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环境中图书馆管理创新论文

2022-05-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针对数字出版与数字图书馆融合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数字出版机构与数字图书馆之间的关系,分析数字出版机构与数字图书馆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基于数字出版产业链,探讨各类数字出版机构与数字图书馆的合作路径,对于减少双方的利益冲突和实现双方的合作共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字环境中图书馆管理创新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字环境中图书馆管理创新论文 篇1:

数字环境中图书馆管理创新策略研究

摘 要:网络化和数字技术化给图书馆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数字环境下,图书馆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进一步进行管理创新,以满足用户新的需求。文章从数字环境中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制约因素,就图书馆管理创新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能对图书馆管理有所裨益。

关键词:数字环境 图书馆 管理创新 策略

1 数字环境下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在数字环境下,人们在借阅图书时更多关注的是图书的形式和速度,人们的信息需求也由初级信息需求向更深层次的信息需求转变。受此影响,各种文献资料、图书都开始由纸质向电子化、数字化方向发展,磁盘、光盘、电子图书纷纷出现,图书馆工作环境更加复杂,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用户需求。这就要求图书馆必须从封闭性管理走向网络化、信息化管理,进行管理创新,提高图书借阅、使用效率,为用户提供更大的便利和更完善的服务。其次,图书馆管理创新如硬件设备创新、服务机制创新等,可以赋予图书馆新的功能,增强图书馆发展活力。图书馆也可以从管理创新入手,加强与其他图书馆的交流、合作。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图书馆竞争力和生存实力,还可以促进图书馆可持续发展。

2 制约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因素

2.1 图书馆管理主体创新意识淡薄

许多图书馆工作人员认识不到图书馆管理创新的紧迫性和必然性,在图书馆管理中沿用的仍旧是老化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工作中缺乏创新。一些图书馆管理人员受“大锅饭”管理方式影响,思维方式比较传统,认为只要自己做好本职工作即可,在工作中完全是凭着良心工作,缺乏主动学习和服务意识。在管理创新缺乏集体支持的环境下,有的图书馆管理人员虽然对数字化知识有所了解,但是对数字环境中的电子图书资源、免费资源了解甚少,无法为读者提供更深层次的服务。

2.2 管理创新缺乏法律和制度保障

如今,随着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我国图书馆行业管理规范也逐渐健全,但是,在诸多与图书馆有关的法律制度中,却缺少有关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明确规范。进一步来说,直至今日,我国尚没有出现专门管理、规范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管理创新的法律制度。一些地方虽然在图书馆服务规范中加入了管理创新方面的内容,但是,这些区域性的规范约束力不强、使用范围狭窄,根本无法为图书馆管理创新提供政策、法律保障。因此,许多地方的图书馆在进行管理创新时都会遇到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问题。

2.3 封闭式管理体制和人事管理终身制

现行的图书馆管理制度中,封闭式管理体制和人事管理终身制是制约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最大阻力。长期以来,我国图书馆在文化行政管理环境下采用的都是封闭式管理体制,在这种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下,图书馆内部管理结构呈现出鲜明的等级性,图书馆各部门也被这一制度隔离开来。各部门各自为政的组合方式,势必会引发信息资源重复浪费、管理标准不统一等问题,这显然难以满足图书馆管理创新环境需求。我国图书馆尤其是公共图书馆在人事管理上采用的都是事业单位人事终身制。那些进入编制的人员,一经录用,就好像是进了“保险箱”一样,工作具有高度的稳定性。端稳了铁饭碗,很少有人会改革、挑战现行的管理制度。长此以往,许多图书馆工作人员会越来越缺乏创新精神,图书馆管理创新难度也与日俱增。

2.4 高素质管理人才匮乏

图书馆管理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图书馆创新对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但是,我国图书馆普遍缺乏高素质、复合型管理人员,不仅如此,图书馆专业工作人员也极其缺乏。一些图书馆虽然加大了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但是图书馆的公益性和较低的薪酬,根本难以吸引、挽留住高素质人才,这就严重制约了图书馆创新能力。以该文研究者所在的体校图书馆为例,由于人手不够,许多工作人员都是学生、年级干部兼职,这些人除了能做一些基础工作外,根本无法为读者提供完善的信息化服务。

3 数字环境中图书馆管理创新策略

3.1 提高管理创新意识,创新服务理念

在数字环境下,图书馆必须创新服务理念,提高管理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新的图书馆发展道路。鉴于此,图书馆领导应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积极转变体制观念,将图书馆当做一个产业看,同时将更多的商业经营管理模式引用到图书馆管理中去,以增强图书馆造血功能。具体来说,图书馆领导应树立市场意识,借助企业经营模式,加强以市场和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宣传和教育,引导图书馆管理人员将工作重心由事务向服务转变。其次,建立管理创新机制,根据市场定位、自身优势和信息市场供需情况确定发展方向和服务重点,发展特色信息产品,加强图书馆品牌建设。再次,在管理队伍中加强人文教育,倡导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满足读者为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在内部管理中实施人本管理,实施人文关怀,以提高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工作能力。

3.2 创新图书馆管理机制

在数字环境下,文化行政部门要创新图书馆要积极创新图书馆管理机制,为图书馆管理机制创新提供制度支持。这就要求文化行政部门结合数字环境特点,从信息发展的角度出发,完善图书馆创新管理体制,将图书馆数字环境下的新功能、创新原则、信息服务形式、人员管理要求、各部门的目标责任、内部激励制度等在制度中体现出来,为图书馆管理创新提供制度保障。与此同时,文化行政部门要对低服务能力图书馆进行合并、组建,或按照强化、综合原则,强化图书馆新技术服务职能,促进图书馆资源的合理配置。在此基础上,图书馆可从内部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创新决策入手,建立健全内部管理体制,加强数字技术和信息手段应用,形成图书馆管理体制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同步发展的大环境。如图书馆要变人事管理终身制为竞聘上岗制,裁剪一批态度不好、能力低下的人员,提升人力资源利用率。

3.3 创新图书馆运作模式,促进内部组织机构创新

在数字环境下,图书馆要突破传统封闭管理模式的限制,创作运作模式,积极创造更多具有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提高自身竞争优势。这就要求图书馆要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通过人机的高度结合实现图书馆借阅、馆藏、检索流程的一体化、网络化,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加强与其他图书馆、信息部门的交流、合作,在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基础上,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和外部发展环境。以体校图书馆为例,体校图书馆首先要按照业务流程来对图书馆内部各部门进行划分,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如文献整理部负责书刊采编,技术服务部负责电子图书馆管理和网络维护,发展研究部负责战略制定和高层次服务开发。其次,体校图书馆要加强与公共图书馆、档案馆的交流与合作,以凝聚用户服务合力,实现图书馆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化。

3.4 提高馆员整体素质

图书馆数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给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知识结构和信息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图书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从整体上提高服务人员的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具体来说,图书馆要加大图书馆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引进一批信息处理和研发能力强的复

作者:范福友

数字环境中图书馆管理创新论文 篇2:

数字出版机构与数字图书馆合作路径探讨

摘 要:本文针对数字出版与数字图书馆融合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数字出版机构与数字图书馆之间的关系,分析数字出版机构与数字图书馆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基于数字出版产业链,探讨各类数字出版机构与数字图书馆的合作路径,对于减少双方的利益冲突和实现双方的合作共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数字出版机构;数字图书馆;利益冲突;合作

近几年,数字出版机构发展飞快且趋势大好,这给数字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挑战。虽然,数字出版机构与数字图书馆在资源、服务、用户等方面存在的恶性竞争与利益冲突问题日益凸显。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两面性的,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数字出版产业的内部矛盾运动催生了产业结构的融合发展,顺应了当今媒体产业融合的市场发展需求,使得各类数字出版机构与数字图书馆在数字资源、用户服务、版权保护等方面开展互助合作。因此,如何维持双方利益平衡、促进双方协同发展以减少和化解数字出版机构与数字图书馆之间的各种矛盾,是实现双方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1 数字出版机构与数字图书馆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 数字出版机构与数字图书馆合作的必要性

(1)用户阅读的需要。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手机等移动设备被广泛使用,读者的阅读习惯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正逐渐由纸质书阅读向数字化阅读、碎片化阅读转变。数字图书馆作为数字产品的展示平台和宣传平台,可以向出版机构提供读者的借阅情况和阅读意见反馈信息,帮助数字出版机构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合理配置资源,在满足用户阅读需求的同时,谋求企业最大的投资回报率。数字出版机构作为数字图书馆的数字产品提供者和技术终端支持者,可以帮助数字图书馆解决数字内容的版权使用问题,优化用户服务,更好地实现图书馆的社会文化传播价值。因此,只有两者相互合作,取长补短,才能各自发挥自身优势,根据不同读者群体的阅读需求,提供更优质的的阅读服务。

(2)行业标准统一的需要。目前的数字出版格式主要有PDF、OEB、LIT、CEB等,各个格式应用的范围不同,且互不兼容[4]。对于数字出版机构来说,由于不同的文本格式需要不同的应用程序来进行内容的编辑加工,数字资源整合工作变得更加繁琐。对于数字图书馆和用户来说,不同格式的电子书需要不同的兼容终端和阅读软件才能识别和查看,增加了电子书的阅读成本,造成了数字出版产品传播和阅读的不便。因此,只有两者相互合作,统一数字出版格式,规范数字出版市场,数字出版产业才能环环相扣,协同发展。

(3)数字版权保护的需要。数字版权一旦受到侵害,数字出版产业链上的各方都会有所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数字产品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降低。二、数字产品终端分销商的销售量下降。三、数字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供应减少。当前,对于数字版权的保护主要有技术措施和法律保障两种手段。但是,仅仅只凭产业链上任何一方的努力仍然无法达到想要的保护效果,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减少数字版权的侵权行为。因此,只有两者相互合作,联手打击侵权行为,强化读者的版权意识,才能促进数字出版产业的良性发展。

1.2 数字出版机构与数字图书馆合作的可行性

(1)两者具有共同的服务对象和目标。数字出版机构与数字图书馆的終极服务对象都是读者,两者都以读者为中心,开展数字化出版活动,提供相应的产品服务。虽然,数字出版机构主要依靠读者购买其数字产品来达到自己的商业目标,数字图书馆主要依靠读者体验其借阅服务来实现自己的公益目标,但是,在两者各自实现终极目标的同时,它们也共同实现了数字资源共享目标和社会文化传播功能。

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好的阅读服务,数字出版机构与数字图书馆应该就数字内容的按需分类标准、数字内容的合理使用范围、数字内容的访问和阅读方式等进行沟通与协商,尽量找到双方的利益平衡点,减少双方的矛盾冲突。

(2)两者具有悠久的传统合作历史。在数字阅读出现以前,出版社与图书馆之间保持着良好的密切的合作关系。出版社是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供给者,图书馆是出版社的图书宣传者和收藏者,两者之间互惠互利,几乎没有矛盾冲突。但在数字阅读时代,由于数字资源传播途径和传播范围的变化,数字出版机构与数字图书馆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在数字资源、读者群体、产品服务等方面成为竞争者。但从数字出版产业链的角度分析,位于产业链上游的数字出版机构与位于产业链下游的图书馆之间,仍然是“源”与“流”的关系,仍然是出版资源供给和使用的关系[5]。虽然,在现阶段的发展中,数字出版机构与数字图书馆之间矛盾凸显、竞争激烈,但随着数字技术的革新和版权管理的加强,两者之间的摩擦一定会减少,两者的合作也一定会迈上新的台阶。

(3)两者合作有成功的案例可借鉴。进入数字化时代,为满足市场需求,寻求生存道路,国内外各类数字出版机构与图书馆也一直在尝试和磨合以期盼探索出新型合作方式。目前,两者的合作已经有成功的案例可借鉴。中国知网作为中国知名的学术资源平台运营商,到目前为止已经与国内外很多高校图书馆、公共、专业图书馆以及政府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不仅加强了各界人士的学术交流,而且影响着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同。除此之外,方正集团旗下的数字出版技术提供商—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曾与国家图书馆针对少数民族古籍数字化开展合作,创建了民族特色数字资源库,保护了少数民族的历史遗留文化,历史学家也因此有迹可循,方便了对少数民族发展历史的研究。

数字出版与数字图书馆融合发展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所以各类数字出版机构与图书馆要积极开展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双方要不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逐渐找到协同发展的合作路径,成为大众教育和文化传播的长期合作伙伴。

2 数字出版机构与数字图书馆的合作路径分析

2.1 基于产业链上游的内容合作

(1)业务数据共享,合理配置资源。数字内容提供商居于产业链上游,掌握权威的市场动态和出版前沿信息。数字图书馆居于产业链下游,直接面向广大电子书用户,拥有不同读者群体的一手借阅数据和阅读体验反馈信息。两者之间进行业务数据共享,内容提供商可以通过数字图书馆获得读者的借阅信息,然后针对不同读者群体的阅读偏好及时调整相应的选题策划,同时,数字图书馆可以通过内容提供商获得原创作者的作品信息,然后直接向其征求数字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总而言之,开展业务数据共享合作有利于数字资源内容提供商与数字图书馆快速获得有用信息,合理配置资源。

(2)内容合理定价,维护市场秩序。数字资源定价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数字图书馆与数字资源内容提供商的合作关系,所以,数字产品的定价要灵活,要在保证双方利益的基础上合理定价。在此基础上,各内容提供商可以制定不同的定价模式供各家数字图书馆选择,比如,按库购买定价、按本购买定价、一次性购买定价、逐年订购定价以及基于用户使用次数的定价等。各个数字图书馆可以根据自身的购买需求进行选择,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殊需求与数字出版商进行其他定价协商。另外,各家数字图书馆,尤其是资金力量薄弱的中小型数字图书馆,也可以采用联合团购的方式来获得价格优惠,如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中心通过集团采购代理方式与中国知网、万方等数字出版平台形成优惠采购契约式联盟[6]。

虽然,数字出版商对数字产品的定价有决定权,但是,数字图书馆在买卖关系中也有一定的议价权利,只有两者相互协商,彼此忍让,才能制定出合理的价格,维护市场秩序,營造良好的市场合作环境。

2.2 基于产业链中游的技术合作

(1)统一资源标准,方便数据管理。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近年来,我国数字出版机构与数字图书馆之间缺乏统一的资源建设标准,因此在资源整合、传递和用户阅读等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想要实现数字内容在数字出版产业链上、中、下三个环节中的无缝合作与快速传递,数字出版行业要规范统一资源描述标准、统一信息标引检索标准以及统一数字出版格式。只有按照标准做好前期的数字资源和智能终端创建工作,数字出版机构、数字图书馆和数字产品用户在后续的数字资源检索、管理和使用中才会更加便利。

(2)共建数字资源,实现图书价值。图书馆是数字出版的坚强后盾。一方面,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保存有大量的古籍文献和绝版图书。另一方面,图书馆是数字产品的主要消费者,也是有力的数字产品宣传平台,拥有大量的读者资源。因此,图书馆可以与数字出版技术开发商开展合作,将珍贵的馆藏图书内容数字化,构建数字资源库,进而可以与数字出版平台运营商开展合作,共建数字资源共享平台。如2008年国家图书馆与方正阿帕比数字出版商、广州金蟾软件研发中心合作启动了“云图书馆数字出版联合实验室”工程[7];2016年合肥报业传媒集团与合肥市图书馆合作组建资源共享联盟,实现了联盟内数百万种图书信息与全文资料共享[8]。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可以让历史文献资源得到永久的保护,这不仅方便了用户对历史文献的阅读和研究,而且实现了图书的文化传播价值。此外,数字资源平台的共建,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融合,减少了因重复开发而造成的资源浪费。

(3)开展版权合作,保护版权人权益。随着阅读方式的转变,肆意侵权的行为越来越严重,版权人的权益受到巨大的损害。为减少整个数字出版行业的损失,对于数字版权的保护应该贯穿于数字资源生产、传播和获取的全过程。在生产阶段,数字出版商可以采用数字水印防复制技术或数字加密技术,将标识信息嵌入数字载体,防止数字内容被非法复制。在传播和获取阶段,购买数字资源的数字图书馆可以依据数字密钥或者数字许可证,获得数字内容的合理使用权限。因此,在技术开发商提供数字版权保护技术支持的前提下,数字图书馆和内容提供商在资源传播过程中要密切配合,才能保障数字内容的安全。但是,数字出版机构要以保证出版商利益与图书馆共享达到平衡为原则,切记不要过度保护数字版权。

(4)组织技能培训,提高馆员技术素养。数字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的技术创新,想要做好数字化图书管理工作,图书馆馆员要掌握一定的技术理论和操作技能。所以,数字图书馆可以和数字出版机构在馆员技能培训方面开展合作。通过定期的技术培训,让馆员学习一部分数字出版技术,从而更好地管理数字馆藏资源,为读者提供更好地阅读体验。

2.3 基于产业链下游的市场合作

(1)开展分销合作,促进信息传播。和数字图书馆一样,数字产品网络分销商是数字出版产业链的最后一环,是直接对接读者的一环。随着数字化服务的发展,拥有数字出版技术的网络分销商可以直接与作者签约、出版,从而掌握更多的数字资源。所以,数字图书馆可以与数字产品分销商开展合作,一方面,拓宽数字产品获取渠道,另一方面,宣传、推广优质的数字产品,从而有效促进信息资源的传播。

(2)提供终端设备,方便读者阅读。电子书的使用需要借助一定的数字终端,同时,终端设备制造商的发展以方便数字资源利用为目标。所以,终端设备制造商可以与数字图书馆合作,向其提供终端支持,方便读者阅读。例如,汉王科技和国内众多高校图书馆开展合作,向他们提供电子书阅读器,帮助高校图书馆开展电子书阅读器借阅服务。

随着数字技术和终端设备的不断改进与发展,数字出版产业链将面临着变化和重构,各类数字出版机构与数字图书馆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但是,在数字化时代,我们还是要牢记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避免走入“技术至上”的误区,让图书馆在人类社会中始终扮演“知识宝库”的角色。

3 结语

本文针对数字出版机构与数字图书馆之间利益冲突、合作必要性和可行进行分析,探讨了数字出版机构与数字图书馆合作路径,认为其可以在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分别基于内容、技术和市场探讨合作路径。后续的研究中将进一步探讨数字出版机构与数字图书馆合作机制和模式开展探讨,分析其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1]何晓刚.数字图书馆与数字出版机构的合作机制研究[J].出版广角,2016(08):36-37.

[2]吴建中.转型与超越[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60.

[3]贾宁芳.数字图书馆与数字出版机构的博弈分析[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4.40.

[4]黄肖俊.数字出版与数字图书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74.

[5]牛晓宏.论数字出版机构与数字图书馆的竞争与合作[J].情报资料工作,2015(04):94-97.

[6]董伟.数字出版平台与图书馆跨界合作的利益冲突、链式逻辑与协同路径[J].出版广角,2018(19):42-44.

[7]杨林青.全媒体时代学术出版转型与图书馆的责任[J].现代情报,2016(12):160-163.

[8]李顺花.数字出版与数字图书馆产业链变革研究[J].环球人文地理,2014(8):197.

作者简介:于永丽(1985-),女,硕士研究生,馆员。

作者:于永丽

数字环境中图书馆管理创新论文 篇3:

基于数字出版背景下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创新

摘 要:文章概述了数字出版和数字图书馆的含义,阐明了数字出版给数字图书馆带来的影响,并指出了数字出版背景下数字图书馆在建设理念、合作模式及服务等方面的创新方向,以期为数字出版背景下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创新提供借鉴。

关键词:数字出版;数字图书馆;整体效能;服务创新

1 数字出版和数字图书馆的概述

数字出版是基于数字化技术,融合并超越了传统出版内容的一种出版形式。一般来说,数字出版是在数字技术的辅助下,对信息进行记录、传输、存储、检索、呈现、复制和交易。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对所需信息进行检索和下载。常见的数字出版形态有网络报纸和期刊、移动服务、电子图书等。数字图书馆是指以数字及网络信息技术为依托,能够高质量完成文献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及存储工作,具有公共服务功能的一种虚拟图书馆。由于数字图书馆是在共建共享的网络环境中产生的一种扩展性的网络系统,因此其具有开放性和公益性等特征。

2 数字出版给数字图书馆带来的影响

数字出版给数字图书馆变革带来了重要的影响[1]。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数字出版的表现形式为数字内容,载体为网络、智能终端等,并且具有便于获取与应用、多媒体复合、资源耗损率较低及能够快速传播等优势。从某种程度上说,数字出版是传统出版的补充和完善,它不仅使信息重组更加自由、表现形式更加灵活,还使图书馆的信息深度挖掘工作变得更加便捷。数字出版在生产、传递、出版和交易过程中,对成本的需求较低,交互性强,且信息量极大,获取途径、载体和方式也更加多元,传播范围更加广泛。

2.1 加剧知识服务领域的竞争

数字出版蕴含着十分可观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数字出版的出现使传统出版企业的转型速度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另外,数字出版在吸引企业及资本方面,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数据出版带来的服务和技术、拥有的资本和资源,一方面能够拓宽其所提供的知识范围,另一方面还能够提升知识内容的精细化水平。数字出版在资源方面投入的精力远大于其他方面,因此,大部分企业都将用户培养视为经营战略定位的核心,希望能够以互联网为依托,增加资本市场带来的回报。这种思维极易对数字图书馆拥有的涉及免费资源的服务能力产生冲击,进而导致数字图书馆用户被争夺,由此形成威胁及潜在竞争。

2.2 导致资源建设面临巨大冲击

目前,数字出版转型在逐步推进,数字产品的数量与过去相比明显增加,传统出版企业应以自身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对数字产品进行设计和开发。在这一过程中,传统出版企业的作用将从销售原材料向销售服务转变,数字化的对象也从纸本图书延伸至数据库、交互平台等领域,以中间服务为主要盈利途径的数据库商必然会被取代,逐渐降低服务能力,这不仅会给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模式带来影响,还会改变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模式[2]。

2.3 用户固有的使用模式受到影响

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知识获取途径及消费模式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数字出版得以拓展,知识服务产业的环节日益精简,传递信息知识的效率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这些与过去不同的知识传播路径,使数字图书馆不再拥有局域网的服务优势,其自身的价值和作用都受到了挑战。因此,如何应对数字出版带来的变化,是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关键。

3 数字出版背景下数字图书馆的创新方向

3.1 建设理念

3.1.1 知识服务。图书馆是为读者学习及科研提供服务的,因此,无论是传统图书馆还是数字图书馆在服务方面都没有发生本质及明显的变化。传统图书馆的职能主要是收藏印刷版本、借阅印刷版本等,而利用信息技术建设的数字图书馆则是对数字资源进行系统建设及长期保存。同时,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扩大和改变,各项评价指标不再局限于系统建设、资源总量等方面,而是向整体服务效能方向发展。需要注意的是,作为客观性指标,整体服务效能的来源应当是用户评价,而非传统观念中认为的建设成果;指标内容则涵盖数字内容的满足效率、适配程度等。

3.1.2 鼓励用户参与共建。虽然数字图书馆仍以机构内部用户为核心服务对象,但随着数字化的服务方式得到广泛应用,服务者和被服务者逐渐呈融合趋势。因此,数字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既要考虑体现信息服务的共性特征,又要考虑不同机构内部用户需求的差异,保证数字图书馆具备应有的差异化特征。用户参与程度是对数字图书馆建设水平进行考量的指标之一,用户参与共建不仅仅是指用户亲自参与协同学习、资源建设或工作的过程,更是进一步强化数字图书馆“以用户为核心”“读者至上”的建设理念。因此,数字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应充分激发用户的参与热情,通过拓宽建设视角的方式,赋予数字图书馆更多的功能。例如,通过创造知识、学习知识及分享知识,数字图书馆在科研、教育等领域的支撑作用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3]。

3.1.3 对布局、系统及特色建设进行调整。数字图书馆不仅能够对数字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还能对信息进行检索和服务,是一种与传统图书馆有明显区别的信息服务和资源组织形式。数字图书馆围绕信息资源开展的建设和服务,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基础设施建设、检索数据库建设、终端设备建设、软件系统建设及资源整合系统建设。但是,部分数字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过于重视“大而全”,将更多的精力和经费放在数字资源的增长方面,而忽略系统云服务、投入产出比等建设理念。因此,数字图书馆应以整体服务效能为立足点,将资源建设视为整体建设目标的一部分,对由服务环境、内容建设、服务方式和系统支持等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服务效能进行考量。

3.2 合作模式

3.2.1 内部合作。对数字图书馆而言,内部合作指的是经营者与内部各部门、个体用户间的合作。数字图书馆应明确自身的环境及资源等优势,以内部各部門和个体用户提出的工作需求为依据,对业务平台加以利用,保证其所提供的资源及服务都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内部合作涉及资源服务、内容服务和延伸服务,三者的共同特征是应用合作,这也是数字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容易忽略的环节。因此,数字图书馆只有保证内部合作的层次和方式都能满足多元化要求,才能准确掌握特殊用户的需求,才能针对数字图书馆的差异化和个性化进行建设。

3.2.2 外部合作。无论是传统图书馆还是数字图书馆,外部合作都指与外部企业和出版单位进行合作,但传统的合作模式将重点放在了供需交易上,致使合作层次低、内容单一等。因此,转变服务主体,加强外部合作能力,已成为推动数字图书馆发展的主要工作内容。一般来说,外部合作主要集中在数据分析与版权合作[4]。在数据分析方面,图书馆和外部企业、出版单位的共通点主要体现在用户目标愿景方面,三者都在获得用户认可、实现自我价值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不同主体在诉求方面往往具有高度的统一性,使合力的形成变得更加容易。基于此,数字图书馆应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对自身优势和资源进行整合,以达到形成服务合力的目的。数字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外部公共资源在服务方面的优势,加大特色资源的建设力度;同时与技术企业、出版单位进行有效沟通,掌握其发展趋势及动态,以拓宽知识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为落脚点,保证外部合作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3.2.3 版权合作。数字出版和数字图书馆具有生产数字产品、提供信息服务的功能。使用数字出版产品的主体是数字图书馆,而负责与出版社和个体用户进行沟通的主体同样是数字图书馆。但目前我国数字出版业的版权运作尚不够规范,在版权经营与版权保护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在数字出版和数字图书馆之间搭建探讨与合作的桥梁十分有必要,数字图书馆应积极与出版单位、管理机构等加强合作与沟通,联手打造和维护版权环境,最终达到各方共赢。

3.3 数字图书馆服务

相关调查显示,无论是数字出版背景还是数字图书馆的功能定位,都对内部用户需求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而针对整体服务开展的探索和实践工作等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数字图书馆在功能方面的定位极易受数字出版的影响,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赋予目标实现的更多可能。因此,如何确定与实际情况相符的創新路径以及方法,成为现阶段数字图书馆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5]。

3.3.1 延伸服务手段。首先,在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数字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服务方式得到了大幅拓展。其次,大多数出版单位都会在制作数字资源的过程中,完成能够满足移动阅读要求的数字内容的准备工作。最后,越来越普及的移动设备为数字图书馆延伸服务手段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数字图书馆延伸服务手段并不仅仅是提供移动终端阅读服务,还应对资源使用中的传递和实施给予重视。数字图书馆利用移动手段在图书馆业务平台对用户进行汇聚,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用户对知识的需求,从而提高资源供给效率,同时平台的黏合度和凝聚力也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总而言之,延伸服务手段是数字图书馆以整体服务目标为指引,通过扩充服务内容的方式,使多维服务主体的服务方法及路径得到有效落实。

3.3.2 拓展服务内容。传统图书馆的功能主要是为读者提供纸质文献或资源及为读者提供安静的阅读环境。数字图书馆则被赋予了数字资源快捷服务的能力,不断变化的条件及自身的发展与完善,决定了数字图书馆具有大量尚未发掘的服务内容。首先是图书馆按需购买数字资源的即时服务。数字图书馆应对现有经费条件及采购原则进行完善,弥补数据库在满足个性化需求方面存在的不足,以用户需求为依据,建立对数字资源进行采购的系统和机构,保证资源具备应有的即时性。其次是图书馆与出版单位保持联系,向部分用户提供与出版合作有关的服务。再次是图书馆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激发用户的参与热情,不仅为知识创造和营造学习氛围提供基础,还使资源使用效率得到提高。最后是图书馆提升专业资源获取能力,提高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服务能力。例如,图书馆通过网络实验、素材制作、在线实习或课件编辑将资源获取、辅助学习、编辑创作及共享交流融为一体[6]。以资源和环境服务为基础,对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内容进行拓展,不仅可以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能力,还可以增强用户对图书馆的黏性。

3.3.3 转变服务主体。首先,基于网络技术产生并得到快速发展的数字图书馆,同样具备互联网的开放性及参与性等优势,因此其服务主体的转变可以得到有效落实。其次,用户的多样化使数字图书馆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具有较高的难度,需要对图书馆的现有服务模式进行调整。最后,由资源服务转化为知识服务已经成为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必经之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其转变服务主体奠定了基础。转变服务主体可分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内部各部门和个体用户,第二个层面是外部企业和其他图书馆。对内部各部门和个体用户而言,图书馆应以业务需求为依据,完成保障性资源的建设工作,并在此基础上采取适合的方式,激发其参与服务工作的热情。对外部企业和其他图书馆而言,图书馆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达到互利多赢、优势互补的目的,并通过建立数字服务模式提升信息服务效能。数字图书馆转变服务主体的关键是保证业务平台的有效利用,业务平台的功能并不仅仅是聚集资源,还是数字图书馆部门与个人或其他单位进行沟通的场所。数字图书馆应以业务平台为依托,策划与推动用户实现价值目标,形成能够解决服务主体单一问题的全新服务模式。

4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出版给数字图书馆带来的影响直观且巨大,在完善与发展数字图书馆的同时,其地位和价值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数字图书馆应对其定位和发展趋势给予准确的认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失误,进而有计划、有条理地完成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 孙秀芳.“互联网+”背景下移动图书馆数字出版服务的建设与发展[J].图书馆学刊,2018(2):65-68.

[2] 陈建新.数字出版环境下图书馆纸质文献采访面临的困境及路径选择[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8(2):70-73.

[3] 李莘.数字出版环境下图书馆纸质图书采访面临的困境及路径选择[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8(1):39-41.

[4] 王晓光,金秀坊.数字出版何去何从:2017年数字出版研究综述[J].出版广角,2018(3):11-15.

[5] 董红丽.浅析“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与数字出版的合作服务[J].科技资讯,2017(31):247-248.

[6] 刘佩芝.数字出版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的角色定位与服务转型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7(7):47-49.

(编校:徐黎娟)

作者:由薇波

上一篇:政府机关个人实习鉴定下一篇:冬季防火安全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