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文明礼仪教育论文

2022-04-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国家“德育为首”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学生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灵魂,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基础,是教师顺利开展好其他教学活动的前提。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德育理念,十八大报告更是首次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将德育提升到了一个先导地位。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思想品德文明礼仪教育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思想品德文明礼仪教育论文 篇1:

浅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摘 要:文明礼仪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所以,很有必要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这一教育。

关键词:思想品德;文明礼仪;情境

现在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在教育观上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孩子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家长整天围着孩子转,在生活上事事包办,很少对孩子进行优良品行的教育和培养,长此以往,孩子就变得任性、霸道、无礼。所以,思想品德课就必须渗透文明礼仪教育。为此,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创设情境,理解礼仪

在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知只是基础,行才是关键。因此,在学生懂得一些文明礼仪之后,教师要针对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想方设法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行为,让学生既能知礼仪,又会用礼仪。课堂上为了达到文明礼仪教育的预期效果,教师可创设几种“为他人着想”的礼仪情境来训练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当然,创设情境必须真实可信,才能感染学生。可以这样提问:父母累了一天回家后,我们应如何做?爷爷奶奶生病了,同学们又该怎么做?在公共场合,怎样才能做到不打扰别人?这样,学生就能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自我表现、自我体验、自我顿悟。

二、参与实践,体悟礼仪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在学习的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沟填满。”现在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道德意志不强,主要表现在自觉性、自我控制力和堅持性较差,他们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因此很难完成教师布置的道德实践作业。所以,在思想品德课上教师要布置一些需克服一定困难才能完成的任务,让学生参与道德实践,逐渐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如,可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让学生在明理的基础上,萌生文明礼仪动机,从中体悟关心他人的乐趣和意义。又如,让学生演一演客人来了怎么做,并让学生反省自己,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在课堂上,教师还要让学生运用已经理解的道德认识对自身言行进行辨别分析、判断评价,从而让学生成为践行礼仪的典范。

三、家校共育,强化礼仪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学校和家庭应携起手来,内外结合,共同参与到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中来。思想品德教师要与家长经常沟通,努力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真正使学校、家庭形成合力。这样,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就能得到家长的配合,促使学生知行统一,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总之,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作为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师必须有效利用这一课程资源,充分挖掘其中的礼仪教育因素,不失时机地进行文明礼仪行为的引导与教育,使文明礼仪深入人心。

(作者单位 湖北省房县姚坪中学)

作者:吴修武

思想品德文明礼仪教育论文 篇2:

文明礼仪展示促进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国家“德育为首”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学生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灵魂,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基础,是教师顺利开展好其他教学活动的前提。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德育理念,十八大报告更是首次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将德育提升到了一个先导地位。学校任何教学活动无不时刻体现德育:学科教学、德育文化建设、德育活动的开展、班级的管理、先进的评比等。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作为道德素养的最主要的真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对于小学来说,对学生进行常规养成、文明礼仪教育,并让他们明确怎么做,明白为什么这么做,从小在他们头脑中深深打下常规、礼仪的烙印,培养爱国守法、明礼诚信的接班人则是我们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小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的不成熟时期,行为习惯还未成型,正是可塑性强的阶段,从儿童的接受能力和心理状况来分析,空洞的说教、单调而重复的要求对小学生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而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学生耳濡目染,在活动中感受乐趣,寻找快乐,反思提高,这才是学校德育工作正确而有效的做法。

我校少先队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少先队组织,在德育工作中如何发扬传统 ,并不断具有创新意识,是我校少先队工作一直思考并为之努力的方向。在去年的少先队主题活动中,我校除了开展艺术节节徽设计评选活动、“品国学,诵经典”演讲赛与知识抢答赛、“庆六一”趣味运动会以外,还开展了一项以学生体验为主的文明礼仪展示活动。这一活动从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操作。

一、宣传动员阶段

以中队为单位,各位同学搜录或思考在生活与学习中自己应当注意的文明礼仪,在全中队进行交流,然后以文字形式报少先队大队部。在这一阶段中,每位学生都积极行动起来了,去查资料,问老师同学,问父母。通过查找过程的体验,让学生初步知道了哪些地方,什么时候该有文明礼仪,同时明白了文明礼仪无处不在,通过学生寻找,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改观。加强了他们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认识与理解,從而让他们坚定了要努力学习,发扬中华文化的决心与信念。

二、中队汇报阶段

这一阶段仍然以中队为单位,少先队大队部将各中队收集的文明礼仪汇总,将便于学生表演的编录成十三种文明礼仪,并发放到各中队,然后各中队以这十三种为范本,将学生分为十三组(每位学生可参加多组),以组为单位进行文明礼仪顺口溜、小品、相声、歌舞形式的创作,让每位学生都完全沉浸于文明礼仪的创作与表演中,在活动中感悟文明礼仪对自己的熏陶与改变。

在这一阶段中,每位学生都兴趣盎然的加入到创作中,陶醉在表演的氛围中。如果说第一阶段学生只是对文明礼仪有初步的了解,那这一阶段则是让学生切身感受每种文明礼仪自己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通过十三种文明礼仪的展示,有的虽然只有两、三分钟,但那却是学生自己费尽心血创作出来的,他们在创作过程中认真仔细思考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每一个细节,学生必定会珍爱这来之不易的成果。通过学生喜欢的形式,润物细无声的培养了学生珍惜劳动成果,不怕困难的坚韧品质。同时,学生在班级中观看其他同学对各种文明礼仪的表演时,会提出自己的不同的想法,能更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明礼仪的理解,懂得文明礼仪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还要付诸于行动,并且在行动中初步强化自己的文明礼仪习惯与行为规范,通过对个人行为规范的调整达到对班风、学风更好的创建。

三、大队展示阶段

大队部将十三种文明礼仪按1—13编好顺序,各中队随机抽签,给各中队两天的准备时间,然后在全校的大队主题活动上展示,大队部评选出优秀节目。这一阶段让学生充分自我表现,自我欣赏。在展示过程中体现自身价值,认识到自己在班级中的重要地位,通过这一过程,强化了学生团结友爱,为集体利益奉献的道德品质。这一阶段还有另一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观看别的班级对文明礼仪的展示,找出别人与自己不同的地方与闪光点。这无疑会更给学生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让他们在思想深处反问自己:以后遇到这种情况自己该怎么办?起到了让学生反思提高的目的,让德育真正体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总结反思阶段

大队部、各中队结合文明礼仪展示活动写出书面总结,找差距,选榜样,并提出合理的建议或意见。这一阶段要求每位学生必须写出至少对一种文明礼仪的认识与理解,同时还让学生选出在这次展示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人或者展示节目,并向班级或学校提出更好的意见或建议。同时要求学生反思自己在这次展示活动中处于一个什么位置,对比活动前后自己的变化,提出自己以后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这种“别人评自己、自己评自己、自己评别人”的多元化评价,充分体现了德育工作中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实践性。

通过文明礼仪展示活动的开展,我校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落后的行为少了,多了谦让、团结、信心,班风得到了明显改善,学生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学校呈现出“班风正、学分浓、校风好”的氛围。

作者:沈丽萍

思想品德文明礼仪教育论文 篇3: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摘要】作为班主任我充分认识到思想品德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思想品德教育不仅体现在班级管理和集体活动过程中,更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本文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更好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思想品德 课堂教学

但丁说:“道德可以弥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不能弥补道德的缺陷。”由此可见,思想品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然而,长期以来,思想品德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能有效的落实在课堂这个主阵地当中,只凭班主任简单的、形式的搞几次活动。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载体――丰富多采的活动的重要性是不可否认的,但它不是唯一的阵地,相反,它更需要用滴水穿石、润物无声的启发、熏陶,要落脚在每一堂课,贯穿于各科教学过程的始终,形成序列,走以课堂为主阵地,全面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课堂是思想品德教育渗透的主阵地

叶圣陶先生曾这样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句话非常精辟。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读书很重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优秀的品德更为重要。我认为课堂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通过课堂实施思想品德教育有其独特的优势。

第一,课堂上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如要求学生穿戴整洁、搞好卫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上课起立问老师好、回答问题举手立正站好、遵守课堂规则等又渗透着礼仪纪律教育,可以培养好的行为习惯;上课前,要求学生查工具书,看课后练习,认真阅读教科书,做好课前预习,这样在学习中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也培养了学生的独立自强的意识。这些良好的习惯正是形成优良道德品质的基础,是教书和进行学科思想品德教育渗透的前提和保证,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第二,课堂传授的各科教材知识本身就凝聚着人们的智慧和灵感,闪烁着思想品德素材的光芒,对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完美的个性,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语文教材中选入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它们不仅启迪人的智慧,陶冶人的德行,而且读来赏心悦目,情感激荡,长期熏陶,会对生活充满希望,会追求阳光,会走向更加健康的思想殿堂。历史教材让学生了解我国也曾经有光辉灿烂的文化、发达的科技、辽阔的疆域,曾经也是象美国一样的强国,现在我们又迎头赶上了世界强国、大国,从而增强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体育教师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工作中, 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体质、意志、竞争意识的培养, 寓德育于体育之中……

第三,将思想品德教育寓于各科知识,贯穿于课堂,思想品德教育显得生动具体、形象可感,比干枯乏味的说教更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也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如在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好习惯; 语文课上有关热爱祖国、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诗歌散文,要求学生背诵并谈自己的感受;音乐课上,在音乐欣赏、歌词内容、创作背景中让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文明礼仪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第四,思想品德教育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有其长期性和层次性,而课堂的思想品德教育贵在日积月累,不会提过急过高的要求和强加于学生的说教,而侧重于潜移默化的熏陶。

第五,在课堂中实施思想品德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兴趣、爱好、恒心和毅力,为学习提供不竭的动力,理想、信念又为学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扬起风帆。而知识的积累又为塑造更完美的品质提供了条件。这样,教书与育人便更相得益彰、互相补充,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所以说,课堂应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

二、挖掘教材的思想品德教育素材,提高思想品德的份量

教材既是知识的载体,又是思想品德素材的载体。因此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提高课堂思想品德教育的份量,这也是课堂教育的基础。各科教材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素材,如思想政治课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等,使学生懂得了许多道理,明白了好多事理。在数理化生等课中要求学生分析推理,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了解现象发生的原因和条件,做好实验小结。

这不仅告诉学生科学的知识,还让学生弄清知识产生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在科技活动中要求学生采取观察思考、动手制作、分析讨论等基本活动形式,逐步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和创新精神,培养他们善于动脑动手的能力。再如语文课教材更是一座思想品德教育的富矿,在教材中充满了古今仁人志士的豪情和壮举、锦绣文章和革命事迹。如果用心努力挖掘,就能够很好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使他们受到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熏陶,陶冶他们的情操,养成他们的高尚品德。所以,教师不只为了传授知识,还要善于捕捉思想品德教育因素的闪光点来点燃学生“求知识、学做人”的火焰,培养品质优良的新型知识人才。

三、把握思想教育契机,强化育人效果

爱因斯坦说:“无论多么好的食物,强迫吃下去是不行的。”课堂教学同样不能强加于人。教师要善于把握契机,激发学生情感,并把他们转化为道德感,内化为道德品质。比如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芦花荡》一课,如果教师在上课时适当地加以点拨和引导,就会使学生一方面受到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而且会懂得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在以后会更加珍惜,发奋学习。在课堂教学当中注意把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和知识点有机结合起來,既便于传授知识,又强化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

总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 他们肩负着国家兴亡与民族荣辱的重任, 培养学生高尚的价值观、人生观, 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尚情操的人, 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以课堂为主阵地,在科学中达到“春风化雨,无声胜似有声”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全面实施思想品德教育,既符合其长期性的特点,又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知识水平的发展规律。

【参考文献】

[1]程海燕;论德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之策略[J];大家;2010年12期。

[2]辛晓明;德育中的智慧与心理换位[J];中小学管理;2008年01期。

[3]孙双金;让课堂成为师生精神的天堂[J];江西教育;2007年08期。

[4]戚玉宝;什么是健康课堂[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5]赵留梅;中学课堂教学中的教育习俗[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作者:刘俊婷

上一篇:工会系统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世纪文化价值研究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