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小学语文教学艺术论文

2022-04-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学艺术的一种。主要体现在它必须具有创造性、表演性、审美性和技巧性。追求教学艺术,旨在优化课堂教学,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达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要使课堂教学成为一门艺术,教师就要从教师、学生、课堂教学过程三方面入手,使课堂更有感染力,更具艺术之美。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强化小学语文教学艺术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强化小学语文教学艺术论文 篇1:

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路径探讨

摘要:本文以“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路径探讨”为主题,旨在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以便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实现教育目的。

关键词:优化;语文;教学艺术;路径;探讨

优化,是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该问题的解决,不仅关系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还为推动其它人文学科的课改提供示范。目前在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艺术时,需要明确几点:(1)优化的路径,仍需在目前的大环境下进行;(2)遵循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应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3)须在师生互动关系的平台上,完成课堂教学。由此,本文以“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路径探讨”为主题,目的就在于:针对上述三个方面的规定,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探讨。

一、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误区。

需要明确一点,现阶段在开展语文教学艺术优化时,不能脱离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实际环境。只有在认识了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误区之后,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相应语文教学艺术的塑造。

(一)升学压力促使小学语文教学仍以应试为导向。

小学仍面临着局部区域内的升学压力,这种压力就使得:对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取决于学生的测试成绩;测试成绩的效果,又直接与教师的工作绩效挂钩。因此,无论从客观还是主观因素上来考察,这些都阻碍了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优化。所外化的表现形态便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非常突出知识点的讲授,而忽视了语文本身的人文性特征。

(二)传统课程设计限制了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施展。

正如上文所述,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小学语文教学难以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然而,传统课程设计的固化又进一步限制了上述实践的开展。通常情况下,小学语文课本的版本在较长期不会发生变更。这在方便教师教学的同时,又导致了教师在教学模式上的固化。固化的模式限制了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当然,语文教学艺术也就无从展开。

二、小学语文教学艺术体系的构建。

小学语文教学艺术体系的构建,不可能跳离现有的制约因素而展开。由此,只有在承认目前现状的前提下,去寻找最易实现该培养体系的切入口。如,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模式的建立,使学生主动的去说、读和写,在双向反馈下逐渐使小学生形成语文的综合素养。

(一)学生主动性的引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这句话所折射出的道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应该引入学生感兴趣的信息。当然,该信息应与教学有关。在有限的语文教学时段中,教师可以采取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

(二)教师讲授模式的改善。

正如上文所述,目前小学语文过于突出知识点的传授。不可否认,这些知识是小学语文课程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过多的去强调这些知识的传授,将使语文教学程式化缺少吸引力。本着快乐学习的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思想与情操的培养。

(三)师生互动关系的形成。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关系的构建,具体体现了“主体性”教育的现代教育思想。具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就体现为,在有限的课时内形成一种师生双向互动的关系。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目标,充分引致他们在学习中的兴趣与求知欲。

三、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具体途径。

诚然,在目前制约因素存在的条件下,实现小学语文教学艺术优化的途径还有许多种。并且,针对语文教学艺术系统性而言,还需要诸如历史、政治等其它学科知识的辅助。

(一)学生主动性引致的实施途径。

以“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为例:由教师在导课过程中提炼出来几个小问题,如:同学们知道圆明园吗?对于圆明园,你了解多少?英法联军为什么要毁灭圆明园呢?通过让学生交流课前通过读课文和查阅资料了解到的关于圆明园的情况。知道圆明园占地月347公顷,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皇帝,经过150多年的修缮扩建,花费了不可计数的人力物力,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可就是这样一座万园之园,却被英法联军毁灭了。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老师带领学生就作者当时的心境、文章的内涵,以及文章的风格等方面来对该问题进行诠释。这样:(1)通过预设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并使他们的精力集中;(2)利用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见闻,来体会该文章的内涵意境;(3)通过查阅、收集、交流,学生切實了解圆明园的价值,再从朗读中体会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真正激发学生的悲愤,痛惜等情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这就在短时间内,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教学环节。同时,也引致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进了他们的语文素养中的人文素质。

(二)教师讲授模式改善的实施途径。

课堂教学的环境与氛围能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强化学生的感受,推进教学的进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如对于“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教师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挖掘出圆明园的一些背景资料,以及该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有效教学。教师在教学时首先通过课件展示直观再现毁灭前圆明园的美丽、毁灭中圆明园的惨烈、毁灭后圆明园的肃杀,直接地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引起情感的共鸣。在此基础上帮助他们理解一些存在疑惑的词语,如“金碧辉煌”、“西洋景观”等,然后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圆明园有……也有……有……也有……有……还有……不仅有……还有,”引导学生从“……、举世闻名、民族建筑、西洋景观、瑰宝、精华、饱览中外名胜”等词语中体会圆明园的美丽和伟大。接着出示圆明园珍贵的文物图片、被英法联军掠走的圆明园文物文字资料和图片,烈火熊熊燃烧“三天三夜”的图片”让学生更直接的体会到圆明园文物价值的不可估量!圆明园文物的损失无法想象,不可估量!从而更加深对英法联军的愤恨。然后再次回顾圆明园盛时盛况,抚今追昔,从“有……有……有……还有……”中,推出“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也没有了……”,让学生一读再读,一悟再悟,让学生的情感在爱与恨的跌宕中进一步升华。这一过程,也和语言的感悟融在了一起,为后面学生的练笔──情动辞发奠定了感情基础。老师及时抓住这一时机要求学生把此时此刻最想说的话用笔写下来。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写的话相机引导,让学生在写话交流的过程中领悟到: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了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只有祖国强盛了,才不会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这样的教学就显得生动、具体,易于学生的理解,也满足了优化语文教学艺术的要求。

作者:刘洁

强化小学语文教学艺术论文 篇2: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之我见

摘 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学艺术的一种。主要体现在它必须具有创造性、表演性、审美性和技巧性。追求教学艺术,旨在优化课堂教学,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达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要使课堂教学成为一门艺术,教师就要从教师、学生、课堂教学过程三方面入手,使课堂更有感染力,更具艺术之美。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教学艺术

一、课堂教学艺术之于教师

课堂教学艺术受教师个性风格影响。是具有美学价值和创造性运用教学艺术的个人才华的体现,是教师本人的教学技巧与其自身独特的创造力、审美价值取向相结合的产物。因此,教师自身的艺术内涵对课堂教学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教师的内在美。作为教师,自身修养、气质,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自己内涵的充实和深化。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用艺术充实教学实践,做到作者、教者和学生三位一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以自信、饱满的精神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使课堂更生动。

2.教师的外在美。教师在课堂上的衣着打扮、言谈举止、表情、态度等对学生有着极大的示范作用。教师应整洁、稳重、端庄、热情、文雅并富有个性,给学生一个美好的形象。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对课文内容生动形象的讲述,对课文声情并茂的朗诵,对课文中人物语言神态惟妙惟肖的模仿,对课文展示的典型环境栩栩如生的描述,强大的艺术感染力震荡学生的心灵。

教师的板书要规范、端正、美观。具有艺术性的板书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课堂教学艺术之于学生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动者。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应积极地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

1.学生的“动”。语文课堂教学,借助文字让学生看到画面,听到声音,体会到情感,触类旁通。例如,在教学一年级语文汉语拼音整体认读音节“yu”时,教师带学生进行动作辅助记忆教学的方法来记住“小ü见了大Y,擦掉眼泪笑嘻嘻”这一个教学难点,动作略显笨拙的孩子就像一个个舞台上的精灵,展示出艺术的气息。

2.学生的“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无论是小组活动还是课堂静止状态下,都要使艺术性展现出来,使课堂有声有色。例如,在上课文“庐山云雾”时,教师通过让学生看庐山景色的录像来感受庐山云雾的美,那优美的画面、柔和的音乐使学生们的眼神是那样的专注,此时的教室里,没有教师的话语,没有学生的回答,静悄悄的,大家都被吸引了。这时的学生是那样的恬静,是另一种静谧的美。看完之后,教师让学生写感受。学生个个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写。他们的背直直的,脸上洋溢着自信。学生这样相对于动的静态之美,让老师沉醉其中。

三、课堂教学艺术之于课堂

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载体。教学过程也应该是一个感受艺术、享受艺术的过程,它的每个环节都是个艺术的展示。

1.环节。语文教学的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是环环相扣的。因此教师在设计环节时应充分考虑到实用性和艺术性相结合,使教学过程既实用又不乏艺术观赏性。小学语文课的教学对象、教学条件、教学内容在不断变化。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就有不少新课文,即使是教过几十遍的同一篇课文,也永远是一堂充满新意的课。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创造新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要从课前准备、教学设计、上课时的教学实践,课后的教学反馈,尽量做到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2.细节。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同时,教师应当注重教学过程中的细节。有时“细节决定一切”。不论是对教材的理解,板书的书写,辅助教具的摆放及运用,每个细节都应努力做到更具艺术性,体现艺术性,以艺术的角度去对待和利用。小学语文教材的主体是一篇篇范文,教师应充分发掘和利用教材中的文学艺术因素,为语文教学体现文学的艺术之美,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教学中,教师通过朗读、讲述、图示、音响等教学手段,强化文学艺术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情节、语言等产生的艺术冲击力和感染力,使学生感同身受,如临其境,学生的鉴赏力和语言修养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例如,在上《庐山云雾》这一课时,教师在课前就应该准备好关于庐山云雾的影像资料,穿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课文的同时,也是让学生欣赏了庐山云雾之美,提升了学生的艺术内涵。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主要体现在它具有的创造性、表演性、审美性和技巧性,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关系到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和学生的感受力和感悟力。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掘和利用教材中的文学艺术因素,为语文教学体现文学艺术之美,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参考文献

1.朱家珑.小学语文新视角[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邰启扬,金盛华.语文教育新思维[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作者:戚敏华

强化小学语文教学艺术论文 篇3:

激发语文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摘 要:“自学为成功学问技术的利器,教师要让学生‘自力’、‘自动’地学习”。我国早期教育理论家杨贤江同志特别重视对学生自动自得能力的培养。他还指出了只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才会自主、主动的学习,从而促进他们和谐发展。本人学习了杨贤江同志的教育思想后,心有感触,下面就从如何来激发学生积极性这方面来谈谈我的体会。

关键词:杨贤江;教育思想;学习积极性;主动发展

我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同志就特别重视培养学生自动自得的能力。他强调“自学为成功学问技术的利器”,“自己活动当是教育的出发点,而也是教育的到达点。”可见,教师首先应明确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教学生会学知识,让学生“自力”、“自动”地学习。杨贤江也曾指出:“对于满足并发达学生喜爱的活动,在所不问,试问这种教育怎能完成指导人生的职责呢?”由此可见,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才会自主、主动的学习。本人就近期学习杨贤江同志教育思想后,结合自身的语文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一、重视学習的目的性,诱发学生学习动机

教师首先要重视学生学习目的性的教育,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不断向学生进行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语文的社会意义和实际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体验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例如:学习了介绍一样小物品的方法后,可以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之间相互介绍自己家里的玩具或者是文具等等,培养与人分享的快乐。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体验到语文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习的热情。在长期的语文学习中,对探求知识产生了乐趣,就能一直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获得优良的成绩。

二、发挥情感作用,强化学习兴趣和信心

现在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活动是由教师与学生所组成的“共同体”完成的,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强化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1、建立民主和谐的情感氛围

民主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积极参与的先决条件。在教学中我也体会到,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要建立民主和谐的情感氛围。首先,教师要热爱学生,这是民主和谐的基础。其次,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多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学生对老师的爱,对语文学习的爱。教学上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一部分人,而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再次,学生之间也要形成和谐、友好、互助、竞争的关系。

2、正确评价学生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争取发言,当他们的某个思考方法或表达方式被老师肯定后,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后来的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就会反复钻研、探讨,可见教师正确的评价也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

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语文学习的个体差异,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用积极鼓励和肯定表扬的方式,评价每个学生或每个问题,不可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美国电影《师生情》有这样一个片段:一位白人教师到黑人社区任教小学一年级,在第一节数学课中老师伸出五个手指问其中一名黑人孩子,“这是几个手指?”,小孩憋了半天才答道:“三个。”老师没有指责他说错了,而是高兴地大声赞叹道:“你真厉害,还差两个你就数对了。”教师一句赞赏的话,就缓和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又如有的学生用课余时间完成了作业本上和课后带*的习题,就及时在课堂上表扬鼓励,称赞他们爱学习,能自觉学习。学习较差的学生,往往对学习没有信心,没有动力,教师不要过多的指责他们不努力、不认真学,对他们既要晓之以理,更要注意发现他们的微小进步,予以鼓励,如告诉他们“你并不笨,只要你能不断努力,一定会学得很出色。”只有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价,才能使学生从评价中受到鼓舞,得到力量,勇于前进。

3、为学生创造成功,树立学习自信心

成功是最好的激励。学习成功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学好语文的强烈欲望。例如:在学习修改病句时,我就直接出示句子“夜里下了一整夜的暴风雨。”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相互交流、展示,最后进行评价归纳,在评价中对于能够找到两处的错误地方的同学给予充分肯定,并在进一步的评价中使学生掌握修改病句不能只看一方面。这样设计教学,能使学生在尝试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使学生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设计好探索语文知识的台阶,包括设计好课堂提问和动手操作的步骤等,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同学都能拾级而上,“跳一跳摘果子”,都能获得经过自己艰苦探索,掌握语文知识后的愉快情绪体验,从而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和满足,激励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当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特别是后进学生容易自暴自弃、泄气自卑,教师要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如画出重点词句帮助他们理解文章中心、让他们换句话说说题意、举个例试试等,半扶半放地让他们自己去走向成功。

三、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通过设置各种情境,创设各种具有启发性的外界刺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起学生要“弄懂”、“学会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欲望。

1、创设质疑情景

例如:教学“飞夺泸定桥”这课时,我是这样创设学习情景的:齐读课题,接着看着课题提问。问题主要有这样几个:红军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怎样夺的?结果又是怎样的?接着学生讨论,寻找答案。有些可以解决,有些却被难住了。一个小小的设疑,引起了学生的瞑思苦想,学生正在百思不得其解之时,老师适时点出学习的方法:“要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就要找出文章中最有表现力的词句反复品位,这样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2、创设交流情景

实践证明,小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讨论,为他们提供思想摩擦与碰撞的环境,给学生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

例如:理解《我的战友邱少云》这课中“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这个句子时,我创设了这样的交流情景:

(1)理解“才”在这个句子中的意思;

(2)把“才”去掉,再读读这个句子,比一比,感情有什么不一样;

(3)句子体现了邱少云怎样的品质。

通过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地有序思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向上的思考状态。

在教学中设置一些悬念,创造一种特殊的情境,则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使这种共鸣转化为求知欲,进而把注意转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上。

四、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明显受心理因素支配。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分清平舌音和翘舌音这个练习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首儿歌:

四是四,十是十,

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

别把十四念四十,别把四十念十四。

然后进行以下形式的练习:(1)自由朗读。(2)双人比赛,优胜者当小老师上台点句子,让全班齐读。(3)按小组“开火车”,看哪列“火车”开得又对又快。(4)插红旗比赛。老师随意点句子,让学生分组读,给读标准的小组插小红旗鼓励。

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色彩鲜艳的教具;新颖的谜语、故事;有趣的教学游戏;关键处的设疑、恰当的悬念;变静为动的电化教学等等,尽可能使学生感到新颖、新奇,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为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供物质内容和推动力。

如教学《鱼游到了纸上》,在课前我给同学们欣赏了很多画家画,比如齐白石的虾,郑板桥的竹,徐悲鸿的马,让学生们当当评委,点评点评。同学们的兴致很高,通过这样的引入,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上。

总之,教学上的艺术性、形象性、趣味性,都能使学生情绪兴奋,从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自觉思考问题。

五、开展适当竞赛,提高学习热情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竞赛中,由于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读得准”,“看谁懂得了作者的心思”,“比谁回答用的词句优美”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例如:在“比一比组词”的练习课中,我进行了“看谁最细心"的比赛,大张旗鼓地表扬细心的同学,评他们为细心标兵,奖给他们小礼物。比赛效果很好,做错的只是个别。

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胜的机会增加,激励的作用将会更大,参与的热情就会更高。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極性,要让学生有自主、主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真正实现教育教学的目的,让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贤江全集.

[2]小学语文教学艺术.

[3]小学语文教育学.

[4]小学语文教师.

作者:陈艳

上一篇:专业认证基础医学教学论文下一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