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题研究范文

2024-10-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化学课题研究范文(通用11篇)

初中化学课题研究范文 篇1

湖南省龙山县石牌镇初级中学 肖昌显

一、充分准备教材知识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础

众所周知,教学工作涵盖了“备、讲、批、辅、考”等一系列过程,其中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础,也就是说,备课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由于初中化学知识相对简单,教师要想达到高效的教学,就应该立足于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之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地分析,并制订出周密的教学计划,指出教学重点及难点。此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概述7篇”充分体现学生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这样便于及时了解学生存在的不足,并体现在教案中,以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 1.利用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新课程理念下,就是要求学生以积极、轻松的心态去认识丰富多彩的化学,勇于去探索化学的奥秘,帮助学生养成化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例如,在学习化学教材中的“化学研究些什么”中有一个“鸡蛋放入白醋”中的实验,从而老师就可以将这个小实验布置给学生回家里单独做,这样无疑就会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状况进行提问,如:气泡是怎么产生的?在醋中,为什么鸡蛋会上浮后又下沉,循环往复?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就会认真阅读教材内容,观察实验并了解其中的奥秘。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而且设计实验正是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出特定的情境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就能够把握住学生的兴奋点,以便调动学生的兴趣。如:设计出精彩的引言、向学生讲述化学家的成长故事、化学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等。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3.应用多媒体教学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点

一般而言,对于初中化学知识,往往会涉及很多理论知识,如:微观粒子的结构、运动及变化,较为抽象,与宏观现象有着根本的区别。由于多媒体有机地融合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内容,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教学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不仅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而且生动的画面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与此同时,多媒体教学以动态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了化学知识,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记忆效果。例如:在讲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的时候,倘若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就能够很好地向学生阐述出水分子分解的具体过程,从而学生对于书本中所讲述的“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够分解为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的知识就很容易理解了。

4.开展有效实验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保证

从初中生角度来分析,由于化学属于一门新课程,对于化学实验还处于启蒙的阶段,通常在这个时期开展实验的主要目的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从而了解其中的原理,所以,要求有些实验需要老师在课堂中进行展示,从而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是很有必要的,而且在课堂中要保证实验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同时要注意的是,实验一定要保证每位同学都能够看到。例如:在做酸碱中和反应的时候,在进行试剂添加的时候,一定要把滴管垂直悬空在试管上方然后慢慢往下添加,在观察试剂逐渐有红色变化为无色的时候,提前准备好一张白纸,放在试管的后面,以便学生清晰地看到实验的变化。

5.学生有所收获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根本

初中化学课题研究范文 篇2

一、讲究新课的导入原则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 无论是用什么方式导入新课, 都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探究活动的具体内容, 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宗旨, 最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下面分析一下四种导入原则。

1. 目的性原则:

新课的导入要有助于学生了解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对要学习的内容能做到心中有数。

2. 整合性原则:

每一个知识都不是零散的, 要教会学生用联系的观点来对待学习, 而新课的导入要达到复习旧知识、串联新知识的作用正是联系观点的落实, 使学生能温故而知新。

3. 精致性原则:

新课的导入不要大而空, 不要为了吸引人而过于做作、深奥, 要关注全体学生, 做到直观和富有启发性, 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使学生通过教师的导入能看清本节课的内容, 更有信心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4. 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动力之王, 是成功路上最强大的推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根据每个人的爱好和潜力, 激发其兴趣, 引导他们从内心真正地感受化学的价值。趣味实验、厨房中的化学、家庭小实验、课堂实验、化学家的故事、社会热点新闻、谜语、诗词等都会引起一些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要巧妙安排, 细致设置, 认真组织, 让理论变得有意思, 让高深的术语变得津津有味, 让化学符号和生活联系起来, 拉近和生活的距离。

二、细致的观察与研究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的价值观, 逐步地学会从化学的视角留心观察生产和生活, 关注当今社会化学与资源、环境、能源、健康等之间的密切关系。只有每一节课精心设计教学程序, 科学演绎授课内容, 才有可能培养出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素养, 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铁的生锈现象:铁与空气中的氧气, 水分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锈, 英文:Rust, 公式:Fe2O3, 锈是一种化合物。由于长时间的潮湿, 铁处于湿润状态, 铁、氧发生化合。

我们都知道铁容易生锈, 这是化学性质与外界条件使然, 铁锈蚀的速度受环境影响, 有一定的规律。掌握了铁的生锈规律和原因, 控制住金属的腐蚀, 达到解决资源的目的。

例:找出铁钉最容易发生锈蚀的是 () 。

A.铁钉放置在密闭的干燥空气中;B.铁钉完全浸没在蒸馏水中;C.铁钉半浸没在盛有水的试管中;D.铁钉浸没在植物油中。

正确答案:C

分析:铁金属的锈蚀是铁、氧气、水分同时作用的结果。A中缺少水分, B中缺少氧气, D中既缺少氧气又缺少水分, 而C中铁金属与氧气、水分同时接触, 反应充分, 锈蚀情况严重, 并且C中铁金属锈蚀速度最快的地方是接近水面处, 正是三者接触最充分的缘故。

三、“学会“是必须的, 责无旁贷

教学中, 激发学生的情感, 让他们懂得掌握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现在是知识爆炸、网络发达, 信息更新顷刻万里的时代, 学不会本来就应该掌握的知识, 必然成为优胜劣汰中的牺牲品。新时代的年轻人, 应该胸怀大志, 学会知识, 怀抱超世之才, 随时能够报效国家。

初中化学复习策略研究 篇3

关键词:教学 复习 初中 化学

复习课是三大基本课型之一,与讲授新课、训练习题不同,它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功能,不仅可以回顾与整理,还能沟通与再生,在课型之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当前,在初中化学复习教学中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阻碍了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甚至抑制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虽然新课改的提出及新教材的使用带来了新鲜空气,但有些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评价体系,使教学根本脱离不开“以教为中心”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主体地位在复习课中根本不能体现,甚至有些教师仍然沿用“讲解-练习”等机械训练方式,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不断降低。因此,复习课如何上,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怎样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怎样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这些问题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复习课作为基本课型,它有自己的特点。它以回顾学过的旧知识、梳理知识点、拓展新思维为主要任务,并让学生大脑中的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是新授课的重要任务,而复习课是学生把平时零碎的知识点,或者是在新授课中忽略或遗忘的内容,通过回忆使之成为一个体系,从而提高自己对化学知识的认知水平。

正因为其独到之处,所以,教学任务的要求也不一样,与其他课型相比,化学复习课有着自己的本质特性,如: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授课方法随意性、教学目标不定性、评价方式多样性、学生时间的紧迫性等等。针对上文化学复习课上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现提出一些看法与建议。

一、教师要端正态度,有化学复习课的课型意识

既然是复习课,就不要上成新授课,也不要上成练习课,教师一定要区别对待,要有化学复习课的课型意识。如果教师意识不到,把复习课和新授课、练习课混为一谈,不加以区别,会导致学生思维混乱,学习效率低下。化学复习课是一个回忆旧知识、增强认识、梳理巩固、寻找联系和方法优化的过程,更是一个知识内、外化的过程。组织复习内容、安排组织教学活动是化学复习课的主要教学任务。可是,化学教师在化学复习课上教学随意性很大,比如:没有或者不能突出复习目标,化学内容间的联系不能凸显,整节课没有统筹考虑等。所以,首先教师一定要端正态度,充分认识到化学复习课上教师教学的课型意识的重要性。

二、课前需要制定化学复习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中,每节课都离不开教学目标,因为它对教学活动有定向的作用。“温故而知新。”对于化学复习课来说,“温故”就是复习重现学生已经学过的化学知识、系统梳理、查缺补漏、提升知识的认知水平,并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知新”是学习新课、获得新知、拓展思维、深化知识的理解,提高化学的实际应用能力。

因此,教师在对化学复习课目标定位时,要让其有合理性和独特性,让它使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归纳起到帮助,还能使学生在化学知识内容理解程度上加深。所以,教师要制定独特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既复习了旧知识,对已学过的知识有了全新的认识,又收获了学习的乐趣,激发了学习的动力。

三、化学复习课要创设其独有的课型特点

教师准备设计化学复习课时,一定要让其具有化学复习课鲜明的课型特点。教师要精心选择化学复习主题,设计合理的复习方法,巧妙安排复习时间,帮助学生顺利达到复习目标。

为了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知识结构,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将熟悉看作是一种优势,因熟悉,更易为学生接受;因熟悉,教学思路更多样;因熟悉,更易创设独特的课型。因此,教师在了解本班学生的基础上,围绕熟悉内容,让复习课区别于新授课和习题课,使其具有独特的课型特点。

三、好的复习方式是一节高效化学复习课的关键

教无定法,化学复习课的复习方式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从以往的经验看,时常变换复习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对于复习课教学的学习热情。教师要尽量合理搭配复习内容与复习方法,处理好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迁移过程,梳理好各知识点的关系。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化学每个主题各自的特点、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重难点学生掌握的情况,选择最适合、最恰当的复习方式。因此,复习方式必须择优选择,使其服务于复习课的教学内容。

四、化学复习课要有科学的评价标准

在应试教育的大潮下,对学生的评价比较单一,往往忽略了学生对过程和方法的掌握,以及本身能力的提高和非认知领域的发展。与新授课相比,化学复习课的教学目标层次更高,它通过复习旧知,疏通疑惑,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运用化学思维方式,建立化学基本理念。因此,化学复习课中的评价方式要区别于传统评价方式,淡化甄别与选拔功能,要根据实际情况,参照复习目标,全面、合理、科学地对学生做出评价。

希望本文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微课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范文) 篇4

1微课提供安全有效的实验素材,链接实验教学

初中化学实验有的具有很大的危险性,需要在特殊环境下才能进行,有的实验反应物或者生成物有毒性或极强的腐蚀性,这些都限制了实验教学的进行。而化学又是一门很强的实验学科,实验,可以说是化学的灵魂,学生大多知识来源于实验。为了弥补实验教学的不足,满足学生实验的心理,运用微课链接微视频,安全,效果也很好。比如用酸碱指示剂验证物质酸碱性的实验,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稍不注意就会伤害皮肤。教师制作了《会说话的酸碱指示剂》的微课,模拟不同酸碱的声音,诙谐有趣,学生情不自禁地随着微笑,心情愉悦。有学生还模仿微课讲述,跃跃欲试,深深沉醉在课堂上。实验错误后果很有危险性,但是学生又必须掌握知识。如:给装有碱式碳酸铜的试管加热时,试管口向上倾斜,加热后生成的水倒流回试管,会使试管炸裂;制取氧气时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管,会出现水倒流回试管使之炸裂的情况;浓硫酸稀释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具有很大危害;易燃易爆知识及危害;等等。用微课进行展示,高效的学习模式就在教师努力下完美构建,相得益彰。

2微课适度弥补学校实验材料,满足学生求知渴望

在初中化学实验中,有一些实验材料是不配备的,加之学校经费的短缺,就造成实验不能进行。微课的出现,解决了客观原因带来的教学不便。在学习“水的净化“中,有自来水和天然水的区分,学生学完后发出疑问:蒸馏水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到的呢?由于学校没有蒸馏瓶,不能用实验的方法来制取蒸馏水。教师引入微课视频《蒸馏水的制取》,学生看得津津有味,特别认真。播放完视频,很多学生能尝试说出制取蒸馏水的过程,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居然总结出蒸馏是混合物分离的一种方法,是净化水中净化程度最高的一种方法。微课,帮助学生解疑解惑,直观而新颖,既弥补了实验材料的不足,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的学习欲望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创造的成果往往让教师震惊不已。

3微课的“点”状功能,帮助学生复习巩固

微课具有强大的“点”状功能,它可以是章节单元的某个知识点,也可以是专题讲解、经典题突破、链接中考等,不一而足。这个“点”碎而不繁,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知识的讲解精准而独到,题型新颖、贴合考点,把繁杂的化学知识点连缀成网络,让学生面对中考的题海,游刃有余、得心应手,构建起自己品牌的知识体系,在考试中信手拈来。同时,微课可以循环播放,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到知识,有时间理解和深化。每个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都找到自己的位置,学有所得;教师可以在难点处放慢速度,适当点拨,激励学生大胆尝试,勇敢地发出自己的声音,鼓励多方面寻找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教师的这种做法,满足了有余力学生,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也让那些平时对化学有畏难情绪的学生多了思考的空间,让他们体会了学习化学的乐趣,给了他们再学习的动力和勇气。教师利用微课努力创设适于学生学习的情境,让每个学生在初中化学课堂中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教师利用微课,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学生就会飞翔。小小的微课,蕴藏了无穷的智慧!

4微课不能完全代替化学课堂教学,它只是课堂教学有益的补充 微课,以其独有优势,辅助初中化学教学,效果显著。但是,它还是不能代替传统的教学课堂。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是很强烈的,实验教学最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和求知。学生在开始的时候对实验充满新鲜,脑子里充满实验设想和想象,准备在实验中一展身手,解决心中的悬疑。教师这时候因势利导,再制造些问题串,“引诱”学生到实验中去解决问题。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感受到实验现象的神奇、化学世界的奇妙和神秘,兴致盎然,做中玩、玩中学,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解决了心中的“石头”,更增强了对化学的热爱。这些都不是微课所能给予的。另外,微课在短短的时间内,不可能把特别繁琐的知识讲清楚,这就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化学教师亲切的声音,淡淡的微笑,偶尔一个关爱的动作,都会给学生以鼓励,学生从心里“亲其师,信其道”,师生互动交流,建立起温馨、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的学习受益匪浅。微课却不能实现这种平等的交流互动。

化学化工学院研究生请假条范文 篇5

________老师:

本人________,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需请假________天,时间为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至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已________(电话/邮件等)告知家长并征得其同意,安全后果自负。望批准!

本人签字:________________导师签字:________________销假人及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返回后由导师填写)

化学化工学院研究生请假条

________老师:

本人________,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需请假________天,时间为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至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已________(电话/邮件等)告知家长并征得其同意,安全后果自负。望批准!

初中化学课题研究整套材料 篇6

一、实验课题

《初中化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研究》

二、问题的提出

我县在使用新教材一年(2007年)后,就确定了《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县域研究课题。两年来,在一线教师的积极实践和大胆尝试下,探究式教学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接受、所采用,教师的授课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学生探究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初步具有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主动学习能力,培养了一批教师,课题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全县的化学教学成绩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们普遍感到有这样一种困惑:一方面是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随时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探究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参与,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方案、收集资料、实验观察到处理信息、做出解释、表达交流,时间很难控制;另一方面,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完成教学任务矛盾非常突出。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实践中获得探究的体验和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素养。我们化学学科组在继2007年制定《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的课题背景下,又确定了《初中化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研究》为专题的课题,以增强探究活动的有效性,使新课程、新理念得以又好又快的实施。

三、成因分析:

在县域课题实施和研究的这二年中,我们发现了存在这一主要矛盾的原因有以下见个方面: 3、1教学观念的偏差

传统教学观主要关注的是“知识与技能”,而新理念要求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兼 顾,更关注的是过程体验和能力培养,重视学生的成长。虽说我们的老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会把上述三点写得头头是道,但在实施过程中还是习惯于以学生掌握多少课本知识作为评价一堂课的成功与否、效率高低的标准,教学中喜欢面面俱到,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恨不得把教材中提到的相关知识全部教给学生,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存在许多困难,探究活动效率低下 3、2设计不当

有些教师认识到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意义,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却因为组织、设计不当,既浪费了时间又收效不佳。有的是对合作学习小组重视不够,没有明确的分工,造成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低下;有的是没有对探究过程进行认真的优化设计,探究过程不紧凑,花费过多时间;有的是探究问题过多过滥,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放到小组中去讨论、去探究。对于那些有价值的问题不能保证探究时间,一些学生还没来得及进入探究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就在老师的要求下结束了;有的是因为教师对小组探究缺少明确的指导和提示,不提具体要求,没有明确的探究目标,造成学生漫无目的地胡乱猜想,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自己却不甚明白“忙”的目的,只见活动,不见结果。还有的是教师所提的探究问题难度过大或开放度过大,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无法完成。

四、实验研究的主要内容: 4.1选题思路:

(1)选择重点是课本上的探究性化学实验。(2)选择具有开放性的化学问题。(3)选择跨学科的综合性问题。(4)选择能体现研究过程的问题。(5)选择联系实际的问题。(6)选择现代社会的热点问题等。

4.2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转变学生的学生方式为依托,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宗旨,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最大的空间和时间,通过对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研究,让学生体验探究乐趣、领会生活奥秘,掌握研究方法,提高学习能力。4.3经过实验教师的实践、学生的体验、以及课堂教学成绩的检验,提炼出有助于教师解决初中化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的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五、实验的预期目标

5.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炼出有助于教师解决“初中化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的有效方法。5.

2、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和研究,学生基本掌握探究性活动学习的方式,具有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 识和主动学习能力。5.

3、通过合理运用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指导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实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使我们的教师能够轻教、巧教;学生能够乐学、好学。

六:实验研究采取的方法

6.1、文献研究法: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密切关注并及时搜集有关教师自主创新性的经验材料,并加以归类、整理,筛选有用东西,然后教师再进行反复实验、改进。

6.2.基地校、实验教师实验法:在确定的基地校(双石?m中学、凤州中学)和实验教师所在的实验班进行,同时与其它班进行对比。

6.3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再将实验教师与其它教师的做法进行对比、取舍、优化,不断改进实验方法,提高研究效率。

6.4、经验积累法:吸取过去二年中各位教师的成功经验、加以总结完善,通过实验、总结、再实验,再改进的方法,不断改进、优化并加以推广应用。

七、实验研究的对象

研 究 对 象: 全县九年级学生 实验基地校 : 双石铺中学、凤州初中

八、实验研究的周期及步骤

拟定实验研究周期为四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9.11――2010.2)①论证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②建立课题组,培训教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0.3―2012.4)①确定各校子课题研究方案,明确研究任务。②制定研究计划,开展研究活动,积累研究资料。③进行中期评估,撰写阶段性论文、小结。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5―2012.9)①撰写总结性论文。②撰写子课题研究报告 ③整理材料,准备验收。④教研员完成结题报告。

九、实验研究的组织 组 长:赵凤琴、副组长:赵峰、王小荣、李琳

初中化学课堂提问“度”策略研究 篇7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要有“深度”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 借助情境来引导学生从生活或直观认知过渡到化学知识探究式常用的方法, 且通过情境的创设将学生置身于生活实践中, 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有积极作用. 创设情境的目的更多是引出问题的探究, 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故而情境中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 能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 在新课改下, 一些教师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盲目的创设情境, 而忽视了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 从而导致表面上活泼的课堂却没有实在效果.

如, 在“走进化学”的教学中, 教师在教师放飞氢气球, 然后提问“氢气球为什么会飞?”学生很快就知道里面有氢气, 教师接着放出一个装有二氧化碳的气球, 结果可想而知, 学生也自然提出问题, 于是, 课堂自然进入到什么是化学的学习中. 又如在“酸和碱的性质”学习中以如何去除家里茶壶中的污垢为问题, 引导学生进入到酸、碱的性质探究中.

二、提问引导探究要有“梯度”

学生因知识基础和经验等原因, 在化学学习过程中, 总是先了解基本的知识, 然后再过渡到较为复杂的知识, 遵循了由浅入深的规律. 教学中不难发现, 因教师忽视学生的认知规律, 提问常常太过随意, 甚至是毫无目的的提问, 问题提出后没有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教师在课堂上提问要有梯度就是教师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的设计出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如在“水的净化”中探究生活用水的净化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过滤方法净化水, 然后提出问题“如果通过过滤得到的滤液仍浑浊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怎么处理?”问题提出后, 学生会你一言我一语, 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实验的步骤顺序来思考, 最后再从整体思考可能的原因, 有了这样的一个梯度设计, 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就显得容易得多. 如, 在“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二个实验: 即, 蜡烛燃烧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课堂紧紧围绕两个实验中前者残留物质量变小而后者残留物质量变大这个问题的进行讨论和探究, 这对于进一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是很有帮助的.

三、针对学生差异提问要有“区别度”

在化学教学中还经常发现, 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学生“默不作声”, 此时教师容易生气, 甚至责难学生, 认为学生不积极. 其实不然, 在教师提出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之所以没有回答, 一方面认为问题过于简单, 而另一方面就可能是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不知如何回答. 可见, 在提问过程中, 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区别性的提出问题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以“化学方程式”教学为例, 教师先引导学生书写水电解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根据化学反应只能写出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头脑中没有微观概念, 对于“化学式前加不加数字? 加几? 为什么?”等这样的问题学生有些摸不着头脑.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演示水电解的微观模拟动画, 然后精讲释疑. 教师再出示多个比较简单的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引导学生观察并配平, 并在这之后让学生养成回头检查配平是否正确的好习惯, 在此基础上再提问“为什么在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必然相等?”学生如果在交流中存在困难, 教师则用问题“在模拟动画中,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有没有改变, 数目有没有增减呢?”进行启发, 由此在学生头脑中逐渐形成质量守恒定律的宏观叙述和微观解释的概念.

学生个体之间客观的存在差异性, 在教学中, 教师不能整齐划一的对待学生, 而要从学生的差异出发, 以层次不同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让学生在自己的知识基础上解决所能解决的问题, 然后再过渡到新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 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四、引导拓展问要有“开放度”

就当前化学课堂中的提问方式来看, 教师更多还是喜欢采用解释性问题和验证性问题提问, 而开放性问题较少. 事实证明, 在教学中开放性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化学技能更实用. 如, 在学习溶液的内容时, 教师可展示两瓶无色液体, 分别是蒸馏水和食盐水, 然后提问“我们如何检验这二种液体呢?”结果有的学生说, 用嘴尝一尝, 有学生说测密度, 有学生说放一个鸡蛋进去, 还有人认为蒸发……. 这样的答案是出乎意料的, 突出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 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教学后, 教师以“寻找生活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为任务, 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不仅很好的弄清了两者之间的区别, 还分别从反应中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角度进行说明.

初中化学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篇8

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现今我国教学中使用的化学教材是面向全国的,它主要是根据教学大纲中提出的一些相关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课本中的知识进行教授,这样是不能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的。所以每一个教师都需要认真的研究教学大纲,主动的钻研教材中的内容。钻研教材的内容不仅仅是需要对教材有一定程度的领悟和理解,还需要对使用的教材进行相应的处理。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中的条件,例如实验设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来使用教材。注意知识、能力、技能的相互联系和相互的照样,需要根据学习中迁移的原理把整个课本中的新旧知识相互连接起来。一方面需要从之前的旧知识将新知识引出,这样能够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在学习新的知识的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为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和铺垫。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要能够突出重点,其中重点的知识概念需要让学生清除的理解,重点的技能需要学生明确的掌握。需要形成一个有详有略、主次分明、张弛有度、前后有序的知识结构框架。课堂知识教学主要是由教师的板书和语言来展示的,教师能否精确的掌握其中的语言艺术能够直接的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此外,教师的板书需要进行精心的设计,保持字迹的工整,这样才能够弥补教师在讲课中出现的不足。

二、重视化学实验的使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要内容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最有效果的一种教学手段,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获取化学知识,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所学到的化学方面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教材在教学内容中有很多十分有趣的实验,都要求学生主动的完成之后,自己进行相关的归纳和总结物质的性质以及用途。举例说明,水的净化的原理,可以通过使用自制的简易的净水器,这不仅使学生能够掌握净化水的方法,还能够使其亲身体会到污水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之大。其中很多学生还主动的使用周边的废弃物来进行发明创造,制成各种简易的净水装置。

在新课程改革的情况之下,主要的是需要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从化学这门学科入手,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和实验的设计,加强同学和同学之间的合作。学校可以将实验室开放,让学生使用实验室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这样不仅能够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还能够使用化学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巩固课堂中学到的知识。

三、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传统的教学中所使用的方式往往是由教师进行精讲,之后学生进行倾听学习的过程,这是一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单向交流的方式,这种教学的过程对于普通的知识的传授是有效果的,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这不利于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所以,在教室的教学中需要重点的研究学生这个主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树立一种“以生为本”的思想和理念,不断的实现教学主体的互动,实现学生的“因教而学”和教师的“因学而教”两者之间有机的结合,根据在教学中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学生的不同的情况,可以使用合作讨论的方法和自由探究。举例说明,在教授“酸、碱、盐”时,可以提出使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区分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这两种无色的液体,要求学生写出具体的实验步骤以及结论。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分组的讨论和设计,最后定出几种方案,之后进行分组的实验,最终得出结论。这种探究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帮助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通过这种分析和归纳的方式,使学生产生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从而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中化学课题研究范文 篇9

潞城中学潘铭博

摘要:课题学习的引入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亮点,是一个新生事物。课题学习的内容来自于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开展课题学习,既是对我们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能力的挑战,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课题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用数学的能力,能启发学生思维,提高知识 的迁移的能力,还能在探究活动中,学会沟通与人合作,锻炼学生的表达交流等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高中的“研究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健词:课题学习数学课程标准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内容标准的四个领域之一,“课题学习”是第三学段(7-9年级)“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主要呈现形式。《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本学段中,学生将探讨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发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进一步加深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认识数学之间的联系。” 这无论是从教师的教,还是从学生的学,都是有别于传统、全新的,极具有特色和挑战性的内容。在课题学习的教学实践加强研究,及时反思,提高认识,真正实现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己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之目的,就显得尤为重要。

课题学习的引入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的一个亮点,是一个新生事物。《数学课程标准》有关课题学习目标是:(1)经历“问题情景—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基本过程;(2)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形成对数学整体性的认识;(3)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发展思维能力,加深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4)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应用数学的自信心。从以上的目标可以看出,学生在课题学习的过程中将不断尝试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不断地进行尝试、猜测、调整等活动,促使学生不断积累和交流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另一方面,教师为了实现课题学习的开放性、探索性、综合性,对所要研究的课题进行创造性的处理,给学生设计有助于可持续研究提出更深层次问题,为课题学习搭建一个有效的平台。同时,课题学习是一个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其丰富的教学功能不容忽视,我认为初中数学实验教材中课题学习至少具有以下几个教学功

1能。

1、课题学习具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功能

贴近生活实际是数学一个比较鲜明的特点,如何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是提高新课程教育质量的关键,传统数学过分强调数学知识本身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内容选择上往往忽视学生的接受兴趣,从而在学生心目中形成数学抽象、深奥的印象,从而导致心理上对数学学习的排斥,这带给学生的真实情感是害怕、不懂、难学、枯燥、无用。初中数学课题学习是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好玩,进而对生活中的数学产生好奇,这正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学习数学的好方法。数学课题学习的内容是源于生活且是在生活实际中提炼出来的,为学生学数学、做数学提供广阔的天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图形镶嵌》课题学习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在大街上,进入宾馆、饭店,收集用各种形状的瓷砖或地砖铺成漂亮的墙面和地面,用方程的思想讨论并探索只用一种正多边形铺满地面的情况与两种和两种以上正多边形铺满地面的情况后,同学们自己动手设计一幅平面图形铺满面的美丽图案,在全班交流和展示学生作品,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往往会产生一种喜悦的心情,富有成就感。这样能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2、课题学习具有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的功能

现代数学教育理论认为:数学是一种活动,是人类运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观察、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或对己有的数学结论不断抽象、概括形成新的应用的探究活动。数学课题学习是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己有知识的和经验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知识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课题学习,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通过这个课题学习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空间观念,体会函数思想以及符号表示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进而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综合应用己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从中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又如在教《解直角三角》后,可组织学生进行测山高的课题学习,学生在课题学习中往往

能构建出不同的数学模型且有新意,如下图:

EC

3、课题学习具有揭示知识形成过程的功能

传统课程教学的弊端是重结果轻过程,只告诉学生是这样,没有告诉学生为什么是这样,没有把知识的来龙去脉告诉学生。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的职责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者,一位帮助出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课题学习能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学生思维过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思维等过程获得对概念、原理、定理、规律等的掌握。如在《面积和代数式恒等式》这一课题教学时,可以设计以下供学生探索的问题:

(1)利用图形的面积说明以下代数恒等式的正确性:

①乘法分配律:a(bc)abac

②(ab)(a2b)a23ab2b

2③(a2b)2a24ab4b2

(2)观察下列图形,计算阴影部分的面积,并用面积的不同表达形式写出相应的代数恒

等式

(3)根据你的经验怎样判定类似以下的二次多项式是否能因式分解:

a26ab9b2,2a23ab2b2,你能否通过构造图形方法来得出一个结论?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探究,同学们对多项式的乘法法则与因式分解等知识的形成过程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4、课题学习具有知识迁移,启发学生思维的功能

数学学习中迁移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数学知识相互作用、逐渐整合的过程。有了迁移,学生才能在己有的数学知识上有效地吸收数学新知识,使所获得的数学知识建立广泛而牢固的联系,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在《面积和代数恒等式》课题学习的教学中,学生在回答了教师设计的探究问题后,同学们在探究过程中提出了以下问题:

(1)能否把(abc)2a2b2c22ab2bc2ac这一代数恒等式用面积来验证其正确性?

(2)能否把(a1a2an)2A(A是一个多项式)这一代数恒等式用面积来验证其正确性?

(3)能否把(ab)3a33a2b3ab2b3用体积来验证其正确性?

(4)能否把(ab)nB(B是一个多项式)这一代数恒等式用体积来验证其正确性?

(5)能否用图形的面积的方法来解决关于x的方程(xa)2x22ax

4(6)可以根据一个图形的面积的不同表达式写出一个代数恒等式,根据另一个图形可以写出另一个代数恒等式,把两个图形拼在一起组成一个新的图形,根据新的图形写出一个新的代数恒等式,请问新的代数恒等式与先前的两个代数恒等式之间有什么关系?

„„

由此可见,在课题学习的探究过程中,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想象,实现知识迁移,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题学习具有促进学生写数学作文的功能

数学作文作为数学教学的新方式,学生数学作业的新形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国外,从小学开始,就安排了“课题学习”的环节,学生经常要做相关的“课题”。从2000年开始,我国己把“探究性课题学习”列入教学计划,规定了教学时间,因此,“数学作文”首先和探究性课题相结合,成为一种常见的数学教学方式。数学作文给学生提供了展示和发展个性的时间与空间,从而有利于激发和开发学生的潜能,扬长避短,人人可以成才。课题学习本质上就是“研究性学习”。随着新的高中教材在全国推广使用,“研究性学习”己成为高中教学研究的热点,因此,在“课题学习”的教学中进行学习方式方法的延伸――数学作文,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学习生活,为今后的发展打坚实的基础。一位同学家里装修房屋,需要买地砖来铺地,那么选购哪种规格的地砖更省钱呢?该同学利用学习到的课题《图形镶嵌》做了《地砖选购与铺设的数学探讨》一文。在学习完课题《图形中的趣题》后,同学们写下如下的数学作文:甲同学写道:“通过课题学习,我对数学有了重新的认识,无论学什么都要靠自己,老师只是启迪的钥匙,打开智慧之门还靠自己,学数学应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要有创新精神,不要拘泥于答案和结果,值得回味和反思的还是过程。”;乙同学在作文这样写道:“通过这次课题学习,我真正体会到同学间探索合作的过程是

那么的有用,那么有趣,那么的高兴,查图形中的点、线段、三角形的个数,不要一个一个地去查,需要找出规律,我觉得最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探索过程。┉┉┉”。

6、课题学习还具有对学生进行数学史教育、国情教育、“生命”教育的文化功能

数学史作为人类文化的丰富宝藏,越来越受到数学界的普遍关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探究者。不仅如此,一些大学的学报、数学杂志等都还专门开设了“数学史话”专栏。所有的这些,为数学史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对弘扬数学精神、传播数学文明做出了有益的贡献。《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材中要注重体现数学文化价值,在对数学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材可以在适当的地方插入介绍一些有关数学发现与数学史的知识,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对后续学习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通过课题学习能有效地宣传数学史、渗透数学史。如课题《拼图与勾股定理,简单平面图形的重心》中的数学史教育。课题学习《制作人中图》时,对学生进我国国情教育,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之一。课题学习《制作视力表,吸烟的危害》、《我们重视健康吗》等与人身体健康相结合的课题学习,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参考文献

1.徐渊楫例论如何在课题学习中培养学提出问题的能力中学数学杂志2005.3

2.周淑英对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认识与思考中小学数学2004.12

3.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马岷兴关于数学作文的实践与思考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2.1.2

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研究 篇10

辽宁省庄河市教师进修学校

郑恩庆

有效性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的时间、精力、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价值需求。所以,只有很好的掌握有效性教学策略,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有效性教学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要全面改进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

新课程下要求教师做到如下转变,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知识探究转变,树立问题意识,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学”的转变,树立训练意识,由“师道尊严”向“平等融合”的师生关系转变,树立情感意识,由研究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向研究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转变,树立角色转变意识。

因此,有效性的教学方式应该是教学过程中,教师重在启发、引导、点拨,精讲多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每一个学生都能动口、动手、动脑,学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这才是最实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要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良好学习的开端。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是学生学习兴趣建立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的关心、爱护学生,创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要更多的鼓励学生,切不能贬低、挖苦、歧视每一个学生,以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要更好的发挥化学学科特点,加强实验教学,不仅要做好

键。同时,教学中还要注重对化学知识传授的方法性和规律性方面的总结。如:在质量守恒定律、物质中碳氢元素的检验、燃烧与灭火、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探究、金属氧化物的还原反应、金属与化合物溶液的反应、溶解度曲线、酸碱盐间及酸碱盐与其它物质间的反应、化学实验探究、化学计算等重要知识块上都有较强的方法性和规律性,必须让学生理解掌握,这样才能打开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学习由点到面,形成能力。

另外,在一些知识点上要有适当的拓展、延伸,搞清知识间的区别与联系,注重知识的综合与应用,更好的将化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联系,以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而稳操胜券。

六、教学中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在今后中考的两考合一情况下,加强全体性教学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对差等生的教学,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措施,这里需要我们去研究,要多关心,多鼓励,尽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尽可能地有所得。

另外在化学的起始教学中,面对学生是一个刚入门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教学进度不能过快,盲目追求教学进度,使一些学生因适应性慢而失去信心或放弃学习。所以在起始教学中一定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精讲多练,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消化的机会。并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注重层次性,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使他们都能有所收获。

继续加强校本研修,要不断学习与研究,并通过不同形式的教研活动,推广、介绍典型学校和骨干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并要创造更多的机会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以推动全市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初中化学课题研究范文 篇11

关键词: 初中化学 化学素养 教学方法

一、引言

在化学教育中,提高化学素养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巧妙设计化学实验,通过化学实验让学生进行实践,对学生提高科学素养有很大的帮助;在化学教学中,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中的现象紧密结合起来,不仅能够防止学非所用,还能够在生活中让学到的化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真正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把化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献身社会的精神。

二、化学实验教学的功能

1.化学实验能够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1)化学实验能够增强学生的感官能力

人的认识过程是对信息的接收、存储、加工和传递,人由感觉器官接收信息,但是,人的感觉器官的感觉能力有限,需要借助一定的手段延伸感觉器官的功能,获取所需的信息。化学实验就是一种工具,能够让学生科学地认识化学事物,延伸感官功能的作用。

(2)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日常生活中,我们对看到的自然现象或者经过严格控制条件产生的现象所困惑,对客观的事物、现象不能够了解,但是,学生通过化学实验,严格控制实验条件,观察物质发生的变化,能够获得相关的感应信息。

2.化学实验能够让学生认识化学概念和理论

化学概念和理论是组成教科书的主要内容,要想对概念、理论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就要从化学物质入手,认识某些物质的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实验使得物质发生变化,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获取化学实验的事实。例如,在认识镁在空气中燃烧时能够产生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如果只对这个知识点进行凭空想象就很难了解和记忆,但是,如果做镁在空气燃烧的实验,就能真切感觉到耀眼的白光和能够触摸到释放的热量,化学实验能够使抽象的化学概念得到更正确的认识。

3.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

(1)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初中生的特点就是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化学实验正好可以满足初中生,化学实验往往都是神秘的、五彩缤纷的,通过化学实验现象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当学生对化学实验产生兴趣时,就会认真操作实验,仔细观察,并且课堂气氛很和谐,促使化学实验顺利进行,并且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2)转变学生学习化学的方式

初中化学有很多都需要熟记的知识点,但是很多知识点如化学方程式是不容易记住的,如果靠死记硬背,被迫接受学习或者机械进行训练就会造成学生对化学的恐惧和不自信。新时代的教学模式是要学生探究性地学习,通过化学实验的有趣现象能够使得学生巧妙记住知识点,并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重视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精神

1.利用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

(1)单纯对课本涉及的实验进行演示

由于器材和设备的限制,在化学教学中,学生只能够对基础的化学现象进行实验,书本上大多数实验都是由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演示,但是,即便是演示,老师也应该对其重视。首先,老师根据教学的实际设备,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确定实验的目的和演示步骤;其次,实验时要做到重难点突出,实验步骤简单明确;最后通过实验现象让学生进行学习和分析。如进行实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什么样的现象,碳(C)+(O)点燃——→二氧化碳(CO),那么生产的二氧化碳怎样才能够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呢?二氧化碳为无色无味的气体,但是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老师就可以利用澄清的石灰水体现碳和氧气反应产生的气体,不仅能对这个方程式进行了解,还能对二氧化碳的知识体系有所认识。

(2)利用创新的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创新的实验方法,例如在进行检测酸和碱的PH实验时,我们不一定就用化学中的实验物质进行实验,不一定用常规的盐酸、氢氧化钠等进行检测,还可以运用生活中的东西,如在实验的前一天,老师可以布置学生准备相应的材料:醋、苹果、柠檬、肥皂水,对生活中的物质进行酸碱的检测,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化学。

2.组织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要转变实验课题的固定模式,就要开启探究性实验,根据:提出问题、实验设计、获取实验事实、探索规律、拓宽应用,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动手。以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为例子,让学生探究实验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思考:那些方法可以用于实验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室用什么适宜的药品制取二氧化碳?让学生进行探究。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硫酸钠粉末与稀硫酸进行反应,对反应所需要的发生装置进行准备,进行实验;试验后,对每一种方式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这种问题探究实验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思考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化学的综合素质。

3.组织开展课外实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化学实验课比较少,而且受到实验设备的限制,使得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受到阻碍,但是,可以将化学实验扩展到课外时间,把知识真正运用到生活中,保证实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可以安排学生在家或者室外进行。例如测量田地、工厂周边等地区的酸碱程度,观察各种植物叶片的所含色素在酸碱溶液中的变化情况,等等,这些简单的实验都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创新的实践。

四、结语

与其他科目相比,化学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是指学生在掌握化学知识后,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答日常生活中的困惑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化学综合能力,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动手能力,都能够全面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老师应该不断研究和创新教学模式,有效运用化学实验,逐步完善化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吴超.襄阳四中义教部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与生活[N].学知报,2011.

上一篇:4月7日世界卫生日主题下一篇:初中新生活军训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