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校园校长论坛
峰论坛”圆满落下帷幕
点击:881 | 发布时间:2010-09-01
8月19日,前夜的一场细雨给北京带来了酷暑中难得的清凉,令人精神一振。“全国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与数字化校园发展高峰论坛”在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隆重举行。两百余名与会校长得到了一场智慧的濯洗。本届论坛是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中小学专业委员会、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联合主办,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承办。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李天顺、中央电化教育馆副馆长王晓芜、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付志峰、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处副处长李永生、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社长张彦春、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教授王陆等领导及专家出席了本届论坛。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本届论坛突出了“数字化引领,塑造学校品牌,提升校长领导力”的主题,成为一次来自天南海北的中小学校长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多维思考的群贤聚会。
宏观视野:全面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不是简单的末梢问题”
正值《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正式颁布实施之时,“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作为国家的声音和态度,被清晰地写入《规划纲要》之中。会上,李司长在深刻解读《规划纲要》的细则、梳理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的同时,强调指出,“信息化是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信息化不是战术问题,而是战略问题。不是就设备谈设备、就资源谈资源,也不是就应用谈应用,不是简单的手段问题,不是简单的末梢问题。要站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高度上,安排和部署信息化工作”。随后,李司长精炼地总结了信息化工作的两个要点:其一,信息化要始终围绕教育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和发展大局。在发展方向上要与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相一致,在年度工作和阶段性工作中提供切实有效的支持。其二,信息化要落实规定动作,倡导自选动作。通过规定动作,既可在区域内整体推进应用,又可有效地为中心工作服务,还可产生良好的直接应用效益。通过自选动作,则可以鼓励创新和百花齐放。
深刻理解了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战略地位之后,全面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突破口何在?李永生副处长在随后报告中围绕着北京市开展的中小学校数字化校园实验工作,阐释了对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理解。他指出,在未来几年,北京市坚持“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加强服务、提升效益”的原则,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数字北京”建设的优先领域,构建终身教育和个性化学习的信息服务平台,全面提升首都教育信息化水平。这也就意味着,北京在未来几年,会在四个重点任务上做出特色:一是加强教育信息基础建设,二是完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三是创新信息化教育、教学与学习方式,四是推进管理信息化。
前沿引领:校长对学校的“灵魂”作用,取决于他的领导力
陶行知先生说过,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校长对学校的“灵魂”作用,取决于他的领导力。校长的领导力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成功与失败。本次论坛的一个核心议题就是探讨什么是信息化环境下的校长领导力、为什么要发展以及如何发展信息化环境下的校长领导力。
什么是领导力?王晓芜副馆长认为,领导是一个过程,要在团队中施加影响并传递目标;领导力则是在领导过程中所发挥的影响力。在王陆教授看来,领导力是一种特质,是一种行动而不是一个位置。什么是信息化环境下的校长领导力?王晓芜副馆长指出“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就是校长对于学校信息化的认识能力,对教育信息化的洞察能力,对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的执行力,以及在建设和应用过程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能力”。王陆教授进一步解析“信息化环境下的校长领导力是指,在现代化的学校中,校长借助多种信息化工具和信息资源,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加工、整理和处理,支持决策并影响和激励全体师生员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和创新超越的能力”。
如何发展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王晓芜副馆长给出了三个方面的建议:一是校长要有开阔的思路和开放的心态;二是校长在关注信息技术的一般应用的同时,要更为强调信息技术的创新性应用;三是校长应放大信息技术在帮助学生体验学习、促进学生成长、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王陆教授则另辟蹊径,从关注校长的关键职能与学校的核心绩效这两个维度,提出了信息化环境下发展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模型,即一要加强对课程实施过程的领导,二要加强对校本教研的领导。
经验纷呈:信息化的发展之路就在自己的脚下
在本届论坛上,除了有领导、专家的宏观视野和前沿引领之外,一些受邀的中小学校长或现身说法,介绍本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和实践经验,或妙语连珠,触发对于信息化环境下提升校长管理效能的独特感悟。
江苏无锡蠡园中学是一所普通学校,邱华国校长所提倡的“思想第一,制度第二,校长第三”的管理核心理念,在信息化的背景下有了独树一帜的意义。报告中,邱校长发出了六个追问——管理究竟是什么?信息化一定带来管理的高效吗?信息化如何提升思想?信息化将如何改变课堂?软件从哪里来?思想与技术如何互生?每一个追问如同一记重锤,直击在座者心灵。
山东淄博周村区北门里小学是一所城乡结合部学校,曾一度面临生源的压力。信息化却改变了学校的发展轨迹。吕红军校长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空间换时间,迅速缩小与同类学校的差距,推进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在吕校长看来,推进信息化的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关键是把握教育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趋势,站在技术的制高点上,勇敢地迈出第一步,路就在自己的脚下。
北京朝阳实验小学陈立华校长一直非常重视数字化校园系统的教学诊断功能。目前,朝阳实验小学的数字化校园平台可以帮助教师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细化到可以得到每一个孩子具体到哪个知识点有问题的数据。最令陈校长满意的是系统提供个性化“错题本”,并对其中的题目做知识、能力分析,自动提供给孩子解决问题的策略,设定个性化的练习题。
深圳南山实验学校用15年的坚守,不断丰富和提升学校文化内涵。李先启校长尤为强调数字文化建设是支撑学校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他倡导要用“学校文化”的视角来建设数字化校园,从而对传统的学生观、教师观、课程观、学校发展观进行审视与重构。
北京陈经纶中学属于北京较早开始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学校。胡砚副校长坦言,在最初的信息化建设时也面临着困惑。为此,学校建立了相关的校本课题,确立了以“协同办公、自主学习、成长发展、家校沟通、校园一卡通、服务支持”六个平台建设为主的数字化校园模型。
五所学校,五种不同的实践做法,五种不同的管理体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又一个缤纷多彩而又充满希冀的学校信息化前景。江苏扬州的一位校长听了论坛报告,颇有感触地说:“对于有信息素养的校长来说,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开放的心态至关重要。有了这两点,即使不精通技术,也能够在信息化方面拥有较强的决策和判断能力。”
信息技术更新着教育者的思想、观念,改变着传统的教书育人方式和学校管理方式,面对诸多变化,人们难免会存在一些思想的局限。本届“全国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与数字化校园发展高峰论坛”通过所搭建起来的碰撞思想、分享智慧、共同发展的平台,传递着这样一个讯息:当今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学校校长更加需要用一种如大海般的包容心态去接纳新的事物、新的改变,需要具备一种如大海般吸收新知的能力,需要胸襟宽广、思路开阔、眼界高远。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在探索现代化学校特色发展的道路上,我们相信心越宽广,路越宽敞,成功之路终会在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管理者脚下延伸……
(我刊第10期“本期策划”将全面详细报道“全国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与数字化校园发展高峰论坛”的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2 0 2 0) 》的实施背景下, 在第一届论坛成功举办的基础上,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中小学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于
2 0 1 1年6月2 7日~2 9日在北京举办“第二届全国中小学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与数字化校园发展高峰论坛”, 旨在进一步提高校长信息化领导力, 促进教育创新与实践;以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引领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积极探索提高教育教学效益的新路径;充分挖掘区域及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发展的典型经验, 提高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整体规划以及发展反思能力。
与上届不同的是, 今年的论坛体现了三个特点:其一, 信息量大。本届论坛传承“分享智慧、激荡思想、加强沟通、共同发展”的宗旨, 精心组织了1 5场主题报告, 来自天南海北的中小学校长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思想交锋。其二, 形式创新。首次采用现场微博形式增强论坛的互动性, 尽可能让参会代表深度沟通。其三, 突出实践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本届论坛不仅有现场报告、专家点评, 还有数字校园典型校参观考察活动, 进一步加深了参会代表对信息化管理、数字化校园的切身体验。
一、学校概况
(一)学校简介
学校创办于1962年,原为金江镇小学,2004年学区撤消后更名为金江中心学校,下辖7所完小。中心校现有21个教学班,一千多名学生。学校师资力量雄厚,中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9%,其中省级骨干教师1人,省教学能手1人、教坛新秀2人,县级骨干教师17人,教坛新秀2人。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各方面工作都有较大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1年获县“巾帼文明示范岗”称号;2012年被评为县“十佳学校”;同年,被省教育厅授予“全球基金学校预防疟疾教育项目先进单位”;2011-2013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县“先进基层党组织”;2015年被评为“澄迈县先进少先队集体”。近几年,我校教学质量连年攀升,2016年获小学毕业综测“先进学校”。
(二)队伍建设:
我们学校有一支富有热情与爱心的教师团队,有一群享受成长幸福的孩子。“春风化雨,情暖花开”的办学理念,让每一位学生都拥有了成长的快乐,每一位教师都享受到了职业的幸福。秉持“用心打造一个团队,用情带好两支队伍,用爱促进三个发展”的学校管理理念,变管理为支持,化约束为激励,挖掘潜力,激发活力,展示魅力,形成实力,为学校积淀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学校坚持每学期评选“十佳班主任”“十佳教师”,通过表彰树立典型,共同打造一个“比学赶帮”的和谐集体。虽然奖励是微薄的,但那种被认可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却是充满力量的。每学期都会开展一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全校班主任欢聚一堂,聆听优秀班主任的经验介绍,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优化教师组合,力求“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对教师的工作安排上,包括搭班、备课组、年级组人员搭配上,都应该注重“人尽其才”,注意教师之间的科学组合,整体优化,扬长避短。既要考虑到教师的知识能力的互补,又要顾及到老、中、青结合,让老师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才尽其用”,又能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我经常在大会上表扬我们学校那些配合比较好的合班老师,称他们为“黄金搭档”。这些“黄金搭档”们,配合默契,交流密切,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
(三)坐班制度执行情况
学校领导以身作则,“凡是要求普通教师做到的,学校领导必须先做到”。校长及学校班子成员出校办理公务要提前告知值周领导,因特殊情况不能提前告知的,过后要补充说明。
2、严格考勤登记,实行三层考勤管理:亲笔签到签离、门卫登记、值日领导检查登记。
(四)“三晒”活动:
为了确保教学常规管理常态化、高效化,学校定于每学期第12周、18周(期中、期末考试前后)举行教学常规全面检查与“三晒”活动。
1、活动分年级组进行,具体过程由年级组长负责。
2、集中展示教师本人教育、教学、教研,学生作业批改等材料,让学生、教师、家长参观交流。
3、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让教师之间在比中求进。
4、总结反馈。负责检查和组织“三晒”活动的年级组长,要及时召开年级科任教师会议,将活动过程与结果向教师总结反馈,让教师通过活动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五)学校文化建设
办学思想:春风化雨,情暖花开(营造高雅、和谐的学校文化,让校园内的每一堵墙、每一个角落都如同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者。努力把学校建设成富有人文关怀,师生共享和谐的精神家园,为师生提供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使学校成为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的幸福家园。)
办学目标:教学相长(教与学、教师与学生是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学问进步的不二之途。学校应该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的成长乐园。)
校训:知书达理
【解释】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
【解读】所谓“知书”就是多读书,读好书,读经典名著。所谓 “达理”就是能明白事理,分辨是非,辨明好坏,待人接物彬彬有礼。我们践行养成教育,营造书香校园,讲求智育与德育并重,因此将“知书达理”作为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
校风:知行合一
【解释】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
【解读】“知行”二字取义有二:一是宋代诗人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诗中名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二是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文中“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思想。“知行合一”,强调学以致用,言行一致;我们将以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努力使素质教育生活化、实践化、行为化。
教风:和风细雨 润物无声
【解读】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融合,生命与生命的互动。所以更需要教师有“和风细雨”的亲切与宽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受熏陶。“狂风暴雨”易催“花”,不如做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老师吧!
学风:乐学善思 厚积薄发
【解读】:“乐学善思”是学习品质的最好体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古训有之,“乐”是“学”的最高境界,是“学而优”的有效捷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善于质疑,善于思索,善于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提升自己。热爱学习,善于思考,广读书,多积累,才能“厚积而薄发”。
我们的校徽是由学校老师自己设计的,它的整体寓意是——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扬帆起航遨游书海。
我们致力于营造一所书香飘溢的学校,“知书达理”是学校的校风,书香礼仪才艺的办学特色,让师生感受和谐,体味书香。学校着力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开展“晨诵午读”,倡导师生同读经典,每学期4本必读书目。如今“让阅读成为生活方式,让读书成为生活习惯”已成共识。
“成长乐园”是学校校歌的名字,也是金小人的美好追求。我们希望在这小小校园里,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快乐,教师在教育中得到发展,教学相长,和谐发展。
(六)校容校貌
我们学校面积虽然很小,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校园环境整洁优雅。我们在小小的校园里建设了9个“梦想小花坛”,由学生进行花草种殖养护。我们还对教学楼采取了“立体绿化”的方式,给每个班级都建设了一个小花栏。
每一间教室的走廊都有一个生机勃勃的“葵花园地”,那是我们的班级作品展示栏,不定期展出我们的优秀作业、书画作品、单元复习卡等。朵朵葵花向阳开,我们就像葵花一样健康、阳光,充满活力!
(七)学校管理情况
不动笔墨不管理:班子例会、班主任例会、工作记录表
二、发展规划
(一)现状分析
优势:1.近年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在乡镇中心学校中名列前茅,学生、家长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发展的认可度不断提高。2.学校各项制度日趋健全,内部管理运作良好。
3.教师群体多数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乐于奉献、敢于争先的敬业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作风,是有较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教师团队。
存在问题:1.校园面积狭小,活动场地和功能教室不够,不能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
2.学校生源有四分之一为进城务工子女,学生的基本文化素养、行为习惯给学校教育带来极大困难。
3.学校面向未来发展还缺乏高素质教师团队的支撑,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停留在面上,没有深入人心,并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4.还没有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二)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在未来的三年中,着力建设“知行”文化体系,以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指导思想为核心,以营造严谨有序、和谐文明的育人环境为目标,努力建立“规范、和谐、发展”的教育环境,促进师生和谐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以抓好常规教育教学管理为主题,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旨,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分段实施,稳步前进。(“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
分类目标:
1、改善办学条件
绿化、美化校园,创设优美的育人环境;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好物质保障;以“澄迈迈嘉城市广场”规划建设及京岭分校建设为契机,争取多方援助,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解决学校面积狭小的问题。)
2、以内涵发展为重点,以统筹资源为关键,以人才强教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打造一支步调一致、职责分工明确、团结协作、高效务实、勤政廉洁、乐于服务、勇于创新的干部队伍,重点培养和形成中青年骨干教师群体,逐步形成骨干教师成长机制,塑造一支观念超前、师德高尚、知识丰富、勤于育人、精于教书、善于创新、团结和谐的教师队伍。
3、规范学校管理。为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特色学校总目标,依托各种有效载体,展示学校成果,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把学校建成社会赞誉、家长满意、政府放心、师生依赖的品牌学校。
4、活化教育载体,打造学校特色。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特色学校总目标,依托各种有效载体,践行学校“知行”文化,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把学校建成社会赞誉、家长满意、政府放心、师生依赖的一流品牌学校。
(二)采取措施
以抓好常规教育教学管理为主题,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旨,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分段实施,稳步前进。
以“澄迈迈嘉城市广场”规划建设及京岭分校建设为契机,争取多方援助,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
岗位培训处
为了进一步提升校长的专业化水平,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办学思想,共谋教育发展大计,促进我县教育持续健康发展。2018年2月2日,县教育科技局在教师进修学校举办了主题为“做有情怀的专业校长”的中小学校长论坛活动。全县各中小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局机关、局属单位一百二十余人参加了论坛。3 名校长在会上做了典型发言,县教科局雷承志局长亲临论坛现场总结点评。纵观论坛活动,参与面广,重视度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气氛热烈,成效显著。现将活动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直击教育热点,打开思路。
这次论坛,全县中小学校长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度,锐意探讨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反思学校管理的得失,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如澄城中学校长王会香同志的报告理念先进,论述深刻,观点犀利。她精准分析了当前教育改革的形势,提出了“四变六不变”,在“变”中抓“不变”,在“不变”中求“变”,从而确立了普通高中的发展、定位与目标。并以江浙沪名校的不同高考制度改革典型做法为例,为面临新高考改革制度的普通高中的发展提出了新见解,拓展了新视角。
二、推广管理成果,共享资源。
这次校长论坛为全县中小学校长“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提高”搭建了平台,通过论坛集中展示和交流学习,校长把
自己管理学校的经验成果,写成论文,加以论证,既证明自己的成功,又给别人提供借鉴,一举多得。论坛活动的意义也在于此,总结经验,推广成果,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如第四小学校长张茂荣同志的报告见解独到,扎实高效。他以自己十年来的管理思路和方法为基础,总结出富有特色的管理方法,积淀出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升华出新颖独特的管理理论。北关中学校长张玉芳同志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校长的“六应知”及“四应为”,指出要做一名善于学习、引领教师全面发展的新时期的校长。两位校长的发言为全县校长的管理工作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三、碰撞思维亮点,共谋发展。
论坛上各校长围绕校长《专业标准》提出的“以德为先、育人为本、引领发展、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五个基本理念和“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六项专业职责,进行了讨论和交流。各位校长坦诚布公提出自己的困惑,在交流中共同研讨,寻求解决办法,制定发展策略,碰撞智慧,谋求发展。
四、结合实践与思考,专业提升。
这次论坛是校长岗位培训的延续,也是校长岗位管理的一种新的尝试。我们思考:校长在岗位培训乃至提高培训后,如何用理论指导实践,出经验、出成果?如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进行再培训、再创新?如何促进校长队伍专业化发展?校长论坛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一系列活动中,全县中小学校长积极参与,主动切入,表现出饱满的热情与丰富的智慧。校长们参加论坛,实现了自我价值,充分反映了他们在岗位培训后的思考与实践,展示了他们在学校管理上的经验与成果。这次校长论坛是对校长岗位培训效果的一次大检阅,是在岗位实践中的一次大练兵。校长们在岗位上学习、思考、探讨、实践,也是一种培训,是提高校长队伍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参加第八届兵团校长论坛有感
徐媛
“使命、责任、担当”——当我看到第八届兵团校长论坛的主题时,不仅问自己:作为一名教师、新疆兵团的教师,同时还是一名历史教师,我的使命是什么?我的责任是什么?我又能担当些什么?在我的职业规划里,似乎只是将个人的成长放在了第一位,这些形而上、高而大的东西几乎从来没有考虑过。9月28日,多位教育专家、学者,以及教育第一线的同仁在华山中学音乐厅的为我们呈现了多元化的“文化大餐”——一场场的学术报告,从早上九点到晚上七点半,这场听觉盛宴让我震撼、感动、沉思······
严华银教授的《有家国情怀,才有教育家》,以邱校长为例,鞭辟入里的分析了“教育维稳”这一针对南疆的社会局势,根据教育“价值”“功能”乃至学校教育现实职责的可能性,做出的从感性到理性的真实判断。他以兵团著名诗人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作为结尾,更使邱校长、使各位深入南疆腹地的支教老师、使华山中学的这份沉甸甸的“家国情怀”久久萦绕在听众的心头、汇聚成坚守新疆教育的力量!
曹培杰博士长期致力于教育信息化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区域教育信息化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改革与政策、未来学校建设与管理。他的《“互联网+”时代的学习方式变革》使听众们大开眼界,那些天马行空却又以人为本的“未来学校”给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未来的神奇大门。虽然地处边疆,我们的硬件设施无法与新加坡、美国等等超现代化学校相比,但是,曹博士的“未来学习要把学生放在正中央,让教学与生活建立起实质性联系,突破学科界限、突破固定课时、突破教室的限制,为学生提供富有选择、更有个性、更加精准的教育”的这种理念为我们提供了与世界接轨、与未来沟通的一座桥梁。
梁峰校长的《在优化与整合中提升专业素养》让我受到了深深的震动,他所任职的学校——天津普育学校,从2009年奠基至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背后,是他们学校扎扎实实的教研活动铺就了走向成功的基石。当时梁校长展示了一位历史教师所做的知识树,横向联系、纵向延伸、立体梳理——其实这些知识体系,作为历史教师的我何尝不知?只是,我何曾想过也应该将这些教给我的学生?这样他们得到的就不再是碎片性、片面性、纷繁复杂性的知识了!梁校长启发了我日后备课和教研的主攻方向!
唐江澎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不愧是语文老师出身,不愧为“中国长三角最具影响力校长”!他的报告风趣幽默、深入浅出,既有教育家的情怀、又有教育者的担当!他们学校的学生真的好幸福,每天一节体育课能够一直坚持到高考前夕!他的原话我忘了,大概意思是说,如果一所学校能够培养一批人有了一生坚持体育锻炼的生活习惯,这也是大大的功劳啊!我扪心自问,自己何尝注重过学生的生活习惯?又何曾这样想过?醍醐灌顶啊!
借助优势, 规划数字化校园宏图
创办于1950年的南京市马府街小学, 坐落在城中腹地, 周边悠久的文化历史和学校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史, 为学校的发展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1989年随着周边居民住宅区的开发, 学校进行了首次翻建。2005年, 学校成为南京市小班化教育学校;2010年, 正式挂牌成为南京市优质小学南京市五老村小学的分校;2011年, 因区域布局调整, 已有80多年发展史的绣花巷小学并入马府街小学。同年, 马府街小学利用校舍抗震加固改造和校园出新工程的契机, 对学校的各功能室装备和校园文化建设做了系统规划, 明确了学校今后一段时期走信息化之路的发展方向。2012年秋季改造完成后, 校园占地面积3 356平方米, 活动场地总面积2 758平方米。全部校舍严格按7级抗震设防。
老校新建, 在校舍取得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 硬件设施设备水平也同样得到了大幅提升。潘林静校长说, 此次校舍改造, 学校对信息化设备进行了全面升级:全校园有线无线网络覆盖, 千兆网络进教室, 互联网络接口从原有的10 M提升至30 M;各班级均配备了高清互动式多媒体投影机与白板, 师生间可以开展互动式教与学;新建了学生移动机房、自动录播室, 将信息课延伸到教室内外, 教学研讨渗透各个环节; 每个班级配备3台电脑, 供学生课余时间自主上网, 查阅浏览各种学习资料和课外资源网站。配套的数字化教室、科学室、技能创造室、音乐室、舞蹈房、图书阅览室等, 教学仪器设备齐全, 完全能够满足教学和体艺活动的需要。教育装备标准高于《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 (Ⅲ类) 》。图书阅览室生均藏书量达到40册。
阅览室
抢抓机遇, 顺势而为, 自主开放的小班“e学习”自此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2012年12月, 马府街小学成为“长三角地区第八届小班化教育研讨会”的分会场之一, 研讨会期间, 来自上海、杭州、大连等发达地区的小班化教育同行们参观了改造后的校园, 聆听了学校“小班e学方式的创新实践”主题报告。此次活动引起了参会者极大的兴趣, 他们看到了信息技术已真正成为该校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环境、技术和手段, 实现了人机互动学习、有选择的学习、有差异的学习, 课堂教学效益在这里得到进一步提升。这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也更坚定了学校建设数字化现代学校的决心和梦想。
走廊文化
依托技术, 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
在基本设施建立起来的同时, 学校成立了e学骨干团队, 积极建构校园信息化教学体系。通过不同的功能组合, 构建学生自主e学平台、微博互动平台、在线检测平台“三位一体”的学生自主学习管理系统, 实现网络环境下个性化教学。同时组织专业教师研发专题学科网站, 使课内外学习有机融合;研发自主学习学件, 让课堂教学导放结合;利用互补互利的公益网站, 进行自主学习与交流、在线检测及评价。
舞蹈室
1.利用互补互利的公益网站
数字化时代学生学习的内容和范围将不再局限于课堂和教材。马府街小学积极发挥社会公益网站的作用, 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在线交流。一方面利用作文网进行自主学习与交流。教师、家长引导学生在网上自主学习习作知识, 自主阅读优秀作品、发表文章, 自主和他人交流心得, 激发习作兴趣。另一方面是利用网络自测平台进行在线检测及评价。如在英语学习中, 教师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中“单词游戏”和“开心词场”栏目, 引导学生背诵英语单词。学生在游戏中记忆, 热情高涨, 效果良好, 解决了一些家长辅导难、难辅导的问题。
2.建立互助互惠的师生博客
在校园网的博客版块, 教师们纷纷建立自己的博客, 发表教育教学心得体会、生活哲理感悟、教育方法、教育智慧等方面的文章, 记录个人成长的同时也分享教学经验、思考等, 并进行互动评论。班级博客是学生话题讨论、资源共享和互助互进的平台, 金点子在这里碰撞, 友情在这里建立, 感情在这里抒发, 心声在这里倾诉, 就像班级的一本日记, 记录着班级中发生的点点滴滴, 学生成长的步步历程, 师生之间的深情厚谊等。学生自己拍摄图片配上文字, 利用信息化手段制作微博真人小故事, 讲述发生在身边的一些引人深思的故事, 有多幅优秀作品被刊登在《七彩语文》杂志上。
3.积极研究新装备技术, 抓住时机实践教学
除了研发自主学习学件, 马府街小学积极进行各课程与现代化技术手段的整合和利用。如配备数字化手绘板, 探索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课程的整合, 改进美术课堂的教学方式;配备数字化航空模拟器, 模拟飞行设备, 将信息技术与科技创新活动进行整合。
2013年下学期, 学校在南京市秦淮区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的牵头引领下, 成立了“三维技术打印数字坊”研究基地, 开展了三维打印技术 (即3D打印技术) 与教学相结合的应用研究。对于新兴的3D打印技术与学校教学相结合的实践, 潘林静校长认为很有意义, 她说:“3D打印可以把孩子们的想象变成现实, 激起他们学习的欲望, 利用3D打印技术建造模型的过程也促进他们进行更多的思考, 能培养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把身边每一个小事转换成现实的物品, 把科技融入生活, 用志趣装点童年, 引领孩子们走向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
数字化学习室
3D打印教学研究中心
3D打印机打印出来的小挂件
对于3D打印技术的实践教学研究, 目前学校采取在5、6年级建立学生社团、自主报名参加的形式, 利用每周三下午的时间, 让孩子们参与进来, 观察、体验和探究;在信息技术课堂上, 教师用生动通俗的语言介绍3D打印技术概念, 让全体学生了解新技术, 参与新实践。
正是潘林静校长对新技术装备改善教学质量的敏感认识, 以及积极的引领和支持, 使得马府街小学在3D打印技术教学实践中脱颖而出, 成为南京市中小学的第一家, 引起了本地及全国性媒体的广泛关注。
“通过这两年的实践, 我们逐渐看到并深刻意识到技术装备的作用, 技术装备的提升不仅改变了教学方式, 促进了学生发展, 同时也为教师成长带来更大的空间, 对学校的发展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潘林静校长说。
注重培训, 充分发挥人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作用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和发展不仅仅是学校信息中心教师的事情, 必须全面得到学校管理层的重视和支持, 并与学校各部门的教学工作进行整合, 才能有利于学校信息化在硬件建设、软件应用等诸多方面取得进展。潘林静校长说:“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建立团队, 即教学、教科研、德育、信息中心四个部门联动, 成立从校长到信息中心再到各学科骨干教师的信息化组织架构, 并创造条件积极提高各学科教师的信息化素养。”
为此, 学校一方面积极寻求专家指导和科研部门人员的技术支持, 有关e学习、信息技术培训、研讨活动层层推进, 如优课数字化教学应用系统的培训、白板课件的制作、数码手绘、趣味点读系统的教学应用培训等。这些培训大大拓宽了教师的视野, 促进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多元化和智能化。
工具模型陈列柜
另一方面, 学校给教师提供各种外出培训、研讨、考察、参赛的机会, 尤其是在信息技术方面, 有意识引导和培养教师的信息化观念和素养, 如观摩首届全国中小学机器人教学展示活动, 参加全国教育装备展会, 参加北京市丰台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一对一数字化教学开放日”活动以及上海的信息技术“云课堂”等研讨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使教师们接触到了最前沿的教育信息技术, 而且感受到新技术为教与学带来的便利。”潘林静校长说, “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才刚刚起步,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与支持, 尤其是本校教师们的努力和坚持。在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提升学校和教师发展的实践中, 学校将不断探索, 向数字化校园的更深处前行!”
各位领导、各位校长:上午好
今天,在这里召开校长论坛,首先,我对各级领导的关爱和信任表示衷心地感谢。几年来,我校始终将“让每一个人都绽放精彩”作为永恒追求的目标。对此,我们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有些点滴感悟和收获,下面向各位领导和校长做一汇报。
赵县职工子弟学校是县教育局直属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成立于1994年9月,1997年迁入现址。占地面积32329平方米,建筑面积16327平方米。现有中小学教学班60个,学生4600余名,教职工252名,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几年来,我们秉承“厚德、博学、求真、进取”的校训,领导班子“团结、务实、廉洁、创新”,广大教师“敬业、奉献、教书、育人”,全体学生“勤学、守纪、活泼、尊师”,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和好评。
一、创新教学管理机制,实施科学品牌策略 我校以提高学校教学成绩为重点,不断完善精细化管理的规章制度,细化工作程序和标准,强化环节检查与过程管理,实施科学品牌管理策略。
一是推出“生生科代表、师师科主任”的育人管理模式,每个教师日常表现、学业评定纳入年终考核;制定了《教职工考核管理办法》、《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教职工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教师上课规范》、《学生上课规范》等;实行日常管理三级督导机制,值班领导、科室主任、年级主任分别督导检查,一天一总结;实行教学常规管理四级督导机制,校长、教务处、教研组、班主任分别督导,及时反馈;各项管理追求时效,做到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将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的各项工作细化为每位管理者的目标职责,转化为每位教职员工的自觉行动。
二是实施民主管理,追求教育无痕。为了让更多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我们把班级管理权下放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学、自理、自律、自评。在公平、公正的班级竞争氛围中,学生比文明、比诚信、比卫生、比“三操”、比纪律、比班务。通过班级“六比”,逐步达到校园“六有六无”,即待人有礼貌,出入有秩序,上操有激情,出行有规矩,卫生有档次,学习有收获,校园无吵闹,考试无作弊,集会无喧哗,人人无违纪,公物无损坏,校园无浪费。学生终身受益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素质,都是在班级自主管理过程中悄然养成的。
二、开展丰富教学活动,焕发课堂生命活力
让课堂充分焕发生命的活力,让学生自主、协调、活泼的发展是我校借鉴名校经验,结合我校实际,逐步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1、“捆绑式管理模式”凸显成效
我校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即每个班只有一个班主任为“人人班主任”。在全校范围内实行“一日班主任”制,在原有班主任基础上,增设副班主任,任课教师每天轮流当“官”,激发教师责任心,共同管理好学生。一个班除一名正班主任外,其他任课老师均为副班主任,他们分担班级管理的部分工作,实现学校“事事有人管,人人皆管理”的教师全员管理机制,构建教师全员参与“捆绑式管理模式”。
一是实现教师自由组合模式。根据学校教育班级制的特点和语文、数学老师一般任一个班,英语教师任两个班的实际情况,学校以两个平行班为基本单位,组建教学团队。首先确定年级主任,学校和年级主任共同协商确定首席班主任,再由首席班主任指定另一名班主任,班主任通过抽签确定各科选聘老师的顺序,再从学校提供的教师名单中,择优选聘教师,通过选聘组合而形成教育共同体,实行全员管理,班主任负总责,营造人人都是班主任的管理模式。
二是优化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机制的改变。评价以教育共同体为单位,变过去重个人轻团队,变成团队之间的竞争。六轨制:第一名7分,第二名5分,第三名4分,第四名3分,第五名2分,第六名1分,四轨制:第一名5分,第二名3分,第三名2
分,第四名1分,六轨制奖励总分前二名,四轨制奖励总分前一名的班级任课教师,若积分相同,比较考试成绩,考试成绩高的为获奖班级。获奖班级的任课教师要按班级贡献的积分和工作量确定奖金分配。把“各人自扫门前雪”和“要管他人瓦上霜”捏在一起,这种承包方式把个体嵌入团队,一方面“水涨船高”,另一方面谁工作不努力,拉后腿,会“坏了一锅汤”,把个人对集体的责任具体到对同事负责,成员之间彼此负责形成纵横连锁、相互负责。
三是在全员管理中,实行一日班主任制度,由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协商确定哪一天为一日班主任,教室内张贴公布。一日班主任从早到晚对本班学生的学习、生活、纪律、卫生等全面负责,对于班级突发事件实行首问责任制。班主任津贴70%归班主任,另30%按一日班主任的工作量再分配。
四是在班级管理上,引进导师承包制和小组竞争机制,把班级学生根据性格、成绩等均衡分为五个分部,每个分部一名导师,分部展开竞争,分部下设四至五个学习小组,每小组每学科报一名学科组长,负责督促、检查本班本学科的学习情况,小组之间比学习,比劳动,比守纪等,这样学生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良性循环,互惠互利。
实践证明,捆绑式管理的试行,师生之间的关系拉得更紧,师生沟通交流逐渐增多,课堂学习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学习态度得以转变,整体教学质量大幅提高。在每年全县小学抽测考试中,我校成绩均名列前茅。
2、实行集体备课,创建高效课堂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首要环节。集体备课要理论联系实际,有现实感和创新性,以澄清教师的种种困惑为目的。为了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教师的不足,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集体备课的程序是:“个人—集体—再个人”。每位教师教学各有所长,个人研究成果各有所专,集体备课可以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是:“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四统一”,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进度,统一重点难点,统一作业内容;“五备”,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训练,重点研究本学科教与学的改革与创新。
3、全面开展学案导学,加强交流扩大影响
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在全校形成了学案导学制度,初步形成自己的导学模式。导案的具体操作程序是:了解学情—问题导入—阅读探究—交流汇报—平行练习—学习小结—达标测试,学案分预习学案和学习学案。学习学案板块的具体操作程序是:预习订正—阅读探究—平行训练—学习总结—达标训练。
坚持开展送教下乡和参加各级素质赛活动。结合自身实际,深入到兄弟学校共同交流新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我校共计有200余人次参加了送教下乡和素质赛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并深受各界好评。
三、强化师资建设水平,构建和谐教育平台 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大潮中,我们积极树立和谐发展教育观,狠抓教师队伍建设,真正建立起一支素质好、师德高、能创新的师资队伍,为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一是我们坚持常年进行业务理论学习,注重感情投资,不搞“管、卡、压”,承认教师八小时以外的劳动。在落实法规和规范的同时,要求教师讲“三德”,在家庭讲美德,争做五好家庭模范;在社会讲公德,争做文明守法公民;在学校讲职业道德,争做师生表率、育人模范、教学专家,时时处处做到“不失手、不失言、不失礼、不失信”。同时,我们明确提出教师要具备六种素质:即祟高的职业道德、全新的教育观念、渊博的文化知识、过硬的业务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科研能力。
二是学校每学期都对教师进行教学评价。通过教师自评、教研组互评、学生座谈、家长问卷、社会调查,再由学校评估小组对每位教师的德、能、勤、绩进行综合评定量化打分,得出本学期每位教师的评估结果,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年终评优、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记录在案。每学期召开开学典礼及表彰大会,总结表彰上学期教学标兵、模范班主任等,布臵新学期工作,做到奖罚
分明,目标明确,落实到位。
三是抓专业、炼内功,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从备课、讲课、板书、电教手段的运用,德育内容的渗透等方面,强化教师基本功训练,校长带头听课、说课、评课。并要求教师做到课课有反思,节节有总结。开展“拜师”活动,新老结合,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使青年教师“学”有榜样,“进”有帮扶,“疑”有解答。从而形成良性的教学机制,促进教学工作。我们还制定了教师基本功训练制度、互帮互学制度、听评课制度及全面考核制度。建立教师业务档案,制定了以考勤、考绩、评优为主要内容的“两考一评”制度,充分发挥教育评价在推行素质教育中的导向、制约、激励作用。
四是建立学习型教师队伍,设立每周教师论坛。
我们对教师提出“学、记、听、思、研”五点要求:学——每周学习一篇课改理论文章;记——写好每堂课的教学后记;听——每周至少听课两节;思——每周写一次教学反思;研——每学期写一篇典型案例或研讨论文。号召全体教师“勤学、善思、精于研究”,由“教书匠”向“学者型”教师转变。
学校坚持组织教师,围绕新课标,开展教育教学讲座。几年来,我校利用每周四下午第四节课,在学校多媒体教室进行学术讲座,每次由两名教师主讲,领导及相关学科教师参加,构建起一个教师交流的平台。教师论坛的设立,进一步提高了全体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
五是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凸显校本教研特色。
重视教育科研,制定工作方针,形成工作网络,健全教研制度,充分发挥骨干教师模范作用。要求每位教师必须主持或参与一个课题(袖珍型)研究,每学期至少写一篇教学论文等。每年学校出资对教师的科研成果分级别予以奖励。我校科研定位在“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重点解决实际问题”,力求体现“以校为本、以过程为本、以质效为本”。这样既有效地促使全校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提高了课程实施和教学实践的质量,又实现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构筑学习型学校。
学校课题组从2006年开始对农村中小学作文现状进行调研,并参与河北省“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农村小学低中年级快乐作文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农村小学品评作文教学法的研究》的研究。其中郅瑞足和米旭燕教师的《生活化作文教学》和《小学低年级作文两步训练》于2008年经中国写作协会小学作文研究会鉴定验收已结题。董金月等四位老师的《品评作文教学法》和刘巧伟等四位老师的《快乐起步、快乐作文》于2010年7月经河北省教育学会鉴定验收并已结题。该成果受到专家的好评并予以推广。
近年来,以我校省级“十一五”立项课题为抓手,学校教师编撰的校本教材《作文方法指导》、《快乐生活快乐作文》、《学术交流论文集》、《教育案例》、《家乡文化读本》等都已结集出版,并受到兄弟学校的一致好评。
六是努力为教师创设业务学习环境,充实图书阅览室,每年投资2万余元订阅《人民教育》、《河北教育》、《班主任》等百余种专业图书和报刊杂志。2009年投资22万元,装备完善了电子阅览室,为广大教师方便获取新的知识、新的教育信息和新的教育理念创造了条件。
四、素质教育卓有成效,教育硕果遍地开花
在办学实践中,我们本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旨在张扬人的尊严与个性,让每一个人都绽放精彩。专门起草了《赵县职工子弟学校制度汇编》,汇编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科学规范,依法治校,从而创造和谐发展的校园教育氛围。
一是环境育人。校园文化特色鲜明。我们在文化建设中突出办学理念,让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体现出学校文化特有的底蕴,润物无声,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成为知识的载体,使墙壁说话,花草发声。通过精心设计把教育目的和科学文化知识,融进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形成“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使人流连忘返的校园景观。校园的一草一木见证着孩子们的健康、快乐和进步,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成长的绿洲。
二是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我们以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守则为基本内容,以学生的行为、生活、礼仪、社交为着眼点,实施具体的养成教育。比如,教育学生进校门不骑自行车,不吃零食,不乱扔纸屑,不践踏花草,下学站队有秩序走出校门。在家为家长做家务,上下楼靠右行,远离危险场地,不玩水,不玩火,不玩电等。这样一来,培养了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是沟通以校为主的学校、家庭、社会和自我教育四结合育人途径。定期组织召开家长会,利用周一班会召开大周会。针对全体学生的特点和表现,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对学习成绩突出的、进步明显的予以表扬,对不良现象进行批评。此外,还进行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专题讲座,从而使全体学生少走弯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四是创建以美辅德的艺术形式。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以养成教育为主要内容,编排文艺节目,成立兴趣小组。每学期举办展览,搞好汇演,使学生看有画、唱有歌、跳有舞,通过有形、有色、有声、有韵的艺术形式,达到了以美辅德、以美陶情、以美育人的教育目的。开展各种主题队会比赛、趣味运动会、娱乐课间操活动。音体美等兴趣小组活动开展热烈,既丰富了学生生活,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尚翠芳教师的辅导下,2010年7月我校学生冯心怡、马丹宁等表演的群舞《风舞梨花》参加第六届全国青少年艺术教育精品展演荣获小学舞蹈组合一等奖。周应婷表演的独舞《快乐童年》和郭艺豪表演的独唱《种太阳》分别荣获省一等奖。我校自编节目《牛年来了》、《风舞梨花》等先后应邀参加了河北省少儿春节晚会的演出。《草原欢歌》、《奔腾》等12个节目在全国、省、市级才艺大赛中获奖。在苏全振老师的辅导下,我校毕业生陈苗飞代表国家“八一军体”参加军事五项世界锦标赛获得二次团体冠军。在今年的第16届广州亚运会龙舟女子1000米、500米和250米直道竞速比赛项目中,我校毕业生李媛媛和队友同舟共济,先后拿下三枚金牌。这也是中国代表团首次在亚运会上获得的龙舟项目金牌。
天道酬勤。素质教育在我校内外遍地开花。几年来,我校学生有1800余人次在各种竞赛中获奖,56人被特招升入省市学校,178人次在上级报刊发表作品,在社会做好人好事上千人次;学校教师张杏辉、董金月等先后有26人次获国家级奖励,72人次在县市评优课、素质赛活动中获奖,110人次获县级奖励;其中有10人被评为县育人状元,有30余人成为市、县教学骨干,有7人成为省级教学骨干;我本人先后十次被评为县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德育工作者、县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先进个人,2007年9月被评为河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自2000年至2010年,我校升入市级重点高中的学生达381人,教学成绩连续11年名列全县之首,学校也连续11次被评为县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我校的教育教学成果也多次被省市县有关媒体予以专题报道。先后被评为“河北省示范家长学校”、“石家庄市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教学工作先进学校”、“石家庄市安全文明校园”、“石家庄市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等。
各位领导,各位校长,我们子弟学校走到今天,得利于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和广大教师的敬业奉献,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我们距领导要求还相差很远,和兄弟学校相比还存在很多不足,我们的做法权做抛砖引玉。今后,我们将继续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这次论坛为契机,和广大同仁一道,积极探索新时期学校发展和育人之路,为振兴赵县教育事业做出我们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
【数字化校园校长论坛】推荐阅读:
数字化校园汇报07-06
数字化校园系统10-12
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10-17
数字化校园建设内容11-20
多维度打造数字化校园10-26
数字校园建设总结09-09
数字校园综合服务平台07-03
档案数字化10-28
合同管理数字化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