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教学设计

2022-07-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初中化学课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复习课教学策略探讨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影响,初中化学教学不得不强调与中考接轨。在集中复习时间短、任务重的情况下,目前初中化学复习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大多数教师仍习惯于采用“题海战术”。基于此,下面我就如何改进初中化学复习教学策略,提高中考化学复习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明确界定和梳理初中化学复习课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所以,在化学复习中,教师应基于对本班学生的化学学习基本情况,包括其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学习兴趣等的充分了解,从各种丰富的课程资源中选择那些能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的资源,设计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内容。

目前,一线教师面临的巨大挑战仍然是中考。这就导致初中化学教师中有不少人在复习过程中只是机械地、不分重难点地将学生所学的知识或课本的内容进行简单重复,并借助大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成绩。实际上,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学生面对这么多的内容,如果要面面俱到,则必然会浪费时间。这就要求老师进行合理的复习教学设计,在如此多的知识点中,系统地、有选择性地梳理,让学生通过复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弥补学习中的缺陷,实现零散知识系统化,取得较好的成绩。

一般来说,在传统教学中,初中化学由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基本内容构成,教师基本围绕这些内容进行梳理和复习。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这样分类并不能真正体现复习既有重点,又不失全面的理念。我将化学复习内容归为物质的化学变化、我们身边的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实验与科学探究和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部分。这样的分块复习可以节约时间,学生还可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复习。

二、遵循初中化学复习课教学的思路和基本原则

化学教师在复习教学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复习课教学思想,让学生学会复习方法。在初中化学过程中要坚持以下原则。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初中化学复习的教学设计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和互相启发。如在复习《金属的防护》的内容时,我创设了“如果你是北京奥运鸟巢体育馆的建筑师和管理者,如何实现对鸟巢的保护”的课题,让学生发现探究有关合金、金属的冶炼和保护的知识,并通过“比一比”、“议一议”、“写一写”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进行有效复习。

2.坚持最优化原则。

在化学复习课中,教师要通过收集学生试卷和作业中的错题等方式,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包括他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有哪些知识缺陷,他们的能力发展情况等,然后选择最佳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活动和教学要素。

3.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在化学复习时,不能将目光集中于少数学习比较勤奋且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身上。而应该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力、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着眼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学生,有效地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主攻的方向,给每位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

三、丰富和创新初中化学复习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对教学进行全面性、指导性、灵活性的谋划与思考,体现了教师对课堂的引导作用。教师应根据复习的不同内容和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策略,强化复习效果。

1.创设合理的情境,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复习的内容。

实践证明,将复习的相关概念或知识放在一个具体的情境中,会起到不一样的复习效果。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可以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也可以是以时事作为背景材料创设情境,等等。如我在复习“金属的防护”内容时,就以鸟巢体育馆为主题设计了“鸟巢体育馆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鸟巢体育馆为什么选用钢而不用纯铁”、“鸟巢需要做哪些保护”和“鸟巢为什么需要涂漆”四个问题,让学生一下子就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创设情境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金属的性质和防护知识也掌握得更好了。

2.引导学生从几道典型的例题中串出相关知识点。

老师要改变传统复习课中对大量练习讲解到底的做法,通过让学生练习一些含有重要知识点的典型例题后,举一反三,串出相关章节的知识和解题方法,让学生自己从实际的练习中把隐含于题目中的概念、基础知识提炼并抽取出来,发挥其学习自主性。当然,练习毕竟是具体的范例,难以全面实现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常常出现知识点遗漏的现象。所以,教师在选择练习时要考虑周到,尽可能选一些有典型性、有代表性的练习。教师也要防止为了面面俱到,选择练习过多、过滥,最终导致师生共同身陷“题海”。

3.多引导学生学生进行一题多变的训练。

课堂时间非常有限,初中化学知识点又比较多,所以最后能留给师生进行总复习的时间肯定是很少的。因此,教师要设计高质量的习题。多设计一些一题多变的题目既可以复习相关知识点,又可以通过题目的变形复习其他知识点,从而实现时间和空间的拓展。这种问题要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一般而言,这种方法常常适用于引导学生将比较容易混淆的知识进行对比练习。如在复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将一氧化碳的性质放在一起复习。我设计了“CO与CO■如何鉴别”、“如何除去CO混有的CO■”和“如何除去CO■混有的CO”三个问题,让学生归纳和熟记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总之,初中化学复习过程是在有限时间内,将学科知识进行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和能力化的过程。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必须优化复习教学策略,让学生通过探究、合作、分析、思考、交流、概括等活动,自主构建化学知识网络、领悟化学学习的方法,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

作者:温卫峰

第2篇:巧用微课教学,提升初中化学教学效率

摘要:初中教学时期,教师开展化学教学的时候为完善知识学习体系做好准备和支撑。教师在整合初中化学教学模式的时候,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乐趣。微课教学形式合理运用的情况下,让学生也会认真思考化学知识。同时,在借助微课解决化学学习难点的情况下,也会从综合性方面入手,实现学生综合能力发展。教师把握微课教学体系,在指引学生学习进步的情况下,真正的彰显出初中化学教学的魅力和精髓。教师完善初中化学教学,在合理借助微课模式的情况下,带动学生学习进步。

关键词:微课教学;初中化学;教学策略;意义

前言:教师针对初中化学教学进行完善,让学生在认真思考化学学习内容情况下,也会把握微课学习关键点,提升化学学习质量和效果。教师跟随微课学习脚步,让学生沉浸在生动的化学学习体系中,学生认真思考化学知识,也会感悟化学学习的精髓。教师整合初中化学教学体系的情况下,也让学生分析化学知识。以多个角度入手的情况下,实现学生化学学习进步和发展。教师把握微课教学关键点,全面带动学生综合能力的成长和进步。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微课运用的意义分析

第一,微课运用的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化学学习不同体验,也会认真的思考所学习化学知识。同时,教师整合初中化學教学载体的情况下,让学生看到了化学学习的力量。在不断的指引学生学习进步情况下,实现学生化学学习发展。第二,教师通过微课教学模式的合理搭建,让学生积极思考化学学习内容情况下,也会更好的感受到化学学习的力量和精髓。教师需要不断的完善初中化学教学体系和模式,在为学生带来良好学习认知和指引的情况下,真正的把握所学习关键点,提高化学学习效果。第三,初中化学教学当中,教师通过微课教学模式整合教学体系,让学生在全面分析所学习内容的过程中,也会不断的把握所学习知识关键点。教师实现学生化学学习进步,活跃思维品质。

二、巧用微课教学,提升初中化学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使用微课,展现化学抽象知识

初中教学时期,化学知识学习展现出了十分明显的抽象性,学生学习的时候会存在一定困惑和不足。这需要引起教师的关注和重视。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时候,也会更好的解决化学问题。

比如,教师实际进行“物质构成的奥妙”教学过程中,这一内容中涵盖了离子、原子和分子等,学生难以理解其中的抽象微观概念。教师通过微课教学模式突破这一难点,在开展化学知识备课之前,教师通过多媒体微课,把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观世界物质通过视频模式展现。学生在直观的学习模式之下,让学生更好的解决学习上的困惑。而且,教师把化学知识转化为十分简单和生动的内容,在不断的诠释化学知识学习体系情况下,从综合性角度入手,不断的整合初中化学学习体系。教师在全面带领学生学习进步的时候,从综合性角度分析和入手,保证学生的化学学习更加合理和全面。

(二)运用微课,保证实验安全准确

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更好的感悟实验学习精髓和力量。教师在为学生带来化学实验学习体系情况下,借助微课模式,让学生的化学实验学习更加高效和合理。学生在高效的化学实验学习体系中,更好的提高自身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

比如,针对“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的时候,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氧气制取的过程和具体原理。在这一实验中,学生动手操作会存在危险性,在不熟悉操作的情况下,就会出现操作失误等问题。这对于学生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威胁,所以在这一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微课把具体的氧气制取视频展现出来,在课堂中演示操作,在安全的环境之下,更好的了解氧气制作过程中,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化学学习内容的情况下,也会形成属于自己个性化发展空间和机会。

(三)借助微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理念比较陈旧,未能给予学生构建生动趣味的学习课堂。学生面对化学学习的时候也会失去趣味性和主动性。在难以形成较强的学习动力情况下,教师就需要认识到教学的意义和模式。对初中化学教学进行更新的过程中,通过微课教学模式合理运用的情况下,在全面激发学生好奇心的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到化学学习的乐趣。

比如,教师实际进行“走进化学世界”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备课期间做好微课视频,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微课学习其他内容。这一过程中,学生走进充满趣味性的化学学习世界中,也会让学生在参与主动学习的情况下,更好的领略化学学习乐趣和价值。学生爱上化学学习之后,也会全面提高学习效果。

结论:综合以上分析,教师整合初中化学教学模式过程中,借助微课教学体系,让学生参与化学知识学习过程中,也会感悟到化学学习的力量和精髓。教师在把握微课教学体系的情况下,实现初中化学教学更加丰富和生动。教师在诠释符合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化学学习体系,拥有全面带领学生学习进步的模式之下,更好的诠释符合学生进步的教学体系和方案。教师让微课教学彰显出力量,真正的带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和进步。总之,希望在本文分析和研究之下,更好的为初中化学微课教学提供启发和参照。

参考文献:

[1]邓燕.巧用微课教学,提升初中化学教学效率[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07):7.

[2]耿安军.微课,提升初中化学教学效率的推手——翻转课堂背景下,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浅析[J].新课程(中学),2018(01):85.

[3]赵继军.巧用微课,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率[J].读书文摘,2016(18):55.

(吉林省长白山池西区第一初级中学校)

作者:葛现兰

第3篇:初中化学绪论课教学重要性分析

摘 要:初中化学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对于初次接触化学学习的学生而言,绪论课是堂启蒙课。因此,绪论课讲得成功与否会影响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学习。

关键词:初中化学绪论课;教学;重要性分析

绪论是进行化学知识学习的第一课,它能够在短时间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一堂化学课。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分析了初中化学绪论课教学的重要性。

一、当前初中化学绪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化学教师过分强调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讲解,将讲课的重点放在一些概念的解释上。

2.化学教师对绪论课教学并没有从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

认为讲这堂课是浪费时间,让学生自己课后看看。

二、对学生上化学绪论课的心理分析

1.作为初中生,从心理上已经具备了学习化学的基本条件。

2.在日常的生活中接触到一些化学制品和化学现象,心存很多疑惑和不解,对化学课和化学知识的学习有强烈的期待。

3.初次接触化学知识的学习,学生既有新鲜感又心存激动。

三、上好初中化学绪论课教学的重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绪论课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内容上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都是十分重要的。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探求事物本质的兴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知识,一些化学实验现象随处可见。学生会对发光、出现烟雾等现象产生很大的兴趣,但是对现象产生的本质并不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具体的化学教学中充分地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

2.对化学系统认知的兴趣:每个学生的素质不同,有的学生系统逻辑性比较强,并不满足于单独一个化学现象的理解,而是将一系列的化学变化联系起来,寻求其内在联系和存在的一般规律。

四、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服务于绪论课教学

1.教师要注意实验情景设计,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课堂中,运用现代科技,引入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化学知识。

3.初中化学的学习还是处于启蒙阶段,教师应当充分地发挥绪论课的作用,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程同森.播下一粒化学的种子:浅议初中化学绪论课教学[J].化学教育,2012.

(作者单位 四川省青川县蒿溪民族学校)

作者:鲜体猛 赵玉婷

第4篇:初中化学复习课教学案例设计

初中化学复习课教学案例设计作者: 冯海军 (初中化学云南昆明初中化学一班 )评论数/浏览数: 4 / 762发表日期:

2010-12-20 21:21:24

编者按:洋思中学的教学方法,为我校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注入了蓬勃生机。洋思的“先学后教、当

堂训练”的基本结构,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我们转变了观念,进一步明确了教学目标,它限

制了教师单项讲授,实现了从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注入教学模式到以学生为主本,教师为主导,训练

为主线的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根本性转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大幅度减少了教师的无效劳动。

洋思课堂教学模式注重指导学生主动学生,把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有机结合起来,使所有学生都能做到

“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为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篇教案是结合洋思教学模式

撰写,也是参加昆明初三复习课赛荣获一等奖的一篇教案,仅供参考。 化学复习课教学案例

专题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

[复习目标]

1、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从宏观和微观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它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3、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知道其表示的意义。

[复习重点]

1、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从宏观和微观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它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课前准备]

1、课件制作“复习目标”、“复习指导”、“当堂训练”。

2、收集相关中考题。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复习目标

导入:议一议目前,全世界都在关注能源问题。有人曾经宣布可以直接把水变成油,一时间引起广泛的关注和争

论,你认为水可能变成油吗?为什么?(学生回答)

信息交流:在前面,我们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请尽情

地、大胆地说出来。(2分钟)

大屏幕投影出复习目标(1分钟)

1、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从宏观和微观上,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它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3、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知道其表示的意义。

二、复习指导

出示复习指导:(大屏幕投影出2分钟)

内容:教材P89—99。

时间:8分钟。

方法:小组合作,完成复习提纲中的思考题(前4分钟独立完成,后4分钟在小组内交流)。

复习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大家认真、细致的复习,请同学们根据复习提纲认真复习、归纳。

三、学生复习、教师巡视

1、教师行间巡视,随时检查学生复习活动,重点注意顽皮学生及易开小差学生。

2、教师随时回答学生的疑问,了解学生复习进度。

3、对复习快、脑子灵活的学生提高要求,对困难生适当降低要求。

4、对倾向性问题进行点拨,个别问题个别辅导。

复习提纲: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2、怎样用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3、什么是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原则是什么?怎样书写?

4、化学方程式能够给你提供的哪些信息?

四、检查学生复习的效果

教师检查学生复习情况,根据复习提纲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更正。引导学生对所复习内容进行小结。

回答问题必须做到:

1、声音洪亮、吐字清晰 ,自然大方;

2、饱满、抑扬顿挫;

3、课堂要投入,对其他回答问题的同学要以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取他人之长,补已之短。

五、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

1、学生自由更正,让他们各抒己见。

2、引导学生讨论,说出错因和更正的道理。

3、引导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指导以后的运用。

对所有学生在自学后都已懂的问题,原则上不教,只有部分学生能解答的问题,先让学生讨论交流,再由教师补

充、更正、点评,对于学生不能够解答的问题,可在典型启发的前提下进行精当讲解。

考点归纳:

质量守恒定律:

二变:物质种类;分子种类

五不变:

1、物质总质量

2、元素种类、质量

3、原子种类

4、原子数目

5、原子质量

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1、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步骤:写、配、等、注

表示意义:

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

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3、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粒子个数比

六、链接中考

出示云南2006和昆明2007中考试题:

(2006.云南)观察、比较与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对于以下三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2H2O + O2 ==2H2O2 Mg + O2 ==2MgO2CO + O2== 2 CO2

1、通过比较,发现它们有许多共同点,请你写出其中两点:①;②。

2、以上化学反应方程式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说写出其中一个与另外两个的一点不同之处:。

3、镁条燃烧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昆明.2007)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引导同学们进行“化学反应中,反英武与生成物的质量关

系“的实验探究。下图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均为教材图示,现分别以A、B、C、D表示如下:

A、B、C、D四个实验分别由甲、乙、丙、丁四个组的同学来完成,他们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

致的观察。

1、A实验:白磷刚引燃,立即将锥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结论是:质量不守恒。待锥形瓶冷却后,

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结论是:质量守恒。你认为结论正确的是(填“前一种”或“后一种”),

而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丙组同学认为C实验说明了质量守恒。请你从原子的角度说明为什么?;乙、丁两组同学得到的错误

结论是“实验B、D均说明质量不守恒”。老师引导同学们分析了B、D两个实验反应前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你

认为B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D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3、如果A装置中只是将药品改为少量的锌和稀硫酸,反应前后天平仍不平衡,原因是,

结论是:参加反应的锌和硫酸的质量总和一定(填“等于”或“不等于”)生成的硫酸锌和氢气的质量总和。

针对上述两题解决方法:

措施:分组分任务完成。

反馈形式:学生自由发言,班内补充完整,学生总结。教师对学生回答进行总体点评。

七、当堂训练(10分钟)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质量守恒”,煤燃烧后产生的煤渣的质量一定和所用煤的质量相等。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的质量增加了。

C、100g酒精和100 g水混合在一起后,质量等于200g,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6g的硫与10g的氧气反应后能生成16g二氧化硫。

2、反应A+B=C+D中,已知2 g A和5 gB参加了反应,生成了4 g C,则有____g D生成。

3、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3CO===2CO +2H2O,则X的化学式为。

4、加热10g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反应后称得残留物的质量总和为9.52 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g。

5、已知石蜡是蜡烛的主要成分,蜡烛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CO2和H2O,判断石蜡中一定含有_______元

素,可能含有___元素。

6、在化学反应2XY2+Y2=2Z中Z的化学式为()

A、X2Y3B、XY3C、X2Y6D、 X2Y

4★

7、 将A、B、C三物质各5克混合加热进行化合反应,其中B为催化剂。当A完全反应后,生成D的质量为8克,则

反应后混合物中B与C的质量比为()。

(当堂训练原则在课内独立完成,小组进行互批互阅。如有存在问题的同学,采用“兵教兵”的辅导方式,让优生给

差生进行讲解,达到全面提高的效果。)

八、教学反思:

评论区

发表评论

第5篇:初中化学复习课教学设计案例集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库

复习课 目 录

1.《厨房中的化学》教学设计 …………………………………鲁向阳 2.《化学方程式》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朱立赟、汪嵘 3.《粒子模型图的分类与解法》教学设计 ……………………邹 亮 4.《气体的制备》复习课教学设计 ……………………………姚静霞 5.化学实验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谌志平 6.溶液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王田金

第6篇:初中化学课教学前的反思

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教师大多关注教学后的反思,忽视或不做教学前的反思。其实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过程。在本次授课中,我第一步是让学生回忆什么是鉴别,以及鉴别的依据是什么,进而提出物质在溶液中存在的微粒,使学生把鉴别的实质理解清楚,即物质的鉴别归根结底的是离子的鉴别。这样的设计使培养了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在接下来的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分组讨论,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还安排的学生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另外在一道题中安排多种解法,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在接下来的练习中我采用由易到难的手法,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

上课前,我认真地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应用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上可能有的反应做了充分的反思。

经过课前的反思与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第7篇: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2010~2011)

蔡琴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作者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加强农村初中实验教学的体会。

一、领会新课程标准精神,充分认识实验教学重要性

与原教学大纲相比,新标准在“初中化学教学目的”中除了规定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特别突出强调要重视情感领域的教学和对学生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内容方面,从义务教育实际出发,新标准适当降低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要求,较大幅度降低化学计算的要求,在适当拓宽元素化合物知识面的同时,加强了化学实验,把演示实验列入教学标准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要求中除了“使用仪器的技能”(13种仪器)和“实验操作的技能”(8项)外,还把“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初步的结论,并如实书写实验报告”以及“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操作”也规定为实验的教学要求,体现了实验教学的整体功能,其目的在于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真正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改变以往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倾向,纠正为了应付中考用讲实验、背实验代替做实验的错误做法,以及比较普遍存在的只满足于完成规定的实验教学任务而忽视通过实验教学养成学生良好实验习惯,训练观察思维能力和培养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等问题。深刻领会新标准精神,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化学实验的教学与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情感、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在教学中主要抓以下三点。

(一)强化演示实验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人教版新教材按照义务教育新标准规定的31项演示实验内容,在各章节中共安排了85个课堂演示实验。这些实验有的是对化学概念、原理的阐述,有的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分析、验证,有的则属于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对这些演示实验,我全部安排在45分钟课堂教学中完成,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对部分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还作了适当的补充和改进,以增强实验效果。

(二)注重化学实验的先后

在化学实验中,操作顺序的先后,对实验的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部分常见实验中的先后顺序总结归纳如下:

1.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把导管插入水中,后用手掌紧贴容器的外壁。

2.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排净空气,后收集气体;集满后,应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火焰。

3.点燃可燃性气体(H2、CO、CH4)等,应先检验纯度,然后点燃。

4.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应先调零,后称量;加砝码时,应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称量完后,先记下读数,后把砝码放回盒中,最后把游码移回零处。

5.稀释浓H2SO4时,一定要先把水倒入容器中,后把浓H2SO4沿器壁慢慢地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三)开发家庭小实验

新教材配合教学内容,共设置了13个家庭小实验。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当我第一次向学生布置绪言课的家庭小实验--观察蜡烛色态、构造及点燃时的现象,并与课本第5页习题3配合作为家庭作业时,学生感到很新奇。而第二次布置家庭小实验——用玻璃杯、饭碗和小蜡烛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第7页演示实验1-1的改进),学生开始产生兴趣,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动手做了这个实验,有的成功,也有的不成功。第二天在到课堂上七嘴八舌询问老师,经过简要解释和指导后,有的同学回家又重复做了这个实验,一旦做成功了,其兴奋之情自不必说,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

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很好方式,兴趣小组活动除了举办扩展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内容的专题讲座外,还以做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在小组活动中我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兴趣的激发大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还结合教学实际,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学习§3-1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时,要求学生调查了解“你家附近的河水清澈吗?请问你们父母,在他们当学生时,这条河是不是像现在这样脏?”学习§1-4燃烧和缓慢氧化时,课后布置学生到汽车加油站、仓库观察“严禁烟火”标志,到车站了解哪些物品严禁带上火车。还开辟了“厨房中的化学”实验课题,让学生利用家庭厨房里现有的物品进行实验、观察,如观察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用久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比较食盐和白糖溶解性的大小;将鸡蛋放入盛食醋的茶杯中观察蛋壳表面产生的气泡以及限用厨房内的用品来鉴别精盐和碱面(NaHCO3)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三、养成良好实验习惯,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我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

科学学习方法的训练和培养,对初中学生来说,需要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初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时,我除了在课堂上演示规范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模仿外,还将操作要点以“口诀”的方式介绍给学生,如往试管里装入粉末状药品要“一斜、二送、三直立”;装块状药品要“一横、二放、三慢竖”;液体药品取用的要点是“瓶塞倒放、两口紧挨、缓慢倾倒、加盖放回”;使用胶头滴管应“捏头赶空气、放手吸试剂、悬空滴液体、管口勿触壁”;以及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两查、两不、两禁止”。

在学习气体实验室制法时,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从学习氧气实验室制法开始,就向学生提出四点学习要求:1.掌握制取气体的实验原理;2.了解实验仪器、装置;3.学会正确操作方法;4.掌握气体的检验方法。到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学时,则侧重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教材,回忆对比O

2、H2实验室制法,归纳出“学习气体实验室制法的思路和方法”,并以此指导对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研讨,使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了解了掌握知识的方法并能加以应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不仅知道“是什么”,能够提出“为什么”,继续追问“还有什么”,进而解决“做什么”和探索“怎么做”。当然,限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理、心理特点,学习方法的指导应当紧密结合实验教学实际,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这是义务教育新标准提出的初中化学教学的目的之一。

就实验教学而言,主要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对实验问题的思维分析能力。强化课堂演示实验、落实学生分组实验、开发家庭小实验,都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的重要途径。新教材重视实验习题的功能,结合各章节教学内容选编了不少有助于启迪学生思维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科学问题能力的题目供学生进行训练。 总之,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的强化剂。当一名学生对所学的课程发生了兴趣时,就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如何通过实验教学更好的培养和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能力,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研究。

第8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新课导入设计归纳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新课导入]课前在一张白纸上用无色酚酞试液写上“化学”两字,然后将纸张贴在黑板中央。正式上课时,一边播放歌曲《第一时间》,一边请一名学生使用盛有碱溶液的喷雾器,将其液体喷向白纸,使学生进入情境,将会惊奇地看到红色的“化学”两个字。此时,教师充满激情地说:“同学们想探究神奇‘红色化学’的由来吗?那么,让我们从今天起,一起学习一门充满趣味、神奇而又科学的新课程——《化学》。”同时,引导学生打开课本第1页看图1,指导学生观察和讨论后小结:“在我们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周围有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各种物质,化学使人类得以享用更先进的科技成果,它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也就是说,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投影: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采用艺术字设计课题名称)。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打开化学课本,你一定想知道:化学学什么?有趣吗?化学有什么特点?我们应该怎样学化学?学了有什么用?本单元,将引领我们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新课导入

[视频]由于温室效应,造成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的录像。 [提问] 冰融化成水的过程,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引言]同学们已感受到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感受到生活中许多现象的产生蕴含着化学的原理。观看以上录像后对所提的问题能解答了吗?下面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研究几种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产生的变化及产生的现象,这些变化过程是否存在着共同的特征呢?大家能否尝试着把各种变化进行分类,可分为几类?这就是本节课要探讨的内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新课导入 [投影]有关炸药的发明。

[导语]炸药的发明只是化学诸多的研究成果之一,但它却告诉我们: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亦即,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本课题我们将利用两节课进行两个探究实验,请大家认真完成,看谁的体会和收获最多。

第一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导入]有谁知道古代炼丹术是怎么回事?谁给大家讲孙悟空偷吃太上老君的仙丹的故事?同时,多媒体展示中国古代炼丹设备、拉瓦锡实验室等图片,使学生体会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再让学生齐朗读教材11页倒数第二自然段,然后板书课题《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并提问:

1、蜡烛燃烧时可能发生哪几种变化?

2、你猜想蜡烛会有哪些性质?

3、你想通过什么实验手段来证实它们?

第二课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导入]上节课通过对“蜡烛燃烧”这个活动的探究,初步体验探究的基本过程:猜想——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探究活动完成后,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将探究活动的过程、结果、分析过程等写成实验报告形式。先让学生阅读教材13页倒数最后一部分,体会化学实验报告的写法,再提问: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有什么不同?如何书写该探究实验报告?为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新课导入 [导语]我们知道,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故学习化学就必须要《走进化学实验室》。

[板书]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引入]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轮流参观: 1组观察实验室的布局,仔细阅读墙上的张贴物; 2组进实验准备室,仔细记录在准备室里看见的主要仪器; 3组进入药品贮放室,仔细观察药品是怎么贮存的?为什么要这样贮存?

4组参观贮放易燃、易爆、有毒物品的设备并记录贮存方法。思考易燃、易爆,有毒物品为什么要单独贮放?为什么要加双锁,双人到齐才能打开?为什么要放那么多的黄沙?你看见了哪些易燃、易爆、有毒物质?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是什么气体? 为了让大家对空气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本单元我们就来认识《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新课导入

请同学们来猜一个谜语:一物到处有,用棒赶不走,眼睛看不见,手摸也没有,咀嚼无滋味,无它活不久。(谜底为打一种气体)。

桌子上有一个空杯子,它真的是“空”的吗?空气就在我们的身边,你对它有哪些了解?我们在小学自然课上已经学到,空气是时时处处都存在的“看不到又摸不着”的一种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既是一切动植物生命的支柱,也是重要的、廉价的自然资源,今天我们将要进一步学习《空气》。

课题2《氧气》新课导入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最多的是( ),其次是( ),还有( )和( )等。谁能说出与我们朝夕相伴的空气中有哪些气体是动植物生存必需的气体?根据你的亲身体会能说出它的哪些性质?展示一瓶氧气,该瓶中收集的是我们常见的一种气体,你们知道它是什么气体吗?(让学生猜猜可能是空气、氧气还是氮气?)。验证该气体是不是氧气,该采用什么方法呢?今天我们将要探究学习《氧气》。

课题3《制取氧气》新课导入

许多同学通过本单元前两节课的学习,知道氧气具有重要的用途,氧气是我们进行呼吸作用必不可少的气体,对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非常感兴趣,那你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取的吗?你们有办法制取一些氧气吗?怎样制取纯净的氧气?本节课我们来学习氧气的制取。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提问]

1、你知道哪些有关水的成语? (水到渠成 水滴石穿 水落石出 水涨船高 水泄不通 水乳交融 车水马龙 水至清则无鱼„„)

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水的诗句?

[导语]水与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存和发展是密切相关的,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水;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水力发电利用的是水;此外,水还能为人类提供水运的航道和宜人的环境。总之,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的自然资源,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与水有直接的关系。那么,你对水的组成、水的净化、水资源等知识的了解又有多少呢?本单元将领我们走进水的世界,对水进行一个系统的了解。

课题1《水的组成》新课导入 同学们,1677年11月19日在印度马德里斯海域,一阵飓风过后,海面燃起一片通天大火,使人长期不解,你知道其中的奥妙吗?想了解这个奥妙,就来学习《水的组成》。

课题2《分子和原子》新课导入

师:在身上喷洒一些香水。看来大家已经闻到了,是啊,我今天喷了点香水,这么远你就闻到了,你想过这其中的道理吗?(香水挥发了)。

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思考下列问题:

1、盛放在敞口容器里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减少,如果受热会减少得更快,这是为什么?

2、为什么走到花园或酒店的附近,往往会闻到花或酒的香气?

3、湿衣服为什么经太阳晒更容易变干?

4、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这是什么原因?

师:其实,这些问题在很久以前就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探究兴趣,他们经过反复的实验和探究,提出了物质都是由不连续的微小粒子构成的设想。并用这一设想来解释上述问题。那么,事实是不是如此呢?这些微小粒子到底是什么呢?科学事实证明,这些微小粒子就是我们本课题将要学习的《分子和原子》。

课题3《水的净化》新课导入

展示河水、自来水、纯净水各一瓶,让学生比较并说出它们的区别。(河水比较浑浊,而自来水和纯净水比较澄清。自来水和纯净水相比较,纯净水更澄清。说明纯净水虽然比较澄清、透明,但纯净水不等于纯水)。用比较浑浊的河水、湖水、海水、井水如何得到比较澄清的自来水呢?仅用静置的方法,能不能将其杂质全部除去?这就是我们本课题要研究的《水的净化》问题。

课题4《爱护水资源》新课导入

大自然的水景是多么壮观,比如:《盐边箐河瀑布》、《二滩笮海湖》等等。但是,水资源的状况究竟如何?丰富?缺乏?我们该如何对待水资源?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努力做些什么?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爱护水资源》。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投影]

1、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分的,原子是不可分的,究竟原子能不能再分?

2、原子是不是简单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3、原子有没有质量?它的质量有多大?

4、如何去称量分子和原子的质量?

5、原子到底有多大?

[导语]为了搞清楚有关分子和原子以上这些问题,在本单元我们将进一步探索《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原子的构成》新课导入

边板书“圆子”两字,边问:“你们知不知道‘圆子’”?大家知道是吃的圆子,我们今天要学的是另一种“原子”,它是一种用肉眼看不见的很小的一种微粒,比如,一个氢原子的质量是1.67×10-27Kg, 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2.657×10-26Kg,这些原子还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究竟是由那些更小的微粒构成,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原子的构成》。

课题2《元素》新课导入

在一个家庭中,同一个父亲或母亲所生的几个人叫什么?——亲兄妹,那么亲兄妹之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父亲或母亲相同。也就是说,亲兄妹的父母是相同的,具有相同父母亲的人叫亲兄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跟这亲兄妹有类似的情况。前面我们学习了原子,如氢原子,氧原子,那么,在自然界的物质中,是不是只有一个氢原子或一个氧原子呢?不是,有无数多的氢原子和氧原子。这无数多的氢原子、氧原子我们就把它统称为元素。板书:课题2《元素》。

课题3《离子》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原子的结构,教师富有感情地朗读《漫游原子世界》的附文:我是一个小小的电子,我在原子里围绕着原子核不停地转动,虽然空间很大,但我和我的同伴总想挣脱原子核的吸引。可是原子核这个小老头很有能耐,虽然只占原子的一丁点空间,里面却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正好把我身上的负电深深吸引。构建和谐社会,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帮助,相互理解,互通有无。在微观领域里,不同元素的原子之间也存在着这种关系,互通有无,相互配合,构成较稳定的物质世界。那么,它们是怎样互通有无,相互配合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课题3《离子》。

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新课导入

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如何用最快捷简便的方式认识对方?(通过名片我们马上就能知道对方的姓名、职业、电话等)随后又提问:物质的“名片”又是什么?教师适时地点出:物质的名片就是化学式,那什么是化学式?通过化学式我们又能得到那些信息?板书:课题4“化学式”,并在黑板上写出:高锰酸钾、氯酸钾、水、二氧化碳、氯化钠等物质的名称,然后在文字式下面写出物质的化学式。教师接着又讲:在这些化学式中,为什么有些右下角有小数字,有些没有,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再板书) “化合价”三个字。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用文字来表示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的化学反应表达式(教师和学生一起写出几个反应表达式),用这样的式子,不能很好地表示出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和数量关系,为了书写方便、快捷和计算的需要,化学上采用(板书)“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化学反应。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新课导入

投影前面学过的一些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然后提问:对于化学反应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从这些文字表达式中,可得知反应物在一定条件下转变为性质不同的新物质,即可知道化学反应的质变,但书写起来较繁;而使用了化学式代替文字虽较简单,但也不能表示出物质间的量变关系。有无既简单又可表示出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的表示方法呢?这就是本课题所学内容。

第一课时:质量守恒定律

[导入]蓝色的CuSO4溶液和无色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了蓝色的Cu(OH)2絮状沉淀。由此可以看出化学变化已经引起了物种的变化,那么,大家猜想一下,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增加了,减少了,还是不变呢?我们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通过实验去验证一下反应物的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第二课时:化学方程式

[导入]化学反应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在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又能体现质量守恒这一特点呢?有,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另一种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

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新课导入

首先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并从微观角度进行解释。在此基础上提问:“仅仅写出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能不能表示一个化学方程式?是否所有的化学反应只写化学式时,其原子在反应前后数目都相等吗?若不是,用什么办法使左右两边原子个数相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这方面的知识。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新课导入 根据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含义,可以知道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数量关系。而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常涉及到量的计算,例如,用一定量的原料最多可以生产出多少产品?制备一定量的产品最少需要多少原料?等等。通过这些计算,可以加强生产的计划性,并有利于合理地利用资源,而这些计算的进行都需要根据化学方程式。本节课就从“量”的角度来研究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碳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含量不是最多的,但它形成物质的种类却是最多的。碳和碳的氧化物不仅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它们在国民经济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为此本单元将学习《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新课导入

我们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那么,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吗?(我们已学过氧元素能组成氧气和臭氧两种单质,磷元素可以组成白磷和红磷。)碳元素能否组成不同的单质?研究表明:金刚石、石墨和 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金刚石、石墨和C60》。

第一课时:碳的单质

[导入]展示金刚石(钻石)样品、石墨样品或投影幻灯片。边指导学生观察边说:“我们也经常使用铅笔、碳棒,冬日里还可用木炭取暖,可同学们知道它们各是由什么成分组成的?它们有什么联系吗?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碳的单质》。”

第二课时:碳的化学性质

[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碳的几种单质有不同的物理性质,是由于碳原子排列不同。我国古代用墨(主要成分是碳)写的字、绘的画历经数千年却不褪色,说明了碳的什么性质呢?碳的单质化学性质是否相同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碳的化学性质》。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新课导入

请同学们结合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写出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 C + O2 点燃 CO2 CaCO3+2HCl= CaCl2+H2O+CO2↑

C+ 2CuO 高温 2Cu + CO2↑ 2C+ Fe3O4 高温 3Fe + 2CO2↑ 二氧化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气体,同学们想知道二氧化碳是如何制取的吗?想动手试一试吗?好,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学习《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新课导入

碳元素有+2和+4价,所以碳的氧化物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结构不同,性质上是否相同呢? 为此本课题将学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一课时:二氧化碳

[导入]故事导入:有一游客牵着小狗进入一个深山洞,在接近洞底时,小狗晕倒,而人却没有事。这是怎么回事?为了搞清楚这个神秘的故事,今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二氧化碳》。

第二课时:一氧化碳

[导入]碳的氧化物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今天开始学习有关一氧化碳的知识。请大家思考:

1、煤气中毒的生理过程是怎样的?

2、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生煤气中毒?

3、有人用煤火取暖,又担心煤气中毒,临睡前在煤炉上和地上放两大盆冷水,这样做能预防煤气中毒吗?

4、用煤火取暖时,怎样预防煤气中毒?要弄清以上问题,就得学好本节课《一氧化碳》。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航行,它的船舱里结结实实地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两个多月后,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片刻之间战舰便葬身海底,全舰官兵、战马无一生还。战舰上为什么失火了呢?事后化学家们根据英国军事保安部门提供的材料,准确地找到了“纵火犯”——草料。通过这个故事,大家感觉火是无情的,但什么事情都没有绝对化,在日常生活中,火也为人们带来了幸福,我们第七单元就给大家介绍《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燃烧和灭火》新课导入

[叙述]火,是大家熟悉的,火既能造福于人类,然而一旦失去控制,火又能给人类带来灾难。现在需要一杯热水,那就离不开火了。

[设置情景]烧水时随意把燃着的火柴梗丢弃,造成失火,同学们惊叫,立即用简易灭火器扑灭。

[叙述]幸亏同学们及时发现火情,否则会酿成大火,为了安全用火,今天学习“燃烧和灭火”这节课。

课题2《燃料和热量》新课导入

[引言]在上节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燃料与我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提问]

1、你家中做饭、洗澡时使用的是什么燃料?

2、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使用的是什么燃料?

3、炼钢厂、火电厂使用的是什么燃料?

[叙述]刚才同学们回答了很多自己熟悉的燃料,其中煤、石油、天然气就是我们本课要重点学习的化石燃料,现在我们来学习课题2《燃料和热量》。

课题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新课导入

[提问]人类一直生活在空气清新,风景如画的美好世界里。可是工业革命以后,人类突然发现,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天不再是那么湛蓝,水不再绿,空气不再清新,鸟儿也不再欢叫。请同学们思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

1、工业革命是以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为特征,而蒸汽机使用的燃料是煤,煤的燃烧会污染空气。

2、工厂所产生的废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

3、汽车尾气的排放也会影响空气的质量。

4、工厂废水和生活废水的任意排放会使水污染加剧。

[叙述]对!煤和石油产品的燃烧会污染空气,今天我们就探究《使用燃料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满金属制品,如锅、壶、刀、锄、水龙头、汽车等。可以说“人类生活在金属的世界中”。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学好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金属材料》新课导入

[投影]展示各种金属材料图片(如飞机、坦克、轮船等)。 [设问]你家里的日常用品中,哪些是金属材料做的?如果用纯铁来做锅和刀,行吗?你对金属的了解还有哪些?为什么金属有这么广泛的用途?

[导入]大家对金属材料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也对它们很感兴趣,当然也有很多疑问。本课题我们就来学习《金属材料》。 第一课时: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故事导入]1912年,英国斯科特探险队的船只,在去南极的途中,因天气十分寒冷,可是用于取暖的煤油却漏光了,以致探险队员全部冻死在南极冰原,原来装煤油的铁桶是用锡焊接的,而锡却莫名其妙地化为了灰尘。1867年冬天,俄国彼得堡海军仓库的大批锡砖,一夜之间不翼而飞,留下了泥土一样的灰色粉末。听了上面两个小故事,你能猜出产生事故的原因吗?在日常生活中,你碰到过类似因为不恰当使用金属而导致的尴尬事吗?说出来听听。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第二课时:合金

[导入]生活中的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的外观很相似,常被不法商贩用来冒充黄金牟取暴利,我们可用什么办法来鉴别它们呢?为此,我们来探讨学习《合金》。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新课导入

在使用金属制品的时候,同学们是否观察到有些现象,从有些金属的物理性质角度去考虑,是无法解释的。例如,绿豆在铁锅中煮熟后为何会变黑?为什么金、银首饰总是光彩夺目,而铁器却容易锈迹斑斑呢?到底是由什么决定呢?是化学性质呢?还是物理性质?原来,这跟它们的化学性质差异有关。那么,金属到底具备哪些化学性质呢?本节课我们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新课导入

本课题涉及面很广,包括地球上及我国的金属资源情况、铁的冶炼、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金属的腐蚀和防护,以及金属资源的保护等,既有知识、技能方面的内容,又有环境意识和资源意识等情感领域的内容。我们要努力学好本课题《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一课时:金属的冶炼 [导入]为人类社会做出许多贡献的金属是从哪里来的呢?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存在于地壳和浩瀚的海洋中,其中,除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银、铂(白金)等以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都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于各种矿物之中。那么,矿石是怎样变成金属的呢?下面以铁的冶炼为例说明。

第二课时:金属资源的保护

[情景导入] 投影资料一:据有关资料报道,现在世界上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相当于年产量的20%~40%。

投影资料二:矿物的储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根据已探明的一些矿物的储藏量,并根据目前这些金属的消耗速度,有人估计一些矿物可供开采的年限如教材20页图8-25。

[讨论]

1、金属腐蚀可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

(1)金属大量腐蚀使冶炼金属的成本提高。比如说既消耗能源,又浪费矿物,还可能产生大量的废气危害人类健康。

(2)使金属制品的寿命缩短。 (3)作为量器,将影响到其精确度。

(4)若高科技领域所用金属制品锈蚀,如在火箭上,将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其带来的损失不可估量。

(5)金属制品锈蚀,会影响其美观程度。

2、金属资源短缺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1)金属资源短缺时,将会使好多金属冶炼厂因缺乏原料而倒闭,工人下岗。

(2)人们设计好的金属制品将会因原料短缺而无法付诸实践,即心想事不成。 (3)我们现在的交通工具多是金属制品,若金属资源短缺,它们的数量将急剧减少,从而影响人们的交流和旅行等。

(4)要是没有那么多的金属起导电作用,我们势必会经常生活在黑暗中。

(5)金属资源短缺虽会影响人类对金属制品的使用,但它却可以促使人们去寻找更好的替代品。

[叙述]由大家刚才的讨论可知,金属腐蚀和金属资源短缺对人类是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需要学习《金属资源的保护》。

第九单元《溶液》

海水为什么能晒盐?清澈透明的泉水加热沸腾后为什么能在锅上留下一层白色固体物质?向一杯水中不断加入食盐,它能无限溶解吗?鱼为什么在夏天容易出现翻塘现象?„„生活中的种种现象,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探究,我们都将知道答案。

课题1《溶液的形成》新课导入

我们发现,在严寒的冬天,水容易结成冰,而盐水却不容易结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盐水是溶液,是混合物。那么什么是溶液,溶液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就是我们本课题所学习的内容。

第一课时:溶液的形成

[情境导入]展示五种液体:红色(品红溶液),蓝色(硫酸铜溶液), 黄色(氯化铁溶液),紫色(高锰酸钾溶液),无色(蔗糖溶液)。

[设问]看到这五种液体,你有什么想法?

1、想知道这它们各自的味道?

2、想知道它们是怎么形成的?

3、它们颜色各不相同,想到它们是否是不同颜料与水混合而成的?

4、这些液体有无共同点?

[叙述] 同学们观察到的溶液是如何形成的呢?溶液有什么特征?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本节课《溶液的形成》。

第二课时: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

[情境导入]请学生取一块轻玻璃片,在玻璃片上滴上几滴水,上放一个盛水的小烧杯,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固体,迅速搅拌使之溶解,拿起烧杯,观察现象。

[现象]玻璃片与烧杯固定在一起。

[设问]请大家猜想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学生猜想发言](教师给予鼓励) [演示]教师将上述固定在一起的玻璃片与烧杯放在热水中,引导学生观察现象。

[现象]玻璃片与烧杯分开。

[设问]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物质溶于水是否都是这样的?为什么?

[引入]下面我们进行活动探究,解决以上问题。

课题2《溶解度》新课导入

在上一课题中,已从定性的角度研究了溶质放到溶剂中时的一些情况,但是不是所有物质都能溶解于水呢?在一定量水中是不是能大量溶解某一物质呢?本课题就要研究物质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限度的问题——《溶解度》。

第一课时:饱和溶液

[导入] 什么叫溶液?溶液由什么组成?我们知道食盐易溶于水而形成溶液,那到底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氯化钠?是无限制的溶解吗?让学生大胆猜测,讨论一下。接下来我们还是让事实说话,通过实验引入本节课。

第二课时:溶解度

[导入]在上一节课中,我们进行实验探究的时候,用的水都是20mL,那么其中溶解的氯化钠和硝酸钾的质量是否相同?如何证明?今天,我们大家共同学习探讨《溶解度》。

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新课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对平时我们认为的“饱和溶液就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就是稀溶液”的错误观点有明确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说某溶液是浓还是稀,它不能说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确切量,因此有必要对溶液的浓与稀的程度给以数量的意义,这就需要学好本课题。

第一课时: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情境导入]展示三种不同颜色的CuSO4溶液。 [设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看到这些,你想到了什么?

1、三种溶液颜色深浅不同。2.它们可能是不同物质的水溶液。

3、它们可能是溶质含量不同的同种溶质的水溶液。

[导语]从学生最熟悉的“咸”、“淡” 和溶液颜色深浅谈起,直接导出“浓”和“稀”的问题。浓与稀只能粗略地表明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多少,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要准确知道一定量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即需要准确知道溶液的组成,那么如何表明溶液的组成呢?为此,今天学习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二课时:溶液稀释及溶质的质量分数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复习导入]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投影]将1g食盐放入烧杯中,再加入9 mL水,用玻璃棒搅拌,至溶解。再向上述烧杯中加入10 mL水,搅拌。 [提问]试分别写出稀释前后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分析各量的变化情况:

(1)稀释前溶质质量是1 g,溶液质量是9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稀释后溶质的质量是1 g,溶液质量是20 g,溶质质量分数是5%。

(2)稀释后溶液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溶质质量不变。 [讨论]溶液稀释问题解题的关键是什么?

第三课时: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及配制溶液问题 [提问导入]如何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呢?需要哪些仪器和操作?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第十单元《酸和碱》

提起酸,我们立即会想起食醋,想起苹果等各种水果,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味道——酸味。为什么有酸味呢?原来它们都含有一类共同的物质——酸。水果中含有果酸、食醋中含有醋酸。提起碱,同学们还比较陌生,生活中我们也经常接触碱,如建筑材料熟石灰。那么,什么是酸?什么是碱?我们怎样来检验它们的存在?它们之间又能发生什么样的反应?通过本单元的探究学习,我们将会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新课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化学课上,你接触过、听说过哪些酸和碱,请你说出它们的名称。

第一课时:酸和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导入]呼气比赛

[投影]比赛内容和具体操作步骤:(各小组推荐一代表)

1、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紫色石蕊试液。

2、小心的用饮料管向试管中呼气。

3、与本组同学一起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叙述]同学们,我们知道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形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紫色石蕊试液遇碳酸变红)。那么,怎样用简单的方法证明你所知道的这些物质是酸还是碱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酸和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第二课时:几种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导入]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酸碱指示剂,并熟悉了几种酸和碱,这节课我们重点探讨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

第三课时:酸和碱各自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导入]通过上节课的活动与探究,我们知道酸碱各自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它们为什么会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呢?

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新课导入 方法

一、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如果碱溶液沾到皮肤上,应该用大量的水进行冲洗,然后涂上硼酸,那么酸和碱之间到底发生什么化学反应呢?

方法

二、教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然后慢慢滴加盐酸,直到红色退去。问:这是为什么?板书课题。

第一课时: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情境导入]同学们,夏天被蚊虫叮咬后是什么感觉?你是采用什么方法消痛止痒的呢?(有的说用花露水,有的说用肥皂泡等。)不错,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蚊虫在人体内分泌出的蚁酸能与肥皂中的碱发生化学反应,那么其他的酸和碱之间是否也能发生化学反应呢?发生的究竟是什么反应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第二课时: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导入]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时仅知道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是不够的,经常还需要知道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即溶液的酸碱度。例如:就某地区的土壤而言,不仅要知道它呈酸性还是碱性,还要确切知道该土壤的酸碱度,以便选择适宜种植的植物。那么,怎样表示和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呢?

第十一单元《盐 化学肥料》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和探索,我们能够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哪些物质是盐;它们有什么样的性质及用途;如何正确使用化肥和农药。同时使我们初步认识到物质的用途与性质之间的关系,体会科学进步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所作出的巨大贡献,逐步形成合理利用物质的意识,培养实验探究能力。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新课导入

侯德榜在美国攻读化学博士学位后,看到我国制碱工业被一家美国公司垄断,非常气愤,毅然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回到祖国,在塘沽建起永利碱厂。通过改进生产工艺,产品质量优异,1925年在美国举办的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此后,他精心实验,刻苦钻研,提出了先进的“侯氏制碱法”,名震中外,为祖国争得了荣誉。然而“侯氏制碱法”制得的不是碱,而是一种盐,俗称纯碱,比如高锰酸钾、硫酸铜等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些盐,像这些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盐。今天我们来介绍几种常见的盐。

第一课时:氯化钠

[导入]盐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你们知道食盐的主要成分吗?你们知道氯化钠在生活中除了可以作为调味品之外,还能有什么用途呢?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氯化钠》。

第二课时: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导入]上节课我们讨论了盐的定义、氯化钠的用途以及粗盐的提纯,本节课我们继续讨论几种常见的盐:《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课题2 化学肥料新课导入

随着人类不断进化,驾驭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逐渐对那些人类可利用、可食用的植物进行栽培,由于早期人口总数少,生产水平低,植物的生长全靠自然调节;而到了现在,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对植物特别是农作物的产量要求提高,人们可以用很多方式来提高产量。改变基因就是一种方法,比如现在油菜就有两种:黑油菜和黄油菜,前者的产量就要高些。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另一种常见的方法:施用化学肥料。那什么是化学肥料呢?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随着科学的进步,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本单元我们将从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有机合成材料等三个方面来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关系,更真切地体验到化学的实用美。

课题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新课导入

同学们都吃过饭了吗?我们每天为什么要吃饭啊?为什么光吃饭还不行,还要吃菜呢?(学生回顾以前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得出我们人类维持生命和健康所需的六大营养物质)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在生物学和前面化学学习中已经知道了不少。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常见的盐,本单元所涉及的无机盐将在下一个课题中进行研究。本课题我们主要研究的内容是四类有机物的营养物质。

第一课时:蛋白质 [导入]人类为了维持生命与健康,除了阳光与空气外,必须摄取食物。食物的主要成分有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六大类,通常称为营养素。对于儿童、青少年、伤病员,医生建议他们多喝牛奶和鱼汤补身体,为什么?这是因为牛奶、鱼汤含丰富的蛋白质,而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蛋白质》。

第二课时:糖类、油脂、维生素

[导入]人们要维持一定的体温,要从事各种活动,需要热量和能量。吃饭或摄入葡萄糖,为什么能提供人们活动所需的热量和能量呢?长期在海上航行的水手经常遭到坏血病的折磨,但让水手天天吃一些新鲜的柑橘为什么能使坏血病人很快痊愈了?这就需要我们了解有关糖类、油脂、维生素的知识。

课题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新课导入

[屏幕投影]学生观看三幅图片,思考病人得了哪种疾病?说(或猜)出疾病名称。第一幅 ;第二幅 ;第三幅 。(根据学生回答逐一显示图片和疾病名称:粗脖子病、佝偻病、龋齿)

[思考]你知道引起这三种疾病的原因吗?

[阅读讨论]教师展示补锌、补钙的保健药剂和加碘盐的说明书,也可给学生阅读相关说明书,然后问大家是否知道,人体为什么要补充锌、钙、碘等化学元素呢? [导入]为了回答以上问题,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新课导入

师:“China”表示我们的祖国,它还可以表示什么? 生:瓷器。

师:对!瓷器的出现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它创造了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人类社会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如今从人们的衣食住行,到探索太空世界,都离不开材料。材料的应用和发展与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紧密相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得最多的是有机合成材料,如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

总之,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导入新课即导课,既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新课的导入应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要有助于学生了解与掌握本堂课的学习目标以及对学习后续知识所起的作用;导入要能够起到衔接的作用,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导入要做到直观化,并富于启发性,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导入要用有形的实物和无形的语言,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对学生提供刺激,使得刺激情境能够被学生感知到,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情感上升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导入要能做到引人入胜,具有一定的风趣,但又要注意思想性,雅而不俗;导入要体现教育新理念,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水平

第9篇: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负责人:崇义县章源中学

王会有

一、研究的现实背景和意义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为学生提供了化学学习的认知背景,不但有助于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原理、获取知识与技能,并且能激发他们化学探究的兴趣。实验教学可以训练学生科学地思维,培养他们操作、观察、分析等多种能力,以及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长期以来,一些初中特别是农村初中的化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 等忽视实验教学的现象,有的老师甚至认为学生不会动手做实验不要紧,只要会动笔考实验就行。尽管近年来各地为了强化实验教学,进行了中考实验操作考试,但是,为应付实验操作考试而进行实验教学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不少老师平时只选择性的做一些演示实验,不做分组实验,而中考实验操作前,则根据指定的考试内容,按评分要求从实验名称、实验仪器、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实验注意事项,面面俱到讲解清楚,然后集中进行演练。使实验教学成为一种死记硬背的“机械运动”,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得到良好的培养,直接影响到初中化学“三维”目标的实现。2011年,修订后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将开始实施,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对实验教学提出了如下“三维”目标: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学会设计并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增进对科学探究的体验;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新《课程标准》的与原实验稿的最大变化是,对义务教育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探究,特别是学生自主实验探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出发,强调了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最现实、最生动、最有效的物质载体,是切实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结合本地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际,确立了“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研究课题。

化学实验是一项既动脑又动手的技能性学科活动,它能形象、生动、直观地产生化学问题,对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提出的猜想或假设进行验证;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和认识物质,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学会化学研究的实验方法,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在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加强初中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使其成为对化学现象和规律的认知活动和对未知化学世界的探求活动的有效手段,对于实现义务教育化学教学目标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同时,对于促进学生“一丝惬意心中来”的化学学习热情的形成,体验真实的化学、有用的化学的认知感受,掌握实验技能,提升实验综合能力,以及培养科学素质,激发思维培养能力,特别是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

经过资料查阅可知,目前国内外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活动普遍较为重视,如:山东省沂源县历山中学段升苗老师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研究》;宁夏银川十五中马长新老师的《初中化学探究实验教学研究》;厦门市杏南中学毕建祯老师的《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等。但这些研究都是倾向于对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法的研究,而针对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背景下,实验教学对于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效性中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仍然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的空缺。

三、研究综述 1.课题概念的界定

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研究;是指在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背景下,根据初中化学“三维”教学目标,精心创设实验教学情境,使实验教学真正成为激发化学学习热情,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原理、获取知识与技能,提升实验综合能力,培养科学素质的有效手段。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活动法教学”理论。“活动法教学”创始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认为:只有儿童自己具体地和自发参与各种活动,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形成他们自己的假设,给予证实或否定。

(2)探究学习理论。探究学习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而进行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一系列探索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它注重学生亲身参与探究,自主合作学习,不但让学生获得知识,体验过程,发展探究能力、合作能力,而且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该理论主要由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交流与表达等八个要素构成。

(3)马克思哲学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客观世界是认识的唯一源泉,认识运动是不断反复的过程,认识运动的过程包括从实践到认识和从认识到实践的两次飞跃,而探究式教学就是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前提下,教师提出问题,设置疑问,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解决,学生便会形成假设、猜想,进而探索、求知,得出结论,使已有知识不断深化,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4)合作教育理论。合作教育理论有两个观点:一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平等。完全排除教师对学习的强制手段,培养民主、个性的精神,教学中应尽量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延缓对学生的评判,让学生通过反思自评或同学间进行互评。允许学生对某些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从而使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优势得到良性发展。二是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合作就不会存在或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而无实质性交往的教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

四、研究目标

1.探索新课标背景下实验教学的教育教学功能。 2.探索从验证性实验转化为探究性实验的有效途径。 3.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实验教学最优化的方法。 4.探索新课标背景下实验教学模式。

五、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是在全面实施教育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背景下,立足于初中化学教学实际,具体探索初中化学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探索如何将初中化学实验从验证性实验转化为探究性实验,以及如何结合新教材特点,有序组织实验教学,强化实验教学的功能等内容。具体研究内容为:

(1)教师实验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 (2)课堂演示实验对于促进化学教学有效性研究。 (3)分组实验对于促进化学教学有效性研究。

(4)家庭小实验对于促进学生学习化学,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研究。 (5)实验教学落实新课标“三维”目标研究。 (6)实验教学评价方案研究。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收集相关的实验教学的资料、信息,研究中外教育教学理论专著,使本课题的研究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

(2)调查分析法:通过问卷、访问、测查、座谈会等形式及时了解本课题实施的情况,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3)行动研究法。在对新《课程标准》中实验教学的“三维”目标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所使用初中化学教材内容,组织教师研究教材中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家庭小实验的教学方案、评价方法和实践操作,再通过总结,反思,再实践,再总结,再反思,逐步加深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实现实验对化学教学有效性操作方法和评价方案。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记录,及时总结各阶段的成果,尤其注重提炼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

六、预计研究成果

1. 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研究论文集; 2. 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教学案例集;

3.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教学模式、方法报告; 4.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评价方案; 5.《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结题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我校系县一类初中,教学设备齐全,化学器材装配符合江西省一类初中的装配要求,现有化学仪器室、药品室、预备实验室、实验教师办公室各一间,学生实验室两间,具备课题研究的硬件条件。

课题负责人王会有同志,系省首批初中化学学科带头人。

课题组其他成员刘相迪、陈武盛、钟华香等老师均为学校教学骨干,其中陈武盛老师为省级骨干教师,谢储平为学校生化实验教师,几位老师都先后多次参加课题研究工作,具有进行课题研究的经验、精力和时间保证。

八、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计划三个阶段完成:

(1)课题研究的计划、准备阶段:2011.6~2011.9。认真分析我校及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整合学校的实验资源,形成完整的研究思路,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2)课题研究全面实施阶段:2011.10~2012.9。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认真学习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新课标对实验教学的“三维”目标要求,转变实验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开展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以及家庭小实验对于提高学生综合实验素质的有效性研究。同时,编辑整理出“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教学案例集”和“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教学模式、方法报告”,拟定出“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评价方案”。

(3)课题研究综合分析、总结评估阶段:2012.10~2013.9。综合前一阶段的研究成果,对于不成熟的内容予以重新实验、分析和研究,总结反思,编辑出“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研究论文集”,写出“《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结题报告”。

2011.9

上一篇:关于朋友的英文演讲稿下一篇:2019年四字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