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2024-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精选8篇)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篇1

【教材简析】

本框题的实际应用价值很高,学生对这个问题也极感兴趣,教师在教学时,应在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力求结合各班实际而有所突破。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面对新的学校、新的同学和老师,易产生孤独、渴望结识新同学并尽快地融入到新的班级中。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对融入优秀集体的内在需要及学生思维的特点,组织灵活多样的活动,通过师生语言的交流,观点的碰撞,情感的沟通,从而产生创建优秀班集体的共识。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创建班集体,尝试让学生提出合理建议,并尽可能预知在创建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主动构建班集体的积极性,初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通过小组的讨论与交流,提高学生与新同学交往、沟通、合作的能力。

3.知识目标:

通过感知学习,让学生知道如何创建班集体及优秀班集体成立的要素。

【教学资源】vcd《众人划桨开大船》;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

1.创建优秀的班集体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故确定此框为重点。【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歌曲 《众人划桨开大船》,多媒体课件显示一则佛教传说。教师引导学生说出通过歌曲和事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启示?为导课作准备。

2.归纳学生的发言,引入事例,导入新课。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可作如下归纳:

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捆成团,歌词表达出一个深刻的道理:独木桥难行走,众人捧柴火焰高。集体是个人成长的摇篮,只有个人融入集体中,才会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你添一把友谊“柴”,我烧一把关心“火”,集体才会更温暖。

通过教师概括,引出课题:创建新集体(板书)。

二、活动贯穿,体验感悟

自己设计了如下过渡语: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学校和班级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在这里,我们可以获得知识,增长能力,开阔视野,培养性格。良好的班集体对我们的成长有着许多积极的影响,我们每个人如果都能把自己的智慧和热情贡献给班集体,集体就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展现出迷人的色彩。活动一:我心目中的班集体

1.感同身受,明理知行。

教师先组织学生介绍他们在小学时经历过的或是看到过的优秀班集体,并说出他们期望的班集体是什么样子的,这样的集体对学生自身的成长有什么好处。

在组织学生发言后,请学生完成教材第七页的第一个问题,再请同学把填写的内容大声读出来。教师在学生讨论结束后,请同学归纳出优秀集体有何特点。

2.互动交流,合作共进。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制定班级的奋斗目标,经小组讨论后,选出小组公认的奋斗目标。各个小组选派代表上台说明确定奋斗目标的依据,最后,经全班同学举手表决,确定新集体的奋斗目标。

活动二:我为集体添光彩

教师组织学生说出自己身上有何优点,并打算如何为创建班集体做贡 3.友情互递。

教师在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出的情境中总结出:集体的成功,确实凝结着许多个人的心血,为了我们心中的班集体,让我们各尽所能,发挥所长。

4.连接热点,各抒己见。

教师播放本届奥运会中国男篮进入八强的录像片段,引导学生分析成功的原因;大屏幕展示出中国老女排的一则材料,组织学生讨论郎平的话对创建班集体有何启示。请学生讲述自己参加团体比赛的亲身经历和体验。

材料:一次亚运会上,中国女排的主攻手郎平连连扣球,使对方手忙脚乱,败下阵去。郎平下场后,人们向她竖起大拇指,她微笑着对大家说:“取得胜利的不是我,而是全体队员,如果没有全体队员的密切配合,只靠我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

教师归纳发言,得出创建班集体的重要因素:团结协助,互助前行。(板书)

三、应用发展,归纳小结 活动三:全班联名绘诗篇 教师将本班名单发给每个学生,请大家将全班同学的姓名的最后一个字联成一首诗。

通过此活动,使学生之间加强了交流与合作,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与友谊,为创建班集件创造了人文条件。

最后请同学对今天这节课小结。一方面可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另一方面,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概括总结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篇2

初中时期是学生思维开启、性格成长的重要阶段,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涵盖了道德、法律、心理及国情教育等内容,对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及优良的品行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但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与课程重要性相反的现实状况,诸如课程不受重视、教学质量差、强人意、学生不感兴趣等现象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探讨这些问题的成因及解决办法,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取得预期的教学成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不受重视

虽然初中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学校的实际的教学安排中,却处于边缘教学的尴尬境地。作为一门副课,在强调升学率的当前教育环境下,多数情况下在面对应试教育这个前提时会处于弱势地位,对这一课程的教学成果也缺乏正确的评价机制与严格的考核, 虽不至于敷衍了事,却也难以得到足够的重视。

2.教学不具吸引力,学生不感兴趣

初中思想品德课做为副课来说,如果在教学上不能引起的学生足够的兴趣,便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改革中,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材内容综合性非常强,知识面非常广,涉及到了心理、法律及国情教育等多个领域。而新课程的教学培训未能引起老师的足够重视,导致在教学中采取旧有的思路,不能针对新材料的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学枯燥, 学生自然提不起兴趣。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果难以提高的原因分析

1.教材综合性强,对师生能力要求较高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涵盖面非常广,与其它学科的关联性很强,涉及到心理、法律及道德等多个领域,目的是不但要培养学生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多读书,多看报,还要有严谨的思维与逻辑能力。这对老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老师未能准确把握教材的教学理念与要求,往往使教学流于形式。

2.受应试教育影响,对思想品德教学不够重视

思想品德在中考中分值不高且实行开卷考试,使得学生与老师在思想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而轻视思想品德课。学生学习只注重学好数理化外等主课,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不认真探究,深入思考,而在考试时“临阵磨枪———急来抱佛脚”,突击复习应付,使思想品德的教学流于形式,难以达到教学目的。

3.教学方法没有创新,课堂教学没有吸引力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思想品德课难以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是教学上的一个难题。思想品德课理论性较强,内容一旦有了思想深度,难免枯燥。 如果在教学方法上没有创新,不能切合初中学生的学习趣味,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便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师的综合素质对教学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创新需要深厚的功底,否则便难以实现有效的创新。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与途径

1.重视及正确定位思想品德课教学

首先,学校要从提高学生综合整体素质的高度出发,从思想上正确定位思想品德课教学,摆脱思想品德课应试教学的观念,充分重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工作。其次,要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安排中将思想品德课教学放在重要位置,加强配置师资力量,保证教学课时,正确处理好思想品德课与其它主课之间的关系,防止课时被其他主课占用的情况发生。

2.加强教师综合素质培训,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

针对思想品德课新教材,要加强教学的专业学习培训,使教师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和讲课内容。教师要积极学习与教学相关的各类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将各类相关知识在教学实践中融会贯通; 同时要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

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拓展及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要及时了解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事件。如国内外重大时事新闻、社会热点等,拓展及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得到现实的教育意义。以初三思想品德课“与诚信同行”为例,在讲授时就可以适时的对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事件,如苏丹红、三聚氰铵以及工业明胶事件等进行事实讲解,并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视角,分析这些事件的发生对社会、对企业产生的影响,以此来证明诚信的重要意义。这样一来,学生通过现实的事件,不但拓展了视野,激发兴趣,也加深了对课本内容的理解。

知识来源于实践,教师要重视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重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实践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教学“交往的艺术”相关知识时,笔者组织学生采用小品的形式创没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实践教材中的知识。这样,学生就会明白,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要做到举止得体、态度亲和。

4.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的创新要切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旨,要加深“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上,要以学生为本,对学生年龄段、性格成长特征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如运用多媒体教学,把讲、视、听结合起来,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形下学习知识,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化为生动的直观形象,增强思想品德课的吸引力、提升教学效果。再如实践教学法,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社会实践,无疑会对学生产生重大的教育意义。

5.加强探究式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没开放性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条件,将学生引入生活。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多指导和鼓励学生,在课下要进行反思和研究,树立教学反思意识。

思想品德探究式的教学要注意以下四点: 一是积极搜集有关文明交往的故事,了解其中的道理; 二是进行家庭访问,了解有关家庭成员文明交往的事迹或经验,同时做好文字记录和整理工作; 三是感谢对自己有帮助的人; 四是抄写并诵读有关文明交往的名言警句,做到铭记于心。这些要求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是紧密相关的,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探究的积极性。

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关键还在于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及理解程度。只有对思想品德课程正确定位,才能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及积累经验,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学习兴趣,达到身心的健康成长。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教学不受重视,学生没有学习兴趣等,关键还在于对思想品德课,对素质教育的正确理解与定位。只有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培养,才能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创新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感 篇3

我尝试的办法是:准备一个本子,统一叫《我的思想品德知行记录册》,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取名字激励自己,在扉页上写上自己喜欢的座右铭和本学期思想品德学科的目标以及家长寄语。每过一段时间可以让学生记录最近考试成绩和表现两方面,也可以让家长和学生及任课老师共同完成,还可让其他同学互写。此举可以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让理性的思辨绽放魅力,是我一直追求的理想课堂的特征之一。如我在上课和学生谈人生的真谛。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思考这样的问题过于深奥,且他们受世俗的影响,有着种种多元化的人生设计。在世界飞快发展的潮流下,我们不能完全反对学生的这些新思考,而因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在课堂上,我问学生:“人生的真谛是什么?”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认为人生在于享受!”我先是一愣,答案出乎预料,但多年的课堂经验告诉我,课堂要出彩在于抓住这样的意外“生成”,德育的效果也在于教师能否智慧地处理好这样的问题。于是,我追问道:“老师想知道,你所说的享受,是哪方面?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学生说:“主要是物质层面。”我继续追问:“物质层面的享受的前提是有个富爸爸坐享其成?”学生说:“当然不是,应该靠自己的奋斗。”我继续问:“那你觉得是奋斗在前,还是享受在前?”学生说:“奋斗。”我仍然不放松,继续追问:“奋斗什么?”课堂里立刻像炸开了锅一样,学生纷纷发言:“努力学习”“将来努力工作”“从现在做起,为班级做力所能及的事,锻炼自己”。最后,我让学生归纳人生的真谛是什么,学生竟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人生的真谛就是为他人、社会和国家贡献才智,实现自己的价值。”在初中德育的课堂上需要这样智慧的追问,不留痕迹。

2008年某市中考思想品德一条考题引出了对我国分配制度的正确认识。

【真题再现】2008某市中考题思想品德学科第8题:

小强一家年收入情况统计表(2007年)

下列对小强一家收入来源性质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爷爷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B.爸爸的收入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

C.妈妈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

D.他们的收入都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答案】C。

我的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分配制度中的两个分配原则,要求学生能够分析不同的经济形式和相应的分配制度,有一定难度。爷爷承包责任田应该为集体经济,为按劳分配,所以A项中认为爷爷的收入是生产要素分配是错误的;爸爸在外资企业工作,分配原则为按生产要素分配,B项中混淆了“生产要素”和“资本要素”的概念,所以也是错误的;D项很显然是错误的。如此运用排除法应该选择C。

细细思考,似乎本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妈妈的年收入一定是按劳分配吗?我认为,不能把公有制经济中存在的分配方式等同于按劳分配。按劳分配确实是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的个人消费品主要分配方式。但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方式并非仅此一种,还有福利性分配和社会保障的收入等,就不能列入按劳分配。同时,随着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方式也必将多样化,如按资本要素分配、按所有制技术要素分配和按管理要素分配肯定会出现在公有制经济中。如当今的集体所有制经济中,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职工就有按股分红的收入。如此说来,本题中,妈妈的收入不能简单的定位为按劳分配。我以为,题目中若明示“某国有企业上班所获工资、奖金和津贴”可能更为准确。

通过这样的分析,我告诉学生一定要多动脑筋,不要一味地迷某些参考资料的答案,只要自己分析的有理有据,就要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看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无形之中实现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

总而言之,思想品德课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课堂为主要教学阵地,还要主动开辟第二、第三课堂,在言谈身教中让学生的思想境界得以升华。

初中思想品德 教学反思 篇4

自从新课程改革开展以来,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后,我实施了小组合作学习。它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间和师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小组合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1、分组简单机械

在目前初一思品课教学中,最常见的小组是按组自然分成八人或六人小组,座位的编排往往又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2、讨论流于形式。讨论流于形式是目前小组合作教学较为严重的问题。表现在:

(1)讨论变成“闲聊”。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5-6个学生就围坐在一起讨论,往往满教室都是嗡嗡声,每个人都在张嘴,但讨论内容很多与问题无关。

(2)讨论过于频繁。现在有些公开课讨论次数频繁,失去起小组讨论应有的功能。

(3)问题设计过滥。有的问题含有深入探索的内容少;有的问题设置还缺乏主客观条件;有的问题讨论不是在学生产生困惑的最佳时机进行,并充塞整堂课教学,课堂讨论热热闹闹摆摆样子走过场,使思品课教学失去了人文教育的实效性。

3、教师缺乏理性点拨。

针对以上出现问题,我设计以下对策,准备在以后的教学中实施。

二、优化小组合作教学的对策

1、构建小组 结构合理

为避免小组合作讨论教学走过场,装门面,“假大空”的情况出现,让它不流于形式,在组建合作小组时,人数最好是4—6人为一组,小组成员应有文化基础、智力水平、能力倾向、性别、兴趣、爱好等有差异的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

2、精心设问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组合作教学是通过教师设计教学问题来引发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激发学生自己探索,形成自己的观点。问题是开展小组讨论的中心,合作讨论要始终围绕着问题进行。初一思品课教学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时,讨论的题目要符合初一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应是教学中的重难点和值得讨论的问题,要紧密联系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要尽可能采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实际问题或现实生活问题。

3、营造氛围 民主安全

教师在备课时要备学生,要把学情放在首位,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原有的知识、能力基础,知道他们能够充当某一方面的角色;“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 应是思品课教学的基本出发点,让大多数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之中,尤其是必须让班上学习最有困难的与基础最好的学生都参与,发挥集体合作讨论功能。

同时要注意学生回答差强人意或者与答案大相径庭时,此时教师要正确对待,不能凶神恶煞式的呵斥或冷嘲热讽,特别是对学困生,要肯定他们回答问题的勇气和积极性,要让学生走出思维压抑状态,诱发学生敢于质疑,探索的欲望。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篇5

教师应自觉地、有根据地、科学地选择教学方法,至少参照以下几个依据:

1、课堂教学目标

2、课堂教学内容

3、教材的难度

4、班级的学业水平,在教育会诊的基础上做出班级鉴定

5、各种教学法的性能及优缺点的对比

6、教师本人的个性特点、长处

据此选择出的教学方法,既可以防止教师把一些个别教学方法绝对化,也可防止无根据地拒绝选用新的、主要的、起主导作用的教学方法。

如果教材通俗易懂,学生可以独立钻研,那么这种情况下让学生以自主探究形式去学习是最合适的;那些方法不确定,答案不唯一的一些开放性、探索性的题目,经过学生个人思考后再进行充分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理论题材,特别是教材较复杂或份量较大时宜采用全班教学的形式。

初中思想品德下教学随笔 篇6

李丹

刚开学,一切都是新的——学生、班级、心情、手里的教材。初一是政治学科课改的主阵地,教材是新编的,挑战是巨大的。

一开始,我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刚从初三的战场上下来,一下子都不知道该怎么上这个不用考的课,无论是心理上还是对学生的要求上;对教材的陌生更让我无所适从。直到上了培训课之后我才看到了一丝曙光:明白了教材里四大模块之间的关系及各自的作用,明白了整本书里四大课的区别与联系,更明白了这本教材所体现的“改革”精神。

然而,我觉得这本教材是专门为学生编的:给学生提供了简单的理论知识、精美的图片、新颖的课堂活动„„给老师的,只有知识体系。所以,每上一节课,再加工都是很重要的一环。这里的“再加工”,不仅包括了备课,还包括了课堂上的驾驭。

先讲备课。我不仅用了常用的寓言、故事、事例,更用了具有美感的诗歌、音乐,以及现代的FLASH、MTV、网页等;另外我格外注重课件的美观、课题的优美。拿第二单元第一课第二课时的例子来说,它本身的课题是《完善自己》,我结合自己设计的内容把它易名为《燃烧自己》,流程如下:

导入——热身场:“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说明:是真人穿过真纸,穿过人的腰部才算成功,而不是脑筋急转弯。材料及要求:一张5平方厘米大小的纸片;一把剪刀;1cm长透明胶(可用也可不用)。提问:你是如何做到的? 结论:世界上没有绝对不可能的事,把自己变得“完美化”也不是不可能的。

讲授新课:

一、示范园:树立光辉榜样,激发学生完善自我的信心,攻克难点。

1、音乐故事会:用《命运交响曲》做背景音乐,简述贝多芬的故事;然后让学生讲自己最敬佩的同学的事迹;最后拿出深圳中学生代表的 故事。

2、诗歌朗诵:道格拉斯《诗一首》。把语文学科的形式与内容糅合到本学科中来,实现学科整合,用他山之石以攻玉。

二、实践林:突破重点,把完善自我的方法讲透。

1、“自我完善设计大赛”:燃烧自己。针对自己最突出的优点或最应改正的缺点,为自己规划一个新形象;为了这个新形象,你将如何燃烧自己?

2、升华:通过以上活动,学生总结“完善自己”的方法,教师加以概括和指导。这就使学生从具体到概括、从形象到抽象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升华。

3、FLASH:《阳光总在风雨后》,用上女排的例子教育学生:实现“完善自己”的理想,需要持之以恒地不懈努力。这是彻底地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化。

思想品德教学随笔

美丽源于意外

李丹

要使初中思想政治课摆脱困境,达到老师愿意教,学生乐于学,考试成绩好这样一种境界,我认为学校应重视、媒体应支持、教育部门应加大改革力度,当然,重中之重是老师、学生观念的转变。

老师:力求“改变”

首先,改变教育教学理念。作为一名政治教师,你应该告诉学生,学好政治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一辈子的事,而考试只是人生一个阶段性的任务,我们不要为了考试而学,而要为了人生而学。

其次,课堂教学力求创新。政治新课标指出:“本学科的教学方法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避免单纯传授知识和死记硬背的倾向”,因此,我们政治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大胆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性学习等方式进行教学,只有我们老师创新,才能引导学生创新,学生喜欢听老师的课,乐于学习政治,那么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就相应地提升了,考试还能有什么大问题吗?

再次,课余多阅读教育名著,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多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反思是每一个教师终身的事,政治教师也不例外,我们要经常反思,形成“反思—–教学—–再反思—–再教学”这样一个教育链条,唯有如此,才能提升我们的教学品位。

其四,平时要多“充电”,应博览群书,不要只读本专业的书,应多读些其它学科方面的书,使自己的知识渐渐丰厚起来,这样,面对学生时,你就能旁征博引,触类旁通,学生见你知识渊博,自然就会佩服你,他一佩服你,能不学好本学科吗?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嘛,这一点值得肯定。

学生:应“乐学”

要学好政治,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作为学生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首先,要把学政治当作一件乐事。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你必须建立起学习政治的兴趣,上课认真听老师引导,积极思考,参与讨论,大胆质疑,作业书写认真,力求好,不求快。

其次,要多关心国内外大事。学习政治要与时事联系起来,这样,你才能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会感到政治离你并不遥远,它就在你我的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以上是我对初中思想政治课现状与对策的几点浅见,不当之处愿求教于大方之家。

教育教学随笔

李丹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赏中,他便学会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谴责; 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他便学会好斗; 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便学会忧心忡忡;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己周围的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互相帮助中,他便学会关心他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亲情、友谊中,他便会觉得他生活在一个美 好的世界。每个学生的心中都有一个积极、乐观、进取、勤奋、坚强、勇敢、好学、豁达、善良、聪明的自我,不是孩子消极悲观自卑,而是外界压抑的结果。多给学生说“我希望、我建议、你觉得、你能行” 尊重孩子是贯彻素质教育的前提。,彻底改变评语中 “该 生”怎么样,写出“你”的特点、对你的建议、对你的期望,要 点燃学生心中的信心。不能再出现学生高高兴兴进学校,而一部 分学生“双差”而出。教育要为学生的一生负责,决不能仅仅为了考试,我们在培 养一个人,一个将来在社会立足的人,一个要有创造性能力的人。这是教师神圣的责任。家庭教育很重要,但问题是家长缺少教育 观念!家长会一定要给家长讲清楚:

1、尽量多表扬孩子,轻易 不要批评他们,因为他们已经长大。

2、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 活和进步,不要因为考试失误而责备学生。

3、多了解孩子的心 理、交往和想法,一定要尊重孩子,家庭成员之间要民主,要谈 心,要沟通,但决不能对孩子放任自流。

4、不要在孩子面前议 论教师,不能在别人面前说孩子的缺点,坚决不能给孩子下结论。

5、多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学会待人接物、学会关心、学会尊重别人、学会负责。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创新 篇7

一、激发学习兴趣, 让他们感受成功

针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特点,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要充分注意运用不同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这就要我们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因材施教, 借助于多媒体、投影、录音等教学辅助用具, 设置巧妙的悬念、组织竞赛、动手实践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创设情境, 采取自主探究的方式, 行之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 达到快乐学的境界。课堂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 都要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探索欲, 使学生对知识感到新奇、有趣, 让知识保鲜, 学生学起来才更有趣味。对学生的错误理解回答, 不要一棒打死, 不要让学生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 要循循善诱, 本着“你不会学习, 我来教你学习”。教师要通过教学的吸引力, 激发学生动机来促使学生对学习的投入, 增加他们的有效学习时间。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让他们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知识, 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减少模式化的教学设计, 让真实的生活走进课堂, 给学生以真切、自然感。课堂上要让学生觉得学习是内在需要, 能学以致用, 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二、尊重学生,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指出:教育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领域———即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领域之中,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有自信心。伽利略也曾说过:“人不可只被教, 重要的是帮助他发现自己。”而发现自己的关键在于情感的调控和兴趣的培养, 教师通过情感控制帮助学生确立目标和接受失败, 帮助他们建立自尊、树立自信, 从而以一定的心理优势投入学习活动。现代教育观念提倡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发展的身心特点, 因材施教, 与此同时更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 尊重学生的生存方式, 尊重学生独有的文化, 将学生看作有尊严、动态成长的独立个体。课堂是一个传播知识的地方, 但学生在这里期望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 还有更多的来自教师的真诚的爱, 和在学习中给予的点滴关怀与支持。对学生要有爱心, 要爱护每一个学生。因为只有爱, 才能使学生感到温暖, 才能使学生消除戒备心理, 才能使师生之间没有隔阂, 情感更为融洽;因为只有爱, 才能消除学生压抑的心理, 才能为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三、学会自主学习, 张扬个性

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三者之中, 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和前提。个人的自主学习对于思想品德学习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新的科学研究发现, 大脑细胞的成长和发展不仅仅取决于先天的遗传因素, 也不仅仅取决于后天环境的影响, 它还受制于自身———一种随机的自我的成长和发展因素的影响。因此, 我们的课堂教学, 就应该在各个环节上体现人的本性, 张扬人的个性, 努力促进学生的成长。现代德国教育家斯朗格说:“教育的核心是合格心灵的呼唤。”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接受或接纳知识, 而是唤醒人深处的自我意识, 发展他们的潜能。要建构绿色课堂教学环境, 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张扬学生个性。在课堂上, 应打破内容与形式的封闭, 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 让他们把自己独特的看法、奇思异想, 甚至是荒唐的问题都可以随时呈现, 更要精心呵护学生的质疑。每个学生都有每个学生的价值, 他们是个性化的个体, 他们的发展是有差异的, 作为教师应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个性特点, 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个学生。要让学生扬其所长, 补其所短, 看书也会“标新立异”, 促使他们在课堂中自我要求、自我探寻, 同时努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给予赞扬, 这样合理的评价就不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发展的动力, 张扬学生的个性, 促进乐观向上的课堂教学环境氛围的营造。

初中思想品德创新教学 篇8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创新教学;必要性;方法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全面展开,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和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历史任务,思想品德课不仅要教给学生课本上的基本知识,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有创新思维的能力,能够将思想升华,提高思想觉悟。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情激学、以德诱学,促使学生爱学、学会、用好思想品德课的知识。。因此,基础教育阶段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思考和践行的教育大事。本文在分析了初中思想品德创新教学的必要性基础上,提出了教学创新的方法。

一、初中思想品德创新教学的必要性

1. 时代的呼唤

21世纪,知识经济将成为主导经济,知识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新的发现、发明、研究和创新,知识经济的核心在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创新的基础在教育、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国际教育界认为,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题是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我国教育界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大力实施和推进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庄严使命,也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无法回避的严峻课题。

2.思想品德的要求

创新教育、创新学习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个体素质发展的需要,而且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内在要求。思想品德课把培养学生良好的理论素质、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作为主要任务有别于其它学科,其特别在于它极具有思想教育性。

从教学内容看,思想品德课必须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充实内容。因此,教师对教材的掌握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一劳永逸的。从教学对象看,当今的中学生思想活跃,自主意识强,情绪波动大,理想信念不稳定,容易走极端,来自社会各方面消极因素的影响,给学校育人增加了难度。可见,要达到教学内容与教育对象的协调统一,完善结合,需要教师在掌握大量背景材料的基础上,精通教材,熟知学生创造性地利用教学新手段,运用教学新方法,研究思维训练新形式,惟此,才能真正实现思想政治课的创新教学做到教书育人,培养创新型人才。

二、初中思想品德创新教学的方法

1.教育理念的创新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生本教育强调的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教学要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出发点,教什么和怎样教都要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教师甚至可以把讲台让给学生,只是在学生思维的间歇处、迷惘处,给予及时的点拨,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把学生的发展情况作为教学的归宿点和衡量教学成败的主要标准,以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初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意识的形成,尤其需要这种新型的教学观念。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差异,注重因材施教材,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方式进行不同的教育。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教育教学。因材施教是育人的一条重要原则。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前提。要尊重学生存在的差异,了解学生的个性特长,掌握学生的特点,注重因材施教,不能“一刀切”式教学。

教师要想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就必须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帮助他们,赢得学生信赖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找他们谈心,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尤其是对学习成绩 好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关爱,多找山其闪光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多的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3.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提升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可以从三方面入手:第一,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事物讲解知识内容,指导学生发现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第二,教师指导学生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验证,使他们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第三,激励学生通过看新闻、阅读报刊杂物、讨论时事座谈会等方式,让他们感觉到政治科学对整个社会的作用和价值,不仅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得到了巩固,而且提升了学生对政治话题的敏感度。

4.运用多媒体教学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政治课堂情境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图文声像并茂,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对于传统教学中学生难以表述、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多媒体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等手段都能予以解决,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运用多媒体教学于段,进行情景设计,让学生身临其境,改善教学环境,增强感染力,提高教学实效。

多媒体教学能有效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大大改变以往教学过程中,一味依靠教师讲解而导致学生机械被动接受知识,并导致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乏味而产生厌学情绪。而把多媒体技术引入政治课堂教学,可以弥补这一方面的缺陷和不足,极大改变政治课比较抽象,理论性强、枯燥乏味的特点,这对于发挥学生参与性,使教学过程真正转变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上,提高学生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切实改变初中思品课教学枯燥乏味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起,使学生爱上这门课,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陈云霞.浅议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教学的创新策略[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 2012, 第12期,12-13.

[2]崔亚丽.对创新教育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思考.新课程:教研版, 2012,第08期,42-43.

[3]鲁雪山.新形势下如何创新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考试周刊. 2012,第44期,152-152.

上一篇:志愿者部工作总结草稿下一篇:《渡荆门送别》李白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