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硕士论文

2024-06-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建筑工程硕士论文(共8篇)

建筑工程硕士论文 篇1

专业硕士:专业硕士的学习方式比较灵活,大致可分为在职攻读和全日制学习两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已批准设置了38种专业学位。

工程硕士:工程硕士是专业硕士的`一种,专业硕士对大家来说或许很陌生,但说到MBA.MPA却是耳熟能详。其实,MBA.MPA正是专业学位中的两种类别。

工学硕士:工学硕士是指参加1月份举行的全国硕士统一招考,录取后,经过全日制在校学习,属于工学学科分类的全日制研究生毕业,有硕士毕业证书,有硕士学位证书,学位证书上著名“工学硕士”字样。

工程硕士与专业硕士有什么区别?

专业学位有十几个大类,工程硕士是其中的一种,对工科生来说,主要是工程硕士。

读工学硕士、双证工程硕士,还是单证工程硕士,要看考生的成绩排名,报考学校招生情况,以及考生个人的意愿。

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有什么不同?

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两者属于不同的教育体系。工程硕士教育侧重于工程素质培养和工程实践能力训练;工学硕士是我们一般所说的统招工科类研究生,侧重于基础理论学习和学术研究。

从培养特色上,一是工程硕士侧重动手、实践技能,而工学硕士侧重学术性、研究能力;二是工程硕士入学要求(特别是考试)更适合有实践经验的生源;三是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更适合面向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如不严格要求工作独创性,学术论文发表等,而是侧重考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建筑工程硕士论文 篇2

一、我国在职工程硕士

以北京化工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浙江大学化学工程领域的在职工程硕士为例。

(一)报考条件。四所高校都要求报考者获学士学位并具有3年工作经验(或本科学历4年工作经验)。

(二)学制和学费。北化和清华学制为3-5年,天大和浙大学制为2-5年。北化和浙大学费4万,清华和天大学费3万。

(三)培养方式。都采用脱产或半脱产方式,进校不离岗,阶段性到校集中上课。

(四)课程和学分。北化和浙大要求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清华30学分;天大33学分。

(五)毕业要求。都必须通过课程考试,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二、美国在职工程硕士

美国在职工程硕士是为职业培训而设的专业学位,以佐治亚理工学院应用系统工程专业硕士、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和西北大学工程管理硕士、杜克大学远程生为例,其报名条件等情况如表1。

三、中美在职工程硕士之比较

(一)相似

1.都招收具有学士学位并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在职工程技术或管理人员;

2.进校不离岗。

(二)不同

1.入学方式。我国需要加GCT联考和第二阶段考试。美国不考试但一般要求三封推荐信。

2.学制。我国学制2-5年,美国2年。

3.学费。我国学费一般3-4万,美国则根据学生学时、学分来收取,不统一。

4.培养方式。我国一般周末到校上课,美国以远程学习为主,到校访问为辅。

5.自由程度。我国需要占用学生休息时间,美国学习时间可以自由支配。

6.课程设置。我国以专业课为主,美国有很多领导和管理等非专业课,可定制课程计划。

7.毕业要求。我国需通过考试和论文答辩,美国不需要。

四、对我国在职工程硕士发展的借鉴

(一)缩短学习年限,加强实践和团队合作。我国在职工程硕士如期完成论文的比例较低,且论文质量不高,缺乏独创性。美国虽然学制2年,但学生非常注重实践和团队合作。我国可以适当缩短学习年限,加强实践和团队合作。

(二)完善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我国非全日制与全日制工程硕士的课程没有实质区别,培养方案多年不变,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余地小。我国学费虽然相对美国便宜,但学位的取得对职业发展并无明显优势。我国在职工程硕士需顺应社会变化,适应市场需求。学校可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师生对课程和教学的评价,分析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加强学生自主选择的余地。

(三)丰富教学方式和手段。我国很多在职工程硕士需要跨城市上课,经常连续数周不能休息,学生缺课现象严重。我国可以丰富在职工程硕士的教学方式,采用到校上课和远程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老师可以事先将教学内容录制成教学视频或课件放在网上,设置好学时,由学生自主学习。作业也可以在网上或到学校完成,学生可以与老师和同学在线讨论。考试可以到校或网上随堂进行,即每学完一个网络课程,就会跳出一些问题,只有答对一定数量,才能学习下一课程。老师可以根据网络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强项和弱点,调整课程。

(四)及时更新和发布信息。美国高校网站的特点是信息多、数据全,包含入学要求、课程和学费等各项具体内容,且大部分都有数据支撑。我国高校网站上关于在职工程硕士的信息不仅稀少,而且长时间未更新。我国高校可以通过网络或手机等媒介来及时发布和更新信息数据,便于学生和社会了解。

(五)开展跨学科工程教育。目前我国跨学科工程硕士领域较少,各院系各学科之间交流合作。美国在职工程硕士基本都是由一个部门单独管理,其开办的专业可以具有多学科性质。且美国很多高校的学分可以互通,学生可以选修其他院校的课程。因此我国可以积极开展跨学科甚至跨院校工程教育,增加跨学科工程领域,促进多学科交叉,以适应社会和学生的不同需求。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硕士论文 篇3

关键词:食品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实践能力;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6)06-0088-0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专业化[1]。相对于学术型硕士而言,专业硕士是培养理论基础扎实、能够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2]。虽然专业硕士和学术型硕士处于同一个培养层次,但在培养目标上存在显著差异。一般来说,学术型硕士偏重理论和研究,侧重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研究人员;而专业硕士重视实践及应用,侧重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3]。

食品工程硕士是培养从事食品加工与保藏、食品生物技术、食品检测与分析、食品分离与重组、食品化学及应用、果蔬加工、粮油加工、畜产品加工、水产品加工、食品机械与包装、功能性食品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研究以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理论与实践为基础,探讨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进行食品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1 国内相关院校食品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模式调研情况

首先调查了国内食品工程专业领域内,在研究生培养模式环节,尤其是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成绩突出的江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的课程设置、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实习环节、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等情况。经调研发现:江南大学拥有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多个国家级及部省级科研平台,在全日制食品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环节中突出应用,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关研究领域结合食品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实行校内与企业联合培养的模式,拥有良好的实践条件。中国农业大学在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评审方面着重审核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核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审核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审核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与实用性;审核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华中农业大学在研究生培养环节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明确规定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鼓励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到企业实习。济南大学在研究生培养环节中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与学位论文相结合方式,应用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全面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采取“双导师制”,并与生产企业挂钩,促进教学、科研与生产三者的密切结合。

2 沈阳农业大学在食品工程专业硕士实践环节的优势及不足

对照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的具体情况,结合目前社会对该专业研究生的实际需求,找出本校在食品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环节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2.1 优势

1) 沈阳农业大学是一所地方与中央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其食品学院从2001年开始招收在职食品工程专业硕士,2009年开始招收全日制食品工程专业硕士。

2) 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工程专业研究方向齐全,包括果蔬精深加工、动物性食品加工新技术、粮油深加工与转化、农产品贮藏加工工程等。食品学院设有农业部东北野生猕猴桃资源异位保存圃、农业部果蔬贮藏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食品安全决策咨询中心、辽宁省农产品加工工程技术中心、辽宁省农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食品科学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实验条件及设备完善。

3) 建立长期稳定的专业硕士联合培养基地10余家。食品学院先后与沈阳辉山乳业集团、沈阳康福食品有限公司、沈阳新大地农业有限公司、浙江银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江苏依云贝尔饮料股份有限公司、盘锦市盘山酒业有限公司、沈阳耘垦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和教学基地共建协议,加强了研究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学科发展。

4) 师资力量雄厚。食品学院现有专兼职教授15人,副教授13人,食品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25名。指导教师普遍具有博士学位,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较强,75%以上的指导教师有国外留学经历。

5) 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非常重视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食品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研究生在学期间实践教学时间不少于6个月;论文选题应结合食品企业的生产实际,解决食品加工及贮藏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以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提高食品企业的技术水平。

2.2 不足

1) 教育理念存在偏差。长期以来,高校研究生教育普遍重视学术研究而轻视实用技术,受该理念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因为专业硕士比学术型硕士更容易考、专业硕士学习时间短(学制2 a)或没有被学术型硕士入取等原因而就读专业硕士的。虽然全日制专业硕士同时拥有学历和学位证书,但与学术型硕士相比实际地位不高,社会认可度仍有待提高。

2) 定位不够清晰,培养模式与学术型硕士相似。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学术型硕士以培养教学和科研型人才为主,学生毕业后主要到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事研究性工作;而专业硕士是要培养具有职业背景、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进入企业发展[4]。调查中发现仍存在个别导师将专业硕士当作学术型硕士培养的情况,结果导致少数专业硕士成为学术型硕士教育的“压缩版”。

3) 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实习环节落实不到位的现象。通过了解国内高校食品工程专业硕士生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发现本校相关课程设置上部分存在不够合理的现象,个别课程只是削减了一些学术性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增加了一些形式上的实践课程;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培养环节方面均存在一定问题,没有很好地针对食品工程专业硕士学生研究方向的特点,距离全面满足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化和个性化培养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nlc202309090941

在实习环节,虽然本校在食品工程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开展产学研联合培养,也将“双导师制”引入到培养环节中,并与多家企业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但在办学中仍然感到企业对产学研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的承担不够。一是目前对专业硕士的指导仍以校内导师为主,企业及校外导师并未真正参与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制定,培养计划没有反映企业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二是校外导师的指导不够深入,仅停留在实践环节的指导上,在前期课程的理论教学及后期毕业考核方面的参与明显不足。

4) 校内导师队伍偏向学术性。许多专业硕士的校内导师是学术型指导教师,或同时招收学术型和专业硕士,他们虽具有深厚的理论素养,但相当一部分人因缺乏行业工作经历,在指导专业硕士职业提升的实践环节感到力不从心,造成专业硕士培养中学术型与实践型导师失衡。

5) 专业硕士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在调研过程中发现,部分专业硕士在选题和课题完成过程中,由于受到导师研究方向或实践条件的限制,课题不能够紧密联系生产实际;部分研究生虽然也有校外指导教师,但在执行过程中仍存在校外导师未尽到义务,甚至存在个别校外导师只挂名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专业硕士毕业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不强的现象。

3 食品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改革方案

针对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食品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模式调整意见,通过改革形成应用型研究生培养体系。具体实施方案及效果如下。

3.1 增设部分实践性较强的理论及实验课

根据国家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结合专业与学院特色,以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面向食品生产、服务食品生产第一线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宗旨,设置适用于食品工程专业领域和研究方面的课程[5]。在原有理论课程基础上,增设实践性较强的部分课程,如食品分离技术、现代仪器分析、食品物性学、新产品研发等课程,同时开设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食品工程技术综合实验等课程。在授课教师的配备上,根据课程设置选择具有实际生产经验和社会实践经验的教师授课。改革后的课程体系经过1 a的试用,教学效果显著,极大地增强了研究生的基础理论及实践能力。

3.2 增设学术报告培养环节

增设学术报告为食品工程专业的必修环节,要求研究生在读期间听取5次以上校内外组织的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报告,并撰写3 000字以上的报告。学院在邀请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作报告的同时,还注重邀请在企业从事技术研发和技术管理人员进行专题报告。通过学术报告环节的培养,促进了研究生对本专业知识及在实际中应用的深入了解,拓宽其知识面,为其今后从事食品工程方面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3 全面落实“双导师制”

导师在研究生学习期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导师的水平和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6]。在专业硕士的培养中,导师的作用体现得更加明显,专业硕士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有熟练的实践技能,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在其培养中各自发挥着不可相互替代的作用。因此,在食品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环节仅采取“双导师制”是不够的,还需要将其落到实处。改革后的具体做法是:校内导师负责理论学习,校外导师负责实践,校内校外导师各司其职,共同把关培养专业硕士,并贯穿专业硕士培养的始终。经过1 a的改革,“双导师制”在专业硕士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效果显著。

3.4 改革研究生培养环节中的管理及考核方式

食品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与学术型硕士不同,应突出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7]。首先,在研究生入学前的面试中增加了实践操作考核环节,在专业课的笔试环节侧重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确保入学的研究生具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其次,研究生入学后在校学习期间,侧重考核各门课程中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在中期考核过程中对论文选题方面严把质量关,在实验期间要求导师定期对研究生进行指导和检查。最后,采取毕业论文与实践成绩相结合的考核形式,将研究生撰写的实践总结报告纳入食品工程专业硕士的评价体系,同时邀请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评价,对学生实践环节的表现及学习、科研成果进行全面评价。

3.5 严格执行论文盲审制度

建议食品工程专业硕士同学术型硕士培养一样严格执行论文盲审制度,且学位论文至少由2位专家评阅。具体做法是:首先进行专业硕士毕业论文预答辩,通过预答辩的论文进行盲审,盲审合格后再进行学位论文正式答辩。答辩委员会通常由5名以上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1名为来自企业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食品专家。

3.6 通过引进及培养的方式提升校内导师的综合素质

为了提高校内导师的理论水平及科研素质,食品学院从2010年开始先后派出10余名中青年导师到美国、日本、荷兰等国家深造。2015年学院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从省内外高校引进具有教授职称的高水平学术带头人3名,并从国内知名高校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优秀青年教师3名。同时,结合辽宁省科技厅三区科技人才工程需要,安排10余名食品工程专业硕士导师到相关食品企业从事科技服务工作,帮助企业研发新产品,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培训职工和培养科技人才。在服务企业的同时,加深了研究生导师对企业的了解,同时提升其科研水平及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妹裙.基于产学研联合培养的专业硕士育人机制研究——以广西大学为例[D].南宁:广西大学,2014.

[2] 张兴平,孙恒,曹荣,等.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6):64.

[3] 张翔.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理论分析与探索[J].江苏高教,2014(6):107-109.

[4] 王辉,王云峰.以就业能力为目标的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改革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49(12):47-48.

[5] 申辉,张清安,张晓莉.提高食品工程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的模式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5(23):371-372.

[6] 陈祎鸿.论导师下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12):24-26.

[7] 谢蕴江,刘雁红,任海霞.关于食品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培养的几点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2014(1):63-66.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demand for talented person of the societ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diversified and specialized. The paper did the investigation for the training target and mode of master in food engineering major, on the basis of it, the paper analyze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existing in the training step in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raised the reform direction and measures for the training mod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ncreasing of the practical ability for those masters in food engineering major.

Key words: food engineering; specialized master; training mode; practical ability; reform

建筑工程硕士论文致谢词 篇4

研一的时候主要以上课为主,对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感觉没感觉到与本科太大的差距。到了研二,就千差万别,先是利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开题报告的学习写作,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找到自己课题的研究方向,这一个月的时间过得非常辛苦,因为涉及到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一个转变。一个月中,每一步的进程何老师都严格把关,这样对我的提升很高,因为我的思维方式很散,让人感觉没有系统性,写开题报告的过程中就让老师很崩溃,以至于老师会认为我是从艺术院转来的。不过,这个过程经历过来,非常值得,在这里要再一次感谢何老师的细心指导。

研二正式开始进入课题的研究阶段,因为我的课题是地震谱的研究,需要进行编程,而之前自己的程序编写能力可以说是零起步,思维方式中没有程序的一点踪迹,所以编写起来非常得头疼,以至于一个简单的滞回模型流程图和程序的编写加调试都用了半个学期的时间。整个过程可以说非常得痛苦,不仅自己痛苦,现在想想,也会让老师很无奈,好在老师没有让我换课题,对这个题目坚持了下来,现在来看,对我帮助非常大,让我看任何知识点,都会想探寻它深层次的原理,以及用程序实现的方法,而不会过度依赖软件而变得对原理性内容一窍不通。

课题自己不敢说做的最好,但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了,虽然还有很多的东西需要进行下去,现在自己对课题很有感觉,做起来相对来说较之前的学习准备阶段要快很多,但是因为时间的问题反而会使得剩下的内容留到工作中或是下一届学弟去做。

即将毕业,在这里再一次感谢何老师耐心的培养和悉心指导,也特别感谢在这两年的过程中对我帮助过的老师们、师兄弟们。感谢大连理工大学对我的培养,我的两年时光非常充实,这样的状态今后走上工作岗位,相信依然会非常自信。

工程硕士论文评语 篇5

工程硕士论文审阅批语

论文选题结合重大工程实践进行深入研究,选题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阅读和综述一般,了解国内外动态,能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工作。较好地掌握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所选课题有一定难度,工作量适中。该文作者有一定的科研工作能力,研究思路和方法可行性较好,数据真实。有一定的新见解,研究成果在理论和实际中有意义。论述条理性好,层次分明,有逻辑性,文笔较好,图表工整,文风较严谨。全文排版有待进一步改进。总的来看,该文选题合理,论述清晰,不足之处主要是在理论论述上有待加强,同时论文应仔细进行排版。有鉴于此,我认为该生已经达到工程硕士毕业的要求,同意该生答辩。

希望这个批语对大家有所帮助!

建筑工程硕士论文 篇6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障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尤为重要, 而教学模式 (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 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体现学校的教学思想, 直接影响着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由于在职工程硕士课余学习时间较少, 故课程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针对工程硕士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 希望能对工程硕士教育过程中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内容提出有益建议。

1 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特点

第一, 工程硕士具备较强的实践经验。工程硕士的招生对象是获得学士学位后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优秀在职人员。工程硕士与学术型研究生相比, 不仅具备本科阶段的知识与经验, 也具备较强的实践经验。

第二, 理论基础不够扎实。工程硕士的招收对象主要是本科毕业且工作三年以上的工程技术人员。他们长期工作在生产第一线, 已经长时间没有接触过课本。不少人的外语水平和基础理论知识相对较差, 所以, 要求他们在有限时间内掌握所学课程难度非常大。

第三, 学习时间没有保障, 工学矛盾突出。工程硕士属于在职学习, 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工作。如果学习与工作冲突, 一般会以工作为重。因此, 他们到校学习的时间得不到保障, 在目前我国远程工程硕士教育尚属空白的情况下, 教学质量势必会受到影响。

因此, 考虑工程硕士在课程学习中的优势与特点, 建立一套有针对性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模式尤为重要。为了分析工程硕士的教学模式现存问题, 本文着重研究了在某校专业学位工作比较突出的MBA、EMBA的培养方案 (资料来源于某校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 从而将工程硕士的教学模式与MBA、EMBA作对比, 分析工程硕士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

2 工程硕士教学模式问题分析

目前的培养过程已经有针对性的采取了不少特殊培养方式, 如“进校不离岗”的学习方式, “分段学习, 集中授课, 分散消化”的授课方式等[2]。尽管形式上体现出了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的不同, 然而在内在的教学细节上却仍沿用工学硕士的培养方案, 课程体系不甚合理, 也未真正采用适合工程硕士的特色授课方式, 仍然用通过笔试考核工程硕士的课程学习等。这些问题使得工程硕士生的培养质量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也难以真正发挥学校的培养优势。

2.1 工程硕士课程设置问题分析

对某高校工程硕士、MBA、EMBA的课程设置情况作对比分析, 具体见表1。

分析上表可以看出, 该高校的工程硕士课程体系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 课程学分和学时偏少, 公共必修课 (包括政治、英语、数学、计算机) 比例过大, 专业基础课和选修课偏少。

第二, 课程设置不够灵活, 整体选修课较少。这与工程硕士课程应该具有的宽广性和综合性是不相符合的。

第三, 缺乏实践应用课程和学科前沿知识获取环节。工程硕士的课程应该反映当代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的最新水平, 强调工程领域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等的学习与实践, 培养其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这样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工程硕士, 从而给企业发展创新带来良好效益, 故工程硕士课程设置必须加强实践环节和学科前沿知识。

资料来源:某校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2.2 工程硕士教学方式问题分析

EMBA培养方案明确阐述了研讨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课程学习应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重点培养思维能力、决策能力和综合能力, 研究我国企业管理中的深层次问题, 并要求师生互动, 促进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实现教学相长, 提高教学水平。

而在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中没有对授课方式做明确详细的规划, 说明在政策导向上没有提倡和规定应该采取针对工程硕士的教学方式, 这使得所谓的“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更没有了保障, 未能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 必然很难提高教学质量。

2.3 工程硕士考核方式问题分析

为了保障专业学位硕士生的授课质量, 某高校对工程硕士的数学类课程和英语进行统考, 并由专业学位办统一管理。对这类公共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内容、教学要求进行统一, 同时实行校内外教学点统一命题、考试与阅卷, 体现出高标准、严要求。然而, 调查却发现学生们很担心课程统考, 因为统考过不了学分修不够, 就无法顺利毕业。然而他们基础差, 而且学习时间非常有限, 因此, 目前的统考方式也未能使得工程硕士的数学与英语能力有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还需要探索新的有效方法。

3 工程硕士教学模式问卷调查分析

为了解工程硕士自身的感受以及看法, 本文对在校工程硕士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 回收有效问卷559份, 回收率为93.1%。问卷主要分三部分:基本信息部分, 课程设置部分和教学方式部分, 最后设有开放性问题请同学留下建议以了解问卷中没有的问题。

用SPSS软件对分析数据后 (因篇幅所限, 未显示数据) , 研究结果与前文对培养方案的分析高度符合, 这说明工程硕士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确实需要改进。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 在课程设置体系方面, 专业课程比例偏少, 62.7%的同学反映急需加强专业课程;选修课中企业管理类的课程很受欢迎, 同时有不少学生希望开设科技论文写作和经济金融类课程。

第二, 在教学方式方面, 目前采用的都是传统的授课方法 (51.8%反映现在采取全部面授的教学方法) , 授课方法不够灵活多样。很少采用互动式、探讨式等启发性的教学方式。在课程内容方面, 应用性不强的问题最为突出 (占51.3%) , 其次是专业针对性不强的问题, 课程内容没能体现工程特色。

第三, 在教学安排方面不够细致, 没有充分考虑工程硕士的特点。现学专业与本科专业无关的工程硕士学习起来困难较大, 他们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也较低。因此, 在课程安排时应当考虑到这部分特殊的学生, 如应该提前发放教材或教学大纲等, 使学生提前知道自己应补充哪些知识, 从而避免课堂学习中的较大困难。

第四, 课程内容专业针对性和应用性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程硕士对教学方式的评价。这反映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尤其是目前课程内容与工程实践结合不够, 多为理论讲述, 导致知识应用性不强, 专业针对性不强。这也是工程硕士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4 工程硕士教学模式改进策略建议

4.1 课程设置改进策略

针对工程硕士课程设置现状中专业课不足、选修课偏少、缺乏实践训练环节的问题, 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改进。

第一, 加强专业课, 强化专业领域能力。

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3], 而现行的方法是。为不同专业方向的工程硕士生按同一个工程领域开设公共专业课, 而且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 但都不甚深入。这种教育的出发点也许是好的, 拓宽了专业面, 但复合型并不意味着淡化专业能力, 由于工程硕士学习时间和精力有限, 要把开设的课程都掌握好几乎是不可能, 正所谓“事事通, 事事松”, 这也与一些工程硕士生“学以致用、立竿见影”的愿望相矛盾[3]。因此在这种情况下, 课程设置必须有所侧重。

工程硕士的本质还是工程师, 其专业性很强。专业课太少, 并忽视专业知识和技能是行不通的。设置专业课时需要针对各个领域, 由该工程领域内资深专家研讨决定。专业课应包括两种类型:一是领域内公共专业课;二是根据工程硕士所在单位的需求而定的专业课, 第二类型专业课适合向培训量大、生源稳定集中的大型企业的工程硕士设置。而对于生源较少且分散、变动较大的领域, 可以只选用第一类型的专业课。

第二, 强化实践环节。

虽然工程硕士本身动手能力就比较强, 但这并不代表高校培养可以忽略该环节。虽然一直以来都在强调工程硕士培养侧重于知识和技术应用, 但在课程上仍然没有鲜明体现, 甚至在培养方案中都没有指出应该设置实践训练的课程。究其本质原因, 还在于高校对其的定位受长期以来科学研究的潜在影响, 潜意识里认为高校培养主要还是提高理论深度。美国工程教育掀起的回归工程的意义也就在于此[4], 高校的工程硕士培养不仅是提高理论水平, 更重要的还是培养实践能力, 因此, 我国工程硕士的课程体系应更加系统化, 增加实践环节, 使教学环节与实践环节相辅相成。具体形式可以借鉴EMBA课程中的管理实践形式。

第三, 丰富选修课程。

目前工程硕士存在选修课比例偏少的问题, 与宽广性和综合性的要求不相符合。增加选修课, 不仅可以使得课程设置更加灵活, 而且还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 增加学生学识的厚度和宽度, 并且可兼顾到学生自身的特点和专长, 符合培养复合型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

比如根据需要给工程硕士开设企业管理类、经济金融类课程, 以及最新科技前沿知识的讲座等, 都能对工程硕士培养带来良好影响。而且实际中不少高校已经开设此类选修课, 而且还作为一些专业的必修课。

4.2 教学方式改进策略

针对工程硕士教学方式方面存在的课程内容应用性不强、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 可以应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改进。

第一, 加强课程内容的应用性、针对性与前沿性。

目前工程硕士授课基本还是沿用工学硕士的内容, 主要还是理论讲授, 加上学生理论知识欠缺, 接受起来难度很大, 课堂反应迟钝, 工程硕士从这样的课堂中能学到多少知识可想而知。

课程内容与教学大纲必须注重应用性和针对性。例如, 英语课主要是训练学员比较熟练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数学课主要是训练学员熟练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应针对工程硕士的不同专业授课, 比如不同专业对计算机使用的需求就不同, 有的专业需要侧重于工程计算, 有的专业侧重于绘图等。同时课程还应该体现前沿性, 工程硕士研究生必须频繁地更新知识, 获取最新信息。这一切都要求工程硕士课程中体现领域最新知识、最新发展和最新成果, 反映本领域及相关领域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前沿。

第二, 采取灵活多样启发性的授课方法。

采用启发式的授课方法, 有助于思维的训练和技术创新, 授课效果会更好。因此在授课方法方面, 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法, 改变一味的“满堂灌”方式, 注重培养思维方式, 提高创新能力。课程形式可以包括案例、讨论、实习、模拟等方式。

第三, 加强工程硕士的教材和师资建设。

教材对于任何教育活动都至关重要, 教材选用不当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然而研究生教材绝大多数是在校人员编写, 侧重点在理论的阐述、探讨上, 对于工程应用则讲的很少, 有的几乎丝毫不涉及, 这些教材对于工程硕士很不合适, 学生对此反映较大, 故不应该选用这类教材。

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工程硕士的授课教师应既具有课堂教学能力, 又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因此, 教师的配置要有针对性。教师要到有关企业去挂职锻炼, 参加企业新产品开发、设计、技术改造等, 以丰富其工程实践经验。其次, 学校应聘请相关行业内的优秀企业家、高级技术人员参与学校的工程硕士教学。另外, 要选好校内外指导教师, 明确提出导师的职责, 把好培养质量关。

第四, 合理安排教学活动。

教学安排也不可忽视, 工程硕士主要采取“进校不离岗”的学习方式, 既不离开工作岗位又要掌握好学校课程是很难的。目前企业生源相对集中, 高校派教师到企业进行现场教学, 是解决该问题的一种可行的方式。但随着工程硕士规模的发展, 来自同一企业的生源趋于减少, 现在学科、专业区域分散, 同一企业的生源规模难以保证此种教学方式的效益。要从根本上解决以上矛盾, 还需在实践中摸索。

4.3 采用新型考核方式

目前工程硕士课程考核方式较为统一。一般对学位课程闭卷考试, 其中, 外语、数学使用试题库, 选修课由教师根据课程特点确定, 可以是笔试、实验报告和课程论文等。然而实际中对学位课的统考虽然严格, 但仍未能有效改善教学效果, 如果降低试题难度、放松阅卷条件, 结果又事与愿违。

可以尝试将考试题型以及内容进行改革, 强化理论知识的应用性, 这样既能考查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又能考查知识应用能力。从而将题型与培养目标紧密结合, 以目标为导向,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提升学习质量。

摘要: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自1997年设立以来发展迅速, 至今已经成为涉及面最广、规模最大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程硕士学生具有实践能力强、理论基础薄弱、学习时间保障性差的特点。统计数据与调查结果均显示, 现行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考核模式、以及新技术与知识的教育等方面都存在着进一步改善的需求。从这些方面进行教学模式的改进, 对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提升,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工程硕士,教学模式,改进策略研究

参考文献

[1]祁晓庆.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十年[J].高等教育研究, 2006 (9) .

[2]刘惠琴, 沈岩, 等.论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创新[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4.

[3]刘鹰.我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课程与教学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06.

[4]赵婷婷, 买楠楠.基于大工程观的美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设置特点分析——MIT与STANFORD的比较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建筑工程硕士论文 篇7

关键词: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地方高校

作者简介:王丽娟(1980-),女,河北唐山人,石家庄铁道大学交通运输学院,讲师;黄琳(1979-),女,江西宜春人,石家庄铁道大学研究生学院,讲师。(河北 石家庄 050043)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研究生教育发展创新的探索与实践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090101、2009020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1-0019-01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国家于2009年设立的新的专业学位教育形式,其目的在于使研究生教育能够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促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石家庄铁道大学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积极开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尤其是在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方面开展了深入探索和实践。

一、学校的总体办学特色

石家庄铁道大学创办于1950年,现有学科设置以工为主,文、理、经、管、法、教多学科协调发展,学校的办学层次以本科教学为主,兼顾研究生教育,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优秀,建成2门国家精品课,主持项目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科研工作重点服务于工程建设,完成的重大课题获得9项国家级科技奖励。

学校的办学具有明显的行业特色,为国家铁路工程建设输送了一大批知名学者、工程技术专家和高级管理专家。在京九铁路、南昆铁路、朔黄铁路、青藏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和地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有4万多名毕业生担负着重要的工作。

大学的职能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三方面,石家庄铁道大学在这几个方面的特点决定了其在专业学位教育方面具有了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为积极开展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提供了良好条件。在工程硕士教育发展过程中,学校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及与董事单位密切合作,进行了一系列的摸索与实践。自2005年开始招生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以来,现已获得10个授权领域,覆盖了学校所有工程技术和管理学科专业,现有学科设置下的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体系已基本完善,累计招生1215人,已授予学位273人。自2009年起,开始招收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现已招收223人。

二、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创新的主要成果

1.建立了优秀的导师队伍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核心要素,导师队伍的建设关系研究生教学的成败。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指导精神,建立健全了校内外双导师制,建成了一支优秀的导师队伍,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吸收相关工程领域的专家,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尽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的人才是应用型专门人才,但其培养目标首先是要求学生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学生只有首先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才有可能更进一步地指导其实践工作。因此,学校对校内导师的选聘,首先要求其必须具有扎实的工学理论功底,并指导过学术型研究生,熟悉研究生教学和培养的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要求工程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承担过大型工程的技术服务工作。对于工程经验有所欠缺的年轻教师,学校尽可能提供机会使他们进行工程实践,尽快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学校工程硕士校内、校外导师队伍规模已近400人,另有校内有工程实践经验的任课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各200人,导师及教师队伍的规模与工程硕士招生规模相当,基本了满足培养环节对教师的需求。

2.设置了专门的课程体系

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分公共课、基础理论课、专业技术类课程、职业素质课程、专业实践等五个模块。公共课包括政治理论课和外语课,重在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外语阅读与写作能力;工程硕士的基础理论课程设置与学术型研究生不尽相同,由强调知识体系的系统性转移到强调问题提出的历史背景及知识的具体运用;专业技术类课程强调理论与应用的有机结合;职业素质课程包括行业讲座与职业道德、管理类、知识产权、人文课程、信息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等,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精神及获取信息的能力;专业实践旨在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直接应用于工程实际的能力和在实践中创新的能力。

3.建立了多种类型的实践平台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落脚点是实践研究,专业实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学校充分利用与董事单位的天然联系,大力建设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基地。学校已在中国铁建、中国中铁、各铁路运输局等大型国有企业建立工程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基地 20余个,充分保障了工程硕士实践环节的顺利展开。

除与大型企业建立固定的实践基地外,学校还提倡导师自主开发实践资源,充分利用面向应用的科研项目,与企业展开多层次的科研合作,吸收工程硕士参加科研实践,让研究生在工程实践中提高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帮助企业解决了工程中的关键工程技术难题,实现了企业、学校和研究生的三方共赢。学校在校外建立实践平台的同时,也注重整合校内的科研生产平台,不断提高层次、更新设备、扩大规模,已建成的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都为工程硕士的实践提供支持。

4.强化了实践研究环节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环节是研究生培养体系中的新生事物和重点组成,要求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虽然目前在国内没有直接经验可供借鉴,但石家庄铁道大学在多年本科层次办学的基础上逐渐探索了“3+1+1”培养模式,并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在人才培养的实践环节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以本科阶段“3+1+1”培养模式为基础,将教学成果进一步在工程硕士教育方面深入探索,提出了本硕贯通的“3+1+1+1”培养模式,即本科课程学习3年,研究生课程学习1年,企业专业实践1年,研究生论文设计1年。

校内学习过程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强调理论与应用的有机结合。重点建设了案例丰富的案例库,学生可实时查阅、学习、研究,设置开发了项目研究型和实践训练型课程,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评价问题的能力。要求每个工程领域开设3门特色课程,另由校外教师开设2门专业技能课。充分利用各种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实践动力,多年来坚持组织举办结构设计大赛、“挑战杯”科技竞赛等竞赛,积极引导工程硕士研究生参加,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5.逐步探索了管理机制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学校设有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小组,负责培养方案的审定、质量保障体系和培养机制的确定。研究生学院负责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公共课程教学安排、培养质量监控以及学位授予;具体的专业教学安排和培养过程管理由所在专业学院具体负责。学院设专人负责专业学位管理,负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各项培养工作的具体实施。日常管理工作由主管院长负责,重要问题由院长办公会议研究确定,重大问题报研究生学院及主管校长批准。

目前正酝酿成立“工程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管理委员会”,隶属校董事会。委员会根据企业人才培养需求,共同制定各领域人才培养方案;商讨、协调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及实施方案。董事单位提供企业人才需求、参与课程体系设计、参与专业课程授课、参与学生工程实践环节的指导和评价,参与学位论文的评价。同时,建立良好的机制和平台,把优秀工程技术人员请进校园,参与授课、指导实践。

三、结语

通过不断努力,学校已经初步建立起适应国家要求及人才培养规律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为加快学校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积极响应国家关于“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战略性转变”的号召,学校将继续推进培养模式改革,以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增长。

参考文献:

[1]刘智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1,(2).

[2]何跃,张伟,郑毅.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探索[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7).

[3]季永,曾因明.中国特色麻醉学研究生开放式教育模式新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6).

(责任编辑:麻剑飞)

澳洲材料工程硕士就业 篇8

澳洲材料工程硕士就业

澳洲材料工程专业国外就业形势:

材料工程专业就业十分广泛,可在政府经济管理部门或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建筑施工企业、工程建设监理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工程咨询公司、国际工程公司、投资与金融等单位从事工程管理等工作,也可在高等学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相关专业教学或科研工作。

材料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到材料及高分子复合材料成型加工、高分子合成、化学纤维、新型建筑装饰材料、现代喷涂与包装材料、陶瓷、水泥、家用电器、电子电气、汽车厂、钢铁企业、石油化工、制造企业、航天航空等企业从事设计、新产品开发、生产管理、市场经营及贸易部门工作,也可以到高等学校、科研单位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还可以到政府部门从事行政管理、质量监督等工作。

学生可从事材料工程领域的相关工作,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很好,容易最先找到工作,且薪水最高,第一份工作的平均月薪就可达到40,000澳元。

澳洲材料工程专业国内就业形势:

中国材料工程专业就业趋势

材料工程类属于理工科类,是研究有机及生物高分子材料的制备、结构、性能和加工应用的高新技术专业。据立思辰留学360介绍,材料工程科学的形成可以追溯到19世纪30年代,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得到全面的发展。目前高分子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科研和国防等各个领域,成为我国科学研究的一个重点领域。学生毕业后可以到高分子材料及高分子复合材料成型加工、高分子合成、化学纤维、新型建筑装饰材料、现代喷涂与包装材料、汽车、家用电器、电子电气、航天航空等企业从事设计、新产品开发、生产管理、市场经营及贸易部门工作,也可以到高等学校、科研单位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还可以到政府部门从事行政管理、质量监督等工作。

解读澳大利亚留学材料工程专业

材料工程师主要是改变材料的属性或形状,使其更加有用。他们独特的优点就是设计新装备,产品或组件,使现有的工作可以更加有效,他们的技术可应用于空间穿梭器热量防护材料、高新科技的人造化学物质、钛质高尔夫球棒、电车中的电池、人造心脏以及手提电脑。第二年,学生将学习材料结构的基础知识及其与工程的关系。第三、四年的课程涵盖了材料科学和材料工程方面的知识,深入学习金属、塑料、橡胶、陶和合成物的属性。第四年主要进行一些主题讨论,比如:材料设计与选择、机械行为(包括修整与制作)、材料的性能。学生也可以选择充分的研究项目。

入学要求:

语言要求:

雅思总分6.5分,听力和阅读6.5分以上,写作和口语不得低于6.0分;托福笔考580分(写作4.5以上);托福机考237(er 5分以上);托福网考90分(写作22分以上,其它20分以上)

申请人须提供2年内的雅思考试成绩

中国学生需要雅思成绩才可以申请签证。

澳洲材料工程专业移民前景如何

澳洲材料工程专业是移民专业

职业评估及移民

澳洲移民局规定的化学与材料工程相关职业包括:

1.化学与材料工程师

由澳洲工程师协会(Engineers Australia)负责职业评估

澳洲的移民前景十分不错,澳大利亚大学材料专业一直受到留学生的追捧,吸引了很多学生,莫纳什大学材料工程专业要求学生本科4年制毕业,雅思6.5分,课程内容包括气候变化和碳排放交易、可持续性管理、生物量和生物炼制等;卧龙岗大学材料工程专业为学生配备先进的实验室,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职业评估要求

完成澳洲工程师协会(Engineers Australia)认可为Professional Engineer级别的化学与材料工程本科或硕士课程。通常来说,澳洲所有大学开设的4年制本科工程专业都是具有工程师协会认证资格的。目前,硕士阶段课程具有工程师协会认证资格的大学有,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西澳大学,艾迪斯科文大学等。

上一篇:6.26禁毒方案下一篇:汉字工程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