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中学语文诗歌教学论文

2022-04-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职学校要想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职业技能人才,教学改革也是势在必行。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当前很多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非常单一,只是看重学习成绩,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创新教学思想,运用更加多元性的评价方法,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进步。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职业中学语文诗歌教学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职业中学语文诗歌教学论文 篇1:

关于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思路

长期以来,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无论是教材还是教法都沿用普通中学的内容,都套用普通中学语文教学的模式。时至今日,尚未有人研究并拿出真正符合职业学校培养人才宗旨的语文教学之教材教法。整体来看,各种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基本是从普通中学“移植”过来,虽然普通中学的语文教学结出许多升入高一级学校的“累累硕果”,但是“移植”过来的这棵树,却并未在职业教育的田园里结出适宜于企事业用人单位“口味”的“果实”。几十年来,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没有自己的体系,没有自己的面貌,陈陈相因,无大变化。近年来,我看到了些许职业学校新编的语文教材,看到了若干杂志上职业学校语文教师撰写的教改论文,其思路和主张仍然未能建立自己的东西,皮肉似乎是职教的,而骨头依然是普教的,愈发感到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走出“盲区”难度的巨大。同时愈发感到自己有责任把一些观点和看法写出来,提供讨论,引发思考,最好是促使职业学校语文教师同行们突破思维和行为的樊篱,尽快对“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加以革命性的“教改”,快快拿出“自己的东西”,快快“自立”起来。

首先,我想谈谈普通中学语文教学与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差异。

普通中学语文教学经过几十年的锤炼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教学(包括教材、教法等)体系,其听说读写的讲课和训练虽然说也是既重理论也重实际,但是其所重视的理论知识掌握和实际能力具备不是主要围绕学生就业需要来考虑的,而是为学生们继续升学以及建立文化基础服务的。因此,普通中学语文教学的模式与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模式应该是主体不同的两类,普通中学语文教学的成果也因之不会满足从事职业工作的较强实际性、行业性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一句话,现在普通中学语文教学培养的学生语文能力是“学校”式、“文化基础”式的而不是“社会”式、“行业能力”式的。

众所周知,职业学校之所以加上定语“职业”,是其培养的学生绝大多数要在毕业后立即就业,立即具备就业需要的本领。这种本领,包括语文方面的能力,是很实际而有针对性的,包含有马上可以应用并且中规入矩的属性。具体来说,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负责培养学生具备的听说读写能力应该“刺刀见红”,听要听得专业,说要说得入行,读要遵循实际,写要基本没有“学生腔”,一招一式可融入成人世界,一言一行皆推动任务的完成。职业学校学生所具备的语文能力可顺畅适应千百年来三百六十行发展进步所形成的运转机制,细腻地形成其中细小环节所需的成功因素。

这就是这两类教育之间非常显著的差距,它是“目的差异导致思想、行为和结果产生差异”的必然。使用“学校”式、“文化基础”式的教材教法来培养“社会”式、“行业能力”式的人才,显然是缘木求鱼,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

接下来我要重点探讨一下职业学校语文常规教学应有的思路。

姑且还是按照“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老套来阐发我的“新论”。

(一)“听”的能力培养

教材上应选一些适合“听”的能力调练的来自于社会实际的优秀材料(不是篇章),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遵循由浅入深的规律,采用放录音师生先反复“共听”,再由老师点一点所听到材料的核心意思或弦外之音,提问学生或学生发表见解,师生讨论达成共识,最后总结等多种方式,经过一至二个学期的细致训练,使学生逐渐具备听完之后很快就能“听懂”的能力。这种“听”的教学方式有些相似于外语教学,但其内容应该是更多方面、更加深刻、更具有中国民族特点和非常实际的:其要求应该是不停留在听懂基本意思,而是深入到听懂对方完整意思和细节意向。这样,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在与众多人物交谈中就能较快地捕捉到“真信息”,从而判断自己怎么地去“说”得好,在“听”与“说”的过程中完成工作任务和得以增长才干。

在实际工作中,许多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的岗位就是靠“听”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步骤的,如企业里的营销、接待以及谈判岗位的人员等。他们“听”的能力显然很重要,能否听懂对方的真思想、真用意决定着他们工作的成效和失败,影响其个人乃至企业的形象,还往往是企业衡量他们工作是否称职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说”的能力培养

“说”与“听”是紧密相连的,但“听”是要判断别人的思想,“说”是要表达自己的思想,差别也是明显的。“说”的范围很广,培养手段众多。实际上,传统意义上的“三大文”(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在职业学校里都可以作为训练学生“说”的材料,因这“三大文”都是主观的表达。主观表达要有主题核心,要有明晰的线索,要选择最适宜的表达方式,要确定内容,记叙文的学习显然正是对路适用的;主观表达要有核心论点,要有根有据,有分析有结论,议论文的学习显然正是对路适用的:主观表达要说明某一事一物,要有易于被人接受的说明结构、说明方法,说明文的学习显然也是对路适用的。

实际上,在普通中学里,老师带领学生们学习的“三大文”占了语文教与学的主体,除了含有思想教育的成分外,教与学这些“三大文”主要用于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而在相关的各种考试中,检测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都是重点内容,这在师生双方都是明白的,因此他们非常重视。而在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学生们往往会产生在这种以就业而不是升学为目的的学校里再学这三大文究竟有何作用的困惑,因为确实有许多学生毕业后就业不需要去写记叙文,甚至不需要去写议论文或说明文,这种困惑甚至影响到教师。因此职业学校里的语文教材如果仍需用“三大文”,不妨突破普通中学学习“三大文”目的的思想框框,向学生讲明“三大文”的作用之一是可用来训练叙事、议论、说明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即可以用来作为训练“说”的材料,这些文章的中心化、条理性、恰当的表达方式方法和修辞都可用来有效提高“说”的水平。这样一来,向职业学校的学生教授“三大文”的作用就显明了,学生就会乐意接受了,教师也可摆脱教给学生“三大文”作用何在的困惑。

在职业学校,培养学生“说”的能力,除了借用“三大文”教学外,“演讲”、“辩论”、“发言”、“给一个议题相互交谈”等课堂课外训练项目都应编入教材并安排比普通中学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大量训练,因为这些项目对提高学生的“说”(包含“听”)的能力都非常有益,要把这些项目纳入考查考试,要制定出考察判定一个职校学生“说”的能力的作业及评价的体系,这个体系在每一个过程和环节中都有训练的内容、步骤和衡量标准,不能流于浅表化的打个总分、发个奖证。普通中学虽然也提出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但所给时间不能确定和保证;职业学校对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要确定给出至少全学程1/4的学习和训练时间,且要专门化、专业化,以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向着“思维敏捷”、“伶牙俐齿”、“铁齿铜牙”、“一张铁嘴”方面努力,以尽早具备实际工作需要的善长于“说”的才能,通过能说会道促成本职工作的成功。对于某些社会岗位,能说会道实在是一个长处,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

(三)“读”的能力培养

如果说普通中学培养学生“读”的能力主要为使其读懂课文以及各种书面读物,则职业学校培养学生“读”的能力则主要是使其尽快准确理解工作中的业务或专业材料以便于准确无误作出判断和响应。例如工作之中遇到的一些文件、专业说明书、一些企事业常规应用文等等。

传统“三大文”的学习有助于培养职业学校学生“读”的能力,但教师要注意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在于引导学生把注意力从全面理解字词句篇、中心思想、写作特点变为把握重点句子和全文要点,而且普通中学学生关注的因考试模式而产生的其他学习内容可以忽略。也就是说,同样是借助于“三大文”范文训练学生“读”的能力,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应与普通中学语文教学有内容选择的不同处理,有教学侧重点的差异。

从以上差异出发来考虑职业学校语文教材选择“三大文”的范文,要有别于普通中学,例如,从实际工作情形出发,可选择一定数量优秀的文件、较浅显的业务学习材料、专业说明书以及贴近实际的应用文等等,并编写相应的知识短文(包括教给阅读这些特殊课文的短文)。在作业习题的编写上,当然也要有利于引导学生锻炼通过“读”很快掌握这些特殊课文的精神,并考虑到工作的需要,设计一些“读”懂以后的体会和打算之类的题目让学生来全面练习。

同普通中学语文教学一样,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也要给予“读”较大分量的安排,因为在听说读写中,“读”因本身的长处和优势,占据更多的教材篇章和教学内容是合情合理的。正因为“读”在语文教学中是重头戏,教学效果的好坏与之关系很大,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应紧紧抓住它来训练学生的实际就业本领,学生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读得懂”、“做得好”,表现出经过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科班”式训练的与众不同,是呈现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成功的重要标志,是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在社会上的一个亮点。当然,不能因为强调实际、实用,就把职业学校语文教材中用来阅读的课文变得刻板、单调而缺乏活力和趣味,要在实际需要和学习情趣两者之间寻找结合点,生动丰富又不脱离实际的课文才是理想的教材内容。学生的课外阅读空间,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们也要主动去关注和引导,仍然要以培养能力为本位,不懈地训练学生精于“读”、“读”力强、领会快的能力,以适应工作对员工在“读”的方面的一般要求和某些情况下的苛刻要求。

职业学校语文阅读教学不排斥文言文,可以选一些文质兼美的传统文言篇章用于教学,也要从职业教育培养特点出发,选一些口语性强的文言材料纳入教学。这是因为好的文言文除了可以对学生进行民族优秀传统教育,其精粹的思维、简练明晰的语句、表达方式的高度艺术性都对职业学校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以及上面论及的“说”的能力的提高有着莫大的帮助。文言文在职业学校培养人才需要中不会“死去”,它对于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功用是不可轻视的,那种认为职业学校学生不需要学习文言文的观点无疑是错误的。

(四)“写”的能力培养

实际的工作岗位对职工有实际写作能力的要求,这个能力当然与“听说读”关系密切,但又有相对独立性。一些人“听说读”的能力不低,却写不出、写不好,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在学校期间所受的写作训练脱离实际和缺乏规范。

职业学校的写作教学一定要紧密联系实际,这个实际就是:

1、记叙文写作教学不一定要连篇累牍地“号令”学生写一般的记叙文(普通中学语文教材所收入的记叙文),而是要指导学生学写调查报告,综述等一些“实用性强”的记叙文。因为实际工作中确实不大用到纯正的记叙文,而调查报告、综述等文体与工作中实用文体是相近的,当然,这不是排斥纯正记叙文的教学,纯正记叙文对于写作调查报告、综述等显然是大有帮助的。

我们看到,职业学校的许多语文教师沿用普通中学写作训练的模式,不顾培养目标地训练学生反复写记叙文、散文,甚至诗歌,这里不是全面反对这样做,而是强调一定要明确职业学校写作教学的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因为在这个阶段,一味培养学生写纯正记叙文、散文,甚至小说显然对学生具备就业后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是不利的,这些学生具有的学校读书时间不太长,得到教师指导的机会实在是很宝贵,教师抓住这段黄金时期重点训练他们写一些工作需要的记叙文体才是明智的,不要不顾目的地训练写纯正记叙文甚至文学作品,结果是学生实际工作后调查报告一类文体不会写,综述一类文体也写不来,作为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是难辞其咎的。长期以来,许多企事业用人单位都反馈这样的信息: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连常用的实用文都不会写,还得临时由别人指导,耽误了工作。这样的教训,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早该吸取。

2、议论文、说明文写作教学应当放在重要的调练地位,因为实际工作对这两种文体的需要频率很高。职工们要写论证报告、分析报告,写专业论文、写推销气息很浓的说明文等。语文教材中的一些相关范文很典雅、很全面,往往是经典式的,也往往与职工等级要写的东西有层次高低的很大差异。因此,写作教学中对于范文要善于利用,如借助于范文启发学生弄懂、掌握最需要最基本的要领,如论证的方法、说明的方法及其如何运用它们就是最其本的要领。“应用之妙”是切合工作写作需要的学习重点。不要引导学生对范文全面“通吃”,去学习、模仿写作大家写作议论文或说明文的气派和力度。语文教师如果只是宣扬这些范文是如何如何好,做出许多的评论而不懂得借助这些范文去训练学生得到最需要和最基本的东西,那肯定会贻误学生的,直接的危害是学生到了工作岗位上既不会写议论文,也写不出合格的说明文,脑子里只留下教师在课堂上大加评论的只鳞片爪的回忆,这无疑是写作教学的失败。要在作文课上反复训练学生运用从范文那里学来的写作思想、观点确定、论证方法和说明方法的有效运用、结构布局等才是写作教学的正路。

职业学校语文写作教学就可以训练学生写一些论证报告、分析报告、专业论文、推销气息很浓的说明文等,以贴近学生们就业后的写作实际。

3、应用文写作训练更应该是职业学校写作教学的一个重点。应用文写作有个特点,即看似容易写来难。学生们对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写作学习往往觉得有难度而不敢掉以轻心,而对于应用文却觉得“看来不难”而忽视或轻视。其实,无论应用文本身的语体和成文性质,还是这种忽视或轻视的心理,都使得很多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感到应用文写作教学很难。而如果想再进一步结合工作实际训练学生写作应用文,无疑难度更大。一些常见的现象是,写作教学脱离学生就业的实际需要,从课本教到课本,学生离了课本就写不出合乎要求的应用文,其症结在于这些语文教师把教学定位在只要学生能生搬硬套地写出与课文差不多的“产品”,就是功德圆满,至于学生们到了工作中需要写出什么样的应用文,他都不问。

应用文写作教学难在语体和成文范式。应用文的语体,学生们比其它语体都陌生;应用文的成文范式,又因其既相应固定又无一个模式而难以把握。

应用文写作教学虽然有以上所说困难,但对于毕业后即就业的职业学校学生来说,是必须要掌握的。

因此,职业学校写作教学必须把应用文教学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要想使学生掌握应用文的语体(事务语体),就必须通过多读多写来实现,要想使学生掌握应用文的成文范式,就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引导学生反复鉴别和比较来实现。因此,职业学校语文教材要大幅度编入实用的应用文(例如来自于行业的应用文等),而且要编写得科学、合理、易教易学。由于上面谈到的应用文写作学习的特殊性,教学时间要给予特殊保证,考试时可把应用文写作考试列成一个单项来进行,并且在总成绩中分给应用文写作较高占分比例,甚至可以把一个学生能否写出常用的合格应用文作为判定语文学习是否及格的重要标志,以此来促成师生双方对于应用文写作课的重视。

职业学校的写作教学一定要规范化,即要建立一个体系:学生应当学习哪些文体的写作,训练的原则、步骤和要求有那些,衡量学生写作作业、考试成绩的标准有哪些等等。这个体系一定要有职业教育的特色,学生在写作方面的所学和所用一定要用工作实践需求来对照和确定。现在的职业学校语文写作教学恰恰缺少规范化甚至是一笔糊涂帐,在教材教法和检测等诸多方面都没有自己的一套东西,欲求学生就业后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就只能是镜花水月了。

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现在缺乏具有技术技能真本领的职业学校合格的毕业生,他们的技术技能真本领中就应该包含有语文教学给予他们对于语言(口头和书面的语言)运用自如的实际能力,他们理应运用语言为成就个人和单位的事业服务、为提高自身素质服务,为参与推动社会不断快速发展服务。而职业学校毕业生语言运用水平偏低的现状还不能全面具备这些服务所需的功能,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要尽快真正地改革了!

单位:江苏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

作者:谢增伟

职业中学语文诗歌教学论文 篇2:

中职语文教学对学生实施多元性评价的思考

【摘 要】 在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职学校要想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职业技能人才,教学改革也是势在必行。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当前很多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非常单一,只是看重学习成绩,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创新教学思想,运用更加多元性的评价方法,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进步。本文在深入分析当前中职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评价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实施多元性评价的措施,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学;中职学生;多元性评价;必要性;问题;措施

引言:

中职学校以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为办学特色,在教育改革不断发展变化的背景下,也需要深入分析自身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和改善,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更好地满足未来岗位需求。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不能简单地以好坏来评价,要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综合采用多元性评价方式,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使其重塑学习信心,这对以后的从业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中职语文教学对学生实施多元性评价的必要性

所谓多元性评价,就是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鼓励个性的发展和创新。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元性评价,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学习状况,一切为了学生,充分尊重他们,引导学生强化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师要从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出发,从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发扬他们所具备的优点,促进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

新形势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多元性评价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中职语文教学目标具有多元性,教学大纲明确要求不但要让学生扎实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还要进而促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正是由于有着这样多元化教学目标的规定,实施多元性评价也是教师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学生自身也具有多元性,每个中职学生都具有着不一样的个人素质,每个人的语文学习能力也有着很大差异,其中有很多学生或是缺乏学习兴趣,或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他们都对未来工作抱有很高的期许,如果感觉课堂知识的实用性很强,他们也会积极地参与的学习中,所以正因为学生主体之间多元性的差异,为了促进学生未来实现更好地就业,实施多元性评价也是中职语文教师的有效途径[1]。

二、当前中职语文在教学评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多次重申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高水平的技工人才,培养“大国工匠”,这有效地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学生不再是落后的代名词,社会地位得到了提高。但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当前很多中职语文教师的思想僵化,片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重知识掌握,轻情感和能力的培养

在长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当前很多中职语文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评价模式,更加关注地是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掌握状况,要求他们理解一些字词,对培养学生情感及能力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2]。例如教学《将进酒》时,只是讲解文中的意思,重点看学生是不是能够背诵下来,没去引导他们去诗人李白的豪放感情,在这样不科学的目标体系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态度都受到了损害,学习方法非常低效,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和信心。

2.重考试,轻过程

考试是考察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标准化的考试具有评价择优、诊断反馈、预测激励等导向作用,但是当前很多中职语文教师仅仅是以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来主要判断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状况,没有看到学生平时的表现过程,这样的评价方式显示是片面的、不科学的。

3.重教师主体,轻学生个体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中的绝对权威,教师很关注自己教学方案设计的完整性,在课前就准备好了固定的授课计划,在授课时严格按照答案进行讲解,这样就大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再加上师生之间缺少思想和语言上的互动交流,这样的教学效果也就难以令人满意。

三、中职语文教学对学生实施多元性评价的具体措施

1.阅读评价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中职语文教师在进行多元性评价时,也要注重把阅读评价纳入到整个评价系统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教学主要分为课內和课外阅读两大部分,在课内阅读过程中,中职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大声地朗读,读懂文章中讲述的内容,对一些重点篇章和段落还要背诵下来,教师可以制定相应的评分规则,开展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讲评的方式,得出最终的分数,最后还要注重归纳分析学生的阅读分数,对存在的问题要引导改正[3]。例如在教学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就可以从字词准确、朗读感情色彩、读后感悟、背诵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对于课外阅读来说,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中国古代诗词、莎士比亚戏剧等等,为学生的阅读量做出评分,激发他们的拓展阅读兴趣。

2.写作评价

写作能力能够全面展现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因而中职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写作评价,不只是期末考试中的那一篇作文写作,在平时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勤于练笔,结合平时的写作成绩进行综合评价。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先让学生认识到所要写作的对象,然后进行深入分析和构思,最终实现文学水平的跨越式发展[4],例如在讲解鲁迅的《药》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写读后感,反对封建迷信,树立科学的信仰,再比如在教学老舍的《我的母亲》时,也可以让学生去描写自己的父母,学会感恩。中职语文的写作范围非常广泛,社会、自然、人物、新闻等都可以融入到教学中,同时还可以把启示、求职信等应用文纳入其中,通过各方面的多次写作,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3.社交口语评价

职业教育的特色就是为社会培养满足岗位需求的应用型职业人才,其中社交口语表达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中职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自我介绍、演讲、致辞、模拟应聘等形式,锻炼学生的社会口语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临场应变能力。例如在教学完《人生的境界》后,可以开展有关于人生的主题演讲活动,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加入到语文学习评价系统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

4.综合实践活动评价

中职生在校期间会受到教师的各种约束,同时也少不了各种批评,这很有可能会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缺乏信心。中职语文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比如“讲诚信VS善意的谎言”辩论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诗歌朗诵大赛等等,在实践中不断获得知识、积累经验,在获得成功体验后,不仅学习到了各种知识,也重塑了学习信心,从而在未来激烈的人才岗位竞争中更加信心满满。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刻影响下,中职语文教师要注重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多角度地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构建更为科学完善的多元性评价系统,在教学中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这也能让学生对自己能力有个更为清晰地认识,从而不断的完善自己,努力成长为一名符合未来岗位需求的优秀应用型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倪福疆.多元智能视域下中职语文教学评价改革[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4(06):26.

[2]龙水花.中职语文“创情”教学模式探析[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6(03):57-60.

[3]朱晓进.中职数学教学的多元评价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5(20):31-32.

[4]徐涛.多元化评价 助力中职语文教学初探[J].中学语文,2015(12):46-47.

作者:魏央

职业中学语文诗歌教学论文 篇3:

试论中职语文教材的二次开发

摘 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中职语文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中职学校班级因在专业特点、学生的学业基础、学习习惯和特点等方面差异巨大,必须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以适应不同专业班级的学情,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结合校情学情,教师通过及时调整教材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拓展课程资源来实现对中职语文教材的二次开发。

关键词:中职 语文教材 二次开发 拓展模块

教材是多重学科文化、人文素养等汇集的“信息场”,是塑造学生并使之能动发展的课程资源。教师只有根据具体学情和教学情景,创造性地使用这些课程资源并不断进行丰富和发展,教材促进学生提高语文素质和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中职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中职学生因重专业轻语文、学习动力不足等原因,厌学现象较普遍。问卷调查显示,中职学生的厌学比例为71.4%,并呈现出厌学比例随着年级增高而逐渐增大、厌学程度随着年级增高而不断加深的趋势。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必须根据具体班级的专业特点、学生已有语文基础等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丰富课程资源,调整教材的篇目顺序或教学目标,并根据现有的教学环境,立足预设立,关注生成,并以学生为本,突出职业性,因材施教,实现有效教学。

一、基于目标内容调整的二次开发

教学大纲将教学内容分为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部分。其中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基本要求,教学时数有严格要求,而职业模块是限定选修的,拓展模块是任意选修的,二者的教学时数要求相对宽松。这种弹性要求造成各地在实际的课程设置上差距很大。很多学校重在引导学生就业,重专业,语文仅学习基础模块一年,高二年级开始分流学习,部分专业如文秘、财经专业学生选修职业模块,或不设置语文课;更多学校为了满足升学和就业的要求,高一语文学习基础模块,高二语文学习拓展模块,高三再进行分流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基于目标内容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调整教学的内容和目标、进度和顺序,就成了要达到大纲“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和教材“进一步加强中高职课程和教学衔接”的要求的有效方式。

1.调整教材编排内容

教材的二次开发过程是教师对课程重构的过程,也是教师知识和经验介入、与情景对话的过程。调整教材编排内容和教学进度作为二次开发的重要方法,基于教师对教材的研究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对学情的具体把握,包含了教师丰富的个体经验和智慧。《语文(拓展模块·提高版)》上下册各有六个单元,每单元阅读与欣赏3篇为必读,另有表达与交流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其中上册第五单元说明文《南州六月荔枝丹》在高一的基础模块学习过。考虑到职业学校校园活动相对较多,实际上课学时非常紧,删除上册“表达与交流”中的“微型小说的写作”,新增“材料作文的立意与写作”,删除《南州六月荔枝丹》,增加“微博综合性专题活动”。教师在调整教材课文预设目标时,把学情和中职语文教学大纲作为首要依据,结合集体备课建议及教师研读教材文本及相关课程资源的成果,作出判断和选择。当然,对教材内容和目标进行调整时必须有科学依据,不能随意增加或删减教材内容。

2.调整教材预设的教学目标

教材的二次开发过程是作为多元主体间的“对话”过程,即教师与文本、学生间达成共识,生成意义的过程。教材文本一方面需要教师解读其预设的目标,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师基于个人已有的经验和认识以及具体的教学情景对教材进行建构、加工,赋予其新的意义。因此,根据个人经验和具体学情调整教材预设的教学目标成为教师对教材二次开发的重要选择。微型小说《错号》预设的目标是“体会微型小说精巧的构思,提高学生的小说鉴赏能力”,根据物流和会计服务型专业的特点,从小说内容出发,增加了“初步培养微型小说人物的劝说和营销能力”的目标。茅盾的《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结构清晰,内容简单,是“结合材料议论”的典范,因而在第一课时快速完成教材预设教学目标后,在教学第二课时,调整原来的教学思路,设计为读写结合的材料作文写作辅导课,是对预设目标有益的补充,经过课堂训练,学生整体的叙议结合能力有了较大提高。许多教师反思《生命的五种恩赐》的教学过程,普遍认为教材内容过于抽象,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听得很无聊。笔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及时对教学目标进行微调,补充与课文相适应的文本,结合学校3Q7S等校情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教学效果相对较好。

3.调整教材的教学进度和顺序

下册教材内容总体上与学校课程评价进度较相符合,教学进度和顺序所作的调整较小。而上册部分文本不太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教师在讨论时一致对教学进度和教材顺序作微调。考虑到会计普通班的文言文基础较薄弱,近半学生有参加高职单考的意愿,连续学习3篇文言文易导致学生因学习密度和难度过大,产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畏惧感,教师在对上册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时,将文言文《项脊轩志》和《游褒禅山记》提前到前半学期分散学习,保障学生充分的时间消化文言文知识,降低了学习难度,利用学生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情绪和动机情况以及校情,通过增减教学时数来调整教学进度。如教师压缩《意大利蟋蟀》《景泰蓝的制作》以及“表达与交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时数,增加文言文的总体教学时数,将教学进度与实际可供教学时数协调到最佳状态。

二、基于课程资源拓展的二次开发

教材二次开发的本质是作为课程情景化的过程,这种过程需要丰富的课程资源作支撑。丰富的课程资源是实现预设课程目标和有效教学的强有力保障。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增强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内容开发和利用资源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生、教师的潜力,发掘学校、地方、教材等相关的自然、社会、人文资源的深层次价值,拓展课程资源途径和范围,为二次开发提供资源保障,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吸引力。教材除教材、教参外无其他课程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开发课程资源,实现教材的情景化。当然,课程资源拓展应该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开发过多的课程资源容易造成学生的认知负荷,处理信息能力下降,出现阅读等方面的焦虑,与预设的课程目标相背离。

1.开发和利用语文课堂影音图像资源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中职学生最喜欢的是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的电影电视,其次是音频图像,包括歌曲、朗读录音、图片、二维动画,最不喜欢的是文字。教师在二次开发时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点,在课内教学和课外作业中引入影音图像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树立职业理想,培养职业精神。

笔者学校教师在讲析《错号》瞎眼大娘的讲话艺术时,播放了天津卫视《非你莫属》20120924期中前来应聘且广受老板们欢迎的音乐教师的讲话片断,并要求物流学生作对比分析,引导学生重视讲话艺术,培养服务意识。针对会计班学生语文学习动力不足,陷入职业迷茫的现状,在讲授《游褒禅山记》时,播放了《非你莫属》20121202期经过商业实践洗礼的大专生受老板们热捧的视频片断,分析其志、其力、其物,重点分析其职业理想,并要求学生周末在家完整观看视频,撰写感受文章。此外,教师在讲授《都江堰》时,呈现视频和图片资源;鉴赏《短歌行》时,播放了影视片断和朗读音频;在阅读《祝福》时,观看了与课文相关的影视片断。学生观看这些视频后深受启发,许多学生在作文里描写了影视对其“心灵的冲击”。在介绍鲁迅、徐志摩、归有光、郁达夫等课文作者时,教师尽量利用与作者相关的图片、音频,这样做旨在帮助学生树立“知人论世”的观念,促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增强教学的吸引力。

2.开发和利用地方与校园资源

中职语文大纲指出,教师要高度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促进学生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加强书本学习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地方的自然、文化资源以及校园资源就能促进课堂学习,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在学习《游褒禅山记》时,教师充分利用与课文预设目标相关的地方文化资源如方山、长屿硐天,戴复古族人墓群墓志铭,补充相关信息,对褒禅山洞的特点以及“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进行拓展学习,既加深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拓展地方文化知识,又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品质。

校园活动中有学生的能动参与和主动建构,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实效性更强。教师结合学校的早读制度,和教材中的“‘美读经典,文气动人’散文朗读会”“‘传承文化,重温经典’诗歌朗诵会”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出优质早读专题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包括诵读微博中精选的精彩语句和教师撰写的优秀散文作品以及经典散文诗歌,并要求撰写活动策划方案和体会文章;结合全国的中职学校“文明风采”竞赛,要求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策划活动方案,然后筛选出方案,指导学生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或演讲稿,将教材中的“口语交际”部分的即兴演讲和编讲故事整合改编;结合学校在创新创业大赛获得的优秀作品,展示作品图片,结合“说明书的写作”,要求学生撰写竞赛作品的使用说明书,对照参赛说明书原稿,进行反思提高。

3.利用“名人效应”开发课程资源

受社会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中职学生普遍崇拜各类名人,特别是商业名人。教师对中职学生这个特点,要加以正确引导,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专业特点,增补相关资源,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由于大多数中职学生没有独自在外生活的经历,很难理解课文《我心归去》里的“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的深刻含义,教师特意选取了家乡名人──“温岭国际数码城”总经理回家创业的经过,帮助学生更深切地理解教材内容。教师在讲授《生活的五种恩赐》一课时,引入凡客诚品CEO陈年和中国电子商务教父马云及巨人集团的史玉柱的传奇人生经历与艰辛创业故事,进行拓展学习。一方面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极富哲理性的教材文本,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培养职业精神。此外,在学习“材料作文的立意与写作”教学内容时,利用“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和“年度经济十大人物”以及地方名人“平安水鬼”郭文标、“长人师傅”舒幼民等的影响力,在课内与学生一起阅读人物简介材料,补充较详细的人物报道,并布置学生观看视频后撰写体会文章。教材二次开发时关注“名人效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职业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挥“名人效应”的正能量。

三、小结

当然,对中职语文教材二次开发,必须把握一个度,坚持科学开发原则,在教学实践中发挥教师、学生、资源、环境的能动作用,促进有效教学,激发学生动机,帮助学生主动学习。一方面教师必须基于校情学情,大胆灵活地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提高语文课堂的吸引力,帮助学生提高职业素养,实现学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目标;另一方面,教师必须对教材二次开发持审慎态度,科学开发,恰当利用,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精神,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作出语文教师应有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赵清林.聚合·钩连·增替·重构[J].中学语文,2009(6).

[2]邓娇芬.中职学生厌学语文探因及对策[J].广西教育,2011(6).

[3]李凤香.关于中职学生学习动机及其成因的调查[J].职教论坛,2011(17).

[4]钱平.对中职学生厌学行为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

[5]俞红珍.教材的“二次开发”:涵义与本质[J].课程教材教法,2005(12).

作者:肖飞生

上一篇:国税局纪检监察工作报告下一篇:教育专业实习工作报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