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教学与建筑结构论文

2022-05-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通过调研分析,总结建筑工程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理、实、虚、学”四位一体的建筑工程实训教学平台。平台由建筑结构实体模型、建筑结构三维仿真系统、网络管理平台、移动端APP四部分组成,具有虚实结合、管理一体化、创新教学和学习环境的特点,构建一体化、多功能、全方位的实训教学平台。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建筑工程教学与建筑结构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建筑工程教学与建筑结构论文 篇1:

《建筑构造与识图》课证融通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本文针对目前高职教育中课证两张皮、教学与培训各自为政、实训条件建设不共享、资源共享率低等问题,通过对《建筑工程识图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研究,结合《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理实一体的特点,构建了“课证标准融合、课证内容融合、课证考核方式融合、教学与培训实施融合、课证条件建设融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五融合课程模式。

关键词:课证融通;五融合课程模式;建筑工程识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一.“1+X”证书制度

2019年1月国务院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探索实施“1+X”证书制度,是职教20条的重要改革部署,也是重大创新。建筑工程识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相应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是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公布的第三批77个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名单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之一[1]。

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有关建筑工程识图能力培养现状

识图能力是建筑类行业众多职业岗位的必备技能,也是企业用人选人的核心指标之一。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在职业院校建筑工程技术及相关专业中主要涉及的课程有第一学期开设的建筑识图与制图、第二学期开设的建筑构造与识图、建筑CAD、第三学期开设的平法识图,每门课程联系紧密,相互渗透,但是又相对独立,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因课时、外界条件等因素往往不能有机融合,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是碎片化的,系统性不强。尽管多年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的深入常态化应用以及信息化技术教学手段的不断提高,但是课程之间的独立性远大于其关联性,从学生岗位技能要求、适应行业可持续发展要求出发的所必备的“三基”知识仍没达到完美融合的状态。

三.课程标准融合

《建筑构造与识图》是建筑工程类专业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按照知识课程结构构建的教学内容太过于理论化,知识点之间相互独立,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按照课证标准同范畴对等的原则,把课程标准与建筑工程识图职业技能标准(中级)进行融合,重新制定课程标准。

教学法,课程内容划分为四个模块:房屋认知构造;CAD制图基本技能训练;建筑施工图识读;CAD制图技能训练。

四.课程内容融合

课程目标以岗位需求为出发点,课程内容按照《标准》将以往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将技能要求高度融入课程当中,课堂教学实施以学习者为中心,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

通过课前、课中、课后六个教学环节(见图1),训练学生的施工图识读能力、CAD绘图能力,课程考核方式与证书考核方式一致,以课程实训条件为保障,提高了考证率。

五.课程考核方式融合

按照模块化考核互通、课认证的原则,把课程考核方式与建筑工程识图证书考核方式融合使用过程考核与技能抽查相结合;总评成绩由识图技能抽查、CAD制图技能抽查课程单元单项训练项目和建筑构造知识考核成绩四项成绩组成。

六.教学与培训实施融合

按照专+兼与教+培同步的原则,把课程教学实施与建筑工程识图、建筑信息模型考证培训学习融合。即以学习者为中心,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突出培养学生的识图技能、CAD制图技能。

七.课证条件建设融合

按照课证建设项目和条件最大化原则,把课程实训条件建设与建筑工程识图考证训练条件融合。即制图软件与考证软件一致;练习图纸难易难度与考试图纸一致;考位与训练位相结合;训练项目类型与考证题目类型相结合;训练指导服务与校企合作技术服务相融合。

八.结束语

本课程通过重新制定课程标准、整合教学内容、改革课程教学实施方式、改进课程考核方式、完善课程实训条件五个方面,即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五融合课程模式”,实现与“1+X”建筑工程识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的课证融通。实践证明,在“1+X”证书制度试点过程中,我们唯有不断探索“1”和“X”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内容融入专业课程体系,才能不断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助推学院高质量发展[2]。

参考文献:

[1]方娥,宋国芳.“1+X”证书制度下《建筑制图与识图》课证融通教學改革研究.《经济师期刊》2020.

[2]陈延东.“1+X”证书制度背景下建筑工程识图课程改革探究.《山西建筑期刊》2020.

作者简介:彭燕(1984—),女,陕西杨凌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建筑结构及市政工程等。

注:本文依托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教育教学改革基金项目(项目编号:JG20-13)。

作者:彭燕

建筑工程教学与建筑结构论文 篇2:

建筑工程虚实结合实训教学平台建设研究

摘 要 通过调研分析,总结建筑工程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理、实、虚、学”四位一体的建筑工程实训教学平台。平台由建筑结构实体模型、建筑结构三维仿真系统、网络管理平台、移动端APP四部分组成,具有虚实结合、管理一体化、创新教学和学习环境的特点,构建一体化、多功能、全方位的实训教学平台。

关键词 建筑工程;实训教学平台;三维仿真系统

Construction and Research of an Education Platform about Ha-ving Practical Teaching Which Combine Virtuality with Reality in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ZHANG Tao, KANG Jiatao

idea of building an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practical teaching edu-

cation platform of quaternity include texture, entity, virtuality, learning

is put forward. The platform is composed of four parts: entity model

for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three-dimensional simulation system for

architectural structure,network management platform and mobile

terminals’ application software, meanwhile,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irtuality with reality combining, management integration, creative teaching and environment for learning. And eventually, it constructs an integrated, multifunctional and omnibearing practical teaching education platform.

Key words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practical teaching platform; 3-

D simulation system

1 引言

高職人才的培养定位有其自身特性,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又要注重岗位能力的培养。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培养面向工程一线技术应用和技术管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求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满足工作岗位的岗位技能要求,因此,高职教育必须解决好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关系。但是受到安全、工期、交通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实训教学的多个环节难以在校外工程现场开展,需要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校内实训基地也存在场地有限、资金短缺、工艺难展现、综合利用率低等困难[1-3]。

如何綜合、高效、多方位地开展建筑工程实训教学,始终是高职院校的一个难题。

为了解决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各院校也都在做积极的尝试和探索。通过建设建筑结构实体模型,解决工地认知实训的困难;通过施工工艺仿真实训软件,解决工艺展现困难、难以循环利用的问题。这些校内实训基地解决了部分实际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通过调研分析,也存在一定的问题:1)建筑结构实体模型实训基地为静态展示,学习方式单一,利用效果有限;

2)施工工艺操作实训基地使用成本高、限制条件多,无法与课堂形成一体互动;3)虚拟仿真实训软件辅助教学,缺乏真实体验感,无法感受工程现场真实环境;4)各实训场

地、软件独立存在,缺乏统一的平台管理。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虚实结合实训教学平台,在统一的平台下使教学、课程、实训、自主学习有机结合。

2 平台的设计理念

建筑工程虚实结合实训教学平台是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知识体系为“理论”基础,以“实体”实训模型为施工工艺展示载体,利用“三维仿真、网络信息化”为技术手段,达到创新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学习能动性的目的,构建一体化、多功能、全方位的学习环境,打造“理、实、虚、学”四位一体的建筑工程实训教学平台。

3 平台的基本构架

建筑工程实训教学平台是以教学资源库为应用基础,由建筑结构实体模型、建筑结构三维仿真系统、网络管理平台、移动端APP四部分组成。将实体、虚拟、教学、自学有机结合成统一整体,构建理实一体、虚实结合、教学一体的全新教学、学习环境。

教学资源库 教学资源库是信息化教学的基础,丰富的展现形式可以满足多样式教学创新的需要,平台的各组成部分通过不同形式调用教学资源库的内容进行展示。教学资源库是对具体知识节点的全面介绍和展示,其形式包括文字资料、图纸资料、图片资料、施工动画、工艺视频、课程视频等。教学资源库具有展现形式多样、展示内容统一、资源及时更新等特点。

建筑结构实体模型 建筑结构实体模型是以实体结构形式展示建筑结构及建筑施工工艺。实体模型是课程理论体系的整合,包含砖混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钢结构、木结构五大结构类型,结合施工全过程中的基坑工程、基础工程、主体工程、屋面工程、水电工程、暖通工程、消防工程、装修工程等分部工程,部分分层裸露形式展现关键工艺节点300多项,配以教学资源库。

建筑结构实体模型可以对结构及节点静态展示进行认知实训,还可以通过二维码扫码调用教学资源库内容,进行多样化的动态展示。

建筑结构三维仿真系统 建筑结构三维仿真系统是以实体模型为蓝本建设的虚拟仿真系统,虚拟环境与实体环境完全对应,能够实现实体模型的虚拟网络化,弥补实体模型静态展示的单一性。建筑结构三维仿真系统可以实现建筑的三维漫游、虚拟化展示、知识节点学习、网络化调用等功能。使用者可以通过网络在终端登录仿真系统,其体验与实体结构模型完全一样,既实现了结构模型虚拟化的随时随地调用,又满足了虚拟仿真与实体结构的认知互补性,真正实现虚实结合,达到高度的统一性。

网络管理平台 网络管理平台是对教学资源库、三维仿真系统、后台管理的统一。平台的各组成部分具有统一的网络入口,通过身份认证登录,可以实现仿真软件的远程调用、网络课程学习、教学资源库查阅、在线考试、统计报表分析等功能。

移动端APP 移动端教学APP是网络教学管理平台的手机版本,通过移动网络可以满足随时随地的学习需求,适应泛在学习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APP还可以对实体模型展示节点二维码进行扫描,进行知识点学习。

4 平台功能应用

建筑工程实训教学平台以教学资源库为基础,可以实现工艺节点的实体展现,可以实现软件端虚拟三维仿真漫游,可以实现网络学习,具有多维度、多样式展示的特点,具体应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应用 以教学资源库为基础,以实体模型、三维仿真、网络课堂为展现方式,可以轻松满足多种形式的教学融合需求,创新教学环境,为进一步改变教学模式、创新课堂设计打下基础。管理平台可以针对性地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在线考试情况生成针对性的分析报表,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组织,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教师应用 平台多样化的展现形式可以为教师提供极大的便利,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创新,方便教师进行微课、慕课等教学组织,減轻教师工作压力。教师组织的微课、慕课等教学资源可以加入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的循环更新,保证平台的及时性、实用性。

学生应用 通过平台的创新性应用形式,适应新时代学生学习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终端APP可以满足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需求,创新泛在学习模式,创新学习环境。

延伸应用 平台可以向企业实习学生延伸,通过网络课堂、在线考试满足异地实习学生的学习、考核及管理需求。平台可以向工人技能培训和岗位证书培训延伸,进行网络课程教学和实训教学,打造培训一体化平台。平台可以延伸为建筑百科,满足不同人群、不同时段、不同地点的学习需求,打造综合化建筑百科学习端。

5 特色创新

建筑工程实训教学平台是理论教学、网络技术、教育信息化的多方融合,在设计理念、展现形式、应用环境方面具有明显的特色和创新。

虚实结合 通过实体模型与三维仿真的一一对应,真正实现实训教学虚实结合的理念,使实体模型与三维仿真統一在一个平台,既互相支持,又互相印证补充。

资源统一性 教学资源库作为平台的各组成部分的应用基础,实现资源调用及展现形式的统一性,使资源的更新维护具有方便快捷的特性。

拓展延伸性 平台可以在软件集成上进行扩展,在使用范围上进行延伸,具有拓展延伸性。

环境创新性 通过平台可以实现展示形式的多样性,满足教学模式创新需求,满足随时随地的学习需求,营造创新性的教学环境及学习环境。

6 结语

建筑工程实训教学平台是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改革实训教学、创新实训环境而重点支持的实训建设项目。该项目启动之初对相关院校进行了考察学习,对实训教学及实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针对性地提出“理、实、虚、学”四位一体的建筑工程实训教学平台,真正实现虚拟仿真和实体结构的完美结合,达到虚实结合的设计理念,在多个方面具有其特色和创新性。该平台的建成必将极大改善学院的实训教学条件,营造全新的实训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为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注入全新动力。

平台的建设也对管理人员和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后续使用中要注重对师资的培养,平台的良性循环最终要依托素质优良的教师。另外,教育理念和科学技术都处于快速发展之中,这就要求管理人员注重利用新理念和新技术对平台进行升级优化,保持其先进性。

参考文献

[1]陈璐.普通高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和改进策略[J].中国装备技术教育,2015(16):159-160.

[2]龚晓利.高职院校教学平台的现状浅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2(1):124-127.

[3]左明慧.浅谈混合教学法在网络教学平台中的应用和绩效研究[J].亚太教育,2015(33):126.

作者:张涛 康家涛

建筑工程教学与建筑结构论文 篇3:

如何实现民办高职高专院校课堂教学管教结合的研究

摘 要:民办高职高专在校学生不同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学生,是高等教育的最低层次,特别是江苏省学生入学是注册录取,基本是零门槛入学,文化基础差,消化吸收课堂知识的能力较差。同时,学生由于生长环境及一些特殊原因,素质层次不高,个性叛逆、敏感多刺,对人和事漠然无所谓。同时,由于录取政策的不断变化,民办高职高专学生生源学历和地域不断发生着变化;民办高职院校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越来越多。本文研究的是民办高职高专教师如何实现课堂教学与管理的有效融合,以此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提高学生个人素养,推进民办高职高专学生培养的根本目的,实现该层次学生的才智与心智共同成长,为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民办高职高专 课堂教学 管教结合 学生成才

民办高职高专院校已是高等教育的最低层次,特别是江苏省学生入学是注册录取,基本是零门槛入学,文化基础差,消化吸收课堂知识的能力较差。同时,学生由于生长环境及一些特殊原因,素质层次不高,个性叛逆、敏感多刺、对人和事漠然无所谓。同时,由于录取政策的不断变化,民办高职高专学生生源学历和地域不断发生着变化;学历来源以前是全来自高中,到后来大部分为高中生少数中职生,到现在多数为中职生少数高中生;生源地域也不断发生变化,早些年为江苏省内,后来为江苏为主少数相邻省份,再到现在生源为全国各地。学生层次原因、学习经历不同、地域经济文化差异等民办高职院校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越来越多,本文研究的是民办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如何实现课堂教学教学与管理的有效融合,以此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提高学生个人素养,推进民办高职高专学生培养的根本目的,实现该层次学生的才智与心智共同成长,为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 民办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特点

1.1 生源基础差

经过大批扩招后的本、专科院校层层拉网后,丢下无地可去的小鱼小虾。民办高职高专属于大学里面的“最底”层次,民办高职高专专科院校实行“注册入学”,入学基本是零基础,这无疑给教师的教学带来更大难度。

1.2 入学因素复杂和性格叛逆多元

对于这些进入民办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入学的原因是多元化的,很简单地说,民办高职高专院校基本上不是他们憧憬的院校,是在无学可上面前没有办法的选择;部分是在亲戚朋友的建议下进的选择,部分是由于家里一些背景选择了学校的某一专业;而其中有一部分是在家长的强迫之下很不情愿的再次走进校园,只希望孩子迟几年进入社会,学生进校后,家长对孩子的成绩无所谓,只要求孩子不闯祸、不出事、不走邪路即可;少数是自已十分乐意的进校的。诸多原因造成了入学后学生学习目的和珍视学习机会的多样性。大部分学生头脑尚可,但学习习惯很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很欠缺,没有学习积极性,自我约束力不强,自由散漫,对学习成绩的好坏无所谓,缺乏上进的自觉性,有部分学生学习的情绪波动比较大,甚至对民办高职院校严格管理持逆反心理,视学校为“监狱”。

1.3 成长环境和经历复杂,造成一定的心理问题

很多民办高职高专学生家庭生长环境(比如父母关系不好,甚至离婚)复杂,成长氛围不健康,长辈溺爱严重等,造成一定的心理问题。又进入民办高职高专院校,他们理智与情绪之间、自卑与自信之间在斗争,内心有着较强的矛盾心理。

2 民办高职生源的多样性及思想、心理的弱質性

对于教师如何组织好课堂教学,管教结合,实现学生才智与心智起飞,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结合个人实践经验研究探讨如下。

2.1 不带个人情绪进入课堂

民办高职教师工作量繁重,考核要求高,工作压力大;在工作岗位上,相对于公办院校、事业单位而言,教师没有安全感、归属感,在待遇上存在差距;及学校在很多政策上的挫伤教师感情,削弱了工作的积极性,产生了一些情绪。但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爱岗敬业,当走进课堂时一切情绪化的东西都要置于身后,应以饱满的激情、高昂的斗志上好每一次课。

2.2 走进课堂,忘记身边的一切人和事,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

我看到许多学校在教学楼的入口或楼梯平台处,安放一面镜子,意在让老师和学生在走进课堂之前,整整衣冠,这种做法的好坏暂不去论道。想表达的是:当一个老师走进课堂绘声绘色讲解时, 应该不会知道今天穿的什么衣服,漂不漂亮,我的牙齿上有没有东西,小孩放学有没有人接……你所面临的就是这一帮信奉的学生,想着的就是如何让一个班级的任何一个学生能够听到并能听懂你所讲解的内容。

2.3 在课堂上教师要自信和亲和力

从某种方面来说自信是教师能力的一种体现。自信源于教师在专业或领域有一定的建树和独特的见解。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有一定自信心,以良好的状态和饱满的热情去传授知识,让学生信服崇拜于你。但自信也要把握好“度”,过于自信,会引起接学生的反感,不利于学生接受知识。

对于这些独身子女成长起来的一代,除了父母之外,十分渴望得到他人的关心与理解,作为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在日常相处过程中,应像邻家大姐大哥一样的亲切,将其当做自己的小弟小妹给与关心和心理上的引导,当你把他们当做自己亲人时,就会理解并包容他们的行为,我们就会像许三多一样“不抛弃、不放弃”其中的任何一个,从情感上走进他们。

2.4 不带有个人感情,公平公地正对待每个人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重视

对于这些复杂群体的学生,每个人看待老师的眼光是不一样的,有的是期待、有的是无所谓、有的是不屑,更有的是对老师从骨子里透着叛逆。如何与他们和平、融洽地相处,这是一个心与心透射、情与血交融的过程;在初识、了解、熟悉的过程中,让每个学生感受得到你性情和个人魅力,你的公平与公正的恰到好处地实施,感受得到你对于他(她)的重视,从内心深处接受你。

2.5 定准基调,践行赏识教育

以励志的语言来传达,从对方角度来思考问题沟通感情,会使学生教师如家人或邻家大哥大姐愉快、轻松地听课。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实时鼓励和评价,会让学生产生良好的、积极正面的心理反应,学生就会觉得得到了老师的关注和重视,对自己的要求会更高,并不断约束自己的言行,以此良性循环,信心、热情和学习彼此相长,不断进步和成长。

教师在课堂上上课面对的是一群复杂、多元、层次差别巨大、个性特点鲜明的90、00后学生,针对这种情况,在授课过程中要耐心引导他们,不能在言谈举止中有伤害他们言行和神态,一定要依个人能力实行赏识教学。其实当你在课堂之外,你会发现,可能每位同学都很特长,是运动场上的健将、卡拉OK厅的金嗓子、舞林中高手……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肯定,即使在课堂上小有进步,也应该给予赞许,渐渐消除他们的自卑感,鼓励他们学习和勇敢表达自己。例如:在上课过程中,有学生公然趴在桌在睡觉,有硬撑着“点豆子”打瞌睡;也或者有学生公然开小差,有坐在那儿装听。睡觉和开小差有着两个状态、两种态度,根据学生前期表现或个人能力特点,第二种状态或许对某些孩子来说是一种进步,是一种态度,完全可以给予表扬,这是教师对于学生自我约束的一种肯定。

2.6 改进教学方式,构建和谐、温馨的课堂氛围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表达欲,使学生聚精会神、身心愉悦地进人最佳的学习状态,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民办高职高专学生,对填鸭式的说教比较反感。在这些自卑、骨子里透着伪自信的学生面前,应该给予足够的理解、友善、尊重,当然尊重是双方面的,你让他从心底认可了你对他的尊重,他自然会尊重你。老师和学生仅仅是一种称呼,不应有阶级上的差别,师生之间在人格是平等的,上课只是另一种交流方式。所以在课堂上要采用聊天式、亲情式、讨论式授课方法,促进互动交流,创造一个和谐、温馨、亲切的课堂氛围。

2.7 教学中教师应具备随机应变的艺术、技巧和课堂掌控力

一位优秀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具备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和掌控力,这种应变能力的高低也直接体现出教师的自身能力。例如:在上课时,学生趴下睡觉了,老师可以走过去轻轻的敲一下;玩手机、开小差等,可以用粉笔轻丢过去,或找个很简单、有趣的问题互动一下等;一些不好行为的学生之间往往会互相影响,坐在一起的会抱团,教师可以就近找一个好的学生监督管理,协调师生关系。再有,一般情况下,教师提问时,可以以座位、发型、服饰、某同志、日期对应学号等来提问,活跃一下课堂氛围,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渲染和活一下课堂氛围,既能拉近师生关系,缓和课堂激化的对撞,又能加深学生记忆,增进亲切感,从而实现专业知识上、感情上认可和融合,实现管教结合。

2.8 课程教学内容应能够与知识拓展、素养教育灵活切换,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课堂教学组织掌控能力

举一例: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结构相关内容“钢结构”的特点时,可以讲到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世贸中心的恐怖袭击,为什么“双塔”会在瞬间倒塌,叙述清楚钢结构的优缺点,拓展到为什么会发生恐怖袭击,美国、美国人的特点,延伸到中国、中国人的特点和谦逊、诚信、平等、健康、阳光等正面的价值观。但引导时不能占用课堂时间太长,应顺滑转移到知识点,能够灵活切换,掌握好课堂节奏,实现专业知识和素养教育的渗透,让学生在才智和心智上都能够得以成长。

积极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是课题研究的延伸和拓展方向。所以教师需不断地进行理论学习和课堂实践,平时做到多思考、多听课、多积累、多交流、多总结;在教学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是一方面,更要提高业务能力、掌控力和情商,实现理论传授与素质养成教育合二为一,将学生个人素养与教学内容相并列,实现成才先成人的教学理念。

2.9 就材育才,因材施教

大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和思想层次是不一样的,甚至差别很大,千人一面的教学方式必然不可行。如前所述,民办高职高专学生在录取批次上先天性地决定了素质上的不足,教师要读懂他们的渴望,他们的情感,他的需求和迷茫,走进他的内心深处。针对学生层次水平,不断鼓励学生,强化自我认识,以合适的教学内容、恰当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在现有的基础上只要有改观,就要给予肯定,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重塑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成长成才。

2.10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前面各点运用的综合体现,在教学中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你只有真心付出,学生会从心底接受你,自然而然会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将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教与学的循环。

教师是一个轮回性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每一年、每一届都会更换不同的学生,教学内容相似,却是不同的接受主体,工作工况是动态不断变化的,没有一层不变的课题教学与管理模式,每一节课、每一个班、每一届学生都是情感的投入,这也是教师真正的岗位价值和人生价值所在。

以上针对民办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对课堂教学管教结合进行了研究;当然,仅靠上述研究论述还有许多不足,研究的深度还远远不够。我们相信,如果我们每个从事民办高职教育事业的人都牢固树立学生意识,全力营造育人氛围,把教育内容体现到课程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社团活动、学生管理、服务和其他科目的教学中去;与辅导员一道担负起学生政治思想和道德意识培养的重担;一定能实现教学与管理的有效融合,一定能使学生心智和才智共成长;我们的民办高职高专的教师一定会实现个人价值,民办高职高专院校也一定会充分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为社会发展做出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崔英健.淺谈解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8(3):76-77.

[2] 洪德杰.课堂教学有效互动的实现途径[J].地理教学,2012(4):18-20.

[3] 马红敏.漫谈小学信息技术中课堂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13(5):185.

作者:顾玉萍

上一篇:竞选地税局员工演讲材料下一篇:竞聘杂志社广告总监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