠课堂上教师传授的方法,而是带学生来到学校附近的一个喧闹的十字路口旁,让学生亲自去观察,去调查行人、车辆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以及造成的危害,并通过自己的观察、调查,认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通过交流,学生再次认识到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对每个人乃至我们的社会意义十分重大。学生纷纷表示要把遵守交通规则作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并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周围的每一个人,使之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可见,过程和体验对孩子来说是一种生活积累,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源泉。

三、课外延伸生活化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所学的道德知识必须在日常生活和真实环境中感受体验,才能得到巩固深化,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有时,教材内容不能全方位地概括各种情况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了使教学向学生的生活领域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现实生活和特定环境中进行探索,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判断,选择正确的行为,独立地解决自己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使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创新性,这时,教师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向课外内容延伸,从而让学生多角度地理解生活、体验生活。

在教完《我们都有发言权》后,学生明白了集体的事应当大家商量,商量事情时,要积极发表意见,并能听取别人的意见,服从集体的决定。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会怎样做呢?针对学生在集体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设计了三个情境问题,教给他们商量事情的原则和方法,指导他们过民主生活,培养他们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的品德。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畅所欲言,献计献策,使每一个问题都有了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所设计的情境问题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不仅全身心地参与,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很自然地学会了如何处理集体的事,知道集体的事情应当怎么商量,进一步加深了对集体的事应当大家商量的认识,取得了单纯说教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总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内容源于学生的生活,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日常生活都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可利用资源。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的每个环节也要贴近生活,至于每个环节运用哪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相信我们的孩子能更好地在生活过程中热爱生活、学会做人,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参考文献:

曹晓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J].文理导航:下旬,2015.

作者简介:高莉(1976—),女,山东临沂人,本科,职称: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教育科研。

小学品德与生活学校工作计划 篇10

小学品德与生活学校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将以教研室教学计划为指导,以学校教学计划为中心,认真贯彻落实“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转变教师观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将实践的过程转化为创新的过程。根据低年级学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品德与生活学科的教学工作计划,以便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工作重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以及教研室对品德学科的高度重视,我们本学期按照上级要求,组建了《品德与生

活》教研组,我们组作为学校教学研究的基层组织,提出了“拓展学科视野,加强内外融合,努力使品德课堂生活化,品德教学科学化,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在课堂中学习,在实践中提升生活能力和道德水平”的工作思路,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实践活动,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工作措施

认真开展校本教研工作,深入实施课程改革。

1.校本培训课程改革提出了众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要求、教学方式,并要求逐步转化成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校本教学研究作为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作为教研组长,我将带头努力学习,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教师基本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训练,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能力。教研组不断强化学习教育,认真研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

新课程标准,了解每个年级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从而帮助教师转变观念,形成新的课程观、教师观、教学观、课堂观、质量观。那一世范文网

2、教研活动确保每学期一定次数的教研活动,学习教育科学,科研理论,转变教育思想,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明确培养目标,探讨教学方法,互相交流,提高教学质量。结合品德组的实际,要积极参加兄弟学校的互动交流,积极发挥同伴合作,努力使教学水平达到最高。认真抓好课堂教学活动,组内加强集体备课,上好校内公开课,通过课后评价和反思把好质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在备课方面,倡导“高效、共享、反思”的集体备课方式,特别要注意教学反思,及时捕捉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逐渐在反思中进步。重视听课学习,有计划的对教法进行探讨,形式不拘一格,通过上互助课,互相研究,互相探讨更有效的教育教学途径,使老师们在锻炼中不断成长,提高教师把握教

材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造育人环境。《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生活为主的课程,处处体现了生活性,我们通过各种节日以及学校组织的活动,为学生创设环境,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真正发挥品德学科的优势。

四.具体活动安排

九月

1、组织本学科成员共同制定本学期教研计划,并向任课教师传达计划。

2、组织青年教师开展说课活动。

十月

1、为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做好准备。

2、每人上好常态课。

十一月

1、观看优秀课例录像。

2、参加区名师课堂教学专题研讨。

十二月

1、做好优秀课件、案例征集

2、组织教师上好研讨课,做好评课活动。

元月

1、做好考查、抽测、工作。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什么 篇11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生活化活动式教学”心得体会

活动化教学就是要打破课堂教学中长期形成的固有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新课堂。长期以来,我们的品德课教学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固有模式,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方法存在说教化、简单化、灌输化和成人化的倾向,脱离学生实际、脱离社会实际。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制约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学生缺乏主动精神。

教师要注意把握时机,抓住现实生活与学校教育的结合点,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有目的地渗透,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从而促成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统一。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教学方法和具体学情,在精心设计的基础上,情感要真实,导引要自然,铺垫要充分,要善于创设情境引生入境,密切观察活动进程,让学生“全身心地沉浸”,给学生潜心感悟的时间和心境,在交流时允许用多种方式表达,不必追求学生言语表达的到位,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教学活动烙上生活的印记,使“课堂生活化”、“生活课堂化”。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的兴趣教学 篇12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兴趣教学

生活在童年时代的小学生仍然处于思想的懵懂时期,他们缺乏自觉学习的意识,自制力尚未养成,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要根据他们的兴趣和爱好,采取科学的方法展开教学,让学生们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收获知识,获得感受,领悟学习知识的乐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品德与生活课是一门十分有意义的人文科学科目,充分利用这门课程,实行兴趣教学,对于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联系生活,兴趣引导

品德与生活是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一门科目,其中的许多单元都是对生活的指导,目标是教会小学生一些生活常识,对于初步接触生活的小学生来说,学习这些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善于将知识的传授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用兴趣引导学生科学地记忆知识。

例如,《夏天,我们注意什么》这一课就是与生活紧密相联的一课,为了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教师首先联系实际生活,通过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展开教学,师:“同学们,你们有谁在夏天中暑过吗?要是不想在夏天生病,你们知道应该怎样做吗?”生交流:“不在太阳下暴晒、多吃水果……”。师:“应该吃哪些水果呢?”一些学生听了这些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后,会自然引起兴趣,回应教师,“想……”这时教师再开启课堂教学,定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把夏天需要吃的水果带入课堂,为学生讲述关于水果的营养成分,学生在五颜六色的水果面前定会眼前一亮,产生无限的探究欲望,从而带着兴趣认真听讲。

二、利用多媒体形象教学

小学生的思维倾向于形象思维,他们喜欢形象的人和事物,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引进多媒体技术,利用声音、图画以及音乐等形象的效果,引导学生学习。

例如,在学习《秋天在哪里,秋天的收获》这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形象地记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营造一个形象的秋风落叶的背景,让学生身处于一个形象的秋日环境中,感受秋的气息,学生一旦进入了状态,再开始学习,就会自觉投入到“秋天在哪里,秋天的收获”等课程的学习中去,跟着教师的步伐,走进秋天的世界,学习秋天的气候与收获等知识。

三、实践引导,有效教学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意义在于,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成长阶段和价值观的塑造与形成时期,要想实现这门科目的教学意义,就要充分利用它,展开实践,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与人生态度。

例如,《我为家人添欢乐》这一课,倾向于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培养与教导,它主要教育学生要与家人和谐相处,尊敬老人,爱护家庭。为了实现教学的意义,教师可以分配给学生一些实践任务,如:以“让爷爷奶奶高兴”为主题,每名学生放学回到家里负责做一两件让爷爷奶奶高兴的事情,然后,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讲述给学生听;或者在学完课程以后,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走进敬老院或幸福院,引导学生如何关心爱护老人,这样学生就走出了枯燥的学习课堂,在实践中饶有兴趣地学习,还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

小学品德与生活是一门十分重要的科目,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性科目,学好这门课程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品德与素质。教师要善于利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通过联系生活,用兴趣引导学生学习;引进多媒体,形象地教学;引导学生走入实践,有效地开展教学;用各种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与思想素质。一个人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素质与品行,才能在未来的生活与工作中站稳脚跟,才能被生活所接受。

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知识点 篇13

人的视野是有一定范围的。人在走动时候,近处的东西一会儿就消失看不见了;而远处的东西却消失得比较慢,走了老半天也仍旧看得见,就像跟着我们一起走似的。

比如:我们一边走路一边看月亮,就会觉得月亮在跟着我们走,如果停下不走,月亮也就停下不走了。月亮距离我们三十万多千米,高高悬挂在夜空,所以,我们无论什么时候看见它,都觉得它在跟着我们似的。其实,月亮是不会跟着我们走的。

2、为什么蒲公英果实会长毛?

蒲公英的果实会长毛是长期进化的结果。能够帮助种子传播,从而能够扩大蒲公英的分布范围,有利于这一物种的生存。

3、为什么我们会慢慢变老?

人类衰老的根本原因在于分子细胞老化。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细胞自然衰老、细胞数量减少活性降低、新鲜细胞的补充不足导致人体衰老,直接体现为皱纹的产生、皮肤松弛、斑点产生、身体机能下降、精神状况下降等。

而细胞的衰老和减少是由干细胞老化引起的。干细胞是各种组织细胞更新换代的种子细胞,是人体细胞的生产厂。干细胞族群的老化严重减弱了其增殖和分化的能力,新生的细胞补充不足,衰老细胞不能及时被替代,全身各系统功能下降,让人一天天老去。这就是人慢慢变老的最根本原因。

4、为什么井水冬天暖夏天凉?

上一篇:元宵节英语作文带翻译50字下一篇:以创业推进大学生就业的必要性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