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七年级教

2024-05-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思想品德七年级教(精选8篇)

思想品德七年级教 篇1

一、指导思想:

1、坚持认真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我们海之南学校提出的“发展学生”为指针,以“激励学生、相信学生”为主线,以“提高学生”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2、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在班级中提倡民主平等、团结协

作、积极进取的精神,进一步加强班级的学习风气精神建设,增强班级学习积极性的凝聚力。

3、坚持德育教研,以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

德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二、学风情况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的思想品德教学工作。这班子学生大部分基础比较差,理解能力有待加强,上课时都有表达的勇气,但是表达不到重点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特别是做题时主观题的回答总是回答不到重点,要你说东,他跑题到西,确实挺头痛的。但是作为一个负责的老师,不只是把好学生教得更好,而是更应把潜能生给教好,好学生谁都会教。为此,我大致列出基本目标是:使全体同学都能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

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逐步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风气。

三、教材分析: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材共有两个单元的内容,第一单元共有三课

内容,让学生懂得珍惜无价的自尊;扬起自信的风帆。第二单元共有四课内容,让学生懂得走向自立人生;人生当自强。

四、教学目标:

1、首先要让他们说出来,会说会表达,做题的能力也就能得到相应的提高,育人的效果也能体现出来。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综合性学习创设使

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情景,从中激发学生进行讨论,多角度的去思考问题。

4、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拒绝“邪教”远离“黄、赌、毒。”增强法制观念,用一定的理论高度去审视自然,人类和社会的发展。

五、教学进程

六、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备好每一节课每一个环节,尽最大努力备出

高质量的课堂指南。

2、课堂上使用杜郎口教学模式及结合本班学情,尽量使用互动方式以及直观教具,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做到:任务明确化、时间具体化、检测落实化、奖评贯彻化。

3、切实抓好过关。虽然中考时开卷考,但为了加强学生的重视,我还是要求学生把一些重点知识点背熟,这就要求过关这一环节要把严:

(1)每一环节有小检测(2)每节课有当堂检测

(3)每天第四节课后及晚修

4、按我们学校过关特色程序过关

5、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及反思,多听课、评课,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

6、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做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人生观、价值观。

7、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让学生懂得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

8、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思想品德七年级教 篇2

新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理念, 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学习方式, 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生活和教学方式。即新课程将“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学习, 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学习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可见, 新课改可能会改变学生的一生, 教师也将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新课改使我深深地认识到:教材的编写无论是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 还是在页面的设置上都非常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 并提供了丰富的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 这些正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使学生积极参与思想品德学习活动的基础。下面我谈谈在七年级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一) 联系生活实际, 创设生活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 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创设与生活实际有关的情境, 让学生发现情理就在自己身边, 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例如, 在教学《6.1直面挫折》的时候, 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首先播放资料片“印度洋大海难”、“美军入侵伊拉克”, 学生纷纷参与讨论, 尤其是“考试结束后”播出后, 学生回忆当时的感受, 分析失败的原因, 并向全班同学介绍今后努力的方向, 认识到:力量不在别处, 就在我们身上, 有效树立了直面挫折的信心。

(二) 自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师要用新的理念分析新教材, 理解新教材, 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资源, 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以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使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例如, 在教学《文明交往》中的“礼貌的作用”时, 我设计的是三位同学表演的小品《买书》:

甲:“喂, 给我拿一本《家》。”

乙:“阿姨, 请给我拿一本《春》。”

售货员先给同学乙拿书, 同学乙感激地说:“谢谢阿姨, 再见。”

同学甲愤愤不平地说:“我先到的, 凭什么先给他拿?”

售货员冷冷地说:“你人到了, 但礼貌没到。”

礼貌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不需要教师作过多的讲解, 这样学生在参与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感悟到生活的真谛:礼貌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在品质, 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表现, 是人们获得成功的第一张“名片”。

(三) 组织有效的学习小组, 发展交往和审美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是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 教师决不替代, 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 教师决不暗示, 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 尽可能多地给一点思考的时间, 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 多给一点表现的机会, 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 多一点成功的体验。蔡元培指出:“我们教书, 不是注水入瓶, 注满就算完事。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应让学生独立思考, 自主、合作地学习, 再在组内讨论交流, 这样, 每个学生就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教师深入到小组当中, 了解合作的效果、讨论的情况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例如, 在教学《文明交往》中的实践与评价时, 我大胆地把教材中的“礼貌用语小词典”改编为“礼貌用语面面观”:让全班学生分六大组讨论, 每组搜集礼貌用语, 再让学生根据内容编排小品。同学们表演得十分精彩, 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巩固了知识, 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 激励每一位学生, 成为课堂上的主旋律。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主要来自于教师的调动, 教师只有激励起学生的干劲, 激活学生的思维, 才能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学习与革命》指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 那他就学会了自信。”我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对学生的言行予以肯定、理解、尊重, 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听老师讲课, 获得知识, 决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不讽刺、挖苦学生, 不大声训斥学生, 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在课堂上和学生成为好朋友, 彼此敞开心扉, 相互接纳, 彻彻底底地放下老师的架子, 多以商量的口吻和态度与学生平等地对话、沟通、合作, 学生共同探讨、研究, 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时时事事处处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的兴趣、爱好、专长, 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成绩或经过努力所表现出来的善意, 赞赏每一位学生对老师所讲内容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形成一个“你说、我说、大家说”的融洽的课堂气氛;面对学生的活动成果, 喜出望外, 赞叹不已:“科学的发现总是属于孜孜不倦、顽强探索的人。”面对学生的创新想法, 积极发问:“这么新奇的想法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能告诉同学们吗?”面对学生的偶尔失败, 热心引导:“换个角度想想, 说不定会柳暗花明呢。”这样, 学生始终处于被激励气氛中, 大大激发求知欲, 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获得校演讲比赛一等奖的卢玲同学悄悄地对我说:“老师, 谢谢你。谢谢你一次次地鼓励与教导, 谢谢你为我创设了那么的机会让我获得成功的喜悦。”是的, 学生成功了, 我也成功了;学生快乐了, 我也开心了。

(五) 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

“亲其师, 信其道, 乐其学”。教师应彻底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 平等看待、尊重学生, 信任和关心学生, 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建立起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用灿烂的微笑为学生送去阳光、雨露, 语言亲切、自然, 富有感染力, 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产生了情感迁移, 无拘无束地学习, 大胆地思考, 大胆地创新, 学会的才敢说一说, 不懂的才敢问一问, 有不同的意见才敢争一争、议一议, 也才能真正体现出主人的姿态。在我所任教的班级里, 每位学生都有一本《老师, 我多想对你说》笔记本。每当学生对老师有想法或建议时, 就可通过笔记本传达给我。每当他们有特别的体验时, 笔记本就是倾诉的对象, 而我有想说的心里话, 也悄悄地写上去。笔记本记录了学生的酸甜苦辣, 记载了学生一步步成长的足迹, 它虽小, 但在无形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在师生之间架起了一道一座彩虹, 给教学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新课程的实施的确让课堂教学焕然一新, 但有时候, 学生的表现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不愿与他人合作, 不愿参与课堂上的活动等, 毫无表现, 毫无激情。可一旦离开课堂, 离开学校, 便谈天论地, 滔滔不绝, 那情形判若两人。为什么课内课外的差异会如此之大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 缺乏自信心。

学生不善表现, 主要原因是缺乏自信心, 认为自己回答得不够好, 怕在同学和老师面前丢脸, 心理承受能力差。许多学生站起来思考的不是如何表现得好一点, 往往是在想, 万一我表现得不好, 同学、老师会笑话的。出于这一心理, 他们在课堂上不爱表现自己。

(二) 无所谓心理。

在有的学生、家长, 甚至老师的心目中, 思想品德是小学科, 中考是开卷考试, 学不学都无所谓, 学得好与否更是无关紧要。部分学生对老师、对学科采取关闭政策, 概不接受, 也不参与, 甚至认为思想品德课是“玩的课”, 上课轻轻松松, 这就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三) 畏惧心理。

一位学生这样写道:在学校, 我很怕老师;在家里, 我害怕爸爸。通过了解, 我发现这位学生胆小, 成绩也不理想, 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父母的责罚, 久而久之, 其个性也得不到发挥。因此, 他们处处小心谨慎, 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常常受到制约。

针对上述情况,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采取的策略与方法如下:

(一) 进一步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进他们的智力活动。心理学家曾作过实验:在以专制为特征的课堂气氛下, 学生十分讨厌集体活动, 对学习不无热情, 在放任为特征的气氛下,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如平常。只有在民主、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下,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高, 对教学过程的主动参与度显著加强。教师在教学中可直接依靠及利用情绪体验以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小主人。

(二) 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 增强师生亲和力。

学生只有对老师产生尊敬、好感等正面情绪, 才能接受老师所传递的教育信息。

(三) 尊重学生的尝试, 营造更多的成功氛围。

“成功是教育的动力之源, 成功是成功之母”。我想:小成功孕育大成功。成功之路是教育的必由之路, 面向成功, 更易走向成功, 获得更大的成功。

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想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就必须不断加强对新课改精神的学习, 更新教育观念, 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挑战,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成功者, 做到自主学习, 自我教育, 并不断自我完善”。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http://baike.baidu.com/view/1265891.htm.

[2]王义堂, 田保军, 王硕旺.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3.

浅谈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 篇3

【关键词】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

一、更新教育观念,注意学生差异

建国60多年来,我国的思想品德(政治思想)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诸多方面还存着着不适应时代要求和国民素质教育的问题。如学习死记硬背、被动接受、教师照本宣科、不知变通等现象依然存在。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教学改革,更新教育观念落到实处势在必行。特别是近一年来思品测试从开卷测试面向闭卷测试,对教师和学生的政治素质和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多读、多思、多讲、多省,从而形成知识迁移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要形成注重社会科学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多角度的分析问题的教育理念。

在更新教育观念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差异。学生因遗传素质、个性倾向、后天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水平有高有低,知识面有宽有窄,能力有大有小,兴趣爱好各异,学生之间各有所长。因而,不能把学生简单分为好、中、差,更不能见到优秀生就眉开眼笑,见到中等生就不闻不问,见到差生就大喊大叫。现在有很多有识之士也摆出了“世上没有坏孩子”的观念。明白了这一点,教师就应当重差异。尊重差异,不应当把某一种优势当作唯一有价值的特点。教师既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予以表扬,又要善于利用他的优势互补,促进其相互交流。总之,教师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从差异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汲取力量、总结经验。

二、体现学生主体,实施赏识教育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主体,教师的指导、点拨、服务。体现学生主体,不但表现在教师精讲、少讲,学生多说多练、多切磋、多讨论,不但表现在学生活动的多少和课堂气氛的活跃程度,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焕发生命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实质就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空间和机会,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人翁的作用,自己做主、主动学习、乐于学习,这样才能使思品教学相长。

在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还应当实施赏识教育。所谓赏识教育就是用表扬、鼓励的语言,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实施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发挥能力的空间,通过表扬、鼓励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自制、自主能力。增强学生的信心,让学生尝到成功的甜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产生学习的内驱力。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充分发挥特长,超越自我,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重视能力培养,突出情感教育

传统的政治思想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积累而忽视能力的培养。而当今综合文科测试则强调知识间的联系、综合与适用,注重能力与素质考查,以及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考查。《思品新课标》除知识目标外还设定了能力目标,思品教学的核心就是能力的培养和技能的迁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要让学生充分锻炼独立思考,独自归纳、总结、分析、综合,并能做出客观公正地评价,以培养卓越的能力。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还特别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其情感目标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是思品学科所应重新关注的教学目标之一。这是智力因素之外,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适时适当地加强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制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塑造出热爱祖国、品德高尚、意志坚强、高瞻远瞩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让学生受益一生。

四、重视过程方法,提高学生素质

《思想品德新课标》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和学习方法的掌握。善学者事半功倍,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地给学生以学法指导。如:注重探究式学法指导,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会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理想与现实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步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方式方法。教学方法应该是活动的、探究的、双边的、开放的、互动的,学生要通过真正的思考、调查、讨论、研究、交流和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要学生学会学习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真心提高学生素质。

七年级思想品德试卷分析 篇4

2010—2011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及阅卷结束了,我们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试卷,认真进行了成绩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1、题型、题量及分值

单项选择题25个小题2分;简答题三题共18分,判断说明题1题16分,材料分析题2题26分,实践拓展10分,全卷共100分。

2、试题特点

容易题约占50%,中档题占30%,稍难题占20%;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是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适当也涉及了对学生分析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但是有些基础题如多项选择有偏,难,怪的现象。

二、试题解题情况

1、概念把握不准确

如单项选择第一小题还有不少同学选错,就是因为没能准确掌握生命宝贵,善待生命,不熟悉它们的表现。

2、相关学科知识掌握不牢

思想品德学科与语文,历史等学科及国内外重大时事联系紧密,如单项选择4小题,有一定的语文功底就不会选错了。

3、思维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差

思想品德学科教学要教会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要教会学生擅于从材料中获取提炼有效信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差,在答题时就会出现零乱、啰嗦或不完整。如第四、五题学生失分较多,失就失在不能从材料中获取有用的东西,对材料分析不透。这就是平时思维能力训练太少、分析综合能力欠缺影响所致。

4、审题能力不强

审题在考试答题中比较关键,从某种程度上说,题审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审题出错,就会导致答案不完整或根本抓不到要领,胡乱作答。如第三题,有学生审题不仔细,很多学生没能按照提示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分析小明走上违法犯罪的原因。

三、对今后教学建议

1、强化基础知识教学

在教学中,我们要紧紧依据大纲,以教材为载体,对在重点的内容,我们要重点突出,讲清来笼去脉,浓墨重彩,丰富内容,补充材料,采用多种方法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人翁责任感。不要局限于记住几个零散知识点,如果意义不明,完全机器记忆,很快就会遗忘,形成记忆残缺,知识学习不深入,容易造成学生急功近利,学习不踏实,心态浮躁。教学中我们一定要一环紧扣一环,吃不得夹生饭。

2、注重能力培养

我们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逐步掌握学习思想品德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

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躇而就的,它需要我们在教学中逐渐渗透、潜移默化,彻底抛弃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是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设置平等的互动交流平台,通过精心设置的课堂提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充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不要照本宣科,要创设新情境,组织精当的材料,引领学生去探究、去实践、去创新。惟有如此,才能发展学生的不同才能,也才能为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积蓄能量和潜力。

3、加强技巧性训练

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试卷 篇5

1、一般来说,一个没有自尊的人,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

2、“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有缺点并不可怕。因此改不掉也没必要大惊小怪。()

3、“我能行”三个字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神奇的力量。()

4、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最基本的是要大胆地投身社会实践。()

5、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的基本表现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

6、有成就和重大贡献的人,大多数都是意志坚强的人。()

7、自信者乐观、好奇、专注,这些心理品质有助于自信者获得成功。()

8、一个人可以没有民族自信心,但不能没有个人自信心。()

9、古语有云:“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所以自强是男生的事,女生没必要培养自强的品质。()

10、挫折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人都不可避免。()

二、单项选择题(选出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1、孙中山曾经说过:“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民间谚语讲:“自然界没有不凋谢的花,人世间没有不曲折的路。”这两句话的意思是()

A、人生遇到不如意的事占多数B、造成挫折的原因是自然因素 C、挫折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D、人生不可避免要遇到挫折

2、小文说:“早上比别人早起30分钟用于学习,效果是最好的。”小刚说:“夜深人静时看书学习才是最好的。”小军说:“午饭后看书,温习上午课堂所学的知识才是最好的。”三位同学为哪种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后进生小磊争得面红耳赤,你认为小磊应怎么做()A、听取学习成绩最好的小李的说法B、听取学习委员小刚的说法C、听取小军的说法D、认真分析自己的特点,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在学习了一个月的思想品德课后,初一(2)班的小亮同学给自己的箴言是:人活着,不应该追求生命的长度,而应该追求生命的质量。对“生命的质量”的正确理解是()A、生活条件的优越B、生活的艰辛和曲折C、生命的价值和意义D、生活的快乐与悲伤、2004年4月,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因公殉职。4月17日上午,当地14万百姓走上街头痛别他们的“女包青天”,这段材料告诉我们()

A、只有因公殉职的人才能被他人怀念B、努力为他人、社会作出贡献的生命更值得敬重C、生命是非常脆弱的D、大家要努力成为公安局长,为人民服务

5、通过他人了解自己是认识自我的途径之一,下面是对他人的态度与评价的一些看法,正确的应是()

①别人的意见听不听无关紧要 ②别人的意见能帮助我们认识、了解自己③对别人的意见要冷静分析,既不盲从也不忽视④不听别人的意见,盲目自信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③④①

6、“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仍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萧伯纳的这句名言告诉我们()

A、克服闭锁心理,多与人交往B、上课时多讲话

C、尊重朋友的意见D、友情是有条件的,必须有物质作为保障

7、德国诗人歌德在公园里散步,与一位批评家在一条仅能让一个人通过的小路上相遇。批评家说:“我从来不给蠢货让路。”歌德笑着退到路边,说:“我恰恰相反。”这个故事告诉我们()A.自尊必然导致虚荣心B.自尊必然导致自负

C.自尊的人要懂得宽容D.自尊的人特别在意别人的议论

8、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立能力的过程。自立就是()A.自己的事情自己干B.自己的事情分给大家做 C.别人的事情抢着干D.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9、《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说:“所谓友谊,这首先是诚恳,是批评同志的错误。”“真正的朋友应该说真话,不管那话多么尖锐。”这两句话说明友谊要()A、用热情去浇灌B、用真诚去播种C、用宽容去维护D、用尊重去维护

10、“尊师重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尊敬老师,就必须做到()①尊重老师的劳动 ②听从老师的教诲 ③对老师有礼貌 ④不给老师提意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三、不定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挫折的看法正确的是()

A、挫折孕育着成功B、人们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是不同的 C、挫折只有消极作用D、每一个人都有可能遭受挫折

2、下列同学在交友中表现不正确的有()

A、李明看到同学生病了,主动送他回家,并帮他补课B、赵明从来不和朋友争论,唯恐得罪朋友

C、李涛看到自己衬衣被同学不小心弄上了墨水,气得再也不理这位同学D、郑海波见自己的朋友经常和其他同学一起玩,心中很不高兴

3、在我国,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这是因为()A、只有通过接受教育,才能掌握知识、增长才干B、只有通过接受教育,才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 C、只有通过接受教育,才能享受现代文明D、只有通过接受教育,才能更好地为国家作贡献。

4、教师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表现在()

A、教师帮助我们系统地掌握知识和技能B、教师教给我们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 C、教师教我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引导我们走好人生之路D、教师教我们讲礼貌、懂礼仪,懂得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

5、下列属于自尊自信表现的有()

A、不能容忍别人超过自己B、谦虚谨慎,总是认为自己不如别人 C、在面对学习、工作、生活的挑战时有一种“舍我其谁”的霸气D、用正确的言行来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和形象

6、课堂上,李明和王芳正在讨论“怎样在磨砺中走向自强”的话题。你认为()A、应从小事做起B、什么事都依赖家长 C、在生活中锻炼自己D、主动约束自己的言行

7、俗语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下列选项中,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自己会有帮助的是()A、父母对我的赞赏和批评B、老师在我素质评价手册上的评语 C、同学对我的态度D、完全相信心理测试结果

8、“请让我来关心你,就像关心我自己;请让我来帮助你,就像帮助我自己。这世界就会变得更美丽。”这首歌主要告诉我们()

A、朋友之间要讲原则B、朋友之间要彼此尊重

C、朋友之间要理解和宽容D、朋友之间要相互关爱和帮助

9、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句话的意思是()A、不听别人意见B、别人说的对,但自己做不到 C、告别依赖,走向自立,就要独立思考,自主作出决定D、认真分析别人的意见,最终判断自己是对的,并坚持原则。

10、下列关于自立自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A、自立自强是每一个人都应具有的优秀品德B、自立自强表现在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 C、自立自强能使人不断取得成绩D、自立自强就是不要别人帮助,一切靠自己

四、奇思妙想

一次,一位著名的体操教练到业余体校去选拔队员,他觉得那里的孩子身体条件都很好,在技术上也各有特长,实在是不分上下。于是,他二话没说,当即要求孩子们排成一排,靠墙倒立。而那位教练,却走到几十米之外,和别人聊天去了。时间就这样一分钟、十分钟、二十分钟地过去了„„。

1、请你把故事编下去,写出故事的结尾。(2分)

2、请你猜想一下,教练为什么要这样做?(3分)

五、连连看(把左边的言行与右边的心理品质连接起来)(8分)

六、榜样学习

张云成,24岁,黑龙江五大连池青泉村残疾青年,患有先天性肌无力症、严重的肺部感染等病。3岁开始发病„„20岁胳膊举不过头顶,拿不动一杯水„„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但他在病情日趋严重、手脚不能动的情况下,坚持用嘴叼笔写作,用5年时间完成17万字的励志之作《假如我能行走三天》,该书成为2003畅销书。2004年,他与杨利伟、姚明等人一并被评为“2003年中国青年人物”。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每个人都可以选择不同的生活道路。张云成选择的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2分)(2)张云成患有多种严重的疾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但他却是一个生活的强者。他的自强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3)如果张云成选择的是依赖和自弃的道路,如今的状况会是怎样?(2分)

(4)读了张云成的事例,你一定有很多感悟。请写出来,让我们大家一起共勉。(至少写三点,6分)

七、换位思考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指出:“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之池。”在我们的教学中,大量的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爱本身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它不论你是否有明确的承诺,都会像春风一样潜入人的心田。上课时面对学生的问候,教师不是礼节性地点点头,而是充满真诚感激之情深深地鞠躬;气温骤降,自己感到寒冷时,急切地提醒学生多穿一件衣服;学生生日快到了,教师笑眯眯地递上一张贺卡,加上一句亲切的问候;学生退步了,教师心里着急,但在批评中伴有鼓励和期望,诱导中含有诚意和热诚。仔细想一想并回答:(1)如果你是老师,面对退步了的学生,你将如何与他沟通?(2分)

(2)如果你是退步了的学生,面对老师,你将如何与他沟通?(3分)

八、你知道人类的母亲是谁吗?她就是目前茫茫宇宙中唯一能适应人类生存的地球。地球以她独特的环境、丰富的物产养育着人类。然而,眼看着孩子的成长,母亲却落下滴滴泪水„„(1)母亲看着孩子的成长为什么还落泪呢?(4分)

(2)为了地球不再伤心,为了母亲不再落泪,作为地球的孩子我们应该怎么做呢?(6分)

九、故事欣赏

著名作家萧伯纳在国外访问期间,曾遇到一个聪明、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并和她在一起玩了很长时间。分手时,萧伯纳对小女孩说:“回家后告诉你妈妈,今天同你一起玩的人是世界有名的萧伯纳。”小女孩望着萧伯纳,学着大人的口气说:“你回家后告诉你妈妈,今天同你玩耍的女孩是××(小女孩的名字)。”这使萧伯纳大吃一惊,立刻感到自己太傲慢了。此后,他常常回忆这件事,并感慨地说:“一个人无论有多大成就,都要永远谦逊。这就是那个小女孩给我的教训!”

⑴萧伯纳的教训是什么呢?(2分)

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呢?(6分)思想品德(七下)第一课教学目标检测题班级___ 学号___姓名___

一、明辨是非,走进生活(每小题2分,共16分)

1.自尊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2.自尊也要有度,过度的自尊会使我们作茧自缚,体验不到生活的乐趣。()3.情绪冲动是自尊的具体表现。()

4.一般来说,一个没有自尊的人,也是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5.“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有缺点并不可怕,改不掉也没必要大惊小怪。()6.“人能行”三个字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神奇的力量。()7.自尊的人有时当然也要图虚荣。()8.要尊重他人就要事事迁就他人,为他人着想。()

二、精挑细选,学会生活(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4分)9.所谓快乐人生三句话是()

①太好了②我能行 ③我能帮助你吗④我为别人失败自己成功而自豪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0.属于我们的自尊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有()①喜欢穿名牌服装 ②爱清洁,经常要洗头 ③讲文明有礼貌 ④说话洪亮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1.下列关于自尊的说法,正确的有()①排斥他人 ②不向别人卑躬屈膝 ③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 ④自尊是一种良好的心态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2.我们要通过他人对自己的哪些态度来感受自尊()①尊重②欣赏③鼓励④期望

A②③④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13.自尊的人最看重的是()A获得名誉B所处的地位C自己的人格D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14.某中学生长期不吃早餐,并用省下来的生活费用割了双眼皮.下列看法正确的是()A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此举没什么不妥 B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C以身体健康为代价换取外在美还是值得的 D这种过分追求外在美的做法实际上是虑荣的表现.15.自负者必然失败的原因有()①追求的目标根本不可能达到 ②所依据的事实是虑假的③遇到挫折就会走向自卑④别人根本不相信他、讨厌他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16.产生我们所说的自尊心太强的原因是()A虑荣心严重B自尊心太强 C高估自己D有正确的自尊心和充分的自信

17.当我们的某些可取之处受到他人肯定时,就会显得格外高兴;当做了好事受到集体和社会称赞时,心情就十分舒畅.这是因为()A我们的自尊心受到肯定,得到满足 B我们的虑荣心得到满足C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取决于他人的看法和评价D这是一种自我认识

18.1997年7月1日,香港终于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回到祖国的怀抱.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香港国际会展中心高高升起时,每个中国人都感受到()A英国人没什么了不起B今后可以自由地到香港旅游购物C香港作为国际市场的一个窗口向大陆打开了D一种民族的自尊和快乐

19.对于他人的议论、批评我们应该采取的做法是非曲直()A议论只代表个人的观点,我们不要理睬B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C斤斤计较,给予有力的还击D听之任之,让别人去说吧

20.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要真正做到尊重他人,就必须()①懂得不尊重他人就不可能得到他人的尊重②关注他人人格尊严③要从欣赏、鼓励、期望他人等角度来善待他人④不做有损他人尊严的事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三.学知明理,快乐生活

21.阿兰自小就被人称为假小子,总是风风火火、大大咧咧的,可是自从上了初中,越来越爱照镜子了,还破天荒在留起了长发,别人在讨论问题时也越来越爱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一次爸爸说了句“小孩子家,你懂个啥”;阿兰就气得哭了半天,认为爸爸不尊重她。请问:阿兰的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10分)

22.一天,小明又一次没有完成作业,老师批评了他几句,他认为老师的批评伤害了自己的自尊。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10分)

23.晏子出使到楚国去。楚国的君臣想要耍笑一下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他们知道晏子是个矮子,就在大门旁边开了一个小洞,让晏子从这个小洞进城去。晏子走到小洞前边,看了看说:“这是狗洞,不是城门。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进。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楚人无话可说,只好打开城门,迎接晏子进城。(14分)

(1)晏子为什么要坚持从大门进城?晏子的行为说明他有什么样的品质?晏子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维护自己的自尊的呢?

(2)晏子行为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名作家萧伯纳在国外访问期间,曾遇到一个聪明、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并和她在一起玩了很长时间。分手时,萧伯纳对小女孩说:“回家后告诉你的妈妈,今天同你玩的人是世界有名的萧伯纳。”小女孩望着萧伯纳,学着大人的口气说:“你回家告诉你妈妈,今天同你玩的是×××。”这使萧伯纳大吃一惊,立刻感到自己太傲慢了。此后,他常常回忆这件事,并感慨地说:“一个人无论有多大成就,都要永远谦逊。这就是那个小女孩给我的教训!” 在上述材料中萧伯纳得的教训是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做才能赢得他人尊重呢?

25.故事

(一):校园里,两位同学走路的时候说笑打闹,结果一不小心,撞了对面走来的人。他们俩不仅不道歉,还骂骂咧咧,推推搡搡。结果被老师狠狠批评了一顿。

故事

(二):电影院里,甲和乙边看电影边议论,吃零食的时候还发出很大的声音,一会儿,甲的手机又响了,又大声接电话。旁边的人忍无可忍,纷纷谴责他们不遵守秩序。故事

(三):甲手里拿着一袋瓜子,一边嗑瓜子,一边还把瓜子皮扔得满地都是,引得路人侧目,最后,又被罚款。(14分)

对以上三则材料进行评价,说明他们为什么没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为什么说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参考答案 一1×2∨3× 4∨5×6∨ 7×8×

二9~13ABCCC14~18DACAD19B20D

三21略

22不同意小明的观点,自尊要适度,这样有助于我们面对批评,改正错误;过度的自尊,则使我们过于敏感,作茧自缚,不能体会会老师对我们的爱,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

23(1)晏子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和国家的尊严,他坚持要从大门进城;晏子的行为说明他把自己的人格和国格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晏子是通过巧妙的回击国的种种刁难和侮辱来维护自己的自尊。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谁若丢了人格尊严,那是自我作贱,别人自然也就不把他当人了。(2)维护自尊最重要的是勤学苦练,踏实工作,努力为国家、社会、为他人多作贡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既要注意维护自己的人格,又不要去做有损周围同学人格的事,这样你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总之,青少年学生要学会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篇6

但时至今日高效课堂依然难见成效,其实一线教师都明白的很,高效课堂只不过是又一件“皇帝的新装”,都在为其叫好,又不能说出实情。

高效课堂的核心是生本课堂,这是对的,只有有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课堂才会焕发活力,课堂才会高效。但问题是“生本”能否实现,如果实现不了,高效课堂只能是一句空话。

按当今的教育体制,生本是实现不了的。

关于“生本”的“本”,当下以成为对某一方面表示重示的一个标志,凡是成了“本”,就足见其重要,要是成了“末”,那就惨了。要是“本”、“末”倒置,那就更惨了。

比如,“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足见教育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足见教师对于一个国家教育的重要。

但口号归口号,现实中教育成了“本”了吗?教师成了“本”了吗?别的不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的那个“4%”提出十几年了,实现了吗?说是今年要实现,但不到实现那天,我们仍不敢确认它会否再次成为空头支票。还有教师的待遇让教师感觉自己成了本了,还是被各方面搞的团团转让教师们感觉成本了。

再比如“以民为本”、“民本社会”,这当然并不是人民地位重要的首个提法,因为我们对于“人民当家作主”早就习以为常。这也不是我们的发明,“民本思想”不但在欧洲资产阶级思想家的理论中,就连中国唐朝的李世民都会说“民为水,君为舟”。

都但谁都知道,今天民是否真成了本。

思想品德七年级教 篇7

一、要重视“生命点”,实现学生的主体化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认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教学的对象是一个活生生的、思想、感情、意志、个性都处于变化之中的个体,是“认识的主人”,而不是“机器”,不是“认识”、“知识”的“容器”。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生动的、活泼的、发展的学习主体。思想品德课老师一定要改变教师唱“独角戏”、搞“一言堂”的现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探讨、自我教育、自我体现。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爱我班”一课,总体围绕怎样建设一个良好的新集体展开。要想建立一个良好的新集体,首先需要知道什么样的集体才是一个良好的新集体。如果教师直接把良好集体的标准说出来,那只能是教师心目中的新集体,而不是这个集体的“主人”———全体同学心目中的新集体。我采用的方法是提出问题:你心目中的优秀班集体是什么样的?学生经过思考之后答案各种各样:有的说是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和谐相处;有的说是全体同学学习努力,各有目标。就这一问题我也让各班的班长作了回答,碰巧的是班长们的答案竟然出奇的一致,都是严明的纪律,团结向上的班风。以上同学及班长们的回答,体现了每个人心目中的集体是不同的,也体现了每个人的心声。在同学们展示出自己的观点之后,我再对他们的标准进行归纳分类,如分为人际关系、努力目标、班级纪律、学习氛围等几个方面。这样良好班集体的标准就有了,下一步的班集体建设就在我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地开展起来了。下课铃响时,就是良好班集体建设的完成之时。这样既完成了课堂教学的任务,更让大家亲自参与了班集体的创建活动,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我”也为集体的创建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班集体是每个人的班集体,“我”是这个集体的“主体”之一。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促使学生主动接受了教育,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学中得到了充分发挥。

二、要寻找“结合点”,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要坚持这个原则,首先必须全面理解理论与实际的关系。在掌握理论的同时,教师更要注意联系实际,因为理论若脱离实际,势必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很好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关键在于寻找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即考虑“实际是什么,有哪些,如何联系”的问题。我认为教师选择的“点”应该是学生熟悉的,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例如在讲到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会道歉”这一问题时,针对初一三班的学生比较直爽纯朴的特点,我作为班主任,为了让大家化解以往的误会,改善同学关系,学会对别人真诚地道歉,便花了将近十分钟的时间搞了一个活动。我首先启发学生回忆从9月1日第一天入学到现在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在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无论是在学习生活中还是在生活中,需要说“对不起”、“抱歉”而没有说的事情。我说我不追究大家之前有没有说“对不起”,现在想看看大家有没有说“对不起”的勇气。话音刚落,最爱发言的王亮首先站了起来并来到讲台前,他虔诚地对大家说了声“对不起”,同时深深地给大家鞠躬,原因是当天下午他拿教室的钥匙迟到了三分钟,耽误了大家的时间。在他鞠躬还没直起腰时,教室里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接受了他的道歉,更为他的勇气而鼓掌。接着一贯表现不太令人满意,自制力不太强的王罗娜也来到讲台前,她要对赵胜利说“对不起”,因为前两天在寝室里发生口角,王动手打了赵,面对王真诚的“对不起”,赵也发自内心地说了声“没关系”,两人握手言和重归于好。之后两位纪律委员也站了起来,为他们前两天与数学老师发生的小小的不愉快影响了一三班的名誉而向大家表示歉意,接着越来越多的同学站起来了,一句句发自内心的“对不起”感动了我,更感动了同学们。同时,大家心灵的距离拉近了,同学的关系更融洽,班内的氛围变了……当下课铃突然响起时,同学们竟然不愿意下课,王罗娜举手说:“老师,咱还接着上吧……”之后这样的政治课更成为很多同学的期待。

三、要刺激“兴奋点”,实现学生学习的兴趣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必须将科学性和兴趣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实际上,教学的科学性和趣味性是相辅相成的,当学生学到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有助于他们去指导自己的行为时,学生就会感到极大的满足和乐趣;加强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目的是使学生更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所以两者结合起来并不难,问题在于教师是否肯下功夫。寻找“兴奋点”是科学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的保证,教师一方面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背后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做好课前教学的准备工作,如广泛搜集积累可供教学用的各种资料,如一些生动的历史、文学、科学故事,各种有趣的问题,发人深省的警句,耐人寻味的典型事例,以及能开阔学生视野的丰富知识等;收集一些简报,加以分门别类的整理;写一些教学卡片,买必要的工具书、参考书,上网查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证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让学生“愿学”、“乐学”,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讲:“任何一个优秀教师,他必然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程感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

思想品德七年级教 篇8

【关键词】 “群言”;良好效果;多层性;自主性;调节气氛;增进感情;形式灵活;“因材施教”

教育部颁发了初中思想品德课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初中教材也作了相应修改。新课标与新教材的突出特点是对课程结构和难度作了较大调整,突出对学生能力和民主意识的培养,增强了教学中对学生活动的要求。

有老师认为:课堂上学生活动一多,容易出现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学生一旦叽叽喳喳地说起来,课堂纪律会受到影响。我认为,在七年级思想品德课中合理地让学生发出叽喳之声,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能 力。这就是“群言效应”!

初中学生既好问好动又好表现自己。在课堂上开展一种注意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质疑、求异、解疑的活动,就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一、信息来源丰富,富有多层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滔滔不绝地讲,信息来源只有一个,而且信息的内容单一,除了书本知识就是老师的“一家之言”,学生容易开小差,不愿意听。开展“群言”活动后,让学生自己说,信息的来源增多,学生所说的也多是结合自身实际的心理体验,容易在学生中间产生共鸣,信息的接受状态明显好转。例如:在“情绪需要调节”一课中,放手让学生自己诉说课本之外的自己行之有效的调节情绪的办法,如睡觉,醒来就忘了不愉快;把烦恼写在纸条上,撕碎或烧掉纸条就丢掉了烦恼;洗澡,洗掉烦恼等等。如果不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学生未必会掌握书本上教的方法。学生之间得不到交流,一些有效的方法也不能得到推广。

二、学生学习具有自主性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点名提问的办法来强化知识点或引起学生注意,这样学生的表现是被动的,是“老师要我说”。开展课堂“群言”活动,学生的表现是主动的。可以说是主动求知、主动练习、主动创新,变成了“老师我要说”!这无疑对培养学生实际能力有极大帮助,学生自己得到的结论能在头脑里保持持久深刻,比老师强灌给他的效果要好。

三、调节课堂气氛,增进情感交流

传统的“要我说”,学生在不愿意听讲的情况下又担心老师点名,惧怕的心理状态使学生思维不可能得到正常发展,教学效果也不见得好,课堂气氛紧张。开展课堂上的“群言”活动,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和谐友好,学生可以大胆地、积极地、风趣地发言,惧怕发言的心理状态会逐渐消失,同学间,师生间的情感可以得到交流和加深。

四、活动形式灵活多变

课堂上的“群言”活动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如启发式、问答式、自由讨论式、师生讨论式等互动形式。众多的形式可以获得不同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使用。例如:“进入初中后的感受”可以采用自由讨论的形式;“怎样培养乐观心态”则可以采用师生讨论的形式,不必担心学生离题而造成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

五、便于教师“因材施教”

在课堂的“群言”活动中,发言较多,思维活跃的总是学习水平较高的“优生”,教师可以对他们提出一些较高的要求,放手让他们独立思考,解决他们“吃不饱”的问题;而对于不爱发言的“差生”则可以给他们一些点拨,引导他们思考,使其发言,解决他们“吃不了”的问题。因材施教也就在课堂的互动中完成了。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开展课堂“群言”活动必须注意两个问题:

1、“群言”不起

对于陌生的问题,学生容易出现思路不畅的局面,确实议论不起来,显得冷场。教师不能指责学生不开动脑筋,而要采用“挑拨”的办法,挑启解题的突破口,拨动学生思考。一旦学生思维开始运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时候,就是课堂“群言”发挥作用的时候。

2、“群言”不休

初中学生的理论水平和知识积累程度毕竟不高。一旦展开讨论,容易出现离题、钻牛角尖。甚至争得面红耳赤的杂乱局面。老师担心的也往往是这个问题。只要老师能综合归纳,起好引导作用,让学生能顺着主题发言,争论的结果都可以大胆地放手给学生自己评判。起到的效果比制止学生的争论要好得多。

综上所述,在课堂上让学生发表意见,让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全班共享每个人的所得,从而获得比较完整和深刻的认识和知识。也就是说,通过学生的发言,可以调动他们思维和记忆的积极性,挖掘学生潜力,唤起课堂上的激情,扫除认知障碍,减轻疲劳感,也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活跃了思路。因此这不仅符合新课标新教材对课堂活动量的要求,也符合素质教育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

上一篇:高速电路板电磁兼容性分析下一篇:驻村第一书记典型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