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社会建设论文

2022-05-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新时代诚信社会建设得到广泛的关注与支持,诚信建设工作稳步推进、成绩斐然。当前,各地已建立稳定的诚信社会发布制度,并将诚信纳入学校教育系统,诚信社会宣传成为常态,公民信用代码实现全面覆盖,诚信社会的建设框架日益完善,建设体系不断优化。在此背景下,诚信社会还应以诚信文化为滋养、以社会共识为引领、以政务诚信为动力、以法治建设为支撑,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与价值追求。基于此,诚信社会建设应通过建立独立的职业诚信评价体系、发挥政务诚信引领驱动作用、推进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建立诚信建设奖惩机制等路径,为诚信建设取得突破性发展夯实基础。

关键词:诚信社会;诚信制度;诚信教育;诚信奖惩;

一、引言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聚焦新目标、开启新征程。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诚信问题表现出更鲜明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诚信社会建设也被赋予推动社会治理、助力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因而剖析社会诚信问题、探索诚信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也是为人处世的底线与原则。2016年12月9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不断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积极应对突出的诚信缺失问题,使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2]。2020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企业家“要做诚信守法的表率,带动全社会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提升”[3]。国内学者对新时代诚信建设较为关注,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角出发,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比如,邓安能从诚信建设制度化的内涵、诚信缺失的原因、诚信建设制度化的建构路径等方面入手,着重探讨了新时代诚信建设的制度化发展[4]。庞井君聚焦诚信文化建设,重点对新时代诚信文化建设的社会价值展开分析,指出社会价值论视角下的诚信文化建设,应重视个体价值主体性的涵育、价值主体间的融通性、社会价值主体性重建这三个方面的问题[5]。谢新水等立足新时代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阐述了政府赋能对促进建设主体活力、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结构的积极作用,也分析了政府赋能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带来的消极影响,提出在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导向下,应通过法的赋能突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瓶颈[6]。道德比法律调整的范围更广,文化也比制度的引导力更强,所以,新时代诚信建设既需要通过制度和法律的约束力、强制力尽快完善社会诚信体系,也需要依靠道德与文化的渗透性、教育性进一步激发社会诚信自觉,从而为社会诚信建设集聚广泛力量。

二、新时代诚信社会建设的价值追求

新时代建设诚信社会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因此,诚信社会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追求,以诚信文化为滋养、以社会共识为引领、以法治建设为支撑,从思想意识、文化环境、法律制度等角度同时出发,构建完整有序的诚信社会建设体系。

(一)以诚信文化为滋养

文化能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以及思维方式,优秀文化能使人在潜移默化中滋养精神、陶冶情操、提升审美。新时代诚信社会建设需要通过制度框架、法律框架形成强力约束,更需要通过挖掘诚信文化营造社会诚信氛围、激发广大人民的文化自信和诚信自觉。在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下,我国有广为传颂的诚信人物和故事,也有大量赞美诚信精神的格言警句,文明古国留下的诚信文化是当前诚信社会建设的宝贵财富。从中国传统文化来看,“诚”的内涵侧重主体道德修养,“信”的内涵侧重外在伦理关系,“诚信”是“诚”与“信”的互通和融合,强调了真诚实在、信守承诺的共同要求[7]。从治国理政的角度来看,国家诚信是得到民众信任的基础,也是政权存续的保证。西汉桓宽赞赏儒家诚信思想,东汉张衡直言国事,唐代张说不做伪证、直言政务,明代高拱罢黜官员以理服人。徙木立信的商鞅、执法不阿的张释之、千秋流传的“强项令”董宣、犯颜执法的戴胄,为官诚信的名人轶事为后世展现了政务诚信、司法公信的重要意义。从社会诚信的角度来看,诚信既是朋友相交的重要基石,也是社会商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朱晖不负友托、刚直守信,陈元方重信守诺、批评父友失期,季布一诺千金、获友帮助,诚信是传统文化中维系友情的关键所在。晋商笃守信用、徽商以诚待人,百年老字号同仁堂恪守行业传统,用材考究、炮制烦琐,以诚信经营终得行业翘楚地位。新时代诚信社会建设,应以传统诚信文化为滋养,通过不同历史阶段、不同时代的文化传承与精神接续,使社会成员达成诚信文化共识,进而增强诚信社会的精神力量与建设信心。

(二)以社会共识为引领

在以往社会生活中,尽管诚信作为道德调整内容而广泛存在于社会各个方面,但由于社会引导不足、诚信监管缺位,民众的诚信意识较为淡薄。商业交易中以次充好、缺斤短两问题屡禁不止,个人诚信中借钱不还、损坏东西不赔偿行为时有发生,政府政务中信息公开滞后、工作效率低下饱受诟病。商务诚信、社会诚信、政务诚信问题明显,甚至大学生群体中考试作弊、论文造假等诚信失范现象也反复出现。长此以往,社会民众对待诚信的态度十分淡漠,个人权益受到侵害时往往选择自认倒霉,发现他人失信行为选择视而不见,更有甚者将坚守诚信视作吃亏行为,失信得利却被奉为生财有道。新时代诚信社会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社会诚信问题、重塑诚信形象,这就要求诚信社会建设必须以社会诚信共识为引领,积极营造全员认同、全员参与的诚信建设氛围。其一,要达成诚信建设责任共识。诚信作为人的内在修养并非与生俱来,社会诚信蔚然成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诚信社会建设必须使广大民众认识到,只有每个人约束自我、坚守诚信,并积极承担监督责任,才能共同推动社会诚信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才能为维护民众利益创造更多可能。其二,要达成诚信建设路径共识。诚信社会建设需要依靠舆论营造氛围,也需要依靠制度建设为诚信塑形,更需要依靠法律手段树立诚信威严,凝聚社会诚信建设共识,要使民众对诚信建设的宣传、教育、制度、法律等路径形成准确认识,使民众能主动保持诚信建设路径畅通,能积极利用诚信建设路径参与诚信实践。

(三)以法治建设为支撑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越深入,就越需要法治建设的支持与引领,因为将成熟经验上升为法律制度,既是社会信用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8]。自2019年6月以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已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信用法(草案)》多次召开座谈会议,通过组织各领域、各部门专家进行讨论论证,加快推动社会诚信立法进程。2021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的《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强调,要加快推进社会信用立法,使诚信社会建设尽早进入有法可依的时代[9]。虽然我国国家层面的社会信用法律尚未出台,但我国超过30部法律和40余部行政法规已嵌入信用条款,社会信用建设的法律根据较为明确,同时,地方信用立法先行先试,为国家层面的信用立法积累了宝贵经验。自2017年10月1日起,《上海市社会信用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全国首个综合性地方信用立法出台,讲信用不再随心所欲,而是成为硬性约束[10]。自2020年5月1日起,河南正式实施《河南省社会信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标志着河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有法可依、有据可查。《条例》是全国第二部省级社会信用方面的综合性法规,同时也是一部立足河南实际、体现河南特色的地方性法规,对全省上下提高信用建设水平和社会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条例》针对列入守信联合激励对象名单的信用主体,提出在实施行政许可、财政性资金和项目支持、公共服务、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便利,也从社会现实出发界定了严重失信行为,并从守信激励的对立面出发提出相应的失信惩戒措施。另外,《条例》提出轻微违法不作为失信联合惩戒的依据,同时在全国范围内首创滥用职权认定“黑名单”的惩罚机制,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使职权作出限定[11]。此外,辽宁、吉林、江苏、山东等省份也在2020年集中展开信用立法工作,在法律层面确立社会信用建设的依据。在诚信社会建设进程中,无论是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诚信建设体系,还是具体推进信用制度建设工作,都应遵循基本法律法规,不断推进诚信社会的法治环境建设,使诚信建设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三、新时代诚信社会建设的主要成果

近年,诚信社会建设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相关建设工作也取得了可喜成绩。当前,我国已建立社会诚信发布制度,各地定期公布诚信“红、黑名单”约束诚信主体行为;诚信纳入学校教育系统,形成了广泛覆盖、有效衔接的学校诚信教育体系;诚信宣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已成为社会常态;公民信用代码全面覆盖,以技术手段推进诚信信息的采集与共享。

(一)建立社会诚信发布制度

2016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 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健全褒扬和激励诚信行为、约束和惩戒失信行为机制,要求全国通过规范信用“红、黑名单”制度,形成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社会风气。自国务院提出发布诚信“红、黑名单”以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积极加强社会诚信发布制度建设,除定期向社会公布名单信息、明确诚信奖惩细则外,还坚持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入手不断完善和优化诚信名单发布制度。一方面,各地诚信“红、黑名单”制度不断增强联动效应。如河南省数家省直单位广泛参与诚信社会建设工作,及时向社会披露业务范围内守信、失信主体信息,从而形成了覆盖省内建筑业、旅游业、交通运输业、医药食品、餐饮娱乐等领域的诚信公示体系,进入名单的不仅有社会企业,而且涉及自然人,通过合理扩大名单主体边界,强化诚信制度对诚信社会建设的全面调节。又如深圳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开发全市联合奖惩系统,十余个部门接入系统推出联合奖惩应用事项八十余项,并探索通过技术支持进一步强化跨部门、跨领域联合奖惩应用。另一方面,全国“红、黑名单”制度着力提升奖惩效果。在社会诚信发布制度下,失信个人被禁止部分高消费行为,在购买机票、高铁票、动车票、入住星级酒店、出境等方面受到诸多限制,失信企业在贷款、招投标、企业审查、政府采购等方面受限颇多。在联合奖惩机制下,多地企业主动补缴税款现象明显增加,社会诚信状态明显趋好。此外,为方便各单位、各主体联合发布或查阅名单信息,各地诚信发布注重信息化建设,依托信用中国平台建立多部门、多区域广泛联动的信用信息体系,为整合诚信信息提供极大便利。

(二)诚信纳入学校教育系统

新时代诚信社会建设重视发挥教育基础性、导向性作用,通过贯穿大中小幼诚信教育全过程,构建各级各类学校广泛覆盖、有效衔接的诚信教育体系,即从幼儿园到高校,从学历教育到职业教育全面推进诚信一体化教育。如河南省教育厅提出省内各校要在立足实际的基础上,广泛开展举行一次“国旗下讲诚信”主题教育活动、举行一次诚信承诺仪式、开展一次诚信经典诵读活动等“八个一”活动,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作为学校诚信教育的手段与载体。又如广东省教育系统专门制定诚信教育实施方案,提出要将诚信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并着重提高诚信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一方面,编写《学生诚信教育读本》(分小学、初中、高中版),并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中职院校每学年需安排8—10个学时的诚信教育课程,普通高中每学年保证6—8个学时的诚信教育,高等院校以思政课程为依托,至少集中安排8个学时的诚信专题教育;另一方面,要求各级各类学校积极组织班会、演讲、讲座、知识竞赛等主题教育活动,营造诚实守信的校园氛围。如兰州市在强化思想引领、落实课程育人的同时,将诚信纳入学校日常管理,把诚实守信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和教师师德师风考评体系,以强化广大师生的诚信行为养成。

(三)诚信宣传形成社会常态

新时代诚信社会建设注重通过舆论环境对广大民众形成正向引导,诚信宣传已然成为社会常态。国家已连续多年举办“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每年根据社会发展情况和社会诚信热点问题,确立具有针对性、适应性的宣传主题,对应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活动,促使诚信宣传立足百姓需求、走进百姓生活。2019年全国“诚信兴商宣传月”以“弘扬诚信理念促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倡导通过提升社会诚实守信意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营造消费环境,采用线上、线下同步宣传的方式扩大影响力。2020年全国“诚信兴商宣传月”以“诚实经营、守信服务”为主题,重点宣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宣传各地各部门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培育“重信守诺”的诚信文化,为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奠定基础。“3·15”消费者权益日也是共筑诚信社会的重要抓手,“维权直通车” “3·15校园普法宣传”“网络诚信,消费无忧”“金融消费者权益日”等宣传活动全面推进,切实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广大群众利益,将诚信宣传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相结合,进一步激发普通民众参与诚信宣传的热情。

(四)公民信用代码全面覆盖

我国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程中,高度重视个人诚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已建立广泛覆盖、信息共享的公民信用代码。在具体实践中,以居民身份号码制度为基础,运用生物技术手段登记居民指纹信息,使个人身份信息具有唯一性和可识别性,保证公民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信用信息真实可靠,同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代码信息的传递共享,从而为诚信奖惩措施的高效推进夯实基础。公民信用代码的全面覆盖,根本上是为了从管理应用角度推动诚信社会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所以,公民信用代码的主要意义在于个人诚信信息的记录、存储、查询及共享,而围绕公民信用代码采取的诚信奖惩措施必不可少。如信用良好者可在便民服务、优惠补贴、办理行政许可等方面享有更多便利,信用降级者根据失信程度予以不同水平的监管与限制。与此同时,围绕公民信用代码可能出现的信息风险,各地不仅制定了严格的个人公共信用信息采集授权制度,而且明确提出要加大对泄露、篡改个人信息等行为的惩处力度,并将金融机构、大数据公司、征信机构等列入重点监控范围,以规范这类企业及机构个人信用信息的采集、使用行为。因此,推动公民信用代码全面覆盖,既从社会信用建设的现实需求出发,又充分关注民众的信息安全,是新时代诚信社会建设的积极探索。

当前,我国诚信社会建设围绕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以及司法公信构建起了基本框架,并从文化、制度、法律等不同维度形成了建设合力,取得了令人欣喜的建设成效,公众诚信意识明显提升、社会诚信环境有效改善。不过从整体来看,诚信社会建设依然存在现实问题。其一,诚信约束的覆盖面有限。既往诚信建设工作尝试从诚信主体的职业身份出发,对诚信主体的职业表现作出评价与约束,但面向对象以医生、教师、银行职员等体制内职业为主,且诚信评价围绕诚信主体的业务表现展开,明显缩小了职业诚信的约束范围。其二,政务诚信的作用不足。当前,政务诚信主要作为诚信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政务诚信背后代表的执政威信和政府形象有所忽视,政务诚信在诚信社会建设中的示范性、引领性不够明显。其三,诚信建设的技术优势不突出。新时代诚信社会建设伴随着大量的信息采集、存储、流动、应用,各地虽对诚信社会的信息化建设较为重视,但如何在诚信信息的收集与使用方面提高效率,怎样在实现信息共享的同时保证信息安全,依然是较为突出的诚信建设难题。此外,当前诚信社会建设尚未达到较高水平的公民自觉,诚信建设依然需要通过激励与惩戒手段强化效果,但当前诚信奖惩在作用对象、方式方法、模式机制等方面不够完善,奖惩的约束性与引导力还有待进一步发挥。

四、新时代诚信社会建设的实践路径

在新的发展环境下,诚信社会不能单纯倚重道德引导的软约束,而是要强调诚信建设的效率与质量,追求诚信社会的覆盖性与导向性。因此,新时代诚信社会建设既要强化职业诚信,也要发挥政务诚信的引领带动作用,还要通过区块链技术和诚信奖惩机制提高诚信社会的建设水平。

(一)建立独立的职业诚信评价体系

个体职业行为是其获得社会认可和经济回报的重要基础,也与行业企业的健康发展形成有效互动,对社会治理成本、民众维权成本以及企业发展成本具有重要影响。所以,职业行为作为联结个体与社会的关键一环,必须成为诚信社会建设的重点之一。如河南省出台的《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在推动公民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全覆盖的同时,以食品药品、交通安全、医疗卫生、金融服务、志愿服务、劳动保障等十余个领域为重点,以教师、公务员、会计审计人员、导游、医师等职业人群为重点对象,尽快建立个人信用记录,及时收集相关诚信信息[12]。随着诚信社会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发展的持续推进,应建立独立的职业诚信评价体系,以有效应对职业诚信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职业诚信的主体范围来看,应在上述实施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领域范围、增加职业对象,将餐饮服务、物流服务、外卖送餐、校外培训、交通运输、家政维修等常规领域统一纳入职业诚信建设范围,职业诚信建设既针对重点领域突出示范和监管作用,又面向社会覆盖全体劳动者。从职业诚信的评价内容来看,违反行业企业合法规定、违背职业要求、损害服务对象合法权益、引发重大社会事件等情况应列为职业失信行为,同时恶意跳槽、故意违约、泄露商业机密、故意携带企业资源出走、未按约定程序辞职等现象,也应视为职业失信的表现。从职业诚信的评价信息来源看,可将企事业单位的表扬、奖励、通报、批评等正式文件、行业协会信用评价、专业平台的权威数据等作为职业诚信评价依据,通过职业诚信的引导和约束,为社会、企业及个人带来切实利益。

(二)发挥政务诚信引领驱动作用

政务诚信是党领导人民开拓进取的信任基石,也是国家建设发展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更要以政务诚信为着力点,有效推动诚信社会建设工作。一方面,要全面推进政务诚信建设。各级政府应围绕依法行政实行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行政决策坚持专家论证与公众参与,重大决策必须采取听证制度和事项公示,通过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制提高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及能力。同时,要求政府部门及公职人员就行政服务的期限、质量、保障措施等内容,依法向社会做出公开承诺,并将具体履行情况作为政务诚信的评价依据,进而与政府部门的年度绩效考核、依法行政考核直接挂钩。另一方面,应建立政务诚信监督机制。对内既要实施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政府对其他部门的政务诚信监督检查,又要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人民政协对各级政府的政务诚信监督作用。对外必须通过设立举报电话、邮箱、咨询窗口等形式,为民意表达畅通渠道,各类媒体也可依法监督、报道政务失信行为,以形成高效有序的社会舆论监督。政务诚信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于国于民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建设,是对社会治理多元化、现代化的有益探索,也是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积极实践,表明了建设诚信社会的决心与信心,为社会各领域做出重要表率,所以,诚信社会建设应以政务诚信为示范,引导各行各业及广大民众积极参与诚信实践。

(三)推进区块链技术的应用

新时代诚信社会建设还需立足社会技术发展现实,依靠现代技术手段优化诚信建设流程、提高诚信建设效率。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防篡改、透明共享等特点,对于诚信建设的信息存储、处理具有重要意义[13]。早在2018年,《人民日报》就曾刊文指出,应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域加快区块链布局,使社会诚信这一难以被量化的道德问题,转化成可被计量、评估的数学问题及社会问题,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14]。一方面,各地要加快区块链基础建设。具体可依托本地区区块链技术研究机构加快技术发展与应用,通过划拨专项资金、出台扶持政策尽快培育一批区块链企业,尤其要对技术相对成熟但商业化运营明显滞后的区块链企业加大扶植力度,使其尽快成长为实力雄厚的区块链龙头企业,从而发挥优质企业对区块链产业布局、技术布局、行业发展的拉动作用。与此同时,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区块链技术人才服务工作,积极发挥高校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并通过人才引进机制为地方区块链技术发展有效输血。另一方面,各地要推动区块链技术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通过事前存证、事中监督、事后追踪的信用技术体系建设,减少源头信用纠纷的同时降低诚信维权成本,同时要加快探索区块链平台与公证处、联网法院、律师事务所等机构的协同联动,从而在标准化环境下为相关社会机构提供可靠信源,倒逼信用主体主动纠正失信行为。此外,已有的区块链涉及公有链、私有链、联盟链等多种类型,各种区块链之间处于相对平行的状态,链与链之间的信息互通很难实现,价值孤链大大降低了区块链技术在社会诚信建设中的应用价值,因而加快区块链互通共享,推动区块链基于不同账本的协同发展,应当成为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诚信社会建设的着眼点之一。

(四)建立诚信建设奖惩机制

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是新时代建设诚信社会的必然选择,也是基于社会信用建设法律框架的积极实践,在进一步推进诚信社会的建设进程中,应加快建立诚信建设奖惩机制,积极探索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奖惩实施细则。现阶段,各地区诚信奖惩措施主要以诚信“红、黑名单”中的信用主体为主,即奖励对象为道德模范、诚信之星、诚信企业等模范人物或企业,惩戒对象也是失信被执行人、税收违法、行业失信等严重失信的个人及企业,这就导致诚信奖惩的对象范围较为狭窄,广大群众并不能在诚信奖惩机制中得到有效激励或明显震慑,因而,当前诚信社会建设应适度扩大奖惩范围,以提高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的影响力。对于连续三年无不良个人信用记录的普通守信者,除在教育、就业、创业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以外,可进一步探索在个税抵扣、社会保险补贴、非高消费公共交通补贴等方面给予优待,通过丰富守信激励的内容与形式,使更多民众在践行诚信、坚守诚信中充分受益。对于失信惩戒,虽然不能轻易扩大惩戒范围,但对于如忘缴水电费、通信费等轻微失信行为,可在经依法确认的前提下,采取短信、电话等方式予以提示,反复出现类似情况者应酌情降低信用等级。此外,建立诚信奖惩机制是为了约束主体信用行为、引导社会诚信意识,无论奖励还是惩戒,都是推进诚信社会建设的具体手段,而非最终目的。所以,诚信社会建设还应进一步探索建立信用修复机制,为积极消除不良影响的信用主体提供改正机会。

五、结语

诚信是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运行的准则,新时代加强诚信社会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不容忽视。诚信社会建设做出的努力有目共睹,取得的成绩可喜可贺,但诚信社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新的发展时期,诚信社会建设应正视自身在诚信覆盖、技术应用、奖惩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需在文化滋养、社会共识、法治建设的价值追求下,进一步提高建设效率与建设水平。诚信社会建设应当成为引导全体社会成员、规范所有社会行为的活动,实践过程需着重考虑如何使相关建设工作覆盖更多人群、为更多人服务。尤其是在我国亟须以诚信建设驱动社会高效发展,但在诚信建设的社会自觉水平无法与之匹配的情况下,更需要通过全面覆盖保证诚信社会建设的公平有序,通过发挥政务诚信的政治影响力形成示范引领效应,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推动诚信建设的现代化,需要通过诚信奖惩机制纠正诚信主体行为,从而快速、顺利地推动社会诚信进入更高水平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1.

[2]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N].人民日报,2016-12-11.

[3] 习近平.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7-22.

[4] 邓安能.新时代诚信建设制度化的实践路径[J].理论导刊,2020(10):10~15.

[5] 庞井君.新时代诚信文化建设的社会价值论意蕴[J].人民论坛,2018(7):31.

[6] 谢新水,吴芸.新时代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从政府赋能走向法的赋能[J].中国行政管理,2019(7):31~35.

[7] 李函章.中国传统诚信观的现代价值[J].人民论坛,2018(1):72~73.

[8] 封星琦,胡贵海.信用立法:建设社会信用法治体系之前提[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4):27~31.

[9] 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N].人民日报,2021-01-11.

[10] 张震.“四个为什么”带你看懂社会信用条例的审议焦点[J].上海人大月刊,2017(4):23~25.

[11] 牛瑞芳,常石明.加快信用立法护航“诚信河南”[J].人大建设,2019(7):3~5.

[12]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J].河南省人民政府公报,2017(16):50~55.

[13] 郝琳娜.诚信缺失,何以共享?——区块链赋能创新共享平台信用生态体系构建[J].贵州社会科学,2021(4):119~127.

[14] 张近东.建立刚性的失信惩戒机制[N].人民日报,2018-08-29.

上一篇:中华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论文下一篇:环境大气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