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室简报

2024-09-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名师工作室简报(共11篇)

名师工作室简报 篇1

乐 山 市 教 育 名 师 研 修 项 目

(第 二 十 七 期)2015年10月日26日

感恩行动 走进五通

——乐山市初中数学工作室第六次集中研修活动纪实

10月26日,五通桥区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和乐山市初中数学工作室在五通桥区冠英学校学成功举办了“五通桥区2015年初中数学研讨会”。此次活动的主题是“异课同构,共建模式,专家引领,拓展视野”,活动采用“1+X”名师课堂引领模式开展,整个活动由“课例研究”和“专家引领”两部分组成,该活动也是乐山市初中数学胡同祥工作室“牵手农村教育感恩行动”走进区县的第八站。在此次活动中,乐山市教育局人事师范科副科长,南充市嘉陵区教研室主任、中学特级教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五通桥区教师进修校校长等有关领导、专家到会指导,乐山市初中数学工作室全体成员、五通桥区部分初中数学教师近60人参加了此次研讨活动。

异课同构 共建模式

活动的上半场,由乐山教育名师培养对象胡老师与五通桥区竹根初级青年骨干教师李老师以“异课同构”的形式进行教学展示。两位老师分别以九年级数学教 材《一元二次方程小结》和八年级数学教材《整式的乘除小结课》为内容进行了教学展示。在课堂展示活动中,两位老师就数学章节小结课的构建进行了现场诠释,共建了小结课五程序模式:“盘点知识、构建网络——解剖病例、提高认识——精讲例题、挖掘内涵——反思体味、自省自悟——针对训练、整体升华”。整个活动给参会人员带来了视觉和思想上的冲击,收到了“异中存同”的研讨效果。

展示课

展示课

课例点评 相互切磋

课堂展示活动之后,由与会老师和外聘专家就两节数学小结课展示情况进行了点评。点评中乐山市实验中学许老师,乐山高新实验中学罗老师,五通桥区佑君中学罗老师,牛华镇初级中学刘老师,五通桥区冠英学校王老师作为一线老师进行了坦诚的交流。接着,由外聘专家蒲老师做了提升性点评,他认为:数学小结课中应落实“五度”(课堂的温度,课堂的宽度,课堂的适度,课堂的梯度,课堂的深度),“五链”(知识链,问题链,方法链,逻辑链,能力链)。专家的引领让授课老师和观课老师受益匪浅,启发不小。

点评

讲座

专题报告 深度引领

名师工作室简报 篇2

东港市位于黄海之滨, 市直乡镇学校共26所, 乡镇学校18所, 村小114所。为了促进城乡教学均衡发展, 提高全市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成立了数学名师工作室。我们把在课程改革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批业务水平和能力较高的骨干教师组织起来, 给他们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 充分发挥引领、示范、指导和辐射作用, 同时也提高了团队的整体素质, 最终带动我区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

鉴于以上想法, 我们从全市1000多名教师中选拨了工作成绩突出, 喜欢小学数学研究, 在教学上肯吃苦、善钻研, 具有良好发展潜质的优秀中青年教师组成了“东港市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首批工作室成员由10名一线数学教师和3名基层学校主抓教学领导构成, 2010年9月, 由教师进修学校在全市数学工作会议上给名师成员颁发了名师聘任书, 标志着这个集教学、教研、培训于一体的教师合作团队正式挂牌。

工作室成立以后, 制定了的规章制度, 拟定了工作目标,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提高、稳定名师的个人教学水平;2.更快、更好的服务于基层学校, 带动全市数学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工作室工作实施策略

随着工作的开展与开拓, 数学工作室与工作室成员共同成长着, 在实践中丰富了最初的工作目标, 付出与获得都远远超过了原有的预想。

(一) 内修素质, 外塑形象, 打造名师队伍

1. 职业定向, 以压力促动力。

首先给名师进行职业定向。作为名师, 要学科知识渊博、教育教学功底丰厚、教研教学能力较强、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等。让其懂得, 全市有一千多名教师在期待着他们的引领。让名师坚信自己拥有这个实力, 把压力变为动力, 自我调整, 使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名师。

2. 团结协作, 增强凝聚力。

团队内部建立QQ群, 创建公共信箱。给大家提供一个可以随时交流的平台, 彼此之间可以相互沟通, 实现资源共享, 创造一个“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交流研讨、共同发展”的空间。

3. 内外兼顾, 潜质与外力相统一。

根据名师的个人素质, 我们首先对名师进行了“高效课堂”课题研究理论层面的培训, 要求全体成员要在高效课堂教学思想、模式下进行教学研究工作, 并布置第一阶段的团队内部研训工作就是名师间集体研课。我们对每位名师班主任进行跟踪听课, 名师、领导参与听评课, 就近地区集中到一处, 大家同听共评, 彼此交流, 教师与教师之间更容易沟通, 教研员对名师成员的发言进行点拨, 同时解疑释难, 挖掘他们的潜质。这些老师都是数学教学的精英, 个个聪明、悟性高, 所以活动收到很好的效果, 确实在短时间内使名师的独立备课能力、上课能力从理论到实践有了较大的飞跃。

4. 铺路搭桥, 请进来走出去。

由于经费问题, 一些名师的眼界只限于本地区。鉴于此, 我们除了组织名师参加本地相关培训外, 还主动与基层校长直接交流, 为名师争取去省外学习的机会, 让他们在提高自己的同时, 心里充满自豪, 更好的工作。基层领导很支持我们的工作, 把难得的学习提高的机会给了名师。在一起学习的时候, 白天听课, 晚上我们就在一起讨论交流, 与我们本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取其所长。名师们也都很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 归来后把学习感受、心得体会通过邮箱与大家资源共享, 在本校做观摩。2011年辽宁省骨干教师培训一周, 我们就推选6位名师参加。

(二) 点面结合, 辐射引领

在各项活动中为名师搭建展示舞台, 以点带面, 以面促进整体, 充分发挥团队的引领、辐射作用。

1. 以课题为媒介, 研究实践出成效。

名师工作室在教研员的带领下, 扎实的进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双主体教学”课题的研究与实践, 把数学新授课细化为“概念课”“以计算教学为主的课”“以应用题教学为主的课”等课型, 并对每一种课型的基本特点加以整理, 形成基本模式;对“双主体教学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研究出“有效备课法”, 创设“小组合作学习文化”, 并初见成效。带着这些研究成果, 带着最新的课改信息, 名师团队通过观摩课、专题辅导, 及时传播、辐射给全市的数学老师。

2. 上各类教研课、观摩课, 做专题辅导。

每个学期我们都要有计划的组织教研活动, 也要承接上一级研训部门的教研活动, 这些活动都是我们名师们活动的土壤。如不同领域、不同课型研讨会、新教师培训会、各项专题研讨会, 名师们把最新的教学信息、思想融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特色, 让其他教师学习观摩;听完课之后及时开展评课活动, 先由执教者说课, 阐述教学设计的理念, 总结提炼其教学特色和教学中的不足。教师们各抒己见、共同切磋、相互学习, 在思维的碰撞中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这样的活动既为教育教学研究取得第一手资料, 又能给年轻教师以启发和思考, 而且也锻炼、提高了名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以往的县级培训, 都是我们教研员坐在前面, 基层无论是领导还是教师, 都是受训者。名师工作室成立以后, 就打破了这种单一的培训格局。名师成员中有优秀的基层主抓教学的领导, 我们给了他们一定的培训时间和空间, 让他们也作为全市教师培训者。这样的培训, 给了名师压力, 促使他们多方收集资料, 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反复斟酌培训材料, 采取多种的培训方式。因为他们来自于一线, 与一线教师感同身受, 所以这样的培训既提高了他们, 更有益于广大基层教师。在他们的带动下, 更多的骨干教师成长起来, 这些骨干教师又带动所有的一线教师共同提高。

3. 名师送教, 受益一方。

东港市乡镇学校多, 偏远地区的教师几乎没有机会走出本校学习观摩, 我们就组织名师们送教到村, 把名师效应延伸到最基层单位。每一次送教活动, 她们都会精心准备, 不但准备上课, 还要准备与基层教师之间的交流, 要解答教师们的困惑。对于大山里的教师们, 这样的活动无异于雪中送炭, 与这些名师之间的面对面交流就是她们最渴望的学习和提高的机会。每一年, 我们都要组织这样的活动, 让这些村小的教师与名师牵上手, 结上对子, 很有效地带动了落后村小教师的进步, 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城乡学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4. 赋予团队不同层次活动, 更好的发挥名师效应。

(1) 每年, 教研部门或者教育行政部门都会举行不同类别的教学大赛, 一般情况下评委都是由我们教研部人员担任。名师工作室成立以后, 我们让名师成员任大赛评委。在这样的活动中, 这些名师评委能够互相交流, 在客观公正的给出判断的同时, 也大大提高了自身业务水平能力。 (2) 组织他们积极参加上一级部门的研究活动。市里的、省里的各类活动, 名师们都是走在最前沿:在丹东市网络教学设计活动中, 我们的名师共完成了1~12册教材“空间与图形”部分所有新授课的教学设计。 (3) 组织名师参加市里课堂教学的观摩展示, 参加省里优秀课的评选, 都获得了很好的成绩, 等等。这些活动, 更加促进了名师的业务发展, 也很好的展示了我们东港市名师的风采。

三、工作室成员的业绩

名师工作室自成立以来, 每位成员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省级课题奖项奖2人次, 课题结题2人次, 丹东课题成果奖1人次, 丹东市综合荣誉4人次, 东港市综合荣誉6人次, 省级优质课8节, 丹东市级东港市级优质课多节。

四、工作室的未来展望

首都国医名师传承工作室 篇3

科室简介

陈彤云(前排坐者),国家级名老中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1921年生于北京中医世家,师从名医陈树人、哈锐川、秦伯未、任应秋、陈慎吾、宗维新、杨树谦等,至今已经行医六十余年。为第三、四批国家级师承指导老师。建有“陈彤云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获北京中医药学会老中医药专家特别贡献奖及北京市“健康有为老寿星”称号。陈彤云强调辨证论治、整体合一;重视胃气;巧用外治,改进剂型;健康为本,重视养生;脏腑辨证治疗损容性皮肤病。研制的“祛斑增白面膜”获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科技成果一等奖。

从左到右专家排列

陈彤云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培养出一支精湛的学术后继人才队伍。后排从左至右分别为:

马一兵,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北京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的首批会员,研究方向为针、药并用提高治疗皮肤病的疗效。

曲剑华,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传统医学美容学组委员,擅长治疗痤疮、黄褐斑、酒渣鼻、脂溢性皮炎等颜面损容性皮肤病等。

郁仁存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

科室简介

郁仁存(前排坐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医肿瘤学、中西医结合肿瘤学奠基人之一。为第三、四、五批国家级师承指导老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建有“郁仁存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郁仁存名医传承工作站”。

郁老提出肿瘤发病“内虚”学说,在防止肿瘤发生及重视扶正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系统总结了肿瘤中医发病的六大病机,并提出扶正培本、理气导滞、活血化瘀、化痰祛湿、软坚散结、清热解毒、以毒攻毒等肿瘤治疗大法;提出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平衡学说”。出版国内第一部《中医肿瘤学》专著,并获“中西医结合贡献奖”。

从左到右专家排列

郁仁存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培养出一支精湛的学术后继人才队伍。后排从左至右分别为:

富琦,北京中医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主治肺癌、消化道肿瘤、乳腺癌、妇科肿瘤等,对肿瘤的围手术期、围放疗期、围化疗期的中医治疗有专门研究。

张青,北京中医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主要从事恶性肿瘤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治工作,擅长治疗肝癌、胃肠癌、乳腺癌、肺癌及疑难肿瘤等。

温振英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

科室简介

温振英,国家级名老中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953年毕业于湖南湘雅医学院,至今已行医六十年。第三、四批国家级师承指导老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建有“温振英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温振英名医传承工作站”。兼任全国和北京中西医结合儿科研究会理事和委员、全国优生科学协会理事、小儿营养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委。温振英强调“脾为后天之本”,在辨证施治基础上注重标本兼顾的整体医疗模式。研制有健脾益气合剂、养阴益气抗毒系列制剂,十余项课题获部、市、局级科研成果奖,撰写及发表论文200余篇、专著10余部。

从左到右专家排列

温振英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培养出一支精湛的学术后继人才队伍。后排从左至右分别为:

李敏,北京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主张“从脾调肺、整体辨治、防治结合、标本兼顾”。主治小儿呼吸道易感、小儿哮喘、小儿湿疹、小儿消化功能紊乱等。

胡锦丽,北京中医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主治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如厌食、胃炎、消化不良;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如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如局部抽动症及小儿皮肤疾病。

危北海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

科室简介

危北海(前排坐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市中医研究所所长、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常务理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为第二、三、四批国家级师承指导老师,建有“危北海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危北海名医传承工作站”。

危北海是国内脾胃学说研究的开创人之一,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肝病,从事脾胃学说和消化疾病的临床和研究工作。首先创制成功病证结合的脾胃虚证、萎缩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结合的大鼠动物模型,研制出具有显著疗效的方药——胃安素。

从左到右专家排列

危北海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培养出一支精湛的学术后继人才队伍。后排从左到右依次为:

周滔,北京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医师,擅长胃食管反流、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功能性胃肠病等慢性胃肠病,脂肪肝、慢性肝炎等慢性肝胆胰病的中西医临床诊疗。

nlc202309051808

范圣凯,北京中医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在消化系统疾病方面经验丰富。擅长医疗胃脘痛、慢性腹泻、高血压等疾病。

许心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

科室简介

许心如(前排坐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许心如出身中医世家,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部,师从名医姜子楣和姜?甫,为第三、四批国家级师承指导老师。建有“许心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

许心如提出“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思想,组方三参通脉合剂,临床疗效明显,荣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首创“泻肺利水法”治疗心力衰竭,研发出基于心衰合剂的强心栓,获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科技成果一等奖。

从左到右专家排列

许心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培养出一支精湛的学术后继人才队伍。后排从左至右分别为:

陈嘉兴,北京中医医院心血管科副主任医师,熟练掌握心脏冠脉介入、心脏起搏技术,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疾病。

王倩,北京中医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继承许老的益气养阴通脉的学术思想,擅长胸痹、眩晕、心悸、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心衰、心律失常、更年期综合症等病的辨证治疗。

贺普仁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

科室简介

贺普仁(前排坐者),我国中医针灸界大临床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中心主任医师,教授,师从名医牛泽华,至今从医七十余年。为第一、二、三批国家级师承指导老师,建有“贺普仁传承工作室”。2009年获首届“首都国医名师”称号,之后,被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国医大师”荣誉称号。

贺老创立了“病多气滞,法用三通”的中医针灸病机学说和享誉海内外的针灸治疗理论——“贺氏针灸三通法”。“三通法”是他在精研针灸经典以及一生针灸临床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对针灸刺法及理论加以挖掘整合、总结提高乃至发展创新而逐渐形成的针灸理论体系。“三通法”在我国针灸临床医疗学术体系中具有代表性和原创性,是针灸界的一面旗帜。

从左到右专家排列

贺普仁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培养出一支精湛的学术后继人才队伍。后排从左至右分别为:

王桂玲,北京中医医院针灸中心主任医师,北京针灸学会针灸名家学术继承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秉承贺普仁教授三通法学术思想,擅长火针治疗皮肤病、疼痛性疾病及疑难病症。

谢新才,北京中医医院针灸中心主任医师,秉承“博采众长,崇尚天士”的学术特点,擅长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癫痫、小儿弱智等疑难杂症。

柴松岩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

科室简介

柴松岩(前排坐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妇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师从名师陈慎吾,为第二、三、四批国家级师承指导老师,第一批市级师承指导老师,建有“柴松岩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柴松岩名医传承工作站”。

柴松岩以“月经生理理论”“肾之四最”“二阳致病”及“妇人三论”学说为理论核心,形成“柴松岩中医妇科学术思想及技术经验体系”。研发的多种妇科用药,至今沿用于临床。获“第二届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名师”称号及从事中医药工作60年特殊贡献奖,被誉为“杏林凤凰”和“子孙奶奶”。

从左到右专家排列

柴松岩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培养出一支精湛的学术后继人才队伍。后排从左到右依次为:

滕秀香,北京中医医院妇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治疗卵巢早衰、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宫颈病变等疑难病症。

濮凌云,北京中医医院妇科主任医师。全国中西医学会北京妇产科分会委员,擅长于月经失调、不孕症、盆腔炎等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

名师工作室简报 篇4

石桥镇银杏中学

2016年4月29日

打开教育新局面

名师引领

共创教育高端品牌

——彭莹名师工作室“精准扶贫送培送课到校”活动

为了进一步发挥名师专业引领作用,探索语文课堂教学策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4月29日上午,在石桥镇银杏中学举行了彭莹名师工作室送教到校暨“精准扶贫计划送课送培到校教研研讨活动”。

首先,工作室成员及我校语文组的老师认真聆听了四堂优秀的语文课,即名师工作室的骆燕老师和我校兰俊老师分别执教的《小石潭记》,名师工作室的丁献华老师和我校王利老师分别执教的《口技》。本次教研交流活动采用了同课异构的方式,四位老师的课都以自己的独特的视角,通过精彩的课堂教学凸显了“本色语文”,或激情四溢,或娓娓道来,给前来听课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名师工作室骆燕老师课堂教学

银杏中学兰俊老师课堂教学

彭莹老师和语文组教师听课

名师工作室丁献华老师课堂教学

银杏中学王利老师课堂教学

课毕,工作室导师彭莹对工作室的活动提出了具体的想法,然后分别进行了说课和评课活动,引发了全体与会老师对学科教学的思考,让老师们受益匪浅。

语文评课交流活动

此次“送培送课到校”活动的开展,对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促进教师们相互学习、相互探讨、共同进步,引领教师专业成长,起到很好推动示范作用。

编辑:汤 宇 摄影:汤 宇

报送:盘县教育局教研室教师工作股

石桥镇中心校

石桥镇银杏中学存档1份

名师工作室简报 篇5

为全面“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精神,根据汤原县教育主管部门文件精神要求,5月7日下午,我校召集全体教师,召开“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宣传动员会。

在动员会上,校长申敏浩把活动方案给大家做了全文宣读,活动内容主要包括教师网上“晒课”、评选“优课”、研制“精品”和名师评选等四个阶段。他特别强调:通过活动的开展,力争使每位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至少上好一堂课;每堂课都有一位引领本校信息技术应用的名师;每堂课都有在本校起示范作用的精品课程。

同时我校成立了以教务处牵头、后勤的领导小组,做好活动方案,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统筹安排,全面负责此次工作。

随后,参会的教师和领导进行了探讨与交流,交流自己的建议。整个活动洋溢着浓浓的氛围。

本次活动,为我校教师创造了很好的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教师之间的相互切磋和研究,有利于教师群体的专业化发展、促进了和谐教师文化的建设。

拜名师、学名师、成名师工作方案 篇6

关于开展“拜名师 学名师 成名师” 深化坐标定位活动的实施方案

根据市教育局及《遵义县教育局关于开展以“拜名师〃学名师〃成名师”为主题深化坐标定位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我校教师要结合自身现状,选定学赶对象,制定发展计划全力比学赶,逐步成长为名师、名校长。结合我校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从职业发展中获取成功的幸福感。因此提高师德水平和教师专业水平,强化培养,激活教师成长的潜能。以师德高尚、教学理念先进、授课技艺精湛、业绩突出的名师标准为奋斗目标。

二、活动目标任务

以学校为主阵地、以校长为主导、以教师为主体,探索教师发展成长模式。发挥教师特长,通过向名师学习、成果汇报、经验总结,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一)多种途径拜名师。全乡教师要结合自身实际,找准定位,紧盯发展。采取向本校优秀教师当面拜、向全国教学名家网上拜、向县内外教学名师跟岗拜等形式,选定学习和赶超对象。学校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主动为教师牵线搭桥,寻找名师。学校骨干教师,教学能手要主动承担传帮带的作用,帮助年轻教师尽快成长,中心学校将把帮扶情况作为县级骨干教师、名师评选和晋升职称的重要依据。

(二)全力以赴学名师。选定好名师对象后要主动学,通过研读教学专著、现场听课、看视频、听讲座等渠道,学习名家的教学理念、专业素养。根据学习计划,采取网络学、跟岗学、外出培训等方式,学习名家的教学方法、授课艺术水平。借鉴好方法好风格上好模拟课、汇报课,撰写教学反思总经验,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学校要结合名师、名校长工程、教师结对帮扶工作,建立名师、名校长、骨干教师后备人才库,多途径培养教师。学校将大力开展各学科赛课、班主任交流活动,对比中找“短板”和不足,比学习、比技能、比奉献,逐步成长。

(三)具体措施1.实施“教师结对结亲帮扶工程”,借助课堂研讨,通过结对结亲、骨干引领等方式促进青年教师业务发展。一年基本进入角色,二年站稳讲台,三年形成特色,四年以后步入我骨干教师行列。2.依托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力争在二至三年内成为学科带头人。3.成立名师工作室,启动“名师成长工程”,以点带面,激励骨干教师职业研讨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力争在三、四年内成为具有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学能手和校级名师、乡级名师。

三、实施步骤

以时间节点分期考核。2015年5月——2016年5月为第一期,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2015年4月)。根据市、县教育局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结合学校工作计划,精心研究制定《平正仡佬族乡中心学校关于开展“拜名师〃学名师〃成名师”深化坐标定位活动的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召开动员会,并通过活动宣传,让全体教师明确活动的意义。要求全体教师选定导师、制定计划。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2015年5月——2016年4月)。中心学校将结合教师继续教育、名师名校长工程、跟岗培训和挂职锻炼等,拟定计划方案,同时要求各校园同一标准制定教师个人成长档案。教师做到有成长计划、学习有记录、有体会、反思和效果。

第三阶段:总结推广(2016年5月)。认真总结一年工作经验与做法,找到不足,形成书面材料。典型案例和成果选送推广,不断将“拜名师学名师成名师活动持续深入开展下去,持续搞好传帮带工作。

四、活动要求

(一)成立领导小组,完善工作机制。为了切实加强教师成长发展的实施与管理,学校成立了以校长刘青林为组长,支部书记吴朝飞、副校长潘燚为副组长,各业务主任为成员的领导机构,吴朝飞兼任办公室主任,江涛负责此项活动的开展。

(二)加强宣传,促进交流。各学校要通过板报宣传《平正仡佬族乡中心学校关于开展“拜名师〃学名师〃成名师”深化坐标定位活动》的开展的情况,通过《遵义县教育手机报》、《遵义县教育与科技》宣传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

(三)经费保障与考核。各校(园)要加大投入,提供经费保障,保障各项活动正常有效地开展。建立教师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内容,作为教师继续教育和绩效考核、评职晋级、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之一。

遵义县平正民族小学

“名师工作室”,助推科教研 篇7

一、培养优秀教师, 助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当前, 我国优秀的教师资源并不充分, 不同地区之间、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差异十分明显, 面对这种事实, 如何充分利用现有教师资源, 充分挖掘其潜力, 从而提高不同区域的整体教育质量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名师工作室的成立, 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优秀的思路。例如, A市B区在2007年9月出台了《教师队伍建设四年行动计划》, 从本年度秋季开始至201 1年, 该区计划成立1 0至1 5个由本区域特级教师组成的名师工作室, 另外每个工作室还将选拔5名以上该区域高级教师作为重点培养对象;除此之外, B区还计划成立至少有50个由各个学科带头人为主要人员的名师工作室, 每个名师工作室再选拔5名以上中级教师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以此类推, A市B区教育局根据具体情况将教育资源均衡分配到各个工作室去, 改变了以前的分配方式, 将名师真正设置在最需要支持帮助的学校和教师队伍中去。优秀教师资源不再是某一学校的特有人才, 而变成了该区域内的公共资源和财富, 政府再通过资金扶持的方式, 充分调动优秀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保障计划的全面实施, 如此以点带面、辐射散发的形式去不断培养优秀教师, 推动了优秀教师资源在本区域的流动和合理配置, 推进该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营造活跃的教学研究氛围, 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名师不能复制, 这是一个不能改变的客观事实, 但是名师的影响力却可以鼓舞和感染很多想通过自身努力成为名师的普通教育工作者。名师工作室不是一个人在拼搏奋斗, 所有的成绩都是团队的力量, 名师们把带好团队、培育更多的优秀教师作为己任, 树立起崇高的精神丰碑。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在提升自我、发展自我的同时带动了更多年轻教师的成长, 帮助其成才, 提高了工作室的核心竞争力。他们以立德为本, 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人格魅力, 在各个方面都努力实现超越, 充分发挥了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建立起了强大的培养优秀人才的平台。名师工作室的成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教育科学研究水平, 科学教育研究水平的提高需要教科研队伍有各种学科各种专业的优秀人才, 其中名师的示范、指导、引领作用是一面指引名师工作室成员进步的重要旗帜。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 教师必须由单一传授教材知识转向研究并传授知识, 研究型教师需要扎实的专业功底、敏锐的教学研究意识和卓越的教学研究能力。名师工作室的成立为优秀教师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合作平台, 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强的教师, 可以互相合作, 营造出活跃的教学研究气氛, 鼓励更多的教师积极参与研究课题, 及时解决研究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 这些都有利于区域科学教育研究水平的提高。名师工作室关注每一个教学实践环节, 强调交流与合作的意义, 为许多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提供了机会, 逐步提高青年教师的科学教育研究水平, 这样就保证了研究型人才的持续发展。

三、不断提高教育科学研究水平, 成就学生的全面发展

名师的成功也就是学生的成功, 教师价值的体现是通过学生表现出来的。名师工作室致力于成就学生的发展, 名师们在不断提高自我、超越自我的同时, 真心实意地为学生的发展做出努力。名师们借助名师工作室这一平台, 不断提高教育科学研究水平, 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每一个学生实现求学之梦, 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有思想、有智慧, 能为祖国做贡献的有用之人。教师的职责是神圣的, 学生成功了老师才能成功, 学生有了名气, 老师才能够成为名师, 名师工作室的成立也才有意义。名师工作室旨在培养更多的名师, 推动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推动我国的教育研究水平, 为祖国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这一目标正逐步变为现实。

我国社会当前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的关键时期, 教育问题受到重视的程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学校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 家长和学生择校入读的风气也日益兴盛, 每一位家长和学生都希望都够入读师资力量雄厚的学校, 尤其是名师聚集的学校。择校的根本问题还是师资力量的问题, 这也引发了地区之间教育竞争的激烈化。每一地区的教育水平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都表现出不同的层次, 教育水平要提升, 首先就要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作用, 充分发挥名师效应, 因此各个地区各个学校要敢于迎接挑战, 要敢于改革创新, 而成立名师工作室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成立名师工作室能够发挥出名师的影响力, 鼓励更多的中青年教师追求卓越, 也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推动当地的教育水平向高层次迈进。

摘要:名师工作室的成立可以整合各种优秀教育资源, 培养大批优秀教师, 助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营造活跃的教学研究氛围, 提高教学研究水平;不断提高教育科学研究水平, 成就学生的全面发展, 推动教育水平向高层次迈进。

名师工作室发展的“吉祥四宝” 篇8

专业信仰——站在理想的肩膀上眺望

2009年,我认识了厦门市教科院的段艳霞老师,在她的带动下,我们9位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的老师,在厦大行政学院门口的草地上开始了第一次的厦门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活动。段老师点燃了我内心深处建立一个阅读教学专业共同体的火种。2010年,我在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支持下,在全区招募14名对阅读推广感兴趣的志同道合的研究伙伴,成立了名师发展工作室,并开始了课题研究。

2012年10月,我在一次活动中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其中谈到三个关键词——“快乐”“健康”“感恩”。那天晚上,我发现邮箱里有一封来信。信中写到:

……还记得三年前,第一次聆听您的关于班主任工作的分享,就被您对孩子的真诚、对工作的热爱所感动。时隔三年后的今天,听着您的专业成长经历,我又一次被震撼。

……您今天的分享带给我太多太多的感动和震撼。或许我不能像您那样优秀,但我愿意保持快乐、健康、感恩,选择做个幸福的人、幸福的老师!真心感谢您的指引。谢谢!

读着这封信,我心潮澎湃:没想到我的话能给工作室成员这么多的感触,

我感到了身上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感到了那种相知相惜的温暖!

三年过去,名师发展工作室的项目顺利结束,我被评为思明区名师发展工作室优秀项目主持人。2014年3月,我在原来的基础上又申报了名师工作室,招募来自全区的11名志同道合的致力于阅读教学研讨的成员,申报了省级课题并立项。我们还通过征集讨论,定下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工作室汇聚令”:

我们习惯了仰望,却孤独站立在茫茫大地之上。我们不愿跪倒,因此默默生活在现实重压之下。孤独沉默了太久,以致我们几乎忘却:每个生命的诞生,本都是一个奇迹,一场胜利。我们每个人的存在本应自有价值。眼下我们度过的是我们唯一的人生。

心为火种,才会倾情燃烧,点亮自己,照亮他人!就是怀着这种“点燃孩子阅读的火种”的教育理想,我们走在了一起。

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

专业阅读是教师成长的重中之重。没有教师的阅读,就没有教师真正意义上的成长与发展。回想起来,我们工作室的同伴们的阅读走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好读易懂的名师专著,包括《教育阅读的爱与怕》《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童书非童书》等,从这些书中汲取名师的成功经验,运用到教育教学中,现学现用。

第二阶段——晦涩难读的教育经典,包括《儿童文学概论》《教育脑神经科学》《教育科研中的数据处理》等教育经典名著,虽然读起来困难,但读后让人豁然开朗。

第三阶段——贴近孩子的儿童文学作品,包括曹文轩的《火印》,常新港的《我想长成一棵葱》,张之路的《汉字奇兵》等。要破译阅读教学的秘密,就得了解儿童的世界。

在我们的工作室,同伴们每月一次的集中都是从阅读交流开始,掀开研讨的序幕,而在QQ群里,我们也留下了大量阅读感悟。有意思的是,每学期的第一次研讨活动,我们都会把研讨地点定在厦门市外图书城,在其中的星码咖啡屋里畅谈过去一学期的收获,并在书香弥漫中勾画新学期的蓝图。

专业磨课——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

学生阅读的重要性可谓众所周知,但孩子们该读什么书,该用哪些科学方法读书,却值得深入研究。为此,工作室的成员每人选择一项阅读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如:学习地图就是思维导图,它运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通俗地说,它就是我们平常教学中所说的列提纲。为了让孩子喜欢上这种阅读策略,我们称它为“学习地图”。

在一次区级汇报活动上,工作室的林琳老师执教《用“学习地图”读写景组文》,教案经过9次较大修改,先后进行了5次研讨碰撞。

第一次研讨:原本确定上三年级“我的课余生活”群文整合课。预设在一节课上精读三篇关于课余生活主题的文章,并教给学生抓关键词读懂文本的方法。但试教后就完全推翻了预想,因为对三年级学生来说,一节课内精读一篇文章都有难度,更何况要精读三篇,还要抓关键词。工作室为此研讨了改进策略。

第二次研讨:用思维导图画三篇文章的脉络,但孩子们一节课才画好一篇。我们反思发现,是画思维导图的方法学生没掌握,特别是如何抓关键词孩子不容易掌握。我们借鉴图书《作文地图起步》,提出“学习地图”的概念,帮助孩子们把握文章脉络。此外,我们挑选阅读素材,把所有写景文章都找出来,从中挑选适合孩子阅读的教学文本。

第三次研讨:确定用“学习地图”画写景文章的脉络,教给找关键词的方法,课上阅读三篇文章《台湾的蝴蝶谷》《海底世界》《香港海洋公园》,并画出学习地图,结果发现文本结构不够明晰,有些段落连老师都很难找出关键词。我们在研讨后,改写了阅读素材,把它改成总分总的结构,降低学习难度。

其后,我们又进行了两次深度研讨,结果林琳老师的课获得了巨大成功,在福建省阅读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获得专家的一致好评。而林琳老师的四篇关于学习地图的文章之后也相继公开发表,关于学习地图的课题研究也被立项为省级课题。短短几年时间,她先后成长为思明区学科带头人、厦门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学校教导主任。

专业写作——站在现时的肩膀上重构

如果说阅读是一种学习吸纳,那么写作就是一种思考,一种重构。教师光能站在大师的肩膀上还不够,还需站在现在的肩膀上,回望过去,反思过去,重构思想。为此,我们规定工作室成员要在阅读心得、教育叙事、教学案例、教育论文四个方面坚持写作。每个学期末,伙伴们都要上交“四个一”,并在Q群中交流、分享。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工作室的专业写作不以外在的名利为终极目标,不只为写作而写作,而是让写作恢复本来面目,服务于日常教育教学实践,成为自我反思的基本手段。针对实践的反思包括自我反思与帮助他人反思,以及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批判性或建设性的意见中,吸取认识自我和重建实践的资源等三方面的能力,以专业写作促进教师反思,并引导师生共同书写生命的传奇。

就是带着这工作室成长的“吉祥四宝”,我们快乐行走在教育教学研究的路上,在成事中成人,在成人中成事!

(作者单位:厦门市槟榔小学

福建厦门 361004)

责任编辑 余志权

名师工作室计划 篇9

2015 一.指导思想:

在校长的领导下,树立“相互学习、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教育观念,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自主与交流相结合、学习与应用相结合、反思与提升相结合的原则,团结工作室所有成员一起不懈求索,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积累终身受益的财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观察体验、学习思考、参与研究、实践总结的反复过程中,把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特的教学风格、精妙的教学技巧、灵活的教学方法,渗透和辐射到工作室成员的教学中,让名师工作室真正起到培养名师基地的作用,成为人才成长的前沿阵地。

二、主要活动

由于工作室成员较分散,教育教学任务繁重,因此,工作室的活动因时、因地、因事制宜,尽量做到实效、高效。

首先建立名师工作室网站,开学初由组长写本学科的实施计划,根据各科的实施计划商议工作活动。

1、理论学习

每月公布工作室成员必读书目1本(精读、共读),每周上传1~2篇读书笔记至工作室网站交流分享。

2、问题研究

我们的教学研究应根植课堂,服务课堂,不能好高骛远。搜集来自一线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整理、分类,利用网络每月一个主题发布,在线研讨交流。

3、教学研讨

每月一次课堂教学现场研讨,由2名工作室成员做课,集体评议,开展行动研究。讲课形式如下:

磨课、上课,磨课、上课,根必须扎在课堂。对课例的研究直面教师的教学实践,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办公室要求全体学员积极开展课例研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反思并找出解决的途径,养成思考习惯,培养研究的主动性,真正做到研中有得。

(1)、课例展示活动。为学校老师展示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的探索和研究。

(2)、进行课堂实录研究活动。每学期织名师培养对象录制一节课,再观看这些教学录像,使讲课人变成听课人。通过直观感受和讨论研究,找出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的进行改正,促使他们更快更有效的提高业务水平,帮助形成自己的课堂风格。

(3)、进行的其他课堂研究:

①、同课异构研究。此项活动是由相同学科的培养对象就同样的教学内容先独立备课,然后上课、研讨,互相借鉴,共同提高。这种方式不仅能让老师看到自己的差距,还能将研讨推向深入。

②、典型课例研究。即专门对教材中出现的老师们普遍认为比较难上的内容或重点内容进行研讨,提供范例。

三、主要措施:

1、建立工作室成员“成长记录袋”

2、工作室对全程进行记录和提炼。(1)、阶段成果

①记录和整理读书笔记,读书心得

②记录和整理专家名师引领的内容、形式,同时也对参培教师自我研修的内容、形式、个案进行追踪和记录,搜集资料和数据。

③记录和整理培养教师外出讲座情况 ④记录和整理培养教师课堂教学情况

名师工作室总结 篇10

时光匆匆,一学期的工作又结束了。回顾这学期的工作,感觉很忙,事情很多,但过得充实有意义,收获很大,特别是与名师工作室的同事们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交流,思想与思想相碰撞,在碰撞中提升了自我,锻炼了自我。

一、阅读,在学习中丰富底蕴。

我定期阅读了自己订阅的《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博览》《读者》等杂志;经常和学生共同诵读古典诗词、阅读文学名著、绘本书籍等,还精读了一些优秀的教育教学专著,如王崧舟的《诗意语文》、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等,做了一些摘抄笔记。

二、实践,在实践中锤炼教艺。

我热爱语文教学,并追求着情感与智慧和谐共生的语文课堂境界。我注重钻研与改进,尽心尽力上好班内的每堂语文课。一学年来,虽然没有机会在县平台上上研究课,但根据学校名师工作室的安排,进行了组内的一堂阅读课《一个苹果》的教学,为组内老师如何上好阅读课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另一方面,全力指导校内青年教师上好语文课。和方霞、李华、陈吉芳等共同指导黄小花老师执教《江姐》在县中高年段阅读课赛课中获得了一等奖,指导周安碧老师执教《瑞恩的梦想》在学校青年教师赛课中获得了二等奖。

三、科研,在反思中提高质量。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积极参与多个市县级课题的研究,如《小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性研究》。我在研究中学习,在研究中提升自我,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参与,在活动中提高水平1、3月参加了“铜梁县小学语文教师阅读教学技能大赛”,观摩了全县名师及优秀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使我对阅读教学艺术有了更深的领悟。

3、4月赴重庆南岸江南体育馆,听了作文教学的赛课。使我在作文教学教改方面,得到了许多新的启发。回校后,组织本组老师观摩了此次活动中特别精彩的作文课光盘,令老师们受益非浅。

五、反思,在改进中前行。

1、要多读多记,丰富自身底蕴。在有广泛阅读的爱好和习惯基础上,要加强深入阅读,及时摘抄,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积累。

2、要勇于实践,提高上课技艺。要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持之以恒,博采众长,在上好平时每节课的基础上,更要在上出精品课上不断努力,使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教学实践中继续形成。

3、要再接再厉,提高论文水平。要加强平时的反思,勤于动笔,精益求精,争取论文数量、质量上有新进展。

4、要经常更新,做好研修工作。将“要我做”的态度转变为“我要做”,注重点滴积累,做到经常性阅读与经常性更新。

感谢龙都小学名师工作室给予了我机会,给予了我挑战,给予了我指导,使我在语文教学这片沃土上不断成长。我愿在新的一年中继

名师工作室引领地理教师专业成长 篇11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名师工作室”往往是以一个地区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名师为核心组建起来的科研共同体,一般以其名字命名,用以传播名师的教育教学特色或思想。目的是通过名师的专业能力、品行以及人格等带动工作室其他成员,促进更多教师的专业成长。笔者两次受邀加入名师工作室,但均出现成员与成员之间专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有的教师在名师工作室引领下,迅速成长为地区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甚至名师,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而有的教师几年下来却碌碌无为,专业水平仍然停滞不前。对于这一现象笔者进行了深入调查和研究,发现专业发展较慢教师的共同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没有明确的专业发展目标;二是教育教学理论缺乏;三是很少进行教学反思;四是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薄弱。针对原因笔者提出名师工作室引领下教师的专业发展策略,以期为专业成长较慢的教师提供帮助和借鉴。

一、引领成员明确专业发展目标

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在某一时期内只能选择某一方面的目标作为突破口。名师工作室一般都会选择比较前沿的方向进行研究,如“微课”、“翻转课堂”、“慕课”等,但也有一些教师专业发展内容属于基础性的,如开设“如何撰写教科研论文”、“如何做课题研究”、“如何命制试题”、“如何上课和磨课”、“如何使用新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等讲座内容和同课异构等课堂教学实践内容。这么丰富的研究内容,总有一方面适合你。所以工作室成员要与工作室导师不断交流和沟通达成共识,共同寻找教师个人发展的增长点,在名师工作室引领下制定个性化的专业发展目标与计划,使教师明晰专业发展方向,有计划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目标,把个人的发展目标与工作室的发展联系起来,在发展工作室的同时成就自己。

二、强化成员教育教学理论学习

每位教师在大学里都学过教育教学理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有的教育教学理论已跟不上时代步伐,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地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一切教学和科研都将是纸上谈兵。阅读和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是提高自身需要,也是自我进修的有效途径。要想提高自身理论功底、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拓宽视野,只有终身学习。因此,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理论修养,始终占领理论“制高点”。名师工作室的导师一般都会推荐一些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书籍,供工作室成员选择;工作室成员也可订阅《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学》、《地理教育》等地理专业期刊,利用寒暑假或周末进行有计划的阅读和学习,从中汲取专业知识和理论观点。此外,名师工作室还会邀请高校的教育学和心理学专家、课程与教学论方面的专家、中学正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到工作室做讲座,讲授学科前沿知识,为工作室成员提高自身专业理论水平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

三、督促成员坚持教育教学反思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过程的重新思考和认识,并以此来总结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最有效路径之一。它一方面是对自己在教学中的正确行为予以肯定,不断积累经验;另一方面是找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失误或错误行为,进行自我剖析并予以改正,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成长离不开自觉、深刻的反思,特别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教学实践进行反省与审视。中国大教育家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说明思考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Posner)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不会反思的教师,其教学能力和水平只能是经验的累积;能够不断反思的教师,其教育智慧就会随之不断增长。名师工作室应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中扮演督促者的角色,促使教师多动笔、勤动笔,用笔记录自己的读书心得、教学案例、教学故事、教育故事等,使教师在写作中提升自己,在反思中升华积淀理论知识。很多成员就在名师工作室引领下,坚持写网络日志、教育博客等,与网友分享自己教学上的得失和对某些问题的思考,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与感悟。只有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反思教学上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才能让教师认识到自身不足,增强自我提升意识。

四、提高成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工作就其本身的逻辑、哲学基础和创造性质来说,本来就不可能不带有研究因素。这首先是因为,我们与之交往的每一个个体,在一定程度上说都是一个具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兴趣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如果你想使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欢乐,使每天的上课不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请你把每个教师引上开展研究的幸福之路吧。”如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名师工作室一般通过两种形式对成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进行提升:一是论文写作;二是课题研究。让成员明确做研究需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首先可尝试写作论文,然后再进行课题研究,促使成员把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或困惑作为一个论题或课题,通过深入研究解决问题,最后将其转化成文字或研究报告。

在名师工作室导师的引领和成员的相互研讨中,笔者认识到,要提升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一是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总结。教师工作在教学一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许多鲜活的教育教学案例、感悟和灵感,这些就是写文章、做课题的素材。二是要提高问题意识。问题是知识的源泉、智慧的火花。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就是写作的源泉。论文写作和课题研究就是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过程。三是要有求异思维。写文章要大胆开拓创新,敢于冒风险,敢于“为人先”,这就是写作的技巧,也是文章出新的立足点。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四是将成就感化作创造的动力。自己第一次在杂志上发表文章时那种成功的喜悦感,至今记忆犹新。这种成就感使自己愈发自信,几年下来,文章越写越多,也越来越成熟,好句子、好观点、好文章越来越多,竟然连续发表30篇文章,这是之前从未想到过的。

上一篇: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下一篇:敬畏生命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