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隐私权保护电子商务论文

2022-05-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人格权和信息财产权是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隐私权的两种体现。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因特网的使用不断增加了消费者隐私受到侵犯的烦恼。当前,电子商务中的消费隐私保护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从全方位、多角度入手,才能真正地维护消费者正当的隐私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消费者隐私权保护电子商务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消费者隐私权保护电子商务论文 篇1:

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隐私权保护

摘 要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电子商务在历史的潮流中应运而生。对于这种新型的市场交易方式,它具有开放性、全球性、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但同时它也给我们带来了严峻的法律考验这是因为法律的滞后性严重障碍了网络消费者隐私权保护。故,本文试图从保护电子商务消费者隐私权入手,通过比较国内外保护网络消费者隐私权方面的相关立法,并深入反思,以期加强我国电子商务网络消费者隐私权的保护。

关键词 电子商务 消费者 隐私权 相关建议

“隐私权”一词最早提出由美国法学家路易斯•布兰戴斯和萨默尔•沃伦在其1890年发表的论文《隐私权》中提出。此文章首次论证了保护个人隐私、个人隐私权不容侵犯的观点,这些观点对后来侵犯隐私权案件的审判和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谓隐私,通说指一种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当事人不愿他人知道或他人不便知道的个人信息,当事人不愿他人干涉或他人不便干涉的个人私事以及当事人不愿他人侵入或他人不便侵入的个人领域。

一、损害电子商务消费者隐私权的主要侵权方式

(一)未经授权进入他人系统收集资料、在网络上公开或转让他人的隐私。该类侵权行为如果造成一定影响,对他人名誉造成损害,或对他人肖像权进行了侵犯,行为人应但侵权责任。

(二)未经授权截获或复制他人正在传递的电子信息。这种侵权行为大多是网络黑客所为,利用各种技术手段窃取和篡改网络用户的私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可以适用《刑法》252条规定,构成“侵犯通信自由罪”。

(三)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及从事其他侵犯网络和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对此行为,依据《计算机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办法》,应担刑事责任。

(四)广告商的大量垃圾邮件干扰他人安宁。

二、电子商务消费者隐私权保护国内外主要立法现状

(一)国际立法现状

在国际社会上,对网络消费者隐私权加强保护已达成共识,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的行业自律模式以及以欧盟为代表的立法规范模式。

1.美国立法现状

1997年,克林顿批准公布了《全球电子商务框架报告》,该报告特别强调了对网络消费者隐私权加强保护,要求个人信息收集者告知消费者他们收集了网络消费者怎样的个人信息,做何种程度和范围内的使用,在是否愿意个人信息被他人利用及再利用方面,消费者者有选择权,一旦收集者对消费者造成了精神和财产损害,消费者有权获得补偿等。

1998年,美国商务部又发布了《有效保护隐私权的自律规范》,进一步要求网络从业者必须制定保护网络个人资料与隐私权的自律规约。同年,美国还出台了《儿童网上隐私权保护法》,禁止网络从业者诱导未成年人填写个人信息,包括姓名、生日、住址、消费习惯、产品偏好,甚至父母年薪等资料。

2.欧盟立法现状

与美国大相径庭,欧盟侧重通过广泛立法对个人资料进行保护。早在1981年欧洲会议就签署了《关于个人数据自动处理中个人权利保护公约》等文件。欧盟在1995年又通过了《个人数据保护指令》,要求各成员国以此为据,修订各国隐私权保护法。由于美国非以法律来保障网络隐私权,严格讲,不合此规定,因此对美国采取了非关税壁垒。1999年,欧盟部长会议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上个人数据收集处理过程中个人权利保护指南》,为网络服务者和客户提供了清晰可循的隐私权保护原则,并加强了网络服务商的责任和网络用户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可见,欧盟一直比较重视以立法模式来保护网络隐私权。

(二)国内立法现状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缺乏对个人隐私权的足够重视,个人隐私法律意识单薄,在隐私权保护方面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而只在一些相关法律中例如宪法、民法、刑法、诉讼法等相关立法中做出零散规定,缺乏对网络消费者隐私权保护的针对性,也没有颁布关于网络消费者隐私权保护的较系统的法律,在实践中,审判的可操作性也不强,但从目前的电子商务发展的轨迹来看,网络消费者隐私权保护已呈现部门化、独立化和特别化的趋势,制定旨在保护网络消费者个人隐私权的法律将迟早走上议事日程。

三、对我国电子商务消费者隐私权保护的立法建议

(一)立法先行,从法律上明确规定将网络隐私权作为独立的人格权。我国至今还没制定专门立法加强对隐私权的保护,而是将其作为名誉权处理,这非常不利于公民隐私权的保护。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隐私权更容易受到侵犯,其危害更大。因此,我国在借鉴国际立法的同时,尽快立法提高网络隐私权的法律地位,从法律上明确隐私权作为独立人格权的地位,在民法典中,将隐私权从名誉权中分离单列出来,增加有关隐私权的条款,使隐私权上升为同名誉权、肖像权等人格权相并列的地位。

(二)加强网络消费者隐私保护意识。目前,在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进程中,依然有很多人民大众法律意识淡薄,维权意识也相当淡漠,用户在网上购物时,对于商家索取用户的电子邮件、电话号码等有关个人信息缺乏防范意识,一旦出现侵权行为,亦忍气吞声,尤其仍残余并抱有“厌讼、耻讼”心理,故而,使许多不法商家逍遥法外。因此,我们必须通过立法加强网络消费者隐私保护的意识,不仅要大力宣传法治,还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个人数据资料的丧失。

(三)积极促使我国电子商务消费者隐私权立法保护同国际协调。从欧盟与美国关于网络与电子商务中隐私权保护的矛盾我们可看出,保护网络与电子商务中的隐私权绝对不是关上门就可以完成的,一方面,需通过我国法律对我国用户和外国用户以完善的隐私权保护,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其他国家的法律与机构来保护我国用户的隐私权。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因特网是没有国界的。

参考文献:

[1]陈小飞.论消费者隐私权的法律保护.西南政法大学优秀硕士毕业论文.2009(4).

[2]齐爱民,徐亮.电子商务法原理与实务.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2).

作者:焦春芳

消费者隐私权保护电子商务论文 篇2:

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隐私权保护对策

【摘要】人格权和信息财产权是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隐私权的两种体现。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因特网的使用不断增加了消费者隐私受到侵犯的烦恼。当前,电子商务中的消费隐私保护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从全方位、多角度入手,才能真正地维护消费者正当的隐私权。

【关键词】电子商务 消费者 隐私权 保护对策

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隐私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消费者隐私权保护意识不强。大多数消费者不知道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或者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这主要表现在:很多情况下,他们并不知道哪些信息是可以被保护、应该被保护或者必须被保护的,他们不清楚自己拥有什么样的权限;消费者提交的信息具有随意性,没有意识到提交某些信息会对自己造成不利影响,比如MSN账号、个人手机信息、联系方式等都随意地就提交了;不善于利用已有的保护措施,很多时候,网站已经为消费者提供了保护措施,例如消费者提交信息时可以选择“只有自己看到”、“只对好友公开”或“对所有人公开”,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更多时候只是依据默认选项,这很可能将对个人权益造成伤害。

消费者隐私权保护技术存在不足。现在的网络安全保护技术越来越先进了,但还存在不足之处。数字签名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系统、信息加密技术、安全认证技术、防病毒系统等,这些技术或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隐私受侵犯的概率。然而,技术毕竟只是工具,它的改进具有两面性,即先进的技术可以用来保护电子商务中的消费者隐私,也有可能会被用来侵犯消费者隐私。所以,先进的技术只能在某种程度上完善和加强对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隐私权的保护。

消费者隐私权法律保护不足。在实践中,我国通常把隐私权纳入名誉权的范畴予以保护,对隐私权采用间接保护方法,所以当公民的隐私权受到侵犯时,受害人不能以侵犯隐私权作为独立的诉因诉诸法院请求法律保护,而只能以其它诉因提起诉讼,很不利于受害人隐私权的保护。名誉权所关注的是,与民事主体名誉有关的事实表述是否真实及评价是否适当,而隐私权所关注的则是民事主体的私人生活安宁及私人信息秘密不被侵犯。同时,侵犯隐私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与侵犯名誉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也不尽相同,若对侵犯隐私权行为的构成以是否给名誉权造成侵害为前提,则很大一部分侵犯了他人隐私权但并未对他人名誉权造成侵害的行为难以受到应有的处罚,这就从本原上降低了民法保护隐私权的效力。由此可知,虽然我国法律已经开始重视隐私权的保护,但却没有一部法律直接将“隐私权”写进法律条款中,也并没有具体规定隐私权的内容和侵犯隐私权行为的方式。隐私权保护的法律体制不完善直接导致了网络隐私权、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隐私权法律保护的缺陷。

网络伦理道德宣传与教育不足。从字面上,我们可以将网络伦理道德解释为存在于网络虚拟世界的伦理道德,是现实世界的伦理道德在网络世界中的延伸。通过网络这种媒介,网络行为主体的表现通常与现实生活中的大不相同,这主要是由网络特性所决定的。人们在网络世界中可以毫无拘束地发表言论、行事等,这种“无拘束”致使消费者隐私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侵犯。因而,笔者认为,在网络时代,广大网民的网络伦理道德意识还十分薄弱,这主要是由网络伦理道德的教育与宣传不足而导致的。

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隐私权问题产生的原因

网络技术。一方面,网络技术使得搜集个人隐私极为方便,另一方面也为非法散布隐私提供了一个天然平台。由于网民构成的多样性和位置的分散性,使得网络的安全性很难保证。Internet的开放性、全球性增加了人们对其隐私安全的担心。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技术的兴起,更让人们担心,受各种利益的驱动,某些集团对个人数据无限制地加工利用,最终会导致个人隐私受到严重侵犯。

搜索引擎技术的滥用。当搜索引擎技术出现后,人们上网的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与此相伴的是,从网络上获得个人信息的可能性增大了,这很可能侵害到广大网民,尤其是电子商务中消费者的隐私权。目前,搜索引擎是电子商务专业营销人员获得电话营销、电子邮件营销信息的主要途径。然而,消费者往往会被这些信息无端地骚扰,所以说,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隐私权受到侵犯,滥用搜索引擎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网络木马等黑客技术。木马病毒通过一段特定的程序,也就是木马程序来控制另一台计算机。通常,木马病毒有客户端(控制端)和服务端(被控制端)两个可执行程序。植入被种者电脑的是“服务器”部分,而所谓的“黑客”正是利用“控制器”进入运行了“服务器”的电脑。运行了木马程序的“服务器”以后,被种者的电脑就会有一个或几个端口被打开,“黑客”可以利用这些打开的端口进入电脑系统,非法进行文件删除、复制、密码修改等操作,并对被植入的计算机进行任意控制,从而使被植入者的隐私权受到威胁。如果消费者在电子商务的活动中不慎点击了隐藏有木马程序的网站或者链接,消费者的个人隐私,例如用户名、密码、身份证号码、信用卡账号、密码等都有可能被“黑客”所窃取,极易导致电子商务中消费者的权益受到损害。

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隐私权保护对策

提高消费者的隐私权保护意识。第一、宏观上,教育主管部门可以从小学时期就培养网络安全意识,开设相关的网络安全课程。因为目前我国网民日渐呈现出年青化的趋势,以后这些年青的网民将成长为电子商务中的消费者,从小树立安全意识后,对于日后的隐私权的自我保护有很大的帮助。其次,还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介普及一些电子商务中的安全消费知识。最后,还可以利用我国的消费者权益日,定期开展电子商务中消费者维权知识的推广与普及。第二、微观上,可以从具体的行为来提高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隐私保护意识。例如给消费者一些必要的提醒,如果一些商务网站要求填写的个人相关信息过于详细,那么就应引起警觉;在一台陌生的电脑上尽量避免进行电子商务活动;建议广大的电子商务消费者在自己经常上网的电脑上装正版的杀毒软件,并及时更新病毒库,等等。

逐步完善消费者隐私权的科技保护手段。第一、宏观上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完善。首先,在科研经费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推动更高端、更安全的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的研发及其应用。其次,适当地对国际研发科技的经验进行借鉴。为了使国家资金投入有限的问题得以缓解,我国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从而激励民间资本介入到科技研发领域,这样还能使电子商务的现实应用与高新技术更好地结合起来,缩短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隐私权保护研究的时间投入。第二、微观上可以从几个几方面进行完善。首先,在网络系统中设置“网络巡警”。对于网络系统中的可疑节点,“网络巡警”可以更及时地发现,并彻底删除、冻结涉及隐私的信息,使木马的传播受到阻止。其次,在搜索引擎技术方面,对于关键词的搜索,搜索引擎提供方可以进行限制,例如在提供个人身份证明的前提下,才可以搜索非常详细的个人信息,从而有效地防止搜索引擎技术的滥用现象。再次,从网络木马和黑客技术的防治方面来看,正版杀毒软件的使用,并及时地对病毒库进行更新是普通电子商务消费者不错的选择,这种方法不仅简单、实用,还能够对个人隐私进行有效地防护。

完善消费者隐私保护的法律。第一、详细、明确地规定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隐私的相关定义、消费者的权力以及消费者所处的法律地位。规范一切以网络为途径来收集、处理、使用电子商务消费者个人数据资料的组织和个人,并以其盈利目的不同,而对其所需要承担的责任进行规定。第二、对管理电子商务数据负责人的责任与义务进行明确,包括数据管理人收集数据所依据的法律条文、程序,所收集数据的范围、意图等,同时要对所收集的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进行保证。对于数据的使用,数据管理人必须以法律的相关规定以及信息拥有者的意愿为依据,严禁在资料的使用过程中对他人的合法权益进行侵犯,更重要的是,对于资料数据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进行保护,以保证消费者的隐私权不被侵害。除此之外,还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数据主体的隐私权利,从而使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得到保障。

引导和形成网络时代的新伦理道德。在网络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间接性的,这主要是由于网络行为主体的不可知性所决定的。所以,强调自律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为了使人们的行为控制在一定的规范领域内,使网络行为主体在网络世界中自觉地对伦理道德规范遵守,在建立网络新伦理道德时,必须以传统道德为基础,以系统地维护电子空间的制度、对人们行为加以约束和要求的新道德规范为体系。

网络不但可以作为一种技术,同时还是一种文化,以元伦理学、价值论伦理学为视角,以预防网络犯罪和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隐私侵犯行为的发生为目的,我们必须对规范网络伦理的规约体系进行构建,从而使符号世界得以正常发展。在全社会开展网络伦理的研究与教育,提高公众的信息素养,提倡个人自律,确立必要的网络道德,确立公平、正义的责任意识。只有树立新的网络伦理观念,才能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制度与规则,从而有效地减少网络伦理问题的发生。(作者单位:哈尔滨学院财经与管理学院)

作者:赵彦龙

消费者隐私权保护电子商务论文 篇3:

电子商务中消费者网络隐私权的保护

[摘 要]由于相关立法的滞后和隐私权保护观念的缺乏,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消费者隐私权的保护值得关注。我国应采取法律保护为主、私法自治为辅的模式,建立起消费者网络隐私权保护体系。

[关键词]电子商务;消费者;网络隐私权

一、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网络技术和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电子商务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进入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当中。我国的电子商务始自1997年,据中国B2B研究中心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截止到2009年6月,我国规模以上电子商务网站总量已经达12282家。其中,B2B电子商务服务企业有5320家,B2C、C2C与其它非主流模式企业达6962家,特别是自进入2008年来,呈现出高速增长乃至井喷之势。[1]

在电子商务中,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消费者往往是弱势的一方,其隐私权在不知不觉中就受到了侵犯。由于相关立法的滞后和隐私权保护观念的缺乏,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消费者隐私权的保护非常值得关注,值得研究。

二、电子商务中消费者网络隐私权的界定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 “消费者是指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人。”本文所指的电子商务中的消费者是指以电子及电子技术为手段,在因特网上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人。

从词语构成上来看,网络隐私权包括“网络”和“隐私权”这两个词汇,因此“网络隐私权”是一个组合型术语。关于网络隐私权的概念,大致认为,有狭义和广义两种:[2]

第一,狭义的网络隐私权概念。狭义的网络隐私权指仅限于新型的个人资料(或个人数据)领域的资讯隐私权。具体而言,就是个人对于能够确定或影响其个人形象的资料或数据的收集加以限定,对其资料或数据进行查询及更正,接受资料收集的通知,确知资料是否存在等权利,换言之,资讯隐私权就是每个人对其所有的资料加以控制和支配,决定其是否公开以及公开范围的权利。[3]

第二,广义的网络隐私权概念。广义的网络隐私权应该包括对于新型的个人资料或数据所享有的控制和支配的权利,以及对于传统的隐私信息、私人活动、私人领域不受他人非法侵扰、知悉、刺探、监视、监听及泄露、公开的权利,是一种综合性的人格权。[4]

对于消费者的网络隐私权,笔者认为,应当采用狭义上的概念。因而,在电子商务中,消费者网络隐私主要指的是:消费者个人资料;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使用状况、网络活动踪迹;消费者计算机存储的数据、信息、内容等隐私;消费者个人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三、电子商务中侵犯消费者网络隐私权的形式和特征

(一)针对消费者隐私权的侵权形式

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有可能涉及消费者隐私的主体主要有: 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网站服务商、网络即时交易平台、网络销售方、第三方支付平台、物流企业、恶意软件发布者和黑客等。目前,这些主体在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对消费者网络隐私权的侵犯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非法隐私搜集。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消费者要完成交易,必须要开通网络获取IP,访问、点击相关网站、网页,并进行注册,与网络销售方进行谈判,谈妥后支付货款,填写收货信息等行为。

第二,非法隐私公开。在电子商务中,为了商业上的需要,网站要求用户填写一系列表格,如姓名、生日、身份证号、银行账号、家庭地址、电话号码、工作单位、邮箱地址等内容。事后,在未经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将消费者私人数据进行公开。

第三,非法隐私利用。网站通过Cookie 技术跟踪和分析,保留消费者的资料,在适当的时候将这些数据用于商业交易,获得比一般交易更多的经济利益。

(二)消费者网络隐私侵权的基本特征

与其他侵犯网络隐私权的行为相比,针对消费者网络隐私权的侵权行为有着以下鲜明的基本特征:

第一,从侵权动机来看,消费者网络隐私权侵权行为主要是逐利型网络隐私权侵权行为。网络隐私权的侵权动机多样,如猎奇型,泄愤型。有学者指出,传统报复型隐私侵权是出于“私愤”而进行报复,而网络报复型隐私侵权则更多出于“义愤”。[5]而消费者的网络个人数据信息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因此,许多对消费者网络隐私侵权都以追逐一定的经济利益为动机,把网络信息和个人隐私当成一种商品,从中牟利。

第二,从侵权内容来看,消费者网络隐私权侵权行为针对个人数据的侵权行为。对网络隐私权的侵犯可以是针对网络个人空间的侵权行为,也可以是针对网络个人活动的侵权行为。但是侵犯消费者的网络隐私权主要是针对个人数据的侵权行为。针对网络中消费者个人数据的隐私侵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非法获取个人数据。二是不当共享和披露网上个人信息。比如一些专门出售个人资料的公司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了许多个人信息,而后公开标价出售。在美国,这种公司颇有市场,因而颇有扩展的趋势,目前有影响的公司有1—800U.S·Search,American Datalink,Discreet Data systems和Dig Dirt等。[6]

第三,从侵权方式来看,消费者网络隐私权侵权行为主要是直接侵权行为。直接侵权行为,即直接通过网络发布他人隐私,非法获取他人隐私,直接侵犯他人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的行为;间接侵权主要是指作为直接加害人的直接侵权行为之外,网络服务商(ISP)没有履行相应的注意义务,提供服务时以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侵害他人隐私的间接侵权行为。显然,对消费者网络隐私权的侵犯基本上都属于直接侵权行为。

四、消费者网络隐私权的保护体系建构

(一)消费者网络隐私权保护模式的现实选择

目前对于消费者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大体来说存在着以美国为代表的行业自律模式和以欧盟为代表的立法规制模式两种模式。美国的行业自律模式着眼于个人资料隐私的经济特性和互联网市场的自主性,对私人行业中的网络隐私保护,美国主要采取以资料使用人自律、市场调节与行业自治为主的执行机制。1997年克林顿政府公布的《全球电子商务框架》[7]最能表明美国政府在网络隐私权保护中的态度和立场。作为以大陆法系国家为主的欧盟国家,更注重以立法规制的方式来保护隐私权。为保护其成员国公民的隐私权,早在1981年,欧盟议会就公开签署了《个人数据保护协议》,现今已有18个欧盟国家承认并签署。而1995年10月24日通过的《欧盟个人数据保护指令》(EU Data Protection Directive)则是其最重要的信息隐私权方面的保护法规。[8]

那么,中国在消费者网络隐私权的保护上,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消费者网络隐私权保护模式呢?笔者认为,这取决于对两个方面因素的判断:

一是顺应网络隐私权保护模式的国际发展趋势的考量。目前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和地区网络隐私权保护制度越来越具有趋同性,体现在:首先,立法规制逐渐成为保护网络隐私权的基本模式,甚至美国本身在行业自律以外,也开始制定专门的法律来保护网络隐私权。其次,保护网络隐私权的标准也日趋接近。网络活动的全球化特征和各国际组织的努力,使得保护网络隐私权的标准日益趋近。

二是基于对我国消费者网络隐私权保护现状的考量。首先,我国对网络隐私侵权行为的立法规制和法律保护较为欠缺。其次,对消费者隐私权本身也缺乏明确的规定和保护,目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没有将消费者隐私权单独作为一项权利。

基于对消费者网络隐私权保护模式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对它的保护现状的判断,笔者认为我国应当采取法律保护为主、私法自治为辅的模式。

(二)我国消费者网络隐私权保护体系建构

基于我国对消费者网络隐私权保护模式的现实选择,即应当采取法律保护为主、私法自治为辅的模式。我国消费者网络隐私权保护体系的建构应当包括两个层面的保护体系的建构:一是消费者网络隐私权法律体系的建构,二是消费者网络隐私权私法自治体系的建构。

首先,消费者网络隐私权法律体系的建构。第一,要想使隐私权乃至网络隐私权得到充分和合理的保护,在未来的民法典中明确和树立隐私权作为一种独立的人格权的法律地位这一点至关重要。比如,王利明的民法典草案就对此有了明确规定。[9]第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4条之后增加一条,将消费者隐私权单独作为一项权利明确予以保护:“消费者享有隐私权不受侵犯的权利。”第三,在民法典之下,制定一部专门的《网络个人资料保护法》,对个人资料进行全面保护。第四,在制定专门的网络个人资料保护法和儿童网络隐私权保护法的前提下,以各种部门法规和行业法规为补充。第五,在《刑法》中规定侵犯电子商务交易中隐私权的刑事责任。

其次,网络隐私权私法自治体系的构建。第一,以行业自律为补充,强化行业自律建设。第二,进行必要的政府柔性监管。第三,强调个人对网络隐私权的自我保护与自力救济。除了立法、行业自律和政府监管之外,最后但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加强个人维护自身网络隐私权的教育。总而言之,通过教育个人对自身网络隐私权的保护,这种“自力救济”方式从根本上来说是最有效的维护消费者网络隐私权的方式。

[参考文献]

[1]1997-2009:中国电子商务十二年调查报告.http://tech.qq.com/

2009921e/ebaogao.doc,2010-12-29.

[2]王丽萍.信息时代隐私权保护研究[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38-40.

[3][4]王丽萍.信息时代隐私权保护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39.

[5]王丽萍.信息时代隐私权保护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81.

[6]梅绍祖.电子商务法律规范[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87.

[7]U. S. 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 of Commerce, Privacy and NII: Safeguarding Telecommunications-Related Personal Information, Washington D. C., October 1995.

[8]See Spiros Simitis, From the General Rules on Data Protection to a Specific Regulation of the Use of Employee Data: Politicies and Constraints of the European Union, 19 Comp. Lab. L. & Pol’y J. 351 (1998).

[9]王利明.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及说明[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52-54.

[作者简介]杨金丹,女,国家法官学院吉林分院。

作者:杨金丹

上一篇:家电保养服务整改方案下一篇:开业庆典活动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