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矿业投资环境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红土镍矿是一种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是生产不锈钢的重要矿物原料。该类矿种在我国的地质储量非常稀少,仅见于云南墨江-元江一带,资源储量仅约53万吨,且镍含量低,硅镁含量高,矿石品质不好。在我国周边的东南亚地区,红土镍矿储量丰富,其中仅印度尼西亚的红土镍资源量达1300万吨,菲律宾520万吨。与之相比,我国的红土镍储量仅为印尼的1/25,菲律宾的1/10。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全球矿业投资环境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全球矿业投资环境论文 篇1:

世界主要煤炭生产国投资环境调查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持续增长,石油及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全球煤炭需求快速增长,价格攀升,由此国际煤炭行业景气度上升。作为经济性的能源资源,煤炭资源具有一定竞争力,更具有其他资源不可替代的地位。本文根据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2013年对全球矿业投资环境的分级结果对世界主要煤炭生产国的煤炭资源开发潜力和投资环境进行分析对比,分析中国煤炭企业海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中国煤炭企业海外投资的发展战略重点和实施建议。

[关键词]煤炭产业;投资环境;市场分类;战略建议

1世界煤炭产业发展新形势

1.1化石能源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有绝对比重

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12274.6百万吨,比2011年增加了1.8%,其中,煤炭消费量的增加幅度达2.5个百分点,其他各类能源则呈现增幅较小的趋势。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快速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将会保持增加态势。

1.2煤炭是储量最丰富、分布相对集中的化石燃料

截至2012年年底,世界探明煤炭储量为8609.38亿吨,若按2012年的生产水平计算可开采109年。然而煤炭资源的全球分布较为集中,北美、亚太和欧洲及欧亚大陆地区的探明储量之和占到全球94.8%,其中有30.9%分布在亚太地区。

1.3世界煤炭产量呈现逐年增长态势

21世纪以来,世界煤炭产量呈现逐年增长态势。统计显示,2012年世界煤炭产量比2011年增长86.2百万吨,增幅2.0%,消费量增幅为2.5%。2013年中国的神华集团、中煤能源集团和大同煤矿集团在世界煤炭生产和煤炭贸易中所占份额较上年增加2个百分点。由此以上三家中国煤炭企业进入世界煤炭生产企业前十名,进一步扩大中国在世界煤炭生产中的影响力。

1.4世界煤炭贸易增长主要集中于亚太地区

2012年世界煤炭出口贸易总量为1142百万吨,同比增加6.0%。印度尼西亚以309.5百万吨的出口量位居2012年世界煤炭出口量排行榜首位,占国际煤炭贸易总量的27.10%。澳大利亚成为第二大煤炭出口国,2012年出口达284.5百万吨,占世界的24.91%。2012年,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和中国台湾是世界煤炭进口量前五位的国家或地区,其煤炭进口总量占世界的60.51%。2013年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煤炭贸易国。

2主要煤炭生产国投资环境分析

鉴于各国的自然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条件及社会制度政策等投资环境的影响因素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现分别从煤炭资源丰歉度、交通运输条件、矿业管理规范、劳动力及投融资条件等方面对各国矿业投资环境进行分析,从而将以上国家的煤炭市场详细分类,规划中国煤炭企业进入他国市场的策略。

2.1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五星级矿业投资环境

澳大利亚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政局稳定,法律风险较低,公共设施健全,投资成本低,具有较好的收益预期,该国政府对外商矿业投资实行国民待遇,所以大型国有煤炭企业可在合适时机进入该国市场。

澳大利亚具有极好的矿产资源条件,是世界上矿产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矿产品生产国之一。澳大利亚煤炭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其黑煤地质储量约575亿吨,占世界的5%,列美国、俄罗斯、中国、印度和南非之后居世界第六,且煤质较好,发热量高。

澳大利亚拥有世界领先的采矿技术和全面的采矿技术服务。为帮助投资者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矿业投资要求和环境,政府定期出台矿业投资指南,为投资者介绍各种审批程序、相关要求、时间进度和预期结果等,可见该国具有透明高效的矿业管理规范,强烈的服务意识。

部分国际机构的调查显示,澳大利亚被认为是最具矿业投资吸引力的国家,而且中国与澳大利亚的建交关系友好,在国际贸易方面有着频繁的往来,所以可作为中国煤炭企业首选的投资目标国。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大型煤炭企业采取联合他国企业的方式进入该国市场,逐渐适应环境,进而开拓更大市场。

2.2以乌克兰为代表的四星级矿业投资环境

乌克兰位于欧洲东部,黑海、亚速海北岸。北邻白俄罗斯,东北接俄罗斯,海岸线较长,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煤炭资源。该国经济发展处于中等水平。整体来看,乌克兰政局较为稳定,公共设施基本健全,具有比较好的预期。政府虽对外商投资具有一定的门槛,具有矿业权、矿业用地等法律风险,但都在可以调控的范围内。

乌克兰同216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联系,中国是乌克兰的主要进口国之一。乌克兰《外国投资制度法》第十二条中规定,保障外国投资者无障碍地和快捷地以外汇形式将投资的合法所得利润、收入汇出境外。该制度可以保障中国企业很好地在该国开展商业活动,避免不必要的贸易纠纷。同时乌克兰也可利用亚欧大陆桥同中国开展贸易活动。

然而不可忽略的是,目前乌克兰国内国外政治环境动荡,中国煤炭企业在考虑进军乌克兰市场时需要注意动荡因素,可联合他国企业共担风险。

2.3以巴基斯坦为代表的三星级矿业投资环境

巴基斯坦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东接印度,东北毗邻中国,西邻伊朗,南濒阿拉伯海。海岸线长980千米。巴基斯坦与中国陆上接壤,可充分利用亚洲大陆桥进行煤炭进出口运输,由此降低了运输成本。而且该国拥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雇佣成本降低。

巴基斯坦煤炭资源比较丰富,根据巴基斯坦地质调查局的估算,巴基斯坦的煤炭资源量在1850亿吨左右。最大的煤田是信德省的Thar煤田,探明储量达1755亿吨。

丰富的煤炭资源,天然的毗邻优势,将成为促进两国贸易合作的主要推力,中小型煤炭企业可以利用此优势前往开拓市场。综合分析可知,该国在全球矿业投资环境中的准入、风险和成本均处于中游水平。煤炭企业在选择进入这类市场时,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可采取战略联盟的方式进入,分担风险,互利共赢。

2.4以蒙古为代表的二星级矿业投资环境

蒙古现已发现矿藏近三百个,远景储量估计约1520亿吨,已探明储量为223亿吨。该国煤炭具有质量好、埋藏深度浅、煤层厚等优点,适合露天开采。目前,该国政府正在不断规划开发新矿井,加大矿区基础设施建设,以适应未来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但是该国基础设施条件不健全,未来投资企业进入后可能会涉及基础设施的投入。

为了解决国际运输难题,蒙古国政府在关于输煤口岸问题上做出努力。蒙古目前主要以汽车运输煤炭,运费非常高。然而中国神华集团和蒙古国在修造运煤铁路方面已进行合作。

然而,蒙古国政府担心过度依赖中国发展本国经济,所以在审批中国企业煤炭投资项目时总是拖延时间,甚至将我方项目拒绝搁浅。由此可见,蒙古国对外商投资有实质性限制,矿业权、矿业用地等风险较高,不易控制。但是考虑到两国地缘经济和长期合作关系,蒙古国仍可作为中国煤炭企业的投资目标国。加强与当地政府的联系,适应该国矿业投资的“潜规则”,处理好与当地企业的关系。

2.5以津巴布韦为代表的一星级矿业投资环境

津巴布韦为非洲东南部内陆国,自然资源丰富。自1991年开始推行贸易自由化后,外贸有较大幅度增长。但近年来,因经济形势恶化,外贸也深受影响。中国是其最主要的进出口贸易伙伴国之一。

津巴布韦煤炭资源丰富,煤炭蕴藏量约270亿吨。中国与津巴布韦之间有大型煤炭开发项目——“中非阳光开发”。根据协议,将在卢帕内地区一个煤炭储量约为20亿吨的10万公顷的矿区进行煤炭和煤层气的开发,2013年7月已建成一个年产300万吨的小型露天煤矿。政策保障使得津巴布韦成为中国较为理想的投资国家,充分利用津巴布韦的自然优势、劳动力资源,扩大在非洲的市场。

但是该国对外商投资存在实质性的市场准入限制,当前国内政局不稳,政治风险高,基础设施落后,在全球矿业投资环境中处于最差的水平。所以在选择此类国家进行矿业投资时,投资者需要谨慎进入。

3战略重点及实施建议

(1)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中国煤炭企业应该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充分发挥煤炭开采、挖掘技术、装备及人才等特殊优势,成为煤炭企业国际化潮流中的弄潮儿,为振兴全球经济做出举足轻重的贡献。

(2)大型煤炭企业经验分享,带动中小企业走出国门进行收益预期良好的矿业投资。随着中国国有大煤炭企业实力不断增强,率先进入他国市场,积累了成功经验。中小企业应该主动学习神华集团、大同煤矿集团等企业的成功经验,紧紧抓住当前的战略机遇,找准投资突破口,在更大范围内、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上参与煤炭资源开发和国际市场竞争,进而培育新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煤炭企业,实现中国煤炭企业的跨越式发展。避免盲目投资,造成资源浪费,不利于企业长足进步及可持续发展。

(3)政府应加强在金融、税收、外汇、保险、信贷、补贴等方面扶持煤炭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建立行之有效的企业投资协调机制,减少企业利益摩擦,避免各企业间的矛盾冲突。

(4)走出去的煤炭企业应该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尊重投资国的文化,重视两国文化交流融合。项目开展时最大限度上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符合当地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国商务部.2013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R].2013.

[2]中国商务部.2013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R].2013.

[3]鲍江升.一个外国人对中国国企投资澳大利亚矿业的三点建议[J].中国经济周刊,2008(7).

[4]黄盛初,刘文革,徐亮.中国煤炭行业海外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煤炭,2010(7).

[作者简介]查蒙琪(1992—),女,就读于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作者:查蒙琪

全球矿业投资环境论文 篇2:

中国投资东南亚红土型镍矿的现状与对策建议

红土镍矿是一种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是生产不锈钢的重要矿物原料。该类矿种在我国的地质储量非常稀少,仅见于云南墨江-元江一带,资源储量仅约53万吨,且镍含量低,硅镁含量高,矿石品质不好。在我国周边的东南亚地区,红土镍矿储量丰富,其中仅印度尼西亚的红土镍资源量达1300万吨,菲律宾520万吨。与之相比,我国的红土镍储量仅为印尼的1/25,菲律宾的1/10。资源禀赋的稀缺,注定了我国的镍资源保障必须走国际化开发之路。

一、中国投资东南亚红土型镍矿的基本情况

(一) 投资案例分析

受国际市场上镍价行情高涨、硫化镍资源危机以及红土镍选冶技术进步等多重因素推动,东南亚地区丰富的红土镍资源吸引了全球矿业投资者的高度关注。得益与东南亚国家邻近的地缘优势,中国企业成为了这股投资热潮中的主力军之一。自2005年始,中国企业先后进入东南亚缅甸、菲律宾、印尼以及周边的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家,涉足红土镍矿投资项目(表1)。在投资企业性质上,既有金川集团、中钢集团、中国有色集团等国有大型企业,也有青山钢铁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民营企业,一些地勘单位也参与其中。在投资内容上,大部分企业主要针对收购对象国红土镍矿资源的探矿权以及采矿权,而少量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则开展了地、采、冶一体化开发。投资额度近十亿美元的不乏其例,包括巴布亚新几内亚瑞末镍钴矿项目、菲律宾诺诺克镍矿项目以及缅甸达贡山镍矿项目等。

(二)投资环境分析

近年来,东南亚国家的矿业投资环境正逐步好转,为红土镍矿投资热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润滑作用。为振兴经济、解决失业问题、恢复和增强国外投资者的信心,菲律宾政府大力推行“矿业复兴计划”,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主要包括:(1)环境与自然资源部制定矿业复兴计划;(2)将矿业确定为优先发展领域;(3)简化矿业权审批程序;(4)成立了矿业投资援助中心(MIAC);(5)向市场开放更多的矿地等。特别是2004年12月初,菲律宾最高法院宣布《1995年菲律宾矿业法案》符合宪法,此法允许外国投资者拥有矿业公司100%的股权。此举受到国际矿业界的普遍欢迎,极大地推动了国际资本进入。印尼政府也一直在努力完善矿业方面的法律体系。2007年印尼国会通过了新投资法,外国投资者可享受“国民待遇”。2008年印尼议会通过了新的煤炭和矿业法。相比于1967年的11号法,以及1999年的22号法,印尼的新矿业法是一个与国际接轨的新体系,缩小了内外资差异,在结束长期矿业秩序混乱方面是一种进步。

(三) 投资动力分析

红土镍矿主要用于生产不锈钢,受全球不锈钢消费市场扩张的拉动,国际上特别是中国市场对红土镍矿石的需求持续增长。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2008年红土镍矿进口量共计 1170万 吨, 2009年增至1601万吨,中国已成为全球对红土镍矿原料需求最旺盛的国家之一。强劲的市场需求是国内企业投资东南亚红土镍矿山的巨大原动力。

尽管深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红土镍矿产业在中国的发展仍然强劲,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勘查-选冶-材料产业链条,产业比较优势明显。尤其在下游冶炼领域,我国自主创新“火法”冶炼技术,经高炉冶炼含镍生铁,可直接作为生产不锈钢的过渡产品。近年来,受低碳政策推动,回转窑+矿热炉工艺可生产10%以上品位的镍生铁。冶金技术的进步扩大了对红土镍矿的市场需求,也大大推动了国际上对低品位红土镍矿的开发利用价值。

二、中国投资东南亚红土型镍矿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投资企业起步晚、竞争力弱

与铁矿石类似,我国在布局全球红土镍矿资源的争夺战中已经起步较晚。日本涉足东南亚红土镍矿领域已近30余年。20世纪70年代期间,日本就在菲律宾成立合资矿业公司,开采含镍2%以上的高品位镍矿,运送回新日铁和住友商社进行冶炼,导致菲律宾的高品位镍矿砂长期被日本企业垄断,而我国只能进口镍含量在0.9%~1.1%的低品位镍矿砂。近年来,国际资本加大对东南亚优质红土镍矿资源的争夺,加拿大Inco公司是印尼最大的红土镍矿企业(PT inco)的大股东,控制着印尼的优质矿山资源。矿业巨头力拓近年也看中了印尼苏拉威西岛的Lasamphala镍矿项目,并计划投资10-20亿美元。

对比之下,我国除金川集团并购的菲律宾诺诺克镍矿以及中冶集团开发的巴布亚新几内亚瑞末镍矿具有世界级规模外,其他项目的国际竞争力并不强,至今仍缺乏在红土镍矿领域具有定价话语权的国际级矿业公司。此外,国内企业在获取境外资源的开发机会中,国有和民营企业间缺少协调,没有形成相互协作、优势互补、抱团合作的有序竞争状态,难以形成规模化经营,极大地削弱了我国开发东南亚红土镍矿资源的整体竞争力。

(二)投资项目存在技术性和非技术性风险

矿业经营投资大、周期长、风险大,境外投资更是高风险行为。跨国投资东南亚红土镍矿存在若干潜在风险因子,包括技术性和非技术性。投资红土镍矿的技术性风险存在于勘探和冶炼环节,尤其是选冶环节。菲律宾的Coral Bay项目以及澳大利亚的Murrin Murrin项目皆因湿法冶炼效果未达预期而延迟投产。非技术风险来自影响矿山经营的东道国政策、企业管理、财务金融等环节,此外在东南亚国家矿山安保、环境保护、宗教民俗等问题也不可忽略。由于跨国矿业投资复合型人才(即精通外语、专长国际矿业投资、熟悉国际贸易且掌握东道国家法律)的缺乏,国内投资企业面临的非技术性风险非常大,经营成本已成为投资成败的重要负担。

以融资为例,当前中国矿业进行境外并购投资,国企主要以国内银行贷款为主,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直接进行并购融资的情况很少;民营企业融资方式多为民间私募;地勘单位则多依赖少量财政支持和单位自筹资金。可见,融资渠道国内化和单一化与投资市场国际化之间的矛盾,为国内企业投资东南亚红土镍矿潜藏了巨大的金融风险。

(三)东南亚投资环境具有先天的劣势

东南亚国家的投资环境长期以来被国际社会所诟病,尽管近年来法制环境有所改善,但积弊绝非短期内能被消除。以印尼为例,开发红土镍矿可能面临:矿业政策变化快,涉矿法规混乱,如矿业法和森林法规定之间有冲突;基础设施落后,开发红土镍矿所需的水、电、路,特别是修建港口等耗资巨大;中央与地方政府利益纠纷不断,苛捐杂税众多且腐败严重;办理工作居留手续繁复,外国技术人员办理居留签证需上缴高昂的行政规费及税负;劳工法令过度保障本国劳工利益,常造成矿山管理困难,工会势力更阻碍正常运作等。《2008—2009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印尼排名55位,而菲律宾排名第7l位,指示投资环境总体偏差。

(四)国际镍价走势的不确定性

投资红土镍矿的收益直接受国际镍价市场行情的影响。LME数据显示,从2007至今国际镍价几乎每月都在动荡,2007年冲高至5万美元/吨,2008年底又直线跌至8000美元/吨,2010年在2万美元/吨左右徘徊。镍价格走势诡异而难以预测,为投资红土镍矿的经济收益带来的巨大的不确定性。由于国际市场存在红土镍和硫化镍资源开发的博弈,国际市场上的镍价能否在2万美元的基础上往上涨,决定了投资购买国外红土镍矿的中国企业究竟是成功抄底还是高位套牢。

三、中国投资东南亚红土型镍矿的对策建议

第一,发挥政府的法律保障和监管作用。在国际化矿业投资中,提升企业竞争力必须先谋求提升国家竞争力,健全完善的法律体系必不可少。我国现有的可服务于境外矿业投资方面的法律保障体系分散而又不统一,尤其缺乏一套海外投资法做保障。因此,当前我国境外矿业投资迫切需要政府从财政、金融、税收、保险等环节完善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此外,政府有必要打造一个具有权威性的信息咨询服务平台,形成东南亚红土镍矿矿业投资环境指南等一系列的对外投资服务产品,合理引导企业对外投资。国内的行业协会或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也应成立相关的监管机构,预防和避免中资企业在境外并购中的恶性竞争,提升矿权收购的议价能力,形成整体竞争力,积极培育在红土镍矿领域具有定价话语权的国际级矿业公司。

第二,建立风险规避措施及风险应急预案。针对东南亚红土镍矿投资的高风险性,在投资项目的选择上必须重视高度可行性研究,必须重视风险规避措施及风险应急预案的制定。可参考的风险规避措施包括:针对东南亚国家复杂动荡的政治环境和政策法规的多变性,尽量有项目所在国政府的参与及政府机构的书面保证,包括一些特许权力及承诺书;针对经营管理风险,可借助国际矿业咨询公司的力量,借助国际大型矿业公司的管理经验,实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针对金融风险,善于利用资本市场实现融资渠道多元化和国际化,采取一些经营管理手段降低汇率风险;针对政府腐败、社区安全、环境保护、民族风俗、宗教事务等复杂问题及其潜在风险,应积极熟悉并顺应东道国国情,借助华商及华裔团体的纽带作用化解风险。此外,针对自然灾害和突发性安全事件,企业也应实现做好应急预案。

第三,优选投资项目,延伸产业链。东南亚红土镍矿山的矿石品质优劣不一,经济价值差异很大。进入2010年,受我国焦炭价格上涨、高耗能高污染小高炉的取缔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高品位红土镍矿将成为国内市场需求的主流类型。因此,今后投资东南亚红土镍矿应密切关注市场需求,优选高品位的硅酸盐岩型红土镍矿山作为投资对象。此外,鉴于印尼将于2014年禁止红土镍矿原料出口,有实力的企业应延伸产业链,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实施采冶一体的规模化投资,这将有利于节省运输成本,降低国内能耗,利于构建稳定、可靠、低成本的镍资源战略供应链。

第四,实施“找矿”与“买矿”相结合策略。矿产品是一个国际化的产品,价格涨落是有周期性的。现有的规律是十年为一个周期单位,这一轮的矿产品涨价是从2003年开始的,时至今日处于涨落波动阶段。在红土镍矿产品价格回落的时候,应该选择探矿权的投入,去找矿而非买矿。在价格上升阶段,则应选择买现成矿山来获取收益最大化。因此,投资时机的选择应该和国际价格波动的周期相结合,对价格市场的变动能快速响应,实施“找矿”与“买矿”两条腿走路的战略。这种思路要求矿业公司要密切与地勘单位的联系,进行强强联手和优势互补,从而实现国内企业在东南亚红土镍矿投资中的资源与效益的双丰收。▲

作者:霍晓萍 付伟

全球矿业投资环境论文 篇3:

矿产资源海外投资安全机制研究

摘要:经济全球化带来了资源全球化,同时也加剧了国际社会对矿产资源的争夺,我国也加入到了对海外矿产资源的投资开发利用活动当中。“走出去”战略是我国为解决资源问题的一项政策选择,为了维护国家的能源安全,获得稳定的资源,保证国家在全球矿业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必须确保矿产资源海外投资的安全。本文在分析当前矿产资源海外投资现状的基础之上,从国家、企业、行业等层面构建一套安全机制,为政府提供一些参考性的对策。

关键词:矿产资源;海外投资;安全

当前的世界是一个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带来了资源全球化,同时也加剧了国际社会对矿产资源的争夺,我国也加入到了对海外矿产资源的投资开发利用活动当中。尽管从储量上来说,中国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但是就实际需求来说,我国对境外多种矿产资源的依赖却是越来越大,尤其是一些重要战略性物资,如原油、铁、铜的需求。更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矿产品的价格也逐年上升,2004年铁矿石价格上涨18%以上,2005年又上升71,5%。原油价格由1995年的每桶20美元上升到目前的75美元左右。铜矿砂的进口价格也由2000年的每吨445美元上升到2004年的870美元,再到2010年的1899美元。在这种形势下,中国政府鼓励不少企业在海外投资矿产资源。那么,该如何确保这种投资安全呢?下面从动因、现状及对策方面展开论证。

一、矿产资源海外投资的动因分析

就国内的宏观环境而言,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这为发展海外直接投资奠定了基础。中国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完善和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高,中国企业在世界范围内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在全球市场上优化配置资源。中国宏观经济良性运行,高额外汇储备,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为资源型企业海外拓展提供保障。

从具体的动因分析,当前矿产资源海外投资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就中国的能源状况而言,进行矿产资源海外投资是解决目前我国能源供需矛盾的重要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能源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差距很大。(见表1)由于国内的能源相对不足,巨大的需求使我国能源企业具有广阔的市场,能源企业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获取国外的能源以满足国内的需求。且能源企业海外投资也是一宗主动参与国际竞争的尝试,有利于促进我国能源来源多元化战略的实施,确保国家的能源供应安全稳定和有效解决我国能源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其二,就能源富裕国的能源产业状况而言,该国的开放政策是我国企业进行矿产资源海外投资的另一动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越来越紧密。更多的国家在能源领域也实施了对外开放政策,不管是亚太地区的印度尼西亚、越南、马来西亚、还是拉美地区的巴西、委内瑞拉、秘鲁等国,以及其他地区的国家,如俄罗斯都加大了开放的步伐。最明显的就是石油部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每年都有几百个勘探开发的招投标机会,以及大量双边谈判的机会。同时,我国跟一些国家良好的政治关系和一些比较一致的利益关系使得国内的一些企业也前往该国进行矿产资源投资。其三,就企业自身的角度而言。谋求企业自身发展是我国能源企业进行海外投资的重要动力。国家加入世贸以来,国家之间的企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当然,这种竞争存在着正反两方面的影响。这种利弊兼存的局面迫使我国企业唯有参与国际竞争,扩大矿产资源海外投资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才能真正与这些老牌的世界矿产资源公司相竞争和较量。如此,才能为我国的能源供应及能源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矿产资源海外投资安全的现状

其一。就成绩而言,当前中国矿产资源海外投资效益显著。从数额来看,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的对外投资在数额上快速增长(见表2)。就这些资金的流向来看,尽管其分布呈现出一种不均衡的特征(见表3)。但是,从2007年和2008年的数据来看,流向批发和零售业、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业、采矿业、制造业、金融业的投资占到当年对外直接投资总量的90%左右,而采矿业则是其中的大头,尽管比例有所下降。这就显示出矿产资源海外投资规模庞大,且投资的领域从石油,到各类矿产都有,投资区域遍布全球各地区,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都有中国矿产企业的足迹。其二,就问题而言,中国企业在矿产资源海外投资中面临着诸多的困境。这些困境既有来自于内部的,也有外部的。就内部的不利环境而言,从国家政策上来看,主要表现在国家事实上难以协调相关的投资纠纷;从国内行业之间来看,相关的企业在投资的过程中也呈现出了自身整体实力和能力的不足,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等等。就外部的不利环境而言,主要体现在,国际上散布的“资源掠夺论”对我国相关企业在海外矿产资源投资时面临来自投资所在国从政府、企业、社区民众以及媒体的各种压力;通过残酷的国际竞争使得国内的矿产企业一方面面临实力雄厚的跨国矿业公司的强势竞争的同时,更需应付来自日本、印度等资源需求国的竞争,等等。以铀矿为例,当中国发布能源战略之后,各国都重视起核能源。因此,各国对于铀矿的竞争进一步加剧。对于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大国印度,近年来其投资则进一步加大,且投资方式多元化。由于政治上的一些因素,通过表4即可发现。印度则更占据主动。

因此,在当前的内外交困的局面下,在国际舆论的围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干涉、在发达国家的投资受到抵制,或被附加苛刻条款、在发展中国家的项目遭遇各种困难的宏观背景下,中国的相关企业在矿产资源海外投资的时候遭遇了如政治风险、基础地质资料匮乏或资料作假、社会许可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后勤和基础设施得不到保障、难以获得优质项目、我国地勘单位境外投资存在体制障碍、地勘单位缺乏经济实力,且融资无门,一些项目面临矿业权难以维系的风险、企业谈判能力差、很多项目位于自然条件非常恶劣的地区以及相关矿业企业境外自相残杀,部分民营矿业企业影响声誉和缺乏配套措施和配套人才的困难。这些困难都在暗示着我国的相关企业在海外进行矿产资源投资时所面临着不少投资安全风险,情况不容乐观。

三、矿产资源海外投资安全的对策

针对矿产资源海外投资所面临的日益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应该分析世界矿产资源的分布以及世界矿产投融资状况,使中国企业更加全面的了解目前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并结合我国对外开放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关的策略,以维护矿产资源海外投资的安全,能源安全。在制定相关对策的时候,就应该需要重点考虑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就国家层面而言,政府应该提供安全的政治保障机制。鉴于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我国企业大部分处在成长

型的发展阶段,企业要发展壮大,诚然,要充分利用政府的作用,而矿产资源海外投资更离不开政府的指导作用。但是在当前的情况下,政府更需要认清当前形势,根据舆论及政治、经济导向,及时调整政府的角色,积极转变政府策略,由主导变为政策支撑,弱化“走出去”的战略思想,从台前退居到幕后,尽量通过以间接手段实现矿产资源国际化的目标以保护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具体而言,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工作:组织相关部门对拟进行资源投资的地区与国家进行政治风险、经济风险以及投资风险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应及时发布;组织相关科研力量对拟进行资源投资的地区与国家的法律和政策进行研究,并发布相关的研究成果;主动修好外交关系,维持睦邻友好的局面,为投资企业创造良好的外交局面;发挥本国驻外机构的作用,及时调解投资企业在外国投资所遇到的问题。其二,就企业的层面而言,投资主体建立安全的投资运行机制。当前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就矿产资源领域而言,目的是为了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这一战略的实施,其关键在于通过参与全球化的竞争,开拓海外矿产资源市场,使中国企业在全球矿产资源的配置中所占的资源份额与国内产业需求比例适当。为此,应该在企业中贯彻“走出去”战略思想,树立国际竞争意识;培养人才队伍,研究对外战略;选择投资领域与区域,研究相关制度;进而达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倘若中国的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强,没有比较优势,这一切都是免谈。那么,如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呢?对此,笔者认为,一方面要重点用好国内这个练兵场,改善国内矿业投资环境。如果离开了国内矿业投资环境这个企业成长的基石,没有在国内的投资环境中得到良好的持续的锤炼,那么,这些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又谈何竞争呢?此外,要提升矿产资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离不开各方面资源的整合,尤其是信息资源的整合、资金的整合、政策的集成以及政府职能的整合。其三,各种管理主体(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应该搭建安全的服务协调机制。就主管部门层面而言,应健全并完善矿产资源海外投资的配套体系。国家已经实施“走出去”战略多年,然而,相应的法律制度却如此缺位。具体到矿产资源海外投资的相关的法律法规却依旧空白。具体而言,在这些“走出去”政策中,关于金融、外汇的法律、法规较多,但是,对行业规范的法律规定却很少。从目前国内的境外投资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看,主要涵盖的方面有境外投资项目的核准和审批、境外担保、资金的审查、外汇管理、风险勘查资金管理等法律法规。境外投资的法律体系分散而又不统一,且需要外交支持、信用担保、金融服务、投资保障、政策性贷款、税收优惠、指导与培训等一系列的法律作为企业的后盾,因此完善“走出去”战略的配套法律刻不容缓。如此,才能确保矿产资源海外投资的安全。

就行业协会而言,应该注重行业协会的作用。“走出去”战略离不开通过企业这个问接手段来实现国家的能源安全战略。而注重行业协会的力量就是最有效的间接手段。行业协会在国内矿产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方面可以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一方面,行业协会可以提供相应的矿产资源信息;技术人员信息;劳工信息;投资国的社会环境信息;境外矿业管理部门信息;矿业法律制度信息等等;另一方面,行业协会则可以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的交流进行沟通,提防本国企业之间海外恶性竞争。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剧,我国很多企业纷纷开拓海外市场,投资规模在日益扩大。而行业协会有利于所属的企业在海外投资的过程中加强合作,发挥资源、技术互补优势,实现共同盈利。

为了确保中国矿产资源海外投资安全机制的有效运作,离不开国家层面、企业层面以及各种管理主体(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层面上的联动。因为这三者是多位一体的关系。政府在宏观层面上进行调控、导向国内企业在海外的矿产资源投资的风向标,而企业以及各种管理主体则是在领会国家的指示后进行相关的具体操作。所以,只有真正实现三者有效运作,方能确保矿产资源海外投资安全机制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何慧龄,我国能源安全形势与能源企业对外投资动因探析[J].对外贸易实务,2008,(10)

[2]陈丽萍,王威,姜雅,孙春强,我国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投资面临的困境及建议[J].国土资源情报,2009,(7)

[3]郑重冲国矿产资源禀赋评价及可持续性保障的战略[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7,(2)

[4]曹桂华,严良,朱霞g-业国际投资与我国矿产海外勘查开发的战略机遇U],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5,(12)

[5]柳正,我国矿产资源“走出去”现状及战略部署和政策建议[J].国土资源,2005,(12)

责任编辑 梅瑞祥

作者:李楠 曾伟

上一篇:个人材料汇报(精选2篇)下一篇:转正个人自我鉴定(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