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下幼儿教育论文

2022-04-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生活教育理论是幼儿教育的主要依据。以现阶段幼儿教育情况为基础,了解近年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内容,明确新课改对幼儿教育提出的要求,分析如何根据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构建全新的教学环境,以此为幼儿成长和学习奠定基础。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育理论下幼儿教育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理论下幼儿教育论文 篇1:

生活教育理论下幼儿教育的探讨及研究

摘要:幼儿是天真无邪、思想最单纯的,对周围的环境和事物都会产生极大的好奇心,幼儿的成长容易受到社会和周围人的影响。在新时代背景下,无论家长还是社会都十分关注幼儿教育。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并且是我国教育理论中十分宝贵的财富。本文将就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进行探讨。

关键词:陶行知 生活教育理论 幼儿教育 启示

一、引言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核心,主张教育与生活相联系,以生活作为教学素材,在幼儿的教育中要贴近生活。幼儿教育主要是帮助和引导孩子接受新事物,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提高幼儿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为我国幼儿教育的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应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通过改变幼儿教育教学方式,可有效提升幼儿教育的整体水平。

二、锻炼幼儿的独立性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应选择让孩子做一些其能力范围内的事情,鼓励和引导孩子去独立完成,慢慢让孩子从不会做到会做,从会做到做好,最后做到最好。教师要尽到教育的责任,耐心地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即使有的孩子难以管理,也要慢慢引导。日常洗漱和叠被子教师可以让孩子独立完成,即使孩子做得不好,但却是独立完成的。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思想和行为,教师不能为了让学生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幼儿教师要根据孩子们的成长特点,科学合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面对同一知识,孩子们的理解能力是不同的,教师要按照不同孩子的性格特征和能力,设定不同的任务。

三、树立榜样,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幼儿是脆弱、单纯的,对好与坏并没有一个评判的标准,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影响,对周围人的言谈举止都会进行学习和模仿。由于孩子思想单纯,因此幼儿教师在面对不听话孩子时,不能觉得这个孩子是个坏孩子,要积极挖掘不听话孩子身上的优点。[1]对其表现好的地方加以鼓励,对存在的问题与坏习惯要注意方式方法,加以正面引导。例如,活泼好动的小男孩虽然不爱遵守课堂纪律,但很爱干净,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让这个男孩做班级的小榜样,让其他同学向他学习爱干净,发挥榜样的力量,带动整个班级孩子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有些孩子能够很快地吃完饭,并将自己的桌子收拾干净,教师可以让这样的学生充当小先锋,来带动其他小朋友。幼儿有着他们独特的思维,大部分幼儿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教师让孩子当小榜样、小先锋都是对孩子的表扬和鼓励,而其他孩子在他们的带领下也一样愿意得到表扬和鼓励,也会学习小榜样、小先锋所做到的事。而这样的好习惯,孩子一旦养成,就终身受益。在幼儿教育中,同伴和教师是最好的榜样,也是幼儿学习的对象,无论是好是坏,只要在幼儿的接触范围内,幼儿就会模仿学习,因此教师要起到好习惯的示范,教师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培养孩子好习惯的同时,教给孩子认识哪些是好习惯,哪些是坏习惯,哪些习惯能够学习和模仿,哪些要及时改正,避免在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时,让孩子学到不好的习惯。[2]

四、加强图示引导习惯教育

幼儿时期,孩子可以通过形象的图画感知和认识事物,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学生喜欢的生动图片来引导学生,让幼儿的良好习惯通过直观的图示让孩子去理解掌握。[3]小图标能够起到提示、强化的作用,帮助幼儿在图标与行为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图示引导习惯养成教育能够使幼儿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图示分为实物式、符号式、流程式和行为暗示等。实物式图示采用与实物相匹配的图片作为标志,如在图书架上贴上各种图案,便于幼儿归还相应图书;符号式图示即利用原点、直线、脚印等符号,作为设计,提醒幼儿按照标记行动;流程式图示是根据生活设计的操作过程图示,幼儿根据图示学习,掌握一定的生活技巧;行为暗示图示,通过形象的图画,引导幼儿模仿其良好的习惯。如幼儿教师在孩子们生活和玩耍的生活区域,根据功能区域特点,粘贴一些好的行为习惯图示,在这些卡通图示中加入要培养幼儿养成良好习惯的具体内容,让孩子们在图示的引导和影响下养成好习惯。张贴幼儿喜欢的卡通人物行为习惯图片,不仅美观,而且贴近小朋友的生活,他们不仅喜欢看,而且乐意模仿和学习。如图1所示,就能有效引导学生饭前便后要洗手的好习惯。幼儿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示,通过模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教育回归生活,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五、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幼儿兴趣

在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中,生活即教育是理论思想的中心。教师应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积極建立和创造孩子感兴趣的生活情境进行教学。兴趣是幼儿学习的最大动力,为了有效地提高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应用价值,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将“生活即教育”理论落到实处,积极收集和整理与孩子生活贴近的教学素材,应用生活化游戏方式进行教育,把教育中的知识融合在游戏中,让幼儿带着兴趣学习。例如,幼儿喜欢玩具,教师可以让孩子们来幼儿园时带上自己喜欢的玩具,然后教师在教室中设置可以摆放玩具的存储柜或储物箱,并做好相应的标记,哪一类的玩具需要放在哪里,这样就能够让幼儿了解到物品分类。在取玩具时,因为孩子们的心情是激动的,因此会比较混乱,这时教师要在管理秩序的过程中和孩子互动。如有小朋友的玩具掉在地上了,教师可以说“某某小朋友的‘小伙伴’好像摔伤了”,通过这样的话题展开互动,然后和孩子们一起为受伤的“小伙伴”进行伤口处理,利用创可贴、胶布进行处理。在互动中,不仅能够让孩子把教室当作另一个家,把自己的“小伙伴”带到另一个家中,还能够让孩子们知道受伤后如何进行伤口处理。游戏结束,教师要引导孩子将物品归类摆回相应的存储柜或储物箱里。通过游戏,孩子在能够整齐摆放玩具的同时,掌握了一些生活常识,实现了“生活即教育”的理论。

六、结语

在现代化教育中,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起着引领作用,在幼儿教学中应用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能有效提升幼儿教育整体水平,让幼儿教育更加有质量、有效率。幼儿教师要以生活为幼儿教学的素材,在教学中创建生活情境来调动教学气氛,激发幼儿的兴趣,积极培养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独立性,在实践中积极遵循陶行知先生的生活理论教育管理机制,从而推动现代化幼儿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华婷.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J].课程教育研究,2018(50).

[2]杨培梅.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J].学周刊,2018(25).

[3]朱丹.小小图标会“说话”——创设适合小班幼儿生活习惯养成的环境[J].当代学前教育,2017(04).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通市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南通青少年拔节孕穗期核心素养培育研究”(项目编号:20190205)。

(作者简介:施凌凌,女,本科,南通市崇川区新华侨世濠幼儿园,二级,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作者:施凌凌

教育理论下幼儿教育论文 篇2:

关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摘要】生活教育理论是幼儿教育的主要依据。以现阶段幼儿教育情况为基础,了解近年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内容,明确新课改对幼儿教育提出的要求,分析如何根据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构建全新的教学环境,以此为幼儿成长和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陶行知 生活教育 幼儿 生活化

陶行知作为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提出的全新教学理念,不仅突破了传统教育思想的制约,而且符合中国基本国情,这对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而言至关重要。时至今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依旧对我国幼儿教育思想有较大影响,因此下面对其带来的启示进行深入研究。

1.生活教育理论分析

从本质上讲,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是指教育要顺应生活变化,生活就是教育的根本,且生活具有教育的功能,其中包含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在实践教学中推广,要求教师必须要将教育和生活联系到一起,坚决反对继续沿用传统教学理念,着重培养幼儿的自我创造和独立工作等能力。由此可知,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多结合生活化教学活动或生活经验来组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不仅可以从中获取丰富的生活经验,而且可以锻炼自身的独立意识和能力。最为关键的是,在幼儿教育中,家长要积极参与实践教学活动,决不能将幼儿直接托付给教师,既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教育平台,又要从中吸取教育幼儿的经验,以此为保障幼儿健康成长提供有效依据。

2.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研究

2.1生活就是教育

教师作为幼儿教育工作的指导者,只有擅长从生活中发掘美,并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才能引导幼儿在观察、对比及沟通中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且有助于形成幼儿的世界观。同时,教师还要支持和鼓励幼儿多用耳朵去倾听,如汽车行驶车、风声及动物的叫声等,这些都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内容,不仅能让幼儿及时发现潜藏在生活深处的知识,而且有助于拓展他们的视野范围,进而实现教育与生活的有效渗透。

2.2社会就是学校

幼儿园组织幼儿参与多样化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幼儿学习兴趣与探索世界的意识。由此,陶行知先生提出将学校教育向社会环境延伸,最终实现社会与教育的融合发展。科学教育属于幼儿教学工作的基础内容,通过在实践教学中向社会反响延伸,不仅能为幼儿展示自我和累积更多知识提供有效平台,而且可以帮助幼儿将所学内容落实到现实生活中,以此培养他们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进而充分激发他们自主探索的积极性。

2.3教学做三者合一

教学做三者合一作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的关键内容,证明在生活中,教、学、做是不可分割的三部分。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并注重整合幼儿学习能力,持续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活教育理论。换句话说,当前科学教育的目标并不是幼儿的学习,而是在教学指导中,引导幼儿学会如何探索,并培养他们自主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3.在幼儿教育中的生活教育理论应用分析

3.1提出生活化的教学知识

虽然当前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已经得到了重视,但依旧有很多幼儿园在沿用传统教学理念,组织幼儿进行单调乏味、死板无趣的指导说教。此时,这种没有将幼儿教育和现实生活融合到一起的教学现象非常普遍。在这一现象的影响下,幼儿不仅会失去探索和学习的兴趣,而且对未来全面发展也会产生负面制约。因此,幼儿教育必须要结合生活实践,将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引用到教学中,原因在于幼儿好奇心强,且具有积极探索的兴趣,在课堂中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指导,有助于更好落实生活教育理论,以此确保幼儿可以将所学内容合理引用到现实生活中。例如,教师在引导幼儿认识颜色时,可以从班级幼儿穿的衣服、背的书包及周边大树小草等方面寻找不同的颜色进行表述,如今天小天穿了一身蓝色的运动服,背了一个黑色的书包等。这样不仅能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而且有助于他们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3.2构建生活化的教学环境

在幼儿教育中落实生活教育理论,要求教师增加幼儿与社会的接触和沟通。幼儿时期作为他们成长的重要阶段,因幼儿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较低,对世界和社会的了解也不完善,所以只进行单调的知识理论教学指导是难以引导他们全面发展的,只有将幼儿放在大自然中,让他们自主沟通和探讨,才能更好实现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可以将大自然看作第二个教学平台,通过在保障幼儿生命安全的基础上,让他们多接触自然环境,并激发他们自主参与社会活动的兴趣,不但有助于拓展幼儿知识面,而且可以提高幼儿各项能力,这符合新课改提出的幼儿教育要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作为我国现代教育革新的引导者,在幼儿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在新课改下,幼儿园教师要在整合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加大对生活教育理论的探讨力度,并注重将家庭教育融入到幼儿教育中,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展现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教育理论的价值。另外,通过构建生活化的幼儿教学环境,有助于幼儿在学习大量基础知识的同时,引导祖国未来的希望茁壮成长,并实现预期设定的幼儿教育目标,提升实践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富珺怡.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J].基础教育研究.2018(02)

[2]李焕.探索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09):196.

作者:王彩琴

教育理论下幼儿教育论文 篇3:

依托陶行知思想指导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

【摘要】课程游戏化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教学课程的要求,即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其他活动中。依托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指导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是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它对推动幼儿认知、情感以及社会性发展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运用陶行知思想去指导幼儿课程游戏化建设,是当前幼儿园和教师需要长期努力去探索的课题。

【关键词】陶行知思想;生活教育理论;幼儿教育;课程游戏化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源泉,脱离了生活的教育必将是空洞的、乏味的,他强调教师要开展“活”的教育,即以生活为中心、以生活为教材去进行教学活动。而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他们的直接经验大都来源于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这就告诉我们,幼儿教育的开展要将游戏、生活与教育三者紧密联系起来,去支持和满足幼儿获取知识和经验的需要。

一、指导课程游戏化教学内容

(一)在日常教育活动中践行生活教育理论

在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始终贯彻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生活教育思想,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意识,将幼儿活动植根于生活,在游戏活动中融入生活元素。然而,将生活元素融入教学中并不意味无规划、无计划地开展教育工作,而是应该以"幼儿园建构式课程"主题为蓝本,通过它来制定大体的教学框架,为幼儿制定相应的学习发展目标,规划丰富有趣且科学适宜的学习内容,确保教育内容符合幼儿群体的身心发育特点。

幼儿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他们也是课程学习中的直接受益者,因此课程是否符合幼儿的喜好,是否能够引起幼儿的注意力是教师必须要考虑的事。笔者认为,教师在制定相关课程内容时,应当多与幼儿进行沟通与交流,将选择权交给幼儿,从他们的角度出发与之共同探讨、商议教学的内容与主题,做到尊重、保护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除此之外,主题探讨活动也可与生活教育活动相互影响,帮助幼儿实现更加全面且均衡发展。

(二)以传统节日为蓝本来设计教学内容

我国是文化历史悠久的古国,很多传统节日中都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教育的层面来说,传统节日亦可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与课程资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将传统节日与课程内容进行融入,比如在可在端午节的时候开展“包粽子”游戏,为幼儿提供相应的材料,为他们讲解端午节的由来,让幼儿尝试着来包小粽子,并指导他们了解正确的粽子包法等;在中秋佳節的时候,还可以开展“动手制月饼”的活动,让幼儿自主制作小月饼,在制作月饼的同时,教师则可以为其介绍中秋节的由来,利用生动丰富的神话故事、历史故事来刺激幼儿的想象力,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完成月饼的制作。

以传统节日为教学蓝本开展的教育活动,不仅仅能够丰富幼儿的活动体验,让他们感觉又好玩、又有趣,同时也是在利用这种方式向幼儿传递正能量,使其拥有民族自豪感,让他们感受民族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二、指导课程游戏化实践活动

(一)充分利用幼儿园内部环境来开展游戏化活动

通过将幼儿园内部的环境进行“生活化”“游戏化”,其实可以充分发挥出环境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这一点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有着十分积极地推动效果。比如,园区内可以布置出一个植物角,在万物生长的季节里让幼儿们通过查询资料、询问长辈等方式,探索可以种植的植物,从选种、种植、施肥再到培育,教师都应当鼓励幼儿全情参与,引导他们逐步掌握相应的种植知识,主动去研究如何才能让植物生长得更加茂盛。而在植物种植的过程中,幼儿将发现不同的植物都有不一样的生长速度与偏好,即便是同一个时期种植下去的植物也会出现完全不同的生长趋势,比如有些植物可能长的比较慢,而有的植物则可能就长的比较快,还有些开花的也比较早,而有些则开花晚。这些对于幼儿阶段孩子们来说无疑都是新奇的,充满了乐趣的,观察、探索植物的生长奥妙势必能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这将引导孩子们通过查阅资料、询问教师或者家长来寻找答案。

(二)有效借助幼儿园周边环境来开展游戏化实践活动

除了利用园区内部的环境来开展课程游戏化实践活动,其园区外的环境也可以成为幼儿教育中的重要载体。幼儿园周边的环境相对园内环境更具丰富多样性,这就为开展丰富的课程游戏化探索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比如,一些幼儿园靠近当地的文化馆、博物馆或者是地标性建筑,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幼儿参与远足活动,而在远足活动开始之前,应当根据相应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如为幼儿们分发调查表,让幼儿能够在上面尽情进行涂鸦与书写,引导幼儿边看边记录,将自己的所见所想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而在远足活动结束后,教师应鼓励幼儿将远足时的收获的知识或经验都运用到游戏活动中,如让幼儿绘制出自己今日的收获,并鼓励幼儿将自己今天感悟最深的建筑或事物,通过七巧板、泥塑等工具进行重现。

三、指导课程游戏化材料建设

众所周知,幼儿游戏活动一定离不开材料的投放,丰富、多样的活动材料更能刺激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对于幼儿而言,他们对于生活化的材料更加熟悉与亲切,而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平时就多多收集、发掘并利用好生活化的游戏材料。比如,教师可与幼儿协同合作组建废物利用宝物会,收集家里用于的易拉罐、塑料瓶、纸盒等,并利用这些东西制作玩具、小花瓶、收纳盒等,通过这种游戏形式的废物利用活动,将向幼儿宣传爱护环境的正确思想,鼓励他们做到物尽其用,同时还深度挖掘了幼儿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其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都得到有效的锻炼,可谓是一举多得,这对塑造幼儿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课程游戏化强调了游戏之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强调在幼儿教学的各个环节融入游戏,去吸引幼儿,激发出幼儿的主动性,加深其对课程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凡有心致力于打造科学幼儿教育形式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在实践工作中多多理解、参考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教育理论,并以此来提升幼儿阶段的教学水准,助力幼儿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袁书梅.浅谈幼儿教育课程游戏化改革[J].智力,2020,(20).

[2]李焕.在课程游戏化中回归幼儿生活的新思考[J].读写算,2021,(28).

作者:王思慧

上一篇:社区终工作总结下一篇:电视节目文化思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