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为了推进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进程,笔者结合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在初中化学中的必要性以及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通过科学的论证,探索出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途径和基本原则,以及优化初中化学中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具体方法。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初中化学课程改革创新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职化学教学与初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摘 要: 本文针对初中化学课程改革前后的教学模式转变和师生之间角色的转变来讨论课改后化学学科的教学艺术。特别针对课改后的实验教学,强调以学生实验为主,由此来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以及中职化学教学如何与之衔接的问题。
关键词: 中职化学 初中化学 衔接
在课程改革冲击波的冲击下,不仅师生之间的角色关系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而且教学模式也由原本的单一而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我是一位中职化学教师,仅从中职化学与初中化学的衔接方面,谈谈自己对于新一轮的中职课程改革后的中职化学教学的几点看法。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只是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世界,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化学世界的奥秘,形成持久的学习兴趣,从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化学作为一门与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学科,在联系生活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它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于初中和中职学生来说,实验和“魔术”几乎没有什么区别,那充满想象的实验激起了多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让无数的学生都痴迷在化学实验的魅力下。因此在初中课程改革的新形式下,作为中职化学教师,我们更应该充分利用这点优势,上课尽量设计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将抽象知识简单化,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一、初中课改下的实验教学,要求教师应转变传统的实验观念,以学生为主体,这与新一轮中职课改的要求是很相似的。
传统的化学教学以教师的“授”和学生的“受”为主,教师在课堂上自主实验和学生的直接接受为主,部分教师甚至不做实验,直接引出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学生跟着抄写下来,回去后死记硬背。这样的课堂,做实验的是老师,讲课的是老师,知道现象的实际上也是老师,得出结论的还是老师,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没有动手的机会,师生之间缺乏沟通。这种接受式教学使学生在教学中丧失主动性,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将化学与文科等同起来,认为这也是一门靠背出成绩的学科,一段时间之后,不少学生就开始对化学失去兴趣,有的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其实,就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说,他们正处在好动的年龄,他们对一门新的学科和实验是充满好奇心的。“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试”,对于实验现象,干巴巴地讲解和生硬地强迫他们去记忆没有什么区别,如果有演示实验的话,按他们的话说——看着就觉得好玩,而且对于实验,好动的他们绝不希望仅仅是充当观众,他们迫切希望自己能够动手试试,亲身体验实验成功的那种乐趣。这一点从平时的教学中是可以发现的。以上的情况在中职化学教学中也同样存在。所以我在化学的第一节课上都会强调以后课本上的演示实验,除了几个比较危险的外,其余的都让他们自己举手上来做。因为这些实验我们每年都重复做,有些教师都懒得做了,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这些实验他们从来都没有见过,每个实验都充满了神秘感,让他们做,效果就不同了。在课堂的演示实验中,学生都争先恐后地举手,那种期待、那种怕被其他同学抢先的表情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经过一番实践后所得出的现象和结论,其可信度和印象肯定是机械式的讲授所无法比拟的。
所以作为新一轮中职课改实施者的教师,我们应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不要为了多省下几分钟赶进度而省略掉实验不做,否则实验就失去魅力了。相反,应该以演示实验或学生探究实验为主,能演示尽量演示,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课堂,使我们的化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这样也才能与初中课改的要求一致。
二、教师在平时的授课中,除了结合实验外,还应结合学科特点,多联系生活实际,利用生活中相关的生活经验加以引导、强化,同时应注意与初中知识的衔接。
初中课改的要求之一就是——知识点尽量能够贴近生活,并能应用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学以致用的乐趣,这与新一轮中职课改的要求也相当一致。对于一门学科,学生最常提的问题就是:学了有什么用?很显然他们还没有把学科和生活相联系。对于化学学科而言,生活中处处是化学,对于生活中的某些化学现象,学生都略有所闻,比如:什么是白色污染,生活中的钢铁为什么容易生锈,“八大公害”,煤矿瓦斯爆炸,等等。对于这些现象,我们在生活中是比较常见和经常听说的,但是对于接触化学不久的学生来说,一句“为什么”就可以把他们难倒,他们似懂非懂,想解释可是又解释不出来。此时强烈的好奇心理会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异常高昂,他们迫切希望能学好化学,来解决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还应充分这些资源,多搜集和寻找与本节课相关的生活现象,让学生明白其实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由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比如教学《糖类》这一节,在探究糖及其结构和性质的时候,我由生活经验引入,首先提问学生:生活中哪些物质可以称之为“糖”?接着深入引导学生思考:何为碳水化合物?再引入糖与生命的关系。这样不知不觉中“糖及其结构和性质”就已印入学生的脑海中。又如在教学《有机物》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我联系初中《碳和碳的化合物》的知识,在初中的基础上加以展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在教学《溶液》时,教师可与初中的《电解质溶液》相联系,同时可利用生活例子——酸性土壤的改良,治疗胃酸过多为什么可以服用斯达舒或胃舒平;对于《胶体溶液》可提出:明矾为什么可以澄清浑浊的饮用水?对于《三大物质》可提出:怎样吃才能更好地促进身体健康,膳食平衡?每堂新课教师都应尽量去搜寻与生活相关的现象,让学生明白今天学的并不是纯粹在应付考试,而是在应用于生活。我也发现学生很喜欢上这种课,特别是后进生,对于他们而言,如果知识点和生活不相联系,即便是重点的知识,他们瞧也不瞧一眼,所以先上完知识点后再让学生去回答刚才课前提出的问题,这时候那些问题对于他们而言就小意思了,大家很踊跃地举手,都想把刚才想说又说不出的那些话给发泄出来,一人回答了,另外一个人觉得还不全面,还想补充……全班沉浸在学习的喜悦之中。联系生活,应用于生活现象让他们体验到了学习的目的、学习的乐趣,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他们的学习信心。当然,教师在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解释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再找找生活中类似的化学现象,举一反三,并逆向思维,反思生活中另类的生活现象。
生活的化学现象都是取之于“民”的,但是教师的个人搜集和全班级的学生搜集相比,显然后者更有优势,所以教师也应该向学生学习,借鉴学生的生活经验,这样既能解决问题,又能搜集问题,而且在引导学生逆向思考的时候,对于某些重点知识,逆向思维可起到加深和强化学生印象的效果。
三、为了保持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教师除了课堂实验外,还可将实验延伸到课堂外,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课堂只是学生学习一部分,将所学的知识联系生活,应用于生活,为生活服务才是课改最终的要求和最终的方向,新一轮中职课改也与此类似,但更倾向于动手能力的培养。所以中职化学教学也应与初中化学教学有机衔接。因此要让化学服务于生活,就要保证学生学好全部的化学知识;而要保证学生学好全部的化学知识,就要保持学生不是只对实验产生兴趣,而是要对全部知识都有持久的学习兴趣,否则一旦碰到没有实验的微观抽象知识,那就没有人想学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学会利用生活中的物质,开发家庭小实验,学生对课外的实验兴趣是很浓的。例如探究生石灰(食品中的小包干燥剂)和水反应的实验,用不同颜色的花提取色素自制酸碱指示剂,自制水果电池,自己配置缓冲溶液并检验它效果氮肥中含氮量的测定,蛋白质性质的检验,等等。对于抽象的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观知识,则可布置学生回去自制分子、原子结构的模型或模型图,使抽象知识直观化,这些课外小实验都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举办化学晚会、化学魔术表演、化学知识竞赛、化学学习园地等活动,这些课外延伸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到自己做学习主人的乐趣,它们在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保持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等方面有其功不可没的作用,而且能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实验的习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想学、乐学。
以上是我对新课改后初中化学教学如何与新一轮中职化学课改相衔接的几点看法,我将在各位同仁的教导下及时改正自己的不足,及时更新自己的观念,更有效地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李建平.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课程专家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
[3]中等职业学校化学教学大纲.2009.
[4]罗红.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初探.九年级化学培训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
[5]惠文伟.农村中学课堂探究活动模式的探讨.九年级化学培训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
[6]谭欣.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成长.九年级化学培训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
[7]齐高潮主编.化学农林牧鱼类.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6月,第一版.
[8]张龙主编.化学通用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第一版.
[8]教育部文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
[10]教育部文件.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
作者:戴涵宇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摘 要: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为了推进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进程,笔者结合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在初中化学中的必要性以及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通过科学的论证,探索出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途径和基本原则,以及优化初中化学中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程改革;初中化学
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必要性
化学科学素养指的是通过对于化学学科的学习形成的科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1.社会发展的要求
现代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初中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必须要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而科学素养作为综合素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才能使他们在未来的成长中迎接挑战。
2.教育改革目的的要求
教育改革是迎合我国的教育现状制定的更加有效的教育体制的调整,在新的教育改革中,相关部门明确的提出了要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要求,所以在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是对教学改革的一种执行。
3.化学学科特点的需要
化学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其本身的理论知识和试验操作都具有相当的科学性,是学生科学的认识世界的最佳启蒙学科。
二、当前化学学科的教育形势
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化学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实践能力,并明确提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可以改变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把自然科学提升到了哲学层次。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包括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和积累、对科学实践方法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以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兴趣取向和价值观。
在我国,近十几年来,在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越来越受到教育专家的重视,这一点从教育部颁布的新课标中便可以明显看出,新课标要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当今化学教育的重点,广大初中化学教师一定要重视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近些年来,在初中化学教学领域,如何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成为了热门话题,但是就目前我国的化学教育模式而言,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具有一定的难度。
三、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1.提升学生进行科学活动的能力
科学的能力应该是科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由于从社会的进步来看,这样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科学能力应是获得知识和探索新知识的能力。科学能力的养成过程是在科学知识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形成的,具体的应该提高这几个方面的能力:
(1) 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科学探索和研究的第一步。只有在掌握了大量的感性材料以及信息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活动。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刻意训练学生勤观察,细心观察,养成自觉观察的习惯。
(2)实验能力。化学的重要特点就是理论知识"实验能力并举。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就教育学生,化学的实验不但是对课本的理论知识进行形象的诠释,是理解"巩固化学知识的主要手段,而且还是检验化学理论的唯一标准。在平时的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勤动手,尽可能地创造机会,多做实验。除了在课堂中进行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还应开展比如化学实验兴趣小组,化学魔术,化学实验比赛等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验能力。
(3)思维能力。智力的核心就是思维能力,是一个人是否能成功的关键。面对大量的感性材料,怎么做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最终转化为理性认识,必须要借助思维的能力。
(4)自学能力。当今的科技发展飞速,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单纯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只有学生有自学能力,能够独立地获取和探索新知,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5)创新能力。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化学教学中,培养创造性的思维应注意:教学实践中,应有意识地运用创新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因而培养创新思维;注意创新思维的发散特征,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打破定势思维;注意联想能力的培养,利用化学的特点,培养学生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能力;注意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创造能力,比如开展小发明、小论文、小制作等活动。不仅给学生表现自我的舞台,还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2.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所以,开展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条有效的途径。①举办各种讲座。介绍科学家创造发明的经过,介绍科学家生平事迹,介绍当代新科技、新成果、新动向,从而深化对科学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激发科学兴趣。②带领学生走出校门,了解化学知识和科学技术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加强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三者之间的联系的认识。③广泛开展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与生产和生活实际,自己设计,自找材料,自己动手进行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如溶解时的热效应自制热盒,自制防毒面具,自制消毒装置等,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到化学知识是那样的丰富多彩,使他们真正认识并自觉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原则,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④举行科技作品展览和评选科技作品,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以增加学生的科技竞争意识和扩大学生知识视野,还可以组织写小论文,总结知识,训练学生的科学表达能力。
3.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的是以教师的“教”为主的课堂教学,但是对于当下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改革要求来说,已经不能满足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的要求了。所以,教师要首先改变教学观念,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的学习来展开。
三、结束语
通过对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研究,初中化学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认识到提高初中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性,明白了这一点,就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利用科学的手段以及合理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只有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初中化学的教学才具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作者:白丞
浅谈初中化学新课程中科学探究的教学
摘 要:初中化学课程改革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主要提出一些科学探究的教学方法,用以解决当前开展化学科学探究存在的教学问题。
关键词:初中化学;科学探究;教学
在知识增长速度如此之快的今天,对我们而言,是掌握知识本身重要,还是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更为重要?是获得化学事实重要,还是学生经历过程重要?在初中化学新课程中,科学探究教学为我们很好地解答了这两个问题。在初中化学新课程中,科学探究贯穿于化学课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它的顺利实施和深入开展需要我们有正确的教学方法。下面我就谈谈我对初中化学科学探究教学方法的一些体会。
一、利用微型化学实验进行科学探究
实验探究需要通过实验来进行科学探究,开展实验探究需要有足够的实验设备。但是,大多数学校的化学实验室设置不齐全,班级数目与实验室的设置不匹配,有的学校十多个班级也是配备一、两个实验室,实验仪器、药品不齐全,课堂教学走进实验室没有现实性。由于这些原因,现在的科学探究教学把学生探究变为教师探究,即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而“进行实验”这一过程就由老师来演示。虽然,这样可以节省药品和仪器的使用,但是学生却没有真正地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意义。针对上述问题,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入微型化学实验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所谓微型化学实验,就是以尽可能少的化学试剂来获取所需化学信息的实验方法与技术。因此,我们可以把微型化学实验运用到科学探究中,这样就可以解决化学实验室设置不齐全等问题。同时,微型化学实验是常规实验的浓缩,它能节省经费、节省时间、便于操作、易于推广。在初中化学科学探究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实验探究,我们把微型化学实验用到科学探究上,让科学探究真正地面向全体学生,并且这样的探究效果更好。
二、结合生活生产实际进行科学探究
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科学道理,利用生活、生产实际的途径进行探究,可以增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到所学到的知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进而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动力。例如,探究“钢铁的防护与回收”。教师可以为了使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让学生置身于“钢铁的防护与回收”的情景中,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教师设计的探究情景可有:(1)混乱不堪的废铁回收站。(2)乱而有序的钢铁生产厂。(3)汽车、窗户、铁船、铁钉、自行车、房屋、铁锹等钢铁的使用图片……这些生动的情景,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很熟悉,进而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所以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进行探究更能提高学生的探究热情,讓科学探究更能顺利进行。
三、开展多种探究方式进行科学探究
探究活动应该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是要根据问题情境、探究目的、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学资源等来决定的。探究方式除了化学实验外,还有调查研究、 访谈、 查阅资料、 交流与讨论等多种方式。比如,九年级上册(粤教版)第八章“生活中的酸、碱、盐”,本章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探究活动和观察活动在本章设置也很多,都是以实验探究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处理课本,可以组织学生交流与讨论,寻找我们身边的化学和一些化学趣事,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最后,学生把总结出来的知识点出一期化学黑板报。这样多样式的探究方式既不枯燥也不单一,整个探究学习过程都充满着趣味和活力。
四、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在新教材的开发和使用过程下,特别是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成功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般创设问题情境可采用下面方法:(1)采用源于学生生活的问题和有意义的提问;(2)用“见怪不怪”的生活经验形成问题;(3)用手脑并用的化学实验形成问题等。
五、初中化学实施科学探究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既要避免将科学探究教学神化,又要避免将其泛化。如,神化的一种表现就是认为科学探究教学是万能的,只要一搞研究什么问题都能解决。其次,正确认识教科书中“科学探究”的内容和形式。最后,强调科学探究,但并不排斥其他的学习方式。中学生的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学习和探究能力需要发展,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用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设计全部的教学内容显然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
科学探究作为新一轮的化学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它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学习方法。我们可用微型化学实验来解决物资设备不足的问题,用多种探究方式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让科学探究发挥出最大的教学价值。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能充分挖掘出他们的潜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郑长龙.化学新教材开发与使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3-84.
[2]黄瓅.化学新课程中微型实验探究活动的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3]张宁梅.为了遗忘的教学:科学探究教学在初中化学的应用[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4]王中荣.新课程中实施化学探究活动的误区与对策[J].中学电化教育,2008(263):82-84.
编辑 李琴芳
作者:叶爱兰
推荐阅读:
初中化学成果理论创新09-09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论文09-26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范文10-03
提高初中化学复习效益的论文10-13
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10-08
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10-06
初中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论文07-15
化学创新论文10-05
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09-18
初中化学《盐 化学肥料》说课稿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