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法庭

2023-02-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教育法庭

谈模拟法庭进校园“零犯罪”法制教育

对在校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势在必行,它关系到学生们能否健康成长。法制教育,旨在培养中学生确立初步的遵纪守法观念、依法办事的意识以及法律至上的观念。要使中学生认识到法制是治理国家和社会最重要的手段,唯有法律才能充分保障人的权利。

“模拟法庭进校园”是我们学校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又一项新举措,它在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模拟法庭进校园”形式,为创建“零犯罪校园”提供了法律保障。该举措充分利用校园这一特定的文化传递空间,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时得到较系统的法制教育。逐步形成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紧密结合的学校法制教育网络和体系,可以防止空洞的说教。实践证明,“模拟法庭进校园”是一项深得人心、行之有效的法制教育方式,下面我就具体说说我们学校的做法。

一、“模拟法庭进校园”的活动深得人心

“模拟法庭进校园”是指在教师或者法官、检察官等司法人员的指导下,以司法审判中的法庭审判为参照,由学生扮演法官、检察官、律师、案件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等,在学校模拟审判某一案件的活动。

“模拟法庭进校园”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亲身参与,综合运用所学到的法律知识、司法基本技能等,通过分析和研究案例,模拟案件的处理,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把握好案情与法律间的关系,做到活学活用,以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二、“模拟法庭进校园”活动的开展特点

1.开展“模拟法庭进校园” ,贴近学生生活,更少说教

“模拟法庭进校园” 是青少年法制宣传的重要措施和方式,融知识性、教育性、警示性和趣味性为一体,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法律的严肃性,更好地理解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重要性,明白“实施违法犯罪必受法律制裁”的道理。让学生身临其境,在庄严神圣的法庭氛围中感受法律的神圣、威严、公平、公正,从而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通过对真实法庭审理过程的演示,摆脱了单纯以说教为主的教育模式,使学生能够亲身实践相关的法律知识,让法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令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制教育。

2.开展“模拟法庭进校园”,响应国家“推进依法治校 构建和谐校园”的号召,教育方式生动活泼

为响应“推进依法治校 构建和谐校园”的号召,按照依法治校服务构建和谐社会大局,坚持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坚持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坚持法制教育与教育发展相结合,坚持法制教育与师生成长相结合,求实创新,积极推进依法治校,为学校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丰富师生文化生活,更为了使师生了解法律、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做一个真正的法制公民,以真实的案例、生动的庭审现场达到最大的宣传警示作用,开展“模拟法庭进校园”是一个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

3.法制教育方法多样化,学生学法、用法氛围浓厚

根据调查,近年来大多数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法制教育,增设了法制课程,但大多数学校的法制教育往往局限于课堂教学,且教学方法简单,经常是采取单一灌输的方法进行教学,校园法制教育形式简单,教育方法缺乏多样化、缺乏直观的教育,使法制教育达不到好的效果。因此很多青少年学生不知什么是违法犯罪,缺乏普通的法律常识,不知法、不懂法,更谈不上遵纪守法,“模拟法庭进校园”,改变了过去单纯给青少年灌输法律知识的宣教模式,以更符合青少年特点的形式进行法制教育。学生模拟组成法庭上的各种角色,演绎青少年犯罪案件的真实案例,活动开始,通过一幕“情景剧”的方式将真实案例回放,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使整个表演更为生动。

通过富有成效的“模拟法庭进校园”活动,在校园中营造学法用法的浓厚氛围,增强学校广大师生的法制观念和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使学校法治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的法律素质得到明显增强,真正做到教师依法执教、学生自觉守法,为全面推进学校法治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模拟法庭进校园”活动与学校的法制教育相互融合,实现了法制教育途径的多样化;把“模拟法庭进校园”活动与政治课教学相互融合,实现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把“模拟法庭进校园”活动与研究学习相结合,突出了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特点,是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体验。

(责任编辑黄晓)

作者:姚紫菊 姚紫文

第2篇:模拟法庭在法学教育中的运用

摘要模拟法庭教学作为提高法学本科学生法律综合技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得到各法学院系的重视,同时也受到法学本科学生的欢迎。模拟法庭教学具有提高学生法律职业技能、职业道德以及社会认知能力的功能,要使模拟法庭真正发挥以上功能还必须从制度、模拟法庭建设及教师的选任上下功夫。遵循具体的程序完成模拟法庭教学的实施,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充实。

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社会背景对法律专业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多,各地的公务员考试对法律专业学生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然而法律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国家公务人员的招收名额毕竟是有限的,大量的律师事务所、公司企业才是解决法学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但是基于法律实践能力的较高要求,这些部门往往不愿意吸纳应届毕业生,他们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法律逻辑思维能力,但语言表达能力、交际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收集证据和使用证据的能力较缺乏,这些成为制约法学专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针对以上情况,我国许多法学院开始关注实施能够培养学生实际技能的新的教学方式。除了案例教学法、诊所式教学法、观摩教学及各类实习外,各法学院采用最多的就是模拟法庭教学。模拟法庭教学因其逼真性、直观性、实践性等特点受到各院系的广泛关注。

为了解学生对模拟法庭教学的态度,2010年6月笔者针对本院法学本科三年级的103名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调查显示:50%的学生对于模拟法庭非常感兴趣,38%的学生表示感兴趣,对模拟法庭没兴趣的占8%,放弃问卷调查的4%。由此可见,88%的学生认同模拟法庭教学法,表明模拟法庭教学法在实践中存在较高的效果。

1 模拟法庭教学的功能

1.1 提高法律职业技能的功能

模拟法庭教学改变了传统的讲授教学方式,被部门法条块分割的知识点在一个案件中得到了综合的运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锻练了学生的文字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甚至组织协调能力。由学生主动担任某一角色,亲历整个案件的审判过程,在准备以及庭审过程中对已经学习的实体法和程序法知识进行了温习,同时巩固和消化了理论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根据所担任的角色,撰写相关的诉讼材料,包括庭审提纲、判决书、代理词、辩护词、起诉状、公诉词等,有效的提高了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在进行法庭辩论时,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2 提高法律职业道德的功能

学校教育除了学习知识,更要学习做人,具体到法律职业就是要培养法律职业道德,学校所培养的法律人才,毕业后从事不同的法律职业以服务社会,在教学中培养、塑造学生的角色意识对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环境意义重大。学生亲身体验了法庭审理活动,特别是在逼真的法庭气氛中,在鲜艳的国徽下,学生身着法袍、检察官服、警服,配以响亮的法槌,第一次感受到司法的权威与尊严、有利于崇尚法律精神的树立,促进学生优良法律职业伦理道德的形成。

1.3 提高社会认知能力的功能

模拟法庭的案例一般取材于真实生活,具有典型性,在处理这些案件时不只靠法律就可以解决问题,理论知识直接面对实践的考验,甚至有时会在课本中找不到明确的条文予以解决。案件处理过程中,学生会体会到,要从政治、法律、经济、文化、风俗、伦理等各个角度去研究、分析,使其思维超出法学的范畴,深刻分析社会生活。

2 模拟法庭教学各方面的配置要求

要想使模拟法庭能够正常实施并发挥作用,必须符合一定的硬件及软件要求:

(1)课程设置及制度建设。将模拟法庭演练作为实践教学一门独立的课程列入人才培养计划,有独立的教学大纲,建立对教师的评价制度和学生的课程考核体系。同时制定具体的操作规程,保障模拟法庭教学的有序开展。例如:扬州大学文法学院的教师在组织模拟法庭教学的实践上,制定了《模拟法庭教学实验规程》《模拟法庭管理办法》《模拟法庭指导要求》《模拟法庭参与人员实验规则》《模拟法庭实验报告格式》等,对模拟法庭的具体操作进行了指导。

(2)模拟法庭的设置。模拟法庭的设置对成功举办模拟审判活动而言非常重要。在完善的模拟法庭里审判案件,能够提高模拟审判活动的教学效果,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司法理念和法律信仰。法学院系应当设置专门的模拟法庭实验室,需要配备必要的器材和物品,如模拟法庭所需要的服装、徽章、设施均要求与司法人员一致。除要具有法庭应有的设备外,还应具有一些先进的设备与仪器,如电脑、投影仪、摄像机等。

(3)指导教师的要求。要配备固定的、合格的教师指导模拟法庭教学,特别是“双师型”教师。指导教师需要有综合的素质,既要有较深的理论功底,又要有实践经验,既要对法律知识有一个系统的理解与掌握,又要学有专长,既要掌握理论的前沿知识,又要了解办理案件的情况。

3 模拟法庭教学的具体实施

(1)精选典型案例。选用的案例应明确、典型,有一定的可辩性,并适合各角色的安排。可从法院、律师事务所等单位收集、借阅已审结的案例;如果院系建立有案件库,则可由学生自由选择。不过,指导教师提供案件材料时,确定案件目标和各方当事人信息即可,案件进展、最终结果则都由学生把握。

(2)分组分工讨论。可按理论教学班为单位划分为均等的小组,也可以根据确定的案情组成原告组、被告组、审判组、诉讼参加人组等,由各组在充分讨论案情的基础上推荐参加模拟庭审的学生。每一小组全部同学共同研究、讨论确定每个角色对案情的分析及表达,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全体同学的参与积极性,使平时没有机会锻炼的同学得到应有的锻炼。

(3)准备诉讼资料。每小组学生通过收集证据、研究法律事实,根据各自的角色形成意见,撰写所需的法律文书,自行设计出庭策略。正式庭审前,学生可进行预演,熟悉开庭过程,但对于案件的事实及辩论意见应尽少涉及,避免在正式模拟时走过场。在此期间指导老师给出指导意见,可统一安排学生观看法庭资料片,熟悉法庭的审理程序。

(4)正式模拟庭审。该过程力求真实、与现实的司法实践相一致。经过庭审使学生熟知开庭各个环节的运作,充分进入角色。指导老师只是旁听,不参与,不干涉,即使遇到了问题也由学生自行处理,但教师应记录学生的表现及庭审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在总结中指出。

(5)审后的分析总结。庭审结束后,指导教师要对模拟庭审的整个过程和各个角色的表现进行评议,对案件中所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讲解,使学生明确、巩固相关认识;保存相关资料,以供以后教学参考。同时也可允许旁听学生评议及学生自评。所有学生对教学过程应认真分析、如实评价、总结心得并写出实习报告。

模拟法庭教学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角色选任机制、审判过程中存在走过场的现象等。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须用以上的制度来保障和规范,这些制度也会在实践中得到不断修正和充实。

参考文献

[1]陈进华.模拟法庭教学方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2]金红梅.对模拟法庭教学方式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7).

[3]王琦,邓和军.模拟审判教学法探讨[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9(3).

[4]张光华,孙一宁.法律职业技能的实践性教学培养方式[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作者:袁晓新

第3篇:巡回法庭进农村文化礼堂的法治教育之维

[摘要]“无讼”思想的长期影响,造成法律在农村地区失去应有的权威地位。巡回法庭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以其特有的仪式教育作用,可以针对性地提升农民的法治意识,树立法律权威。在此过程中,农村文化礼堂庄重的建筑空间保证了巡回法庭审判活动的神圣}生,审判活动的长期开展也推进了农村文化礼堂法治文化的塑造。

[关键词]文化礼堂;巡回法庭;仪式

[

农村文化礼堂是推进农村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其所承载的并非单纯的娱乐活动,更在于通过文化礼堂塑造礼堂文化,在农村地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农民的精神家园。受中国传统礼法观念影响,农民法治意识相对淡薄,农村文化礼堂开展的各类活动为提升农民的法治意识提供了契机。特别是巡回法庭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以其特有的仪式性,向人们传递着法治观念。

依托于小农生产,中国传统农村社会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内核,以调整人伦关系为主要任务的礼法制度。传统的礼法制度对维系农村社会的和谐起到了莫大的作用,在当代农村社会依旧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由于自身内在的理论缺陷,礼法制度对塑造民众的法治意识多有不足,许多方面更是有悖于当代法治观念。

在《论语-颜渊》中,孔子明确表示:“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孔子的“无讼”思想持续影响着中国传统社会,止争息讼成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诉求。面对纠纷,诉讼的目的从广义上而言,是通过审判彰显是非曲直,狭义上是对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明确。而止争息讼的目的在于通过双方的妥协让步,换取人际关系的和睦。在以和为贵的中国传统社会,止争息讼是符合人们对“和”的崇拜的,事实上也是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血缘关系更为紧密的农村社会有效地化解了人际之间的矛盾。之所以出现止争息讼的局面,根源在于传统社会里利益的泛道德化和人际关系的泛道德化,任何对利益的诉求以及人际关系的维系都与某种道德要求相关联,利益纠纷以及人际关系之间的纠纷总是有道德评价相伴随。在儒家道德至上观念的影响下,面对利益纠纷和人际纠纷,道德被视作比法律是更为正确的处理手段,更能实现人际关系的和睦。的确,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双方通过必要的让步换取争端的平息是一种公平的方式。然而,儒家道德观念的背后是长幼尊卑有序的人伦关系,所谓的让步可能意味着并不平等的牺牲和妥协,只有如此才能达到某种道德的期盼。因此,基于传统儒家思想的止争息讼或许能带来人际关系的和谐,但事实上存在着单方面利益损害的可能,同时也意味着“人伦”压倒“天理”——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公平和正义服从于人伦关系的维系。为获取人际关系的和谐,纠纷之中的是非曲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彰显。如果说人际关系的和谐在中国传统社会是属于更高阶段的价值追求,以纠纷中实体正义的损害换取人际关系的和谐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被接受的,那么从更长远来看,止争息讼的强化对于民众法治意识的树立产生了严重的损害。

止争息讼导致法律权威性的损害。作为规范体系,一个社会的法律和道德就基本的价值追求以及最终目的而言应当是一致的,两者相辅相成,以各自的方式服务于社会。不同于道德的崇高追求,法律所展示的是社会底线,有必要通过强制的方式去守护,特别是为普通民众的权利提供最后的救济。法律之所以不可取代,正在于此种“底线性”、“强制性”,避免所谓“人”、“情”、“势”的负面影响。正是对一个社会最为基本的公平正义的守护,展现了法律的神圣性。因此,法治建设必须树立起法律权威,维护法律尊严,民众对法律的普遍尊崇。一旦法律失去民众的信任,司法权威遭受挑战,那么这个社会最为基本的公平正义便有被逾越的可能。然而在长期止争息讼的氛围下,民众不仅仅担忧将纠纷诉诸于司法会带来人际关系的恶化,更是逐渐丧失了对法律救济自身权利的信念。与止争息讼相伴随的常常是“以权代法”、“以人代法”,在中国传统农村社会,面对强大的宗族权威、血缘亲情和社会舆论,民众怀疑法律所能产生的实际作用。正如同《周易》所记载的那样,“讼,终凶”,法律在中国传统农村社会被置于一种次要甚至负面的地位。法律的社会空间被严重挤压,民众对法律多抱有不认同、不理解的态度。

止争息讼带来对程序正义的漠视。法律的公正既表现为实体正义,也体现在程序正义。合理正当的程序不仅是为了实现好的结果,自身也是目的,具有独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程序正义是民众对法律产生信念的重要基础。然而止争息讼对最终结果的过度强调,抑制了程序正义的作用。当民众放弃将纠纷诉诸司法,等于否定了司法程序自身所具有的价值,司法程序只是一种可以被替代的工具。止争息讼对程序正义的抑制不只是表现在对法律的工具主义的理解,同样表现在对其它纠纷解决方式的任意使用上。只要对纠纷的处理能获得双方谅解,最终实现人际关系和解,具体过程是次要的,任何有利于实现最终目的的方式都可以接受。例如在中国传统社会,“无讼”成为评价政府官员的重要标准,止争息讼的过程常常伴有权力介入。纵然权力介入可以有助于好的结果的实现,但是官员为实现自身“无讼”的目标,并不能保持超然中立的地位,从程序上而言是失当的。长此以往,形成了中国民众面对法律的功利主义态度,忽视程序正义,甚至抗拒正当合理的程序的执行。此种观念在当今的农村社会中依旧有深刻的影响。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提升农民法治意识是重要环节。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为农村普法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礼堂内开展的多形式普法教育有力提升了农民的法治观念。相比常见的法治宣传所提供的知识传递,部分地区开展的巡回法庭进文化礼堂活动以其特有的仪式教育功能,可以更加针对性地提升农民的法律意识,在农村地区树立法律权威,同时增进礼堂法治文化的塑造。

农村文化礼堂作为农民的“精神家园”,不仅仅是文娱活动场所,关键在于礼堂文化的塑造。“礼”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具有深远影响,《礼记·礼运》篇记载,“圣王修义之柄,礼之序,以治人情”,所谓“礼”可以视作基于特定价值观念的行为规范的总称,是理想社会秩序的图式,具有教化、规范的功能。中国传统之“礼”的内核是儒家仁义价值观,但作为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礼如果仅仅是这些‘义’、这些‘精神’,那就成了一般的价值体系,……礼是儒家道德观念与伦理精神落实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实践方式。”中国传统社会正是通过朝觐、祭祀等一系列礼仪活动塑造了中国的文化性格。礼的外在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是行为准则,也可以是风俗习惯,还可以是仪式。就当前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而言,礼堂文化的塑造主要集中在特定空间之内,应主要突出仪式之“礼”的打造。正如涂尔干所说,“仪式首先是社会群体定期重新巩固自身的手段”,民众在仪式中“逐渐意识到了他们的道德统一体。”不同于日常的风俗习惯,仪式在特定情境下按照某种确定仪轨重复进行,通过规范化程序和可感的象征物,烘托出情绪和气氛,唤起民众的道德认知。相比其它文化活动,仪式活动以其特有的仪式感,对于礼堂文化的塑造可以发挥更大作用。礼堂之“礼”重在礼仪之“礼”,这也是当前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大力开展开蒙礼、敬老礼等仪式活动的意义所在。

任何仪式活动必定有一定的价值观念作为支撑,宗教仪式的背后是宗教信仰,农村文化礼堂所开展的仪式活动是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便包含社会主义法治观。通过农村文化礼堂的涉法仪式活动,提升农民法治意识,是塑造礼堂法治文化的重要途径。当前农村文化礼堂的涉法仪式活动常见的有遵守宪法礼等,此外,部分地区已经开展的巡回法庭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事实上也扮演了仪式活动的角色,有利于礼堂法治文化的建设。美国法学家伯尔曼认为,“法律像宗教一样起源于公开仪式,这种仪式一旦终止,法律便丧失生命力。”巡回法庭的审判活动具有仪式活动的典型特征,它具有确定的严密程序,此种程序并非人、事、物的简单组合,而是法律内在秩序在时空中的组织;它具有确定的象征体系,法徽、法槌、法袍并非可有可无的活动工具,而是法律的威严和价值的宣示;它具有戏剧化的呈现,参与者口中的法言法语、心中的敬畏并非虚假的表演,而是神圣氛围的渲染。在审判活动中,法律的价值和知识化身为各种符号,通过仪式化过程(法律程序)得到了戏剧化的呈现,唤起人们对法律强烈的认同情感,去感知接受那些被赋予的意义,并与一切有悖于法律精神的事物相隔绝。

当前巡回法庭进农村文化礼堂的活动并不多见,巡回法庭审判活动的仪式性并未得到足够重视。大力推进农村巡回法庭工作不能只满足于为农民参与司法活动提供便利,不能只满足于个案中公正的实现,同时也要关注巡回法庭长期开展所带来的仪式教育的功能。巡回法庭实现教育目的不是通过知识的陈列、法理的分析或故事的演绎,而是通过仪式化的感染,可以说对于提升当前农民法治意识的薄弱环节更具针对性。

之所以有必要通过大量仪式活动塑造农村礼堂文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仪式本身所具有的神圣性,可以有效加强人们对仪式背后的价值观念的认同。正如涂尔干所说,“如果仪式不具有一定程度的神圣性,它就不可能存在”。以农村文化礼堂常见的重阳敬老礼为例,晚辈向长辈奉茶本是一件稀疏平常的日常活动,但它作为仪式活动的一个环节出现时,它就从一件私人活动转化为公共活动,它是民众共同认同的孝道观念的一次公开展示,个体此刻承载着民众共同的期待。能在仪式上获得奉茶的机会,也表明个人的德性己经获得了公众和官方的认同。在公众的注视之下,奉茶行为带上了庄严神圣的意味,从而感染着现场的民众。这种通过仪式的庄严神圣,唤起人们的认同情感正是当前农村法治建设所急需的。因为受中国传统“无讼”思想的影响,法律在农村地区长期被置于次要甚至是负面的地位,农村法治建设的当务之急不在于法律知识的传递,而在于树立起法律的权威,维护法律的尊严。当前许多农村文化礼堂所开展的模拟法庭活动,虽然具备完整的程序展示,拥有齐全的器具陈列,但所具有的教育意义相对有限,因为从本质上而言,这些活动只是对真实情境的一次模拟,并不具备仪式活动所具有的神圣性,从而唤起身处其中人们的情感。巡回法庭所开展的审判活动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仪式活动,因为它是司法程序中具有法律效力的一个环节,其中国家的在场,是司法权力的真实展现,与表演性的仪式活动划清了界限。不同于传统社会行政权力或其它力量为实现止争息讼介入农村纠纷,存在着有悖公正的可能,这里司法权力是如其所是那般展现自身,国家的在场为民众带来的是法律之所以为人们尊崇的公正。作为仪式活动,巡回法庭的审判活动公开进行,法律权威以一种看得见的方式直接呈现,而非是一种基于想象的权威。通过审判活动,民众可以直接感知法律在一个社会中应有的权威地位。

在国家在场的基础上,巡回法庭的审判活动作为一种仪式,通过戏剧化的展示,其所具备的神圣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让身处其中的民众心声敬畏,提升了教育作用。审判过程中,高悬的法徽、敲击的法槌、正襟危坐的法官、格式化的法言法语、庄严的现场气氛、有序的程序推进、严明的庭审纪律,都在向在场的参与者宣示着“法律神圣不可侵犯”。此时哪怕是包括法官在内的所有人都只能顺应服从,融入神圣之中,不能有任何亵渎违逆之举。这种神圣性是仪式的正当性所在,是仪式实现自身功能的依托。审判活动的参与者正是从审判的神圣性中感知法律的公平正义的真实性,同时在现场的氛围中感受到自身与法律之间的某种联接,从而对法律产生强烈的认同情感。仪式化的审判活动可以激起民众对法律的认同,这是作为文本的法律所无法实现的,也是农村地区树立法律权威所急需的。

之所以有必要通过大量仪式活动塑造农村礼堂文化,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仪式本身的程序性。一套完整的程序是仪式开展的必备要素,也是仪式成功与否的关键。程序必须是确定的规范的,在时空中先后有序地展开,而不是临时随意的安排;程序必须是完整的,它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要素都有确定的意义,并统一为一个整体;程序必须是严格的,程序的否定也就意味着仪式意义的消解。仪式的推进过程中,仪式参与者的情感与活动与既定的程序相互结合,他们依据各自角色的特性忠实表演,使这项仪式活动得以完成,并从中感受仪式的内涵。这也是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不断规范各类礼仪活动的原因。以当前农村文化礼堂启蒙礼的部分环节为例,学童必须先正衣冠,接着向老师行礼,再由老师点朱砂启智。不同的身份承担不同的职责,不同的环节都各具意义,先后秩序不可颠倒,从而组成一个完整的仪式。审判活动对程序的重视,正可以针对农民漠视程序正义发挥作用。在仪式化的审判活动当中,庭审程序不只是审判的操作规则,也是一种仪式表演。不论是案件当事人,还是旁听人员,他们都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他们是一项仪式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表演者,而不是旁观者,他们与庭审程序相互结合,共同推进。也正是在与程序的相互结合中,参与者发现程序自身的价值,程序的每一个环节都承载着法律所要宣示的公平正义。例如庭审过程中,法官的位置处于正中,当事双方端坐在法官的两侧,根据法官的指示先后发言,违背法官的安排就会带来消极的后果。无论原来是有长幼之别,还是有官民之分,此时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主体,接受法律的公平审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正是通过具体的程序呈现出来,并以可见的方式被参与其中的民众所感知。通过参与者与法律程序的结合,参与者摒弃了对程序外在的工具性的理解,程序正是法律公平正义自身。

一直以来,人们更多关注巡回法庭所具有的便利性,而不重视它所具有的仪式教育性。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农村巡回法庭的开展缺少合适的活动场所。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有限,几乎没有专门的建筑用于审判活动,实践当中的巡回法庭常常以“露天法庭”、“田间法庭”、“马背法庭”、“巡回审判车”等形式出现。就便利性而言,现有巡回法庭的实践形式毫无疑问是有效的,但就上文所提及的神圣性而言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仪式空间本身就是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巡回法庭由于场地设置过于随意等原因,对审判活动的神圣性造成了负面影响,使其失去了应有的仪式教育作用。

作为综合性的文化活动场所,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为农村巡回法庭的开展提供了合适的空间,更为巡回法庭实现仪式教育的功能提供了可能。在巡回法庭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当中,礼堂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礼堂之“礼”的举行,也在于以礼堂之“堂”承载着礼堂之“礼”。当前农村文化礼堂的设施建设既突出地域风格特色,但又不失统一标准;既美观亲民,但又不失庄重大方;具备开展审判活动的条件。更重要的是农村文化礼堂作为行“礼”之“堂”,其所具备的庄严性与巡回法庭仪式化的审判活动所要求的神圣性内在一致。

正如美国建筑学家约翰·拉斯金所说的那样,“所有的建筑物不仅供人的躯体使用,还要对人的心灵施加影响。”建筑同样是思想观念的承载者,以其特有的建筑性格服务于不同的内容表达,民众通过直观的建筑空间感知背后的意义世界。就法院建筑而言,所要展现的自然是法治的精神。法院建筑的风格总体而言都是严谨稳健,象征着法律的秩序;法院建筑的色彩总是显得冰冷,寓意着法律人的理性和严肃;法院建筑的线条更多是笔直的,暗示着法律的公平公正。为衬托法律至上的权威地位,庄严肃穆也是法院建筑的基本特色。当前我国法院建筑的设计,无论是源自西式建筑的罗马柱,还是源自中国传统的獬豸雕塑;无论是法院整体建筑庞大的体量,还是法庭里法官位置的“高人一等”,都是为了展现法律威严的基本形式。哪怕是法院门前高耸而上的台阶,都具有宣示法律威严的意味。“在垂直向度上,台阶意味着上升,始发空间与目的空间的关系因此被塑造为等级关系。……‘台阶’作为象征物,既拉开法律场所与日常场所的距离,也将法律空间构造为一种高于日常生活空间的特殊场所,需要以臣服、畏惧的心境对待。”所有的这一切,都在告诉进入其中的人们,这是一个属于法律的意义世界。建筑空间的性格与其中所开展的活动的性格在逻辑上应该是统一的,仪式化的审判活动所具有的庄严性神圣性首先就是通过法院建筑的庄严性神圣性来烘托的。一旦人们置身于法院建筑之中,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仪式活动己经开始,因为人们的情绪已经被带入其中。

显然,法院建筑所展示的空间性格在现有农村巡回法庭是不具备的。巡回法庭的办公设施和活动场所的选择大多以简易简洁为主要原则,甚至是简陋随意。往往是在一个开放或半开放的空间,摆放数张简单的桌椅,悬挂上法徽、横幅等少数象征物,便构成了一个审判场所。人们置身于其中,除了法徽等少数物品,无从感知法律所具有的庄严神圣,反而容易让人产生不严肃不庄重的观感。当前农村地区开展审判活动,最能有效替代法院建筑的当属农村文化礼堂。虽然农村文化礼堂是包括开展娱乐活动在内的综合性活动场所,不同于法院建筑的单一功能,但是农村文化礼堂作为农民的精神家园,更是众多仪式典礼的举办场所,使礼堂的建筑风格不失庄重。除部分偏远农村,农村文化礼堂一般都具备必要的建筑规模,外观宏伟大气,不少文化礼堂更是周边地区的标志性建筑,展现着时代气派。文化礼堂的名称以及鲜红的统一标示均被置于礼堂外墙的显著位置,明确告知自己的身份和属性。走进文化礼堂,不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还是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以及国旗等红色元素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醒目显眼。农村文化礼堂的建筑设计和空间布局都是沉稳厚重,告诉置身其中的人们,这里是一个不同于人们日常喧嚣生活的庄严场所,激发着人们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显然,农村文化礼堂庄重的建筑性格为仪式化的审判活动渲染庄严神圣的气氛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当审判活动置身于礼堂悬挂的国旗之下,象征着此时的礼堂已经化身为国家权力的活动空间;当审判活动映衬着礼堂墙上的“法治”二字,暗示着审判活动的价值追求;当审判活动的审判区域置于礼堂的会台之上,与底下的旁听区域保持着适当距离时,寓意着法律的崇高和威严;当审判区域里法官的坐席被礼堂的灯光设备单独照亮,突显了法官正义裁判者的光辉形象。礼堂现场庄严肃穆的气氛向人们传递的是法律的神圣,让人们对法律心生敬畏,人们必须以最为严肃的心态去迎接这场审判活动。农村文化礼堂以自身的庄重,有效改善了当前巡回法庭现场设置过于简陋的局面,更改变了人们原本参与巡回法庭时轻松随意的心态。

同时,将巡回法庭请进农村文化礼堂,也可以为审判活动提供一个封闭的空间,避免当前巡回法庭在开放的露天场所进行所存在着的“司法广场化”的弊端。仪式化的审判活动的一个特性是所有进入仪式活动空间的参与者都扮演特定的角色,必须在法官的主导之下,严格按照庭审规则进行。当审判活动在露天场所进行,意味着审判活动空间与非审判活动空间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空间隔离,整个审判活动是完全开放的,人员是可以自由流动的。因此,这个露天场所内人员的身份是不清晰的,规则适用的空间范围是不明确的,进而可能导致整个仪式确定性的消解。例如,在法庭的审判过程中,如果旁听人员扰乱审判秩序,法官可以依据规则将其驱离出法庭。然而在一个露天场所里,法官对此无法作出准确区分。同时,法官作为整个审判活动的主导者,应是中立理性的形象。当审判活动在露天场所公开进行,消解了个体身份的人们聚合在一起,情绪往往更容易张扬,法官的情绪难免会受现场气氛的干扰,影响自己中立理性的判断。

司法的广场化具有让阳光照耀法律的美好寓意,但是存在诸多弊端,当前“由司法的广场化到司法的剧场化成为司法活动类型发展的一个趋向。”农村文化礼堂便为巡回法庭提供了一个合适的“剧场”。首先,农村文化礼堂作为一个封闭的场所,为审判活动隔离出了确定的活动空间,消除了上文所提及的开放场所的负面影响。其次,相比法院常见的法庭布局,礼堂作为一个“剧场”的布局更有利于仪式教育的进行。常见的法庭布局审判区域与旁听席相互区隔,但在高度上大都没有区别。然而,农村文化礼堂承担着开展娱乐活动的功能,本身就是一个“剧场”,空间设置上不仅分为“舞台”和“看台”,而且两者高度并不在一个水平面,往往“舞台”高于“看台”,以便观众观看演出。巡回法庭在文化礼堂内的空间布局,一般审判区域被置于舞台,旁听席被置于看台。这样,不仅有利于在审判区域与旁听席之间保持适当的隔离,同时当法官、律师、当事人在高高在上的舞台(审判区域)上进行仪式表演(审判活动)时,有利于下面看台(旁听席)上的观众观看(学习),巡回法庭仪式教育的作用再次得以凸显。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法律所具有的地位无需赘述。如何克服“无讼”思想的消极影响,提升农民法治意识,在农村地区树立法律权威,是法治建设的一大重任。我们必须注意到,“无讼”思想的产生有自身历史的合理性,从实际作用来看,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都是长期的客观存在的。哪怕对于维系今天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止争息讼依旧有其自身的作用。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的那样,“法治秩序的建立不能单靠制定若干法律条文和设立若干法庭,重要的还得看人民怎样去应用这些设备。更进一步,在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上还得先有一番改革。如果在这些方面不加以改革,单把法律和法庭推行下乡,结果法治秩序的好处未得,而破坏礼治秩序的弊病却己先发生了。”因此,在农民法治意识尚还薄弱的情况下,审判活动在农村地区的大量开展的确有可能对当地的社会稳定造成冲击。特别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对赡养这类民众较为敏感的案件进行公开审判,并不利于人际间和谐关系的维系。从效果来看,也并不能直接起到提升农民法治意识的作用。

农村法治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关键在于如何通过适当的教育方式,逐步培育农民的法治观念。在农民法治意识尚还薄弱的情况下,巡回法庭应该选择农民相对不太敏感的案件进行审判,避免农民对审判活动的直接抵触。鼓励开展巡回法庭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着重点就在于其无可比拟的仪式教育作用,而非个案的审判结果。在庄重的农村文化礼堂里开展仪式化的审判活动,营造出神圣庄严的情境,以彰显法律的权威和程序正义,从而唤起农民对法律尊重和信任的情感。农村文化礼堂法治文化的塑造,足以对农民的法治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责任编辑:梁一群

作者:洪千里

第4篇:“省十佳法庭”将乐县法院南口法庭工作纪实

一切为了辖区的群众

——“省十佳法庭”将乐县法院南口法庭工作纪实

一个法庭,只有7名干警,人虽少,但管辖的范围大,案件多。辖区内共有白莲、黄潭、高塘、南口、万全、漠源和龙栖山管理局7个乡镇、67个行政村,7万多人口,面积达866平方公里。这个法庭,自2010年以来,曾先后被福建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定为福建省第七届(2012-2014)文明行业创建工作示范点;被中共三明市委、三明市人民政府授予2009-2011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单位;被福建省高级法院授予全省法院调解工作先进集体、全省法院先进基层党支部、全省法院文化建设示范法庭,被三明市中级人民法院授予2008-2009全市法院先进集体、2010-2011全市法院文明窗口创建先进集体,荣记集体三等功。2012年12月31日又被评为全省法院“十佳法庭”荣记集体二等功。

这就是将乐县人民法院南口人民法庭。法庭通过调解化解纠纷,促进乡村和谐,通过巡回审判,方便辖区群众,通过指导人民调解,实现少讼、化讼向着无讼的目标前进。三年来法庭共审、执结案件1100件,调解撤诉率85%,无一错案。

开创擂茶调解法,良好氛围解纠纷

将乐自古以来就流行着街坊邻里相聚在一起喝擂茶聊天的习俗。法庭把喝擂茶习俗与法庭的调解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营造调解氛围,为案件的调解工作打下先决基础。在擂茶散发出的香浓芳香中,双方当事人与亲朋好友围坐一桌旁,喝着擂茶,以聊家常的话题为切入点,营造和谐氛围,缓和双方对抗情绪,促进了双方的交流和沟通。肖某因为修建房屋将地基超过原有界限,挤占了邻居黄某家的通道近1米,双方由此产生矛盾纠纷。法庭在召集双方调解时,让双方当事人的妻子负责擂擂茶,当事人在一旁聊家常。在良好的气氛中,双方都不好意思变脸吵架,法官在边上对话题进行引导,并适时地讲了古代因争宅基地的“三尺巷”的故事,并把“千里来信为一墙,让他一墙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那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诗抄录出来。当散发着清香的擂茶端上来时,双方在互敬擂茶的过程中就把痛快地达成了调解意见,一起争吵近3个月的相邻权纠纷就在一个清香的擂茶氛围中得以化解。

开通法律门诊,为民解忧

法庭的干警从医院专家社区开设专家门诊中得到启发,在各乡镇的巡回办案点建立了法律诊所,每逢赶集日指派干警到诊所“坐堂问诊”: 了解当地社情民意的预诊;为群众解答相关法律问题的门诊;进行巡回审判化解矛盾纠纷的出诊; 主动巡回审判处理突发的事件的急诊;对案件实行回访的复诊。黄潭镇黄潭村的梁大爷膝下有三子一女,老了竟无人赡养。梁大爷找到法律诊所,要求帮助解决这一难题。法庭干警找到了这四个子女,而这四个子女对赡养父亲一事互相推诿:两个儿子认为自己经入赘到岳父家中不需要赡养老人,小儿子说自已要外出打工养家,无法赡养,女儿则认为自己是出嫁的人,没有赡养义务。法庭干警逐个找这四个子女进行交心,指出拒不赡养老人的行为不仅有悖于社会公德,而且是违法行为,儿子即使入赘到他人家中也不能免除赡养义务。最后达成了赡养协议:梁大爷由二儿子来赡养,另两个儿子每月支付一定的生活费用,女儿则隔天到家中帮助照顾老人。调解结案后,法庭还对此案进行了跟踪回访,梁大爷生活过得挺舒心的。

设立大调解联动中心,化解社会矛盾

法庭成立了大调解联动中心,形成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大调解体系,整合社会力量,形成化解社会矛盾的合力。以此为平台,引导群众以协商、和解、调解等非讼方式解决纠纷,逐步实现“化讼”到“少讼”再到“无讼”的转变。

2012年6月28日,南口乡南胜村发生一起交通事故, 2岁俞某某被一辆货车撞死,驾驶员报警后逃离现场。受害者家属要到驾驶员家讨个公道。大调解联动中心接案后,组织了由派出所、法庭、司法所、南胜村委会及村民小组人员组成的调解小组,到达受害人家属的家中做思想工作,平息了受害者家属的情绪,并听取了受害者对于赔偿的基本意向。另一方面,调解小组人员与肇事驾驶员及车主联系,双方约定晚上进行调解。但是在当天晚上,当因受害者家属情绪波动过大,还是纠集了20余名家属前往驾驶员家讨公道。调解小组成员接到消息后,紧急驱车将受害者家属劝阻下来,召集了肇事驾驶员及车主进行调解,并邀请了双方当事人所在村的村干部分别做双方的思想工作,同时法庭干警就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各项赔偿标准进行详细的解释,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加强人民调解指导 协助纠纷解决

农村鸡毛蒜皮的小事非常多,如果这些事情处理不好,矛盾就会不断地升级,最后酿成大事,因此为从源头上化解矛盾,南口法庭非常注重人民调解的作用,但针对人民调解法律知识体系不全,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不断地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在工作中构建了指导人民调解网络,印发了指导人民调解专刊及指导人民调解手册,并创建了指导人民调解QQ群,方便人民调解员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正是通过不断地加强指导人民调解工作,使得群众之间少讼,对群众纠纷化讼、不断地减少辖区的矛盾纠纷。

白莲镇的许某某和邓某曾因玩牌发生争吵,使得邓某把许某某打伤。事发后,许某某花去医药费1500多元,但邓某不肯支付这笔医药费。村调解委员会召集双方进行多次调解而没有结果只好向法庭求助。法庭干警到了村里后,针对双方是同村人,而村调解委员会主任在村里的威信也高,所以决定该案由村调解委员会调解为主。村调解委员会的汤主任利用其与双方当事人都是亲戚的关系及自己的人生阅历,再次进行调解,法庭干警在边上从法理、情理、民间风俗多个角度对双方进行思想上疏导,调整汤主任的调解方式及适用法律的分析和指导。经过2个多小时的调解工作,邓某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意赔偿4000元,并当场付清给许某某。许某某也表示今后在遇到纠纷时,言语上也不能过激,双方终于冰释前嫌。

第5篇:模拟法庭

为切实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引导青少年知法、守法、用法,10月24日,团县委、法院联合主办的“青少年模拟法庭”活动在县人民法院审判庭举行。

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石洪亮;县政协副主席姜葳;县人民法院院长王长义出席了活动,县内各中学团委书记、小学大队辅导员及部分群众观摩了模拟庭审过程。

这次模拟法庭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具有代表性的青少年刑事犯罪案件,采用逼真的场景,以案说法、庭审辩控。来自县第四中学的11名学生分别扮演法官、公诉人、辩护人,成功模拟了因沉迷网络最终实施抢劫的典型案件审理全过程,让同学们亲身参与到法庭审判当中,了解法庭审判过程及法庭纪律,见证法律的威严,使他们更加懂得法律的公平与公正。

模拟审判结束后,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的法官对学生的精彩模拟做了现场点评,认为模拟庭审适用法律正确,程序合法,审理过程严肃认真,逼近真实法庭审判。

此次模拟法庭活动的举行,是我县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加强未成年人思想建设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活动通过青少年亲自体验庭审现场,激发青少年学习法律知识的强烈渴望和浓厚兴趣,生动活泼、寓教于乐,变青少年被动学习为主动了解,给青少年敲响警钟,提高青少年学法、懂法、守法的能力,达到普法教育的目的。

第6篇:法庭模拟

模拟法庭心得体会

法庭模拟,经过几周时间的准备,终于在今天得以顺利的开展,并且落下了帷幕。虽然不是很令人满意,但还是蛮欣慰的,毕竟第一次实践参与法庭的审判程序,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案例中,让自己亲身体验在开庭审理前准备过程中以及开庭过程的种种辛酸苦辣。整个开庭的过程是复杂的,严谨的,由于我们对程序并不熟悉,在有个别环节中存在瑕疵。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仅仅凭借自己在书本上所学的那点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更多的联系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参与实践活动。这次实践让我们学到了很多。

首先对于案例的改编也是一个费心思的工程,不能简单的设定成符合某个罪名的案件,而是要能有辩论的余地,符合多种罪名的构成要件,才有利于案件的证据调查以及庭审辩论环节。经过和其他分组成员几天时间的讨论,结果如下:2009年9月5日11时40分,被告人左学义驾驶豫J-QG008号五菱之光面包车沿解放路由北向南行驶,沿一座拱桥下坡时,由于拱桥桥面的自然拱起遮挡视线,加之天黑,左学义未发现醉倒在拱桥另一侧下坡桥面的被害人陈某某,将陈某某碾压于车下。事后,左学义下车查看,发现有一人躺在汽车下,想将被害人从车下拉出,但没有拉动,被告人就用千斤顶将车顶起,将被害人从车底拉出来丢弃在路边,驾车逃离现场。被害人陈某某后来被他人送到医院,经抢救无效于当日死亡。经法医鉴定,陈某是由于内脏损伤,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死亡。交警大队对事故现场进行勘察,认定死者陈某趴在桥下坡约5米(桥全长14米)处偏右位置,经开车试验,该位置在汽车上桥时是不能发现的,而在汽车从桥顶下坡,如果是夜里,就较难发现,即使发现也肯定来不及采取措施。案发后,左学义被依法逮捕,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罪行。

其次接下去的工作就是根据案件事实以及公安组制作的证据,我们法官组成员的第一次开会讨论对于案件涉及罪名的初步判断。我们每个人都发表了对于案件的看法以及应处罚的罪名,结果分成三派,有故意杀人,遗弃罪和意外事件。我的观点是故意杀人(间接故意)根据故意杀人的构成条件,即在造成被害人受伤的情况下,放任与被害人的生命于不顾,因为被告人有撞人的意外事件的前行为下,即先行义务,他有义务救助被害人而不是放任于不管,明知将被害人拖出后放置于桥上可能会因为得不到救助而造成被害人的死亡,被告人左学义的间接故意行为导致了被害人的死亡结果。随着案件程序的进展,辩护组也提交了证据内容,我们法官组开了第二次的讨论会,这次根据辩护组和检察组双方提供的证据的情况下,我们对于案件实质内容的了解更清晰,更明了,更彻底。此次的讨论主要集中了两种观点,遗弃和意外事件,不能达成合意的原因主要是针对事发时,即被害人被撞后是否死亡以及被告人当时的主观想法,根据两组提供的证据上分析可得被告人下车检查时,通过多种方法检查结果认为被害人当时已死亡,随即被告人把被害人从车底拖出,而且还是通过千斤顶的帮助,而不是在拖不出的情况从尸体上碾过,由此也可证明被告人没有主观恶意。而且被告人是在认为被害人已死亡的情况下放置于路边就不能认定为遗弃,只能认定为意外事件,即无法预见而造成的被害人的死亡结果,对于意外事件造成的撞死被害人,然后将尸体放于路边是情理之中的事,没有可罚性。以上是我在这次会议中的所提的观点。第二次会议的结果初定是遗弃和意外事件,最后结果还得等开庭时辩护组和检察官组的对于证据的质证结果以及辩护结果再定结论。

随着各组成员准备工作的就绪,我们正式进入庭审程序,随着法官的一锤令下,正式开庭,在庭审进行中,法官主导庭审程序,各组出庭人员都能很好的配合,成功完成此次的模拟法庭。 从这次的开庭审理来看,总的来说还是挺不错,毕竟对初来咋到的我们来说能达到这种结果还是满意的,但是还是有很多的不足之处。首先,值得肯定的是,我觉得在庭审过程中,我们的模拟审判长的说话语气极其气势都还蛮有法官的架势,整个过程都能严肃并且严谨的遵循法庭的程序,显示出了法官的威严形象,使我们的庭审顺利完成。其中的不足之处,就是作为合议庭,三位法官在庭审过程中缺少对被告人的发问以了解案情,而且在整个审判程序下来,两位审判员都没发言过,即分工不够,作为中国的法官主导庭审的特色没有发挥出来。 这也是我作为法官组的成员所比较惭愧的事,对于实践我们真的太缺乏了,所以也没有顾虑到这方面的缺陷,当然这也是给我们的警钟,在学习课本知识之余应多关注实例,去法院参加见习。其次,在庭审过程中,辩护组的成员做的很让我佩服的是,他们抓住了质问证人时的技巧,该问什么?怎么问?都是很大的学问,从他们的出色表现看,他们在这方面是做足了功课而且抓住了重点。相比之下,作为控告组的一方,显然处于弱势,而且从他们的表现来看,明显是缺乏准备工作,连定罪依据都提供错误,把已经废止的法律依据提供上来,而且在质证环节也显得薄弱,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个警示,即开庭并不是简单的辩论,更重要的是找证据,用事实说话,再结合雄辩才能博得法官的认同打败对方。再次,整个环节都能符合法律的要求,但是,我觉得在辩论环节,还有所欠缺,不能体现出法庭辩论的气势,太过于平静。最后,从庭审的结果看,我们的合议庭在经过开庭之后作出的正确判断,给被告人定意外事件,即根据双方所进行的举证,质证,辩论的一系列链条,再结合被告人的如实陈述,最终判决是意外事件,体现了依法判案的原则。当然,不足的地方就是在宣判阶段,我们的审判长在宣读判决书时频频出错,对于法官作为威严及庄严代表,这是不容许的。对我也算是启示作用,在准备工作中应该每个环节都要落实到位,尤其是在程序方面,是我们最容易忽略也是最容易出错的,都是我们的不足之处。观看完后总的感觉是让我受益匪浅,真切的体会到了整个庭审都需要认真,仔细,不管是哪个角色都需要作一番苦功夫,为我在往后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根据案件的开庭审理,检控组和辩护组双方主要争议的问题是对于认定被告人的行为是意外事件,还是遗弃。各方都极力证明自己的主张是正确的。这也引发了我们对此争议问题的思考,即当这样类似的问题发生在我们身上或身边的时候,我们会怎样做,像被告人一样丢弃被害人于路边,还是拨打120尽全力救助被害人,虽然这在法律上没有给与处罚,但是道德层面呢?对于现在这样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心里,人情疏远,利益至上的社会动态,肯定不止左学义一人会这样,驾车撞死人不管不顾。现在普遍的人心里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思想,即事不关己高高挂上,能避多远就多远。做了什么坏事,看看周围有没目击者,如果没有,那就逃之夭夭了呈现出极度不负责任的态度。丧失了人与人之间应该和睦友爱,团结互助,共同繁荣的情操,传承我们的中华民族美德。对于现在社会上盛行的人们之间的漠视态度极其担忧。很多人都把社会责任感抛弃于外,对于自己造成的后果都不敢负责人的人更别人提能担当起推动社会进步的主力军。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之下,国家也应该做出努力,即学校的教育问题,在教育学生学习的同时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应该提倡学生去做有爱心,有同情心,有责任心的身边的小事,不能拘泥于形式。遏制这种不良的人心风气应该是我们目前的首要任务,在提倡法治的同时更应该提倡道德,以道德约束人们的行为准则,这样也更发挥了公民的监督力量。

在这次模拟法庭中让我学到了很多,不仅包括知识的加深巩固以及更新,而且让我反思了引起这样的案件的事实反应了现代人文的不良面貌,不容乐观的现状,督促自己应该做的更好,秉着这样的信念,大家一起进步社会才会进步

第7篇:模拟法庭

一、教育目的:

通过模拟法庭审判,让学生了解法庭中的各项程序和各种角色的特点,使学生能够在情境中实践、体验和探究相关的法律知识。

二、准备工作:

1、向同学大致介绍一下本案的案情。让学生在课前收集和本案有关的一些资料,初步掌握和本案有关的一些内容。

2、向同学大致介绍法庭审判的流程。布置同学在课前查阅关于法庭审判较为详细的内容。

3、根据模拟法庭开庭的需要,号召并由同学自荐或他荐扮演以下角色:审判长一名,审判员两名,书记员一名;公诉人一名,被告一名;辩护律师一名;庭警两名,证人六名。(争取班级二分之一的同学参与的活动中来)。

4、制做席卡,包括审判长席一个,审判员席两个,书记员席一个;原告席一个,公诉人席一个,被告席一个;辩护律师席一个。

三、教育设想:

将实践与课堂学习结合起来,真正使法律知识深入学生实际生活,让他们从小学法、知法、守法,树立法律意识,并进一步让他们的言行在家庭中产生作用,进而去影响社会。

同时,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阅读和探讨一些法律知识,观看一些法律类节目,关注身边的法律事件。使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而是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地实践、体验和探究。

四、会场布置:

1、用美术字在黑板上写上:模拟法庭

2、将教室布置成法庭的形式:设有审判长席一位,审判员席两位,书记员席一位;公诉人席一位,被告席一位;辩护律师席一位,证人席一位;观众席若干。

五、活动程序:

(一) 教师导入(杨艳红)

同学们,下午好,今天我们的班会课将组织一次别开生面的模拟法庭,里面所有的角色包括审判长、律师、原告、被告等等都是由我们同学自己扮演的,目的是让同学们了解法庭中的各项程序和各种角色的特点,让同学们在实际情境中实践、体验和探究相关的法律知识。

(二)宣布模拟法庭的程序

法庭审判大体分为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评议和宣判五个阶段。

(三)模拟法庭开始:

1、开庭阶段

(1)书记员(濮一伟):

①查对公诉人(郑久延)、当事人(钟小杰)、证人(王辰晟、金文超、郑辰)及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

②向诉讼参与人及旁听群众宣读法庭规则:

一、诉讼参与人应当遵守法庭规则,维护法庭秩序,不得喧哗、吵闹,发言、陈述和辩论,须经审判长许可。

二、旁听人员必须遵守下列纪律:

1、未经许可,不得录音、录像和摄影;

2、不得随意走动和进入审判区;

3、不得发言、提问;

4、进入法庭必须关闭手提电话机及传呼机;

5、不得吸烟、鼓掌、喧哗、哄闹和实施其他妨害审判活动的行为。

三、对于违反法庭规则的人,审判长可以口头警告、训诫,也可以没收录音、录像和摄影器材,责令退出法庭或者罚款、拘留。

四、对哄闹、冲击法庭、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审判人员等重要扰乱法庭秩序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③请审判长、审判员入席,并向审判长报告开庭前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2)审判长(孔晋)

①宣布开庭

②传唤当事人到庭(庭警:李泰霖、江昊俊),查明当事人的姓名(钟小杰)杨博、年龄

19、民族汉、籍贯四川省南部县、出生地四川省南部县、文化程度高中、职业学生、住址四川省南部县某乡某村某号,收到人民检察院起诉书副本的日期6月22日。)

(3)审判长公布案件来源、起诉案由。2003年6月5日下午,南充市公安局在对考场进行例行保密检查时,发现存放在南部县教育局保密室内的高考试卷被盗。案发后,四川省公安厅负责人立即率领专家组赶赴南充指挥案件侦破。经过公安民警周密侦查,抓获了犯罪嫌疑人。四川省南部县检查院认为被告人杨博采取秘密窃取的手段,非法获取属于国家绝密级的高考试卷,其行为构成了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且属情节严重,应依法从重处罚。

(4)审判长宣布合议庭组成人员(孔晋、叶钦达、於韬)、书记员(濮一伟)、公诉人(郑久延)、辩护人(陆自清)、鉴定人和翻译人员名单,告知当事人(钟小杰)、辩护人(陆自清)在法庭审理过程中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包括:

①当事人有权对合议庭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申请回避;被告人有权自行辩护和依法委托他人辩护;

②当事人、辩护人可以申请审判长对证人、鉴定人发问或者审判长许可直接发问,当事人和辩护人在法庭审理的过程中,提出证明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刑事责任的证据,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申请重新鉴定或者勘检,经审判长允可,当事人和辩护人可以对案件事实和有关证据发表意见,并同对方互相辩论;

③被告人在法庭辩论终结后有最后陈述的权利等。

(5)审判长(孔晋)分别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如果当事人申请审判人员、出庭支持公诉的检察人员回避,合议庭认为符合法定情形的,应当依照刑诉法有关回避的规定处理;认为不符合法定情形的,应当当庭驳回,继续法庭审理。如果申请回避人当庭申请复议,合议庭应当宣布休庭,待作出复议决定后,决定是否继续法庭审理。同意或者驳回回避申请的决定及复议决定,由审判长宣布,并说明理由。必要时,也可以由院长到庭宣布。

2、法庭调查阶段

(1)公诉人宣读起诉书(郑久延):

四川省南部县人民检察院

起诉书

川南检刑诉字第008号

被告人杨博,男,1984年7月5日生,(文化程度)高中,汉族,住四川省南部

县某乡某村某号,(职业)学生。2003年6月7日被收审,2003年6月20日逮捕。

上述被告人因盗窃2003年高考试卷一案,由四川省南部县公安局侦查终结,移送本院审查起诉,经审查查明其罪行如下:

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二条:以窃取、刺探、收买方法,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上述事实有证人证言、作案工具等证明在卷。

本院认为,被告人杨博,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二条之规定,已构成犯罪。本院为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私财产不爱侵犯,故对被告人杨博依法提起公诉。请根据被告人罪责,态度予以惩处。

此致

四川省南部县人民法院

检察长(员):袁若石

2003年6月22日

(章)

附:

1、被告人杨博现押四川省南部县橘子山看守所;

2、案卷4册;

3、作案工具:起子。

(2)被告人(钟小杰)就起诉书指控的犯罪进行陈述:

我叫杨博,是南部县某中学高三学生。为在今年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产生盗窃高考试卷之念。经两次踩点后,6月5日凌晨,准备潜入县教育局办公大楼,但在没进去就在楼道口捡到《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卷》文科数学、语文、英语、综合,理科数学、综合卷。当日下午1点钟,我得知有关部门发现高考试卷被盗的情况后,迅速回到学校寝室,从箱中拿出所盗高考试卷看了文科语文作文题、数学题二道后,便将试卷销毁,同时购买了强力胶水涂于手指上模糊指纹。

(3)双方陈述后,由公诉人(郑久延)讯问被告人(钟小杰):为什么会产生盗窃的念头呢?

(4)辩护人(陆自清)经审判长(孔晋)许可,可以向被告人发问:试卷是捡的?哪里捡的?

(5)最后,审判人员(叶钦达、於韬)根据需要可以讯问被告人(钟小杰)。 证人出庭作证时,审判人员(叶钦达、於韬)应当核实其身份,并应告知他要如实提供证言和有意作伪证或隐匿罪证要负的法律责任。

(6)公诉人(郑久延)提出的一号人证(王辰晟)并开始询问,首先问明证人的基本情况(门卫),然后让证人就其了解的案情作充分的陈述(看见身影),最后再根据需要向他提问;公诉人询问后,被告人和辩护人经审判长许可也可向控方证人发问:问王辰晟的精神状况和案发当日是否喝过酒。

公诉人提出二号人证(金文超,钟小杰高中班主任),证人指出钟小杰在校学习很努力,但成绩一直处于中下水平,同时他父母对他管教十分严厉,曾几次因当事人成绩不理想打骂过钟小杰。

(7)对于被告人及其辩护人(陆自清)提出的证人(郑辰,钟小杰的同学),法庭同意到庭后,应先由被告人、辩护人进行询问,然后,经审判长许可再由公诉人询问。

(8)对于控辩双方提出的证人在出庭作证和接受询问过程中,审判人员(叶钦达、於韬)根据查明事实的需要,可以随时提问,不受控辩双方询问的限制,控辩双方对证人询问或发问的内容如与案件事实无关或者询问、发问方式不当的,审判人员应当加以制止,对于鉴定人的询问,可参照对证人的询问进行。证人、鉴定人不得旁听对本案的审理。

(9)在法庭调查过程中,公诉人(郑久延)、辩护人(陆自清)应当向法庭出示物证(强力胶水;指纹鉴定书;当事人学习成绩表),让当事人(钟小杰)辨认。双方出示的物证,都要经过双方当事人辨认和作出明确回答并记录在案。

3、法庭辩论阶段(控辩双方在审判长主持下就案件事实、有关证据和法律的适用等问题,发表意见,进行论证,互相辩驳。)

第一轮辩论首先由公诉人(郑久延)发言,通常是公诉人发表公诉词、辩护人(陆自清)发表辩护词。

第二轮、第三轮及以后的辩论则主要围绕争议的焦点:门卫王辰晟的精神状况和在喝酒情况下的辨别力进行。

在法庭辩论过程中,审判长(孔晋)对于控辩双方与案件无关、重复或者互相指责的发言应当制止。待控辩双方都已充分陈述各自的意见后,审判长(孔晋)宣布法庭辩论结束。

4、被告人最后陈述

(1)审判长(孔晋)在宣布法庭辩论结束后,立即宣布由被告人作最后陈述。被告人(钟小杰)最后陈述:我叫杨博,是南部县某中学高三学生,平时学习压力非常地大,爸妈要求十分严格。为在今年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产生盗窃高考试卷之念。经两次踩点后,6月5日凌晨,携带作案工具,潜入县教育局办公大楼,切断报警装置电源,强行进入保密室内,撬开铁皮柜,从《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卷》文科数学、语文、英语、综合,理科数学、综合档案袋中抽出试卷后逃离现场。当日下午1点钟,我得知有关部门发现高考试卷被盗的情况后,迅速回到学校寝室,从箱中拿出所盗高考试卷看了文科语文作文题、数学题二道后,便将试卷及作案工具悉数销毁,同时购买了强力胶水涂于手指上模糊指纹。

(2)被告人(钟小杰)最后陈述完毕后,由审判长宣布休庭。

休庭期间,诉讼参与人退到庭外。由老师引导同学们讨论以下话题:虽然学习压力巨大,平时的努力没得大好的成绩,父母学校的严格要求等等不能不说是钟小杰走上犯罪道路的导火线,但是同学考虑一下我们同样作为也非常大学习压力的高中学生,我们为取得好成绩会采取跟钟小杰同学一样的过激行为而走上犯罪道路吗?同学们曾经有过这种想法吗?面对巨大的学习压力特别是在全国理科班这样的竞争压力下为了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同学们会采取什么样的渠道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的呢?(五分钟)

引起讨论,适时总结:采取合理、合法的手段,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5、评议和宣判阶段

评议是在审判长主持下秘密进行的,评议时如果有意见分歧,应按多数人的意见作出决定,但少数人的意见应当写入笔录。

评议结束后,审判长(孔晋)即可当庭宣判:被告人杨博采取秘密窃取的手段,非法获取属于国家绝密级的《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卷》6份,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二条即“以窃取、刺探、收买方法,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

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其行为构成了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但考虑其作案动机是因为平时来自学校父母的压力,属于高压力下的激情犯罪,酌情从轻,依法判处有期徒刑5年。

(四)教师归纳小结:

先对模拟法庭进行过程中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价,然后提出希望。

希望通过今天的班会课,能够提高同学们学习法律知识、运用法律知识的积极性,从小树立学法、懂法、守法意识,作一名讲法、守法的上海公民

第8篇:模拟法庭

庭前准备

书记员:请大家肃静,现在宣读法庭纪律。

一、旁听人员必须保持肃静,不准鼓掌、喧哗、吵闹,不得有其他妨碍审判活动的行为;

二、旁听人员不得随便走动,不得进入审判区;

三、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不得中途退庭、未经审判长同意,不得发言、提问,发言时应当起立,注意文明礼貌,不得攻击、辱骂他人;

四、未经法庭许可,任何人不得在法庭录音、摄影、录像;

五、不准吸烟和随地吐痰;

六、关闭寻呼机、移动电话和其他通讯设备。对违反法庭纪律的,法庭将给予口头警告、训诫,不听劝告的,经审判长决定,可以没收录音、录像、摄影器材,责令退出法庭,或者经院长批准予以罚款、拘留。对于哄闹、冲击法庭等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书记员:请全体起立,现在请本案审判长和合议庭成员入庭. 审判长:请坐,

书记员:双方当事人即委托代理人经合法传唤现均已到庭

审判长:现在开庭,现在核对当事人。原告请讲一下你的姓名,出生年月日,工作单位。职务和住址 原告:

审判长:原告委托代理人的姓名 身份,代理权限 原告代理人:

审判长:被告陈述你的基本情况 被告

审判长:被告委托代理人的姓名 身份,代理权限 被告代理人

审判长:原告 郑吒 和被告中国交通银行温州市支行的储蓄存款合同纠纷一案,由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姚莎莎担任审判长,与审判员叶蕾,徐琼琼共同组成合议庭,由本院书记员

担任法庭记录。有关当事人诉讼权利和义务本院已书面告知,不再重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当事人有申请回避的权利。当事人如果认为合议庭组成人员及书记员是本案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的公正审理的。有权口头或书面申请回避:

原告

是否申请回避? 原告:

审判长:被告

是否申请回避? 被告;

二、法庭调查阶段)

审判长:下面进行法庭调查,先由原告陈述事实 原告:

审判长:被告有无收到原告的起诉状? 被告:收到。 审判长:有无在法定时间内提交答辩状? 被告:有

审判长:下面由被告代理人宣读答辩状。 被告代理人:

审判长:根据原告的陈述以及被告的答辩,本庭的调查重点在于原告密码被盗,是原告疏忽还是银行管理疏漏?对利用自助银行或者ATM机实施的犯罪活动,应由储蓄合同的哪一方当事人防范?犯罪分子利用窃取的信息和密码伪造银行借记卡取款,造成的损失应由储蓄合同中哪一方当事人承担?双方当事人有无异议? 原告:有 审判长: 被告:没有

审判长:现在就此重点进行法庭举证质证。先由原告向本庭出示证据,原告应该按诉讼请求的各项内容分别举证。被告进行质证。

原告:1.交通银行太平洋借记卡,用以证明双方当事人之间存在的储蓄合同关系;

审判长:被告质证 被告:

审判长:原告继续举证

原告; 2.证人戚雅琴的证词,用以证明证人陪同原告到自助银行刷卡准备取款的经过;

审判长:现在传证人戚雅琴

证人戚亚琴,你的姓名、年龄、职业、住址?

证人陆纪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你必须对你所知道的事实情况如实提供证言和回答问题,不得作伪证,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你听清楚了么? 现在原告进行发问 原告; 审判长:被告代理人对证人有无发问? 被告:

审判长:可以发问

被告; 审判长:原告还有无问题问被告? 被告还有无问题问原告?

证人可以退庭

审判长;原告继续举证: 原告; 3.接受刑事案件登记表,用以证明原告发现卡内资金短少后立即向公安机关报了案;

4.接报回执单、呈请立案报告书、呈请移送案件报告书,用以证明原告向公安机关报案的经过;

5.温州市公安局瓯海分局经侦支队于2003年6月10日对原告所作的询问笔录、温州市公安局经侦总队于2003年9月23日对原告所作的询问笔录、温州市公安局经侦总队于2003年8月29日、11月13日对犯罪嫌疑人罗淦所作的讯问笔录、温州市公安局经侦总队于2003年11月17日对犯罪嫌疑人陈秋哲所作的讯问笔录,用以证明犯罪嫌疑人的作案经过;

6.犯罪嫌疑人罗淦指认犯罪地点的记录、盗码器图片、温州市公安局的文检鉴定书,用以证明原告卡内的资金被罗淦等人提取;

7.温州市中级人民检察院沪徐检刑(2003)第471号起诉书、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03)徐刑初字第525号刑事判决书,用以证明犯罪分子窃取原告卡内资金的事实已被司法机关确认;

8.交通银行太平洋借记卡对账单和原告给温州市公安局瓯海分局经侦支队出具的补充材料,用以证明原告的诉讼请求与其实际损失吻合。

审判长:被告方对证据的真实性有无异议 被告:没有

审判长:现在被告举证

被告: 1.太平洋借记卡章程和办卡须知,用以证明“凡是通过交易密码发生的一切交易,均应视为持卡人亲自所为,银行不应承担责任”这一条款已经向太平洋借记卡的申办人明示;

2.原告申办太平洋借记卡的打印资料,用以证明双方当事人之间存在着储蓄合同关系;

3.银行对账单,用以证明原告长期使用本案所涉太平洋借记卡的事实,以及犯罪分子取款的日期。

审判长:原告有无异议 原告:没有

审判长:原、被告在事实方面有无补充? 原告:没有。 被告:没有。

辨认阶段

审判长:双方当事人在事实方面没有补充,事实调查结束。下面围绕争议焦点进行法庭辩论。 首先由原告作辩论发言。

原告:

审判长:被告,发表你的辩论意见。

被告;

审判长:打断你一下,庭审的目的在于查明事实,正确适用法律,请你围绕着本案争议的事实和所适用的法律发表你的辩论意见。

主审法官:双方无新的辩论,辩论结束,下面征询双方当事人最后意见 原告,最后还有什么意见?。

原告:坚持诉讼请求。

主审法官:被告,最后还有什么意见? [。

[被告::请求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审判长]: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在当事人均同意的前提下可以进行调解.原告方同意调解吗? [原告]:不同意。

[审判长]:鉴于一方当事人明确表示不同意调解,故本庭不再进行调解工作。本次庭审到此结束。现在休庭。(击法槌)

[书记员]:全体起立。(全体起立)请审判长、人民陪审员退庭。(合议庭退庭)请旁听人员离开法庭,双方当事人阅读笔录确认无误后签字。( 双方当事人阅读笔录后签字,全体人员退场)

宣判程序

[书记员]:请全体起立。请审判长和审判员入庭。

[审判长]:请坐。

[审判长]:下面继续开庭

审判长:继续开庭。原告于洋与被告韩静文纠纷一案,经过今天的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以及合议庭的评议,本庭认为,本案事实清楚,现在当庭宣判如下:

书记员:全体起立。 审判长: 民事判决书

第9篇:模拟法庭

模拟法庭之我感

在这个学期,第一次接触了民事诉讼法。相对于民法、刑法等实体法而言,程序法相对抽象,它有很强的理论体系,严密的逻辑,仅仅在“纸上谈兵”很难将实体的程序与之相联系。所以,在学习民事诉讼法的时候,总会觉得它比较难懂且难以想象,学了后面的,前面的就变得模糊。然而模拟法庭很好的弥补了这个缺陷。通过模拟法庭,我们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于实践;通过实践,再对书本上的知识有一个系统化的了解,加深印象。

对于模拟法庭,大部分的同学都是第一次接触,所以我们为此做了充分的准备,从剧本的选择、修改到模拟演练直至最后的正式表演,每一个人都付出了心血,都为了这次的表演做足了准备功夫。剧本是关于名誉权的,讲述的是一个大学生与一个中年人在网络因观点不和发生争执,对当事人一方造成名誉侵权的案件。此案件的选材很符合我们,因为我们与本案中的一方当事人一样都是大学生,且网络也是很贴近我们,我们的思想、行为与其很贴近,我们很容易像他一样犯这种错误,而通过这次活动,很好的给以我们一个警示作用,同时引发我们的思考,如何通过制度、法律杜绝网络上的名誉侵权。

在这次活动中,我担任审判员,虽然并没有很多内容要说(因为审判员的主要工作是协助审判长完成审判工作,主要的工作仍是由审判长承担),但是却深刻的体会到了整个开庭的过程。开庭准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合议庭评议阶段,评议与宣判程序,经过模拟法庭,这个过程由朦胧到了清晰。我第一次站在审判者而不是观众的角度来看待整个案子的审判。司法救济是维护个人人身权利的重要手段,而作为审判者,必须保持绝对的公正,平等对待被告方,原告方以及证人,必须给予他们每个人为自己申诉,辩护的权利,因而审判者的工作往往都是有很多重复的,重复的问一个问题,重复的向当事人提醒他们应享有的权利以及义务,只为保持司法的公正,公平

但毕竟这是我们第一次进行模拟法庭,活动过程中仍旧有很多的不足,最明显的一点就表现在庭前证据交换。我们班是第二个班出场的,老师在出场前就已经提醒注意庭前证据交换,已经在庭前进行证据交换的,在审判过程中不必再进行证据的传递,且证据的传递必须由法警从乙方手中送达到另一方,再由法警递交个书记员,由书记员递交给审判长。然而,由于受到剧本的限制,明明审判长已经说明已进行了庭前证据交换,但是我们依旧有现场的交换,且过程有点乱。除此之外,还有证人入场以及出场必须由法警在前面带领,为了保证证人证言的公正性,证人不可以在场听审等等。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在书本上写得简简单单的东西,在现实中实行起来还是有困难的,很多细节看起很微不足道,一旦自己去体验,才会发现自己所欠缺有好多。

由于考虑到时间等因素,双方的代理人均为将法条具体陈述,而只是概括性说了法条的条目,出处,并未认真进行分析。我认为,模拟法庭,就是一个为法学院学生提供良好实践的机会,我们不仅应当陈述具体法条,而且更应当将法条与当事人的行为联合起来进行分析,形成与真正法庭一样的,具有严格标准,严肃氛围,激烈争辩,有理有据法庭氛围,而不是草草了事,为了应付。

模拟法庭仅仅是一场表演,是一场将法庭审判过程展现在大家面前的表演,然而,模拟法庭又不仅仅是一场表演,它是我们把在书本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的一个平台,是我们能够真正了解所学知识,并且融会贯通的一种良好方式,是我们能够完善自己,查漏补缺, 探求更深层次的一种良好方式。作为法学院的学生,在将来总有一部人要进入这个领域,然而现实却往往不能这种让我们尝试的机会,因为法律是严肃的,公正的,我们不能要求当事人为我们的过错,对法律程序的疏忽等而承担其不应当承受的,因此,我们必须更加严格完善自己,而模拟法庭为我们提供了完善自我的机会,将生硬的记忆准入实践,在实践一步步完善自己的程序体系,为我们将来的工作作基础。我希望在今后能够再多参加这样的活动,虽然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经历,但是我获益良多。

上一篇:医学生人文精神下一篇: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