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岗村社会实践论文

2024-05-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岗村社会实践论文(精选7篇)

小岗村社会实践论文 篇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

“移动课堂”至小岗村课程论文

学 期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论文份数 评阅教师

思政教研部概论教研室制

论小岗村发展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摘要】 尽管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素有“农村改革第一村”之名,但它却是“一夜越过温饱线,20年未过富裕槛”。本文在参阅相关文献材料的基础上,从分析小岗村的历史和现状入手,对具有代表性的大包干发源地小岗村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小岗村经济陷入长期停滞状态?沈浩挂职小岗村期间,又做了些什么?如何使得小岗村能够又快又好的发展?本文作者通过实地学习和深入思考得出了一套自己的详细结论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生产力 改革发展 文化水平正文:

小岗村位于安徽凤阳县东部,隶属于小溪河镇,距凤阳县城40公里。小岗村在全国改革之初,因实行“大包干”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首页而闻名全国,被誉为“中国偏僻,土地贫脊,家家逃过荒,人人要过饭。回顾小岗村30年历史,既有成功也有挫折。无论是成功还是挫折,都对新世纪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启迪价值。“改革促进发展,发展带来富裕。”小岗村还处在“温饱容易致富难”的困局。目前小岗村的经济合作组织形式主要有:双孢菇大棚种植基地、长江润发集团投资兴建的葡萄园、蔬菜大棚种植、养猪场、屠宰场和美国GLG 农产品深加工厂,这些组织既可以利用小岗村的品牌扩大其生产经营的规模,也可以利用国家对小岗村的政策扶持增强其竞争力,吸纳小岗村村民降低其生产的人力资源消耗成本,而这些也必将对小岗村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小岗村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村民文化水平低下,思想观念落后,农村经济合作参与度低。一方面由于中国两千多年小农经济思想根深蒂固,小岗村村民思想观念仍局限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的生产模式,他们对什么是现代农业,对什么是规模经济很是陌生,不能紧跟时代潮流转变思想观念。

2.严重缺乏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邓小平曾经说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专业人才和先进的技术,但是我国农村经济还比较落后,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懂得农业科学技术的专业人才;建立和管理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需要懂得管理的高级人才。而这两者,不仅在小岗村,在我国整个农村经济都是普遍缺乏的。

沈浩说:“当年小岗村的成绩主要源于解放思想、制度创新。但多年来进步较慢,原因在于群众小富即安的思想。温饱解决后,思想、制度上的创新不够。” 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然而新农村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问题,而需要科学规划,有针对性、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和落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出以下建议建议:

1、坚持实创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实创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科学规划、统筹发展,积极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同时,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发展适合当地地貌特征、气候变化的农作物;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就是要求人们根据客观事实,大胆思考,敢于探求真理,然后通过生产实践来检验真理的可靠性。

2、重视工业的带动作用,以工促农,积极推动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积极利用工业发展成果来改善农业的发展,利用机械和现代生物工程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使农业朝正规化、产业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真正实现农业的机械化生产和农业生产中生物高科技的广泛应用,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率,从而增加农产品的产量。

3、重视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引用,完善农村发展环境,吸引广大人才的加入,并积极和相关技术部门院校展开合作。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农业科技人才,而在我国农村正缺乏这类人才。

4、加大城市对农村的反哺力度。按照胡锦涛总书记“两个倾向、两个支持”的论断,加快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加大城市和工业对农村农业的反哺力度,逐步实现公共财政覆盖农村并向农村倾斜。

5、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的宣传力度,让农民充分了解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让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6、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最重要、最关键的目标。

7、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应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投入,并且以当前农田水利、乡村道路、安全饮水和产业发展必须的基础设施等为重点投入对象。对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石马、严岗,应重点扶植,改善农村旧环境。要从村民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大政府对农村的财政投入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改善村民的生活水平;

8、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主线,发展特色农业种植,延伸产业链。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要通过产业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非农产业等)来巩固和发展增收基础。努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使农产品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同时,还要要大力开发其他优质农产品和绿色安全食品,充分挖掘新兴特色产业等等。以大包干纪念馆为依托,大力发展旅游业。利用小岗村红色革命品牌和已有的大包干纪念馆、当年农家、科技信息服务楼、小岗村档案馆等设施,着力办好农家乐和现代农业观光旅游。为提高旅游品位,更好接待旅客,还应搞好村环境卫生,加强饭店、宾馆等基础实施的建设。通过发展旅游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更好地振兴和繁荣小岗经济。

9、对农民进行农业信息知识推广和劳动力职能培训,提高农民自主创新能力,打造新时期新农民。首先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以信息化促进农业现代化。以信息化致富的典型事例来促使农民提高认识,聘请技术推广员开展农业信息知识推广和农民科学技能的培训工作,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打造新时期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这是马克思基本原理,当前小岗村的经济状况并没有很好的适应社会主义生产性质。我们要弘扬“大包干”的精神,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用改革的手段和方法进一步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为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基本的制度保障。新农村建设是一条漫长的路,在新农村建设过程无疑会遇到重重问题,但只要我们在建设过程中改变以往的不好的工作方法、态度,并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努力培养新型农民 始终把“三农问题”放于发展新农村建设方针的重要位置,我们有能力也有信心把新农村建设得更加美好。

对小岗村今后发展的思考:

突出利用好小岗村红色旅游资源优势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红色旅游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小岗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有着独特 的大包干和沈浩精神双重红色资源 小 岗 旅 游 业,最 出 彩最 有 生 命 力最有影响力的,就是大包干和沈浩两个红色亮点 大包干和

大包干精神名扬海内外,随着小岗村第一书记沈浩同志先进事迹在中 央各大媒体的报道,沈浩精神已传遍全国大地,凤阳县小岗村的社会知 名度也因此又一次空前得到提高 全国各地的政府机关社会团体各 类院校新闻媒体专家学者企事业单位及家庭个人正源源不断涌向 小岗村,学习大包干精神 了解沈浩先进事迹 悼念沈浩同志 据 统计,小岗村红色旅游人数不断增加,年上半年经常日接待游客突 破 人次日均接待旅游团队达 个,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势头,必 须引导利用和呵护好,要珍惜利用好这一历史的机遇和稀缺资源 利用珍贵的红色资源,开展新农村 新体验的红色游,可以将 小岗的历史精神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利用旅游进行革命传统 感染和弘扬民族精神,也是对传统思想教育模式的一个跨越,要积极创 新,从规划景区建设举办活动(参观研讨培训交流)宣传营销 等方面入手 并拿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真正把红色旅游做好做 大做强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3、《邓小平选集》

4、《建设社会主义系农村文选》

5、《沈浩日记》

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小岗村社会实践论文 篇2

七里岗地处柘城、睢县、太康三县交界处,是历史上的治安较乱,管理难度较大、群众矛盾纠纷复杂,自平安建设活动开展以来,村党支部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带领村委会一班人,真抓实干,完善各种制度,健全机制,配备配强村级综治办,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核心作用利用多种渠道排查矛盾、调处纠纷。通过近阶段的努力,现在七里岗社会治安稳定,经济稳步增长,现如今,七里岗村发展养鸡专业户10户,百头养猪场3个,全村50%的户养猪在10头以上,各种小型加工厂10家。群众在安定的社会环境中各展英才,努力发展经济,呈现出繁荣富足的美景。他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网络,打牢平安建设基础

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就不能保证经济的长足发展。要想维护社会稳定就必须排出不安定因素,并解决在萌芽状态,他们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刘宏玺为组长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导组,定期不定期的利用一切机会来排除矛盾纠纷,同时亲自挂帅主抓民调会、治保会的工作,各组成立治安信息员,扩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视野面,及时了解本村的各种矛盾纠纷和不安定因素。

二、完善机制,健全制度确保村综治工作有效开展

健全管理机制,明确工作责任,是激发工作人员的动力,村综治工作人员的工作由乡综治办负责督察。同时村党支部也对他们进行考核,签订目标责任书,村委会拿出一定的资金对100%完成目标责任书规定的目标进行奖励,完不成的进行处罚。

三、组建村级治安巡逻队,充分发挥社会稳定的防范作用。

由于本村地理位置特殊,盗窃案件时有发生,村组织群众进行义务巡逻,每天夜里,有一名村干部带领10群众看夜值班,建立群防群治的治安防控网络,有力地震慑了犯罪,一年来,村内无一处盗窃事件发生。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参观小岗村学习心得 篇3

在电视上看过《永远的忠诚》后,眼中浮现了去小岗村的场景。今年有幸,得以实现,甚是高兴。

走进小岗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宽阔的水泥路。听导游说,这条路以前不好走,是小岗村的好书记带领大伙帮助修建的。为修这条路,沈书记可没少跑路。在沈书记的强烈建议下,全国火车停车近一个小时,专为小岗修这条路。终于困扰村里人半辈子的事情,被沈书记解决了。

我们一行人先后参观了沈浩生前的生活居室、大包干纪念馆和今日农家等地方。

走进沈浩生前的生活居室,观看了沈书记生前的视频。从中了解了沈浩同志为小岗的发展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以及所收到的成果。沈书记在小岗工作的几年中,兢兢业业,不仅解决了农民之间矛盾的问题、改变了小岗的村容村貌,还大力引进了许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如:大学生自主创业基地,美国GLG公司生产基础等。带领整个小岗人一步一步谋发展。那墙壁上所挂着的事迹,是沈书记同小岗人共同努力的证明。看到这里,不乏让我对沈书记这个人肃然起敬。正当小岗的事业蒸蒸日上时,沈书记却不幸走了。沈书记虽走的很急,却也留下了许多。

驱车继续前行,走进大包干纪念馆。一进门,就被墙上那十几个

鲜红的红手印震撼了。这是小岗村村民开始大包干时按下的象征决心的红手印!走过红手印墙,来到中央展厅,看到了当年十八位大包干带头人的照片。照片上的人看上去,人虽苍老干劲却很十足。小岗正是在他们的带领下,才得以走出艰难的困境。周围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各界人士对大包干的关注和支持。最让我驻足不前的是小岗村的村貌布局图,从图中可以概览小岗村的全局。从图中看到了小岗翻天覆地的具大变化、看到了小岗强劲的发展势头。小岗已不再是以前的小岗,一个小村庄,而是一个小城市。小岗的发展之快,永远离不开一个人——沈浩。沈浩是一个人,却能影响一方人。

走在小岗的土地上,踩着沈书记的足迹,我陷入了深思。为人民服务,不是单单用语言来形容的,而是用实际行动去证明的。脚踏实地,为人民解决小事、急事、难事,才是人民需要的。

沈浩:我在小岗村当书记 篇4

时间:2009年11月09日

来源:《时事报告》

作者: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委书记 沈浩

编者按:11月6日晨,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传来噩耗,小岗村村支书沈浩意外去世。惊闻这个消息,《时事报告》编辑部上下都很震惊。去年11月17日,“时事报告厅”曾把沈浩书记请到中国农业大学,为现场400多名大学生讲述了他在小岗村的故事。报告会上,沈浩书记谈到小岗村未来发展的目标时说:“到2012年,小岗村人均收入要突破1万元,可用财力要达到1000万,我们的农工业总产值要达到10个亿。”这个目标尚未实现,沈浩书记却突然过世了。

报载,小岗村村民对沈浩的突然离世都十分悲痛和惋惜,大包干带头人关友江说:“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干部、贴心人,他的心里一直装着我们小岗,他是为我们小岗村的发展累死的,他真是当代焦裕禄!”去年的报告会上,我们感受最多也是沈浩书记对小岗村的责任和深情——他当天上午到的北京,下午在农大做完报告,当晚便又风尘仆仆地赶回了小岗村。同样,当天报告会上,沈浩书记谈及自己在小岗村当书记5年工作的点点滴滴,语言朴实无华,在场的同学们却听得泪光盈盈。我们在此再将沈浩书记当天的报告全文登发出来,以纪念这位“新小岗村”曾经的领路人。

我是安徽省的第二批选派干部,2004年2月从安徽省财政厅被选派到小岗村任党支部书记,在小岗村工作已经有5年了。第二批选派干部任期在2007年快结束时,小岗村的村民又摁下了手印找到财政厅,找到省委组织部,要求我留下来。后来,在6000名选派干部当中,我是唯一的一个留下来的,作为第三批选派干部连任至今。

下面我介绍一下小岗村。小岗村是安徽省凤阳县小溪河镇的一个行政村,凤阳县大家都知道,这里出过朱元璋皇帝。小岗村地处淮河的南岸,它离最近的县城也有将近40公里,很偏僻,是几个县交界的地方。当年摁手印的时候小岗村还是一个小生产队,只有20户人家,其中还有2户是单身汉。后来到了1993年,因为小岗村有名气了,就和另外一个生产队合并成一个行政村。到今年年初还是一个不足500人,有1800亩耕地的小行政村。今年3月,小岗村又进行了调整,这也是农村改革的一部分,把小岗村和另外两个行政村合并了。合并后的小岗村是一个有850户,将近4000人,有1000亩耕地的大行政村。发展的空间大了,任务也更艰巨了。

“大包干”让小岗村一年跨过“温饱线”,但为何20年没过“富裕坎”?

小岗村在30年前是一个什么状况?家家以要饭为生!就是现在的村委会副主任,当年大包干的带头人之一,也曾经和老婆孩子一起去要过饭,他说,那时候要到了干粮,回来才能吃一顿热乎的,要不到,连过年都没饭吃。吃粮要靠返销,花钱要靠贷款,生产要靠救济,生活非常困难,家家户户都出门要饭,还发生过饿死人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饿死也是死,不如拼一下,大家就合计,把田分了,把地种好才能够有饭吃,结果他们就把地分了。到了1979年的春天,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了一次大丰收。有人就提出来,能不能让我们多干几年?当时的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说了这么一句话:“老百姓有饭吃,能增产,就是最大的政治。”结果下面也就没什么杂音了,这样就干起来了。当年不但给国家还了过去的贷款,而且还交了公粮,自己还吃不了。1979年年底,小岗村就过了一个很肥的春节,没有一户要饭的,敲锣打鼓,唱歌欢庆,这叫“一年越过了温饱线”。

但是,随之而后的20多年里小岗村又停步了。可能同学们会问,小岗村是中国改革第一村,因为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改革就是从小岗村开始的。这么一个村应该让它带头富起来啊?也不然。我举个例子,很多学生在读高一时成绩很好,到高二也不错,到高三考大学时就没有考好。小岗村摁了手印,做了一个举动,被定义为改革第一村,应该是比较富,我原来也这样想。虽然我是安徽人,又在省财政厅工作,但是我以前没有去过小岗村,我去了以后的感觉跟大家一样——这个村怎么能是这样呢?后来我在那儿工作了以后,我觉得小岗村不富裕有它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就是交通不便地处偏远,虽靠近淮河但十年九旱,又是一个典型的分水岭地貌,生产基础条件非常差。一家人有20亩或者是多一点的土地分散在30个地块、40个甚至是50个地块,并且地块的形状和土质还不一样。小岗村村民就是在这种客观原因下依靠种地生存,而且还是用简单、粗放的种植方式,怎么能够富裕?很困难。第二个就是农民的综合素质主要是文化水平还非常低,小岗人摁手印时,就两三个人是小学文化,只有一个人是文化水平最高的,是初中文化。到了第二代人,能吃饱就感觉是达到了最大的理想,也有点小钱花了,对于上学还是不够重视。第二代人真正读大学的还是很少的。这样对信息的接受能力肯定很弱,市场开发能力就不要谈了。第二代人中也有想创业、想致富的,知道种地不行了,想搞一点别的,但资本从哪里来?没有原始资本,经济基础薄弱。贷款的话,在农村贷款是很困难的。第三个原因就是主观上的,当时摁手印的时候是冒着生死的危险,“如不成干部杀头、坐牢也安心”,这句话实际上是有托孤的气氛在里面。现在他的愿望满足了,能吃饱饭了,用一句话说就是“小富即安”。可那叫什么富?根本不叫富。还有就是,小岗村出名后,又跟一定的利益结合在一起了,村里可能就会因此闹一些纠纷,不团结,影响了村里的发展。但是最主要的还是缺少一个好班子。在我们国家,小到家庭,大到国家,我们都认

为一个好的领导班子、领头人非常重要。但是小岗村多少年来没有这么一个班子。种种原因致使小岗村在20多年里发展很慢。

沈浩初到小岗村,六问小岗村,并组织村民进行思想大讨论——我们落后的原因是什么?我们想不想好?想好的话怎么加快发展?

我2004年到小岗村,给我的感觉是,这里还不如人家一般的村子富裕,这种状况实在不行。我做的第一件事是调查研究。在我之前有很多的工作班子到那里去,都是干半年就干不下去了。老百姓对我们是怀疑的:我们小岗村人都搞不好小岗村,你们怎么可能搞好?村民们对小岗村的前景是迷茫的,没什么信心。我了解了情况以后首先开展了一次思想大讨论,首先从转变观念入手。我出了几个题目:小岗村是怎么出名的?出名以后人家是怎么看小岗村的?社会上的评价对我们有没有帮助?我们后来又落后了,落后的原因是什么?我们想不想好?想好的话怎么加快发展的步伐?一系列的问题,从村干部会议到党员会议一直到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大会,我们都在讨论这些问题。我带队参观学习,到华西村、到大寨、到红旗渠,回来的路上我在河南登封招待所开座谈会,让我们的党员代表、村干部分析,看看人家再看看我们自己,差距在哪里,下一步应该怎么做。大家都说,很惭愧,我们虽然有名,是穷出名了,人家那个出名是真地干出来的。他们当时感觉到,回去一定要团结,要好好地做。这个讨论、学习就产生了很大的效应。

回村以后我又做了一件实事,为了树立在村民当中的威信,我决定把村里的路修一修,当时小岗村的沥青路大概只有一公里,其他的都是土路,很破旧。我争取到了50万元的资金,当时规定是要工程招标的,开始也招标了,结果最多的要76万才包这个工程,少的也是60多万。而且,我是财政厅下来的,我知道这几年国家的支农支出是增加了,但真正让老百姓受益的还不多,资金跑冒滴漏的现象还是有的。当时有个别的村干部提出来要承包这个工程,我坚决反对。我没有招标,提出来组织老百姓自己干。我们制订了资金分配机制,租来了机械,让老百姓都参与进来。我亲自带着队伍干了三天,制订了质量和进度标准,比如,一天一个班组能修70米,修70米之内,我给你7块钱1米,你修到70米以上,我就给你9块钱1米。之后我就是不去,这个路的质量也有保证了。大家都说这个路是我们祖祖辈辈要走的,大家一定要保证质量。有一天晚上,人都走了,机械也弄走了,但有一包水泥没有用掉,撒落在路面上,当时只剩下几个村干部,我就带头用手捧,给弄干净了。这事传出去后,大家都说,这个书记是来为我们办实事的,虽然人家是从省里来的。最后,大家比我还积极,机械也都会用了,结果我们保质保量地修了路,才花了23万块钱。路修好以后,我们就开了一个全村表彰会和总结会,因为20多年来没有这样集体干活了,这样一干,增加了大家的团结意识、互助意识,凝聚了力量。另外,干自家的活还可以拿到工资,又学到了劳动技能,大家都很感谢我,这一下我在小岗村的威信就树立起来了。

通过引进人才,规模生产,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开发旅游业,如今,小岗村的人均收入从2004年的2300元增加到6000元。但沈浩认为,小岗村最大的变化是思想观念的变化。

后来我们根据小岗村的现状提出了“三步走”振兴小岗村,那就是发展现代农业,开发旅游业,招商引资办工业。

现代农业怎么发展?土地就是这样的土地,人还是这样的人,观念是有些转变了,老百姓也想种先进的东西,但不知道种什么,种什么不知道怎么管理,管理好了又不知道到哪里去卖,这都是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就想通过引进大学生,引进先进技术来带动村民。我们引进安徽科技学院的大学生来种双孢菇,当时有五六个同学到小岗村来考察,到现在真正留下来的只有一个女学生,叫苗娟,她

现在已经是凤阳县的团支部书记了。2007年,又来了十几名大学生,包括南京农业大学的,襄樊的、河北的都过来了,还有更多的农民加入进来,搞了一个创业基地。大学生不光是带来了技术,最主要的是给我们带来了一种观念,实际上也是一种精神,感染了我们的村民。村民们会想:人家一个女孩子家,一个小男孩到了这个地方,这么艰苦,能做这些事情,我们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为什么不能做?一下子就把小岗村一潭死水搅活了。

大学生不光是带来了先进技术,而且以大学生为主体还成立了合作社。去年生产双孢菇还是单搞单干,比如收购稻草,他家是收5分钱1斤,我为了抢稻草,我就给6分钱1斤,这样搞,生产成本老是控制不住。今年,大学生成立了合作社,统一用工,统一购原料,统一销售,成本大大地降低了,这就是大学生起的作用。另外听说大学生到小岗村创业,有一家安徽的工厂一下子赞助了300万元资金,在小岗村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基地服务中心。我说这些就是想告诉大家,农村才渴望人才了,太需要大学生了。

现在讲一下开发旅游业,我们盖了一个大包干纪念馆,依托这个我们开展了红色旅游,另外大学生创业基地、葡萄示范园也都是值得参观的地方。我们提出的口号是小岗村应该是处处是看点,点点是风景,现在正在做4A级的旅游区。我们的“农家乐”红红火火。胡锦涛总书记在我们一个大包干创始人家里座谈吃饭后,现在这家的“农家乐”排队都坐不上,一天都是七八桌十几桌的饭,旅游业潜力非常大。总书记视察后,一个多月的时间内有三万多人走进小岗村,跟农民搞互动,吃住在农家,所以旅游业正在红红火火地发展起来。

还有就是招商引资办工业,这是小岗村人的梦想,也是一个发展规律,每一个地方都是无工不富。我们利用小岗村这块金字招牌招商引资办工业,现在工业刚起步,我们有了小岗面粉厂、小岗钢构厂,还有小岗村人在外面打拼了多年回

来办的公司。小岗村在外面打工的人纷纷地回来创业,叫作“凤还巢”,这个非常好。

我们小岗村的生产这几年有了很好的发展,我也是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另外,我特别注重从每一个环节中提高村民的素质。为什么我们要积极地推广“农家乐”旅游?主要是家里来客人了,卫生环境就要搞好,原来两口子吵架、骂人,客人来了就会不好意思再吵了。包括我们村的文化生活,我们成立了妇女协会、老年协会,一方面是丰富他们的生活,最主要的还是提升素质。

通过方方面面的事情,我在这几年里也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要不然老百姓也不会摁手印把我留下来。最让我感动的一幕就是今年的大年三十,我要回家过年,早晨起床一开门,有一个妇女站在我门口,她说老奶奶要请我吃饭,她说的老奶奶已经80多岁了。老奶奶请她的孙媳妇在家里做了很丰盛的饭,她说,我请你吃饭你不要害怕,我不找你要钱也不找你麻烦,只觉得你在这里干得太不容易了,你给我们带来了那么大的变化,我请你吃顿年饭表达一下我80多岁的老人对你的心意。当时我听了之后很感动,端起了酒杯我就喝了一满杯。结果村里的老百姓都来了,有的拿来腊肉,有的拿来鸡蛋、苹果,让我带回家,这种情形下,我有再多的苦也荡然无存了。我说这些的意思就是,你只要真心地对待农民,为他们去办事情,他们就会接纳你。

这几年通过党的好政策,通过社会各界的帮助,通过小岗村人的努力,小岗村有了很大的变化。村民的收入这几年是一年一个台阶。2004年的时候人均年收入才2300多块钱,到现在人均已达到6000块钱,我们安徽省平均是3400块钱的水平。我们的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善,农民家里的电器跟城里人是一样的,手机是人手一个,有的家里还买了小轿车。

小岗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它太农村了,它是广大农村的缩影,它所发生的每一点进步确实也不易。当然,国家近几年在财政上有很大的支持,那都是基础建设投入,基础设施现在也基本完善了,有一家医院,有一所设施完善的小学,接下来还要设乡镇的银行,还有农贸市场,等等。最大的变化,我可以骄傲地给同学们报告的是,通过我们的努力,小岗村这几年最大的变化是思想观念的变化,这一点是不容易的。小岗村人现在对未来充满了自信,并且积极地投身和参与,与我刚开始去的时候相比,思想观念的变化太大了,现在说话都是谈发展,谈怎么赚钱,讲和谐,讲团结。还有就是我们的村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增强了,这也是加快发展的最根本原因。包括村里的三个大学生村官,也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借着胡锦涛总书记走访小岗村的机遇,小岗村描绘出新的发展蓝图。

今年9月30日,没有想到胡锦涛总书记能够走进小岗村。1998年,江泽民总书记走进了小岗村,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胡总书记又走进了小岗村,可见党中央和全社会对我们小岗村是多么地厚爱。这对于小岗村来说更是一种发展的最好最大的机遇。现在,小岗村人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总书记也给我们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希望把生产能够搞得更好一些,农民的文化生活搞得更丰富一些,村庄搞得更整洁一些,也祝愿我们的生活一天更比一天好。

结合总书记的讲话,我们又对小岗村进行了重新定位。第一,小岗村要成为现代农业的示范村,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才、更多的企业家走进小岗村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致富。第二个就是小岗村要成为城乡一体化的新农村,我们是一个普通的农村,现在在做这方面的创新和实验。第三个,小岗村要成为致富创新的实验村。小岗村改革在先,成为了典范,应该继续弘扬敢为人先的精神,在制度方面要创新,继续创新,这也是上级部门对我们的要求和信任。

最后就是建设全面小康的新农村。根据发展的形势,结合小岗村的实际,也是实实在在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给小岗村定了一个保守的目标:到2012年,小岗村人均收入要突破1万元,可用财力要达到1000万,我们的农工业总产值要达到10个亿。我相信有党的好政策,各级政府的关怀,社会各界的帮助和关注,小岗人坚持继续弘扬“大包干”的创新精神,这个目标应该是可以实现的。小岗村应该有一个好的发展,因为小岗村不仅仅是小岗村人的小岗村,也不仅仅是安徽的,它是中国的乃至是世界的。因为有很多的国外媒体,包括国外想了解中国农村的,首先想到的就是小岗村。

“大学生到农村,你要融合农民,但你不能被农民融合掉,你要当农民,你还要‘跳出’农民”。

同学们肯定会问,你在那个地方工作难不难?我是省财政厅的,我到农村去,别的不说,上厕所都遇到困难,你说难不难?我那么好的工作,我年龄也不小了,我在小岗村工作不止一次地流泪,你说难不难?这个村太有名了,别的村做一些事情可能很正常,小岗村一做就会引起很大的关注。小岗村人搞分田单干是敢为人先,实际上这里面再仔细地想一想,我有时也琢磨,分田单干实际上是一种不团结的表现形式,它要是团结就不会分了;但是它也透着一种团结,你要说它不团结又分不成,偷偷摸摸干的,有一户举报了就干不成了,这也说明小岗村内部的情况比较复杂。另外,小岗村中央关注、省里关注,县里更直接地引导,再加上镇的管理,从行政上是这么一揽子下来,还有社会、媒体等各方面的关注,新闻单位说这里是一个焦点,我就处在这个焦点上,你说难不难?但是我相信你只要真心为老百姓办事,老百姓拥护你,你就可以大胆地往前走,当然你不能乱来,可以创新,但不能违法。

我说这些话的意思就是告诉大家,将来你们中可能会有一些大学生村官,如果有这样的经历,对你人生意义的是很大的。但是到农村不光是一腔热血,你面对的问题有很多,农民的素质需要我们去影响、提高。要融合他们,但是不能让他们把我融合掉,我要当农民,还得要“跳出”农民做好引导的工作。我家里面也有90岁的老母亲,我有一个女儿正在上高中,因为我长期不在家,女儿的学业也受到了影响。但是,今年9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小岗村,在和总书记握手的那一刻,我所有的辛酸都荡然无存了,剩下的只有幸福感。这几年让我在小岗村当书记是组织对我的信任,因为小岗村不是一般的村,这是很不平凡的经历,这几年的磨炼对我的人生价值是一个提升,对我的人生也是一个极大的丰富。

最后,我有一个祝愿,就是毛主席他老人家说的,农村是个广阔天地,在那里可以大有作为。现在的“三农”事业需要更多的人才来为它服务,为它创造,我真心地希望在座的学子有一大批人能为“三农”做出更多、更大、更好的贡献,为我们的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谢谢大家!

提问:沈书记您好,在听您作报告的时候我非常感动,我知道您在那个环境下会遇到种种困难。您在小岗村克服困难的动力是什么?

沈浩:我不说大道理,在小岗村这几年我的人生观和我的思想觉悟都在改变和提高。举一个例子,我原来在机关的时候也跟很多同事一样想当个处长,当厅长,工资再增加一点。但是你到了农村之后跟农民打交道,发现他们的幸福感很强,70多岁了还在地里干活,咱们一个月的收入相当于他一年的收入,但他们觉得很幸福,这个给我的启发也很大。

另外,从当官来说,有的乡镇书记也是大学生,干了一辈子最大的理想是回到县里,能当个科技干部当个局长就不错了,人家也是兢兢业业地在基层做工作。

我是一个选派干部,我是从省里选派过去的,说白了,我本身也没有什么后顾之忧。小岗村是不一样的村,我能在那里,首先是组织对我的信任,另外还有小岗村人对我的期盼,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还是支持我,帮助我,关怀我的,我应该要好好干。

小岗村不仅仅是小岗村人的,它成了中国农村的窗口。我作为一名党员、一个国家干部,又是选派干部,本身有这种(带头建设好小岗村)责任和义务。我也考虑过、退缩过,但是我最终怀着积极地态度坚持到了现在。如果不是一种积极地态度,一种责任感的话,你说我图什么?其实,明年的这个时候,第三批选派干部的任期就结束了,但总书记的到来对小岗村来说是最大的发展机遇。这个机遇也是有时间限制的,你要不重视起来肯定就会错过。其实我也可以糊弄你(指小岗村),给你修修学校,打个井,修条路,你们也会说我好,不会有任何矛盾。但是我不能这样做,我必须要抓住小岗村这个难得的机遇谋发展。能做多少算多少,我今天是上午到这里来的,晚上马上坐车要赶回小岗村。我觉得做人要有一种责任感。

提问:沈书记您好,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合作社在小岗村的发展情况和一些成功的经验,谢谢。

沈浩:讲到合作社我一再强调的是,大家要吃饱穿暖,30年前一定要分田单干;要建设美丽富裕的家园,30年后一定要合作。中央电视台的“我们”栏目走进小岗村时,我当时讲我们现在一定要合作。农民还是一盘散沙的话,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那是很困难的,终究要依靠有组织的、农民自愿合作的形式,而且要靠村干部引导。小岗村有葡萄合作社、蔬菜合作社、双孢菇合作社。比如双孢菇合作社跟没有建合作社时相比,经济效益凸显,成本大大降低,产量也增加了,另外市场的话语权更大了。现在是多家收购商到小岗村来争相收购,过去

是他家卖1块钱1斤,我为了卖出去我就卖9毛钱,这样一来就降低了收入。说实话,农民是最讲实惠的,他尝到了甜头不由自主地就会加入合作社。我们还想成立农民资金合作社,每家有一点钱合在一起就可以做事情,然后带领大家致富。合作社的建立不仅仅是在经济上有效益,更主要的是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诚信、互助,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我们从政策上对这个工作非常重视,积极引导,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作用。

现在最困难的是什么?缺乏这方面的人,也就是说合作社的领军人。我不是贬低我们的农民,农民有朴实、勤劳、吃苦、大方等很优良的品格,也有自私、狭隘、嫉妒、相互不服气等不好的东西。已经分了30年了都习惯了那种分的理念,单干的话,一块有规模的土地要涉及到几十户人家,他种小麦,他种玉米,他种花生,七零八落的,就是种同一种东西,比如说水稻,种的品种也不一样,打农药的时候,隔壁的看到他打药了明天也去打药了,而且加大剂量。现在就是这种状况。我们要是合作呢?适度规模的地块要是种小麦就统一种一个品种,管理上可以统一管理,比如要打农药了,让一个人牵头,把这几十户统一起来,委托一个人来打药,控制好剂量,然后卖的时候还能够卖个好价钱。还可以统一收割,现在的小田块,60块钱一亩,人家收割机还不给你收。合在一起的话,首先劳动量降低了,第二是成本降低了,药钱、种子钱、技术服务包括收割费等成本都降低了,产品质量和产量却提高了,而且还可以卖个好价钱,所以一定要合作。搞新农村建设,生产要发展,首先要把农民组织起来,走合作的道路。

提问:沈书记您好,我来自农村,您在去小岗村之前是干财政方面的工作,您刚才也说过向农村拨款的时候,即使是招标,钱到了农民手中还是会减少一部分,假如您现在再回到财政厅,怎么减少涉农支出“跑冒滴漏”的现象?

小岗村社会实践论文 篇5

XXX

(安徽xx大学,生命科学学院,10级)

摘要:本文是关于2012年7月随安徽农业大学三下乡团队赴凤阳县小岗村进行社会实践考察,了解当地黑豆种植概况,追寻红色足迹,了解大包干精神,并对今后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小岗村,黑豆,大包干,现状,发展

一、此次三下乡对小岗村的基本了解

今年我们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地点定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主题是追寻红色足迹,宣传黑豆种植技术并进行科普宣传。

目前,小岗村下辖23个村民小组,拥有849户、3823人,耕地面积8713亩。30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小岗村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修建多条水泥道路,实施农村“改水改厕”工程,有112户农户通上自来水,修建了“大包干”纪念馆、档案馆和信息中心等;随着村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绝大多数家庭都购置了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基本家用电器和小型农用机械,许多农户看上了数字电视,有4户村民购置了高档轿车,102户翻盖了新房,28户村民搬进了住宅新区。

二、实践调查

7月2日我们一行十人前往小岗村,小岗村的人们甚是热情,得到他们的细心安排与悉心照料。到达当日下午我们便整理好所有资料并安排好之后几日的工作。

7月3日一早我们便一同参观沈浩纪念馆。沈浩地作为“第一书记”,其事迹令人感动,在参观了沈浩纪念馆并观看纪录片,同当地村名沟通,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沈浩同志为人公仆的赤子之心,在和当地大学生村官沟通之中,不仅对小岗村的发展现状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还深入理解了沈浩精神。随后便来到沈浩同志的墓前,凭吊缅怀这位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奉献给小岗的好干部。沈浩同志的墓地在青松和翠柏的环绕下显得更加庄重肃穆。之后我们还参观了大包干纪念馆对大包干历史有了基本了解,之后,再采访30年前的大包干带头人,对当年的历史情况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充分理解大包干精神的内涵,并结合现在小岗村的经济发展,对小岗村的历史与现状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此次实践主要工作是深入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并开展科研讲座进行大豆及黑豆的科普知识宣传。第三日我们一整天我们都进行入户调查,我们以问卷的形式对当地的农业生产、文化生活、以及思想状况等进行了调查。调查中我们注重对当地的土地利用情况、主要经济来源、主要经济作物及人们对小岗村的发展抱何态度进行了解。在走访中我们发现这里的很多实际情况与我们想象中的不一

样。现在是农忙季节,但是在家务农的大都是留守的老人,年轻的很多外出务工。

这里本是生产黑豆的重要基地并有相关的农产品加工机构,但由于近几年黑豆市场不景气,黑豆的种植面积大幅度下降,产值明显减少,大家对黑豆种植带动经济发展不报太大希望。另外我们发现很多农户都把土地租出,无土地可耕种,但实际看来,很多土地都空闲着,杂草丛生也无人利用,甚是可惜。此次调查中,小岗村人对小岗村的发展怀着积极的态度,对于以后的发展,大多数人认为还是主要靠政府加以资金补助并进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和农民朋友聊天的过程中,我们得知小岗村很缺水,我觉得这可能就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安徽是农业大省,而凤阳县也是以农业为主,缺水对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小岗村来说是很严重的。经济作物因为缺水而无法大面积种植,水稻这样的基本作物也时常因缺水而推迟插秧。如果当地政府大力兴修水利,采用生态农业运作模式,积极引进、发展适合当地的特色农业经济作物,这样就能真正使农民增收,到种地能赚到钱的时候,肯定就没这么多青壮年外出务工了。这样不经能改善当地的经济状况,对于留守老人、留守儿童这样的社会问题也是有极大改善的。另外葡萄也是小岗的经济作物之一,大片的葡萄园已建好并投入使用,葡萄在夏天正是成熟收获的季节,此时罪惧大风,小岗村也很是平远辽阔,但在这里树木,防风林更是少见,若有大风来袭,必定造成重大损失。

7月5日,我们请到了南京农业的一位专门研究黑豆的教授,下午在小岗村村委活动中心开展了有关黑豆的科学讲座。这个讲座是此次实践的核心,小刚村人民来的很多,可见他们很看重科学知识在农业中的运用。我们向所有农户都发了黑豆及大豆种植技术的科普书籍及资料,希望这些都能他们有所帮助。最终,活动圆满结束。次日上午,我们还进行资料补发,这也是我们离开之前的最后一项任务。

三、下乡总结

此次小刚村之行,我们注意到了占中国绝大多数的农民的过去与现在,这是在书本上学不到的,这次实践更加启迪我们去思考自己的价值,作用和责任。此次实践虽然仅用了短短5天,但我们也一定会带着这些令自己受益终生的收获,在未来的人生中不断创造新的精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名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洪流中闪亮青春的风采!

参考资料:

小岗村社会实践论文 篇6

新华社发

2009年11月6日凌晨,一个极其平常的日子,一名普通的村干部悄然离世。

得知这位名叫沈浩的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去世的消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批示中,对沈浩的去世表示沉痛悼念,对沈浩的亲属和小岗村村民表示亲切慰问。

一名最基层的农村干部,为什么得到总书记如此的关注?

在沈浩去世20多天后,记者走进小岗村。倾听了一名共产党员、村干部殚精竭虑为人民的感人故事,体悟到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忠实践行对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感受到三份请愿书上那几百个红手印的真诚与滚烫&&

2009年隆冬。江淮大地朔风凛冽。

一场隆重的葬礼在安徽凤阳小岗村举行。几天前,一封在一夜之间落满67位小岗村农民红手印的请愿书递到上级组织和家属手中请回沈浩同志骨灰。此刻,上百户人家拖儿带女、扶老携幼聚集在这片旷野上。

一块高大的黑色墓碑被一双双粗黑的手立了起来,上书: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同志之墓。

方方正正的墓室上,覆盖着一面鲜红的党旗。

红手印,中国农民意志最真实、最朴素、最坚决的表达。

1978年初冬,小岗村十八条好汉冒着坐牢杀头的风险按下的红手印,掀开了中国改革的序幕。如今,那张生死契约已经平静地躺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整整31年后,朴实的小岗村人为请回一位普通村干部的忠魂,再次庄重地按下红手印。

一步一个脚印,沈浩带领小岗人描绘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蓝图。2006年秋天,98个红手印把沈浩留在了村里

2004年2月,沈浩被安徽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选派到小岗村担任村党委第一书记。从省城合肥到小岗农村,从省直机关到基层一线,沈浩的内心不能说没有反差。来了就要有贡献,这是沈浩的朴素想法。

小岗村妇女主任韩巧兰对初来乍到的沈浩记忆犹新。2004年,猴年春节刚过,她起了个大早开始忙活。听说从省财政厅下来个干部,要住在村里,她去给他准备好铺盖。中午,韩巧兰在街上看见个身穿深棕色棉夹克,中等个头,白净脸的中年男人正往村民家里走。一打听,他就是新来的书记沈浩。

他恐怕在小岗呆不了两个月。之前下来的干部,有的来这‘镀镀金’,回去就提拔。韩巧兰和村里人的想法一样,但她心里纳闷,这书记一来就下农户家,看来和以往的干部不太一样。

我要一家一户吃顿饭。你陪我去关友林家。沈浩说。一听说要去关友林家,韩巧兰犯了难:沈书记,他家老婆孩子精神都有问题,吃的像猪食,卫生条件可差。苍蝇哄哄叫,床上、锅台上都是,多得像头毛。我就不去了。韩巧兰心直口快。村上人不去他家,我更要去看看到底有多难。关友林家这顿饭,沈浩吃了。不久,工匠粉刷了关家的三间平房,地面打了水泥。全家办了低保和特困户手续。

一个多月,沈浩把全村108户跑了两遍,摸清了小岗的家底&&

一朝越过温饱线,20年没进富裕门,有人用这句话形容小岗村。还有人用偏、穷、乱、散四个字描述小岗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2003年全村人均收入只有2300元,村集体欠债几万元;村里到处是柴垛、垃圾,环境差;缺乏一个团结的、有战斗力的领导核心。

有人甚至对外派干部来小岗村有抵触情绪,提出岗人治岗。

是啊!小岗肯定难搞,既然来了,还怕吗?要退缩吗?绝不!沈浩在日记中写道,要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就必须融入小岗,了解民意,踏踏实实干几件事,让村民了解自己、认识自己。

修路沈浩干了来小岗的第一件大事。

村里友谊大道东边2里多泥巴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大伙都巴望着改成水泥路。沈浩跑上跑下争取支持,终于得到帮扶资金50万元。

大包干带头人严宏昌建议,自己的路能否自己修?这与沈浩的想法不谋而合。

修路的日子,沈浩天天泡在工地上,和大家一起撒石子、扛水泥、拌砂浆。一天傍晚,沈浩和村干部来到工地。看到刚刚运来的水泥浆卸在地上,找不到铁锹,沈浩就用双手把水泥浆捧到路基里,全身都是泥,手还被灼伤。村里人叹服:这个沈书记人实在,不是来图虚名的。

行动往往胜过千言万语。沈浩常说,跟老百姓面对面,不如和大家肩并肩。3个多月后,路修好了。一算账,整整省了20万元,还加修了两条水泥岔道。全村劳动力每人挣了1000多元工钱。

路修好了,大伙的气也顺了许多。

小岗论文 篇7

姓名: 陆 宁

学院:

专业:

学号:

摘要:纵观中国农村改革的起源和发展进程,我们都无法不提到小岗村。正是这个地处安徽凤阳县的一个普通村庄,以一种极其悲壮的形式揭开了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的序幕。

关键词:小岗村

农村经济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沈浩精神

改革和发展

引言:十一月三日,在学校的组织下以及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与同学一道来到了坐落于安徽凤阳县的并被誉为中国改革第一村的小岗村。此次参观让我感受到了小岗村与我想象中的不同这种巨大落差的失落感,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强大的小岗精神,更让我们了解了小岗村从过去到现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也让我从中学会了思考和发现问题。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的第一站就是位于小岗村村头的沈浩纪念馆。首先我们观看了关于沈浩的事迹,了解了那种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勤奋,勤勉出成绩的沈浩精神。红手印,中国农民意志最真实、最朴素、最坚决的表达。在小岗村,一共发生过四次村民按红手印的事件。第一次是闻名天下大包干,另外三次都与一个人有关,这个人就是沈浩。2006年底,98户村民按下红手印,挽留他们的好书记-省财政厅选派干部沈浩同志。省委及省委组织部遵从群众的意愿,把沈浩同志又留下来,沈浩成为全省唯一一个连任的选派干部;2009年9月22日,在沈浩即将结束他第二个任期的时候,小岗村的128名村民又按下了红手印挽留沈浩,请他能在小岗再奋斗三年,沈浩表示:不走了,永远留在小岗;2009年11月7日,小岗的村民再次按下手印,请求沈浩书记的遗骨能安葬在小岗。

沈浩兑现了他的诺言,在小岗村最东边的那片土地上,沈浩静静地守望着他奉献6年多的土地,坚守着心中的那份信念与执着。沈浩走了,沈浩又永远地留下来了,我们都在思考:沈浩,究竟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小岗村并不是一个很大的村庄。从村口走过去,一条友谊大道贯穿东西,两边是独门独院的二层白楼。顺着友谊大道一直往前走,我发现村子里的各种设施一应俱全,无论是幼儿园、小学等基础教育设施,还有健身于民设施也很健全。再往前,就是大包干纪念馆;路的尽头,则是小岗村近几年的“新气象”——蘑菇实验基地。友谊大道,无论是村民的出入,还是蘑菇甘蔗的蔬菜水果的外运供销,都少不了的一条康庄大道。这一切的一切,一个一个又一个的新气象,纪念馆中的一张又一张记录小岗村成长的照片,都象征着一个事实——那就是小岗村的不断发展与成功!

小岗村为什么会这么成功?

我觉得首要的,是三十年前那按下十八个红手印的那些村民大无畏的敢打敢拼的精神奠定了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在农村的普及。在大包干纪念馆的时候,一进门就看到了那张放大的按着十八个鲜红手印的分田和包产到户的契约,心情就莫名的激动起来。当十八个农民被生计逼急的时候,需要多大的勇气去抗争命运,对抗当时政策的不公平!当他们偷偷却又毅然决然的在纸上按上手印的时候,他们不会想到三十年后,他们的抉择为小岗村乃至为中国所有农村带来了什么。可能,他们只考虑到要吃饱肚子,让妻儿老小的生命有了保障。可能,也仅仅是为了一个“可能”而已,但他们的可能成功了。那个可能,或许只有1%的成功率,却因为他们的敢想敢干变成了100%。其次,是三十年来小岗村村民坚持不懈艰苦奋斗的刻苦努力以及不断发展的创新精神。三十年来,小岗村的成绩一幕幕白在人们面前:从一九七八年的“大包干”、“分田到户”,小岗人从此过上“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日子,鉴于当时的政治气候把“包干到户”巧妙地称为“大包干”。小岗村因此成了中国改革第一村。而78年12月党也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但尚未打破极左的路线中央仍不许“分田单干”。经过激烈的争论渐渐地党发现这是适合农民生产的方法路线开始官方的推广“大包干”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调整了生产关系改变了原有的分配方式推动了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普遍关注的“土地流转”;从最初的八十亩葡萄园到村东头成片的双孢菇大棚……虽然因为卖粮难、“三提五统”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上世纪九十年代左右小岗土地出现“抛荒”现象,发展的脚步停留在“吃饱穿暖”的阶段,而被外界尖刻的评为“一年越过温饱线,二十年没过富裕坎”。但小岗人并没有放弃,在经过短暂停滞的发展后,三十年后的今天,敢为人先的小岗人再次摸索了一条新路,重新在黄土地上做文章,搞试验,让昔日分到各户的田部分进行整合“土地流转”。第一步,发展现代农业。

土地合并以后,租给大公司办合作化农场,将建起特色农业科技园、优质有机猪标准化连锁养殖小区基地和高效饲用原料实验农场。

2001年,江苏张家港长江村帮助小岗村建起80亩示范葡萄园,原来一亩地收入不到500元,种植葡萄后收入可以过千元。从那时候开始,小岗村的葡萄园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到2007年,已经有500多亩葡萄园,占全村土地面积的近1/3。现在使用沼气、牲畜等产生出的有机肥,村里开展无公害葡萄生产,打造无公害葡萄品牌,力争使葡萄收入每年为小岗村人均收入贡献2500元。第二步,开发旅游业,打旅游牌。

2005年6月19日,占地30亩,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的“大包干纪念馆”正式在小岗建成开放,并已列入安徽省的“红色旅游”线路,开馆后已接待了2万多人次。由此带动小岗村的农业生态游和农家游等旅游业开发也已经在规划中。“第三步”是招商引资办工厂,发展特色产业。

双孢菇作为小岗村的特色产业已经逐步发展起来。2006年,3名大学生到村里创业,搞起双孢菇大棚,尝试种植双孢菇,县里对此给予了肯定和扶持,无偿补贴6500元,并对每个棚给予1万元的贴息贷款。双孢菇种植效益不错,一个棚子纯利润上万元。凤阳县小岗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上门收购,加工成罐头食品销售到美国、韩国和日本。后来不少大学生、本地村民和外来人员也跟着种植双孢菇,2006年,一共建了35个棚子、占地28亩,到2007年,老棚加新棚179个、占地150亩,发展速度很快。由于市场和价格的因素,2007年大棚效益不是太好,2006年最高卖到4元钱1斤,2007年保护价也只有2.2元一斤。农业产业调整风险比较大,但是小岗人也想出了应对的办法:拉长产业链,办粗加工厂。对收下的蘑菇进行简单加工并储存,价格好的时候抛出去,价格不好的时候储存起来,增强经营户抗风险能力。

然而,在这些成绩的背后,我们需要看到的也是最为重要的,那就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以及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和扶持。1978年分田之后,半年之内,大包干经验在滁州地区乃至整个安徽全面推开。1998年10月14日,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政策,同时抓紧制定确保农村承包关系长期稳定的法律法规,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再次被确定为我国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的重要方针之一。近年来,国家更是通过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和红头文件三农问题成为了及发展大城市之后,最为迫切解决的问题。九月三十日的胡锦涛总书记的小岗之行,对小岗“土地流转”的肯定,为小岗困惑多年的农业生产、发展问题明确方向,为农村的发展送来“金钥匙”,为农民的“创新农业”注入“定心丸”。今后,小岗还将继续探索土地流转形式和各种作物品种的选择,使土地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而十七届三中全会也进一步将小岗村的“土地流转”制度提到了桌面上,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案,引起社会各界广泛而热烈的讨论。这一切,都深刻的说明着,党和国家对于三农问题的重视。可以说,没有党和国家的这一系列建设新农村的政策的出台、帮助和扶持,小岗村决不可能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发展的有声有色,也不可能在更远的未来繁荣昌盛!小岗村今天的成就,凝聚着小岗人几代人的心血。三十年来,小岗村的农民在党的指导下,不断发扬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引进大学生来此创业,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新型农业种子……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些,小岗村就只能在优胜劣汰的社会中逐渐隐没于历史的发展舞台!

小岗村是一个拥有新生力量的村子。在三十年前的大包干之后,小岗村确实因为一系列问题而得不到发展,也就一直停留在“温饱”水平上。作为引发中国变革的发轫之地,小岗村20年里“江山依旧,旧貌犹存”。但是,只要“大包干”的拼搏创新精神还在,小岗村就不会永远落与人后。“土地流转”,还只是一个起点,小岗村的“友谊大道”还会很宽很长!

参考文献

【1】王晓秋,王顺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何龄修.读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3】三农中国网站整理刊发,《小岗村的教训》 【4】百度文库,2012 年

【小岗村社会实践论文】推荐阅读:

小岗村参观感悟12-11

上一篇:桦甸市教育信息网下一篇:世博英语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