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推荐8篇)
(一) 生源素质现状及原因
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绝大部分都是中考低分数段者, 文化基础差, 原因并非智力差, 而是长期智力惰性所致, 义务教育“大一统”的模式既造成学生对学习文化课兴趣的缺失, 同时又忽视了对个体特长爱好的广泛培养, 从而极大地伤害了个体的自信。义务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
(二) 中等职业教育自身先天不足
第一过去一段时间内, 国家的资金投入缺乏。第二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大环境下, 教育执行者骨子里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较深, 直接导致教学改革力度不够, 教育研究和实践不足。所以很难针对性地对具有多样化个性的教育主体进行适合其个体的差异性培养, 量体裁衣从而达到个体的最优发展。
(三) 多方博弈, 加剧差异
在教育执行者、家庭、社会的三方博弈中, 原本目标都是一致的——培养和得到最佳的可用之才, 合作博弈就是最好的博弈方式, 但由于各种客观而具体的原因反而形成了现实中的非合作博弈方式。
家庭方:独生子女的父母对子女受教育程度要求提高, 家长望子成龙成凤, 并带有一种“补偿心态”, 希望子女读大学, 读好书, 成绩成了评判孩子的独一无二的标准, 扼杀了孩子的特长和个性。
社会方:婴儿一出生便成为社会的一员, 父母便会根据所处社会文化标准要求来衡量儿童的行为, 根据行为是否符合社会文化标准表示赞同或不赞同, 儿童又根据父母的态度和要求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其次是社会价值取向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从而造成其个性更加复杂化、多样化。
学校教育方:一方面努力地用同一标准和模式培养学生, 另一方面又拼命地营造“象牙塔”, 忽略了人的社会性。
三方非合作博弈的后果就只能是培养了一大批无法适应社会需求的不健全的人。
二、尊重个体差异, 更新培养模式
(一) 明确需求, 心中有数
提高对社会人才需求的敏感度, 建立一整套科学的、发展的、系统的、适合自身特色的人才需求差异性管理系统, 实现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合理对接。
(二) 科学评价, 差异管理
教育必须围绕“保护天性、张扬个性、完美人生”来展开。因为学生个性的和谐、全面、健康的发展, 不仅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需要, 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全面分析遗传素质、成熟、环境、教育、个体五因素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运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 (16PF) 对个体进行人格调查分析和研究;综合分析评价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智力因素与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对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一套科学、系统、全面的人才培养差异性管理系统, 帮助每一位学生制定适合自身的发展规划。定期对学生进行评价和考核, 为教育教学提供科学依据。
(三) 强化差异性教育, 促进个性发展
在实践的教育教学中, 重视个体差异, 树立差异性教育的思想意识, 从而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管理, 培养出人格健全的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具体可从以下多方面着手:
1、围绕主体的共性和个性, 加大教学、科研、课程改革力度。
2、制定多层次的教学目标, 使教学目标个性化, 教学方法差异化。
3、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 顺其意而扬其长。
4、关注过程, 分层评价, 将评价
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 在评价中学习, 在评价中进步。
5、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 给学生
以尊严, 让每一个学生有一个主动探索、张扬个性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独特的理解、感受和体验, 因为独特的见解, 往往蕴含着创造力的萌芽。因此, 教师必须给予积极地扶持和帮助, 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大胆质疑, 敢于挑战课本, 挑战老师, 培养其创新意识。
6、关注学生情商教育和开发, 从
自我认知、自我控制、自我激励、理解和帮助他人、影响和感召他人五个层次进行提升。以此培养出人格健全的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7、通过培训、学习等各种继续教
育方式, 努力提高教师的一专多能能力及双师型教师质量, 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8、构建特色的校园文化, “教也幸福、学也幸福”, 让“幸福教育”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
性教育的“终极关怀”
这种“灭火器”的目标其实只是一个错觉。西方历史告诉我们:无论进行或者不进行性教育,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越轨”性行为发生率都在整个20世纪里攀升,而且居高不下。也就是说,所谓“性解放之火”,是由于方方面面多种多样的社会原因造成的,性教育作为其中一个并不那么重大的因素,既不能独自完成“灭火器”的使命,也不会全都发挥“助燃剂”的功效。性教育普及所改变的,只是增加了避孕套的使用率。
笔者以为,性教育只应该有一个“终极关怀”的目标:帮助所有的个体,尤其是下一代,都尽可能多地获得“性福”。
在这个目标下,性教育的“受众”这个主体的权利与利益才是第一位的。我们最应该关注的并不是我们想告诉青少年什么,而是青少年自己希望知道什么;不是如何讲授,而是如何讨论。
在这个目标下,任何一种性知识都不存在该不该讨论的问题,只有一个怎样才能讨论得最好的问题。同样,性教育也就不应该局限于“性知识”,更不是某种既存的性道德,而是着重培养人们在性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的而且是自主发展的能力。按照日本一些性教育实践的提法,就是帮助人们学习如何生活。
“正规”的性教育
许多人所说的性教育,其实主要是“正规”的,是国家实行的。可是,性教育为什么必须由国家来进行?或者说,国家究竟为什么要负责进行这样一个其实靠社会传播完全可以做得很好的事情?
从最浅显的层次上来看,这不能不说是在当前中国依然非常浓厚的“国家崇拜”意识的产物。尽管“小政府、大社会”的思想在中国已经流传了多年,但是每当遇到具体的问题,人们仍然不由自主地希望把责任统统推给国家,其实就是想“逃避自由”。
再深入分析下去,我们不得不指出,大多数主张和推动性教育事业的人士,实际上仍然是按照“一元化”的思路来设计性教育的,就是希望借助国家的权威力量,在“性”这个领域里建立起某种单一话语的绝对霸权,而且世世代代传承下去。这种希望与主流社会对于“灭火器”的急切需求不谋而合,于是终于在2002年促成了“正规”性教育的闪亮登场。
可是,无论什么具体内容的性教育,只要是“一元化”的,那么首先就会遇到无法克服的操作障碍。例如:假设某个高中二年级的全体学生中,已经有5%的人发生过性行为,15%的人在恋爱,20%的人连最起码的性知识都没有,其余的人则是处于中间状态;那么“正规”的性教育无论讲什么和不讲什么,都不可避免地会被一部分学生认为是“超前”,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是“马后炮”,还有一些学生则如坠云中,甚至会有因此而“逆反”的。结症就在于:如果非要把性教育纳入目前的由国家控制的义务教育体制之中,那么它就不得不在受众年龄与教育内容这两个方面拼命地达到“一刀切”,不得不忽视受众的任何个体差异与不同个体在发展中的多样可能性。
这个无解之结恰恰说明:性教育其实是最不适于“一元化”的,尤其不适于由国家来“集中领导、统筹安排”。中国的性教育推动者们,常常以西欧国家为例来呼吁“国家把性教育抓起来”,却不大提及两点事实:其一,美国的性教育实际上是由各个学校自己来决定是否进行以及如何进行的;其二,西欧诸国虽然是“国家推行性教育”,但是那些国家本身已经是多元化与多样化了,并不存在中国这样的“一元化”,就连产生“一元化”思想的社会基础都近乎荡然无存了。这些,我们中国人不是不能看到,而是不愿意看到。
中国性教育的实际工作者早在1985年就发现而且提出过:整齐划一的课堂性教育,效果远远不如一对一的具体咨询好。可是直到2002年,得到推动和受到欢呼的,仍然是前者而不是后者。尤其是,已经开展得最广泛的、最容易使求助者获益的、实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个理想的、已经切实地提高了中国人性知识水平的大众传媒的邮寄咨询和网站上的电子邮件咨询,却不但都没有享受到这样的礼遇,反而还没有被承认为是性教育,甚至有可能由于“正规性教育”的开展而受到挤压和排斥。
“科学”的性教育
在对于“正规性教育”的欢呼中,有一个词汇的“上镜率”奇高:科学。人们的言外之意大约有三层:其一,唯有灌输“科学”的性教育才能成为“正规”的;其二,“科学”能够解决性方面的一切问题;其三,“不科学”的就是异类。
笔者想问的却是:所谓“性科学”究竟是什么?或者说,对于“性”这样一个涉及到个人的存在总体的、往往是体现于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之中的、只能具体地存在与特定社会文化之中的、无限丰富与可塑的人类活动来说,真的有一种什么“科学”能够解释它甚至“引导”它吗?尤其是,隐藏在“性科学”背后的是什么?
对于任何一个知道当今国际学术发展的人来说,这其实都是一个“知识与权力之关系”的并不难懂的问题。只不过它在1990年代以来的中国具体化为:权力的具体运作方式正在由单边型向权威再向话语型过渡之中。因此“科学崇拜”实在是我们的一个必经阶段而已。
但是,我们中国现在真的是一个奇妙的社会,刀耕火种与载人航天共存。结果,所谓“科学的性教育”一方面确实可以否定传统的“唯道德教育”和新近的“色情品教育”,因此笔者一直为之鼓与呼,现在也为其实现而欢欣鼓舞。可是另一方面,它又确实在生产着新的神话与时尚,更加可能对广义的“新新人类”造成压抑与烦恼,因此笔者又不能不“杞人忧天”。
其实,如何看待“性方面的科学崇拜”,即使对于现今的青少年来说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例如:当大男孩们看到百分之××的男人在平均××岁就开始以每月平均××次的频率从事自慰(手淫)这样的“科学”信息的时候,他们是不是应该因为自己符合这一“规律”而沾沾自喜,或者由于“过度”或者“贫乏”而烦恼?
无论目前的“正规”性教育讲不讲这样的“科学”,反正总有或多或少的青少年会知道的,也总是不得不面对“科学崇拜”这个现实。因此,“正规”性教育在这个方面并不是有待发展的问题,而是从什么样的起点上开始发展的问题。
除此之外,“科学崇拜”还有一个貌似毫不相干的产物:闭口不谈社会性别的问题。“正规”性教育仅仅在纯粹技术的层面上争论是否应该让男生和女生一起听课。可是,“性”与“性别”难道真的可以分开吗?男人与女人的“性差异”究竟是先天决定的本质,还是后天形成的文化建构?将来不得不生活在一个越来越性别平等与选择自由的社会中的青少年们,究竟应该如何处理自己与对方的“性”与社会性别问题?这些内容之所以还不可能被纳入正规性教育,并不仅仅是由于社会性别的空气在中国还非常稀薄,更主要的是因为这股气流仍然被“性的科学”所构筑的长城阻挡于外。
承认性权利
任何一个人,哪怕是青少年,都具有与生俱来的、以不损害他人为前提的“性权利”;国家的义务是保证这种权利得以实现,而不是相反。只不过目前中国的主流社会仍然不能承认这一点。
为什么不能承认性权利?因为在许多情况下,主流社会甚至不能承认青少年也是人。例如,主流社会总是把教育者比喻为“园丁”,也就是可以按照自己的价值观来修枝剪叶,结果被教育者就不得不变成任人宰割的草木。可是在学生感谢好老师的时候,却往往把他们比喻为“蜡烛”,强调了他们为了学生的发展利益而宁肯牺牲自己。
这种“园丁思想”,从近期来看,来源于“文革”中达到顶峰的“接班人情结”,也就是民间所说的“打是亲、骂是爱”。当今主流社会,当然必须压制个人的独立自主的“性权利”,因为它意味着“不服天朝管”;更必须遏止任何在发展中出现的多元化或者多样化的苗头,因为它是“变质”;只不过这些都被叫做“未成年保护”与“性教育”而已,因此,最近开始的“正规”性教育,对比过去是进步,套用现在是残缺,面对未来则是阻碍。
性教育面对的是人,是青春。这些,我们牺牲不起,也没有权利去牺牲。
中国性教育的特有问题
现在,中国的第二代独生子女已经开始出生,将来的1个青少年必须面对2个中年父母、4个老年祖父母。他们是更加顺从,还是更加逆反?
尤其重要的是:每一个青少年都没有兄弟姐妹,没有异性长辈,从一出生就是单性别成长。全世界历史上没有人知道他们会变成什么样。因此,从今天开始,如果性教育里面没有社会性别教育,那就是失职。
在青少年中,以前是“激进分子”受到更大的压力,现在则换成“保守分子”了。例如,以前是“少女失贞,痛不欲生”,现在则是处女们不得不结成“贞操同盟”才敢出来表白自己。
这根本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去教育下一代应该如何适应一个多元社会的到来。
由于中国一直没有过多元化的社会,所以许多中国人总是更加痛切地感受到被压迫的痛苦,却没有机会感受到享有平等与自由的幸福,结果我们只会革命,不会建设;只会反抗,不可能学会如何平等、如何自由。只不过过去是“激进分子”在革命,而现在则是“保守分子”在反攻。
冤冤相报何时了?我们再也不能按照“对与错”、“好与坏”这样的黑白对立的思想来看待世界了。尤其不能再允许任何人(包括我自己在内)因为自己正确就拥有特权,就可以损害他人的权利。那不是民主与自由,那是红卫兵。
为了人类的多元平等的相处,我们必须提倡和推广“性方面的人权道德”。要给激进分子讲,也要给对立面讲。它就是: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基础(而不是“我正确所以我有权力管你”),以实现自己的性权利为动力(而不是盲从任何一种潮流),以不侵犯他人的同等权利为界限(而不是“我打你是为你好”),来处理一切与性有关的事务。
在性教育中增加这样的人权道德教育,是为了我们的后代更和谐地相处。这就是建设,就是未来。百
现代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道德方面的主体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自由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积极主动的道德能力与素质,即道德上的自律能力。随着青少年主体意识的增强,自我利益的保护,自我价值的提高,加之,社会上多元价值论理观并存,如何引导青少年的道德逐步由“他律”走向“自律”,如何培养学生的养成性行为,是学校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目前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面临的重大难题是——学生该如何教?怎样才能把学生教好?俗语说得好,要想教给学生一滴水的知识,教师就应有一桶水、一缸水,乃至现在的潺潺流水,这都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具体要求,如今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正在不断地完善,填充自己,同时也已具备了先进的教育理念,然而令教师们迷惑的是——现在的孩子怎么了?自制力差、没有责任心、心胸狭窄、抗挫能力差、不能明辨是非……教师单纯的言传身教在他们身上已经不见太多的成效了,当务之急,如何加强学生自律能力的培养是学校教育的新航向。
所谓自律,是指根据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和道德思维,为自己立法,并按自己的意志和立法去行动、即指不受外界困境和邪恶影响,不为快乐、幸福、欲望等情感所驱使,也不受命运的支配,而是根据自己的“立法”,为实现自己随心所欲的任性、自律使人自觉选择道德行为,纠正不道德动机,在道德法庭上,自己充当起诉人和审判官,检查和审判自己的言行、皮亚杰研究儿童道德发展中的“自律”,指的是人的行为受自己内在独立思考和价值标准的支配而不是外在的社会规则。
自律能力,指道德选择和行为是依据通过作为道德活动的主体的人理性思考后选择的道德原则自愿作出的,它可以表述为道德上的“三自能力”即自立、自行、自控能力。所谓自立即自我“立法”,也即自我要求,这涉及道德认识,道德理性诸方面;所谓自行即自我“行政”,也即自我锻炼、自觉践行,养成道德行为习惯;所谓自控即自我“司法”,也即自我评价自我调控,也即通常所说的“良心”。
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要尽可能的去加强学生的自律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要针对以上的“三自能力”,对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强化和教育。
一、道德观念的强化
1、父母的榜样作用
俗话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老师,那么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事、对待老人、对待工作学习、对待生活的态度都将直接影响到孩子,并且会对孩子的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培养孩子的过
程也是家长自我完善的过程,家长必须从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这样才能真正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
2、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
教书育人,以人为本,以德为先,这是目前我们教育的总体方针。因此学校教育的重心也应体现在以育人为主,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材,这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作为学校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一切增长充实知识的机会。如设置活动性德育课程是一种很有效的途径。实践活动为自律能力的形成提供一个锻炼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学的道德观念,可以说是认识性的德育,在学生走向社会面对道德困境时,会产生言行脱节、表里不一等现象,而活动性德育课程是让学生参与真实的社会生活过程中认识社会生活的真面目,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社会道德环境中具有独立的、理性的道德判断与选择,自主负责的行动能力。另外利用各种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的教育;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未成年人的教育,通过不同渠道,使学生的德育意识逐步加强。
3、社会环境的净化
出入在一些公共场合,经常能听到一些污言秽语,见到一些不堪入目的事情,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垃圾,墙壁上的小广告,人们为了一点小事在闹市区互相争吵、斗殴,商场上的欺诈,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所以的一切都对青少年学生的道德观念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加强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另外还应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
国家对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早在几年前就已明确提出过,现在,为了更好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国家又已明确提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可见,中共中央对整个国民全面提高道德意识已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这也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全面强化学生的德育观念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二、道德责任心的培养
强调个人对社会尽责是我国德育的传统,孔子主张“仁以为己任”,小学思品课本里提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祖国”。然而,当前青少年学生普遍缺乏责任感,为此,德育应指导学生树立对己、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甚至对全球的责任,树立学习责任心、生活责任心、工作责任心等,在家庭生活、社会公德、职业规范等方面接受社会关于个人道德责任的各种要求。如在班级中,让学生明白是班级的主人,让学生承担各种对集体负责的角色,引导他们对班级负责,激发学生履行道德责任的动机,强化因履行道德责任而引起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对责任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在家里,让孩子懂得自己是家庭中重要一员,让孩子承担起自己对自己的责任——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乱花零用钱;体谅父母、孝敬父母;学习刻苦努
力等。
三、挫折教育也称逆境磨练
指通过展示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挫折因素,培养学生正确认识驾驭挫折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即是说让学生不在挫折中消沉、徘徊,向挫折学习,在挫折的锻炼和考验中成熟,奋起、崛起,自处逆境仍然保持心理平衡和正常活力,从而培养对未来生活的适应性和调节周围环境的能力。当今时代充满着竞争、挑战和风险,青少年需要挫折教育、改革开放需要挫折教育,社会呼唤挫折教育,那么,如何提高学生挫折承受力和适应能力呢?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俄国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经历童年的磨练,战争的考验后,在身残志坚下写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光辉巨著。日本教育也规定:要创造机会把孩子投入艰苦环境中锻炼,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据说在一所私立小学的校门口,有一块水池,学生每天脱下木屐从水中走进校园,即使寒冷冬天,也从不在教师面前喊冷。挫折可从反面丰富人生的经历,加强品德实践能力,“吃一堑,长一智”,“失败乃成功之母”,便是这一道理。当学生遭遇失意、失败时,教师要增强其挫折心理免疫力,克服输不起的心理障碍,从跌跤中学会走路,在水中学会游泳。
四、自我评价教育
自我评价是学生依据一定的品德评价标准,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肯定或否定的价值判断。自评作为自律的有效有段,表现在三个方面:
1、自我意识,它是指人对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事物关系的一种认识,也是人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学生对祖国集体的爱、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廉耻感等品德知识,都建立在对个人需要同社会需要之间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的。
2、自我激励,青少年学生自觉性、自制力较差,品德中好的行为习惯不稳定,通过自评可帮助学生自我反省,进而自觉地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
3、自我调控,在实际生活中,常有的行为不为人知即“个人独处”的情况,经常检查一言一行可以保持正直的人格和品德的纯洁,从而抵制外界的不良诱因。
陈寿云
冯丽瑛
李萍萍
万里应
指导教师:焦卉 邓俊超
摘要:幼儿性教育是幼儿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已经开始对幼儿的性教育进行关注,在欧洲很多国家将幼儿性教育纳入必修课程,但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
本研究选取吉安2所幼儿园进行调查访谈,调查结果:男家长比女家长在幼儿性教育方面更注重道德品质;文化层次越高的家长,幼儿性教育知识更多,观念更先进,方法更多。大部分的幼儿教师在幼儿新教育的观念上采用传统教育模式,但有一定教学经验,文化层次越高的年轻教师,幼儿性教育方面的知识更丰富,教育观念更超前,点子更多。
关键词:幼儿性教育
现状
中小城市
1.引言 1.1 问题提出
性教育是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性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有助于幼儿性别概念的形成和性角色的建立,而且有助于消除性发展过程中的异常行为。然而幼儿期可塑性和吸收能力都很强,此时对其进行性教育有助于获得正确的性知识,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建立健康的性价值观,而且将来不易受错误性信息的影响,导致不良后果,如目前全世界每年有1400万青春期少女生育,其中大部分是非意愿性妊娠,其结果是每天有55万次流产,每年有440万少女选择了堕胎。因此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由于认识到幼儿性教育的作用和重要性,目前我国对于幼儿性教育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但是中小城市幼儿性教育和大城市的幼儿性教育之间仍有一定的差距。在边远的山村,就连幼儿性教育这个词语都没有听过。可见对中小城市的幼儿实施性教育是很有必要的。1.2本研究的意义 1.2.1理论意义
本研究可进一步深化对幼儿性教育的相关研究。由于幼儿性教育长期以来被人们所忽视,缺乏完善的理论体系。己有对幼儿性教育的研究,往往只侧重某一个问题,或者将幼儿性教育置于整个性教育系统中进行较笼统的论述。本研究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查阅文献、访谈等研究方法,对中小城市幼儿性教育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讨论,为中小城市幼儿性教育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针对家长和教师在幼儿性教育问题上所持的观点态度进行了调查分析,能引发家长和教师对幼儿性教育这一问题的思考,开始重视幼儿性教育,从观念、态度和行为上改变对幼儿性教育的传统看法,树立正确的幼儿性教育观。1.2.2实践意义
在调查访谈中发现有部分家长在问卷中获取知识,增长技能一次本问卷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及社会意义。2.对象和方法 2.1对象
被试为来自吉安市保育院和井冈山大学附属幼儿园的200个学生家长和 20位幼儿教师。共发问卷220份(其中教师卷20份)回收问卷20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保留176份(其中教师卷16份)。具体情况见表1
表1被试者的基本情况
性别 男 33.70% 女 106 160 66.30%
上
总计 100%
158
高中及中
专 大学及以
% 100%
149
32.90% 60.80
没工作
% 100%
没工作,有收入 24
文化层次
工作情况
62.40% 16.10% 21.5054 初中以下 10 6.30% 有固定工作 93 2.2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和访谈的方法。问卷是当天发放,第二天收回,收回后整理,最终得到有效问卷176份,并用spss11.5进行统计处理。对3—6岁幼儿的父母进行访谈,采用结构访谈和非结构访谈的方法,总结其关于幼儿性教育的一些观点和做法。3.对幼儿性教育的调查研究 3.1 问卷 3.1.1问卷介绍
问卷是根据幼儿在家和学校常问到的一些问题来编制的,问卷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了解被试的基本情况,共七道题。第二部分是测试的内容,共二十道题,其中开放性问题有四道。3.1.2问卷设计
问卷是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设计的。被试从“是否听过幼儿性教育概念”,到“有无必要对幼儿进行性教育”,最后到“如何处理幼儿遇到的关于性的问题”。3.2 问卷的结果和分析
1.家长整体的幼儿性教育观念的特点:
家长的幼儿性教育意识较强,认识较全面。如:有81.8%的家长听过这个概念,并有80.3%的家长认为幼儿性教育是有必要的,另外有90.6%的家长认为幼儿性教育是老师和家长的责任。
家长对幼儿性教育的态度较理性、科学,能正确对待。如有,97%的家长如实回答孩子“我是从哪里来的”的问题,有86.6%的家长如实回答孩子关于“为什么他(她)有(没有)小鸡鸡”的问题。如:有81.9%的家长能理解“孩子在玩弄生殖器官的”;有62.3%的家长能理解“孩子和异性小朋友接吻”;有98.1%的家长能理解“孩子用涉及到性的词语骂人”;有76.8%的家长能理解“孩子偷看妈妈洗澡”。
家长对孩子涉及性方面的敏感问题大多采取回避态度,含糊回答。如当电视里面出现接吻的镜头的时候,孩子问妈妈的咪咪为什么那么鼓,妈妈为什么要戴肚兜等问题。许多家长会一语带过,要么说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要么说这是大人的事情。
2.不同性别的家长幼儿性教育观念的特点:
男性家长和女性家长意识、观念、态度及方法上具有很大的相通性,但又各具特点:
男性家长在幼儿性教育过程中,更多的从道德品质的高度进行教育,更注重方法性。如孩子用涉及到性的词语骂人的时候,98.3%的男家长会对孩子进行教育。
而女性家长对幼儿性教育过程中,态度更含蓄,更注重隐私注重细节。如在孩子偷看妈妈洗澡的时候,77.7%的女家长会关上门;在和异性宝宝一起试衣服的问题上,有59%的女家长会让孩子在外面等。
3.不同文化层次的家长幼儿性教育观念的特点:
在一些方面,文化层次的差异对家长幼儿性教育理念的影响并不明显。如:认为幼儿有必要进行性教育的,初中及以下文化的家长中有90%,大学及以上文化的家长中有87.4%。在幼儿性教育是谁的问题上,认为是家长和老师的事情的,初中及以下文化的家长中有90%,大学及以上文化的家长中有90.6%。对于幼儿问及能否与父母结婚的问题,回答不能并对孩子进行教育,不批评的,初中及以下文化的家长是100%,大学及以上文化的家长中有95.2%。
即便如此,文化层次的差异还是造成了家长教养方式的不同,文化层次越高的家长对幼儿性教育的认识也越理性,越自然,采取的教育方法也更具科学性,如:听过幼儿性教育这个概念的,初中及以下文化的家长中有70%,大学及以上文化的家长中有85.4%。在单独和异性宝宝试衣服的问题上,将孩子留在外面的,初中及以下文化的家长中有40%,大学及以上文化的家长中有58.1%。文化层次较高的家长对孩子问到性方面的敏感问题时,较多地如实回答,态度自然大方,如:当孩子指着父母的生殖器官问那是什么,表示会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孩子区分男女观点的,初中及以下文化的家长中有40%,大学及以上文化的家长中有72%。对于“为什么他(她)有(没有)小鸡鸡”的问题,回答那是性别不同导致的,初中及以下文化的家长中有80%,大学及以上文化的家长中有有91.6%。
4.不同年龄的家长幼儿性教育观念的特点:
年轻家长的幼儿教育思想更开放,更注重幼儿的综合发展。如:当孩子指着父母的生殖器官问那是什么,多数家长表示会进行教育,教孩子区分男女。其中 4 20-30年龄段的家长有72.2%,30-40年龄段的家长有63.6%赞同。对于孩子玩弄生殖器官,多数家长表示能理解宽容。其中20-30年龄段的家长中有87.8%,30-40年龄段的家长中有79.3%表示赞同。
年轻家长对幼儿的教养方法更具科学性、也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如:当电视或电影出现接吻镜头时,孩子问“他们在干什么”,家长选择如实告诉的,20-30年龄段的家长中有46.3%,30-40年龄段的家长中也有52.8%。当幼儿问,妈妈为什么要带“布兜儿”,家长选择如实告诉的,20-30年龄段的家长中有44.4%,30-40年龄段的家长中也有44.3%。
5.教师对幼儿性教育的态度、观念和方法的特点:
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性教育大多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上,但有一定教学经验,文化层次越高的年轻教师,幼儿性教育方面的知识越丰富,教育观念更超前。
1)对问题“男孩掀女孩子的裙子”进行归纳总结,得出三种答案:
一、制止但不批评,只是进行教育;
二、听之任之、理解态度;
三、批评。持观点一的教师有11人,占总数的68.75%;持观点二的教师有3人,占总数的18.75%;持观点三的教师为2人,占总数的12.5%。由此可以看出幼儿教师对幼儿的这种行为较多的采用传统的教育方法。
2)对问题“孩子玩弄生殖器官”的归纳总结,得出三种答案:
一、制止但不批评,只是进行教育;
二、注意转移,不批评,不教育;
三、批评。持观点一的教师有13人,占总数的81.25%;持观点二的教师有2人,占总数的12.50%;持这观点三的人数有1人,占总数的6.25%。由此可以看出幼儿教师对幼儿的这种行为没有一味的进行批评,教育方式上还是比较合理的。
3)对问题“为什么男孩子站着撒尿而女生要蹲下”的归纳总结,得出两种答案:
一、简单的带过;
二、进行知识说明的。持观点一的教师有13人,占总数的81.25%;持观点二的教师有3人,占总数的18.75%。由此可以看出幼儿教师对幼儿的这种行为较多的还是采取回避态度,没有给幼儿更多的解释。
4)对问题“异性小朋友接吻”的归纳总结,得出三种观点:
一、理解态度;
二、制止,批评且教育;
三、只教育,但不批评。持观点一的教师有2人,占总数的12.5%;持观点二的教师有7人,占总数的43.75%;持观点三的教师有7人,占总数的43.75%。由此可以看出幼儿教师对幼儿的这种行为多是先制止,5 而教育还是批评就取决于老师的教育思想
5)对问题“异性小朋友拥抱”的纳总结,得出两种观点:
一、是正常的幼儿行为,可以接受;
二、不能接受,对幼儿进行批评教育。持观点一的教师占81.25%,持观点二的教师占18.75%。6)对问题“小朋友之间叫老公老婆的行为”的归纳和总结,得出三种观点:
一、理解态度,只进行适当教育,不批评;
二、制止,批评教育;
三、本班没发生此情况。持观点一的教师有5人,占总数的33.33%;持观点二的教师有6人,占总数的40%;持观点三的教师有4人,占总数的26.67%。由以上可以知道,以批评教育的方式来处理幼儿行为问题的教师还很多。
4讨论
4.1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己经为大多数家长的认识。家长能够认识到,孩子接受合理的早期教育能够促进孩子的发展,而且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1]。专家指出:“既然人的性发育开始很早,即便是不满周岁的孩子在性问题上也不是中性体,所以性教育必须从幼年开始。”美国性信息和性教育协会玛丽考尔德伦博士强调:“儿童阶段,特别是5岁以前性教育特别有效。”可见,5岁以前是性教育的关键期[2]。在本调查中,大部分的家长认为在3岁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最好。这说明现在的家长对学前发展心理学和学前教育学有一定的了解,能抓住孩子的心理特征和敏感期对孩子进行教育。但是也有一些专家提出,性教育越早越好,甚至可以从理论上形成相对完善的性认识体系。对此,尚无定论,待以后的心理学家去证实。
4.2,在本调查中,幼儿家长的年龄多在20岁到30岁之间,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受到现代教育理念的影响,育儿观念有了很大的很大的转变,有很多科学的成分在里面。他们对于幼儿性教育有一定的了解,对于幼儿性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了肯定。对于幼儿提出的关于性方面的问题,多数家长能正面回答,并给予适当的解释、教育,满足孩子的需要。由此看来,家长对于幼儿的性教育有了一个很大的进步。但调查中也暴露了家长在幼儿性教育方面所存在的许多问题和遇到的困惑。比如,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性教育只停留在理论水平,知道怎样做是科学的,但要真正自己做起来却总是采取回避策略。对于幼儿对于生殖器官的疑问,家长多是浅显的讲述,没有强调生殖器官的重要性和要怎么样保护好自己的生殖器官。同时有很多家长对于幼儿的一些对于性的无知行为和问题只是进行批评教 6 育,没有更多的耐心去解释,让幼儿的心理蒙上了阴影,使幼儿对于性方面的知识得不到满足,随着年龄的增长容易出现很多问题。很多家长有这样的担心,孩子们一旦有了性的知识就会诱使他们早熟,或有些孩子会产生体验的想法。所以他们很谨慎对幼儿的性教育,怕幼儿知道的太早不好,这样反而更加深了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自己探索的过程中缺少正确的引导,反而容易误入歧途。
4.3男性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更加注重到孩子的道德品质的高度,而女性家长则是更含蓄,更注重隐私部分。其原因可能是男性家长性格不拘小节,更加随意,大大咧咧,并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对性更开放。同时家长更加注重自己的面子,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的言行是父母素质的体现,男性家长更加关注孩子品德的教育。女性家长受两千多年的封建思想的影响,对很多关于性方面的问题都是停留在表面,给孩子朦胧的回答,使得孩子在性方面得到错误的知识,有的家长还会编谎言,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严重危害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4.4文化层次的不同对孩子的性教育有一定的影响:文化层次低的家长对孩子的提问表现出不耐烦和不知所措。这类家长只有通过编谎言或者其他方法来回答孩子的提问,根本不会考虑到自己回答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危害。文化层次较高的家长在对孩子偷看妈妈洗澡、玩弄生殖器官、和异性接吻的问题上,更多的是持宽容理解的态度,而在对和孩子一起上厕所和一起进试衣间的问题上,家长是持反对的态度。其原因可能是,家长认为孩子玩弄生殖器、偷看妈妈洗澡只是出于好奇的心理,就像孩子抚摸身体任何一部分一样,不必大惊小怪,小题大做。因此,他们能够以孩子的思维看问题。但关于一起上厕所和进试衣间的问题,是关于性别意识的教育,又涉及到公共场所的公共秩序。因此,他们要求更严格。
4.5幼儿教师在幼儿的教育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教师的教育理念直接影响幼儿性教育的开展。男孩掀女孩的裙子裙子,教师对幼儿只进行教育的有68.8%,听之任之的有18.8%,批评教育的有12.5%。教师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上,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这种行为开设一个主题活动进行教育。在对待孩子玩弄生殖器官的问题上,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81.3%,转移注意的有12.5%,批评的有6.2%。教师只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教育,不去了解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不了解孩子需要是什么。在对男孩子为什么是站着撒尿,女孩子要蹲下的问题上,有81.3%的教师简单带过,有18.7%的教师进行教育。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的 7 教师选择了回避,对于幼儿的性教育大部分还是停留在传统模式上。其原因可能是教师受过去观念的影响,普遍认为性教育就是单纯以两性关系方面的知识、行为为主要内容,因而觉得性教育与幼儿无关,也就与自己工作无关。其次,在本调查中,年轻女教师占43.5%。年轻女教师自己没结婚,关于性的知识也是羞于启齿,更无法面对小孩的这些问题。因此,她们就草草处理。另外,当今幼儿教师职业压力大,出现了职业倦怠。幼儿教师没有多余的尽力去科学的对待幼儿性教育问题[3]。所以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很难看到性教育的踪影。
总的来说,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都不同程度地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公开谈“性”有失大雅,因此谁也不好意思开口。并且一些教师家长容易把幼儿性方面的问题当成是道德问题而不是生理问题,因此认为谈“性”是不好的。总之,大部分家长、教师从来不主动谈起孩子这方面的问题[3]。
5对策
上述调查表明中小城市幼儿性教育观念上先进,但是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还是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上,因此教育主管部门要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积极的干预,积极关注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这个群体,以改善和提高中小城市幼儿性教育现状。
5.1对幼儿家长进行幼儿心理和幼儿教育的基本知识培训就显得极为重要,让家长了解3到6岁幼儿对性的需求,和一些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家长也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孩子问一些关于性方面的东西是不带任何的目的,家长要尽自己所能给孩子传授知识,同时也要把握好度,自己不会的问题,就直接告诉孩子不会,然后和孩子一起查阅资料、一起探讨。
5.2 家长在教育孩子是要:学习性知识,做好榜样,对性有正确的态度,相信孩子,和孩子坦诚沟通,适度的灌输。同时家长还要恰当的利用机会进行教育,并实例说明。有条件的还可以注重电子化教育的启发,当孩子问道你不知道的知
识的时候,你不要胡乱的编造,以免形成错误的性观念。以自然方式给孩子谈“性”及“生儿育女”的情形时,家长同时也要注意自己在家中的言行和隐私,且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并时常提醒,教导孩子如何保护自己,以免受到不法之徒的伤害。⑥ 8 5.3 对幼儿教师要加强学习学前发展心理学和学前教育学,多去参与幼儿性教育方面的培训。尽可能多的去学习一些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来充实自己,在面对孩子提问的时候就不会那样的素手无策了。同时也要占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尽可能的给孩子正确的关于性的知识,要明白孩子的提问是不带任何的目的。
5.4 国家应将幼儿性教育纳入到幼儿园课程,成为必修课程。靠国家的政策力量带动全民去学习幼儿性教育,使幼儿性教育不再是那样难以启齿的事情。同时学习西方先进的性教育理念,将它落实到孩子的一日生活中去。
5.5 请一些在性教育领域的专家来中小城市开讲座,让更多的家长和教师去学习幼儿性教育知识。
首先,强化家长和幼儿教师有关幼儿性教育的意识。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大大地提高了。在西风日渐的大背景下,我们国家开始关注幼儿的性教育问题,有关这方面的报道、媒体宣传日渐多起来。因此,要号召家长、老师关注幼儿性教育,提高他们对幼儿性教育的认识,使幼儿性教育不再是那样难以启齿的事情。同时,通过学习幼儿心理学和幼儿教育学的基本知识,让家长了解3到6岁幼儿对性的需求,从而使他们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孩子。
其次,多形式地教给家长、老师有关幼儿性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有关机构应组织各种家长培训和老师培训,使他们了解幼儿性教育包括珍爱生命的教育、性别角色教育、生理发育知识、结婚生育知识、和社会道德教育等。同时建议国家在进行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增加幼儿性教育的内容。另外,国家应将幼儿性教育纳入到幼儿园课程,成为必修课程。
此外,请一些在幼儿性教育领域的专家来中小城市以讲座形式传授性教育知识,使家长和老师学习性知识,做好榜样,对性有正确的态度,相信孩子,和孩子坦诚沟通,适度的灌输。同时家长还要恰当的利用机会进行教育,并实例说明,有条件的还可以注重电子化教育的启发[4]。孩子问一些关于性方面的东西是不带任何的目的,家长和老师要尽自己所能,给孩子传授知识,同时也要把握好度。当孩子问道你不知道的知识的时候,你不要胡乱的编造,以免形成错误的性观念。然后,就要进行认同教育,让儿童形成正确的性别角色[6]。家长以自然方式给孩
[5] 9 子谈“性”及“生儿育女”的情形时,同时也要注意自己在家中的言行和隐私,且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并时常提醒,教导孩子如何保护自己,以免受到不法之徒的伤害。
最后教师和家长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参考文献
[1]刘利丹.家长关于早期教育相关问题观念的调查研究[D].2007.4 [2]刘志梅.浅谈幼儿性教育.学前教育研究,1999 [3]吴闽波 陈燕娜.浅谈家、园对幼儿性教育的重要性.科教文汇[A]2008.9
[4]程月玲.怎样和孩子谈性.北京:北京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8-1 [4] [5]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赵蕾,宋景堂译.性欲三论.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10 [6]袁晓松,刘苏星.儿童少年年龄特征与性教育的内容及方法.包头医学 院学报,2004,20:109
7附卷
中小城市幼儿性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尊敬的家长,您好!我们想对本城市幼儿性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希望得到您的配合。填写内容绝对保密,答案没有对错,请放心如实 填写。谢谢合作。
一、基本情况 1.您的性别()
2.文化层次(①初中及以下
②高中及中专
③大学及以上)3.职业()
4.年龄(① 20~30
②31~40
③ 41~50
④ 51~60 ⑤ 60以上)5.您与孩子的关系(①父女
②父子
③ 母子④母女⑤其他)6.您家孩子的年龄()7.您家孩子的性别()
二、问卷内容 您是否听说过幼儿性教育这个概念。①是
②否 2 您认为幼儿性教育有必要吗?①有
②没有
③无所谓 3 您认为幼儿性教育是
①老师的事情
②家长的事情
③老师和家长的事情
④其他()您认为幼儿性教育应从孩子几岁开始()5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您会怎么处理? 1)当小孩子问我是怎么来的?
①捡来的 ②石头蹦出来的③从妈妈肚子里来的④其他()2)您单独与异性宝宝去试衣服? ①一起进更衣室
②留在外面
3)当小孩问您为什么他(她)有(美优)小鸡鸡,而我没有(有)呢?
①因为他是男孩子,你是女孩子
②长大了你就知道了
③小孩子问那么多干什么④其他()
4)当电视或电影出现接吻镜头时,孩子问“他们在干什么时”?您会怎么处理?
① 如实告诉他们
②那是大人的事情,你长大就知道了③赶紧换台④捂住孩子的双眼⑤其他()5)您异性的孩子是否和您一起上厕所? ①是
②不是
6)您的孩子玩弄生殖器官,您会怎么做?
①你不讲卫生羞羞脸 ②打它骂它③当作没有看见④其他()7)当您看见您的孩子和异性孩子接吻,您会怎么做?
①打骂孩子②羞羞脸③当作没有看见,孩子还小,没关系④其他()
8)您的孩子用涉及到性的词语骂人,你会怎么做?
①打骂孩子②批评说理,叫孩子讲文明讲礼貌③笑一下,当作没有听见④其他()
9)妈妈的咪咪为什么那么鼓?您怎么回答。
①因为妈妈是大人,妈妈发育了,你没有啊②你长大了就知道了③小孩子不要问那么多④其他()
10)妈妈为什么要带“布兜儿”?您怎么回答 ①小孩不要问那么多② 如实告诉③妈妈怕冷④其他()11)男孩偷看妈妈洗澡时,您怎么办?
①打骂孩子,说孩子羞羞脸②无所谓③关上门,不让看④其他()
12)孩子经常抚摸妈妈的乳房时,您怎么做?
①骂孩子,叫他不要摸②当作没有看见让他摸 ③教育孩子,说这种行为不好,别的小孩看到了会笑话你④其他()13)我能和爸爸(妈妈)结婚吗?您怎么回答?
14)孩子指着父母的生殖器官问那是什么?您怎么回答?
15)您的孩子喜欢暴露性器官在外时,您怎么做?
16)孩子对电视性画面感兴趣时,您怎么做?
中小城市幼儿性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尊敬的老师,您好!我们想对本城市幼儿性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希望得到您的配合。填写内容绝对保密,答案没有对错,请放心 如实填写。谢谢合作。
一、基本情况 1.您的性别()
2.年龄(① 20以下
② 20~30 ③ 31~40 ④ 41~50 ⑤ 50以上)3.文化层次(①初中及以下
②高中及中专
③大学及以上)4.教龄()
二、遇到下列情况您会怎么处理 1)
男孩掀女孩的裙子
2)
孩子玩弄生殖器官
3)
孩子问“为什么男生站着撒尿,而女生要蹲下”?
4)
异性小朋友接吻
5)
异性小朋友拥抱
6)
长期以来,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无论是高校、家长亦或是社会各界,由于过多侧重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方面的教育而忽视了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社会各个群体普遍认为这是一个顺其自然的问题,不需要专门对大学生开展性教育。尽管从1980年起我国开始在中学实施以性心理、性生理、性道德为主要内容的青春期教育,但其内容不系统也不全面,未涉及避孕和生殖健康服务的知识和信息。
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强调,青少年的生殖健康常要被现存生殖健康服务严重忽视。要满足青少年的生殖健康需求,提供信息是根本。信息可以带助青少年逐渐成熟,使他们能够做出负责的决定。要帮助青少年对性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保护他们不受非意愿妊娠、性传播疾病以及不孕后遗症的危害,特别常要为青少年提供他们可以得到的信息和服务。男性教育不容忽视,要教育男性在性和生技事务中,尊重女性的自主权,并和女性共同承担责任。
近些年,伴随着教育要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学生的性教育已经越来越引起家庭、社会、学校的广泛重视,可以说这是一种进步。但是伴随社会从封闭到开放,性也从绝对隐私变成了公众文化。一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性心理和性健康教育虽然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但总体来看,对大学生的性教育还远远不够,所以,对大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非常有必要。
大学生学习性健康教育有好多好处,它可以使我们个人获得与年龄增长相一致的有关性生理、心理和感情上的应有知识;使我们对性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现象能采取客观和理解的态度;还能消除我们在性发展和性行为中的焦虑和恐惧等种种不良情绪,促进身心健康;它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与处理男女两性关系的道德与法律,增进对自己性行为所付的责任感;同时还能建立和谐的婚姻关系和科学文明的性生活,促进社会稳定等等一系列好处,这么多好处,让我进一步觉得性教育非常有必要在大学生甚至是中学生之间普及。
虽然在大学生中普及性知识非常有必要,但是我国大学生性教育在教育中的长期“缺席”。危害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了大学生教育的效果。大学生性教育缺失的原因只要包括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
1、社会对性持“含蓄”态度。性是人类繁衍的必然途径和婚姻的基本元素,但是由于“性本能”和“性隐私”双重认识的相互作用导致人们普遍认为性是不方便说出口的否则就意味着贱卑粗俗和不文明。因此,对青少年来说,这种对性问题既无疏又无导的社会态度是不负责任的,对青少年的成长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2、学校对性教育的忽视和曲解。大学生对性知识的迫切需求和高校不能提供系统性教育的矛盾无法解决,同时高校对大学生的性教育还存在两个曲解:一是认为性知识是人的本能,不需要特别讲授;二是认为交给学生性知识会激发大学生的好奇心和性冲动。
3、家庭对性教育的不知所措。家庭中的性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基础价值和启蒙意义,但现实却非常令人担忧。由于家长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性教育,与孩子们谈论性问题时他们难以启齿;孩子向父母询问性问题时,多数父母用搪塞、回避、责骂堵塞了沟通途径。一些家长因为缺乏性知识和沟通能力也不知所措,使家庭性教育无法进行。如果大学生一直缺乏性教育,我觉得会造成很大的问题,所以我们学校开设大学生性教育健康这一课程非常有必要。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原因造成了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缺失,那么现在我就就这三个反面谈谈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他的意义。对社会:有助于社会的稳
定和发展。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不仅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民族、国家、家庭、亲朋、他人承担一定的责任,其中包括道德责任。大学生是当前国家建设的主要后备力量,对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建设与发展。性道德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对学校:有助于学校建设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环境不仅仅指校园的物质环境建设,更重要的还包括了一个学校的制度文化、方式文化和精神文化。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教育使社会性道德规范内化成个人的性道德品质,使大学生们形成符合社会发展的性道德观。对家庭:有助于家庭的和谐。当前,大学生结婚已经得到法律允许,大学生所面临的家庭关系有以下几种:已婚大学生与父母亲的家庭关系,已婚大学生自己的家庭关系,未婚大学生的家庭关系。如果没有认真学习性教育,没有妥善处理性问题,那会造成家庭的危机。大学生性教育能够减少家庭的纷争,促进家庭的和谐。
高校大学生正值青春教育发育后期,随着性生理机能的日趋成熟和性意识的萌发,性本能和性冲动日趋强烈,恋爱、择偶已成为其生活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大学生一方面缺乏性知识和避孕知识,服务的需求不能从正规的渠道得到满足,受到不科学的、不健康的信息误导,难以获得相关服务。另一方面大学生的性观念和性态度已日趋自由化,越来越多的认可婚前性行为,造成初次性行为低龄化,从而导致婚前性行为、意外妊娠、性病与艾滋病毒感染呈上升趋势。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大学生中27.7%的男性与34.4%的女性坦言目前他们有稳定的恋人。有过婚前性行为的男生15%,女生13%。首次发生性关系的平均年龄:男生为18.7岁左右,女生为19岁左右。在他们发生性关系时,只有42.2%的人采取了避孕措施。特别是艾滋病自发现以来,以惊人的速度向全世界蔓延,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是其他任何一种疾病都无法相比的。鉴于目前尚没有防治艾滋病的特效药和有效疫苗问世,开展有关预防艾滋病的生殖健康教育,仍然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最有效的方法。据WHO估计,大约50%的艾滋病毒感染者为25岁以下的青少年,这种现状实际上已经使大部分学生面临未婚先孕、人工流产和性病等生殖健康问题的威胁。针对大学生的身心发育特征,积极开展生殖健康教育不仅十分重要,而且十分迫切。
大学生精力充沛,感情炽烈,有强烈的好奇心、冒险和无畏精神,表现出不同于成年人的才能和适应能力。高等院校教学设施完善,师资力量雄厚,校园文化多姿多彩,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开展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提供了平台。学校开展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有:1)开设课程和讲座按照学校教学计划,开设生殖健康相关必修课或选修课,举办专题学术讲座。加强生殖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从大学生的生殖健康现状和生活实际出发,开发课程资源,合理安排课程设置,逐步充实和完善性教育教材内容,使生殖健康教育内容规范化、系统化、完整化,同时配备完善的、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施2)建立健康教育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生殖健康知识教育、咨询服务。3)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书籍、网络等媒体的巨大影响力,传播性健康知识及信息,宣传树立正确的性科学观,创造良好积极的舆论及社会氛围。4)组织生殖健康教育主题活动,在活动中交流、讨论和相互学习。5)重视大学生健康管理,建立大学生生殖健康档案,并进行动态跟踪。6)为大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可建立热线电话,也可用QQ、E-mail与学生交流。7)建立和配备促进大学生生殖健康的医疗服务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办大学生生殖健康门诊,配备专业人员和指导老师,满足大学生不断变化和日益增长的健康要求。
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是新时期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
生殖健康教育可以使大学生了解自己,认识和保护自己,并认识到婚前性行为的弊端,使他们保持自尊、自爱、自重、自强的良好心态。这对有效保护大学生的生殖健康,构建和谐社会,提高人口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什么是社会性?什么是社会性教育?从发展心理学和幼儿教育学来分析,幼儿社会性是指幼儿在其生物基础上,在与社会生活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掌握形成社会技能、社会规范,学习社会角色,获得社会性需要态度价值,发展社会行为,并与独特的个人与人相互交往,适应周围社会环境,由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所形成的幼儿心理特征。社会性教育是指通过教育培养,让幼儿形成自我认识、社会规范、正确的社会观、社会态度、社会行为,有效地运用课堂、游戏、参观等形式,使用观察法、讨论法、移情训练法等有效方法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人不但是生物的人,而且是社会的人。学前儿童与社会其他人群一样,要生活在具有复杂关系的社会体系中,要接触社会,学习社会,现在和将来都在适应社会,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社会性在幼儿时期包含很多,包括情感、行为、认识、自我意识、道德。幼儿园是对幼儿实施教育,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场所,幼儿园教育是幼儿第一次离开家庭,接受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教育。幼儿园作为社会生命线教育的专门机构之一,其大、中、小的特点决定了社会性教育的复杂化,所以幼儿园就应该根据不同年龄孩子的特点,在科学分析基础上进行社会性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该从哪些方面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呢?我认为从以下几点开展:
一、从社会环境的认识培养幼儿社会性
孩子一出生就是一个自然人,什么都不会,他们将在自己生存的环境中得到发展。幼儿的发展与环境有着紧密不可脱离的联系,良好的环境能使孩子活泼、乐观、有积极的探索精神,有较强的好奇心、求知欲。而这些的前提要适应环境,适应环境就必须先认识环境、认识家,自己生活的周围环境(医院、村、商店、公园、学校等),在此过程中熟悉环境的事物,养成关心周围社会,热爱自己家乡。我们可以从孩子在认识的环境中启发和培养幼儿其它社会性能力。小班活动《说说我的家》,首先老师自己说说自己家的成员,有电视、住址等,引发问题:“你家都有谁?”孩子们争着告诉老师家里有“爸爸、妈妈”,孩子们大致都是这个答案,老师还不厌其烦地对孩子给予肯定,接着提问:“小朋友你家有什么?”孩子们开动小脑筋想想,有回答快的,有回答慢的,在这一活动中,通过一讲、一问、一答,让幼儿了解家庭情况,激发幼儿主动交流的社会性。
二、对行为规范的养成培养社会性
生活在社会中,为了让社会有序发展,形成一定的规范,孩子长大后要适应社会,就必须有良好的行为规范,进入社会,就要遵守各种规范制度,对于幼儿也不除外,如到幼儿园要丢纸屑、果皮,要排队玩滑滑梯,到医院不许吵闹,到公园不折花树,不抠文物等,让孩子接触公共设施,遵守公共行为规则,感受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形成公共道德印象和简单的行为习惯。如中班的《公共场所不吵闹》,在这个活动中,我会走出课堂,带孩子们去到幼儿图书馆进行参观活动,带幼儿做游戏“我不吵,我很乖”,从幼儿情感出发,让他们主动体验,以此来激发幼儿自我控制与公德意识。
三、从幼儿的交往能力培养社会性
这是孩子在社会生活中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言符号系统(语言和肢体动)相互之间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这一点在社会性教育中非常重要。通过人际交往,幼儿才能从生物学意义上自然人成为适应社会生活的社会人。在教育培养幼儿与成人(家长、者、社会其他成员)的交往,与同伴之间的交往中来提高幼儿的适应能力、智力等各方面的发展,可以从交往态度,交往时语言、动作来慢慢培养。如:《我的好朋友》及游戏“我们要找一个好朋友”,《帮助小班小朋友》的活动中,我制定了幼儿之间交往愿望为目标,首先谈话导入:小班小朋友很小,总想妈妈,还爱哭,小班老师很累,我班孩子很听话,帮帮小班老师。启发幼儿带小班小朋友画画、捏小泥、牵下梯子等。其次演示怎么和小班小朋友交朋友,并提出要求,再有秩序地到小班去领小朋友,最后自选活动,老师观察,使自己能更好地了解幼儿找出过程中不足之处。这一活动能增强孩子的交往能力及自豪感。
四、从幼儿的自我意识培养社会性
3—6岁的孩子自我意识会有很大发展,表现为能够意识自己的外部行为和内心活动,并形成了自我看法、评价。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应让幼儿逐渐形成自尊心、自信心、坚持性等性格特征。自我意识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心理基础。如大班《我长大了》就是要抓住自我认识的切入点,让幼儿体验自己的各种变化,提高幼儿的自信心。《照镜子》、《为自己画像》这两个活动分别是小班和大班教材,教学内容和方法也就会不一样,但都是让幼儿发展自我存在的意识:我跑到镜前叫小朋友快来,大叫自己看到自己了;孩子们跑过来也大声说自己也在里面;老师摸摸自己的耳朵,再去摸一摸镜子里的耳朵,自己在跳一跳;许多孩子也跟着老师做,跟着讲。这是我带小班时的一个情景,就是为让孩子能认识自我存在。
五、从民族文化培养幼儿社会性
作为一个社会人,幼儿要学习民族文化,也要学习世界文化,这样让孩子了解世界,为有科学的世界观打基础。对幼儿进行国名、国旗、国歌、风景名胜民间艺术等教育,培养激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及爱国之情。我在《中国丝绸》活动中用观察法移情训练,让孩子亲自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演一演,充分感受中华丝绸的优秀特点。
一、适性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适性教育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思想,提倡以人为本。其在实施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学生的个性、人格、兴趣和能力多方面的因素。因此,适性教育必须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一是顺应天性。教育的一个重大任务,就是顺应学生的天性,帮助他们把自身的潜能发挥到极致,让他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在精神上更加自由快活地发展。
二是启迪灵性。人吮吸自然的精华,并将其融入自身的创造性里,灵性便产生了。教育无法培养灵性,却是一项可以启迪灵性的艺术。我们要给予学生更多自由发展的条件与机会,而不是用过多的教条和权威扼杀他们的灵性。
三是发展个性。个性即一个人的精神属性中区别于他人的独特性。个性化教育,就是尊重、鼓励和发展个体独特性和优势的教育。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使学生潜在的个性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
四是完善人性。人性指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和理性。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是否具有向善、行善、扬善的人性,直接关系着他的思想定位、社会价值和人生走向。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培养健康的人性,用人性善的光辉照亮理想、温暖生活、美化社会。
“顺应天性”是教育的方式与艺术,“启迪灵性、发展个性、完善人性”是教育的目标与指向,是否科学地顺应,必将决定目标能否实现。因此,教育者为了达成育人目标,必须研究顺应的手段与途径。而“启迪灵性、发展个性、完善人性”的目标也有着各自的重点,有着不同层次的追求,在教育工作中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去实施。我们希望通过恰当的教育途径,采取合适的教育方式,把每个具有烂漫“天性”的自然人都培养成为既有灵性又富个性,还能行德扬善具有健全“人性”的社会人。
二、适性教育的初步实践
1.文化立校——营造适性教育氛围
一所好的学校应该有着良好的教育环境,环境是一本无声的书,是一幅流淌的画,它能感染和熏陶学生。因此,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和育人环境就显得相当重要。如学校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精心设计体育场所、食堂、过道以及心理咨询活动室;在校门口安置一个叫做“爱的港湾”的候车亭,给等待家长的学生提供遮风挡雨的温馨场所;学校为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在校园内建设“闲趣园”、“野趣林”和“小小气象站”,用人物、动物雕塑和学生书画作品设置学生喜欢的情境。学校要努力让一切教育都在“润物细无声”中悄然实现,让所有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学校通过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管理,努力营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校园环境,让全校师生能够心情愉快地工作、学习。如通过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书画摄影作品展等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素养;积极创造师生阅读的良好条件,努力打造“书香校园”;加强学生饮食、交通等方面的安全管理,建设平安校园;坚持以德治校、以德治教、以德育人、以德树人,努力做到全员育人。
在“适性教育”理念指导下,学校进一步强化内涵建设,努力将校园建成了一个温馨家园、生态公园、文化乐园。当然,正如荷兰文化学家皮尔森所说的那样:“文化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文化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文化建设是一个潜移默化、由外而内的恒久过程。因此,学校管理层要以开放的胸襟,学习先进的理念和模式,进行整合创新,为构建理想的校园文化而不断努力。
2.德育强校——追求适性教育效益
新形势下,学校面临着巨大压力,也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如何才能提高学校管理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在积极适应教育改革新形势的前提下,学校管理必须以德育为先。学校高度尊重学生,尊重他们作为一个人的存在。这种尊重,是适性德育的本质和基本原则。它的关键是真正全面地了解学生,理解和尊重每一位学生。在此基础上,发扬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特性和创造性,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激发他们的理性,使其形成内在的道德认知和自觉的道德行为。
学生如果能形成良好的教养并像学校尊重他们一样尊重他人,我们的德育工作便获得了成功。所以,学校德育工作要紧扣人性教育,重视学生的道德自律和道德自觉。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学生管理,制定并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大力开展自我教育。以生命教育为主题举办系列教育活动,进一步探索最适合的教育模式,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实践证明,一切的教育,只有让受教育者去体验,才能产生最佳的教育效果。所以,学校的德育工作要以体验教育为主渠道。以交通安全教育为例,学校町在校园内设置斑马线、红绿灯等常见交通标志,班队课上由教师带着学生在安全情景下感受十字路口现场,教他们识别那些交通标志的意义,了解红绿灯的作用,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
3.强师兴校——培养适性教育师资
教育需要现代化的设施设备,需要现代化的管理,更需要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方法的教师。加强教学研究是促进教师业务素质提升最为有效的途径,教师只有在理论指导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研究,不断探究教育规律,才能使教育水平发生质变,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思想和风格。学校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以“课堂观察”为形式推行“三关”培养制度,即新教师“入格关”培养、青年教师“升格关”培养、骨干教师“风格关”培养。把科研与教师的发展联系起来,以科研促进教师的发展,积极组织和鼓励教师参与市校两级课题研究。学校紧紧围绕“向第一次教学要质量”的主题,以举办“有效教学研究节”为形式,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通过听课、说课、研讨课、示范课、汇报课等形式,引导青年教师从课堂结构、设计思路到教学风格进行创造性学习与改革,体现自己的特色。为了加快骨干教师的培养,学校根据现有师资情况结合特色教育组成校级学科中心组,由市级学科带头人引领,通过学科沙龙、观摩名师录像、外出考察以及公开研讨等活动让所有骨干教师尽快提升课堂教学艺术,从而在教研组活动中更好带动其他教师的成长,以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
为了减轻教师的负担,形成和谐、融洽、民主的校园生活环境,学校着力优化校园的人际环境,开展各类特色娱乐健身项目;深入开展谈心活动、开通校长热线,了解教师的心声,鼓励他们谈看法、提意见;为教师订阅各种教育刊物,购买教育系列书籍,组织开展“与智者对话,与名著同行”的读书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近几年,学校遵循教育规律,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努力营造愉悦和谐的校园环境,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在艺术、体育、诗歌教育和交通安全教育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走出了“适性教育”特色之路。学校被授予“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科技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培养足球后备人才重点学校”和“江苏省交通教育先进学校”等荣誉,连续三次获得“吴江市AAA级特色学校”。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教育是一条没有终点的路,教育者永远行进在现实与理想的路上。满怀希望的平望实验小学希望通过内涵建设打造“适性教育”品牌,以全新的视角塑造一片基础教育的新天地,在多维发展、和谐发展的道路上,从容稳健地走向未来。
作者单位 江苏省吴江市平望实验小学
【性教育】推荐阅读:
纯洁性教育党性分析材料07-22
家庭教育论文:家庭之父性教育探究07-10
保先性教育心得体会10-29
朋辈教育在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中的应用11-13
纯洁性教育第一阶段工作小结09-17
安全教育法纪教育案例06-09
教师 教育故事 教育札记09-27
保持共产党员纯洁性教育的心得体会11-02
教育的精彩在用心教育07-28
中公教育教育学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