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论文解析

2024-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闻传播论文解析(通用8篇)

新闻传播论文解析 篇1

总的来说该书从根本上解决了广大考研学子考研专业课信息不对称、考研专业课复习难度大等问题,全面分析总结了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考研专业课所有的考试知识点和重难点,并对历年真题进行透彻的解析,为考生节省大量宝贵的复习时间,是每一个考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传播学和广告学专业的考生人手一册、不可或缺的考研专业课复习备考资料。那么我们怎么利用好这本书呢?

1.初步浏览及标记复习中的疑惑点,在这个阶段重在对整体知识内容的感知,知道重难点,及时解决疑惑点。结合初试参考书及核心考点进行理解和背诵,根据核心考点的分析进行初步的学习,对教材的内容有所熟悉,并根据真题回顾来了解各章节的历年真题考察情况。

3、网上笔记太多,不要都用,一定要自己总结一些标准答案,比如传播学、新闻史都是可以总结出来的,中新史和外新史一共50多个问答题,全部总结出答案来,传播学的各个理论一定有自己总结。

4.根据考试真实时限、时点进行模拟考试,可以反复模拟考试,然后对照参考答案,不断完善充实答案,摸索答题方法。在冲刺阶段,直接背诵总结的参考答案,做好考试时间安排,形成自己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方法。

新闻传播论文解析 篇2

一、网络新闻“标题党”的产生

“标题党”发源于网络BBS, 原指以娱乐方式加工标题来吸引点击量的网络贴主群体以及与之相关的网络现象, “标题党”最初作为一种网络娱乐现象, 能达到使网络受众的思维产生强烈反差并最终会心一笑的特殊效果。例如, 标题为《高清晰少女越轨现场图》, 而点击进入才发现, 图片只不过是一名少女穿越铁轨;标题为《李湘在大街上被人强行拖行》, 实际只是印有李湘图片的提包被人在地上拖着走, 等等。“标题党”以“自娱娱人”的方式提高帖子点击率, 最初并未引起人们太多关注, 然而, 近年来, 随着贴主群体追逐“点击率”的功利目的的强化, “标题党”最终异变为一种恶俗网络现象。

目前, “标题党”现象已遍及网络论坛、网络游戏等诸多领域, 随着1995年中国新闻界开始将新闻搬上互联网, 网络“标题党”更呈现出从娱乐主体向新闻传播主体、从娱乐现象向新闻传播现象蔓延之势。网络新闻“标题党”的出现有其重要的社会现实根源。一般而言, 在新闻标题的制作过程中, 利用有限的标题空间突出焦点信息、突显新闻价值, 从而达到新闻信息的有效传播, 是新闻与传播业者的目标所在。然而, 由于我国网络新闻媒体的发展时间尚短, 在新闻从业人员的队伍建设上, 过于强调网络技术的操作, 其新闻业务能力不强, 因此尚未形成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采编队伍;加之我国综合性非新闻单位网站尚不具备采访权, 其主要靠网络新闻编辑整合与转载其他媒体新闻来运转自己的新闻业务, 网络新闻编辑在择取新闻稿件时, 基于网络海量信息存储与有价值新闻信息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为了在海量的新闻信息中异军突起, 就必须采取一些新的标题制作手段, 将大量新闻重新包装, 用“生猛”的标题获取可观的新闻点击量。这样, 大量“题不对文”的新闻稿件便纷涌而出。

“标题党”进入新闻传播领域危害极大、影响极坏。2009年2月5日, 北京搜狐公司在其新闻网页上发布了对女留学生易兰的公开道歉函, 由此, 2007年因网络新闻“标题党”而引起法律纠纷的“易兰事件”尘埃落定, 留学生易兰也成为“到目前为止‘标题党’的最大受害者” (2) 。事实上, 最近几年我国因新闻“标题党”引发的社会问题与法律纠纷均呈上升趋势, 而网络新闻传播中的“标题党”现象已经成为亟待思考与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网络新闻“标题党”的标题制作手法

网络新闻“标题党”的标题制作手法大致分为两类:其一, 基于语境信息隐匿的信息偏斜, 即新闻标题符合事实信息, 却隐匿了理解事实信息的必要前提与条件, 用曲解与暗示的方式使标题产生轰动效应, 造成一种隐性的题文差异。例如:标题是《火箭火力下降仅3人上双, 姚明砍最高分10倍麦蒂》 (3) , 标题叙述的确是事实, 但姚明也只是得了20分, 因为麦蒂是2分。2007年8月21日, 包括网易在内的各大门户网站不约而同地刊出了一则新闻:《赵忠祥称杨澜倪萍没文化》 (4) , 点击进入才发现, 赵忠祥所说的“没文化”不过是在特殊语境下的一个玩笑而已。其二, 基于特定信息夸张的信息偏离, 即新闻标题与新闻的事实信息明显不符, 以篡改与歪曲事实的方式使标题达到吸引受众眼球的目的。例如:2009年3月4日, 厦门网一篇社会新闻的标题为《广州七八成孩子非亲生》 (5) , 事实却是广州那些做了亲子签定的孩子70%以上非亲生。

不论是信息偏斜还是信息偏离, “标题党”在网络新闻标题制作过程中总是刻意使其新闻标题突出事实信息中的以下信息点:

(一) 夸张与色情

“标题党”的惯用伎俩是无视新闻事实本身而尽可能地将标题与暴力、性联系在一起。搜狐网2009年1月7日发布了一则题为《死亡批发商的生存轨迹》的组图 (6) , 乍一看标题, 其中“死亡”二字往往在读者心中留下深深烙印, 而事实上, 该新闻所写内容并不像标题那样令人毛骨悚然, 只不过记录了一段普通的犯罪事实而已, 除此之外并没有太多的诡异消息。2005年公布的Internet新闻Top100排行榜显示, 《藤原纪香的“奶”谁能比》—文以17267的点击数高居榜首 (7) , 而事实信息不过是:日本某胸围公司为宣传新的胸围产品而做了一个调查, 选出了艺人界胸部线条最靓的女星。

(二) 窥私与炫奇

此类标题多用“内幕”、“曝光”等词语制造卖点与兴奋点, 刻意夸大新闻价值以迎合受众猎奇的心理。如《电影被政治搅黄了———台湾金马奖停办内幕》、《刘烨前女友难忘旧情》、《某某与我:不得不说的故事》等标题, 都是在以小事大题、故弄玄虚的方式来吸引读者眼球。新浪网社会新闻频道有一则标题为《曝光:高校教师让学生策划打劫银行》的新闻 (8) , 初读标题, 网民会认为高校教师在计划实施打劫银行的犯罪活动, 而新闻正文显示的事实却是: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文秘专业课堂上, 任课老师要求学生写一份“打劫银行”的计划书, 目的是锻炼文科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人力资源配置能力。

(三) 戏剧与煽情

在戏剧创作中, 剧作家为了让剧本引起观众的注意, 达到感染人的效果, 往往会着力突出整个故事的情节性以及剧中人物、事件之间的矛盾冲突。而“标题党”借用这一手法, 不惜歪曲事实信息的本来面目, 通过戏剧化的标题形式来调动读者情绪。如新华网-新闻中心有一篇题为《中国式家教的血与泪:400耳光打出钢琴才女》 (9) , 该标题用了“中国式家教的血与泪”和“打出”这样煽情的语句, 把这个原本讲述一个家庭教育方式的新闻, 戏剧化为有关中国式“专制家庭教育”的悲情故事, 标题不但与事实有出入, 而且严重夸大了该新闻事实的消极意义。

(四) 时尚与热点

“标题党”往往利用受众对新近热点问题的关注度, 借势攀高, 借流行语、名人和轰动事件的社会效应来吸引公众眼球。例如, 近些年来“标题党”处处造“门”:“艳照门”、“广告门”、“报价门”、“歧视门”、“网络门”、“口水门”、“短信门”……甚而还有“眼泪门”。又如“史上最牛钉子户”、“史上最牛乞丐”、“史上最牛清扫机”等, 诸如此类标题, 大多低处高联、名不符实。例如新浪网2009年1月9日发布题为《〈走西口〉身陷‘口水门’, 唐以诺两戏连播》的报道 (10) , 内容只不过是观众对电视剧《走西口》的争议与讨论, 却以“门”的方式加以渲染, 有小题大做之嫌。

三、网络新闻“标题党”现象的媒介成因分析

不可否认, 网络新闻传播中“标题党”现象与当前我国网络新闻传播现状直接相关, 然而, 从根本来看, 网络新闻“标题党”现象实源于网络自身媒介特性, 是网络媒介文化不可避免的“畸形儿”与“衍生物”。具体表现在:

(一) 网络媒介空间特性对标题准确性诉求的降低

其一, 主页空间有限性对新闻标题制作自由度的规约

相关研究表明, 一个网络页面的最佳容纳字数是400字左右, 因此, 受主页面显示面积、字数限制, 目前除极少数网站 (如英国BBC网站、北方网) 采用标题与摘要相结合的显示方式外, 绝大多数网站的新闻标题采用无引题、无副题且无修辞的单行实题, 标题位置空间以行长为限, 也就是说, 以单行实题出现的网络新闻标题必须独力承担新闻“眼睛”的作用。这样的结果是:由于没有副题、引题的语义支持, 更得不到来自副题、引题的语义限制, 网络新闻标题不但难以将全部精彩的新闻事实“一网打尽”, 而且增加了受众准确理解网络新闻标题意义的难度与不确定性, 这无疑为“标题党”留下了操作空间。

其二, 主页空间的导引性导致新闻标题竞争态的强化

列表式标题在网络主页的呈现, 使得网络新闻主页更像一个目录, 具有明显的导引功能。事实上, 受众阅读网络新闻也正是通过主页空间的导引从而激活处于次级页面的新闻主体的。这意味着, 在网络新闻中, “推送比特给人们的过程一变为允许大家拉出想要的比特的过程” (11) , 于是, 与纸媒新闻不同, 网络新闻标题从一开始便处于与其他标题紧张的竞争关系之中, 网络新闻标题如不能从“标题的丛林”中脱颖而出, 则势必被“标题的丛林”所淹没, 因此, 一些网站编辑为吸引读者注意而在标题上“狠下功夫”便不难理解了。

其三, 主页空间的相对独立性导致新闻标题的文本支持缺失

由于网络新闻的超链接模式使标题与新闻文本处于一级与次级两个不同页面的空间中, 客观上增强了主页空间与其承载的新闻标题的相对独立性, 并进一步使得相当一部分受众形成了“不吃鸡蛋, 只看鸡毛”的网络新闻阅读习惯。美国盖洛普民意调查公司的一项联合调查研究表明, 在参与调查的读者中, 看新闻只阅读标题的比例为56%, 相比之下, 读过新闻报道正文的仅为25%。而我国内地网民看新闻只阅读标题的比例则高达80%, 点击网页详细看新闻的比例不到5% (12) 。可见, 在实际的网络新闻收受过程中, 新闻标题往往被当作“一句话新闻”来接受, 这种往往以标题新闻的方式存在的新闻标题, 大大降低了新闻标题对新闻文本的依赖, 这为制造“题不对文”的标题的“标题党”提供了绝佳条件。

(二) 网络媒介运行特性对标题准确性诉求的制约

其一, 多端口信息传入方式与传统新闻媒体的新闻传播不同, 互联网多端口信息传入方式使得网络新闻传播主体从一开始便具有显著的多元化特征, “网络新闻传播主体既包含传统的新闻传播专门机构, 也包括从事新闻传播的非专门机构, 还包括个人新闻传播” (13) 。事实上, 目前的网络新闻论坛与博客新闻已经催生出了一批新的网络新闻形态以及一批数量日渐庞大的新型新闻人。不幸的是, 恰恰是这一不断增长的新闻传播主体往往既缺乏相关制度的有效监管又不可能有相应的新闻业务素养, 最终导致他们以“愿者上钩, 责任自负”的心态不惜以“标题党”手法换取点击率。

其二, 高速低成本的信息复制方式基于网络媒介信息复制、转载的高速低成本性, 目前各大新闻网站往往频繁转载新华社或各地纸质媒体记者采写的新闻, 这种拾人牙慧的新闻虽增加了网络新闻媒体的运行效益, 但在占有第一手信息方面显得先天不足。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并避免成为纸质媒体的电子版, 纸质媒体的新闻稿往往会经改头换面后予以发布, 这使得网络新闻在频繁快速的转载中呈现出“一文多题”的状态, 而在这一过程中, 一旦网络新闻编辑未能完全掌握新闻文本的内容, 便会不惜牺牲新闻的准确性, 有意故弄玄虚, 断章取义地拟定新闻标题, 造成题文不符的情况。

其三, “全时性”信息纠错方式网络新闻媒体在时效性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 它是一种“全时性”的媒体, 当报纸还处在“TNT (today news today) ”阶段时, 互联网上的新闻传播便已步入了“Now news Now”时代。网络新闻媒体的全时性特征衍生出“全时性”的信息纠错方式, 如果说白纸黑字的纸媒新闻具有一旦付印即不可更改的稳定结构, 那么网络新闻资讯在快速更新的同时还具有即时修改的可能性。这样, “全时性”信息纠错方式便淡化了新闻传播主体应有的责任意识, 削弱了新闻标题制作一步到位的必要性, 这样, 也就增加了网络新闻“标题党”大量涌现的可能性。

四、网络新闻“标题党”现象的影响与应对

当前网络新闻“标题党”现象肆虐发展, 虽在短期内促进了网络新闻的点击率, 却严重制约了网络新闻信息的实质有效传播, 这主要表现在网络新闻“标题党”对新闻信息传播的诸多不良影响上:

(一) 标题制作类型化

新闻标题的生命是真实, 而标题真实的要义之一就是完整准确地传达新闻事实信息, 如上所述, 网络新闻传播中“标题党”将受众关注焦点转移至夸张与色情、窥私与炫奇、戏剧与煽情、时尚与热点等信息点上, 利用一些网络新闻受众的不良心理与低级趣味, 借势提高了新闻“点击率”, 却也强化了当前网络标题制作类型化趋势, 毋庸讳言, 当前网络新闻标题大量的似曾相识的“生猛”标题严重影响了受众对新闻事实信息特征的有效认知、严重影响了受众对新闻事实信息的整体把握, 最终也必然导致受众对新闻事实信息的误判。

(二) 新闻收受娱乐化

从受众来看, 网络新闻“标题党”现象降低了网络新闻的公信力, 使得新闻收受的休闲化、娱乐化特点更为突出。这是因为:网络新闻“标题党”对标题中新闻关键信息的弱化与次要信息的强化, 大量“题文不符”现象使得网络新闻受众逐渐形成类似“狼来了”的新闻收受观念, 这样便大大消解了网络新闻的新闻性, 正如著名传播学家施拉姆所言:“在信息关系中, 不成文契约要求一方是一个好记者, 而另一方则有谋求和验证现实的心情。但是娱乐则要求一方甘愿暂停不相信态度” (14) , 事实上, 当前新闻受众浏览网络新闻尤其是社区新闻与博客新闻时往往不再以新闻事实的真实可靠性为标准, 而是以新闻事实陈述的趣味性为标准, 这样便强化了网络新闻收受中“姑妄听之”的娱乐心态。

(三) 信息检索偏离化

目前国际互联网上的大型搜索引擎一般是根据文章前几十个字的关键词语进行数据库的收集与编录, 因此, “重要结论前置”、“重要关键词前置”是网络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由于新闻标题是“重要结论”、“重要关键词”最先出现的平台, 网络新闻标题往往最先被搜索引擎捕捉, 这就意味着, 网络新闻标题是信息检索者识别与查找新闻信息的最初标识。新闻标题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必然关系到新闻在搜索引擎上呈现的面貌。而网络新闻“标题党”的标题制作往往违背了新闻标题制作的准确性要求, 无形中增加了网络信息准确有效检索的难度, 最终形成检索过程中信息遗漏或信息冗余, 造成网络信息检索的偏离化倾向。

作为一种病态文化, 网络新闻“标题党”固然有其社会现实根源与复杂的媒介成因, 然而却不能任由其恶性发展。事实上, 只要采取针对性措施, 网络新闻“标题党”现象并非不可控制。目前, 在努力提高网络新闻从业者的媒介素养与主体责任意识的同时, 应着重加强以下举措:首先, 大力加强对网络新闻传播规律的认识, 根据网络媒介自身特点, 借鉴国际上成熟媒体的业务经验, 研究制定一套网络新闻标题制作的基本原则与操作规程;其次, 建立严格的审稿制度与信息更正制度, 对新闻传播主体, 尤其是近年来新出现的各类新闻主体实施有效的监管, 在网络新闻传播活动中把好关;再次, 在改善网络新闻传播的宏观环境方面, 国家和政府必须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 为网络新闻的有序操作提供一个规范化管理平台, 对蓄意制造“标题党”, 并引起混乱或欺瞒读者的媒体和相关人员依法严厉惩处。

在《新闻记者》杂志社评选出的“2008年十大假新闻”中, 有四条假新闻为网络新闻, 其中竟有三条属于网络新闻“标题党”的刻意之作。网络新闻“标题党”的肆意蔓延表明, 遏制这一病态网络现象已刻不容缓。

摘要:网络新闻传播中的“标题党”现象是网络媒介文化的“畸形儿”与“衍生物”, 须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降低其对网络新闻传播的不良影响, 促进我国网络新闻传播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新闻传播论文解析 篇3

关键词:自媒体;新闻传播;冲击与影响

自媒体的来临,对传统的新闻传播造成的一定的影响[1]。因为传统的新闻传播与自媒体新闻传播是存在很大的差距。随着现在网络的普遍化,自媒体主要是利用高端的网络技术,为人们创造了“新闻发布”的空间,其具有“快速、时效”等相关特点,吸引了大量的群众关注。但因为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所以,部分用户可以24小时在媒体平台上发布信息,并且这些信息都来自于作者的亲身经历或者是所看到的第一手材料,也极力地展现了自媒体新闻传播的“即时性”。自媒体作为一种当下的新兴媒体,其的多功能使得新闻内容更丰厚,加强了观众对新闻全方面的感知度。在这样的形式下,更需要去促进自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与传统的新闻传统的有机结合。

一、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的影响

(一)内容方面

传统的新闻传播是处于一个封闭的状态,观众能够得到的信息来源都是经过挑选的,并且是在某种约束下的新闻才可以呈现出来[2]。自媒体时代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新闻内容更是“随性”,所牵涉到的内容也更宽,所谓的“开放”是体现在新闻制作的每一个方面。无论是在新闻媒体的“新闻媒体的选材、采访”还是在“撰写”等相关流程中,自媒体时代的特点都对传统媒体的制作有影响,囊括内容。自媒体是因为依靠在社会群众的加入才会有极强的影响力,而新闻的传播与自媒体环境相互融合,其后面是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所以其的发展与内容方面,更符合大众的胃口,更能引起更多的共鸣,且也与社会的舆论导向相适宜。对于民众来书,具有更多的机会,也给新闻传播更多的发展平台。而传统新闻媒体具有一定的约束性,在很多的情况下重要新闻得不到立即采访,而自媒体时代的民众会及时拥有一些丰厚的现场素材,倘若传统媒体可以利用自媒体的时代素材,那么毋庸置疑,会增强新闻的内容价值性及可读性。不管是从新闻的真实度还是从“时效性”来讲,新闻内容的“新颖性”、“宽泛性”都是在自媒体的时代喜爱的新闻传播创新,这必然会对传统媒体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传播对象

随着现在互联网的普及度,使得让传统媒体遭到了一定的“打击”与“挑战”,最值得关注的就是传播对象及传播者的所扮演的角色。众所周知,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都是需要经过很多层次的审核新闻事件通过传统的,比如有“电视”等方式才能够传播出去,但是现在的新闻传播者与以前所谓传统的新闻传播者是不同的,他们既可以是受众充当用户,也可以是新闻传播人。当然,新闻传播者也可以作为用户出现在同一个新闻事件中。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是“传播人”与“受众”进行结合,打破了原有的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堂新闻传播的范畴也越为广泛,将整个新闻媒体传播的影响区域都扩宽了,与此同时提升了新闻的影响力度与冲击力度。不管是作为一名传播者还是属于一位受众,都可去监查整个新闻的真实性及传播进度,进而还能加深对新闻的理解度。

(三)社会舆论

相比较而言,传统新闻媒体的传播是“封闭”的环境中去进行的,新闻的传播仅此只是通过传统的方式,而受众也只能一味地接受信息,即使是对于所看见的新闻有意见或者是感受也只能自己消化,没有空间来进行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正规的新闻传播是为了能够坚定社会的安全与和谐,接受大局的思想引导,因此会存在受众只能看到一种关于社会主流的思想,而对于其他方面却毫无所知,倘若是重大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事件,一般传统新闻会选择“不播报”的形式,那么这样一来,受众也只能了解到正面的消息,而对负面新闻一无所知。因此,有人将传统新闻传播方式被称为“垄断式”的传播方式,一旦是传播的主体没有考虑将新闻播报出来,那么就没有办法得到信息来源。其实这对广大民众在接接受消息的时候限制了其的知情权与参与权,也引发了受众的厌恶心理。而随着当下自媒体时代的来临,这种传统的新闻方式也就自然打破了,传播者与受众的距离也就不清晰化,更有可能会出现角色互相变换的可能,社会的舆论方面也更有自由性,受众可以接受到更多的新闻类型来源,也能发表自己的看法。事实上,这在丰厚新闻内容的基础上,还加大了新闻的涵盖范围,并且给予了每一个受众平等的参与权。作为新闻受众,可以对新闻内容进行丰富化,还可以对新闻质量进行监管,对不真实的新闻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及批评。人们通过多元化的新闻进行评析,让新闻参与人都有一份社会责任感。另外,因为社会各种人氏的关注,很多小事情可以被扩大,也相当于起到了一定的社会监查效果。

二、自媒体与传统新闻传播结合的策略

(一)将新的技能与方法植入到新闻传播中

自媒体的到来并不只是冲击与影响,还有“机遇”。作为新闻传播更需要当下时代的发展将更多更时新的技术和途径运用到新闻传播中。第一,革新传统的新闻传播方法,利用新的技能进行大规模的传播。 比如有“网络”或“无线传播”。且选择一些适宜的网络传播方式,对新闻进行多元化的传播。在我们当下的社交网站中,“微博”与“微信”是一些比较时新的软件,用户越来越多,影响力也随之越强,那么在新的新闻传播方式中,可以利用这些新的形式,比如申请微信公众号或者是微博账号等相关方式进行新闻传播。当然还可以考虑与微博大V进行合作,通过它们来对新闻进行大量的传播,这样一来,传播方式多样化,更容易走进人们的心里,影响范畴也随之越宽。

(二)培养符合新媒体素养的专业新闻传播人才

无论是对于传统的新闻传播还是作为一名自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者,都必须要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团队后备军,而强大的团队是来自于每一位成员的高职高专。而当下的自媒体时代,紧缺的更是人才。特别是技术在被广泛地使用进程中,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多变。第一,作为一名合格的新闻传播者,一定要学会并且把控先进的技能;其次,要清晰大众及用户的喜好,运用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传播。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名新闻传播工作者,一定要有时代的“敏感度”及市场的“敏感度”。新闻传播人员需要不断地学习与自我提升,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满足当代对专业型人才的需求。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尽管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传统新闻的传播方式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这也使得其在很多方面进行了改善及创新。另外,网络的普及造成新闻传播的改变是有一定必然性的,但倘若新闻的发展能够将“冲击”作为改变的机遇,借使网络的推进及社会媒体的昌盛,将自媒体更好地植入到新闻媒体传播中,那会对将来得新闻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薇薇.剖析自媒体的新闻传播模式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影响[J].戏剧之家, 2015(10):278-279.

新闻传播论文解析 篇4

618新闻与传播史论

一、名词解释

1.精确新闻学

2.棱镜门事件

3.拟态环境

4.二级传播理论

5.尼尔波兹曼

6.观点的自由市场

7.蒙太奇

8.美国便士报运动

9.史量才

二、简答

1.当前中国媒介融合的内涵与意义

2.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3.移动互联网时代人类社会信息传播环境的变化

三、论述

1.分析微博等社交媒体对中国社会发展与转型的影响

2.经典传播理论在当下互联网时代还适用吗?举两个例子

外国新闻传播史 篇5

一、选择题

1.法国的第一份近代报纸《各地见闻》周刊后为泰·勒诺多创办的《法国公报》

所兼并。“地球上所有国王和强国的报纸。”

2.法国的第一份日报《巴黎新闻》 1777 雅克·布里索

3.查理·哈瓦斯于1835年创建的哈瓦斯通讯社,是世界第一家通讯社

4.1777年元旦,《巴黎新闻》创刊于巴黎,这是法国第一家日报

5.英国的第一张日报《每日新闻》

6.纳撒尼尔·巴特被认为是英国第一位报人

7.尼古拉斯·伯恩&托马斯·艾切尔创办英国第一家定期刊物《每周新闻》

8.英国第一家真正的报纸:1662年《牛津公报》,后改为《伦敦公报》

9.1702年,英国第一家日报《每日新闻》(马利特)1702年

10.路透社 1851年 伦敦

11.丹尼尔·笛福是英国第一个职业记者,被称为“英国报业之父”

12.世界第一家廉价报纸是1833年纽约《太阳报》

13.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定期印刷出版物是1609年在德国出版的两种周报:《通告

——报道或新闻报》《报道》

14.1650年,出版商蒂莫台斯·里兹赫在莱比锡创办了《新到新闻》,这是德国也

是世界上第一家日报

15.《莱茵报》(1842-1843)德国第一家民主主义报纸,马克思是后期的主编

16.《柏林日报》是德国第一家廉价报纸 1871

17.1845年德国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新闻学学术著作《德国新闻史》(普尔兹著)

18.《新莱茵报》世界上第一份马克思主义日报

19.公元前59年,由尤列乌斯·恺撒担任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时建立的《每日纪闻》

为世界上最早的定期手写新闻

20.1645年,意大利最大的一个王国萨丁王国的国王萨服,授予教士沙西尼发行

周报的特权,为期五年。这是意大利最早的有关定期报刊的记录。

21.1714年教皇国出版《罗马公报》(罗马新闻)意大利的首份近代报纸

22.奥林埃娜·法拉奇,世界上第一位女记者,访问过邓小平《风云人物访谈记》

23.法西斯是一种国家民族主义的政治运动,在1922年至1943年间的墨索里尼

政权下统治了意大利。类似的政治运动,包含了纳粹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蔓延整个欧洲。法西斯主义可以视为是极端形式的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德国纳粹主义、意大利法西斯主义、日本军国主义是世界法西斯主义的三大形态。法西斯五个基本理论:种族优秀论、国家至上论、领袖至上论、意志至上论、暴力和强权就是真理论。德国:希特勒 意大利:墨索里尼 日本:东条英机

24.1703年,创办《新闻报》开始了俄国定期物刊的历史

25.1756年《莫斯科新闻》俄国第一张非官方报纸的问世;

26.1900年第一份全俄政治报《火星报》在德国莱比锡创办。

27.第一份全俄社会主义报纸《工人报》1897

28.1880年俄国历史上第一个工人秘密刊物《工人曙光报》

29.塔斯社于1925年7月10日正式成立,50年代后成为世界性通讯社。

30.1690年,本杰明·哈里斯《国内外公共事件》美国的第一张报纸

31.约翰·坎贝尔《波士顿新闻信》1704年 美国第一张连续发行的报纸

32.美国的第一份日报是《宾夕法尼亚晚邮报》(1775-1784)本杰明·汤

33.美国第一张成功的便士报——《太阳报》

美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便士报——《纽约先驱报》

便士报最高典范——《纽约论坛报》

高格调的便士报——《纽约时报》

34.日本最早的外文报纸1861《长崎航运及广告报》

35.最早的日文报纸:1862年《官版〃巴达维亚新闻》

36.最早的杂志:柳河春三1867年初创办的《西洋杂志》

37.1870年日本第一家日报《横滨每日新闻》日本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报纸

38.日本第一份官办报纸1868《太政官日志》报

39.日本第一份非官方报纸1868《中外新闻》

40.1887 日本最早的通讯社:东京急报社

41.1945.11日本最大的通讯社:共同社

42.1951年第一个民营广播电台“中部日本广播”电台开始播音。

二、名词解释

1.新闻书:16世纪末,西欧等地出现的不定期的印刷品,报道某些重要事件,新闻性有所增强,它们多为书本形式,因此被称为新闻书。

2.廉价报纸:廉价报刊是19世纪30年代前后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的一种报刊类型,面向社会中下层的通俗小报,因售价低廉而得名,其特征是大众化、商品化和机器化,一些史学家称它为“机器的、群众的”报刊样式

3.《泰晤士报》:创刊于1785年元旦,伦敦,是英国的一张综合性全国

发行的日报,是一张对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发挥着巨大影响的报纸,是英国的第一主流大报,被誉为“英国社会的忠实记录者”,秉承“独立地、客观地报道事实”、“报道发展中的历史”的宗旨,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日报,199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第一大报,素有消息灵通可靠、言论权威的声望。

4.三社四边协定:它是早期通讯社竞争和垄断的产物,欧洲的哈瓦斯社、沃

尔夫社和路透社经过十几的竞争,已把世界新闻市场刮分完毕,为了确认既定事实和各社的垄断范围,于1870年签订了“联环同盟”协议,由于美联社也参加了,但被限制在美国以内,所以通常称之为“三社四边”协定。协定确定了各社采访和发布新闻的范围,并规定了互相交换所采集到的新闻。

5.白虹贯日:1918年8月,全国84家报社新闻记者代表在大阪召开“关西记

者大会”,要求寺内正毅内阁立即集体辞职,要求言论自由等。《大阪朝日新闻》报道此事时使用了“白虹贯日”一语,政府当局以“这一消息是暗示革命”为理由起诉该报。结果,登载这一消息的当天报纸被禁止发售;发行人兼编辑山口和专写这条新闻的记者大西利夫被判刑两个月;社长被迫辞职;包括

总编辑在内的许多编辑人员被迫退出报社.它是日本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言论贾祸事件。也说明了日本的商业性报纸是不能触及国内政治问题的,尤其是十月革命后,日本更加紧了对舆论的控制。

6.古登堡:德国美因茨工匠,1450年创造了金属活字排版印刷技术,还制成了木质的靠螺旋在印板上压力的印刷机,代替了纯粹的手工操作,提高了印刷的质量和效率,印出了《拉丁文文法》《四十二行圣经》等书;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成为人类传播史的第三座重国里程碑。

7.联合企业:按专业化协作和经济合理的原则,把若干在生产经营上有密切联

系的单位组织在一起的企业称为联合企业

8.高级报纸:是指面向上层人士和知识阶层的,篇幅较多,报价较高,版面

严谨的,以国内外新闻报道和评论为主的一种报纸

9.黄色新闻: 是指一种大量运用煽情主义的浅层次感官刺激的手法,集中渲

染、夸大报道耸人听闻的色情、暴力、犯罪、天灾人祸等新闻事件,旨在赚取高额利润的新闻样式。

10.传播集团:是指两个及以上的传媒公司为增强竞争力、扩大影响力或者其他目的而联合起来形成的超级传媒公司,它是新闻垄断组织的一种形式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英国新闻传播业总能平稳而渐进地发展?

⑴思想方面:英国是言论、出版、新闻自由的发源地,弥尔顿、洛克、密尔的自由主义思想体系为资产阶级新闻业的自由主义发展道路奠定思想和理论基础 ⑵媒介角色:主流媒介具“第四等级”的地位,坚守政治中立的超脱立场和新闻专业价值,媒介发展始终贯穿着新闻媒介与政治、市场的博弈

⑶泰晤士报、BBC广播新闻等是严肃新闻的典范。新闻业务规范的标杆

⑷英国拥有以为公共利益服务为目标的广播电视业的标本,以BBC为主的公共广电体系

⑸对媒介的良性监管,使之服务于公民表达自由、知情权和公民社会、公共利益

2.《新莱茵报》的宣传有何特色?该报对后来的无产阶级报纸有何影响?

(1)宣传特色:

第一、把对敌斗争的原则性和策略性结合起来

第二、联系群众,代表人民,指导斗争:它通过各种渠道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建立广泛而灵活的通讯员网;重视读者来信;编辑部成员直接参加群众活动

第三、具有鲜明的战斗风格。《新》是无产阶级的旗帜与号角,它的每一篇文章、每一篇报道,都表现出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浓缩着强烈的爱憎

(2)影响:《新》是适应德国革命的需要创办的。它所宣传《共产党在德国的要

求》中规定的革命纲领和路线,对内彻底推翻封建制度,建立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民主的德意志共和国和对外推进反对沙皇俄国的战争都产生重要影响。此外,《新》还针对共产主义者同盟内部阻挠纲领贯彻的错误观点进行了批驳。报纸阐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对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意义,指出无产阶级一定要积极参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争取革命的领导权,为把这场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条件。遗憾的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还没有足够的力量领导德意志的统一,而资产阶级依然软弱无力,统一德国的领导权最终还是落在了普鲁士手中。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于建立世界新闻新秩序,在理论认识上有何分歧?

①关于自由与责任的认识:发展中国家主张没有绝对的新闻自由,自由必须伴之以责任,两者不可偏废;而发达国家则主张绝对自由,反对限之以责任,认为这样只会导致政府控制新闻传播,以至于危害作为基本人权的“新闻自由”。

②新闻价值观念的差异:发展中国家主张报道新闻是“需要将各种事件和问题更广泛地与有关情况联系起来,从而引起注意和关心,并且保证尽可能客观地准确地描述这些事件和问题”。发达国家则重视反常、意外,追求新鲜刺激,以迎合读者心理,是新闻作品商品化。

③总之,发展中国家希望建立世界新闻新秩序,认为新闻自由必须与责任相依存,正面和负面报道应真实和平衡。发达国家则坚持维持现有秩序,认为新闻自由是不受限制的报道,新闻选材应以赢利为准绳。

4.现代欧洲新闻传播业的特点有哪些?。

①世界日报发行量最为集中的地区:欧洲的报业依然是世界报业发展的重心,日报发行量占世界的40%,达到报纸发行的“饱和”状态。

②收音机和电视机几乎完全饱和的地区之一:收音机每3人种就有两架,拥有电视机的家庭达100%

③政党报刊基本消失,让位给完全的商业报刊时代:自1984年英国出现免费报纸以来,欧洲的免费报纸呈上升趋势

④广播电视大多实行公营与民营并行的体制:公营广电面临着民营广电越来越大的压力,覆盖欧洲的卫星数字电视已经由若干民营与公营资本联合投资。

5.为什么世界上最早的定期刊物、日报出现于德国?

①技术条件:德国是欧洲活印刷的发源地。1450年前后,德国美因茨的工匠古登堡改进了金属活字印刷技术,发明了欧式印刷术。

②社会条件:由于国家的分裂、长期的战争和黑暗的专制统治,德国到16世纪末是欧洲封建统治势力最薄弱的国家。

③近代报刊产生的标志是定期刊物的出现。世界上最早的定期刊物诞生于德国。1609年,德国境内出现两种周报:沃尔芬比特尔的《通告——报道或新闻报》以及斯特拉斯堡的《报道》。这两份周报是德国最早的定期出版物。1650年,里兹赫在莱比锡创办《新到新闻》,这是德国也是世界上第一家日报。

6.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独裁势力是如

何控制新闻媒介的?

①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新闻媒介是德、意、日法西斯裁势力操纵社会舆论,鼓动对外侵略,煽动战争狂热的得要工具。法西斯独裁势力的控制是十分严厉而且有效的。

② 建立法西斯新闻统治机构,加强对新闻传播的行政管理。德国纳粹宣传部,帝国文化局,意大利的新闻宣传部,日本的内阁情报局。

③ 查封、取缔民主、反战力量的报刊。

④ 限制新闻从业人员资格。

⑤ 强化对新闻的事前检查。

⑥ 由政府直接控制广播电台和通讯事业。

7.简述发展中国家报业发展历史的共同之点。

①早期报刊,尤其是报业发展较早的国家的早期报刊,大多数是殖民者创办的; ②随着反殖民主义反封建斗争的开展,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报刊逐步发展起来,并推动了反殖民主义、反封建斗争的进程;

③民族解放运动胜利后,大多数报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也有的国家报业重新陷入本国独裁者的控制范围之下。

8.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工人报刊与近代工人报刊的办报方针是否相同?如何认识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允许共产党报刊出版?

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报纸,包括共产党和其他工人政党的报纸的办报方针与近代的工人报刊有很大的不同,其原因一方面是国内采取了缓和阶级矛盾的政策;另一方面是高新科技的广泛应用,使纯粹从事体力劳动者数量骤减,“白领”阶层的数量就超过了“蓝领”阶层,致使工人阶级报纸也向商业化方向转变。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规定了不能反对私有制,所以共产党要办报纸,是不能宣扬反对私有制、反对资本主义、鼓吹无产阶级革命的。

四、论述题

1.试述《真理报》的产生和发展轨迹,从中可以看出俄罗斯的新闻

体制和新闻事业有哪些阶段性的变化?

(一)第一阶段:1912年5月5日在彼得堡问世。它是布尔什维克全俄性的政治讲坛,是真正的工人的报纸。这一阶段的《真理报》虽然只存在了两年多,却为布尔什维克当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造就了新的一代工人革命者,为十月革命的胜利作了充分的准备。

(二)第二阶段:1917年,《真理报》复刊。它为准备和实行十月革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①揭露临时政府的本质,宣传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思想。

②宣传列宁的《四月提纲》,以此来统一全党思想。明确指出布尔什维克的战略计划,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

③宣传四月代表会议精神,促进苏维埃改组。

④直接宣传和推动十月武装起义。1917年10月27日,《真理报》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份中央机关报。

(三)第三阶段:卫国战争时期的《真理报》,全党全国的舆论中心,是思想战线上的反法西斯的前沿阵地

①宣传保卫祖国思想,鼓舞人民的抗敌斗志

②报道卫国战争的重要战事

③号召后方人民支援前线,苏联后方的爱国主义运动此起彼伏,有力地推动了战时经济的发展,给苏军很大的支持。

④揭露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本质

2.结合美国当代的媒介发展格局,试论为什么美国的新闻传播业能主导世界传播格局。

3.以历史的视角分析技术革命给媒介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从报纸、通讯社、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中任选其一即可)

第一次技术革命是华光、方正激光照排系统的研制成功并迅速普及使用,使印刷厂告别了铅与火,迎来了光和电。这次革命以计算机单机作业为主,主要依托汉字信息处理的激光照排技术。激光照排系统的应用,缩短了排版时间,改善了排字工人的劳动环境,提高了版面质量,极大地解放了出版生产力。

第二次技术革命使报社编辑、记者甩掉纸和笔。这次革命比第一次更全面,它集信息收集、加工、存贮、服务及办公自动化于一体,即实现新闻采集、资料检索、编辑、审阅、校对、排版、广告经营、数字印刷、发行管理一整套新闻综合业务自动化、网络化。这一革命主要借助计算机、网络、通讯等先进技术,使得记者、编辑从繁重的手工劳动和低效率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并且涉及到发行、广告、财务、物业等管理经营人员。它为整个报业提供了最先进的作业平台和工具,彻底实现了新闻业务自动化,加速了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提高了报业的工作效率和新闻的时效性。

网络新闻传播 论文 篇6

网络时代中的企业危机公关战略

摘要:

新媒体的崛起,尤其是SNS社交软件的广泛应用,让每个人都成为“自媒体”,这也带来了公共关系界的一场新革命。在社会化营销时代,企业面对危机时如果还采取老方法,召开记者会,那么很有可能在大众接收到声明之前,危机已经以不可逆之势迅速在网络传播,造成企业声誉受损。因此,如何在社会化营销时代成功应对企业危机,做好公共关系工作,是现代企业必须学会的生存之道。本文主要阐明当今的新媒体发展趋势,以及企业在这种趋势下如何应对迅速传播的危机,怎样通过危机舆情监测方式把公关危机降到最小等问题。

关键词:

新媒体,SNS社交,企业危机公关,信息稀释,危机舆情监测

如果你有微博账号、微信或者人人网账号,并不时地登陆进去看看最新动态,那么恭喜你已经成为新媒体时代“自媒体”的一员,你的每一次评论、转发,都等于一个微型新闻发布器在传播资讯。进入社会化营销时代,任何新闻热点都能以惊人的速度散播,那么,企业在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媒体时,如何应对公关危机已经成为影响企业声誉甚至存亡的关键点。

过去,在沟通渠道蔽塞的情况下,顾客与企业发生纠纷,往往会求助于报纸,电视。因此,企业的危机公关主要是在和传统媒体打交道。然而面对“危机”,企业的公关阻碍往往源于自身低效的机制,例如:在报纸、电视接到顾客爆料后,向企业公关负责人求证时;企业才开始联合各部门进行一番复杂的企业内部沟通,方才发布危机声明。而这种拖沓的态度便铸就了企业不可挽回的危机。当然,这样的情况仍属少数,因为大多数时候,企业都能通过手上掌握的媒体资源,在危机爆发前轻松阻断传播,控制舆情。

然而,社会化媒体时代,企业“轻松”面对危机,视乎成了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因为,随着整个社会的舆情机制转变,人人都是“自媒体”,受众无需再求助传统媒体,微博等社会化媒体已能让他们告知全天下,光靠公关负责人掌握的那点媒体资源已不足撼动整个社会“公知”群的围剿。

社会化媒体是一种给与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博客、维基、播客、论坛、社交网络、内容社区是具体的实例。那么,我们可以把重点放在两个地方,一是“给于用户极大参与空间”,二是“在线媒体”。

社会化媒体给用户提供了极大的参与平台,让他们有充分的言论自由权限。但与此同时,正是因为这种无约束的言论自由导致了企业危机出现的频率之广是以前的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相提并论的。每个人都有发言权的时候,信息的传播速度快的如此可怕。于是危机从原来的家丑不外扬变成现在一夜间家喻户晓的事情,甚至是一个小时。而且同时,正因为这种超高频度的传播速度,也使得原本简单的信息回收封锁变得棘手。而另一特征“在线”,也正加速了这一危机的传播速度。

但新媒体的崛起对于企业应对公关问题并不是只有消极的作用,它就像一把双刃剑,可以加速危机的传播,也可以提供渠道让企业在最短时间内应对和解决公关危机。尤其在SNS社交软件高度使用的今天,即使不必召开记者会,也能在最短时间内把应对方案有效传播。这一切都要靠危机预警的舆情监测。当危机还未发生时,检测人员应及早预警可能发生的危机,能提前做好应对措施的拟写,把危机扼杀在媒体的摇篮之中,这就是舆情监测带来的强大力量。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若能未雨绸缪,做好危机预警的舆情监测,迅速有效在源头阶段控制住危机的传播趋势对于整个危机公关举足轻重。

由此可见,预警阶段的舆情监测十分重要,如果疏忽了第一阶段的预警危机,那么后期的补救措施力度也会大大降低,但也并不是只能任其自生自灭,在危机出现后及时根据网络舆情监测的结果采取强有力的应对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信息一经传播,并在网友群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对企业的应对态度的关注一定会伴随着危机的蔓延而扩大。而从心理学角度上,人都是群居动物,都希望能被规避风险,此时若企业能针对他们的诉求拿出令他们安心的措施,绝大部分人会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他们要求的只不过是一份安心感。

从危机后期处理来说,利用人们的淡忘记忆,并采取信息稀释、转移注意力等方式来让危机淡出人们的关注点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人的记忆都是有一定规律的,在重大的事情也会在记忆的河流里慢慢稀释最后消失在脑海中。自然淡忘需要的时间可能比较长,这时候通过舆情监测,准确把握当前舆情反馈状况,通过信息稀释与其他信息的参入来转移视线便成为行之有效的危机公关后期处理方法。

举个例子,在2013年3·15晚会上,一汽大众汽车公司被爆出有DSG双离合变速箱故障问题,在晚会还未结束时,大众公司第一时间在微博、官网上道歉,并召回所有问题车辆,其速度之快让人惊讶其危机舆情监测的效率。通过后期一系列的弥补措施,让大众公司的声誉损失降到了最低,随着时间的推移,此类事件也渐渐地被人淡忘。与此相比,在同一个晚上,台湾明星何润东在新浪微博发布了一条谴责苹果公司售后服务的微博,原文中末尾的“八点二十发”几个字引起网络上热烈讨论,网友纷纷猜测这是否与央视3·15晚会造势“潜规则”有关。作为何润东背后的团队和公司,处理此类公关危机时就显得欲盖弥彰,先是删了微博原文(但已被很多网友截图保存),后又声明是被盗号,越发显得心虚,也因此引来了一场明星信用危机的讨论。

某公知在微博中分析说:“政府信息透明程度差劲,对谣言的反击能力约等于零。低素质知名媒体为赚眼球,完全抛弃职业道德底线。新浪名V造谣传谣,各有各的目的。本土段子公司、海外网络战团体为钱为政治目的推波助澜、兴风作浪。”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当前伴随着互联网高速化发展而来,各个社会层次面临各种危机状况的众生百态。

俗话说的好,危机如火,水火无情。社会化媒体营销时代,如何应对危机公关已经成为摆在各方面前的严峻话题。尤其是对企业而言,当利益点遇上危机点,且不谈如何化危机为挑战,仅仅从降低危机可能遇到的风险和带来的不利影响来说,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已经至关重要。当然,在社会化媒体发展已经相对成熟的今天,应对危机公关也已经有了不少成功案例,综合各种案例我们大概也能总结出几个危机公关要点,不外乎这么几个方面:危机转化,信息稀释、舆情监测、统一口径等等。如何应用新媒体来巧妙应对公关危机,这是现代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随着自媒体的不断发展,做好公关危机这一步,相信对于企业来说,挽回损失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书目:

王想平,宫宇 《危机传播的舆论形态与引导策略》[J];《求实》杂志,2005年S2期;

张玉波 《危机公关中的传播策略》[J];《企业活力》杂志,2001年06期;

张雯雯,冯建蓉 《企业危机公关管理浅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胡百精《公共关系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吴贤军,赵麟斌 《企业公关》[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新闻传播论文解析 篇7

一、网络及传统新闻传播的相同之处

(一) 均是对新闻事件的详细分析

无论是什么媒体, 在新闻传播中均会起到一定程度上的舆论监督及引导作用。[1]在报纸的一些专栏新闻中, 会对一些新闻事件发表一些看法, 对舆论导向会起到一定的引导式作用。而在网络新闻传播中, 一些社会公知对于某些新闻热点事件的看法也会对网民的新闻意识及行为产生一定的引导作用。由此方面看, 两种新闻传播均会对新闻事件进行较为详细分析解答。

(二) 新闻娱乐化较为常见

在网络及报纸新闻传播中, 均存在着新闻传播娱乐化的特点, 也正是因为此特点, 对于新闻传播的改革工作开展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例如, 曾在对两会进行报道时, 无论是网络平台还是报纸媒介均在对基本的会议议程内容报道的同时, 对于一些热点话题人物的提案也进行了采访。对于一些极具代表性的会议提案, 广大网民也进行了评论, 且评论大多带有调侃色彩。新闻传播的娱乐化色彩使得在新闻传播中多样化热点得以突显。

二、网络及传统新闻传播的不同之处

(一) 网络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内容性更强

在互联网刚开始兴起时, 网络媒体传播的时效性便极为突显。在1999年的5月8日凌晨, 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坠落了3枚来自北约的导弹, 最终造成3人死亡、20人受伤。在42分钟后, 网络媒体便将这些消息传播至互联网之上, 我国人民也迅速得知此事。而当时大部分报纸对于此新闻消息的传播在次日, 比网络传播晚了24小时。另外, 与报纸媒体相比, 网络传播新闻的内容也更为丰富化。例如, 在对克林顿绯闻消息进行传播时, 报纸无法将长达78页的反驳报告完全刊登出来, 445页的调查报告自然也无法出现在报纸上。但是在互联网上便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容纳此事件的内容。

网络与传统新闻传播之间存在此差异的主要原因为:在报纸新闻传播时会受到其版面大小的限制。而在网络传播中, 新闻发布者中有较大部分为网民个人, 无需经过道道关卡, 只需点击鼠标便可完成新闻的发布。

(二) 传统新闻更加注重专业性

与报纸新闻传播相比, 网络新闻的专业性较低。由于在网络新闻发布者中, 有较大一部分比例为网民, 其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具有丰富的内涵修养, 而有些是尚未成熟的学生。有些正直的网民乐于传播社会中的一些正能量新闻及揭发丑陋事件。而一些素质较低的网民, 可能会为了提升自身微博的阅读量而去编写一些假新闻, 欺骗民众。还有一些网民, 在网络上肆意谩骂, 污染了网络环境。

与网络媒体相比, 报纸在进行新闻传播时, 虽然其时效性相对较弱。但是大部分的报纸编辑、记者作为新闻工作人员, 其专业素养是不容置疑的。所以, 民众在获取到网络上的一些新闻信息后, 只有在报纸等传统媒体上得到认证后才会相信。就此点而言, 报纸等传统新闻的专业性、权威性还是较强的。

也正是因为报纸等传统媒体的专业性使得一些在网络上广泛传播的新闻问题得到解决。[2]例如, 在2003年发生的“孙志刚”案件, 最开始是在网络上传播, 随着其转发量的迅速增加, 人民网进行了相关报道的转发, 从而使得国家相关部门开始关注此事, 并将其妥善解决。

(三) 网络及传统新闻传播特点存在不同

网络新闻在传播时的互动延伸性较强。在2011年底, 方舟子对韩寒的作品原创性提出了质疑, 在网络上掀起了热议的浪潮。广大网民在网络平台上运用微博、论坛等渠道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想法。且由此进一步延伸开始对韩寒其他作品进行挑错及韩寒反击行为的探讨。虽然事件的最终发展、结果尚且等待证实, 但不可否认的是, 广大网民在此事件上的互动及延伸化讨论对推动事件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报纸等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形式以满足受众需求为目的。现今对于重大新闻的传播报道, 只有充分展示出真实的场景, 满足民众的信息获取需求, 才能够真正得到其关注及青睐。在现今这个网络、传统新闻传播并存的时代, 报纸新闻传播还是具有较强的影响力的。在2011年的3月, 日本突发9.0级地震, 地震发生后对当地民众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均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损伤。日本当地的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均参与至新闻传播工作中。无论是海啸已蔓延至日本东部还是震后当地民众的自救, 均是当时报纸、电视等媒介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

三、结语

在现今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 在报纸等传统媒体进行新闻传播工作时, 大部分的新闻工作者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 并开始注意灵活运用网络优势去弥补报纸传播的缺陷。在现今互联网之上, 也有一些报纸媒体开始打造网络上的阵地, 建立、维护相关网站的运行。读者也可在网络平台上阅读电子版的报纸信息, 并在信息下发表自身的看法。不仅仅是报纸媒体, 电视台媒体也开始开展官方网站的建立、维护工作。可以预见的是, 现今不仅仅是我国还有全球范围内的传统、网络媒体均会聚在一起弥补自身不足, 充分发挥优势, 以此为广大读者带去更为优质的服务。

摘要:近些年来, 社会发展已进入一个全新的互联网时代, 网络新闻传播应运而生。文章主要是对网络及传统新闻传播方式 (报纸) 之间存在的异同进行了分析研究, 以此帮助增强人们对于这两者的认识度, 促进网络及传统新闻传播的双重发展。

关键词:网络新闻,报纸,异同

参考文献

[1]舒世良.论网络新闻传播和传统新闻传播的异同[J].戏剧之家, 2014 (12) :145-147.

新闻传播论文解析 篇8

【关键词】报纸 新闻细节 传播效果 受众心理

近年来,由于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介报纸在当前日新月异的传播环境中已经受到影响,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报纸传媒只有努力提升自身质量,才能争夺更多读者。在报纸新闻的传播过程中,新闻细节描写是一个重要因素。新闻细节描写对新闻传播的效果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真实的新闻细节描写可以增强新闻的传播效果,而虚构的新闻则会削弱新闻的传播效果。新闻的可读性关系到新闻传播的效果,因此,要提升报纸竞争力,就要在新闻细节描写中下工夫,提高受众的阅读兴趣。

一、新闻细节描写对新闻传播的正面效果

正面效果通常是指新闻是真实可信的,好的细节描写可以揭示新闻内涵,提升新闻报道的价值,更好地传播媒体的意图,提高传播效果,这样的新闻更容易被受众所接受,从而积极、正确地引导社会舆论。新闻的正面效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新闻细节可以增强新闻的可信度

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新闻媒介要坚持的原则之一,是新闻媒体工作者的基本职业道德。新闻细节描写要真实、客观,要选取事件中有代表性的细节,真实反映新闻全貌,准确表达传播者的意图。另外,还要选择受众熟悉的细节,越是熟悉的细节描写越能让人亲切,吸引受众的兴趣。新闻的细节描写是保证新闻质量的重要手段,报纸要在细节描写上精益求精,努力发挥自身的传播作用。

2.新闻细节描写能强化报道主题,揭示新闻内涵

新闻的细节描写要忠实于新闻报道,不能孤立,要紧密围绕新闻事件展开,细节描写要对新闻的传播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优秀的新闻细节不但可以强化新闻传播者的主要想法和新闻主题,还可以从深层次揭示新闻的内涵,进而更好地提升新闻作品的质量,提升新闻的整体价值。

3.新闻细节描写可以表达媒体自己的态度和观点

新闻是让事实说话,细节描写就要真实、准确。优秀的作品要反映出新闻传播者的态度,细节描写可以实现这个功能,这代表了新闻媒介的态度,也代表了记者的情感。好的细节描写以文字中蕴涵的感情吸引读者。因此,新闻传播过程中要十分重视新闻细节的运用。

作为党报从业者,新闻的可信度一直是我们采写新闻的第一要点。而在确保新闻可信度的前提下,对新闻的细节进行深度加工,无疑会进一步提升受众对新闻事实的可信度。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可以真正从深层次揭示新闻的内涵,进而更好地提升新闻作品的质量,乃至提升新闻的整体价值。例如,2015年10月12日呼伦贝尔日报一版头题《阿里河的浪花——来自鄂伦春旗“十个全覆盖”攻坚战建设现场的报道》,本文作者从细节入手,通过5个故事将“十个全覆盖”攻坚一线涌现出的各行各业的优秀人物串联起来,这5个故事中的主人公均来自基层,他们有的为了百姓舍下小家顾大家,有的为了工程进度挑战自己、突破自我。所有这一切,都从细微之处来描写,让人读后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好似与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早已熟知一般,毫无陌生之感。本文一经刊出,社会反响非常之好。试想,如果作者不是以新闻事实为依据,从采访一开始就注意细节,并把这些主人公的“小事”付诸笔端,怎能给读者呈现出这样一篇感人的好作品呢!

二、新闻细节描写对新闻传播的负面效果

负面效果指的是虚假的消息造成信息失实,违背了传播的最基本原则,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效果。如爆红网络的“深圳最美女孩”“先看病后付费”“乞丐获700万拆迁款”等事件,后经记者查证,发现都是假新闻,与事实严重不符。

以上失实报道,都是作者或编辑未从新闻的细节入手,没有真正将新闻真实性的第一要素掌握好,从而导致错误或失实报道的出现。而细节描写运用不当也会对新闻报道的传播产生负面效果,其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违背新闻规律的虚假新闻

虚假新闻对社会危害极大,有的报纸媒体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不惜违背新闻真实性原则,编织虚假新闻,这些虚假新闻不仅损害了读者对真实信息的知情权,影响读者对真实新闻的判断,还对社会舆论产生了错误导向。一旦虚假新闻被揭露,会使整个读者群体对纸媒产生质疑,从而降低纸媒在读者心目中的可信度和地位。因此,虚假的细节描写会严重影响报纸的传播效果。

2.会误导读者的不当新闻行为

违反社会道德的虚假新闻,会错误引导读者的判断,从而严重影响读者受众的行为方式,尤其是对青少年具有极其恶劣的影响,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一些报纸媒体对违反社会道德的细节进行了过于细致的描写,将一些应该删除过滤的信息进行了“曝光”,以此来增加报纸销量。这些报道会对社会风气产生很不好的“示范”作用。因此,报纸媒体不仅仅是传递社会信息,同时还承担着引导社会舆论的责任。报纸媒介要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促进积极健康社会风气的形成。报纸媒体要把好舆论关,传播更多的积极信息。③

3.隐私曝光

报纸的细节描写通过细节曝光可以将当事人的个人隐私公诸于众,从而侵害一部分人的合法权益。报纸通过生活细节描写来曝光一些明星的私生活,以此来增加自身的吸引力,这样的报道往往会有失偏颇,过度揭露明星隐私,过犹不及,引起明星反感,对他们造成烦恼。另外,过于细致的描写对部分新闻事件中的当事人会造成伤害。报道中的部分内容可能会涉及到较敏感的话题,这些话题一般都是当事人不希望公布的,这样的报道一旦曝光,就会使当事人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

三、正确处理好新闻细节描写与新闻传播的关系

1.新闻的细节描写要真实、客观

真实、客观的报道是运用新闻细节的基本原则。在新闻细节的描写中,必须要遵循这条原则,以真实、客观的细节描写增强报纸的可读性,从而提高受众的阅读兴趣,提高报纸的销售量。相反,虚假的报道就会使受众反感,严重损害报纸的信誉,影响报刊媒体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④

2.要符合时代主旋律的需要

纸媒体要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不断创新。报纸体现着强烈的时代感,因此新闻细节描写也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体现时代的特征。新闻的细节描写要符合主旋律的需要,宣扬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给读者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

3.要充分体现媒介的意图和观点

报纸在进行细节描写中要从实际出发,要根据报道的题材选择细节,根据报道的需要选择细节。在细节描写中要通过描写体现出媒体的态度与写作意图,使读者能够很好地理解传播者的观点。

参考文献:

[1] 刘海贵. 新闻采访教程[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 张宏权.王方钊.浅 谈大众传播受众的逆反心理[J]. 新闻知识,2011年第02期.

[3] 吕天生. 让细节为现代新闻添彩[J]. 新闻传播,2011(06)第77页.

[4] 桑永英. 细节,新闻写作中的点晴之笔[J]. 新闻采编,2010(04)第42-42页.

(作者单位:呼伦贝尔日报社)

上一篇:小学生关于父爱的作文下一篇:介绍江苏瘦西湖的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