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教学心得(推荐10篇)
政治教学历来给人一种枯燥的感觉,在课堂上教师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讲,学生读、背。这样课时间一长,学生就会感到厌烦,要么上课睡觉,要么就做一些和教学无关的事情,甚至有的同学还会厌烦上这门课程。所以,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来说,就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模式,不断的思考和探索让学生喜欢上思想品德课。通过接近些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一下几点:
一、爱学生
爱学生,用心爱他们,他们都是和我们一样平等的人。不应该让学生感觉到和老师的心灵差距很大,这样教学的效果就不好。所以作为老师来讲,就应该真正的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用心倾听他们的心声,观察他们的言行,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在教学中,老师也要带着鼓励,带着微笑走向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要善于运用鼓励性评价,要善于以商量的口气和学生说话,激励学生,鼓励学生,宽容学生,等待学生。
二、贴近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教学设计,应该把那些枯燥的语言变化为古老动人传说典故、发人深思的名言警句、带有新鲜和乡土气息的新闻资讯和时事、在身边常见的生活事例„„作为载体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更形象,让学生感到很亲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融入课堂。例如我在讲为什么要讲礼仪时,我事先让学生准备了一个小品,小品讲的就是学生中发生的一件小事,A同学进班时碰掉了B同学的书,该同学没事似的回到自己的座位上,B同学生气,A就和他吵了起来。而后来,不巧这个同学的书又被碰掉,但立即被捡起来放回去并得到了道歉。我让学生分析这两个人的表现,说明了什么。学生从事例中结合生活实际肯定会得出要讲礼仪,然后去分析不可取的理由,从而得出正确结论。这一过程充分调动学生会诊生活中的片断,在课上充分让学生参与,并且让学生对情绪控制有自己的感悟,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只有充分地挖掘就在学生身边的素材,让学生说,让学生评,让学生想,这节课的价值才真正的体现出来。
三、经常变换教法
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生最讨厌、最反感,觉得没意思。只有经常变换教法,采用不同的形式上课,让学生觉得有新鲜感觉得每堂课都有它的味道,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学生才对思想品德课感兴趣。
为此,要经常采用演讲、讲故事、辩论、情景剧表演、趣味小测试、学生提出问题等形式进行教学。比如,学习“珍爱生命”这一内容之前,先布置学生以框为题目写一片讲稿。上课时由学生来演讲,比一比,看谁讲得最好。最后由教师和同学们共同点评,表扬讲得好的同学,鼓励其他的同学下次努力。
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形象的展示以便吸引学生是注意力。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做合格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而不是以单纯的知识传授作为我们学校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 在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课中, 我们应该积极以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作为我们课堂教学的起点, 并不断在这样的经验基础之上, 为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自我, 有效的处理好自己与社会、国家、集体及他人的关系, 提供及时与必要的帮助, 而不应该让课堂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 其心理发展处于心理断哺期, 叛逆性较强, 因此, 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的教师,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加强学生独立思考精神的培养, 引导学生积极实践的兴趣, 并以此为教学的起点, 注重思想品德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鼓励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的矛盾与冲突中积极探究知识的产生与应用, 去体验知识服务生活的真谛。通过这些教育活动中的道德践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而不是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空洞的说教, 逼迫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
作为思想品德课的课堂同样是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主阵地, 是教育者进行教育创新的直接平台, 是师生点燃创新灵感、激发师生有效创新、集聚智慧的舞台。那么, 到底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是我们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的课堂教学呢?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又应该如何打造优质高效、自主互助的思想品德课堂? 这是我们每一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了解的问题, 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深刻思考的共性问题。从课堂整体上来分析, 一节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课教学环节之间应该是相互密切联系, 环环相扣的, 水到渠成而又浑然一体, 它们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自然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流程。作为一节好的思想品德课, 创设导入的情境其作用就是打动我们的学生, 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所触动, 情感上有所感动, 进而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思考, 并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有效的自主感悟, 即让学生说出自己对这个情境所引发的所思所想, 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带着明确的问题、带着特定的情感投入到新课的学习氛围之中。教学中, 我们要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支撑和引领。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有效的进行整体的感知,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此过程中, 教师要有效发挥其主导作用, 及时进行巡视检查, 有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通过教学过程的反馈, 准确的找到学生学习过程中问题的关键所在, 并进行有效的引导, 而不直接参与学生的直接活动。将学生自主探究与全作互助有效结合起来。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合作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相互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学习小组成员还要提出质疑甚至相反的观点, 促使思维向深度发展。为以后学生有目的地讲解、测试与反馈提供一手资料。通过学生间的有效交流, 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全班范围内的交流有助于形成正确的结论。
新课程改革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目的是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而进行的一种研究和探索。新课程改革下要提高效率、质量、成绩,必须改进教学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注重读、议、练、讲有效结合,运用多种手段进行教学,才能向课堂要质量,达到课改理念的体现、课标的落实和新教材的运用的教学效果。教育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就本人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供大家探讨。
一 、用好多媒体教学手段,注重教学形式多样化
现代的教学,备课时可将教学的相关内容设计成课件,上课时运用多媒体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通过图文等材料进行分析讲解。这样既节省了大量的讲授时间和板书的时间,又保持了学生思维的连贯性,还可让学生直观观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巩固。如课前按中考题型设计有关的课堂练习题,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不断出现,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回答,及时进行教学效果反馈。学生在课堂里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虽然多媒体教学有着强大的优势,但它毕竟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存在自身的不足,不能完全取代其他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此,多媒体代替不了教师的教学,更代替不了学生的自我体验和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融合教师的讲解、启发引导、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学生阅读、相互讨论、参与各种形式的讨论、辩论,社会调查、小品表演等活动,结合教材知识进行针对性练习等形式教学活动,从而达到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让思想品德课教学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二、自觉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一是教师专业知识要扎实、知识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改革的深入,社会不断进步,作为《思想品德》课老师不能只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在学习型社会,老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跟上时代的节拍。勇于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老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品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我每上一节课后,都对教学不断反思,写上后记。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老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做到在言论上,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在举止上,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因为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在学生心中留下痕迹,我们可能是学生的向导,因此老师必须以高度的师德或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把握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育教学,根据课标,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练、测是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读是学生主动学习,老师要指导学生精读、读懂,提高读的质量;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老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讲是老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老师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及时对学生纠偏、解疑;练是知识巩固、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测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测试,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巩固知识,对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补缺。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应根据不同课题,结合学生实际,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同时还要利用好社会大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国际国内时事和形势,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举行时事演讲,辩论赛、小论文。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泼,让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学生政治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良好素质教育效果。
三、 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师生互动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是课改下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其间的引领作用尤其重要。如何引导、组织、参与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我采取了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做到三步曲,即由简单到复杂,由了解到理解,最后掌握运用,成功解决问题。具体做法是:导入新课时科学展示目标;巧妙设置问题,从简单开始,步步深入,循序渐进;及时点评学生答案,总结得失,指出不足;适当延伸拓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己,由此及彼,学会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1.学会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高品质、积极、主动的学习。其特点是能够自己确定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能够针对学习内容自主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既参与学,又参与教;对自己的學习过程有正确的评价,并能做出相应的调整。对中学生而言,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生应预习课文,划出知识点,找出自己不理解的知识、不懂的问题十分关键。上课时教师要学生明确本节教学目标基础上,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遇到的问题,老师要当堂解决;其后,为增加理解,提高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应对教师传授的知识和自主学习的内容进行比较思考,找出自己认识上、知识上、能力上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纠偏补错,及时复习,融会贯通。
2.合作探究,拓展升华
合作学习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它需要制定一个小组学习目标,然后通过合作学习活动对小组总体表现进行评价交流。
3.探究学习
老师给予学生研究题目,在教学中创设一种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践、调查、信息搜集分析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变被动接受知识为大量的发现与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新课标下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和学生都千差万别。在平时课堂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教学要因教师的个性、能力而异,不能千篇一律;二是教学要因学生的整体素质而异,不同程度的学生要因材施教,因人而教,既使学生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三是教学要因教学的环境而异,不同地区的生活和教学环境不同,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手段,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真正做到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1、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首先要为学习创造宽松的教育方式,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给一些适当的平等的参与机会,增进学 生的自主性意识。老师要当好指导者,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启发 学生对道德方面进行积极的思考,让学生在自学、讨论、争论中去发现问题,提高认识,建立新概念,利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所验证的观点去分析判断周围的其它事例。
2、以小组调查、讨论开展学习活动。教育可通过分小组学习方式,使更多的学生有自由表达机会,这样学生从不同角度能认识和思考问题,促进学生参与学习、交流的广度和深度。教师经常关注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学生自我接纳,自我激励,能够在自然、轻松、和谐、民主的条件下主动把外部的情绪表现,逐步转化为内部的情感体验,实现道德内化。
二、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要帮助学生自我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当前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特殊的家庭地位中,存在着任性、骄横、自私、抑郁等不良心理行为。教师可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锻炼心理品质。
2、增强学生生活道德规范的意识,培养责任心。教师应把培养责任心融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平时可通过思想品德教学帮助学生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抱以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态度,教育学习做事认真,诚实守信,能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任。
三、增强学生生活体验。老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运用直观具体的教学内容与课外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具体道德情境中,培养他们辨析是非、善恶、美丑,帮助学生在道德判断的实践活动中认识别人的言行来认识判断自己的言行,学会自我选择,择善而从,提高道德判断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道德行为。
思想品德教学心得(2):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也越来越成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一堂思想政治课的成功与否,其关键点已集中到如何发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上。从教八年来,我从实践中总结出几点心得,我认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应该从以下几个原则去做。
第一,尊重学生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基本构成者之一,尊重理教育原则和教育本质的要求,每一个都是活生生的独立的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和个性特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自觉性、自主性、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独特的品质,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并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满堂灌,学生不是接受器,而是不断地在学习中发展的人。所以要让学生有自主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尽可能地创造各种条件引发学生无限的的创造力和潜力。由此可见,教学过程不仅仅在于使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使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以让学生体味主动获取知识的乐趣,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比如在讲授初一第三课《善于调节情绪》时,针对现在独生子女个性强,情绪不稳定,容易受不良情绪干扰学习生活的普遍现象,我在学生中首先进行了大讨论,《当我不高兴的时候》,同学们一下子就来劲了,在课前都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课堂上,每位同学都争先恐后地讲出自己的心里话,连平时最不喜欢说话的同学也大胆讲出自己的心声。课堂上,同学们把老师当成心理医生,倾吐自己的委屈、不解、茫然,使同学们新鲜又感到自己融入到学习中,成为一堂思想交流课,即尊重了学生的表现欲和创造性,又使学生了解,情绪不稳定并非只有自己才有,而是他们这个年龄段的特点,从而使学生对第三课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也从实践中得到证实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二,教学活动要丰富有趣
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教育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个阶段都能联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探索和行动。兴趣既是教学的手段,也是教学的目的”。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表明兴趣能使学生的个性积极化,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顽强的毅力和坚强的自信心,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始终把引发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即个性兴趣和求知欲放在首要位置,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能有最充分的感知和理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其中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是动机,激发兴趣,发展个性的最佳选择,通过小品表演,演讲比赛,辩论会等感知活动,可以强化学生的表现欲,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通过讨论、辩论、演讲、质疑、析疑、解疑等大脑的思维活动,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提高他们学习的理性分析能力,使其主体精神在主动获取知识,积极思维后产生动力,得到弘扬。在初一的教学中,我就大量采用现场表演、分组大辩论、即席演讲等活动形式,多方位、多角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求知欲、寓知识教学于活动之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内在的潜能和个性特征也得到充分挖掘。政治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之一。例如第三课,第一框题《情绪——奇妙的“窗口”》我的就让学生现场表演喜、怒、哀、惧,大部分同学都纷纷登台表演,整个课堂活跃异常,同学们对情绪的变化,面部表情,言语声调,身体姿势等表现形式非常感兴趣,一个个的表演即使同学们训练了表演能力,也在轻松欢乐的氛围内接受了书本知识,增强了对理论的实际理解,这种亲身的体会是教师的说教所不能达到的,学生的能力在兴趣中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第三,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素质教育倡导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强调受教育者德智体储方面生动活泼的发展,因此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也须以学生个性的弘扬,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提高为目的。素质教育强调的学生主体性也要求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和组织下主动地探究、获取知识的过程,学生在探究、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同时形成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个性特征。课堂上采用活动教学的方式本身不是目的,仅是一种手段,通过这些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思维动力,从而提高能力,发展个性,把思想政治课变成师生互动、学生探求,主体弘扬的课堂,变说教的课堂为互动的课堂切实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由教实践我感到:什么时候把发展个性,提高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目的;什么时候政治课就受欢迎,就充满生机和活力;什么时候违背了这一宗旨;什么时候政治课就备受冷落,就枯燥乏味。
《新课标》指出,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生活经验,和不同成就感。因此,课堂教学应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使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要精心设置情景,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体验到课堂的乐趣和团对合作的重要性。本人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了以下一些方法。一·增设课前小杂坛课前的几分钟,是一节课的热身时间,可以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轻松愉快地去表演,鼓励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因此,我在教学时,让几个同学将事先准备的国内外的新闻、名人名言、英雄故事、一则笑话、一首诗,等等登台表演。由于是事先准备好,而且是个人的最喜欢的,最拿手的内容,所以学生热情积极地参与。比如,黎明同学讲述了一则“一个学生与一个校长的广告对话”,这则笑话极大地吸引和感染了每个同学。这个小杂坛激发和展现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创造性,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这不仅在最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积极主动性,还锻炼了一些同学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经过热身,动起来,那么学生在课堂还会不积极思考,对学习不感兴趣吗?
二·开设小组擂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来自于“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创造的欢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根本方法就是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课堂的乐趣。所以,在教学中,我总是设计一些由浅到深的阶梯性的问题,增加设计一些跟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思考回答问题,教师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适当地鼓励,点拨和打分,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累计分来胜出,当然还要针对各个小组的分数进行评价。通过擂台比拼,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过去一些不敢或不积极思考回答问题的同学也跃跃欲试。
我一直担任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工作。由于我本人不是思想品德专业的,再加上思想品德在学习过程中较抽象,因此学生不感兴趣,仅在课堂上跟着学,课后很少复习巩固,怎样让学生喜欢课,爱上思想品德课,成为教学的第一要务。
1.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思想品德学科由于涉及面广,所须记忆的基础知识纷繁复杂,所以给人的感觉是教起来枯燥,学习时感觉枯燥无味。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尽量运用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知识性是要求学生掌握教科书上思想品德知识,这也是教学的主要目的。为此我每次力争自己吃透教材,凡要求学生识记得知识自己事先全部掌握,包括各种图表。
趣味性则是为避免课堂教学的单调枯燥,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进行的。活动作为现今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运用得体,便可激发学生思考地理问题的兴趣,积极去探索,去学习。在地理课中,我始终把思想品德知识的学习和动手技能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活动带动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让学生动起来。上课时,让学生分别对自己在日常生活用到的思想品德知识实践,同学们都很积极。相反,对他们敢于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真实行为给与肯定。说明了他们已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不能一 1
味地要求学生做到十全十美。讨论完之后让大家思考今后我们应如何结合思想品德知识,在生活应用。通过观察,发现学生在这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能够做到学以致用。这充分体现了教育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把课本中的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对身边的思想品德现象的分析了解提高学生的兴趣。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有足够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饱满的情绪状态,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思考。因而在教学中要学会适时地进行兴趣的激发和积极情绪的调动,让学生喜欢学思想品德,并用思想品德知识去解决解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从而最终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2.沟通师生感情,鼓励学生发言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还来源于师生思想感情的沟通,师生关系的融洽。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看到成绩优秀的学生,还应特别关心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他们常有自卑感和对教师的戒备心理。为此,我常以一些较简单问题让他们回答,即使回答错了,也肯定他们敢于回答的精神,并尽可能找到他们回答中的合理部分加以肯定,作为教师,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对其肯定、表扬和鼓励,消除他们的心理压力。
3.发挥课代表优势,学生管理学生
课代表作为老师的助手,不仅仅只是收发作业如此简单了事。八(4)班的刘双文,但是自从担任思想品德课代表一职以
来,协助老师严格要求班内学生,认真及时收发作业,自习课布置作业、读背听写,着实成了老师的好帮手。
4.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由于地理不是本人专业,对于所有思想品德知识不能很好地融会贯通,因此在教学时不能做到一气呵成。在教学中只好要求学生多背死记,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不能很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精神。
在思想品德教学教师中我还是一名新手,我只能以我饱满的热情认真积极工作,尽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思想品德老师。对取得的成绩不要自满,通过学习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教学水平,为我们文县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创新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 课堂教学改革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重点
1. 对同一个问题, 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考、提问。
要多引导学生开动脑筋, 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不迷信、不盲从、不满足现成的方法和答案, 鼓励其去怀疑、去超越、去创新。”所以, 在教学中, 我要求学生不仅要敢于提出问题, 更要善于提出问题。只有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考, 才能更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 阅读中要讲求方法, 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问题的症结所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往往只求现成的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有些学生懒于动脑, 愿意吃别人的“剩饭”, 只盼教师将现成答案公布出来, 这只能使他们流于浅层次而不能真正地有所收获。因此, 每次布置预习内容后, 我要求学生必须先列提纲, 然后就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尤其是对一些热点问题, 让同学们各抒己见, 共同思考。这样, 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又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
3. 主动阅读, 培养学生勇持己见、敢于质疑。
我认为, 主动阅读植根于学生独立自主、艰辛探索的实践中, 又直接通向“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标。这样教学的结果定会获得被动阅读所无法替代的效果。
二、要更新教学手段和方法, 这是实施创新教学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对一些疑点、难点问题, 或与实际联系紧密的理论问题, 我采用了现代化的教育手段, 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把抽象的要领、理论用优美的电脑动画进行形象化的展示, 再配上悠扬的音乐和声情并茂的讲解, 让学生享受到思维的乐趣和魅力, 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更好的培养和锻炼。或让学生走出课堂, 做社会调查, 比如, 与家长配合安排学生回家看“今日说法”、“焦点访谈”、“时事传真”、“中国报道”等电视栏目, 让他们亲眼目睹社会现实, 从中受到教育, 明确学习目的, 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人生观。
马克思曾经说过:“创新思想就像一颗种子, 它是人的生命迸发出的最鲜活的、最灵性的火花, 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播知识的种子, 而是在于启迪唤醒学生的创造精神, 使得这颗种子发芽、成长。”因此, 政治课教学只有善于“变中求进”, 才能为学生更好地播种培养这颗“创造种子”, 取得更高、更优的教学效益。
【关键词】 学习心态;自主;评价;体验;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8-00-01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将道德知识等同于一般学科知识,进行简单化的灌输和传授,忽视了学生的情绪感受和情感品质在道德内化过程中的作用,因而学校德育一直处于髙耗低效。研究证明,道德知识只是道德的一部分,光有道德知识的人不一定是一个有道德的人。现代教育告诉我们:“学生的思想品德是接受外部影响并经过主体内化过程才形成的。而内外相互作用的中介即是主体在生活中所参与的各种各样的活动”。也就是说,学生有目的的主体活动是促进道德内化、提高其思想素质的关键。因此,笔者就本校学生的不良学习心态初探如下:
(一)消极型的学习心态。这些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态度定势,缺乏信心,心态过分紧张,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他们学习积极性不高,不愿动脑筋;没有耐力,其情感、思维、求知欲等心理状态都处于薄弱状态;缺乏学习动力,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成绩低劣。
(二)淡漠型的学习心态。这类学生表现为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没有意志力,思维消极定势,缺乏灵活性;依赖教师支配,其心理状态陷于固定看法,情感淡漠;认识模糊。
(三)消遣型的学习心态。这类学生主要特征是兴奋好动。学习中不能认真思考课文中的观点,而是各个环节跳跃,活动过多,激若冲动,注意短暂,思维无定势,缺乏意志力。
(四)沉闷型的学习心态。这些学生的特点是对学习思品课感到沉重而烦闷,没有积极参与的心理,对课文观点是似而非。由于感性经验缺乏,学习感到困难,其心理状态处于矛盾之中。
一、对以上四点学习心态,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一)钻研教材,把握特点。课文图文并茂,生动活泼,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为一体。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把握特点,选择教法,有效地“导学”,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二)提高认知,发展思维。教师“闻道在先”。教师主导的首要问题在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促进学生道德思维发展。以事明理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原则,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开启学生求知明理的动机,引导学生探究图文中蕴含的道理,鼓励学生独特的见解,让学生感受道德思维发展的乐趣。
(三)创设情景,激发情感。一要自己对生活充满希望,以自己对党、对祖国、对他人的情和爱,移情于教,作用于学生;二要善于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兴趣情感,以情载理,以情育人。
(四)联系实际,指导行为。教师还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在道德行为上为学生作出示范,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榜样主导作用。
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一)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建立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共同配合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前准备活动、课堂教学活动、课后延伸教育活动。教师要理解教材,把握教学要求。面对学生复杂学习心理,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中心观点、基本思想、基本知识,使认识角度与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为一体;教学时,选用最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例证,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教学结构融为一体;对于难点要采取前有孕伏,减缓坡度,螺旋上升的办法,既重视直接感知,又注意从已知推出未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
(二)让学生自主评价。改革教法,提高教学效果。一是要创高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精神上得到满足,解除其消极、沉闷的学习心态。二是设计提问,激发求知欲。引导学生议论明理,为学生创造密度学习空间,培养其抽象思维能力,使之既有“求”之趣,又有“知”乐。三是鼓励质疑,激发参与意识。使学生心理活动成为一个完整的动态系统,产生驱动力,参与意识会强烈。四是强化效果,及时反馈按照知、情、意、行四种心理因素,通过学生表情、动作、语言等获得反馈信息,掌握学生对事物的是非观点及行为的正误,并及时反馈给学生,正确的肯定,错误的纠正,使学生知道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小学生有了一定认知基础,能对事物作初步的分析、推理、判断和评价。教学中,应该让所有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自强评价、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增强道德规范自我约束力。
(三)让学生自主体验。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为的形成,光靠个人经验不行,还必须使学生集体都获得经验。在教学中,应该让全体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情感体验、行为体验,获得体会,从而丰富和加强内心体验。
(四)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思想品德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尤其要多关心问题学生,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善于发现他们闪光点。如让他们多一点发言机会,多一些活动机会,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多加肯定鼓励,对他们不足之处多加热情帮助。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一、省教研室每两年开展一次初高中优课评比的初衷或指导思想,是为了探索高效思品、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模式和实现途径,提高新课程的实施水平;发现和培养人才,选拔参加全国比赛的选手;为一线老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一个教学技能、水平、艺术展示、亮相的平台。事实上,我们已经有一批教师通过此类赛课走上了名师之路或领导岗位。这次,参赛选手总的来说是很珍惜这种机会的。因为课题早在四月份就已经告知了各大市,选手们的备课时间应该说是很充分的。但从我这个听课者的感受来讲,有的选手似乎准备不足,所准备的素材或事例、怎样提问等好像没有认真推敲,教学效果一般乃至较差,这就让人很费解。
二、怎样上好一节思想政治课?
笔者边听课边在想:上好一节思想政治课的确不容易。一堂合格课应该有哪些要求?一堂好课有哪些要求?怎样的课才能算是一堂好课?那么能不能上好呢?相信和我一起在台下听课的同行老师们也在想这些问题。
怎样上好一节思想政治课?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教学设计要坚持“两个结合”。即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相结合,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结合。这实际上是新课程明确提出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结合的课程模块;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事件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见《课程标准》)
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思考、搜索、排查、选取最贴切的实例和鲜活的生活素材,以使学生理解感悟教材观点。这次参赛的14节课,老师们在这方面动了许多脑筋,想了许多办法。例如,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共6位老师选取了这框内容)老师们想到了30年前的深圳、盐城、泰州和30年后的深圳、盐城、泰州,并下载了视频图片,请学生思考这些城市飞速发展的原因、途径、状态。还想到了汽车的发展历程,最初笨拙的汽车、现在人们普遍使用的以消耗汽油为动力的汽车、将来可能大量使用的新能源汽车,等等。这些素材、实例就比较恰当,也容易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的情感和思维参与热情,实现学生对教材观点的理解和感悟。例如,什么是发展,什么是新事物?为什么说它是新事物?新事物的发展途径为什么前途光明、道路曲折?用好这些事例就能很清楚地说明教材观点。
但有的选手,所举例子明显地违背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相结合的理念。下面我们就以“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一课为例。有位选手举了一个体育特长生考上北京大学的例子,试图说明新旧事物的区别、说明前进性与曲折性的道理及关系,费了很大的劲,结果还是很难解释清楚。还有的老师尽管举了深圳、泰州等地30年的巨变,学生的直观感受是事物总是变化发展的,但老师没有在这里点明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学生怎么能理解新事物就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呢?
它的成长发展而又不是一帆风顺的呢?把改革开放说成是新事物我认为是不准确的,把特区说成是新事物也是很容易牵强的。应该说特区的经济体制创新了,率先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才有了腾飞,进入了全球城市前100强。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对于我国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而言就是新事物,这就很好解释新旧事物的区别、新事物的发展途径。这启示我们,在备课时,我们一定要想清楚事例、素材与教材观点的适切性,防止举例说不清道理。
附带还想说明的是,除了在备课时要准备恰当事例以外,还要思考问题的恰当性或适切性。有位老师在讲这个课题的时候,其他的创意很好,学生情感和思维的参与度也很高,互动真实有效。但一开始提出的问题让人很有点摸不着头脑的感觉,例如:为什么要一村一大学生?你认为大学生村官一上任会遇到哪些困难?讨论:国家大力推动与社会纷纷质疑等,让人觉得问题很随意,学生也茫然,其实稍微想想很简单,你认为“大学生村官”是否是一个新事物?为什么?他当好了村官对我们有哪些启示?这需要老师常想想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是否能统一?当然这位老师的教学机智还可以,在随后的课堂教学中请大学生村官谈感想体会,请学生面对面提问题,谈个人的职业理想等,都较好地引导学生动真情说真话。落实了“三维”教学目标。又如,新版本的QQ取代旧版本的QQ的原因是什么?试图说明新事物的概念,似乎也不很贴切。
再来看四位老师上的“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这一课。从教学设计这个环节来看,有的选手也是动了一番脑筋的,很有创意的。例如,有位选手在“白板”上展示了辽沈战役示意图,请学生分析这一战役中包含了哪些矛盾?哪个矛盾是整个战役的主要矛盾,为什么?再说说主次矛盾的关系,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感悟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这位老师还请学生选带进课堂的饮料,并讨论你选饮料抓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其他还有哪些次要矛盾?作为生产饮料的企业,其主要矛盾是什么,次要矛盾又有哪些,成功企业又是如何处理的?请学生写和说,这就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的理解感悟。
但这4节课给人留下的遗憾比较多。一是举例、提问不适切。例如,猎人如何把狼、羊、菜都安全地带到河对岸?说“羊”或“狼”是主要矛盾,听者就不大明白,羊和什么构成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呢?教者没说,估计学生也不明白。又如,你对孔子、老子了解多少?孔子为什么还被后人尊为孔圣人?给听课者的感觉比较别扭。还有,请用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分析说明一下上海世博会的成就与不足,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矛盾该抓什么?“有脚没鞋”的故事说明了什么?你是如何理解温家宝总理的“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题词的等,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是什么?你让学生怎么回答?让听课者很费解。有些问题根本没有很好地思考和推敲,连一般干部都回答不了,我们老师的知识储备、社会阅历、政治见解都
第2页 /(共2页)无法适应,例如,请你对如何搞好沿海大开发献计献策,恕笔者愚昧和浅薄,这类问题我也答不出,或者稍微狂妄一点的话,答不好,因此,千万不要拿这类问题难为我们的学生。二是如何突破矛盾的主次方面这个概念,以及与主次矛盾的关系,笔者没有听到恰当的事例。学生对这两组概念,头脑中多半仍然是一团浆糊。三是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到底有哪些要求?难道就三点要求吗,抓主要矛盾,也重视次要矛盾,分清矛盾的主次方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笔者以为,首先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要承认矛盾、正确地对待和分析处理矛盾,可惜,教学中没有一个老师有这样的综合思考,这也是选上其他两框内容的老师都存在的共性问题。
有四位老师选上的是“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看,有一位老师的设计是很高明的:(1)展示“七彩板拼图”;(2)展示某市老城区道路交通改造系统工程;(3)探究如何看待参加学校文艺演出排练与可能影响学习的矛盾。应该说,用好了,把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充分调动了起来,一定很精彩。遗憾的是这节课教师思维和学生思维成了两张皮。有一位老师请学生思考歌曲《国家》蕴含的哲学道理,一位老师列举了沿海大开发战略是如何体现部分与整体关系的,一位老师播放了爬墙游戏的视频。
后面3位老师的设计对学生如何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尚可,但本框教材的难点第一是,整体与部分的两层含义,学生往往只知其一,也不懂整体是一,部分是多;第二是系统优化的概念及要求。听课的结果是我觉得参赛者在突破两个难点上没有成功。有的老师列举了“田忌赛马”这个故事试图说明系统优化的道理,我认为既不贴切,也难以说清楚。有位老师请学生说说泰州医药城的设计是怎样体现系统优化方法的,超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学生能答出来吗?教师又能说清楚吗?笔者边听边想,我们的选手怎么就想不到神舟载人航天飞船的例子呢?通过图片、视频,加上老师的点拨,学生是很容易理解整体与部分的概念、关系、系统优化方法的。
第二,教学过程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说具体了,就是要把学生置于观察、思考、议论、表达的境地,这需要靠老师设置的悬念、提出的问题来驱动、来实现。就是要让学生始终处于“我想说”、“我有话说”的境地。我们要努力打造灵动的课堂。这需要严密的预设,更离不开机智巧妙的生成。
思考教学过程的时候,我们的老师要考虑的问题是很多的,例如,视频、音频的清晰度,教学语言的适应性,特别是借班上课、异地上课,你的语言是否具有适应性和亲和力?学生对所提问题的反应,等等。总之,要尽量地优化教学手段、教学语言,确保问题的清晰明白,富于思考性,要确保整个教学过程的顺畅和灵动。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我们以一位“七彩板老师”的课为例。第一步,是否可以请学生看一看、拼一拼、想一想、说一说。问题分别是:你看这幅拼图是(像)什么?请你用整体与部分的概念解释一下这幅拼图,并说出这个概念有几层意思。试着移动或去掉某快板,(老师表演或请学生边表演边说)说明整体与部分是什么关系?生活中许多事物都包含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请你从空间和时间角度分别举一些例子。第二步,请学生看视频:某城市道路交通改造系统工程。请学生想一想,在这个视频什么是系统?哪些是要素?系统有什么特点。这个工程对我们今后搞好学习、做好工作有哪些启示?第三步,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还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第四步,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究、解决某同学怕参加文艺演出排演影响学习的思想问题。那么这节课就相当地完美。
再以“大学生村官”这一课为例,教师应坚定地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大学生村官是个新事物,其发展的趋势为什么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当好一个合格的称职的村官你认为该做好哪些量的积累?再加上请村官现场谈感想,请学生面对面对话,谈怎样立志成才该课就更为生动活泼,直击学生的心灵。
第三,教学行为必须合理有效。
教学行为包括教学语言、老师的提问、走动、板书、布置的探究、作业、小论文等。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作为上课者,可能并没有注意到这节课自己有多少“这个”、“那么”的话搭头,自己提出了多少个问题?有哪几个问题学生是很投入思考的,哪几个问题学生是茫然的,哪几个问题是没有价值的,学生照书回答的,自己走动了多少次,走动的目的效果怎样,自己的板书学生关注了吗?有用吗?自己有几次吆喝学生们鼓掌,什么意思,有必要吗?但作为听课者是明明白白的,有许多都是无效的行为。在这里笔者谈一点个人看法,对老师要求学生给发言学生鼓掌的做法很不以为然,你要相信,学生课堂上的精彩发言,同学们是会自发鼓掌叫好的,犯不着教师吆喝,制造虚假的课堂热烈气氛。又如,用多媒体上课,教材的主干知识都列举全了,还在黑板上再搬一次,明显多余无效。再如,你让学生思考大学生村官下派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一个小孩悄悄地说,对象难找,你的走动没有任何发现,也没让学生大胆表达,就悄然地消失了。有多位老师请学生谈未来的职业理想,笔者也不大理解其必要性,学生也只能说些言不由衷的话。
在这次赛课过程中,笔者还发现有个别老师仍然停留在简单提问,学生照书回答,齐读概念、一分钟读背等死教教材的做法上,和新课程理念南辕北辙。这是必须坚决克服的落后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因为说到底,这样的问、读、背,学生并没有实现理解感悟,更不会运用分析实际问题。这样的设问和教法最多只是在学生的思维系统上轻轻地划了一道痕,或者说学生在思维的水区淌徉,压根儿就没有实现学生的心动和情动。死教教材死记硬背的教法可以休矣。
九月,对于老师来说,是一个温暖的季节。我的手机里至今还保存着教师节当天学生发来的祝福短信,这是专属于教师的幸福!回想自己从业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觉得取得教师资格证不难,上好一堂课也不难,但要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着实不易!“四有”,是一个标杆,而好老师各有各的好,在我的认知里,能让学生成长成才的老师就是好老师!
如果,“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是教师奋斗的最高纲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是为人师表的“四项基本原则”,那么,作为我们——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四有”的指引下实现最高纲领的路径,也就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在实践中做一名好老师。
“学为政本”,老师的理想、观念和情怀,通过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向外传播,影响深远。所以,为师的我们应该经常自省“你准备好了吗?你有料吗?”都说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但我认为教书仅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不管是语文老师、数学老师,还是专业课老师,我们在传授知识本身的同时,更多的应该是教给学生一种学者的志向、学术的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好老师的课堂不是表现自己,而是让学生从中获益并成长。
如果,“四有”是国家立场的好老师,“育人”是教育立场的好老师,那么,对于我们“传、授、解”的对象学生来说,他们立场的好老师又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懂得鼓励和引导学生!前几天,有个学生在日记里写到“前几天,我犯了一个错误,政治课上,我没有认真听讲,却在下面看课外书,老师提问,我一问三不知,我想这下糟了,我以为老师会痛斥我一顿,要是报告我爸爸妈妈,我就惨了,整个下午,我忐忑不安,可是没有,到了第二堂政治课,她安慰我说只要认识到了错误,以后不要再犯就好了。我第一次觉得我怕了一个老师,而她没打我也没骂我……”是呀,好老师应该学会包容和尊重学生!老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引导学生,即懂得鼓励、启发、尊重与关怀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学校的温暖,都能活出自信、活出精彩,能为自己的生活、前程设计最合适的道路。
在学生的眼里,好老师是朋友、是亲人;在学生眼里,好老师有学识、有品位;在学生眼里,好老师有爱心,有热情;在学生眼里,好老师勤奋、公正;在学生的眼里,好老师更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这是一种心理上的需求,但尊重是相互的。
学生是有自己思想和行动自由的独立个体,被平等对待是一大愿望,能得到老师的尊重对学生是极大的精神激励。尊重学生的实质是把学生当作和自己一样有尊严、有追求、有独特个性特长、有自我情感的生命个体。从尊重学生出发,建立新型的现代师生关系,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角色转换,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中摆脱出来,要从家长的威严中解放出来,要从唯一正确的师长的假想中醒悟过来,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懂得赞美,善于交流,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成为“孩子们的同志和朋友”!
曾经读到过一句话,耐人寻味,“我不知道梦想是什么,但我相信,当我专注于每一件事的时候,梦想定会向我走来”。我想说“我不知道怎样才是好老师,但我相信,当我专注于教书育人的每一件事的时候,好老师定会向我走来”!
同行的战友们,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献身教育,甘为人梯。在教育的岗位上辛勤耕耘、兢兢业业为学生授课,不计地位、不计名誉、不计报酬,为培养教育人才倾注自己的全部心血。教师的工作是繁琐的,不只是限于工作上的八小时。许多非教学的“隐形工作”耗费了教
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当教师很累,这几乎是我们共同的感受。教师的工作又是精细的,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来不得半点马虎,它需要教师事无巨细和无私奉献的爱心。平等的对待每一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呵护学生幼小的心灵,走进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信任与关切,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用细心发现每一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关心拉近与学生心灵上的距离;用肯定和鼓励温暖学生脆弱的心灵;用爱心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思想品德课教学心得】推荐阅读:
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心得01-09
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10-05
思想品德课教学案例分析12-17
思想品德课德育渗透教学案例12-10
利用信息技术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10-26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09-14
思想品德教学感悟12-08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01-14
学校思想品德工作心得感悟07-22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情况调查报告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