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法制教育论文

2022-05-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已经正式写进现行宪法,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法制教育作为实现这一治国方略的重要路径而成为技工学校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同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法制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法制教育对提高中职生素质也十分重要。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法制教育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法制教育论文 篇1:

上海市部暑中小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法制教育

本刊讯 最近,上海市委、市政府对加强中小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法制教育作出部署。要求各学校从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分阶段地组织师生员工深入学习宪法和有关基本法律,进一步提高教职员工和青少年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民主意识,促进教育事业的依法管理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创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

小学阶段的法制教育,主要是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使小学生懂得《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初步了解一些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逐步培养小学生遵纪守法的习惯和自我保护的意识,提高他们辨别是非、抵御不良思想影响的能力。初中阶段的法制教育,主要是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基础教育,教育学生懂得公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应履行的各种义务,逐步培养学生知法、守法的观念,增强识别合法与违法的能力,逐步养成知法守法的习惯。高中阶段的法制教育,主要是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结合学习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与基本路线,正确理解个人与集体、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等关系,增強学法、守法、护法的自觉性,勇于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法制教育,根据各自专业的特点,比照普通中学相应阶段的要求和内容进行,同时,还要有选择、有重点地学习专业法律法规。各学校要把法制教育作为贯彻实施中小学德育大纲(纲要)的重要内容,列入教育教学计划,并与基本政治观点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人生观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除课堂教学外,法制教育还要结合学校的校、班、团、队等集体教育活动来进行,寓法律知识的教育于各种丰富多彩的思想教育和娱乐活动之中。各级各类学校的法制教育要广泛依靠社会、家庭等各方面力量的支持和配合,聘请公、检、法、司系统的干部担任法制教育辅导员,指导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广播、电影、电视、文化、出版、报刊筝要积极为青少年开设普法教育专题、专栏及慑制、播放法制教育的电影、电视节目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法制教育论文 篇2:

加强技校学生法制教育的探究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已经正式写进现行宪法,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法制教育作为实现这一治国方略的重要路径而成为技工学校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同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法制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法制教育对提高中职生素质也十分重要。

一、当代技校生情况分析:

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学做人的人生关键时期,容易接受新事物、思想非常活跃,但其生理和心理发育尚未成熟,辨别是非观念差,自控能力弱,在外界的不良诱因下容易产生冲动情绪,对自己的行为往往不计后果,甚至会误入歧途。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很突出,我国未成年犯罪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且向低龄化、智能化、团伙化方向发展。

技校学生又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学生往往不是中考成绩较差,就是纪律性较差,不良习惯较多,从而导致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较差,问题生较多。从近几年的情况看,虽然各个中等职业学校都在努力强化学校的管理,但仍然不断出现学生违纪违法事件,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因此在中等技术类学校加强法制教育课程是十分必要的。

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加强法制教育的意义

第一,法制教育是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

遵纪守法教育是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中职学生开展法制教育,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德育目标的必然要求。开展法制教育不仅能达到对学生进行基本道德教育的目的,有助于培养学生诚信、知礼、善良、守法、勤劳、敬业等优良品质,还能促使学生逐渐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二,中职学生加强法制教育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

中等职业学校担负着为我国培养数以万计具有较高素质的技能型专业技术人才及一线劳动者的光荣任务。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操作型和服务型的实用型人才是目前社会所需。但如果中职学生只懂技术,或连技术也不熟练,不遵守法律,不遵守用人单位的基本制度,在工作中不虚心学习,那么根本就谈不上为社会作贡献。加强法制教育能够为他们走上社会并适应社会打下基础,并能够担负未来祖国建设的使命,否则就会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三、技校加强中等职业教育的措施和方法:

(一)法制教育要与德育、专业紧密结合

法制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法制教育有助于实现德育功能,但法制教育不等于德育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还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健康的教育。要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必须把法制教育与道德、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

法制教育课的开展必须和政治教育同步开发,进入课堂,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例如:对于数控专业的学生,除可以进行基本法律常识普及的前提下,可以结合实际操作实习讲一讲关于紧急避险措施以及安全生产法。这样把原来枯燥的法律文本变成了现实的指导性、针对性较强的课程,学生也爱学,而且实用性较强。

(二)构建法制教育的良好育人环境。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应构建一个适于学生遵纪守法、健康成长的环境。首先,学校应不断完善法制教育设施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教学手段的改革,推动教育模式、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全面改革,为法制教育的运行提供极大的可行性。其次,中职校要努力营建一个既具有中国特色、又符合本校传统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在较高文化品味和优良的校风中接受现代法律的熏陶和传承。要达到这一点就必须从如下两点入手:一是学校应不断完善内部管理体制,实现学校管理的制度规范化,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施规范的教育教学活动,形成一个法治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一切行动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对学生而言,这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法制宣传教育。二是中职校应强化法制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法制素质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法制教育成效。一方面要增强教师队伍整体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形成依法治教、依法执教的良好习惯。各门课程的任课教师都要挖掘教材内的法制教育因素,有意识地渗透法制教育,让学生在无意识中得到法制教育的感染和熏陶。另一方面中职校法律课师资队伍建设也要加强。现有从事法制教育、但未经系统法律专业学习的教师,要通过培训、函授等形式接受法律教育,提高专业水平。

(三)采取多种教育形式,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

法律是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制教育要达到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感的要求,必须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加大活动课程的比重,多让学生参与其中。

一是增设活动课程,丰富课堂教学,特别要运用启发式、参与式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列举社会治安、学生违纪、青少年犯罪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与青少年联系密切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法律知识进行案例分析,教会学生从法律的角度思考社会问题,剖析违法犯罪原因。同时,课堂教学还可结合讲座、报告、演讲、辩论、知识竞赛等形式,多让学生参与,加强与实践的联系。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的活动。

二是加强校园法制活动,建立法制教育的校内实践基地。“模拟法庭”是最常见、最有效、学生最有兴趣的实践活动。比如学校可以成立“学生行为自律仲裁庭”,除顾问由校领导和校外聘请的专家担任外,合议庭、律师团、仲裁结果执行监督组、议案审议小组成员可以全部由学生担任。仲裁范围可以涉及学生言行是否符合规范,学校现有制度、行为是否合理等。这样既能让学生在讨个说法的过程中增强法制观念,又能让学生在自己做的体验中强化自我教育。

三是建立法制教育校外实践基地。法制宣传教育必须要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比如我们学校曾邀请清凉寺派出所长作专场报告,利用节假日走上街头进行环保宣传、公民道德纲要宣传、维护交通秩序等,这些实践活动加深了学生对头脑中的法律规范的理解,由学法、守法升华到用法、护法。中等职业学校可以在今后利用这一社会资源优势更好地教育学生,增强学生法律意识,使遵守法律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作者:陈海生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法制教育论文 篇3:

浅谈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心理教育

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举措。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随着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转变,以及将直接面对社会和职业的选择,面临职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环境变化,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极其重要。因此,通过对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待在理论上对此类学校提出发展对策,具有现实和积极的意义。

一、目前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原因

(一)强烈的自卑感。自卑就是对自我的过低评价,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卑人人都会有,但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情况更为严重,主要原因:一是社会的偏见。有些家长及社会上的有些人认为:上职业学校没有出息,上职业学校的都是成绩和其他方面较差的学生。这些偏见,使他们总觉得低人一等,见人抬不起头来。二是连续经常的竞争失败。三是家长、老师的贬抑。有的学生因学习太差或身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经常受到家长、老师的指责、埋怨,受到同学的歧视和排斥,因而,失去了上进心和勇气,以致自暴自弃。这种心理,易使人背上不必要的思想包袱,丧失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崇高的理想,进而影响自己能力的发展和未来的成就。

(二)特有的厌学情绪。许多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在经历过中考后,对准备中考阶段的学习生活感到厌烦,似乎一提到学习,就会产生一种不良的情绪反应。因此,虽然进入职业技术学校,开始新的生活,但是面对学习问题时,这种感觉仍然存在,使他们很难重新燃起对学习的热情。另外,由于学习条件的变化,也使许多学生产生了不适感,久而久之,对学习就失去了兴趣。此外,还有的学生因多种原因,长期得不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对教师产生了抵触情绪,也是厌学的重要原因。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和“精神支柱”,一旦出现厌学心理,其“精神支柱”必然崩溃,从而导致空虚、懒散等一系列消极情绪的产生。

(三)缺少自主性。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得到家庭过多的照顾和保护,独立性差,依赖性强,缺乏社会竞争能力,因而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显得束手无策,无能为力。在学习上,依赖老师的讲解,不愿动脑、不会用脑,缺乏激情,课堂气氛沉闷,学习被动。同时在处理与同学和老师的关系上也显得更加生硬,一方面要表现出很强的独立性,一方面还期待他们的帮助。

(四)空虚感与恐惧感并存。空虚是年轻人常见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这种现象对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来说更为普遍,主要原因;一是未来的生活目的不确定引起的。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直接走向社会,因而,对自己的未来非常关心。未来的职业是什么?工作单位怎么样?未来成就有多大?未来生活幸福吗?这些他们最为关心的问题都未确定,心中自然会感到不踏实,对未来越感到没把握、没信心,这种感受就越强烈。二是精神性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的缘故。有些学生因自感知识贫乏,在老师、同学心目中地位不高,求知欲和受人尊重等高级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感到学校生活压抑,精神上不充实,隧产生强烈的空虚感。这种感受如果不尽快消除,会使人感到迷惘、消沉、情绪低落,甚至颓废。

(五)抱怨心理。处于青春期的学生随着智力的发展,判断能力的增强以及社会生活的丰富,发现了以前没有注意到的诸多社会矛盾和不合理现象,对此,有的学生因情绪控制力低,遇事易冲动、考虑问题欠周全等原因,感到难以容忍,整天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如在就业问题上,他们不是本着理解的态度,努力学好专业理论和掌握过硬的操作技能以消除或改善不利条件和处境,而是一味地抱怨,抱怨社会竞争不公平,抱怨家庭没有门路,抱怨学校分配不利等等。并提出许多过高的要求。这些抱怨不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易使他们自己越发难以摆脱不愉快的心境,甚至丧失进取的锐气。

(六)希望与失望共存。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个性心理发展成熟的重要阶段,他们在进入职业技校以前,渴望自己在新的环境里干出一番事业。但是进入之后,发现与自己想象中的反差较大,尤其是当遇到一些困难和矛盾时,就有了一种失望的感觉。

二、加强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教师应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观念

教师对学生尊重、理解,学生就不会出现恐惧、焦虑、愤怒或不安情绪,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都有帮助。因此在职业技术学校教育改革中,课程、教材、教法固然重要,但通过尊重、真诚、同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将会为教育带来更为理想的效果。

1.尊重。尊重是心理辅导的基本条件之一,是真正理解学生的基石。尊重的最直接表示是“接纳”。当一位教师对学生有了基本的尊重与信任,他就会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尊严与价值。教师不但能欣赏学生的成就和优秀的一面,而且有能力去体谅和接纳学生的过失、困惑和迷乱。这点在对待职校生的行为上尤其重要,有助于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和行为朝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教师应尽量以积极、正面的态度来看待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课堂表现,不要因为一时的学习落后或行为偏差就对学生形成偏见,不予关注,甚至完全弃之不管。只有让学生感到受尊重、受信任,才能使他们产生安全感,并促使他们以良好的表现来报答教师的信任。

2.真诚。真诚理解是尊重的具体表现,“真诚”可理解为老师在学生面前不摆架子,不故做姿态,不自以为是。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教师能回答多少是多少,能帮多少是多少,不会为维护教师的面子不懂装懂,或强加于人。真诚使学生感到自身的价值所在,也感到自尊自爱受到肯定。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真诚,学生就不可能真正信任教师,向你敞开心扉,倾吐胸臆。不少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会很小心地保持自己的形象,而其中更有甚者希望自己表现得十全十美。其实,真正的教育,要求我们以真实的人来与学生交往。

3.同感。同感的了解是任何助人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当教师的回应是具有同感的时候,学生会感到教师很理解他,从而有一种舒畅和满足感,这种感受促使学生继续表达和剖析。作为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是否能设身处地去了解他们的感受,以他们的眼光来看事物,是正确引导学生的首要条件。如果仅凭外在规章制度来控制、约束学生,是很难帮助他们发展成为自信、自觉的成熟个体的。只有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同感对他们的帮助,这样他们才会接受教师的正面引导教育。

(二)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1.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由于正处于世界观的形成时期,他们兴趣广泛但又不成熟,往往思想偏激,不能正确认识与处理和周围环境的关系,不能正确处理好个人与客观现实的矛盾与冲突,同时,由于他们的判断能力和导向能力较差,对不健康的思想意识不能自觉抵制。对于以上心理问题,教师应以多种形式,如主题班会、主题讲座、典型事例和案例分析会、辩论会、影视评论等方法,启发引导学生,帮助他们认识人生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客观地、全面地看问题,保证心理反应的适度,防止各种心理偏颇的发生。

2.培养学生的健康情绪。良好的行为习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同时,良好行为习惯不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在紧张的学习中教师应辅之健康愉快的活动,调节学生的情绪,避免由于管理过程中的急于求成而经常斥责、处罚和否定学生所导致的学生“情绪饥饿”,让学生在适度的心理压力下学习和生活。同时,教师还应不断培养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使学生学会用一定的方法自觉调节情绪的紧张程度、克制消极情绪、培养健康情绪。

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必要环境因素,这不仅可以满足学生交往的需要,发展他们的友谊,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同情和合作精神。对于各种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应吸引他们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增加他们与同学友好交往的机会。此外,教师要特别注意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协调,因为师生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学生会看作是集体乃至社会对他们的评价,尤其是教师肯定的评价会使学生由此获得心理满足,并在这种满足中发展自我价值感;同时,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有利于他们发展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健康情绪和乐观性格。

4.改革培养模式,提高学生认知能力。新的培养模式,不仅要让学生具备相关的职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根据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特点,全面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判断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智能型技术人才。

5.加强网络道德和法制教育。网络道德和法制教育应作为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德育的重点教育。要加大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与法制观念教育的力度,防止学生误入网络交友和网络犯罪的陷阱,自觉抵御黄色网络诱惑;要对学生进行网络身心健康教育,防止学生沉溺于网络,导致心理变态和现代网络身心综合病的发生。要引导学生超脱电子文化虚幻图像时空世界,防止脱离自然、社会、人生等本真世界,防止人格扭曲异化等。网络教育是一个全新的德育课题,必须下大力气进行探索。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可以看到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必要而且重要,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缓地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应加强自身的心理健康建设,不断地对职校的教育进行反思,从而加强对职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净化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作者单位:福州市第一高级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谢红燕.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德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法制与社会,2008年2期:255

[2]袁国东.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心理问题与教育对策.理论界,2007年11期:155

[3]洪丽,叶一舵.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1期:115-117

作者:林素芳

上一篇:家长会发言稿精华下一篇:公众期待医改方案通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