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论文

2022-04-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创新教育是学科教育的根本,关系着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根本。因此,初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需要立足当今社会的现状,需要结合学生以及学科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实施创新教育方法,将创新教育真正地落实下去。因此,本文针对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进行了探析,提出了一些具体化的措施,以供参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初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论文 篇1: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方法

[摘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培养具有独立人格和创造性的人才是国家、社会、时代发展的必然和迫切需要。本文针对在化学教学中怎样实施创新教育进行探讨。

[关键词] 化学教学 创新教育 实施方法

創新教育中的“创新”,是指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其作为独立的个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创新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具体的目标定位就是要以人为本,以受教育者为中心,通过形式多样和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开发具有不同禀赋的学生的潜能,促进其全面素质的养成。

下面,针对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谈几点实施方法。

一、通过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初三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并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那么,如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首先,要营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去学习。在这个环境中,不是你讲我听的简单交流,而是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话、观点提出异议,允许学生相互讨论。这样的氛围,有利于消除学生上课时拘谨的场面,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勇于提出问题,渴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如在讲“分子”这一课题时,以100ml酒精与100ml水混合总体积缩小的实验探究分子性质时,就有学生提出:是不是所有两种液体混合总体积都缩小呢?这个问题的提出,就体现了学生有着强烈的创新意识,孕育着可贵的创新精神。此时,及时表扬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探索的精神,促其创新能力得到不断的培养。

其次,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新颖有趣的问题情景,在问题中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如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利用现象生动逼真的化学实验、曲折多变的问题情景来刺激学生,对教学语言进行精心的设计安排,力求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探讨和解决问题,使创新意识不断增强。例如,在讲“走进化学世界”时,首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化学世界的奇妙无穷,并做几个趣味实验。如“喷雾显字”、“清水变葡萄酒”、“晴雨花”等,将学生带入无比美妙、神奇的化学迷宫,使他们从这些妙不可言的现象中产生学习化学的渴望之情,然后引出新课内容。这样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进入化学学习之旅。

二、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也称创新意识,指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只有在强烈的创新精神的引导下,学生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能,进行创新活动。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化学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基础。教师平时要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去质疑、去发现、去追踪概念和理论的形成过程。如在进行“元素符号”含义教学时,教材中明确指出“元素符号既表示一种元素,又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但在学习化学式涵义后,再次研究就会研究出多种化学涵义。以“铁”为例,学生可以说出:它表示铁元素;它表示一个铁原子。此时激励学生想一想还能表示什么?于是从宏观、微观、量的方面进行了分析,发现有多种涵义。这样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学生发表不同见解所获得的成功心理体验中,会凝聚成敢于向问题挑战,乐学、善学的精神状态,即创新精神。

三、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反映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动作能力,是创新活动的工作机制。对中学生而言,主要体现在自学、探究、表达等方面,有效的预见性和主动参与性是创新教育作用于学生的两大特征。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原理、概念,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培养创新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实验教学:

1.养成良好实验习惯,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科学的学习方法加以训练和培养。如学生初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时,教师在课堂上要演示规范的实验操作。又如,在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时,设计三个分组小实验:(1)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2)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反应;(3)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进行观察、比较三个反应的快慢,从而得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最佳药品是石灰石和稀盐酸。在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装置的探究上,引导学生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仪器和装置图,通过分析每种仪器的用途,补充学生熟悉的可以代用的仪器或者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自制的仪器,这样仪器装置可以组装十几种,并讨论不同的装置各有什么优缺点。通过这样分析后,学生的思维开阔了许多,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应当紧密结合实验教学实际,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

2.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在实验探究中提高创新能力

设计实验是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研究的初步尝试。这类实验体现了学生综合运用化学基础知识,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来解决化学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逐步增加这类实验的次数、难度,引导学生自觉地、积极地、独立设计并完成实验,可使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3.通过课外实验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初中学生适于形式生动活泼,所需时间较短的课外实验。活动时,我们要把重点放在开展家庭小实验和实验的改进创新等活动上。如:开展家庭小实验。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本校实际,尽可能地做一些有意义的实验。如学习了石墨可作润滑剂的性质时,可用铅笔芯的粉末加入锁孔,去打开因长期未用而难以打开的铁锁;在学习了木炭的吸附作用后,可动员学生回到家中自制一个简易的冰箱的“除臭宝”;学习了有机物的知识后,指导学生去学会鉴别羊毛衫的真与假等。家庭小实验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既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而且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了创新能力。

总之,创新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要以创造充满活力的化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己任,把创新教育推向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作者:刘悦宏

初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论文 篇2: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摘要:创新教育是学科教育的根本,关系着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根本。因此,初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需要立足当今社会的现状,需要结合学生以及学科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实施创新教育方法,将创新教育真正地落实下去。因此,本文针对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进行了探析,提出了一些具体化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化学;创新教育

在素质教育大力推行的现代社会,教育创新与课堂创新是学科教学的根本所在,也必然会成为学科教学目标的主要前进方向。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以新课改为大背景,在课堂上强化师生双向互动,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与和谐的化学课堂环境,让化学课堂不再枯燥和单调,不断地缩短师生之间的身份鸿沟。所以,强化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凸显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一、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实施的必要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和发明当中,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意识培养为基础至关重要。而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拥有博学的基础知识,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等,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绝对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从学生的需求以及天性出发,给学生更大的权利,更多的机会,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更加高效地击中学生的兴趣点,调度学生的积极性和自我认知的能力。

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实施的策略

(1)积极鼓励学生,让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敢于质疑

创新教育的实施重点在于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建设,也就是让学生在化學知识的学习中敢于提出问题,能够提出问题,并可以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不盲目依赖教师,不盲目书本等,而是敢于向教师的权威,向课本的权威提出质疑,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和探究,产生新的见解,更加高质量地解决问题。化学是一门探究类型的科学学科,在化学知识的学习中对于学生的探究品质是极为需求的,疑问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疑问可以生成多变化,所以教师在授课中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并借助教学方法的改变逐渐地改变学生闭合性的思维方式,让学生不断地形成开放性的思想,并能够在知识学习和课堂参与的过程中建立开放性的思维,进而高质量地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2)积极组织开展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在初中化学学科中实验探究类问题是最容易失分的,也是非常容易被学生忽视的,所以组织开展化学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还能够帮助学生灵活、多变综合地运用这些知识和能力。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设计与实施化学实验活动,可以高质量地刺激与激发学生内心的学习欲望,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和思维方面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在化学实验当中,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设计实验,在实验中想象、推理等可以使思维得到很好的锻炼,也可以利用实验验证自己的学习效果。比如,在“燃烧的条件”这一化学实验的开展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原有的实验进行创新,对原有实验的不足进行改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开展原有实验,并引导学生说一说弊端所在,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之后再组织学生对新实验进行操作,经过实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乐趣,让他们在实验中敢质疑,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和原因动脑的习惯等。而且,在初中化学中积极设计与实施化学实验活动,引导学生认知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是学习知识,更是锻炼思维,启迪智慧,创新能力。

(3)创设化学情境,让化学学习更有兴趣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一堂化学课,可以让课程在相互对应的情境之下进行,而经过情境的创设、转换与推进,学生会将知识理解的更到位,从而取得更加高质量的学习成效。因此,在初中化学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从课堂导入到作业设计都让学生充满好奇,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启迪和引导,组织开展一些具有探究性意义活动等非常关键。而且,创设教学情境,在生动的图画、故事、实验、视频等的带动之下,课堂的氛围会更加地轻松和活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会更强,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会更多,愿意自主探究,愿意主动学习等,这些对于创新教育的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结束语:

总之,初中化学创新教育的实施是学科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一种必然趋势,是化学学科获得新天地必须要走的道路。而创新教育的实施是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是对化学课堂的尊重,可以让学生不断地振奋精神,不断地提升思维,这对于学生现阶段的学习和以后的发展都是有益的。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创新教育的实施,要利用创新教育去启迪学生的智慧,开发他们的头脑,让他们在化学学习中斩获更多的时间和能力,乐学、善学,真正地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舒永平. 浅谈新课程下初中化学创新教育研究[J].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5):77.

[2] 李娟.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应怎样实施创新教育[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22):28.

作者:唐云

初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论文 篇3: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开展创新教育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创新活动,体验实实在在的创新经历。这种创新活动不是发明创造,而是人类已知知识的再次发现。利用化学史实,利用化学实验,调整教学方式可以充分利用、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实施化学创新教育。

一、科学利用学生在化学学科上的创造性

在化学教育中,通过精心选择化学史实中蕴含着的具有丰富创造性特征的材料,以生动的化学发明发现实例,鲜活饱满的人物形象,激励学生立志于创新,学会创新。在化学史实环境中磨练创新意志,砥砺创造性人格。化学史实教学已成为化学学科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一条重要途径。

1.在课堂教学中适时“穿插”

在课堂教学中配合教学进程因势利导对教材中出现的化学家和创造发明做简要介绍:对典型元素的发现、化学原理、概念、理论的创立等做简短的回顾。例如为了提取镭,居里夫妇二人几年如一日,废寝忘食,终于在数吨沥青矿中提炼出了微量的氯化镭,成功的为周期表增添了一个新的元素。这些内容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动机是很有帮助的。

2.开设“专题讲座”

如通过讲座再现从“燃素说”到燃烧的氧化学说的历程,再现不同历史时期的原子结构模型,介绍原子—分子学说、稀有气体发现史、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史、维勒与生命力论等化学史实,使学生的知识基础、精神品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诸多方面得到培养和锻炼。

3.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上网查询资料

配合教学内容,组织、推荐一些富有启发性、创造性的化学史实。例如侯氏制碱法,苯的发现过程,氟元素的发现过程等。以此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发展创新意识,提高创造水平。

二、充分利用、调动学生的好奇心 实施化学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开展创新教育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创新活动,体验实实在在的创新经历。这种创新活动不是发明创造,而是人类已知知识的再次发现。在化学创新教育中,教师要从三个层次利用、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教学过程中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维持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把教学过程变成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取知识的过程。

1.创设化学问题场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当认知结构与外界刺激发生不平衡时才能引起学习的需要。因此,“创设问题场景”就是为了引起认知矛盾,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多疑、好奇的境界,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从故事或其他途径“创设问题场景”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好奇心,而学生的认知好奇心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会产生学习的内部动机。这种動机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最持久、最稳定的动力。

2.转变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改变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起学生的探究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利用“最近发展区”,维持学生的好奇心

“最近发展区”是为揭示教育学生的发展起主导和促进作用的规律而提出的。教学实践证明:难度太高或太低,学生都会丧失好奇心。教学目标应建立在学生“踮起脚可以摸到的地方”。教师要了解自己的学生,可以通过课下询问,让学生上交问题纸条或查询成绩的方式,以免目标订立过高。

三、用实验引导学生展开创新思维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创设实验情境,运用实验手段,巧妙的引导学生展开新思维。

1.通过演示实验启发学生开创新思维

2.分组实验激励学生展开创新思维

实验的探索性是相对实验的验证性而言的。因而增加化学实验的探索性,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散性。

四、课余时间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课余时间,我们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素质呢?

1.通过精选作业题目,强化基礎知识,形成基本技能

对知识点的复习,我们应采用精选作业题目,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考试”更要精选题目,达到知识与能力的统一

“题海”训练不出能力,原因在于“题海与知识缺乏有机统一”。我们在考试试题中针对每个知识点精选题目。例如:考查化学计算能力时我们出了这样一道题:1.92克铜投入一定量的浓硝酸中,铜完全溶解,生成气体颜色越来越浅,共收集672毫升气体(标况)。将盛有此气体的容器倒扣在水中,通入标况下一定体积的氧气,恰好使气体完全溶于水,则通入的氧气体积是( )。学生经审题发现,这是一个涉及多个化学反应的习题,如果把所有方程式都考虑进去,计算将会非常麻烦。但经过仔细思考,会发现这里有一个“技巧”,那就是得失电子守恒。整个过程就是铜把电子全部给了氧气,经计算氧气的体积为336ml。这样的考试题目,既体现了基础又形成了能力。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无论对于理论的教学还是实验的教学;无论是传授新知识还是复习学过的知识,我们都要善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培养的才是真正的高素质人才,才是适合未来需要的人才。

作者:张俊晓

上一篇:市公安局年度工作总结范本下一篇:学生会学习部度工作总结