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内陆出口贸易发展作用论文

2022-05-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随着出口方式的多样化发展,传统的FOB术语给出口贸易带来了诸多不便,采用FCA术语划分买卖双方责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这些风险。FOB是我国对外贸易业务中常用的贸易术语,其英文全称是FreeOnBoard,意为装运港船上交货,指的是当货物在指定装运港越过船舷时,卖方的交货义务即可视为履行完毕。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解析内陆出口贸易发展作用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解析内陆出口贸易发展作用论文 篇1:

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

[摘要] 本文将影响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动力因素分为三大类,分别为7个内部动力因素,6个外部动力因素和2个耦合动力因素。在分析各个动力因素对中原经济区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分别构建了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内部动力机制模型、外部动力机制模型和耦合动力机制模型。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 因素 动力机制 模型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CJY04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10YJ000009)。

[作者简介] 徐君(1975-),女,河南开封人,河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中国社科院博士后,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和系统工程。

中原经济区的核心任务是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道路。经济区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推动,是多种动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每个经济区的发展条件和发展阶段不同,影响其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也会有所不同。据此,本文从内部、外部和耦合作用三个方面解析了影响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动力因素和相应的动力机制。

一、中原经济区内生动力机制分析

1. 资源供给水平。任何地区经济的发展都要依赖于基本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土地、资本、自然资源、劳动力与基础设施等,其中自然资源是最受客观条件制约的。自然资源的数量关系到经济区生产发展的规模;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经济区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会影响到经济区的产业结构。中原经济区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资源开发引致了一些城市的兴起与发展,如焦作、荥阳、巩义、平顶山等。但自然资源不可再生,而中原经济区正处于工业化初期的起飞阶段,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这种资源优势将逐渐变为劣势。

2. 人力资源水平。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贡献,远比实物资本、货币等硬资本具有更大的增值空间。当今人力资源作为具有创新性、创造性的“活资本”,有着更大的增值潜力。中原经济区拥有丰富的劳动力,非常有利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但从长远来看,中原经济区面临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巨大,因此要通过各种途径将庞大的劳动力数量优势转化为真正的人才优势。

3. 工业化水平。目前,中原经济区还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并且是中期水平的初期阶段。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产业结构层次低,工业初级化明显,竞争力和带动能力不强;工业内部以重工业为主,第三产业发展缓慢;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不高;产业结构效益差,工业的吸纳就业能力低;资源消耗严重;城镇化水平明显落后于工业化水平。

4. 城镇化水平。作为第一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河南城镇化水平一直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的排名也比较靠后;城乡发展不均衡,城乡差距呈现拉大趋势;城市发展方式比较粗放,特别是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较低;体制机制与城镇化发展需求不适应,农民进城门槛较高,就业和社保等民生方面仍然是城乡分治,这些问题都制约了中原经济区的城镇化进程。

5. 农业现代化水平。河南背负着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农业在河南的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河南农业发展落后是制约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关键问题之一。河南的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明显偏高,并且农产品以原粮和农作物初步加工产品等低端产品为主,经济效益差。另外,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滞后,对农业的发展没有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导致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业化机械化程度低,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率低下。

6. 三化协调发展的瓶颈——土地。工业化要求占用大量土地。据测算,河南工业发展每年需要80万亩土地,由于不能突破耕地红线,国土资源部门划批的工业用地相当有限,严重制约工业化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小规模农业经营造成了较低的土地利用率,土地效用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较低的城镇化水平和农民进城的高门槛,导致人口不能在城镇集聚,因此农村的土地资源得不到释放。城镇化进程中,也需要大量的土地来容纳新增人口的居住和生活。显然,土地问题成为了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瓶颈。

7. 自主创新。中原经济区要后来居上,就必须成为创新要素的集聚区,才能又好又快地推动中原经济区的发展。综合发达经济区的实践经验来看,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鼓励创新创造、增强发展活力的重大举措,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根本途径,是培育新经济形态、占领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基础,是提高区域竞争力、实现跨越发展的有力支撑。

集聚是经济区发展的根本动力,其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可以从三个维度来说明。从时间维度来看表现为经济增长,从空间维度来看表现为空间结构的演化,从经济区的交互作用来看表现为区际辐射与扩散。

在流入效应的作用下,中原经济区内部的农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等主导因素决定了分工与专业化的内容和发展方向。分工与专业化导致集聚的产生,集聚提升又促进经济区的分工和专业化,两者是互动的关系。最终,在集聚的作用的根本动力下实现中原经济区持续不断发展。

二、中原经济区外部动力机制分析

1. 政府作用。中原经济区中的各级政府是进行宏观调控的官方主体,要充分发挥好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促进经济区内部各地区的组织、管理与协调工作,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为其全面建设和发展提供保障。中原经济区需根据自身发展条件,制定合理的政策选择目标。参照海西经济区和东部经济区的做法,向中央提出批准特定的改革发展优先权,拿到先行先试的权利,并建立相应的政策扶持机制。

2. 技术进步。技术进步的直接结果是生产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在经济发展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技术进步对增强经济区竞争力的影响越来越大,作用越来越明显。技术进步主要是通过是技术创新、技术模仿和技术扩散来实现的。中原经济区尤其要重视和加强技术进步,积极承接国内和国际的技术扩散,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积累技术进步的必备条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将是实现中原经济区持续、快速发展的现实选择。

3. 制度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经济体制改革步伐较快,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但仍需要进一步加强体制创新,重点加大对金融体制、土地制度、城乡分治制度等体制机制的改革力度。

4. 国家资金支持。中原经济区的建设,“钱从哪里来”是制约其发展的四难之一,解决严峻的“三农”问题、城镇化落后问题和实现产业转型跨越式发展,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这些资金若没有国家投资的支持将成为一纸空谈。

5. 市场需求。中原经济区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投资和需求规模空前,这将给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带来重大的机遇。据有关估计,未来10年,中原经济区大概有3000万人口从农村进入城镇,仅就城镇化这一项就可以新增投资需求3万亿元,拉动消费需求3.6万亿元。同时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中原经济区巨大的内需能量将逐步得到释放。由此看来,中原经济区面对着不可估量的内部与外部市场需求,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6. 文化因素。文化的对经济区发展的推动力量在于它缓慢的渗透性,它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经济区发展。中原地区的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文化,赋予了河南丰富的根文化资源,成为海内外华夏儿女魂牵梦绕的寻根谒祖圣地,海外华人来河南寻根祭祖的热潮,也促进了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不过中原经济区还存在着文化资源开发层次低,附加值低的问题。如果得到合理开发,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将成为河南省发展的潜力所在。

中原经济区的动力机制由核心推动力和辅助推动力共同构成。技术进步、资金支持和制度创新三个因素共同作用构成了核心推动力系统;政府作用、市场需求和文化因素相互影响形成了辅助推动力系统。

三、中原经济区耦合动力机制分析

1. 构建协调联动机制,形成合作共赢局面。我国目前的行政管理体制,酿成了地方利益保护的局面,给国内经济区发展造成了阻力。至今尚缺乏一套有效的跨行政区联动机制和统一的经济区协调机构,致使经济区内部和外部的协调性和整合度较差。这就需要经济区充分发挥政府协调作用,不断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主要利用市场机制,以利益共享原则来调动经济区内各地合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经济区优势,增强经济区实力。区域之间的合作主要有两种,其一是互利合作,对存在共同利益的次区域进行开发建设,另一种形式是互补式协作。中原经济区应建立经济区协调领导小组,通过建立联动机制,选择合理的合作方式,做好与周边经济区的沟通和协调工作,进行资源与要素、基础设施、环境保护、产业及企业政策等方面的合作与共享,实现经济区外部规模经济,逐步形成群龙共舞、合作共赢的发展格局。

2. 加大经济开放度,提升经济发展活力。世界经济发展史证明,以发展出口贸易为特征的外向型经济,在促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具有内向型经济所不可比拟的优势。河南由于地处内陆,受外贸依存度低、引进外资项目数量少和层次不高等因素影响,其经济开放程度依然很低。因此,河南省应从加强政策和体制创新,不断提高经济开放度,改善中原经济区的投资环境,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吸引更多的外来资本和项目在此安营落户,提升经济发展活力。

中原经济区的耦合关系包括中原经济区内部和外部两层,内部耦合动力机制指中原经济区主体河南省18个市通过涓滴效应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而周边城市则通过回流效应促进河南全省的发展。外部动力机制则指中原经济区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提升中原经济区的影响力,加强招商引资力度,以利益共享机制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联动与合作,促进各地区经济繁荣发展。

综上所述,内生性动力机制,是中原经济区腾飞的决定性因素,是中原经济区发展的根本动力;外生性动力机制,对中原经济区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耦合动力机制,是上下联动、内外合作、市场与行政手段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中原经济区的发展也具有强有力的促进作用。中原经济区这三项动力机制是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完整的立体结构和紧密的内部联系,只有多管齐下,才能对促进中原经济区的“三化”协调发展产生几何增长效应。

[参考文献]

[1] Gormüs, Sakir. Are economic crises and government changes related? A descriptive statistic analysis[J].Proceedings of World Academy of Science, 2010 (67) 223-228

[2] Jianping, Wei. Evaluative research on AHP-based blue economic zone human resource plan dynamic capability[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Business and E-Government, 2011

[3] 周惠来,郭蕊.中国城市群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26(5):P55-60

[4] 谷建全.加快构建中原经济区自主创新支撑体系[J].中州学刊,2011.3

[5] 王建廷.区域经济发展动力与动力机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38-140

[6] 张薇.中部地区城市群建设的运行机制[J].企业家天地,2009: 34-36

[7] 邓宏兵.区域经济学[M].科学出版社,2008.4

[8]倪鹏飞.关于中原经济区的几个问题[J].区域经济,2010(12):38-40

On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Central Plains Areas Economic Coordination

Xu Ju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zuo 454000)

(收稿日期: 2012-02-24 责任编辑:垠喜)

作者:徐君

解析内陆出口贸易发展作用论文 篇2:

从FOB到FCA

随着出口方式的多样化发展,传统的FOB术语给出口贸易带来了诸多不便,采用FCA术语划分买卖双方责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这些风险。

FOB是我国对外贸易业务中常用的贸易术语,其英文全称是Free On Board,意为装运港船上交货,指的是当货物在指定装运港越过船舷时,卖方的交货义务即可视为履行完毕。采用FOB术语成交时,卖方仅需在装运港完成交货,不需负责运输和保险事宜,因而深受许多出口商的欢迎。但是,FOB术语是在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出现之前制定的,仅能满足件杂货的需要。随着集装箱运输和国际多式联运的发展,内地出口公司采用此一术语会有一定风险。

案例

2000年9月,我国某内陆进出口公司向新加坡出口30吨香料,共1200箱,对外报价为2500美元/吨FOB湛江,总价值75000美元,采用即期信用证,装运期为9月26日之前,装运方式为货物集装箱装运。该公司在湛江设有办事处,为及时装船,9月上旬时便已将货物运至湛江,由其办事处负责订箱装船。不料货物在湛江存仓后的第二天午夜,仓库突然着火,1200箱香料全部被焚。办事处立即通知内地公司总部,要求尽快补发30吨香料。但该公司货源不济,只能要求新加坡商人将信用证的有效期和装运期各延长15天。新加坡商人回电同意延期,但要求货价降低5%,否则不但不予延长期限,还将索赔。最后该进出口公司只好同意降价,蒙受货价、利息等方面的损失。

解析

通过上述案例可以发现,出口业务中卖方采用FOB术语时,要承担以下风险:

风险转移严重滞后于货物实际控制权转移。

卖方向承运人交付货物后,虽已完成运输合同项下的交货义务,却并不意味着已经完成贸易合同项下的交货义务,卖方仍要为货物越过船舷前的一切风险和损失向买方承担责任。实际上,在货物交由承运人掌管后,作为托运人的卖方已经丧失了对货物的实际控制权,承运人对货物的保管、配载、装运等均为自行操作,托运人只是进行监督。让卖方在已丧失实际控制权的情况下继续对货物承担责任和风险,对卖方而言非常不利。

内陆出口方无法在当地交单结汇。

FOB术语仅适用于水上运输方式,根据《INCOTERMS 2000》(《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规定,FOB术语条件下卖方可提交提单,不可转让海运单或内河运输单据。这样的条件在沿海地区易于得到满足,不会耽误结汇。但内地出口贸易业务中往往是卖方先进行陆运运输,这一阶段承运人会签发陆运单或陆海联运提单而不是FOB条件要求的运输单据,此时因货物尚未装船,卖方无法拿到提单,也无法办理交单议付事宜。只有当货物运至装运港并完成实际装船后,卖方才能拿到“已装船”提单,或是在联运提单上得到“已装船”的批注,此时才能结汇。可见,FOB对单据的限制会直接影响到卖方向银行交单结汇的时间,从而对卖方的资金周转形成影响,增加了其利息负担。如果可凭承运人内地接货后签发的单据进行结汇,就可以避免卖方的货价损失和利息损失。

内陆地区使用FOB术语还会增加额外的运输成本。

FOB术语价格的构成一般包括商品成本(生产成本或采购成本)、国内总费用和预期利润。尽管从装运港到目的港这一路段的运费是由买方承担,但从内陆地区到装运港装船之前的运输成本须由卖方支付。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FOB术语在内陆地区的出口贸易中并不适用。事实上,对于更多采用陆海联运或陆运出口的内陆地区来说,FCA比FOB更合适。

FCA的英文全称是Free Carrier,即货交承运人,指的是卖方在指定地点将货物交给买方指定的承运人。当卖方将货物交给承运人掌管并办理完出口通关手续时,就算履行了其交货义务。FCA贸易术语适用于各种运输方式,包括多式联运。为使FCA术语便于使用,《INCOTERMS 2000》还对“承运人”的含义作了解释。“承运人”是指在运输合同中通过铁路、公路、空运、海运、内河运输或上述运输的联合运输方式承担履行合同运输或承担办理运输业务的任何人。可见,FCA术语适用范围很广,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的作用也将越来越大。

采用FCA的具体益处如下:

FCA适用的运输方式比FOB更灵活,也更适合内陆地区出口。

FOB只适用于水上运输方式,FCA却适合任何运输方式。内陆地区出口时采用的运输方式有多种形式,例如出口到美国或东南亚地区的产品一般采用陆海联运,出口到欧洲地区的产品一般采用陆运,如果采用FCA,能够避免很多不便。因此在选用贸易术语时,出口公司要对地理位置多加考虑,以选择最适当、最有利的运输方式和贸易术语。

采用FCA术语时,卖方风险与货物的实际控制权同步转移。

FOB术语下,卖方是在装运港交货,买卖双方是以船舷为界划分风险,在货物越过船舷之前,无论货物处于哪方的实际处置之下,卖方都要向买方承担货损以及其他方面的责任。FCA术语下的责任划分界限比较灵活,是由双方约定的,既可以是港口,也可以是内陆地区。但无论是在哪里,卖方的责任都以货交承运人处置时为止,也就是说,卖方只要将货物安全移交给承运人,即视为完成其销售合同和运输合同项下的交货任务,此后货物发生的一切损失均与卖方无关。

采用FCA术语有利于内陆出口业务的卖方尽早在当地交单结汇。

根据《INCOTERMS 2000》的规定,FCA涉及的通常运输单据范围要大于FOB,根据具体运输方式的不同,FCA可以使用上面提及的FOB单据,也可以使用陆运单、空运单和多式联运单据。采用FCA术语时,只要承运人签发单据,卖方即可将其用于结汇事宜。这样既缩短了结汇的时间,又提高了卖方的资金周转速度,同时还降低了收汇的风险。在上述案例中,当事的内陆进出口公司处于铁路交通干线沿线,而外运公司也在当地设有集装箱中转站,如若当初卖方采用FCA术语与买方达成交易,就可以在当地将1200箱货物交给中转站,这样不但可以把风险提前转移给买方,同时也能凭借承运人签发的货运单据尽早在当地银行办理结汇手续。

目前,蓬勃发展的集装箱运输已经为我国内陆地区产品出口提供了采用FCA术语的便利条件,许多沿海港口如广州、上海、青岛和连云港都在争取“把口岸办到内地”。内陆地区出口商若能更多地采用FCA术语,完全可以减少货物装卸、仓储的时间,降低运输损耗和贸易成本,并且缩短报关、结汇的时间。

作者:匡增杰

解析内陆出口贸易发展作用论文 篇3:

“一带一路”背景下企业进出品新福利

【摘 要】本篇文章首先对实施“一带一路”政策的主要作用进行阐述,从相关政策和政府格局的改变、低水平对外投资、沿线国家经济文化发展差异3个方面入手,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企业进出品提出的挑战进行解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一带一路”背景下给企业进出品带来的新福利。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给相关领域提供些许的参考。

【关键词】“一带一路”;企业;进出品;新福利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不管是从内部贸易方面,还是外部贸易方面,均得到了显著提升,并且和国际接轨效率不断加快。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全面落实,这不仅给我国对外开放战略思想转型提供了条件,而且促进了我国企业快速发展,给我国企业整体效益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支持。下面,本文将进一步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企业进出品新福利进行阐述和分析。

一、实施“一带一路”政策的主要作用

1.促进我国格局改变

经历了多年的全面发展,我国企业在进出口贸易方面获取了一定成果。但是,因为受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国际市场格局等因素的约制,我国对外开放缺少完善性,所以东西领域开放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进而产生“东快西慢”的现象,使得诸多内陆领域无法享有对外开放的优势。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这给东西领域的融合提供了条件,在推动东西领域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还能缩短两者之间的差异,构建了“以东促西”的整体格局,以此促进了我国各个领域的一同发展。

2.提升我国企业进出口效率

即便我国加大了对企业进出口贸易的投资力度,然而从实际角度来说,我国部分企业在对外合作方面依然面临诸多问题,无法与国际贸易进行充分结合,进而加剧了贸易矛盾,给我国企业进出口贸易工作的开展带来了约制。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正式落实,有效提升了我国各个领域贸易投资的灵活性,不管是从生产运营角度来说,还是从供应营销角度而言,都实现了充分结合,并且推动了沿线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提升了对对方的认识和了解,在获取更高效益的同时,给我国企业进出口效率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3.实现我国出口企业优化转型

“一带一路”政策的落实,给诸多国家提供了发展机会,由于我国在很早之前就与各个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这给我国企业进出口贸易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在实现彼此贸易的基础上,给我国出口企业转型提供了条件。一方面,我国作为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主要贸易国家,和这些国家进行协作,能够促进我国出口企业效益的堆积,给进出口转型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我国企业在实现进出口贸易的基础上,还能全面掌握各个国家的产品需求,把先进的技术融合进来,结合其他国家产品需求,推动我国出口企业转型和完善。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企业进出品提出的挑战

1.相关政策和政府格局的改变

我国企业在开展进出口贸易工作时,存在的主要考验就是相关政策以及政府格局的改变。以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项目为例,在开展项目建设的过程中,由于面临斯里兰卡领导人更换,新上任的领导人在上任之后,就对该项目进行叫停,这是由于该领域的政府部门认为该项目与该领域的相关法律标准相背离,应该对其进行充分审核。同时,要求我国企业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和文件。该现象的出现,给我国企业后期收购和管理提出了考验。

2.低水平对外投资

现阶段,我国对外投资方面有4种:一是并购能源;二是收购国际市场;三是收购国际品牌;四是引进现代化工艺和技术。其中,资源投资占据较大比例,有近50%的对外投资项目就是以能源投资为主。即便我国当前在对外投资方面,具备较强的投资水平和实力,但是长期以往,必将会给低水平的对外投资带来不利影响,从而约制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3.沿线国家经济文化发展差异

“一带一路”政策所涉及的国家,主要以文明古国为主,各个国家文化存在较大差异,我国企业在开展进出口贸易工作时,将会面临文化融合问题。假设企业对投资国家市场、经济等内容认识不全面,将会加剧投资难度。并且,“一带一路”政策涉及的各个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方面也大不相同,以吉尔吉斯斯坦为例,该领域群众的基本收益为1000美元/人,而卡塔尔领域群众的基本收益为7.9万美元/人。由此可见,各个领域在人均收益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如果对别国探究不全面,将会给对象国文化、经济、体系等内容的影响带来阻碍。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企业进出品新福利

1.监管通关

各个企业在开展进出口贸易工作时,需要对运营单位注册地、进出口领域加以明确,同时申报相关手续。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真实情况,合理选择进出口贸易领域,普遍采用口岸清關、转关等通关形式。并且企业还要结合自身运营规划以及运营需求,合理选择通关方式,办理对应的通关手续,以此实现自身通关方式的合理性和完善性。针对直属海关来说,主要是包含在自身范畴内进出口贸易,可以将转关方式进行消除。针对申报地和进出口领域在相同范畴内的进出口贸易,许可企业自主选择申报地,同时还能一次性实现相关手续的办理。在进行进出口产品检查的过程中,应该安排进出口领域的海关来负责核查,核查情况和流程,办理对应手续,在出关之后,由企业自行实现产品运送。

2.多式联运

企业可以结合物流运输要求,合理选择联运模式,在进行联运的过程中,涉及的产品转装以及拆并等工作,不可以实施分别转关申请工作。从原则角度来说,在开展物流工作时,应该保证验收工作的一次性,对转装地没有将其施封情况加以转变的应该予以放行。针对多式联运关键性产品物流,需要设定专业的海关多式联动监管部门,同时实施转装、分包以及拆并等工作,给运输方式自由转换以及产品种类分配等工作开展提供条件。

3.税收征管执法结果互认

各个海关部门应该对产品归集种类、价格核查、原产地明确以及许可证办理等内容进行核查,根据核查结果,提出进出口决策建议。得到系统优化之后,在银行担保的情况下,开展“一份税款保函区域通用”业务。

4.保税监管

不管从海关特殊监管角度来说,还是从税务监管部门自身角度出发,都要明确进出口范畴和标准,许可企业在开展进出口贸易工作时,对进出口地以及监管方式进行自由选择,提升海关特殊监管领域的产品流转效率,以此促进海关特殊监管领域产品“区间结转”方式的全面实施。

5.报关企业管理

将相关企业跨管业务中服务领域权限进行消除,给企业实施一地注册提供了条件。结合相关数据,领域通关体系的优化给企业提供了诸多方面,同时也实现了成本的节省。以广东海关一体化改革为例,在正式落实之后,使得我国航空、海运等通关效率实现了全面提高。其中,该领域获取的一体化报关单数量已超过了480万,并且在诸多领域设定了核查机构。海关通关时间由之前的8.5小时逐渐更改为6.5小时,工作时常得到了明显减少,但是通关效率却实现了提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全面实施,这给我国企业进出口框架改革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实现了我国对外出口贸易长时间处于高顺差情况的优化,全面扩充我国企业进出口贸易格局,促进了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和交流,以此促进我国企业进出口贸易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思雁.“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制造业企业优化出口贸易的策略探析[J].对外经贸实务,2017(10):34-37.

[2]刘延慧,甄建斌.“一带一路”背景下影响中哈出口贸易的多重因素分析[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6(02):42-47.

[3]罗芳.“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出口贸易新发展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2):56-58.

[4]廖萌.“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J].经济纵横,2015(09):30-33.

作者:翟辰阳

上一篇:县农电动员大会发言稿下一篇:中考百日冲刺励志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