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精选11篇)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做为我国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业的发展规模与速度空前。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日益成为我国建筑行业发展中备受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我国工程项目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需要的技术水平越来越高,这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但是由于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暴露出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建筑企业的生存发展,对其进行改革势在必然。本文即主要研究了我国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及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以期对我国建筑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一、引言
中国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中国的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特别
是国家通过扩大国内基础设施建设来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背景下,建筑企业获得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内的许多建筑企业在此利好政策下做大做强,无论在市场占有还是领域发展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拓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由于仍然受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已经适应不了新的经济发展环境,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建筑市场的管理机制出现了不相协调的矛盾,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实行现代化的项目管理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二、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分析
我国建筑企业由于长期受传统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其项目管理水平还处在比较低的层面上,存在较多问题,突出体现在管理不合理、组织不科学、经济效益低、管理方法落后、人员素质低等。
(一)管理模式现状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突出现状之一是管理模式不合理。我国建筑工程的管理模式仍然带有很强的计划经济色彩,以行政和硬性指令来代替科学的管理方法,这一点在国内大型企业体现的尤为明显。
工期制定方面,表现为对总体规划方面不够重视,所做的各种计划不科学、不符合实际、主要靠以往积累的经验,拍脑袋定工期。如果遇到新的结构形势的项目则更是一筹莫展,只能主观臆断,制定措施不得当。
控制方面,表现为在企业内部对控制缺乏足够的重视,缺少完整的控制体系,主要凭经验积累和主观臆想。控制的大部分内容被检查工作所代替了。检查只有等待任务结束以后才能进行,也就是说进行的只是事后控制。对检查出现问题的结果,不进行统计分析和量化计算,只是定性作出判断。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材料采购方面,目前建筑企业的采购方式多采用大批量集中采购的方式。项目接到手现联系供货商,与供货商缺乏一种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采购方式缺乏灵活性,大宗材料一次购入量太大,既占用资金又占用场地,零星材料又得频繁采购,增加了采购成本。
(二)人员素质现状
我国的建筑企业队伍素质整体较低,并且结构层次也不尽合理。首先,高等教育以上的以上学历人员不多,而大、中专学历者占据绝大多数;其次,存在着重工程技术人员,轻管理专业人员的倾向,在缺少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同时,合格的项目经理等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人员更为缺少。
特别是目前对我国来说,建筑业是一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一线的操作工人技能水平较低,特别是农民工的素质急待提高,这已成为工程质量上不去的一个主要因素。因为建筑工程的现场施工任务主要由农工承担,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是刚刚放下锄头就上了工地的农民,文化程度很低,并且其中的大部分人员未经任何培训。这不仅影响到工程质量,而且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三、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相关对策
(一)改革管理模式
管理模式是主要由三种管理要素构成的,分别为管理观念、管理技术和管理体制组成。改革建筑企业的管理模式就是要改革建筑企业的这三种管理要素。管理观念的改革,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市场体制下的企业经营及管理观念与传统以往的体制不同,以往是企业是以完成上级下达的计划任务,追求产值为目标,以行政指令管理为特点;而现在是利润观念,企业的经营管理以追求盈利为目标,以科学决策管理、追求创新求发展为特点。经营观念对一个
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只有经营观念转变过来,适应新的经济形式的要求,企业才能够不断发展壮大。
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具有弹性生产力、刚性产业结构和贴近市场等特点和科学合理的组织体系,使我国建筑业的生产力组织方式符合其自身的活动规律。具体包括:总承包人的施工管理与作业职能分离,用工制度弹性性;总公司可以跨地区经营并能直接与业主签定承包合同。总公司下设的专业化劳务公司不能流动,只能从总承包人手中分包施工作业任务;总公司组织机构的设置应符合贴进市场的要求,权利要适当下放到项目部,以此建立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机动灵活的组织机构等。
管理技术的改革,采用先进的、科学的和量化的管理技术。例如利用网络计划技术来编制建筑工程项目进度计划,以便于工程管理,保证工期进度;利用数据统计技术对工程的资金利用,效益的最大化程度进行分作,以节约控制成本;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来知晓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哪有收获,哪有差距,总结规律,积累经验,确定奖赏,为以后的工作起借鉴和指导作用等。
(二)提高人员素质
虽然我国的建筑业现今仍然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但是人员素质的提高是刻不容缓的。建筑企业管理部门人员的配备都要以专业化为标准,必须要具备专业知识和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才能上岗。管理部门人员才能有能力依据项目总体目标对所承揽的工程进行进度和质量控制,以便使工程项目的工期和质量得到保证。
1 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建筑业作为我国基础产业之一, 其必须达到建筑工程使用所必备的性能, 还要满足安全性、经济性、可靠性、环境适应性以及满足固定的使用年限等基本要求。
我国建筑业经过多年的发展, 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体系, 然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建筑项目质量管理工作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我国现行的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我国现行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还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的色彩, 在这种不够完善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制之下政企尚未完全分开, 在这种状态下势必会由于局部封闭管理和内部监督体系而影响质量监督和质量制约。比如, 由于缺乏完善的内部监督体系和有效的群众和社会监督体系, 政府部门监督不到位或者监管不力就会给工程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2) 建筑施工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十分明确地规定了建筑施工工程技术标准、施工操作程序以及所承担的质量管理等义务, 但一些企业由于法律意识淡薄,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 违反操作规程进行施工、不按图施工、技术措施不得当, 甚至偷工减料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做法导致工程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 为日后质量事故频发埋下隐患。
3) 缺乏有效地市场准入机制。市场准入制度不仅有利于建设市场有序管理, 而且对参与建设的各方从总体素质上予以控制, 是保证工程质量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一些地方政府部门由于缺乏健全有效的市场准入机制, 给一些凭借虚假资质或有资质无能力或高资质低能力的施工企业以可乘之机, 这种施工企业所承接的建设工程质量可想而知, 还会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管构成较大的威胁。
4) 施工所用的原材料质量缺乏有效的保障。众所周知, 优良的原材料是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保证, 然而建筑施工项目所使用的原材料涉及采购、运输、管理、储存等多个环节, 如果采购了劣质的原材料或者在原材料储存过程中导致原材料失效, 都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质量。五是在机械因素上, 大部分施工企业, 在施工机械的选用及组合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 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如:建筑施工企业机械设备老化却仍在继续使用, 机械性能较差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 影响施工进度, 还会给工程质量埋下隐患。
5) 施工队伍人员素质的制约。很多建筑工程施企业施工队伍人员素质难以满足施工质量管理的客观需要, 这是因为这些社工企业为了降低人员成本, 招聘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技术技能水平较差、缺乏专业的项目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安全管理意识、法律法规等知识, 施工队伍人员综合素质的制约导致了施工质量受到影响。
2 提升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对策分析
2.1 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体系
只有建立健全的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体系才能有效推进质量管理工作。这不仅要完善企业内部监督体系、群众监督体系, 还要加强对建筑施工项目计划阶段文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等的审查力度, 通过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明确人员分工和具体的工作职责、推行责任追究制度来规范整个施工过程, 以此来保证建筑施工项目的施工质量。
2.2 强化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意识和法律意识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告诉我们: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对于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而言, 只有强化正确的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意识, 秉承“以人为本, 质量至上”的管理理念, 才能真正做到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才能妥善处理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工程质量问题。这就要求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要通过定期组织现场学习教育、质量事故警示教育等培训方式来使本企业的项目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操作者都充分认识到施工质量的重要性, 认识到遵守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重要意义, 并通过树立正确的质量管理意识和法律意识来指导质量管理工作。
2.3 科学控制影响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的相关因素
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是一项包含广泛范围和多方面因素的系统工程。影响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包括原材料、施工机械设备性能、图纸设计等。只有科学有效地对影响到施工项目质量的这些因素进行控制才能为做好工艺质量控制、施工现场质量控制提供有力的保证。
2.4 合理配置人才, 努力提高队伍综合素质
针对施工队伍人员综合素质较差的问题, 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人员要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和人员配置工作。
一方面从社会上引进具备相关从业资质、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的高层次人才;
另一方面也要从各大高校招聘具备较高素质的大学生进行培养, 结合各自特点合理配置岗位, 使他们各尽所能。
此外, 企业还要定期组织开展各类培训,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的同时, 使其不断积累专业知识, 提高技术和技能水平。只有施工队伍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才能为建筑施工项目质量提供必要的保证。
3 小结
总之, 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须坚持以质取胜才能取得长足发展, 这就要求企业针对目前质量管理的现状, 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工作, 这是所有建筑企业的必然选择。
摘要: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一直以来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质量好坏不仅关系到建筑工程的使用, 还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影响。本文从对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现状分析入手, 针对性地提出提高项目质量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黄杰敏.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问题与对策.建筑设计管理, 2009.
关键词:公共建筑 公众参与 信息管理 听证制度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1-176-02
一、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续增长,大量的公共建筑 项目在全国各地展开,占据了重要地位;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基础设施、崭新的城市 面貌,并印证了中国经济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1.公共建筑的含义。公共建筑(Public Building)是指具有公用性或公益性的建筑,主要 包括办公建筑、商业 建筑、旅游建筑、科教文卫建筑、通信建筑以及交通运输用房等建筑。因此,只要是一般大 众有权使用的都可以归为公共建筑。建筑面积在20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又称大型公 共建筑。
2.公共建筑项目特点。公共建筑项目的基本属性是“公共性”,此外还具有占用土地量大, 耗费的资源多,公众影 响力大等特点。每一项公共建筑都是一次运用公共资源改善城市综合条件的机会,也是公 共建筑的任务。基于此,对于公共建筑项目的管理就是如何使项目通过公共决策、满足公 共需求、接受公共监督的过程,并协调好社会目标、政府目标和项目其他利益相关方目标之 间的关系。
公共建筑是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密切相关。公共建筑项目管理的成 败,对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如何认识公共建筑项目中的管理问题,如何提高管理水平是摆 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也是重要的研究课题。
二、公共建筑项目管理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综观我国公共建筑项目管理的发展史,从20 世纪50年代末开始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 经历了初创阶段、形成阶段和推广阶段,目前已经建立起对公共建筑项目管理的一整套理论 和方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在公共建筑项目日益增多的情况下,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 。
1.公共建筑项目决策的公众参与机制不健全。 公共建筑项目涉及对公共资源的运用,故在决策时应体现民意。我国不少地方在进行公共建 筑项目决策时,公众参与机制还不健全。主要表现在: 一方面,公众参与的渠道不通,参与形式单一。很多项目从立项开始到建设阶段都没有设置 任何渠道倾听民众意见,或者虽然设置了反映渠道却没有反馈渠道,无法形成一种“参与— 反馈—再参与”的循环链。参与的方式也大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召集,公众处于被动参与的 状况。另一方面,公众意见不受重视。更多时候把公众参与演变为一种形式,只是将公众的 意见和 建议作一个收集,对于意见或建议是否被采纳,是否做出反馈却不了了之。久而久之,忽视 民意的结果导致民众参与性降低,而大多时候决策由领导人或领导集体直接拍板,导致一 些公共建筑项目建成后使用效率低,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2.公共建筑项目的规划设计不能满足科学合理经济实用的要求。据统计,我国的建筑能耗约 占全国总用能量的1/4,居全国各类能耗之首。公共建筑项目的 能耗更是高得惊人。一批作为“形象工程”的公共建筑项目片面追求新奇特,盲目追求高标 准,使用大量的高耗能材料,完全不考虑避阳、绝热等措施,忽视公共建筑的实用功能,违 背了建筑规划设计应满足“科学合理,经济实用”的原则。
3.公共建筑项目的资金管理能力不足。 公共建筑项目领域的财政资金浪费惊人,究其原因是资金的使用者,大多数情况下是政府官 员,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看这些资金资源具有无偿性,因为无论是分配资金的政府部门还是实 施资金的政府主体,他们个人或部门都不需要为这些资金付出任何的成本,甚至不需要对项 目的失败承担应有的责任。正是资金使用的这种无偿性导致公共建筑项目资金的浪费。项目 资金的失控造成项目预算和财务计划失去应有的刚性,难以实现资金预算管理的目标。
三、公共建筑项目管理的对策研究
1.建立公共建筑项目的公众参与制度。 (1)在法律上确立公众参与公共建筑项目的地位。 我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 ,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建设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这是一条 原则性规定。在公共建筑项目领域,从项目的决策、建造到运行,更多地被视为政府部门及 政 府性质的投资公司的内部工作。公众的参与权和知情权难以得到体现。因此,建议出台相关 的法律政策,将公众对公共建筑项目的参与权通过系统完整的法律条文进行规定,明确公众 参与权的法律地位,规定公众参与的权利和义务。 (2)规范公众参与的法律程序。 法律程序是指实现公众参与权利和义务的程序方面的规范。从法律角度,对公共建筑项目的 各个管理环节,特别是对公众参与给予程序上的设定,从程序上对项目实现有效监督约束, 以保证公众参与的效果,实现公众参与的目标。(3)建立公共建筑项目的听证制度。听证是 公众直接参与监督的一种有效形式。目前,我国 在公共建筑项目领域监督体系尚存在 一定的不足。建立和完善听证制度是实现项目外部监督的一种形式。公共建筑项目的听证会 应当不是一次性的会议,必要时,在项目进程的各个阶段都可以进行,且内容和重点都有所 不同。同时,还应当把听证制度列入公共建筑项目建设和管理的法定程序中,这样才能保证 各级主管部门给予必要的重视,使听证活动发挥有效的作用。
2.建立公共建筑项目的信息管理。 (1)建立公共建筑项目库。将拟建的公共建筑项目纳入项目库,开展网上评估论证,特别要 考虑集约利用能源、水、土地 等自然资源,坚持较高的环境标准。评估过程不仅要听取有关专家的意见,还要广泛收集民 意,充分体现决策的公共性。经过对项目的可行性、技术水平、经济效益、生态影响等方面 综合论证,确保通过评估的项目能实现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并且优先获得政 府投资支持。项目库实行网上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每一个入库项目,均在电子地图中标出项 目相应位置。点击电子地图中的项目图标后即可出现项目介绍,主要包括项目名称、主管单 位、项目单位、建设地点、建设内容、投资情况、评估情况等内容,供相关人员查询。
目前,北京已建成北京市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库,所有在京申请政府投资支持的项目,都必须 先进入该项目库。项目申报、筛选、审核、查询等工作,均在网上进行,经评估论证合格后 的项目方可获得投资。项目储备库还将根据项目成熟程度和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定期进 行更新,实现储备库的动态管理。这种项目储备库的管理方式大大提高了北京市政府的工作 效率,并且将有限的投资科学合理地应用到最需要的项目。此外,天津、铁岭等城市也成立 了类似的项目库,以提高对公共建筑项目投资的效率。
(2)建立公共建筑项目资料库。 对已完公共建筑项目建立资料库,为新建项目和类似项目提供决策参考依据。对于已完工程 ,项目的资料收集不仅包括国家规定的各类建设项目备案资料,还应包括各类对项目的论证 和评估资料,即在项目决策与实施活动过程中所开展的一系列分析和评价活动的资料,范围 包括:项目决策阶段,对公共建筑项目进行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环境可行性和运行 条件的可行性等方面的系统分析和论证的资料,即前评估资料;在项目实施阶段,包括实施 情况的报告、项目环境变化的报告等跟踪评估资料;在项目实施完成后一段时间内(一般三 年左右),进行的后评估资料。这些资料的前后对比,可以判断项目的成败和总结评价项目 工作,检验和验证项目前期所作的预测、判断和决策的正确性,同时总结项目和项目管理方 面的经验教训,为未来新项目的决策提供经验和指导。
目前,我国对公共建筑项目的后评估管理工作较为松散,缺乏政策、法律、法规的支持,导 致后 评估工作走形式较多,缺乏科学性、权威性。我国应尽快建立完善的后评估体制,建立后评估的规则、程序、方法,建立科学的后评估指标体系,并且尽快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健 全公共建筑项目的管理。
项目库和资料库的信息可以为公众和相关人员提供大量信息,同时信息资料的完善又有赖于 项目各相关方的信息提供,两者之间的关系见图1。
3.建立资金管理的支付链。支付链是在项目生产链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由依据和证据形成 的完整的支付结构,实 现在保证质量和时间基础上的资金控制,从而避免资金支付的失衡和腐败现象的产生。
依据是指项目资金拨付的依据。在公共建筑项目的管理过程中,依据主要是指各类合同,它 们也是项目实施生产的依据。
证据是指项目资金拨款的证据。
公共建筑项目在执行过程中,是否符合立项的要求,是否严格按项目管理的要求开展工作, 核心就是看依据和证据是否相符。因此,在支付过程中必须审查:依据的合法性和准确性; 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只有当依据和证据均合法有效时,才能形成支付,也才算 形成支付链上的一个环。同时,因为支付的依据和证据都是环环相扣的,因此虚假的依据和 证据都很难出现在支付链上,增强了对资金支付的管理能力。
4.严格开展设计招标和设计评选工作。 在公共建筑项目设计招标过程中,除体现建筑构思外,还应提供实用功能、建筑节能、环境 保护、工程造价及营运成本等专题报告。设计方案的评委专家中应包括城市规划、建筑、结 构、设备及经济等专业人员,避免单纯追求外观形象的倾向。入围的方案应进行公示,在搜 集整理民意的基础上,综合比较,从实用功能、技术手段、环保节能、投资造价以及与城市 传统文化和环境协调等各方面比较,最终选定中标设计,避免领导拍板或者暗箱操作。
四、结语
我国公共建筑项目管理越来越受到社会和政府的重视,在当前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公共项目 管理体制的时期,如果能真正做好公众参与、信息管理、资金管理、合理设计等项工作,那 么公共建筑项目的公众满意度将大大提高,并且取得较高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孔志峰.公共项目管理的核心技术[J]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06(7)
2.李明哲.逐步建立大型政府投资项目听证制度[J]化工技术经济,2004(2)
3.江龙等.法国公共工程投资监督及其启示[J]当代财经,2000(2)
4.王江.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公众参与问题探讨[J]城市,2003(3)
5.杨宇等.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中的公众参与机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2)
6.石锦峰.学习美国公共工程管理的体会与建议[J]广东审计,2004(2)
7.李启颖.意大利公共工程项目建设管理[J]山东交通科技,2003(2)
(作者单位:杭州制氮机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工商大学工程管理系 浙江杭州 310000)
在对不同水利工程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制定一定的监控措施,并构建长效工程检测与管理机制,从而实现对不同工程总体情况以及应用情况的全面把握,更好的保证工程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但是,现实情况却是在很多地区,农村地区的基层水利部门都没有能够构建系统的水利工程监控与检测体系。对于不同水利工程的日常应用情况,没有定期进行巡视和检查以及记录。在检测过程中,也大多较为笼统,且缺少对各种新型监测技术和设备的应用。对于存在问题的工程,也无法及时发现。
1.2管理相关资金投入不足
在一些农村地区,各种水利工程建设完毕投入使用之后,当地的政府部门以及水利部门等便大多不再对工程予以足够的重视,存在十分突出的“重建设”而“轻管理”的现象。很多地区还受到自身财力水平的影响,在水利工程监测和管理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十分有限。导致很多地区在进行水利工程管理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等过程中各项工作的开展举步维艰,进而影响到相应的工程管理效果。
1.3工程管理效率低下
当前,很多农村地区的水利工程管理方面都缺少完善的管理体系,在管理过程中对各种科技手段的应用也较少,进而影响到实际的管理效率。很多地区都没有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管理组织不健全,工作人员的责任不明,工作积极性不高。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也大多采用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模式,缺少对各种新型技术手段的`应用。
2进一步提高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的措施
2.1实施科学管理完善工程监控与检测
水利工程监控措施与检测不到位会对各种水利工程的管理效果产生直接的不利影响,为此,对不同地区而言,还要注意结合当地实情,积极的构建系统的水利工程监控与检测体系。对于相关的水利工程管理人员,加强日常的教育和培训,引导其增强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认真对待工作,做好日常的各项工程管理工作。同时,制定科学的工程管理方案。对于不同水利工程的日常巡视、检查的内容和频率以及方法等予以明确,确保管理的常态化。除此之外,及时的引入各种新型的监测技术和监测设备,提升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技术水平,以更好的发现各种问题和病险等。
2.2加大工程管理资金投入
对不同的地区而言,在完成本地区相关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之后,要继续对相应的工程予以充分的重视,实现建设与管理并重。结合本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情况以及财政水平,合理的进行资金投入方案设计和规划。尽可能的增加资金投入,保障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以更好的进行现有工程应用情况的监测和管理。并及时发现存在的病险和问题,予以相应的维护和改造等。另外,加大在水利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建设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合理的进行资金发放,并制定严格的资金管理和应用制度,保证各项资金应用到位。以更好的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发挥出水利工程的作用来,造福当地农民。
2.3完善管理体系借助科技手段提高管理效率
针对的当前在对农村水利工程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的管理效率低下问题,有必要在今后的管理过程中注重对相关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要注意结合不同地区、不同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应用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对于不同的管理工作任务和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保证责任到人,以更好的开展各项管理工作,保证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另外,注意充分结合当前网络与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现实情况,结合管理工作需求,积极的引入各种新型的科技手段,以更好的提高日常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在有效减轻工作人员负担、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可以有效促使工程管理的集约化、精细化发展,更好的促进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模式改革。
3结束语
总之,当前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还需要有关部门及时予以充分的重视,并积极的完善工作方案,强化工程管理。以获得更好的管理效果,有效促进农村地区水利事业的发展,更好的造福广大农民。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环境的绿化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上升在不断上升,使得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项目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加。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作用下,能够有效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环境的改善,促进城市经济的持续性发展。由于园林绿化施工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工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需要加强施工管理工作的开展。就目前而言目前而言,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及时的解决必然对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构成威胁威胁。为此,需要加强有效措施的采取,促进园林绿化施工管理水平的提升理水平的提升。
2园林绿化工程的特点分析
园林绿化工程主要是指园林园林绿化工程主要是指园林、城市绿地和风景区中除了建筑物之外的室外工程建筑物之外的室外工程。通过工程技术的应用充分的展现出园林艺术特征园林艺术特征。确保地面上的工程建筑物能够和园林的景观实现完美的结合实现完美的结合,并赋予了自己独有的特色:
(1)园林绿化工程大部分的对象都是有生命特征的园林绿化工程大部分的对象都是有生命特征的,对不同类型的花草树木进行合理的种植和搭配同类型的花草树木进行合理的种植和搭配,充分发挥各种植物的特殊功能物的特殊功能,有效的清洁空气、吸收噪音,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环境。是源自于林业和其他的种植业,又有一定区别的特殊行业行业。
(2)园林的绿化工程的种植是短时的园林的绿化工程的种植是短时的,重点还是后期的管理以及养护理以及养护。只有保证不断的养护和管理,才能确保各类树木苗木后面的成长以及存活率木苗木后面的成长以及存活率。否则是很难实现生态环境景观预期的效果和要求的观预期的效果和要求的,这也就使得园林绿化工程正在完成之后配套的养护计划也要跟上之后配套的养护计划也要跟上,资金的投入也要能跟上实际的需求的需求。
与建筑业相比,市政工程的安全监督管理起步较晚,最初的项目大多以建设市政道路为主,存在安全隐患的可能性相对较小,所以,部分工作人员就产生了“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显然,各级施工人员不了解、不熟悉各种安全标准和规范。在具体的工作中,他们不重视安全管理,没有及时检查施工现场的情况,无法有效掌握安全管理讯息,对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和要采取的安全措施认识不到位。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施工安全的管理工作不够深入,安全检查流于形式,最终引发安全事故。
1.2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部门形同虚设
在国家对施工单位安全资质的审查越来越严格的大形势下,虽然大多施工单位都设置了安全管理部门,但是,仍然有不少单位本着“节约成本”的原则,不设置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从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上忽略了安全生产,导致安全管理部门形同虚设,无法有效落实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安全管理等各项工作,无法及时、准确下达监管部门提出的要求,也不能及时上传施工现场关于安全管理工作的相关信息。
1.3责任不明确,监管措施无法落实
近些年发生的很多安全事故都是因为施工单位没有明确施工的安全管理责任,没有落实相关的安全监管措施。排除了其中存在的客观因素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不足,使得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大打折扣。
1.4警惕性低,安全意识不足
对内在危险的警惕性低,一方面,体现为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足;另一方面,则与市政工程的施工特征有关。一般情况下,市政工程的施工强度比较大,员工体力消耗也比较大,会造成身体不适,警惕性降低,最终引发安全事故。
2影响市政工程安全管理的因素
2.1人员因素
施工现场的人员流动性大,许多一线工人的安全意识淡薄,缺乏专业的技术培训,仅凭借经验施工,控制不科学施工行为的能力较差,所以,很容易出现威胁施工安全的行为,进而发生群体性的安全事故。
2.2原料因素
原料因素对市政工程的影响比较严重。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效益,一些厂家生产的原料达不到国家标准。如果施工单位不控制原料的进货渠道,购买到不合格的原材料,就会严重影响市政工程的质量,为工程带来安全隐患。
2.3自然环境
我厂工程建设合同在合同工作量中占据较大份额, 对2008—2010年所签工程建设合同统计, 工程建设合同签订份数占65%、合同金额占42%。因此, 在我厂加强工程建设合同是合同管理工作的重点。我厂“合同管理规范率”指标在油田历年的考核中虽都能达标, 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在工程建设合同管理过程还有不少细节需要引起重视, 否则会给规范合同管理、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带来影响。为此我们开展了“工程建设合同管理的现状分析”工作, 对目前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现状进行全方位调查分析, 查找出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内部制度要求的环节和做法, 提出改进和防范建议, 为生产经营决策服务。
一、开展调查研究, 找出合同中存在的法律风险
我们对我厂近三年工程建设合同开展了调查分析工作。通过合同审查过程中的问题记录收集、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履行情况的调查、向部门或个人的意见征询等方式, 共收集到各类问题73个, 依据能否通过与部门和承办人员沟通立即整改分为两类:一类是合同管理部门指出后能够立即改正的。诸如未提供资信调查资料、《审批表》办理不及时、非合同承办人员办理合同审批、超授权范围签署合同文本、甲乙方名称不规范、合同建设内容不明确、打印合同涂改未确认、日期错误、合同价款大小写不一致、存在错别字、对方违约责任无约束力、纠纷处理方式不恰当、欠缺质量监察条款、结算额超合同价、建设部门合同履行情况报表未及时登记等问题, 经修改或补充相关必要资料后符合规定予以正常执行。另一类是需要完善配套制度和要求才能加以改善的。如工程建设管理制度的完善、合同条款尽职审查、倒签合同、分包管理、结算“搭便车”、违约追究等方面的问题, 需相关部门统一认识、规范要求。
从以上调查分析中可以看出, 近年来, 我厂在工程合同的签订和执行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些不足, 如果不能及时采取补就措施, 弄不好就会出现各类纠纷。
二、加强问题分析, 捋清合同中存在法律风险的根源
下面就调查研究出工程建设合同中存在的问题之处从五个方面进行认真分析, 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所在, 为下一步整改工作确定方向。
1. 合同条款尽职审查需加强。
主要表现:一是合同承办人员对合同文本审查不细致, 出现错误较多, 如甲乙方名称不规范、日期错误、存在错别字、对方违约责任无约束力、纠纷处理方式不恰当、欠缺质量监察条款等;二是审查部门未对合同条款及相关审查事项提出完善建议。事实上, 施工单位十分注重条款要求, 在结算办法、质保条款、违约责任等条款, 如果要求过严, 他们就会建议商谈修改。《安徽采油厂合同管理规定》要求合同管理部门对经济合同订立、履行、合同事务的全过程实施综合管理, 对合同的合法性负责。职能部门 (单位) 主办其业务范围内的合同, 部门负责人对合同商务经济和专业技术条款负责。每一建设工程项目都有其特殊性, 这种特殊要求应在合同中反映出来, 职能部门应设立合理的要求, 以增加对施工单位的约束力, 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同时以分清责任, 实现各负其责。
2. 倒签合同现象较多。
即项目实施时无合同, 在已经开工或竣工后才订立书面合同。有倒签现象的合同几乎包括所有合同类型, 其中工程建设倒签合同问题尤为突出。倒签合同一般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将合同日期“溯及”至实施时间, 另一种是按补签时的日期确定合同期限, 问题都是在履行时没有合同。因甲方地位而低估风险, 特别是对长期在我厂承揽工程的内外部施工单位, 服务意识较强, 执行甲方指挥彻底, 造成了部分主办部门或人员习惯了“有活先干, 干了再说”的思想, 意识不到无合同施工的种种风险。施工内容不明确、生产需求与计划的不同步也是造成倒签合同的因素。
3. 工程现场中分包管理不完善。
油田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要求“工程如需分包, 须经甲方书面同意。乙方不得将本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甲方同意分包的, 乙方应将分包协议在签订后X天内提交甲方。”在现场调查过程中, 通过与现场施工人员交流我们了解到, 多数施工单位, 如油建处、建设总公司、通用实业有限公司、金达实业有限公司, 对于建设工程中的“脏、苦、累”的工作内容, 一般由交由施工单位以外人员进行施工。施工单位采用“包清工”或“直管劳务”模式进行管理, 但是并没有按合同条款要求履行必要手续 (“包清工”模式, 即上述施工单位与成建制的外部劳务队伍签订协议, 按照“包工不包料”的方式进行劳务承包。“直管劳务”模式是指将劳务人员或劳务骨干人员作为企业的固定员工参与工程施工的管理模式, 又称为自带劳务施工。“包清工”模式实际上就是一种分包形式) 。在实际分包过程中很容易形成无资质劳务企业或“包工头”带队伍承包的现象, 难以保证发包单位利益。很多情况下总包单位只派出很少的管理人员, 总包企业对工程的控制力较弱, 难以对工程的质量、进度、安全等进行合理的控制, 加大了工程的潜在风险, 对此应严格管理。
4. 结算存在“搭便车”的现象。
在某项工程由于合同估算过高或缩减工程内容时, 会将其他施工内容放入该工程一并结算, 这样做规避了计划管理流程。如“欧庄至欧北站等三管流程部分更换”工程结算中包含了“朱庄站重油燃烧器维修”及“安14井管线维修”等内容。
5. 以“整改”代替违约责任承担。
建设工程合同要求:“因乙方的原因未按合同约定的竣工日期或甲方同意顺延的工期竣工的、未达到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的, 乙方按甲方要求的期限负责整改, 并向甲方支付违约金, 给甲方造成损失的, 乙方负责赔偿, 并继续履行合同。”因此出现质量、工程延期的问题后, 施工单位在继续履行后、发包单位仍可以要求违约金、减少价款等方式追究其违约责任, 减少我方损失并体现合同的严肃性。在结算审查过程还没有对施工单位动用过这一条款。
三、强化对策实施, 减少合同执行中的法律风险
1. 提高合同风险意识。
建设工程中的甲乙方关系是一种合同关系, 合同是企业与外界交往的桥梁, 守住这座桥梁就可以防范住绝大部分的法律风险, 避免绝大部分争议。我方的权利和义务需要多部门协同配合才能得到维护和履行。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是合同洽谈、草拟、签订、履行、变更、中止、终止或解除全过程的管理, 是各部门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完善的。目前出现的条款审核不严、合同签订不及时等问题多是对合同重要性认识不足引起的, 不懂得在签订合同时“先小人、后君子”的诀窍, 将合同签订视为一种程序性要求, 或是以“甲方”地位自居, 风险意识薄弱, 使合同管理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因此, 必须重视管理人员法律风险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通过管理流程控制、全面培训、法制宣传来积极引导和培育各级员工的法律意识、管理意识, 重点加强对与建设工程密切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及油田建设工程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的学习, 了解和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和油田内控制度。要形成主动的知法意识、严格的守法意识、自觉的自律意识、清醒的风险意识、强烈的维权意识。做到不允许违法经营, 不默认违法经营得利, 不鼓励钻法律的空子, 不可以先斩后奏, 不姑息责任人员。最终使依法经营、依法防范法律风险由不自觉走向自觉, 形成一种企业文化, 成为企业价值观的体现。
2. 规定承包商HSE资质审查, 完善队伍选择办法。
油田《承包商HSE管理规定》要求:油田和发包单位合同管理部门在项目合同签订前对承包商是否取得“工程项目承包商HSE资格确认证书”进行审查核对, 未取得资格的承包商不允许承包油田任何工程项目。合同在双方确认签订前应报送发包单位HSE管理部门审查会签, 合同未经会签不得开工。
3. 完善发包管理程序。
2008年以来, 我厂共有8项200万元以上工程没有招投标, 是经过基建办批准直接对油田内部单位发包, 但在上级检查中未能有效提供相关审批资料, 因此有必要在制度中加以完善, 明确相关部门管理职责。矿建工程、公用及系统配套工程, 造价在50万元以上, 油田地面工程, 造价在200万元以上, 要采用招标方式选择施工单位。依照中石化有关规定必须招标, 但由于不具备招标条件需要直接发包的, 应报工程部, 由分管副主任审批。应招标但不具备招标条件而需直接发包的工程, 报基建办公室, 由处分管领导审批后发包;造价低于50万元的矿区建设工程、公用及系统配套工程和造价低于200万元的油田地面工程可直接发包。
4. 完善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管理。
2008年以来, 没有出现工程项目签订变更合同或补充协议, 但实际上工程建设项目, 特别是工艺流程维修项目在施工过程中调整建设内容是常见的现象。目前只是对造价超计划金额项目要求提供“项目工程计划调整审批表”并由厂领导在“合同履行与结算审批表”签署意见, 而对工程内容变更未作要求。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 但需要在管理制度中对相关程序加以规范, 杜绝或减少因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随意性而引起的纠纷。应保存完整的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单原件, 并及时归档, 必要时应按要求变更合同或签订补充协议。
5. 加强检查考核与监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长期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我国的建筑事业也在飞速发展。然而我国建筑工程常出现施工质量差、烂尾、财务漏洞等问题。因此加强对建筑工程管理并针对现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下文将针对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现状,提出了相关管理措施。从而减少建筑工程中的管理问题,实现我国建筑行业健康发展,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
建筑工程管理指的是按照经济学的客观规律,结合现有的资源并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应用,而且要对项目计划、组织进行协调、控制的管理活动。最终目标是达到预期的施工质量和效益。
工程项目管理从项目的立项到施工验收、交付使用全过程的协调、管理。涵盖了项目投资、设计、准备、实施以及竣工所有阶段。具体包括进度、安全、质量以及成本管理。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筑工程管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但能作为建筑企业管理重要的理论依据,还融合了企业自身实际的管理经验,这使许多建筑施工企业将应用到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高效地处理好质量、成本和进度间的关系,保证企业自身名利双收。
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
1.工程管理监督体制不足
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制定相对完善的建筑市场监督管理体制,并且在全面的推广。大多数建筑工程企业也开始重视建筑市场的规范健康发展。然而,为了自身利益,有些建筑企业在施工建设中,并没实施建立内部监督管理体制,往往会给管理者漏洞可钻,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企业达到资金外流。建筑工程管理机制不完善,将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导致其与建筑市场脱节。
2.缺乏建筑工程管理意识
实际上,相当多的建筑企业管理人员对于建筑工程管理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总体上工程管理意识相对淡薄,仍然盛行注重技术,轻视管理,对工程管理的优势认识不到位,单纯地人为施工技术能够解决工程中的所有问题。与此同时,有的建筑项目行政管理盛行,行政命令代替专业人员的管理,完全忽视了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3.专业管理人员技术水平不高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规模进一步扩大,社会经济也在逐步向市场化方向发展。这也导致了建筑的工程施工、管理难度也在不断加大,与此同时施工质量要求更高,这就对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因此,建筑企业定要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及自身的综合技能,以满足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发展的需要。然而,我国相当多施工现场专业管理人员,实际现场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不够,难以及时发现各种问题隐患。这也是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
4.建筑工程安全问题突出
建筑施工环境复杂,施工过程中,人为失误很容易造成安全问题。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事故均由施工人员违反施工规范作业造成。每年建筑工程事故引发人员伤亡数很多,这些与工程管理不完善、没有真正落实安全责任、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浅薄、缺乏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密切相关。
建筑工程管理控制措施
1.健全完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
国家应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并且将具体到实施细节公布出来。这样才能为建筑工程管理提供法律上的依据。并且可以防止少数人钻制度管理漏洞,确保建筑工程管理有法可依。从而促进建筑行业整体的发展。
2.强化工程管理意识
企业自身要了解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并结合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发展符合自身特点的工程管理方式。进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同时还可以开发新的模式。对于施工人员也要进行相关教育,并且加大施工人员的培训力度。普及相关知识,方便今后的管理。
3.改革建筑工程管理责任制度
施工队伍建设中存在的成员构成复杂的问题,并且施工队的人员也比较多,施工技术的运用会变得困难。做好建设项目的全面管理工作,明确项目管理的责任。施工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度。项目经理负责整个项目的管理。各部门必须要有自己的专业化管理模块,比如生产部门管理生产的质量。
4.加强建筑管理人才队伍培养
施工项目管理人员不但要与施工有关的专业技术,并且还应该懂得通过计算机细化管理,同时还了解经济、企业管理。因此,建设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不能仅注重内部专业人才培养,与此同时也要注重高校人才的吸收。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在我国许多高校都有开设,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建设项目的人才管理,通过课程设计以及实践,学生可以积累管理经验,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管理能力。
总结
摘要:当今时代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只有留住高能力的人力资本,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才能求生存求发展。如何有效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合理配置使用人才与激发员工潜能,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已成为每个企业当前的重要课题。薪酬制度在任何公司都是管理的一个主要内容。一个企业需要有一定竞争能力的薪酬吸引人才,同时需要有效的薪酬政策来留住人才。
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薪酬制度科学合理与否,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市场竞争力紧密相连。合理有效的薪酬制度不仅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能促使员工努力实现企业目标,并能提高企业效益。本文探讨了目前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强调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本企业的薪酬制度进行改革,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案。
关键字:薪酬管理;中小企业;问题与对策
一、目前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的现状
(一)、企业薪酬体系的优点
1、企业现行的工资制度比较适用和合理。由于大部分企业现行的工资制度基本上按标准进行管理及分配,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2、津贴、福利的发放与管理严格遵照明确的规章制度。
3、绩效评估等各项工作都做得比较好。
(二)、企业薪酬体系的缺陷
1.薪酬支付缺乏公平性
薪酬制度的不公平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在不公平性。二是外部不公平性,在这里主要讨论内在不公平。
内在不公平性,可分为纵向不公平和横行不公平。纵向不公平,主要指不同级别的企业员工之间薪酬的差距过大。一般情况下,企业对管理层都很重视,给高层管理者的工资高于中层管理者的好多倍,又给予了他们很多职务消费的权力,灰色收入远远高于其他层次职工的所有收入。大大挫伤了其他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对企业的责任感。企业当中不满、不服的情况随处可见。还有给中层管理者高于基层主管数倍的工资,而基层主管作为技术骨干与一般员工差别不大,但是基层主管要承担很大的责任,生产当中出现问题的话,负责任的是基层主管而不是普通职工。这种职责与收入的不对等导致了企业技术骨干的流失。横向不公平主要是指不同部门同级职位在薪酬上存在“一刀切”现象。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同部门的员工,其专业技能和员工对企业的贡献程度是不同的,虽然是出于同一等级,其薪酬水平也应该有所差距,这才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
2.奖金奖励制度缺乏柔性,起不到激励作用
奖金和福利保险等形式的外在报酬,已成为薪酬制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现在的薪酬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外部报酬的分配及策划上,我国企业严重缺乏柔性,导致外在报酬的激励作用很小。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奖金和奖励在相当程度上已经失去了奖励的意义,变成了固定的附加工资。在福利保险管理上,企业承袭传统的福利保险计划,提供统一的福利保险。忽略了员工需要的差异性,对此,企业往往陷入两难境地。福利保险计划要提供,但提供后又起不到明显的激励作用。最终,这些计划只流于形式,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实施成本,另一
方面员工的积极性也没有得到提高。
3.薪酬体系透明度差
保密的薪酬制度给管理者在薪酬管理中带来很大的自由度,因为他们不必对所有的薪酬差异做出解释,还可以减少员工与企业、员工与员工之间的矛盾。但保密的薪酬制度不仅割开了薪酬与绩效的直接联系,也难以避免管理者在薪酬分配中用个人好恶来替代绩效标准,这为小道消息的产生和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正是由于保密的薪酬制度,公司员工才互相猜疑,对管理层失去信任。所以,薪酬制度越公开越好,不但结果要公开,过程也要公开。企业不仅要告诉员工薪酬数字的多少,更要告诉员工企业选择该种薪酬制度的背景与导向。
(三)、例子:联众不锈钢有限公司目前存在的薪资管理状况
联众不锈钢有限公司是一家南华地区大型的一家不锈钢产业企业,是一家台资企业,有员工3000多名,员工分为台湾派驻和大陆内招两种。公司的薪资体系分为:本薪、奖金、加班工资。薪资主体是本薪,但本薪公司调动的幅度很小,原则上是一年调一次,但经常都找借口而没调薪,有调也是调百分为三到四,根本就跟不上物价的上涨。一个本科生刚进去底薪就是1800元,加上每个月的奖金500多块,如有加班加上加班费拿到手的不会超过2500元。加班虽有加班费但有三十个小时的限制,公司最多只给三十个小时的加班费,多出的要自己协调去补休,所以加班费不会很多,然后补休一般主管都会以事情太多而无法批准。另这个公司这种奖金制度没有明确的标准,所有基层的员工的奖金都是一个样,做多做少也一样,它是根据公司的效绩来定的,但公司的效绩公司高层从来都没有公布过,都是高层说了算,这样造成员工工作没有效率,都是过一天算一天,员工一般也不会给公司去节约成本,造成公司的效绩一般都不是很好。然后公司的晋升制度也不完善,大陆员工最高的职位就是课级主管,然后课级主管大陆员工一般很难和台湾员工相竞争,这不是能力不行的问题,而是一种保护问题,造成大陆这边的员工要晋升很难,所以这家公司留不住人才,大部分的员工都只待一到两年,熟悉自己工作的一些流程和技术之后就走人,造成公司人员流动性很大,公司目前正处在一种停止不前的状态,如不能尽快改变这种情况的话,这家公司很可能会被市场淘汰。
二、造成企业目前薪资状况的原因
(一)、家族式的管理
企业一般由有血缘关系相连的家族作为大股东控制企业经营,单个员工很难控制企业的管理权和控股权。在创业初期,具有企业家人力资本权威的“家族首领”在非人力资本的影子中起着主导作用。但随着企业的发展,仍采用这种管理方式,必然会导致企业内部人员的不和与薪酬体系的不公。使引进人才和企业员工很难排解“打工”心态和情结而与企业核心层凝聚在一起,也就很难形成“命运共同体”,难保企业在快速发展中不出闪失,出现“火不过三年,富不过三代”的现象。
(二)、将薪酬视为企业的纯支出
不少企业对厂房、设备方面投资热情颇高,对员工薪酬水平提高却心有不甘。一些老总不了解,现代薪酬管理基本观念之一,是员工薪酬水平提升与员工素质提高互动的良性循环,是企业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这是因为,若员工薪酬水平较高,企业原有高素质员工的流失率将降低,节约员工培训费用,企业将吸纳更多高素质员工,员工更有实力加大自我开发力度,这些均有助于员工整体素质的提升,员工整体素质提升又有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这就可以形成员工素质提升与其薪酬水平提高的“互推”之势。此态势对企业与员工均是有益的,而企业最终获得的收益(即人力资本收益)将高于在员工方面的各项支出(即人力资本投资)。
(三)、现代薪酬管理理念、方法与技术导入不足
在企业创业阶段,企业的管理者们凭借自身的“家族权威”,在非人力资本的影子中发挥着主导作用。那时企业初创,规模小、人员少、结构简单,薪酬单一,作为企业家的业主可以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地监控企业运作,对于员工的薪酬发放也在“随意”中合情合理。但是,随着企业的逐步壮大和外界竞争的加剧,这批“老板”们自身素质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尤其在现代薪酬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的把握上更显匮乏,亟需专业人员为其出谋划策。
医院管理水平的高低,管理工作的成败取决于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医院行政管理人员是医院人才队伍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担任医院的领导职务的人员,还要在医院职能科室从事院务、护理、医疗等管理工作。在现阶段,不仅医院面临着各种竞争和挑战,在医院的管理方面,竞争也同样激烈。因此,医院必须全面提高行政人员的综合素养,努力提高行政工作的服务质量和效果,尽量减少办公成本,合理配置办公资源,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更好地提升医院的管理效能[1]。培养管理人才队伍,提高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管理人才的作用,对于医院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现阶段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现状
虽然我国医院总体在医疗水平和医疗仪器设备方面已经有了卓越进步,但是由于医院对于行政管理工作的作用了解的还不够透彻,培养行政管理人才的意识观念还不够强烈,所以现阶段我国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的总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能力还是偏低,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问题如下:
(一)缺乏工作的积极性
医院对行政管理人员奖金的发放制度没有和工作质量、工作业绩、效率挂钩,是现阶段医院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的一个原因。当前,我国医院的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和奖金收入与同级的临床医务人员相比相对较低,有的实行平均奖,对于医院行政管理工作的进展缺乏激励作用。另外,相对于行政管理工作,医院主要侧重于医疗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对于临床人员给予了很多政策支持,却忽略了医院管理人才的潜在效益,从而导致了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二)思想认识不到位
由于医院对于医院行政管理工作效益的不注重,在加上行政管理工作责任重,事务多且繁杂,政策性强的工作性质,虽然有些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较强,但是也存在着行政管理工作只是属于日常事务性工作,不管做的好与不好都是一样的思想,于是行政管理人员对待自己的工作低要求低标准,通常都是按部就班应付了事,导致医院行政管理工作的低效率[2]。再加上医院行政管理工作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不高,在日常的工作中也不注重加以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水平。
(三)管理经验少,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和方法
现阶段我国的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的现状是结构复杂,素质有高有低,具有管理专业学历的人员偏少,不管是在学历上还是在知识掌握方面,都达不到现阶段需要的工作标准,在管理工作中,大多凭资历和不多的经验来进行管理。在这种学历低,缺乏管理知识和创新意识的状态下,医院行政管理人員的管理技能严重落后,为医院的`工作进展产生了严重的阻碍。
二、提高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解决对策
医院要想稳定持续地长远发展,就必须认识到现阶理段医院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对医院的长远发展形成了严重阻碍。对于现存在的问题,具体解决措施如下:
(一)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因为医院行政管理人员具有表率、指导、带动作用,因此针对于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偏低的情况,医院应对行政管理人员加强教育和培训,从而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医院首先应加强理论培训,组织在短时间内,外请具有丰富行政管理知识的专家教授,对医院行政管理人员进行专门的讲课培训[3]。还可以将医院行政管理人员送到高等院校进行以管理专业为主的教育培训进行长期、规范、系统的学习。其次是对医院行政管理人员加强实践培训,对于新进入行政管理部门的人员,采取先不固定科室,相关行政部门进行轮岗的办法,以达到让医院行政管理人员全面了解各部门的工作业务运转情况并熟练掌握,熟悉医院整体情况,提高事务处理能力的目的。同时,要鼓励医院行政管理人员不断充实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文化知识,加强自己在品德、学识、才能等方面的修养,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以丰富的知识和扎实的理论功底,为医院的长远发展发挥自身最大的效益。
(二)建立公平的考核体系,加强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的选拔
把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结合起来,建立公平的考核体系,把广大行政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根据医院发展的实际情况,实行目标激励和考评机制,不断为医院提出新一阶段各科室的发展要求和医院发展的目标。另外,还应加强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的选拔。医院除了从管理专业毕业的人员和卫生行政机关干部中吸取人才,对于医院现有的医务行政管理人员仍要注重并加以培养。在医护人员中,医院应把素质较全面,并且有一定管理能力的人员培养成为干部,充实行政管理人员干部。关于行政管理人员的选拔,首先要注意,在医务专业技术转任为行政管理的人员中,要从既有较好素质又愿意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中进行挑选。其次,因为医院管理干部一般分为医院领导、职能部门及中层管理干部、基层管理人员三个层次,对于不同的层次会有不同对应的素质要求,所以医院在行政管理人员的选拔中,应该按照岗位要求来进行划分[4]。其次,医院在行政管理人员的选拔中还应注意拉开年龄档次,保持行政管理队伍的结构梯次,避免出现队伍老化现象。
(三)增强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的协调意识,完善医院行政管理体制
增强医院行政管理内部协调机制,能够增进部门之间的沟通合作。因为管理的本质其实就是协调,所以如果增强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的协调意识,把被动协调变为主动协调,并且进一步完善医院行政管理体制,就能为医院的行政管理工作产生有效的促进作用。由于医院办公室和决策层是上下级关系,而与其他部门是平级关系的体制原因,行政管理人员的协调力量和作用有限,因此,医院可以通过适度授权的方法来为办公室的协调工作增强力度。另外,在医院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过程中,医院不仅要进一步明确责任,严格落实院长负责制,还要经常对医院行政管理工作调查研究,开展座谈会进行深入了解,广泛听取每个人对于医院行政管理工作指出的意见和提出的建议。然后,医院要根据听取到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医院行政管理体制,激发全体行政管理人员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为医院的长远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三、总结
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与管理工作质量的高低息息相关,现代医院离不开高效的行政管理。要想有力推动和促进医院的发展,就必须重视行政管理工作对医院产生的重要影响,不断增强医院的行政管理意识,全面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不断完善行政管理制度,提高医院行政管理工作的质量。希望通过这些对策的具体实施,能够保证在医院的长远发展中充分发挥出行政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及实现行政管理工作效益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肖钰.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现状分析与解决措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08:129.
[2]申永胜.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现状分析及可持续发展[J].经营管理者,2015,30:180.
[3]王尉春.目前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现状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08:286.
摘 要 我国市政工程的项目管理已走过了二十几年的历程,形成了具有现代管理意义的项目管理机制,但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 为了确保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效益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管理,并就建立和落实工程质量领导责任制等5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本文对市政工程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本人市政工程管理经验对相关问题做出一些对策的分析。
关键词 市政工程 工程管理
市政工程是指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市政设施是指在城市区、镇(乡)规划建设范围内设置、基于政府责任和义务为居民提供有偿或无偿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设备等。市政工程一般是属于国家的基础建设,是指城市建设中的各种公共交通设施、给水、排水、燃气、城市防洪、环境卫生及照明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对外开放的基本条件。
从某种意义上看,市政工程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形象,对市民的日常工作和公共安全造成直接影响,这也是市政工程一直被政府高度关注的原因。各级检查也常常把市政工程当作重点内容进行。这使得提高市政工程的质量监督与管理,保证工程的结构安全与环境质量变得意义重大。笔者针对市政工程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探讨了加强质量监督工作的途径。
一、市政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
市政工程质量管理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市场规范化管理方面存在缺陷
市政工程的建设单位多为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委托)的单位(部门),有些单位由于自身的权力,不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不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有的工程开工多日还没有签订正式施工合同、监理合同;有的工程不办理规划许可证、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和施工许可证,检查时才补办;有的政府投资工程为追求所谓“政绩”,一味压缩工期,甚至缩短设计周期,这极易导致工程项目设计上的功能不全或其他缺陷和施工质量隐患,造成工程质量内在品质的降低,运行后出现大量的质量问题。
2.质量意识不强
由于市政工程的特殊性,有的为了献礼或向媒体交代或应付检查,往往重視工期而忽视质量,有时出现抢干和蛮干。各责任主体不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或对强制性标准不熟悉。有的人认为,道路工程、排水工程与结构安全无多大关系,大不了坏了再修,人为地降低了质量。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资料与工程不同步,表格不统一,后补资料甚至出现假资料。
3.施工单位质量管理问题
现在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存在薄弱环节,有些建筑企业搞内部项目承包制,项目部只给公司交管理费,这种类似转包挂靠的行为削弱了企业对项目部的质量管理,极易导致质量低劣;有些施工单位不具备相应资质,只好挂靠施工;有的以包代管,质保体系不健全;有的不按图样施工,擅自变更设计。另外,随着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和结构调整,原来的许多分包企业逐步成长为总包企业,这些新兴的总包企业往往在分包工程的质量管理控制和现场施工质量控制上存在薄弱环节。
4.监理机构不健全,监理效果达不到要求
建立监理人员持证上岗与注册制度是维护监理秩序、保证监理人员质量和监理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由于我国目前建设监理市场不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个人对监理工作的理解有偏差,许多持证的人员由于身兼数职不能上岗监理,而另一些在岗的监理人员又无证,不具备监理资格。同时我们的培训工作有时又流于形式,效果不明显,对我们的监理工作和监理队伍建设造成了不良影响,监理质量没有保证。
二、对策分析
1.强化工程质量意识
首先应该增强工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每一项市政设施都是城市整个系统的一个零件,若缺了它,城市就像少了一条腿,若质量上出现问题,也将给国家和群众的财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二是要学习和运用抓工程质量的先进经验,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质量水平。三是要用反面教材,给建设者们敲质量的警钟,“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口号应化为参与市政工程建设者们抓质量的自觉行动。
2.坚持落实质量责任制
多年的实践证明,提高工程质量必须建立层层负责的质量责任制,说到底,就是工程不论大小,政府和职能部门必须指派专人负责,对工程质量负领导责任。实施项目法人责任制。勘探、设计、施工、材料设备供应、监理等要按照分工,对工程涉及的各个环节负责,并将责任分解落实到具体人的头上,出了质量问题,要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3.加强诚信建设,加大市场信誉对质量责任主体的约束力
正是基于加强诚信建设的需要,我们要严格执行建设部《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不良记录管理办法(试行)》,对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施工图审查机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监理单位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所规定的质量责任和义务的行为,以及勘察、设计文件和工程实体质量不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技术标准的情况记录在案,并提请有关部门将不合格的工程质量责任主体清除出建筑市场,促进建筑市场的进一步规范,从而确保工程质量。
4.强化监理公司的监理职能
任何一项工程中,施工单位质量自控是基础,监理单位有效监管是关键。要提高工程质量,监理就要着眼于工程的工期进展和质量,安全客观实际,采用法律的手段控制工程进度、质量、工程造价和合同管理,协调生产过程中各有关单位的关系。
(1)要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市政工程监理队伍
市政工程质量监理是一项难度大、项目多、任务重的监理工作,因为市政工程是综合性工程,既有道桥工程专业知识,又有给排水专业知识,还有园林、煤气管道、热力管道等工程的专业认识,而一般的专业人员只精于自己所学的专业,很难胜任市政工程的监理工作,因此,监理公司要对市政工程监理人员进行特殊培训,使其一人多能,胜任本职工作,为公司增添技术实力。
(2)要有适应市政工程质量监理的仪器设备
目前,一些中小城市市政工程质检仪器、设备比较陈旧落后,精密仪器几乎是空白,有些监理公司根本就没有市政工程质量检测设备,这给工程监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而市政工程的质量检测主要是靠先进的设备,是靠人与仪器、设备有机的结合才能监理出优良的工程,因此监理公司要配备先进的检测仪器和设备,使优秀的人才和先进的器械结合起来,使检测手段逐步实现现代化,从而增强监理公司的质检实力。
5.抓好项目管理的关键环节
(1)工程质量管理方面
应参照我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1999-0201)、《FIDIC土木工程施工通用合同条件》及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制定完善的市政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制度及质量控制程序、措施。对建设单位现场管理人中按监理模式进行分工、授权,使日常质量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尤其是要分清同承包方的责任界限,既要认真负责,又不能越俎代庖,做到严格管理、责任明确。
(2)工程进度管理方面
应依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和FIDIC条款中有关工程进度、工期的规定,采用网络计划技术等先进的方法对工程进度进行管理、控制。同时要结合市政工程特点制定明确的进度管理工作制度及决策机制,明确职责,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提前预见多专业、多单位交叉施工的矛盾,及早采取措施,避免因业主协调原因延误工期,并公平、合理地处理承包方施工进度偏差。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综合平衡,适时调整工期与投资控制计划,保证工程总目标的实现。
(3)工程投资管理方面
应参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和FIDIC条款有关规定,结合市政工程建设特点,制定严格的工程经济签证、工程量确认等投资管理制度及控制措施。准确区分业主与承包方应当承担费用的界限,及时、公平、合理地确认合同变更价款,并保留齐全、完整的原始记录、证据,便于纠纷的处理及上级有关部门的审核。同时应确定合理的决策程序,在工程进度投资目标冲突时,科学合理地调整计划,实现工程目标。
(4)合同管理及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的改进
将建设监理理论引入市政工程管理就要求必须参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和FIDIC条款的内容、格式签订工程施工合同,按建设监理理论规范合同管理制度及程序。在当前过渡时期,虽然市政工程建设管理机构中业主与现场工程管理者的成份还没有完全分开,没有从体制上根本消除影响工程管理者公平、公正进行监理的因素,但是可以先采取将建设项目管理人员划分为行使业主职能和行使监理职能两部分的方式来改进管理体制。
(5)完善质保体系和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是由各参建单位的质量和安全保证体系作保证的,而人是质保体系最基本的要素,是形成工程最终产品的直接因果。因此,市政工程各参建责任主体,应建立健全质保体系,培养一批业务素质高、操作能力强的从业人员,同时做到自控落实、监管到位,使工程质量和安全得到保证。
6.加强市政附属工程精细化施工
附属工程是主体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市政精品工程,就要着重于精细化施工。针对质量和安全通病和容易忽視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技术处理措施,提高附属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以达到市政工程整体性、协调性和实用性之目标。
7.管涵沟槽等施工要作为安全生产自控的重点
对涉及高压电线和煤气管线的地段,施工企业要会同相关单位有针对性地制定专项施工措施和安全应急方案,确保沟槽和基坑施工安全。隧道工程、桥梁工程和地下通道工程施工,施工条件复杂、技术含量高,施工企业就以高空安全作业和吊、安装运输安全,以及机械操作和桩基础施工安全为自控重点。对于结构工程,施工企业应制定详细的安全生产施工方案,保证构筑物结构安全,确保桥梁和通道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和施工安全。
8.强化市政工程检测手段
市政工程的原材料抽检、半成品检测及技术制定是实施市政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的重要手段。因此,对市政工程的原材料和半成品检测,不仅要严格要求施工单位按项目的数量和批次进行自检,而且监理单位要严格要求进行见证取样,确保市政工程原材料、构配件质量和市政工程的使用安全。实施建设监理的关键就是要落实旁站监理。在施工企业自控的基础上,现场监理机构除了按监理规划和有关法规要求进行巡视和平行检验外,要切实做到跟踪旁站监督,对关键工序、重要部位进行严格的工序验收,确保市政工程工序质量。
参考文献:
[1]曹永先,孟丽.市政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8).
[2]陈朝晖,李涛.加强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思考.建筑科技信息.2009(7).
[3]倪员建.关于加强市政工程质量管理的探讨.中国科技信息.2005(9).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推荐阅读:
浅析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现状与对策的论文12-01
建筑工程安全现状分析12-20
浅析建筑工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论文07-24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现状与应对措施论文07-25
建筑工程质量标准化监督管理对策论文07-05
高层建筑施工管理问题分析及管控对策论文12-17
高层商业建筑火灾危险性特点及成因分析与预防对策研究07-13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分析06-26
建筑结构与工程管理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