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摄影记者的素质

2024-05-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数字时代摄影记者的素质(精选10篇)

数字时代摄影记者的素质 篇1

——张掖市第四中学信息化建设纪实

在千里河西走廊的丝路明珠“金张掖”,座落着一所历史悠久、风景如画的现代化学校——张掖市第四中学。

张掖市第四中学始建于1972年,其前身是1885年甘肃提督周达武创办的觻得书院,1998年改制为独立初中。学校现有教学班38个,学生2200多人,教职工168人,占地面积42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一百多年的风雨沧桑,学校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书写了悠久的办学历史,创造了卓越的办学业绩。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先进,尤其是学校信息化建设,在省内堪称一流水平。历届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校信息化建设,通过多年的努力,生机比达到8:1,师机比达到1:1。

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整合课堂教学,打造数字校园,是贯彻邓小平“三个面向”的需要,是实现教育现代化,迎接国际竞争的需要,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

气势宏伟的育才大厦,是一座名副其实的信息化教学大楼,楼内设有校园网总控中心,配置先进的服务器和路由器,通过这里,全校所有的教学电脑和办公电脑都能实现有线或无线快速上网,实现了整个校园网络的全覆盖。

楼内设有三个多媒体室,每个多媒体室安装了配置较高的64台多媒体电脑,为学校信息技术课提供了上机场所。电子阅览室,配有多媒体计算机64台,学生通过上网可获取校内外的各种信息。电子备课室,配有多媒体计算机20台,教师可在这里下载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加工,为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的整合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和环境。启智音像馆存有光盘4000余张,已成为张掖四中独有的信息资源库,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可在这里借阅相关资料,为课堂教学服务。非线型编辑室配有先进的非编系统一套,数字摄像机两台,硬盘录像机一台,佳能数码照相机一台,存有各类录像带600多盘,VCD、DVD400光盘多张。250平方米的多功能大厅,配有中控系统、交互式电子白板、数字实物展台等先进的教学设施。在这里学校已成功地举办了各类展评课、优质课、培训会、讲座等。三个专用电教室,配有先进的光学交互式电子白板、超短焦投影机、组合式黑板、多媒体电脑等教学设施,并多次组织教师培训电子白板的使用,有力地保障了我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和质量,为师生的成长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作为学校对外宣传的门户,张掖四中网站一直受到外界的关注,但因挂靠在大型教育类网站上,其功能和宣传效果受到严重限制,为此,在信息中心的策划下,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召集技术力量雄厚的软件公司和学校一起开发新一代网站平台,打开了学校对外宣传的又一扇窗口。

有了先进的办学条件,良好的教学设备,张掖四中的师生置身于网络世界,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不断丰富着素质教育的内涵,一线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开发教学软件,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使教育信息化真正落到了实处。

校长史尚山同志高瞻远瞩,将学校信息化建设摆在了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他说:我认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我校信息化建设之所以取得今天这个成果,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首先我们认为信息技术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需求;第二,建设经费的优先保障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坚实基础;第三,多媒体新技术的换代升级,助推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数字时代摄影记者的素质 篇2

1.1 数字时代新闻摄影的优势

1.1.1 强化了新闻摄影的时效性

快速拍摄、快速存储、快速传输是数码摄影技术的特点。数字时代,记者拍摄的数码图片利用网络能够迅速地进行传输,并辅助现场发稿。法新社北京分社的社长孟飞在回答北京奥运会法新社将会采取哪些新技术支持本届奥运会的报道这一问题时曾说,技术方面的保障,比如影像的快速传输、现场技术应用,将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从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打个比方,在百米跨栏结束的时候,我们的摄影记者应该在不超过一秒的时间内把照片传输出来。如此快速的传输速率,极大地保障并增强了新闻报道的时效性。

1.1.2 降低了拍摄难度,扩大了图片来源

传统的胶片相机时代,摄影记者在按下快门之前做了相当多的工作,也考虑了很多。在专注地捕捉新闻事件的同时也要对新闻图片的形式、光线和画面主体进行复杂的思考。在数字时代,摄影记者拍摄完图片后是经过后期图片处理软件进行后期剪辑的。数码相机的简单易操作性使得在图片质量要求不高的采访中普通的文字记者就能进行。这也极大冲击了专职摄影师的地位。2009年央视新址北配楼起火,第一个发出摄影图片的是一位普通的网民。2005年伦敦地铁爆炸案,媒体的选图同样源自一位市民之手。2013年6月,《芝加哥太阳时报》宣布裁撤整个摄影部,其中包括普利策奖得主John H.White。不难发现,数字时代新闻摄影的变化使摄影技术的难度大大降低,媒体获得素材的手段也大大增多,专职摄影师的地位受到极大挑战。

1.2 数字时代新闻摄影记者面临的挑战

1.2.1 专业记者的地位受到新闻摄影大众化的挑战

2010年《华盛顿邮报》裁掉了全部摄影记者,只保留了图片编辑。大部分成熟主流媒体都使用签约摄影师、自由摄影师或摄影爱好者,专业摄影师的地位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新闻摄影的大众化使得影像再也无法被少数摄影师垄断,用图片说话的权利从少数人手里解放出来。新闻摄影已不是专业新闻摄影记者所专有。现在很多场合都是文字记者在拿着数码相机在拍摄。与此同时网络媒体给了所有摄影者发稿的机会,谁都可以通过网络发布新闻图片。

1.2.2 新闻摄影的真实性更易遭受质疑

真实性是新闻最根本的原则。如今虚假的新闻图片屡见不鲜,从普通的新闻报道到政府的宣传新闻,甚至各大新闻奖也出现了虚假的新闻摄影图片。不只是数字时代我们才能够看到虚假的新闻图片,但是现在虚假新闻摄影图片增多的现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数字时代的新闻摄影不同于传统摄影,前期和后期同样重要。数字技术让摄影记者拥有了更多的编辑图片的权利,摄影记者可以根据自身的价值倾向把新闻故事变得更加“真实”。这样“真实”的图片,即使是数码照片方面的专家也未必能用肉眼观察出它的真伪。从网络进入中国大陆到其迅速发展的这10余年间,新闻图片作假的案例不在少数。2005年“华赛”自然及环保类新闻金奖作品《广场鸽接种禽流感疫苗》涉嫌拼接合成。2006年,摄影记者刘为强拍摄的《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后证实为假新闻照片。2007年“华南虎照事件”同样也轰动一时。这些虚假新闻图片给业界造成的影响令人深虑。

1.2.3 新闻图片的传播控制难度上升

数字时代新闻摄影面临的另一个挑战就是对于新闻摄影图片在传播过程中的控制难度加大了。数字化的图片和网络化传输,完全不同于传统新闻摄影时代的传播规则。互联网的交互性使受众也可以成为图片的发布者,“转发”成为数码照片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绝大部分网民对于网络图片并不会进行专业的判断和过滤,一些涉及个人隐私、不利于社会舆论导向甚至涉嫌泄漏国家机密和违法的图片同样被大量的转发和传播,加剧社会结构的异化。其次,新闻摄影作品版权得不到有效的保证,导致侵权事件频发。所以,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平台,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效果。

2 数字时代新闻记者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2.1 更高的政治素养

新闻记者务必有较高的政治素养,这也是摄影作品新闻价值得以保障的前提。无论是所属媒体的所有性为何,记者都必须首先为政治服务,坚持与国家政策平行的主流价值观。在我国,尽管新闻媒体的双重属性日益突出市场在其中的作用,但摄影记者仍需自觉地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促进党和政府更好地领导人民群众,其解释性义务与监督性义务同等重要。只有新闻摄影记者具备超强的政治敏感性才能在报道中找准方向,才能承受得住网络传播带来的冲击。图片拥有文字不可比拟的巨大优势,它让读者身临其境,一张好的新闻摄影作品不仅反映摄影记者高超的技术手法,而且能够反映作者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用新闻摄影来讲述时政故事,需要比以往更高的政治修养。

2.2 更独到的艺术修养

新闻摄影记者通过新闻图片让读者对新闻事件拥有最直观最真实的感受。新闻摄影是用最直观的感受,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达到传播信息的目的。新闻摄影记者的审美判断能力决定着新闻图片的好坏。此外,数字时代时效性更高的要求也对摄影记者审美修养的原创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否在把握光线、构图、拍摄角度等多方面的同时还能以独家的视角讲述新闻照片背后的故事,成为关键。同样的新闻事件,只会按动快门而不加思考的人,永远无法成为成功的摄影记者。

2.3 更全面的专业文化修养

首先,新闻摄影需要新闻工作者自身拥有很强的专业文化修养,熟练掌握新闻摄影的基本知识、理论与技能。一张好的新闻图片的背后蕴藏着作者极强的摄影专业技巧。所以,摄影记者还需要对数码器材的工作原理、相机结构和计算机后期编辑软件的使用技能全面掌握,不断适应数字技术的更新。

其次,为了更好地提高摄影记者的综合能力,摄影记者不光要有较高的技术水平,而且还需要学习其他门类的知识。摄影记者的功夫不全在摄影技术的本身,涉猎专业之外的各项背景学科的知识同等重要,由此得以看出数字时代下新闻媒体对专家型记者与全能型记者的渴求。

再次,专业文化修养也包括时下摄影记者对新闻采访程序正义相关问题的透彻见解。2016年4月发生在哈尔滨内陆港派出所的记者被打事件将新闻采访的程序正义再次搬到台面上。一位专业文化修养较高的摄影记者绝不是靠暗访与偷拍成名的记者,只有在对新闻价值追求的过程中“取之有道”,方能确保新闻素材收集的有效性,方能使新闻真实与新闻时效实现结合。

参考文献

[1]陈怡.新闻摄影记者未来的N种可能性[J].中国报业,2013(7):78.

[2]杨贻军.数字化对新闻摄影的影响[J].军事记者,2012(10):47-48.

时代发展对摄影记者的要求 篇3

关键词:摄影记者的综合素质;新闻摄影动态;数码时代

中图分类号:J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9-0108-02

中国的媒体正发生着从传统媒体向现代媒体、从平面媒体向多媒体、从报业集团向传媒集团全面过度的大转变。在这样的形势下,新闻摄影也避免不了这一挑战,新闻摄影同时也面临着网络传媒的迅速普及、全民数码摄影的大力普及等现实。 摄影记者不好干了,有些重要新闻图片被普通群众用数码相机或手机拍了图片并大片幅刊登, 哪里发生了重大新闻事件,网络上普天盖地的相关图片,哪里还需要派摄影记者采访拍摄呢?摄影记者们正面临着新挑战,该如何应对?机遇何在?有些摄影记者认为:“狼来了!”及面临“狼多肉少”的危机等等。

我却认为: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提高认识,如何加强自身素质,才能完善自我职能,方能在职业竞争中, 坚强地生存与健康发展。

一、综合素质是职业生命

摄影记者是以拍摄的图片来报道新闻事件的记录者。摄影记者用相机记录着历史, 其工作是以图片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新闻图片是一种特殊的形象语言,以直观的视觉凝炼的表现新闻事实的内容。摄影记者没能为报社提供好的新闻图片,有时拍摄的图片不被采用,有时见报效果一般,究其原因:是摄影记者没能突破和更新思维方式;没能突破拍摄风格和形式,摄影记者面临着如何提高综合素质的考验。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1]中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维护新闻的真实性;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发扬团结协作精神。要“打好理论路线根底,打好政策法律根底,打好群众观点根底,打好知识根底,打好新闻业务根底。”要有:“敬业的作风,实事求是的作风,艰苦奋斗的作风,清正兼洁的作风,严谨细致的作风,勇于创新的作风”。这些就是记者的职业的道德规范与业务素质标准。有人违背了记者职业道德规范,而毁掉了自己的记者职业。所以加强提高记者的综合素质,成为记者如何生存与发展的关键问题。

二、摄影记者的综合素质

政治、文化、业务、心理、身体素质等都可称为记者的综合素质。政治思想素质就是上述的职业道德的综合体现。文化素质,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文学、艺术、经济、社会等诸多学科知识。实践证明:政治素质必居首位;业务素质必不可少;文化素质必当俱备;心理素质必要充实;身体素质必需健康。摄影记者的综合素质高低,决定自身新闻摄影作品的水平高低,二者相辅相成。我通过学习、实践认为:摄影记者的业务素质是发现和判断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抓拍新闻图片的能力。新闻摄影有个基本流程:是理性认识、形象思维;技术操作协调统一的产物。要具备事前谋划的新闻策划与真实是新闻摄影的生命意识。新闻图片被人为改动造假,是违背新闻真实性原则的行为,也是摄影记者不可逾越的职业生命底线。摄影記者,要能将表现新闻价值、情感力量、现场气氛的图片展现给读者,使图片赋予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才是真本领。10年前,自己参加了山西大学新闻专科、中国新闻学院新闻摄影、北京电影学院培训班等自学,有了点业务素质基础, 工作中才得心应手。

业务素质,在摄影记者的综合素质中举足轻重。有道是:图片要生动,题材是关键。要拍出生动的新闻图片,必须具备题材、策划、立意、主题、抓拍意识。有人在获得事件后,决定是否去采访拍摄之前,往往只判断题材大小及价值高低,而此外还需判断该事件是否适合刊登图片报道,这需要具备新闻摄影的判断能力。因为新闻摄影运用的是形象思维,有着“一图值千言”的优势,但也有难以表达逻辑说理的短处,现实新闻事件中,有些新闻题材是不适合图片报道的;有些采访题材没有多大新闻价值和新意;有时对画面做了导演摆拍,违背了新闻摄影的原则,给人一种不真实感觉,都属于业务素质不高所致。新闻摄影是新闻与摄影的结合,同其它摄影门类一样,具有自身的特性与规律,但有一个共性是相同的,任何一幅新闻图片,都离不开摄影记者的思维活动,更新新闻摄影的观念和思维方式,是提高摄影记者业务素质和开发潜能的重要途径。

另外,在数码时代[2],摄影记者对数码业务素质进行补习充实是关键。2002年初,本报社为我们配了数码相机,开始了摄影转形学习,如今35岁的我,还在学习数码相机的技术应用、电脑剪辑图片、打字、上网传输等业务,反复探索,直到学会。初始,因相机图片没及时刻盘留存,拍照一张就删除旧图,慌乱中竟弄了个全部删除。我认为:摄影由银盐向数码转换中,不单是物质、材料的变革,更重要的是理念的转变和思维方式的变更。掌握新理念,钻研新技术,丰富新闻摄影传播的内核。这是摄影记者应具备的新业务素质。

摄影记者在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舞台上,其职责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其工作辛苦、压力大,是“世界上十大危险职业”之一。在发生战乱的国家和地区,在有火灾、爆炸、毒气泄漏等抢险现场,摄影记者则挺身靠前,因为“拍得不够好,说明你靠得不够近”,如果“拍得还不够好,就是你还是不够细致”。这些都是世界新闻摄影名家所总结的经验,新闻摄影以图片反映新闻的特点,决定了摄影记者的工作性质,必需身临其境,深入现场,靠近被摄事物。摄影记者的辛苦在心理压力、体力不支、脑力透支表现的尤为突出。当新闻事件发生时,没有足够的体力或快捷的交通工具奔赴现场,晚到一步,时过境迁。可见,身体素质是摄影记者工作的基础之一,采访拍摄,往往是“上蹿下跳”,寻找最佳角度,或走或跑,或蹲或立,没有健康的身体则难以完成好使命。

近年来,“图文并重”使新闻摄影成为纸媒体不可替代的新闻主体。纸媒体在实践自身宗旨和方针过程中,强调了摄影记者新闻摄影的特殊作用,要提供独立的图片通迅、摄影专题等,来丰富内容和体裁,使“图文并重”超过“图文并茂”的境界,相继出现了“图文相融”、“图文相联”等新举措,使新闻摄影追求纪实和传情与视觉冲击力,张扬新闻摄影特性,构筑其独特的审美观,让其价值得以显现,给摄影记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综合素质要求。摄影记者的综合素质目前虽很少有定论,但究其上述系列论点,来个“窥一斑而见全豹”,已经一目了然,有章可循了。

三、摄影记者的生存条件

当今报业竞争十分激烈,报纸能否在某地生存发展,要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地方报纸的生存发展是由市场和读者裁定的。因为,读者对报纸要求愈来愈高,对报纸的选择标准是看这份报纸值不值得订阅和购买。读者的兴趣是广泛的,他们看重报纸的可读性、信息量。在强调摄影记者也应该有政治头脑的今天,报纸着重于考虑党的基本原则下,符合读者和市场的需求,这是地方报纸办报宗旨,也是考核记者能否胜任的尺度。随着报纸不断改版、扩版,新闻图片用量日益增多,对新闻图片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有时,图片不能满足版面和编辑要求,造成“供求”关系失衡,编辑则从网络摘取图片,出现诸多报纸图片雷同现象,特别是如今数码相机普及全民摄影热的时代, 还有拍照手机等, 遇到突发新闻事件,立拍现传,在网络广为传播,图片质量虽差于专业摄影记者,但属“孤品”,大幅刊用,动摇了摄影记者的地位,摄影记者没有具备耳聪目明、手勤、腿快的能力,令报社对摄影记者产生不满,招慕新生力量,让在位的摄影记者有了岗位危机感。

摄影记者的生存基本功,千头万绪, 归纳一条, 还是最终将图片表现的新闻价值、情感力量、现场气氛和谐统一地展现给读者,使图片产生抓人、感人的真实“镜头感”,还有令人难忘的“一图胜千言”的“摄影语言”[3]。因为,一幅优秀的新闻图片,不仅能很好地表现被摄对象的外部结构,给人美感,而且还能通过对外部的再现技法,去深化主题思想,透过本质,寓意情理,展示现象,起到作用,这是图片长于直观文字展示的优势。需要在拍摄技法中,灵活地运用特写式夸张、对比式夸张、变形式夸张等,指的是新闻摄影中的真实性夸张,是在完全没有违背新闻摄影真实性原则前提下,运用的技巧,去强化突出新闻事件的真相和本质。

抓拍,就是举手就拍,不等被摄者发觉,精彩自然的表现瞬间定格镜中。可是,新闻天天有,不一定能碰上,就要求我們具备新闻摄影策划意识。所谓策划,即事情的谋划,有的放矢,方有收获。摄影记者都希望自己的图片见报,或者见报尺寸大些,实现其劳动价值,需用什么样的图片去打动编辑,版面需要什么样的图片,也是日常工作考虑的生存条件之一。实践得知:要用新闻事件本身所具有的新鲜题材画面打动编辑;熟练地运用新闻摄影规则所允许的,又不影响新闻事实性的技巧构图适应版面需求;充分灵活调动造型、角度等要素;形成系统创新手法;瞬间定格的好图片,成就图片画面魅力的趣味性、知识性、可读性,是摄影记者的生存发展的硬道理。

四、摄影记者的发展环境

现代报业的内部各种竞争,形成了生存大小环境,摄影记者只有自觉完善自身综合素质,不断向职业化、高精尖发展,才不会被淘汰。另外,团结、务实、进取的摄影记者群体,也是生存空间与环境的一个因素。此外,报社应当提供相应的发展外部环境,比如摄影图片的稿酬应高于文字,配备先进的数码摄影器材、笔记本电脑,为摄影记者提供人身保险等投资。报社还应为摄影记者创造学习条件,加强与外部学习交流。当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是一项系统工程,既不是一朝功成,也不是简单的学习培训能达到目的,而是创造一种交流与提高的氛围,集思广义,提升理念,开阔视野,参加新闻摄影讲座培训,让摄影记者掌握更宽广的新闻摄影动态,自身综合素质也更能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S].http: //www.china.com.cn/news/txt/2009-11/27/content_18968088.htm.

[2]钟洁雄,危丁明.数码时代的文化现象与出版[J].编辑学刊,2001(1).

校记者团摄影部工作计划[定稿] 篇4

经过一个月的考核我部门最终确定了最终人员的人数,其中部长1人,副部3人,干事15人。这些干事都是进过考核过的,他们对记者团的工作充满了热忱,他们都有决心认真学习摄影服务记者团。下面我将就我们部门的下一步的短期与长期工作计划进行阐述。短期工作计划

一、摄影部是属于记者团这个大家庭,很多工作要配合其他部门一起行动,才能取得更好的工作成效。要在部门相互联系的方面做足工作,摄影部历来与是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工作的,因此摄影部要继续发挥这样的优良传统,与各部门相互合作,相互帮助,共创佳绩。

二、注重对刚刚进来的新干事摄像、拍照能力的培养,集中精力进行会场及活动的拍照训练,并多多组织他们去进行不同风景采风。

三、在把干事带好后要积极参加学院的各项活动,使他们的技术更加娴熟,挺高他们的场地适应能力。

四、近日付老师也对我们部门的成员进行了系列培训,接下来我们还要对付老师讲的一些知识进行巩固训练。

五、同时校微博还是我们负责,我们要集中精力把这方面办好,扩大我校的影响力。

以上都是近期的工作计划,下面我们还要说一下我们的这学期的长期计划:

一、在本学期结束之前我们要集中本部人员及一些摄影爱好者举行两次技术交流会,使大家相互分项成果,并相互吸取经验。

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会举行一次摄影展,以提高本部门及一些摄影爱好者的摄影兴趣。

数字时代摄影记者的素质 篇5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摄影记者,挑战

数字化浪潮下, 人们对摄影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越来越重视视觉上的冲击。良好的视觉设计能对人们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冲击, 借助这些高质量的摄影图片能更大地吸引读者的兴趣。当前, 社交媒体在不断增多, 全民都可参与到摄影的行列中来, 再加之人们对社交媒体的依赖, 为了寻求生存空间, 摄影记者涉足了诸多社交媒体。因此, 若想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 摄影记者必须重新进行角色的定位, 以适应多种媒体的发展要求, 突破重重困难。

一、数字化后摄影记者面临的挑战

(一) 摄影图片的真实性受到威胁

在数字化时代, 新闻媒体行业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摄影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创新。摄影记者借助一系列的数字技术和相关软件, 对摄影图片进行合理的修改与剪辑, 大大影响了图片的真实性。例如, 部分记者为了提升新闻的影响力, 博取大众的眼球, 可能对新闻图片进行处理与合成, 导致图片的真实性受到严重破坏, 还会对记者的名誉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见, 数字化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这些技术使用不科学会导致照片的真实性受到威胁。[1]

(二) 记者对技术的依赖性较强

新时期,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对新闻媒体行业来说是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 同时也是挑战。记者对数字处理技术存在过度依赖的情况, 专业能力、职业能力长时间无法得到提升, 极大地影响了记者的专业素质。新闻摄影主要强调摄影视觉效果的自然性与真实性, 若过分地依赖数字化技术, 会对照片的真实性产生很大的威胁, [2]导致整个摄影照片的质量不高。前期拍摄照片时, 若照片存在瑕疵, 可通过后期的处理使照片具有良好的视觉冲击力, 但也会使照片失去原有的自然感与真实感。

二、数字化后摄影记者工作开展的对策

(一) 及时挖掘个性化题材, 寻找创意性的新闻视点

目前, 我国进入了信息化发展时代, 数字化技术逐渐被应用到新闻摄影领域, 使记者掌握了更为先进的新闻摄影技术, 充分利用科学的摄影技术, 能够提升摄影水平。为了拍摄出好的摄影作品, 记者应及时挖掘个性化题材, 从中寻找更具创意性的新闻视点。同时, 这对新闻摄影行业来说也是一项重大的进步。数字化时代的到来, 全民都可参与到摄影中去, 使得新闻摄影行业面临着诸多挑战。[3]为达到理想的效果, 应充分凸显新闻摄影的新闻特点, 首先应保证题材的新颖性, 及时了解社会话题与热点问题, 对突发性事件予以高度关注;其次, 要科学选择摄影的视角, 以创新性的角度来应对当前的数字化发展问题, 最好不要拍摄司空见惯的作品, 要另辟蹊径, 拍摄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 以此来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最后, 应增强摄影作品的鲜活度, 在拍摄时, 必须准确捕捉摄影对象的主要元素与要点。

(二) 加强记者职业道德建设, 以提高新闻摄影水平

对于新闻摄影记者而言, 职业道德最为重要。只有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 才能在记者这个职位上展现出个人技能。在新闻摄影领域, 为了提高记者的素质, 必须保证摄影的真实性, 将最真实的照片与摄影作品呈现给公众, 才能让人们信服。记者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注重摄影作品的真实性, 不可过度使用数字化处理技术, 不可弄虚作假, 要严格遵循摄影的原则。摄影作品信息的真实性是体现新闻价值的关键。新闻摄影作品能够凸显生活元素, 其中所展示的是实际存在的人与事, 因此拍摄作品时, 必须保证现场拍摄, 不可利用PS合成技术;为提高人们的关注度, 吸引人们的眼球, 应根据当下的潮流选择合适的形式与内容;在创作新闻内容时, 用语不可太过夸张, 必须保证文字信息的准确性、简明性, 不可随意表述、任意杜撰。因此, 摄影记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将新闻摄影作品中最真实的信息展现在大众面前, 实现真实信息的有效传递。摄影记者必须具备基本的职业操守, 遵循新闻的客观规律, 不可为追求点击率而对图片进行过度修改。记者有义务将真人、真事反映给社会大众, 及时将新闻时间、事件、地点、人物等真实呈现出来, 以保证新闻信息的真实性。

(三) 加强对新闻瞬间影像的合理捕捉

伴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 记者应紧紧抓住这一重要载体, 利用数字化拍摄技术对新闻瞬间影像进行合理的捕捉, 及时将新闻中最具魅力的一面呈现给社会大众, 了解社会大众的视觉感官与兴趣爱好, 进而提高摄影记者的综合素质, 同时提升记者的影响力与行业声誉。

三、结语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 对新闻摄影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使摄影记者面临着诸多挑战, 制约着新闻媒体行业的快速发展。开展数字化摄影工作, 记者应充分利用好数字化手段, 正确把握机遇, 及时对题材进行合理的挖掘, 以创新性、个性化的视角来应对新闻摄影工作, 严格遵循职业道德, 避免为了博取眼球而肆意篡改图片的情况发生, 影响图片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1]潘江, 容晨.数字化时代新闻摄影实践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无线互联科技, 2015 (24) :74-75.

[2]任晓敏, 李彦.全民摄影时代摄影记者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编辑之友, 2016 (08) :84-87.

数字时代下的手机摄影 篇6

关键词:数码相机;手机摄影;手机

手机,不可或缺的通信工具,种类繁多,琳琅满目。手机,何时成了摄影界中的新宠?

1973年,马蒂·库珀发明了手机,这位为无线电通话技术做出巨大贡献,列为十大默默无闻技术之父的人,是否想到过今天,我们正享受着他曾经的实验成果。1942年“大哥大”发明了,在众目睽睽之下,这个庞然大物成了那个时代的一个里程碑。在十几年的发展中,大哥大在各种制约条件下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GSM数字微波技术。通信技术大大提高,通讯效果大大提升。同时手机也开始注重了其各项性能的个性化,其中就包括了现在购买手机的一项不成铭文的标准——拍照。

在经历了1G、2G到今天的3G时代,可以说今天的手机时代已经是一个极具个性化,不可替代的数字产品。随着手机时代的发展,手机的拍照像素也在不断提升。由原来的几十万像素到现在几百万像素,手机拍照的能力在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用手机拍照,喜欢用手机记录下身边的大事小事。正因为此,手机开始越来越关注它的拍摄效果,这也给手机的销路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数字摄影从发明、演变到成熟,经历了几十年的光景。手机也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着。如:iphone4手机的拍照功能就十分强大,在拍摄结束后可以用相关软件对照片进行处理,只需几分钟就可以完成简单的照片美化。这样方便,快捷的方式,迎合了很多年轻的消费者。比起数码相机而言,手机的时效性似乎更强。比说:在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时,我们身上又没有相机,此时,手机就有了它特别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快速地将事件拍摄下来,并利用蓝牙或者无线网络,将照片上传,这也是手机摄影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手机拍照?理由很简单——快捷。

当今社会到处都充斥着快速,便捷。衣食住行到处都体现着“快”这个词,快餐,快捷宾馆,快递等一切都以快为行动准则。怎样快,如何快,成了当今数字时代下的新话题,手机生产厂商们也看准了这样的消费商机,用大量精力开发手机的拍照功能,因此手机也在这样的快捷大潮中发挥着它独特作用。

手机的拍摄题材有哪些?

(1)自拍。这已经成了手机用户最大的拍摄题材。基本上每个人,只要他的手机具有拍照功能,自拍就免不了被使用。正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自拍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悄然走进了生活,自拍几乎成了手机拍摄的重头戏。细细分析一下原因,其实不难看出,用照相机拍摄相对麻烦,而且相机体积较大,大部分相机没有前置拍摄镜头,举起相机自拍时比较费劲,相反,手机的照相功能刚好弥补了这个问题。小巧,轻便,而且隐蔽性强,最重要的是它有前置拍摄镜头,方便了拍摄。自拍它不分年龄,性别,只要想拍谁都可以,并且自己最了解自己,知道哪个角度更能显示出自己个性的一面,所以,自拍模式为手机提供了巨大拍摄空间。

(2)猫猫狗狗。可能对于猫狗的喜爱自古皆有之。猫猫狗狗的拍摄其实很难,因为大部分时候他们都好动,而且当你拿着一个大型相机时,他们会显出一种恐惧感。相反,手机则不会。它小巧,且轻薄,使得小动物们没有压迫感,主人可以随身携带,平时使用也比较平常,所以小动物们很自然地就会接受,且不会害怕。自然,小动物也就成了手机摄影的新宠。

(3)随意小摆设。日常有很多可以拍摄的小物件。如果你不能拿着相机到处拍摄,那就可以选择用手机。很多人用手机拍摄一些不起眼的小饰品。比如:橱窗内的小摆设,酒吧里的小道具,包括自己收藏的各种小物件,都能成为手机拍摄的对象。

如今,手机已经具备了很强大的拍摄功能,对于近距离拍摄而言,手机和家用的轻便型数码相机有着相似的拍摄特点,特别是有些智能相機具有微距拍摄功能,这也为这类题材的拍摄提供了方便。

手机摄影自成体系,在网络上活跃着。很多比赛也开设了手机摄影比赛等活动,促进大家用手机进行创作,鼓励大家多去拍摄,利用手机特有的便利因素为图片市场增添新鲜的元素。

数码相机和手机的有哪些特点?

(1)数码相机的拍摄质量。数码相机和手机相比,目前仍然保持着一种相对较高的拍摄质量。即便是手机的像素已经达到了几百万,有的手机和数码相机的像素一样甚至更多,但是由于拍摄原理不同,手机像素即便是达到很高,也不如相机的拍摄质量好,一些智能化个性手机虽然不是专业相机,但是我们已经明显感觉到了它的拍摄效果达到了低端家用数码相机的拍摄质量,有的甚至更高。这就要求数码相机厂商要不断提升影像拍摄质量,从摄影的本身出发,寻求吸引消费者的购买倾向。但是之所以一些人选择手机去拍摄而放弃相机带来的高质量摄影,我们也要从中吸取经验,看到相机自身存在的一些局限性。

(2)数码相机的拍摄功能。手机和相机比较而言,仍然注重手机的使用方面,拍摄只不过是其中一个子方面。虽然手机上也设立了很多拍摄模式,有点类似于相机,但是本质上仍然不是相机本身给我们带来的那种拍摄理念。

相机在拍摄上更加注重影像的真实性,可以在各种环境下进行拍摄。比如:晴天环境下可以选择日光模式,夜晚拍摄还有适合夜景拍摄的模式,想要近距离表现物体的特征,可以选择微距功能等等。而手机在拍摄上却很单一,即使有一些类似的拍摄功能,也只是简单的“傻瓜”方式拍摄,完全失去了拍摄者主观意图。

(3)数码相机的输出。数码相机输出方式比较单一,只能读卡或者通过USB接口。手机虽然也是这样的方式,但是手机的蓝牙方式和发彩信的功能为它的输出带来了便利条件。数码相机如果能实现无设备化的输出,只通过无线发送装置进行图片输出,会为数码相机带来更大的便利条件。

(4)连拍。数码相机的连拍功能实在是值得一提,越高端的相机尤其数码单反相机,它的连拍功能越强,这点对于手机来说实在是望尘莫及。每秒3张至7张的连拍,能将画面清晰的定格每一个动作瞬间,手机这时也只有羡慕的份了。

(5)慢门拍摄。数码相机上有一个功能就是速度的调节,这在手机上是不存在的。如果想要拍摄流水如牛奶般的感觉或者天空的云朵飘缈的形态,可以选择慢速拍摄,长时间曝光,这在创意摄影上应用十分广泛。手机虽然发展迅猛,各种拍摄功能也相对增多,但是比起相机来说仍然是小巫见大巫。

无论什么样的器材去拍摄,无论摄影的工具是手机还是相机,摄影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带给大家快乐。手机有它方便快捷的一面,相机也有着专业的拍摄素质。选择哪种形式拍摄其实对于我们来说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看拍摄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读图时代的到来为我们带来了巨大的视觉冲击,未来的影像将会有更多类似手机这样的新的拍摄方式出现。相信,数码摄影不会因为手机的到来而削减,相反会在今后的手机带动下创造出更加人性化的拍摄手段,我们的图片市场也会不断注入更多新鲜的拍摄元素。

数字时代摄影记者的素质 篇7

关键词:画意摄影;绘画;数字时代;视觉

中图分类号:J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8-74-1

人类发明摄影术至今已经100多年了,画意摄影在摄影史中属于流派之一,也是摄影独特的创作表现方式。摄影家都在寻找并拍摄接近绘画的画意摄影,我们常把摄影说成是“用光绘画”,今天我们已经进入数字摄影时代,画意摄影流派与我们的生活中的图像融合联系,呈现出了“绘画”式的记录与艺术表现。

一、画意摄影与绘画的双重意义

画意摄影是在绘画的基础上发展诞生的,摄影术的发明为我们的时代视觉传播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方式。摄影走到今天,它的画意式的表达一直保留并作为一种方式,同时随着数字后期的出现逐渐延伸和扩展。在教学中我们探讨的摄影构图、摄影画面都能从绘画语言中找到借鉴。画意摄影在摄影到数码摄影的发展,具有了双重的意义。第一层是画意摄影借鉴绘画的方法,很多摄影作品都是在模仿或学习绘画。在摄影中的用光、构图、画面的设计、后期的调色及数字图像的合成都受到传统绘画的影响。在摄影历史中绘画与摄影就是紧密相连,相互融合的一种视觉方式,在艺术家曼雷早期的摄影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摄影的画面已经有了一个新的语境和创作式的突破,“超现实”表现手法也成为了摄影中一种独特的画面语言。第二层是画意摄影与绘画的呈现方式,已经不分你我,很多当代摄影拍摄完成是需要在电脑合成绘制或者输出到特殊纸张在进行描绘,摄影已经变成我们时代记录生活的最快捷的数码方式,摄影能够更加真实逼真的记录形象,在画意摄影中我们看到了绘画,在绘画中我们看到了真实的影像。摄影家雷兰德通过拍摄、拼放叠印制作的《两种人生》用了16个以上的专业模特、30张底片,这张照片是摄影史的代表之作,它充分说明了摄影师不仅是在完成一种曝光精准的技术,它更是一次摄影艺术画意传达。

在今天,画意摄影的发展也有了新的表现,在探究当代摄影的多元化思路的同时,我们应该在回头展望,数字的时代,手机的时代,微信的时代,我们今天的摄影是人人都可以拍摄的,它已经普及到我们生活的周围,这值得我们在去思考判断摄影与绘画的延续与发展。

二、数字“超现实”的摄影绘画教学

“超现实”一词源于法国的艺术潮流和流派,数字化、智能化、数据化成为了我们今天的代名词,数字时代的视觉我们应该如何去传达,探讨摄影与绘画的关系已经不再重要,更重要的是如何创新和融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跨界”。我把画意摄影的今天概括为“超现实”的视觉时代,数字后期给我们无限的画面可能,摄影的拍摄不是按动快门来完成,在今天是需要设计、数字化、调片才能完整的完成一件作品。我把它称为是“超现实”性的画意表达方式,也就是通过拍摄、导演完成画面的构思和观念思维,通过综合的图像视觉来表达主观画面,并运用后期软件“暗房”来实现画面的多种可能性。我从我的教学经验中,特别是《数字媒体设计》《创意摄影》等课程中总结教学经验。第一是思维的建立,现在的摄影图像或视觉引导是非常重要的,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并能把想法与现实所结合,我们常说有了好的思维就有了好的想法。思维在图像中的导入,更需要有语言学、美学、符号学、心理学、社会学从某种角度的介入。图像的求变,我们常说的视觉冲击力,就是要有创新、要新颖、要鲜活。第二是想象的空间与技术载体的联系。黑格尔曾经说过:“如果谈到本领,最杰出的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今天的视觉是与流媒体、动态设计相关的,“超现实”成为一种方式,成为一种多元的表现,也成为了摄影和绘画相融合的视觉再现。在创意摄影课程中,从场景、演员、化妆、拍摄准备、后期的数字化制作等过程,这种特殊的拍摄方式,主动的创造了一个超视觉的画面,学生在摄影技巧和表现之间找到平衡。

三、数字时代的视觉设计

数字时代的发展,我们把画意摄影和绘画的功能、特征与数字时代的应用结合,模仿绘画的画意摄影就是一种结合。在这个读图时代,商业信息不断地载入,数字的设计与视觉更多地体现出时尚的魅力,数字视觉的教学思维更应该在实践中使学生得到提升。摄影的发展道路更加宽泛,我总结一下两点:

(一)“泛视觉”数码新技术

泛视觉,是一种新的视觉说法,因为我们的眼球已经无法被普通的东西所吸引了,今天的视觉更需要的是画意式的记忆,形成画意的意境之感。艺术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数字时代的后期想象更为重要,视觉的特征其目的是为了如何传播,我们把数字的传播方式与视觉联系一起。手机媒体、微信平台的上的视觉更需要多媒介的设计与融合。

(二)传统的视觉审美与数字的融合

画意与摄影,摄影与绘画,其实都是构建一种高雅的审美文化。在今天,我们的审美需要通过数字的新语言方式来呈现,画意摄影与绘画的关系更成为了我们所追求的。数码给我们的无限可能,融合跨界的思维需要我们保留传统,注重民族感、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张博晨.策划摄影[J].走向世界·山东摄影,2013,(04).

[2]宋剑锋.浅析现代画意摄影中“画”与“意”的价值[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11).

作者简介:

论数字时代的新闻摄影 篇8

一、数字时代新闻摄影的发展

1、数字时代新闻摄影的起源

摄影因为其客观性的特征取得了人们的高度信任, 随着科技的发展, 人们不断探索地球之外的事物, 因为需要更为高端的技术将地球之外的信息传递回地球, 数码摄影技术在人们对技术迫切的需求中产生。新闻摄影是摄影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数字摄影也如同数码影像, 通过数字合成图像记录影像发生的过程。新闻摄影是摄影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9世纪70年代, 中国上海《申报》中登载的上海至江湾镇铁路通车的照片是中国最早的新闻摄影事件。新闻摄影真正的兴起时在20世纪30年代, 此时由于数字技术飞速的发展, 摄影行业发生了变革, 进入了全新的时代。

2、数字时代新闻摄影的发展趋势

数字摄影在数字技术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呈现出不可逆转的趋势, 首先是在网络传播影响传播技术的发展, 整合在同一数字平台上的网络媒体将最终导致传统媒体的形态和差别逐渐消失于无形, 影像传播已经并将继续产生颠覆性的影响;然后是摄影人群的专业技术越来越强, 互联网技术的提高便于提供更高的传播量, 形成各种新闻摄影影响媒体库。

二、数字时代下新闻摄影的优势

1、强化新闻摄影的时效性

在过去的胶片相机时代, 要想把一张照片登上报纸, 必须通过繁琐的过程, 主要经过对照片的冲洗、放大再通过编辑, 这个过程一般要长达十几个小时。现在, 数字技术强化了新闻摄影对时效性的要求, 记者只需要按下快门, 摄影所拍摄的照片就可以发回编辑部, 这期间的精湛之处就是拍摄出的照片可以做到即摄、即传、即编。新闻图片在后期只需要被修饰和裁剪, 这些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处理, 主要调制色差和曝光, 这些都简化了拍摄的难度。

2、拍摄难度降低

随着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高像素品质的数码影像完全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新闻摄影的工作可以通过数字技术使操作技术的难度降低, 建立一套完整的数码摄影和数字传输系统。过去的新闻记者需要拥有高超的摄影技术, 同时还要一般摄影的技术标准, 现在摄影记者只需要专注于捕捉新闻事件的时刻和镜头, 这样从事新闻摄影前期拍摄的技术难度大大降低, 一般的文字记者和摄影爱好者也能进行新闻摄影工作。如果不考虑对器材本身的耗损, 拍摄制作的费用就达到了最低。

3、为新闻摄影开拓空间

数字技术为了摄影记者提供了更好展示自己的平台, 过去的摄影记者所拍摄的照片很少一部分能登载上报, 绝大多数的拍摄图片都存放在了媒体资料库, 这无疑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一些摄影记者通过千辛万苦拍摄的图片也造成了浪费。在数字时代, 方便现金的互联网为摄影记者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摄影记者可以创建自己的摄影新闻空间, 在自己的空间内展示所拍摄的新闻图片。一些珍贵的照片还可以通过出售, 同时扩大交易平台。一些摄影爱好者也可以拍摄自己所见的奇闻趣事, 有的可以引起网民的讨论和共鸣。数字时代的新闻摄影提高了摄影记者的工作积极性, 并不断提高了劳动者的价值。

三、数字时代下新闻摄影存在缺陷

1、新闻图片的质量难保证

由于数字时代科技的发达, 来自众多摄影记者的新闻图片太多, 就面临着新闻图片质量不过关问题, 由于互联网络的交互性, 作为新闻图片发布者的传统媒体, 同时也变成了新闻图片的接受者, 新闻图片接受者的受众也变成了新闻图片的发布者。正是因为这种传播规则, 一些素质一般的摄影爱好者将所见图片随意公布在网上, 有些反倒会引起社会舆论, 严重的还会泄露国家机密。新闻图片的拍摄版权得不到保证, 打乱社会的秩序。

2、摄影者的专业性受到挑战

由于数字时代的先进性, 一些新闻摄影不再局限于专业摄影者中, 一些非专业的摄影爱好者自然与其成为挑战。专业新闻摄影者虽然技术过关, 具有专业素质, 但是他们的交际范围, 信息来源并没有摄影爱好者具有的广泛, 自由新闻摄影师只需要有一台摄像机或者是DV就可以更加自主自由的拍摄他们遇到的各种题材, 这无疑给专业摄影师造成了压力和竞争力。

四、解决问题的措施

1、加强摄影师职业道德教育

新闻摄影必须保持真实性才能向公众表现出真实的生命力, 在数字时代下, 新闻摄影记者首先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拍出符合真人真事的图片, 不要为了新闻的点击率而弄虚作假, 对于拍出的照片不管原景如何都不做修改, 这样才能保证新闻的真实性, 新闻读者才能更加接近生活。

2、相关部门加强监督

针对新闻图片质量不过关问题, 相关部门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加强监管以确保新闻界图片摄影的真实性。首先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管, 互联网应出台相关政策, 建立合理科学的摄影传播平台, 其次对在互联网恶意传播非法图片、虚假图片从而引起公众舆论的不法分子予以严重的惩处, 涉及法律问题还要追究相关人士的法律责任。

总之, 在数字化普及新闻摄影的时代, 我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高科技在新闻界拍摄出更具生命力的新闻图片, 保证新闻的质量和对艺术的追求。通过摄影图片充分体现出每一则新闻的价值, 这样才能使新闻摄影在未来的新闻传播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 摄影从传统的胶片时代进入了数字化生存时代,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 都要求以易读和娱乐为目的, 传播给读者真实性和纪实性的图片新闻。图片新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数码技术的成熟在给新闻摄影带来了快捷和方便的同时, 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首先介绍了数字时代新闻摄影的发展状况, 接着对数字时代下的新闻摄影存在的优势以及缺陷分别作了分析, 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数码技术,新闻摄影,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沈乐洵;瞬间捕捉—新闻摄影的生命[A];坚持科学发展辉映伟大时代——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文集[C];2008年

[2]金炜;新疆新闻摄影到底缺什么[J];新疆新闻出版;2006年02期

大数据时代记者的素质修养 篇9

大数据的特征对记者处理各种类型数据的能力、搜集有价值信息的基本素质、采集和写作的能力有了更高要求。与此同时,人们通过掌握信息能力的提升也为获得更加深刻和全面的信息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和潜力。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记者提出的要求更加严格,记者只有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才能很好地完成记者的本职工作。为了更好地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记者必须做到以下的几点。

1 不断加强自身政治素质修养

做好自己的工作首先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这是做好新闻记者的必备条件和前提保证。从事新闻活动的目的是为国家和人民服务,是党的舆论喉舌、人民的舆论喉舌,起着信息传递的重要功能。

这就需要记者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只有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记者才能很好地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政策,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新闻活动,充分发挥新闻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作用。记者是人民大众与政府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如何发挥好记者的桥梁纽带作用,需要记者能把中央的政策精神很好地进行报道和宣传,让人民大众很好地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调动人民发展的积极性。概括地讲,记者的政治素养就是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坚持党的正确路线,具备爱岗敬业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

一个具有较高政治素养的新闻工作者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和坚定的政治态度,有效发挥媒体舆论引导功能,宣传党的大政方针和政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二,发挥好媒体传递信息的功能,及时发布党和国家的重要政策和决策。同时,积极反应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呼声,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

第三,要敢于和危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作斗争,揭露社会的不良现象,引导人民同危害社会的行为作斗争。

新闻工作者要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积极参与政治理论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记者政治素质建设提出了新要求,面对大数据时代海量的信息,记者如何站在全局高度下把握新闻事件,这就需要记者具备很强的政治素养,决定信息的取舍和判断信息的真假。

2 加强记者的业务能力和素质建设

业务素质就是记者要掌握较强的采写能力,记者要做好新闻报道的相关工作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记者在具体工作中业务素质主要体现在记者的社会活动的能力,发现观察事物新角度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运用文字的能力和搜集并分析数据的能力。

大数据时代的记者通过大数据分析,借助海量信息,可以细化新闻事实的细节。通过推敲新闻事实的细节,可以更客观地反映事实的本来面貌,做到从客观事实出发,减少假新闻的出现。

近期上演的电影《搜索》中,记者对公交车上让座这一行为进行截取,并根据事实的一个方面对当事人进行搜索。而事实的本来面貌却是和媒体宣传的事实截然相反。这样的新闻报道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当事人的自杀,这样的报道产生的效果很是值得人们反思。如果媒体能掌握足够的信息,记者在报道新闻事件时具体核实新闻事件的每个细节,那么在新闻报道中假新闻出现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大数据时代的海量信息为记者洞察更远地方的声音提供了方便,记者通过分析数据随时能够掌握事件“全貌”。通过大数据进入全样本时代。大数据时代之前,了解和掌握事件,通过有限的信息来尽量还原事实的真相。在大数据之前的时期,最明显的事例就是影像系统的不发达,记者掌握事实主要依靠自己观察。但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影响系统不断发展,记者想要了解事实的真相,可以通过视频等更为全面和直观的渠道来获取,这就为更全面更贴进地反映新闻事件真相提供了更多证据。

海量信息的大数据时代,能够给记者提供更多信息,记者能够利用信息验证事实的真实性,用于分析数据和核实信息真假的时间相对增加,因此记者深入实际中去调查和采访的机会就相对减少了。鉴于这种现象,为了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大数据时代的记者更加应深入实际,在实际中验证信息的真实性。大数据时代海量信息的真实性是有待商榷的,因为记者自己亲自搜集的信息是很有限的,记者获得的大部分信息都是“二手”信息,记者不能仅仅满足“二手”信息。海量的信息可以给记者提供海量的新闻线索,有了新闻线索,记者需要深入实际验证信息的真实性,进而还原事实的真相。

大数据时代到来之前,记者在获得新闻线索的前提下,通过实际调查研究,深入到事实发生的一线,深入到人民群众和基层,通过建立自己的信息网络来获取需要的信息,以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进入大数据时代后,记者获取信息的渠道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获取的信息量也有了质的飞跃,这样对记者分析和辨别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记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从海量的信息中挖掘有用的信息,并且需要通过分析数据来反映事实的现状,还要解释内在的规律和本质。只有这样才能还原事实的真实面貌。

3 转变思想观念,具备良好的业务技能

记者需要从传统的思维方式中走出来,积极迎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传统记者只有在思想上承认大数据,才能为更好地利用大数据来完成自己的工作,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积极主动接触大数据新思想,认真学习和掌握利用大数据进行新闻报道工作的相关技能。传统媒体时代的记者一般都只服务单一媒体,只要利用一种思维方式就能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样的记者要积极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要不断接受新时代的新思想,掌握新时代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技能。伴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的还有一系列相关新技术。大数据时代的新闻从业者必须掌握比传统记者更多的技能。在人人都是摄影师、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媒体从业者需要掌握比一般人更多的技术,除了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和辨别等方面的要求之外,数据时代的记者还必须学会分析海量信息数据的分析方法。

大数据使人们进入到全样本时代。过去,记者报道一件事件时,通常都是通过分析有代表性的案例之后,利用得出的结果来推测事实的全貌,这样的方法难免出现以偏概全的情况。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记者对全面分析构成事件的每个元素提供了可能,通过海量信息的分析,记者可以从多角度、全方位、最接近事件真相的背景下,还原事实的本来面貌。在未来的新闻工作中,记者能够充分利用大数据来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是记者最基本的功底。

4 批判能力是大数据时代媒体从业者的必备技能

面对一个新闻事件,记者要注重信息的利用和核实,一处信息的使用不当或者核实的不准确都可能导致一次采访的失败。

在“归真堂活熊取胆”事件中,民众和记者、媒体舆论一边倒。对事件缺乏全面客观准确的认识。对事件真相不清楚的普通民众,甚至是记者在某种舆论引导下,通过“人道”等道义谴责,反对活熊取胆,事件真相没有确定就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采取行动,这样的行为极有可能被利用,通过舆论的压力来达到某些不可告人的秘密,而普通大众只是被作为工具,最终受害的还是普通大众。

数字时代新闻摄影的真实性解读 篇10

(一) 基本概述

新闻摄影, 是构成新闻要素的必要补充, 是对正在进行中的新闻动态, 采取摄影的方式, 以期还原新闻事件原貌, 在真实的前提下, 通过摄影者及被访者的自身态度, 话语, 对信息进行加工, 升华等, 从本质上说, 新闻摄影是真实条件下的“再创作”。毋庸置疑, 真实才是新闻摄影的核心要素。

(二) 存在形式

新闻摄影, 需要存在于硬件设备的存储中 (相机, 摄影机等) , 也依赖于后期润色加工处理。无形当中这也就产生了矛盾性:是尊重事实, 还原真相, 还是适当美 (丑) 化素材。正是在这种矛盾中, 新时代条件下的新闻, 呈现出褒贬不一的大众态度。

(三) 内在隐忧

正是由于新闻摄影的完成需要外在设备与后期制作的结合, 因此衍生出不一而足的各种隐忧:真正肩负行业使命的新闻人员会努力把握素材的原创与加工, 而不良新闻工作者则以真实素材为蓝本, 杜撰编造出违背事件本意的虚假信息, 达到混淆视听的目的。基于此种担忧, 我们有必要正视新闻摄影中存在的问题。

二、数字时代新闻摄影真实性暴露出的问题

(一) 虚假当道, 呈现大众化

随着生活水平的进步, 人们的精神生活日益充实, 各种数码设备, 如手机, DV等, 成为家家户户的“必备品”, 另外, 网络技术的成熟, 使得以前新闻机构采集新闻的软件素材变得不再一家独享。足不出户观世界, 也已成为可能。在这种大背景下, 人们是否能坚持道德操守, 正确恰当地表达所闻所见, 就成为摆在多媒体时代下的重要课题。也正是多样化, 大众化, 导致了新闻作品的良莠不齐。大多数的虚假新闻就是产生于普通人手中的摄影装备, 或以删减, 或以剪切的方式创造出观点不明, 事实不真的新闻素材。人们如何把握好手中摄影器材的“焦点”成为影响数字时代新闻摄影真实性的重要因素。

(二) 刻意创造, 显露失真性

放弃了新闻事件的真实, 随机, 而刻意营造出新闻背景, 事实条件, 便是新闻摄影中的刻意创造。典型案例就是当年的“华南虎”事件。这种经过各种装饰, 强制各方面要素同时满足新闻摄影的做法, 既是对新闻属性的践踏, 也是对受众的轻蔑。另外, 我们也应当看到, 滋生这种虚假新闻的土壤依然存在, 有买就有卖, 这也是由新闻与市场的特殊关系所决定的, 需要政府出手协助整顿。

此外, 新闻摄影的失真性也普遍存在, 这种失真性不仅体现在普通大众的作品中, 在相关严肃的新闻单位 (如电视台) 也呈抬头态势。虚假购物广告, 体现出了失真新闻的两个恶习: (1) 信息模糊不明, 各要素刻意重组; (2) “观众”充当消费者, “托儿”横行。

三、数字时代新闻摄影真实性的强化对策

(一) 发挥审查主体的作用, 加大监管力度

市场调节与政策引导相结合, 制定细化管理规定, 对为追求经济效益而歪曲事实, 刻意逢迎的新闻作品采取屏蔽处理的方式, 通过机构监管与舆论监督齐抓共管的方法, 净化新闻市场, 把握新闻本质。

(二) 培训新闻从业人员, 认清自身定位

一线新闻工作者是新闻报道的主体, 是把握时代脉搏最准确的一双手, 理应做到行业自律自爱, 杜绝引诱拉拢, 始终站在真实一边, 用肩上的摄像机, 手中的话筒, 还原事件原貌, 讴歌高贵品质。

(三) 完善新闻奖惩制度, 引导新闻方向

加强奖惩建设, 也是增强新闻摄影真实性的可行之路。可以借鉴国外新闻机构的先进管理理念, 对涉假新闻, 一经发现, 取消相关从业人员的资格, 并做好行业内通报工作, 从源头上进行新闻整风。对新时代下出现的新举措, 新形象进行客观真实报道, 而产生良好社会影响的, 给予奖励鼓励, 使新闻行业形成真实上进的风气。

(四) 塑造大众价值观, 疏通新闻源头

除了专业新闻机构, 普通大众也日益成为新闻主体的创作者, 消费者, 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信息面前, 去伪存真, 需要相关专业机构的疏通指引。鼓励展现真善美的优秀新闻, 对相关优秀作品及时选送电视台, 塑造大众正确积极的新闻观。

结语

新闻, 贵在真实, 无论数字时代新闻摄影如何飞速发展, 追求真实, 倡导准确, 都是新闻摄影的应有之义。只有秉承正确的新闻观, 才能创造出真实可信的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1]陈恒.浅谈新闻摄影的艺术性[J].法制与社会, 2009, (17) :245

[2]郭振东.论数字时代的新闻摄影[J].青年文学家, 2013, (14) :185

[3]刘京京.浅谈舆论导向与新闻摄影工作[J].江苏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 2011, (7) :132-133

上一篇:班委会选举下一篇:地税局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