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节小学作文

2024-06-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艺术节小学作文(精选13篇)

艺术节小学作文 篇1

早上刚吃完早饭,我们就以班级为单位,把椅子带到操场上。等了半节课,演出终于开始了。

第一个节目是唱校歌。当音乐响起,伴随着节奏,唱诗班的兄弟姐妹们都放开了声音,大声唱着,我忍不住在下面哼唱。

印象最深的是武术表演。当音乐响起时,他们开始在舞台上表演,一些翻筋斗,一些踢腿,还有一些打斗。演出结束,全场热烈鼓掌,我在想,他们是怎么练出来的?好像年纪轻轻就能练成这么好的武功。他们应该付出多少努力,坚持了多久!以后我也会把他们的拼搏精神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运用到学习中去。突然想到妈妈的话:“孩子,我没有要求你每次都考第一,但我希望你能好好学习,长大后骄傲的活着!”

艺术节小学作文 篇2

作文教学需要改革, 需要与时俱进。新时期的作文教学应该是开放的、综合与创新的。摄影艺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崛起, 嬗变。根据小学作文教学的新特点、新要求, 根据现代科技的发展进程, 笔者尝试着将摄影的有关内容引入作文课堂, 充分发挥形象思维的功能, 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 开发他们的大脑潜能, 提高作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这一组组的镜头、画面记录下学生平时生活的点点滴滴, 把这些点点滴滴串连起来, 就是一篇篇真实、动人的作文。

二、摄影艺术要素与作文教学的关系述略

下面说说摄影艺术有哪些要素, 同时简要勾联一下它与作文教学的相通之处。

1. 摄影艺术对典型环境的选择与小学作文教学

在摄影中, 摄影者须接触到环境, 如田野村落, 街头巷尾、山川河流、工厂车间等, 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和一定的环境联系在一起的, 环境往往对摄影作品起到烘托主题的重要作用。如果环境处理不好, 就会直接影响作品的分量和力度。

作文, 特别是写人记事绘景类作文, 同样需要典型环境的选择, 以衬托人物性格, 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能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 有意识地为人物的出场, 事件的发生及情感的萌生设置一个典型的环境, 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同理, 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 引入摄影知识, 能让学生自觉地在阅读过程中, 深刻体悟环境对情节的推动作用, 对人物的烘托作用, 及对作品背景的交代作用。

2. 摄影艺术对典型人物的塑造与小学作文教学

摄影作品, 特别是人物摄影作品, 能否正确把握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典型神态的瞬间是作品成败的关键。摄影中人物的神态, 尤其强调的是手势和眼神, 它们是照片中无声的语言, 会起到传神和动感的艺术效果。

如从 (图1) 这张家喻户晓的摄影作品中, 我们能轻易地从孩子的眼神中读出了“我要读书”的渴望, 而 (图2) 中, 我们从小女孩稚气未脱的脸庞上那种惊恐的神情中可以揣摩到她内心的恐惧, 从而体会到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作文中也非常讲究细节描写, 一个传神的细节描写往往让人物栩栩如生。我们的写作其实也是把握生活中美好的瞬间, 这一瞬间靠我们敏锐的观察力去捕捉。摄影的瞬间艺术就告诉学生如何去把握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美。

3. 摄影艺术对构图的要求与小学作文教学

摄影艺术的另一个关键点是摄影的艺术构图。一件成功的摄影作品绝不是对生活的简单记录, 好的照相机和熟练的技巧并不是摄影创作的全部, 在摄影作为一门艺术越来越走近人们的生活的同时, 仅仅对生活进行“复印”式的照片已经不再为人们所需要。当你举起相机时, 更多考虑的是如何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某种感受, 这里就涉及到摄影构图的问题。摄影构图就是把要表现的客观对象有机地安排在一幅画面里, 使其产生一定的艺术效果, 通过它将摄影者的意图和观念表达出来。

与构图相关的是摄影角度的变化。摄影的角度影响到画面主体与陪衬, 前景与后景及各方面因素的变化, 不同的摄影角度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和表现力。拍摄的角度包括三个方面:方向、高度、距离。

摄影构图中角度的选择与作文中观察角度的变化相类似。平时在上作文课时, 教师经常强调观察的重要性, 却往往忽视指导学生如何观察, 摄影构图中角度的选择就给学生提供了有力的借鉴。方向、高度、距离的变化都会造成观察点不同的效果。

4. 摄影艺术对作品主题的要求与小学作文教学

我们知道, 景物或人物主体是一幅画面中主题思想的重要体现者, 是画面结构的趣味中心, 在一幅画面中, 主体只能有一个, 它既可以是一个人, 也可以是一件东西或者是一组人、一组事物。在摄影构图中, 怎样把注意力集中到主体上来, 最好地表现拍摄者要表达的主题, 是摄影创作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如:通过合理布局突出主题, 通过相关景物的尺寸比例突出主体、强化主题;利用虚与实的变化突出主体。

如 (图3) 《白求恩大夫》是吴印咸的名作, 其中就有不少与写文章相同的道理。镜头中一共有4个人, 怎样突出主体人物白求恩大夫呢?4个人中, 白求恩处于右侧面, 本不是最显著的位置, 而另两个却处在正面中间, 是镜头的中心。但摄影家通过用光让这二人处在了阴影中, 而白求恩却处在明亮处, 这样, 白求恩自然就被突出来了。明亮处还有一个人, 本来也处在和白求恩一样显著的左侧面位置, 但他背对镜头, 而且摄影家选择了他弯腰的瞬间。这样4人相比, 白求恩还是最突出的。这和写文章突出主题、突出主体是同一道理, 只不过作家是用语言文字、用笔, 摄影家是用光线和角度、用相机罢了。

5. 摄影艺术对艺术手法的要求与小学作文教学

(图3) 这幅摄影作品还运用了环境烘托的方法。手术台是用马鞍子临时搭成的, 手术室是破庙, 破庙的前檐清清楚楚, 背后的神像依稀可辨。这样的环境, 一看就知道是在战场附近, 烘托白求恩大夫冒着危险抢救伤员的精神。在这和文章中的环境描写起烘托的作用是相同的。当然, 写作手法是多种多样的, 可以渗透到以后的教学中, 让学生逐步掌握。

6. 摄影艺术需要敏锐的观察力与小学作文教学

摄影的瞬间艺术和摄影的艺术构图只是摄影的两种手段。对于摄影师来说, 更为重要的是, 在摄影创作中用“摄影者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 对于我们阅读和写作来说更为重要的也莫过于此。总之, 摄影艺术与我们的小学作文教学有很多相通之处, 很值得借鉴。只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 相信我们会发现更多更好的手段让我们的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之树常青!

摘要:摄影艺术与作文教学有很多相通之处:摄影艺术需要对典型环境进行选择, 作文, 特别是写人记事绘景类作文, 同样需要典型环境的选择, 以衬托人物性格;摄影艺术的一个关键点是摄影的艺术构图, 需要通过一定的角度表现主题, 作文也需要确定一个角度, 进行立意;摄影要表现主题, 要通过一定的手法实现主题的愿望, 要通过观察去捕捉值得表现的内容等等。总之, 摄影艺术与小学作文教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联系摄影艺术, 应该是一个创新之举。

关键词:摄影艺术,小学作文教学,思考,实践

参考文献

[1]杨身源, 张弘昕著.西方画论辑要.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6.

[2]何政广主编.世界名画家全集——米勒.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8.

小学作文批语的艺术分析 篇3

1.把握小学语文作文批语艺术内容

1.1理解艺术

小学生文学功底较差,辞藻匮乏,刚刚接触作文创作的学生,常常不知道自己该写些什么,在教师布置写作任务的时候,推脱拒绝,或者自觉写作水平不高,害怕教师的口头批评,久而久之形成抵触心理,同时,教师面对一个班的作业,任务繁重,不可能实现与每个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指出每个人的写作利弊,所以教师在进行作文评价的过程中,适当的批语,能够给予每个学生点拨,有利于消除学生紧张心理,鼓励学生逐渐进行创作。

1.2激励艺术

由于小学生辞藻匮乏,作文的写作常常是伴有对客观世界的简单描述和内心丰富多彩生活的单纯表达,教师通过适当的作文评语,能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所思所想,通过文字的方式形成与学生内心的交流,一段简短而精彩的作文评语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在理解自己,关注自己,从中受到帮助和鼓励,树立写作信心和写作自觉性积极性。

1.3纠正艺术

教师的评语是对学生一篇作文批改的主要方式,通过评语教师可以切中要点,指出学生作文中哪些词,哪些句用的方式不对,哪些词语哪些句式用得非常精妙,也可以对学生的文章进行总体性评价,比如一篇作文写得虎头蛇尾,文章前段造势非常好,但是结局草草,教师可以直接指正缺点。当文章的中心点偏离题目时教师也可以直接指出该篇文章,偏离中心,并给出相关建议,学生可以根据教师评语,在今后的写作中发扬优点纠正错误,逐渐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2.优化小学语文作文评语艺术落实

2.1欣赏型艺术评价

学生作文中常常会出现恰到好处的词汇、引用或者寓言故事,一篇文章中,如果出现了亮点,教师一定要不吝词汇,以欣赏性的眼光来评价,比如一些学生知识储备较为丰富,使用了超出小学生学习范围的词汇和句式,在文章中起到了画龙点睛如虎添翼的作用,教师可以在评语中以欣赏性的眼光写出评语“你的知识储备很丰富,老师对你的聪明才智感到非常的高兴”又如学生整篇文章水平较高,教师可以欣赏性的眼光,写出“你这篇文章水平很高,继续努力!老师相信迟早有一天你会成为知名的小作家”此种欣赏类的评语学生非常乐于接受,其鼓励性,不言而喻。

2.2指导型艺术评价

教师在评语中不仅要指出学生在文章句型上的缺点、错误还要提出相关的建议,如果只提出批评,而不提出相关的改正建议,学生往往不知所措。比如学生在作文中写出“传言往往是空穴来风没有真实的根据,人云亦云”这里面空穴来风这个词原本指的是有根据有依据的意思,而学生错误的理解成了没有根据、没有依据,教师在评语的过程中不能简单的圈出词语然后在旁边书写错误,应该指出这句话的真实含义和正确用法,并且出相关建议。否则学生容易产生思维混乱。再如学生在一段话中频繁使用一个词语“我们兴高采烈,小红,兴高采烈,小明也兴高采烈”教师就可以给出指导性建议,指出是否可以把其中的一个或者两个兴高采烈换成心花怒放等同义词语,避免单调。对于整篇文章层次感不强,结构单一,教师可以在评语中指出学生过渡形式过于简单,并建议学生阅读参考《记金华的双龙洞》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等文章开阔思路。

2.3交流型艺术评价

小学生的作文写作常常是自己内心世界的直接的表达,通过评语能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比如学生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了自己生病时,教师前来探望,教师的慈爱与关心跃然纸上,学生通过文章诉说了对教师的热爱和感情之情,教师可以写下这样的评语“你们都是老师最喜爱的孩子,希望你们以后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好好学习,同时加强身体锻炼,少生病”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之情,有些学生在作文中写出:“爸爸妈妈总是说我不懂事,是不是我不听话?我是个坏孩子吗?”教师要通过评语及时进行辅导,“在老师心目中你一直是个好孩子,在爸爸妈妈的眼里,你也一直是一个好孩子,在家里要多听爸爸妈妈的话多帮爸爸妈妈做些家务”短短的几句话就能实现教师与学生内心的沟通并给与学生支持和鼓励!

3.完善小学语文作文评语艺术建议

对于写作,小学生无论在知识储备和心理状态上都是非常困难的,教师在评判文章的时候即不能单纯的表扬,也不能单纯的批评。单纯的表扬,容易使学生形成骄傲自满的情绪,而单纯的批评,不利于使学生树立写作信心,产生抵触心理。表扬和批评相结合,能够使学生纠正写作错误同时树立信心。

另外教师也可以文字和口头进行作文评判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发一些小书签小本子的方式鼓励学生,一些小的实物评价是对学生进步的肯定。对学生来说,也是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物品,但只能作为作文评价的辅助方式,作文评价还是应以书写评论和言语评论为主,以实物发放作为辅助方式。

一年级小学艺术节作文 篇4

艺术节,每个人都尽展风采,狂欢属于自己的精彩,不是所有人都会被肯定,也不是只有舞台上的人才会被喝彩,反倒是那些“小人”的行为和语言更深入人心。一个班的荣耀不仅仅是台上表演者的光环,它还是台下人为之期待、鼓励的责任、努力表现的激情。

就在昨天的艺术节,等待、等待、等待……终于到了期待已久的我们班的节目,当前面班表演完之后,我们班显得格外亢奋,原本要睡着的同学也high了起来。还在报幕的时候,我们班几乎所有人都站起来了,有的还站在凳子上了呢!所有人都在为之欢呼,所有人都在为之加油,所有人都在期待着!旁边有人提醒我,去叫他们坐下来,说是会被骂的。我勉强地说了一句“好吧”。我把他们一个一个的叫下来,我心里又高兴又不甘。同学们也极不情愿地坐了下来,我就在想:一场表演竟可以让那么多人不顾一切,这也是其魅力所在吧!更让我震憾的是同学们热爱集体的心,连别的班的同学都说我们班很激动、很爱班级,他们也被我们班所感动、所折服了。我相信那些被我叫下来的同学,或许他们因看不清而怪自己视力为什么不好点,但是我相信他们即使看不清,但必须要看清的信念和激情不变!他们的爱集体之心的精神永不变!台上的那些表演者们,看到此番此景之后,他们就更有动力、激情了吧!就在刚刚开始的时候,崔上因鞋滑而没站稳,台下的我们班也很紧张,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弦,果然,不负众望,他们台上的表演者都很努力,很卖力,很完美,我很感谢他们给了我一场视觉上的盛宴。由于看到杨凯愿意牺牲他的背和腰时,我便深深的感动了团结的魅力,宣布我们班是一等奖啊!台下的同学们比表演者们更加兴奋,他们为自己不能为班集后悔,但是他们赋予了所有人一份真诚,他们为班集体付出了心意!

那些台下的同学们,或许他们付出好多的努力,但是他们对待表演者、对待成绩、对待班级也一样的在意,他们的行为也可以感染和感动所有人,他们身上也有光环!当然,最主要是那些表演者们他们齐心,协力,愿意付出,他们也是真正的胜利者。那份魅力属于125班,那份荣耀属于125的每一个人!我相信125的这份魅力会永远都在,会永远感染每一个人。

难忘的艺术节小学生作文 篇5

今天是我们学军小学一年一度的艺术节,也是我最难忘的一天!因为今天,我和徐丁艺、郑熙诺将代表我们二(7)班参加二年级的才艺大比拼。我参赛的节目是表演唱《孔融让梨》。

吃完中饭,我们三位小选手就开始换衣服和化妆,并充分利用时间进行比赛前的彩排。12点30分了,二年级的小选手们,全部都集中在学校的“小礼堂”候场。因为我们班的比赛顺序是在最后面,所以,我们非常有幸地欣赏了其他班级的`精彩表演:有动力十足的“健美操”二人组、有悠扬动听的钢琴独奏曲……我们一边欣赏,一边为同学们的良好表现鼓掌。

就快要轮到我表演了,突然,我有点紧张起来:生怕自己到时候唱得不好,不能为班级争光!细心的妈妈发现了我的担心,她俯下身来,轻声对我说:“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没有什么做不好的!”听了妈妈的话,我恢复了自信。终于轮到我出场了,我大胆地走到台前,用饱满的精神、响亮的歌声和优美的动作圆满地完成了整首曲目的演唱,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满带感激地向台下的老师们和同学们深深地鞠了一躬:谢谢你们的支持,谢谢你们的鼓励!我将努力争取做得更好!

小学作文艺术绽放 篇6

和煦的阳光热情地向大地拥抱着,丝丝春风也跟新叶开起了音乐会。同学们脸上的笑容也依旧灿烂。迎着朝阳,我们学校举行了一年一度的艺术节。

我参加的项目是乐器比赛,小提琴便是我拿手的乐器了。

从欢快的《新春乐》到柔和的《梁祝》,从激昂的《金色的炉台》到优美的《渔舟唱晚》……这一首首动听的小提琴曲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小学二年级,我就已经开始接触小提琴了。刚开始充满着好奇心学习最简单不过的音节,可也总是以失败告终。也好比是蹒跚学步,牙牙学语。记得刚开始学习时老师对我这个不大的小女孩经常给予鼓励和表扬,而现在更多的,则是更高要求的学习内容,受到更多的,也是指导与教诲了。

这次比赛,是我在小学生涯中的最后一次艺术节比赛。所以我也为此而付出了更多的心血。每天晚上,我都能挤出多余时间,抓紧练琴,音调、把位、轻重……这些细节都不能落下。不是自己拿起琴苦练,就是附和着原曲一起练习。好像要把手指磨出茧才肯罢休。

时间不等人,令人紧张的比赛终于到来了。那一整天我的心都挂在嗓子眼那儿,仿佛有一只小鹿在不停地乱撞。到了比赛现场,其他同学已经在开始表演了,我静静地听着,默默地看着,好像自己也融入到这动人的音乐中去了。赞叹声,鼓掌声,琴声一遍遍地响起,很快就到我表演了,现场安静极了!仿佛只能听到快速跳动的`心跳一般。我虽然参加过多次比赛,但还是免不了紧张这一关。我把小提琴架在肩上,深吸了一口气。用弓在琴弦上轻轻一划,悠扬的琴声便传遍了整个教室。我也十分投入的看着琴弦,生怕出什么岔子。心想,这可是最后一次比赛了,可千万不能出错!台下的观众都把眼神聚集到我的身上,我心中的那块大石头始终还是悬在嗓子眼儿。舒缓的琴声影响着我的心情,渐渐的,我不再紧张,而是放松下来用心拉琴。当台下雷鸣般的掌声响起伴着最后一声琴声时,我心中大石头终于落了下来。仿佛完成了一件大事似的,我的脸上又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不管名次如何,这都会是我成长路上一处美丽的风景。

小学教学——开课艺术 篇7

无论教材是哪类、学生是哪类, 无论课型是哪类、教师是哪类, 凡创造出来的开课艺术, 都应对孩子起到“收心移情”、“引发兴趣”、“激发欲望”的艺术效果。笔者在此只就小学语文、数学新授课的开课艺术, 做如下一些探索。

一、以巧、妙、趣的艺术方法, 对孩子进行收心移情

当孩子在课外活动时, 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而进入课堂。虽然人已坐在自己的座位上, 但心却未必已进入课堂, 而游荡、激动于课外活动的情景中, 有的甚至还手舞足蹈于某一“得意”, 耿耿于怀于某一“失意”。若要让孩子的心进入课堂, 直接跟孩子们说上课了, 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什么, 必定得不到教师预期的目的。在笔者看来, 若使用如下这些艺术方法, 则可达到预期的目的。

1. 用巧、妙、趣的教具, 吸引孩子的目光。

运用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艺术道具和表演手法, 吸引孩子的目光, 给孩子以新、奇、乐的感觉, 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 淡忘课前“兴奋”与“不平”的情景, 从而把心和情都转移到课堂中来。

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骄傲的孔雀》、《狼和小羊》、《美丽的公鸡》.......时, 把蝌蚪、孔雀、狼、小羊、公鸡......的道具摆在桌子上, 用于表演课本剧, 抓住孩子的目光;又如教学《千克 (公斤) 的认识》、《方程》、《圆的认识》......时, 教师拿着天平、手称、两端拴着粉笔的绳子 (代规) ......进入课堂, 就很巧、妙、趣的抓住了孩子的视觉, 使孩子的心、孩子的情很快地在不知不觉中, 转移到课堂情景中来了。

2. 用巧、妙、趣的声音, 吸引孩子的听觉。

运用音乐、相声、口技、童话故事、生活故事、幽默风趣的语言等艺术方法, 抓住孩子的听觉, 给孩子以新、奇、乐的感觉, 使孩子很快淡忘课外活动中, 那些“得意”或“失意”的情景, 从而把心和情都不知不觉地转移到课堂情景中来。

如在《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天》的教学中, 一上课就播放《在希望的田野上》、《春之声》的曲目;又如学习《鱼游到了纸上》, 就可以问:“孩子们, 你们看见鱼是在哪里游的?见过鱼在纸上游吗?”再如教学《分数的比较大小》, 一上课就给孩子讲述《八戒分瓜》的故事;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中, 一上课就讲《猴子摘桃与分桃》的故事;在《乘法分配律》中, 一上课便讲《老人与青年卖葱与买葱》的故事;这些都会使孩子感到新鲜和奇怪, 一下就吸引了孩子的听觉, 使孩子在新、奇、乐之中, 不知不觉地, 就淡忘了课前的那些“得意”与“失意”, 从而把心和情都转移到课堂中来了。

二、使用奇、绝、悬、疑的艺术方法,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奇, 是罕见的、非常的、特殊的、违反常理的事件、想法和做法, 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能起到出奇制胜效果的方式和方法;绝, 是最, 是极, 是独一无二, 就是在课堂中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方式和方法;悬, 即把孩子的“口味”悬挂起来, 给孩子内心制造出一种想要马上就“吃” (我想学) 的迫切心态, 同文艺创作中的“丢包袱”, 设悬念;疑, 是不确定、不肯定, 有待深入、发展、研究后才能解决的问题, 给孩子内心制造出一种恨不得马上就看到结果 (我要学) 的迫切需要。奇、绝、悬、疑的艺术方法, 往往是共同存在, 蕴涵于某一艺术方法的过程之中。

三、以顺水推舟的艺术方法, 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

顺水推舟, 即指在巧、妙、趣、奇、绝、悬、疑的艺术效果得到之后, 教师顺势激发孩子进行学习欲望。因为, 在仅开课短短的两、三分钟, 最多五分钟的时间内, 教师所使用出的开课艺术, 要完成“收心移情”、“引发兴趣”、“激发欲望”三个具有先后顺序的连续性目标, 时间的间隔非常短暂, 有的甚至很难划分出时间上的界限。往往是三个目标用同一个故事, 或同一个游戏等来完成的。因此, “激发欲望”的艺术方法, 是“收心移情”和“引发兴趣”艺术方法的延伸。

例如在《分数大小的比较》中, 老师先讲述《八戒分瓜》的故事:八戒说分这些西瓜的一半给小猴, 小猴说二分之一太少, 我要这堆西瓜的四分之一。八戒高兴地笑了, 小猴也笑了。这个故事到这里, 已起到了“收心移情”、“引发兴趣”艺术效果。接着教师再问孩子们:“谁笑的最傻?为什么?”这顺水推舟的一问, 便起到了“激发欲望”的艺术作用。

小学教育艺术初探 篇8

一、教师运用心理学辅助教育行为

心理学一词源于希腊文,在19世纪末,心理学被定义为研究心理活动的科学。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现状和我国的具体情况,我们把教育心理学定义为“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这一提法的好处有两点。第一,它反映了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因为教育中包括师生的双向活动,不仅有学生的学,也有教师的教。教育心理学首先要研究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同时又要研究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第二,我们这里提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便于明确区分教育心理学与学科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学与教的一般心理学规律,而学科心理学研究各种学与教的特殊规律。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举例如下。

描述:描述心理实施,是对心理现象进行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心理现象虽然纷繁复杂,但有其质和量的特点。因此,心理学研究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对各种心理现象进行描述,将心理现象的具体事实客观地用口头或文字陈述出来。描述要解决“是什么”,只求事实的真实性。策略是描述心理现象的一种具体方法,例如,用注意策略方法可以较准确地描述小学注意的特点;用记忆测量方法可以较准确地描述小学生的记忆力;用智力量表、人格量表、成就动机量表和心理卫生量表可以较科学地描述小学生的质量、人格、成就动机和心理健康方面的特点;还可以用社会测量法比较准确地描述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和人际关系的能力。

预测:预测是指根据已经掌握的心理学原理对未来要发生的事情进行推断和测定。比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推知他以后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根据学生智力和个性的测量结果,预测他将来的学业成就和发展方向。预测对教育工作者是必要的和重要的。有了准确的预测,教师才能总揽全局,采取措施,达到教育目的。

二、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了教育的现代化,电教媒体成了课堂教学的有效辅助工具。这就要求教师提高信息素养,这样才能发挥电教媒体的优越性。教师要具备较高的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处理技能是指能熟练地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处理媒体资源信息;会使用、设计、开发教学媒体的应用软件;能把不同的信息资源进行必要的信息形式的转换;会利用搜索引擎在局域网、Internet上查找本学科的学习资源;能从网络上下载学科教学中需要的信息资源。信息素养的核心就是信息能力,教师的信息处理能力是教师信息素养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不管你的信息意识有多强,信息知识有多么丰富,如果没有足够的信息能力,解决不了实际问题,那就是空中楼阁。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是多样的、复杂的、多变的,信息在随时更新、组织和移位,这就要求教师要主动地养成自觉分析信息和认知任务的习惯,培养信息运用和获取的能力。

1.最基本的信息能力是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包括计算机的启动和关闭方法、操作系统的使用和维护、常用软件的安装和使用。此外,教师要能够比较熟练地使用一种中文输入法。

2.信息采集的能力。教师能在短时间内根据教学目标高效地收集与之相关的各种教学资料与信息,能对与学科知识关联较紧密的信息保持很强的敏感度。现在的信息大多以网页形式存储,用户可以通过使用IE浏览器来浏览;还有一些以光盘或数据库的形式存储。教师要学会使用相应的搜索引擎,从互联网或者内部局域网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教师要会比较熟练地使用谷歌、百度等常用的搜索工具,能够比较准确地归纳关键词。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师培养的学生要具备全面的素质,让学生从小不仅有文化,还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做到智育和德育的齐头并进。德育是五育之首,从小让学生有正确的道德观,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非常重要。俗话说:“智育不合格是废品,德育不合格是危险品。”小学阶段是人生的起步期,学生处于发育过程,具有可塑性,缺乏对错的辨别能力,模仿力强。如果不给予正确的引导,会给他们的心理成长蒙上阴影。因此,站在教育一线的教师要在具体的教学中抓德育教育。

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不能板起面孔进行说教,理论的教育对于感性思维的学生来说是抽象的,教育效果并不理想。教师可以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因素,或者开展一些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受到启发。例如,讲一些名人成长的故事,让学生在榜样的影响下,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激发学习的动机;组织小组学习活动,如做游戏、竞赛活动、角色扮演等,学生们互相帮助、取长补短,感受到集体的力量,认知到与同学合作的重要性。

四、师生之间相处融洽

师生之间关系融洽,能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是教学的前提。相反,如果师生关系不和睦,教师对学生不耐烦,总是批评、惩罚,学生总是和教师对着干,教学活动不能互相配合,教师自然教不好,学生学不好。师生之间要做到平等,教师把自己摆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不要用高高在上的心态俯视学生,要和学生一起商榷、探讨,尊重他们的想法,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愿意走近教师,放开对教师的戒备心,无拘无束地说笑。师生之间交流密切,犹如朋友一般,学生感觉教师好说话,对教师有好感,自然对其教的学科感兴趣,学习积极,学习效率高。

总之,教育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需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进去。面对教学中的种种现状,教师要时刻想到如何才能提升教育的水准,培养学生优秀的素质和能力,不辜负教师的这个称号。

艺术小学作文 篇9

今天,是一个值得欢庆的日子,因为我们学校迎来了本学校的首届艺术节。在这个盛大的日子里,同学们脸上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开幕仪式之前,同学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走进校园,到处都挂满了火红的灯笼,五颜六色的旗帜。门口还有一个充了气的拱桥,地上也铺满了红地毯。一切都是那样隆重,那么的漂亮。我们在位置上坐好后,主持人宣布:“本届艺术节的开幕仪式正式开始!”场下立刻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和哨子。接下来,是领导致欢迎词了,场下又响起一片片掌声。致完词后,又举行了庄严的升旗仪式,同学们一齐站了起来,行着队礼,看者鲜艳的五星红旗徐徐上升,心中不由而然地想起了那些曾经浴血搏杀的战士们,为民族献身的英雄们。此时,所有人的表情是那样严肃,心里对国旗充满了无限的敬意。紧接着,由校长亲自按动开幕式的电钮,随着“嘭”的一声,礼花被射入空中,就如同一只只五彩斑斓的蝴蝶从四面八方飞了过来,美丽极了!

从美丽的“蝴蝶”中,突然窜出了许多小同学,跳起了欢快的校园集体舞,场上的同学们那优美的舞姿深深吸引着场下的同学们,使得同学们不时又发出了“啧啧”的赞叹声和欢呼声。我最喜欢的节目就是歌唱表演《苗家小阿妹》了,场上的同学们用自己最真实的歌声,把心中的愿望都唱入了场下同学们的耳朵里。接着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表演,都让同学们忍部住叫好,开幕仪式也渐渐进入了尾声。最后,同学们唱着《同一首歌》,在歌声中,默默地离开了。

艺术家爷爷小学作文 篇10

我的爷爷今年已经70多岁了,可是,年老的他,却长着一双勤劳而又灵巧的双手,。

不管是春是夏,是秋是冬,只要你来到我爷爷家的阳台,你说不定会恋恋不舍呢!你看,阳台上都是爷爷用木头做成的架子,架子上摆的都是爷爷做的长方形的木头花盆,盆子里装的还都是爷爷种的菜。有西红柿、生菜、香菜……五彩缤纷,冬天的时候,爷爷还给它们盖上棉被呢!爷爷真是心灵手巧。

如果你在我还上幼儿园的时候去过我爷爷家,你一定会叹为观止。那里简直就是一个儿童乐园,大卧室的床的上空,有一个用线绳做成的吊床,这个吊床是爷爷为我做的,就连做吊床的`线绳,都是爷爷自己编的呢!为了不让我硌着,爷爷还在吊床上铺了一个小小的棉被。床前,有一个爷爷给我做的秋千,秋千上还设计了一个安全带,可安全哩!床的左侧,还有一个木制的滑梯,也是爷爷亲手做的。现在,我长大了,秋千、滑梯和吊床都变小了,可爷爷还把它们保存着呢!爷爷看见我的床紧挨着墙,怕我晚上睡觉着凉,就把木滑梯拆了,包上海绵和柔软的棉布,做成了一个软包装的墙围子,立在我的床边。这回,晚上睡觉可舒服了,再也不用怕睡觉挨着墙了。

小学数学课堂板书艺术 篇11

关键词:数学课堂;板书艺术

课堂板书是指教师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于黑板、白板上所形成的教学内容的结构性目录以及一些关键性的词语。在教学条件逐步改善,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有些老师上课全然凭借多媒体设备教学,当然,这样做可以节省教学时间,加之电脑屏幕上直观形象的演示,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综上原因,从而使很多教师忽略了板书设计,但是作为传统教学媒体,“板书”仍然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板书自有其不可替代性的作用,因为好的数学板书对学生理解数学教学内容、启发数学思维有着重要作用。好的板书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结合,有其不可或缺的功能性。课堂中,严谨的板书能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享受,情的陶冶。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了板书艺术的作用,在板书的使用上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灵活多样 激发兴趣

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在课堂,而课堂上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基本渠道是视觉和听觉这两个方面。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脑接收的各种信息中,视觉信息约占80%,可见视觉信息的重要性。而板书作为向学生传递知识,交流信息的重要媒介,就是利用视觉形象完成的。板书设计的多样、简约,是来自数学课堂上的美感,陶醉了多少学生快乐地加入到数学学习中来。板书的设计应根据不同学段,不同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恰如其分的板书能对学生的学习困顿处起到柳暗花明的效果,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如低段数学课堂教学中板书形象的挂图,活灵活现的卡通人物,老师一手精彩的简笔画,中高段数学课堂当中知识树、网格形式等等,对学生的学习和兴趣的培养起到了凝神传意的特殊效果,使学生对知识由操作层面的感知升华到思考内化后的理解。

二、顺势而现 启发思维

课堂教学的板书要把握时机,因时、因势、因需的呈现给学生,板书设计也要追求如何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自然生成。“自然”即顺应学生的需要,而非教师的需要;顺应“数学”的需要,而非凌驾于“数学”之上的需要;富有直观性的板书,能代替或者再现教师的演示过程抑或学生的操作过程,启发学生思考。课堂只有将“有声的讲解语言”和“无声的视觉语言”并举,才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一堂课,怎样板书?需要执教者深思熟虑,精心组织,花点时间功夫。如:在讲授“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课,老师在教学的同时,顺势而现的板书,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总结小数点的移动和数的大小的变化规律。这一节课就是在研究小数点左移、右移所引起数的大小变化,最后的结果是必然的,但我们不是为了结果而教学,而是为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去教学,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的板书,对于知识的呈现顺势而为,起到了激发思维、化难为易、推波助澜的效果。

三、语言精当 画龙点睛

课堂教学主要内容的落实,除了通过老师的讲解分析、学生间的讨论交流,还得充分利用板书设计这一教学手段和策略,在课堂教学当中,老师的语言干脆利落的同时,板书内容的书写更要体现“精当”二字,当然,精当也不宜太简化,简化往往使板书传达的信息不清楚,更不宜太繁冗,太繁冗会显得板书的设计杂乱无章,会冲淡板书对教学内容的提示作用。精当的板书不仅节约了教学时间,同时也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留给学生思考的过程,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如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可以用红色或黄色粉笔板书,或在重点内容上划上波浪线,对学生进行视觉上的冲击,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样既能使重点突出,又能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有利于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消化和理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当今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很多老师就是利用板书这一独一无二的优势,将教学内容以“点”突破,达到活化全篇的教学效果。

四、科学梳理 凸显实效

好的板书能理清一节课的知识脉络,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著名教授王松泉曾做过这样经典的描述:板书教学的作用,是教师教学引人入胜的“导游图”,是学生学习掌握真谛的“显微镜”,是开启学生思路的“钥匙”,是进入知识宝库的“大门”。首先,精心设计的板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渐序发展,通过执教者的演示,是逐步地将数学的思维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可以给学生一个慢慢思考与接受的时间。其次,板书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有利于将一节课零散、孤立的知识模块,合理地整合起来,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网络图。能辅助教师在新课结束总结时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便于记忆和知识的迁移,学生将根据老师板书的内容对整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有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的知识结构,凸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五、潜移默化 润物无声

教学的最高境界在于教育的无痕,将习惯的养成,情感、价值观的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是我们为师者一直不断的追求,板书作为一个艺术整体,承载着这种教育的功能。我们经常讲“教师的工作,一靠说,二靠写。”,写就是老师的板书。一节数学课学生是否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的有效讲解不可缺少,但严谨的板书,就如一件精美的艺术珍品,对学生起着“无声语言”的熏陶教育作用。如作图,此知识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可能老师会说,运用多媒体画图更直观,殊不知,大部分学生看幻灯片的过程仅仅停留在欣赏而不是学习,粉笔虽然是静止的,但它和教师一起却是一对完美的组合,在教师的挥洒自如间,却变成了鲜活、灵动的媒体,是可以仿效的资源,是再优越的多媒体都无法取代的。教师刚劲有力的粉笔字,能给学生以示范,达到最直接的视觉效果,潜移默化,从而让学生树立严谨的学习观。

数学板书看似简单,其实整洁严谨中蕴涵着老师无穷的智慧。然而,在现今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下,板书这种传统的教学手段往往容易被人忽视、甚至抛弃,因此,理性地呼唤数学课堂教学板书艺术的回归。

参考文献:

[1] 曹秀芹《让板书回归到数学课堂》[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年第7期.

[2] 葉澜《教育概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小学语文教学艺术境界 篇12

一、教读文本———解读教材

“教读文本”, 这里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识记、通读并理解文本, 具体目标是要求学生能识记与辨析文本中的字、词、句与通读或背诵文本。当然, 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文本思想内涵的认识与文本写作特点的领悟方面也有所作为, 但不是其教学重点, 因此教学艺术的特点就是解读教材。下面以《独坐敬亭山》的诗词教学进行例说剖析。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对于这篇课文, 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通常设计为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1.生字识读, 为引导学生通读文本扫除障碍。对于生字的读法、涵义及用法, 可以是学生查字典的自主学习, 也可以是教师的教读与讲解。

2.文本初读, 引导学生熟悉文本。可以是学生自读, 也可以是教师带读。

3.文本细读, 引导学生推敲或揣摩文本中字词的涵义与用法, 理解文本的文意。如诗词中的“独坐、尽、孤云、闲、相看、厌、只有”等字词, 它们各表示什么涵义?诗词的文意是什么?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文本解读, 引导学生领悟文本的意境与思想内涵。在这个教学环节中, 教师通常会就作者生平、写作背景、文句涵义、字词的用法、文本的思想内涵进行介绍或剖析, 促进学生对文本的进一步理解。

5.文本诵读, 让学生反复诵读诗词。通常是个别诵读、集体诵读、背诵穿插进行, 达到通畅流利为止, 至于能否读出诗词的韵味或意境, 或“要求”或“不作要求”, 多数教师的教学属于“不作要求”。

教读文本属于传统的语文教学艺术, 教师注重关注的是文本知识与技能目标, 对于应试教育, 它具有较好的效果, 这也是目前多数语文教师普遍采用的教学艺术。

二、赏析文本———诠释教材

赏析, 即欣赏分析。就教学艺术, 赏析文本, 就是指教师从文本欣赏的角度来引导学生分析并认识作品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点。赏析是鉴赏的一个过程, 是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认识飞跃, 它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 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从而对作品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引导学生赏析文本, 实质上就是引导学生用心去感悟作品的文化内涵和体验作者的思想情感, 因此赏析文本的教学过程特征就是诠释教材。仍以《独坐敬亭山》诗词教学为例, 教学中除了设计安排文本“初读”与“细读”学习活动外, 教师更注重的是实施以下三个教学策略:

1.抓住诗眼, 深入挖掘诗词意蕴。所谓诗眼, 就是指诗词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字词。如诗词题目“独坐敬亭山”的“独坐”, “众鸟高飞尽”的“尽”, “相看两不厌”的“厌”等, 这些字词都是衬托敬亭山的幽静环境和作者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的孤独之感与饱尝人间辛酸并看透世态炎凉以及对现实的不满的心境。为使学生领悟诗眼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引导学生尝试变换字词来领悟诗人的用词艺术。

2.突出意境, 剖析诗词艺术效果。意境是作品达到的艺术境界, 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处境的和谐统一。领悟诗词的意境是赏析的最高层级, 可使赏析者得到美的享受, 情感的熏陶, 心灵的净化, 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诗词的艺术境界。意境的领悟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或联想创新, 从而领悟诗词的意境。

3.引导诵读, 体验诗词艺术魅力。诗词是描写人物的精神活动、感情生活、心灵状态的一种文学形式, 文字精炼但寓意深刻。诵读是读者对文本艺术感悟的具体行为表现, 它可以通过语调、速度、节奏、表情、神态等来刻画诗词的意蕴。因此引导学生开展声情并茂的诵读, 也是诗词赏析教学的重要方面。把握“诗眼”与“意境”是诵读的基础, 而引导诵读的关键是让学生与作者在思想与情感方面产生共鸣。

赏析文本的教学艺术, 它取决于教师对教材文本的理解层次, 如何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主动理解或自我领悟则是彰显其教学艺术的关键。如果是教师讲授型的赏析文本教学, 那只能算讲解文本, 不能算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

三、活化文本———拓展教材

活化文本, 它指教师在教材基础上丰富文本并实现一定的再创造, 通过多层体验、多元感悟、多式变读、多解文本、多维练习等途径来实现课程教学的最大效益。还以《独坐敬亭山》诗词教学为例, 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和领悟诗词这种文学艺术特色以及发挥文本的教学功效, 教师在教学中更注重设计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1.展示文本画面, 促进学生感知诗文意境。形象思维是小学生的思维特征, 在古诗词的教学中, 用多媒体展示有关诗文的画面, 既能引发学生对文本学习的兴趣, 又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形象感知诗文内涵与作者的思想情感。关于《独坐敬亭山》的诗文图画, 在互联网上可以下载到多种不同的课件资源, 作为丰富文本内容, 方便且有效。

2.补充相关诗文, 促进学生领悟艺术精妙。课程目标的实现载体是教材文本, 而文本的选择就具有多元性, 作为普遍通用的语文教材, 编者总是颇具匠心选择一些优秀的文本, 以便学生“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提高文化品位” (摘自课程标准内容) 。在引导学生领悟《独坐敬亭山》是“传‘独坐’之神”的作品, 教学中就可以补充相关诗文, 让学生在与教材诗文的比较中加以鉴赏:

诗文:步李白敬亭山诗原韵寄淡淡的云 (摘自冯唐雪墨的博客)

纷云欲望尽, 一意修清闲。泥佛不生厌, 无心在空山。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看破人生”的消极态度与“欲闲又无法闲, 看破前程又留恋前程”的矛盾心境, 心理刻画深刻。然而在动静衬托和情景交融的写作艺术方面, 与《独坐敬亭山》相比却显得逊色。在艺术创作方面, 该诗每句最后一字与原诗每句最后一字相同, 创作受约束, 难度更大。该诗虽不如原诗那么“传神”, 但也属一篇佳作。通过这样的比较, 学生方能领悟李白诗词的精妙之要。

3.引导多维训练, 提升学生写作技能。读是写的基础, 写是读的发展, 以读促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策略, 因此教学中就可以设计如下几方面的写作训练: (1) 依据诗词内容改写为白话文; (2) 观看有关敬亭山的画面, 以“敬亭山”为题写一篇描景作文; (3) 假想自己与同学结伴游览敬亭山, 尝试写一篇五言四句的诗词。

浅谈小学生作文评改艺术 篇13

语文教学中,对于教师,最难教的莫过于教作文;对于学生,最怕的莫过于写作文。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个“最难”与“最怕”的问题呢?这也许是所有语文老师都在积极探索、实践的问题吧,我也不例外。在作文教学中,我摸索着、实践着、总结着,觉得作文的评改是十分必要的,它在整个作文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正如鲁迅先生说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可有多少老师包括我在内,曾经那么的忽略了它,认为这无关紧要,或者流于形式,应付了事,使得自己的作文教学效率一直不高,下面,我就个人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如何对待学生作文评改的心得与同行们共勉。

一、教师转变评改观念

我们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存在评改形式单一,学生未参与评改;评改流程闭塞,不能有效反馈等现象。叶圣陶先生说:“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本。”他也曾一再呼吁“能不能把古老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学生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用的,”这也是叶老语文教学思想“教是为了不教”在作文教学上的体现,因此,我们应力改作文评改是教师专利的弊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促进关系,使作文评改日益向学生自主,自能操作的模式发展,让学生主动参与,提倡互批、自批、众改等形式,创造良好的作文氛围,使全体学生都关心自己和他人的作文。

二、激发学生评改欲望

俗话说“乐此不疲”,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最重要。有了兴趣,他就能乐在其中。它是学生进行评改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习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首先要激发学生评改作文的欲望:我经常告诉学生“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在一次作文指导课上,我出示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让学生想一想“绿”还可以换哪些词,在这些词中,哪个词最恰当。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斟酌”的意义,并且介绍这首诗的在推敲文字中作了很多次修改,最后才选用了“绿”,让学生明白要想写出好文章就得浅斟慢酌,从而培养学生评改作文的兴趣。

三、建立多元化评改机制

1、自评自改

我们应该让学生意识到自主评改的意义,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使他们乐于善于评改自己的习作。

大纲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的要求,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法、推敲法,边读边思,进行增、删、换、改,并给自己的习作作出评价,写上评语。在这个过程中,授予学生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学会修改,学会评价,能用自己的见解和独特的眼光去看待每一种事物,通过推敲,考虑词语的锤炼、修辞的应用等。评价的内容可以是多元的,包括知识与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互评互改

《课标》在“教学建议”及“评价建议”中指出:要引导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因此,在学生学会了自改的基础上,还要培养学生的互评互改。

A、互评互改中,必然要认真阅读、思考、研究别人的习作,阅读本身就是一种交流、学习、思考,也是一种提高。通过互改,学生能及时发现同学中的不足或毛病,推己及人,培养了的能力;同时,从别人的习作中吸取优点,使合作

探究的精神在习作互评互改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B、互评互改中,学生肯定有很多话要说,比如:谈谈哪个词用得好,哪个句子表达不准确,哪个片段不具体等,只要他们能感受到的,他们有疑惑的,有见地的都可以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并且好几次都出现争辩得面红耳赤的现象,其乐融融。

C、在互评互改中,学生地位平等,心理不受威胁,无拘无束,学生此时既是“”又是读者,角色不断变换,在评改中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学会合作,思维活跃,集思广益,促进“集体创造力”的发展。因为他们能创造性的审视、评价他人的习作,有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并使这种思维活动达到激发状态,增强信心,体验成功。

3、教师评改

教师在评改学生习作时,应坚持鼓励性原则。试想一下,如果教师给学生的评价是:“内容乏味,空洞无物,语言表达太罗嗦,找不到好词好句,离优秀习作太遥远了……”这样的评语对一个习来说,打击太大了,会使该生失去习作的信心,认为自己不是习作的“料”,只会对习作产生厌烦、害怕的情绪,那还指望他进步吗?所以,作为教师,要用欣赏、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习作,善于发现闪光点,哪怕一个词的正确使用,都应予赞赏,对于不足要委婉指出,让学生乐于接受。

这样,我们才能欣喜的发现:学生的习作篇篇都是灵动的、富有个性的。

4、家长评改

家长评改是一个大胆的举措,有的认为这可有可无:因为家长哪有“闲情”啊!其实不然,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只要能客观公正的评价自己的孩子的习作,更有助于帮助孩子树立写作的信心,再者,父母与子女更容易沟通、交流,更有利于习作的提高。

5、网络评改

自从去年学校开设了网络教室了,我深深的感觉到多媒体网络为作文的教学注入新活力,开拓了新天地。他可以让学生进行大面积的评议和修改作文,既可以师生对话,也可以生生对话,又能完成习作修改的个别化辅导。除此,还可以查询调用网络中作文资料,为自己、他人的习作作补充修改,互相评议,互相欣赏,共同进步。

6、跟踪反馈

上述几种评改机制完成后,教师应作跟踪管理,检查学生是否对别人的评价作出应答——认真修改。这是很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学生不能认真对待评语,没有细致品读,导致马虎修改,甚至不改。这样,就失去评语的意义,也就没有达到评该的目的。

上一篇:党员培训班测试题下一篇:工程建筑承包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