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法庭实践总结

2024-05-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模拟法庭实践总结(精选8篇)

模拟法庭实践总结 篇1

根据电大对法学本科毕业生法律实践的要求,我们法学本科班二十几位同学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在我们同学的密切配合中,我们举办模拟法庭实践活动,这次模拟法庭实践活动,“审理”的是一个“离婚案”。我们“依法”组成了“模拟法庭”。由陈某担任审判长,刘某担任审判员,万某担任审判员,薛某担任书记员,黄担任原告,王某担任被告,董某担任原告律师,张某担任被告律师,其他同学担任旁听。首先是书记员宣布法庭纪录;然后是审判长宣布开庭,公布原告被告,以及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法庭调查;原告被告进行法庭辩论;法庭调解;审议庭评议;公布判决等程序。此案由于事实清楚,证据比较充分,经过了一个多小时较激烈的辩论,审议庭审议后,法庭作出了判决,此次的模拟法庭到此结束。通过这次活动,加深了对有关法律知识和我国司法实践的了解,法学思维和业务技能的得到基本训练,对所学课程的掌握程度以及专业知识水平认识和观察社会的能力进行了自我检测,用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与创新意识有所提高,认识、理解了法庭庭审的程序;实践活动是学习方法的转变,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应能力的重要举措;我还认识到此次模拟法庭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我今后工作学习的影响等。下面就这次模拟法庭活动谈谈我个人看法。

一 法庭庭审程序合法,执法严谨

1、开庭前三日,法庭送达了原告人及被告人传票,这个过程让当事人有所准备:请律师,找证据,组织法庭辩论等。

2、法庭庭审庄重严肃,开庭之前书记员宣布十条法庭纪律。.未经法庭允许,不准录音、录像和摄像;不准鼓掌、喧哗、哄闹;不准携带武器进入法庭,不准吸烟和随地吐痰,在法庭审理期间,关闭移动通信工具等。

3、充分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承担诉讼义务,尊重人格,无论原告、被告,都要做到法律向前,人人平等。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当事人享有以下诉讼权利:.对合议庭组成人员、书记员有申请回避的权利;由举证、质证的权利;原告又申请撤诉的权利,被告有承认原告的诉讼请求的反驳原告请求的权利;对双方争议的事实和法律关系,有相互辨认的权利;经法庭允许,双方当事人有权向证人,鉴定人发问的权利;双方当事人有请求法院调解的权利。民事诉讼当事人应承担以下诉讼义务: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举证的责任;应如实陈述案件事实和理由;应自觉遵守法庭纪律;对发生法庭效力的判决.裁定和调解协议必须自觉履行。

4、法庭庭审人性化,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见。

本次模拟法庭是一件离婚案,在庭审过程中,先让原告陈述事实和理由以及请求事项,再让被告针对原告的陈述及请求事项进行答辩,然后是双方对主要事实进行举证辩论,在这些过程中都体现了尊重当事人的意见,由于本案当事人双方都同意离婚,只在财产分割和孩子由谁抚养、抚养费、学费和医疗费上有分歧,在双方各自阐述自己的理由后,最终也基本达成了一致意见。另外,法庭还尊重当事人意见没有进行法庭调解。

5、庭审程序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执行: 庭审准备,审前书记员宣读了法庭纪律,询问了当事人是否在三天前收到法庭传票;公布开庭,由审判长一声槌响,宣布开庭;庭审调

查,由原告陈述事实及请求,被告答辩;法庭答辩,由双方当事人辩论、举证;法庭调解,本案由于当事人意见不统一,故放弃调解;合议庭评议,由审判长、审判员就案情缘由做出审判结果;公布判决,把合议结果公之于众。

二 模拟法庭是学习方法的一大转变,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应能力的重要举措

模拟法庭在教学模式上更加开放灵活,不像书本上的知识那样枯燥无味,它提高了同学们学习的兴趣,积极参加到模拟法庭这个实践活动中来,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在实际中起了指导作用。“模拟法庭”是法律实践的重要内容,以前我们主要是依靠自己学习为主、老师指导为辅,在学习中很难结合实际生活思考问题。而“模拟法庭”就给我们提供了非常难得的法律实践机会。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和同学们一起扮演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公诉人以及原告、被告、辩护人、法定代理人,完全按照正规的法庭诉讼程序“开庭审理”,我们从案件材料入手,经历了分析实事情况、找出有关的法律文书、寻找适用的法律规范、形成自己的辩护或代理意见、书写有关的法律文书、出庭辩护等全部环节,这种亲身经历使我们能够了解案件进展的全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把握案件的进程和结局,同时在模拟法庭的训练过程中,我们作为当事人的律师、检察官或法官,成为案件的当事人或参与人,因而必须考虑所处的角色的利益,设身处地地分析案件,全力以赴地争取最佳结果,使自己由静态的接受知识转向动态的思考分析,由理论分析进而投入到评判审理的实践之中,这些都不能在书本上学到。

模拟法庭让原来的照本宣科转化为虚拟现实,把学到的法律知识运用在模拟法庭中。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两年来,我们学了《民法》、《刑法》、《婚姻法》、《民事诉讼法》等法律法规,都在模拟法庭上得到了很好的检验。让我充分认识到不单要重视理论知识,还要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实际问题要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人性化地实际解决。

三 模拟法庭中存在的问题

此次模拟法庭比较成功,但我个人认为还有不足之处:

1、庭审准备不够充分。部分证据不够充分,如被告出示给其母亲11000元的借条,缺乏鉴定,离婚财产分割的法律适用条款不够清晰等。

2、在庭审调查阶段,直接由原告陈述事实,理由及请求事项;被告针对原告的陈述作出辩论,及原告被告后来做的法庭答辩都忽略了原告和被告律师的作用,好像原告,被告都比律师还懂法。

3、在辩论阶段,在本案中离婚是双方都同意的事情,所以争议的焦点是财产分割和孩子的抚养问题,但是在法庭上没有做太多的辩论,缺乏真实性。

4、我认为本案应该设计法庭调解,因为是“模拟”,所以“设计”成被告不同意调解,我认为这样设计不妥,缺少让同学们体验法庭调解这一过程。

四 开展模拟法庭对今后的工作、学习产生的影响

1、参加庭审活动,使我对庭审程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知道了什么时候该陈述事实;什么时候该双方辩论;还了解到怎样举证;以及“谁主张、谁举证”的一般规则分配举证责任;以及怎样依法判决;怎样作好记录等。

2、实践出真知。通过本次模拟法庭庭审活动,检验了我们两年来的所学的知识,使我认识到光有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只有多参加实践活动,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更好地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3、两年的学习生活的确太少。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认识到自己学到的知识太少,各门知识都是只是学了点皮毛,要想在今后有所成就,就要“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充实自己,不但要在书中学习,还要在生活、实践中磨练自己。

4、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做到学有所用。

用学到的知识帮助身边的人,教育他们要如何遵纪守法,做一个好公民,对触犯法律的人要绳之以法,维护法律尊严,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社会。

五 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法制教育

此次“模拟法庭”审理的案件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事人不懂法、不知法、法律意识淡薄。我国现在犯罪还很多,我国的普法宣传还没能深入到千家万户,普通老百姓特别是未成年人和失学社会青年的法律意识还相当淡薄,未成年人犯罪和失学社会青年犯罪相当高。因此,要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就必须在人民群众中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法制教育,特别是加强对未成年人和失学社会青年的法制教育,引导他们学法、懂法、守法,使群众学会用法律的手段解决问题,认识到法律不仅是惩恶扬善的正义之剑,还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让每个公民都自觉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用法律武器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纠纷。

模拟法庭实践总结 篇2

1 高校模拟法庭实践教学的开展

模拟法庭, 指通过精选典型案例, 组织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 (如原告、被告、公诉人、律师、审判人员、证人等) , 仔细研读案例, 广泛收集法律依据, 反复推敲法庭用语, 进行法律推理, 全面、完整地模拟法院庭审程序, 使学生在“假戏真做”的过程中从不同角度体验对法律的理解和应用。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我国高等法学院校 (系) 共有500多所, 开展模拟法庭实践教学已成为大家共同的选择。

1.1 开展过程

1.1.1 确定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制定实践教学规划、规章制度, 把握实践教学环节的全局;指导精选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解答疑难问题, 鼓励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完成“认识——实践——再认识”的飞跃。实践教学对师资的要求甚高, 除要求具有系统的法学理论知识外, 还应具有一定的法律实务操作能力或办案的实践经验。

1.1.2 精选典型案例。

选择的案例适当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模拟法庭实践教学的过程和效果。选用的案例应明确、典型, 有一定的可辩性。可从法院、律师事务所等单位收集、借阅已审结的案例;不过, 指导教师提供案件材料时, 仅确定案件目标和各方当事人信息, 案件进展、最终结果则都由学生把握。当然, 案情不宜太复杂、争议太大, 否则庭审过程可能难以控制, 影响教学效果。

1.1.3 划分小组、择定角色。

根据选定的案情组成原告组、被告组、审判组、诉讼参与人组等, 将所有学生分入各组, 由各组在充分讨论案情的基础上推荐参加模拟庭审的学生, 参加的学生应专业知识扎实、心理素质稳定、有一定的言语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1]学生可以寻求指导教师、法务部门工作人员的一般性指导, 融入所扮演的角色。

1.1.4 准备诉讼材料。

参加的学生通过收集证据、探知法律事实, 根据各自的角色形成角色意见, 撰写各自的法庭文件, 包括起诉书、公诉书、答辩状、代理词、辩护词、审判书、结案总结等等, 自行设计出庭策略。正式庭审前, 学生可进行多次预演, “真刀真枪”地体验庭审过程;指导教师可统一安排学生观看法庭资料片, 熟悉法庭的审理程序;指导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法言法语的应用。

1.1.5 正式模拟庭审。

该过程应当力求真实、与现实的司法实践相一致。在硬件配置方面, 也应营造真实场景、庄严氛围, 或建设专门的模拟法庭场所, 或利用教室、会议室、学生活动场馆等场地, 按照司法审判庭的布置要求和标准来配备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所需器材、物品, 如相关服装、徽章、设施均要求专业, 条件许可的话, 还应具有一些先进设备如电脑、投影仪、录放机等。

1.1.6 审后分析、总结。

庭审结束后, 指导教师要对模拟庭审的整个过程和各个角色的表现进行评议, 对案件中所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相关讲解, 使学生明确、巩固相关认识;保存相关资料, 以供以后教学参考。所有学生对教学过程应认真分析、如实评价、总结心得, 并撰写实习报告。

1.2 特点

根据笔者多年来的指导体会, 结合各兄弟院校的相关做法, 笔者认为, 模拟法庭实践教学的开展有以下的特点:

1.2.1 实践教学过程被淡化, 指导教师积极性不高。

模拟法庭实践教学内容一般被列入现有的程序法教学计划课时内, 不被设为独立的课程, 不单独设立学分, 不计入工作量, 而高校对理论型教师从事实践教学并无相应的培训激励机制, 指导教师往往积极性不足。

1.2.2 学生参与度不高, 积极性不高。

模拟法庭实践教学要求学生应具有一定的实体法、程序法知识及技能, 而程序法大多在大学二年级才开始学习;而大四学生囿于找工作、写毕业论文、考研等压力, 往往无暇参与;而且模拟庭审耗时颇多、次数有限、角色有限, 不能保证学生都有机会参与, 也不能给予学生更多练习的机会, 大部分学生的参与热情并不高。[2]

1.2.3 表演性质明显, 学生无从提高职业素养。

为了保证教学效果, 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所选用的一般都是理论上比较典型、法律应用结论并无太多争议的案例, 指导老师也往往要求学生在事前进行大量针对性的准备, 这样一来, 模拟庭审之时也不过是将已背好的台词再现。由于缺乏真实庭审中的临场发挥环境, 无从唤起学生积极、主动思考, 学生也就无从提高法律职业素养。

1.2.4 管理欠规范, 教学评价体系欠合理。

目前, 大多数高校的模拟法庭实践教学并无规范的配套辅导教材、无专门的案例库, 指导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指导、案例的选用具有较大的随机性、任意性;仍然沿用单一的理论教学评价体系, 指导教师仍以学习报告为主要评价对象, 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间的相互评价, 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动手能力的评价, 忽视了实践教学的自身特点。

2 高校模拟法庭实践教学的完善

模拟法庭实践教学在英美法系国家备受重视和推广, 但被“引渡”到我国高校法学教育过程中, 虽说经过多年的改革、探索, 模拟法庭以其直观性、逼真性、实用性等特点对培养我国法学学生的职业技能和法律素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呈现出了上述影响教学效果的特点。笔者认为, 为了充分发挥模拟法庭的积极教学效果, 作为每一位法学教育工作者, 都应认真思考相应的完善对策。

2.1 科学定位, 明确教学目标。

不同阶段的教育目标, 决定了教育方法的不同。我国法学教育应分为两大阶段, 前一阶段为通识理论教育, 注重对法学基本理论体系、法学理念和相关学科知识的认知;后一阶段为职业教育, 注重对法律思维能力、职业道德、职业技巧等的训练。忽视理论、没有理论的法学教育会造成法学界的浮躁、世俗, 而忽视实践、没有实践的法学教育严重脱离现实而显得苍白无力。法律职业者不仅要有足够的理论知识, 还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当然, 丰富的实践经验不可能全部从法学教育阶段获得, 法学教育培养的应是实践能力而不是实践经验。因此, 在法学教育过程中, 尤其是后一阶段, 要多角度多层次地安排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 培养学生使之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 又具有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冲破制约, 合理设置课程。

一般情况下, 受传统法学教育体制的制约, 高校在制定法学学生培养目标时均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法学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 设置的课程普遍繁重。而针对法学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与法律职业所要求的能力之间的差距越来越明显的事实, 我国高校的法学教育是否应该为法学毕业生的工作出路作些准备, 对目前的课程设置作些改革?回答应该是肯定的。我们要勇于打破传统教育体制的束缚, 改变目前法学专业课程设置以部门法为标准划分、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 将模拟法庭设置为一门独立的实践教学课程, 加大实践教学在课程设置上的比重。各法学院系可根据自身特点和学校定位, 将模拟法庭课程的性质定为必修课 (如北方工业大学) 或者选修课 (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 列入教学计划, 提升相应的学分, 从而使之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并相互促进。[3]

2.3 树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 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指导教师的积极性。

应贯彻“以学生为本”、师生地位平等的思想。学生是实践教学的主体, 教师只是实践教学的“导演”, 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教师应鼓励学生良性个性的培养, 并对有创新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进行一定的奖励;校方应增加资金投入, 配备、改善实践设施, 保障学生都有足够的实践机会。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鼓励教师参加法律实务工作、积累办案经验;划拨一定的经费, 聘任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又热爱教育事业的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工作者作为高校兼职教师, 充实指导教师队伍;[4]将实践教学交计入教师教学工作量, 适当提高工作量计算标准, 并针对教师的实践教学改革情况, 设立一定的奖励基金, 建立相应的实践教学激励机制。

2.4 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明确评价标准、避免流于形式。

对指导教师的评价要从其在模拟法庭实践教学中的课程准备、教学效果、现实意义等因素着手。[8]而对学生的考核, 要改革以学习报告为主要评价对象的传统做法, 要考虑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参加实践教学活动的具体情况等都纳入评价标准;评价主体包括指导教师、被评价学生自己、其他同学等, 尤其要强调学生自我评价、学生间相互评价的重要性。

2.5 为实现模拟庭审由表演型向实战型的转变, 应充分发挥模拟庭审的训练作用, 为学生自主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创造“真实”环境, 变“要他学”为“他要学”。

开庭前, 关于庭审中的陈述意见、辩护意见以及案件的判决结果等环节都处于未知状态, 仅确定案件目标和各方当事人信息。[5]而为避免指导教师对教学过程指导的随机性、案例选用的任意性, 应规范实践教学具体环节、操作模式, 充实、优化教学内容;完善配套教材、辅导材料;建设案例库, 明确案例选择标准, 收集典型性、可操作性案例。

综上, 我国高校应科学定位、加大投入、加强管理, 充分发挥模拟法庭实践教学的积极作用, 为社会培养出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法律人才。

参考文献

[1]姚建涛, 杜庆贵.关于模拟法庭教学的若干问题[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6, (3) .

[2]邓建民.论法学实践教学形式的完善和更新[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6, (10) .

[3]于晓丽, 高云鹏.“模拟法庭”课程设置分析[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8, (4) .

[4]张磊, 刘阳.法学教学中实践技能训练之我见[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9) .

模拟法庭实践总结 篇3

关键词:模拟法庭;实践;能力;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360-01

一、模拟法庭教学的现状

随着我国法学教育的发展,在教学方法上已经从偏重于对法学理论、法律概念和法律条文的课堂讲解转向各种实践性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法律诊所教学法、模拟法庭教学法、法律咨询教学法、专业实习教学法等等。其中,在近几年的法学教学改革中,模拟法庭教学法因其显著的实效性受到了各高等法学院校的青睐。然而,法学界对模拟法庭教学的理论研究远不能适应实践的发展,不能给予模拟法庭以强有力的推动和支持,当前模拟法庭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

1、模拟法庭教学未形成制度化规范,没有一套系统科学的操作规范和程序指导;2、模拟法庭虽然在多数高校作为课程开设,但在实际运行中缺乏系统的教材;3、模拟庭审活动由于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得模拟庭审活动偏重于表演,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未能充分体现出来;4、对模拟法庭教学缺少系统的研究与探讨,阻碍了模拟法庭实践教学功效的发挥,从而严重制约了模拟法庭教学的发展。

二、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的体系

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既要考虑学生能力培养的渐进性,又要考虑教学方式、教学组织的妥当性;既要有专门的教学人员,又要形成规范的教学团队;既要重视模拟法庭教学的质量提升,又要重视模拟法庭教学的量化考核标准建立。因此,模拟法庭教学模式的创新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性建设。

1、构建法学专业学生执业能力形成体系

学生执业能力的培养应当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模拟法庭在教学中的引入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模拟法庭课程教学,而是应当以模拟法庭教学为核心按照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程度分阶段的培养学生的法律执业能力。具体设计如下:

(1)法学专业实践导入教学。①实施对象:法学专业大一学生。②实施方法:方法一:由高年级同学演示民事案件、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的庭审活动或播放模拟庭审录像,由大一学生观摩模拟庭审活动,教师引导大一学生围绕案例就实体法和程序法提出问题,由高年级学生解答,教师补充解答;方法二:选取部分低年级学生演练模拟庭审剧本,感知各类案件的庭审程序,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庭审中涉及到的相关问题。(3)目的:激发低年级学生的法学专业实践兴趣,引导学生从大一开始设计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和方向。

(2)口才、思辨能力培养。①实施对象:四个年级的法学专业学生。②实施方式:方法一:在低年级开设司法口才训练课程,设计课时为每周2课时,通过课堂教学进行规范化的培训;方法二:组织学生开展演讲、辩论、社会热点问题等法律研讨活动。③目的: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辨能力、法律知识的运用能力,为综合模拟法庭的开展奠定基础。

(3)案例讨论。①实施对象:大三、大四高年级同学。②实施方式:方法一:在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由主讲教师运用;方法二:组织大三大四的高年级同学开展社会重大案件的法律研讨活动;③目的:培养学生的案例分析能力、法律知识运用能力。

(4)综合模拟法庭。①实施对象:大三、大四高年級同学;②实施方式;方法一:开设模拟法庭课程教学,通过模拟法庭课程对学生的法律执业能力进行规范化训练;方法二: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组织第二课堂中的模拟法庭活动,通过大量课外活动增加学生参与模拟审判的机会,增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目的:培养学生的法律执业素质和职业素养。

2、构建模拟法庭教学指导程序

作为一种实践教学手段,模拟法庭的运行和具体效果取决于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程序,否则模拟法庭很可能限于纯粹的表演而无法落到法律执业能力培养的实处。因此对模拟法庭的教学指导程序必须作出设计,具体设计如下:

(1)编制模拟法庭程序指导的基础资料。①收集整理各类司法文书范本。②收集整理三大诉讼法的模拟法庭庭审录像光盘;三大诉讼的庭审程序指导文本。

(2)编制学生模拟法庭活动指导手册。①庭审程序的分组、角色安排;②教学案例分析的课堂控制与指导;③法律文书制作的要求;④庭审抗辩焦点的归纳与提炼;⑤举证质证的教学方法;⑥庭审程序的教学方法。

(3)收集典型案例,并按照民事案件、刑事案件、行政案件编制难易适中的模拟法庭教学案例库;教学案例库资料应当包括案情简介、本案相关证据、本案在教学中的主要教学要点的讲解。

3、组建专门的模拟法庭教学团队

由于模拟法庭的综合性比较强,单纯由个别教师来进行指导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此构建专门的模拟法庭指导团队显得尤为必要。具体设计如下:

(1)构建实体法与程序法课程交叉教学的新教学模式,将各门专业课教师整合进模拟法庭指导团队,为此教学安排上应当进行必要的变动,一方面应当改变原有教学计划,安排实践教学的教学时数;另一方面应当跳出传统课堂教学地点的限制,为了保证模拟法庭的开展,允许教师适当调整教学时间、教学地点(在模拟法庭实验室开展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模拟庭审)。

(2)引入公安、检察院、法院以及律师等实务界人员参与模拟法庭教学,通过实务界教学人员的参与,增强模拟法庭教学中的实务性,使学生接触更多真实的案例,感知更多实务的具体操作方法,并且实务人员在教学中的参与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和学习机会。

参考文献:

[1] 温新宇,李亚茹,王天平,,邢斌.论高校开放式模拟法庭实践课程体系之建立[J].南方论坛,2013(8)

模拟法庭实践心得11 篇4

按照电大法学本科法律实践的要求,为了更深入地学习法学这一专业,在模拟法庭老师的指导下以及各位同学的努力学习下,我们组以模拟法庭的方式进行了一次法律实践,在这次模拟实践中,我扮演的是被告代理人的角色,此案事实较为清楚,不过我们没有任何一个人把它当作是一个简单的案件来看待,大家都很认真,积极地在尽力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时间飞快的流逝,一个小时过去了,最后,法庭宣布由合议庭合议产生的判决书,模拟法庭的庭审就此划上了句号,这时我才意识到我们不过是在模拟法庭而已,整个模拟法庭的程序合法、执法严谨,是一次成功的法律实践活动。从庭前准备到庭审结束,整个实践过程学到了教科书上许多没有的知识,为此,我总结下此模拟法庭的心得体会。

一、庭审的准备阶段。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有的同学对该阶段的部分程序理解不够,在部分细节上拿捏不到位,显得庭审程序有些脱节或者气氛不够好。但经过指导教师的演练和指导,都能及时纠正。

二、法庭辩论阶段。由于案件条款明确,案情属实,所以争议

不大。不过在双方进行辩论的时候,语气有些低落,为维护国家的法律尊严而各执一词的激烈争辩,反而有点讲和的味道,让整个庭审过程中最为激烈、振奋人心的一幕变成了一场调解会,没有把握好庭审的节奏感,也没有完全进入状态中。通过实践,我们增强了运用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

刍议模拟法庭实践教学 篇5

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是目前国内各大高校的法学院系进行法学教育、科研的教学模式.它弥补了传统法学教育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锻炼的缺陷,符合应用型法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从本质上说,这种实践教学方式受现实诸多条件的`钳制对法律实训、培训的价值是有限的.

作 者:张斌  作者单位:周口师范学院,河南周口,466000 刊 名:科教导刊 英文刊名:THE GUIDE OF SCIENCE & EDUC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42 关键词:法学   模拟法庭   建议  

模拟法庭个人总结 篇6

进入大学这近三年的时间里,我们对法学已经有了一个系统的学习,法学的基础理论素养也已基本形成,但是距离法律实践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甚至可以说是理论与实际脱节。大三的第二学期末,按照河科大法学本科法律实践的要求,为了更深入的学习法学这一专业,做到法学理论与法学实践相结合,我们以模拟法庭的形式进行了一次法律实践。

这次模拟法庭,我们以张磊故意伤害一案作为案例,我们运用这近三年来学过的有关知识具体的制定了法庭实施计划,认真做了庭审前的准备工作,进行了细致的人员分工和会场的布置。为使得整个模拟法庭的程序合法、执法严

谨,保证法庭审理的庄严神圣,在正式饰演前我们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演练。值得欣慰的是,我们的模拟法庭实践得很好,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法律实践。通过这次实践,我们增强了运用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思想上提高了创新意识。另外,在这次模拟法庭实践中,非常荣幸的是我扮演了辩护人的角色,这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难忘的经历,它让我真实的体验到了辩护人的风采,这对我来说是我走进法律实践的一次预演,我竟会永远记得这次经历的。

在这次模拟法庭中,作为辩护人的我主要谈谈以下的几点体会:

首先,作为辩护人应该抓住案件争议的焦点,对争议的焦点作出有利于我方的辩护。在我们这次模拟法庭的案例中,张磊故意伤害一案的争议焦点主要是张磊的年龄问题。本案当中被害人右眼失明,构成轻伤,如果法院认定张磊年满十六周岁的话,那么张磊就构成了

故意伤害罪。如果张磊未满十六周岁,根据《刑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张磊就不构成犯罪了。因为《刑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年满十四未满十六周岁的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的才负刑事责任,很明显构成轻伤的故意伤害,未满十六周岁的人是不负刑事责任的。所以,如果我做无罪辩护的,就必须证明我的当事人未满十六周岁,本案的争议就自然而然的应围绕被告人的年龄问题而展开。作为辩护人的我必须明确本案的争议焦点,如果我不能抓住这一点的话,而是把精力放在无关紧要的问题上,那么必定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俗话说“用刀用在刀刃上”,作为辩护人分析问题更也应到做到这一点。

其次,作为辩护人我体会到了有利证据的重要作用。“以事实为依据”是我国司法审判的重要原则,认定某个事实,需要证据,证据是整个诉讼活动的基础和核心,我们甚至可以说证据诉讼结果,这在刑事诉讼中尤为明显。在刑事诉讼

中,一个合法有效而有力的证据很可能就决定一个人的有罪与否,甚至是生命的保留与否。在这次模拟法庭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证据的重要性,为证明我的当事人有罪,公诉人费尽心思的找了一系列的证据来证明我的当事人的主观恶性以及伤害被害人的事实,如果证据不重要的话,公诉人也就不会费那么大的劲来找一系列的证据了。作为辩护人自然也应更加重视对被告人有利证据的运用,在张磊故意伤害一案中,对被告人有利的证据主要就是张磊的户籍证明。在掌握了这一证据时,并不能如释重负,因为公诉人也出示了医院的出生证明和工作日记,这对张磊的年龄问题的认定自然有不可小觑的证明作用。这就需要向法官证明谁提供的证据更应该被采纳,为了达到这一点,辩护人就应当对证据的证明力问题了如指掌,并运用相关的法律规定来说服法官。在本案中,作为辩护人的我就是利用《民通意见》第一条的规定,来证明关于张磊的年龄

问题的认定,户籍证明的证明力高于医院出具的出生证明的证明力。所以说掌握对被告人的也有利的证据,并合理的运用,充分发挥证据的重要作用对辩护人来说至关重要的。

最后,在这次模拟法庭中,我体会到作为辩护人掌握辩护技巧也是很重要的。虽然大家常说“事实胜于雄辩”,但是作为辩护人必须知道事实自己并不会说话,如果只需要事实就能解决案件的话,那么还要辩护人做什么呢?事实是处理案件的依据,但是更需要雄辩来辨析事实,作出对当事人有利的证明。辩护人在辩论时应当注意辩论切题、抓住要害,做到主题明确、论点集中、言简意赅,在发表言论时应当注意语言清晰、快慢适宜,语言柔和,切记趾高气昂、态度生硬,在谈论到实质性问题时要坚持原则、据理力辩,注意身为法律人应该具备的稳重的心理和语言上的气势。在这次实践中我真实的体会到了作为辩护人的辩论风采,有的放矢的辩论表现

出法律人敏捷的思维,语言的恰当运用调节了枯燥无味的生活,语调的变换又为法庭辩论增加了几分魅力。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幽默语言的闪现,也为法庭辩论增加了一个亮点。

这次的模拟法庭实践,除了学习到了一些知识外,我还收获了一段美丽的回忆,散发着汗水的味道,飘荡着童真般的欢笑,还有孩子般的打闹。在这两周的时间里,为了做好这个模拟法庭的法律实践,我和我的同伴们协同共进,朝着一个目标努力着,流下了共同的汗水,我们也曾为不能达成一致的意见而争论着,像孩子一样,有时还会忍不住把吵架的气势拿出来,管他淑女不淑女,和他们争个面红耳赤的。现在转过头来想想,总会忍不住的笑笑,有时见了他们还会拿出来取笑一番。这段经历我想我们都会珍藏在心底的,偶尔拿出来在阳光下晒晒,品味里面的点点滴滴。

台实习的第一天。实习,虽然不是真正的工作,但却是我工作生涯的一个起点,也是从学生过渡到工作人士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必经阶段。刚进入酒店的第一天,一切都很陌生,也很新鲜。一张张陌生的面孔,不认识但是都面带微笑很友善。有一位热心的同事,带着我逛这逛那,带我参观了一下公司的整体结构和各个部门,还给我介绍了几个同事给我认识。一周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在这一周里,我尽量让自己更快地去适应环境,更快地融入这个大集体中,因为只有和上司、同事都处理好关系,才能有利于自己工作的展开。

经过将近三年的本科学习,我们对法学已经有了一个系统的认知,法学基础理论素养也已基本形成,但是距离法律实践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甚至可以说是理论与实际相脱节。这次模拟法庭的举办,为增强我们的实践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平台,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方法和方向都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参与者与旁观者的体会永远是不同的,旁观者能看到别人的不足,参与者却能从

身心两方面去感受和发现自己。经过此番演练,我感触颇多,受益匪浅。

本次模拟法庭,我们以晋江康亚鞋业有限公司诉大众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泉州中心支公司财产保险合同纠纷一案为例,运用所学过的相关知识具体地制定了法庭实施计划,认真做了庭前准备工作,进行了细致的人员分工和会场布置。为使得整个模拟法庭的程序合法、执法严谨,保证法庭审理的庄严神圣,在正式开庭前我们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排练和演习。

总的来说,我们这次实践是比较成功的。通过实践,我们加深了对有关法律知识的掌握和对我国司法制度的了解,运用法学理论和法律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思想上增强了创新意识。此外,非常荣幸的是我扮演了人民陪审员的角色,担任了合议庭的组成人员之一,这对我来说是一次十分难忘的经历,它让我真切地体验到了坐在审判席上的风采,极大地激起了我

学习法学的热情,我必定会永远记住这段经历。

下面就这次模拟法庭活动谈谈我个人的总结和看法:

首先,作为人民陪审员,在整个庭审过程中需要我表述的内容是不多的,所发挥的作用也比较有限,但我还是全身心投入到了自己的角色当中,静静地聆听、观察、思考,感知着整个民事案件审理的程序和意义。由于我负责本次模拟法庭中所涉及的包括《立案审批表》、《举证通知书》、《开庭通知书》、《传票》等在内的相当一部分法律文书的写作,并在此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和信息,对法律文书的格式和内容都有了深刻的记忆,写作水平也有了较大的突破和提高,这点是值得欣慰的。

其次,我深切地体会到了“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基本原则的重要性。它要求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必须查明案件的客观事实以及当事人之间真实的法律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严格按

照法律规定办事,把法律作为处理案件的唯一标准和尺度。而要想查明案件事实,就要求证据必须是全面的,既要有原告一方提供的,又要听取被告一方的,必要的时候人民法院还可以依职权主动调查,然后全面分析,综合判断,务求抽丝剥茧,还事件以本来的面目。此外,它还意味着案件在审理程序上也必须严格依照相关程序法的规定办理,不允许任何阶段的颠倒和超越,否则就是违法。

再次,我觉得律师在诉讼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最终的纠纷解决方式,民事诉讼直接关系到当事人权益的实现,而体系庞杂的民事诉讼实体法和程序法却是当事人很难全面掌握的,律师可以在专业上为其提供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作为法律专家,律师同样掌握着运用法律分析案件的技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监督法律的正确实施,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当然,这次模拟法庭还是存在着一

些不足的。比如原告方在举证的时候对其证据证明象的交代不是很明确;双方律师在询问证人的过程中要求其做了过多推论性陈述;审判人员之间的分工稍微有失合理;审判长在归纳争议焦点时有所疏漏等。在不断总结和反省的同时,我会尽量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模拟法庭实践总结 篇7

一、学生法制教育模式的探索创新

2014年4月, 市法院领导提议在市民族中学开展少年模拟法庭活动。我作为市民族中学教师、市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 主动承担起了少年模拟法庭组织、指导者的责任。少年模拟法庭对于民中来说是个新生事物, 拿到案件庭审材料后, 我们面向全校公开招募学生参与少年模拟法庭的表演, 报名参加的学生多数为校团委、学生会的高中学生, 高二 (10) 班的吕才艳同学担任了审判长。同学们每周3个晚上利用下晚修后的一点时间讨论案情、进行排练。排练期间市法院刑二庭的法官两次到场指导, 对学生的语言、表情、动作、现场气氛等方面都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为了进一步了解、熟悉庭审情况, 我组织了参与少年模拟法庭活动的同学到市人民法院观摩了一次庭审。2014年5月26日, 市民族中学第一次少年模拟法庭活动如期举行, 初二年级的1000余名学生观看了模拟法庭表演。市法院提供了警车及庭审所需的一切道具, 林万强等法官到场观看并通过点评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今日儋州》报对活动进行了报道。

市民族中学第二次少年模拟法庭教育活动于2015年4月举行。有了第一次活动的成功经验, 第二次活动的筹备工作就轻松多了。我在我所任教的高一 (9) 班动员学生报名, 组成法制小组, 承担全校的少年模拟法庭表演任务。同学们积极响应, 以韩允生同学为首的活动小组, 明确分工, 认真观看第一次少年模拟法庭的录像, 积极安排排练。为了让学生准确把握庭审现场气氛, 我组织了法制小组的学生到市人民法院参观。同学们观摩了一次庭审并参观了法院的立案大厅、 文化室, 采访了法官并与法官交流。学生都是第一次走进法院大门, 对法院的一切都那么好奇、兴奋。参观法院的过程对学生来说就是一次震慑心灵的法制教育过程。2015年4月20日, 少年模拟法庭教育活动顺利举行, 初二年级1000余名学生观看, 市法院的法官再次到场观看并结合案情现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活动再次取得成功, 《海南日报》、《儋州报》 对活动情况进行了报道。

二、触动心灵的教育

少年模拟法庭教育实践活动, 形式新颖, 真实感强, 它寓法制教育于活动之中, 触动学生的心灵, 给学生以思想震慑, 从而让法制意识、法治敬仰植根于学生心灵深处。

1.表演是一种刻骨铭心的教育。2015年的少年模拟法庭活动, 高一 (9) 班全班同学参与, 除了表演的13位同学外, 其他同学主动当起志愿者, 披上志愿者红绶带维护场内场外秩序, 活动结束后全班同学激动地拉着市法院的法官合影。少年模拟法庭审判长韩允生同学在感言中说:“通过亲身体验庭审过程, 深化了我对法律知识的理解, 使我更加感到法律的神圣。”模拟法庭人民陪审员曾晓倩感言:“通过模拟法庭活动, 使我了解了整个案件的审判过程, 这种知识是在课本上学不到的。……我还感受到了法律的公平公正, 那种庄重、 严肃告诉我们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少年模拟法庭审判长吕才艳在感言中说:“自从参演了少年模拟法庭之后, 我更加感到法律的神圣, 它激起了我对法官和律师这个职业的向往, 高中毕业后, 我想报考法律专业。”对参与少年模拟法庭活动的学生来说一辈子都是刻骨铭心的, 法治敬仰从此植根在他们心中。

2.现场观看触动学生心灵。初中学生的思想、心理都很不成熟不稳定, 一直是学校法制教育对象的重点之重点。两年的少年模拟法庭, 我们都安排初二年级全体学生观看, 每次涉及面都是1000余人。2015年4月20日, 第二次少年模拟法庭活动结束后, 我请初二年级3个班的同学写一写观后感, 以此了解一下学生对少年模拟法庭这种法制教育模式有何看法和感想。学生平时都怕写作文, 我就没作硬性要求, 我只想可能有少数同学写好交上来就可以了。没想到3个班的同学都交给我厚厚的一叠观后感, 大出我的意料。认真阅读学生的观后感, 从学生字里行间的感悟里, 我感受到少年模拟法庭真正触动到学生的心灵, 事实证明这种形式的法制教育是有实效性的, 是事半功倍的, 是足以让我们作为教育者感到欣慰的。初二 (6) 班陈义博同学感言说, “通过观看这次少年模拟法庭, 我体会到无论发生什么事, 我们都要冷静对待, 不可意气用事, 打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不要在做错事犯法后才后悔, 不要在如此洁白的人生中画上那么不光彩的一笔。所以我们要学法知法守法”。初二 (12) 班的郭彩霞同学感言说:“我看了这个少年模拟法庭后, 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真实地看到一个少年受到法律的制裁, 那么严酷, 没有情面可讲的场景。让我更加明白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3.法制教育与综合实践完美结合。少年模拟法庭教育活动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法制教育,

对参与表演的同学来说这种教育模式不是被动接受, 而是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究, 所以学生的法律知识学得深刻, 法制意识植入心中.同时, 这种教育模式也是学生的一种综合实践活动, 在法律知识学习中也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学生在排练、表演中增进友谊、提高了组织能力。吕才艳同学感言说, “我不负年少轻狂, 我的青春不留遗憾。少年模拟法庭审判长是我送给青春最美好的回忆”。审判员黎有芬说:“当我穿上法袍那一刻, 心情很激动, 差点就跳了起来。这一次活动, 让我有了上台展示的机会, 大胆地在众多同学面前迈出了一步, 令我终生难忘。”法警陈国豪感言, “我所表演的是一名出色的法警, 第一次参与这种的活动, 第一次在那么多同学面前展示自我, 心情激动的同时又十分紧张, 虽然我在整个过程中没有台词, 可是我也要敬业, 做到站如钟、行如风, 时刻都要求自己做得最好。这次模拟法庭让我难以忘怀, 受益终生”。

4.宣传展示, 扩大教育影响。每次少年模拟法庭教育活动结束后, 我们都通过活动剪影展出活动精彩场景, 以图文并茂的宣传让更多学生感受到少年模拟法庭的氛围, 让少年模拟法庭的影响及教育效果进一步扩大。2014年8月, 海南日报记者易宗平到市民族中学采访学校法制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把学校的法制宣传栏拍成照片发表在海南日报上, 并在报道中说“儋州市民族中学制作的‘少年模拟法庭’全过程宣传栏成为校园法制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

此外, 海南日报、特区法制报、今日儋州报等多家媒体多次报道了市民族中学开展少年模拟法庭教育活动情况, 学校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等方式宣传少年模拟法庭活动情况, 让学生在活动结束后仍能感受到少年模拟法庭的教育影响。

三、把少年模拟法庭教育链无限延伸

如何把少年模拟法庭教育链向纵深延伸, 让少年模拟法庭法制教育效果有效扩大, 我们在思考, 我们在探索, 我们在实践。

1.编写法制教育校本教材。我们把两年来市民族中学开展少年模拟法庭教育活动的材料, 编印成为一本书, 书名叫 《与法同行》。内容有近两年来民中开展少年模拟法庭教育活动的相关图片、学生写的演后感观后感、各家新闻媒体关注民中法制教育的报道文章, 以及我对学生法制教育的思考文章等。现在教材已经定稿, 于2016年春季学期即可与学生见面了。

2.把少年模拟法庭活动开展到高一每个班级。市民族中学高一年级现有10个班级600名学生。高中学生每学期都有综合实践课, 学生可选择到社区、农村、市场、工厂、敬老院等场所开展社会综合实践活动, 每学期取得一定综合实践教育学分方可毕业。我们拟把少年模拟法庭教育实践活动上升为一门综合实践课程, 供有兴趣的高一学生选修, 以《与法同行》一书作为课程教材支撑。学生在综合实践课教师的指导下, 自学自编自演, 考核合格者给予记录综合实践课学分, 让少年模拟法庭以教育活动与教学活动的形式实现完美结合。

3.持续开展少年模拟法庭展演活动。有了《与法同行》校本教材, 少年模拟法庭上升为综合实践选修课程后, 高一各班选修法制课程的学生自然就组成了法制活动小组。有小组、有教材、有课程安排, 少年模拟法庭活动在民族中学就有了保障, 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学校每学年在高一年级考评, 选出最优秀的法制教育活动小组, 请市人民法院法官继续指导帮助, 举行校级少年模拟法庭活动, 组织初中学生观看, 让少年模拟法庭这种法制教育模式在民族中学形成新常态。

4.在谈感想写感悟中深化教育。深刻的印象来自深刻的体验, 少年模拟法庭活动中学生的讨论、排练、表演都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 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表演艺术、法制意识等方面在少年模拟法庭活动中得到提升。今后每次少年模拟法庭活动结束后, 无论是表演的班级还是观看的班级, 都要组织学生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对活动展开交流讨论并撰写感悟。写感悟, 既是对少年模拟法庭教育活动的一种回忆、 记录, 梳理加深印象, 也是学生写作练笔的一种方式。在交流并撰写感悟中, 让少年模拟法庭的教育效果得以进一步扩大、深化。

5.走进法院, 现场感受。积极主动联系, 争取市人民法院、省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的支持, 利用每年法院开放日, 组织学生到法院参观。在法院现场了解案件的立案、受理、审判、 结案流程。在法院现场教学既有利于学生对所学法律知识的理解, 有利于促进少年模拟法庭教育活动在学校的开展, 同时也增进作为公民的学生对法院工作的了解、理解。

6.把少年模拟法庭作为课题持续思考研究。两年间, 少年模拟法庭活动在市民族中学由一次课外活动扩大到有教材、有计划、有课时的课程安排, 少年模拟法庭彰显了明显的教育效果和教育意义。学校将把少年模拟法庭教育模式列为研究课题, 安排专门的教师跟踪这个项目持续研究, 并在总结前两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整理材料, 拟向省教育厅申报参加2016年“青少年科技创新和综合实践大赛”综合实践类评比。争取少年模拟法庭教育活动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得到更多人的指导, 从而使少年模拟法庭活动的教育效果得到进一步扩大。

市民族中学少年模拟法庭活动是对学生法制教育方式的一种探索与创新, 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来加强他们对法律的认识与理解, 让法制意识植根于学生的心中, 触动学生的心灵, 从而形成一种法治信仰。

模拟法庭之我见 篇8

模拟法庭,是任何一个与法律有关的教与学的人员要给整体的法学教育过程给出一个全面而又深刻的见解时所无法绕过的一个词汇。就传统的法学教育而言,无疑具有重理论化知识传授而轻实践化操作的倾向,对于理论与实践,有学者坦言,两者中轻视任何一个都有悖于我国法学教育的精神。模拟法庭是法学教育实践化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在学术界中,对于模拟法庭的研究与讨论也非常之多,然而,对于评价模拟法庭教学效果的研究却鲜有。就现阶段而言,与其说是我国的法学教育中缺少必要的实践性课程设置,不如说缺少必要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和完善实践性课程。基于此,本文试从模拟法庭教学效果的角度出发,构建一种评价性的三维度框架,为法学教育添砖增瓦。

笔者认为,对于模拟法庭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的三个因素是课程设置、模拟过程、总结考核。正是主要基于此又不限于此的影响因素,对模拟法庭的教学效果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课程设置,对于模拟法庭的教学效果产生基础性的作用。在模拟法庭之前的其他课程,就已经对模拟法庭的教学效果产生了影响,比如说刑法、民法、行政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这些课程的基础性作用,已经对学生的思维、基础知识等方面起了奠定性作用,良好的基础知识掌握对模拟法庭会产生正向的效果。因而,评价模拟法庭的课程设置时,“先理论课程后模拟法庭”的顺序是不应缺少的因素。另外,学校在课程的课时、服装、道具、相关人员等其他相关方面进行了设置和安排,评价这些因素时,最重要的关键点在于是否满足学生切身的实际需求。模拟过程,对于模拟法庭教学效果具有核心影响作用。在模拟过程中,笔者认为最重要的评价因素在于学生对于程序正义的认可程度。“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程序正义是模拟法庭所应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效果的不可或缺的影响力。另外,对实际案件的判断能力、对案件的分析与理解能力、对是与非的判断能力、对法言法语的使用能力等,是对模拟过程评价的关键性因素。

总结考核,是模拟法庭总结与提升的总要阶段。现如今,对模拟法庭的课程设置以及模拟过程都已经有所重视(虽然可能没有达到我们所理想的状态),教学效果等也已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然而,总结考核阶段的重视程度却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注意。另外,诚有学者言“借鉴心理学、教育学、认识论的研究成果,运用课程论的技术和方法研究包括模拟法庭在内的诸多法律课程之设置与实施问题,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总结考核阶段,可以加入其他学科建立起一种跨领域的交叉,以此,可以让模拟法庭这门课程增加更多的知识体系化意味。总之,总结考核阶段,是评价模拟法庭教学效果容易被忽略却不应被忽略的一个阶段。

单一的维度,并无法从整体上对一项教学效果给出一个相对比较全面的考虑,因此,建立一种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势在必行。在此,笔者综合课程设置、模拟过程、总结考核三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构建一种评价模拟法庭教学效果的三维度框架,并从简化的意义上,作图如下:

如图所示,X轴表示课程设置,Y轴表示模拟过程,Z轴表示总结提升;A点表示课程设置的评价效果,B点表示模拟过程的评价效果,C点表示总结提升的评价效果。那么,由A、B、C三点可在三维坐标系中共同决定P点。线段OP的长度,即可表示模拟法庭的总体评价效果。在具体应用时,我们可以分别对某个模拟法庭课程的课程设置、模拟过程、总结提升分别根据前文所述(以及其他可能为叙述)的影响因素给出一个分数值,分别设置在此坐标系中,可得出线段OP的长度。然后,再针对其他的某个模拟法庭课程,按照相同的方法得出线段OP的长度。那么,通过对比,OP较长的模拟法庭课程,即可初步认定为评价效果较好。

“正是由于模拟法庭提供的训练更真实、更近于实践、更系统和全面,把经院式无生气的法学教育变成了能动式生动活泼的模式,因此各国法学院都定期在法学院内部举行模拟法庭比赛或开设模拟法庭训练课程,以弥补传统法学教育中的不足”,模拟法庭的开设让无数法学学子具备了更加全面、更加实用的技能,也为我国的法学教学与法律职业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性价值。对于模拟法庭教学效果的评价,是我们所应该认真对待的问题,用一种新的方法考虑原来问题更是一种有意义的探索。

在這个法律已经重要并日渐重要的时代,法律人才的培养是我国不得不深思、慎思的事情,模拟法庭作为培养法律人才实践教学的重要一环,建立一个适当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上一篇:人才铸就强国下一篇:贾峪镇贾峪小学安全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