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距通信技术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DWDM是作为目前主流的长途传输中技术初步解决了传统电信业务大容量和远距离传输的基本问题,DWDM传输技术由于节省了大量的电中继设备,能够大幅度降低投资成本,提高系统的传输质量和可靠性,具有良好的升级扩容潜力及高效方便的维护特性。本文对DWDM传输技术的关键技术应用进行探讨。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超长距通信技术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超长距通信技术论文 篇1:

研讨超长距离无中继光传输技术与应用

摘 要:光纤通信系统是由光发送机、光接收机、中继器、无源器件、光缆等构件组成,怎样确保构件在超长距离的安全运行与传输效率。本文主要分析超长距离无中继光技术的应用及主要技术,为满足电力系统在沙漠、沼泽等特殊地区的通信要求,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关键词:超长距离;无中继光;传输技术;应用

引言:

目前超长距离无中继光传输技术主要被应用于沙漠地区、沼泽地区或洲际干线中。为满足要求可利用超长距离无中继光传输技术,其优势在于它的通信容量大、中继距离长、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低廉等的优点,这一技术可以用于打造超高速度超大容量超长距离传输网络,为下一代光传输网络进行的技术储备推动中国在光通信保持领先地位。

1、超長距离无中继光传输技术

根据ITU-T的标准,超长距离为160km,超出160km后在超长间隔中传输可直达各个端点并且不必增加中继装置的光传输技术。例如在一些特殊地区或较大规模的多城区下,为不添加工程成本也能保持通信的时效性,应选用超长距离无中继光传输技术,其超长距离无中继光技术不但减少了工程成本也降低了原来的中继站总数与运维成本,并且有较好的通信稳定性。

2、超长距离无中继光传输技术分析

2.1光传输调制技术分析

在超长距离无中继光传输技术中其光传输调制技术主要分为功率与色散,是为解决传输系统中出现的功率限制问题而形成的。例如在光放大与色散补偿后会造成一定的码间干扰、非线性效应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光传输系统的容量以及传输后的延长距离。在光传输调制技术中为确保传输信号的光载波达到正常传输方式,可分为直接调制与间接调制两种,一般可采用间接调试的方式以连续波激光器与外调制器相结合以此达到2.5Gbit。在利用直接调制方法时一般是在2.5Gbit以下系统中使用[1]。

2.2FEC前向纠错技术分析

在光纤长距离传输系统中为提高传输信号速率应以FEC(Forward Error Correction)前向纠错技术提高光传输的效率,以此确保光纤长距离传输系统中的传输信号速率达到高标准。在确保信号的长距可靠传输方面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相比于10G系统,100G的OSNR需要提高10倍,这需要多种技术的组合应用才能实现,其中就包括FEC。

前向纠错技术作为实现信息可靠传输的关键,逐渐成为必不可少的主流技术。光纤通信中的FEC也经历了几代技术的演变,从经典硬判决,到级联码,而100G相干技术的出现使得软判决成为演进的方向。FEC在光通信中的位置如下图1所示:

3、超长距离无中继光传输技术的应用

3.1升级能力应用

在超长距离无中继光传输技术的应用中一般在初期配置可达到40波的情况下可进行升级最高可达到160波的能力。在升级时可采用分层升级,在系统初始40波的配置后可进行一次升级,一次升级可达到80波,在按照分波进行所指的OM模板以及输入波将原频率尾数为0的波道与频率尾数为5的波道进行合并后可升级到120波,当进行第三次升级应将接收分波段与所指OM模块相对应,以此达到160波的升级[2]。

3.2产品应用

在超长距离无中继光传输技术中,如华为、烽火、爱立信马克尼等产品就应用了超长距离无中继光传输技术。在这些产品超长距离中包括有DEDFA最大饱和传输功率、DCM发送端、EDC电色散补偿的OTU。其主要优势在于在应用超长距离无中继光传输技术后不但工程成本较低其光纤功率也达到了长期使用的安全可靠性。例如在烽火产品逐渐创新中,我国辽宁地区完成国内首个单波400G传输1000km现网试点,本次试点基于烽火现网FONST 6000系列产品,双方利用联合实验室的优质平台,采用400G PS16QAM码型,在无中继的情况下完成了单波400G超长距离的现网试点。这是双方在光网络技术上的又一次创新,标志着400G超长距传输方案已经成熟,也意味着超长距离无中继光传输技术也实现了它本身的应用价值[3]。

3.3 APR技术应用

在超长距离无中继光传输技术应用中,其传输系统中的激光器、光纤放大器等主要设备需要有一定的安全标志以此确保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在ITU-TG.664中明确提出了在光传送网络的接口上,特别是在采用放大器技术的系统的光接口上促成光学上(对人的眼睛与皮肤)安全的工作条件,需要在限定位置和受控位置的设备上采用自动重启的功率自动降低ARP(Automatic power drop)技术。例如当光纤断开后可采取G.664建议以此确保输出功率达到安全范围内,当光纤恢复后可重启设备确保功能正常运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信息高速发展中,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下为实现超高效率、超大容量、超长跨距,应利用超长距离无中继光传输技术实施高效率的技术手段。以此在确保提高通信的稳定性与传输距离后,不断提高我国经济效益发展。

参考文献:

[1] 白歌乐. 内蒙古电力通信网无中继超长距离光纤传输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 内蒙古:内蒙古大学,2014.

[2] 项旻,王炜,张瑞强,等. 遥泵系统无中继超长跨距传输的研究[J]. 光通信技术,2016,40(5):19-21.

[3] 李波,张羽,王彦入,等. 宽带模拟射频信号超长距离无中继光传输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8):1-2.

作者:张少兵 惠建平

超长距通信技术论文 篇2:

浅谈DWDM传输技术的应用

【摘 要】DWDM是作为目前主流的长途传输中技术初步解决了传统电信业务大容量和远距离传输的基本问题,DWDM传输技术由于节省了大量的电中继设备,能够大幅度降低投资成本,提高系统的传输质量和可靠性,具有良好的升级扩容潜力及高效方便的维护特性。本文对DWDM传输技术的关键技术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DWD M传输技术;关键;色散

1 DWDM的工作原理

密集波分复用技术(DWDM)依靠光载波,能同时输送多个带有电的信息,但是却仅仅只用一条光纤,系统扩展容量需要的光纤通信技术便能够得以完成。它通过几种波长各异的光信号形成发射器,经过复用后开始传输,进入光纤放大器之后,再将这个光信号进行分离解复用,输送到各自需要的终端进行接收。由于只通过一条光纤便能完成多条虚拟路径传输的需要,所以能够减少许多成本投入,又能充分的利用资源。所以,跟传统的系统相比,密集波分复用技术(DWDM)便具有强大的优势,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宽带,而且能够不断地扩大网络的容量,优化结构,过程简单明了,又极富灵活性,在通信传输的领域上,拥有极大的发挥潜力和空间。

2 DWDM传输关键技术

2.1 光放大技术

目前比较引人注目的光纤喇曼放大器(RAMAN),利用了光纤中的SRS效应,使信号与一个强泵浦波同时传输,并且其频率差位于泵浦波的喇曼增益谱宽之内,则此信号可被光纤放大。喇曼放大器的一个特性是有很宽的带宽,可以在任何波长处提供增益,只要能得到所需的泵浦波长,并且增益介质是光纤,可以制成分立式或分布式的放大器,另外一个显著优点是噪声低,可以满足在小信号放大时对OSNR的要求。但受激喇曼效应的泵浦阈值较高,实现喇曼放大器的关键是高功率泵浦,例如,泵浦波长为1450nm,要获得20dB的峰值增益,泵浦功率需要400mW(G.655光纤)或620mW(G.652光纤)。所以一般建议在超过2000km的超长距系统或单跨段距离超过100km时,为满足OSNR的要求,才使用喇曼放大器,当然为满足L波段放大的要求,也可以使用喇曼放大器,但一般长距系统应尽量避免使用。

2.2 色散控制技术

色散补偿光纤技术为了扩大光纤线路中继距离把其中存在的色散降低到最低程度,同时兼顾到插入损耗合理的技术措施,其中包括专用补偿光纤和光学元器件,输入端的光信号设计,使输出端的光信号足以保证系统性能,诸如跨距、速率、误码率等实现。

色散补偿对G.652光纤线路转入1550nm 窗口和非零色散光纤线路都是必要的。在我国,前一种更为现实和必要。色散补偿光纤技术有采用由色散补偿光纤(DCF=DispersionCompensation Fiber)制成的圈插入光纤线路中,该光纤的色散带负号,与线路光纤符号相反,但消耗光功率,仍须进一步优化。另一种技术方法是用色散管理光纤,即D M F(=DispersionManaged Fiber)。这种光纤有带正、负色散区段,如同线路光纤延展敷设,不至于造成DCF那样无谓的光损失。还有技术方法诸如预啁啾和双模光纤补偿以及光谱反转等,啁啾类同于电路预失真,传入光脉冲的啁啾与线路光纤色散引起的啁啾相互抵消。双模光纤法基于运用高阶模在截止波长附近产生较大的波导色散(带负号)与线路光纤中带正号的单色散相抵消。

2.3 光合波与分波技术

光合波与光分波技术是为了充分利用光纤的带宽而必须不断充分利用光纤的波长资源,目前在我国大量采用的DWDM系统大多利用光纤的C波段即1528nm~1565nm约37nm的通带范围,若波长间隔为0.8nm约可容纳40波光信号,如须进一步增加传输容量必须扩大通带范围并同时减小光信号间的间隔,则必须研制更加高效的光放大器。

光复用器和光分解器在超高速、大容量波分复用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其性能的优劣对系统的传输质量有决定性影响。DWDM系统对其要求是:①损耗及其偏差小;②信道间的串扰小;③低的偏差相关性。

2.4 信号调制与接收处理技术

近年来对信号调制格式的研究备受人们的关注,这是因为不同的线路码型抗光纤信道中噪声、色散、非线性影响的程度不同,选择合适的码型能够在不增加其他设施的条件下延长最大传输距离。研究表明传统的NRZ码型并非超长距离传输的理想码型,从抗噪声的角度来看DPSK码和RZ码要优于NRZ码,从抗色散影响的角度看RZ、RZ_DPSK、PSBT、多进制调制都优于NRZ码,从抗非线性影响的角度看CSRZ、DPSK要优于NRZ,从频谱效率的角度看VSB、PSBT和多进制调制也优于NRZ,在不同的系统条件下各种码型具有各自优势,也有自己的劣势,需要权衡考虑。目前多数40Gbit/s试验系统多采用CSRZ和RZ_DPSK,实验证实这些码型比NRZ码更适合于超长距离DWDM传输,当然新的调制码型也增加了调制器和接收机的成本和复杂度。

2.5 节点技术

WDM光传送网中的节点分为光交叉连接(OXC)节点、光分插复用(OADM)节点和混合节点(同时具有OXC和OADM功能的节点)。

OXC节点的功能类似于SDH网络中的数字交叉连接设备(DXC),只不过是以光波信号为操作对象在光域上实现的,无需进行光/电转换和电信号处理。OXC在未来的全光通信网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光缆中断或节点失效时,OXC能自动完成故障隔离、重选路由、重新配置网络节点等功能,当业务发展需要对网络结构进行调整时, OXC可以简单迅速地完成网络的调度和升级。

OADM节点的功能类似于SDH网络中的数字分插复用设备(ADM),它可以直接以光波信号为操作对象,利用光波分复用技术在光域上实现波长信道的上下。

2.6 纠错编码技术

纠错编码是超长距离传输中有效增加系统余量的一项关键技术,它通过在信号中加入少量的冗余信息来发现并剔除传输过程中由噪声引起的误码,以较低的成本和较小的带宽损失换取高质量的传输。例如标准的RS(255、239)编码方案具有5dB以上的编码增益而冗余度仅仅为7%,这等效于提高了1~2dB的OSNR,在不增加其他额外设施条件下进一步增加了传输距离。由于纠错编码只需要在收发端增加相应的编译码器,无需增加和改动线路设备,具有成本低、灵活便捷、效果明显的优势,所以备受青睐。

3 总结

光纤以其巨大的带宽资源成为骨干传输媒质的必然选择,而DWDM技术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充分利用光纤带宽资源的有效手段,由于不采用电再生中继,超长距离DWDM传输能降低系统成本并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所以备受人们青睐。对此各国正纷纷展开有关研究和实验,我国也把长距离DWDM传输列入国家计划之中。截止到目前,长距离DWDM传输已有了重大发展,实验报道的最大单纤传输容量达到10.92Tbit/s,传输距离300km,而一般容量为3-4Tbit/s的陆地传输距离可达4000km以上,而跨洋系统传输距离可达上10000km。我国在自己的努力下,也成功地实现了1.6Tbit/s3000km超长距离试验传输。

参考文献

[1] 杨柳.DWDM技术应用分析[J].湖北邮电技术,2003(3)

[2] 李春生.光纤喇曼放大器[J].光通讯,2004(9)

[3] 金明晔,张智江,陆斌.DWDM技术原理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作者:胡志强

超长距通信技术论文 篇3:

光传送网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在全业务运营时代,电信运营商都将转型成为ICT综合服务提供商。业务的丰富性带来对带宽的更高需求,直接反映为对传送网能力和性能的要求。光传送网技术由于能够满足各种新型业务需求,成为传送网发展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光传送网技术;发展趋势

【Key words】Optical transmission network technology;The development trend

1 光通信的发展阶段

传统的光纤传输技术,经历了准同步数字体系(PDH)、同步数字体系(SDH),和波分复用(WDM)三个阶段,如图1下所示。

2. 常见的光传输技术

2.1 DWDM。

2.1.1 概述。

DWDM技术是指相邻波长间隔较小的WDM技术,工作波长位于1550nm窗口。可以在一个光纤上承载8~160个波长。主要应用于长距离传输系统(DWDM系统示意图见图2)。

2.1.2 技术特点。

2.1.2.1 充分利用光纤的带宽资源,传输容量巨大。

DWDM系统中的各波长相互独立,可透明传输不同的业务,如SDH、GE、ATM等信号,实现多种信号的混合传输。如图所示,多个光信号通过采用不同的波长复用到一根光纤中传输,每个波长上承载不同信号,在一根光纤中传输,大大提高了光纤容量,极大的节约了光纤资源,降低线路建设成本(DWDM传输容量巨大见图3)。

2.1.2.2 超长的传输距离。

利用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等多种超长距传输技术,可以对DWDM系统中的各通路信号同时放大,实现系统的长距传输(DWDM的超长距传输见图4)。

2.1.2.3 平滑升级扩容。

由于DWDM系统中的每个波长通道透明传输数据,不对通道数据进行任何处理,扩容时只需增加复用光波长通路数即可。

2.2 MSTP技术。

2.2.1 概述。

MSTP(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平台)指基于SDH 平台同时实现TDM、ATM、以太网等业务的接入、处理和传送,提供统一网管的多业务节点。多生成树(MST)使用修正的快速生成树(RSTP)协议,叫做多生成树协议(MSTP)(MSTP系统接口见图5)。

2.2.2 技术特点。

(1)业务的带宽灵活配置,提供10/100/1000Mbit/s系列接口,通过VC的捆绑可以满足各种用户的需求;

(2)可以根据业务的需要,工作在端口组方式和VLAN方式,其中VLAN方式可以分为接入模式和干线模式:

(3)可以工作在全双工、半双工和自适应模式下,具备MAC地址自学习功能;

(4)QoS就是规定各端口在共享同一带宽时的优先级及所占用带宽的额度。

(5)对每个客户独立运行生成樹协议。

(6)用户带宽固定,带宽弹性不足,利用率低。

2.3 SDR技术。

软件无线电(Software Defined Radio,简称SDR)是一种通过硬件作为无线通信的基本平台,通过软件实现把尽可能多的无线通信及个人通信功能的现代通信技术。一个典型的软件无线电平台由以下硬件组成:射频、中频、基带、信源和信令等。软件方面有可编程力强的DSP器件,灵活的通信软件对工作频率、系统带宽、调制方式、信源编码等进行编程控制等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

2.4 OTN技术。

(1)概述。

OTN是以波分复用技术为基础、在光层组织网络的传送网。解决了传统WDM网络无波长/子波长业务调度能力差、组网能力弱、保护能力弱等问题。OTN跨越了传统电域(数字传送)和光域(模拟传送),处理的基本对象是波长级业务,由于结合了光域和电域处理的优势,OTN可以提供巨大的传送容量、完全透明的端到端波长/子波长连接以及电信级的保护,是传送宽带大颗粒业务的最优技术(OTN分层结构图见图6)。

(2)OTN技术特点。

OTN的主要优点是完全向后兼容,它可以建立在现有的SONET/SDH管理功能基础上,不仅提供了存在的通信协议的完全透明,而且还为WDM提供端到端的连接和组网能力,它为ROADM提供光层互联的规范,并补充了子波长汇聚和疏导能力。

2.5 OTN概念涵盖了光层和电层两层网络,其技术继承了SDH和WDM的双重优势,关键技术特征体现为:

(1)多种客户信号封装和透明传输。

基于ITU-TG.709的OTN帧结构可以支持多种客户信号的映射和透明传输,如SDH、ATM、以太网等。对于SDH和ATM可实现标准封装和透明传送,但对于不同速率以太网的支持有所差异。ITU-TG.sup43为10GE业务实现不同程度的透明传输提供了补充建议。

(2)大颗粒的带宽复用、交叉和配置。

OTN定义的电层带宽颗粒为光通路数据单元(O-DUk,k=0,1,2,3),即ODUO(GE,1000M/S)ODU1(2.5Gb/s)、ODU2(10Gb/s)和 ODU3(40Gb/s),光层的带宽颗粒为波长,相对于SDH的VC-12/VC-4的调度颗粒,OTN复用、交叉和配置的颗粒明显要大很多,能够显著提升高带宽数据客户业务的适配能力和传送效率。

(3)强大的开销和维护管理能力。

OTN提供了和SDH类似的开销管理能力,OTN光通路(OCh)层的OTN帧结构大大增强了该层的数字监视能力。另外OTN还提供6层嵌套串联连接监视(TCM)功能,这样使得OTN组网时,采取端到端和多个分段同时进行性能监视的方式成为可能。为跨运营商传输提供了合适的管理手段。

(4)增强了组网和保护能力。

通过OTN帧结构、ODUk交叉和多维度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ROADM)的引入,大大增强了光传送网的组网能力,改变了基于SDHVC- 12/VC-4调度带宽和WDM点到点提供大容量传送带宽的现状。前向纠错(FEC)技术的采用,显著增加了光层传输的距离。另外,OTN将提供更为灵活的基于电层和光层的业务保护功能,如基于ODUk层的光子网连接保护(SNCP)和共享环网保护、基于光层的光通道或复用段保护等。

3. 100G OTN关键技术

3.1 PM-QPSK高级调制。

(1)OSNR性能改善。

具有相干检测功能的PM-QPSK比二进制(OOK)大约改善了6dB的光信噪比灵敏度。100Gbit/s的容量是10Gbit/s的10倍,所以100G调制方案需要提供比10GOOK码型高10dB的性能。相干检测的关键优势在于光波相位信息可以传递到数字领域,因而可以利用强大的电子色散补偿(EDC)能力,以非常低的代价清理信号失真。因此,通过使用100GPM-QPSK与EDC,相干检测的技术可以获得6dB的改善(与直接检测OOK相比);利用高编码增益FEC可得2~3dB的改善;由于减少CD和PMD的传输代价,再有1~2dB的改善。这样,总改善能达到9~11dB,使得100GPM-QPSK接近10GOOK系统光信噪比的灵敏度。这就意味着,100G系统在应用上可以达到目前的10G系统的传输距离。

(2)相位调制。

利用QPSK技术可以使光载波携带的信息量增大1倍,与偏振复用的结合使得100G信号波特率降低到约25Gbaud/s,因此能够应用在50GHz间隔的OTN系统中,同时也降低了信号对光纤非线性容忍度的要求(QPSK调制原理图见图7)。

3.2 相干接收和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

(1)相干接收技术主要解决了对光信号的电场的检测问题。光信号对业务信息是以电场的形式承载的,在光信号的传输过程中,其电场特性会受到光纤色散、光纤PMD、光纤非线性效应以及滤波效应等因素的影响而趋于劣化。常规的直接检测方式只能探测光信号电场的模平方包络(即光强),因此无法分解出上述劣化效应的影响并给予消除。而相干接收技术可得到PDM-QPSK信号的所有信息,包括每个偏振方向上的电场的实部和虚部的强弱和相互的相位信息,为传输中各项劣化效应的分解和补偿提供了可能。而ADC则在不损失信息的前提下将检测出的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并由DSP芯片完成时钟恢复、载波恢复、色散补偿、PMD补偿等关键处理。

(2)在100G PDM QPSK传输中,主要就是利用光数字信号处理技术(DSP)在电域实现偏振解复用和通道线性损伤(CD、PMD)补偿,即通过数字化算法,在电域进行色度色散补偿以及偏振态色散补偿,以此减少和消除对光色散补偿器和低PMD光纤的依赖(相干接收DSP原理图见图8)。

3.3 软判决SD/硬判决HD技术。

在100G相干电处理技术的产业化力量的驱使下,并借助高速IC技术的发展,目前引进了基于软判决(SD)的第三代FEC编码技术。软硬判决的区别在于其对信号量化所采用的比特位数。硬判决对信号量化的比特数为1位,其判决非“0”即“1”,没有回旋余地。软判决则采用多个比特位對信号进行量化,采用“00”、“01”、“10”、“11”判决,通过Viterbi等估计算法提高判决的准确率,大大提升了100G系统的传输能力。

4. 100G OTN组网思路

4.1 随着100G时代即将到来,面对现网各类速率的业务情况,建设100G波分系统有两种方式:一是新建纯100G系统,采用支线路分离方式解决多业务传送;二是将现有10G、40G波分系统平滑升级至100G波分系统。

(1)新建纯100G波分系统,采用支线路分离方式解决多业务传送

考虑到100G新技术带来的优异的传输性能,纯100G波分系统的设计变得相当“简单”,色度色散和PMD限制几乎可以不予考虑,系统的设计主要劳力OSNR的限制,这个有别于10G、40G波分系统设计时的线路色散补偿。当光缆条件具备,且属于长距离传输的场景,在有100G业务的情况下,优选新建纯100G波分系统。可以通过OTN电交叉采用支线路分离方式解决10G、40G业务,实现多业务同平台的高效传送。

(2)将现有10G、40G波分系统平滑升级至100G波分系统。

4.2 当光缆纤芯紧张且现有10G、40G波分系统利用率不高时,可考虑将现有10G/40G波分系统平滑升级至100G波分系统,以解决新增的100G业务。100G和现网兼容混传需要考虑评估系统的OSNR容限、CD/PMD容限和非线性影响。混传场景主要有以下两种:

(1)第一,相干100G(PDM-QPSK)和非相干10G/40G既有系统混传。现有10G、40G波分系统均采用线路的DCM模块,实现系统的色度色散补偿。实验室测试表明,DCM模块对相干的100G系统额外的OSNR上的代价很小(不高于0.5dB),影响较小。只需系统OSNR参数能同时满足100G和10G/40G的设计要求,即可实现兼容混传。需要说明的是由于10G波分均采用OOK的调制方式,对采用PDM-QPSK编码调制的100G系统混传代价相对较大,10G和100G混传时设置一定数量的隔离波道。

(2)第二,相干100G和相干40G系统的混传。对于40G相干系統,目前业界有两种主流编码技术,一种采用2相位调制PDM-BPSK,码速率为21.5Gbps,入纤功率和100G相干接近,是最容易平滑混传的解决方案;另一种40G相干采用4相位调制PDM-QPSK,码速率为11.25Gbps,抗非线性较弱,入纤功率较低,和100G相干兼容混传代价较大,在此场景下混传时需要慎重设计,也需要设置一定数量的隔离波道。

5. 光传输技术展望

未来的全光网将在源节点至目的节点之间的信号传输与交换过程全部采用光波技术,以光交换技术和波分复用传输技术(WDM)为核心基础。光交叉连接器(OXC)与可重构的光分插复用器(ROADM)是全光网中最重要的网络器件,而光时分复用(OTDM)技术和光码分多址(OCDMA)技术是全光网络的关键技术。展望未来的全光网络,以WDM技术为主导、结合OTDM和OCDMA技术,将成为全光网络的主要构架。

6. 结束语

当前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推出带来了网络业务层、应用层的深层次变革,传送网络的海量带宽的数据传送需求日趋增长。100G以上传送网系统规模商用的时代已经来临,基于显著的技术优势以及强大的产业能力,100G以上的传送技术将登上更大的舞台,在传输网络中占据主导地位。以OTN为代表的新一代光传输技术已取代DWDM和MSTP的地位,成为光传送的主流技术。它们的融合发展顺应了业务IP化和网络扁平化、融合化的趋势,适应未来电信网发展方向,将在下一代的光传送网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袁夕征,李倩,熊臣等。《100G OTN技术分析及应用策略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14,(10):15~18.

[2] 王鹏。《100GOTN大容量传输技术分析》[J].硅谷,2014,(19):60~60,33.

[3] 郭大林。《100G WDM传输系统的关键技术运用与分析》[J]. 信息通信,2015,(11):264~265.

[4] 王立新。《关于光纤通信系统中光传输技术分析及维护的探讨》[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3):80.

[5] 张宇,廖圆月。 《关于100G系统传输关键技术的应用探讨》[J]. 中国新通信,2014,(06):80~81.

[

作者:郭养雄

上一篇:监理工程师工作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韩国语教学方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