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金融危机研究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由安徽财经大学科研处和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共同主办的“全球金融危机:贸易与产业发展”研讨会于2008年11月2日在安徽财经大学举行。出席此次研讨会的有本校贸易与金融学科相关专业的教授、博士与中青年教师等。研讨会围绕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形成机理及其对贸易与产业发展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外国金融危机研究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外国金融危机研究论文 篇1:

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印两国外国直接投资政策的比较研究

【摘要】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全球经济的衰退,国际直接投资速度和规模呈现出整体下滑的趋势。作为亚洲乃至世界最具發展潜力的新兴经济体中国和印度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也受到了的巨大冲击。面对出口严重下滑,外资大量流失等一系列不利因素,中印两国都及时的调整了其外国直接投资政策。本文试图对中印两国的外国直接投资政策做一个对比研究,以期对中国有所启示。

【关键词】金融危机;投资;政策

作者:彭 念

外国金融危机研究论文 篇2:

“全球金融危机:贸易与产业发展”研讨会综述

由安徽财经大学科研处和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共同主办的“全球金融危机:贸易与产业发展”研讨会于2008年11月2日在安徽财经大学举行。出席此次研讨会的有本校贸易与金融学科相关专业的教授、博士与中青年教师等。研讨会围绕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形成机理及其对贸易与产业发展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一、关于全球金融危机的生成机理

副校长陈忠卫教授指出,中国尽管不处于本次金融危机的中心,但受到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并就金融危机的生成机理进行了深刻剖析。潘淑娟教授回顾了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过程,并从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的“特里芬現象”出发对现行美元本位制和美元环流进行剖析和解构。她还从美国金融资产中出现的诸多“异象”出发,提出了国际金融秩序亟待改革的构想。徐旭初教授详细分析了全球金融危机的产生机理,认为美国的金融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金融危机出现的可能性,原因在于证券化产品、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结构的高复杂性导致投资者无法判断所投资金融产品的风险,增强了其杠杆效应。张会恒教授强调了金融监管的重要性,认为应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建立一个适应金融市场发展水平和风险状况的有效金融监管体系。唐敏教授认为美国低利率的货币政策、房地产次贷危机、美元本位等只是引发本次全球金融危机的表层原因,其深层根源在于以自由化、私有制、放松管制等为特征的思想组织制度基础,严重透支未来的发达资本主义经济和有恃无恐的金融霸权主义,而次贷危机只是本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导火线。沙文兵博士就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同本次金融危机进行了比较分析。徐德云博士则认为目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在于其是否会形成经济危机,更在于人们由此可能产生的心理“恐慌”。

二、关于全球金融危机与FDI、贸易发展

陈忠卫教授还从产业结构、特定产业部门、企业并购与重组和全球企业裁员等角度,分析了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社会各界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并从宏观和微观方面提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政策建议。邢孝兵博士就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不同要素密集型商品出口以及我国对美国出口贸易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徐松教授就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中国出口美国贸易以及中国各出口部门的贸易损失进行了核算,并提出减少损失、促进出口,要从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外汇管理和帮助中小型出口企业转型等方面入手。刘敏博士就全球经济危机对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做了深入探讨,认为国际石油价格将在理性回归中探索新的平衡点,而国际油价回落会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我国经济增长的压力。韩刚博士认为全球金融危机会使外国减少利用当地资产进行投资或扩张的FDI,减少其新设投资与跨国并购;我国应适当调整FDI政策,从多元化渠道入手防止FDI流量的下降。冯德连教授提出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外贸企业应积极采取“走出去”战略,推动企业的外向国际化,培育国际型企业家。

三、关于全球金融危机与产业发展

张庆亮教授从美国次级住房贷款危机引发金融危机的过程入手,分析了中国房地产抵押贷款市场存在的潜在风险和中国房地产业当前存在的问题,并从房地产业的结构调整、开发商规制、政府房地产政策和消费者决策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武云亮副教授深入分析了全球金融危机在企业融资、汇率变化、金融危机爆发的历史、影响方式以及不同国家和行业等方面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认为当前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的范围和深度尚未完全显现,应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构筑遏制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的防火墙。赵玻博士从大型零售商发展的类金融模式研究出发探讨金融危机对零售产业组织的影响。魏彦杰博士则探讨了全球金融危机对资产证券化与产业资本流动性的影响。

作者:张廷海 邢孝兵 武云亮

外国金融危机研究论文 篇3:

金融危机对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流影响分析

一、引言

继2009年10月,希腊宣布当年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超过12%以来,2010年欧洲各国相继出现信用评级下调和出台财政紧缩计划,整个欧盟都受到债务危机困扰。2011年5月16日,美国财政部声明,美国联邦政府已达法定的14.29万亿美元公共债务上限;如果国会不能在8月2日前提高公共债务上限,美国将面临债务违约风险。2011年8月6日上午,国际三大评级公司之一的标准普尔宣布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由AAA调降到AA+,专家预计,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可能引发全球大崩溃,远甚于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担心,如果持续恶化的欧美债务危机得不到有效控制,世界很可能被拖入新一轮金融危机之中。本文将以2008年开始的上一轮的金融危机为背景,将危机前后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流量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原因分析,以其能为企业应对新一轮金融危机提供相应的参考和借鉴。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流影响分析

(一)金融危机前后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流状况 虽然理论界对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的界定各有不同,但是一般以2007年4月新世纪房产破产为开端,以2008年雷曼兄弟倒闭作为金融危机恶化的标志。本文将金融危机期间界定为2008年7月1日—2009年6月30日,并以2008年1月1日—2008年6月30日作为危机前期、2009年7月1日—2009年12月31日作为危机后期进行对比分析。为了分析金融危机下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流状况,本文从国泰安数据库选取了2008—2009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各个季度的现金流数据,剔除数据不完整、异常数据及金融类上市公司,最终样本为957家上市公司。

(1)金融危机前后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流量平均值分析。由表1可以看到,企业经营活动净现金流、投资活动净现金流(绝对值)、筹资活动净现金流及现金净流量在2008年第一季度~2008年第四季度不断上升,但是在2009年第一季度企业经营、投资、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都出现了大幅下降,随后又不断上升。即企业在金融危机前和金融危机前半期现金流量不断增加,在金融危机后半期受影响较大,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现金流均大幅下降,而金融危机后,现金流又开始上升,企业经营、投资、筹资活动恢复活力。金融危机前后企业经营性、投资性及筹资性现金流的趋势可以用下图1来表现,即三大类活动趋势均呈现斜N字形,其中的低点即是2009年第一季度——金融危机后半期。

将现金流形式严峻的2009年第一季度与上一季度对比可以发现,样本的957家企业2009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减少240649058.63元,减少63.6%;投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减少543459057.83元,减少84.1%;筹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减少290941042.69元,减少90.0%。

(2)金融危机前后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流量为负值的企业的个数分析。表2数据与表1数据大致相符,特别是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首先,在金融危机前及危机前半期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负值的企业不断减少,但2009年第一季度(即金融危机后半期)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为负值的企业的个数急剧增加,由2008年第四季度的208家增加到382家,增幅达到83.7%,而随后又不断减少。投资活动的变化中可以看到,金融危机后半期,投资活动净现金流为负值的企业个数有一定的减少,即继续进行投资活动的企业有所减少,转而进行了投资回收,固定资产处置等活动。筹资活动现金流为负数的企业个数在金融危机期间有所增加,但变化不是特别明显。

(3)金融危机前后为负值的现金流量总和分析。表3数据显示,现金流量负数总和在金融危机后半期也大幅下降,相对于2008年第三季度,2009年第一季度企业的经营性、投资性、筹资性净现金流量的降幅分别达到了39.5%,82.5%和10.5%。将表2与表3数据综合考虑,可以看出,在金融危机后半期,现金流为负值的企业数量增加,而现金流负值总和下降,平均来看,现金流为负值的每家企业的现金流(绝对值)大幅下降,企业经营、投资、筹资活动均不活跃,受影响较大。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流的影响 由表1、表2、表3数据分析可以发现,金融危机对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流确实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首先,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在金融危机前后的变化规律最为明显:金融危机前,现金流不断上升,甚至在金融危机前半期,企业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也没有受到太大影响,直到金融危机后半期,经营活动净现金流急剧下降,企业经营性现金流整体受损,许多企业经营性现金流甚至由正转负,企业入不敷出,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其次,投资活动净现金流在金融危机后半期急剧下降,企业收缩了权益投资和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与壮大。最后,筹资活动净现金流下降最为明显,降幅达到90.0%,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金融机构对企业贷款更为谨慎,提高贷款标准、降低贷款额度等使得企业融资环境恶化,企业无法从外部获得资金以解决经营问题,外部融资受限最终可能导致企业破产。

三、金融危机对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流的影响途径分析

(一)从现金流入角度分析 企业筹资活动及经营活动一般都能够给企业带来正的现金流,但是,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筹资活动、经营活动的现金流转变缓,企业现金流情况恶化。下面就从企业融资和经营角度来分析企业的现金流量,查找金融危机对现金流的影响途径。

(1)导致企业融资能力下降。金融危机下,企业外部融资能力受限,融资成本增加,现金流动变缓。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因素:一是银行贷款条件更加严苛。虽然我国金融市场相对封闭,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但是由于国际经济环境恶化,融资环境也受到影响,我国金融机构放贷更加谨慎,虽然政府为刺激经济施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但企业融资面临“宽货币、紧信贷”的问题。二是抵押物价值被低估,企业贷款能力下降。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降低其风险,往往会低估抵押物价值,一般只评到70%,但是融资能力的下降使得企业贷款能力大幅下降,资金需求更加紧张,企业经营风险增加。三是担保公司受到很大冲击。在危机中,一些担保公司“自身难保”,受到很大冲击,担保机构和银行合作几率不高,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四是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下,融资成本迅速上升,风险急剧放大。金融危机同样也影响民间资金对企业放贷的信心,对企业惜贷或提高放贷利率,降低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

(2)导致企业订单减少。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对外出口贸易,消费需求减少,使得企业订单减少,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减缓,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资金流转。目前我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已高达60%,在我国,GDP的40%左右是靠出口拉动的,因此,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外贸出口产生了很大冲击。如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月增加,我国出口从11月开始首次出现了负增长,11月份我国出口1149.9亿美元,下降2.2%。12月份我国进出口1833.3亿美元,下降11.1%;金融危机影响出口需求,国外市场受金融危机影响,很多行业都遭到了重创。国外市场连本国产品都无法消耗,对中国产品的需求更是大幅减少。

(3)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增加。另外一个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的是应收账款的增加。受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外许多跨国企业倒闭或陷入困境,而我国很多出口企业与这些企业有业务往来,我国企业就存在很多应收款项无法收回,尤其以沿海地带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最为突出。由于我国劳动力比较廉价,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比较有优势,这些公司大多追寻国外广阔的市场,产品大量出口,但此次的金融危机,使得这些企业受到了重创。因为这些企业的主要客户大多数是国外公司或企业,很多企业未能预料到金融危机的发生及其广泛的影响,未能及时转变其经营方向,因此国外大多数客户和市场的断绝,使得这些企业难以生存。甚至有很多外国公司破产倒闭,使得很多货款无法收回,这对我国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根据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统计,我国出口商平均坏账率约为1%,而2008年同期坏账率已经高达3%。太多的坏账造成了很多企业资金周转困难,难以维持下去。我国有巨额账款损失在了这次金融危机中,而出口型企业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害最深。

(二)从现金流出角度分析 企业投资活动通常以负的现金流表示,特别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企业投资风险加大,投资成本增加,可能导致投资无法收回,这就更加剧了现金流状况的恶化。另外,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增加。下面从这两个方面来分析金融危机对现金流出的影响。

(1)导致企业经营成本增加。企业经营成本增加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由于金融危机导致了美元持续贬值,使得国际原油、矿产资源及有色金属等基础性原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扬上涨,从而造成了我国基础性原料价格和下游产品价格大幅上扬,增加了国内企业的生产成本,加大了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出量。二是企业促销力度加强等造成的期间费用增加。金融危机造成我国企业产品销售困难,订单大幅削减,企业为了更多地销售产品,往往会增加企业的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企业经营性现金流出量随之增加。

(2)导致企业投资热情下降。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企业投资。由于金融危机存在许多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人们对风险的厌恶普遍上涨,降低了对经济增长的信心。国内外经济研究机构都下调了对世界经济增长和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这影响了大多数企业的投资热情。受效益最大化的投资目的影响,在不确定性不断增大及未来投资收益预期不佳的情况下,企业肯定会控制固定资产的投资。由于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资金中大部分是自筹资金,投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场规律决定的。市场景气,企业利润高的时候,投资就会快速上升,反之下降。金融危机使得企业投资利润下降,投资减少。另外,此次金融危机减弱了部分中国出口企业的投资能力,中国出口企业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自身发展受到影响,投资能力也减弱了。

(三)从现金流流转周期角度分析 从现金流流转角度分析,库存增加,应收账款增加,银行催款,使得现金循环周期变长。现金循环周期计算公式如下:现金循环周期=存货转换期+应收账款转换期-应付账款递延期=生产经营周期-应付账款平均付款期。

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产品需求减少,企业库存增加,存货周转期变长;国外企业纷纷陷入财务危机,应收账款增加,应收账款的回收遥遥无期,应收账款转换周期增长;银行等贷款机构、供应单位抓紧催款,企业应付账款递延期却未见变长。由于以上三方面原因,企业现金循环周期变长,企业资金流转不畅,容易导致企业现金不足,资金断链,甚至破产清算。

四、新经济形势下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流应对策略

(一)严格企业现金流预算控制 通过编制经营性现金流预算,将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各项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入与流出进行预测和估算,确定现金的余缺,并合理安排现金的流入与流出,适度预留现金余额,引导各项现金平稳有序地发生,从而实现对现金流缺口的事前控制,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风险,避免发生现金流危机。特别在金融危机下,现金流转紧张,企业更可以通过编制现金流预算表,合理安排现金流入与流出,可预防现金流危机的发生。

(二)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加快现金流转 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经常会采用赊销的方式,然而赊销是一把双刃剑,赊销虽然能够提供企业销量,但与此同时也占用了企业本可以利用的资金,如果大量赊销可能会造成资金无法回笼。而在金融危机下,这个问题也显得更加突出,国际环境的恶化企业被迫给予产品的下游买家更多、更长的采购账期,形成了企业更多更长的应收账款。因此,企业有必要在赊销和维护经营性现金流良性循环之间作出合理抉择。本文认为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应做到:明确责任,严格奖惩,建立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系统应收账款的有效管理必须是财会部门与销售部门的有效配合,即明确双方的责任,严格奖惩;限制赊销额,避免盲目赊销:对于新、老客户及信用好、信用差的客户采用不同销售方式;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包括制定归还应收账款的期限、现金折扣和折扣政策等内容。

(三)加强存货库存管理,减少现金流出 存货的增加意味着现金流净额的减少,存货的减少意味着现金流净额的增加,存货与现金流净额呈现反比例关系,因此控制存货对维护和改善企业现金流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存货额度要坚持以销定产、以产定供原则。即根据预期销售量倒推确定产品生产量,然后按照产品生产量倒推确定原辅料的采购量。供、产、销环环相扣,可以有效改善存货积压,促进资金有效循环,改善企业现金流状况。信息化给企业存货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企业可以通过信息平台,根据订单的多少,方便快捷地对存货供给进行指导和调度。

(四)控制生产经营规模,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抑制现金流出源头 一是控制生产经营规模,避免过度扩张。一般来说,经济低迷时期,企业应贯彻“稳字当头”的策略。根据市场动向,精炼主业,暂放副业,回避高风险领域,以免过度扩张,保证企业财务正常运作。二是企业也应采取有效措施开源节流,控制和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才能维护现金流的良性循环。

(五)积极拓展对外融资渠道,弥补现金流缺口 对外融资的方式有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担保融资等等,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和便利有选择性地运用。同时,企业可以有效地利用政府政策积极地开展对外融资,弥补现金流缺口。

参考文献:

[1]赵英杰: 《论现金流量管理假设》,《会计研究》2001年第5期。

(编辑 杜 昌)

作者:廖果平 孙小露 夏洪秀

上一篇:医院年度报告优选3篇下一篇:电子产品包装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