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教学设计(通用8篇)
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紧紧围绕课程标准要求来阐述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具体分析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及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造成的影响,教材还通过“历史纵横”“学思之窗”以及图片等提供了一些详细资料,教学中利用资料和图表,采用PPT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本课教学应该使学生关注当今社会,密切联系现实,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经济问题。【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对于历史学科的相关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但对于世界经济格局和趋势还缺乏相应的了解和掌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现实生活,引入生活的事例,运用相关资料。加深学生对于经济全球化认识,提高其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逐步加强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实现有效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①了解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原因和影响,提高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②了解世贸组织的由来与发展,认识其在全球化中的作用;③了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史实,认识其作用;④通过运用材料,解决问题,提高自主探究和学习的能力。
过程方法目标:①通过展示和分析资料,让学生感受经济全球化,进而了解全球化趋势的原因和表现;②通过相关的历史材料解析,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③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自主探究和讨论相结合,理解中国入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情感态度目标:①学生通过学习,能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利弊,更好地理解我国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②引导学生树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信念和责任感。【重点难点】
重点: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评价;世贸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作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难点:理解和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材料)
家住市区的小李早晨起床后先用潘婷(美国保洁公司品牌)洗发水洗头后,然后用佳洁士(美国)牙膏刷牙,洗脸时用了欧莱雅(法国)洗面奶,穿上阿迪达斯(德国)外套和耐克(美国)运动鞋,吃了昨晚买的肯德基(美国)汉堡,喝了杯雀巢(瑞士)咖啡,带上索尼(日本)mp3和诺基亚(芬兰)手机,刚出家门遇见邻居王叔叔开着新买的奔驰(德国)汽车
(1)根据这段材料,你认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经济全球化(2)出示图片:了解我们身边的经济全球化
设问:那么,什么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趋势是怎样走向高潮的?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走向高潮的原因又是什么?通过问题提示引入本课学习。
一、经济向全球化趋势 1.概念解释
投影显示:波音飞机生产网络图。
问题情境1:波音飞机为什么许多的零部件由多个国家共同生产,而不是自己生产全部产品呢?
观察图片,阅读材料,得出认识:国际分工合作有利于发挥各国优势,节约社会劳动,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图片分析使学生明确经济全球化是商品、劳务、技术、资本、原材料等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2、经济全球化进程
(1)新航路开辟,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增多。(开始)
(2)两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加快)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发展)(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高潮)
问题情境2:阅读教材第一段,思考导致二战之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3、原因: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交通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影响和依赖程度日益加深。(根本原因)
(2)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强有力的推动者。
问题情景3:P112【学思之窗】你如何认识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解题关键: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思路引领:①对数据进行分析②跨国公司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3)两极格局的瓦解,扫除障碍。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4)市场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的认可和接受。(制度保障)(5)国际金融的发展是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催化剂;
过渡: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但是世界经济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性,经济全球化趋势会对各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问题情境4:阅读下列资料并结合教材内容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会对各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多媒体展示资料:
材料1:2004年全球贸易增长率8% 对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亚洲7%
东南亚
南亚
中亚
美国
欧元区
俄罗斯
非洲
6.2% 6.7% 7.9% 4% 2.1% 7% 4.5% 材料2:2006年中国全年进出口总额176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8%。其中,出口9691亿美元,增长27.2%;进口7916亿美元,增长20.0%。2006年我国出口总额前两位的国家和地区为美国和欧盟,进口额最高的国家是日本。2007年1月15日,***在官方场合这样表示:中国进出口总额今年可能会超过德国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2006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增长超过了20%,排名世界第三位,仅次于德国,达到1.7万亿美元,连续5年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思考:上述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材料3:经济全球化使南北之间的贫富差距拉大,根据联合国去年的统计,在过去30年间,最不发达国家的数量从25个增加到49个;世界绝对贫困人口由5年前的10亿增加到现在的12亿;世界上3个最富有的人的财富,超过60个穷国国民生产总值之和„„
思考:上述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扩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材料4:洋垃圾图片
日益蔓延的荒漠化,土地的侵蚀,气候的恶化,海洋与河流的污染„„其中发达国家往往出于本国战略利益的考虑,为了保护本国的生态环境不受污染,而把大量的污染源工业都建立在海外,既消耗了他国的资源,还污染了他国的环境。据有关资料统计,美国将60% 以上的污染企业建立在海外。思考:上述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导致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材料5: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很快波及世界,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
2003年“非典”、禽流感出现后很快扩散到世界众多国家;当前墨西哥出现的甲型流感H1N!正向全球蔓延,引起世界各国担忧„„
思考:上述材料说明什么问题?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经济主权。
引导学生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思考,提示学生发达国家拥有世界上四分之三的生产力,在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具有绝对竞争优势,影响着国际经济“游戏规则”的制定。使学生明确经济全球化实质是发达国家主导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3.影响
师生互动:经济全球化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繁荣,同时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造成了不同的影响。
对发达国家来说,由于发达国家拥有世界上3/4的生产力,在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影响着国际经济“游戏规则”的制定,因此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更大的利益。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从机遇看,它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
从挑战看,主要表现为:一是挑战和压力增大。当今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经济发展处于不同阶段、工业发展处于不同水平的国家将面对同样的全球化环境,执行同样的“游戏规则”,承担基本相同的国际责任和义务。显然,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那些经济基础薄弱、结构不合理、市场发育欠完善的发展中国家将面临更大的压力,不得不为此付出很大代价。二是经济运行风险提高。在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对外依存度普遍增大,因而更容易受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上资本规模大、流速快、投机性强,金融风险日益突出。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一例,说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金融体制的脆弱、市场发育的不完善。
总结:世界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商品、劳动力、技术和服务的国际流动,有利于国际分工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最终促进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但是,经济全球化的不平衡发展,使得发达国家有望凭借传统优势成为最大的受益方,发展中国家的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发展中国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参与中谋求发展。
过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需要一个国际性的组织来协调各项事务,世界贸易组织便应运而生。
二、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1.目的
自主学习:为了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这样,规范化、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起来。2.建立过程
师生互动:前身是世界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改名为世界贸易组织;1994年马拉喀什部长级会议正式决定成立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建立,标志着法制化和规范化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英文缩写“WTO”)。
截至2007年1月,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已经发展到150个。提问:既然有了关贸为何还要成立世贸?(多媒体展示资料)
性
质 管辖范围 承担义务 关贸总协定1947年 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 部分货物贸易 随意性
世贸组织1995年 正式的国际组织
货物、服务贸易及知识产权 强制性
世界贸易组织是从关贸总协定发展而来的,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国际贸易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形势对国际贸易规则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关贸总协定作为一项临时的协定存在许多弊端,特别是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其法律制度及其运行机制越来越不能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新的国际贸易多边体制。通过以上分析比较,使学生明确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必要性。指导学生结合课本明确其宗旨。
过渡:世界贸易组织制定的多边贸易规则,是当今国际经济竞争的重要规则,包括非歧视原则(含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世界贸易组织通过这些原则在世界贸易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那么具体有哪些作用呢?
问题情境5:阅读教材指出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的作用。(多媒体展示资料)
2002年3月美国政府决定对部分进口钢材8%~30%的附加税,以保护美国钢铁工业的利益。欧盟、日本和中国等国对美国此举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并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2003年,世贸组织最终裁定美国败诉,美国总统布什发表声明取消进口钢材的高额关税。由此同学们看到世贸组织有何作用? 3.作用
师生互动:(1)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P112第三段)
合作探究:P113本课测评:简述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
世界贸易组织不仅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它本身作用的扩大和地位的提高,也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首先,世界贸易组织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普遍接受的规则,为全球贸易的发展规定了方向。
其次,世界贸易组织致力于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推动了一个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2)逐步取消贸易壁垒,促进了成员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
世贸组织通过多边贸易谈判促使各成员之间逐渐取消贸易壁垒,使贸易更加自由地进行,并通过争端解决机制为各成员国提供建设性和公平合理的解决贸易纠纷的方案,从而在其成员间创造一个相互信任和合作的氛围,使得各成员可以通过贸易获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3)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国际经济贸易中的强权政治。
世贸组织的运行是基于规则而非强权,努力减少其成员间的不平等,对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国的利益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通过其决策机制有效地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这对抑制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强权政治,具有深远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过渡:正是由于世贸组织具有这些重要的作用,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积极要求加入世贸组织并开始了长期的、艰巨的谈判历程,并最终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三、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向学生阐述中国入世背景
问题情境6:中国为什么要历尽艰辛加入世贸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理解。1.原因
(1)中国需要世界:入世后,中国可以分享经济全球化成果,参加制定有关规则,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中把握主动权。可以加快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增强国力。
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收益和风险上并不均等,(2)世界需要中国:中国入世后,为全球提供一个诱人的大市场。WTO亟须中国带来新的生机和平衡。世界需要中国。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入世后,其巨大的需求潜力将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为全球提供一个诱人的大市场。目前,与世贸组织成员间的贸易额占我国外贸总额的90%,来华落户的跨国公司多来自世贸组织成员。世贸组织几任总干事先后在不同场合表达过相同的意愿:WTO亟须中国带来新的生机和平衡。
过渡: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的成员,8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那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问题情境7:阅读教材P113内容并结合材料,分析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多媒体展示材料:
截至2006年12月11日,中国入世5周年过渡期结束。入世5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超出了世界的期待。在中国入世5周年之际,中外专家纷纷对中国入世五年的表现发表评论,给予了高度评价。
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称赞中国入世的表现,对中国入世后的作用给予了“A+”的打分。他认为中国的加入加强了世界多边贸易体制,中国已经成为WTO最重要的成员之一。拉米对中国入世5年来遵守入世承诺表示赞赏,他强调,中国入世对全球和中国的积极意义都是毋庸置疑的,最明显的就是中国贸易的跨越式增长,入世确保了中国的贸易扩张在WTO多边框架的体制下进行。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准表示,在经济贸易增长的同时,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推进,出口产品结构得到了显著改善。人民群众获得了多方面实惠,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5年间中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58%,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29%,农村贫困人口大幅降低。5年来,中国的对外开放凸现了三个重大转变:一是区域性推进的对外开放转变为全方位对外开放;二是开放领域由传统的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延伸;三是市场准入条件更加法制化、更加透明和规范。中国的发展进步不仅影响了周边国家的繁荣,促进了东亚整体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提升,而且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广阔市场,为投资者带来了更多的机会。5年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在10%左右。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
2、影响:
对世界: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建立完善的世界贸易体系; 对中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①机遇:
有利于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和竞争,加快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引进外资;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改革开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有利于直接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维护合法权益,促进世界经济增长。②挑战:
国内一些企业、产品和产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随着关税降低和市场的扩大开放,国外先进的产品和服务将大量涌入中国,这将使中国相对落后的企业和产品面临严峻的考验;面对西方高科技、高技术产品的竞争,中国会有许多技术落后、产品质量差的企业可能被淘汰;中国的失业人口也有可能上升。
3、对策:
① 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② 主动熟悉经济全球化规则,积极倡导建立全球化新规则,加强国家经济安全防范。
③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国际竞争力,打造民族企业,扶持民族品牌。④ 加大科教投入,培养各方面人才。
过程评价: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利有弊,但总体上是利大于弊。我们要变外来挑战为自身机遇,切实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大胆实行科技创新,不断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就可以减失增得,兴利除弊。【本课小结】
当今世界全球化大潮更加汹涌,急流勇退抑或乘势而上,在国际利益博弈中是强权还是忍让;是自强还是退缩;我们已明确答案:那就是建立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世界,有同一个梦想。全球共谋发展,积极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世界经济的联系和繁荣,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板书设计】
1、含义
2、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①②③④)
3、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原因(①②③④⑤)
一、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4、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5、5、实质;发达国家资本在全球范围新一轮扩张
1、目的
2、过程
二、世界贸易组织建立
3、宗旨
4、作用
1、原因(中国、世界)
三、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过程
3、影响(利、弊)
4、对策(①②③④)
【布置作业】
①课后学习延伸: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搜集经济全球化对当地发展影响的事例,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看法。撰写一篇小论文。
②资料“红对勾”同步练习题。
【课后反思】:
本课内容紧紧围绕课标要求阐述世界经济发展发展的全球化趋势,具体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进程及产生的影响。关税贸易总协定发展成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相关内容。
本课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式,通过课件展示相关图片、文字材料、合作探究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分析。拓展了学生思维,加强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并通过设计的探究问题,加强了学生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使学生学到的课本知识回归生活实际。从授课过程来看,学生对于基本知识点能够掌握,课本基本要点通过引导能够梳理。学生对于课件提供的资料比较感兴趣,特别是贴近生活的事例。引课提供小李事例及展示相关图片,对此,学生较为熟悉,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有利于认识、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由此要加强教学和实际联系,便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及正确的认识。使他们认识到学习过程并不是枯燥和乏味的,而与我们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引发思考,解决现实中一些问题。
1.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 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 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3.了解世界贸易组织 (WTO) 的由来和发展, 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WTO) 的史实, 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4.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高考导向】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专题历来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从考查的内容来看, 高考试题注重对国际经济组织或协定、区域经济集团、经济全球化等问题的考查。从命题设计来看, 以新情境新材料选择题为主, 材料解析题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所选材料的内容时代性比较强。可以预见, 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仍将侧重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有关世界性经济组织或地区性经济组织的建立、演变及其职能、意义;二是二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过程、表现、影响, 反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 经济全球化与反经济全球化的启示。本专题的内容与当代世界的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联系密切, 高考试题的命制, 可能会联系现实中的地区热点或世界性热点, 拓宽知识面和视野, 注重跨学科综合和思维的发散等。此外, 运用全球史观或文明史观分析和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等内容, 可能也是高考命题的切入点。
【整合解读】
一、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背景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已接近尾声, 许多有识之士主张建立有效的机制, 以稳定世界经济。
(2) 二战冲击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 英法等国的势力大为削弱。
(3) 美国的经济实力膨胀起来, 企图按照自己的意志规划战后的“世界经济蓝图”, 确立其在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
2.过程
(1) 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建立:
①过程:
1944年夏, 美、英、中等44国的代表在布雷顿森林集会, 通过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议定书》及附件, 总称布雷顿森林体系。1945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成立。
②影响: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美元成为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这一体系的建立, 是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 促进了世界贸易。
(2) 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建立:
①过程:
1947年, 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签署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简称关贸总协定。
②影响: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是一个有关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国际性多边协定, 实际上一直起着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它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制, 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3) 构成: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构成二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在此基础上,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3.影响
二战后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 美国占有特殊地位, 但是这一体系的形成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 反映了二战后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二、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1.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
(1) 背景:
①欧洲各国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②近代以来, 各国冲突和战争连绵不断, 给欧洲人民造成了无穷的灾难和痛苦。③二战后欧洲传统的地位一落千丈, 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的冷战, 更使欧洲人民意识到合作的必要性。
(2) 过程:
①欧共体的出现: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 标志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开始。1957年《罗马条约》签署, 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958年, 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宣告成立。1967年, 三个共同体正式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②欧共体经济一体化的建设:1968年, 关税同盟建立。这一年, 欧共体共同农业政策基本得到实施, 极大地推动了成员国农业的发展。1985年, 欧共体提出建立欧洲统一大市场, 实行人员、商品、资本、劳务的自由流通;1993年, 正式开始运作。
③欧洲联盟的成立:1992年, 欧共体成员国签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将欧共体改名为欧洲联盟。1993年, 欧盟正式成立。这是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
④欧元的启动:1995年, 欧盟决定将欧洲单一货币定名为欧元。2002年1月1日, 欧元正式启用。
(3) 特征:
从经济一体化到经济、政治一体化。
(4) 作用:
①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和欧洲各国的利益, 促进了欧盟各国的发展。
②改变了世界格局, 极大地提高了欧洲在国际上的地位。
2.北美自由贸易区
(1) 背景:
①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②欧共体日益成熟, 亚洲的经济区域化也已起步。③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共同发展的需求。
(2) 过程:
1992年, 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签订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开始生效, 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3) 影响:
三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大大加强, 在经济上形成互补;推动了美洲其他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步伐。
3.亚太经合组织
(1) 背景:
20世纪70~80年代, 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 区域内各国经济联系密切。
(2) 过程:
①1989年, 在堪培拉举行了亚太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的首次会议, 宣告亚太经合组织正式成立。②扩大:1991年, 中国和中国台北、中国香港加入该组织。
(3) 原则:
其形成了共同的组织原则, 即互相尊重和平等的原则、开放的原则、协商一致和自愿的原则以及以渐进方式实施目标的原则。其合作方式被称为“APEC方式”。
(4) 意义:
①使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大大提高。②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新路, 创造出了一个新的模式, 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三、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1.世界贸易组织
(1) 背景:
二战后, 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 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 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相互影响和依赖的程度加深。20世纪90年代, 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2) 建立:
①1947年, 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签署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简称关贸总协定。
②世界贸易组织是由关贸总协定发展而来的, 1993年年底, 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时, 把多边贸易组织改名为世界贸易组织;1994年4月正式决定成立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它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
(3) 宗旨和原则:
世贸组织是在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成立的, 它的宗旨和基本原则与关贸总协定基本相同, 即通过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等原则, 推动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
(4) 作用:
①促使各成员之间逐渐取消贸易壁垒, 使贸易更加自由地进行, 获得经济的繁荣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②提供了建设性和公平合理的解决贸易纠纷的平台。
③世贸组织的运行是基于规则而非强权, 通过其决策机制有效地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抑制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强权政治。
④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 过程:
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国之一;1986年正式提出复关申请;1995年改为入世谈判;2001年成为世贸组织正式成员。
(2) 影响:
①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总体上符合我国根本的长远利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是中国与世界经济实现全面接轨的契机, 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对中国而言, 机遇与挑战并存。
②中国经济融入世界, 将有助于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四、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1.原因
(1) 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推动力。
(2) 层出不穷的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
(3) 两极格局的结束为其发展消除了障碍。
(4) 绝大多数国家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
2.表现
(1) 国际贸易迅速发展, 范围不断扩大, 贸易额不断增加。
(2) 国际分工日趋成熟。
(3) 大型跨国公司的数量增加, 成为活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体。
3.影响
(1) 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 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2) 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4.实质
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5.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1) 存在的问题:
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摆在每一个发展中国家面前的问题是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保护和发展自己的民族经济。②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空前增强。③经济全球化中, 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 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并进一步引发全球性生态危机, 威胁人类发展。
(2) 展望:
①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 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②从长远看, 有利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③只有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及国际政治新秩序, 因势利导, 趋利避害, 才能实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
6.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二者是矛盾的统一体, 既有相互矛盾的一面, 又有相互促进的一面。
(1) 从矛盾的一面看, 区域经济集团具有排他性。
虽然其有利于经济集团内的贸易自由化以及成员国经济的加速发展, 但其浓厚的集团贸易保护主义色彩, 使统一的、联系日益密切的世界经济在某种程度上被人为地割裂了。因此, 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呈现出矛盾与冲突的一面。
(2) 从促进的一面看, 经济集团也具有开放性。
任何一个区域经济都是世界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最终实现世界经济化的具体步骤和途径, 是世界经济走上一体化的一个阶梯, 即世界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最终结果。但在可预见的一段时期内, 二者将同时存在, 并行发展。
【复习方法】
1.复习本专题内容首先要理清三个关系, 一是注重二战后美国倡导建立国际经济组织的主观目的与客观影响之间的关系, 二是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三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2.本专题内容与当代世界的经济、政治、国际关系及现实生活联系密切, 复习时要注意本专题内容和时政热点的联系, 应立足当今社会, 密切联系现实。如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的美元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欧盟、东盟,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等。
3.复习基础知识时, 要紧紧围绕经济全球化这一条主要线索, 明确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等都是这一主线上的“点”。
4.学会用辩证的历史的眼光来分析认识问题。如通过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进而理解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1971年, 为扭转外贸逆差, 尼克松政府宣布了“新经济政策”, 决定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和暂停用美元兑换黄金。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欧共同市场的强烈反对, 在联合抗美的形势下, 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附加税。……西欧共同市场的国家采取了种种反对美资控制的措施。对上述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最准确的描述是
A.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
B.西欧、日本经济崛起, 抵制美国的经济控制
C.日本、西欧、美国三足鼎立
D.日本、西欧、美国的市场竞争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 下图所及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最能说明
A.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确立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
D.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3.据报道, 2010年4月25日, 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春季会议通过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票权的改革方案, 中国在世行投票权由原来的2.77%提高到4.42%, 一举超越德国、英国和法国, 仅次于美国、日本, 成为世行第三大股东国。世行的这一改革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世行投票权实现了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
B.只要中国不同意, 任何重要决议都不可能通过
C.一国认缴股金份额多少视经济和财政实力决定
D.世行投票权大小要看国家的国际地位高低
4.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21世纪以来国际关系的专稿, 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请依据有关知识, 选出最准确的一组
A.欧洲共同体 两极瓦解 一超多强 不结盟运动
B.欧洲共同体 一超多强 北约东扩 亚太经合组织
C.欧洲联盟 一超多强 北约东扩 亚太经合组织
D.欧洲联盟 两极瓦解 华约解散 亚太经合组织
5.“它成立之初, 就拥有3.6亿消费者, 国民生产总值总计超过6万亿美元。……它是典型的南北双方为共同发展与繁荣而组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南北合作和大国主导是它最显著的特征。”材料中的“它”是指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亚太经合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欧盟
6.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数据
上表反映的情况导致的世界形势是
A.美国丧失了世界霸主地位
B.世界经济呈现多极化格局
C.西欧取得了军事上的自主
D.欧洲恢复了世界政治中心的地位
7.1978年年底, 法国服装设计师皮尔·卡丹来到北京。他回忆说:“我刚来中国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是穿灰的衣服、黑的衣服, 或者绿的衣服……我感觉就像被一座灰的墙给包围住了一样。”1989年年底, 一位波兰记者访华后撰文写道:“如今穿着入时、欧式打扮的姑娘, 使北京的街道有一种令人应接不暇的特殊美感。”促成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①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拉近了中国与欧美国家的距离 ②城市经济生活空前活跃 ③中国与西欧国家隔阂与矛盾消除 ④思想解放运动的出现
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8.有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 “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 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 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此处所说的“这个时候”应当是
A.新航路开辟时期
B.19世纪末20世纪初
C.20世纪40、5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二、非选择题
9.近代以来, 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一种趋势。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做全球化的开始, 那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
——海军《火预言:2049年的世界》
(1)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为什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指出1640~1870年间英国大规模向全球殖民的政治、经济条件。
材料二 “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 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 到处创业, 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 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 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
“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 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全球大约有14个国际卡特尔组织。它们的出现, 对经济全球化进程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2) 根据材料二, 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后, 列强对外经济扩张形式有什么不同。
材料三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 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 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 不靠自己不行, 主要靠自己, 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 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 还需要对外开放, 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是如何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并分析对外开放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材料四 下图为有关经济全球化的一幅漫画。
(4) 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漫画的寓意。根据你的认识, 谈谈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应采取的态度。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 3.C 4.C 5.C 6.B 7.C 8.D
二、非选择题
9. (1) 理由:葡、西最早支持开辟了新航路。政治: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确立;经济: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2) 第一次工业革命, 列强以流通领域的交换为主要形式, 以倾销商品为主要方式;到第二次工业革命, 列强对外经济扩张由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 以资本输出为主, 出现国际垄断组织。
(3) 原因: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闭关自守导致中国的长期落后;吸收外国资金、技术、先进管理经验来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史实:20世纪90年代逐步确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等。影响:对外开放有利于引进外国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 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有利于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但对外开放也带来了许多消极的因素如毒品问题等。
(4) 漫画的寓意:经济全球化也有一定的危险性。认识:抓住机遇, 积极参与;保持清醒的头脑, 迎接挑战;根据本国国情制定合理对策;在融合与交流中坚持自主发展。
【关键词】经济 全球化 趋势 思考
【中图分类号】F11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9-0253-01
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全球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我们无法想象,没有现代的交通通讯技术,会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火车的发明,航海技术的改进,航空技术的出现,都在不同程度上推进了全球化的进程。而20世纪新兴的通讯技术的出现,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无论是海底电缆的铺设,还是通讯卫星的使用,都缩短了世界不同角落之间的空间距离。尤其是电脑和互联网的出现,使得大型的国际贸易可以在瞬间完成。互联网的时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时代的开始。离开互联网,我们很难想象如何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金融和股票炒作。没有电脑和互联网,每天在世界范围内流动的资金,就无法顺利实现周转。
跨国公司是全球化的主要载体,也是全球化进程的现实推动力量。近年来,西方很多跨国公司,由于国内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市场的有限性,都纷纷把目光投向国外,跨出国门,到国外去开拓新的市场,向全球扩张自己的力量。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国际间的资金、商品和劳动力的流动。同时在不同国家的大型公司之间,也掀起了一股并购的热潮。每个大型跨国公司都试图渗透到其他国家的市场中,力图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获得更丰厚的投资回报。近年来,西方的跨国公司加快了向第三世界国家进军的步伐,努力利用当地价格低廉的原材料和劳动力,来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其结果是把整个世界联成了一个统一的市场,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据联合国公布的有关材料,现在世界上的6万家跨国公司的产值占世界总产值的四分之一,海外分公司1999年的销售额达14万亿美元,而当年的世界总出口额为7万亿美元。跨国公司在推动全球化进程方面的作用可见一斑。
自由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是全球化的直接表现。市场扩张的背后,实际上是资本的扩张。资本的属性就是要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哪里可以获得更大的收益,它们就会流向那里。对于资本的这种属性,布莱尔说:“货币的自由流动意味着资本的自由流动,而这种流动要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最高的回报。从远东传来的新名字已使西方消费者耳熟能详――索尼、东芝、日立。同时,英国电信和帝国化工则在纽约和东京的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在全球的大部分地区,市场已基本上打破了民族国家的界限,呈现出开放的态势。
另外,一些国家的政府机构的积极参与,也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对立和国际政治格局中的冷战态势,使得世界市场被人为地分割开来。再加上西方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东方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经济封锁政策,以及地区间的贸易壁垒,致使全球化程度下降。冷战结束以后,东西方国家都对自己的对外经济政策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整,尤其是一些曾经主张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中国家,也认识到要更好地发展本国经济,就必须充分利用国际上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条件,就必须主动地开放本国市场,同时采取“走出去”的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到国外去开拓市场,谋求发展。闭关自守,游离于国际市场之外,只能拉大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自觉融入国际市场才是唯一的出路。
二、当前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都是一样的,我们不能回避矛盾而要迎接挑战。面对现实,究竟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问题呢?
1.要进一步转变观念
今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必然引起一系列的、深刻的影响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转变,现在一些习惯的东西要逐渐抛弃,不习惯的东西要逐渐适应。历史上中国的适应性是比较差的,需要有一个过程。尤其是转变时期思想往往跟不上。
而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要求适应国际上的惯例。所以,经济全球化不仅要解决思想意识问题,而且要解决对外来思想的承受问题,如何看待资本主义,如何看待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都必须重新认识。
2.在体制上必须加快与国际接轨
如果我们的体制与国际惯例相差很大,就很难与国际经济接轨。这次我们加入WTO对我国最大的好处就是要淡化中国特色,强化国际惯例,要经济全球化,犹如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要按国际惯例来进行比赛、评判。
3.在企业素质上要大大提高
尤其是大企业、上市公司,都要按国际的原则来进行运作。目前我国的B股、H股的经营不是很好,就是因为有人认为它是国有企业转变的,不可靠;为何一些人曾经反对中国加入WTO,就是他们认为中国的经济运作不规范。因此,中国企业的整体素质急需提高。
4.产业结构必须做出重大调整
事实上全世界都在进行结构调整,是按市场经济规律、国际规律进行调整。谁调整快,谁就可以早分享国际经济利益。美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比较快,而日本较慢,也说明结构调整对一国经济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我国面临严峻的调整,尤其是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不适应国内、国际市场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快调整步伐。
5.必须大力提高劳动力素质
经常讲人才的重要,经济竞争实质是人才竞争,已经成为套话了,最主要的是要提高整体国民素质。而要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尖端人才,创办大学教育、研究生教育固然重要,但从中国目前的情况看来基础教育最重要,国民素质的高低,最关键的还是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而这一点又恰是我国所薄弱的,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的发展,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如校舍、经费、师资水平、工资等,值得政府重视。
三、结束语
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教案
第22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知识梳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
背景:
过程:会议:
文件:
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内容:
(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宗旨
主要任务:
机构:
战后资本主义
经济体系的形成世界银行:宗旨
作用:
背景:
世界贸易体系:
(关贸总协定)
建立:
宗旨:
三大支柱:
作用:
作用:
【重难点突破】
材料一:1997年,韩国爆发金融危机,韩元贬值一半以上,韩国政府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紧急贷款,得到了其提供的195亿美元的巨额贷款,并按其方案进行了改革。经过短短的两年,韩国金融秩序稳定,经济迅速恢复。
材料二:世界银行贷款支持四川甘肃地震灾后重建。中新网XX年3月21日电:3月20日,世界银行同中国政府签署文件,向汶川地震恢复与重建贷款项目提供7.1亿美元的贷款。这一项目是世行迄今最大的紧急救援贷款项目。
材料三:XX年3月21日,北京:世界银行执董会昨天批准给中国的“甘肃文化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项目”3840万美元贷款,用于修缮保护甘肃省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文化自然遗产,开发可持续旅游业。
——世界银行集团网站
材料四:“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转绕着美元转。”——美国财政部长
结合以上材料谈谈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作用
【典型题例】(XX年江苏高考单科考试)阅读下列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就积极谋求世界经济霸权。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则是其具体表现之一。该体系虽然于上世纪70年代初崩溃,但美国凭借其实力在国际货币格局中仍占主导地位。请回答:
(1)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是什么?该体系是如何设定汇率机制的?这一机制对美国有何特殊意义?
(2)欧洲经济一体化将对世界货币格局产生什么影响?
第23课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知识梳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背景:
欧州联盟
经济一体化:
过程:
政治一体化:
欧洲一体化加深:
特点:
影响:
背景
北美自由贸易区
经济区域集团化
建立
特点
影响
背景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建立
特点:
【典型题例】《赢》第236页第21题
【巩固练习】《赢》11题
第24课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知识梳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世界贸易组织的由来和发展;世贸组织的作用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其问题
原因:
表现:
实质
世界经济
全球化
影响:
前身:
建立:
世贸组织:
宗旨:
作用:
中国加入世贸:原因:
经过:
影响:
【典型题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997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斯威齐指出:“全球化不是一种条件或一种现象。而是一种已持续了很长时间的进程。„自四五百年前资本主义作为—种活生生的社会形态在世界上出现以来,这一过程就开始了。”
——《论经济全球化与经济》
材料二
“„„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面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旧的、靠本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区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生产经营者“奔走于全球各地”,“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
——《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
始于80年代中期的乌拉圭回合,经过近8年的艰苦谈判,各国终于基本达成一致,从而为更加广泛的贸易自由化确立了基本框架。„„到90年代中期,世界2/3以上的国家已经实现了经常账户项下的可兑换。同时,所有发达国家已完全取消资本交易的汇兑限制,许多发展中国家对于资本账户的开放也开始越来越积极。
——《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
材料四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近7万家跨国公司,其产值已经达到世界总产值的40%,贸易额约占世界贸易总额60%,对外投资约占全球直接投资90%,由于跨国公司通过市场内部化进行全球性生产经营活动,因而使“经济无国界”,从而将全球的生产连为一体,并且形成生产—研发一销售全球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形式》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保罗斯威齐认为全球化进程始于何时?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资本主义的生产和消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回答,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是什么?此外影响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原因还有哪些?
(4)自四五百年前以来,世界经济呈现什么发展趋势?
2.某中学组织学生参观“中国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题展览。请结合下列展览内容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材料二: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
材料三
世界贸易壁垒的逐步消除,进出口贸易在世界GDP中所占份额在1960年和XX年之间翻了一番,从24%升至48%。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增长率大大高于世界经济增长率20世纪90年代,世界贸易额平均每年增长6%;XX年,增长速度达到12.5%
材料四
由于发展资金匮乏、债务沉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及枝术水平的落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XX年1o月15日东莞樟木头的最大玩具厂——合俊玩具厂倒闭,数千名员工走上街头,供应商面对紧闭的厂门,徒叹无奈,舍俊集团高层则集体“蒸发。”一位玩具业资深人士感叹:“东莞玩具业正在下霜。”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砦重要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2分)
(2)根据材料二,谈谈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经济领域产生的影响。
(3)世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据材料三分析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3分)
(4)据材料四,请你为面临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危机的中国企业如何进一步发展建言献策。(2分)
1.(1)时间:
15、16世纪;事件: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出现。
(2)变化:从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森向世界性、相互依赖性转变。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
(3)推动者:跨国公司、世贸组织等各种国际组织。原因:科学技术的推动;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确立等。
(4)资本主义经济不断扩张;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解析:本题考查基本知识相对简单,可结合书本以及书本作答就行了。
2.现象: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产品行销世界各地,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原因:英国首先完成工业革命,工业生产发展迅速。英国通过殖民争霸活动,击败其他殖民国家,建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历程,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创具有近代性质的企业;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生产的全球化、投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中的澳大利亚经济发展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澳大利亚经济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了经济持续稳步的增长.21世纪初,尽管世界经济可能趋向于低速增长,但澳大利亚经济将能保持在年增长率3.5%左右,出口增长率约6%,可望保持在接近90年代的发展水平.
作 者:魏嵩寿 许梅恋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国际贸易系刊 名:南洋问题研究 CSSCI英文刊名:SOUTHEAST ASIAN AFFAIRS年,卷(期):“”(3)分类号:F112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澳大利亚 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是岳麓版历史必修II第五单元的最后一课,本课与当今社会联系密切,学生的感触颇多,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本节课我采用了“553”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让小组讨论、学生展示、学生点评,教师只对疑难问题进行点拨,这就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了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在课堂上也能主动参与,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独立思考,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与其他同学合作探究,共同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较好地完成了课程标准的各项目标要求。
我设计这堂课的整体思路是:用一些直观的、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图片让学生感悟经济全球化对他们生活的影响,让他们对经济全球化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运用史料研习法,提高归纳、概括能力;此外要设计一些活动,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究问题,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相关能力的训练,从而获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和感悟。
我认为本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让学生上讲台用投影仪展示出自己所在小组的的学习成果,师生共同讨论形成修改意见;学生经过合作探究后,能积极上台发表见解,并且个别表述比较精彩。
第二,整堂课从导入的设计,到幻灯片的制作,再到授课语言的使用,都能给学生以美的熏陶,进一步也能帮助学生形成美的价值取向。
第三,预设“亮点”得以实现。从“亮点”看,确实引起了学生的共鸣,营造了热烈的氛围,并逐渐把本课推向高潮。在实施“亮点”中,我的思路也被打开,形成了新的“亮点”,如建议学生将自己的看法写在博客上,和更多的朋友去分享等。
成功之处,令人喜悦,不足之处更需要总结:
第一,在知识处理上,对教材挖掘不深不透。
在分析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出现的问题时,注意给学生提供史料,让学生从史料中提炼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原因、出现的问题,但分析经济全球化的概念、表现、作用、认识时,直接展示给学生现成的结论,并没有很好地对一些需要讲解的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也没有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跟踪解答,对教材仅仅是进行了梳理知识,没有上升到一个高度,需要加强自身的历史专业素养。
第二,在多媒体运用方面。
本课与现实联系比较密切,我使用了多媒体课件,播放可口可乐、麦当劳、摩托罗拉、海尔等画面,通过地图动画展示波音飞机的组成过程,让同学们感受经济全球化带给他们和世界的影响。结果证明,这个方法确实有效,学生的反应很热烈,比较容易接受。但随之而来,我也从中发现了一个弊端,画面过于花哨,反而冲淡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把握。
第三,在合作交流,共同探究方面。
对于学生的把握始终是我教学中的一个弱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只注重个别学生,而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如把学生分成小组,在实际操作中却很少能让学生真正地进行小组的合作探究,分而不用,流于形式,从而使得教学模式和方法显得单一而薄弱,这也是为什么在课堂上不能真正使学生的活动和思维有机结合的一个重要原因。小组合作能够让学生体会合作后取得成功的快乐,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在教学中适当的采用这样的模式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以后一定要吸取教训。
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1.国际贸易迅速增长, 把世界各国经济有机地联系起来。世界贸易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 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2.生产国际化程度大大加深。二战后, 利用其他国家资源和劳动力投资建厂的现象增多并开始普遍。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民族经济的发展壮大, 也积极进行对外投资, 兴办跨国公司。3.金融国际化程度大大加强。比如跨国银行的出现。在金融国际化程度提高的情况下, 一个国家金融政策的调整, 会对其他国家的经济产生影响。4.经济管理制度的国际化。当代, 许多国家都在相互学习经济管理制度以保持本国经济的活力。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 世界上每天大约有60000多亿美元在地流动。高科技和信息网络化, 也支持了经济全球化的这种高度流动性。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打开国门, 迎接经济全球化。这样, 资本、知识、资源等可以互补, 而且使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经济全球化使资源不足的地区也可以有丰富的资源, 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也可以享受发达地区的产品, 科技落后的地区也可以引进高科技创新自己的产品。经济全球化使这个社会变得更发达、更文明, 人民生活也更加便利了。对我国来说, 经济全球化进程将使我国能够更多、更好地利用外资, 从而加快我国的发展, 同时, 也给我国带来了更多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并消化、吸收和创新的机遇, 有利于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推动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升级。
但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的, 他们不仅垄断了世界商品市场、金融市场、科技市场, 而且通过大力推行贸易保护主义使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经济严重恶化。在经济全球化中也出现了人类的共性问题, 如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粮食短缺、传染病横行、恐怖组织猖獗等。所以,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要积极迎接经济全球化利用其发展自己, 同时也要加快自身的科技投入, 实施科教兴国, 积极加快与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同时更要走可持续发展战略, 建立起公平、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摘要: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 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为了使大家更好地理解,我先要说一下经济全球化这么一个概念,简单来说,就是经济活动日益跨越国界。经济活动越来越具有全球性,越来越具有松散社会化、超越国界、在全球范围里展开的这样一种趋势。这样一种趋势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起码有这么三个方面:第一是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加强,相互依赖的程度日益加深,任何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外部的资源、资本、技术和市场;第二,适应这样一种客观的现实需要,各国国内经济规则不断趋于一致,市场经济已经成为普遍的生产模式;第三,国际经济协调机制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各种多边或区域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协调和约束作用增强。
再就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我认为是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全球配置这样两个方面。从这个角度讲,所有趋势的变化、所有新趋势的形成和两个基础都有关系。
一、科技进步发展突破的新趋势
至少有两点可以指出来,第一个是科技创新正在酝酿着新突破,第二个是美国出现的页岩气革命。
怎样理解这样两个新的趋势呢?大家知道,国际金融危机从08年开始到现在已经持续5年多,这是一次百年不遇的经济危机。过去的经验证明,任何经济危机最后要走出来,都要靠技术创新,所以经济危机往往催生新的技术,这是前提。没有技术的突破,经济危机很难解决。大家还没有看到根本的结构性的变化、结构性调整和技术的变化。在科技创新方面,比较明显的技术是可再生能源技术取得一些突破,这也是在国际经济危机以来,各个国家都在想办法,并加大了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投入。
给大家举一个数字,2011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的投资规模达到了2570亿美元,是2004年的6.6倍。2006年-2010年全球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装机年均分别增长58%、26%,这个数字也是惊人的。为什么这样?首先西方发达国家也想在这方面找到突破,想抢占这方面的技术和产业的制高点,这个趋势是很明显的。另外,从一些具体的行业来看,像数字通信、计算机技术这方面的发展也很迅猛,特别是这方面的专利申请都是最多的;还有像大数据、智能制造、无线革命等,这方面的投入或者变化也是比较明显的,包括像3D打印,现在成为大家议论的热门话题,这是数字的技术和新材料的发展技术。
刚才跟大家说了美国的页岩气革命。美国的页岩气发展是在页岩气开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的情况下展开的,表现在哪里呢?使得开采成本大幅降低,技术可行性变成经济的可行性。我这里给大家讲一个数字,开采成本降到什么样的程度?美国的页岩气生产成本已经低于进口天然气的成本,每一个单位的页岩气,热量单位仅4美元。相应这样一个热量单位在亚洲是多少?是18美元,在欧洲是10美元。所以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美国的页岩气进行了大量的投资,而且开采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现在有预计说2030年,美国将会成为燃气能源的出口国,它不仅不进口,还要出口。这样一种变化对全球的能源版图会带来根本性的改变。
二、 生产方式出现变革的新趋势
技术是要解决用什么技术来生产的问题,生产方式就是怎么用技术怎么来生产,在这方面出现什么变化呢?可能有这么三个融合、三种趋势。
一是智能制造与数字服务融合。智能制造大家都知道,数字服务这是网络化,像3D打印,通过这样一些技术的融合,使得个性化的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促进了个性化设计生产。大家知道,我们所谓的工业化和原来的工业化都是大规模的工厂化,工厂化首先就是标准,这个产品不管在哪个国家生产都一样,提供的产品都是一模一样的,不可能根据某一个人的特殊要求为你生产,如果要根据个人的要求来生产,成本很高。像大家知道我们买西服,到商场买西服是统一一个规格,要真正合身的西服是要定做的,红都可以定做高档西服,但成本很高。现在的数字服务和智能制造使得这样个性化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以后个性化生产和分散化生产都会增加,不一定要集中,规模化生产越集中成本越低,可能以后会出现变化,包括就地生产和定制生产。
二是能源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融合。能源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融合大家可能有所了解,像能源技术,在可再生能源技术里面的发展,使得可再生能源利用加快,包括风能,包括太阳能。这两个技术怎么结合呢?举个例子,像所有的建筑外面都有太阳能垫板,每一栋建筑都是小的发电厂,包括自家住宅也可以是小的发电厂,根据建筑的发电自用不够再外购或者自用有余再出售,怎么做呢?就是通过互联网的协调来了解需求和供给。如果这样一个技术能够得到广泛应用,很大程度上在能源或者化石能源带来的问题就可能得到部分解决或者降低。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网络化的趋势,国外已在研究应用,我国光伏电池基本出口到国外,当然在网络化方面还有待于下一步发展。
这样一个趋势国外有专家把它称作第三次产业革命,怎样来看待这样一种趋势?能不能称为第三次产业革命呢?各方面有不同的认识。但是从历次设计和技术变革的趋势或规律来看,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成立。大家看一看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候,是由热能到机械能的转换,蒸汽机的发明使得社会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机械化纺织开始出现。第二次是电能的广泛应用,电灯、电话,特别是电灯的广泛应用,使得整个人类社会进入电气化时代。如果这次出现一些非常实质性的变化,可再生能源的网络化应用能够得到实施的话,能够得到广泛应用,这有可能带来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变革,大家的观念、生活模式都可能有变化。专家认为中国最有可能在第三次产业革命当中发挥重要作用,认为我们有大量可再生能源的资源,包括风能、太阳能,同时有大量的能源需求,现在我们能源需求60%依赖进口,需求很大。我们有需求、有市场。
中央领导的讲话里面对三次工业革命还没有提到这个高度,但是大家看看十八大报告,在讲到能源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提出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的革命。我想有可能是回应这么一种趋势,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三是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在这样一种融合的前提下,第二、三产业的界限模糊,分不出哪是第二产、哪是第三产。大家知道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里面,生产性服务的发展很快,现在制造业里面价值链高端在哪里?并不在生产过程本身,在设计、研发,在市场的开发、在营销网络。这些都是服务,并不是制造业。同样现在出现很多新型业态,改变了原来那样一种简单的生产模式。大家知道,现在产能过剩,特别是传统产业的产能过剩很明显、问题很突出,所以你能不能得到价值链、创造价值,并不在于生产过程,很多取决于生产性服务能不能上去。现在工业化生产和生产性服务搅在一起,很难分开。包括刚刚讲的3D打印,你说是生产还是服务?3D打印首先要设计,然后才有特殊的材料,打印只是一个转换的过程,是很简单的。
这是三个生产方式方面的变革趋势,不一定准确,我提出来大家研究。
三、生产布局调整的新趋势
在这样一种趋势下,生产布局方面就出现调整,也有这么三个趋势,跟大家探讨。
(一)产业分布全球价值链化趋势
全球价值链是一个很热的概念,现在价值并不是你能生产多少,看你生产了什么,看你在生产过程中处于什么样的链条上。商品的产品设计、原材料提供、中间产品的生产和组织,还有产品的销售、回收,这都在全球分布,形成一个庞大的覆盖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全球化的生产网络,而在每一个环节上的价值创造是不一样的。所以从这个趋势来看,现在的生产在全球分布不再是产业间的分布,而是产业内的分布,就是这个产业的某一个生产环节放在中国,另外的生产环节放在美国或者越南、或者其他国家。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全球的贸易分工就不再是产品间的贸易,而是产品内的贸易。这样一种贸易的性质发生了变化,贸易的规则就得变化,要满足生产能够进行的需要。
原来我们贸易是满足消费的需要,你生产产品出口到这里,要满足我的需要,我要不要消费,我卖不卖给你,有一种交易的规则和影响,比如说你的生产卖不出去,或者我的消费得不到满足。在产品内的贸易,这是不一样的,产品内贸易如果阻止这种贸易,那产品就没法生产出来,产品生产过程就没法进行,这不是消不消费的问题,而是能不能生产出来的问题。这种规则要发生很大的变化,交易规则所关注的重点不一样,而且这种贸易的需求,原来是国和国之间的需求,地区和地区之间的需求,现在是一个跨国公司内部的采购和供应的需求。现在国际贸易网络就转变为全球生产,不仅仅是贸易,包括贸易和生产密不可分。原来贸易有原产地的问题,现在根本不知道是哪里。
在这样一种全球价值链的情况下,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就看你处在什么样的价值链的位置。而且这样一个生产、这样一种贸易,全球化的过程的主角是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发挥了很重要的主导作用。2010年的时候,跨国公司全球生产总值是6万亿美元,约占全球GDP的四分之一,跨国公司外国子公司产值占全球产值10%以上,之间的贸易占全球出口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跨国公司在全球生产和贸易里面的分量越来越突出。当然从价值链角度讲,我们国家多数处于低端,在手机里面,我国组装利润只占整机利润的1.8%,iPad只占1.6%,这个很低。我这里要提一下全球价值链,最开始关注的应该是商务系统,商务部专门开过研讨会,但商务部系统关注这个问题是从对美国贸易顺差这个角度来谈,我们有没有这么多顺差,不能按全部价值来算,而是应该按照全球价值链的统计来算。我们要更多从生产、从整个贸易发展趋势来关注,这个的重要性可能更大。
(二)美国制造业回归或再工业化趋势
在这方面大家也看到美国一些企业相继将海外产业迁回美国国内,或者新建投资的厂就在美国国内来建,包括福特、英特尔公司已经开始实施这样的计划。现在在这方面,国内的专家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这是个案,有的认为这可能是一种趋势。我想是不是个案、是不是趋势,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个是要从背景来看,为什么有这样一种现象出现;第二,如果认为是回流,它能不能回流?因为美国是市场经济国家,企业、跨国公司往哪里投,首先考虑投资收益、利润。如果有追求到利润这样一种条件,它回流也有可能。
大家知道,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美国出现了失业问题,奥巴马政府上台第一要务就是增加就业。现在我们讲美国复苏或者还没有走向正轨,很重要的指标就是失业率很高;QE退出的指标是失业率降到6.5%,现在还没有到,QE会不会退出要打问号,它考虑很重要的就是就业问题。这是美国增加就业现实的需要,怎么增加就业?最快的是开工厂,增加工人就业,所以有这个背景、有这个需求,有些公司要迎合政府的需要,就计划要把生产放在美国本土。这是一个原因。第二个,从全球价值链分析来看,应该看到美国价值链高端,关键物件还是牢牢控制在美国本土,为了增加就业的需要,新的技术、新的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就不到外面去,就在国内投资设厂。第三个,是政府的态度变化,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增加就业岗位,在过去十多年,使很多就业岗位流失,产业转移、企业外迁,就业也外迁。这几年来,美国制造业新增加了50多万本土的工作岗位,这不是一两个企业有这种计划或者这种投资,而是有一批企业在这么干。美国已把下一个制造业革命作为抢占的制高点,特别是奥巴马政府在这方面已经有些动作,包括3D打印,设立这样的机构,还有设计创新中心,他们还是想成为高科技企业的就业中心,这个有一定的基础。
从能不能回流来看,有这么四个方面:第一个是人工成本的变化,像东亚或者说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上升,相应美国的成本就要相对降低。金融危机以后,这些年美国的工资增长幅度很慢,或者几乎没有增长。为什么?消费上不来,这个很有关系。就业状况不好,你不能要求老板增加工资,但我们现在每年都百分之十几、百分之二十几的增长,十年累计下来是多少。人工成本差距大大缩小。第二个还有物流成本,包括供应链管理成本,大家知道我们的物流成本很高,美国现在物流成本相对要低一些,一些人工成本占的份额比较小的产品,物流成本比较大的产品,消费市场又在美国本土,这样的产业很可能回流到美国本土就近生产、就近销售。第三个方面是能源成本,刚才讲到页岩气革命,使得美国能源成本大大降低,一个单位的天然气在欧洲卖12美元,在日本卖6美元,在美国卖3.55美元,它的成本比欧洲、日本都低,比我们更低。我们的油价就比美国高,人家是汽车大国,它的能源成本很低。第四个是制度成本,主要是工会的约束,在金融危机以前,美国一些工厂要裁减工人很难,大家知道高福利,没法关闭,因为工会力量太大;金融危机以后,工会作用开始下降,先保饭碗再说,在这方面的制度出现一些变化,有利于企业在本土投资、本土雇佣员工。
现在从美国的政策环境来看,是鼓励投资回归的。国会立法,要使跨国公司资产转回国内,享受免税或者减免税,从这样一些情况来看,这是一种趋势。现在不仅工业制造回流,包括其服务业,像采购、沃尔玛都认为可以在美国本土采购,价钱高一点也行。现在金融危机之后和之前,制造业转移的趋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三)服务业全球化趋势。
有三个情况可以表明这种趋势:一个是跨国投资三分之二流向服务业;第二个是跨国公司服务外包发展迅速;第三个是全球服务贸易70%以上是全球化的生产,服务贸易里面中间品贸易占70%,比货物贸易要高。原因很简单,就是服务的可贸易性提升。原来的传统贸易受制于人,人出不去,服务也出不去;现代服务是以知识创新为主,互联网为手段,可贸易大幅度上升。人出不出去无所谓,不用人出去,就可以提供服务。服务的可贸易性大幅提升,这使得服务的全球化趋势开始出现,这个值得大家注意。
四、国际贸易体制变革的新趋势
技术变化、生产方式变化、生产布局变化,必然会带来贸易体制的变化、贸易规则的变化。现在全球贸易体制出现多元化趋势,这种多元化趋势:
第一是谈判议题多元化。不仅仅是原来所谈的那些东西,现在像市场开放程度,像市场竞争公平性都成为谈论的议题,还有知识产权的保护,还有政府补贴,还有劳工政策,这个原来不会涉及到,现在涉及了,现在谈的主题就是这个。
第二个是区域合作多元化。包括TPP,还有10+6,还有TTIP各种区域性的合作,这种谈判都开始在加快进行。这个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TPP和TTIP能够谈成,对全球贸易规则就会发生重要影响。当然,现在对TPP的态度,到底我们怎么办?学界也在研究,政府部门也在研究。时间关系,不多讲。但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到底怎么办,到底怎么对待,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刚才部长助理也讲到了,我就不讲了。
第三个是协定方式多元化。不仅仅有自由贸易区的谈判,而且有双边投资协议BIT这种方式,还有服务贸易协定,呈现多元化趋势。现在我们没有和美国谈自由贸易区协定问题,但我们在谈BIT,通过BIT也能解决一些问题。
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这些新趋势,包括国际贸易体制变革的新趋势,将对我们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们怎样应对,值得研究。首先从影响来说,我们是在全球价值链中两头受压,高端技术我们没有掌握,两边受挤压;第二是受保护主义损害较多,贸易谈判、美国安全审查,在传统范围内对我们的约束会越来越多;第三个最主要的是面临欧美对外贸易壁垒新形势,TPP、TTIP如果形成,我们就更加被动,我们很多产业,包括纺织可能转到越南去了,这样影响就大了。
如何应对,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多方突破:第一是实施自贸区战略。通过加快实施自贸区的谈判进程,各方面的自贸区,像10+6,包括中日韩,包括其他的,及有关国家的自贸区战略,从这方面争取主动,还有要研判TPP发展的趋势。第二是国内的改革开放。就是中国上海自贸区,在这方面做些探索,包括国民待遇,包括清单管理模式,为下一步开放积累经验。第三是向西开放战略。我们讲东方不亮西方亮,西方市场越来越难进,我们就开辟新的市场,新的市场就包括中亚地区、包括我们周边一些国家,印度市场也是很大的,印度十几亿人。第四就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通过沟通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促进这些地区的发展,开拓市场,我们过剩的产能也能够过去,我们一些消费品、优势的产业、优势的竞争力可以在这方面得到更好地发挥。第五就是海上丝绸之路。就是开拓我国周边的东南亚国家市场,这是市场多元化战略的组成部分。我们要用这五个方面来应对现在这样一种趋势变化。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09-30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与趋势07-19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学案例05-31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12-20
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安全战略06-18
评《经济全球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1-12
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10-15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调查研究05-28
新经济条件下的人力资源趋势论文06-12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趋势及主要特点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